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研工作总结

2024-08-08

幼儿园音乐教研工作总结(共14篇)(共14篇)

1.幼儿园音乐教研工作总结 篇一

一、变一成不变的静态环境,为适应幼儿发展的动态环境在过去,我们所谓的环境布置,就是开学初在墙面上绘画几张宣传性的图画,而这些图画置于墙面较高的地方,完全超出了幼儿的视平线,而且这些画一学期或一学年更换一次,孩子们对它们的内容和形式往往熟视无睹。这种墙饰只是摆饰功能的,很少考虑与孩子的联系。因此,这类布置不能起到沟通作用,孩子们也对它提不起任何兴趣。后来通过外出学习,慢慢地我们认识到了这种环境布置的缺陷性,开始创设主题环境板,我们买来色彩鲜艳的彩板,给它装上边框,贴到墙的下方,这样就比较符合幼儿的高度,便于幼儿参与操作、欣赏和交流。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老师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围绕主题内容和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创设活动的主题教育环境,并且根据主题的变化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比如,有的主题只有2周,那主题板上布置的环境2周过后就要开始更换,如果只有1周,1周就要更换。在下一个主题开展前,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然后根据收集来的资料与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相结合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使幼儿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展了,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这样布置出来的环境也更加吸引了幼儿的目光。例如,上学期我们中班有一个主题《我长大了》,小朋友根据老师的要求带来了自己以前拍过的照片(从刚出生的、五六个月大的、周岁的、2-3岁的),老师把收集到的照片进行筛选、整理,把它组成幼儿成长系列图贴于主题板上。幼儿的兴趣可高了,一到课间就围在主题板前议论纷纷“这是你吗?怎么小时候与你现在一点也不像啊?”“你看,你小时候真有趣,连牙齿都没有。”

还有大班有个主题“我们的身体”,老师根据主题内容从小学里借来了人体以及人体器官图片贴于主题板上,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她们议论着、观察着:这是什么?人的身体里面怎么会有那么多东西?我们怎么会生病呢?是什么地方出现毛病了?等等,幼儿提的问题有时连老师都回答不了,虽然老师经常为更换主题环境加班加点,但是她们觉得,为了孩子,做这些工作值得付出一些辛勤的汗水。这种主题板,我们搞了大概有3年半了,现在我们越来越觉得:这样的环境布置才是幼儿感兴趣的布置,这样的墙饰才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这样的墙饰才是与幼儿互动的、对话的,是幼儿表达、说话的空间,是幼儿经验再现、拓展的空间。同时,幼儿在参与墙面的布置过程中获得了主动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因此,我们坚持这样做,同时对教师每一期的主题环境更换进行检查、打分,我们组织教研组长一起检查,一起提建议,促进教师在布置主题环境时,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墙饰的丰富性和美观性,使环境更充满童趣,更贴近幼儿,更吸引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

二、积极构建区域化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形式

区域化活动,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形式,已越来越为我园老师所接受,它的开展使老师显得更忙碌,更具有创造性。区域化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与孩子的不同水平投放各种材料供幼儿操作,并且随着学习内容和幼儿水平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那么我们要求老师每月更新或添置3--5件新材料,在月底由行政领导和教研组长一起检查,起先我们是逐个班级检查、打分,后来老师说,我们不参加检查的人就学习不到其他人制作的材料了,于是我们改变检查方法,所有老师集中在一起,把自己觉得有创意、值得推广的区域作品,从材料的制作到使用的方法一一介绍给其他教师,这样老师不仅能够学习到他人的经验,还增加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么检查人员则在一旁边听边打分。通过新材料的大量投放,自主化的操作活动,我们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在操作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学会解决、沟通与合作,在合作中体验自信、成功的快乐。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把制作的材料记录下来,从目的、功能、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一一记录并保存好,学期结束后统一装订,以供以后的学习和参考。

到现在为止,区域活动已经开展有2年多时间了,在2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越来越觉得,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在这类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他们学得开心、轻松,没有任何压力,在活动中,小朋友的计算能力提高了,绘画能力增强了,对益智游戏的兴趣越来越高涨了。

三、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前几年出现方案教学时,我们的老师对它是相当陌生的,不了解它的内涵,不了解它的操作方式,陌生带来了畏惧,教师们不敢去尝试,也不知如何去操作,直到XX年,我们才鼓起勇气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大班有一个主题“我们的身体”,老师在课堂上简单地介绍人的身体时,幼儿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课间纷纷询问老师:人为什么会生病?人的身体里有什么?等等,在教研组活动中,这位教师把这种现象提了出来,并且说,想带幼儿到医院里去询问一下医生,我们听她一讲:何不来个生成活动呢,建议一经提出,大家纷纷赞同,于是在那一次教研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张网络图:了解人体的奥秘--途径是收集有关资料,了解身体生病的原因--到医院询问医生,身体会生哪些病--采访病人,生病时的感受--可以自己谈,也可以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这张网络图的指引下,我们终于顺利完成了活动,生成活动在我们的眼中也变得清晰起来,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于是,我们经过商量、讨论,决定在每学期初制订计划时留有一周或二周的时间搞生成活动,活动可根据教师个人的能力来决定时间的长短,可以是一个活动,也可以是一组活动,我们不作统一的要求。一学期试下来,大家都觉得,在生成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是浓厚的,学习是主动的,例如,大班有个活动:快乐的六一,老师与小朋友一起收集了许多资料:有“我们的六一”,有幼儿采访的“爸爸妈妈的六一”,有家长收集的“苦难的童年”--贫困山区儿童的生活,当老师展示“苦难的童年”系列图片时,幼儿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原来还有许多小朋友过着如此艰难的生活,他们还谈得上庆祝节日吗?当时许多幼儿的眼眶里是含着晶莹的泪花听老师讲解的,当老师把图片粘贴到主题板上后,他们常常围观着,议论着。生成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更多的真实的知识。只是在我们农村,搞生成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发动幼儿收集资料就是一个难点,相当一部分家庭生活一般,家里基本没有什么资料可寻,而且有些父母工作时间较长,回到家后也无心参与孩子的活动,因此,许多资料都是教师自个儿收集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利的,因为他们少了一个参与的机会。

四、积极搞活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

作为地处农村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校园文化底蕴的差距。如何缩小这些差距,我们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走“科研兴教,科研兴园之路”,为此,我园在认真分析本园现状和教师的教学实际,在原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和设计,我们确定了《节奏乐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为我园的主攻课题,因为以前教师很少上节奏乐活动,对它也感到较为头疼,因此我们选定了这个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我园,节奏乐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基础比较薄弱,可以说搞科研前平时也很少上这类活动,现在作为科研活动全园教师感到了较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不再畏缩,我们认真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认真进行试验、探索,经常在园内展示课题研究课(每学期课题组成员人人进行说课、人人展示一堂研究课),肯定老师的成绩,激励教师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积极探究节奏乐活动的教学方法,使幼儿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让幼儿一遍一遍地机械化练习。研究之初,老师感到问题很多,一是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二是怎样来教学才能发挥幼儿的主动能动性与创造性,而不是老师编排好节奏让幼儿进行练习?刚开始时,我们对上述2个问题较难把握,例如对音乐的欣赏,一是教师不怎么会上音乐欣赏课,二是由于教师的原因幼儿不会欣赏音乐。曾经有一次,一位教师让幼儿欣赏一首音乐,问:你觉得这首音乐怎么样?幼儿说:很好听,连问了几个人都是一样的回答,老师接着问:这首音乐是优美的还是雄壮的?有幼儿回答是优美的,也有幼儿说是雄壮的,好,接着听第二遍,再提问幼儿,还是众说纷纭,教师那个是心里急哪!这可怎么办?在科研活动中,教师提出了这个苦恼的问题,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有位教师提议说:我们就来选择优美的和雄壮的2种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听着音乐进行表演,看他是否能理解?后经过验证,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就这样,我们一人有难大家帮。我现在真切地感受到,在实践中注意积累问题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我要求老师们把实际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学习中大家一起商量、解决,这与现在的反思教学有点相似吧!那么在节奏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呢?经过大家不断地实践、研究、再实践,现在我们现在终于摸索出了几条有效的途径:

1、根据教师的舞蹈动作创编节奏

2、根据歌词创编节奏

3、利用图片创编节奏

4、利用节奏小卡片创编节奏等

为了保证开展节奏乐活动的时间,我们每2周进行一次科研活动学习,每周安排一节节奏乐教学活动,每天下午安排20分钟时间的节奏乐练习,在科研活动刚起步时,我们对这20分钟的练习曾经走入了一定的误区:把一首完整的节奏听了音乐一边又一边地练习乃至练熟,幼儿在练习中眼神不再兴奋,动作不再有力,兴趣不再高涨,他们表现出了一脸的无奈,从幼儿的脸上我们读出了小朋友讨厌这种活动。我们必须改变活动形式,通过大家的努力,现在我们的每天20分钟节奏乐可丰富了:可以欣赏音乐,可以进行韵律活动,可以根据一定的节奏来讲述一句话(例如,×××××××,就可以编出许多句子:我的爸爸上班了,我们快快走走走,我的小猫喵喵叫等,幼儿编得可丰富了),还可以进行听音乐编故事:把不同风格的音乐嫁接在一起,请幼儿听了创编一则小故事,每人可编得不一样。形式丰富了,幼儿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师也感到轻松了。通过老师的苦思勤研,我园的节奏乐活动已初现成效:在对全市一类优质园的展示活动中,中、大班幼儿展示的二个节奏乐活动,一个鼓号活动,获得了较多老师的喝彩。在每学期的科研研讨活动中,我们幼儿园曹建红老师上的《木瓜恰恰恰》、《老爷爷、妈妈和我》等节奏乐活动相当精彩。

五、以英语活动创特色

与节奏乐活动并驾齐驱的英语活动,也是我园重点开展的特色活动。我们邀请了澄西中学的高中英语教师来园进行师资培训,并且选送了三位英语基础较好的老师到上海、无锡、江阴等地进行幼儿英语教学专业培训。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也很慎重,把三种版本的幼儿英语教材进行筛选、重组,然后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园幼儿实际的小、中、大英语系列教材。在活动的组织上,我们强调一定要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幼儿主动投入英语活动。三位重点培训的老师上课要求用全英语教学,并且负责三个年龄段教师的英语指导。高额的付出,得到了高额的回报,我园赵文琴老师的英语活动课,以其纯真的全英语教学,活泼的游戏化形式,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全市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为了把孩子们的英语成果汇报给家长,她又创造性地以英语童话剧表演的新颖形式,将孩子们引入一个故事化的英语环境,把课堂教学的成果搬上了舞台,演出一经推出,孩子们表现出的惊人英语能力震惊四座。在她的带领下,全园各班的每日一刻钟双语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孩子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日趋纯熟,成为家长们的骄傲。

以上是我们西石桥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简单汇报,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

2.幼儿园音乐教研工作总结 篇二

一、转变教研工作职能, 努力推进《纲要》的贯彻实施

1. 转变教研工作职能, 增强服务意识

在深入贯彻《纲要》的过程中, 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职能和作用, 确定新的工作机制, 变管理、评比、检查为研究、引领、指导、服务。

随着《纲要》的进一步落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越来越多, 如怎样进行教学反思、怎样开发课程资源、如何作观察记录以及怎样科学地评价幼儿等。面对出现的新问题, 仅靠过去的研究经验是不够的, 它需要教研员深入一线, 在实践中研究解决问题。因此, 我们采取下移工作重心, 改变行政管理式的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研制度, 增强服务意识, 由原来的指令性教研转变为指导性教研, 由原来的检查性教研转变为服务性教研, 由原来的指挥性教研转变为合作性教研, 由原来的评比性教研转变为引领性教研, 树立幼儿园是研究中心、教师教学场所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者的新的教研理念, 以便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决策服务。

2. 转变教研员角色, 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贯彻《纲要》中, 教研员和教师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都是新《纲要》的实施者和研究者, 二者之间没有专家和权威, 有的只是相互合作、相互支持, 共同到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 教研员必须转变角色, 由过去的专家、权威转变成为平等交流、合作共建的引导者、服务者。

在贯彻《纲要》过程中, 教研员不再是教研活动的管理者、控制者、传授者、主导者, 而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教研活动不再是教研员的“一言堂”, 而是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再是教研员的“指令性”部署工作, 而是共同出谋划策的解决问题;不再是教研员“导课”、“评课”, 而是教研员和教师“研讨探究”;不再是教研员“居高临下”做教师的教师, 而是教研员与教师“入室为主”、“合作生成”。教研员要树立“倾听对话、交流互动、合作研究”新的教研理念, 与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园长、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 构建学习共同体, 与他们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合作研究, 一起成长。比如在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上, 我们针对教师在贯彻《纲要》中的需求和困惑, 有针对性地组织参与式培训, 培训者和受训者、培训者和培训者之间互相交流, 共同成长;道里区开展的园与园之间的观摩研讨, 将实地观摩和网络教研结合起来。活动结束后, 教师们说, 过去是教研员告诉我们怎么做, 如今是我们和教研员共同研讨, 在教研员的引领下进行研究;过去是教研员牵着我们走, 如今是我们需要什么, 教研员就做什么。教师在活动中提高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创新教研工作方式, 为教师提供民主、开放、合作的研究氛围

传统的教研方式多是静态的、封闭的、传授式的、说教式的、检查评比式的, 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要想把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迫切需要创新教研方式。几年来, 我市广大教研员在教研工作实践中, 坚持教研工作“倾听对话、交流互动、合作研究”新的教研理念, 坚持“按需教研、按需指导、按需服务”新的教研原则, 积极探索新的教研方式,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1. 观摩研讨。

我市变过去的示范课、观摩课、比赛课为观摩研讨活动。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 更是观念行为的转变。以往的观摩课、示范课, 需要准备一个星期、一个月, 然后大家看一个小时, 讨论半个小时, 教学带有表演的成分, 这种示范观摩对幼儿的发展没有意义。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具有生态效力的教学观摩研究, 把以前的模式倒过来, 不要准备, 就是平时教学, 大家看一个小时, 但却要讨论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例如我市开展的一课十讲、一课多备、观摩研讨教学、微格教研等都属于此种教研形式。观摩研讨活动拓宽了教师的思维, 教师在这种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 专题教研。

专题教研就是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主题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共性问题和典型事件。例如, 我们在借鉴瑞吉欧教学方案时, 有的教师认为网络分支越多越好, 那么到底是不是网络越复杂越好、分支越多越好呢?就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研讨。此外, 还有研究型学习适不适合幼儿园、创造力能教吗、弹性课程、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的关系等专题。教师带着教学中的问题研讨, 积极性高, 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 大家集思广益, 实现了互动和合作, 有力地促进了教研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3. 课题研究。

我们在选择课题时, 本着“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 不盲目去追求课题的级别、牌子的大小, 做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有利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课题都是来源于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如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模式等课题, 都是来源于教学实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由教研员、专家和教师一起组成研究共同体, 在研究共同体中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有效地推进了《纲要》的深入实施。

4. 网络教研。

在教育局、教研院及进修校、幼儿园的努力下, 市、区进修学校和示范性幼儿园基本上实现了网上教研, 建立了自己的网页。教研员根据教师的需要设计了相关栏目, 如信息栏、交流栏、问题栏、论坛等。香坊、道里、动力、道外等区的网上教研十分活跃。网络教研拓宽了信息沟通的渠道, 扩大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空间, 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效率。

5. 沙龙论坛。

在沙龙论坛中, 我们强调教师独立思考, 各抒己见、自圆其说;鼓励教师观点交锋、讨论争鸣。沙龙论坛最后可能是没有结论, 教师可以各取所需, 它为园长、教师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 不同的观点在这里碰撞、兼容、对接, 新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生成。

6. 案例教研。

案例研究就是围绕教师在教学中的“典型事件”, 开展反思研究, 各抒己见, 交流互动。案例教研促进了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

7.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多是以现场会、展示会和编印资料等形式进行。如我市编写的《走进新课程课例选》、《新课程实施意见》及教学引领活动、实施新课程现场会等。成果展示推广了各幼儿园的教学经验, 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8. 调查研究。

每学期我们都深入幼儿园, 深入教研组, 深入活动室, 进行调查研究, 撰写调查报告。调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提高了教研的针对性。

9. 典型引路。

由于哈市农村和城市幼儿园并存, 发达地区和薄弱地区幼儿园并存, 国办、企事业办、民办、个体幼儿园并存, 带来幼儿教育各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针对此种现状, 我们采取了典型引路的教研方法, 以点带面、以强带弱, 通过现场会、教学观摩、送教下乡等活动, 使广大幼教工作者普遍树立了现代教育观, 带动了薄弱地区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1 0. 园本教研。

我们以幼儿园为基础, 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确定了15所园本教研的试点园。教师们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在教学实践中研讨、反思,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上列举的常用的教研方式, 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截然分开的, 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教研目标和教师需要, 灵活运用, 为教师创设民主、开放、合作的研究氛围, 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立足园本教研,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纲要》精神能否在实践中落实, 关键在于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高低, 而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园所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几年来, 我们立足园本教研, 开展案例反思、专题研究、网络教研等园本教研活动, 努力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幼儿园,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贯彻《纲要》的深入, 教师的困惑和问题越来越多, 一些原先估计不到或者估计不足的困难与日俱增, 教师的问题和困惑渐趋个性化和专业化。仅靠几次现场会、交流会、教学观摩和研讨等形式, 只能解决一部分教师的问题及当时的问题, 如何使教师的困惑及时得到解决, 如何使所有的教师都获得专业成长, 这个问题摆到了教研工作的重要议程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立足园本教研, 建立园本教研制度, 倡导以幼儿园为基地, 以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 专家引领, 全体教师参与, 以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提高教师实施《纲要》的技能和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此同时, 先后参与了教育部的“贯彻纲要行动计划”和“园本教研制度建设”两大课题, 保证了园本教研正确的方向性。

在园本教研过程中, 我们本着市里搭台、区县唱戏、综合汇报、深化试点、评估推进的工作程序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首先, 我们对教研员进行了园本教研的培训, 明确了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基础,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工作体制, 认清了园本教研的“五大意义”, 园本教研的“五大要素”, 园本教研的“五种途径和方法”, 制定了园本教研的“五种研究制度”, 园本教研每学期的“五项工作”, 园本教研在《纲要》实施中的“五大举措”。

其次, 我们在各区确定的园本教研试点园的基础上, 确定了市里园本教研的试点园并下去指导。首先在尚志和靖宇幼儿园召开了园本教研现场会, 进行了示范引领, 随后提出“园本教研活动月”;同时组织我市15所幼儿园积极参加教育部的“实施《纲要》行动计划项目”课题, 邀请国家、省、市高校及科研单位教授组成课题专家组, 为研究单位作专业引领, 构建了行政、教研、科研、幼儿园学习共同体, 帮助幼儿园寻找到影响本园《纲要》实施的基本元素, 定期组织交流会、现场研讨、编写课题通讯, 为广大教师提供与专家交流对话的机会, 搭建了交流、研究的平台,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在进行园本教研过程中, 我们从教师知识自我建构和心理特点出发, 从活动步骤到讨论时间的安排都切实体现了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服务的教研理念, 体现了以下特点:研究是在实践中和教师的主动建构中进行的;研究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和行动中进行的;研究是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切磋, 是合作研究;研究是对工作和碰到的问题的反思;研究是在专家指导和理论的支撑下进行的。我市园本教研经验在黑龙江省教育厅举办的“黑龙江省幼儿教育工作会议”上, 作为教研部门的唯一代表, 作了教研工作的经验交流, 获得了领导及与会者的好评。

在园本教研过程中, 我们认为应该注意的是:第一, 在指导园本教研时, 要把握好度———到位但不越位。教师永远是研究的主体, 我们可以启发、引导, 促使其思考, 而不能代替思考, 只有教师自己认同的, 才能内化, 才能在反思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第二, 园本教研制度不是封闭的制度, 它旨在“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因此, 园本教研要打破时空界限, 不能“画地为牢”, 要加强园际交流合作, 积极参加分片教研、区域教研。第三, 园本教研要加强专业引领。教师常常喜欢观摩、看现场, 喜欢热热闹闹, 对理论辅导不感兴趣。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在理论辅导时脱离实际, 另一方面是教师固有的思维定式造成的。我们认为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参与, 研究往往不能深入, 或者停滞不前, 实践就只能在浅层次上重复。因此, 我市在园本教研时为15所《纲要》试点园配备了专家, 专家由教研、科研和大学教授组成。

3.我说音乐与教研 篇三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音乐课路在何方?

一、明暗线交织,让音乐课更具有音乐性

在新课改的机遇和挑战中,我校音乐教师一起探讨、研究,很快领会了新课改的精神、课标的要求,结合学校和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加强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在教学中不断突破自我,积极关注和研究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以及出现的新问题。在不同的班级施教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具,以探索最佳的教学效果,体验不同的教学设计带来的乐趣,寻求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音乐课堂教学回归理性和实效。每上一节新课,我们全组老师首先会在一起探讨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该课涉及的音乐要素,把调动学生积极性等精彩手段和活动方式确定为教学中的明线,而把传授知识和提高技能等教学目标的实现确定为教学中的暗线。精彩的明线与深刻的暗线相融,让音乐课处处体现出音乐的学科特点,让自己的教学充满了快乐,让艺术之花为校园增光添彩,让音乐之声、欢乐之声给学生带来了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二、音乐教学的立足点、切入点、着眼点

当前,音乐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立足点、切入点和着眼点几方面着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需求、特长和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和机会。

1、立足点

在课堂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提高能力与素养,在活动中发展智力与个性,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2、切入点

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聆听、分析、感受、体验、演唱、演奏、表演、创编、交流、讨论、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热爱音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着眼点

在教学中体现多元化,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三、关于音乐教学中活动的创编

在音乐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编已是许多教师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比如引导学生对歌词的创编,对旋律、节奏的创编,对舞蹈动作的创编,对演唱形式的创编等。多年来,这种做法、这种形式已被广大音乐教师所认同和采用,并且被广泛用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创编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其目的,一是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动口、动手、动脑、动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究性;三是激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四是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交流、自信表现。

河北民歌《茉莉花》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我们曾听过这样一堂课:学完这首歌曲,老师让学生分组改编歌曲的前两个乐句。老师的本意一定是想拓展一下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让水平有限的学生来改编这样一首经典作品,结果可想而知,简直是事与愿违、贻笑大方。听完这堂课,我们全组成员冷静思考和讨论:音乐教学的创编到底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大家畅所欲言,最后得出音乐教学中创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1、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进行创编;

2、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鼓励下进行创编;

3、应在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合作中进行创编;

4、应在学生感受、体验、模仿、联想、想象的基础上创编;

5、应在学生熟悉和掌握学习内容之后自由、自主、自信地创编。

第二天,我们组又集体观摩于雪静老师的一堂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自己创作了四小节简单的旋律,让学生为这四小节旋律再续写四小节,结果学生热情高涨。虽然受水平所限,有的同学写出的旋律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可以看出学生都在认真准备和思考,学生的精力和热情都活跃在这个活动当中。我们认为这样的创编活动朴实实在,是切实有效的。

4.幼儿园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四

一、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1、充分发挥年级组长的管理能力,调动本年级各班班长的工作积极性,带动班级工作共同进步。加强日常工作,特别是细节工作的督导,教学管理人员经常下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制定专教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由专教组长负责本组日常工作的督导和本组人员的管理工作。继续开办美术、舞蹈、足球、国际象棋、英语兴趣班,满足家长和幼儿的需求,由专教教师负责制定课程计划。

二、教研工作

1、围绕四个有序深入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

1)环境有序:从环境入手,充分利用好教室的每个地方,注重空间的运用,丰富个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包括孩子和教师自制的玩教具和区域活动材料),幼儿作品表征的手段、方法和展示,各班增设一个角色区,为幼儿多提供真实的活动材料,加强幼儿扮演活动的开展与指导。

2)学习有序:半日活动开展以“计划——工做——整理——回忆”途径实施,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调整计划内容,体现层次性。加强学科教学和小组活动的研究。

3)生活有序:教师组织各生活环节的过度自然、合理,减少孩子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幼儿自我服务(喝水、穿脱衣服、洗手等自我生活照料)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以外伤害。

4)观察有序:各种检和核的目的性明确,做到能及时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

2、特色教育开展贯穿一日生活

1)全语文教育: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让幼儿认识主题活动中渗透的文字和网络中的文字,并作为主题检核的内容,增加阅读活动内容的时间和内容。

2)数学教育:丰富数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的途径与方法,各班建立数学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操作材料,并加强数学活动的指导。

3)双语教育:加强日常英语活动的开展,提高带班教师英语水平和配班能力。本学期将进行配班教师英语活动观摩。

4)音乐教育:日常音乐活动也要有计划性,重点加强对唱歌教学和舞蹈教学的研究。

三、科研工作

我园所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为我园园本课程的建构服务的,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以推进园本课程的深入开展,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为介入点。反思上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验班成员与专家、教研组成员间的交流不够,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工作做得不够;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成员对实验的过程工作不太重视,实验得资料整理工作还应加强;

实验班成员在工作中得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进一步调动,在教学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加强对科研方法的认识,认真阅读相关的科研文献,提升全体科研工作的专业水准。

为了促进我园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促进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现制定计划如下:

1、根据园本课程发展的需要,及上学期实验情况,确定实验课题和课题负责人:

1)重点工作:市级课题试点的研究“幼儿发展评价”——穆文敏、陈俞负责;(继续上学期的研究)

2)园级课题研究“园本课程的研究”——在全园展开;

3)“感受音乐,培养独特的音乐玩家”的试点研究——段帆、薛愔负责(继续上学期的研究);

4)“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试点研究——郑颖、王超琼负责(继续上学期的研究)。

2、研究工作要点:

针对上学期出现的不足之处,在对三个实验班的管理中需要进行以下调整:

1)加强实验班教师与专家、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实验负责人加强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与参与,发现问题及有好的想法时及时与实验班教师交流。尽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每周至少有一次与实验班教师的正式交流,每月进行一次有专家参与的阶段性总结。

2)科研负责人调动实验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实验班排头兵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提供材料、资料支持等形式,参与实验活动。通过经常性结合实际工作的反思学习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3)抓好实验班“以点带面”的工作。教研人员要及时发现实验班中好的经验,并及时向其他教师推荐,可以通过实验班教师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经验文章推荐等形式,向全园推广实验班的经验,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各实验班的具体工作:

重点工作:将小一班的“幼儿发展评价”课题进一步深化。

上学期在科研工作中,在开学初期面临新生情绪的安抚工作,教师对幼儿有一个了解的阶段,三位教师因为是新的组合,需要一个磨合期,教师间、教师与幼儿间都需要一个相互认识、相互适应的过程。实验班教师虽然做了不少的工作,对原有的幼儿档案整理方式进行了调整,但是作为“幼儿发展评价”课题组的教师在记录、整理上所花费的心思、精力还是不够的。通过对上学期工作的反思,确定了本学期小一班的工作重点:

1)提高教师的记录、整理意识和评价分析能力。三位教师对记录时机、记录内容的把握,主要是要提高随时记录的意识,尝试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记录。使用适宜的言辞对幼儿的实际发展进行评价分析,调整计划。

2)在研究过程中对现在使用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即“58条关键经验”进行调整,尝试整理我园特色的“评价指标”。

3)根据本班幼儿情况,设计适宜的幼儿发展检核表。

4)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理分配班级工作,有效利用工作时间。

教师定期将实验进展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关于音乐和数学教育的研究:

1)继续在中三班探讨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上学期研究的基础上,注重为幼儿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开展丰富的、有计划、有层次的音乐活动,以有趣的游戏、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玩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重点为丰富幼儿舞蹈语汇、肢体表现能力、唱歌等方面。并将通过活动观摩,向全园教师介绍经验。

2)继续在大三班探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上学期探索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小衔接方面关于数学活动的探索,将结合班级对班级幼儿的观察分析,确定学期计划,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注重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开展数学活动,并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丰富、有层次的数学学习环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教师、幼儿、家长三方的共同成长。

所有科研课题都让教师自愿参加,课题负责人有权利自结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在学期初拟订研究方案和本学期课题研究重点供大家讨论,修改定稿后执行。其中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准备使用的方法和途径、资料收集方法等内容。学期末召集各课题负责人进行交流,总结一学期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对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由科研工作负责人写出总结。对课题研究认真负责,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要给予奖励或表彰。

四、大型活动:

1、组织各年级编排早操

2、结合季节组织幼儿春游

3、“三八”以年级为单位举行“我爱妈妈”亲子活动

4、四月举行“国际象棋月”系列竞赛活动

5、“庆五一”家庭亲子环保小制作比赛

6、“幼儿园十周年园庆”庆祝系列活动

7、大班毕业典礼

幼儿园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2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参加我组教研活动的有六个班,一个小班、三个中班、两个大班共八名教师。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随着《纲要》的颁布,音乐教研更进一步的深入开展。我们继续以情感入手,以情动人。以《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为主课题,采取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小班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为主,多采用音乐游戏;中班采用了唱歌和韵律活动的形式;大班则继续坚持唱歌,充分发挥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同时还进行了欣赏与打击乐的尝试。

教师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到幼儿的差异,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欣赏多种音乐形式的机会,效果显著。孩子们更爱音乐了,他们积极要求表演,快乐大方的参与音乐活动,其中与生活贴近的内容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我们发现孩子的交往能力增强了,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正是体现了“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如:怎样将“环境育人”的思想进一步贯穿于教育之中,丰富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如何面向全体、关注个体,使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等。为我们下学期的教学研究提出了要求。将我们的研究课题进一步的深入。

二、课题: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三、指导思想:

1、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纲要》中指出: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的倾向。

2、《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四、目标:

1、将研究继续深入,有更多理论的思考与探讨。并加强理论的研究与学习,更好的指导实践工作。

2、将音乐艺术教育与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充分发挥其中介作用,促进教育整体化、综合化的要求。

3、培养幼儿对音乐情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能接纳和肯定幼儿的表现,更多的关注平凡、能力差的孩子,提供展示的平台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4、参加集体生活环境中的共同音乐活动,继续发展幼儿在演唱、演奏、舞蹈以及伴随音乐的游戏和动作表演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5、树立“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同时关注活动中良好“师幼互动”的形成。

五、措施:

1、坚持《纲要》的学习与探讨,积累形式丰富的音乐教研材料,并借鉴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

2、为幼儿提供适宜多样的音乐,接触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带幼儿领略多彩的音乐世界。营造音乐氛围,创设幼儿感兴趣的音乐表演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亲自操作体验,大方自信地表现音乐。

3、将音乐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去,发挥音乐教育的中介作用,使其与教育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音乐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开拓思路,从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法入手,更广泛的采用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

幼儿园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3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上学期的活动中,我们音乐教研组通过学习新纲要、新课程,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也在不断转化。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观念,尊重幼儿,关注每个孩子的寻常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之窗,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理念都能熟记于我们老师的心中。“如何能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呢?”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老师的新旧观念发生了碰撞,产生了许多困惑。

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结合奥尔夫音乐理论,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统合幼儿音乐,舞蹈,选举,文学,图画等多元艺术。带领孩子进入音乐听,说,唱,跳,奏,演的欢乐世界,提供孩子一个多元,快乐,精致的艺术体验。

一学期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组员的理论学习。

2,开展奥尔夫音乐与本园活动相结合的研讨。

3,开展“多多合唱团”的培训。

4,籍由律动舞蹈教学,灵活孩子的肢体和心灵。

二措施

1,在每次教研活动中进行10—15分钟的理论交流。向大家介绍音乐教育方面的新理论,新动态,也可以是音乐教育的优秀论文,优秀活动设计的分享。

2,以奥尔夫音乐理论为依据,结合本园,本班的特点开展活动。唤醒孩子的创造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3,由张正一、杨晓楠老师负责,组合“多多合唱团”,利用课余时间培训孩子。从一首首歌曲,儿谣中,挥洒孩子自由的创造力和鉴赏力。

4,舞蹈兴趣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一种理想方式,舞蹈这一直观性、可感性强的艺术,又恰好符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迅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舞蹈教育适合幼儿的发育成长,使之更好地掌握身体,便于有表情地、创造性地使用动作语言,以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由张正一,杨晓楠两位老师负责,组织幼儿开展舞蹈与律动的教学研讨。

三具体安排

九月

制定工作计划

开展理论学习:奥尔夫音乐理论1

十月

奥尔夫音乐游戏的操作

“多多合唱团”的组合与练习

十一月

奥尔夫音乐游戏的操作

舞蹈与律动的教学探讨

十二月

“多多合唱团”的组合与练习

舞蹈与律动的教学探讨

元月

学期活动阶段小结

三月

制定新学期活动目标

“多多合唱团”的练习

四月

“多多合唱团”的练习

开展理论学习:奥尔夫音乐理论2

五月

舞蹈兴趣活动

六月

“多多合唱团”的展示表演

幼儿园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4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我开展了有关“小班幼儿节奏感培养游戏化初探”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了解本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查阅相关的幼儿音乐教育资料,如“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丛书”、“许卓娅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幼儿的音乐素质与能力训练”等,拟写计划。

3、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幼儿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圆舞板)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小班幼儿来说同样会使他们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的节奏动感

(1)、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我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幼儿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幼儿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我经常让幼儿以自身的身体律动来感受稳定的节拍。如唱歌、乐曲时,让幼儿随着节拍,一拍一拍地摇动身体、头,感受有规律的无变化的拍子。在这个练习中,我还让幼儿随着乐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脚等律动,这样就能帮助幼儿较好地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为今后掌握有变化的节奏打下基础。

二、存在不足:

1、节奏训练的时间较为局限,不利于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2、幼儿节奏的听觉、记忆能力等还比较差,有待于发展和提高。

三、改进措施及下阶段做法

1、在各种活动中贯穿节奏练习。

(1)每次在教新歌前,可让幼儿跟着音乐拍节奏,听一听曲子里都有哪些节奏类型,待幼儿能准确拍出后,再让幼儿按照歌曲的节奏、速度等来学歌词。还可边读歌词边拍节奏。

(2)结合语言节奏进行练习。

(3)在区域活动中开设节奏创编区,也可利用餐前的时间进行练习节奏,在各种游戏中也可用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来进行练习。

2、注重发展幼儿的节奏听觉、记忆能力。

在今后的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引导幼儿把自己听到的各种节奏告诉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们,这样在无形中就能发展幼儿对节奏的记忆力。长期坚持,幼儿就能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加以注意,发展对节奏的听觉和记忆能力。

幼儿园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5

音乐目标、内容备选

1、初步感受、欣赏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术的敏感。

3、掌握一些简单的艺术技能,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4、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创造性地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5、在艺术活动中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与他人合作,能理解、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与风格的艺术作品。

一、歌唱活动。

1、愿意参加歌唱活动。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学习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学习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1—5。

3、尝试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4、愿意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

二、韵律活动。

1、愿意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动作的活动,尝试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2、尝试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随之变换动作。学习用上肢、下肢等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

3、试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通。

4、尝试自己想出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体验韵律活动中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

三、节奏活动。

1、愿意玩弄打击乐器,感受手铃、串铃等容易演奏的打击乐器不同的音色,愿意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2、了解并尝试遵守演奏打击乐的基本规则。

3、学习随熟悉的音乐有节奏地演奏,能参加两种乐器的齐奏,尝试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4、学习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四、欣赏活动。

1、努力关注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3、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4、愿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

5.幼儿园音乐教研工作总结 篇五

“一磨”教研实录

(一)“一磨”活动简案(大班)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附后),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体验与同伴集体跳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教师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听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合作跳舞,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教师提问:

a.我们现在要创编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吗?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帮手——手花,请戴在你们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时候是否邀请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请的?你在做动作时有什么发现?

(2)创编队形。

a.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

b.根据幼儿讨论的方案完成集体舞的创编。

4.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二)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因为是第一次上舞蹈课,我有很多方面考虑得不周到。舞蹈教学首先是要熟悉音乐,理解歌词,而我在孩子不熟悉歌词的情况下又用了音乐节奏较快的伴奏带,孩子听不清楚歌词,创编动作时就很茫然。再者,在孩子不理解歌词的情况下,我开始做动作,孩子们跟着我跳,无形中我就把孩子的思维给禁锢了,体现不出创编,是我在教幼儿学。分辨左右这一环节进行得太快,致使许多幼儿没有分辨清楚左右。

(三)参研者互动交流

徐老师:活动中手花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舞蹈时,大多数仍然分不清左脚和右脚。手花是戴在手腕上的。可以让孩子用戴手花的左手拍拍与其同侧的左腿,这样,孩子在伸左脚和右脚时就不容易搞错。

韩老师:教师发现许多幼儿分不清左右,却没有及时给予纠正,我觉得这是不合适的。

曹老师:目标1中提出要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但自始至终,教师并没有鼓励幼儿去创编,而是让幼儿去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

(四)“一磨”活动整体反思与总结

1.活动中好的方面:(1)整节活动孩子们兴趣浓厚,能基本理解乐曲,如能够用“暖洋洋的,心里很舒服”“高兴”“想飞天”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能提炼出教学的难点在于分辨左右。(3)教师能够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例如“地很滑,我们很容易摔倒”“伸左脚、伸右脚时必须快”。

2.活动的不足之处:(1)教育目标与教育环节脱节。活动的第一个目标重点在于创编,而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够,主要表现在:歌曲相对较长,教师只让幼儿听了两遍音乐,幼儿对音乐的素材感受不足。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在幼儿创编前的示范动作给了幼儿不必要的暗示。第二个目标是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但活动中,教师只是出示了队形图谱。却没有引导幼儿掌握正确创编队形的方法。让幼儿左手戴上手花,但缺少了强调,导致大部分幼儿仍不能清楚地分清左右,在幼儿舞蹈的过程中也缺少必要的纠错环节。(2)个别教育细节的问题:教师能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却没有引导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幼儿戴手花,教师自己没有戴,导致在引导幼儿区分左右时,不能以标志物“手花”作为切入点。

(五)可行性建议

建议一:方案宜精练,目标的设置应尽量细致、明确,以便实施时可以灵活进退。

建议二:应较早加入音乐的伴奏或者伴唱,最好先用伴唱跟随幼儿,然后用速度较慢的琴声,幼儿进入较为熟练的状态后,再使用更有鼓舞性的录音伴奏。

建议三:教师应引导幼儿使用特定的标志物手花,理解其作用,以帮助幼儿减轻空间认知上的负担。

“二磨”教研实录

(一)“二磨”活动简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看图谱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体验与同伴集体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听音乐,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教师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你听到的歌曲内容吗?

2.集体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合作跳舞,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教师提问:

a.我们现在要创编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吗?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帮手——手花,请戴在你们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时候是否邀请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请的?你在做动作时有什么发现?

(2)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并根据图谱变换队形。(将“创编队形”改为“变换队形”,使活动容量更适宜。)

3.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二)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我觉得目标1基本达成了,目标2达成情况仍然不是很好。细节方面:首先是椅子的摆放不合理。如果摆成半圆形就不会影响孩子们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次是在创编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为了照顾全体幼儿,我几乎让每个孩子都进行了自己创编动作的展示,导致这一环节时间太长。

(三)参研者的互动交流

梁老师:孩子们创编的积极性很高,但创编的时间太长,而展示的时间又太短。

曹老师:我同意梁老师的观点。课程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幼儿创编动作花去近35分钟,而“依据图谱变换队形”仅用了10分钟,致使教育目标2达成得不是很好。

徐老师:与上次活动比较,对手花的利用度有了提高,但手花仍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少幼儿仍然不能很清晰地分清左与右。

杨老师:由于教师对座位的安排欠妥,孩子在上下座位时显得非常乱,这个时候,教师可适当维持秩序,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四)“二磨”活动整体反思与总结

1.活动中好的方面:(1)教师能创设持续的情绪氛围,引导幼儿联想、想象。例如,在引导幼儿依据歌词“请你和我跳个舞”进行创编时。教师用适宜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联想:请小朋友想一想,动画片里王子邀请公主跳舞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2)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现对音乐的理解。(3)能及时对幼儿的创作成果精心评估,发现优秀的“作品”能作为典型用来带动全体幼儿。

2.较“一磨”活动,本次活动中改进较为成功之处:(1)利用琴声与教师哼唱相互结合,让幼儿听清了乐曲,理解了歌词,为创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能够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全面吸纳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再以教师为先导。

3.本次活动仍需改进之处:(1)目标与内容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目标2上,帮助幼儿区分左与右,仍需商榷:a.教师要求幼儿把手花戴在左手上,但不少幼儿操作时与教师的要求相悖,教师没有及时予以指导。b.教师没有明确向幼儿说明手花的作用。c.幼儿跳舞伸左脚和伸右脚时,教师应放慢速度,给幼儿充分的自我纠错的时间。(2)教育细节方面:a.座位的排列以半圆形较为合理。b.幼儿创编“你把双手拉着我”时,有不少幼儿是用单手与同伴牵手,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

(五)可行性建议

建议一:增加幼儿体验的机会和时间。幼儿创编动作后,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去展示他们自己创编的动作,充分体现集体舞“跳”的特点。

建议二:不用逐句对歌曲进行创编,可选取重点乐句和有创编空间的乐句进行创编,以节省创编的时间,有效地缩减课堂容量。

建议三:两次试教面对的幼儿不同,在活动之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合理修改方案。

“三磨”教研实录

(一)“三磨”活动简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准确分辨左右,体验变换队形与同伴集体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听音乐,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2.集体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利用手花帮助幼儿区分左右。

(3)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体验变换队形与集体跳舞的快乐。

3.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4.请幼儿邀请听课的老师跳舞。

(二)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有了充分思考和反应的时间,活动中我努力体现孩子的主导地位。

(三)全园教师的评议

6.幼儿园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探索 篇六

一、建立健全机制, 保证教研

建立园本研修组织机构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保证。为了确保园本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我园成立了园本教研领导小组, 由园长李珺亲任组长, 她是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参与者、指导者和支持者, 书记、保教主任为副组长, 各年龄班组长为成员, 进一步落实各人员的职责, 分层管理,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研工作管理网络, 从而保证和推进教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有效性。

二、依据幼儿特点, 开展分组教研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 也是提升教师实践经验的重要阵地。

1. 清晰划分, 有序实施。

我园依据幼儿特点建立了按年龄分组的小、中、大三个年级教研组, 统称小教研组;而“大教研组”是指全园教师集体参与的集中教研活动, “大小教研组”隔周组织教研活动。教师全部利用空闲时间参加活动。

2. 各司其职, 各有侧重。

“小教研组”聚焦幼儿年龄特点, 研究“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中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各年龄段的实施, 并在遵循原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和本班幼儿的兴趣特点及发展需求, 灵活地、创造性地选择教材。而“大教研组”则聚焦幼儿园“健康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和研究,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幼儿发展为本, 以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所遇到各种问题、困惑为切入点, 开展教研活动, 以期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研究成果、检验研究过程的机会。

3.形式多样, 殊途同归。

“小教研组”以主题研讨、环境创设、区域活动观摩等形式开展活动。“大教研组”以园本培训、现场观摩 (每学期一次园本拉练课) 、案例解剖、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大教研对小教研有积极的激励推动作用, 在大教研组活动中获得的信息给了教师充分“释放”的机会, 也让教师的个性得以展现, 从而使大小教研组互为前提, 支撑共进, 有机互动, 初见成效。

三、依据教师特点, 开展分层教研

我们认为, 为教师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教研过程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手段。目前, 我园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水平将教师分成三类:新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 分别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 使每位教师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 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迈进。同时启动了多种形式落实分层教研活动, 如:保教主任跟踪新教师半日活动、园领导推门看骨干课、新老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等等。每学期我园都要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 把所学到的东西通过示范课进行展示, 她们表现出来的教育策略、教育技巧、教育智慧, 为青年教师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 充分体现了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我园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为使她们尽早适应和胜任教育教学任务,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幼儿园为她们创设条件, 帮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和成熟教师结对子, 师徒每周互看课一次, 徒弟每月一次展示课, 每学期师徒一次同课异构公开教学活动, 同时师傅要对徒弟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家长工作等方面给予指导。通过“一帮一”的形式, 师徒在互帮互助中, 各有所得, 共同成长。

四、依据教学活动常规, 开展反思性教研

1.优化教师反思模式。

一次好的园本教研要能让教师的经验获得提高。如果让教师的反思仅仅停留在自我对话、同伴对话的层面, 则会使教师在“从经验到经验”上徘徊, 这种简单重复低水平的园本教研只能说是时间的隐性浪费。因此, 在园本教研中, 引用一些著名教育家、哲学家的名言语录, 可以让老师跳出幼儿教育这个小圈子, 让老师产生共鸣, 对其中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获得认同感, 从而加以运用。以大教育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 促进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加强专业引领的力度, 请来上级教研员来园指导, 对大家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引导教师透过教育现象看本质, 从而把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做大、做广、做实, 使得教师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2. 边“照镜子”边反思。

我们开展了教师课堂“照镜子”教研活动。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录制自己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观摩自己的教学实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找出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规范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此项教研活动是以班级常态管理为主, 运用摄像机单纯记录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活动的全过程, 从中记录教师、幼儿各自闪光点及所存在的不足。

通过观看录像回放, 老师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对如何在实践“建立良好的常规, 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以及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同时也去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体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把自己的方法和观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 形成体系, 推进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发展。

3. 在体验中反思。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我听到了, 随后就忘;我看到了, 也就记得了;我做了, 很自然就理解了。因而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通过模拟的学习环境进行切实的体验, 然后通过反思、感悟分享, 使教师成为园本教研的主人, 在教育理论和教育行为之间开启了大门。

我们在中班开展了一次“垃圾分类”的体验式活动, 在活动体验中, 老师们通过分组模拟“垃圾分类”的教学场景, 通过具体情境中的难点突破演示, 采用了让老师“自由结对——教学演示——展示自我——互助合作——自我反思、互动讨论”的形式, 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要听和记, 更重要的是要想、说、做和分享。教师们在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活动中, 不断地调动自己原有的经验, 丰富与调整自己原有的认识, 建构新的认识。在和谐、平等、活跃的氛围中, 通过反思与构想, 实践与尝试, 教师们学习了此活动中确定难点及突破难点的策略, 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享, 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 最后将应用到实践中。我们认为, 在体验中反思, 使教师对学习的理解不再是被动的、抽象的, 而是积极主动的, 从中我也感受到通过体验式学习所获得的知识, 比为学习而学习要深刻、牢固, 教师乐于参与的园本教研, 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教师自主成长的阶梯,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7.幼儿园开展有效教研的策略 篇七

关键词:园本教研;探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41-01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几年来,我园立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了园本教研活动,探索了园本教研的方式与途径,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解决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促使教师尽快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有效地支持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将有效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归纳,认为幼儿园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策略应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问题式教研活动,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颇感困惑的问题,幼儿园的业务领导要善于对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了解与观察,掌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了解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收获和对教研的需求。并组织教师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某幼儿园,有段时间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们辛辛苦苦做出的自制玩具孩子们并不喜欢,教师们感到很苦恼,她们认为“怎样让幼儿爱玩自制玩具?”这一问题挺值得研究。后来,经过分析,大家意识到这是教师的观念和教育技能的问题,可以通过园本教研来解决。

二、以灵活多样的教研组织形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温馨式的教研方式。教师的教研活动可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活动室里可以摆放一些鲜花,准备一些水果、矿泉水,使教师在温馨的氛围中进行问题教研,心情轻松愉悦,畅所欲言。

2、游戏式的教研方式。教研并非一定是理性、单一和枯燥乏味的,也可以是生动和充满情趣的。

3、评比式教研方式。园里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教学反思、优秀教学活动以及年组教研活动等评选活动,促使教师把评比的平台变为教研的平台,将评比活动视为一种研究活动,由于教师对评比结果的重视,因此,促动教师无论是在参评前,还是在参评后都积极的学习、思考、研究、分析、讨论,甚至总结、归纳、提升,使得参评过程成为整合各种教研方式,真正研究学科、研究幼儿、研究教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三、开展学习式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习式”教研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教师获得信息,了解、关注幼教发展的动态,理解先进理念、明确概念等,而且在于通过“学习式”教研引领教师对当前自身的教育水平进行审视和思考,找出与目标的距离,逐步完善和提高自我,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1、以示范引领对话分析式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教研方式主要是由教研员或资深教师深入一线,以自身的教育行为特别是亲自与幼儿交流、对话,让教师看到不同理念、思想意识指导下的师幼互动促使幼儿行为、态度的转变。通过教研员对对话的诠释,让教师了解对话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意图和更加理性的思考,感受引领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幼儿性格、爱好、年龄特点的准确判断与把握。

2、开展教学观摩和专家点评式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适时幼儿园可组织教师开展优秀教学活动观摩,同时也可聘请幼教教研员或幼教专家来园为观摩课点评,专家的评课活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幼儿园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加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开展课例教研或同课异构活动,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幼儿园可在园业务领导的引领下,采取同伴互助集体研讨的方式,组织教师开展课例教研或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过讲课、评课,再讲课、评课、再讲课活动,让教师感受到一节普通的教学活动是如何变成优秀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教研的魅力,促进教师教研水平。

四、建立规范的教研制度,保障教研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

教研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方法可以是多变的,但规范的教研制度的建立也是必要的,这是保证教研工作有序、规范、持续进行的前提。

1、加强领导,成立园本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业务领导具体抓,年组长和班主任层层抓的工作格局,形成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园本教研氛围,促使园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

2、建立园本教研工作制度。如每周一次的问题教研活动。每月一次的教育随笔,每学期一次的园本研修活动等。时间是固定的,形式可以多变。可以组织集中教研,也可分散式自我教研,还可以以书面的形式交流或者以论坛交流帖子的方式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同时也调动了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8.音乐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八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倡导“和谐校园”的

理念。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努力创造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音乐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以课程试验改革为契机,把更新教育观念脚踏实地地贯彻到教育改革的全过程中去。结合新的教育教学系思想,提倡音乐教学在“基础性,科学性,开放性,创新性”。

二、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转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运用

新课程理念研究新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探索新教法,研究新教法,创建有效的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结合教师实际,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层次的教研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业务讲座,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说课、调研、上公开课等丰富的形式,不断提高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

3、积极组织学生合唱队,迎接深圳市第八届学校合唱节。

4、加强教科研方面力度,并以论文、案例等多种形式体现。

5、支持组内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以及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

6、团结音乐组成员,形成积极向上的教研组风气。

三、活动与时间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进行学期初合唱队组建与活动时间;

3、确定参加合唱节小节目比赛的学生名单;

4、积极准备迎示范性学校评估听课活动。

三月份:

1、集体备课活动;

2、年轻教师积极准备学校的“每人精彩一课”,老教师给予知道意见和建议;

3、确定艺术节活动方案。

4、参加全市音乐教研活动,观摩美国学习归来老师的示范课。

四月份:

1、教师教案准备,上交工作;

2、进行艺术节节目的筹备和编排工作;

3、参加“区教研公开课”。

4、积极准备合唱节比赛,上报合唱曲目。

五月份|:

1、开展学校艺术节活动;

2、参加市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培训展示活动;

3、参加南山区学校合唱节比赛。

六月份:

1、要求教师撰写音乐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2、参加市中小学音乐论文评比活动;

9.音乐教研总结 篇九

一、教研活动的开展

这学期音乐组的教研活动内容比较多。第一个是课堂教学,我们除了进行校内的公开课、研讨课等课堂教学活动,还积极的参与市直的赛课来提高我们自身的教学能力。在10月份进行的温州市直优课比赛中,我和王斯斯老师分别获得了优课一等奖,在11月份的温州市优质课比赛中,我和朱子敏老师分别获得优质课二等奖。此外,12月份省教堂新秀朱旭娟老师对于音乐组的常态课进行突击调研,获得好评。

二、课程和校队

音乐组延续上学期的课程和校队建设,分别开设了“舞蹈、合唱和管乐这三只校队。以及表演唱、陶笛这两节微课。各小组的负责老师都能及时到岗到位,认真进行训练,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也收获颇多。

三、艺术活动

首先说一说学校的艺术活动,这个学期音乐组做的战线最长,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本次的十佳艺术比赛了。从十佳歌手、十佳乐手到十佳舞者,无不看到大家的努力和付出,后续在与大家们分享。其次在课程和校队建设的基础上,我们也在不断的给孩子们进行艺术实践。首先是王斯斯老师带的舞蹈队,在颁奖典礼中进行了开场舞的表演;王斯斯带的形态特长班,我带的表演唱和朱子敏老师的陶笛分别进行了肯恩的微课展示;李思远带的长笛特长班在结业典礼中进行了汇报。

除了学校的艺术活动,我们教师自身也在教研员的引领下进行了技能的提升。这是本学期我们进行的阿卡贝拉的排练现场和微视频表演。

这就是我们本学期音乐组从9月份一直持续到年底没有间断的工作。也是忙碌而又收获的一学期!而接下去下个学期的教研工作,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课堂教学,在学校要求的教学成果展示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接下去也将围绕课程标准,以年级段为单位,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把重点落实在各年段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表现力的加强上

10.以专题教研为契机创设幼儿园文化 篇十

一、钻研早期阅读的集体教学活动

2013年春天起,我园开展了语言领域的一课三研,园长从集体活动入手,组织教师读《幼儿园语言教育》一书,深入学习语言教育的内容、特点、策略,从理论上帮助新手教师掌握基本知识,同时展开几轮试教,通过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和操作智慧。一学期下来,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园所整体保教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并且不断向着“人人读,天天看”的目标继续迈进。

下面以我园中班罗教师的叙述为线索,讲述她在阅读活动中的成长故事:

最初园长主持教研会,每个人负责交流一部分内容,主要参考《幼儿园语言教育》这本书,周园长问了我一个问题,“语言活动有哪几种类型”,真的把我难住了,确实不清楚。带着问题学习,我觉得很有收获,比空洞地学资料好多了!我还写了教育笔记,摘抄重要内容,也有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园长每周都看我们的教育笔记,和我谈心答疑解惑,有时候在本子里留言批注。

我这学期教中班,看了彭懿老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我选择了绘本《逃家小兔》,由于没有大书,所以需要多媒体作为支持,园长为我把关教案的初稿,从说课、教具准备到设备调试都帮助我,接下来开始第一轮试教,园里每天上午都有观摩,我排在了周四,空班的老师都来听,有点紧张,看完以后她们提出意见和想法。园长主持,有时候中心的教育主管也会参加,通过头脑风暴,引发更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轮结束以后,我重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环节,然后再观摩一遍,这样的教研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能让我发现自己真正的不足。最开始,我有点担心,怕别人批评,但后来发现,大家都是针对活动提出想法,并没有批评我什么,心里也就踏实了,也不会觉得没面子。

笔者观摩了罗老师的两次执教过程和研讨活动,第一次执教主要在活动环节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二次她已经能够比较好地运用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教学策略了,包括组织幼儿谈论相关的生活经验,讨论故事情节,创编等,师幼互动上既有提问、反馈,也有解释、示范,营造了自然、轻松、愉悦、充满爱的学习氛围。透过老师们的讨论,反映出的是幼儿园阅读活动的共性问题,下面用表格的形式将常见的问题和调整策略进行梳理。

二、让环境成为一本会说话的书

在幼儿园,除了教师组织的集体阅读活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就是阅读区的个别学习和小组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区角活动,因为他们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看自己喜欢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合作。

我园阅读区的创设除了考虑明亮、温馨、安静等基本原则之外,更体现出了整体的层次性,即各年龄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充分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阅读与书写准备”部分的目标进行阅读区的环境创设。

托班宝宝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活动特征,因此庞老师在阅读区投放了一些可以“玩”的书,如结合“水果”主题设计了“拉拉书”,将图书卡片放在盒子里,宝宝拉一拉绳子,水果图片就出来了,既可以指认命名,还可以培养阅读兴趣。还有好玩的“骰子书”,在盒子的六个面上贴上不同的图片,宝宝在抛接的玩耍中,了解小动物与食物的对应关系。

小班的阅读区除了图书之外,还为孩子提供了一些小手偶、头饰等,便于幼儿在利用它们进行角色对话和短句讲述,特别是一些与小动物有关的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有的班级利用废旧盒子为背景,制作了连环讲述的提示板,或者根据故事内容制作有关的迷宫游戏,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

中班的阅读区则更多地表现出社会性,因为中班幼儿有了交往、结伴的需求,尤其是下学期。有的班级在阅读区增设了“图书馆”,孩子们轮流当图书管理员,要看书的孩子需要填表,进行借阅登记,这里既有对书写能力的锻炼,也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有的班级增设了“图书医院”,将安全剪刀、双面胶、固体胶等物品有序摆放,设置一个专门放破损图书的小筐,每天区角活动的时候就会有孩子到“图书医院”里修修补补,既培养了幼儿爱护图书的习惯,又锻炼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

大班的阅读区更加多元与丰富,除了图书之外,有的还与表演区、角色区相结合,例如“京京剧场”,投放了跟故事角色有关的衣服、饰物、背景物,满足幼儿表演的欲望。此外,有很多孩子自己制作的小图书,并且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例如,在开展“我是哥哥姐姐”的主题时,孩子们用自己的照片做了“我的成长书”,开展“生命的奥秘”主题时,发动家长的力量,分别用简笔画、查找的资料,制作了“恐龙书”、“植物书”、“花儿书”等等。此外,大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成长周记”,每周孩子讲述,爸爸妈妈帮孩子记录一篇周记,张贴在固定的版面,形成一道独特的阅读风景,这也是幼小衔接的一部分内容。

走进每个班级的活动室,都能够发现和感受到教师在创设区域时的精思妙想,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操作、学习特点创设环境,并且最大程度地将教育活动与区域学习相互渗透与融合,充分尊重幼儿,不仅仅是简单地投放一些图书,把工作做到实处。

三、多种形式的书屋阅读活动

除了以上所说的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外,幼儿园有独立的图书阅览室——京狮书屋,它是打造幼儿园阅读文化的重要标志。书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静、明亮的读书空间,并且各个年龄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的图书。书屋内的图书按照颜色标记进行区分,投放不同年龄层次的绘本、儿童图书,既能满足幼儿的阅读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我园还创造性地开展了混龄活动,以“大带小”的形式引导孩子到书屋开展阅读活动。

书屋资源不仅对孩子开放,我园还真诚地邀请家长走进书屋,当孩子的“故事天使”,满足家长想组织孩子们活动的欲望,给家长提供“绘本沙龙”的场地,鼓励家长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例如,有的家长根据自身职业特点选择活动素材,“警察爸爸”带领孩子们阅读有推理性质的故事,“消防员爸爸”结合绘本带领孩子们了解消防常识。通过这个活动家长能体验到带十几个孩子阅读的妙趣,能够深刻体会到阅读对亲子情感的促进作用,还学会了和孩子有效互动的方法。

书屋内还有一个“京狮小舞台”,定期举办亲子儿童剧的创作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家长作为教育者的力量和智慧,教师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研读剧本,理解角色对话和性格,家长非常重视和孩子一起展示的机会,从工作中抽出时间留给孩子,一起排练,最后在舞台上展示和演出。通过这个过程,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发展和能力,在和孩子交流对话中增进了亲子感情,给孩子上了宝贵的一课。

四、好书共享,全园阅读

每学期我园向园长、业务园长推荐与管理有关的图书,在每月一次的园长会上进行交流,有时候还会举办沙龙,园长结合实际工作撰写了论文,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参加市区管理论文比赛,取得了多项一等奖。同时也给教师列出书单,出资为教师购买图书,在业务学习的教研时间通过领读领奖、演讲比赛、座谈等形式进行。

我园还在幼儿园的宣传栏推出了“好书共享”宣传栏,向教师、家长、孩子推荐图书,并且将教师的阅读心得、家长的读书体会、孩子的童言稚语进行摘抄,整理成“上榜理由”,张贴在园所门口,让每一个经过幼儿园的家长和孩子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氛围。

以上是对这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进行的回顾,漫步京狮·青阳路幼儿园,推开一扇活动室的门,阳光洒满地垫,五六个孩子围坐在老师身边,翻看精美的图书,倾听温柔的话语,大方自信地表达,其乐融融,欢歌笑语,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享受到的是阅读的快乐,收获的是金色的童年。

11.幼儿园音乐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

在农村幼儿园中, 由于基础设施的差距, 导致幼儿园的生活相对单调。在制定园本教研活动的时候, 教师应该克服这些困难, 从另一个角度开展。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发挥农村幼儿园的优势, 尽量避免基础设施不足带来的影响。其次, 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天性, 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热情。最后, 教师还要讲教育与游戏结合在一起, 加深幼儿的的理解程度。

一、发挥农村幼儿园的长处, 弱化基础设施不足带来的影响

在农村幼儿园中, 基础设施的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在制定园本计划的时候, 教师应该将这个因素排除, 从别的方面开展教学活动。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首先让幼儿熟悉教学流程, 了解学习的必要性。在幼儿园之前, 幼儿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启蒙教育, 农村的幼儿园更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该做好衔接工作, 做好启蒙教育的过渡阶段。对教师来说, 应该发挥农村幼儿园的地域特点, 对幼儿进行独特的教育。农村的幼儿园虽然缺少足够的基础设施, 但是仍然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地域特点, 开展一些活动, 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尽快融入幼儿园的大环境。

在开展活动之前, 教师应该明确一个道理。幼儿园的教育并不仅局限于书本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 帮助学生熟悉学习过程, 完成启蒙教育。例如, “切西瓜”、“踢毽子”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游戏可以唤起孩子们的热情, 同时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孩子的天性来看, 游戏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而教师则应该在这种活动中寻找教学契点, 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培养。在踢毽子时候, 孩子们既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也对竞争精神有了足够的了解。在园本教育中, 教师应该发挥农村的地域特色, 制定具体的园本教研计划。

二、保护孩子的天性, 减少学习的压力

在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下, 许多家长和教师增加了孩子们的教学量, 旨在帮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笔者认为, 这种方式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过于追求“起跑线”上的优劣, 容易让孩子们丧失属于自己的纯真, 沦为学习的“机器”。因此, 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时候, 教师应该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适当地安排教学活动, 保护孩子们的天性。从实际情况来看, 孩子们的天性主要反映在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以及对游戏的偏爱。教师应该利用孩子们的这种特点, 开展相应的园本活动。由于农村的孩子们缺乏足够的基础设备, 教师应该从游戏的形式上着手, 利用多样化的形式, 弥补基础设施的不足。

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用于尝试新型的教研活动。随着幼儿园幼儿的更替, 他们的喜好也在发生变化。教师要做的便是捕捉幼儿的喜好, 同时在园本教学中有所反映。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尽量避免幼儿承受过多的学习压力。在幼儿园的学习中, 一切教研活动应该以启蒙教育为主, 保护孩子们的天性。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好奇心, 以便更好地接受义务教育。除了孩子们之外, 教师还应该让家长们改变观点, 正确地看待幼儿园的启蒙教育。若是教师和家长的配合得当, 幼儿园的园本教育便会得到足够的保证。

三、为知识寻找合适的载体, 加深幼儿的理解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 由于幼儿缺乏足够的学习经验, 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从以往的教学来看, 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他们对学习的理解程度上, 换言之, 幼儿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笔者建议, 教师可以为教学内容寻找合适的载体, 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从农村幼儿园的现状来看, 游戏是一个良好的载体。在游戏中, 孩子们的精神会高度集中, 吸收知识的速度也会达到理想的水平。其次, 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能够让幼儿产生好感,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从学习的性质着手, 同时寻找与之匹配的游戏。值得注意的是, 要想让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教学切入点, 即二者的相同之处。除此之外, 教师也要打破理念的束缚, 从其他形式的活动着手, 不仅仅拘泥于游戏。

四、结语

12.音乐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二

本学期我们把重点放在了艺术节上。本次艺术节比赛也取得了好成绩,声乐、器乐、舞蹈共获得四项一等,两项二等。其中本次的舞蹈创编节目《放飞课堂》还在“全国小荷风采”舞蹈比赛浙江赛区决赛中获得金奖,在今年九月下旬还将参加全国决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次比赛能取得好成绩,跟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开学初不久我们就定制了严密的计划,反复仔细商讨比赛节目,落实任务。在艺术节比赛之前,每位指导老师除了特长课外,还安排在每周一三五中午及其空闲的时间认真排练。每位组员更是不分你我,团结协作。如声乐节目,我们的组长朱旭娟老师虽然大着肚子行动不便,本该好好休息,但她却放弃了午睡的时间,每一三五必到为学生辅导,杜丹萍老师则配合得十分默契。如器乐古筝节目,每一三五中午必能听到周晓秋老师古筝教室里传来的铮铮乐声,从生疏到流畅,从混杂到谐和。再如舞蹈节目,陈思诗老师可谓为这个节目废寝忘食,费煞苦心,为了这个节目,她找遍了资料,跑酸了脚。创编的难度曾一度让她苦恼。在这种情况下每位组员为她排忧解难,祝伟娟老师为了给节目命题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了好长时间,周晓秋、杜丹萍老师则是为了找一双合适的舞鞋跑遍了大街小巷,杨朝明、张斌老师则是一直尽心尽职协助整理道具,就连我们的朱组长还在挺着肚子的情况下跑服装店。更别提我们的蒋麒老师了,在她自己还要辅导合唱队学生的同时,从头到尾一直协助陈思诗老师排练节目。虽然各个节目都有各自的指导老师,但大家都把它看作是自己的事情。不管是晚上的节目录制还是双休的比赛演出,每次活动都是倾巢而出,除非特殊原因,必是人人到场,人人有任务有工作。

因为我们的团结协作,不仅在艺术节中取得了好成绩,也圆满完成了童话剧比赛及六一会演这两项任务。

虽然活动比较多,我们也不忘教学活动的进行,本学期我们延续了朱组长给组里定下的教研方式,事先制定计划,一周理论学习,一周上课研讨,每位组员轮流进行。每位组员都有展示的机会,也督促大家不懈努力。虽然我们的朱组长请假了,但大家依然是互帮互助的教学伙伴、学习朋友。我们的祝伟娟老师更是忙里偷闲常常给我们指点迷津。经过一学期的互相学习,每位组员都大有收获。

本学期,朱旭娟老师的《小学低段儿童声音美感培养的策略研究》已圆满结题;周晓秋老师被评为“校教研之星”;蒋麒老师的论文《谈低段合唱的渗透教学》获温州市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除艺术节外,杨朝明老师辅导的尤艺露同学在第六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温州赛区比赛中获三等奖。寒假期间,蒋麒老师、杜丹萍老师在温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分别获小学组一等奖、二等奖。七月中旬,蒋麒老师还将代表温州市参加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

我们音乐组还会不断努力!我们音乐组的宗旨有你有我,不分你我!我们音乐组的信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音乐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4

本学期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争创雨花教育强区的形势下,音乐组本着以强化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拓进取,圆满地完成了各级教育行政与教研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时代所赋予自己的责任是重大的,也深感时代对自己所提出的挑战是严峻的。本学期,我们本着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为基本点;以狠抓音乐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为主阵地促教改,展开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活动。

一、建设队伍 抓好常规 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功能

组内老师实在扎实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是我们作为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也是常规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因此教材的培训,教师技能培训的高质量开出尤为重要。

1)教材培训 。本学期的第二周认真听取了区音乐教研组织的音乐教师如何进行新教材的施教和处理等培训,并将新教材每课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知识重点、教学建议及教学方法均作了祥尽的传授,指导老师们如何进行教材内容的教学。

2 ) 技能培训。

本学年,我们接受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班级歌唱教学讲座》、《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配弹讲座》《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演出与讲座》等一系列培训,使合唱教学能力、钢琴即兴配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营造氛围树立品牌充分展示劳动东路小学音乐教育的实力

13.音乐教研组总结 篇十三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增添了一名教师,给学校的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组内教师围绕学校管理安排,虚心学习,积极讨论总结,认真探索新课程,互相帮助,真正做到在“做”、“合作”、“讨论”、“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去发展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教学中的快乐和疑惑。基于组内新的教学环境,本学期教研组一学期来的教研活动重点围绕着教学业务学习和课堂音乐活动这一内容进行了研讨,并进行了学生音乐实践的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化难为易,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教学改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实践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包含学生个人能力、思维、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二年级的音乐活动《听音乐创编队形》这一练习,如何使学生掌握进行曲的速度,随着音乐的节拍走出各种队形,课前我们教研组在内容上进行了重点的设计。首先,让全体学生听着音乐模仿解放军操练,使学生亲生体会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多么的荣耀,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激昂有力富有朝气的特点;其次分组创编,听音乐走队形。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采取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的做法(每组推选一名队长,在队长的带领下走出与其他小组不一样的队形),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参与活动、展现自我的信心以及发扬与同伴愉快合作的精神。每当哪一组表演完毕,同学们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都会让每位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内容综合,淡化学科界限

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其目的是通过增进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参与、感受、探究和创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比如运用听赏各种民族音乐、看祖国大好河山、畅想美好未来、画祖国我爱你。这属于音乐活动知识复习的内容,为了达到复习巩固的预期效果,我们教研活动中将这个内容设计为:

1、引言设悬念。上课之前对学生们说:这节音乐课老师将要带着同学们去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一下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给同学们做画“祖国,祖国我爱你”的竞赛游戏,但今天画的画和平时大家画的不一样,也不能由个人独立完成,该怎么画呢?

2、讲述绘画要求:这幅创想画是以组为单位来完成,每人画一小幅,可以把以往学过的音乐记号画进去并说出个人的意图,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体验合作精神。学生在一片加油声中结束绘画游戏,再通过小组讨论,由学生代表对各组的画作出点评,主要指各种音乐记号书写是否规范。

4、拓展知识空间。让学生思考除了已用的音乐记号及画面上已经体现出来的民情风土,还可以用哪些记号来添置画面。

5、发展想象思维。根据以上问题让学生列举并作展示。除此之外,还给学生听不同情绪的旋律,想象并说出一个比较接近的画面,或者给学生几副画面,鼓励他们列举出能表现图意的歌曲,越多越好。这种方法不但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也淡化了学科界限,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引导探究、激发创作热情

旋律创作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活动中占有一定比例,也是难度大的内容之一,如果在活动前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活动方案,不但可以克服困难,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们的安排是:画一棵“音符苹果树”在黑板上,立即引来学生的好奇;抓住学生的心理,提供给他们几种拍号(2/4拍、3/4拍、4/4拍),让他们在“苹果树”上选择音符,看谁创作又快又通顺。抽查学生习作时,由学生本人边划拍边唱,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作品好在哪里,不足有哪些,该如何修改。然后把学生修改的内容一一写在黑板上,全体同学再进行视唱,最后选出大家比较满意的旋律。经过集体的创作,学生得到极大的鼓舞。我们一致认为,保证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是关键。

14.幼儿园音乐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四

关键词:提高,园本教研,建议

一、规范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提高幼儿园教研有效性的保障

(一) 建立适合本园的教学常规, 完善相应的教研制度

园本教研制度是执行的前提, 是园本教研有效实施的保障, 因此, 张掖市区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各种园本教研工作制度, 并促其不断走向规范化。而这些制度主要应包括:1.园本教研的目标规划;2.园本教研实施计划;3.园本教研专业引领制度;4.教师集体研讨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为广大教师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职责, 使教师开展园本教研有章可循。

(二) 确立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

首先, 幼儿园需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多元合理的评价标准。幼儿认识字母数量, 会背诵诗歌的数量以及答卷成绩等已经不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唯一标准。

其次, 教师化被动为主动, 重视教师发展性评价。教师应该从评价中被动地位解放出来,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成为园本教研评价的主体。

第三, 幼儿园中教研组, 年级组等群体的科学评价机制与教师专业和发展评价机制同等重要。建立幼儿园群体评价机制可以促进群体之间合作竞争的良好关系的建立以及教师的成长。

(三)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最大的功能在于使教师始终保持教研积极性。张掖市区幼儿园应该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用以增强教师自信心,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内在动力。

二、寻求适合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

(一) 明确而实际的具体教研目标是园本教研的指导方向。

确定明确而实际的教研目标需要多方考量, 首先根据上级教研部门要求, 其次要结合幼儿园中师资力量, 以往教研活动经验以及幼儿发展状况等综合剖析。总结经验, 找出问题, 确定难点, 最后确定具体操作目标以确保其可操作性。

(二) 教师团队的合理搭配是教学成果的保障。

以张掖市区幼儿园为例, 园中高级教师多数教龄偏大, 年轻教师占比例较小。老少教师的优缺点在于有经验的老同志有着丰富的经验却缺乏创新的教学思路, 而年轻教师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洗礼, 对教学有独特见解。因此教师团队要老幼结合, 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和成长。这样让老教师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的教学思想, 新教师不断实战丰富教学经验, 教学成果得到保障。

三、为确保专业引领, 合理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和依托优势资源

以张掖市区幼儿园为例, 原本可以很好的依托于河西学院这个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师范类优秀院校来确保幼儿园的专业引领, 但是根据调研, 现实情况是张掖市区幼儿园并没有将这一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因此笔者建议张掖市区幼儿园应该建立于河西学院相关专业的合理合作机制, 提高张掖市去幼儿园园本教研水平。

四、教师的善于反思, 不断创新要作为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基础

教师的自我反思也是园本教研的基本形式, 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前提。目前张掖市区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着缺乏反思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 教师应该培养和增强自我反思意识, 并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将自己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对于自己的教学行为, 观念, 方法等通过深入的剖析, 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更新教学理念。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 同时提高解决教学难题的能力, 使自身教学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一个自我净化和成长和提高业务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树立自信心, 提高工作质量。

(二) 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自我反思的方式方法。

根据自我反思的条件和要素,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马驰从四个方面探索自我反思的方式方法。他认为:

首先自我反思的三要素分别是鲜明的问题意识, 确定值得叙述的故事以及具体的描述。三个要素结合起来, 建立在理论指导下联系自身实际情况来具体描述的系统反思。

其次, 积极收集教学思考, 有针对性地增强教学反思。收集过程中三方面重点:收集工作中的闪光点, 收集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交流过程中智慧的碰撞产生的思维共鸣和精辟见解, 收集失误点, 即课堂上失误的地方, 自己或者学生对自身不满意的地方。

第三, 做好课前, 课中, 课后三个时间段的反思。课前反思体现在备课过程中, 没有精心预设的教学活动无法称之为优质。课中反思主要靠观察和倾听。观察主观方面的了解, 倾听是客观的接收学生提出的疑难点并发现创新过程中的闪光点, 然后根据观察和倾听收集的结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案。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身和教学成果再认识的过程。

最后是要有三个结合点, 即整体与专题反思, 个人与集体反思, 即时与滞后反思。三个结合点如果能抓住, 可以使反思更系统一些。

综上所述, 以张掖市区幼儿园为例, 想要提高幼儿园园本教研水平, 规范制度, 寻找到适合园本教研的内容, 依托优秀资源以及加强教师反思意识这四点是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业务能力。正视幼儿园自身存在的优缺点, 切合实际的不断改进才能让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彭兵, 谢苗苗.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实施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3)

上一篇:票据领用申请单下一篇:坚持就是胜利优秀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