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共11篇)
1.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篇一
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于以下2个方面:
2.1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
2.2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1旅游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
国家有关部门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旅游业尚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我国政府1985年才将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一项事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我国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关于环境保护虽然在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
2.2.2重产值、轻环境
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策部门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2.2.3环保经费紧张
各级财政拨给的保环专项经费和业务费用相当有限,加之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许多该收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数加以征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帐太多,导致许多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证,环保工作无法实施,形成恶性循环。
2.2.4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
我国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座落在偏僻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如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仍处在半封闭、半开放的发展状态中,过着原始的伐薪取暖、辟地种田的生活方式,因此,当其居住地被开发成旅游点时,居民们或破坏生态或猎杀动物以供旅游纪念品交易,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旅游经济收入。居民低弱的生态意识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旅游区内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对文物乱涂写等不文明行为很是普遍。
2.2.5客容量超负荷问题
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问题远未从理论上和管理上得到解决。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和景区,旅游旺季时,长期“人满为患”。
2.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篇二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这种破坏在第三世界旅游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更甚,消极影响更大。
(2)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主管部门与实业部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均已形成共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旅游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环保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精诚合作、联手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令人不满意之处。
二、关于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旅游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保护和恢复我国旅游环境的良好状态,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要通过综合治理。
(1)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多谈“防”,少谈“治”,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
(2)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
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3.试论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篇三
关键词:旅游;环境;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如果旅游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优美,就能有力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促进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又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美好感受,从而激发人类尽自己所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愿望。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的环境系统。它由包括各种自然物质、能量和外部空间等生物生存条件组合成的自然环境和经过人类活动改造过的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例如花园城市新加坡,本土除了海滩和阳光,几乎再没有什么自然旅游资源了。但新加坡人建造了十分清洁安静的环境,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和绿化,并建有动物园、植物园、圣淘沙岛等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得到惊人的发展,每年入境的国际旅游者人数几乎是本国人口(260万)的2倍,创汇近50亿新元,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资源只有经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才能使其发挥功能和效益。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我国当前旅游环境的现状
1、旅游活动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旅游者在游览景区活动的过程中无意或者故意的损坏性行为直接导致旅游环境的破坏,尤其是知名度较高、名声在外的热门景点,旅游旺季时,短时期内涌入大量人群,国内许多的景点景区,这种超容量超负荷运转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景区内植被受到不可恢复性的破坏,野生动物受到了永久性的伤害,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缩短了其寿命,大大的降低了景区景点的吸引力。
2、工业生产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带来的一系列污染严重破坏了之前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景区的影响是最为持久的。在我国,由于工业化水平非常落后,工业生产技术含量低,“三废”的污染造成了很多以旅游业著称的城市总体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二十世纪初,江苏省太湖就爆发了一场蓝藻诱发的生态灾难,让无锡市民哄抢纯净水饮用。除了太湖,还有滇池、巢湖、淮河、海河等,都是因为工业生产对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3、制度不完善和管理不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和管理不健全。我国关于在环境保护上虽然在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制定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但却没有一套集完整性、系统性、专门性的旅游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加之长期以来,旅游景区没有权威的环境保护机构,一个旅游景区往往分属不同的几个部门主管,形成了旅游部门、环保部门、住建部门多头领导,互相扯皮,各自为政的现象,对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延续和开展非常的不利于。
4、环保经费严重不足。一直以来我国财政拨给的环保业务费用和环保专项经费严重短缺,非常多按规定需要交纳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实如时如数的加以征收,再加上过去环境污染治理太多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的的专项没有资金保证,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1、端正旅游开发和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 当前的正确指导思想应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纠正“有资源就开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风景吃风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丰富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力争在近期内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之类的错误或片面性提法,真正把开发和建设的思想统一到与社会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上来。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是旅游开发研究的中心环节。规划在对旅游景点做出科学构想和设计的同时,还要提出地形景观、林木植被、文物古迹、动植物、水体以及整个生态环境、旅游环境意境的保护措施,并合理规定保护区范围和确定环境容量。
2、坚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做法。 这是一条前人曾走过的以牺牲自然环境的巨大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的错误之路。世界上许多国家为此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旅游开发必须在规划中充分论证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或者是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
3、控制旺季景区的游客量。针对旅游旺季一些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4、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旅游环境的保护必须立法,因为只有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律条款,才能增强环境保护的力度,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否则,被破坏之后再想到保护,为时晚矣。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旅游环境,就是给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制定行为规范,对其内容,特别应包括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旅游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内容、对违反保护条款者的处罚办法等。
5、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游人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我们的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习惯改变之日,就是我国旅游环境改善之时,对此,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配之以严格的处罚规定,对于不文明行为,罚而不严,等于不罚,必须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全民的环境道德教育,在治理和保护旅游环境的同时,重视对青少年的环境道德教育。旅游景区应采用适当方式,让游客認识到自己在消费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自觉地维护风景名胜区的良好环境。应呼吁广大游客爱护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美好的景观之中也留下自己美好的身影。
参考文献
[1] 李兆国.浅谈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J].当代生态农业.2010(Z2).
[2] 吴海棠.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2011(10).
[3] 刘涛.旅游开发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3).
4.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篇四
单元总结
【知识概览】
【思维激活】
1. 怎样认识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环境问题的发展
答案:
2. 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
答案:可持续伦理观是在环境伦理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环境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石。而且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环境问题才有可能解决,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还必须改变不适宜的传统伦理观,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把尊重和爱护自然的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3.环境伦理观中的道德行为和缺德行为各有哪些?
答案:
4.怎样认识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但自然灾害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原生环境问题,当然有些自然灾害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影响较小。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当前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见下表:
5.为什么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
答案:地球表层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臭氧层就分布于平流层中。对流层的厚度与地面温度的高低有关。地面温度越低,近地面大气对流不旺盛,对流层的厚度越小,即平流层距地面越近。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近地面气温低、对流层的高度也低,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容易到达这里,因而臭氧层破坏更严重。
〖备课资料〗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论者和代表应当首推庄子。庄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要顺应客观规律,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荀子则较庄子更进一步,提出了“制天”的思想。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易传则综合了庄子的“顺天”思想和荀子的“制天”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说,强调人要“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文言传》)。其中的“先天”是指在自然变化未发生以前加以引导,而“后天”是指遵循自然的变化,尊重自然规律。总之,“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质是主张将天、地、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来考虑,既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人类的生产活动,从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关系。世界环境日简介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在这期间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绿色环保历年主题
●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 人类居住
●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 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 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 沙漠化
●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 环境与和平● 1987年 环境与居住
●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 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 儿童与环境
●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 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02年 使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5年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年 莫使旱地变荒漠
● 2007年 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 2008年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
● 2009年 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5年我国2005年中国CO2排放量为51亿吨,仅次于美国(5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4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2.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了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水体富营养化严重。3.垃圾处理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用薄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我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1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我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我国的农业来说是极大损失。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我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3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我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我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8.加入世贸组织与环境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我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我国的环境问题。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一大课题。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我国是公约的签字国。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是指能吸收红外辐射的大气成分。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有CO2、甲烷(CH4)、氟利昂、03等。如下表所示:
“山羊、发菜、甘草“是我国内蒙古和宁夏草原牧区的三大“杀手”
内蒙古、宁夏地处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草场资源退化,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自然因素,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大量放牧山羊、搂发菜、挖甘草等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破坏草原植被、致使牧区草原严重退化和荒漠化的罪魁祸首。
5.谈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篇五
论文摘要:在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我国,旅游业的开发是必然选择,然而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旅游资源只注重开发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对旅游资源只知道利用而不加以保护这会造成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只有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
关键词:旅游开发 旅游资源 环境保护
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时,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坏性.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其结果便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对旅游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旅游事业的管理以及充实旅游学有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同样,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改变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强人民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一、增强环保意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深度的认识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久的利益,环境不光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旅游业的支撑。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旅游业离开了环境便无法发展,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二、努力发挥政府政策法规的作用,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为了更好的限制对资源的随意性开发和破坏,我们必须要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政府政策等,只有有了这些保证,才可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我们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不光要靠人们自身增长的意识,还要有法律的保障,双管齐下,旅游资源和环境就有了好的保障。例如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不光要对指定地发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还要考虑对旅游景区道路的建设,道路的修建也要考虑旅游资源的保护;尤其是对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在空气、水源、噪声等多项技术标准中,对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保护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另外,还要根据地方的政策和法律来对资源进行开发。实现资源开发与政策法规和谐共处的局面,才能形成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三、做好对资源开发的规划,保障资源开发的合理有序进行
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我们必须要做好对资源开发的规划。那就是对将景区建成什么样的景区这一类细致的描述。而且规划其中要包括对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都知道,大多数旅游地的开发都打着保护环境的大旗,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呢。显而易见,在资源开发工程中必然会毁山伐树,资源的开发必定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怎样将破坏降到最低,这是可以做到的。旅游开发必须与环境的保护是相一致的。只要我们省出那么点心,省出那么点钱,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多数旅游地的开发商在做旅游规划的时候将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什么做的非常的棒,可是最后在旅游地的建设过程中却将这一部分省略了。这是很现实的现象。可是那些人却不知他们在不经意间破坏了我们生存的家园,使我们遭受自然对我们的报复。近年来那么多的水灾,旱灾,蝗灾,冰雪大灾难,地震,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这都是我们眼前发生的。眼前这一例例血腥的事实,难道还不能让我们警醒吗?朋友们,自然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切不可为后辈留下太多的遗憾。所以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我们一定要做好详细的规划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四、增强管理和监督力度,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完好的生态系统,在我们开发商的一声令下:原来的山不是山了,原来的湖变平原了,原来的树林变草场了…… 这样的开发怎么会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平衡呢!可是破坏了的自然资源我们如果把它恢复回去,更是对资源的破坏,我们能做的只是保持现状,保护好现有的资源。所以要加强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旅游开发与保护离不开政府主导,所以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开发的管理,特别是那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景区,更要加强监督。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措施,并要付诸实际行动中,体现在每个具体项目和运行环节上。管理者自身要坚持带头遵守,同时,要不断建立健全游客在旅游中应遵守的规范,使其有章可循。促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文化保护。
五、积极宣传,加强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我们要广泛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教育手段来帮助人们增强意识,也可通过社会活动来开展宣传活动。
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开展全社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与教育,加强科普工作,加强对游客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旅游,内涵博大精深,上包括天文,下包括地理;前浓缩历史,后展现未来。既是我们丰富的教科书,又是培养我们情操和体魄的广阔天地。由于旅游者文化层次不同,欣赏品位各异。要使每一旅游者,在每一次旅游中都有健康的收获,当然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作为旅游的管理者必须先提高自身素质。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去引领各界人士认识旅游的内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启发大家,自觉地把旅游和保护密切相连,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学旅游、健康旅游的社会氛围。
六、努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提倡绿色环保游
6.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篇六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明显。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科学发展之路,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环境的保护;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在保证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还一定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旅游业;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68-00
1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时,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坏性。因此对于旅游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旅游事业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既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可以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威胁乃至破坏。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造成许多完整的生态地区逐渐分离,形成很多岛屿,使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工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引进外来物种。无论是陆地或水表面都可能受旅游业的影响,承担不同类型的影响,特别是对地表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是最严重的冲击。
二、对植物的影响
人类旅游活动对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主要类别。直接影响的行为,包括去除踩踏、火灾、作为材料的收集和对水生植物的损害。间接影响包括引进外来物种、营养物的污染、汽车尾气、水土流失等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三、对动物的影响
游客到达旅游区,无论是旅游或游客制造噪音干扰野生动物生活和繁衍,都对动物造成影响。另一个最严重的影响是游客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我国游客不仅吃海鲜,更喜欢吃山珍,各种珍禽异兽只要没有毒,就可能成为旅游者的猎食目标,造成这些族群数量下降甚至绝迹。除了吃以外,游客也喜欢购买野生动物相关的产品,比如动物皮、象牙;许多贝类,被制成食物和制作成各种工艺品,致使贝壳数量下降。
四、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洋油污染和垃圾污染排放,许多海滨周边的旅游开发和建设度假村、休闲中心、餐厅、酒店排放污水和垃圾的水污染源。各类水上活动,如水上摩托艇,划船、游泳、帆船、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随着游客进入旅游区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蜂拥而至,汽车排放的大量有毒尾气、扬起尘埃和众多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内生活锅炉等旅游设施排放的废气,都会对旅游区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六、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环境卫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垃圾污染现已成为我国很多风景名胜地区的一大祸害,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
七、对环境美学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环境美学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旅游不文明和旅游是不是合理地开发与建设。刻字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游客恶习,不仅破坏景观和一些影响植物的生长,也减少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
为使旅游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治理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对于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无论其污染的原因是旅游业还是非旅游业的,在旅游区域应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治理。
2.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在现有旅游区和开发旅游区,若旅游生态环境的某一部分已遭破坏,影响了整个生态环境的美学特征,则应对该地区进行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
3.在旅游开发和管理时,应用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理论,适度控制旅游生态容量,避免旅游生态环境遭旅游活动的破坏和污染。
4.采取必要措施,减缓旅游生态环境的自然破坏。自然界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突发性破坏,人类目前只能部分预测,不能避免。但对于缓解性的破坏,却可通过一定的措施,减缓其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如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的异地移植保护、人工植树造林等。
5.安定团结,改善社会环境旅游。旅游社会最重要的因素是旅游区的社会政治局势是否和平,在和平条件下,游客才有安全感,才能放心去旅游。
6.创造优良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减少社会事故发生。旅游活动中,尽量创造优良的人际社会环境,减少相互间的恶性摩擦,使游客身心健康,愉快地进行旅游活动。
7.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养,创造文明礼貌礼仪的旅游社会环境。旅游区当地居民文明礼仪的行为会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游兴,反之则使游客扫兴而归。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2011年旅游经济运行数据[E],中国旅游网
[2]李克勤著.旅游环境保护学[M], 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1.1
7.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篇七
关键词:环境容量,旅游景区环境容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 也是一个发展之中的人口大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 旅游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旅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旅游区的资源, 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严重威胁到了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开发旅游景区的同时要注重景区环境的保护。然而将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限制在怎样的一个范围内才算是合理的呢?众所周知, 旅游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而旅游风景区的环境, 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 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 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 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 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与内涵
(一)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一个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概念。与它相近的一个概念是环境承受力, 也可称为环境承载力, 环境忍耐力。1968年, 日本学者首先将“环境容量”的概念借用到环境保护科学中来, 提出在环境保护领域, 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状态不受危害前提下, 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负荷量。”旅游学家也将环境容量的概念引用到他们的领域, 提出了游憩容量的概念。里蒙和斯坦基认为:游憩容量是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 而不会破坏环境或影响游客游憩体验的开发强度。
(二) 旅游环境容量
1963年lapage首先提出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发展到现在约有五种不同角度做出的定义:
1.从旅游资源的角度, 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旅游资源没有受到不可接受的破坏时所能维持的旅游活动量。
2.从旅游角度, 这种说法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旅游区的旅游接待能力。
3.从当地居民的角度, 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当地居民没有感受到旅游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之前的心理承受量。
4.从环境的角度, 认为环境容量是指环境的承受能力, 时导致旅游游人流量衰退之前的旅游水平。
5.从旅游者的角度, 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旅游者感到满足时的容量, 即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在不破坏生态平衡, 达到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要求, 并能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量, 它包括旅游地环境生态容量和游客感知容量两方面的分量。
旅游环境容量也是指旅游景区的生态系统在保持其声场能力, 适应性和再生能力的同时还能支持一个健康发展机制的能力。容量代表的是人类活动的界限标志, 如果超过这个界限资源地就会退化。
(三)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
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是以旅游景区作为地域单元的可容纳某种事物的量。指的是旅游景区生物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的容量, 它表示一个景区可以容纳的旅游业资源利用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最大限度。一旦超越, 该旅游景区资源退化, 游客满意度降低, 对该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负面影响无法避免。
二、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一)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基本构成
1.环境的生物物理容量。环境的生物物理容量主要与自然资源有关。人们认为没有一个生物物理系统可以经受得起毫无限制的开发利用。因此, 要设定一个明确的开发使用界限, 这一界限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评估的基础上。自然环境的容量水平取决于环境的面积和环境的复杂性, 相对来说, 这一容量较易测定。
2.环境的社会文化容量。旅游活动一旦超越一定水平, 就会对当地居民带来社会文化方面的负面影响。环境的社会文化容量首先涉及的是作为接待者的主人。值得注意的是, 本土居民和旅游者, 或者在他们内部, 对旅游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看法是不相同的。
3.环境心理容量。它是指一个景区在能保证随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体验的同时所能接待的游客的最大量。并且根据旅游区, 旅游吸引物以及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不同, 心理容量的范围业都不相同。
4.环境管理容量。它指的是在不影响有效管理的情况下, 特定旅游景区可接待参观的最大程度。管理容量与旅游者可使用的有型设施的类型密切相关。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员工数量, 营业时间, 标牌服务与设施限制, 停车场空间等。
(二)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特点
1.静态性和动态性。静态性主要是游客进行某一项游览活动所必须停留的天数决定的, 在这一活动中, 环境容量不会发生变化, 即具有一个瞬时静态的环境容量;而动态性有停留时间有限和开放时间的无限性这一关系决定的, 游客的各种流动现象总是表现为输入和输出, 开放时间与停留时间的比例就表明了这一特征, 这个比例就是旅游环境周转率。它决定了旅游环境容量在一定时段内可以达到客观的数量, 其值一般大于瞬时值。
2.客观性与可量性。在一定时期内, 某一旅游环境在构成要素, 功能, 传达信息等诸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所以由此决定产生的旅游环境容量大小是客观存在的, 可以通过调查数据, 定量分析及数学模型加以计算。
3.易变性和可控性。在一段时间内, 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常与山区, 湖泊, 草原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城, 古村落, 历史遗迹, 少数民俗文化相联系, 而这些地区恰好处于世界经济的外围地带, 环境脆弱度高, 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 容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人类外部施加的, 同时也有可能是来自自然环境本身, 或者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调控和管理
研究旅游容量, 即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最终目的在于使旅游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结合起来, 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使旅游事业的发展避免满目性, 提高旅游事业的综合效应。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使当代人和后代人同样享有欣赏同质的自然景观的机会和权利, 使旅游区的居民世世代代都拥有清洁的环境。客观上, 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使矛盾的统一体。从长远利益考虑, 旅游的发展应坚持“有限”发展的原则。一方面旅游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应有一定限度, 以追求最佳利益为目标;另一方面,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 旅游建设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 同步发展, 即旅游建设应受环境保护的限制。
(一)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管理
1.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 首先, 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即制定景区的差别门票价格, 控制旅游景区内的游客密度。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 旺季旅游区的门票价格, 极易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实行特殊价格等手段, 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其次, 运用经济手段制裁污染肇事者, 经济罚款要包括治理环境的成本和对污染者的惩罚;再次, 要保证一定比例的旅游收入用于环境保护, 促进旅游区环境质量的改善。最后在维持旅游运营的同时, 应提供一部分市场, 或采取其他措施, 保证当地居民获得一定份额的旅游收入, 调动同事们保护旅游资源与自然环境的积极性。
2.突破体制障碍。对于一个旅游地的管理, 应以旅游资源管理和产业发展为核心, 建立其责, 权, 利相统一的旅游管理机制。旅游环境保护涉及多方面, 多领域, 需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 协调与合作, 这种统一管理体制正是解决交叉管理的矛盾, 使个性也个部门各司其职, 共同推动旅游环境保护的实现。
3.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 旅游规模分析, 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 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能够把开发活动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 旅游区环境质量的下降, 主要是由于人类经济活动不当造成的, 因此需要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结构, 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 以解决旅游地持续开发经营与旅游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4.推广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旅游, 是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态旅游应当是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典范, 应以自然环境为取向, 在生态学原则的知道下, 适应自然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的展开, 应当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实现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应当有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提高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调控手段
1.把握旅游容量, 严格控制客流。目前在我过发生的旅游饱和和超载中, 长期性连续饱和超载的情况比较少, 大多数是短期的周期性与偶发性饱和超载。在一般情况下, 偶发性饱和超载造成的环境影响易于消除, 而周期性饱和超载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因此,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旅游容量, 调节控制客流, 通过对具体旅游地旅游景区的外部和内部分流, 采取限制时间或提高门票等具体措施来控制客流, 才能保证游客的旅游质量和保持旅游地或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引导旅游时尚, 开创新的项目。在目前我国的的旅游形式下, 我国大多数旅游地的旅游项目仍然停留在游览观光的基础上, 游客要么对此已不再感兴趣, 要么出游也是集中在少数的一些著名旅游圣地, 造成这些地方的严重压力。旅游线路不新, 景区人满为患的仙子昂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 旅游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介加强宣传, 引导旅游时尚, 多推出新的旅游项目, 适应新形势下游客需求多样化的特点, 缓减旅游地的压力, 可以推动整个旅游业的量性发展。
3.健全相应法规,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每个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法规来规范, 旅游业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新兴且迅速发展的行业, 很多问题需要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应此政府要加强旅游方面的立法, 通过法律法规来控制景区的环境容量, 维护景区环境质量, 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8.浅谈东江湖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篇八
关键词:东江湖;旅游;环境保护
东江湖风景区位于湖南省资兴市境内,地处湘、粤、赣三省交汇处,紧邻粤港澳,毗连武广高铁、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厦蓉高速及107国道,交通极为便利。东江湖风景区气候宜人,山奇水秀,景色迷人,别具秀、奇、明、趣的特点。是一个集发电、旅游、养殖于一体的人工湖。
随着东江湖景区旅游资源的逐步开发,东江湖的自然环境也相应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进行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已成为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课题。
一、东江湖概况
东江湖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由湘江水系一级支流耒水上游的东江大坝关闸蓄水后形成,1985年开始蓄水,设计总库容91.5亿立方米,面积160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洞庭湖蓄水量。作为湘江的重要水源地,年径流量为22.8万立方米,经耒水汇入湘江。东江湖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旅游及生活用水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人工湖泊,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
(1)东江湖是湘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对保证湘江流域的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东江湖作为湖南省优质的饮用水源之一,既能在湘江流域出现旱情的时候,给湘江补充足量的水资源,又能在关键时候发挥稀释、缓解下游污染的作用。2007年12月,湖南省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已经明确地提出将东江湖作为“长株潭”第二水源。(2)东江湖在湖南省防汛抗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江水库建成之后,经历了多次特大洪灾的冲击,使得湘江两岸受洪水灾害的损失大大降低。(3)东江水电站装机容量50万kW,平均年发电量13.2亿千瓦时,以3回220kV输电线路接入湖南省电力系统。电站在华中电网担负补偿调节及调峰任务,对提高电网供电质量有着重要作用。(4)东江湖旅游资源丰富。它是集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一体,以山水交融的东江湖为主体,以峡谷溶洞、急流险漂,兜率灵岩等众多岛屿为特色,可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水上活动、科普教育等游赏活动的国家级综合类湖泊型风景名胜区。东江湖风景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总面积29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0平方公里,主要有小东江景区、兜率岛景区、东京寨景区、拥翠峡景区、黄草景区等五大核心景区,有“南国明珠,东方瑞士”之称的东江湖、“中国生态旅游第一漂”东江漂流、“中华奇景”雾漫小东江、“世界级特大溶洞”兜率灵岩、“天然氧吧”龙景峡谷、亚洲第一双曲薄壳拱坝“东江大坝”等主要自然人文景观。
二、东江湖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 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第一、水土流失严重。东江湖流域由于生态伤害和山地生态特征,年平均土壤侵蚀量约400万吨。2006年“7·15”、“7·26”特大洪灾水土流失量则高达780万吨。第二、地质灾害隐患大。东江湖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溪河密度大,且降雨强度大、覆盖面广,红壤土含沙量高,抗蚀性较弱,一旦植被破坏,极易产生面蚀、沟蚀和崩岗,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等灾害。东江湖蓄水后,由于水位的上升和库容增加,库岸段100多公里经常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三、土地石漠化严重。环东江湖属岩溶地貌区面积为58万亩,石漠化土地面积达17.8万亩。其主要危害表现在:一是使土壤侵蚀性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土壤贫瘠化和土壤结构性恶化,加剧了该地区农民的贫困问题,反而又进一步促使了石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二是使森林植被逆向演替,乔木逐渐为典型的小灌木、草灌丛所取代,导致岩溶生态系统内植物种群数量下降,群落的生物量急剧降低,植被结构简单化,破坏了物种群多样化,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三是使地表裸岩增加、森林植被减少,导致其调节缓冲地表径流的能力降低,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地下径流变化幅度增大,使区域性的旱涝灾害发生和小气候环境恶化的几率增加。四是使东江湖区的生态自然景观遭到破坏,导致区域内景观的旅游价值降低甚至丧失,影响其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土地石漠化不但使东江湖生态体系遭受了严重破坏,还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将导致贫困发生的几率增加,人和自然的矛盾加剧,反过来使生态环境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使石漠化治理的难度更为加大。第四、水生态安全不断受到威胁,局部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由于农业面源的农药、化肥、粪水、鱼饲料等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再加上湖区船舶废油直排东江湖,致使东江湖二级和准保护区水域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部分水域水质检测总氮接近临界值,总磷已超过临界值。水中的溶解氧呈持续下降趋势。从建库前的8.31mg/l,下降到2004年的7.04mg/l。溶解氧下降的原因:一是东江湖水流缓慢,表层水面与空气中的氧交换变少;二是氮、磷、有机物及油污染的增多,增加了耗氧量。虽仍处于正常范围,但反映东江湖的污染正在缓慢形成。
(二) 环保设施建设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一直以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及各级环保部门高度重视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断加大环保治理及监管力度,虽然是做出了一些成效,但是与东江湖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有差距,某些问题还显得比较突出。盲目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和破坏依然存在,大量未经处理过的废弃物排向环境,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旅游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矛盾加剧。一方面,工业发展迅速,东江食品工业园与江北高耗能工业园已初具规模,解决了当地大部分城市人口的就业,并对旅游业整体经济起到了拉动作用,但是发展工业生产的诸如占地和污染问题又是对东江湖风景旅游区发展最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农业发展造成污染。农业对东江湖景区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化肥、农药破坏了东江湖水质,养殖业的发展更是加剧了环境的破坏。资兴市养殖业较发达,网箱养殖、池塘、水库精养均比较发达,而且小规模养殖较多,因此,一方面牲畜和鱼的排泄物没有得到集中处理;另一方面大面积的网箱养鱼,造成大量的投放饲料、防治鱼病的药物污染水质;同时管理人员的吃喝拉撒和渔用船只的油污也对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三、对东江湖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建议
(一)制定和完善东江湖景区管理规定。(1)制定东江湖环境保护制度。根据东江湖及其流域内的实际情况,研究东江湖环境保护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机制,出台东江湖环境保护各类行政条例,使各管理主体行政执法能有章可循。合理对东江湖及流域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及评估,进行东江湖水环境容量研究,加强东江湖主要污染源防治技术集成及措施研究,加强东江湖环境管理与水资源保护配套政策及管理机制研究。(2)明确各职责管理主体。整合东江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东江湖水环境保护局、东江库区管理局、城管、公安、旅游等部门的职能,成立东江湖管理委员会,统筹对东江湖景区进行科学管理,在保护区内设置统一的权威胜行政机构进行管理,防止体制混乱、政出多门等现象。根据法律法规,制定景区内行业准入标准,实行统一规范管理。严格审批东江湖水上船舶,逐步淘汰非环保船舶。经常性开展景区综合执法,重点加强打非治违、排污管理等工作,共同维护好东江湖景区秩序。(3)加强东江湖有关规划的修编。鉴于东江湖在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应该积极争取、大力推动至少是省级层面牵头修编东江湖流域生态和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东江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湖区土地总体规划等,并做到各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针对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东江湖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明确常住人口总量、船舶总量、日游客数量以及产业发展限度等政策、措施,确保各规划层次高、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搞好景区开发管理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严格按照“区内游,区外住”、“区内景,区外商”、“山上游,山下住”的原则进行规划。(4)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土保持发展机制。把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全市积极投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按照《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和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在东江湖风景旅游区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上,应始终把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防止和杜绝种种急功近利破坏性开发的发生。
(二)完善东江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国范围内许多景区都面临着环境污染无法有效治理,而导致景区污染严重的困境。通过对东江湖旅游需求建立模型进行预测,在下一个旅游高峰到来之前,做到未雨绸缪,投资兴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等环保项目,提前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降低客流对景区环境的影响。加大沿东江湖周边污水和垃圾处理厂的合理规划和建设。
(三)积极争取实施生态移民政策。从长远来看,为了保护东江湖区生态环境,必须实行生态移民政策。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等原则开展生态移民工作。建议: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东江湖区生态移民规划及分年度搬迁计划。二是合理确定移民范围和对象。重点搬迁范围和对象为: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需要搬迁集中安置的;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需要搬迁的;环境容量小(缺土地、缺公路等)需要部分搬迁的;其他需要搬迁的(如地方病威胁等)。三是明确资金投入渠道。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建设资金由国家补助资金,地方政府配套,整合部门资金和群众自筹组成。四是妥善安置移民。移民安置宜选择如北部乡镇农业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移民有安稳致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的地方或有就业安置容量或潜力的城镇。安置方式可综合采取农业安置(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外迁安置)、产业安置(实行相关职业培训或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安置和教育培训资助(适当补助,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年轻生态移民进入中等、高等职校学习)等进行。
(四)优化旅游资源。(1)加强景区景点建设。要突出以东江湖为核心的景区景点建设,充分发挥东江湖独特的山水景观优势,加快创建东江湖AAAAA级景区。要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强化政府主导,加强旅游招商,加大旅游投入,加快建设以交通、特色景观、综合配套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2)提升旅游文化品位。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寿佛文化、矿工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等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大力拓展景区景点的摄影、写生等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东江湖旅游的独特魅力与活力。特别要大力推进雾漫小东江全国摄影基地建设,始终保护好雾漫小东江的原生态,最大限度地发挥雾漫小东江独特的景观优势,把小东江打造成享誉全国乃至有世界影响力的摄影基地。(3)大力创新旅游产品。要积极开发以生态观光、健身养生、朝觐祈福、艺术创作、农家乐为主体,以科普、探险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大旅游发展格局上,要围绕休闲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市内旅游线路组合,加强东江湖与张家界、井岗山等周边景区的区域合作,拓展长株潭、珠三角高铁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强化主要客源地营销,形成精品旅游线路。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加大节会促销力度,形成东江湖旅游品牌,最大限度地把旅游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4)延伸旅游产业链条。要统筹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把打造东江湖景区与建设东江新城结合起来,进一步配套休闲、度假、娱乐、购物、居住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东江湾独特的水温优势,着力打造清凉世界、避暑胜地、度假天堂。要大力开发一批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和资兴特色的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综合效益。(5)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依托特色旅游资源,突破行业、部门、区域局限,实施旅游大项目战略,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态,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乡村特色旅游”等五大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产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型转变。打造景区景点集群,大力推进东江大坝工业旅游游客中心、兜率岛登山环岛游步道、逸景营地(二期)系列参与体验项目、爱琴岛提质改造、白廊环湖旅游公路景观带建设、元和新镇等景区景点项目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推进东江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步伐,规划并包装、招商大王寨休闲旅游主题公园项目;以“东江湖”为核心,推动“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参考文献:
[1] 何望,欧燎原,陈湘艺等.东江湖水环境动态变化及评价[J].水生态学杂志,2009,2(2):139-145.
[2]吴莹.东江湖水环境质量调查与防治对策[J].科协论坛,2009,10:113-115.
[3] 郭翔,杜蕴慧,刘孝富等.东江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3(4):350-357.
9.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篇九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您注重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吗?
注重还好无所谓
2.您担心对大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会造成生态破坏吗?
很担心比较担心
还好无所谓
3.您认为目前各旅游景区危害较大的是哪些问题?(多选题)
垃圾污染水污染
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超规模接待游客
4.您认为天柱山景区风景名胜区急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景观景点、旅游服务设施的维护、改造、管理问题程度、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地管理、林相改造、森林消防安全
景区的规划、建设行为、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监测、景区内接待场所生活垃圾和污水达标排放 景区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保护、杜绝违法用地和开山采石
5.当附近没有垃圾箱的时候,你会如何处理手头的垃圾?
就地扔了
先不扔,等看到垃圾箱时再扔到垃圾箱去
看情况
6.当你看到景区有乱扔垃圾,或者是其他破坏景区环境卫生的行为,你会怎么做 上前去友好组织,并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直接去景区管理处举报 微博这一行为不予理会
7.您认为应该制定法律法规对破坏景区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吗? 应该不应该无所谓
8.您认为景区的环保工作目前应该改善哪些方面?(多选题)
垃圾处理水道清洁
改善空气质量对旅客的环保意识的教育
9.您认为景区当地政府是否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保工作的迫切性? 是,感觉极强烈感觉一般没有什么感觉
10.您愿意当一名环保志愿者吗?
愿意不愿意人多就去
11.您认为有必要在旅游区开展环保宣传么?
有必要没必要无所谓
12.您是否在此获得了天柱山山风景名胜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是否
10.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篇十
摘要
旅游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左右的结果。就范围而言,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因素。在一个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旅游资源目的地范围内,环境是该地方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是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基本生产要素,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活动的产生就必然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旅游开发商,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旅游者等都是环境的消费者,旅游业作为一把“双刃剑”,既是资源依赖性产业,又不可避免的给环境带来了破坏,并在这种既利用又破环过程中发展。
关键字
旅游环境资源,资源依赖性,双刃剑
著名经济学家T.佩顿把不可再生资源形象地比喻为船只出海时随船携带的“干粮”。他指出:如果干粮存量为既定,而世界上存活的只是一代人,那么,这一代人就像是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无论他按照什么样的贴现率去消费干粮都是他自己的事。但是,如果世界上存活的不止是一代人,那么,按什么比率去消费干粮就不是只与活着的一代有关的事情了。而目前处于决策地位的一代人为了自己生活得好一点,就采用净现值标准,根据自己的时间偏好率来决定贴现率,并据此大大增加自己对干粮的消费,从而使后代因干粮耗尽而迅速灭亡,这是对后代利益的侵犯。“后代很可能招回先辈的亡灵,质问他们有什么权利做出这种决定。当听到的回答是,所有活着的人进行了表决,决定按我们自己的时间偏好率去办时,后代们几乎是不会感到满意的”在我这里,我把自然风景区看做不可再生资源,因为它是大自然通过漫长的岁月侵蚀而衍生而成的。一旦破环很难在短期修复。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上的自然风景基本上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从而形成了自然风景区
本文将从黄山风景区的污染状况来分析旅游自然风景区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如何共存的一.国内旅游自然风景区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前各地旅游业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能够持续发展,这对国民经济发展能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国际上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四十多年来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对世界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加。到目前为止,国际旅游业仍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从我国看,旅游业在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1998年旅游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旅游业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
例如:2005年,安徽旅游总收达365.3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20%。这就深刻说明,旅游经济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一、二、三产业互相渗透合作,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旅游业是从接待入境旅游者起步的,早期的旅游形式是观光旅游,最早利用的是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奇山异水等传统旅游资源。随着我国入境旅游规模的急剧扩大,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崛起,旅游资源的概念大大扩宽。没有下过乡的城市居民,视农村风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为旅游资源。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有新的突破,加上休闲、度假、修学、探险考察等一系列新的旅游形式的出现,使旅游经济覆盖面急剧扩大到许多没有传统旅游资源的地区,这就为一、二、三产业互相渗透合作,调整产业结构,谋求共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二.当前旅游自然风景区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
许多地区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破坏。
(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诸如修建索道以及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随着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三)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带到哪里。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风景区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物剧增。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从黄山风景区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方面来阐述如何让经济与环境共存
一).存在的问题:
1.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国内旅游业逐渐兴起,黄山风景区进山游客迅猛增长,而当时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特别是始信峰、天都峰、莲花峰等热点景点,因游人集中、游览面积狭小,环境容量有限,造成这些景点周围及游道两侧树木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了局部土壤裸露,水土流失,树木长势趋弱,森林病虫害突出等问题
2.黄山风景区污染源主要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这些都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增加,使得旅游景区人口迅速增多。这就必然导致旅游自然风景区的人为污染加大。
二).如何治理:
1.景点“封闭轮休”: “景点封闭轮休”对生态恢复是一项极其有效的保护措施,实现了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利用。
2.加强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全山先后建成13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到2500吨,年处理能力达75万吨,满足全山宾馆饭店、旅游公厕、办公生活的污水处理需要。为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管委会成立了科级建制的污管站,编制4名,编外劳动用工10名,运管费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排污单位根据排污量缴纳,污管站负责景区13处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确保达标排放。
最后通过对黄山景区的分析我们得知了经济与旅游自然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为此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做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讲阐述下生态旅游的优点。
三)经济与环境共存-生态旅游及其优点
1.生态旅游的发展从客观上要求提高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要求明显高于一般生活与生产环境质量,它不仅应满足旅游者更高的生理要求,还应满足其更高的心理和审美要求。不仅要保证空气清新、山体洁净、卫生良好等,还应保证风光优美、景观协调、气氛融洽等。这就从客观上推动旅游开发部
门改善旅游区的环境,以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旅游活动的可进人性。
2.生态旅游可以带动社区发展,缓解居民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生态旅游业的核心目标应是把保护区域旅游资源和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缓解传统产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偷猎、偷伐等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土特产品市场和地方餐饮及住宿等服务行业发展,从而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减轻自然保护区的压力,缓解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居民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从而保护环境和资源。
3.生态旅游可以为旅游区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拓宽融资途径
我国生态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环保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金额有限。现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区平均每百公顷投资0.5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建设费用缺口占需求额的60%,管理费用缺口占需求额的26%。然而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开辟了长期稳定的融资途径,并可以逐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完善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生态旅游可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责任,也是生态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共 同参与的过程。生态旅游通过倡导旅游中的环境保护,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认知,从而来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并从根本上杜绝环境破坏和污染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1.海岛旅游如何保护自己 篇十一
防止太阳暴晒
海滩日光浴是许多人向往的,不过,皮肤过度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晒伤,甚至引起皮肤早衰和癌症。
由于涌动的海水能够反射阳光,海边的阳光要比内陆的强许多,因此必须降低阳光对皮肤的伤害。可以通过戴遮阳帽、涂防晒霜、戴太阳镜等方式来保护自己。但是太阳镜与遮阳帽只能起到阻隔皮肤接触阳光的作用,它们的防晒功效远远比不上防晒霜。SPF值(防晒系数)在30以上的防晒霜效果最佳。亲爱的小读者,当你的皮肤接触海水或出汗时,会稀释防晒霜而影响防晒功效,因此如果外出时间较长或者是下水活动,最好每2小时或者上岸后立即补涂一次防晒霜。
如果你在海边游玩之后,回到住所发现皮肤红肿、发烫,或者躺在床上感觉疼痛,那么就有可能被晒伤了!此时,可以用湿毛巾每隔半小时做一次冷敷,四五个小时后即可缓解。也可以进行冷水浴,然后再涂上保湿舒缓的晒后乳液。如果情况没有好转,你可以在疼痛处涂上芦荟汁,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这种消炎药可减轻皮肤肿胀,辅助缓解疼痛。如果晒后出现肿胀、起水泡,甚至在暴晒后十二小时内出现发烧、发冷、头昏眼花、反胃等症状,那就应该立即去医院看医生了。
另外,我们要知道晒伤后皮肤会脱皮,一定要让皮肤自然脱落,千万不要用手去揭落。否则,未痊愈的皮肤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感染并留下疤痕。此外,晒伤后也不可化妆的,因化妆品会令肌肤再次受到刺激,影响皮肤的恢复。
美食也水土不服
吃海鲜是海岛游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喜爱这些食物的人们来说,不痛吃几顿海鲜,似乎就没有享受到海边度假的乐趣。但是,由于海边温度高、湿度大,海产品更易变质,食用时应多加小心。
从小就生活在海边的人,长期食用各种海产品,肠胃早已适应了各种微生物,不会因为食用生猛海鲜而产生腹泻等反应,然而从外地来的游客可就不同了。如果我们突然间食用大量海鲜,习惯了正常食物的胃肠会不适应突发的改变,如果有不新鲜、甚至变质的海鲜,就会造成腹泻。所以,当你和你的家人准备享受海鲜大餐时,一定要选择干净的就餐场所,食用新鲜的海鲜。而且在食用海鲜时最好吃一些能够起到杀菌作用的食物,如大蒜、食醋等。如果出现腹泻症状,一定要及时服用止泻药,症状严重应该立即就医。面对诱人的热带水果也一样,对于像椰子、山竹这样的凉性食物也要适可而止,小朋友你可不要贪吃哟,否则也会引起腹泻。
海鲜与热带水果不仅能引起腹泻,还会引发某些过敏症状,这也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地域不同,海产品和水果的品种、品质、富含的物质也有一定区别,虽然我们在家吃这种东西不过敏,但到了外地吃也有可能引起过敏。为了避免过敏症状的发生,有过敏史的人在吃饭时一定要跟服务人员说明自己的饮食禁忌。即使没有过敏史,我们也应该带好抗过敏的药物,以防止过敏发生时束手无策。
同时,喜欢吃生蚝、刺身的人们应该清楚,这样的吃法很不安全。有可能吃入肝吸虫、异尖线虫等寄生虫,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尽量不要生吃海鲜。
脚底划伤很无奈
在海岛、海滩游玩时,人们的标准装扮就是拖鞋、背心、短裤。而当我们身处沙滩、海水当中时往往会把拖鞋甩到一边。而此时,就是我们的双脚最容易被割伤、划伤的时候。水中、礁石上、沙滩上往往会有一些锋利的贝类生物,当我们攀登礁石、在沙滩上玩耍时难免会踩到它们,它们的外壳边缘非常锋利、尖锐,很容易划伤、割伤我们的脚部。
因此,我们在游泳时尽量不要攀登礁石,在沙质粗糙的沙滩上也不要赤脚行走。为了应对海岛游中可能出现的小伤害,应在出发前就带上创可贴、碘酒以及消炎药。如果我们被贝类割伤、划伤,首先要确认对我们造成伤害的贝类是否有毒,如果有毒应当尽快前往医院救治。如果无毒并且伤口小而浅,在清洗、消毒之后应立即贴上防水的创可贴。若伤口较长、较深,在应急处理后到医院做清创缝合,根据医生建议是否使用抗破伤风药物。
潜水风险随处在
在蓝天碧海中畅泳,即使是城市里再高级的泳池也无法比拟。而在一些浅海生物多样的岛屿附近,还能够潜水去探寻海底世界,令人神往。不过,与深不可测的大海亲近,需要我们格外小心。一些海滩水域情况复杂,暗礁、水草、淤泥和漩流都有可能存在,下水前一定要咨询当地人,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要单独一人下水。
虽然海水表面无异常变化,但海水里会出现和海浪方向垂直交叉的横向流动,这种横向流动的水流就是大家所说的暗流。如果我们在潜水或者游泳时遇到暗流,应继续保持匀速游泳,不可逆着暗流游,也不能顺着暗流的方向游,此时最好横向游泳,靠着离心力游出暗流区,再往岸边游去。
在游泳时如果被水草缠住,切不可拼命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会被缠得更紧或越陷越深。正确做法是用仰泳方式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将两腿分开,用手像脱袜那样把水草从手脚上捋下来。
为了避免遇到此类危险情况,建议大家一定要在安全区域内活动,或是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游泳。一般的正规海滩都有浮标与绳索划分出来的安全区,大家应该仔细观察,不要擅自越界哟。
【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推荐阅读:
高考旅游地理旅游设计07-13
旅游地理08-20
旅游地理学概述06-21
中国旅游地理分解08-26
旅游地理学心得08-27
中国旅游地理吉林09-02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论文06-18
中国旅游地理检测题09-11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08-25
媒体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应用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