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A卷)(附参考答案)

2025-02-03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A卷)(附参考答案)(精选4篇)

1.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A卷)(附参考答案) 篇一

掌声

轻松起步

我会读拼音,还能把词语写得正确又漂亮。

擦亮眼睛,仔细分辨多音字并组词。

我能把下面的词语按感情色彩不同,分两类写下来。

提心吊胆 愁眉苦脸

欢欣鼓舞 乐趣无穷

满怀喜悦 心神不宁

赏心悦目 心烦意乱

(1)惊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忧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提升

我能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正确地填上“的”“地”或“得”。

(1)上小学()时候,我们班里有位叫英子()同学。

(2)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坐在教室()一角。

(3)上课前,她早早()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姿势。

我能选择括号里最合适的词填在横线上。(1)是同学们热情的(鼓舞 鼓励),才使英子勇敢地走上了讲台。

(2)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人先天残疾而(歧视 轻视)他。

(3)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爷爷的心头还是不能(平息平静)。

选取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把它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藏夹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亲人、老师、朋友的爱让我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我想积累一些关于爱的格言,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轻松起步 答案:情绪 讲述 普通 鼓励 2 答案:略 3答案:(1)惊喜:欢欣鼓舞 乐趣无穷 满怀喜悦 赏心悦目

(2)忧郁:提心吊胆 愁眉苦脸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快乐提升

1答案:(1)的 的(2)地 的(3)地 得 的 2答案:(1)鼓励(2)歧视(3)平静 3答案:略

2.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A卷)(附参考答案) 篇二

一、基础达标。(49分)1.下面带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绿丝绦(tāo)

饱胀(zhǎng)五线谱(pǔ)赞歌(zhàn)....B.一转眼(zhuàn)俊俏(qiào)吹拂(fó)似剪刀(shì)....C.增添(zēng)海滨(bīn)凑成(còu)翩翩起舞....(piān)

2.读拼音,写词语。(10分)yīn fú yǎn zòu yī shɑng dàng yang qīng ting zhān shī

jù long yàn juàn guāng cǎi duó mù 3.填上不同的量词。(4分)()()羽毛

一纸

一()()()()荷花

一珍珠 一()()4.比一比,再组词。(3分)蹈()掠()蓬()稻()惊()逢()蜓()偶()拂()挺()遇()佛()5.仿写词语。(9分)(1)动静(两个字意思相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第 1 页(2)弯曲(两个字意思相近):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3)细叶(前字说明后字的样子):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归类时只填序号)(6分)(1)苍()欲()(2)()山()岭(3)旭日()()(4)喷()()出(5)悬()峭()(6)皓()当()(7)层()叠()(8)群()吐()(9)姹()嫣()描写日月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

描写山峦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 描写花草树木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 7.连一连。(4分)①蓝蓝的 a天空

⑤俊俏轻快的e水泡 ②雪白的 b泉水

⑥乌黑光亮的f翅膀 ③鲜艳的 c衣裳

⑦活泼机灵的g羽毛 ④深绿的 d花朵

⑧晶亮饱满的h燕子 8.句子练习。(3分)(1)梧桐树在摇晃着。(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荷叶又大又绿。(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画家的本领真了不起。

(用“如果……就……”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 9.仿写。(4分)(1)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_________是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得像是______________。(2)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__________过来,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按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句子。(3分)()房子前面有个小花园。

()房子左边是个小菜园,有黄瓜、辣椒和土豆。()小院不大,却是“三国鼎立”。

()里面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还有紫的,好看极了!

()房子右边是个小果园,杏儿刚摘光了,桃子又红了……()多么美丽的小院子啊!

二、教材回顾。(15分)1.默写古诗《咏柳》。(2分)

咏 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燕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荷花的________________,家乡珍珠泉的________________。(1.5分)3.古诗《春日》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中的第 3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描写春光的点睛之笔,如今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荷花已经____________。荷叶____________,像一个个_______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____________之间冒出来。有的.才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出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还是____________,看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句中的“冒”字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5.我国有很多神奇的泉,如西藏的________、河北的________、台湾省的________都很有名。(1.5分)A.水火泉

B.羊八井热泉

C.喷鱼泉 6.口语交际。(3分)春天,校园里真美啊!各种鲜花盛开,芬芳扑鼻。下午放学,苗苗跟云云走过花坛时,苗苗看着那些美丽的鲜花,顺手摘下一朵。云云问:“你怎么乱摘花朵呢?”苗苗没事儿人似的说:“这朵花很香,我要拿回去放在我的屋里。况且花坛里这么多花,我摘一朵没关系!”

如果你是云云,你会怎样劝苗苗呢?选一选,在你认为对的后面画“√”。

第 4 页(1)苗苗,你的做法是不对的,明天我要把这件事告诉老师。()(2)苗苗,老师常教育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这朵花开得这样好看,你把它摘下来,它很快就会枯萎了,请你以后别摘花了,行吗?这样是不对的。()(3)苗苗,难道你不懂爱护花草吗?你这种做法太不应该了,我以后不跟你做朋友了。()

三、阅读拓展。(16分)(一)课内阅读。(6分)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1.这段话写出了燕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这段文字中“斜着身子”写出了燕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姿势;“唧唧地叫着”使我感受到燕子飞行时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横掠过”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3分)3.读了这段话,我感到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给春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课外阅读。(10分)

庐山的云雾(节选)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

第 5 页 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用“____”分别画出选文中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2分)2.结合选文的内容,写出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2分)千姿百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瞬息万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里,作者把云雾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里,庐山的云雾由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4分)4.用选文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一种事物的变化。(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展示。(20分)小朋友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旅游过,欣赏到了很多有特色的景物,请选择一处令你印象深刻的景物写下来,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题目自拟。

第 6 页

第一组达标测试卷

一、1.C

2.音符 演奏 衣裳 荡漾 蜻蜓 沾湿

聚拢 厌倦 光彩夺目

3.示例:张 页 身 根 池 朵 串 颗

舞蹈4.示例:

稻田

掠过

 吃惊

莲蓬

 相逢

蜻蜓

 挺拔

偶然吹拂

  相遇仿佛5.示例:(1)深浅 里外 开关(2)忧虑平坦 黑暗(3)高山 大树 嫩草

6.(1)翠 滴(2)崇 峻(3)东 升(4)薄 欲(5)崖 壁(6)月 空(7)峦 翠(8)芳 艳(9)紫 红(3)(4)(6)(2)(5)(7)(1)(8)(9)7.①—a ②—c ③—d ④—b ⑤—f ⑥—g ⑦—h ⑧—e 8.示例:(1)梧桐树在微风中向过往的行人点头问好。(2)荷叶又大又绿,像碧绿的大圆盘。

(3)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画家的本领就真了不起。

9.示例:(1)天 蓝 蓝 无瑕的蓝宝石似的(2)青蛙跳 夜里歌唱的乐趣 10.2 4 1 3 5 6

第 7 页

二、1.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机灵可爱 美丽清香 绿、清、深

3.朱熹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4.开了不少了 挨挨挤挤的 碧绿的大圆盘 大圆盘 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花瓣儿全展开了 嫩黄色的小莲蓬 花骨朵儿 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荷花努力向上伸展的样子,姿态动人,生机勃勃 5.B C A 6.(2)√

三、(一)1.飞行时的活泼可爱

2.飞行时 快乐 很快

3.勃勃生机

(二)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__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2.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3.白色绒帽 玉带 茫茫的大海 巨大的天幕 一缕轻烟 九天银河 白马 冰山

4.示例:你看那白云,刚刚还是一条温顺的小狗,转眼间就成了一只凶猛的老虎。

四、思路点拨:内容是写美丽的风景,要说明它在哪里,那里的景色

第 8 页 怎么样,有哪些特点。注意写时可以按由远及近或由上到下或按游览顺序写。最后表达你的热爱之情。例文略。

3.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A卷)(附参考答案) 篇三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你吃惊吗?为什么吃惊?(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环境;没有出现什么状况。)——[经典的引入,可以作整理,作为资料]

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答案在课文中。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2、沉痛、有点可惜;非常可惜;难过;讨厌破坏资源的人;伤心;可怕——心情很沉重,很复杂。

3、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

4、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

5、第一个学生讲后的教师评语:我特别注意你的第一点,你说地球本来就很渺小,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有多少?我注意你讲的第二点,人数在膨胀,到2080年人类会达到多少?(120亿)

6、第二个学生:难受、没有第二个星球。——还有谁也有同感?——人类会灭亡——40万亿里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航天飞机速度最快,每小时2000公里你估算要多少年?(20万年)

你想去吗?(太长了,都死了。)

读书:“科学家已经证明”

7、讲同一意思还有一段话,读读。

即使找到第二个地球,也会有同样的悲剧产生。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谁来读这句话。——学生朗读——语调沉稳,但是背后是一颗焦虑的心——教师范读——齐读

8、第四自然段——憎恨那些人——读,让大家感受你对他们的憎恨——你憎恨时会这样温柔地跟大家说——学生朗读来读——女生读——这是那些贪婪的人在不加节制的地开采,使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样的意思还有一段话,谁来读。

9、读,表明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完的。——体会得多么细腻,特别强调资源要多少年才能重新形成——几百万年——如果人们乱砍乱伐,地球上的资源必将枯竭,如果资源都开采完了,人们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吗?(板书: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你复杂的心情朗读出来。

学生朗读——“都”强调、停顿为什么————学生再读

学生二读——齐读

10、板书: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1、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王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有许多了不起的发现。

(1)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那不是你的发现,是这几句话已经告诉你了

(2)作者是很感慨,抒发自己的感情,告诉大家保护地球——发现写作的用意眼光犀利。

(3)我们要对地球负责任——联想丰富,但那还不叫发现

(4)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挽救,不能只是等待上帝——发现用意。把这段话跟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5)用名词都是人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是没有意义的——对美伊战争是持否定态度的,胸怀广阔,目光远大。

(6)看到了希望,破坏了就要移居到别的地方去,等几十年、几万年也不要紧——前提是人类只有觉醒了,才有可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与《时代周刊》联系,又有什么发现?

(7)地球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地球成为人们的焦点

《地球就诊记》

12、教师引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下课。

第二课时

一、出示地球图片

它在轻轻地向我们哭诉,把地球母亲哭诉的声音用波浪线划下来。听了地球母亲的哭诉,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二、学习第

1、地球母亲在向我们哭诉什么?把你听到的读给大家听。

(1)读地球母亲以前的模样——这是地球母亲的哭诉吗?——希望变回以前的模样[出乎教师的预料](2)读句子——曾经是那样美丽的母亲,现在是这样伤痕累累,憔悴不堪(3)补充

(4)地球是无私的,把身上所有的东西慷慨地给了我们,很心痛。——地球母亲是那样的无私,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的?——学生读——读到“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你有什么感受?——地球母亲不该给我们这样多的爱,其实想告诉大家什么?——我们太不珍惜地球了

学生三读,只有许多的动物都快乐地生存,地球母亲才是快乐的。

(5)教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的感情我体会到了,可能你平时不太会发火,谁再人类正在不断摧残母亲的身体,地球母亲遍体鳞伤;

地球母亲正在不停哭诉;

有一个人在哭泣,可是没有人去理它;

茂密的森林;树桩;洒落在地球上的金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漫画家呀!

2、齐读地球母亲的哭诉之声。

3、出示资料:地球上的一天

教师朗读资料,什么感受?

心痛,打击,应该保护地球;像沙漏,但是地球不能再有第二次;震惊,省略号——这不是省略号,像一块块石头砸在地球母亲的身上,轻轻地哭诉,读——学生齐读

你还从别的地方听到地球母亲的哭诉吗?

4、第三段“不是地球的恩赐……”人类如果能够节制的话,地球

如果有第二个地球,你愿意去吗?为什么?——没有人性;有奶便是娘;内心矛盾。

6、地球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教师简介该实验

7、齐读这一段

根本不能想象地球以前是怎么样的?

不可思议,现在的地球到处都是,有一丝可怕——仅仅是这样一丝可怕——人类最大的麻木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脆弱,人类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珍贵

8、大声呼唤地球母亲——你作为他的孩子一定有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三、课堂练习

1、播放《懂你》,学生写对地球母亲的话。[把《懂你》这首歌的内涵提升了。绝!怎么想到会跟这首歌联系起来。]

2、地球母亲希望听到你的心声,交流。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教学难点:

读出瀑布“原来”、“几年后”的不同感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对,是一个花圈,今天,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板课题,读课题

3、看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

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设想读懂的地方:

⑴、5个生字,形近字:廷——延讯——汛——迅

⑵、理清课文思路

⑶、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的面貌(是怎样的呢?)

读——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看出其流量大、从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看出水流湍急——看学生的资料(图片)——看课件——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大瀑布,你想说些什么呢?(三四个即可)——指导读——这么美的地方,去的人会怎样呢?

⑷巴西总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的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大瀑布。(从这里,你看出了些什么?看出对大瀑布的重视)

⑸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

怎样特殊?(是为一条瀑布举行一次葬礼)

⑹塞特凯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

你用的是“曾经”为什么呢?现在的瀑布怎样呢?(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奄奄一息。)

指导读——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法)写出了大瀑布即将枯竭。板书:即将枯竭——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呢?——所以游人都怎样做的。

⑺大瀑布是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

我知道有些同学带了世界地图回来,你找到这个地方吗?

4、让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同学帮助解决

设想不懂的地方:

(1)、为什么总统要亲自主持呢?(他为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的遗憾。因为这个大瀑布一直是巴西人的骄傲)(2)、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进行大瀑布前后的对比。

看到如此的情景,假如你是大瀑布你会说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来说说我的故事,用上第一人称,把自己当作是大瀑布。(3、4个)

(3)为什么大瀑布会葬送?(小组讨论)

(4)汇报:

1、建水电站

2、水资源浪费。

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

过渡: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大瀑布逐渐枯竭,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所以大家就为他举行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葬礼。大瀑布即将逝世了,它会留给世人什么呢?(谈想法)

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三)、课外延伸

在我们现实当中,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现象,你调查到哪些呢?

(四)、总结:

就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地球,让这些事情不再重演。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小公民,好吗?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难点: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神圣”

1、说说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那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神圣”

1、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来形容,还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2、介绍文章背景知识。(印第安人首领西雅图写给白人领袖的一封信)

3、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三、梳理内容,定位“神圣”

1、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四、研读语句,理解“神圣”

1、自由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

(1)抓住“圣洁”,理解内容。(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任何东西,不会破坏、伤害它们)

(2)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1、2自然段。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大地和我们的关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等)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①共同属于哪一个家园?

②交流朗读的感受。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这片家园的家园。

五、投入感情,诵读“神圣”

1、引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提示语:共同属于哪一个家园?学生不必回答,随即引导全班齐读课文前三自然段。

2、各自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同学背诵下来。

第 二 课 时

一、读“神圣”,回想画面

引读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第2、3自然段。

二、悟“神圣”,探究段落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自由读文章第3~7自然段,从文章里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多读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感受和体会。

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句子:(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①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②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地善待河水?读第4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①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空气对生命很重要)

②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体味到这种独特的味道(读第5自然段)

③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6、7自然段。

(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因为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②重点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因为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一个家园)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4)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土地)

②说说我们是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③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

重点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如果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

三、明“神圣”,凝聚情感

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此为了子孙后代,你们需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文章第3自然段不是强调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吗,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因为谁也没有拥有大地的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

(2)为什么说“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前面不是强调“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吗?(因为大地拥有着各种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物质,人类的生命才能得以繁衍、成长、延续)

(3)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读全文,背诵语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五、巧拓展,提升认识

读课后“选做题”,根据课前了解的情况,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16、青山不老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 肆虐 盘踞 绿洲 归宿 奇迹 宏伟 价值 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作业: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教学重点:

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教学难点: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A案写建议书

课前准备:

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

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B案看图写话

课前准备:

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4.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A卷)(附参考答案) 篇四

一、读拼音,用漂亮的钢笔字写出下列词语。(8分)

háo mài chóu hèn huī jìn diàn táng

( ) ( ) ( ) ( )

xiāo huǐ guī bǎo tiào wàng zhu ìlu

( ) ( ) ( ) ( )

二、我能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面画上“ ”。(7分)

1、扎(zhāzházā)破了手,还直挣扎(zhāzházā),不让包扎(zhāzházā)。

2、敌人的这一着(zhāozhuózháozhe),并未使五壮士着(zhāozhuózháozhe)急,班长马宝玉沉着(zhāozhuózháozhe)地指挥着(zhāozhuózháozhe)战斗。

三、按要求写词语。(8分)

1、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① 比喻说话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② 比喻声音响亮或事业宏大。( )

③ 形容气魄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

④ 众多星星围绕着月亮。( )

2、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珍贵的( ) 昂贵的( ) 名贵的( ) 宝贵的( )

四、说说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举世闻名( ) 奇珍异宝( ) 居高临下( )

五、选词填空(4分)

留恋 流连

1、假日里,我们在北海公园划船,( )在绿树红墙之中。

2、游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桂林,心中还( )着漓江山水。

改善 改变 改正

( )缺点 ( )计划 ( )生活

严格 严厉 严肃

( )要求 ( )批评 ( )处理

六、按原文填空。(6分)

1、漫步园内,有如 在天南海北, 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 ,仿佛 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的毁灭》)

2、五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 喜悦。(《狼牙山五壮士》)

七、积累填空。(7分)

1、圆明园座落在 ,是一座举世闻名的 。

2、圆明园在 年 月 日被 毁灭。

3、狼牙山五壮士分别是马宝玉 、 、 、 。

4、年,台湾从日本统治下“光复”。

5、香港已于 年 月 日回归到祖国怀抱。

八、根据课文内容作答。(14分)

1、《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2分)

2、《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叙述顺序是:接受任务→( )→( )→( )→( )(2分)

3、“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中连续两个“不可估量”的作用是: (1分)

4、“英法(连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① 用“√”在括号里选出正确的字。(1分)

② 用简短语言谈谈你读了这段话的感受:

(2分)

5、“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句中“横七竖八”说明敌人 ,也表现五壮士 。(2分)

6、“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为什么把枪砸碎?

(1分)

7、“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表示欢迎的。教学继续进行着,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① “发现我”为什么“没有感到意外”?

(1分)

② 是什么使“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1分)

③ 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1分)

九、阅读理解。(13分)

雨花石

玲玲看见妈妈的桌子上放着几颗红色花纹的石子,问 妈妈 这是什么石子 妈妈说 这是雨花石 接着,妈妈给玲玲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1946年的一个夏日,天快要亮了。一辆黑色的囚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岗上停了下来。从囚车上押下一个绑着的人,这个人被拷打得满身是血,但他的脸上的神情依然是那样坚定。突然,从敌人的刺刀丛中推出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是自己的爸爸,便一头扑进了爸爸的怀抱。敌人恶狠狠地把小孩从他爸爸身边拉开,威胁地说:“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求求他,让他交出地下党的名单,就可以活命。不然,连你的小命也保不住!”

这男孩没有说话,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和爸爸紧紧地靠在一起。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向敌人投去一瞥轻蔑的眼光。

敌军官恼羞成怒,下令开枪。枪响了,爸爸倒在血泊之中,小男孩被拖走了。

当晚,这个男孩被敌人拷打后又被赶出了监狱的大门。他摸黑来到雨花台,在爸爸牺牲的地方,摸到了一颗雨花石。第二天,他带着这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做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

妈妈讲完了故事。小交通员的光辉形象,立刻浮现在玲玲的眼前。玲玲觉得那几颗雨花石更可爱了。

1、这篇文章中妈妈所讲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主要人物是 和 。

2、给加“ ”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分)

3、根据文章内容作答。(4分)

⑴ “这男孩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的跟前,和爸爸紧紧地靠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是( )A、说明这男孩对敌人非常憎恨。 B、说明这男孩不愿离开爸爸。

C、表现出这男孩宁可和爸爸一起被敌人杀害,也不向敌人屈服。

⑵ 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向敌人投去一瞥轻蔑的眼光。

① 爸爸是对( )感到欣慰。

A、临牺牲前还能见到自己的儿子。 B、能够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英勇就义。

C、自己的儿子没有向敌人屈服,斗争一定能够胜利。

②“曙光”指的是( )

A、比喻斗争就要胜利的美好前景。 B清晨的日光。

⑶“玲玲觉得那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是因为( )

A、听了妈妈讲的故事,玲玲知道雨花石是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象征。

B、听了妈妈讲的故事,玲玲知道了雨花石曾染过革命先烈的鲜血。

⑷ “第二天,他带着这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做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这句话的含义是:

4、中心思想:

(2分)

十、习作(30分)

上一篇:学校值周教师制度下一篇:蚂蚁让我战胜困难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