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精选3篇)
1.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 篇一
第十三课分数的品质
第1课时诚实的检验
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时间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懂得诚实的意义,认识考试作弊和抄袭的危害。
2、提高自己的道德思维能力,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导入:导入新课,导学学习目标。(3分钟)
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8分钟)(组内按照自学、对学、群学方式完成。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每人按1分计入小组。)
自学教材103-107页,完成下列问题的思考,把答案在书上勾划出来。
1、阅读104页材料,思考:两个分数分别包含着什么品质?
2、分数的真假反映了人是否具有()这一重要品质。
3、所谓诚实,是指什么?诚实有何意义?.4、阅读105页材料,思考:“我”是不是太傻、太吃亏了?为什么?
5、阅读106页关于作弊优缺点的观点,思考:作弊的错误与危害性是什么?
6、诚实考试对中学生来说有何意义?
7、如何看待偶尔抄袭一次的行为?
8、讨论:除考试作弊外,学习上的不诚实行为还有那些?
四、分组汇报展示探究学习各题。(10分钟)(各组汇报展示,给予分数奖励;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和问题的补充升华。)
五、练习与检测。(9分钟)(独自完成。根据完成情况给小组加分。)
完成以下各题,并背诵知识。
1、作弊的错误与危害性是什么?
2、诚实考试对中学生来说有何意义?
3、如何看待偶尔抄袭一次的行为?
第30页
2.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 篇二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学案
【知识目标】
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路线的基本内容。
2.理解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知识梳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_____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_____________构成的。唯物史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
2.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包括_______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分。
3.表现:
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___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__________。
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____的创造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__________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的决定力量。______________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必须坚持_________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____________,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众路线
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保证,也是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成功地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____________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的保证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理解】
探究一:
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物质生产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践,“民以食为天”,哪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参与实践的主体是谁?
所以,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的历史。
探究二:
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
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从上面的诗歌中你能品味出什么?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什么作用?
探究三:
有同学提出:杂交水稻是由袁隆平培育的,《阿Q正传》是鲁迅写的。许多科技发明、文艺作品都是个人的成果。
这一现象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这一观点是否矛盾?
学习因 自 主 而 高 效,课 堂 因 互 动 而 精 彩!
1(学法指导:实践具有社会性;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探究四: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只因29年前这里的18位农民冒险按下“包产到户”的手印,秘密签下“生死契约”,率先实施了“分田到户”的土地承包制改革,而被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史册。这场改革后来得到政府的认可,推广到全国。“大包干”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黄金期”。
思考:这属于什么方面的变革?有何作用?
【归纳整理】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常说“百姓心中有盏灯”,这启示我们
①群众的心声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历史的实践者和创造者
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 ④群众观点是我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近年来中央工作特别强调要“接地气”,意思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因为人民群众
①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④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3、“少封路、少扰民,多服务、多造福”,不仅是领导者的垂范,更应成为执政者的共识,加以制度化和常态化。其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群众利益的满足是和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4、“蹲点”、“一线”、“民情”,这些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一活动的开展及其积极效果表明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今年年初,总书记对新华社报道的《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文章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广大干部群众对此热烈响应。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人们的立场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香港回归祖国15年来,经济平稳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民主有序推进,社会和谐稳定。15年的实践使广大香港同胞深切地体会到“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香港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把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材料表明
①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③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认识的发展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我国近年来的多次重大灾害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创造了一个个自救和救援的奇迹。这体现了
A.人民群众的认识就是真理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人民群众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
8、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C.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B.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C.中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0、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11、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里之动静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为之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①承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南京市的5位十八大代表走进龙虎网等联合直播室,倾听南京网民、百姓和党员的意见、建议与呼声,现场与网友互动,并承诺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带到十八大。党的十八大代表之所以要听民声、汇民愿,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④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基本工作原则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
13、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其中强调干部要“洗脚”,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一切真知来源于社会实践
③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上述观点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④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2010年某市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耕地保护协会”。他们举办“耕地保护论坛”,积极宣传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主动监督和协助处理违法用地行为;主动整治废旧建筑,建设休闲健身场所,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发挥集体智慧,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又保护了耕地,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农民群众为何能够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10分)
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农民的认识不统一、觉悟不提高、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工作,应切实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农民。把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离不开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扶持农民。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提高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民致富乃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1)为什么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
(2)材料中应切实抓住的几个环节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学案答案:
探究一 :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探究二:
(1)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着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探究三:
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探究四: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选择题:1-5 BBCDA
非选择题1: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分)
农民群众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自觉地保护耕地。(3分)
党和政府实施的耕地保护政策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和表现。(4分)
非选择题2: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村中的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因而,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8分)
3.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 篇三
第三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学习目标
1.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4.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
5.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6.分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自主学习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的◇课堂探究(P102):(1)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为什么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的人生看作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2)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在这里主要阐释了为什么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共讲两点:
(1)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的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表现,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
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课本主要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讲的◇课堂探究:(P102)(1)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2)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会幸福
(1)走不出自我的狭隘天地的人,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2)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世界,积极投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教材“专家点评”主要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及根本目的。
教材运用“相关链接”阐述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但人们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奉献的方式是不同的。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
用心爱心专心
1要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作出了贡献,就是幸福的人。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课堂探究(P103):(1)“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
(2)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从实现的客观角度来看的主要把握三点,首先,明确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生存、发展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然后,从反面来论证: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最后,得出结论: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1)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2)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教材“相关链接”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再伟大的人物,他的生存和发展,他的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是从实现的主观角度来看的◇课堂探究:(1)她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2)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却人人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做、怎样去做。只有不断战胜人生旅途上的挫折和失败才能越走越远,实现人生价值。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课堂探究(P106):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这里,首先结合“课堂探究”活动,明确个人素质所包含的内容。然后弄清个人素质高低与人生价值实现的关系。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全面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应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解决多样的人生难题,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问。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推荐阅读: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教案10-16
哲学与人生教学总结09-25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08-30
哲学与人生第9课09-29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07-06
辩证法与人生智慧哲学07-16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课件07-11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练习06-16
人生哲学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