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

2024-10-27

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共18篇)

1.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 篇一

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创新

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创新

郭顺利荥阳市高级中学,河南荥阳450100

课堂提问是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总是由问题所引起,是同解决问题形影相随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对于教师把握课堂质疑具有深刻的意义。“问题是课堂的发动机”,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对于理论性强、原理抽象的思想政治课,能否让学生对枯燥的知识愉快地接受,轻松、主动、有效地学习,与教师课堂提问地设计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政治课堂提问时,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呢?

一、高中生学习的现状

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并不喜欢上政治课,认为政治课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不多,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没有指导意义,因而造成了文科班的学生仅仅是为了高考成绩而被动学习,忽略了自身的需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理科班的学生更是连被动学习都谈不上。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高考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学生只学习和高考有关的知识内容,高考不考的一概不问,就更不要说去进行与政治学习相关的生活实践,并从中体会学习知识的应用了。

教师教学模式难以促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为主,政治教学照本宣科、过于僵化、缺少激情,使得原本对政治就缺乏兴趣的学生更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不能自主设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在老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而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能够理解知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学生一味地跟着老师的观点,缺乏必要地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难使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二、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我首先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看待,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21世纪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人,因而注重他们的主体性品质。如教初三政治“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这一框题时,为培养学生主体性,我改变过去那种依照课本直截了当地讲述青年历史责任的单向授课方法。首先提出“不同时代的青年,担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这一观点,让学生举例子说明。接着提出下面两个问题:①革命战争年代有志青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②当代青年怎样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让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育人的最终目的。

三、问题应该精心设计,目标明确,选好方式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要认真准备课堂提问问题,使提问的问题既能散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有助于快速完成本课教学任务。问题设计的原则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很多内容都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这样一种逻辑顺序,教师应该把问题的落脚点放在“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两个方面,而不应该大肆渲染“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四、问题的提出应抓住时机,给予鼓励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机的准确把握十分重要。课堂提问的时机是精心选择的,过早提问学生对教材缺乏足够地准备,启而不发;过迟提问,万一已经解决,不是问题了,则失去问题本身的意义。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教师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问题的关键点上加以“点化”,用语言的燧石去敲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在学习新的内容时,教师设置的提问既能让学生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后,问题提出后应加强互动,及时评价,注重反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认为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不断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地互动,使提问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2.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 篇二

笔者认为,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政治课堂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会学的问题, 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并取得最佳效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外, 课堂提问也非常重要。问题设计的好, 可以引导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学习。但是课改后有些教师的课由传统的“满堂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问”。这种课堂看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实际上是低效的。

那么, 怎样才能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 为有效教学而服务呢?笔者认为, 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要把握好“问时”

在课堂提问中, 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十分重要。课堂提问的时机是要细心选择的, 过早则学生对教材知识缺乏准备, 启而不发;过迟则问题已经解决, 成了马后炮。教师课堂提问必须选择最佳时机,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般来说提问时机有这样几种情况:

首先, 在新课导入时, 适当设置提问,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明确,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在讲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这框时, 可以就本框第一个探究题为例, 设置如下两个问题:“1.当地的酒店和餐饮企业为什么提高价格?”“2.价格提高后, 游客为什么会急剧减少?”前一问是复习影响价格的因素, 后一问就是导入新课。

其次, 在讲授重点知识的时候要设置问题, 以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如在讲到“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这个重点知识时, 我们可以精心选择一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 借助多媒体手段呈现给学生, 并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 要围绕解决教学难点设置问题。如在讲到“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这个难点时, 我们要选择一个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材料, 并设置好问题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还有, 学生在课堂上做完巩固练习之后要适当提问。

二、要选择好“问点”

问点的设置, 一方面要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另一方面, 要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如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框里, 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就是“货币能够买到一切商品, 太神奇了”, 我们就可以把问点放在这里。同样在这框中, “货币的神秘之处———货币的基本职能”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这也是我们的问点所在。

三、要掌握好“问法”

首先, 我们要针对课标对教学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选择好提问方式。如果是“了解”等级, 就可以用“是什么”来提问;如果是“理解”等级, 就要用“为什么”来提问;如果是“运用’等级的, 就可以用“请运用……知识, 分析说明……”如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框中, 我就会分别这样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分别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请结合材料说明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过程中是怎样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

其次, 教师在提问时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积极鼓励。在提问时可以运用“大胆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用语, 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 诸如自卑、害羞、畏难等。

再次, 教师在提问后, 要给予学生适量的时间去考虑。而在教学实践中, 有的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 一提出问题就立即让学生站起来回答或者干脆自问自答, 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另外, 在学生回答后, 教师应该及时正确评价。如果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 不作评价, 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 或者评价含糊其辞, 叫学生不知所以;或者只说缺点, 不说优点。久而久之, 学生将没有激情, 逐渐失去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要确定好“问谁”

问题有难易之分, 学生有好差之别。如果把问题分为难度题、中等题和容易题的话, 那么提问对象最好分别选择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而有的老师在课堂提问时, 不管问题难易与否, 总是叫固定的几个学生来回答, 或者是叫后进生回答很难的问题, 或者是让优等生回答很容易的问题。久而久之, 不怎么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会感到被忽视了, 优等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而后进生的自信心会受到一次次的打击。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是无效的, 而且是有害的。

简言之, 好的课堂提问不能随时问、随意问、随便问, 而应该做到在合适的时机采用合适的方法问合适的对象合适的问题。

摘要: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要实现有效教学目标, 就必须把课堂提问设置好。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提问,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

[2]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基于问题的知识建构》

[3]李宏刚.《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

[4]冯秀琪.《关于构建教学模式的几个问题》

3.试论高中政治课堂的提问教学 篇三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提问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30-010

在多元化思想实现大融合的社会背景下,高中生的思维变得较为活跃,且个性突出、创造性与探索性思想被不断强化,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时面临的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面对多元化思想与复杂化政治环境,政治教师应运用合理的课堂提问策略,保证提问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特点,并确保能够在提问中调动高中生分析政治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对于政治问题的反思能力。本文探讨了高中政治课程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运用生活化提问教学法,活跃政治课堂教学氛围

在政治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的提问教学方法,可提升学生的活跃度,有助于为学生搭建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运用生活逻辑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为政治学习思维模式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首先,教师应注重对高中政治教材进行翻新,在教材中挖掘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提问素材。政治教材中的素材主要包括文字素材与图表素材两大类,在挖掘生活化提问素材时可以采用“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探索新知”、“构筑问题模型”、“拓展与应用”的基本程序,让学生在回答政治问题的过程中深刻认知理论知识。例如,在对“财政的作用”进行教学时,可以对表格素材进行重新整合,将教材中收录的旧表格整合成国家财政局当年发布的最新表格;提问前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当年最新的财政收支表格,在展示最新的财政收支数据后,可提出以下问题“财政收入来源于何处?用途是什么?财政支出具有的作用包括哪些?”。另一方面,应在课堂中运用体验式活动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提问,以便使教学氛围变得活跃。例如,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中医针灸、中国武术的视频资料,或为学生播放《功夫熊猫》,随后可借助多媒体营造的情境提出以下问题“传统文化的含义是什么?传统文化可对如今的社会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对于传统文化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二、采用启发式提问教学法,增强政治知识理解能力

在政治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提问教学法可以有效简化复杂问题,同时能够将多元化问题转变为个体化问题,因此有助于在层层递进式的课堂提问中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政治知识、深化理解政治知识,同时学会如何解答政治学科中的多元化、复杂化问题。在运用启发式提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坚持由浅至深、步步推进及层层深入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在提问教学中逐步巩固政治知识,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以循序渐进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由此有效增强理解现象与本质的能力。在运用具有层次性特征的启发式提问教学法时,还应注意做到化繁为简,让学生以相对具象化的思维模式理解政治知识,在理解政治知识后教师应适当加以疏导,使形象变为抽象、现象变为本质。例如,在对“财政”及“税收”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国家在建设军队及发展文化事业、教育事业时均需要大量经费,那么从何处获得经费呢?在管理及支配经费时采用的方法包括哪些?”,在提出问题后就能够以通俗化的语言引出抽象的政治理论,同时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在激起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后,及时提出以下问题“财政的含义是什么?国家财政能够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发挥什么作用?”,以便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三、应用趣味性提问教学法,激发政治学习动力

将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时,应注重把握好提问艺术,而运用趣味性较强的提问方式则有助于增强政治课堂提问方式的艺术性,让学生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分析疑问、解答疑问的动力,进而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在运用趣味性提问教学法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能够增强政治学习兴趣的问题,尽量使提出的问题可以切中要害,且具有恰到好处的特点,以有效诱发内驱力、激发学习动力及提升政治课堂中的提问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提问内容与提问方式具有趣味性的特点,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特点,以根据心理特点优化提问内容与方式,保证提问教学氛围具有轻松愉快、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例如,在对“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利用白马非马的故事导入教学内容,在讲完故事后可向学生提问“可以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哲学道理分析公孙龙与士兵之间的对话吗?”,在提问后可以有效活跃课堂中的教学氛围,学生也会针对白马非马论畅所欲言,教师可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深入理解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

4.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 篇四

1当前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当前高中的政治教学中,明显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之所以会导致这个问题,是因为在高中教育中,政治课程属于文科课程。因此,当文理分科之后,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政治课程就如同鸡肋。而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的政治教师一般都认为政治知识只是文综考试的一部分,因此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这样一来,就导致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导致高中的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很难有所提高。而在文科班的教学当中,考虑到政治是文综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政治教师的重视度会相对高一点。但是,对于政治课程的教学也往往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层面。然而,这样的方法较为死板枯燥,很容易就会让学生失去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政治课程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2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5.政治课堂教学提问与设计 篇五

政治课堂教学提问与设计

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是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是课堂知识落实的有力措施,教师必须做好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与操作。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反思自己的教学,借鉴他人的成果,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设计和运用,有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成功之处,也有脱离学生实际的失败之处,当然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指导教学,不断进步。

一.课堂教学的提问要精心设计,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问在知识关键处,突出课堂重点,在一堂课起到统领作用。在不严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有时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例如,在讲高三政治常识《前言》时,为了让学生能从整体上了解政治常识讲述的内容,我围绕着课本上提到“政治常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国家制度为核心,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提出问题,问:1、编写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 2、我国有哪些国家制度? 3、从制度上讲,如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渴望着寻找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简略地介绍课本内容,吸引学生的共同参与。

二.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看来,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开讲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政治课与别的科目有些不同,学生们或许已经把教材当故事看了,当我们拿着教材走进教室,学生们此时最关注的可能就是,老师会怎样来讲这一课?有没有新的东西?如果此

时老师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将很难让接下来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充满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开讲会充满吸引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讲高一“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歌曲《火火的北京》。然后提问:“刚才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这首歌歌唱的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们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就开始进行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句,都想发表自已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提问,使这堂课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为上好整堂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时必然有提到资本主义民主,如何对照资本主义虚伪的.、有欺骗性的民主,讲清社会主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运用列表对照分析,引用大量数据来说明的方法外,还采用了漫画的形式加强教学效果。如用“跷跷板”漫画 ----- 跷跷板一端坐着一头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一头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在象驴身上分别写着“民主党”、“共和党”字样,他们分别代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这表明美国政治两党轮流执政的真实面貌。这就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两党之间的民主,是有范围、有层次的民主,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没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因而是虚伪的、表面的一部分人的民主。反之,则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真正民主。这比抽象的说教讲授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精妙的发问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例如,讲哲学常识第六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1、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 2、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三、课堂教学的提问要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学生答问中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答不上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发问,使问题问在学生需要处。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多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情况来设计问题。例如,我在讲政治常识第四课“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时,依据学生的思维梯度和层次,进行了如下的提问:1、什么是民族团结? 2、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团结? 3、怎样坚持民族团结? 4、假如你是国家民政部门负责民族工作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在讲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的基本属性”时,为了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把握经济学道理,更通俗地理解知识,我通过实物展示进行设问,以两个汉堡包与一支钢笔为例:1、 为什么需要交换? 2、为什么能够交换? 3、为什么在一定时期只能以这样的比例进行交换? 4、这种比例会出现变化吗?为什么? 5、这种交换体现了什么实质?通过这样的设问,步步深入,层层启发,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透过现象把握实质,由浅入深,能激发学生寻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和进取心。既加深了学生对商品基本属性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的提问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讲求时代性。

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的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应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所学观点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提问具有即时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这样,使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这样的课也才会有生动可言。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整堂课才有气氛。例如,我在讲“劳动者的主要权力与义务” 时播放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中的真实案例“谁毁了我一生”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例中九个打工妹中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局,根本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最主要的是打工妹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懂得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那么什么是劳动者的权力和义务?其关系是怎样的?这样他们不但一下子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而且产生了学过这些知识后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接下来的整堂课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十分集中。

五、课堂教学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全局,具有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的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往往担心基础较差的同学答不出问题而耽搁时间,从而忽略大部分学生,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没有积极性,只是消极等待,好象不关他们的事,甚至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因此提问时,要照顾到大多数人。提出的问题既不要过浅,也不能过深,要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在提问时,我经常采用这样的语言:“现在请XXX同学回答,同时请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提出来自己的观点。” 有时还请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来重复刚才那位同学回答的问题,或者是进一步提出与刚才问题相关的问题来让其他同学思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六、课堂教学的提问要具有整体性。

提问要对教学过程全盘考虑,作出整体性安排,要把问题集中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整堂课的问题链,从“起始提问”到“后续提问”,再到“归结提问”,步步为营;其排列顺序,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环相扣,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

6.谈高中动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六

谈高中动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相应的对策和技巧.

作 者:袁一志 胡华林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刊 名:江西教育英文刊名:JIANGXI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7.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七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1.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

“提问”是课堂里回顾已学知识, 检测学生掌握状况的有效方式, 为学生做好在数学知识、方法上的准备铺平道路。通过“提问” (复习) 引入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引入方式之一。

2. 激趣激疑

在教学伊始, 有经验的数学教师有时会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 或者设置与学生的当前认知水平相冲突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以问题为媒介, 启迪思维

这是数学课堂“提问”承载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 有经验的数学教师总是通过一系列有一定梯度的、内在联系的问题链,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 直至揭示问题的本质。这时候一个个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便成了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的媒介,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4. 课堂管理

教师有时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在听课中“开小差”的同学, 或在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的时候, 通过“提问”达到维持课堂纪律的作用。

5. 教学效果检测与反馈

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 课堂“提问”由于其直接、快捷的教学反馈功能, 成为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常用手段之一。来自提问的反馈信息, 既是最方便、最经济、最及时、最直接的信息, 又是最真实的信息。作业会有抄袭, 考试也有作弊, 而提问则无法“冒名顶替”。

二、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1. 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 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 明确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 明了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明晰考纲要求, 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 使设计的问题既突出章节知识重点, 明确易懂无歧义, 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使学生找得到问题的切入点。心理学上把人的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 并认为人们对问题的认识过程就是这三个层次间的逐步转化过程。课堂提问不宜过多地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 即不能太难或太易。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无法保持经久不息的探索心理, 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教师应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 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 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 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相信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会对此类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产生有机联系的倾向, 从而获得新知识, 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2. 精心地设计问题的情景

问题的设计, 既包括上面所讲提问内容的确定, 还包括问题的切入点、问题的表述以及提问的方式等多个方面。切入点符合知识的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就易于引发学生的思维, 收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这就犹如庖丁解牛的道理。问题的表述也很重要, 教师的设问要语言简洁、准确、切中要害。提问的方式应根据问题的内容和功能灵活掌握, 不可处处直问式, 如可以是“是非”式, 也可以是导思式, 甚至还可以设而不问——教师铺垫, 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甚至由学生向教师提问。

3. 提高提问与问答技巧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 教师不要只满足于学生思考结果的正确与否, 教师的提问应该贯穿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中。在弄清问题阶段, 可以让学生说出题意, 启发学生揭示问题的实质或者重新表述问题。在拟定计划阶段, 可以启发学生去注意关键点、联想搜索相关知识、重新审题、逆向思考或者先把问题特殊化, 让学生说出联想、说出思路, 并能评判思路。在实行计划阶段, 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关键运算步骤, 寻找解答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足, 让学生说出详细过程。在回顾阶段, 可以启发学生转换思路、改变条件, 让学生说出其他想法, 把问题进行总结和推广。具体说来有三点:首先, 教师要正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其次,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教师所提的问题, 对优生可合理“提高”, 对普通生可逐步“升级”, 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 满足胃口。教师提出问题后, 宜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 然后或个别解答, 或小组代表回答, 或自由竞答, 以中等生为主, 兼顾优生和差生, 同时应将机会适当向后进生倾斜。再次, 对答问的评价, 要及时、准确、积极。教师的评价要及时, 要指出答问正确与否。评价可教师评价, 也可适当放手, 让学生评, 无论是教师评价, 还是学生评价, 都要体现激励机制, 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根本, 从而提高学生的答问兴趣及质量。好的评价能使师生思维融为一体, 使教学活动有序和谐, 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8.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问能力

一、多情境创设,让学生“想要问”

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多种情境教学模式,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主题,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能够发挥自主探究问题的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上课创建有效的情境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提前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更好的方向,同时学生了解了大致的方向利于教师更好的展开教学工作,同时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更了解自身的薄弱点在哪里,能够将不懂的问题分类归纳总结,在上课时集中提出来,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更好交流,同时利于课堂的导向性。

例如,在学习商品的等价交换价值以及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组成相应的小组进行探究,让学生去查阅马克思主义资本论方面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模式进行学前预习,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学生将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便于上课时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

二、全方位激励,让学生“敢于问”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构建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勇于提出自身的疑问,避免出现沉闷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问题,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分析,倾听,善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在学生提问时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三、高层次引导,让学生“有的问”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矛盾的思考,这种思考包括前后章节的新旧知识,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和内容,通过这些矛盾让学生能够自主的产生疑问,并且有针对性的对疑问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并且在学生遇到疑问的时候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讨论,例如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引入了大量的私有制经济,这是为啥?还有资本主义社会和公有制社会的最大区别是啥?通过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可以让学生头脑中升起大量的疑问,在课堂上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这些实际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另外教师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广泛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要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室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背景材料,并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和素材,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方便学生的拓展学习。

1.文本生疑。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础内容,深入理解课本的知识要点,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整本书的知识结构,这样才便于学生提出有质量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外交方针和现阶段的国际关系,教师应该向他们传授现阶段的国际关系处于何种状态在,这种状态是怎么样导致的,并且现阶段的国家关系走向,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现阶段我国在为国际的和平作出了哪些努力,通过这些较为清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课本知识内容的同时,去深入的拓展课本知识,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与老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同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

2.联系生活。课本知识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俗话说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现实矛盾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商品的供需求关系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针对久居不下的房价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措施,再如在学生学习的国际关系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对当前的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进行一个总结,并且针对美国在台湾问题和日本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的纠缠提出相应的缓解方案,并且为祖国统一提出一定的方案构想。通过这样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巧妙的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另一方面还可以考察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善问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问,抓住重点问,抓住细节这是教师应该交给学生的,如果学生不能够通过有效的问题解决自身的疑惑,那么学生问出的问题是没有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把会问善问放到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1.有针对性。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探究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不能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多层次问题。教师应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逆向思维和多层次思考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运用转移到对问题的综合分析上来。

五、结语

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能够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加快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同时另一方面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卞先明.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2014(19):160

9.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探讨的论文 篇九

【摘 要】本文从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原则和课堂提问的技能三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提问,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教学提问 提问的作用 提问的原则 提问的技巧

一、教学提问的作用

1.检查已学知识,进行教学反馈。

教学提问不仅针对教师也是针对学生而言的,通过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答问,获取教师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使自己后续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2.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会唤醒学生的心智,引起悬疑,激发认知冲突,在好奇心的支配下,学生很快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概念和观点上。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动机,迅速进入问题情景,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从而使教学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驶进。因此提问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3.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

课堂教学提问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并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趣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激活学生的情绪,变沉闷乏味的课堂为生动活泼的学堂,使课堂气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另外,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感情意向的交流,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最基本的教学互动方法。

二、教学提问的原则

1.激发兴趣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打开思维空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疑虑,产生投入欲望。为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要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置巧妙的问题意境,使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目标产生认知需要,在问题的意境中激发兴趣。要巧于设问,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解决新知识的能力,在体味思考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潜在力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2.启发思维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使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有疑到无疑。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现有知识不能够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广泛深入的学习,从而激发其求知欲。通过不断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各种思维品质,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3.难易适度原则。

教学问题必须难易适度。“适度”的标准是学生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正确回答。范围最好控制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毋需进行思维活动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成了形式,没有任何意义。反之,也不能设置的问题过难,超越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学生就会放弃问题的回答并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完全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4.面向全体原则。

面向全体,即面向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和同一认识水平的不同学生,使几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虽然提问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但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思考。因此,设置问题时既要有一定难度和跨度,又要注意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能让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有时,可通过设置问题的梯度来适应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随时有抒发见解的机会,同时也让其他人能从中受益。

三、教学提问的技能

1.设问技能。

设问技能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设计教学问题的能力。设计应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①认识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把问题科学、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②明确意图,设计要有目的性。要考虑提出问题是为什么,能否为教学目的服务。

③抓住关键,设计要有选择性。要精选问题,要抓住要害;当问则问,无疑不问。

④循序渐进,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使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⑤难易适度,设计要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类型和范围的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

2.发问技能。

发问技能是指教师将设计好的`问题如何向学生提出来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对提问的内容、时机、对象、方式方法等精心构思、充分准备,使提问过程协调自然,恰到好处。

①抓住提问时机,提高问答的时效性。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提问。

②注重提问方式,体现问答的多样性。为了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如临大敌而胆怯惶恐或事不关己而袖手旁观,教师提问应采取细致耐心、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提问的方式也可以是口头、书面、正问、反问等形式。回答问题的形式也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集体共同完成、判断式回答、简答式回答等多种方式。

③营造提问氛围,创造和谐的课堂秩序。教师亲切慈祥的态度,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给学生提供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这样不但能增进师生相互的情感交流,还有利于教学双方的互动相长。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适当的启发引导、旁敲侧击、纠正提示、鼓励赞扬都是极其有效的促学促进的良好方法,教师一定要起到循循善诱的指导作用。

3.待答技能。

待答技能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进行的等待、观察、听取见解的技能。它是教师对教学提问节奏的控制,要求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回忆、联想、组织语言等的时间,以便学生充分思考,从而正确、完整、高质量地回答问题。

4.导答技能。

导答技能是指学生答问出现障碍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的技能。比如,澄清概念;重审题目;启发思路;提示要点;转问和反问其他同学等,以便让学生不觉尴尬,有自始至终参与的成就感。

5.结问技能。

10.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 篇十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1、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政治学科,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因为价值量是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

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 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再如:教授《哲学生活》中“量变与质变关系”时,可以用一次函数公式y=kx表示。y表示发生质变的最终的量,k表示每次变化的量,x为频率。“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都是k太微小而x特别大最后达到了目的。但这不是唯一可取的途径,更不是当今时代所推崇的方法。如果x不能特别大,那么就要使每次变化的量k变得大一些,也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创新,改变事物的结构。这样,“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才更全面。

2、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

的三维目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细节,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应重在过程中细节的处理。目前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编制教材的专家已经为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了周到、细致的预设,因此下一步关键就是看教师如何运用教材。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掀起一浪高一浪的高潮。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我考虑到书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解决的几个案例已经时过景迁,远离舆论关注的热点,重拾起来会增加困难,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了几年前在电视中看到、至今记忆犹新的例子:某市政府,在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广泛征取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在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桥。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群众把它们分别叫做“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发行路难)、“土耳奇”(土气而且奇怪)。“新加坡”、“越南”、“土耳奇”(土而奇)的桥名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懂这桥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当

大家恍然大悟后,没有不笑出声来的,有个同学甚至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市民)太有才了!我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我也教得轻松了许多,顺畅了许多。

3、拓展备课视野-用大备课“厚”化教师底蕴 备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区分,广义备课也叫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教师的一堂好课包含了他一辈子的教学修养,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特有的教育素质,确实对于他上好一节课起了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终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顽强进取,对业务精益求精。广义而言,教师为丰富自己的知识所进行的进修、培训及自学等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教学工作做准备,都是备课的范畴。广义备课主要工作是:系统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学习与本课程前后有联系的相关课程材料;经常翻阅有关的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收集与教学有关的鲜活素材;还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多参看教学改革方面的书籍文章。信息化社会,尤其要重视通过网络开阔视野、查找文献、收集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广义

备课,既包括一个教师的知识量的储备和增添,也包括其日常见闻的广大和人生经历的丰富,还包括其人文思想的加深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因为一个教师的学识、见闻、经历、体验、思想,都可能被经意或不经意地在某个时间带进课堂,成为他教案上看不见的部分,化为影响学生的雨露和养料。

11.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 提问 策略

高效的教学提问将能够极大的为知识教学带来推动,会加深学生对于很多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提问过程会极大的为知识教学的效率带来提升。教师要让教学提问针对性更强,并且要善于用问题来激发与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问题的作用才能够得以发挥,提问教学的效用才会有更明显的体现出来。

一、提问内容要有针对性

首先,在提问教学时问题的针对性一定要强,提问的重点要突出,提问过程要很好的为知识教学服务。不少教师提问的重点都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学生在探究相应的问题时并不能真正实践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这种无效或者低效化的提问形式应当尽可能的避免。教师要在提问前对于问题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充分且合理的设计,提问内容要清晰明确,重点突出。这种针对性强的问题会更迅速的将学生引入教学主题中,会为后续的知识教学提供良好铺垫。学生经历了对于问题的探究后在理解教学知识点时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教师要针对教学实践的重点、难点,在疑难问题上发问。如理解“实践”的概念的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人类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实践特指改造客观世界,且是物质性的活动。于是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哪些?人类怎样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间的关联十分紧密,提问的重点也非常明确。学生在思考这几个问题时会很好的推导出实践的内涵与实质,学生对于实践这个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也会更透彻。这才是富有针对性的提问方式,借助这样的问题类型才能够真正为知识教学带来显著推动。

二、注重提问的启发意义

对于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设置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内容很有必要,这会为学生的思维过程带来很有意义的引导,会帮助学生不断探究知识要点的实质。在教学富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富有启发意义的提问内容作为指导,透过对于学生思维的有效引导来让学生慢慢获知这些教学要点。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的思考过程一些必要的指点,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来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这样的提问形式才能够真正为知识教学带来促进。

如,讲商品生产者市场竞争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每种状态各指什么?商品生产者怎样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商品的价格和供求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商品的价格由质量、供求决定吗?为什么?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连贯性,让学生弄清是什么,为什么,从而形成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这一系列问题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问题的难度也在一点点加深,这种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能够非常有效的为学生的思维带来引导,会让学生对于教学难点内容有更好的突破。

三、设置激发学生兴趣的提问内容

教师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提问内容的选取不合适,这很容易带给学生课堂教学枯燥无趣的印象。教师要打破学生的这种既有观念,要多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提问内容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更积极的融入到对于知识的有效探究中。设置趣味性的提问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提问内容的设计上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善于进行知识教学的发散与延伸,要找到理论知识和生活中一些趣味化内容的衔接。这样才能够为趣味化的教学提问找到好的素材,进而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

哲学内容是高中政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这部分内容也是一个典型的教学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很多哲学问题时,要善于进行知识教学的发散与延伸。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体会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悟出:移步换景,运动引起变化;从“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中理解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的规律;从“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中领悟新事物的发展壮大必须以旧事物为基础,新旧事物有联系;从成语“对症下药”中体会矛盾的特殊性,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灵活的融入到教学提问中,这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知识学习的内在价值。

结语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在教学提问时要进行更加灵活有效的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提问会让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则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些都是好的提问方式,能够为知识教学的深入带来有效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闻宏武. 对高中政治课中有效提问的初探[J]. 成功(教育),2013年06期.

[2] 肖宏伟. 谈谈高中政治课提问的高效性[J]. 文教资料,2014年11期.

[3] 宫兰香. 高中政治课有效互动的策略[J]. 学周刊,2013年31期.

12.探析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十二

一、讲究提问的基本要求是基础

1. 提问要有准备

提问要纳入到教师备课环节中去。提问应有计划、有层次、有步骤, 绝不能漫无边际, 信口而提。因此什么时候提问, 问那些问题都要详细地写到教案中去。

2. 提问要准确

提问是为教育教学目标服务的, 在进行问题设计时, 必须强调设问的针对性 (包括设问的对象、形式、内容、适用范围、可用的方法等) 必须非常清楚, 具有一定的思维清晰度, 而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否则极易将学生引入歧途。因此, 提问的题目要反复斟酌, 要提到点上, 要在紧紧围绕教材重点、攻破教学难点、解除疑惑点上提问。

3. 提问要科学

为了更好地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 提问应该考究, 在合理性 (设问是否符合常理、学生身心特点、新课标) 、科学性 (设问是否符合政治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可操作性 (设问切入点是否明显、是否利于思维、是否具有强吸引力) 等方面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否则极有可能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 尤其是政治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 而不是“耍花枪”。因此, 课堂教育教学的提问必须具有比较合适的难易程度, 具有一定的思维强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单一 (比如千篇一律地问学生“什么”“为什么”之类比较老套或教材上能直接找到答案或低于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 , 又不能过于困难、复杂 (比如高一教学刚开始, 就问学生“我国应该实施怎样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问题) , 也就是说设问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防止过犹不及。设问过于幼稚化、浅显化, 会使学生对政治学科索然无味, 并进而处于非常肤浅的状态, 因为学生感觉该学科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挑战, 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设问过于成人化、深刻化, 会使学生对政治学科“退避三舍”, 产生较强的畏惧心理。因此在组织提问的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4. 提问要因材

就是要注意提问对象, 做到适度、适时, 适情, 即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学生的提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象不同, 问题的难易就不同, 采取的提问方法也应有区别。设问具有训练学生的思维、认识、分析、理解、处理甚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因此设问就应该讲究循序渐进, 从而具有一定的思维坡度, 也就是说设问不能用一个问题尤其是不能用一个强度来“打破沙锅问到底”。一般而言, 开始阶段设问略微简单、直接一些 (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和生命体验的素材、案例、情境引发。比如探究“信用”问题, 就可这样设问:你用过信用卡吗?你有信用卡吗?你知道如何申领信用卡吗?POS机吞卡或信用卡遗失, 你该怎么办?) , 此时以学生的探究为主, 而政治新课程标准恰恰就以学生的生活和生命体验为核心;中间阶段设问可稍有难度 (可要求学生把日常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理性探究。比如:信用卡的信用指什么?对我们的言行和国家建设有何启示?) 。最后阶段设问可难度较大 (引导学生将理性认识再上升到政治理论知识, 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如剩余课堂时间不够, 既可为学生课后思考、解答问题早做准备, 又可更好地训练与提高学生搜集、处理、利用复杂信息的能力) 。当然, 这仅是一般的操作程序, 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运用。

5. 提问要利导

对于问题, 教师不能只提不导, 而应既提又导。特别是对于学生在答题中遇到的困难和回答不正确的地方,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以正确引导, 从而达到提问的目的, 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增强教学效果。

二、追求提问的艺术性是关键

特别应该得到关注的是课堂设问应具有比较强烈的艺术性, 即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艺术地设问, 设计具有艺术性的问题, 试举几例说明。

1. 发散提问法

就是抓住中心词向四周作发散性思考的方法。它往往能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 对“实践”问题, 可以提问:“什么是实践?”“实践有什么特点?”“实践的形式有哪些?”“实践的主体是什么?”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 就能使他们比较全面地把握“实践”的概念。

2. 比较提问法

就是抓同类、相近事物或相对、相反的概念的对比关系去提出问题, 如:“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代表大会”有什么区别、联系?再如:讲“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可逐层比较设问:“ (1) 两者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2) 哪个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哪个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 哪个是永恒范畴?哪个是历史范畴? (4) 它们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这种提问方法能通过比较鉴别, 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使学生从中准确地掌握知识。这种提问方法的优点是:印象鲜明, 条理性强, 容易理解, 便于记忆。

3. 联系提问法

就是通过事例说明或联系实际进行提何。如:讲“规律的客观性”, 讲“揠苗助长”的故事后, 可设问:“揠苗”者为什么没能使庄稼“助长”?学生会回答:违背了农作物生长规律的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生动、形象、深刻地理解规律的客观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政治学科最重要的能力要求。

4. 摄故提问法

就是采用复习以前学过或上节课中有关的重要知识内容进行提问。比如:讲《政治生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 可结合《生活与哲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知识点进行如下提问: (1) 回想一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2) 马充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学生回答后, 老师小结, 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再如:“关于商业银行的作用”, 可先复习:“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从中归纳出银行的作用。采用这种提问既可以起到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的作用, 又可以起到自然地导入新课, 引出下文的作用, 从而启迪学生用已学过的旧知识解释说明新问题,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5. 知新提问法

就是对即将要学习的新内容的有关知识进行直接提问, 如:在讲“文化对人的影响”时, 可采用此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的力量’, 知道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那么文化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的影响有哪些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再如学习“政治生活:积极参与, 重在实践”, 可进行如下设问: (1) 我们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呢? (2) 看了课本中的问卷调查, 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这样采取边提问、边讲述、边归纳的形式, 就能讲清有关问题。教师根据相关内容连续提出紧密相连、逻辑性很强的问题, 会活跃课堂, 集中学生精力, 把他们步步深入地带入学习科学知识的殿堂。

三、注重提问的注意事项是升华

1. 注意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 设问可以采用直接、间接或者直接间接相互结合的多种方式, 力求避免设问形式的单一性。

2. 注意提问内容的留白性

“竹筒倒豆子”式的设问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师、学科知识和课堂探究内容。因此, 我们在设问时适当地对问题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 即平时所说的“卖关子”, 既可为课堂教学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又可吸引学生, “吊吊学生的胃口”, 还可为学生提供对问题和内容进行体验、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真实地、贴切地“生成”出问题的答案甚至是全新的问题,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以解惑为目的,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过教学能够有所发现、成长。

3. 注意提问过程的程序性和生成性

课堂教学面临的对象是十六七岁的学生, 其经验、阅历、能力、水平、方法等都还处于初步形成并逐步完善的阶段, 因此设问应该适合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展开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 千万不要希望能够“一蹴而就”, 否则极有可能“心急吃不了热豆包”。但是, 在注意提问过程的程序性的同时, 也不能忽略提问的生成性。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在思维互动过程中会碰撞出许多无法事先预知的奇特的、闪光的、极有个性的、“节外生枝”的活材料, 教师要及时发现、捕捉具有生成价值的教学因素并促其转化为动态活力的教学资源。例如我在分析试卷时, 评讲到这样一题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从市场经济角度看, 青藏铁路沿线各地政府应怎样确保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我指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字眼“市场经济”、“政府”、“怎样”, 然后让学生联系书本的相关知识进行合作探讨, 很多学生“醒悟”过来, 能够联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进行回答。在学生的回答中, 我忽然想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何不趁机深入考考学生:国家宏观调控与国家职能是什么关系?结果在我的启发引导下, 在学生热烈的争辩中, 该问题比较圆满地得到了解决。这种急中生智的生成式提问, 能够调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和生成的机会, 同时也使学生有机联系《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内容, 既深入廓清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深化知识建构, 又有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4. 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提问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教学提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这一模式上, 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问更为巧妙, 而较少甚至极少自觉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被片面理解而未得到真正实践。课堂提问的基本过程可以总结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提问—学生再回答”, 甚至有的学生失去了回答问题的兴趣, 或者害怕老师提问。学生问题意识、主动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 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降低, 就会渐渐地成为无问题学生。实际上, 学生提问是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积极的学习往往从问题开始。所以鼓励学生提问,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生较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能刺激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这对探究学习是不可缺少的。要给学生造成提问的机会, 并将探索活动进行到底。在支持性的情感气氛中, 赞许或鼓励、接纳和运用学生的想法, 对学生的感想作出反应, 等等, 都可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探究。所以在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技巧的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提问。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衡量提问题好坏的标准就是要看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探索课堂提问的方法和艺术,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等实际,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能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的有效提问方法, 这样不仅能切实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 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摘要:教学是师生与教材等多边交互作用的活动, 教师精心设计、循循善问, 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课堂提问也可以说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 是沟通师生思想的重要手段, 也是解决教学矛盾的一把“钥匙”。作者结合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实践, 从讲究提问的基本要求是基础、追求提问的艺术性是关键、注重提问的注意事项是升华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政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政治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范丽恒.教师不良的课堂提问观及其改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05, (8) .

[3]朱成祥.启发思维, 提高课堂提问质量[J].当代教育科学, 2005, (12) .

[4]李明菊.重视政治课堂提问的艺术[J].青海教育, 2009, (1) .

13.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 篇十三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让学生成为探索思维的主人,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有效措施,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下,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观念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和 教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从适应社会 发展 和学生成K需要出发,承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分析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活动组织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必须大胆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有趣,有理,有用,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政治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高中政治课的 科学 性比较强,因此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探索性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

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开发探索思维。探索性学习方式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不是那么干瘪苍白,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也起到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氖的效果。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教师可采用一些探索性问题引进导入新课程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 现代 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因而恰当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 经济 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旧时还要求教师要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应运于教学过程之中。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承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景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利用学科整合多方面优势培养促进教学

发展的社会需要发展式的人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问的知识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关注对一个知识点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学识修养,同时要把学生视为接受完整教育的个体,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点。使学生从不喜欢政治课到很喜欢政治课,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就提出了更高个要求,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才能真

正发挥优势,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内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能引发不同观点或引发更深次思考的话题。在开展话题时,常用的方法是讨论、启发、引导。形式可以是同桌、小组讨论,男女生轮流发言等。面对全体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鼓励学的主动发言,努力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 教育 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许多学生不重视、不想学 政治,主要是他们认为政治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与己无关。中学政治的 哲学 部分和 经济 学部分还略微好些,而政治学部分很多学生就用“假、大、空”来形容。可见我们的政治教学在过去是多么失败的一个结果。政治课的教学,不管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要用彩色的语言、动感的语言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教师在上政治课时,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强调,同时也运用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来表达教师自身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情感。在语气上,通过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进行教学,在语态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在其

乐融融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 就激发出来,主动性自然就发挥出来,也就不再有政治课毫无生趣的结果了。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极大部分来自于教师授课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

六、注重知识迁移理论联系实际

14.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总结 篇十四

主题式教学是指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而所谓的主题式案例教学值得则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写或是引用某一主题并能够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因为政治的课堂教学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是比较枯燥的,政治知识更多的是一些知识和定义,需要学生进行记忆,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主题式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个局面,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政治。

二、在高中政治课中实施主题式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将案例作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可以说是已经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教师一直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希望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更多的知识点,而减少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走神的现象,最终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但是在主题式案例教学当中,教师使用一些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使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被动的作为一名倾听者。新课改中就提出学生与教师的地位要发生转变,学生要代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的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则要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而新课改中还提出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主题式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教师在使用一个案例的时候是以讲解一个政治知识点为主,但是在案例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这个主题的案例的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们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仅仅只是政治方面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主题式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多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政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是及时的发现困扰学生的难点,在了解了原因所在之后,教师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这门学科。

(二)将案例作为导入点,引导学生们的深入思考

我们都知道政治的知识点都是需要记忆的,如果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的话,很感到很枯燥而且记忆的效率会很低,并且在政治考试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对政治知识点进行考察的,需要学生对题目和要求有一定的理解,然后在利用自己所学的政治知识点进行整合,这样得出的答案才是出题者想要看到的,因为这样不仅仅考察了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还考察了学生们的审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政治知识不是学生简单进行记忆就可以学好的,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记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在高中政治课中实施主题式案例教学能够巧妙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的讲课上,而且主题式案例教学法构建的是一种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影响下学生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迅速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且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帮助学生打好政治基础。

教师在编写或引用案例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从学生们的兴趣出发贴近于现实,这样学生在理解上会容易很多,教师在课上和课下要尽可能的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了解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法的适应情况的同时了解一下学生们的兴趣,将学生们的兴趣作为编写和引用案例的关键点。在课下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一面,被教师吸引的同时逐渐的接纳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15.探讨高中政治阅读教学的策略 篇十五

1. 划分句子成分。

高中政治知识里面有很多的名词, 在阅读的时候, 这些名词的含义比较难以理解, 但是, 可以把句子划分为几个成分, 运用这个方法, 可以让学生准确地对名词的概念加以理解, 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政治名词的记忆。

2. 区分易混词。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 阅读必须要仔细, 在众多的政治名词中, 要时刻注意一些易混词, 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 把一些易混词进行比较分析, 要求学生去判断, 帮助学生区分, 把握知识要点。

3. 重读关键词。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 有很多知识点是必须要记住的, 比如一些词句的含义, 高中政治知识的关键点有很多, 在阅读的时候, 要着重注意这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要求学生抓住这些知识的重点, 这样更利于对知识点更清晰的记忆。

二、前后联想, 把课本读透

1. 重视引言。

在高中政治课教材中, 每一本课本都有一个引言, 它概括了课本的大致内容, 也着重地提出了课本与前一课之间的联系, 重视对引言部分的教学, 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 了解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2. 层层追问。

高中政治课本上的每一句话, 都不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 与其他的知识点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阅读政治课本时, 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去正确的阅读, 不能机械的去读每一句话, 必须把每句话的内容同前后的相关内容都联系起来, 层层追问,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3. 逻辑推理。

在新的政治课的学习中, 应该要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 进而推出新的知识。在复习旧的知识时, 应该要引导学生去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不仅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规律的过程, 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清晰的记忆。

三、联系实际, 把课本读活

1. 联系社会热点。

阅读学习书本理论知识时, 也很有必要关注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政治课程的学习也需要联系社会实际情况, 不能单纯的学习书本上面的理论知识, 在政治阅读学习中, 如果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政治难点。

2. 联系课后思考题。

政治课本的每一课都有课后练习题, 如果教师课后才要求学生去做习题, 教学的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 如果在新课的学习中针对课本知识, 让学生思考课后练习题, 在课堂上完成, 不但会增强教学的效果, 而且还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更受学生的欢迎。

3. 联系教材提供的材料。

在政治教材中, 往往会有一些漫画和名言, 这些都是作者为了证明知识点的原理。这些材料的运用,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点, 在阅读的时候,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和这些材料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才更加熟悉课本, 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四、归纳整理, 把课本读薄

1. 概括段意。

高中政治课本中每一个段落, 除了讲解一个大致的含义之外, 还讲解了一个问题, 在阅读段落之后, 教师要有效的指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每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这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政治课本的每一段文字和某些句子之间都相互有联系, 一般情况下, 每一段文字的第一句话或者是最后一句话往往总结出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要注意这段话的第一句话或者最后一句话, 但有时需要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整段话的意思, 这样学生对这一整段的内容就大致清楚了。

2. 划分层次。

讲解政治课本上面的知识, 不仅仅是对个别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 有时在讲解一个问题时, 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引导学生逐步的深入了解。

3. 构建图表。

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相应的知识体系, 每一个单元也有相应的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体系图表, 就是通常所说的把书本由厚变薄,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概括能力和整理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但构建图表并不是深入的去理解知识的细节, 而是一个整理知识的过程。学生必须亲自动手, 不能照抄。通过总结知识, 构建知识图表, 可以使学生把知识从头到尾地复习一遍, 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易混归类。

政治阅读教学中, 有很多容易搞混乱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对容易混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分析, 弄清各自的含义, 并用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在讲授新课时, 引导学生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对比和比较, 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还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政治阅读教学中, 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政治课本, 利用好政治课本, 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知识的能力, 学会阅读政治课本知识的方法,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摘要:从阅读教学这个角度来说, 课本就是学生阅读的样本, 对于政治课的阅读教学来说, 应该利用好政治课本, 学好政治基础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 教给学生阅读和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政治阅读,教学,课本,策略

参考文献

[1]孟国林.政治课有效教学应处理好三对关系[J].教师.2010.

16.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鉴赏;问提预设

美术鉴赏是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鉴赏是一种结合情感、态度、生活与知识、经验、技巧的复杂的、高级的思维活动。然而,当今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在鉴赏作品时只会谈一些浅层感受,或是习惯于看一下课本上是怎么写的。当前新课程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那么美術鉴赏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预设呢?笔者以为问题的预设应考虑以下一些方面:

一、问题难度要适中,有思考的空间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既不要太难,也不能太容易或过于空洞,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恰当,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且便于思考。比如在湘版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的第一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下列这样一些问题:1.青铜器为何不直接叫铜器呢?2.青铜器给你的第一视觉感受是什么?3.青铜器为什么没像陶器一样成为普通器物呢?4.青铜器主要包含哪几大类?5.什么是青铜礼器?6.青铜器中的鼎包含了怎样的内涵?7.青铜器在不同时期其功用与其造型及纹饰有着怎样的联系?不同时期青铜器的整体风格有何不同?

二、问题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提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课上所提问题至关重要。

在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一课中,对《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的欣赏,我是这样设计的:“韩熙载在这幅画中共出现了几次?”“韩熙载在画中反复出现是否有单调雷同之感,为什么?”“你觉得韩熙载在整个晚宴中的心情怎样,你是如何看出的?”等等。这样的问题设计,肯定会比对着作品呆板、单调的陈述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自然也就理解了这幅画,对画中主人翁韩熙载装癫卖傻、疏狂自放的形象和强颜欢笑、有口难言的心理也就有了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对人物画“重神似”这一特色有了更深的领悟。

三、以问题来创设情境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明确提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如湘版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文中列举了三幅以月亮为题材但表现形式各异的作品,其意思是说由于艺术家人生经历、生活环境以及个性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不同的表现结果。我没有直接展示作品,而是先让同学们听了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然后我问到:“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叫什么?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接着同学们的回答,我再次问到:“同样是表现星空和月亮,那我们看看不同的美术家又是如何来表现的呢?这些作品有什么差别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之间表现上的不同呢?”,通过这些问题营造出一种情境,进而学生相互之间再进行交流、讨论。

除了设置一些针对学生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如故意设置“引错”环节,使学生向老师“质疑”相关的问题,教师再给出相应的准确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比如,在介绍西方现代绘画时,我们发现很多不同风格的现代派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重客观再现、写实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我就会问学生“是否是画家的水平倒退了”,学生会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进而,我再出示伦勃朗的自画像、梵高的《加歇医生像》、毕加索的《朵拉与小猫》和波洛克的行为艺术油画,并让学生猜一猜这些油画的拍卖价是多少?当学生知道各种名画均以天价卖出后,最终明白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并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只是风格不同而已。

在美術鉴赏教学中,怎样来设置问题,如何巧妙地设置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事先要有充分的设计,切不可过于随意。首先,问题要紧扣教材,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知识的引导性,问题之间要有梯度,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去思维去想象。

总之,教师在实践中,应该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真正做到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目的。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

17.立足生活改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篇十七

嘉积二中 黄汝婵

虽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联系生活实际,但教学依旧存在众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传统,无法达到增强学生积极性等目的,所以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教学效果较差。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不会主动亲近、了解学生,师生关系比较疏远,课堂交流较少。而且教师使用的生活事例或者教学模式,虽立足于生活,但有时会偏离学生的学习实际,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很难激励学生主动配合教师教学。因此,为了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水平,为了提升人才培养率,相关人员还应再接再厉。

一、借助生活话题,合理导入新课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人格,而且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借助适当的生活话题导入新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对新课的抵触情绪,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比如,教师在教学“多彩的消费”前,可以借助零用钱的使用这一生活话题,高效完成教学导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是对压岁钱或者零用钱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其次让学生从父母的消费偏好和具体行为出发,对比父母的消费行为与自身的差别;然后,让他们试着回答生活中消费行为的类型;紧接着,以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消费类型为依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并讨论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因素。也就是说,让他们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他们会遏制自己的消费,哪些情况下又会大肆消费;最后,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加以表扬。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水平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应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避免消费行为过于集中,防止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运用生活事例,完成难点突破

我国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对学生来说,“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的难度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本身比较枯燥,而且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较远,所以学生的兴趣较低,从而教学效果将不如预期。其实,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生活,那么“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等教学难点将会被一一突破。比如,教师在教学“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时,可以联系端午、中秋等节日。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先请学生解释中秋节的由来,讲述相关的神话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分享和交流他们过中秋节的方式,以此营造良好的讨论和学习氛围;紧接着,教师可以播放与中秋节有关的视频,朗诵有关的诗词,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中秋节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最后,教师应就中秋节中体现出的文化继承与发展进行详细阐述和解释,借此达到完善教学的目的。此外,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文化之谜》等纪录片,以此帮助他们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以及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只在口头上介绍这些纪录片,那么真正去了解和观看学生将极少,因此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片段,引发学生兴趣后再加以介绍和推荐。

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后实践

实际上高中政治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很多内容都需要结合生活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很多知识实践过后意义也能凸显出来,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后实践。比如,教师在教学“影响价格的因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价值决定价格,消费心理影响商品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等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周末帮家里买菜或者买一些必需品,并提醒他们注意观察不同商品的价格以及同类商品不同时间点的价格。具体来说,学生可以在买菜的过程中,发现到同等重量的牛肉和猪肉,牛肉的价格远远高于猪肉,这是因为某种层面上牛肉的价值高于猪肉。而且,学生可以在商场中发现同样是香蕉,外观好更受消费者青睐,所以买的人就多。另外如果父母不加干预,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购物,那么学生将以自己的偏好和需求选择商品,而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消费心理对价格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明白供求影响价格的原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调查那些自由售卖者,即自己制定商品价格自由交易的商人,以此了解他们制定商品价格的方式和依据。通过调查,学生就会发现在商品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价格不会太低,可一旦出现其他店也买同样质量的同类型商品,那么供给增加后,价格会适当下降。但如果没有竞争者,消费者又对其趋之若鹜,那么价格将提高。也即是说需求增加,价格上升。

18.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 篇十八

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反馈信息。

一、英语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成功的外语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但长期以来许多英语教师缺乏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进行研究和探索,而偏重于课堂提问的具体形式和技巧,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而实际上费时费力又缺乏实用价值。

在一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新授课的提问率明显高于复习课,语法课,练习讲评课,同时高年级英语课堂提问的频率明显低于低年级,尤其是高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主动配合参加课堂提问讨论的欲望日减。教师受其影响也改变了提问策略,讲课时基本沿用了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力求对语言点讲深讲透,惟恐有所遗漏。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意中使学生成为一种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丧失了最为重要的素质--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二、英语课堂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因而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考虑,如何设计问题?设计几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提问?通过提问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外语教师必须围绕中心问题,有的放矢,注意问题的生动性和层次性。

1、预习型问题:在学习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翻阅有关资料,掌握课文的背景知识,为新课做好准备,如高一UNIT 13 Abraham Lincoln 一课,涉及到有关历史人物和背景知识,教师可让学生就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braham Lincoln ?”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Civil War ?” 等问题进行预习。

2、回忆型问题: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比较和互补,以达到新授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如高三Unit 9 Gymnastics 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些学过的体育项目名称,如 high and low bars, beam 等。

3、理解型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现象、本质、特征进行归纳。常用的提问有 What does the ….paragraph tell us? What is the story about ?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d….? 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

4、分析型问题:要求学生识别条件和原因,或找出条件和条件之间,原因和原因之间,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如高三Language Learning 这一课,就可以提问:What do some people learn language more quidkly than others? What should one do in order to learn a language successfully ?

5、评价型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予以评价,并陈述理由和依据。如第一册中UNIT11 American Country Music一课,我们可设计如下两个评价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country music? What is your favorite music or star ? 引起了学生热烈的发言,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喜爱的音乐及歌手。而这一过程也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提问可以摸准课文的行文线索,抓住课文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下是笔者就Trees 一课所设计的各种提问类型:

What date is our National Planting Day ? (预习型)

What are the three important services of the trees to people ?(回忆型)

What are the other services of the trees ?(理解型)

Why is it difficult to persuade the villagers not to cut down the trees ?(分析型)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trees in China ? (评论型)

另外,我们也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去发现、归纳和总结语言的规律和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提以下问题:

What does ….refer to here ?

Can you give another word/phrase?

Which means more or less the same ?

What does….mean in this context ?

What’s another way of saying….?

Could you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using your own words ?

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语义情境,辩析词汇涵义和句型特点,以及理解中外语言表达和文化习俗上的异同。

三、课堂提问的原则。

英语教师的“问”是学生“答”的前提,课堂提问功能的实现首先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质量和提问的艺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双边活动的提问过程应该为:

问----答----问----答----评价

(试探性) (要点简答) (启发性) (补充回答) (总结性)

教师不能只偏重于课堂提问的具体形式和技巧,忽视了提问的艺术和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一方面,所提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另一方面,所提问题必须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2、艺术性原则:提问的频率不宜过密,多提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提问,如“Essay Questions”,另外,提问要面向全体,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深浅有所差别,同时注意发挥基础好的学生的骨干作用,把他们自觉主动地研究语言显现的精神辐射到全班同学以形成气候、气氛。

3、思想性原则:要适应改革开放,建设四个现代化以及国际交往的需要,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兴趣性原则:教师应该用幽默诙谐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脑兴奋起来。如第一册Unit 19 的Jobs一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 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而对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哪怕是很小的成功或进步都应该给予鼓励,不急于纠正错误,多用“That’s great !”“ Well done !”等话语。

5、双边性原则:英语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沟通的双边活动。一方面教师要通过重复、追问、更正、启发、评价等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当一回老师,营造一种地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结语

上一篇:对外宣传工作总结下一篇:观察日记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