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秘速录,会议纪要计算机房改造方案通报会(赛项赛卷)

2024-06-16

高职,文秘速录,会议纪要计算机房改造方案通报会(赛项赛卷)(共2篇)

1.高职,文秘速录,会议纪要计算机房改造方案通报会(赛项赛卷) 篇一

新年伊始,货币政策再度发力引导资金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 76 薄弱环节。

月 16 日,人民银行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增加信贷政策支持再 78 贷款额度 500 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早 80 在 2013 年 7 月在武汉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国家强大 81 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2014 年 4 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 82 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83 力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地方的 11 次调 85 研中,对实体经济的关注不下 5 次。诸如“金融服务是实体经济发展 86 的重要支撑”等为其多次提及。实体经济发展被放在了政府工作的重 87 要位置。

决策层之所以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 89 部部长徐洪才看来,需从两方面进行观察。

外部看,始于 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严重脱离实体 91 经济所可能引发的系统性危机风险。国内看,“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 92 交易,就好比车轮打滑,虽然转得很快,但车轮没有前进。特别是影 93 子银行、信托资金等愈演愈烈,资金在体外循环,实体经济难以得到 94 有效支撑”。

“新一届政府在宏观金融调控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追求,96 乃是汲取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陷入 97 金融体系自我循环的泡沫经济。”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 98 时,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

“从根本上讲,金融和经济之间应是良性互动。经济不发展,金 100

融也成了无本之木。”徐洪才说。

正是看到了问题之所在,两年多来,新一届决策层围绕着金融支 102 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金融服务“三农”发展和支持小微企业 103 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作出了一系列针对性部署,有力地促进了 104 实体经济的发展。

重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06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地方调研中,李克强就明确表示,应 107 围绕实体经济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要坚 108 定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增强服务实体 109 经济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2013 年 6 月 1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研究部署了金融支持经济 111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会议明确要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112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 113 经济发展。

114

在两次听取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汇报后,1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116 对这一工作作出明确部署。文件要求,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 117 合理增长,坚持有扶有控,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 118 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 119 况实施差别化政策。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120

对此,徐洪才表示,在国际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不少产 121 业投资趋于饱和,针对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央提出了“消化一批、转 122 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于产能过剩的领域,就需 123 从结构调整角度出发,对不同行业采取差别化政策,合理引导资金的 124 流向。

125

“对于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 126 息技术产业和新业态,则需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促进其快速成长。” 127 此外,他还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如保障性安居 128 工程建设等,对资金的需求都比较大,仅靠政府加大投入难以满足需 129 求,就需要通过资金的引导,加大金融对这些领域的投入。” 130

采访中,专家们表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 131 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32

比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超过第二产业,133 粗钢、有色金属、水泥等传统投资领域投资增速进一步放缓,移动互 134 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呈良 135 好态势。新兴服务业继续领跑经济增长,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明 136 显。

137

加大薄弱环节金融支持 138

“三农”工作向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 年 3 月底 139 在辽宁、内蒙古等地调研时,李克强就强调,金融创新必须以服务实 140 体经济为根本,为群众的创业、就业提供支持。要通过金融改革,畅 141 通金融血脉,更有效地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

142

围绕着“三农”发展,决策层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 143 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力度,144 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意见还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服 145 务,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146

“这是极具针对性的政策部署,像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都是金 147 融服务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金融服务不到位,金融之水流不到,或 148 是阳光雨露滋润不够。”徐洪才表示,在金融宏观调控上,采取对三 149 农领域的“滴灌”,对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50

政策推动之下,2014 年三季度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 2148 亿 151 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429 亿元。全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 22.92 1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7%,增幅高于全国金融机构同期各项贷款增幅 153 0.7 个百分点。全国农村贷款余额 18.9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2%,增 154 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 0.2 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利率下降约 0.5 个 155 百分点。

156

在对金融服务实体的部署中,小微企业发展是政府工作又一重 157 心。在 2014 年召开的 40 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围绕着金融服务实体 158 经济的部署达到 6 次,其中更是有三次明确提出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薄 159 弱环节的扶持力度。

160

截至2013年末,全国法人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达到5606万户,161 占企业数量的 94%,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62 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 50%,完成了 65%的发明专利和 80% 163 以上的新产品研发。

164

中央政府如此关切小微企业的发展,正是因为小微企业已经成为 165 我国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是金 166 融支持实体经济和稳定就业、鼓励创业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发 167 展全局。

168

围绕着小微企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还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小 169 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 170 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优化信贷结构,在盘活存量 171 中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增量,在新增信贷中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份额。创 172 设支小再贷款政策工具,取消不合理收费。

173

到 2014 年 9 月末,支小再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 465 亿元。

174 银行业连续五年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增量“两个不低于”目标。

175

目前,商业银行已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价格管理制度,并积极部 176 署减免企业服务收费。

177

剑指企业融资高成本 178

2015 年新年伊始,李克强在深圳前海见证了首家互联网银行微 179 众银行的第一笔贷款。总理的关注点是,要给普惠金融、小贷公司、180 小微银行发展提供经验,要降低成本让小微客户切实受益。

181

尽管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长期以来“融 182 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在黄志凌的观察里,183 已有的银行服务供给与现实金融需求既存在着针对大型客户和高端 184 客户的服务过剩,又存在针对中小企业、农村和城市非核心区等领域 185 的服务短缺;既存在着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金融资源短缺,又存在 186 着僵尸企业占用大量信贷资金的金融资源虚耗;既存在着同质化的过 187 热竞争,又存在着客户个性化金融需求的无人理睬。一系列情况都反 188 映出金融服务的结构性缺失。

189

与此同时,受访专家还认为,民间融资的利率偏高,远远超过了 190 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191 如果金融服务不到位,而金融企业的利润又过高,实体经济的利润将 192 受到更大挤压。这是利益分配的严重不合理,更严重的情况是会影响 193 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

194

无论是2014年5月在内蒙古调研还是2014年7月在湖南考察时,195 李克强都对实体经济资金总体紧张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 196 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197

2014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听取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汇 198 报,就缓解企业融资成本作出部署,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 199 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政策 200

的着眼点在于,通过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既可为企业“输氧供 201 血”,促进当前稳增长,又能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增强企 202 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底气和能力。

203

从实践看,政策部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4 年 10 月份,204 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2.69%和 2.64%,比上月回 205 落 0.28 个和 0.29 个百分点,比 2013 年 12 月份低 1.47 个和 1.64 个百 206 分点;企业贷款(含票据)加权平均利率为 6.88%,较 2013 年 12 月 207 份回落 0.32 个百分点。2014 年 10 月末,3 年期、7 年期 AA 级企业 208 债的到期收益率分别为 5.32%和 6.17%,较 2013 年末分别下降 2.03 209 个和 1.29 个百分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民间借贷利率等也均有 210 不同程度的回落。

211

新的一年,降低融资成本也是金融工作的方向之一。中国人民银 212 行研究局副局长王宁日前告诉本刊记者,2015 年,人民银行将引导 213 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支持。

214 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215

216

2.高职,文秘速录,会议纪要计算机房改造方案通报会(赛项赛卷) 篇二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以中 3 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主题的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增强。坚持改革创 4 新,面向全球市场,加快发展高技术、高附加植服务外包产业,促进 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利投入 6 取胜转变,对于推进结构调整,形成产业产业升级新支撑、外贸增长 7 新亮点、现代服务也发展新引擎和扩大就业新渠道,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中国服务”在上台阶、走 9 向世界,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1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12 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18 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 13 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属,已拓展国际国内市 14 场为导向,围绕培育竞争新优势和营造良好展环境,坚持改革创新、15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示范集聚的原则,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市 16 场活力,尽快将服务外包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发展目标。今后三年,培养一批中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 18 和国际型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外包指名企业,建 19

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先行先式的服务外包产 20 业集聚区;人才队伍规模和素质进一步提高,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数量 21 大副增长;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规模 22 年均增长二十五%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尤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 23 值的服务外包业务站比不断提高;区域布局明显改善,特色鲜明、优 24 势互补、协调有序的良性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服务外包企业的专业服 25 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中国服务外包师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 26 步增强;服务外包产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27

到 2020 年,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国内市场协调发展,规模显著扩 28 大,结构显著优化,企业国际竞争显著提高,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产业 29 分工、提升产业价值炼的重要途径。

二、培育竞争新优势 31

(三)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同步推进信息技术技术、业务流程和 32 知识流程外包服务,着力发展高技术、高付加值服务外包业务,促进 33 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定期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 34 目录》,加强对服务包产业发展指导。积极拓展服务外包行业领域,35 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设计、研发、互联网、医疗、工业、能源 36 等领域服务外包;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教育、交通物流、健康户理、37 科技服务、批发零售、修闲娱乐等领域服务外包;积极发展金融服务 38

外包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四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适应全球服务业加速跨国转移新 40 趋势,进一步扩大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交流与合作。巩固和加 41 强与发达国家和作,着力提高服务外包高端业务比重;积极开拓新兴 42 市场,不断拓展新业务和营销网格;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推动服务 43 标准出口;密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支路沿线国家 44 和地区的联系,构件多元化市场新格局。

(五)优化国内市场布局。立足服务外包产业现有基础和发展趋 46 势,深度挖掘国内服务外包市场潜力,构建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47 为主体,结构合力、各惧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发挥长三 48 角、朱三角、环渤海及京津冀等区域已形成的产业集聚优势,积极吸 49 引国内外创新资源,搭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外包产业平台,不 50 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帅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带动全国服务外包 51 产业发展。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区委优势,进一步加强服务外包产业基 52 础设施建设,将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内路 53 地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重要突破口,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 54 转移。发挥东北地区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 55 市场开拓力度,为镇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有 56 力支撑。

(6)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各类所有质企业从事服务外包业 58 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品排化发展。推动服务外包 59 企业提升研发创新水平,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引导和 60 支持企业开展集成设计、宗合解决方案及相关技术项目等研发。鼓励 61 服务外包企业加强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承接长期合约 62 形式的服务外包业务。培育一匹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具有 63 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垄头企业。支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 64 小形服务外包企业。鼓励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 65 全”的一体化格局,购买非核心业务的专业服务。引导服务外包企业 66 通过兼并充足,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配置,实现优势互 67 补。政府部门要不断拓宽购买服务领域,将可外包业务委托给专业业 68 服务企业。

上一篇:四川汶川地震公园营销策划下一篇:《雨点》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