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2024-09-15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共14篇)(共14篇)

1.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一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结合北师版新教材

在河南省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学生的自主、动手等能力要得到重点的培养,这些能力主要体现在非智力因素上面。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我校采用北师版新课改数学教科书,也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心理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也离不开作为学习动力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一个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因素较低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离开非智力因素来谈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能促进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同样是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

二、数学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数学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应用的广泛性。这些数学的固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也给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提出较高的要求;数学的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方法,悠久的历史,灵活的思维等给我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菲智力因素的促进剂。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结合现行教材内容,要讲清各章各节的作用、目的、意义,同时,适当介绍二些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和猜想,一些似是而非的数学诡辩„„都将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爱好,也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三、北师版教材(高中数学)的特点

北师版教材更加关注如何获得知识,中国古代有这样的说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打渔的方法更加重要,这就是本教材注重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特点。本套教材还提倡研究性学习,在教材中强调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推理,思考交流等研究型学习过程。教材中还添加了许多信息技术应用和阅读材料,让学生拓展了知识层面。本套教材的合理分布让老师有更多的空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1,加强数学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的审美教育为开发非智力因素开辟了广阔途径。一个学生要具备最佳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目的是重要的,但是所学材料的审美价值仍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理活动所带来美的愉快和享受则是学习的最好回报,这种回报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炽烈的热爱情感,形成克服因难的顽强意志。很多人正是由此而深深地爱上数学,甚至为此而奋斗终生。

就纯数学而言,不一定立刻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或者不可能一眼就看出它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受到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的限制,而对审美对象很难形成我们所期望的审美视觉,很难把审美的客体的真正意蕴充分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挖掘审美内容,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他们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总之,通过数学内容的审美教育来加强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北师版教材给出了许多引例,很多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些引例让学生关注本章节,有更多的兴趣去进行数学学习。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来完成的,是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而心理交往的基础是情感交流,而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它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建立。由于建立兴趣的基础、目的不同,所以兴趣的稳定程度也不同。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使之稳定地得到发展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求教师对数学要有浓厚的兴趣,对数学工作的满腔热情,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上课风趣幽默,宽容大度,严教善导,使学生佩服你,喜欢你,他才会喜欢你教的数学。其次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体贴入微,让你热爱学生的情感通过对他们亲切的关怀、爱护、帮助和期待,默默地传递给他们,为他们所感动,使他们产生一种推动数学学习的强大动力,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再次,北师版新教材注重课堂的师生互动,有许多章节添加了课题研究或课堂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在动手中学到数学知识。

3.认真实行情感教学,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的独立性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情感与学习兴趣密不可分,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动机能不能产生行为,而行为能不能最终具有创造性,这一切都与一个人的情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属于人格因素结构中的态度体系,在态度中起调节作用。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教育成功的首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教师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生成,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形成的质量。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教师实施更好的教学,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要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都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应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感到你既学识深博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意和你接触。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注重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兴趣,使学生从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偏爱数学课,渴望听你讲课,才能产生学习愿望和对知识的追求,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因为成功能使人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给人以勇气和力量。但成功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失败,在困难和失败面前能否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这是衡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标志。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在众多的习惯中,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和意志的培养。

中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与小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中学各年级的学习方法因学生年龄特征,教材内容的不同也有区别,要教会学生遵循学习规律,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自学能力,使之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巩固的学习习惯,消除为完成作业、迎接考试而学的陋习。特别要重视意志的锻炼和培养。

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的艰苦性。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如隐含条件未能发现,知识间的相互干扰,解题思路的曲折,题目类型的多变等都将给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有的学生意志坚强,在苦战攻关征途中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获得胜利,相应的智力得到提高,学习信心得到增强,非智力因素就得到培养。

从心理特点讲,教材中的重难点正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交汇点。解决它,常需要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配合。非智力因素中意志是关键的,在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中,可以讲一些数学家刻苦攻关的顽强意志,可讲一些在各行各业建设中的英雄人物知难而进、克服困难而取得胜利的例子来教育学生,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应抓住时机表扬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新课改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远不只这些,结合北师大教材,我们在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细致性、严密性锻炼,这也是数学逻辑严密性决定的。适当的渗透德育、美育,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等。这都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手段。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活动中的开发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要想有所得,必须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愉快地科学地去学,才能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挖掘出众多的人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二

教学活动是两个具有协同作用的系统构成的一个系统, 即由智力因素构成的操作系统和由非智力因素构成的动力系统.没有操作系统教学活动无法进行, 没有动力系统教学活动也不能发生, 且不可能持续.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心理活动能否处于积极状态的决定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机, 成为学习的内驱力.同时非智力因素还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具有维护、调节、强化学习的作用.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是滋生学生厌学的温床;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展示数学价值,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动机是引起和维护个体的活动并使其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任何人的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耐心地启发、诱导学生,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为此,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展示学习数学的价值, 充分向学生说明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在讲授圆锥曲线时, 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介绍地球、卫星等运行轨迹以及数学在这些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又如在讲等比数列时, 教师可以引入原子的裂变、细胞分裂的规律等尖端科技的研究来说明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从生理学角度讲, 兴趣能激起大脑的兴奋状态, 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习的内驱力, 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迪其智慧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自强不息, 努力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适当的通过以下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1.创设学生动手和实践的机会,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对于中学生而言, 无论是抽象思维能力还是空间想象能力, 都比较弱,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适当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直观的演示, 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 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个三角形硬纸板, 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剪下来, 再和第三个角拼在一起, 引导学生观察能不能构成一个平角, 用这种方法不但很快引入了定理的内容, 而且也很容易找到定理的证明思路和辅助线的作法, 同时还激起了学生探讨这个定理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兴趣

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本身感兴趣.”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学习内容, 最易刺激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出发, 精心设计方案,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矩形的中点四边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 分别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图形, 接着再问为什么是这些图形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 , 用这样的形式引出新课“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就会大增.

3.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 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有兴趣就能主动地学习, 全神贯注, 觉得心灵手巧;没有兴趣就会被动应付, 精神涣散, 感到头脑迟钝.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 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故事引入:一个富翁和一个年轻人订了这样一个合同, 在一个月内, 年轻人每天给富翁10万元, 而富翁第一天给年轻人1分钱, 第二天给年轻人2分钱, 第三天给年轻人4分钱, ……以后每天付给年轻人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 直到满月 (30天) 为止, 让学生猜想这样的合同对谁有利.由于问题涉及钱, 加之学生的好奇心, 于是很快地可以引入到新课的内容上, 并且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4.创设让学生成功的机会是兴趣发展的源泉

成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诱因, 是保持兴趣的源泉,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随时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有利于增强其学习的兴趣.比如, 让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简单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走向讲台, 分析并讲解例题, 引导学生对其解法展开讨论, 让学生增强成就感, 使其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保持、升华.

三、加强情感投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激励因素, 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基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重要的是感情投入, 也就是所谓的情感教学, 因为情感是提高认识的重要桥梁, 只有“通情”才能“达理”.为此, 教师应首先要从各个方面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学习的进步、思想的成长, 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问题, 以唤起学生的相应的感情, 从而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 进一步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其所教的学科上.其次, 教师还要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用爱唤起其积极向上的动力.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第三, 教师要放下架子, 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多与学生一起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四、加强意志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由于数学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 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或困难.因此必须从意志力的培养着手, 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为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一些与本章节有关的、有一定难度的课外补充题, 使学生在解决过程中锻炼其意志.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正确处理成败关系是良好意志的必要磨炼过程.学生取得成绩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遇到挫折, 又会产生灰心丧气的心理, 自暴自弃、丧失信心.为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学生的这些特殊阶段, 加强这一阶段的心理辅导, 让其锻炼坚强的意志.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样也能锻炼其意志,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五、加强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热能, 是学生学业成败的关键.教师在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困难, 缺乏解决困难的勇气时, 应多鼓励学生.对自信心淡薄的学生, 教师应积极引导, 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一些中等难题, 让其自加压力, 不断增强自信心, 同时还要给他们创设机会, 让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时间支配学习;对自信心非常强的学生, 以不伤害自信心为原则, 给他们安排一些极易在细小环节上出错的题, 逐渐调整他们的自信心, 让每一位学生活泼、充满自信心地发展.

3.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中学教育;训练思维

教育是一种使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知识的行为。人们普遍认为,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力将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表现在学习成绩上。然而,由上海师范大学238名同学经过为期一年的研究得出结论:学生成绩优秀,主要靠的不是智力,而是非智力因素使这些学生在学术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同时显示出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学教育发生在青春期,青少年在此经历了心理和情感的变化,而在这个过渡阶段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能够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全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一、中学教育与青少年

在中国,中等教育也称中学教育,通常包括从14岁开始的六年的学校教育。起初,应试教育占了很大比例,“当今的中学教育,一味地应试考试只会给教育形成阻碍而不是促进。”“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中学教育阶段正值青少年的青春期,而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从不成熟趋向成熟的发展过程。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此时青少年的特点是情绪、情感有明显的两极性,这种情绪多变的不稳定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有关,也与经验不足有关。因此,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多方面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危机、社会适应危机、情绪发展危机、个性发展危机等,因此这一阶段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非智力因素

1.智力因素

从智力的定义,如Binet和Simeon认为智力是正确地进行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而Wechsler认为智力是个体有目的地行动、理性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能力。

亚契洛克斯把智力划成两派:一是整体派,把一切智能都看成一个整体,认为主要智能作用都是大脑的总体性能;二是定位派,认为智能碎裂成好多成分,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独立操作,认为神经不同的部位传递出不同的智能。

总的来看,智力因素通常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性,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2.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等方面。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很多的成就。相反,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1984年,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发表了一次研究,他把钢琴家、数学家、奥运会运动员等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这些人能够创造惊人的成绩,发挥很高水平。而且让人意外的是:这些人最初的时候成绩一般,是经过一个长期和深入的学习,才获得好成绩的。

同时包达列夫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

换句话说,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一个重要基石的作用。

三、非智力因素的中学教育的作用

韦克斯勒,美国心理学家、韦氏智力测验的编制者。经过早年的研究,他认为非智力因素在现实世界中引起产生行为。有效的学习对每个教育阶段都很重要,特别是在中学教育中,学生经历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同时在这个阶段也开始形成了他们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出于这个原因,教育在这六年是特别重要的,在这个教育阶段,我们将讨论非智力因素中的四个重要因素:动机、情感、信心和毅力。

1.动机

动机是指一个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理上形成的思维途径。它有三种类型的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指的是任务本身的兴趣或愉悦带来的动机,它能够激励学生更愿意进行这项任务并且在任务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外在动机指的是从事某个活动的行为是为了取得外部收入,这种动机常常与内在动机相抵触。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的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其中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2.情感

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展,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认知心理学家伯纳德·维纳认为:一个人的情感和动机会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受到父母和老师双方面提供情感上的支持的时候,他们会反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表现出很乐意去学习,并且对学习非常感兴趣。

3.信心

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坚信程度。它表现为接受任务以后,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并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而信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讽刺挖苦,而是多注意观察、分析、了解他们,及时表扬,力求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予以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4.毅力

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所以持久性“毅力”对创造者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抱着一份对学习坚持的态度,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会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

四、在中学教育中培养非智力因素

中学时期,学生经历着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在这阶段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他们形成做事认真、善于独立思考、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品格。说到中学生的培养,从两个主体入手——老师与家长,因为教师和家庭对中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在我来探讨教师和家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学生的热情;反之,则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加强老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同时会使得学生热爱学习,并且积极参与活动。和谐师生关系,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会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去诱发,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和教师协调一致,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2.采用课堂管理策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有效的课堂管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并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近年来,许多教育家和学者提出,课堂学习管理应该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创设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行为的教学环境,预防问题行为的出现,所以在课堂管理中我提出几点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一,了解学生的所要。第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第三,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第四,建立教学常规。第五,学校管理者对班级规模的控制。

3.使用积极的教学方法

研究发现,善于运用积极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乐意学,勇于学。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老师的鼓励,这样的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会很优秀,而且学习效果非常好。所以教师积极使用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绩。所以在中学教育中使用的教学方法:第一,创设问题情境。第二,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第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第四,引导学生拓展问题。

4.提供积极的家庭辅导

现今,有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在家庭中引起重视,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仅仅表现在作业辅导上,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热情豁达、勇敢顽强、乐于助人、开拓进取的个性,以及适应环境,自我控制能力,密切配合学校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真正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由于非智力因素在中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每个教育阶段,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中学教育这个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的青春期的变化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所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关键。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校和家庭发挥着重要部分,家长应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辅导孩子,教师应了解青少年的心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01.

[2]燕国材,朱永新,袁振国.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05.

[3]张军翎.试论素质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6).

[4]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5]肖前瑛.教育心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09.

4.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四

摘要: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体育教学中的经验表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的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培养动机、意志两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践,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增强体质 培养人才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面对21世纪人才竞争,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我们对学生教学中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反应。它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对教学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独立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反之,教学中学生缺乏正确动机、学习索然无味、情绪一贯低落、意志非常薄弱、缺乏独立性格,就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中无不具备有勤奋、独立、谦虚、创造、坚韧的学习态度来对待。这就足以说明非智力因素,在造就现代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引起注意,教师对非智力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提出要求;学生必须自觉地让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会培养良好的性格。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体育教学中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下面我从这几年自己的教学谈谈体会。

1、激发学习动机

我们知道火车没有动力不能奔驰,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他将一事无成。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体育课中,刚开始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机”,缺乏了动机,课堂上就不会认真投入,而是应付了事,这就意味着体育课可有可无,上与不上根本就是一回事,而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呢?

1.1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

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特别是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是对人的身体进行教育。体育课是让学生在身体练习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习运动技术,对广大学生来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运用运动的手段来增强体质,掌握多一些运动能力,可以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促进更科学地锻炼身体,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如武术这门课有比较多的青少年学生热衷于散手,而套路特别是太极拳误认为只适用于老年人。这就是学生不懂的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作用,学生明确了其价值,就会认真去学、用心去学。1.2锻炼促进人体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观看一些健美、技巧、体操、跳高、球类等多种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带来一些美的享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参加体育运动”为“我要参加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体育比赛,做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集体主

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去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利用青少年学生好胜,喜欢逞能,爱表现自己的特点。例如:传球技术是一项枯燥无味的技术,而在篮球技术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负者要罚做素质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要传的准、传的快、既要动作到位,传球的速度要快,学生在游戏中就会尽量按“准、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假如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会认真地练习。

2、意志的培养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历尽坎坷,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不畏吃苦耐劳,遇到困难能够努力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才的培养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各种教育过程都要培养意志,而体育教育过程更形象,更直接,采用的手段也更丰富多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呢? 2.1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长跑是一项不大受青少年学生“欢迎”的运动。而长跑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先作如思想动员,并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再通过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安排,使学

生得到合理的锻炼,并且在测试时使学生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耐久跑能力的测验,另一方面又是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测试。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2.2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最后成功。

例如在自由泳教学中,首先必须打消学生“畏水”的情绪。对“畏水”的学生开始可安排在浅水区,让他们做一些戏水、打水战和漂浮等练习,让他们了解水、水并不可怕。接着可安排一些水中拾石子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性后再开始教学。针对他们在学自由泳动作中怕呛水、怕练习时站不住脚等情况,可采用两人一组潜水、打腿、保护与帮助等练习,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同时给他们一些鼓励性语言,如“好些”、“很好”等,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换气是游泳教学的难点,可先教原地吐气,两人一组的打腿换气练习,然后过渡到打腿加单划臂换气练习,进而托腹部打腿、双划臂换气等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技术、技能与意志品质都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就逐渐形成。2.3运用鼓励法培养意志品质

要做好一件事情,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感到成功感。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在训练时,假如学生都认真投入地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改正,测验时,我们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测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教学方法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

3、结束语

上面我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两点看法,希望由此能够引起大家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广阔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能够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拼搏,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决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可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有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在教学中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具有充分发展的智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跨世纪人才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天石 .从教育实习体育系教学改革的思路.福建体育科技.1998.8 2.林文川 .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福建学校体育卫生.1993.2 3.王为民 .体育教学与意志培养.福建学校体育卫生 4.李秀丽 .体育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体育教学.

5.高职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篇五

高职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英语学习是学习者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作用的内化过程,情感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主体的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尊重学生的人格,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对授课教师的信任感,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可为其英语学习提供持久动力,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作 者:田睿 作者单位:抚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辽宁抚顺,113008刊 名: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MANAGER COLLEGE年,卷(期):“”(1)分类号:H319.3关键词:情感因素 英语教学 高职院校 新生

6.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六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片面追求智力开发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幸福、快乐, 这本无可厚非, 但许多父母不顾孩子的潜能和兴趣, 不惜工本大搞智力投资。给孩子请家庭教师, 让孩子上培训班、辅导班、兴趣班, 还要做大量家庭作业, 错误地认为孩子知识的增长就等于智力开发, 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行的培养。儿童天真烂漫, 极易接受新鲜事物, 好奇心特强, 若能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其智力就会有很大的飞跃。有的家长忽视儿童的年龄特点, 提前实现从游戏为主到学习为主的过渡, 这样, 势必束缚儿童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抑制他们智力的发展。

家长为何如此费尽心机地、过度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呢?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教育界儿童早期教育理论的宣传, 新技术革命对人才的要求, 以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激烈的社会竞争因素, 迫使父母产生教子步伐的紧迫感、使命感。二是孩子因“独”在无形中放大了自身的价值, 提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他们是子嗣庚续的唯一继承者, 由此加重了父母的忧虑感, 强化了他们“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期望。三是父母大多饱尝失学之苦, 他们把自己读书成才的强烈愿望加在孩子身上, 让孩子实现理想。理智的父母应该明白:社会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产生如此众多的“家”“星”之类的名人, 人世间多的是普通人, 自己的孩子也许跟许许多多家庭的孩子一样是个平凡人。

因此, 家庭教育并不在于多教孩子认一些字, 学一些技能, 而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养成孩子健康的性格, 发展孩子高尚的情操, 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孩子在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 而人格上的缺陷可贻害一辈子, 人们已经认识到:品格胜于知识。

二、家庭教育应注重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多注重孩子的智力水平, 严重忽视了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中心所在、关键所在, 非智力因素不仅是家庭教育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而且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能力和智力之外, 对智力活动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称。许多事例表明:因为家长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磨炼和引导, 在其成长过程中, 由于不能克服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 使孩子的智力潜能难以得到发挥。家长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激发和控制孩子的动机

动机是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 它在人的智力发展中作用十分重要。具有切实、良好动机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积极的, 愿意并自觉参加智力活动, 他们会顽强拼搏、勤奋学习, 取得良好的成绩。动机是促进人们成功的一种巨大动力。青少年时期, 各种各样的动机非常强烈, 但这个时期的成就动机还会带有不少浪漫色彩, 常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 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予以具体指导, 使孩子的成就动机建立在切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四川省有一位高才生, 曾以600多分的高分考进清华大学。但是入学后, 发现英语成绩不如其他人, 骄傲、自负、出人头地的强烈意识使他不能忍受这一现实, 于是申请休学, 想再考另外一所名牌大学。一年以后因未能如愿而自杀, 酿成了个人和家庭的悲剧, 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家长一定要调适孩子过强的成就动机, 只有动机正确且强度适中, 学习效果才好, 动机错误或积极性偏低, 家长要予以纠正或激发。

2. 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 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了需要, 才可能对这种事物感兴趣, 兴趣可以使人热爱生活, 陶冶情操, 对活动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培养和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是家庭教育的难点。首先, 家长对孩子要有明确而切合实际的期望, 对于孩子取得的好成绩, 要从总体上评价, 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 使孩子感到自身仍有潜力, 今后还会学得更好;对不理想的考试成绩, 家长尤其要进行正确归因, 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根源, 使孩子真切感到家长的信任, 增强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其次, 家长要注意研究青少年兴趣变化并相机引导, 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要经历一个由直接到间接, 由笼统到分化, 由具体到抽象, 由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因年龄变化而变化, 因个性差异而不同。家长要随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趋势, 适时采取新措施培养孩子的兴趣。

3. 磨炼和强化孩子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能帮助一个人提高时间利用率, 保证生活的一贯性, 提高学习自觉性。青少年时期是意志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可塑性很强, 是培养意志力的良好时机。如果在这个阶段忽视儿童的意志培养, 所造成的损失恐怕以后再花成倍的力气也难以弥补, 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意志力培养。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竞争意识是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缺乏独立性就会缺乏竞争意识, 从这个意义上讲, 家长一定要抓住孩子独立性的萌动期, 积极扶植爱护这株独立性的幼芽, 不断引导孩子体验劳动的愉快和成功的欢乐,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坚持性, 许多教育工作者呼吁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 这主要是针对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家庭环境所带来的“温室效应”而言的。挫折和失败, 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境遇, 要学会做人首先要经得起挫折和磨难。家长在教育中不能过于溺爱和放任孩子, 除了正面教育之外, 还必须给孩子提供一些“苦”的情绪体验, 使孩子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这将会对他终生有益。

4. 完善和优化孩子的性格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不仅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 而且表现在意志、情绪、理智等方面。性格是影响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造就孩子优良性格的适宜土壤。父母要努力做到开朗、乐观, 家庭成员之间应团结、和睦、宽容、民主、平等, 家庭气氛要轻松愉快, 教养方式上应做到动之以情, 又有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气氛。子女一旦出现问题, 家长对孩子不能过于照顾或强化干涉;父母遇到挫折, 不要在孩子身上宣泄, 家长与孩子要经常平等对话、谈心, 甚至开展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完善的性格和个性来自于完美的家庭教育和环境。

当然, 我们并不完全否定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 家长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智力开发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我们反对的是那种以知识代替智力, 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的家教方式。家庭教育应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孩子若没有追求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最终将很难成才。一个人具备优良品格, 其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 否则, 即使有聪慧的天资, 也会被不良个性和习惯所淹没。中国有句古语:德为才之师, 才为德之智, 就是这个道理。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现在社会的基本思想, 单纯的知识教育是无法实现这个理想的。新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具有博大的心胸、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性格, 只有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持续、充分的发展。

摘要:家庭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 以为增加孩子的知识数量等同于智力开发, 忽视孩子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行的培养。文章认为,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激发和控制孩子的动机;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磨炼和强化孩子的意志;完善和优化孩子的性格等。

7.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非智力因素

【分类号】G633.3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包含认识能力(即智力因素,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和心理动力(即非智力因素,它主要指动机、抱负、理想、意志和坚定性、兴趣与求知欲、情趣的稳定性、独立性、好盛性、自我意识)。学习活动是认识能力与心理动力相互作用的过程。良好的学习动力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发展。但是,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又忽视的倾向,片面追求智力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时刻都在起作用。学习的动机、强烈的求知欲、勤奋的精神、坚强的意志等等常常促进学生顽强刻苦地学习,使智力活动得以坚持下去,智力因素也在学生持续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而且非智力因素还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也就是说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补偿智力上的某些弱点和缺陷。古汉语中的“情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相反,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也会使一个人智力因素的正常发展受到阻碍,甚至会造成智力泯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天资聪明,却对学习不感兴趣、懒于动脑筋、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有的学生智力水平不高,却酷爱学习,刻苦钻研,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所以,在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依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语文”为“我要学语文”,扩展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成为“语文谜”。从而获得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它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有启动作用,而且贯穿学习的全部过程,调节整个学习行为。语文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只有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呢?我首先要强调学习语文的目的,说明语文学习既是当前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又同个人未来的学习、工作、理想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紧密相关。同时,还向学生列举语文学习在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使用价值。又举一些反面例子,使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上某些欠缺给工作、学习带来的实际损失。其次,我还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去诱发学生的求之欲望,达到强化语文学习的动机。例如,创设问题情境:“开而弗达”“引而不发”使学生“心愤愤”而“口悱悱”。这是引发求知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入“问题情境”“似懂非懂”,疑问重重,就会引起探索求知的愿望。在积极的学习动机的驱使下,努力克服困难和各种干扰,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代心理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1]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推动学生努力学习。当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时,就会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乐于学习。反之,则把学习视为畏途,当件苦差事。它还可以使学生聚精会神地获取知识,全心全意投入并且创造性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们能无动于衷地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主动向老师请教或者教学参考资料等。另外,它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和发展创造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具体明确的教学三维目标,合理的教学方法,并研究教学艺术,尽可能采取最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知识。还要考虑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发展各种教学资源,吸取别人教学长处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我用深沉而激动的声音朗读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使学生感受到作者那无比悲愤的情绪和深沉的爱国之情。教师良好的范读可以使学生盎然地进行学习,达到欲罢不能的境地。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常常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语文这门课目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情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学习语文的动力,作为语文教师要发挥楷模作用,用自己的科研精神和情感去感染学生,用激励、评价的手段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研究性学习,体验创新的乐趣。乐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强调乐学,实际上就是强调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情感是可以交流的,教材蕴含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只有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学生才能在读书中获得乐趣,学生有了乐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坚强意志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语文学习难度大,非下苦工不可,作为学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才能遇到困难不低头,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首先着眼于培养学生立志,教育学生要胸怀祖国和人民,立志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勤奋学习,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且持之以恒,从细微之处去历练个人的坚强意志。对每一个学习环节,每一次练习都严格要求。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字,仔仔细细地阅读课文,踏踏實实地做作业,认认真真完成作文。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感到难度大,许多学生有畏难,产生惰性思想,常选现成的东西写,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因此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矛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随时记下来……”[2] 因此,只有打破这种惰性,才能锻炼自己的学习意志,自觉地在提高语文能力上狠下功夫,才能把作文写好。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激发,同时促进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的教育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人才素质的优劣,对整个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统先译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8.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八

“人格本位”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击: 74嘉宾:乔树平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处长赵钰琳原北大附中校长、现北京欧美外语中学校长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人格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因素,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知识,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但是没有了道德,多少知识也无法弥补。我们必须冷静思考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不能受社会某些思潮的影响。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是我们的责任,不仅要讲奉献,更要讲责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应强调以人为本,强化六个意识,即: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研究意识、统筹意识、协调意识、宣传意识。无论是在课题的研究中,还是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开发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特长,以促进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是教育工作者优秀人格的重要体现。在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如何塑造优秀人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坚韧毅力、诚信等优秀品质。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处长乔树平主持人:您怎么看课程改革对于开发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等方面的作用?乔:课程改革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注重培养人文精神。教育实践要求教育者培养人文精神,要使学生既能运用人文知识来分析历史和现实,又能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人文知识升华的理念、原则、方法去做人处事。人文精神既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在实践中表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文能力。关注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人的思想、情感、态度(这里指的人是课程教材中的人)。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教师本身的思想、情感、态度也融入其中)课程教材中的人的精神与学生形成互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而过去只注重讲知识,对知识形成过程中,那些为科学而献身的人的崇高精神、情感态度的教育功能开掘不够。主持人:您对人格教育的实现有何思考?乔: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情感体验十分重要,培养优秀人格的教育强调民主的教育态度(如尊重、接纳、信赖),这一教育是学生在感悟、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的。开掘课程教材中人文因素和教育功能对实现人格教育非常重要。而通过生动的活动,设置特殊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在体验、感受中发生变化,重新调整思维,提高认知、判断能力、实现教育效果。主持人:您认为非智力因素都包括那些内容?赵: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又称智商IQ)的作用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又称情商EQ)的作用要占80%。情商包括五个重要方面的情绪和能力。1、认识自身的情绪和能力―――认识自身的情绪是情商的基础,也是一种认知和感觉的能力。一般说来能正确了解自己,自信心强的人具有较强的这种情绪和能力。2、控制自我的情绪和能力―――包括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摆脱焦虑和不安的心情,能进行自我安慰和调节。一般说来这种自控能力强的人,能很快走出工作的低潮,整理好个人情绪,重新开始。3、自我激励的情绪和能力―――做事不是依靠外界的动力,而是靠自我激励的情绪专注于某一目标,保持高度热情,克服一时的冲动和满足,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有了这种激励情绪,工作保持高度热忱,不断提高效率。4、认识他人的情绪和能力―――能从细微的信息,觉察他人的特点和需求,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矗5、人际关系管理的情绪和能力―――这是一种协调和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包括领导和组织能力,协调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的能力,以及通常称谓的“人缘”。大量的事实表明,EQ高的人眼光远大,意志坚定,生活比较愉快,能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事业成功的机会比较大。我们也经常看到有的人IQ高,即很聪明,学习不错,记忆力强,对问题的分析和逻辑推理都规范,但脾气不好,经常自以为是,工作情绪化和同事摩擦多,矛盾多,关系处理不好,老是感到工作不称心,不顺心,甚至失掉信心,事业也难以成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是成功人才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生决胜的关键。EQ和IQ相比,它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与遗传无直接的关系,不受先天的局限,主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而获得,并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和学习的增长而提高,特别是在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培养一个人的EQ尤为重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如果都能有这种认识,并能付诸行动,那么,我们就为培养成功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矗主持人:您怎么看塑造优秀人格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赵:人格是指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品格,应该说非智力因素是健全人格不可忽缺的部分。在传统教育中由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分数的提高,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的培养,这对学生将来能否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们欧美外语中学,把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放在突出的位置。还特地在学生中树立两位人格出众、事业成功的北京大学知名教授为榜样。一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发明人、被称为当代毕升的知名教授王选,并请他为学校题写了校训:“为成功做准备”。北大方正集团正是因为拥有王选教授发明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而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排头兵。1956年,王选19岁时毕业于北大数学力学系,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自从他参加中国第一台中型电子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任务后,激发了他要为中国计算机发展作贡献、要制造中国的“争气机”的决心和热情。后来他先后参加并主持了“七四八”工程项目的研究,并于1975年5月提出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报告。在实验器材简陋的情况下,王选终于发明了以高倍率汉字信息压缩技术为核心的激光照排机,1987年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使中国的印刷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民日报》称王选发明的技术,使中国印刷技术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称王选是当今的毕升。王选教授之所以成功,首先是他拥有为中华民族争光的必胜的自信心。他曾经说过,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字,古代中国人能发明汉字活字印刷技术,今天,我们也完全有能力研制出汉字的激光照排技术和汉字处理系统。正是这种自信,支撑他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艰苦的研制过程。研制工作进入最困难阶段时,他经常用为中国人争气、要有必胜的自信心来鼓励同事,也激励自己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王选教授懂得,要攻克高科技难题,要获得成功,必须以实力为基础,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王选教授身体不好,为了使身体能承受繁重的科研任务,他坚持每天早晨到北大未名湖去跑步。王选教授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从事研究工作,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每当春节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总是在查阅文献资料,研究方案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文革”中由于身体不好,他躺在床上一边治病,一边仍然翻阅资料,始终紧跟世界有关高科技信息技术。王选教授正是凭借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扎实雄厚的技术实力及超前的思想观念,在国外产品大举进军中国、核心技术被严加封锁的情况下,创造出了奇迹。我们为学生树立的另一位榜样是贯通中西文化的泰斗、被称为当代国学大师的季羡林教授,在他93岁高龄之际,特地为我们学校题写了校训:“诚实、自信、勤奋、创新”。季老还特地给我打电话,他说他平生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和青少年的培养。主持人:您对早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怎么看?赵:我们每个人并没有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的社会中。虽“人之初,性本善”,但现实社会并非都是“七色阳光”,并非都是“世界真精彩”,善与恶、美与丑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成功和发展。学校、家庭从整体上来讲,是在积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但如果我们的同学不能区分和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袭,就容易走向反面,失去成功的条件。美国有一所创建与19的著名中学―――道尔顿中学,它座落在美国纽约东89街,因其培养的学生全部上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而被称为“天才的摇篮,哈佛的熔炉”。他们总结出的教育理念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孩子的初期教育条件中,最重要的不是增加孩子的知识,而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的教育,最根本的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他们快乐地学习”。他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措施:每个孩子都要订一个具体的学习计划,把各种活动安排在时间表上,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检查、督促学生按计划去完成。他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善于安排时间,并能按计划有效利用时间的人,将来就是成功者。从这里,我们看到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坚决执行计划等优秀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是何等的重要!主持人:您认为怎样的教育才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赵:我校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样重要。教育实践证明,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难有真正的能力,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识要经过学生内化、升华、体验、感悟和实践后才能真正转化成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1、学习能力有教育专家认为,“什么是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他一把钥匙,他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由此可见,真正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必须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问题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思考的起点。2、思维能力科学的思维是创新的基矗其中,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又是创新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代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这要打破传统教育中那种死记硬背单向性的思维方式。主持人:您认为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赵:实践是应用所学知识去发现未知领域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传统教育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造成学生创造能力弱的重要原因。“做中学”、“案例教学”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都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竞争力不可缺的过程。同时我们应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通过有效育人措施,使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和诚信等人格品质得到明显提高,达到合格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要求。■思考“自我”的觉醒青年学生虽然走过了少儿时期,但刚刚萌发的“自我”意识还处在感性的、形象化的幼稚阶段,缺少个体的主动性,身心接受的社会化影响往往局限于父母、家庭成员和老师的(比较)狭小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心理逐渐融入社会化过程,由家庭教育逐渐增加了一些社会化教育渠道。比如社会组织机构的影响、文化现实的影响、公共媒体、影视报刊、朋友、同学等来自于各方面的信息输入,特别是学校的教育,是具有知识性、计划性、系统性的正规教育。人进入青年以后,大脑以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充分成熟,又使人逐渐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是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主动地接受社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条件,促使个体的心理活动和人格行为趋向自主和自觉。社会活动形式、科学文化知识、人的个体行为规范、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法制约束等构成了一定的文化环境,对青年人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个时期就是人的初次社会化的完成期,即把一个尚未完全具备社会成员资格的人类个体转化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青年学生完成自然生理过程以后,由于思维的发展使全部认识和行为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不再局限于具体形象,也不再是任意、零散和表面的,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比较全面、深刻的,也是分清主次的。他们的记忆也不再是单靠机械重复的方法,更多的则是采用理解的、逻辑的方法,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活动,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发展也由形式逻辑思维走向辩证思维的过程。由于学校的正规教育,使之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不仅仅是经验思维,从而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批判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并表现出自我意识的强化。自我意识的强化,也就是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意识的产生和逐渐增强。由于青年时期是集中接受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比较广泛接触社会经验时期,都有一种主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欲望,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欲,使之渴望清晰地把握自己内心的活动,主动地根据自我意向进入社会角色,从而产生一种“自我角色认同”的趋向。摘自北京吉利大学执行校长罗晓明著《人格本位》一书

9.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九

摘要:数学美是高中新课程教学中极具挖掘潜力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美学因素的挖掘,阐述了数学美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美;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奇异性

数学美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是自然美的客观反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之一是“开阔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备必的一种基本素质,对数学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可以使人获得美的感受,数学的美不仅有生活中的美,更有思维领域的美,它体现在数学的简洁性、和谐性、称性性、奇异性等方面。

一,挖掘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新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数学美学因素,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

1、简洁性

简洁性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反映出自然的简单性,是自然内在的属性,而不是人为的简单规定。数学的简洁性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简单而主要表现在数学的逻辑结构、方法和表达式的简单性。如:5个12相乘,可以写为12×12×12×12×12,但是法却要简单得多了,的表示方

以同样的简洁表示了更复杂的内容;勾股定理,正弦正理,余弦定理等这些定理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平面的基本性质之一:“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体现了“三点定面”的简单特性。在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时,数学归纳法不失为一种简洁的方法;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前项n和可以用公式来表示,曲线和点的轨迹可以用方程来表示等等都表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1、对称性

对称性是数学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数学中的中心对称、轴对称和镜面对称,都给人以美感,这就是数学中的对称美。例如:几何中的许多图形,圆、球、圆柱、圆锥、长方体、圆锥曲线等都体现了对称美;代数中,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图像的关于原点对称,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二项展开式

等公式也显示一种对称美。

2、和谐性

数学的和谐性是指数学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平衡与一致。通常表现为数学概念、规律、方法的统一,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统一。例如:平面几何中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面积公式,可以统一为;立体几何中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为;解析几何中,椭圆、双线、抛物线的定义可以简单地统一为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引入负数,有了相反数的概念后,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得到了统一,它们可以统一为代数和的形式;数、形本是数学研究的两个独立的对象,通过坐标系的建立,使点与数对建立了一一对应,从而把它们统一为解析几何。

3、奇异性

数学的奇异性是指数学结论或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奇巧、出乎意料,往往勾起思想上的震动,引起人们的赞赏与叹服。在这种意义上奇异也是一种美,奇异到极点更是一种美。例如:用数形结合法,反证法,转化法思想方法解题,用极限思想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都给人以奇特之美感;复数中,向量将复数运算与几何统一起来;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定义域与值域的相互变换,平面图像与空间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角形中三条高线、三条边的中线、三个角的平分线交一点等都体现了奇异美。

此外,高中数学中有很多平滑曲线,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象,这些曲线画起来流畅自然,无一不给人以美感的享受;正、余玄曲线、象波浪一样滚滚前进,给我们运动的感觉,体验到动感的美。

二、挖掘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比比皆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充分发挥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1、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学生学好数学固然重要,但所学材料的情趣和审美价值却是学习的最佳剌激。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的美学因素,把数学教学组织成为发现,鉴赏,创造数学的过程。

1、在“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应始终抓住椭圆具有和谐美,对称美的基本特征,从定义到建系设点;从列式到布列方程;从化简到得出标准方程,无一不可以组织成为具有美学结构,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状态中完成学习的一堂优质课。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应该这样处理: 由|MF1|+|MF2|=2a得

教师:方程★能不能作为椭圆的方程?(稍后)完全可以!但是你满意吗?(稍后)不满意!它不符合数学美的简洁特征,有继续化简的必要。

学生:(此时,求简的意识油然而生)经两次平方(根式化简的常规方法)整理得

教师:此方程比方程★简单多了,但它不完全符合数学美的要求。我们从椭圆的对称性,期望它的方程也应具有对称性。设得

--------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师最后指出:引进的字母b纯粹是由对美的追求人为制造出来的。通过后面的学习,我们将会发现有着鲜明的几何意义,并且果真符合对称美的要求。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生动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定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体会到数学美的力量,从“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中解脱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这种心理上得到满足,能不使学生喜爱数学吗?

2、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美,体验数学美。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点拔蕴含其中美的因素和美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的内容。

2、对六组诱导公式的记忆,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把它们统一于式子,得到记忆法则只要用两句简洁的话“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就可以了。这创造性的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三角恒等变换中需要记忆的公式很多,我们可以从这些公式的内在联系入手,首先推导公式,然后从,得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令,又可得到两倍角公式、、,作角与式的变换,又可得到降幂公式、半角公式以及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评判数学美,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分辨能力。在数学活动中,善于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信息,指导学生能快速,敏捷地找出数学信息的不同之处,辩出真伪,使数学信息有序化,统一化。

例3: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这一解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对称,不和谐、不美观。但是,当我们了解它、运用它,就会感到它的价值,它的“内秀”。这一公式会告诉我们许多信息:±表示它的2个根,会显示根的数目及方程的性质。所以当你和它熟悉了,就会觉得它形式上不很漂亮,本质却是美好的。通过数学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在数学美享受中启迪心灵,引起精神升华,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世界观,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3、利用数学美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力

简单性可寻求问题的最优解答或简缩思维过程;统一性可对命题作出类比,推广和引伸,从而发现新问题;对称性可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提供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思路;奇异性可激发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等精神。

4、正方体、等边圆柱、球的表面积相同,其体积分别为_____________。

推证: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等边圆柱底面半径为r。球半径为R,则大小关系为则所以

所以 因为,所以

这个例题,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推导出结论,但感觉很繁。基础较差的同学基本上就放弃了推证。若我就此只教会学生推证过程,所有同学都会感到数学枯燥无味,会失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以致失去信心。于是我从问题与自然相互联系的统一美、和谐美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1)、气球为什么呈球形,而不是呈正方形、圆柱形? 2)、人从瘦变胖,脸形怎样变化?

这时同学们活跃起来,先是不明白这与例题有何关系,再经过讨论又觉得真实可信,渐渐得以明白:表面积(表皮)一定时,以呈球形的容积最大。再推广:表面积(表皮)一定时,表面越光滑的几何体体积越大。这时,我再让学生做如下例题: 例题:正四面体和等边圆锥表面积相等,体积哪个大? 学生很快答出:等边圆锥的体积较大。

至此学生已经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种思维,但我没有结束问题,而又提出上述问题伴随的问题。使学生领略到思维中的奇异美。

5、正方体、等边圆柱、球的体积相等,其表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这次,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S1S2S3。

并总结:体积一定的几何体,以球的表面积最小。

这样,学生对这个数学问题的掌握、理解就比较透,也有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也正是在这样的教与学中,蕴含着数学思维的对称美、奇异美、和谐美,让人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4、利用数学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出于数学美的考虑而导致解题思路的设计与发现,叫做以美启真,这种解题策略将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与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相结合,再凭借知识、经验与审美直觉,从而确定解题总体思路或入手方向。于是,美的启示就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了数学中的美学方法。

6、设x+y+z=0,分析:由已知可看出,条件具有对称性,字母x,y,z分别作轮换,作为整体在轮换下保持不变,为追求欲求式中三项的和谐统一,审美直觉心理倾向于每个括号里各添一项,美化成关于的统一式

解:原式=x+y+z

=(x+y+z)-3=-3 通过数学美的指引,获得了解题的突破口,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美的作用。当学生真正领悟数学中的美学因素,所带来的快感莫过问题的解适合心灵的需要,我们在解题教学中若能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将会大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如此的问题要 4 靠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并总结。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美学因素进行教学分析和解题研究,以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以上观点及论证,足以说明数学美学因素所起的作用,它在不知不觉中充当了目标取舍、方向确定、方式选择的重要决策因素(这是审美能力的体现)。我们数学的教与学,若能更多地挖掘数学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就会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活跃数学思维,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使我们的课堂展现出现更强的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0.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十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培養,并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精心设计,认真上好第一堂启始课,努力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我从生活中许多熟悉的实例讲起,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来讲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觉得,英语是扇窗口,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片广阔的天地。经过长期竞争,它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由此学生学习的欲望油然而生。

其次,鼓励学生树立能够学好英语的坚强信念。我告诉学生:每个人都能学好英语,因为全人类的发音器官是相同的,这是人们能够掌握任何一种语言的生理基础。我常在课堂上讲"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way”(有志者事竟成)这类成语。许多学生怕出错或出丑不敢讲英语,我逐步要求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少讲直至不讲汉语,启发诱导学生开口讲英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问题,难易适度。学生讲完英语后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他们才会努力学习。

1、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一般在刚开始的课堂上显得紧张拘束,所以,教师首先要尽力创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为了消除紧张心理和减轻疲劳,教学过程中我时常穿插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英语歌曲。还尽量运用幽默故事、笑话、夸张的简笔画来唤起学生的笑声,激发学生头脑中的愉快中枢,把学习变得轻松自如饶有兴味。

2、建正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喜怒哀乐很大程度取决于外界的因素。教师的一个微笑,一道鼓励的目光,一句赞扬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兴趣萌生。教师应把自己真诚的爱心寓于教学之中,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使师生双方处于一种情感相通、和谐共振的教学氛围之中,彼此产生良好的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教师尊重、关心、理解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和信任,学生便会“爱屋及乌”地爱上英语。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高中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常会产生“喜新厌旧”的心理状态。因此,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停留太久,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方式方法。

虚拟语气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讲解时我没有直接讲它的句型结构,而是先给学生讲述了林肯的恋爱故事,当林肯陷入巨大失恋的痛苦之中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定到:“I am now the most miserabile man living,If what I fell were equally distributed face on earth”(我现在是世界是最悲惨的人,如果把我的痛苦感情平分给全人类,那世上就连一张笑脸也没有了)。学生对这个句子很感兴趣以我便因势利导,从分析这个句子结构入手,转入正题,结果学生很快掌握了虚拟语气的结构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学习,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渗透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挖掘英语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我常常在课堂上向同学介绍英文名著,还经常满怀深情的讲述和朗读优美动人、文笔流畅、明白易懂的英文小说、童话故事,使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常常讲到激动人心,主人公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便嘎然而止,激发诱导学生自己去继续阅读原著。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勤奋精神,训练他们在学习上能勤奋刻苦,吃苦耐劳。鼓励他们每天接触英语,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每次课后我都布置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而且提出具本要求,并进行严格检查。阅读内容由经过改写或简化的原著开始,逐步过渡到英文原著。英文原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懂的,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句子和生词,我不轻易直接给答案。而让他自己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由自己动手查词典选词义。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意志品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阅读习惯。当学生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读懂了原著,这种成功的喜悦能转化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11.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习惯、情感、意志、性格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协同运动的,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具有能动作用、促进作用, 能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并获取成功。因此,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呢?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好”“乐”这些非智力因素看作高于“知”这一智力因素。也就是说,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是最好的老师, 是教学活动的引力场。

1. 利用开场导语激趣。

好的导入语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 扣住学生心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作用。比如在教《再别康桥》这一课时, 我运用了音乐导入:在王菲悦耳的歌声中, 把大家引向那柔美的康河, 欣赏那里悠悠的水草, 那里的拜伦潭, 在夕阳下的金柳, 想象在宁静的康桥上寻梦。在教《烛之武退秦师》这课时, 我用故事导入:“在三国时期, 众所周知, 张飞乃是一员猛将, 粗中有细, 英勇无比。曹军闻其名如雷贯耳。这才有了‘长坂桥大喝一声, 吓退曹操百万兵’的故事。可是张飞毕竟武艺高强, 吓退敌人情有可原, 那么有人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使两路大军不战而退, 大家认为可能吗?”一语道出, 犹如投石击水, 泛起层层涟漪, 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2. 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激趣。

借助于幻灯片, 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我的空中楼阁》这一课时, 我利用幻灯片, 把这一课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优美的画面, 学生一边读课文体会意境, 一边欣赏画面, 可谓图文并茂, 兴趣倍增。

3. 幽默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也能激趣。

教师的语言艺术,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亲切温和、欢愉昂扬、庄严郑重、滑稽幽默等各种语言渲染气氛, 制造情境, 这样学生就会随你问而思;如果语言平平, 毫无激情, 学习的气氛便会如一潭死水, 不能兴波起浪, 这样是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

二、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所谓培养意志, 也就是激励学生养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培养自制力, 学会积累知识。有了自制力才能排除干扰, 克服困难, 专心致志, 刻苦学习, 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 它既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又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格的任务。叶老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经过不断学习, 锲而不舍, 养成习惯, 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1. 借助课外阅读资料, 培养他们的意志。

教师应选择一些能够励志的书籍, 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让他们多阅读, 同时思考怎样坚强;搜集一些古今中外的在逆境中奋发的典型材料, 一些名家的励志故事, 利用课外活动、班会等时间向学生讲述。学生耳濡目染, 逐步渗透, 潜意识里能受到熏陶。

2. 在课内有意识地磨练他们的意志。

学生的坚强意志和自控能力, 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去锻炼和培养。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学习设置障碍和干扰, 从而去磨练他们的意志, 使他们处乱不惊, 排除干扰, 稳住情绪, 达到忘我的境地, 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和坚强的意志, 让他们变换角度反复写同题作文, 达到百写不厌、百写不烦、冷静思考、从容写作之目的。还可以让学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 惊险紧张的电视镜头前, 做些与此无关的作业题;利用周围不利的环境, 制造学习障碍, 来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适应能力。

三、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师生情感交流至关重要, 它能促使学生在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中进行学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 它能使学生轻松地愉快地自觉主动参与思维、理解等一系列智能活动,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大胆发言, 勇于表现。在课堂上, 教师亲切的话语, 面带笑容地提问, 专心致志地听学生回答, 偶尔的幽默, 以及课后的交谈、活动的参与, 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增进师生的了解。课堂中教师的及时表扬是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重要途径。无论对错, 是否完整, 只要在思考, 只要敢说, 就应表扬鼓励。特别是平时不善于表现、不敢于表现的学生, 他们的偶尔一次表现被教师肯定了并且得到大家的赞许, 往往会成为他们摆脱自卑、怯懦的起点。所以, 在课堂上, 教师不要吝啬一个点头、一次微笑、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 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另外, 在平时也可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拓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交流思想, 表达情感, 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其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语文的需要、兴趣、情感、愿望等内在的心理因素转化的动机, 我们称之为内在动机, 而受到教师表扬或是学习成绩优秀等客观的外部条件所激发的动机, 则称之为外在动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个转化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学生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一旦对语文形成浓厚的兴趣, 在生活中就会时时处处自觉地去汲取语文知识, 去进行各种语文训练, 如:参加各种活动而有感而发的自觉作文等。学生通过这种训练体验到一种愉悦, 这时外在的动机便转化成了学习的动力, 这种动力进而形成一种行为调控能力, 这种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保持和稳定, 从而使学习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强化。因此,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必须将情感因素放在第一位。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运用“期待效应”。教师应对学生充满信心, 确信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 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自信心。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能力, 而且能使学生时常保持积极、乐观、好奇及求知的热情,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郭德俊.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3]王耘, 叶忠根, 林崇德.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2.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十二

数学是一门着重于理解的学科,在学习中要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一定要勤分析、多思考,对一个问题要从正面、反面,各个角度多想想,要善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例如:学生在认识了平行线之后,让生举例,如电线杆、铁轨……等,从正面加深了对平行线的认识,正面认识之后,师举例:以教室为例,教室南墙地面一条横棱与北墙竖着的一条棱,它们不相交,则它们是平行的,由此反例巩固平行线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而且也由此创新让学生了解了异面直线。

又如:在对顶角的教学中,认识了对顶角之后,给学生一个角,让大家画已知角的对顶角,通过学生亲手实践对对顶角有了更深的认识,即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这样通过分析、对比、辨析得到正确结论,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批判性、创造性、发散性、逆向性,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习数学的方法不再是多做题、做死题。做题不在多而在精。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解题串联已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就是数学解题,求得结论不是唯一的,重要的是在解题中深入思考、分析与研究。

波利亚曾说:当你找到第一蘑菇后,要环顾四周,因为它们总是成堆生长的。这就告诉我们,学生解题不是简单的回顾或检验,而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结构特点,寻找各知识的交叉点,总结、理清、概括思路,形成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目的。

如此,对已知条件或结论进行深化或改变题型,激发学生兴趣,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目的,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变换思想研究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新的教学评价标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创新就是依据特定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描述及数学表达式、数学图形的提示,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因而我们达到标准:

1、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求新意识和价值意识。

2、教会学生们创造性地学习,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的预期性、批判性、开放性。打破单纯依靠教师、依靠课本的封闭性学习方法,鼓励多实践,多发展课外兴趣,在一种全方位的学习方式中发展学生的智能。

3、鼓励学生的各种猜想和幻想,把其中合理性提炼出来获得有价值的新设想。

三、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扔掉原先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现在我们正在探讨的问题教学法,它出现得非常及时,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1、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的最快的信息反馈手段,也是攻破难点、突破重点、体现观点、解决疑点、克服弱点的关键,提问的目的是通过设疑,解疑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因此,提问的设计要选准问题的突破口、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例如:在同底数幂相乘中,总结性质设计的问题为:

1、幂在进行什么运算?

2、幂的底数是什么关系?

3、计算时底数有没有变化?

4、指数怎样运算可得到结果的指数?

这样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一条规律,就能轻易地得到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综合能力。

在提问时要注意词句善于让学生理解,不用空洞生硬的语言,如“是不是”、“懂不懂”,问题切忌大而空或细而浅,这样不仅失去提问的价值,而且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积极的提问可促进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概念、法则,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培养,反之,则影响教学效果。

2、问题教学法中,运用新知,拓展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后,题目一出,学生兴致很高,纷纷动手动脑进行演算,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包办的做法,让学生在有趣的练习中复习所学的概念、定理,并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延伸,从而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拓展创新出现了整体代入,也会发现两方程左边相减可消去未知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

课余时间我们还可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撰写数学小论文,编写数学黑板报,开展“争当小小数学家”活动等。

13.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十三

一、要特别重视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体阅读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两个方面是:读物的整体内容和读物的整体形式。读物的整体内容又可分解成读物材料的整体内容和读物思想的整体内容。读物材料的整体内容是指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问题、什么主张、什么见解等。读物的整体思想内容是指通过材料整体内容的表达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意义、生活情趣、哲学道理、道德品质等。读物的整体形式也有两个方面:文体方面和语言方面。

整体阅读的三个层次是:篇的阅读、段的阅读、句群的阅读。篇的阅读范围还可扩伸到单元的阅读、系列丛书和宏篇巨著的阅读。在这三个层次的阅读中,就整体把握的意义上看,最关键的是篇的阅读。篇的阅读是读物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必须全面、准确、深刻。

篇的阅读问题解决好了,段的阅读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段的阅读解决好了,句群的阅读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段”是指意义段,不是行文的自然段。段和句群是相对于篇来说的,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都有一个整体概念,都是以“篇”的整体为存在前提(基础)的。段和句群的整体阅读方法与篇的整体阅读大致相同,仍然着重于对材料内容的把握,仍然要注意村料内容的观察了解。

要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方面教师应首先具有整体阅读意识,谙熟整体阅读教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熏陶感染,得到潜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中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比如,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主要是材料内容)和形式(文体和语言),要求学生确立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

二、分析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阅读能力的第二个大的层次包括分析问题能力、归纳问题能力和排难解疑能力。

阅读的分析问题能力,就是通过读物材料内容去认识读物思想内容的能力,而读物思想内容的显而易见,只有通过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才能得之。分析,是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并找出每一部分的本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有时为了求得对读物某一局部(如段和句群)的整体性思想内容(即本质)的认识,又得用归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归纳也是分析。

在分析、归纳问题时、阅读的难点在于读物的内容(主要是思想内容)与形式是怎样结合、怎样统一的。比如,茅盾的《风景谈》;通篇以谈风景的材料内容来表达自己对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解放区军民火热生活之向往、崇敬的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怎样结合、怎样统一的呢?第一,读物中选取的六个风景片断有五个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第二,在描述每一个风景是真正的风景——人类,有崇高精神的人们的活动创造的第二自然;第三,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写真正的风景中的那些具有陕北黄土高原的地方特色及时代氛围的风土人情。这样就把内容和形式结合、统一起来了。

阅读分析的方法很多,但从使用方法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文字分析的层次和哲理审视的层次。前者是较低级的层次,但却是最基本的层次;后者是较高级的层次,但却较难掌握这个层次的分析方法。而如果阅读只停止在文字分析的层次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难于提高水准。所以,哲理审视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应成为当前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认准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性,高屋建瓴,打开阅读新局面就阅读能力而言,阅读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借书迁移能力和求新创造能力。如何培养这两种能力呢?归纳起来要注意两个基点,抓好五项措施。两个基点是:阅读目的的着眼点和阅读过程的着重点。阅读目的的着眼点如前所说,一定不要把教材内容的理解作为阅读的目的,只把教材当作阅读的例子、教学的工具、达到目的的手段、到达彼岸的船或桥梁。要注意对阅读观念的转变、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阅读过程的着重点是指阅读能力的第二大层次上的分析理解能力,特别是哲理审视能力。此外,培养阅读的借书迁移能力和求新创造能力,教学上还须注意采用五项措施:

第一、从纵向上,时刻注意将课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二、从横向上,处处留心将正学课文与前后已学或将学课文进行对比阅读。

第三、从读写上,时时处处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以读助写,用读与写的有关知识的角度变化和结合来培养阅读的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提高语文能力,离不开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亲历语文境内,手、眼、耳、心教调动起来,和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同时代沟通。

14.汉字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十四

一、在笔画书写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在第一学段中, 要求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汉字字形结构复杂, 笔画繁多, 难记难写, 但只要把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规律教给学生, 就化难为易。因此, 我在教学生写字时, 从笔画、笔顺着手,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尤其是每一个笔画都得在规定位置上。然后进行比较, 根据不同的字形归类, 指出结构搭配的比例, 帮助学生记忆, 如:左右结构的字, 有左窄右宽的, 有左宽右窄的, 左右相等的;上下结构的字, 有上小下大, 有上大下小的, 上下相等;字形长的左右要放开些;字形扁的, 左右要缩;写笔画少的字要放开些, 写笔画多的字要收缩些, 使学生懂得怎样把字写正确、端正, 又要整齐、美观。同时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我在每堂课的示范书写都一丝不苟, 每个字的笔画怎样写, 一个字里各种笔画是怎样组成的, 当堂写给学生看, 让学生模仿练习, 这样对学生长期培养, 严格要求, 具体指导, 培养他们认真书写的习惯。我认为只有这样, 才是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 才能把字写好。

刚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 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又有好群、好奇、好乐、好胜、好表现、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他们四肢各关节比较松弛, 坚固性较差, 完成动作的精细度不高, 保持同一姿势极易产生疲劳。如何促进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提高自身修养是我本课题研究的初衷。而写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 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二、引导学生由字识文入景,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态

古人云:学之者不如知之者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如果在孩子识字伊始就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汉字的学习也就算成功了一半。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7课《小壁虎找尾巴》时, 由于学生对壁虎和壁虎尾巴再生的情景不是很熟悉, 又因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不强, 这时如果出示多媒体课件, 演示壁虎尾巴被咬断的前后区别一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为学生理解文本, 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兴趣也就自然被激发, 这时跳出来一个又一个生字朋友, 一定能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创设乐学的情境。再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课《桂林山水》这一内容, 学习12个词语, 分成四组, 并配以相应的图画, 展现了桂林山水的全貌。但图画毕竟是静止的, 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再加上绝大部分学生他们从没去过桂林, 对桂林的山水没有直观的体验。如果在教学先播放一段视频, 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让学生对桂林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再出示“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漓江的山水图, 让学生说说这里的景色美吗?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将“漓江”二字自然引出。从看图说话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 学生兴趣浓厚, 印象深刻, 也自然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在评价写字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形成美感情趣

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 不会使用各种文具, 如果教师不细心地指导, 学生很容易养成不良的写字习惯。如:写字时身子歪斜, 脊背弯曲, 胸部贴桌, 头钩眼低, 双脚不平, 本子不正, 执笔姿势不对等等。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一笔一划, 把笔划写到位;把字写端正, 注意美观;爱惜笔墨纸张, 爱好整洁等。新教材对写字要求总量的减少, 并不等于降低写字要求, 相反是重视写字教学的充分体现。教材在写字教学的编排上严格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 先写独体字, 再写合体字, 并把相关联的汉字安排在一起进行练习。如“羊、牛” (竖都压在竖中线上) , “小、少” (同中有异, 少的“竖钩”的变异, 右点位置的变换) 排在一起进行练习, 都是为了让老师根据儿童认知和年龄特点及汉字本身的规律, 有目的地进行更好的指导。在学生每一次的提笔中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 每次写完字后都要不惜花时间进行评价, 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写好字。在学生的作业本上, 我经常用这样的字眼评价学生的书写:“字写得真漂亮!”“你的字如果像你的人一样漂亮就好了!”我还经常这样教育孩子:你们是21世纪中国的主人, 如果写不好自己祖国的文字, 那将是一件多么大的憾事啊!而漂亮的汉字, 让人看后就会产生美的享受, 愉悦人的心情。在体验汉字美的同时, 还能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 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形成对汉字文化的欣赏和美感情趣。

上一篇:社区河湖长工作制度下一篇:消防安全知识竞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