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精选14篇)
1.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 篇一
贵州茅台镇爱心酒厂
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为真正建立起自我负责、自我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我厂继续教育体制,规范职工培训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职工的工作能力,本着“以人为本、教育为先、讲究实效、按需施教”的继续教育工作原则,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教育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厂范围内各类培训,我厂内部各部门自办的岗位培训不在本制度规定范围之内。
三、职责
1、厂办负责本规定的制定、修改、实施及解释。
2、各部门、生产车间应严格按照该规定有效的进行本部门(生产车间)的培训管理工作。
第二章 管理规定
新入职员工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从事特殊工种工作的员工,必须根据国家规定,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特殊工种上岗证书后方能上岗。对我厂组织的各类培训,凡列入培训范围人员均有参加培训的权力,除经我厂批准外,所在部门不得以其他理由阻止员工参加。具体培训对象如下:
一、培训的种类、对象与具体培训内容
(一)岗前培训
1、各分我厂新进大学生 具体培训内容:
1)企业发展史、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 2)设备管理、产品工艺概况、产品质量管理;
3)薪酬福利及相关的人事制度,我厂管理特色及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厂纪厂规及相关制度,安全保卫制度;
4)劳动安全保护、食品安全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法规教育; 5)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一线员工(新项目培训)一线员工涵盖范围: 1)设备操作工 2)封口工 3)水处理工 4)质检员 具体培训内容:
1)我厂发展史、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教育;
2)劳动安全保护、食品安全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法规教育; 3)厂纪厂规及相关制度,安全保卫制度; 4)质量管理与工艺流程 5)优秀员工榜样学习与交流 6)岗位操作技能、岗位知识基础 7)顶岗实习与比武考核
与上述培训内容相关的部门,根据人力资源部的统一安排组织课程准备、教材编写、教师配备等工作,并为本单位的员工、新进员工提供必要的实习、参观、轮岗、顶岗等机会。
(二)在职业务培训
1、各职能业务培训(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生产管理、计划、调度、仓储等)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设备、质监等)
(三)管理培训
1)科长、办公室主任、车间主任等中层管理培训 2)新晋升干部的理论、轮岗培训 3)培训师培训
(四)学历教育培训:各部门、生产车间以上人员及工作业绩表现优秀的员工
(五)持证上岗、特殊工种培训
1、特殊工种岗位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与我我厂相关的特殊工种岗位包括:
1)电工 2)金属焊接切割工 3)锅炉工 4)仓库管理员
二、培训的形式
培训实现形式分为企业内训、外聘培训与转训三种。对于有能力自办的培训项目一般采取内训方式,由我厂培训师团队组织完成;我厂暂无法自办项目,可考虑外聘老师,或者送骨干员工参加外训后再结合实际进一步组织在我厂内部的培训:
培训时间以不影响正常的生产或销售为前提。在生产淡季可进行半脱产培训,某些特殊和重点培训项目可在生产旺季穿插进行。
我厂鼓励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来保证培训效果,如:案例研究、讨论会、讲课(讨论)、商业游戏、程序化教学、演讲、一对一教学、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电影、录像带、录音带、幻灯片等。
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管理要求
1、特种作业员工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特点。
2、我厂对技术工种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管理制度,凡从事特殊工种岗位的,必须做到持证上岗。未持证的提出申请后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参加培训;员工可凭取得的上岗证书到人力资源部报销培训费。
3、特种作业操作证,每2年复审1次(电工每3年复审1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经我厂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复审时间可延长至每4年1次。
4、厂办负责对我厂所有特殊工种岗位进行清查,并会同我厂安全管理员每季度至少一次对各部、分我厂技术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检查。
5、各部门、生产车间人事管理员必须及时做好技术工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台帐,并根据台帐提前一个月向厂办提出所属员工的证书复审要求,由厂办安全管理员统一进行证书复审,复审内容包括:健康检查;违章作业记录检查;安全生产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本工种安全知识考试。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我厂收缴其特种作业操作证:未按规定接受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违章操作记录达2次以上的;弄虚作假骗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经确认健康状况已不适宜继续从事所规定的特种作业的。
7、现有特殊工种岗位员工的工作调动必须经过厂办审查,不得随意调动至非特殊工种岗位;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员工,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各单位未经厂办审查批准,擅自调动特殊工种员工,一经发现予以通报批评并扣分;特殊工种员工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未经考核确认上岗,发生事故的,由分我厂用人单位承担后果并负相关责任。
四、我厂内部培训管理要求
(一)我厂内部培训相关部门职责:
1、厂办负责培训计划的制订、计划落实、监督与考核、组织协调;
2、实施培训部门按照培训计划负责具体的培训实施与受训人员的日常考勤;
3、后勤科负责外地受训员工的食宿安排及其它在行集团培训的后勤保障;
(二)对受训人员的管理要求
1、我厂内部培训受训员工在受训期间应严格遵照施训部门的安排。必须参训学员若因故不能参加培训,需提前向相关部门请假,科级干部须向总经理请假。培训期间考勤等同工作考勤,但凡迟到、早退或无故不参加培训,均参照工作考勤的有关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并按请假制度处理。学员累计缺勤时间达到课程总量的1/3,视未参加培训处理,并进行通报批评。
2、学员进入培训教室之后,要遵守培训课堂纪律,自动将手机等通讯设备关机,不得交头接耳,未经获准不得随意离开课堂。
2.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 篇二
1 现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从业管理制度的立法缺陷
1.1 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从业管理法条中限定的范围条件不一致,
存在逻辑矛盾《食品卫生法》第26条规定食品从业人员要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的目的是要限制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患者, 包括病原携带者, 不得从事食品的生产经营的工作。但《食品卫生法》第26条第2款却规定, 上述“五病”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与接触直接入口人员的范围界定是区别的, 前者为一般的范围界定, 而后者只是前者的其中组成部分。可见〈食品卫生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只限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人员的规定与本条第1款中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范围界定明显不一致。卫生部法监司《关于明确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体检范围问题的批复》 (卫生监食发[1999]第113号文) 中规定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是指直接接触食品的生产经营人员。这一行政解释, 亦体现了《食品卫生法》第26条2款只限定“五病”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人口的食品的工作范围界定的立法缺陷。
1.2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中的项目及检验规范缺乏具体规定
在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中, 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所适用的行政规章是《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3]。这一规章对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及病原携带者应检验的项目、检验方法、规则等没有具体的细化规定。还有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是否都应列入检查的范围, 其检验项目 (指标) 及具体规定等, 目前都没有相应的配套规章。尽管有些零散的技术性规定, 但也未通过立法层面予以明确。还有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种类, 也没有明确界定, 谈不上有具体的操作依据, 这些都不能体现这项工作的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要求, 直接影响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的规范实施。
1.3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的立法技术缺陷
根据《食品卫生法》中的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在日常监管中, 办理的是《预防性健康合格证》 (简称健康合格证) , 从逻辑上分析, “健康合格证”也是一种健康证明。现行《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健康证明”, 作为允许食品从业人员从业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达不到法律的规范与监管的要求。
1.4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证件的发放管理缺乏具体规定
《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中虽然有规定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健康检查结果, 对预防性健康检查合格者签发健康合格证明 (见第14条) , 但从业人员如何申请, 卫生监督机构如何受理、审查、办证及办理时限等缺乏相应的程序性规定。对食品从业人员取得的健康合格证后其时间、空间效力也缺乏相应的界定。这样影响了现场监管, 降低了其监管效能。
2 设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从业许可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食品卫生自从走上法律轨道, 就规定了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业的规定。但从广义的立法层面上, 还存在上述不足之处而有待完善。
2.1 设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许可制度是完善食品卫生法制, 控制
食品污染的内在要求所必需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的关键, 就是要控制食品污染。国家制定和实施《食品卫生法》的目的是为确保食品卫生, 防止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给人体带来危害, 保障并增进人民身体健康。现行《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通过健康检查, 仅仅以“健康证明”作为从业依据的管理制度, 卫生监督机构在日常的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中, 难以确保管理及履行义务, 尤其是取消其审批后, 就更是如此。因为, 在卫生许可审查过程中,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与否, 是许可审查和现场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实体内容。
2.2 设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许可制度, 符合行政许可的立法原则
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设立从业许可制度, 目的是为了防止从业人员在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给食品带来污染, 其范围属于直接涉及到食品安全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范畴。
3 小结
对食品从业人员通过健康检查, 实行许可制度, 完全符合《行政许可法》[4]所规定设立许可的内容要求与特征, 有利于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能转变, 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 以确保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义务, 提高监管效率, 达到即促进食品市场经济的发展, 又保障食品质量, 确保食品安全, 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管效能。
摘要:本文仅从完善食品卫生法制要求的角度, 就现行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阐述设立食品从业人员许可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理由与建议。
关键词:食品从业人员,预防健康检查,从业许可制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通知[Z].卫生监发, 2002 (300) :2002-12-05.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Z].食品安全网, 2004-09-15.
[3]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Z].1995-06-02.
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篇三
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级安全教育、复工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知识专门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1、对新进厂员工、临时工、民工、实习人员、培训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安全教育(即指公司、车间或部门、班组岗位三级安全教育)。公司安全教育由生产部负责,技术部协助,学习内容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指示、规定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其它有关安全的规定;车间部门级安全教育由车间或部门负责人负责,主要是学习本车间或部门的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班组岗位安全教育主要学习本工序或班组范围内有关安全规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劳动保护用品穿戴等安全注意事项。
2、对改变工种或离岗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职工必须重新进行班组岗位安全教育,对脱岗六个月以上的必须重新进行车间、班组岗位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3、对特种作业人员,如从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起重、车辆驾驶、气瓶检验、易燃易爆人员,必须组织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经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并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上岗作业。对特殊工种的在岗人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未遂事故时,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和总结。
C级职工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级安全教育、复工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知识专门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1、对新进厂员工、临时工、民工、实习人员、培训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安全教育(即指公司、车间或部门、班组岗位三级安全教育)。公司安全教育由生产部负责,技术部协助,学习内容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指示、规定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其它有关安全的规定;车间部门级安全教育由车间或部门负责人负责,主要是学习本车间或部门的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班组岗位安全教育主要学习本工序或班组范围内有关安全规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劳动保护用品穿戴等安全注意事项。
2、对改变工种或离岗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职工必须重新进行班组岗位安全教育,对脱岗六个月以上的必须重新进行车间、班组岗位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4.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 篇四
动过培训,增强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责任感,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促进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参加人员
食堂管理人员和食堂所有从业人员
三、培训时间
时间为每学期至少二次
四、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卫生管理规定》《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学校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食品安全预案学习。
3、《学校食堂管理操作规范》教学光盘。
五、培训的组织实施与培训形式
1、培训的组织实施:由义乌市规矩培训内容具体食堂人员的工作时间组织实施。
2、培训的形式:采用集中培训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训。
3、几级参加教育局及卫生局的学习。
为了有效的做好食品卫生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1、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学习与本岗位相关的卫生习惯及操作标准,使从业人员了解熟悉有关应知应会内容。
2、建立完整的从业人员学习培训记录,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参加培训人员名单。
5.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篇五
通过对所有与生产安全有关的人员实施有效管理并提供适宜培训,确保其能胜任本职工作。
3.3.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人员的招聘以及培训、意识和能力的识别。3.3.3权责
(1)劳资科负责编制《岗位任职条件》,并协同职教科制定本公司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工作的组织落实;
(2)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培训需求的确认。3.3.4程序(1)人员安排
①承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和经验等方面全面考虑;
②劳资科负责编制各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的《岗位任职条件》,报董事长批准实施,作为本公司选择、招聘、安排人员的主要依据;
③劳资科应协同职教科组织对所招聘的新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人员上岗试用,成绩记入《培训记录》,不合格做辞退处理;(2)培训计划
①每年12月底以前,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任职条件》要求,结合本部门工作人员的经验、资格、能力情况和实际需要,将培训需求报办公室。
②对晋升或转岗的员工由相关部门对其的能力进行确认,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是否需要培训,对需要培训的报办公室;
③根据各部门提出的员工培训需求,职教科于每年1月底以前制定《培训计划》报董事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④本公司选派人员到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外部培训时,由各部门推荐学员名单,经董事长批准后由职教科列入《培训计划》;(3)培训的组织实施
①根据《培训计划》,对本公司集中培训的由职教科组织实施,对授权各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由各部门主管组织实施,培训实施时参加培训人员应在《培训签到表》上亲自签到;
②每项培训结束后,应由职教科会同负责培训的讲师按《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组织考核,考核过程及结果记入《培训记录》,并做出合格不合格的评价; ③职前培训员工必须达到及格后才能正式录用,参加技能培训的员工必须达到部门对相应岗位的要求后才能上岗。对不合格者,待岗再培训,若经考核仍不合格者作转岗或下岗处理;
④外派人员培训结束后应将资格证书复印件等归档并填写《培训记录》; ⑤各部门自行组织的培训应填写《培训记录》和《培训签到表》予以记录(可不做培训计划),并将考核成绩报办公室归档。
⑥当培训计划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如期进行时,办公室可对培训计划做适当的调整,并在计划备注栏内注明原因;(4)培训的有效性评估
职教科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审、观察和征求部门意见等方式来定
期不定期评价培训工作的有效性,考核过程及结果记入《培训记录》,对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及时安排培训、考核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5)培训的人员范围及内容 ① 培训人员的范围: a.新员工在上岗前; b.管理人员;
c.工序操作人员及换岗人员、质检员、内审员等; d.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人员在上岗前; e.特殊岗位人员。②培训内容
a.有关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b.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支持性文件; c.统计技术应用;
d.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等;
e.其它行进的管理方法或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知识; f.各岗位、工艺、工序操作要求;
6.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 篇六
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源构成上,人员规模、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学历层次等比较接近;远程教育从业人员来源上, 大部分来自于传统面授教学系统,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不可避免地受面授教学的影响,难以发挥远程教育固有的优势和效益。 “实践证明,即使在传统教育系统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也不能胜任远程教育领域的岗位”2,远程教育领域需要专业化的从业人员。
笔者以高校远程教育的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该类人员的在职培训需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该类人员在职培训的相关行为,探讨针对该类人员培训需求建立相应培训体系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过程
本次研究选择了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9所远程教育机构和北京交通大学在各地的15所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向这些机构发放了调查问卷。研究对象情况见表1。
调研对象的选择综合考虑如下因素:相关机构的性质、管理模式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水平。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半随机性抽样的方式进行调研。
本次调研发放问卷200份,选取有效问卷186份,被试女性94人,男性92人;年龄分布情况为30岁以下54人,31~40岁62人,41~50岁34人,50以上36人;学历分布情况为本科及本科以下136人,硕士40人,博士10人;专业分布为文科71人, 理工科115人;职称分布情况为初级18人,中级50人,高级26人,其他92人;工龄分布情况为1年及1年以下22人,2~5年24人,5~15年72人,15年以上68人;岗位分布情况为行政管理岗位54人,教学管理岗52人,教学支持服务岗10人,教学研究岗5人,教学辅导岗25人,技术开发与支持岗16人,其他岗24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校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在职培训的基本现状
1.培训制度方面,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所在的机构都有明确的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和相应培训时间要求。75.8%的被调查者回答从业机构对职工参加培训有明确的奖惩措施。54.3%的被调查者上一年度参加的培训学时在20个学时以上。
2.培训方式方面,高校远程教育学院目前采用的培训方式有邀请专题讲座、内部读书活动、视频学习、学术交流、拓展培训、 调研学习、网络视频公开课、到外部教育培训机构的系统学习等,其中,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最近两年接受过前三种培训,而培训方式运用最多的是专题讲座。
3.培训作用方面,85.5%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参加培训后对其个人工作有积极的作用;82.8%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参加培训对其个人的发展有好的作用;32.%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参加培训“非常重要”,59.1%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参加培训“重要”。
(二)高校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表2解释的总方差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小于 1 的未列出) 。
本次研究对培训问题的问卷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 因子分析方法是从所研究的全部原始变量中将有关信息集中起来,通过探讨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结构,将多变量综合成少数因子,以再现原始信息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产生这些相关关系的内在原因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 本项目通过SPSS17软件对相关问卷的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
根据分析,KMO值为0.815(>0.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P值为0.000(<0.05),表明相关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1.确定因子个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通过表2可得知第一因子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的36.221%,前三个因子的贡献率达到62.048%。
根据如下碎石图,前三个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第三个因子以后的特征值都很小,他们对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到可以被忽略,因此提取前三个因子比较合适 。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 a.已提取了 3 个成分。
2.因子载荷矩阵。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可以自动输出因子载荷矩阵,该部分内容是因子分析的核心。
3. 各参数的 权系数和 权重 (显著性)。 通过公式Xi=AilF1+Ai2F2+Ai3F3+Ai4F4计算,可以得出各参数的系数(Aij表示第i个主因子对第j个评价参数的权系数,取绝对值计算),再根据公式可计算各指标的显著程度(见表4) 。
(显著性)
根据统计结果,高校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在职培训中存在问题的排序为没有考虑职工的实际培训需求、没有成体系的培训课程、缺少多样化的培训课程资源、培训解决不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对职工进行分类分层培训、没有政策约束和激励机制、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培训。满足实际培训需求、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是目前被调查人员所在机构在职培训存在最显著的问题,而工作任务在受调查人员看来并不是在职培训中重要问题。同时,参加调查人员的人力资源特征对在职培训现状的评价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三、结论与启示
调查结果表明,构建员工的在职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越来越被各类远程教育机构所认同。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对在职培训有较强的认可度和需求度,对参加在职培训也有较强的积极性,而在职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学术界对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分类、能力需求以及专业化培训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对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的探讨,尤其是对于不具有专业背景、但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远程教育人员的培训内容应该建立于各类远程教育人员的职业岗位规范,根据岗位规范的标准才能确定各类人员的培训内容。”3如何实现岗位规范与实际工作的对接、员工发展与培训需求的对接、员工培训与组织发展的对接是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
摘要:调查表明,构建员工的在职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越来越被各类远程教育机构所认同。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对在职培训有较强的认可度和需求度,对参加在职培训也有较强的积极性,而在职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满足实际培训需求、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是目前被调查人员所在机构在职培训存在最显著的问题,而工作任务在受调查人员看来并不是在职培训中重要问题。同时,参加调查人员的人力资源特征对在职培训现状的评价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7.幼儿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范文 篇七
为进一步加强对幼儿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并完善幼儿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长效机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如下: 一. 培训目的
经过培训,增强幼儿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责任感,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促进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二.参加人员
食堂管理人员和食堂所有从业人员 三. 培训时间 时间为每学期二次 四.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卫生管理规定》 《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法》 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2.学校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食品安全预案学习。
3.《学校食堂管理操作规范》 教学光盘。五.培训的组织实施与培训形式
1.培训的组织实施:由幼儿园卫生保健组组织实施。2.培训的形式:采用集中培训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训。
六、培训要求
为了有效的做好食品卫生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1.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学习与本岗位相关的卫生习惯及操作标准,使从业人员了解熟悉有关应知应会内容。
2.建立完整的从业人员学习培训记录,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参加培训人员名单。
3.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按要求参加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从业培训及考试,不参与者或考试不合格者给予不予聘用。
8.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 篇八
一、凡我单位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必须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
二、员工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测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三、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员工(包括临时工实习生等)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员工每2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疑传染病者随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
四、接触食品的人员的健康检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进行)。
五、所有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等。上岗后还要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培训。
六、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办理“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均要到有关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如各地疾病预防中心)发给。“两证”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否则后果自负。
七、所有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或有关卫生要求。
八、卫生档案管理人员须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应有连续两年应检与应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应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取向记录。
本单位人员体检记录必须达百分九十八以上,培训率应达百分九十五以上,患病调离率应达百分之百,但上岗工作者持两证率应达百分之百。
广州某某物业管理处
9.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 篇九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和过去的会计准则相比, 新准则会计要素的计量引用公允价值;变革了存货计价方法, 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 规定存货的借款费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资本化处理, 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计入存货成本;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 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 不高估资产价值, 不低估负债和损失,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不能继续使用不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的递延 (待摊) 或予提项目;扩大了职工薪酬范围; 扩大了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资产范围, 改变了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将投资性房地产单独作为一项资产核算和反映, 与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加以区别;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有了变化;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了变革;改变现行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 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活动支出允许资本化, 作为资产予以确认。
新准则有难点, 比如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有新增加的内容, 比如投资性房地产;一些业务核算有较大改动, 如研发支出、职工薪酬、借款费用、债务重组的核算等。
二、会计从业人员现状
据统计, 截至2004年底, 全国执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有956万, 其中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有6.8万, 占0.7%; 具有会计师资格的有115万, 占12%;具有助理会计师及会计员资格的有395万, 占41.3%。执证会计人员中, 具有大专学历的有303万, 占31.7%;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13万, 占11.8%;具有硕士 (含其他专业) 以上学历的人数仅有3.2万, 占0.33%。
从以上数据上看,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十分匮乏。 会计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不同, 对新准则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
由于新准则变化之大、执行范围不断推广, 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又大不相同, 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对授课教师也是个严峻的挑战。学院会计专业教师承担了对葫芦岛市会计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为此, 教师们进行了多次教研, 查阅了大量资料, 就授课方式及内容进行深入地探讨。同时与市内企业、兄弟院校、“用友公司”等单位就新准则的操作与新旧衔接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 为搞好培训奠定了基础。
三、对会计从业人员新准则培训授课方法的探讨
以往会计培训, 多局限于“教室+黑板+粉笔”的集中面授的单一形式, 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不尽人意, 会计从业人员为了检证等目的被动地学习, 效果不大, 不利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面对新准则的挑战, 对会计从业人员新准则的培训应当在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上有所突破。
1.改变“填鸭子”授课方式, 采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
(1) 案例教学。如有的教师在企业从事过财务工作, 在讲解借款费用准则时以实际做过的项目为例讲解专门借款与一般借款的区别、新旧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既通俗易懂, 又便于与学员的沟通。
(2) 多媒体教学。如对资产组的认定、报表项目的变化盘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等, 需要借助大量的图表。采用课件的授课方式既便于讲解, 又吸引了学员的注意力。另外, 通过多媒体还可以在网上与学员进行业务交流。
(3) 问题讨论。如在我国目前房地产形势下如何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实施职工内退计划的企业拟支付的内退职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如何确认及账务处理、职工薪酬内容扩大后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有什么影响等。问题的提出, 引起了学员的思考,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4) 专题讲座。本市大型企业较多, 会计人员分布较广。授课教师亲自到杨家杖子开发区做了专场讲座, 另外针对本市船舶企业的成本项目设置、2007年应付福利费余额的处理及2008年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福利) 的确认做了专门讲解, 深受欢迎。
(5) 以生动、风趣的语言, 丰厚的学识感染学员。
2.在授课内容上, 力求难易安排得当
(1) 简单地概括新准则体系。
一是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框架与国际趋同。二是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尚存的极少差异, 如在关联方面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等方面。
(2) 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变化的项目进行一次详细大盘点。
如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列报;取消“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 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取消“长期债权投资”科目, 将其分为“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等。该环节对会计从业人员对新报表的了解乃至编制报表至关重要, 深受学员的欢迎。
(3) 对新准则中的难点内容做详细讲解。
如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费用、企业合并等。特别是在所得税费用的讲解中, 结合实例重点讲解了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并对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解释。
(4) 对新增加的业务重点介绍。
如“投资性房地产”是新增加的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分成以下几部分:一是根据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阐述了出台该准则的意义;二是介绍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及内容;三是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四是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的区别及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五是新旧比较与衔接。
(5) 对改动较大的、企业涉及业务较多的内容作为本次讲解重点。
如“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资产减值”、“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租赁”、 “股份支付”、 “企业年金基金”、“或有事项”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等。
(6) 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新旧准则的区别及首次执行日新旧准则的衔接。
该方法对将要执行新准则的企业有很强的针对性, 便于会计的操作。例如首次执行日之前“公益金”的余额、“应付福利费”的余额如何处理, 首次执行日如何对资产进行重新划分等。
经过培训, 使会计从业人员对新准则有了较深的理解, 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确保了新准则的平稳转换。同时, 也看到一些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教师应借此次培训加强与企业财务人员的联系, 及时解决企业实际出现的问题, 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应用是会计行业的一次制度变革, 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去理解和适应这次变革。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知识体系单一、知识储备不足、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在新准则面前普遍反映接受难度很大。为此应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新准则培训。
关键词:会计从业人员,新准则,培训,授课方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师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王亚卓, 莫桂莉.新企业会计准则变化特点及案例说明[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7.
[3]刘玉廷.办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创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新局面[J].财务与会计, 2005 (5) .
10.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 篇十
1、根据《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固定责任人员专人管理,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按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从业人员健康证(卡)由人事部保管,按部门分类保存、备查。
3、坚持“晨检”制度,每日对上岗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与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询问,及时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上岗从业人员,做到及时消除可能污染食品的安全隐患,有晨检记录。
4、严格厨师、服务员招聘上岗程序:面试、体检、持体检合格证明后再试工、上岗。杜绝试工后体检及边试工边体检等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即上岗的违法行为。
5、制定在岗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计划,结合本司实际及各食品加工、制售区域特点,有计划的对在岗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知识的培训,有培训记录。
6、定期对在岗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考核,考核主要内容为: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食品卫生五四制、个人卫生要求、除四害措施、生熟分开内容、食品感官检验知识、食品采购运输保管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食品营养与合理膳食、食品污染的预防、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与措施等内容,有考核记录。
操作间卫生制度
一、操作加工间布局要合理,所用工具、容器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二、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并设置密闭垃圾容器,垃圾、杂物随时清理。
三、排烟、排气设施齐全有效,通风良好。保持下水道畅通,地沟内无积水、无污物。
四、健全防尘、防蝇、防鼠、防腐设施。
五、盛放生、熟、荤、素食品的用具要区分开,并做到不落地,洗净消毒,摆放整齐。所有食品用具或容器要定期清洗消毒,经常保持清洁。
六、各种食品加工机械、电器设备用具必须摆放整齐,做到清洁卫生,有专人负责。
七、操作台、货物架、调料台要清洁无灰尘,无油污,洗菜池无泥沙,无脏垢及异味。
八、坚持每次操作完毕后彻底清扫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以保持操作间整齐、干燥、卫生。
九、积极采取措施,消灭苍蝇、老鼠、蟑螂等害虫及其孳生条件。
十、操作间地面、墙壁、顶棚、炉灶、案板等经常擦扫、洗刷,保持通风、排烟、排水良好,物品堆放整齐。
十一、食品容器、食用工具、案板等使用后立即洗刷干净,保持干燥。
十二、食品从业人员应做到勤洗手,勤洗衣服,勤换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工作帽内。
十三、操作人员在厨房操作间内必须检查个人卫生,不得存放私人物品、杂物,不得留长指甲、涂指油,不准吸烟、穿拖鞋,不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
十四、操作间的废弃物、垃圾等要及时扫除、处理。
十五、操作间应保持沟道畅通,无积水。
十六、建立日常和定期清扫制度,实行厨房卫生分片包干等责任制。空调通风设施卫生管理制度
一、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二、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三、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它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四、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五、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检查、清洗、消毒。
六、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七、风机房内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杂物,不能做仓库用或其他用途。风机房内不得积水。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方法
一、范围和时间
1、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一次。
2、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
3、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
次。
11.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 篇十一
一、为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由于食品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的发生,保证广大消费者和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等)均应遵守本制度。
三、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包括临时工)必须先到指定的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工作。
四、餐饮部负责人或食品卫生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从事餐饮工作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五、对凡发现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规定进行治疗。
六、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以备检查。
七、对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食品卫生管理员和从业人员,由卫生监督机构发给培训合格证明。对未参加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进行补训和补考,否则不得上岗工作。
12.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 篇十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自辖区36家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行业参加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班”的从业人员296人。培训前共发放调查问卷296份,回收29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7.64%。培训后发放调查问卷295份,回收29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7.97%。完成有效问卷的289人平均年龄为23.50岁(17~35岁),其中,男61人,平均年龄为24.50岁(18~30岁);女228人,平均年龄为23.23岁(17~35岁)。15.57%(45/289)的人已婚,67.82%(196/289)的从业人员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5.50%(276/289)的从业人员来自外市,4.50%(13/289)的从业人员来自本市城郊和农村。
1.2 调查方法
设计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现场匿名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当现场答卷出现缺项、漏项及逻辑错误时及时进行纠正。所有参加培训的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业等行业从业人员在培训前填写一次问卷,然后由疾控人员采用讲课,发放宣传资料,分组讨论,观看VCD专题片,现场模具演示等方式对其进行为期1 d的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与培训前相同的调查问卷对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进行第2次调查,然后汇总比较培训前后从业人员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获取的所有资料均使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录入,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
被调查人员中参加过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班的占66.44%;被调查者中通过培训、专业书籍、报刊以及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者85.47%;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获得知识者仅占8.65%。
2.3 娱乐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前后关于艾滋病的认知态度
表示“愿意了解艾滋病知识”者85%以上,培训后,认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必要”和“愿意接受艾滋病检查”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对艾滋病患者恐惧”的比例有所下降。见表1。
2.4 娱乐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289份有效答卷,总的答题正确率培训前为7.27%、培训后为76.47%。由表2可以看出,92.04%的被调查者知道洁身自好不性乱是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方法,但培训前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不够,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和消毒剂等预防艾滋病措施认识不足。培训后,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见表2。
3 讨论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其扩散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已经达到“无法想象”的地步。专家预言,如果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将达到1 000万。因此,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当今时代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防治形势严峻,防治任务艰巨而繁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AIDS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同时也是与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疫苗预防。当今国内外比较认同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第十三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提出“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通过健康教育,普及该病的预防知识,使人们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做到洁身自爱,杜绝不健康性行为。近年来,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和经济观念不断更新,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业从业人员人数迅猛激增。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冲击和不健康性观念的影响下,出现了从事专职或兼职的以色情服务为主的“商业性工作者”。本次调查显示,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业从业人员中外来人员较多,流动性较大,不易管理,再加上身处异地家庭约束弱化,已有相当部分人群成为“商业性工作者”,同时也成为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之一。另外,这部分人群的年龄主要在20~35岁,属于性活跃年龄段,虽然对艾滋病方面的一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满足保护自身的需要。因此,加强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本次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业从业人员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对与艾滋病传播有关的高危行为的认知明显增强,也意识到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保护手段的重要性,这些都说明在这一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效果是明显的。本次调查显示,多数调查对象对自身的健康比较关注,也愿意了解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因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对其行为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目的:了解娱乐行业从业人员等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方法:对辖区36家娱乐行业296名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培训,通过比较培训前、后的调查问卷结果,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所涉及到的26道题在培训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培训确实可以显著提高娱乐行业等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达到提高他们主动预防艾滋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石兴瑞.基层妇保人员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10(5):131-132.
[2]景心宇,孙菲.美发美容业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2):59-60.
[3]何小静,尹铁芳.某大学新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知识来源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4):401-404.
[4]蔡妙森,郑爱华,王琳,等.深圳市宝安区娱乐场所“三陪人员”HBV、HCV、梅毒和HIV感染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4):418-419.
[5]严秀丽,孙永合,耿文.泰山区基层领导干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8(18):30.
13.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 篇十三
A、降级处分 B、撤职处分C、刑事处罚 D、开除处分
2、下列(ACD)行为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
A、食品生产 B、初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套 C、食品流通 D、餐饮服务
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有(ABCD )。
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B、食品安全标准制定C、食品安全信息公布D、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具体职责是(ABCD)。
A、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 B、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C、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D、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5、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ABC)
A、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B、立即停止生产
C、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D、不用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6、食品复检机构名录由国务院(ACD)等部门共同公布。
A、认证认可监督管理B、工商行政管理C、卫生行政D、农业行政
7、进口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有(BC)。
A、出口国标识B、中文标签C、中文说明书D、英文说明
8、在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ABD ),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A、隐瞒 B、谎报 C、向媒体报道 D、缓报
9、下列食品中,哪些属禁止生产经营的(ABC)。
A、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B、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C、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10、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验收、(ABCD)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
14.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篇十四
为规范食堂服务人员培训,保障学生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制度】推荐阅读:
食品流通从业人员培训材料07-22
从业人员卫生法规及知识培训制度06-11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培训制度10-20
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卫生知识培训制度12-15
餐饮从业人员培训10-16
道路从业人员培训内容06-12
从业人员安全须知08-29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06-16
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09-27
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