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学校自评(共10篇)
1.体育特色学校自评 篇一
特色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赵村第三小学 2015年10月
特色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我校在县教育体育局以及中心校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帮助下,我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教体局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经体育教师的刻苦努力,全体教师的密切配合下,作为特色项目--花样跳绳在我校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开展,现对开展工作一个学期以来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向上级领导汇报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小学,在鲁山县较偏远的山区。学校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693人,教师26人。近年来,孩子们的体质状况也慢慢地与城镇学校一样,出现了逐渐“虚弱化”的趋势。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学生体质越来差,因此,增强学生体质已经刻不容缓。在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资源和活动形式,开展符合自己校情的“特色体育活动”,才能收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二、自评结果
依照《平顶山市中小学特色学校评估指标及评分细则》要求,我校成立了以张建昌为组长的自查评估小组,对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各项指标逐一自查评估,结果为:第一项办学思想15分;第二项目标规划13分;第三项教育科研7分;第四项过程管理26分,第五项特色成果20分,综合得分81分。自查认定为良好。
三、主要工作
(一)中心校匡主任对创建特色项目学校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坐镇指导,我校迅速成立了以张建昌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确立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以“花样跳绳”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特色的创建活动,拟订整体目标和规划,制定了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方案指出了创建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3月,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
1、编制出一套比较完善的“花样跳绳特色活动”学校课程教材,用于各年级学校课程教学时使用。
2、使学生了解“花样跳绳”的历史渊源、健身功能等基本知识。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6年7月,这阶段的目标是:1.初步掌握一分钟跳绳基础动作。2.初步掌握前打花跳、后打花跳、双次跳、长绳里面跳短绳和跳双长绳等技术动作。第三阶段:2016年9月——2017年7月,这阶段的目标是:1.三、四、五年级绝大多数学生能熟练掌握5种以上花样跳绳的技术动作。2.大部分学生掌握 “花样跳绳游戏”、“花样跳绳操”、“ 花样跳绳舞”等。
3、打造出校园的“跳”文化氛围。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收集、整理、讨论,形成了一本适合我校情况的校本教材----《花样跳绳》。这本教材分为个人类技术动作、两人类技术动作和集体类技术动作三个模块,共75个技术花样。整个教材的编写过程,也是全体教师合作、分享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精神凝聚力,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又自创花样,五年级的郑永萌、赵梦雨两个同学自创的花样已经用她们的名字命名编入校本教材,使花样技术动作增加到77个。
(三)教师的培训
在我校的26名教师中,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就有3名,分别是:李冰辉,2011年河南理工大学体育系本科毕业;李冬,2005年平顶山学院体育系专科毕业;王延辉,2000年襄城师范体育班毕业。这3名教师负责对我校其他教师进行技术动作培训,然后其他教师再把动作教给学生,学生回家再教给父母,这充分体现了我校全民健身的申报理念。专业的教师队伍是我校申报特色学校的基石,也是花样跳绳能够顺利实施的技术保障。
(四)制度上的保障
一是经费上的保障,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一部分经费给全体学生每学期每人配发一根跳绳,供学生随时练习;二是时间上的保障,每天的大课间由班主任指导学生练习,其它课间自由练习,体育课上除正常的体育教学外,每节课腾出10分钟时间教学生花样技巧。
(五)课题的研究
为使特色跳绳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学校成立课了课题研究小组,向科研要质量。课题研究小组由分管体育领导牵头,体育组人员参与,解决教学、竞赛、训练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力争在跳绳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更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进一步形成了以花样跳绳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取得的成果
一是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达到全校学生基本人人会跳绳,并喜欢跳绳。每一位学生都会跳前单摇,绝大部分学生会后单摇、前编花、前双飞等等,学会了用绳子娱乐。丰富了课间活动,学生在课间都会很自觉地拿着绳子进行活动,一个人独跳,两个人组合,多人跳大绳等成为我们全校师生学习、生活、娱乐的一部分。花样跳绳活动将会极大地丰富我校的校园生活,它必将成为我校的一朵奇花,绽放出绚丽耀眼的光芒。
二是锤炼了学生的行为品质。学生在跳绳活动中,能够自觉地形成组织纪律性,可以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信、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跳绳活动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三是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
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跳绳比赛,提升了我校教师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精神凝聚力。通过学生的跳绳比赛,提升了学生的个人成就感和班级荣誉感。目前,我校拥有一支团结、务实、拼搏、协作的教师队伍和活泼可爱、自信进取的学生群体。在全体教师的智慧结晶下,制作出了我校的新校徽,它包括六个方面的含义。制定了我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又聘请我县著名的音乐制作人蔺景洲为我校谱写了校歌《胸怀祖国 前程无限》。这样大大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内涵,展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
五、问题与不足
我们的特色跳绳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
1、普及与推广面还有局限性,没有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双重身份带动家庭,更进一步的推动全民健身活动。
2、由于家长人才观的问题,一些品学兼优、身体素质良好的学生不愿加入到跳绳队伍中来,花更多的时间锻炼,唯恐耽误了学习。
3、我们的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只是在初期、才刚刚起步,有很多工作要做:每位学生会的花样不多,班集体的花样不多,精品花样不多,跳绳与美体,跳绳与安全、跳绳与健康兼顾到了没有等等。
虽然我校的跳绳特色项目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锻炼了师生的身体,还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但是我们知道特色项目的建设,主要抓住“特”字来发展,做到思想独特、做法奇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打造特色学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体现在办学的各个方面。升华特色、推陈出新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努力的方向。总之,由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我们只要与时俱进,精心培植,一定会打造出特色品牌学校。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多多指导和帮助。
2.体育特色学校自评 篇二
一、抓传统促提高, 普及排球运动
1.形成排球校本课程
学校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以排球活动为特色, 以排球训练为“抓手”, 抓普及、促提高、求发展, 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教研组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并且系统地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开发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 内容包括排球文化、有效的练习方法、战术配合、比赛规则、我与排球共成长等内容, 还涉及心理、安全、学校排球发展史等知识。我们的宗旨是通过排球教学, 用趣味性排球游戏吸引学生参与,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各种排球技术, 在参与中育人、促智、追美。
2.教学与训练结合
处理好教与练的关系是发展特色排球运动的关键。为此实行了“三段制”教学方法。为确保排球教学, 把排球类游戏注入到每个年级的教学任务中去, 让他们抛、投、滚、拍、踢, 自己去熟悉球性。进行基本的技术教学 (姿势、移动、传球、垫球、发球) 。教学中, 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 初中学生好胜性强, 把动画片中的人物名作为打球出色的学生的雅号, 使同学感受到他是个大英雄, 这样人人都想获得好的雅号, 积极性更高了。我们还采用了降低练习难度来进行竞赛的办法, 以接发球、扣球、吊球等技术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建构排球课程模式
为了适应当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对排球教学的课程进行逐步改革, 当然这种改革主要是要富有更多的娱乐、健身方面的内容。如果不对中学排球课程模式改革, 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中学排球教学的独特教育功能, 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采用学生有兴趣的与排球相关的教学内容, 争取更多的临场实践的竞赛性内容, 可以采用培训学校排球队或者组织学校联赛等形式作为提高排球运动水平的手段, 这也是排球教学的有力补充。
二、创特色之路, 发展阳光体育
1.教育观念有特色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开展观念大讨论、思想大解放活动, 努力达成共识, 已逐步形成职责分明、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运行机制, 为特色排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师经常参加各级排球培训, 通过培训, 教师的“自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理念得到了升华。广大体育教师能充分认识到用我校体育资源的优势来推动学校排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力争打造出“县里上档次、市里有名次、省里有位置”的品牌学校。
2.校园文化有特色
排球运动已成为我校的阳光运动。学生在课间都把玩排球作为主要项目。在课外活动中更是做起各种各样的排球游戏、比赛等。每年开展排球赛是一场展现学生球艺和风采的盛宴。学生们期盼, 各班主任也是非常重视, 精心组织、设计口号, 轰轰烈烈地参加。有的还提议是不是搞个学校联赛制。在比赛中安排低段发球比赛, 中段垫球、传球比赛, 高段以班级为单位的排球赛。实践证明, 任何一项特色活动的发展都需要营造一定的文化底蕴, 才能水到渠成。
3.教科研有自己的特色
每项改革总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实践需要科研的支持。因此, 要创办特色学校, 就必先树立以“教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和办学意识, 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精良、品德高尚的科研队伍, 全方位、多视角、大幅度地开展针对学校自身特点的教科研工作。近年来, 我校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教师发表论文数十篇, 其中有针对排球运动的专题论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学排球教学中实践研究》, 还制作 了“排球场地及器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为我校排球项目的发展进行了理论指导。
三、加强内涵建设, 树立品牌形象
1.树学校品牌形象
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是学校发展新的契机, 走特色之路不失为彰显学校办学价值的必经之路。我校在各级各类的排球比赛中成效显著, 得到了各部门表彰和奖励多次, 受到各级体育局、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办学特色初露端倪。目前已形成了良好的传统, 发展了自己的特色品牌, 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同。我们在社会活动中以各种形式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有关学校排球特色建设的报道不断出现。实践证明, 只有我们的教育成效被社会认同, 我们的教育价值才能得到肯定, 才能形成更加有特色的品牌, 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2.树师生品牌形象
假如没有合格的教师, 任何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我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形成特色学校的关键, 学校营造了和谐、融洽的用人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树立了教师的品牌形象。不光教师有品牌, 学生更需树品牌。在每年的学校排球比赛后, 我们都要评选“防守王”、“扣球王”、“最有潜力球员”等荣誉称号, 来激励学生热爱排球的积极性。对毕业的学生, 学校建立了学生档案, 关注其发展动态。
3.冷峻思考特色创建
3.农村学校体育特色之路的 篇三
一、准确定位,高效行动
在云阳县教委“一校一品,打造重庆市教育强县”的发展要求下,云硐初级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师生潜力,大力开展跳绳特色项目建设的探索工作。
一是形成特色办学共识。学校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动员,统一职工思想,让全校上下明白,办学特色是学校的灵魂,体育特色工作是坚持综合质量观、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位的有效载体,让全校上下快速行动,课内与课外结合,质量与特色并行。
二是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花样跳绳”的特色创建关键在于师资。学校通过挖掘体育教师的潜能,来调动其信心和积极性,现学现教、活学活教,在活动中锻炼师生的体质,在交流中增长见识,在比赛中提升水平。在日常管理与训练中,工会主席负责教职工的跳绳管理工作,副校长负责学生跳绳工作并兼任教练员。在搞好跳绳管理的同时,工会主席和副校长经常深入一线上课、训练并带头示范,用行动感染年轻的教师,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给师生提供一个严谨、认真、活泼、充满欢笑的训练成长空间。
三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学习进修方式。为使跳绳特色之路走得更坚实,也为了解决在训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在师生实践达到一定水准后,想方设法挤出资金,让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经常到花式跳绳冠军得主万州区纹罗小学、重庆西彭一小学习,和他们交流讨论,了解比赛的前沿信息,让教练从理论上升到实践中,让学生增强参赛信心。同时,让学校体育教师参加跳绳运动推广中心的集中专业培训。目前,学校有2名体育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参加了全国跳绳裁判员和教练员培训,均获得跳绳中级教练员和二级裁判员资格。
四是建立“全员参与”的考核激励机制。学校制定“特色创建专项考核办法”,采取“班级送队员加分奖励与流失扣分惩罚”的激励机制,让学生的训练过程、训练效果、参加比赛与获奖情况和教练、班主任、科任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激发教师支持特色项目的决心,促使师生重视并积极参与跳绳训练。
二、分层培养,“点面”结合
一是利用“三结合”全面推进跳绳训练。学校采用大课间跳绳操、体育课训练技法与课程辅导时间补习“三结合”的方法,全面推进跳绳训练,达到人人过关,班班合格,实现跳绳的普及和“面”上的推广。如整合的师生大课间,融入了绳操、单摇、双摇、“8”字跳绳、花样跳绳等项目,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中,工会也组织跳绳比赛,提高教职工的身体素质和跳绳水平。
二是建立三层级培训模式,实行梯队培养格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速度跳绳、花样跳绳、“8”字跳绳队,苦练基本功。通过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基本掌握了跳绳的要领和技巧。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层层把关,各年级成立“年级跳绳队”。在“年级跳绳队”的基础上再选拔更优秀的队员进入校队常年坚持训练。
同时,学校利用跳绳特色展演或每季度一场的校纪录挑战赛,挖掘出一批热爱跳绳且表现突出的学生,充实校跳绳精英队,利用大课间和课程辅导时间单独强化训练,以期在更多竞赛展演活动中实现跳绳特色项目“点”的突破。
三、前行中的思考
跳绳是一项大众体育健身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竞技项目。在“体育强国”的新时期里,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跳绳体育特色,让跳绳运动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向社会。
1.学校要“以绳育人”,继续当好排头兵
新常态下,我国跳绳普及推广的主阵地仍在学校,学校要通过各种平台,在大力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上,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跳绳运动,不断提高跳绳基本技术和运动水平。
同时,以学校、学生为基点,做到跳出学校、服务社会;做好大众普及,以绳为媒牵居民手,以绳会友交天下客,真正达到“以绳健体、以绳启智、以绳促德、以绳育美”,最终实现“以绳育人”的目标。另外,学校也要寻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想方设法在队员的求学与就业出口方面打造精英出口,持续做好校园跳绳工作。
2.政府要“跳绳强心”,树立全民跳绳理念
根据国内外权威专家验证,跳绳能让血液获得更多氧气,促使心血管系统保持强壮和健康。鉴于跳绳运动突出的强心效果,欧美发达国家乃至中国香港都在大力推进跳绳强心计划,在改善和提升人民体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与其他竞技类运动项目相比,跳绳运动简单易学,受器材、场地以及参与者年龄限制较少,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有氧健身运动。因此,我们应树立全民跳绳理念,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并引导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让全社会通过开展强度适中、多姿多彩的跳绳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其健康水平。
3.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创新“跳绳发展”机制
首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加强联系,合力促进跳绳比赛项目在国内、国际比赛上的提档升位,以此作为跳绳发展和推广的突破口,引导各级领导、人民群众重视和支持跳绳运动。
其次,借科技之手发展跳绳运动。将跳绳运动与“互联网+”项目相结合,开发智能跳绳设备,建立爱好者沟通交流平台。如开创公共体育服务新模式,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健康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收集跳绳参与者的健康和运动信息,并通过云平台提供共享视频教程,对参与者进行定制化指导,从而增强健身效果。
最后,发展跳绳体育产业。落实201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跳绳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促进跳绳体育消费,推动跳绳培训、跳绳赛事、跳绳用品等行业的发展。
4.永宁学校足球特色校自评报告 篇四
——自评报告
2018年10月
延庆区 永宁学校足球特色校
——自评报告
永宁学校以“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办学理念,以“永宁学校办成优质的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学业扎实、品德高尚、全面发展、个性张扬”为培养目标,坚持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通过广泛开展校园欢乐足球活动,在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提高学生的足球兴趣,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为了宣传、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响应“阳光体育,欢乐足球”的号召,弘扬我校足球特色教育。结合实际,对我校贯彻落实校园足球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自评,自评情况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永宁学校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文化名邦”美誉的永宁镇,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前身为永宁中学,建于1956年,是延庆区东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2012年依据《延庆县“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由完全中学经教育资源整合(五所学校:永宁中学、永宁小学、左所屯小学、清泉铺小学、民族中学),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2014年九月又有两所小学(民族小学、南张庄小学)并入其中。永宁学校承担着对永宁地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进行基础教育的职能。
学校占地面积100亩,有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和标准的人工草皮足球场1个、标准七人制足球场2个、五人制球笼式足球场1个、五人制普通足球场3个。以及四个标准篮球场、体育综合馆、小学生操场、乒乓球专用运动场等活动场所。学校学生生活中心具备同时容纳500名学生住宿、就餐的生活条件。学校现有9个年级,36个教学班,898名学生,12名专职体育教师,其中两名体育教师为足球专业。
二、组织领导
(一)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国家政策
1.学校成立了“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具体负责工作,德育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专人负责,规范体育工作。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每个阶段足球工作的进展情况,具体指导本校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校园足球工作机构 领导小组:
组 长:张桂书 副组长:尤保民
成 员:彭立峰 翟凤娟 崔建民 工作小组
组 长:尤保民 副组长:彭立峰
成 员:纪金良 孙国兴 郑 华 翟晓刚 徐学荣 张旭国 刘海旺
魏 巍 陈 瑞 武迎新 齐金富 肖利芳 韩艳青及各班班主任
2.严格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央7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树立“健康第一、以体育人、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理念,倾力开展校园足球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高度重视,纳入学校规划
为保证校园足球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制定了《延庆区永宁学校足球工作三年规划》,并将足球工作纳入《学校工作三年规划》、《学校工作计划》以及《体育工作计划》中,严格执行。
(三)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体育教育法规文件,计划、总结、教学文件等相关资料齐全规范。制定了“校园足球工作管理制度”,“校园足球工作考核办法”,“校园足球训练要求”等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还建立了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三、保障措施
(一)师资保障
我校共有体育教师12人(其中兼职教师1人),老中青结合,其中100%为大专以上学历。体育教师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组织体育竞赛和训练能力。学校在确立校园足球发展策略和方向的基础上,依据上级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硬件设施和师资情况,遵从不同年龄段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制定了关于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整体实施方案和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规范了包括课堂教学管理、课余训练和竞赛、课外活动、运动安全防范、师资培训、检查督导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学校认真做好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观看录像片,举办足球培训等办法提高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素质。
(二)设施保障
我校有标准的人工草皮足球场1个、标准七人制足球场2个、五人制球笼式足球场1个、五人制普通足球场3个。以及四个标准篮球场、体育综合馆、小学生操场、乒乓球专用运动场等活动场所。体育器材数量基本达到器材配备的要求,场馆及器材由韩艳青、卓新光两位老师负责管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能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体育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和损坏有明确的记录,并做到了有计划地逐年添置充实体育器材。
(三)资金保障
在校园足球重要性逐渐被大家重视的今天,学校加大了对校园足球的投入力度。在校园足球工作中除了上级专项经费的投入外还有办公经费的补充,且纳入学校经费预算,能够保证学校体育和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做好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险的基础上,还为开展足球竞赛和训练的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生参加足球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也能考虑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工作服装配置等有关规定,在体育课课时计算和职务职称评定时与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视同仁。
三、教育与教学管理
(一)教学安排
按照国家要求,定期开展全校性体育教研活动,学校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操等多种渠道,开足开齐体育课,切实保证每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每个学生从小有机会接触足球,保障他们参与足球运动的权利,提供参与足球活动的平台,从培养对足球的兴趣开始,根植课程,实现全员普及。
1.课程管理
在推进校园足球这项工作中课堂是主渠道。我们在体育课中每周拿出一节课用于足球活动,引进专业足球技术教练为一至四年级孩子每周上一节足球课,培养孩子足球兴趣、了解足球知识、享受足球快乐。以达到各个学段对于足球活动的要求。
在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中开设了小学男女足、中学男女足四个足球兴趣小组,引进专业足球技术教练进行系统训练。生源涵盖了3-9全校的七个年级。既是课堂的延伸,又是课堂的补充,还为学校足球队梯队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校园文化
我校有效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例如利用宣传栏,学校广播,黑板报等普及足球知识,加强足球运动的宣传,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足球运动的历史和我国足球运动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经常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朗诵、绘画、征文等),动态报道足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
(二)训练与竞赛管理
足球的魅力之一就是通过足球活动展现自我、张扬个性。我校根据各个学段足球活动要求在每年的4-6月组织开展了不同的足球竞赛活动,用以检验活动成果,展现孩子自我:
小学低段:组织开展班级快乐足球游戏比赛 小学中段:五人制班际足球赛(男女混编)小学高段:五人制班际足球赛(男女混编)初 中(7-8年级)---七人制班际足球赛 初 中(9 年级)---七人制班际足球赛 中小学男子(女子)区级足球联赛
学校以四个(中学男女、小学男女)兴趣小组为依托,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建有班级、年级代表队,参加校级足球联赛;学校建有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各两支参加区级足球联赛,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足球活动。
本学期,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学校德育处及早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利用每天下午学生放学后由引进的专业足球教练员进行一小时训练,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
四、困惑与展望
经过三年多努力,校园足球这项工作在我校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学生对足球的认识从“足球是啥”——“足球真好玩”、——“我喜欢足球”——“我要进校队”发生了质的飞跃。学生在良好的品质的形成、身体素质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也得到了很大改观。用事实验证了我们当初的策略和方向是正确的。
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不足:
1、对校园足球认识还存在不足。
有些干部、老师和家长对校园足球这项工作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初中学段)影响工作推进和孩子参与足球活动的积极性。个别家长不是很支持孩子练足球,认为没前途,容易受伤。我们将尽力做好家长工作,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孩子练习足球的好处,并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监护好队员安全的同时做好学校利益的保护。今后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创设良好校园足球氛围,提高工作实效,让大家共享校园足球给我们带来的实惠。
2、体育教师的足球素质有待提高。
我校12名体育教师中只有两名教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足球专业,因此大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对足球理解,知识、技能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技战术得不到提高,影响了足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校园足球推广普及受到了严重制约。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和引进专业足球教练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重点。
3、足球课、足球课外小组缺乏规范。
由于教师足球专业素质偏低,在组织教学、课外活动、业余训练等都显得不专业、不规范。使学生在培养足球兴趣、提高足球技能方面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提升我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研发《永宁学校足球校本教材》成为下一阶段校园足球工作推进的必须。
五、我们的努力
1.将足球运动融入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活动形式要求新颖、内容丰富,融健身性、普及性、艺术性于一体;内容安排上如:运球、各个部位颠球、各种方法射门、带球过人等。孩子或热情奔放地射门,或紧张激烈的以各种方法颠球,或欢快愉悦地小组游戏。从中发现人才,对技能技巧较为突出的学生进行了拔高练习,如组织足球对抗赛,吸引到校队训练等。
2.在课堂训练上落实“四个到位”,一是师生对活动各个项目和具体动作的领悟理解到位;二是教学双方沟通交流到位;三是对动作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和锻炼价值感悟到位,在训练中达成目标;四是对动作的整体把握到位。
3.跟踪上级政策的出台,积极准备创建学校足球俱乐部。引进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我校还将加强档案建设,不断总结创建足球特色校的经验,为今后巩固发展创建成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4.为了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研究如何在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和活动方式,构建校园足球特色项目。永宁学校的足球事业可谓刚刚起步,通过创建足球特色学校活动,校园内焕发了勃勃生机,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足球知识的普及和足球运动的开展,学生体质明显增强,学生足球知识普及率和运动技能大大提高。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球队积极水平明显提高。校园足球工作在我校刚刚起步,方方面面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去突破。每解决一个问题、每突破一个障碍都是我们推进此项工作的举措。我们的足球之路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还需更多的领导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定会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5.体育特色学校自评 篇五
自 评 报 告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仲恺中学
2016年8月
仲恺爱国精神挥洒,双拥模范校园芳菲
——仲恺中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评估自评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迎接教育部开展国防教育暨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督查和调研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我校按照《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要求,对近几年来我校开展国防教育暨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进行了自检自评。现将我校国防教育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学校位于仲恺先生的故乡——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地处高新区中心区域。前身是陈江农业中学、陈江中学,创办于1964年。1984年为纪念仲恺先生更名为仲恺中学,1987年迁至现址。学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现使用面积94188平方米,建筑面积 5183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2.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2.2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绿化覆盖率达到90%。校园布局科学合理,依山而建,环境优美,学校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有教学楼7栋,设有标准教室70间,教辅室70间;生活区建有教师住宅楼7栋共180套,学生宿舍楼4栋共有宿舍220间,学生食堂可容纳1000余人同时就餐。运动区建有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一个,篮球场7个,羽毛球场 6个,排球场 1个,室内乒乓球室1个,乒乓球桌 16 张,运动设施设备齐全。
教学设施设备能按照高中新课改要求配齐。理化生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开出率均达100%。高中课室全部装配多媒体电教平台和电子白板,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 360平方米,藏书17万册,生均 41 册;报刊 207种,各种教学参考书、工具书2.3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能满足师生教学与课外阅读需要。
我校高中部有教学班54个,学生3918人,在编教职工401人(高中教师275人),研究生学历13人、本科学历168人、专科学历 52人,学历达标率为100 %;我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平均年龄40岁以下,均有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教学经历,均承担着一线的教学任务和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是教学教研的骨干。2006年我校被评为惠州市篮球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和广东省绿色学校;2007年11月被评为惠州市一级学校;2008年荣获惠州市校园文化范例奖,并被评为惠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2009年和2010年被评为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10年荣获惠州市“高考成绩优胜奖二等奖”;2012年获得广东省一级学校;2014、2015年荣获惠州市“高考成绩进步奖一等奖”。
二、领导与制度
(一)领导机构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始终保持对国防教育暨高一新生军事训练工作的高度重视,坚持将军训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每年暑假期间,学校领导就召开新生军训工作会议,制定当年的新生军训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军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由分管副校长专门负责军训工作,下设军训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协调接待组、安保工作组、后勤保障组、思想教育组、医疗保障组、宣传评比组。各部门分工明确、履行职责,确保军训工作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政教处主任兼任,配备军训工作干事,专人负责制定新生的集中军事训练计划并协助承训的陆丰武警中队官兵组织、实施新生军训工作。在学生军训期间,市教育局领导也经常到军训现场指导工作,并出席新生军训动员大会和军训总结大会。
近年来,学校领导在重视学生军训工作的同时,也不断加深在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和中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法规的了解,明确国防教育和中学生军训工作的深远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高级中学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中学生军训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军训,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到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坚忍不拔的优良作风,有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利于中学生培养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有利于中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有利于中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磨练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中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团队精神的加强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为将来报效国家、超越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一次军训终身受益。
几年来,我校逐步形成一支组织严谨、结构科学、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国防教育暨军训工作领导队伍,确保了我校国防教育、军训工作顺利开展,适时地为高一级学校及社会提供合格人才。
(二)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精神,推动我校国防教育暨学生军训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国防军事训练计划。
一是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树立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二是严格按照《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逐步实施各项工作的开展。
1、军事训练时间:1周。
2、军事训练内容:
(1)军事基本技能训练:集合、立正、稍息、跨立、看齐、报数、蹲下、起立、向右(左)转、向后转、行进、立定等。
(2)军事知识讲座:由承训教官对新生开展现代国防、军事思想等内容的知识讲座。
(3)仪容仪表、组织纪律教育等
3、后勤保障:今年开始仲恺区将学生军事训练经费预算纳入区教育经费预算,并专款下拨我校,保证每年军训工作顺利开展,并逐步完善各类基本设施建设。
三、实施与管理(一)训练计划
合理制定新生军训工作实施方案,将学生军训纳入教学计划,制定出每天军训日程安排。结合天气情况,科学规划、严格执行,以达到预期的军训效果。
为促进我校学生军训工作的开展,调动军训学生的积极性,军训期间,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评比出军训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新生军训结束后,及时将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档案,严格落实技能训练的学分规定。
(二)训练实施
我校始终坚持将中学生军事训练作为新生进入中学校门的第一堂课,每年新生从报到后的开学前一个星期开始军训,另外安排了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学校规章制度教育讲座等来丰富学生军训理论教育内容。
历年来,学生参训前,学校召开军训工作动员大会,校领导作动员讲话,为同学们指出了中学生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的必修课,能够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吃苦耐劳和奋勇拼搏的意识,掌握必备的军事技能。并要求同学们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不怕条件艰苦,自觉磨练意志,同时要注意军训安全,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军训期间,我校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整个训练。“身教重于言教”,在军训中,班主任老师随队训练,身先士卒,对思想上有问题的学生,坚持正面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杜绝体罚、打骂学生等军训方法。对刻苦训练、严守纪律、服从管理、军训成绩显著的同学给予奖励和表扬;对不服从命令、不遵守军训管理规定的同学给予批评和教育。
(三)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
1、国防教育的渗透工作。国防教育是包括国防观念和国防知识理论在内的综合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我校利用各种契机开展中学生国防教育,制定中学生国防教育制度。每年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圣地参观学习。我校还结合学校实际,经常性地开展“廖仲恺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专题实践活动。学校要求教师抓住各学科教育内容与国防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方面的教育素材,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时政教育。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军训的目的和要求进行,结合中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对军训的认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使学生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认清形势,分清是非,增强党的政策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3、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学生军训中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就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无产阶级的战争观、生死观、幸福观、荣辱观为目的的教育。学生在入校之初,刚刚实现角色转换,通过军训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不但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
4、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实践证明,在军训活动中,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就会激发参训学生为了祖国富强、民主、文明而努力奋斗,自觉听从祖国的召唤,与祖国荣辱与共,提高训练的热情。我校编写有校本教材《廖仲恺故事》,系统而有重点地介绍廖仲恺先生爱国红色足迹和乡土乡情,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
5、法制及学校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是军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军训这种形式,强化青年学生的法纪观念,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军训中的法制及学校纪律教育,主要是进行国家有关法律条文教育及校纪校规教育,学习《仲恺中学学生奖惩条例》,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养成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纪律的良好习惯。
(四)军训成果检阅
在军训结束后,学校召开军训总结表彰大会,学校领导和承训部队领导出席会议,并组织阅兵评比活动。根据评比结果,学校领导为军训期间表现优秀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颁奖。
近年来,我校新生参训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9%。
四、安全管理和军训保障工作
(一)安全防范
军训期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合理的军训工作计划和安全防范的措施,确保学生安全。根据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制定《仲恺中学中学校园安全工作紧急处理预案》,把安全防范教育贯穿于军训和学习的全过程,加强训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二)事故预防
时刻把握军训期间学生的健康问题,军训中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的承受能力,军训的强度适宜。每天安排校医和各班班主任负责在每日军训前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例行询查,做好相应记录,对身体不适的学生,采取防范措施。
根据本地气候燥热的特点和学生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充足的凉水,切实做好军训防暑降温工作。高温期间,军训内容做出相应调整,在训练的时间安排上,尽量避开了高温时段。在技能训练期间,教官与广大新生平等相待,建立了良好的训练秩序、教育秩序和生活秩序,没有发生教官打骂、体罚学生。
加强卫生防疫措施,防止各种传染病、食物中毒及其它安全事故发生。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和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卫生防疫与安全措施,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对参训人员进行预防传染病、食物中毒及其它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参训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未发生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及其它安全事故。
(三)经费保障
我校军训工作费用列入仲恺区教育经费预算,参训学生全部免费军训,实行专款专用,按预算开支。
对照《广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评估要求,我校对近年来的国防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客观的总结,经对照自查,自评总分为优良。据此,我们认为,我校达到了《广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规定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条件,敬请广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评估组专家、领导予以评估验收。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仲恺中学
6.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自评报告 篇六
开拓创新,建设我市经典体育特色学校
——尚志市尚志小学迎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检查自评报告 尚志市尚志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始建于1963年,学校占地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清净幽雅,人文氛围浓郁,现代设施齐全,操场面积宽敞。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名,教职工109余人,拥有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4个。早在上世纪九十代年就一直被评为“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多年来,学校一直被定为哈市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荣获“哈市级一类学校”、“省级一类小学”、“哈尔滨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黑龙江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在体育工作方面,我们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身体素质,在加强体育教学的同时,始终以传统项目为训练重点,加强田径队的训练与管理,历年来在哈市、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现简要汇报情况如下:
一、健全常规管理机制,普及阳光体育运动
首先,我校有完善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多年来,学校一直成立以李顶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由一名副校长分管体育工作。教务处下设体育教研组,由组长
牵头开展体育教学教研、项目训练等工作,明确田径各队教练,保证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及传统项目的发展规划,将体育传校工作推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两操一课”的管理,“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文明班级评选,努力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宗旨,十多年来我校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再次,为普及体育运动,全面落实教育部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文件精神,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体育课,即一至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要求体育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理念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
二是增设了体育活动课。我校近年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即每班每周开设一节体育活动课,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兼任,体育教师深入各年级辅助,主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以弥补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不足。为落实好这节课,我们还于去年10月份举行了一次“示范课”公开观摩活动,让全体老师参加。当老师们看到年过五十岁的吴凯老师、姜敏老师组织学生在操场跳绳时,不由自主纷纷加入到活动的行列,与学生一起跳绳。
三是通过体育活动推动群体性活动的开展。一年一度的春季田径运动会是我校的常规活动,每次运动会前各班都积极准备,开幕式上异彩纷呈,各种体育道具纷纷亮相,运动场上,各班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顽强拼搏,对体育运动的普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参与面达100%。
四是积极推广校园武术操和集体舞。首先是选派老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回校后先在一个年级进行试教,最后再推广到全校。最后,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是我佼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还被评为全市文明单位。要求体育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及达到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并在每次上课之前认真检查场地设施、器材,排除安全隐患,这样大大降低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培养运动竞技新苗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近十年来,学校一直将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和训练做为校体育工作的重点,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田径强势项目。
为搞好传项训练工作,学校尽力做到“四落实”:即落实人员(教
练),落实经费、落实训练场地、落实训练时间。
人员是保证。新学年初在教学工作安排时,我们优先考虑传项教练员。凡是传项教练员,在任课课时上给予一定考虑,减少任课节数,如田径队教练一周任课不超过8节。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传统项目训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每两年购买教练服、运动员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二万元以上。
条件是基础。为完善体育设施,保证体育教学及传项训练的需要,近年来,学校投资十几万元改造操场、运动场,购买体育器材。2005年,学校多方筹资10万余元实现操场硬化,建立了标准的篮球场,改变了以往开展体育活动灰尘大,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并从哈市购进了标准的篮球架、排球网等设备。另外,还购买了四万余元的体育健身器材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设备。为解决体育常规教学器材不足的问题,学校尽力挤出资金分批添置常用器材,并配备了一名专职体育器材管理员。
训练是生命。学校每学期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由学校和体育组共同制订训练计划,保证训练时间。学校田径队坚持早晚训练,几年如一日,赢得了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成功参加全市盛会,体育比赛硕果累累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学校近年在各级体育竞技比赛中硕果累累。2008年5月,我校田径队参加市文体局组织的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8名学生还打破了市记录。2009年5月,我校田径队再次参加市文体局组织的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再次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并又有5名学生还打破了市记录。同年5月,我校田径队一并参加了哈尔滨市七区十二县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获得团体总分第5名,银牌1块,铜牌2块。
近几年来,我校田径队向上级体育训练学校输送队员达百余名,向省级体育训练中心输送学生10多人。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育教师紧缺。由于我校班级多,体育教师相对不足,所以很难做到安排专职教师从事体育传项训练工作。
二是教练员队伍难以稳定。由于体育训练强度大,时间长,教练员比较辛苦,而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在待遇上又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所以一般教师带了一段时间后,都不愿坚持带下去,造成训练不连续、不系统。
三是经费相对不足。由于学校现已全部免除学生各种费用,国拨经费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已是不易,所以要投入资金购买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就显得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总之,我校的体育工作在各级领导关心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自认为离上级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坚信:田径传统项目一定能在尚志小学这所经典老校的沃土上,不断发扬光大,硕果累累!
尚志小学
7.体育特色学校自评 篇七
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创建于1999年。该校外聘了国家击剑队前主教练、国家一级演员等特色专业人才,成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成绩优异、结构优化、示范引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该校创新管理机制,“让教练员走进学校,让运动员走出学校”,探索出横向上由学校、俱乐部、二线运动队有机融合互补,纵向上由小学、初中、高中逐级衔接的体教结合新模式。2009年,上海市人大、市政协调研组把“民乐击剑传统特色项目”总结为“上海市体教结合五模式”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该校再获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上海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上海市优秀击剑二线运动学校,全国100强体育俱乐部等多项殊荣,承办了“2004年上海市击剑精英赛”“2005年亚洲青少年四城市击剑对抗赛”、2009~2011年连续三届“民乐名剑杯”全国儿童击剑锦标赛、“2012年上海市学生运动会‘民乐·名剑杯’击剑比赛”等,为国家、市、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少年击剑运动人才。
该校以击剑特色为龙头,“择师生优势之能,走特色创新之路”,逐步形成了管乐特色、校本研修特色、书香校园特色、防震减灾科技特色等学校特色。该校遵循规律、尊重差异,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根据“学生特点、教师特长、项目特质、地域特征”的原则,着力打造“一剑独秀、百花争艳”的办学特色。作为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和松江区学生管乐培训基地,该校定期开展“天天练、周周演、季季展”艺术活动,多次荣获上海市和松江区艺术节比赛各类奖项。(付文)
8.体育特色学校自评 篇八
【关键词】阳光体育 校本课程 开发利用 太极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内容: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其目的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研究制订方案,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在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做到有声势、有影响、有内容。
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是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对外展示学校素质教育与学生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窗口。有自己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可以使得来访者有直观的感受学校的品位。如何使得大课间有自己的特色与品位,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结合学生与学校实际,确定课程项目,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特色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不断落实,学校体育出现了蓬勃的发展的局面。要求将传统竞技运动项目改造成为符合普通学生的基本能力,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转变成为他们所掌握和喜爱的运动方式;在课程形式上,应满足学生个体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在遵行基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形成层次鲜明、内容广泛、设置灵活的课程机构体系及平行开设的课程类型;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程,还开发和利用篮球、足球、健美操、太极拳、冬季跑操、围棋等体育校本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体的生理条件、技术基础、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和原则。我校在大课间特色活动项目选择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作为我校的特色。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熔铸了中华民族古朴而灿烂的文化,使习练者不仅从中得到健身、修身、养性的无穷乐趣,正因为太极拳的舒展飘逸、浑圆深沉、动静有度、刚柔相济等特点,而备受大众青睐。
我校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引入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来(春、夏、秋季大课间上午广播操、下午太极拳,每年春季开展广播操和太极拳的比赛),动作力求整齐划一,学生打太极拳兴趣非常浓厚,活动质量保证、效果明显,冬季结合国省市要求组织跑操活动,要求各班学生集合做到快、静、齐,跑步做到队面齐、砸地齐、步调一致,控好距离。这一举措得到市、县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我校的12年省四星高中现场验收得到验收组专家的一致好评。现在已经成为我校的特色。
二、在大课间的安排上措施到位,保证实施
1.领导支持,政策保障
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再到体育教师全员参与,负责管理、协调和指挥。值班领导和体育教师做好考核工作。学校主要是对各班的参与率和太极拳情况进行考核。在次日大课间前由学校领导对前一天大课间情况进行通报,并与班主任月度考核、年度优秀班主任评比、学期文明班级评比挂钩。
2.组织到位,人员保障
太极拳运动受到全校师生的青睐,成为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了学校的教学,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被开发、研究、利用。太极拳由专职体育教师组织训练。
3.科研提升,提高能力
体育组教师通过理论业务学习提高对太极拳文化的认识,师徒结对,互互助,共同提高。主动参加外出学习和交流,对于兄弟学校具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回校后组织组内讨论学习,加强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
4.通过比赛,相互促进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参与太极拳的积极性,我校每学期各举行两次比赛太极拳比赛,平时结合阳光体育活动主题进行评比,来提高学生参与太极拳的积极性。这些比赛与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太极拳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营造氛围、文化浸润
1.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学校的走廊墙壁上、橱窗内,以及学生目力所能及的地方都绘上或张贴了太极拳与知识,每期的黑板报有固定的栏目介绍太极拳知识。使得学校的每一堵墙都能说话,宣传太极拳。
2.将太极拳文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课堂是学生获得文化的主阵地,教师充分利用这个阵地,考虑到体育课程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意识形态的太极拳文化教学: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太极拳动作的原理,各门派的发展史等走进了体育课,也走进了信息技术、语文课、历史课、物理课等。
3.要好好的挖掘太极拳文化的在校园的底蕴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我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太极拳球的实践研究,主要将动作的整齐划一作为重点、特色。在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成为我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文化的氛围不断浓厚,它已经走进了课堂,为学校师生所接受,并焕发出生命活力,“人人会太极拳,通过太极拳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质”的文化育人目标逐步达成;将太极拳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很好的底蕴。
我国地大物博,不但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差异也很大,这也是《课程标准》为什么只提出学习目标、内容框架和教学建议,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等的缘故。我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参与进去,这样不但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能力,而且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减轻压力,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经过多次的市县领导的考察与视导,我校的大课间特色已经形成,并得到领导与专家的认可,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做好校本课程,凸显我校的办学特色。使得我校的体育校本课程“成熟一个,开发一个,推广一个。”
9.体育特色学校自评 篇九
特色铸造品牌
——民勤四中创建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民勤四中是1979年创办的一所县属完全中学,1998年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后,改办为独立高中,2002年晋升为武威市“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6236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3个,在校学生4541人。学校实力雄厚,特色鲜明,曾获得“全国德育先进校”“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是武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近年来,我校以创评省级示范高中为目标,牢固树立“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发展”的育人理念,弘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四中精神,发扬体艺特色校的优良传统,坚持“体育工作经常抓,体育教学严格抓,体育项目重点抓,体育训练高标抓”的体育工作要求,严格执行体育课程教学标准,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武威市创建中小学特色学校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积极宣传阳光体育的健康理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项目众多、特点鲜明、持之以恒”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特色。
一、加强领导,突出体育工作的顶层设计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将阳光体育活动落到实处,我校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为正、副组长的阳光体育领导小组。依据我校现有的设施器材以及师生的实际情况,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制定了《民 勤四中体育工作五年规划》《民勤四中阳光体育实施方案》,规划了蓝图,细化了目标,分解了任务,具体了措施。修订了《民勤四中体育课教学常规》《“三操一活动”组织实施及考核办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校园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案》,强化了管理机制,细化了管理过程,明确了任务分工,靠实了安全责任,健全了体育风险管理体系。并将体育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之中,纳入到日常学校的议事日程之中,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切实抓、体育教练具体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宣传,营造阳光体育的浓郁氛围
为让师生能全面深入的理解“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多次召开全体师生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每学期学校都会通过悬挂条幅、刊出专栏、张贴宣传画、播放《阳光体育之歌》、绘制体育运动图标、张贴眼保健操挂图等形式,宣传“阳光体育”,使“健康第一”的共识逐步达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从而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全体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强化管理,确保阳光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1.坚持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我校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新课程标准,每周开设2节体育 课、隔天开设1节课外体育活动、每天早上开设25分钟体育大课间活动,重点进行体育技能的训练与普及。并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做到了人人参与,个个锻炼。同时,学校加强对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实行体育教案周审签制度,体育教研组例会副校长出席制度,教导处落实“期初查课表、平时查课堂、期末查总结”的一期三查制度,确保体育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2.细化考核,规范恪守“三操一活动”。“三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三操一活动”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为此,学校修订了《民勤四中“三操一活动”组织实施及考核办法》,形成了由政教处牵头,班主任组织、体育组指导、年级组督促、学生会考核的管理模式,实行日量化,周通报、月汇总的考核机制,做到了出操动作迅速,跑操步伐整齐,做操动作到位、集结规范有序。另外,学校定期进行队列队形和广播体操比赛,及时推进“三操一活动”的深入开展。
3.创新载体,凸显体育特色项目。为引导学生自我锻炼,自主运动,我校提出“用活动牵引学生、用活动凝聚学生、用活动稳定学生,用活动发展学生”的宗旨,由学生会牵头成立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韵律操、武术等八大体育运动协会,负责指导各班成立体育代表队、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在课外活动时间集中开展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小组友谊赛、班队对抗赛、年级联赛,跨级挑战赛、校队表演赛……这样形 成了人人都参与,班班有队伍,周周有比赛,天天有锻炼的体育运动格局。学校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篮球、排球、足球、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短跑、中长跑等各种达标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竞赛及“自行车慢比赛”、“托球跑”、“倒跑比赛”、“穿衣服比赛”等快乐体育体验活动。每年坚持开展春季广播体操比赛、秋季田径运动会、冬季越野赛,校长率先垂范,教师勇踊跃报名,学生积极参加,搭建起师生“展示自我”、“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舞台,推进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4.组建体育特长队,坚持常态化专项训练。我校各年级除高考体训队之外,成立有男女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田径队等丰富的特长训练队伍,学校统筹安排教师资源,每周二、四、五课外活动时间进行集中训练,每次训练60分钟。学校还组织体育教师利用寒暑假对特长队进行集中训练,做到运动训练时间不因放假而中断。经过教练员科学、系统的培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代表队。如我校的田径、排球特长队2010年代表武威市参加甘肃省第一届中小学生运动取得少年女子甲组排球第四名、少年男子甲组排球第七名;2013年代表武威市参加甘肃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取得少年男子甲组排球第五名、少年女子甲组4×100米第四名、少年男子甲组4×100米第六名的好成绩;2012年我校组队代表武威市参加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活动,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环金水湖挑战赛甲组团体第二名、青少年生存技能比赛甲组团体第二名的骄人成 绩。在群众体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体育尖子生。近年来,我校先后有10名同学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并向首都体育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人才227人,其中本科以上163人,在全县乃至全市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5.建立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集中进行系统化测试。每年九月份学校安排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集中测试,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等项目,并建立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实行《学生体质健康》公告制度,及时公布测试结果,定期进行汇总评价。并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等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同时对有先天疾病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预防意外事故发生。2012年我校学生体质达标合格率为95.3%,2013年合格率为96.6%,2014年合格率为97.5%,学生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四、强化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水平
目前我校有专职体育教师11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5人,均为大学本科学历,有国家一级裁判员2人,国家二级运动员1人,省级优秀裁判员1人,省级优秀教练员3人,县级优秀教练员8人,他们有专业的运动经历、丰富的执教经验,满足了我校特色体育发展的需要。学校按照“铸师魂出名师”的思路,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采用“请进送出”、鼓励研读、师徒结对、网上培训等形式,加大体育教师专业培训、教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培训力度,提高了体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体育教师王多昌、赵正亮申报的《武威市普通高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已于2013年8月被确定为甘肃省重点立项课题。李培平撰写的《影响高中体育选修课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赵正亮撰写的《带好高考体训队的思考》、邱兴玉撰写的《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有效性探索》等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逐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教研促进了教学。在2010年全国中小学“观摩课评比”活动中,我校杨永禄老师获三等奖;在2012年武威市新课堂技能大赛中我校邱兴玉、李培平老师获一等奖。
学校针对体育教师特殊的教育教学岗位制订了《民勤四中体育教师奖惩制度》,规定凡在体育教育工作上做出突出贡献或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的个人和团体,学校会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并在职称评定、岗位考评、工作安排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在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方面,学校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同时,体育教师配合学校和上级部门所作的庆祝、纪念、比赛等活动,也将记入工作量,给予一定的加班工资。在评选先进、职称晋升时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我校对体育教师工作成绩有公正、全面地评价,每年都会对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如杨永禄、邱兴玉老师被授予全县高考突出贡献奖。另外,学校为体育教师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配发了休闲舒适的运动服,并对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师给予了一定的补助,激发了老师们投身体育教育的热情。我校的体育教师工作热情高,队伍稳定,成绩出众。
五、创造条件,保障体育活动有效开展
我校高度重视硬件设施建设,按照“量力而行,经济实用,适度超前”的基建思路,在保障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加大投入抓项目,切实改善体育场地设施。2014年建成了北校区操场,铺设了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场,硅PU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购置安装了跑步机、臂力器等健身器材和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器材。建成80平方米体操房,开辟了体艺活动室,制定了《民勤四中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使用制度》,选派专职人员进行管理维护,确保场地器材安全运行。同时,我校对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齐了体育器材。目前,我校运动场地面积27556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面积16.05平方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2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5个,足球场2个,铅球训练场3个,沙坑3个、拔河比赛场1个、乒乓球室2个,羽毛球场4个,健身室3个,满足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及体育活动的开展。
学校每年设立有10万元体育教学工作专项经费,其中3万元用于器材设备的更新、维护,4万元用于师生比赛的服装、伙食、路费以及训练经费,2万元用于奖励,1万元用于体育特长生招生测试宣传,做到了专款专用。
六、坚持不懈,体育成绩硕果累累。
体育教育是一盏阿拉丁神灯,只要点燃就能照亮未来。在体育教育的大道上我们努力着,并快乐的收获着。(附2012-2014年民勤四中体育比赛成绩汇总表)
七、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1.班额大,学生人数多,生均活动面积小,阳光体育活动组织管理难度较大,开展不够到位。
2.体育校本课程正在探索实施阶段,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少体育馆,不便于大型室内体育比赛;体育教师年岁偏大,动作示范不到位。
八、进一步的打算
1.学校下一步体育工作的重点准备放在课题研究、项目设置、人员配备以及创设更宽广的体育工作平台上,力争使我校的体育教育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在目前人数多、场地有限的情况下,打算拆除校园西平房,改设校园小广场,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合理配置场地器材,科学地安排体育课时,提高场地器材利用率。
创建“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将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爱呵护下,精诚团结,克难奋进,不断提高锻炼意识,培养锻炼习惯,提升运动成绩,为提高师生素质,增强师生体质而不懈奋斗。
10.体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篇十
我校于2013年9月申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项目,已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为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体育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特色目标开展工作。
一、引导全体师生树立先进的体育理念。
1、把“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中去。
“健康第一”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指导思想。我们创办体育学校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申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以后,我们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读了“方案”,使教职工认识到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意义。德育处布置各班级召开了《关爱生命,健康第一》的主题班会。使全校师生认识到: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更加有利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利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
2、把“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融入到师生的各项体育活动之中。学校操场东西两侧的墙壁上我校教师自己动手画的各种体育运动图案,并在西面的墙壁上写上了醒目的“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温馨提示语,打造了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师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校园艺术节精彩纷呈,体育运动会学生争先恐后报名并取得优异成绩,这都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在师生中的行为体现。
二、抓好体育艺术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师素质为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在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的工程中,我们从没有忽略体育常规管理和提高教师素质,这是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不可动摇之基石。学校从建立常规管理机制入手,学校教导处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从音、体、美教师的备、上、研、训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了规范。其中主要对音体美教学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以及课后常规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体育教学常规工作在学校得到较好地落实。
我校有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音体美教师兼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他们凭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对学生满腔的爱,能因地制宜,长期锲而不舍地训练学生。教师的专业能力都比较强,刘振义体育组组长,大学本科毕业;丁国辉体育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有多年的执教经验。他们都具有多年的篮球,健美操,乒乓球训练经验,并编写了“篮球”“乒乓球”校本教材。为创办体育特色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体育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生命线。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教育实践的过程,是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20年3月我们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并把体育校本课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提出了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主要编写的体育校本教材有《篮球的技能训练》《乒乓球指导与实践》。课时安排:篮球每学期6课时。艺术体操(健美操)每学期6课时。通过领导听评活动和教导处的检查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材内容。比如:我们学校自编的课间操中就有健美操的元素。教师在体育课结束时组织学生做放松动作,也融入健美操的成份。
2、开展有体育特色的教研活动,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注入活力。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次教学基本功大赛,每一次都有一个主题,而且教学形式也不同,每搞一次教学基本功大赛从组织计划到总结都要用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占了整个学期教学时数的一半。我们从不搞闭门教研,都是以说课、听课、评课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我们今年搞的是多媒体与学科整合教学基本功大赛,体育组的教师虽然不能像其他学科教师那样充份利用各种媒体手段,但是他们还是想办法借助于各种多媒体手段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比如他们在说课时利用多媒体手段给教师说课。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利用录音机为学生播放一些适合于学生体育运动的乐曲,调节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学生分组活动时,其他教师可以帮助指导,然后坐下来进行认真总结。我们认为好的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不仅在教学常规管理中重视,就是在创建特色学校中也放在重要位置上。
四、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1、丰富多彩的大课间。
每个学期,我们学校都将大课间活动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全校师生真正将“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刻地贯彻在学校日常的体育工作中。同学们在大课间活动里跳绳、绕人跑、丢手绢游戏、打羽毛球、踢毽球,在老师的组织参与下,有序、有趣、充实地进行活动,欢声笑语充满了校园。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融洽了师生关系,已成为学生们强身健体的多彩舞台,身心放松的快乐驿站。
2、课间操动作整齐优美,形式活泼。
我们学校的课间操,在全体体育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从集合站队,到做操每一个拍节,以及做操结束后的队形编排都经过了体育组教师的精心编排,特别是做操结束后的队形编排更是独具特色。通过课间操使学生既体会到力的象征,又体会到美的享受。
3、校园体育艺术节精彩纷呈,展示了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
2014年9月份我们学校开展了校园艺术节活动,初
【体育特色学校自评】推荐阅读:
体育特色学校材料06-19
体育特色学校典型案例文库09-11
中学特色体育活动工作总结08-09
市场营销特色专业自评报告11-11
学校特色文化特色课程10-08
阳光课间特色学校07-13
足球特色学校汇报08-02
特色学校调查问卷08-03
如何办特色学校08-05
创建特色学校目录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