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初中英语学情分析

2024-06-26

青岛初中英语学情分析(共10篇)(共10篇)

1.青岛初中英语学情分析 篇一

一般特征, 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会声会影的基本操作,学生能够正确打开、关闭会声会影软件,能够熟练地新建项目,并且能够导入视频、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素材。学生已经掌握了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知识,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如图片,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保存。对导入的素材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处理,如添加各种特效,尤其对于文字的效果添加,更加的熟练。多数同学对色彩都能进行合理的搭配,很少出现图片与文字颜色相近的情况。多数同学都能准确的按照老师要求把文件保存到要求位置。实践性课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视频的制作,学生普遍感兴趣,乐于自己动手学习。但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积极,不是很积极地跟上教师的进度。学生并不是不会,而是不学。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循序渐进的引导,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个别特征:个体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如学习者的打字速度有差异。

2.小学英语学情分析 篇二

一、1班:有些同学基础差,自制力差,课堂习惯不太好,不专心听讲,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性差,理解能力差。

2班:XXX学习英语兴趣不浓,基础弱;

自制力又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有完不成作业的现象。XXX智力差,各门课常常 是年级的倒数。

二、学生的知识状况、思想状况、智力状况分析: 1.因为教材的编排体系和课时不足,某些知识学生已遗忘,知识回生的现象很突出。

2.有的学生因受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制约,有些知识掌握较差,学生学习个体的差异性,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的情况明显,对英语感兴趣的孩子很喜欢英语,不喜欢英语的孩子很难学进去了。

3.他们好奇心强,自尊心很强,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也强,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和思想,对知识的学习趋于理性化,有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探索的要求。

(三)本学期拟重点采取的措施:

四年级和三年级的知识衔接很紧,为了防止学生有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将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4.注重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5.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化峪初中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篇三

化峪初中目前有18个教学班,每个年级六个班,学生800余人。多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扎实推进“成人、成才”的教育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一、学校目前的教学质量现状

由于每个年级情况不同,因此教学质量也不尽相同。

初三年级,从几次考试来看,我校的毕业年级喜忧参半。127,129,131三个班级成绩较好,问题不是很大大。128班的趋势是每次考试都有所进步,但中考毕竟迫在眉睫,想使这些班有很大的提高已不太现实,但是学校仍努力在提高这些班的成绩。

初一、二年级,和初三年级相比,是状态较好的年级,每次统考成绩均名列前茅,从教师工作状态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来看,这个级部应该说是成绩不错的。上周我校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学生的作业给所有检查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书写规范,作业干净整齐,各种试卷装订整齐,保存完好;分组教学启动早,教师课改积极性高,从平时的观察和听课来看,学生总体情况平稳,成绩优良。

二、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

从总体上看,我校的优势学科应该有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这几个学科近几年保持了较好的成绩,历史、英语与兄弟学校基本持平或稍逊色。薄弱学科有部分年级的部分学科,当然这只是粗略的统计,随着时间的变化,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会有一定的波动。

三、学校教学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在教学上我校强化精细化管理,注重实效,努力做到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力求精品。

1、贯彻“三变、五让”,推行“两先两后”

具体是变“教”为“导”,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信息的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课堂上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表述,能 1

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先预习,后讲课,先复习,后作业。

2、严格教学规范,优化教学设计

坚持“低起点,小梯度,巧设计,精讲解,严要求,广参与,勤反馈,重发展”的教学方针,在教学上重点突出了 “示标,自学,合作,精讲,练习,达标”六个环节。

学校对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都有精细的要求。譬如:学校规定:每个学科每周至少有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主要解决“三点”:重点问题的解决办法,难点问题的突破方法,热点问题的教学策略。注重落实新课改精神和新教材要求,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死的知识激活,发挥应用的效能。

3、作业布置精当、批改注重实效

制定了统一的作业标准。例如:语文学科作业标准是:大作文每周一次,一周一批,有学生自评,自己打出等级,同学之间互评,打出分数,写出评语,然后教师复评,教师每次精批细改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粗批,打出分数。小作文每周一次,一周一批。摘抄本每周两页,一周一批,打出等级。教师批阅及时、认真、细致、规范,错题有订正及复批,对后进学生有面批,有激励性评语。学校严格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考核。以上环节,学生书写认真,做题规范,作业整洁,力争做到减负增效。

4、规范考试流程,分层质量分析

抓好期中、期末、全区统考等大型考试的组织工作。规范了考试工作流程。即:下达考试通知—考生信息汇总—考场、监考安排—考务用品准备—监考人员培训—考试实施—阅卷工作—考试成绩分析、运用。搞好质量分析和总结,开好学科组、年级组、学校三个层面的质量分析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制定整改措施。各项工作精心安排、周密布置,确保了各类考试顺利进行。

5、关注学情、教情,及时调整教学

学校十分重视学情调查,通过家长会、学生会、开放日等活动了解教情、2

学情,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进度和难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6、建立学习制度,营造学习氛围

我们制定了教师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习惯,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学校为教师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每学期每一位教师交一本学习笔记,两篇论文,学校系统考评教师学习情况,考评结果纳入量化考核,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7、专业引领制度,提供强师保障

专业引领制度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校的专业引领制度包括:①学校积极发挥名师的聪明才智和辐射带动作用,名师工作室的建立,让优秀的教师群体发挥了更大的作用。②为了使新聘教师更快地发展,学校启动了师带徒活动。③举行现场教学观摩,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切磋;通过专业引领提高教师独立教学、独立研究的能力。

8、加强教学科研,构建高效学习模式

近年来我校在构建高效课堂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六环节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等已初步成型,自主、互助、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已植根于教师的心中。

在教学管理上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浅尝辄止,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教学质量起色不大,三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四是部分学科作业量大,各学科布置作业的协调性差,不考虑全局性,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课业负担重,且贪多嚼不烂。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五是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丰富多彩活动少,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乏味。

四、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毫不夸张的说,我校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不计较报酬,表现出了良好的师德。

但部分学科人手紧张。生物、历史、物理一直以来人员不足,对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有所影响。有的老师年龄偏大,生病请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 3

病后已不适应在一线任课,从而导致学校工作安排难度加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班主任工作没有吸引力。现在形势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90后的独生子女越来越难教育,部分家长越来越不尊重教育,因此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难干。班主任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每个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才有整个学校的校风正,质量高。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而担当班主任要付出很多艰辛,甚至还要承受许多委屈。因此在班主任没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人不愿意当班主任。现在我校已多名班主任提出在新学期时要辞去班主任工作,这让学校感到焦虑。在内心不愿做这份工作的情况下,硬让他们做,班级管理效果可想而知,班级工作落实大打折扣。

五、教学评价机制的利弊分析

为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学校多年前就建立了教学评价机制,并不断修改调整。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改变了很多人为因素对评价的干扰,侧重让数据说话,使教师信服,调动了老师争创一流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显露出一些弊端:一是小学升初中学校不能组织考试,分班采用随机混编,班和班之间生源情况很难做到均衡,有时甚至差距过大,给评价带来诸多麻烦;二是有作业的学科和无作业的学科(音、体、美),作业多的学科和作业少的学科,工作量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六、学生管理方面的得失

我校坚持“成人、成才教育管理模式”,教育学生“先学做人,再做学问”,把“习惯良好、人格健全”作为德育工作的着眼点,狠抓成人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1、督促成人──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习惯养成落实是关键。我校结合实际,建立了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了“学校精细管理督察小组→教育处老师→班主任→班干部→学生小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检查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规范实施细则,决不迁就,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基本做到处处有人 4

查,事事有人查,时时有抽查。检查加大了密度和力度,全校46个班的规范化得分和整改通知做到一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评。通过班级精细管理,使纪律、学习、食宿、生活、卫生保洁、安全守纪、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自律公德等各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责任到人,天天检查反馈。建立学生个人道德银行,量化个人行为,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细节管理突出了“严、勤、实、恒”,有力地保障了规范的贯彻,使成人教育落到实处,也大大提高了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2、环境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教育环境的和谐,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为此,我们创设校园文化建设平台,鼓励师生参与,校内各主要建筑、道路均由师生命名。漫步实中校园,你会惊喜地发现,校园内每一座雄伟的建筑,每一方可爱的草坪都拥有自己的名字:文魁楼、文渊楼、文博楼、文萃楼、厚德园、不舍园、树人大道……每一个可爱的名字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各楼层走廊均由学生自己动手建立“文化超市”,这样学生无论走进校园的哪一个空间,都会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都在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耳濡目染,启智励学。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校认真对待“亲情包联制度”,家庭教育的缺失。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思想往往偏激,有的孩子父母互相推卸责任,致使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形成真空,还有些学生虽然家庭成员健全,但由于不少家长忙于生计,往往对孩子很少过问,放任自流,造成这些学生心里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亲情包联制度至关重要。另外,家长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果。举个例子,某班学生打架,双方都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经老师批评教育后,学生本人都已认识到错误,按说问题已经解决,但家长知道后都不依不饶,并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使问题复杂化,这种不明事理的家长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遍布大街小巷的网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色情、凶杀的游戏残害着学生的心灵,这给学校教育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七、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1.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初中的教学质量。2.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导致学生分化的重要因素。3.教师的职业倦怠、管理水平、业务能力、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4落后的硬件设施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5教师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

4.关于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的思考 篇四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的思考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刘剑

【摘要】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本文指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开展学情分析所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对其追根溯源,进一步阐述了笔者对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的内容、方式、有效性判断等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学情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生活经验等因素。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以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通过建立或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学习结果,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二、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究

笔者从事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工作中发现小学英语课堂的学情分析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常态教学设计中学情的缺失,即使在公开课或者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也存在泛化现象。张金秀(2008)提出学情分析的泛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以对学生生理、心理群体模糊性特征的分析代替对本班学生具体知识能力的分析 2.对学生的分析模糊,缺乏对学生具体学习困难的诊断和分析”。丁恺(2009)提出泛化的学情分析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空洞抽象。例如:“我所任教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学生乐于参 1 与,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和一定的英语表达基础”,这样的学情分析是对本班学生一定阶段的年龄特点和英语能力的判断,但是这种判断比较空洞,对于具体的一堂课的设计指导意义甚微。2.表面浅显。例如:“学生难点是在一定情境下运用本课功能句型”。这样的学情分析客观上指出了学生的难点,但是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为什么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运用功能句型会感到困难,是词汇的缺乏,还是句型本身学生难以掌握,或是其他?这种分析由于缺乏教师的深入思考,可能会导致教学设计中难点无法有效突破。总之,学情分析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学情的现实情况,而学情分析的泛化导致了学情不能为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得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的其它部分互相割裂、毫无联系,这样的学情分析是低效的。

通过与多位小学英语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认同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去实施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们普遍存在的现实困惑包括:学情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学情分析的方式有哪些?什么样的学情分析最有效?

对于学情分析,目前的教育理论研究多倾向于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学生的角色,阐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思考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中更为罕见。这种缺失导致教师在学情分析的实践层面得不到理论方面的有效帮助和指导。笔者试图对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的内容、方式、有效性判断等方面进行若干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学情分析应贯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

三、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的思考

1.学情分析的内容

学情分析可以分成一般性分析和具体分析。一般性分析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等。具体分析是指针对课堂具体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学习该内容的优势、容易出现的问题 2 等方面进行分析。(王宝珊、夏秋荣,2010)

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一般性特点(例如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不过针对小学英语课堂学情泛化的现象,对于具体的一堂课,教师更要加强对学情的具体分析,即确定学生学习起点(与本课核心内容直接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或基本能力水平),判断学生在学习新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在英语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对课文话题的认知、兴趣点(例如学生对话题是否感兴趣,对于该话题学生愿意讨论哪些内容)等情况。

例如,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Lesson 23的课文对话如下:

—How many holidays do you know?

—Oh, I know a few.We have Thanksgiving.It’s 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 and we have Christmas in December.January 1st is New Year’s Day.—Do you know some Chinese holidays? —Yes.October 1st is your National Day.Chinese New Year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课文功能句型:January 1st is New Year’s Day.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节日和日期两个话题的结合,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节日日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日期的英语表达。本课的学情分析除了对三年级学生的一般性特点分析以外,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日期表达(学生的学习起点)、调研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知识的了解情况(学生对课文话题的认知情况)。

当然,不可能要求教师每一节课对学情都做出全面的分析,求全可能就会难以深入,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师、学生的实际选择学情分析的重点(周静,2009)。

2.学情分析的方式

学情分析主要有经验判断和实证分析两种方式:前者主要是教师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情进行判断,属于主观判断;后者则是通过观察、实验或调查等方法获取客观资料对学情进行判断、分析,强调根据实际情况或资料进行客观判断。

教师的经验往往是从以往的教学中获取,所以经验判断实际上也是通过实证获得。当然,经验判断有其局限之处,过去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情况不同,而实证的方法则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情况。因此,学情分析的经验判断和实证分析这两种方式都很重要,相辅相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经验判断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情分析。

经验判断教师都很熟悉,这里主要介绍实证分析学情的一些方法:(1)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情。

(2)书面资料分析法:通过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研究学生的情况。书面材料包括档案、笔记本、练习本、作业、试卷等。

(3)访谈法: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提问答问等活动了解学情。(4)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情。(5)测试法:通过测试了解学情。(蒋敏杰,2009)

通过实证了解学情,有时候教师会担心程序过于复杂、费时费力,实际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等常规工作对学情进行判断,并且通过调查问卷、测试法进行学习起点判断时可以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而减轻工作负担。

3.学情分析有效性的判断

有效的学情分析一定指向课堂教学,即教学设计中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量体裁衣”的针对性思考。如果学情分析不能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留下痕迹,这样的学情分析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案例1] 上文提及的三年级Lesson 23的一节研究课中,教师通过课堂前测了解到本班学生日期掌握较好,不过学生不知道春节和感恩节的时间,并且元旦和春节容易混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安排了以下活动:(1)学生日期掌握较好,warming up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日期只进行了简单复习。

(2)针对学生“不知道春节和感恩节的时间”的具体情况,教师在warming up环节中呈现了一些节日图片(包括春节和感恩节图片),同时教师提问“What holiday is it?”、“When is the holiday?”,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对节日名称和日期进行复习。同时,课堂上学生表现与教师预设一致,回答不出春节和感恩节的时间,这时教师通过语言为课文学习埋下伏笔“later you will know about it”。课文听力练习环节中,教师提出问题“When is Thanksgiving DaySpring Festival?”。由于在warming up环节学生心中已存疑惑,现在能够通过听力找到答案,学生学习动机一下就激发出来了,能够观察到听力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地聆听磁带录音。

(3)针对“元旦和春节容易混淆”的难点,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在PPT上呈现节日的典型图片,例如春节选择了放鞭炮、贴对联、吃饺子等图片,元旦的典型图片不多,教师在图片上加上

“1月1日”的文字。通过典型图片的呈现和对比,加强了学生对这两个节日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板书(图片1)以及“Let’s match”连线活动(图片2)强化节日名称以及节日相对应的日期。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通过课堂前测比较准确地分析了学情,根据具体学情教师设计了warming up环节、连线活动、板书等,这些设计是基于学情 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非常具有针对性,应该说这位教师的学情分析比较有效。

[案例2] 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Lesson 16的话题是兴趣爱好,功能句型是“What do you collect?I collect rulers”。教师课前通过与一些学生的交谈,了解到学生有收集玩具、邮票、卡片、石头、书籍等爱好,于是教师在操练活动的设计中把这些物品作为替换词(图片3),课堂上学生乐于参与,操练效果较好。这个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进行了简单调研,然后把这些经验带入课堂,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进行更真实的语言表达,这样的学情分析也是有效的。

4.学情分析的时间

由于学情本身的复杂性,教师很难对学情进行完全准确、非常全面的判断。根据传统观点,学情分析一般是在课堂实施前完成,但我们主张学情分析要贯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例如,上文提及的三年级Lesson 23的研究课,教师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thanksgiving的发音掌握不好,于是教师将其增设为难点。在平行班上课时,教师通过示范发音、卡片高低音的方式对此难点进行了突破。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例如本以为学生很容易就能读出的单词、很容易就能学会的句型在课堂中却是学生的难点,这时候教师要对学情给予特别的关注,可以适当调整预设的课堂节奏,让其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同时,课后教师要对此进行反思,为什么此处是学生的难点,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预先采取相应措施。所以,学情分析应当贯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

实际工作中,学情分析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的操作流程:课前学情分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课中监控——课后反思——以后的教学实践。课中监 控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将前期的学情判断与实际课堂进行对照,判断前期的学情分析是否准确。通过课中监控和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把新发现的学情转化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平行班中实施;即便没有平行班,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可因此而获得增长,并对今后的教学实践也有裨益。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的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一般性特点,更要关注针对课堂的具体分析;学情分析的方式主要有经验判断和实证分析两类,教师要掌握实证方法,并通过实证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两种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对于学情有效性的判断主要是看学情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所影响,教学设计中是否存在为学生“量体裁衣”的思考;特别要指出的是,学情分析应当贯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

—————————

参 考 文 献

5.青岛初中英语学情分析 篇五

本节课选自泰山版社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本节是初中信息技术理论部分学习的基础,也是本教材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开篇。着重分析了什么是信息,归纳出了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拓宽了学生对信息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也是后面信息获取、存储、整 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和传播的知识准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跨入高中,相互还不是很熟悉,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这又是他们在高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 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以信息与信息载体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激趣法、游戏法、事例分析法。

激趣法:在导课部分我利用引人深思的托德和鲍勃的故事,引发 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引入本课的学习。

游戏法:在信息载体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我作你猜的游戏,在游戏和互动中,使学生了解信息媒体及媒体的多样性。在介绍香农 的定义时,我设计了猜谜语游戏,使学生通过猜谜语理解香农的观点,加深学生对信息的认

识。

事例分析法: 在信息特征部分的教学环节中,我准备了一些小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掌握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

2、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

(2)软件资源: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 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图 片、谜语等)。

六、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展示:A(鲍勃)和 B(托德)的故事

师:

A(鲍勃)和 B(托德)的差距是什么?

教学意图:通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意识对一个 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并自然的引入本节教学内容。

(二)互动体验,学习新知

(1)感受身边的信息(展示图片信息)

老师展示提问并引导学生说出一些身边常接触的信息,然后让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说出自己对信息的认识。

下面我们再来看两个中外学者对信息的认识,共同感受一下什 么是信息。

(2)通过猜猜看,理解香农的观点,感受什么是信息。

香农的观点: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课件出示猜猜看。

师:同学们是怎样猜到答案的?

生:思考回答

(4)通过小例子,理解钟义信的观点,进一步感受什么是信息、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也就是说凡是表述了事物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的现象都是信息,信息包含了自然界或社会中的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

展示文字,让学生思考其中包含哪些信息?

(5)总结什么是信息

从信息的本质来看,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种资源。从信息的作用来看,信息是用来消除人们对信息所描述事物的不确定性。从信息的内容来看,信息描述了事物的运动状态与方式。

(6)巩固练习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信息有了一定的认识,举例请同学们思考。

教学意图:感受信息,加深对信息的认识,接着进行练习,以加深巩固。

2、分析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不是信息。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普遍性

教学意图: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出信息的特征,使用事例,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

(2)载体依附性

将士点燃的烽火本身不是信息,它里面所包含的意义是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而烽火只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载体。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依附性

游戏:我做你猜(一位学生做“猜测者”背对黑板,另一位学生以动作示范来表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动物名称(不能说话)使另一名学生猜出动物名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游戏中信息都是通过什么载体进行传递的。

生:思考回答

师:

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来传递,虽然载体不同,但是他们传递的信息是相同的。

(3)价值性和相对价值性

航班、机票打折等信息。

结论: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要以积极开拓的心态去使用信息,才能发挥信息的价值。对于我们人生也是一样的,你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以积极上进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对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有效地理解信息、把握信息和应用信息。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价值性和相对价值性。

(4)时效性

李小姐看到一个海报,说是百货大楼服装八折销售,于是兴高采烈的去大楼购物,可是到了大楼,李小姐却很失望,原来大楼是为庆祝建店二十周年而搞的三天打折销售活动,现在活动已经结束了。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时效性

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新闻,海报,通知等等。

(5)共享性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结论:物品交换后,每个人都有失有得,而思想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了

更多的思想,说明信息是可共享的。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共享性

(6)存储性和可处理性 信息还是可以压缩、存储并使之有序化,还可以转变原有的形态,体现了信息具有可处理性。

如 2008 年 8 月 8 日,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盛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有人把其全过程刻录成了光盘保存。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存储性和可处理性

(7)传递性

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如:地球上的控制中心通过无线信号控制太空中的卫星。历史书就是在向我们传递着发生在古代的事情。

课件展示观看奥运会球赛的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传递性。

(8)不完全性

课件出示“盲人摸象”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不完全性(9)真伪性

课件出示诸葛亮“空城计”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真伪性(七)小结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特征。

(八)布置课后作业

文学探究题。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因为在小学阶段并没有接触信息技术课,所以他们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强。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并且这又是他们在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理论课,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效果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特征,通过三种观点帮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践经历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信息的特征。

故事导入效果较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兴趣浓厚,对知识点期待值比较高,因此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和睦共处。

虽然是一节理论课,但整堂课下来,学生们并不感觉乏味,恰恰收获颇丰。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知识点和技巧也得到了加强,课堂达成度较高,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泰山版社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本节是初中信息技术理论部分学习的基础,也是本教材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开篇。着重分析了什么是信息,归纳出了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拓宽了学生对信息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也是后面信息获取、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和传播的知识准备。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测评练习第一环节 选择题(3 道)

关于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第二环节 文学探究题(16 道)

1.“老黄历看不得”。

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烽火戏诸侯,一笑值千金”。

5.

诸葛亮的“空城计”。

6.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7.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8.

读书以明理。

9.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10.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三人成虎。

12.

一传十,十传百。

13.飞鸽传书。

1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5.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16.红灯停,绿灯行。

两个环节都旨在考察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课后反思

课前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差异,所以采用故事引入新课,课堂上尽量举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实例,让孩子们体会到一种贴近生活的感觉,也为从而放松心情,兴趣浓厚,和睦共处,也为整个学习过程奠定了感情基础。

我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自己一次次的不断成长,在反复推敲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课堂小组合作环节不够突显;没有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教师对个别同学的点评过于简单、粗略。以后会进一步加强评价方面的培养,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课标分析

本节课选自泰山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插入图片》和第二节《图文混排》综合应用,内容比较复杂,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利用 word 制作邮票,插入图片,运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及插入文本框制作邮票,文本框的插入编辑、位置的调整以及邮票的设计,对象整体的组合及折分。

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强,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精心设计制作。层次分明,美观漂亮。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小老师”演

示指导,采取分层教学方法,使学生由一个兴趣点出发,设置实用的任务操作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动手实践,完成相关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

6.初中音乐说课稿说学情 篇六

(1)歌曲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全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的节奏特点,尤其是歌曲中拍手、跺脚的形体伴奏,为歌曲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歌词中的“踩”、“采”、“跑”、“带”、“飘”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欢乐情景。

(2)教学目标

a.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光着小脚丫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b.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c.能主动参与小组编创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体验采山及与人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教学重点: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唱歌曲《采山》,能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重点安排原因:本首歌曲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以体验的方法,去学习它,这样有益于歌曲的情感表达;在雨后的山上,除了“蘑菇”、“木耳”、“野果”等,有许多别的植物。因此,编歌词并表演也就成了教学重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教学难点: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难点提出原因:因为本课是学生进入三年级学习的第二课,理解歌词内涵,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对孩子来说还比较难,只有理解掌握了歌词和歌曲中的音乐记号,才能准确地表现歌曲,抒发情感。

(5)教具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2.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学科综合法、实践法。

3.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4.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行课堂礼!

(2)谈话导入: 谈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设计意图:亲切的谈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山的美,对山里的事物产生兴趣,为学习新歌做了很好的铺垫, 从而引入新课《采山》。

(3)发声练习:跳音练习(531∣531 ∣),以mi和ma为母音进行练习。

演唱要求:抬头挺胸,双脚与肩同宽,采用闻花式吸气,在不同的音高上练习跳音,唱的干脆,有弹性。

设计意图:简单的练声让学生自主实践,练习刚学的呼吸方法,为演唱新歌做好准备。

(4)新课

a.听录音,整体感知歌曲。

b.模仿老师按节奏朗诵歌词。

c.电子琴伴奏,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d.歌曲处理(按课本要求加入拍手、跺脚的律动)。

e.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强调前奏)。

f.抽2—3名学生进行独唱,教师伴奏,演唱完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吸收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g.学认歌谱,并能跟琴摸唱2—3个乐句。

h.结合歌曲,学习音乐记号。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采用节奏模仿、律动等学生富有兴趣的形式来进行形象化教学,能降低教学难度。歌曲的学习则从歌曲的情境特色、歌词特点、旋律特点找突破口,用整体感受的方式学习歌曲。

5.探究表演才艺

(1)自由组合(8人一组)。

(2)创编歌词。除了歌曲中 “采蘑菇”、“采木耳”、“采野果”……外,你们还有其它雨中采山的形式吗?让学生创编歌词,寻找采山时的更多乐趣,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予以表现。

(3)分小组展示表演。

(4)小组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表演,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达个人情感,享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另外,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能促进学生正视自己,尊重他人,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6.评价总结

对本节课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编创能力进行评价。

7.在音乐中走出教室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交响诗《嘎达梅林》时人音版第15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的内容,他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奋战的悲壮事迹。音乐素材来自同名民歌,作品曲式为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作品体材为交响诗,开始一首叙事性及戏剧性的大型单乐章管弦乐曲,使用了交响形式的手法,以著名的蒙古民族历史故事为题材,故事情节形象的呈现于乐曲中,全曲用时约17分钟。

2、教材中的的地位:在本单元中,安排的三首都是标题音乐的作品,前两首都是交响音画,比较平面、简单,而《嘎达梅林》是唯一的一首交响诗,而且从作品的深度来说更加深刻,容量也更大。鉴于此,应该吧这一内容安排为欣赏课的第二课时。从各民族音乐体系来说,教材13册的二单元安排了新疆的民族音乐,15册二单元安排了藏族民间民族音乐,而蒙古族音乐在初中教材中出现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作为一首以蒙古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它也应当承担起帮学生了解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延长民歌和欣赏民歌,让学生从“情”的角度,了解和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民族英雄、热爱民族音乐。

2、认知目标:通过对《嘎达梅林》主题的学习和演唱,让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掌握简谱。

3、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四分附点音和二分切分音。

三、分析学情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音乐的了解和感知能力比较弱,所以以想象的方法通过老师描述来提高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能力。因学生中大多数对简谱的认识能力不够,所以教师加大力度在简谱学唱上,并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

四、说教法

1、赏析法:通过主题演奏,让学生辨别音乐中速度对音乐情绪的影响,能够让学生通过听,更加完整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2、视唱法:通过看谱演唱,提高对学生对简谱的认识,能够轻易的分辨不同的节奏型。

五、分析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清点人数,复习旧课《我的祖家时歌乡》;分男、女生组分别演唱。

2、准备部分:讲析《嘎达梅林》的曲作者以及嘎达梅林与封建王爷、军阀做斗争的英雄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乐曲情绪。

3,新授内容:通过钢琴来演奏整首交响诗各个乐部主题,让学生通过主题旋律结合故事内容展开想象。其次对《嘎达梅林》的主题进行学唱。

7.学情分析 篇七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我班学生性格大部分外向活泼,善于表达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都比较听话,他们的思维积极而活跃,有自己不同的意见总会第一时间提出来,又加上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感性认识,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摸、找、描、说、拼等活动,较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要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各种图形的特点,再次抽象图形强化感知,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深记忆这样即能突出重点,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8.学情分析 篇八

张治中

本学期我担任四(1)班数学教学工作此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7人。本班主要来自由上宅、下宅、断桥和大路等自然村年龄大部分在12岁左右,也有少数偏小的学生,年龄结构比较正常,男女生比例正常。由于来自各村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家庭背景,开学初就学生的基础进行了摸底,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优等生占百分之十五,中等生占百分之五十,后进生占百分之三十五。本人本期接手任教该班的语文课程。就一月多的观察和了解,在以下几个方面积累了一点素材,现逐一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1、两极分化严重;

2、基础知识较差。我们在阅卷中发现,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之差让人不可思议;

3、概念理解没有到位;

4、缺乏应变能力;

5、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

二、优等生和后进生分析

本班优等生,学习习惯教好,能自觉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能及时复习,考试成绩较好实际教学中由于这类学生‘一好遮百坏’,平时在班级管理的时候办事能力强,可以帮助老师去做许多事情,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往往都会‘从宽’处理;本班后进生就是一些学习差、爱调皮、不团结等待特点,往往大家会孤立、不爱搭理、放任自流他们,特别有的时候花心思去教育也没有显著的成果,班级由于各种的因素如家庭的因素,以前老师教学方法,学生智力等因素造成本班级的后进升比例较大,管理难度也很大,如本班级丁紫祥,徐毫,徐天水等同学学习习惯很差,作业也很少完成,给班级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并且还有些后进生学习成绩差还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比如不遵守校纪校规的现象,还有小偷小摸,打架等现象这些习惯都影响着他们学习成绩。

三、后进生(吵客)怎么抓

后进生在性格上有一定的共同性,比如:敏感、自卑、缺乏信心、活泼、爱闯祸、有创造性的想法等。在教育中要根据每个不同的性格进行引导和教育,下面谈一些通用的做法。

1、平和心态、公平看待每一个学生

针对本班级后进生要多一份宽容的心态,每一个都是优等生,只是暂时他落后了,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后进生。应该公正、公平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没有把他当做后进生来对待,对学习中可以适当进行照顾,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不能和同学一起孤立他们,这会造成学生更加缺乏自信,任其放任自流。本班如周奇我对他很尊重他有什么委屈他会主动跟我交流,把这些强势的学生消灭掉就是要用心去感化他,本学期来象他这样的同学打架的事情明显减少了。

2、多创造机会、适当放大闪光点

就象我们应局长说的一样要把所有的学生都看成玫瑰花那么心理有多么的舒服,创造机会、适当放大闪光点。增加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使后进生在一系列的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信息量,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要看准有利时机,积极鼓励,精心诱导,及时点拨,千方百计地

让后进生获取成功,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学习成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他们的成功可以适当的放大,特别在全体同学面前,要进行表扬。

3、榜样教育、自我批评

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可塑性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用一些正面的例子,比如品学兼优的同学作为榜样,引导后进生向榜样学习、争取自己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同时,在学校榜样的过程中结合后进生自身的问题,进行比较教育,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帮助他们找问题。

四、优等生如何拔尖

1、及时发现苗子精心培植 创造良好土壤

我刚接受这个班级对班级的学生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及时发现苗子对优等生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发现苗子进一步抓好行为和养成习惯,形成良好学风:让学生勤学乐学;让班级有相互比拼的竞争意识;有相互尊重,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样,优等生的成长才有温床,才有发展的土壤。

2多方配合、勤于浇灌培育健壮苗子

对于优等生,教师应多角度观察,多方咨询,获得学生的全面信息,如: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有什么困难,有哪些不足之处,偶有一二个科目成绩突出、一两次表现为成绩拔尖、行为良好算不得优等生。教师更应该作多方面的努力,让优等生长期保持优秀。对学生尤其是优等生的培养正如老百姓搞种植,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在培养优等生的过程中更少不了教师的辛勤付出。给学生正确引导,让他们在学习上长足进步,在思想行为方面更出类拔萃

3排除不良干扰

如果教师对优等生不能任意施压,以多做作业,“拔苗助长”的压力来促进学生发展这样事倍功半。充分肯定学生积极的、正确的一面,正确引导学生改进消极懈怠的一面,取长补短,健康发展。另外,家庭、社会的复杂情况有可能影响优等生的发展,教师还得经常性与其家长取得联系,知悉他们的课余表现。曾听一位老师说起他的一个亲戚家小孩,在他的监督下成为了一句品学兼优的学生,就因家中有事耽搁了一周,回来时,这孩子已经染上“网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思想行为也变得极其怪异了。就因为小学生自控力较差,除了来自家庭、社会的影响外,有时还有来自自身的影响,如骄傲情绪和叛逆精神等等。要排除干扰,确实需要来自家庭、教师和社会的多方努力。

五、今后教学思路

1、强化纲本意识,注重“三基”教学

我们提出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强化全面意识,加强差生转化工作

这次考试数学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还比较多,怎样使这些学生尽快摆脱成绩较差的困境,这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3、强化过程意识,培养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精选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思维训练

4、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预期的效果

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使优等生比例逐步扩大,通过一学年的努力使优等生的比例有所上生预期达到百分之20左右,后进生的比例进一步缩小,预期缩小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本班级很多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户口。孩子进入四年级,一切都有较大变化,作为家长与老师都要掌握孩子一切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小学五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年级为中段;

9.教情学情分析 篇九

一、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开学初就认真学习了教材、新课标,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计划,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帮助我们进行新授课的探索和复习课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保证讲清重点,力求掌握知识少而精,学扎实。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课,进行单独辅导。对后进生进行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内外活动,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动态记录。为提高学生们的计算速度能力,我们坚持课前对学生进行五分钟的口算练习,练习课上经常进行笔算测试比赛,使学生的计算速度,准确率有很大的提高。教学管理尽力做到系统化,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都及时加以记录,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更合理的数据。对所教的班的每次测试成绩也记录,并进行分析。从记录上还可看出,一些学困生学习有明显进步,从这次的考试看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虽然工作很忙,我们都能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

情况,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计算的问题。

学生一般能列式竖式计算,但由于计算不够细心,导致失分,有的学生往往不看清题目要求,带☆的没有进行验算。

2、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

3、不少学生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不能根据题意灵活地选择算法。

4、学生学习习惯不良,部分学生存在马虎、书写不工整、不认真审题、不认真检查等不良学习习惯。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良好的习惯培养

从卷面上看,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有的甚至不打草稿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2、加强对易错易混概念的辨析

针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自己辨析、掌握。

3、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面

积提高教学质量。

4、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的活动机会。

5、继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6、继续给学生加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

10.青岛初中英语学情分析 篇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学情分析法

学情分析法是一个持久弥新的教育话题,中外的许多教育先贤都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新教改的背景下,这一话题再度成为热点。作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初中语文教学老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相关话题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见解,现提出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学情的含义

我们通常把学生在学习时所体现出来的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的情况称之为学情。对于学情的这一定义,我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理解:宏观方面,学情指的是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所体现出的整体情况。由此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处于相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学情上是基本相同的。如:初中学段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基本上处于一个大致相同的发展水平。微观方面,学情指的是由于个体差异而使学生们在学习相同的知识时所表现出的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指同一学生由于受到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和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时所体现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方面的不同。由此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学生的学情又是千差万别的。

许多老一辈的教育家很早就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提出: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设计。当代的许多优秀教师也强调对学生的学情掌握,如:钱梦龙老师在谈论备课这一问题时曾表示:自己在备课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在学习时会在那些地方出现学习障碍,然后针对这些障碍设计教学。这些前辈教育家和优秀老师的论述表明,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认真分析,这一点对于像我们这样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尤为重要。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法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思维仍影响巨大的形势下,教师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漠视学生存在,无视学生需求的现象仍然是很普遍的,学情基本上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其实,把学情分析法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及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时都离不开对学生学情的掌握。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教学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种新的教育理论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即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为了能让这种转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以实现,教师应在充分关注学生和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用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掌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们才会乐于学习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投入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1]。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法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需要。

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对教学中学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学习指导和课堂调控,使自己的教学做

到有的放矢,教学实效也自然能够得到提高[2]。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法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需要。

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的情况下,就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教学内容以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学生在易于理解,乐于学习的基础上才会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索。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增强,学生的素质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终生发展才会有保障。

三、学情分析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具体运用

(一)直接经验法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接触而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并在教学中根据这些情况出发进行相应教学活动的方法,通常称之为直接经验法。虽然直接经验法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其操作简便,实行性强,所以在教师中广泛使用。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由于对学生的学情能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在运用直接经验法时自然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并不是说只有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运用直接经验法,对于我们年轻的教师来说,只要我们认真工作,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也是可以使用直接经验法的。如:在《论语十则》的教学中,由于我已经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清楚的知道学生们对文言文充满了神秘感,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但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却限制了他们对《论语十则》的深入理解。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诵读开始,让学生初步体会字和词语的运用。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研读,我则对难于理解得知识点进行点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写作特点。经过了这两个教学环节,学生们已经对文章有了大体的理解。所以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赏析,分组谈论,集中阐述体会,最后由我进行总结。这一课的课堂效果很好,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对学生们平时的了解和观察。又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写读后感的作业,开始认为让初一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结果却是很不理想,许多学生的作业在质量上都很低。对此,我及时地进行了反思,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生活经历和思维模式限制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中把文章所涉及的时代背景进行了重点讲述,并通过师生问答和学生交流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布置预习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通过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方法被称为布置预习法。相比较于直接经验法,布置预习法虽然显得有些繁琐,但据此而获得的学生学习情况更为精确,同时学生由于经过了预习,许多简单问题可以在课堂上略讲,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而,许多教龄尚浅和刚接手新班级教学的老师都乐于采用。如:在《看云识天气》的教学中,由于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同学们以前很少接触到这一文学领域。他们会不会对文章感兴趣,对于文章又能有多少程度的理解等都是我心中没底的问题。因此,我使用了布置预习法。课前,我提出“描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等问题,旨在了解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通过学生的展示,我也迅速把握住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课堂内容的详略安排也有了把握。虽然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们接触少,但我把这节课还是上得很有效率,学生们掌握的也很好。又如: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基于初一学生很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我使用了布置预习法。课前,我提出“全文的主线是什么,起什么作用?”、“皇帝派大臣去看新衣的目的有哪些,这表明了什么?”、“皇帝看新衣的心理、语言各是怎样的,表明了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考查学生们的总结、归纳

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们对预习时所布置问题的回答,我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即时观察法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信息和课堂实际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调控。这种方法称之为即时观察法。学生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都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因而,这种方法有及时掌控、快速处理的特征,许多老师在教学实际中经常运用。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首先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文章中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段落,在学生阅读和讨论过程中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反应。然后在组织学生发表见解,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情后,我根据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组织学生谈论解决,或由我引导学生解决,或由我精讲解决。从课后的学生们反应来看,教学效果很好。又如:在初一已经结束新课进入复习时,分析试卷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我在分析试卷时就采用了即时观察法,在分发试卷后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订正错误,然后组织他们分析出错的原因。最后,我针对出错频率比较高的问题进行精讲,这样学习的效率就相对高了很多。

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些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和分析,从而获得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些情况。如:我在支教的过程就曾经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在我刚刚接手初一年级时,为了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整体的把握,同时也为了让学生们尽快熟悉教材,我要求学生们在课前五分钟开展演讲活动,内容限定在教材范围内,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述,也可以是对课文的介绍和课文作者的介绍等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我则乘此机会观察学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经过一两个月后的实践后,学生们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能力也得了相应的提高,像在《春》一文的教学中,我在带领学生完成课文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等内容的教学后,我放手让学生探讨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我知道了学生其实是很善于将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的,这样我学生的理解又进一步的加深了[3]。

(四)交流反馈法

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作业、试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批改及改进建议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两种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交流反馈法。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通过靠近学生、观察学生和与学生直接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情,对于我们年轻的支教老师来说,由于学生对我们有很强烈的亲近感,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很易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缺点就是所获的信息比较主观或者不真实。学生的作业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和及时思考总结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教学《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下课后,我找来一个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问道:通过学习,你对课文了解多少。她的回答是:这篇课文很感人。我继续问:为什么感人。她就会答不上来了。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知道了学生对这一课的中学思想还没有完全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分析韩麦尔先生的爱国者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对祖国的热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并进而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又如:在《<世说新语>两则》的教学中,在疏通字词和文章大意的教学阶段结束后,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我给学生布置了相应的作业。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而”字的用法掌握的不够好,因此,我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就着重讲解了文言文“而”字的用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法有助于实践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有助于高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

学实践中应重视运用学情分析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选择使用直接经验法、布置预习法、即时观察法、交流反馈法等不同方法,让学情分析法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上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学辉.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47页

上一篇:安全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制度下一篇:简约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