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感

2024-07-19

高考有感(共8篇)(共8篇)

1.高考有感 篇一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

高考对现在上大学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简直很熟悉。我们都是经过高考选拔出来的。对我们来说,高考虽然很重要,但并不会引起我们心中太大的涟漪。但对于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们来说,高考却是一种渴望。看过《高考1977》后,我对那个时期的历史状况及人们的思想又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就是恢复高考远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

本片以邓小平的复出为起点,预示着中国将要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一群在黑龙江农场上工作的知青在得知了恢复高考这一制度之后,他们沉睡了11的心脏又开始跳动,他们热血沸腾,感觉到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契机,他们奔跑着前进,只为了赶上这新时代的第一班火车。“69届,一片红”,在当年错误决策号召下,学生们离开课堂,远离家乡,下到农村,去革命,去“建设”,书库被锁起来了,思想被锁起来了,激情也被锁起来了,但是有一位智者打开了这把锁,“他说,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1977年12月被诸多评论家称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因为它所恢复的不仅是参加了那场考试的考生的信心,而且恢复了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更是历史的转折,民族的觉醒。《高考1977》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伟大的历史,更是在激励现在的年轻一代,有梦想就会有希望,把握现在的美好生活,抓住机遇,珍惜一切的来之不易。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是推荐上大学的,这样就剥夺了很多知识青年上大学的权利。1971年,“四人帮”更是炮制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规定了十六字高校招生办法,那就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而关于文化考试却一个字也没提。应届毕业生通过考试上大学的路直接被堵死了。1973年在哈尔滨最热闹大街的主要建筑物上突然挂下来两条

巨幅标语,上联是你爸当官你当官,下联是我爹种田我种田,横批是命该如此。看到这个后,我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这种制度严重践踏了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教育的公平是最起码应该实现的社会公平,因为受教育权的公平平等是直接关系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的,而受教育的水平又是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能力和机会的重要因素。简而言之,教育是为人提供改变人自身命运的力量的基础保证,它应该是可以让全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和机会去享受的。

恢复高考无疑是归还了知识分子通过考试上大学的权利,恢复了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为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人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标准。教育对社会的重大意义决定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的密切联系。教育公平是教育实现其价值的最低要求;教育的公平是最基础最起码应该实现的社会公平,而社会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教育制度的公平合理,是实现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保障条件。因此恢复高考为改革开放后的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教育和文化的破坏时相当严重的,它导致了中国各方面知识人才的断层。恢复高考,重新拾起了选拔人才的标尺。当“知青”们得知恢复高考的信息时,他们干涸的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们枯竭了11年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活力。他们一个个怀着梦想,怀着对知识的渴望走进考场,走进大学。在大学里他们如饥似渴,饥饿无比。他们就像干涸的海绵不断地吸取着知识。正是77、78、79级学生弥补了中国人才阶梯的断层,焊接了人才断接的链条。他们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加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整个国家如正在演奏着《命运交响曲》。他们毕业时正是改革开放需要人才的时候,正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他们纷纷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发挥着他们的作用,感恩着国家的恢复高考。恢复高考后,各

高校不断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着人才,为社会主义输入新鲜的血液,是社会主义从满了活力,保证了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可以在改革开放后取得飞速的发展,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恢复高考,也是恢复科学、民主、平等,同时也恢复了学习的风气,恢复了对知识、对人才、对科学的尊重。一个不尊重科学的民族,绝对只能是越来越愚昧的民族;一个不懂得民主的国家,肯定是没有发展后劲的国家;而一个没有平等的社会,没有对人的基本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则一定会是动荡不安,人心浇漓的是非之地。一个不懂得学习的民族,只会滞步不前,落后于其他民族,落后就要被淘汰。科学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不容质疑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恢复高考就是恢复了正常的教育制度,恢复了人们对知识,对科学的最求。给社会的价值观带来了深刻变化,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一个以学习为价值观的民族是长久不衰的,他会永远保持着活力,保持着欣欣向荣的景象。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目前更是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更加体现了当初邓小平恢复高考的远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

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而少年的发展靠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当年的恢复高考,恢复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教育的从新认识。那一年高考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那次高考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意味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此要逐渐走向诸神归位,意味着无序的社会就要回到常识,回归理性。历史是没有假设的,而且我们也根本无法去想象,假如没有恢复高考,假如没有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我无法看到假如没有恢复高考,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当时我们却能看到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后中国是什么样子。如今的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瞩目。而这才是刚刚的开始。我们深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会更美好,中国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富裕。让我们紧紧的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高考有感 篇二

困惑一:空白卷。

在英语科高考的最后一题(短文写作题)中,每年产生大量的零分卷,这两年的零分卷就占百分之十之多,其中很多是空白卷,有时一连几份都是空白卷。现场的评卷教师在大呼“过瘾”之后不免陷入困惑之中。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种:其一,缺考,这种原因无可厚非。其二,时间安排不当,没有时间完成这一题,这可能就是考生在应考策略上出问题了。笔者认为,高考英语科的考试有它的特殊性,即题量大,时间紧。如果按部就班地做题,很有可能来不及。但据笔者对这几年福建省乃至其他省市的高考英语卷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阅读理解的后两篇(第4、5)特别是最后一篇难度系数最高,设题最巧,陷阱最多。也许有些成绩中上的考生就纠结在这两题上,造成二卷短文填词与写作(35分)零分。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指导考生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在做完第3篇,最多考生确实是英语学得比较差,所以觉得,反正写出来的做完第4篇时就要转入二卷或二卷的写作。其三,有的句子语法错误百出,不如不写,省得丢人现眼。这可能是平时教师在评改学生的写作时使用的方法所产生的后遗症。高考写作是一种水平测试,而我们平时的考试是一种教学测试。两者有根本的区别。为了让学生改正错误或者起警示作用,平时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中可能严格要求,每错一处就扣一分,所以有时学生写得满满的,可能得分为零分甚至负分。可是高考的评卷策略是:抓大放小。对学生所犯语法错误及拼写错误适度容忍。据此,我们在平时批改学生习作时应该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并在备考前的几个月使用高考的评卷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有信心去完成一篇哪怕有瑕疵的文章。这也就是现在大学里使用在写作课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教法:写长法。笔者也曾专门撰文倡导这种以激励学生信心为主、纠错为辅的外语写作方法。

困惑二:写满了的零分卷。

你也许会诧异,都已经写满怎么可能是零分卷。在这几年的评卷中,笔者经常发现有些考卷短文写作写得满满,可细一看就能发现,有很多是转抄阅读理解及把平时背的毫不相干的范文全盘照搬上来的。感觉这种行为在前几年还是个人行为,做贼心虚,一看卷面就可以辨别。但是我感觉今年的部分考生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绝对不是个人行为,明显是背后有“高人”指导,是有预谋、有策略的一种投机行为。从卷面看,很多已不再是从一篇阅读里大段抄了,因为这样目标比较大,容易被发现。现在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甚至有个别单词貌似和文章内容有关,但是根本不能连词成句。依据高考评卷原则,对这种大段大段转抄试卷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及照搬毫不相干的范文的行为毫不留情地给予零分。当然这种“抄袭”行为背后的“高人”肯定是一线的教师本人。有些人肯定听说了,高考评卷时间短,任务紧,所以想钻评得快的空子。然而,从今年开始,作文这样的主观题已要求第四改,可以说误差越来越小,看走眼的几率也是非常之小。

困惑三:离题卷明显增多。

今年的离题卷比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笔者今年所阅的近九千份考卷中,估计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离题或半离题卷绝对不为过。以今年福建省的英语短文写作为例,要求是相当明确的,就以下三点:1. 某中学灾后三年来的变化,如教学与活动场所,以及师生的精神面貌。2.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3. 你的感想。我想有小学毕业的语文水平是绝对不会审错题的。可是理想是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比如,有一大批考生的写作思路就是这样:这是一个什么学校、学校里有哪些设施、这些设施有很多的作用(如学生可以锻炼身格,磨练意志)、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很好。就其离题的原因,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评卷后的反思,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 有些考生明显是时间不够,没有看清楚题目的具体要求。2. 有些考生则把英语的作文的深度等同于语文作文的深度了,想得过多,挖掘得过深。3. 没有写题纲,造成思想的野马离开了缰绳的束缚,不着边际。4.习惯性离题。离题的鬼魅好像附体一样,每次到写作时候都会感到纠结。针对以上所归纳的几种原因,笔者认间,特别是大考,如期中、期末考,教师更应该指导做题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1. 正确、合理地安排时策略。2. 针对原因二,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讲清楚高考英语作文的要求及出题趋势,就福建省来说,半开放式的写作模式将会持续好些年。因此,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就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多做一些类似高考出题模式的题型,让学生形成一种答题习惯。就原因三,很多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走两种极端,一种是打全稿,一种是不打任何稿。前者明显是不科学,也没必要,考场上的时间相当有限,打全稿明显是浪费时间。

3.高考!高考! 篇三

六月的阳光隐藏着它的威力,微风抚过的凉意意在减缓高考学生纷乱的情绪、驱走他们的烦恼。

高考,牵着了学子父母的心,填满了父母所有的牵绊。

高考,是大学招生的手段;高考,是十二年寒暑交替苦读的学子进入大学深造的独木桥;高考,是个人人生的分水岭。今天,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提干要文憑,升职要文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要文凭,登大雅之堂要文凭,评论一个人的品味和素质也是看文凭……是这些制度、是这些潜规则把高考镀上了一层严峻的色彩,岂不令人胆寒!因为如此:端着高文凭的最后庸才不少,低文凭最后人才多多,因为人生是长跑,靠的是持久的意志!

高考,有人中榜就会有人落榜,这就是现实的残忍。从独木桥上挤过去的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体味到了快乐在这里被赋予了生命的极致意义;而被挤下水中的人,多少年的汗,挥洒在一堆作业里,却随水东流……当初被挤下水中的人,有的平凡,有的平庸,有的复读参加来年的高考,有的自学了大学的课程,有的知耻而后勇,有的另辟蹊径,有的越挫越勇、成了大器。因此,从长远来看,高考只是过程,不是结局。走进大社会,人生无处不是高考,大考小考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来看:工作是高考,爱情是高考,家庭是高考……只有工作越做越能干,爱情用真情拥有了甜蜜,用爱心和赤诚把家庭温暖的和谐加幸福,这才是真正高考的成功者。

4.有感高考全新 篇四

经历了延期开学,上网课,居家学习的日子

在这段时间里面,

由开始的紧张、恐慌、焦虑、迷茫

到后来

调整情绪,改变心态,从容地接受突如其来的一切

在这里,感谢老师、父母、同学们的关心

让我明白以什么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

让我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

成长总会面对各种难题的,不逃避,勇于面对就是最好的方式

7月快到了

一年一季高考

今年来得比往年晚一些

走进考场的我们

因经历多了,懂得更多了

也就更加成熟稳重一些了

也将会更加从容和淡定了

回想今年初,新冠突如其来

目睹了千千万万个医护人员舍己的奉献

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人民的团结

感谢祖国,感谢所有的医护人员,感谢站在抗战疫情前线的人们

您们舍己地保护我们,您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您们给了我太多的前进的榜样

让我明白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含义

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

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谢谢了

高考

加油

人生的路很长

不管结果如何

5.观高考体育专业考试有感 篇五

陕西省2012年体育专业测试,在莘莘学子们的拼力搏击和教练们的诸多感慨之下落下了帷幕。往年几乎全身心都在为做好“带考”教练而竭尽全力,不容自己有半点闪失和大意,带考几天里,连和好友们相聚的机会都不给。这几天里,甚至自己比学生们还要小心翼翼和紧张。疑似在训练场,总把自己和学生约束在一定的“境界”状态下。今年考生人数基本和去年相当,场地实施全封闭式,而自己也仅作为“陪考”教练的身份,出现在考场,似乎没了过重压力和过分焦急。便有心在外围场地上多了一些游走和观察,或多或少收获了一些感慨与警示。

选择了体育,“我”也需要美和健康!

无意间,看到群里老师们谈论有关夏季阴凉除上课、体育教师上课可否带遮阳帽和太眼镜。这样的问题要是在刚参加工作,我会毫不犹豫的说:“不行!因为我是体育教师!”可现在的我,回答则截然不同,夏季为什么不可在阴凉处上体育课?冬季又为什么不能在避风处上课?炎炎烈日之下,只要不影响动作示范,为什么戴帽子戴眼镜不可以?被火辣辣的骄阳照射下的水泥操场,刺得眼睛连睁开都不容易,偶尔可以勉强克服光的反射,时间久了,即便自己愿意,眼睛也却不会答应了;皮肤晒黑粗糙是无所谓,可总归是肉长的,疼痛难忍总有承受不了的时候。再说了,学生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老师,是一副饱经风霜的 “苦行生”面孔和状态。体育教师更要把 “美和健康”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身心如此,言行举止,外表衣着也该如此。

体育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怕风吹日晒,也同样需要美和健康。我们选择了体育,我们的阵地是操场,但这并不是说,体育教师就得做 “苦行生”,以放弃一些健康为代价,长年累月任凭寒风吹刮与烈日暴晒……适当的一些必要保护措施还是非常的不可少。

虽然,我们选择了体育,我们同样需要美和健康。这种感触,在我从体育高考场地----西体,苦苦寻觅十一年之后的今年,终于“见”到了两位高中体育特长班的女教练之后感触更深。

虽则喜遇两位女教练,可最终结果却再次令我失落和惋痛。其中我主动上前搭讪的一位,我遭到了拒绝和冷落,准确的说我是讨了个 “没趣”。也许是我过分热情和充满急切的打探,让那位女同行大家姐有点反感和戒备吧。她至始至终没有愿意和我交流的意思。从我问一句,她答一句的简单几句交流中,获悉她已经工作17年了,今年带了22名学生来考试,成绩一般,他们到了高三才建立体育特长队。我告诉她,我校是在高一就开始建立……“我们领导认为没必要那么早就建立体育队!”我的话没说完,她就不耐烦中兼有无可奈何的打断了我的话。此刻的我只有知趣的道别离开她。可心里总有点莫名的不悦和失落,熟料一直跟在身旁陪我的学生,竟然畏畏缩缩告知我:老师您注意到了没有呀,刚才那位女教练和你说话时很不自然呢,她都不敢看你。我都看到那个老师,拿着张成绩单的手不停地发抖呢!“啊?我有这么可怕吗?我真那么凶吗?”我有点不解,我当时一心想和她接近与交流,就丝毫没有注意到对方的表情,更没在乎她的心理。虽则自己说话语速快,但却很少主动和不认识的人说话,从来都是被动的,像这样主动搭讪,我自己也很不习惯;再则,可能平时对学生要求严厉了点,给学生的印象我不和蔼。学生是站在自己立场来理解而已。其实,我只是外冷内热的纸老虎而已,被学生的提醒,我回想当时的情景,才意识到:那位大姐是来自某县的老师,我们大西北的鬼天气,“虐待”对体育人毫不留情。更何况是女体育人,和她相比,毕竟我少受5年的“酷阳罪”和“凛冷寒”折磨,而我,今年只是陪考的身份出现在考场,身心相对轻松,又没有着“戎装”。而她则不同,拖着疲惫不堪和被岁月侵蚀的黑瘦小身影,(她能比我稍微低一些)使我不由想起了,再过五年,这也许就是自己……难怪,她不愿搭理我,正如同事刘老师,说我离开操场,根本不像体育教师,也许那位同行大姐,误以为我是捣乱或者别有用意,所以才会对我排斥。此刻,想起她的样子,心中的痛惜和相怜油然而生,自己又何尝不是她的样子呢!就像同学高,所说:还带那破训练队到底为了什么?都已经找不到昔日的自己了……

6.高考成本与高考市场经济 篇六

这是最近网传很火的“高考成本变迁示意图”,它让几代人追忆起当年的高考,从5毛钱到4万元,除了物价上涨的因素,如此悬殊的变化仍然令人吃惊。

最初,高考是不算消费的,正常的读书、正常的考试,哪怕当时的高校录取率不到20%,但70年代的考生及其家长们,大多都淡定平和地对待这样一道人生岔道口,就像面对人生中的其他岔道一样。80年代的考生们及家长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至多体现在一套好文具或好钢笔上。笔者作为那个年代的学生,实在没有看到周围的同学受到过多特殊的待遇,就懵里懵懂地过完考季。90年代的考生妈妈们已开始注重高考这件事情了,但依据当时的条件,也无非是炖只鸡整点补品,以国人传统的爱护方式,来对待家里的这个重点。考生当时的待遇,大致与刚生完娃娃的产妇差不多。也就是在此时,高考作为消费的概念开始渐渐萌芽,并在此后十多年里,开枝散叶,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一个产业。

这个产业包括各种保健品、补脑液、高考补习班、家教、高考兴奋剂、营养餐、学区房中介、高考移民事务代理等可以拿上台面说的,也有包括号称“命中率”高的高考模拟试卷,文庙里的天价头香,还有方术道士们开发的各种高考吉祥物,甚至有专门“卖”各大学内部招生指标的公司等难以拿上台面来说的东西,以及护考钟点房、吸氧、高考营养套餐之类打着高考经济招牌的种种业态,这些真真假假的东西,真真实实地挤压着家长们的钱包,而家长们,无不像捐了门槛的祥林嫂,虽然受到搜刮,却还心安理得地相信:只要对孩子高考有好处,再贵也值得。

但父母们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心态,除了为那些聪明的商家提供高额利润外,另外一大作用,就是给孩子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父母在孩子高考前每一分的付出,都会成为一块无形的石头,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这种压力,再配以全社会异于常态的高压态势,使得孩子们根本无法淡然处之。

7.高考有感 篇七

写剧本有感

抖个包袱不让说,剧本煽情嫌你拖。

改好剧本还说浅,不知马上就要演。

前边偏见后边圆,断章取义说太偏。

专业知识看不见,非得让你变一变。

领导隔行如隔山,小鬼难缠为哪般?

其实劝君莫抱怨,一人独裁是偏见。

剧本创作不简单,功夫在改不在编。

多人共改还不算,编剧一角难独断。

出品制片逼导演,观众一心盯演员。

编剧如若想逆天,票房怕是不买单。

市场多多听制片,不疼权位也疼钱。

没事不要骂导演,哥们与你同战线。

演员毕竟有经验,懂得如何来呈现。

剧本不似小说简,既要内涵还能演。

不靠文字靠画面,平时生活留心眼。

也许心中有千言,翻译出来才能见。

离奇故事引人看,剧情不能太平淡。

多久一次来影院,不能伴着剧情眠。

8.高考有感 篇八

然而一部影片却颠覆了所有的想法。

这是一个发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农场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在农场插队的青年冲破重重阻难参加那一次另一代人都难忘的高考。故事融合了更多的是一些暖色调的感情,比如男女主角陈琼和潘志友的感情,男青年之间那种真挚的兄弟之情,所谓“右派”的父亲与女儿之间的亲情,包括一向一根筋的农场长老迟也改变了对青年参加高考的态度。

看完整片电影,一个镜头一向萦绕在脑海中不肯散去。这就是知青们拼尽全力追赶火车去高考的镜头。他们为了参加考试,在冬日早早起床,坐着拖拉机去火车站乘坐开往县城的火车。半路上拖拉机坏了,他们便索性去追赶即将到站的火车。一路上翻越深山雪岭,充满艰辛,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搀扶、跌倒了再爬起来,竭尽全力、不顾一切地奔向疾驰而过的火车。他们追赶的不仅仅仅是一列赶往目的地的火车,更是一列赶往未来赶往期望的时代列车。

因为年代的关系,也许我们不能体会到当时的知青们在应对恢复高考的时的情绪。也许,参加高考对于他们的好处再也不用听老迟的“一个章子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此以后就能够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付出的劳动,挥洒出的汗水还有泪水,甚至是鲜血都有了切实的回报。那个时期结束邓小平复出后,宣布恢复高考,这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新期望。

此刻,恢复高考已经30多年,我们已经把高考视为人生的务必经历的一个阶段,“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现今如此优越的环境之下,我们是不是更就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

上一篇:爱心树读书心得400字下一篇:中班音乐教案《昆虫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