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光电)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

2024-09-18

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光电)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7篇)

1.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光电)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 篇一

汕头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计划(2004级)

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范围为:信号和信息处理、传输与交换,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系统领域科研部门和学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厂矿、企业、事业和政府行政部门的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基本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勇于创新和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领域广泛的工作范围;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获取外文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完成以下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1. 学校统一要求的课程共42学分,其中英语需通过学校的ELC四级;

2. 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共92学分;

3. 修完本专业实践环节和完成毕业论文25学分; 4. 毕业生至少修满159学分。)专业要求(92学分)(先修EEG2010,EEG2030

专业基础课程(14门43学分)

MAT1110 高等数学I

6学分

MAT1210 高等数学II(先修MAT1110)6学分

普通物理

4学分 PHY1000 普通物理实验

2学分

MAT1130 线性代数(先修MAT1110)2学分 MAT1230 复变函数(先修MAT1210)2学分 MAT124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

(先修MAT1210)

EEG1010 电路分析基础4学分 EEG1020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1学分 EEG2010 低频电子线路4学分 EEG2020 低频电子线路实验1学分 EEG2030 数字逻辑设计4学分 EEG2040 数字逻辑设计实验

1学分 COM2040 C语言程序设计

3学分

专业核心课程(17门37学分)

EEG2050 信号与系统

4学分

(先修EEG1010)

EEG2060 信号与系统实验

0.5学分 EEG207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5学分

(先修EEG2010,EEG2030)

EEG208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 1学分 EEG2090 高频电子线路

4学分

(先修EEG2010)

EEG2100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0.5学分 EEG3160 现代电子学实验I

1学分(先修EEG2070)

EEG4170 现代电子学实验II1学分(先修EEG2070)

EEG3090 现代通信原理

4学分

(先修EEG2050,EEG2090)

EEG3100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1学分 EEG3110 数字信号处理

3学分

(先修EEG2050)

EEG3120 电磁场理论(先修MAT1230)3学分 EEG3130 感测技术

3学分

EEG3140 感测技术实验0.5学分 EEG3150 自动控制原理

3学分

(先修EEG2050)

EEG319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3学分

(先修EEG2070)

EEG320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0.5学分

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在至少选四门,4门12学分)

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

EEG4020 随机信号分析3学分(先修EEG2050, MAT1240)EEG4070 数字图象处理3学分(先修EEG2050, EEG3110)

EEG4110 自适应信号处理

3学分

(先修EEG2050)

EEG4120 DSP技术及应用

3学分(先修EEG2050)EEG3300 电子设计实践基础3学分

(先修EEG2010,EEG2030)

EEG3350 信息理论与编码

3学分

(先修EEG2050)

通信技术方向

EEG4030 程控交换技术(先修EEG3090)3学分 EEG4040 移动通信(先修EEG3090)3学分 EEG4150 光纤通信(先修EEG3120)

3学分 EEG3180 计算机通信网(先修EEG3090)3学分 EEG4050 通信与接口

3学分

(先修EEG3090,EEG2070)

EEG3240 电磁兼容(先修EEG3120)

3学分

计算机应用方向

EEG3250 微机控制技术(先修EEG2070)3学分 EEG3260 专用集成电路技术

3学分

(先修EEG2070)

EEG3270 可编程序控制器

3学分

(先修EEG2070, EEG3190)

EEG4130 现代电子电力技术3学分

(先修EEG1010)

EEG4140 EDA技术及应用3学分(先修EEG2030)MEC4110 工程制图CST2350 多媒体技术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EEG2030 电子工艺实习(先修EEG1010)

1学分

EEG3210 软件综合设计2学分 EEG3220 硬件课程设计2学分

(先修EEG2030)

2学分

(先修EEG2020或EEG3190)

EEG3230 微机应用课程设计

CST2360 管理信息系统

EEG3280创新和课外科技活动 *2学分

EEG3290 信号处理课程设计2学分 EEG4080 综合课程设计2学分

必选实践环节(25学分)

EEG4090 生产实习2EEG4100毕业论文12学分 学分

电子系电子工程专业供外系辅修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组

18门50.5学分

EEG1010 电路分析基础4学分 EEG2010 低频电子线路4学分 EEG2030 数字逻辑设计4学分 EEG2050 信号与系统4学分

(先修EEG1010)

EEG207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5学分

(先修EEG2010,EEG2030)

EEG208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1学分 EEG2090 高频电子线路4学分

(先修EEG2010)

EEG2100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0.5学分 EEG3090 现代通信原理4学分

(先修EEG2050,EEG2090)

EEG3100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1学分 EEG3110 数字信号处理

(先修EEG3030)

3学分

EEG3130 感测技术3学分

(先修EEG2010,EEG3010)

EEG3140 感测技术实验0.5学分 EEG319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3学分

(先修EEG3050)

0.5学分

EEG320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EEG3300 电子设计实践基础3学分

(先修EEG2010,EEG3010)

EEG4040 移动通信3学分

(先修EEG3090)

EEG4140 EDA技术及应用3学分

(先修EEG3010)

2.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光电)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 篇二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

0 引言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 由于生源质量的下滑和学生一进校就感受到的就业压力, 许多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识首先就是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 这门课程学起来难不难。基于这种出发点, 学生对于大学物理这门工科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上课不专心听讲, 课后不复习, 作业不认真, 在网络上搜寻答案, 学习效果自然不明显, 对大学物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从而影响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 进而影响其全面发展[1]。

我们执教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物理学课程已四届, 每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在大学物理的教学里体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细致分析, 在教学中穿插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 不仅使学生自觉或自发地认识到大学物理的重要性, 而且大大提高了大家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 培养了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的热情和对未知专业知识的渴求。

本文首先分析大学物理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位置, 然后以电介质极化理论为例, 分析它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结合点,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并对大学物理与我校工科专业的结合作了出展望。

1 大学物理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位置

目前我们将大学物理设置在大一, 先修课程只有高等数学, 后续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有物理光学、光电子技术基础、激光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有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光显示技术等。从课程设置的关联和大学物理课程本身的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物理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处于基础性位置。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一些物理现象, 掌握大学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熟悉大学物理理论体系的一些基本实验。

鉴于大学物理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基础位置,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分析一些物理现象的基本原理时, 经常将物理现象与激光技术、光通信、光电检测等领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引导同学们一起讨论是否可以用相同的物理原理解释, 激发大家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对基本物理原理和概念的学习热情。

2 大学物理中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

2.1 极化理论与激光变频

大学物理课程中讲到[2], 在电介质内任取一小体积元ΔV, 没有外电场时, 该体积元内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pi=0, 当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被极化后, 该体积元内分子电偶极矩矢量和∑pi≠0.为了定量地描述电介质的极化情况, 定义电极化强度矢量 (简称极化强度) 为

P为单位体积内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pi越大, 电介质内各个分子电偶极矩排列越整齐, 未被抵消的成分越多, P越大。反之, 则P越小。无外电场时, 各分子电偶极矩的取向杂乱无章, 相互抵消, ∑pi=0, 因而P=0。可见, 电极化强度P是一个描述电介质极化强弱的物理量, 反映了电介质内分子电偶极矩排列的有序或无序程度。

电介质的极化虽由外电场引起, 但因极化电荷对外电场有影响, 因而极化后, 介质中的总场强应为外电场与极化电荷激发电场的叠加, 而P则不仅与外电场, 而且与总场强有关。由于光是一种电磁波, 当光波在介质 (晶体) 中传播时, 光频电场会引起介质的电极化。传统光学只考虑线性光学现象。也就是说, 对各向同性电介质, 每一点极化强度P的值与光频电场强度E成线性关系, 即:

这里, ε为介质的介电常数。

对于各向异性的晶体, 有:

式 (2) 中, χij为晶体的极化系数;i, j=1, 2, 3

当课程内容讲授至此, 我们可以拓展[3]:在激光出现以前, 当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 不会出现其他频率的光。而两束以上的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 光波之间也不会发生相互作用, 服从独立传播原理, 不改变各自的频率。当它们在介质相同区域相遇时, 则服从线性叠加原理。诸如:光对于介质的折射、反射、衍射、散射和双折射等现象。但介质的电极化强度与光频电场之间的关系, 除了线性关系之外, 还有非线性的高次项。非线性光学产生的原理可作如下解释: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分子中的电子被束缚在原子核的周围运动, 如果外加一个电磁场 (光也是一种电磁场) , 则这种运动将受到扰动, 如果外场是一种谐振场, 则电子会产生和外电场相同的谐振, 正负电中心不重合就诱导产生了一种“极化”, 从而产生诱导偶极矩P。激光出现后, 由于它的光频电场极强, 光频电场的高次项便对晶体的电极化强度Pi起到了重要作用, 晶体的电极化强度Pi与光频电场Ej之间的相互关系成正幂级数关系, 即:

式 (4) 中, χij为晶体的线性极化系数 (或称线性极化率) ;χijk (2) , χ (3) ijkl, …分别为二次项、三次项、…的非线性极化系数 (或称非线性极化率) 。各项系数的数值逐项下降7~8个数量级;ω1, ω2, ω3…为不同光频电场的角频率。

通常, 一般光源的光频电场强度Ej较小, 这样高次项的电极化强度都很弱, 可以忽略不计, 只用到式 (4) 中的第一项, 即式 (3) 。而激光是一种具有极强光频电场的光源, 式 (4) 中第二、三项等非线性项就可产生重要作用, 可观测到不同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晶体的极化率将不再是常数, 而是光频电场的函数.将晶体的电极化强度对光频电场取一阶导数, 可得出:

由式 (5) 可知, 晶体的线性光学性质只是与χij (1) 有关, 而χijk (2) 及以上的非线性高次极化项, 可引起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 在式 (4) 的各非线性高次极化项中, 二次项χijk (2) 所引起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最为显著, 应用也最为广泛。式 (4) 中二次项可写为:

式 (6) 中, Pi (2) 为二次极化项所产生的非线性电极化强度分量, χijk (2) 为二阶非线性极化系数, ω1, ω2分别为基频光的角频率, ω3=ω1±ω2, Ej, Ek分别为入射光的光频电场分量。

当ω3=ω1+ω2时, 所产生的二次谐波为和频;

当ω3=ω1-ω2时, 所产生的二次谐波为差频。

和频和差频统称为混频 (如图1) 。

当ω1=ω2=ω时, ω3=ω1+ω2=2ω, 则产生倍频光 (如图2) 。

2.2 其他知识点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

对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 我们可以从光和信息两个层面对其他很多物理现象进行阐述和讨论, 体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4,5]:如光的全反射现象是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 广泛应用的光纤电场量传感器, 是基于这一原理实现的;磁致伸缩效应或法拉第磁光效应是光纤磁场量传感器的工作基础;帕尔贴效应是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的关键技术。

我们在大学物理课堂上强调红外、可见光、紫外等光频电磁波, 讨论它们的产生、发射、传输、接收和检测等, 介绍光通信、光检测等相关专业方向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发展状况。这样不仅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光”与“信息”这两个基本特色, 激发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浓厚兴趣, 而且学生对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信心大大增强, 同时也提高我们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中的前后一贯性。

3 结论

本文以电极化理论为例, 在讲解大学物理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深入或外延的方式, 寻找与光信息专业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点, 通过教学实践, 使光信息专业大一的本科生对专业产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大学生对本专业的浓厚兴趣, 树立继续学习本专业的信心。近四年的教学证明,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主动体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不仅实现了预期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目的, 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就我校实际情况而言, 如化工、生物专业的学生认为热学与专业课程联系最为紧密而力学和电磁学往往与专业联系不大, 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认为电磁学联系最为紧密而力学、热学、近代物理部分与专业的联系相对较低。因此,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讲授的内容应该有所侧重, 应依据各专业的特点对物理学的各部分内容有所侧重和增减教学内容, 使学生明确感受到物理与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 使物理教学兼顾专业基础课教学和专业技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少光.大学物理教学与理工科学生学习现状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7 (40) :73-75.

[2]罗益民, 余燕.大学物理[M].2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

[3]张静江, 宋淑梅.非线性光学与光学教学[J].大学物理, 1999, 18 (5) :35-39.

[4]张智伟.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专业渗透的新思路[J].科技信息, 2012, 23:207-238.

3.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光电)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 篇三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5JGB257)

广西区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5JGA229)

TN2-4;G642

引言

就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而言,课程体系的排列顺序与门类需通过培养的目的进行相应的设置,与此同时为帮助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得到较为完美的整合,并确保各要素能够集中于同一目标的系统,本文进行以下探究。

一、中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得到相应的调整,光电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其主要作用范畴包括科学领域以及制造行业。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庞大的生产基地。就当前情况而言,光电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光电市场也已初步形成,因此该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然后,中国在保证该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还遇到了相应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则是人才的供求问题,该问题主要体现在应用型光电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我国为确保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各大高校相继开展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程。然而我国在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了起步较晚,培养方向的失误,及过度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运用的重要性。此外,部分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忽视了光电行业中“以光为主,光电结合”的特色,从而致使授课过程中出现光电分离的情况,同时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缺乏光电结合的实际案例。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与原则

就专业课的设置而言,其要求繁多,如包括其内在条件教育,还有其外在因素客观性的影响。所以,为确保上诉各项因素能够得到有解决,就必须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制定依据。

(一)目标的培养是作为课程体系的前提与基础而存在,同时也帮助人才培养走向规范化,制定了良好的标准,也是教育活動的根本所在;然而课程体系的制定则是作为载体确保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所以,为使得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则必须将该培养目标作为指导思想,突出目标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要求。所以,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在科学的配比下将两者混合才能将其作用发挥至极致。

(二)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光”作为主要教学对象,“光电”结合制定课程体系。在对本专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相对较多,课程繁多,及包含“光”“电”两方面的课程。

(三)通过科学的办法对光电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课程数量、时间以及门类商定,当课程未能按预计情况实施,同时学生学业未能达到其开设的目的时,此次项目的开设者需要更具实际情况对课程间的机构与联系进行分析,按照先基础,后延伸,先理论,后技能的顺序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确保经订正后的课程制定能够较为有效的实施,实现衔接有序,防止教授内容重复的情况出现,从而帮助学生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得到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最终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置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将以怀化学院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而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置

(一)在对整个课程进行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及包括公共、专业、发展三方面能力。在整个过程中,专业与发展两方面能力则需要根据校园所处地段、经济环境、师资力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终总结出本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就怀化学院而言,该校制定了其重点培养方向,包括光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处理技术和光学技术及工程领域等四个方面,同时拟定了10门主修课程,以便学生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

(二)在课程内容制定方面需要为该专业同学提供共同受益的知识内容,所以为确保从学校走出的毕业生能够得到相应企业的认可,成功的从学生像员工的转换,与此同时还需要应对社会实际情况选出符合学生发展的选项课程,弥补课堂中所不能涉及的知识。就怀化学院而言其课本的选择比较具有针对性,如对于光学照明与光学设计而言,该校选择《薄膜光学》、《光学CAD》、《LED制造技术》和《电气照明与设计》四本课本帮助同学们实现专业知识的补充。例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已有学生独立完成了光控自动窗帘,其主要作用在于根据周围环境的亮度来实现窗帘的自动开、关的,它包括光感应电路,电机正、反转电路,自动停转电路。要实现白天拉开,晚上拉合,需要一只光敏电阻与两片集成电压比较器配合使用。另外,要实现手动控制功能,可以设置两只电阻,一只与光敏电阻的光电阻阻值相近,另一只与光敏电阻的暗电阻阻值相近。

(三)将教学重点放置于实际授课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专业性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提倡实现过层次专业实践体系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的核心在于个人素质、实际应用能力与个人创新能力的锻造。为确保该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完善陈旧的授课模式,改善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局面,帮助学生投身如自身实践的过程中,确保多种类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就课程实验安排上,首先注重本实验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相对减小实验性实验的个数,加大能够展现学生创新性、设计性的实验个数。就工程实训而言,学校应针对各个学生特性的选择符合其自身条件的训练环境。

结语

以光电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光电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光电子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最终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在能源、机制、体系、课程和理念方面体现创新,在与产业之间互动和交融形成特色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西部一流亲产业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现“学校—工程师人才—企业”三维一体共生共赢。

【参考文献】

[1]邓晓鹏,施振刚,张顺如,王旭,龙学文,杨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怀化学院学报,2015,11:83-86.

[2]周自刚,唐金龙,施鹏程,温才.构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亲产业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西南科技大学国家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0:20.

4.专业名称信息工程(光电) 篇四

【专业代码】080609Y

【内容简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程技术

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基

本载体的信息特征。本专业下设“光电系统及工程”、“光通信及集成光电子

技术”两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其一。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社科知识背景和人文素质、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

2、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扎实的数理基础;

3、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电子学、通信技术等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

4、熟练掌握光电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光电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显示等过程的基本知识,了解光电信息科学和工程的发展动态,具有相关系统和器件的分析研究、性能检测、开发设计等环节的基本工程应用能力;

5、具备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独立工作、团队合作、资料查询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主干课程】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子学、光学系统课程设计、光通信技术、光纤通

信课程设计、集成光电子器件及设计、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光电信息综合实验、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

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应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基础、信号与

系统、现代通信原理等。

【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 光通信技术、光电信息综述、薄膜光学与技术、光网络基

础、光电子学

综合型实验课程:光电信息综合实验 设计型教学课程:光学系统课程设计、光纤通信课程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软件应用、专业实习,每个实习安排3周时间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流向】国际知名企业,国家政府机关、研究院所、移动、电信、银行等国有企

事业单位,与光电相关的照明、汽车、能源、电子、通信等各大企业。

专业代码:080300

内容简介:在光学工程的有关学术与技术领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了解学科领域的发

展方向及国际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一定的新见解,能够胜任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程技术及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光学与电磁理论、光电工程实验课、半导体光电子学、现代激光技术、光学系

统设计、光学信息处理、现代光电干涉测试技术、薄膜光学与技术 研究所(或实验室):光学工程研究所、光电信息及检测技术研究所、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光电显示技术研究所、光学惯性技术工程中心、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

研究项目(主攻方向):光电薄膜与显示技术、光子晶体与人工介质材料、现代光学成像技术、激光光电子技术与器件、精密光电检测技术

学科带头人:刘旭

就业流向: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电信、移动、银行等国家企事业单位,国

际知名企业,及其他与光电相关的电子、通信、照明、能源、汽车等大型企业单位

专业代码:080320

内容简介:在光通信的有关学术与技术领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

方向及国际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一定的新见解,能够胜任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程技术及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光学与电磁理论、光电工程实验课、光纤通信网络、半导体光电子学、现代激

光技术、光学系统设计、光学信息处理、现代光电干涉测试技术、薄膜光学与技术

研究所(或实验室):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

研究项目(主攻方向):光通信元器件、集成光电子器件

学科带头人:何赛灵

就业流向: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电信、移动、银行等国家企事业单位,国

际知名企业,及其他与光电相关的电子、通信、照明、能源、汽车等大型企业单位

专业名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专业代码:080402

内容简介:在测试计量技术的有关学术领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

方向及国际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一定的新见解,能够胜任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程技术及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近代光学测试技术、现代光电干涉测试技术、现代传感器、光电工程实验课、微光学技术及微系统、智能测试仪器与系统

研究所(或实验室):光学惯性技术工程中心、光电信息及检测技术研究所 研究项目(主攻方向):光纤传感技术,精密光电检测技术,环境、生物光电检测技术,颜

色与影像科学

学科带头人:刘承

就业流向: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电信、移动、银行等国家企事业单位,国

5.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光电)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 篇五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8年12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大中型企业、西北地区、国防军工部门,培养复合式、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要求为:

(一)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计算机技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四)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一)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采用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一般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时间最长为1年半,但要求在学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其中,课程学习中的实验部分,论文工作中的选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写作与答辩等主要环节必须在校内完成;

来自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在校内完成,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要在工作站完成。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完必修课程学分的一半后,可申请论文选题。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评阅前止)一般不少于一年半。

(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适用领域

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

四、学分要求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2学分。具体如下:

(一)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23学分;

(二)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三)必修环节1学分。

五、课程设置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0学分)1.自然辩证法2.工程硕士英语

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4.计算机学科前沿讲座

5.基础理论课(不少于3学分) 组合数学  工程硕士数学

 算法与算法复杂性理论

6.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原理  多媒体计算机及应用  计算机图形技术  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 数字图象处理学  VHDL与集成电路设计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软件工程技术和设计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与技术  微计算机系统设计  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  语音信号数字处理

高性能路由器体系结构与高速信息网络技术

(60610012)(60648003)(82558001)(69998012)

60240013)60428004)70240193)

(70248013)(80248013)(80248023)(70248033)(80248033)(80240163)(70248003)(70248023)(60240033)(70240063)(70240013)(70240023)(70240203)(70240233)(70240043)(70240123)(80240143)

2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1学分(考查)2学分(考查)

3学分(考试)4学分(考试)3学分

(考试)

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

(考试)

((( 软件项目管理  下一代互连网

(80240203)(80240173)

3学分 3学分

(考试)(考试)

●根据企业的培养方向,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选课。(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学分,可由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代替) 软件项目管理  知识工程  市场营销  管理经济学

(80240203)(70240103)(70510073)(70160183)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考查)(考试)(考试)(考查)

●根据企业培养方向,还可从电子、管理、环境、社科、经济类专业方向选课

(三)必修环节(1学分)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2.中期汇报

(四)补修课程

凡在本领域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2门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学分不计入学位要求学分。

 离散数学(1)

(20240013)

(69990021)(69998000)

1学分(考查)

(考查)

 离散数学(2)(20240023) 操作系统

(30240243)

 信号处理原理(30240063) 程序设计基础(30240233)

六、学位论文工作要求

论文工作应包括选题、文献阅读(阅读20篇以上的文献)及调研,完成5千字以上的选题报告并由专家组考核通过;完成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实现、系统运行;论文的撰写与答辩。

(一)论文选题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研究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工程硕士研究生也可选择校内导师有明确工程背景的研究课题(应在学校完成)。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实现的工作量;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论文应选择适合于研究生独立完成的难度和范围适中的课题。

(二)论文指导

在企业进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生,应有两位论文指导教师,企业的联合教师 和校内导师。校内导师负责确定工程硕士生论文选题、组织中期汇报、指导论文撰写和组织答辩;应

定期听取汇报,给予指导,要对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把关。

联合指导教师负责协助校内导师确定工程硕士生论文选题,对论文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定期听取汇报和协助解决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

在校内进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生,按校内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的要求。

(三)论文答辩

论文的评阅、答辩的审批、答辩、学位授予等执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分 学 位 委 员 会 主席

6.2013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篇六

培养目标

注重数学、力学、航空航天、机械、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扎实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力学、航空航天、机械、土木工程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训练运用力学分析方法和手段解决相关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通过全方位培养,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意识,并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潜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应用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熟悉各类力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了解学科前沿,特别强调所学理论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机械等相关领域,并具备应用所学理论及实验手段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4.具有熟练的外语、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流体力学 弹性力学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课程: 计算流体力学 有限元方法 材料力学(甲)研究型课程:计算流体力学 有限元方法 飞行器总体设计

计划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工程力学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力学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45+5学分

(1)思政类 必修 11.5+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 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 秋冬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1.0 0.0-2.0 一 秋冬,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 秋冬,春夏 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 三 秋冬,春夏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1.0 0.0-2.0 四 春夏

(2)军体类 必修 5.5+3学分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质

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3110021 军训 +2.0 +2 一 秋 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 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0.0-2.0 一 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 秋冬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二 秋冬,春夏 031E0050 体育Ⅳ 1.0 0.0-2.0 二 春夏 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0.5 0.0-1.0 三 秋冬,春夏 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0.5 0.0-1.0 四 秋冬,春夏

(3)外语类 7学分(A)必修课程 1学分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7学分,其中必修“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课程。学校安排一年级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获得“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的学生,可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1.0 0.0-2.0(B)选修课程 6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0 2.0-2.0 一 秋冬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0 2.0-2.0 一 春夏

(4)计算机类 选修 5学分

分A、B两组,由学生选一组修读(允许以考代修)。

A)A组 5学分

(Ⅰ)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3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 春夏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 春夏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 春夏

(Ⅱ)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2学分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 2.0-0.0 一 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0 2.0-0.0 一 秋冬

B)B组 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86020 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4.0 3.0-2.0 一 秋冬 21120420 程序设计综合实验 1.0 0.5-1.0 一 春夏

(5)其他通识课程 选修 16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的课程)、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的课程)、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的课程)。工学类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1)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2)在“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3)在“人文社科组”中至少修读6学分。该组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

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A)通识核心课程 2学分

B)沟通与领导类 1学分

C)人文社科组 6学分

2.大类课程 44.5学分

(1)大类必修课程 必修 25学分

要求修读“大学物理(甲)”组和“工程图学”。

A)必修课程 1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4.0-1.0 一 秋冬 061B0180 微积分Ⅱ 2.0 1.5-1.0 一 春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0 1.0-0.0 一 春,夏 081C0251 工程训练 1.5 0.0-3.0 一 春夏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1.0-1.0 一 夏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0.0-3.0 二 秋冬

B)以下“线性代数”与“线性代数Ⅰ”课程二选一 2.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2.0-1.0 一 秋冬 061Z0040 线性代数Ⅰ 3.5 3.0-1.0 一 秋冬

C)以下“大学物理(甲)”与“大学物理(乙)”课程组二选一 6学分(Ⅰ)“大学物理(甲)”课程组 8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0 4.0-0.0 一 春夏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0 4.0-0.0 二 秋冬

(Ⅱ)“大学物理(乙)”课程组 6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212 大学物理(乙)Ⅰ 3.0 3.0-0.0 一 春夏 061B0222 大学物理(乙)Ⅱ 3.0 3.0-0.0 二 秋冬

D)以下“工程图学”与“画法几何”课程二选一 2.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2.0-1.0 一 秋冬 121C0090 画法几何 2.5 2.0-1.0 一 秋冬

(2)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 必修 19.5学分

以下课程必修。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81C0170 机械制图及CAD基础 1.5 1.0-1.0 一 夏 211C0020 数据结构基础 2.5 2.0-1.0 二 秋冬 261C0061 理论力学(甲)4.0 4.0-0.0 二 秋冬 081C0220 工程材料 2.0 2.0-0.0 二 春 061B0070 计算方法 2.5 2.0-1.0 二 春夏 081C0060 工程材料实验 0.5 0.0-1.0 二 春夏

081C0191 机械设计基础(甲)3.0 3.0-0.0 二 春夏 101C0030 电工电子学及实验 3.5 3.0-1.0 二 春夏

3.专业课程 65.5学分(1)专业课程 49.5学分(A)必修课程 4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030 概率论 1.5 1.5-0.0 二 秋 061B0270 数理方法(甲)Ⅰ 4.0 4.0-0.0 二 秋冬 061B0280 数理方法(甲)Ⅱ 2.0 2.0-0.0 二 春 26120010 高等动力学 1.5 1.5-0.0 二 春 261C0010 材料力学(甲)Ⅰ 3.0 3.0-0.0 二 春夏 261C0020 材料力学(甲)Ⅱ 2.0 2.0-0.0 二 夏 261C0080 材料力学实验 0.5 0.0-1.0 二 夏 26120021 弹性力学 4.5 3.0-1.5 三 秋冬 26120230 自动控制原理 2.5 2.5-0.0 三 秋冬 26120440 流体力学 6.0 4.0-2.0 三 秋冬 26120041 计算流体力学 2.0 2.0-0.0 三 春 26120260 工程流体实验技术 2.0 1.5-1.0 三 春 26120030 振动力学 3.0 3.0-0.0 三 春夏 26120270 有限元方法 2.5 2.0-1.0 三 春夏 26120280 现代固体实验技术 2.0 1.5-1.0 三 夏 26120290 工程力学理论综合 3.0 3.0-0.0 四 秋冬

(B)选修课程 7.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6120420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2.5 2.5-0.0 二 春夏 081M0020 热学基础 1.5 1.5-0.0 二 夏 26190021 飞行器飞行动力学 2.0 2.0-0.0 三 冬 26120082 飞行器总体设计 4.5 3.0-1.5 三 春夏 26190010 力学史 1.0 1.0-0.0 四 秋 26190030 复合材料力学 2.0 2.0-0.0 四 秋

(2)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8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6188011 认识实习2.0 +2 二 短 26188030 计算程序设计训练 1.0 +1 二 短 26188040 科研专题讲座 2.0 +2 二 短 26188022 生产实习3.0 +3 三 短

(3)毕业论文(设计)必修 8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6189020 毕业论文(设计)8.0 +10 四 冬,春夏

4.个性课程 5学分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修读下列课程,也可跨大类自主选择修读其他大类的大类课程或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6120250 力学综合创新实践 2.0 0.0-4.0 四 秋冬 26120300 CFD软件应用 1.5 1.0-1.0 四 冬 26120310 CSM软件应用 1.5 1.0-1.0 四 冬

7.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光电)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 篇七

自从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第三批次本科招生方案实施以来, 我国众多的高中毕业生因此有了进入高等院校攻读英语专业本科的机会, 从而陆续地为我国的涉外行业提供了大批的涉外人才。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相较于对英语基础普遍更好的英语专业一本、二本学生的英语专业课程教授而言, 英语专业第三批本科层次学生的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要艰难得多。作为曾同时教授过英语专业一本、二本和三本学生英汉互译课程教学的教师, 笔者拟通过对温州大学瓯江学院2008级72位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其课堂翻译实践能力的考察, 探讨目前我国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汉英翻译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 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2 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汉英翻译课程教学的困境分析

翻译之难可从我国清末翻译前辈严复在其所著《天演论.译例言》中的“一名之立, 旬月踯躅”的心得得以窥见[1]。而汉英翻译课程教学对我国广大英语专业三本学生而言更显不易。笔者对温州大学瓯江学院2008级72位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 有41人 (约占总数的57%) 表示在做汉英翻译实践时, 很难找到恰当的英语措辞来表达汉语原文当中的内容, 有19人 (约占总数的26%) 在做汉英翻译实践时, 很难正确拼写英语单词, 另外的12人 (约占总数的17%) 在做汉英翻译实践时无法正确地运用英语句法、语法和时态。笔者接下来随机进行的课堂汉英翻译实践考查也佐证了大部分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汉英翻译实践能力是相当不理想的。

原文:

甲:你们什么时候熄灯就寝?

乙:10点半, 但周末除外。

原文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日常对话。按理, 作为学了多年汉语和英语的大学英语三年级学生, 不应对这个对话的理解及其英译表达存在任何问题, 但在被考查的72位学生中, 只有一位学生的译文是可以接受的, 而其余学生的译文可谓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 均存在某种程度上有违英语行文用词准确、语法和句法规范要求的现象。以下为随机抽取的六位学生的问题译文:

(注:原译文中的插入符号“∨”和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相对英语语言而言, 汉语语言是模糊、朦胧和朝总体的方向走的, 因此汉语中“何年、何月, 何日及几点钟”等时间概念往往都可通过“何时”这一模糊的时间概念来表述, 然而, 英语语言由于其行文用词的严谨性, 其在表述具体的时间概念时, 有严格的措辞要求。显然, 第1个、第5个和第6个学生在理解和翻译汉语原文对话时, 没有考虑到原文中的“什么时候”依照其语言语境“熄灯就寝”和“10点半”是不可能指“何年、何月、何日”等较大的时间单位的, 也就是说, “什么时候”是绝不能翻译为“when”一词的。依据原文中的“10点半”这一语境, 原文中“什么时候”对应的英译应为“what time”。虽然第2、第3和第4个学生准确地翻译了“什么时候”这一概念, 但他们在翻译具体的时间节点时也存在诸如遗漏介词、用词不当、标点错误等失误。

以上所述的种种问题翻译是在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和求助与词典和网络的情况下完成的。如不借助外援, 这些学生则很有可能象往常一样出现更多不忍卒读、令人哭笑不得的英文译文。

通过问卷调查, 笔者发现以下原因造成了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汉英翻译课程教学的困境。

2.1 英语基础薄弱

与英语专业一本、二本学生不同的是, 绝大多数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尤其是写的能力较差。在被调查的72名学生中, 只有7人, 也就是不到10%的人在其高考英语150总分的考试中得分达到并超过130分;而在这72名学生中甚至有5位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为115分以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100名英语专业一本、二本的学生中, 有高达50%的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在130以上。不难看出, 相比之下, 多数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英语基础要差得多, 这也就决定了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汉英翻译课程的教学要更困难一些, 因为学生的汉英翻译实践能力往往取决于其已有的英语的听、说、读, 尤其是写的能力。

2.2 专业学习能动性较弱

众所周知,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过, 通过对72位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问卷调查, 笔者发现, 大部分学生选择攻读英语专业并非出于对该专业的喜爱, 或者是特别擅长该专业的学习。在被全部被调查的人中, 仅有10位学生 (约占总数的14%) 是因为自己的英语基础好而且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从而选择学习英语专业的, 而却有多达44位学生 (约占总数的61%) 是因为没有别的适合自己的专业或自认为英语专业好毕业而选择学习英语专业的, 另外的18人 (占总数的25%) 是因为父母或亲戚的建议而选择学习英语专业的。可见, 要提高大多数并非源于擅长且喜欢英语学习而是出于别的种种原因而选择学习英语专业的三本学生的汉英翻译实践能力是相当困难的。

2.3 中、小学英语教学重听、说而轻读、写的结果

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汉英翻译能力普遍偏差, 除因学生本人的原因外, 这与我国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重听、说而轻视读、写的能力培养不无关系。为改变我国英语教育一贯重语法分析、词汇讲解从而造成了很多人虽学了多年的英语, 结果却无法听懂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讲英语, 更不用说开口与之用英语交流的尴尬局面, 无论是教育部近些年来才制定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还是教育部前些年相继修订的“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都重点突出了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小学生要“同时注意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但“要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侧重进行听、说训练”[2]的规定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着重于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却弱化了对学生用英语进行读、写的训练。同样,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关于“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考试、中考、会考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以及“要积极创造条件, 将口试列入学期、学年考试项目”[3]的规定在实践中也指引着教师不得不偏重于对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而《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同样只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同时,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4]。笔者发现, 目前我国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英语教学都忽略了对学生用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这种重听、说而轻写作的教学模式的结果是现今我国中、小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相比以往同类学生已普遍有很大的提高, 少了很多“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 但同时却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只会听、说而不会读尤其是用准确和地道英语来行文的“英语文盲”。作为中、小学英语基础学习阶段受重听、说而轻读、写教学的“受害者”的广大英语专业三本学生而言, 其汉英翻译的能力受限是必然的。

2.4 自主学习不理想

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不同的是, 英语专业各专业课程的学习特别需要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以外的有效的自主学习。然而, 笔者的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做得很不理想。

1) 很少参加“英语角”

参加“英语角”对英语专业学生是很有裨益的。因为“‘英语角’是个自由的天地, 在那灰暗的灯光下, 学生尽管大声从容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而不必有在教室中的那种shyness和nervousness。‘英语角’是提高英语口语的最佳去处”[5]。通过参加所在学校定期举办的“英语角”, 学生可以运用课堂所学英语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 从而强化已有的英语知识与能力, 并从与他人的交谈中汲取新颖的英语词汇和各种英语言语表达方式。在英语专业三本学生通常为大班 (我院每班最多达46人) 授课的情况下, 参加“英语角”更是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必要补充途径;在“英语角”, 通过与英语更好的人、尤其是与外籍教师和外国留学生的交流, 学生能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增加并强化英语词汇;而在“英语角”与英语水平一般甚至不如自己的人讲英语, 学生则会找到“自信的起点与依托”[5]。然而, 在笔者调查的72位英语专业三本学生中, 仅有3人 (仅占总数的4%) 定期参加“英语角”, 而多达59人 (约占总数的83%) 从未参加过“英语角”, 另外的9人 (约占总数的13%) 也只是偶尔地去参加“英语角”, 有1人甚至不知“英语角”为何物!笔者发现, 由于未能定期能动地参加“英语角”, 绝大多数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信心较弱, 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差, 英语词汇拼写能力亦很不理想。

2) 课后鲜少与外籍教师交流

众所周知, 在对非英语国家学生的英语教学中, 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的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英语学习者反映他们平时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受益良多, 通过课余与外籍教师的交流, 他们不断完善了自己的英语单词的读音, 扩大了自己的英语词汇量, 习得了很多英语句式表达, 提高了自己对用英语会话时的语调和语气的感悟, 增进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 而这一切, 学生往往是很难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学到的。不过, 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 英语专业三本学生在课余鲜少与外籍教师交流, 在被调查的72位学生中, 只有3人 (仅占总数的4%) 在课外常与外籍教师交流, 44人 (占总数的61%) 在课外偶尔与外籍教师有交流, 而18人 (占总数的25%) 在课余从未与外籍教师有过交流, 另外的7人 (占总数的10%) 则害怕、甚至讨厌用英语与外籍教师交流。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源于英语基础差, 缺乏自信而害怕在课余时间用英语与外籍教师交流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用英语交际的信心, 阻碍了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 极大地制约了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兴趣与效果。

3) 疏于与教师和同学讲英语

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英语言语表述能力, 仅靠参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除了通过其他途径学习外, 平时同自己的任课教师和同学讲英语也是巩固和提高学生自己的英语能力, 尤其是表达能力的一个必要途径。但是, 笔者的调查问卷表明, 在被调查的72位学生中, 只有1人 (占总数的1%)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同学讲英语, 而11人 (占总数的15%) 从未与任课教师或同学讲过英语, 而多达56人 (占总数的78%) 只是偶尔与教师和同学讲过英语, 其余4人 (占总数的6%) 则讨厌与教师或同学讲英语。对于英语基础原本就比较薄弱的大部分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来说, 疏于与任课教师和同学讲英语又使其失去了提高自己英语表达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

4) 很少收听英语广播

收听英语广播有利于英语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6]。通过收听英语广播可扩大听者的英语词汇量, 提高听者对英语语音、语调和语气的辨识能力并增强自身的英语语感。总之, 经常收听英语广播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英语听力的有效途径。然而, 在笔者对72位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只有5人 (仅占总数的7%) 表示经常收听VOA或BBC的英语节目, 而有多达26人 (占总数的36%) 在课后从不收听VOA或BBC等广播电台的英语节目, 另外的41人 (占总数的57%) 也只是偶尔收听英语广播节目。由于平时疏于收听英语广播, 大多数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差, 无法在课堂上用英语与英语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与沟通。

5) 疏于英语写作

虽说在英语学习中, 听、说、读、写、译等诸技能是同等重要的, 但, 如非要分个伯仲的话, 公允地说, 写作则是最重要的。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不同的是, 一个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如果没有过硬的英语写作知识, 则其英语听、说、读、译的能力不可能好到哪儿去, 因为无论是其英语听、说、还是读和译的能力都是建立在其英语行文遣辞造句、时态选择、语用、话语编排的能力基础之上的,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英语写作的核心所在。不过, 在笔者调查的72位学生中, 有多达69人 (占总数的96%) 从未写过英语日记或英语电子邮件, 只有3人 (仅占总数的4%) 表示他们偶尔用英语写过电子邮件。对于平时就疏于用英语写作日记或电子邮件的绝大部分英语专业三本学生而言, 一提笔就写错单词、句法和语法是常有的事, 因而其很难胜任哪怕是一般难易程度的汉英翻译实践任务。

3 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汉英翻译课程教学困境应对策略

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汉英翻译课程教学不易是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英语专业三本学生英语基础能力普遍较差, 尤其是写译能力薄弱的事实和汉英翻译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笔者认为, 汉英翻译课程教师应主要通过引导并敦促英语专业三本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方能应对对其开设的汉英翻译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正所谓“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做汉英翻译实践何尝又不是这个道理。要在既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汉英翻译实践, 这就要求译者在平时要做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作为汉英翻译课程任课教师, 应在课堂之外引领并督促在英语语言基础上先天不足、具有“夹生饭”性质的英语专业三本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3.1 鼓励并督促学生多与外籍人士交流

要学好英语, 首先要做到见到外国人就要有冲动, 这种冲动不是别的冲动, 而是要与之讲英语的冲动!时常用英语与外籍人士包括学校里的外籍教师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与外籍人士打招呼, 提供诸如为其指路等咨询服务, 会促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增加讲英语的信心, 扩大英语知识量, 更主要的是找到一种“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成功感。在与外籍人士交往方面, 汉英翻译课程教师可起表率作用, 让学生亲眼目睹教师自己如何与新到学校任教的外籍教师寒暄和交流。实践证明, 教师的身体力行会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督促会给学生以鞭策;通过经常与外籍人士用英语交流, 学生会在英语词汇积累、文化背景和语用得体等方面为汉英翻译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3.2 督促并带领学生参加“英语角”

大凡大学必有“英语角”。“英语角”不仅是学生结交新朋友, 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好去处。汉英翻译实践课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本校或临校的“英语角”。如果教师本人能亲自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角”, 这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教师个人的英语魅力所在, 让学生知道参加“英语角”的乐趣与作用。研究发现, 很多英语学习者不是在课堂而是在“英语角”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正如前文所述, 通过参加“英语角”, 学生不仅能提高自己用英语交际的信心, 更主要的是, 通过与能力比自己更强的国人或外籍留学生、外籍教师的交流, 学生能巩固自己课堂和书本所学的英语知识, 增加英语词汇量, 习得英语句法、语法、文化和语用等方面的知识, 从而为学生的汉英翻译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3.3 鼓励学生写英语日记、督促其用英语写电子邮件和QQ聊天

英语专业三本学生在汉英翻译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经常无法正确拼写英语单词, 无法用正确和有效的英语句子来表达汉语原文, 而且常常出现语用失误, 这一切都是英语专业三本学生中、小学基础英语基础不扎实、英语学习方法不得当、疏于用英语写作的缘故。为此, 汉英翻译实践课程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语写日记, 通过写英语日记, 学生能将从各课程学习中所习得的知识运用到日记当中去, 用既得知识来表述自己的所闻、所见和所感, 在记录和抒发自己感情的同时, 记住并巩固了所学的有关英语词汇的拼写、英语句法、语法和语用知识。与此同时, 教师应督促学生用英语给教师本人或同学写电子邮件和用英语在QQ上聊天。通过教师的指点与提醒, 学生便会逐渐领悟英语写作的规范和要求, 从而激发学生希望进一本提高自己的英语行文能力的欲望。另外,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结交英文笔友, 通过与笔友的传统书信或电子文书的往来, 加以时日, 学生的英语行文能力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从而为其汉英翻译实践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 还可以鼓励学生向英文《21世纪报》或《英语周报》等英文报刊投稿, 当学生的作品见诸报端, 其用英语写作的欲望便会大增。总之, 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The more frequently they write in English, the fewer mistakes they are likely to make;the more often they write in English, the better their English will be.

3.4 督促学生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电影或录像

鉴于收听英语广播对英语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督促学生坚持收听英语广播, 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至少要抽出3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来收听VOA或BBC标准语速的英语节目;每周还应观看一部英语电影或录像, 通过收听VOA或BBC的英语节目和观看英语电影或录像, 学生不仅能巩固既有知识、增加信息和知识、娱乐自己, 更主要的是能增加自己的英语词汇量, 学会一些在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句式和习惯表达, 从而为自己的汉英翻译实践课程学习积蓄扎实的知识与能力。

4 结束语

由于我国英语三本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 加之其大学期间的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的又很不理想, 这就决定了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的汉英翻译课程的教学是困难的。面对这样的困难, 汉英翻译课程教师如按英语专业一本、二本学生翻译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仍按部就班地对其讲解翻译的理论与各种技巧, 其结果只会培养更多的“在论及自己翻译方法和运用的翻译理论原则时能洋洋洒洒、头头是道, 而所做的翻译可以说是‘惨不忍睹’的翻译学博士考生”[7]。相反, 汉英翻译课程教师应指导并督促学生加强其英语自主学习活动, 只有帮助提高其英语的基础能力, 尤其是用准确地道英语写作的能力后, 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汉英翻译课程的教学的困境才会迎刃而解。

摘要:我国英语专业三本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且大都缺乏有效的自主学习, 从而致使对其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汉英翻译课程教学困难重重。为应对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汉英翻译课程教学困境, 笔者认为, 教师主要应通过引导并敦促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 从而为其汉英翻译课程教学提供可靠地基础保障。

关键词: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汉英翻译教学,困境,应对策略,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严复.天演论.译例言[C]//罗新璋, 陈延年, 编.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202.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

[4]《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

[5]刘正兵.浅谈大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途径[J].英语自学, 2001 (11) :18.

[6]孟莉.英语广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里利用[J].巢湖学院学报, 2007 (4) :139-142.

上一篇: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坚决杜绝七个有之补充发言下一篇:人教版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