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课堂

2024-12-13

发展性课堂(精选8篇)

1.发展性课堂 篇一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

开题报告

一、开题背景

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标尺来衡量当下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很多与新课程不和谐、相抵触的音符。科学的评价,将会对教学有促进作用,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已意识到评价重要的导向作用。新课标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但大家都很清楚教育教学的评价是很困难的,目前还没有明晰的评价指针,更没有可以操作的具体策略。评价目的片面性、主观性,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评价内容的单一性(学生的学习成绩)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多数教师不知如何进行操作。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并列成为语文四大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存在“走过场”的情况,课堂上三两个学生说上几句就算了事。教师之所以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原因是没有科学的评价,目前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是标准模糊,方式单一,手段简单。

当前语文课改的难点和关键是:课堂教学、评价。而“口语交际课”的评价,一直未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即使偶有涉及,也只是蜻蜓点水。

如果一门课程没有科学的评价方法,课程管理就会落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它有利于发挥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名称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

三、课题归属

本课题隶属于江苏省重点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

四、研究内容

1、基本内容: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的评价;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学生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的评价;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的评价;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教师创设有效情境的评价;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设计的评价;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教师评价的评价;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评价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评课研究;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策略探究;

2、子课题:

(1)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评价

(2)小学生口语交际心理障碍的克服

(3)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4)小学生口语交际中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的培养

(5)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评课研究;

(6)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评价

(7)口语交际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8)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研究

(9)小学生口语交际发展性评价策略

五、研究价值

1、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口语交际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读写能力的需要。它有助于人们增进理解,加强合作,对于个人发展、事业成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还试图将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感染力与教学理论的概括性和穿透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差异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透视透视小学生生存在何种(学习、生活、心理等)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透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透视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课堂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有利于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改革。一门课程设有科学的评价方法,课程的管理就会落空,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念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因此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进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4、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对写字、阅读、作文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而对口语交际的评价未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该课题研究将弥补这方面空白,使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更完善、更科学。

六、研究思路

方法:

1、调查分析法:“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是通过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明晰评价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活动达到的预期目的作出判断,以此实现教学价值的增值。

2、实验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在学校进行的“重建课堂”的探索性实验,在实践中体现新的思想,探索新的方法。检验原有理论的合理性,而且能产生新的思路,并在新思路产生的过程中,更深刻反思原先理论的弊病,认识新评价活动的基本结构,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3、个案分析法: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采用科学的分析、评价方法,对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去研究口语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

4、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探索过程不断反思、回顾、总结,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原则:

1、发展性原则。紧扣主题词“发展”,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适合儿童口语发展的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在课题研究同时,促进教师的发展,打造一批科研型的教师。

2、整体性原则。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仅评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要评价师生之间互动,不仅评价知识与能力,还要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差异性原则。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存在着差异,教师的教学水平、风格等也存在着差异,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应充分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差异,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七、组织机构

1、课题顾问:

陈 萍 特级教师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2、课题实验小组

主持人:陶宏春

成 员:陶宏春 许玉祥 范艳云 张世明 沈海军 马芸 沈全萍 黄程 孙莉

执 笔:陶宏春

八、研究时间及成果形式

本课题从2005.9-2008.10,全程时间为3年,分四个阶段:

1、课题申报(2005.9-2005.11)拟定研究方案,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

2、实施阶段(2005.12-2008.10)课题的论证会,开题报告,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并实施,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3、中期论证(2007.9-2007.11)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实验资料、课堂教学展示、论文汇编、相关资料汇编。

4、结题鉴定(2007.11-2008.10)进行资料收集、汇编,完成结题报告及相关资料的呈现。最终研究成果为终端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资料汇编、论文集等。

2.发展性课堂 篇二

一、多元性与及时性的恰当结合

1. 多元性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得较多,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被评价者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的评价模式,使评价信息来源单一,评价结论较片面、主观等,造成被评价者对评价的对立和排斥心理,非常不利于评价的改进和功能的发挥,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结合,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合作、沟通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这样的多元性主体评价,是在关注教师评价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通过磋商与对话消除分歧,把自评与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更加全面、真实的评价结果,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评价角度的多元性。传统学生评价只注重对学生某一项或某几个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以偏概全,结果往往对教学产生错误的导向作用。发展性学生评价则不同,它强调评价角度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强调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发展状况的全面关注。例如,信息技术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丰富评价信息,让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问题、认识自我,接纳和认同正确的评价结果,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发展特长,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3)评价方法的多元性。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让我们很难用几次检查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个完整的评价。操作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习就更没办法单纯地进行简单量化,它更需要评价方法的灵活多样,具体可包括平时的课堂学习行为记录表、上机测试、作业抽查、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及成长记录袋等开放性评价方法。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幽默的话语,甚至用笔描画的一颗星星等都是一份美好的礼物。只有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才能落实三维学习目标的建构,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2. 及时性

抓住时机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和促进作用。如计算机的入门教学一—指法学习比较枯燥,我们选择了“金山打字通”学习软件让学生从基准键开始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指法学习。使用这个软件进行初步学习时,我们利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即时反馈。学生可以从屏幕的提示行上观察到自己的输入速度和按错键次数,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做到知己知彼。教师随时报告各个学生的输入速度。这样调控的结果,学生的竞争意识大大增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指法进步很快。随着学习的深入,综合训练不再逐个提示错误的击键位置,而这时有的学生为了赶超速度,忽视了指法,特别是两手的小指经常就闲着了。当学生出现这些错误的时候,教师如没有及时进行评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知对错,或者视错为对。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导向作用。

二、兼顾差异性与针对性

1. 差异性

每个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发展性评价正是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记得去年五年级新来了一位插班生,由于家住边远农村,过去从未接触过电脑,连鼠标都不会用。于是我每节上完新课后,总会单独留一点时间从零开始辅导她,给她设计分层作业,并在她身旁安排一个“小老师”及时给予帮助,课余也不时抽空为她查漏补缺,尽量让她和自己过去的作业比较,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树立起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虽然基础差,但她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渐渐地就能融入新课堂、融入新集体。

2. 针对性

有针对性的评价能使学生在进一步学习时目的明确,坚定学习的信心,并获得进一步探究的乐趣。如在评价学生的一幅绘画作品时,有的教师总习惯用“很好”、“不错”、“还有些地方不够”等模糊的字眼,这样的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准确性,随便扣在谁头上都行,学生也很难在下一次的作业里“改过自新”、“扬长避短”。如果教师这样跟学生说:“你这幅画形象准确,线条灵活生动,结构布局也很合理,但色彩的明暗及浓淡对比也许还可以更鲜明些。你认为呢?”这种评价具体且有针对性,被评价者在被肯定的同时会注意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样的评价还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他学生都来学习这种表现方式。

三、注意激励性和启发性,不忘客观性

1. 激励性

激励性评价是调控课堂的一种手段,无论是对群体激励,还是对个体激励,富有感染力的真诚的评价才会真正产生激励的作用。如在画图软件基本技能的学习中,有不少爱思考的学生仅用直线和曲线就画出了鲜花、蝴蝶、项链、笑脸等许多可爱的事物。我由衷地对学生说:“你很善于观察!”“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很有创意!”这样由衷的赞美就能真正激励学生,激活学生心中的智慧,使他们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从从容容地学习、脚踏实地地探究、认认真真地交流,自然而然地就对学习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也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这种评价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2. 启发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能够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有生疑的兴趣、探疑的愿望、释疑的可能,在关键处,点拨学生的思维,开阔其视野,引发其创造的欲望。例如: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八课《在画布上写字》的课后练习要求用“文字”工具做出多种文字效果,但课本中仅演示了阴影字的制作。我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步骤后,展示了很多PowerPoint自带的艺术字,并对学生说:“但凡画家在完成自己的得意之作后都会在画上留下自己的大名,你们想不想也来露一手?”“不过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们会模仿课上的制作方法固然好,但如果能让自己的签名富有个性、与众不同又美观大方,是不是更好?”学生听后马上活跃起来,结合图像的变形功能(这本是下一课的内容,但我在教学时间上预先做了调整)做出了很多种文字效果,有的还真可以与PowerPoint软件中的艺术字媲美呢!利用课本启发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客观性

对学生的评价要想有实效,就要注意做到评价的客观性。课改以来,由于强调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出现了单单注意欣赏学生,而对他们的学习不管好坏一味赞美的现象。诚然,欣赏可以带来创造力,特别是小学生,更需要鼓励,但是,物极必反,过多的廉价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他们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想想看,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学生更需要有真诚的、正确的、客观的、讲究策略的指正,这对学生才是真正的尊重和爱护。不可否认,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也存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业完成情况不加观察、分析就盲目鼓励的现象。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是对学生错误思维和认识的一种肯定。而这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还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前进的目标,甚至会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3.追寻发展性的数学课堂 篇三

一、 自主建构——开启发展性课堂的“金钥匙”

追寻发展性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着眼于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数学教学应由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教,不再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学生搭建自主建构的平台,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操作实践中,教师没有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只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途径,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吗?”当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沿高剪开可拼成长方形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呢?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知识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利用原有经验对新的数学问题作出解释、进行加工。每一次小小的补充,都见证着他们数学经验的蕴育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在交流中,经验得以分享;在质疑中,知识得以确证;在比划中,概念得以升华。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 互动交流——架起发展性课堂的“心灵桥”

追寻发展性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思维的流动不是一味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生生真诚交流、信息多向传递的过程。通过互动交流,不同的观点得以相互“碰撞”和“启迪”,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批判和反思,建构起对问题的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最终实现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下面是在一节“工程问题”数学练习课中的教学片断。老师出示一道题:“打一部书稿,小李单独打10天完成,小王单独打12天完成,小胡平均每天打64页;如果小李与小王两人合打4天,那么还剩256页没打完。三人合作几天才能完成这部书稿?”在大多数学生仍在冥思苦想时,一个男生猛地举手,但马上又缩回去了。老师询问原因,该男生怯生生地说:“我的答案是4天,我是用256÷64求得的,不知道对不对?”其他同学哈哈大笑,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他在胡闹!”老师并没有因为有人听课就回避这个尴尬场面让他坐下,而是让他说说自己的理由。该生说:“老师,我不是胡闹!”他支支吾吾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小李和小王合作4天后所剩下的256页由小胡来完成,小胡平均每天打64页,那么小胡打256页就要用256÷64=4(天),这个天数正好与先前小李、小王合作的天数相同,因此,三人合作需要4天完成。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接着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个案例中,正是这位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让这位男生的思维得以展示,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课堂中平等的互动交流,让我们的学生逐步具有开放型的思维品格和知识结构,也为课堂撑开童趣的绿荫,搭建起学生心灵对话的桥梁。

三、 开放生成——奏响发展性课堂的“七色音”

生成是课堂富有灵性的资源,价值引导下的生成和对生成进行深度发展意义的建构,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追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共同成长,要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还给学生说“不”的权利,以理解、欣赏的态度面对学生说“不”,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主体性格的形成。

如,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教师出示一根数轴,把这根数轴上0到1之间的长度看作单位“1”,分5等份。在学生说出每一个点表示的相应的分数后,课件动态演示增加等距离的一段,教师问:增加一段距离后表示的分数是多少?有的学生认为是6/6,有的认为是6/5。持两种观点的学生争得面红耳赤,相持不下。这时,老师以开放的心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学生认为5等份再增加这样的1份是6份,6份是它的6/6;有的学生反问持6/6观点的同学,在1的基础上再增加同样的1份,这个分数是大于1还是等于1?很明显这个分数是个大于1的假分数。而6/6等于1,所以6/6不可能是对的;还有的学生提醒认为是6/6的同学,刚才老师说把0到1的长度看作单位“1”, 单位“1”平均分成5份,有这样的6份就是6/5。而6/6是把6份看作单位“1”。还有的学生直接分析:数轴上0到1的长度是5/5,再增加这样的一份是1/5,1/5+5/5=6/5;数轴上的1份是1/5,现在有这样的6份,就是6个5/1,等于6/5。最后,认为是1/5的学生心悦诚服地认输了。

正是老师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辩论空间,才会生成关于6/5的个性化的理解。有的学生借助分数的意义来理解,有的学生用6个1/5来想,还有的学生用1/5+5/5=6/5来考虑。在这样的课堂里,质疑不是虚设,是自觉而灵动的建构;对话不会成为学生揣摩教师心态的假性应答,而是情思交融的心灵碰撞。

四、 多元评价——注入发展性课堂的“催化剂”

评价的目的不只是用来衡量学生,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1. 评价要多方性

单向的教学评价是不科学、不成功的评价;弱化评价的作用、评价方法呆板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因此,应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评价策略作为评价内容,促使教师在课堂上不断优化教学评价行为和效果,把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同伴的学习行为,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参与评价的意识,逐步学会评价,使主体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愉快教育等落实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评价之中。

2. 评价要多元性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个学生,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 “最近发展区”——指引发展性课堂的“指南针”

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关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让教学处于“最近发展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张齐华老师执教《认识整万数》一课。学生已有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知识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整万数的“最近发展区”。张齐华老师牢牢把握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在知识结构扩展中的作用,设计了让学生在四位计数器的学具上拨数的游戏:拨出3、30、300、3000。这个看似平常的环节,实则意义深远:它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同样多的珠子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而且以十进制记数法的“规律”作为铺垫,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步步深入,步步提升,为下面精彩的“合并两个计数器”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开放的教学模式,互动的交流环境,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新课堂教学理念,追寻发展性的课堂,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4.发展性课堂 篇四

中期实验报告

黄德琼

领袖儿童教育语文课堂发展性策略研究已有三年历程,在三年的研究历程中我们不断反思、总结、完善、提升、成长。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唤醒学生学习潜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绿色生长结构,让学生快乐自信地学习,积极健康地学习,潜心投入地学习,超越自我地学习,培养有自己的主张并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的儿童;会质疑会思考的儿童;积极健康、合作向上的阳光儿童;办事执着超越自我的儿童;人人在校都能永不满足,永不退缩,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发展性就是在具有自主性、学习性、主动性、发展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性。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兼有四项特征是金字塔的底座,突出一个特征是塔顶,塔顶需要底座的支撑。之所以选择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因为发展性本身已经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学习性的特质,发展性又升了一层,难度又增加了一层。为此确立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策略研究。

二、理念支撑

领袖儿童教育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方向,是为人的未来指引正确、幸福的方向,而领袖儿童教育本身就是不懈追求这个方向的过程实践。面对领袖儿童教育,有人认为它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选拔、精英、领导方面的教育。我们学校对领袖儿童教育的界定是在汲取精英、领导特质教育的精华的同时,面向全体,给所有孩子一个领袖儿童教育的土壤,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而美丽成长自己优越的一面,最终让孩子因优越的一面成为卓越而幸福。

参照多元智能理论,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孩子是有差异的,差异体现了每个人有优于他人的一个面。领袖儿童教育,扬长避短,特别关注孩子长于他人的一面,并施于足够的养分,孩子优越的一面不断放大,成为这方面的骄子,给孩子卓越幸福的人生打好底色,是领袖儿童教育的旨意。

三、研究内容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自信地学习,潜心投入地学习,培养“独立思维,敢于表达”“学会质疑,学会方法”,“积极健康,合作向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学习品质。形成“人人会质疑”“人人会朗读”“人人会表达”的发展性领袖儿童。

四、实验成效

1、在“三模小组化”教学模式中培养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领袖儿童

在创境引题环节着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但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创境引题不仅仅停留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需要别致创境。要根据课文特点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还能触活学生新的思考,并在情境中自然揭题。它有三个操作要点:一是简约,二是要有新意。三是与新课学习联系紧密。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开课时领袖儿童的潜质就会在这短短的两分钟内,慢慢地被唤醒,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样创境引题在形式上能吸引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显现的领袖特质:积极投入学习状态,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潜质从创境引题就有突显。

第二步先学后教: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设计到学习方法的选择,都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此,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而不是少数学生。先学,其实就是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可以学会自己学,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交流自学收获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出学点,也就是学生的疑难点,困惑点。接下来就是重点品读,以读促悟。到了非讲不可,学生迫不及待想要弄懂的问题上,老师现身,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学习活动中,师生,生生,生本有效互动交流,探究阅读,习得方法。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如我在教学《扁鹊治病》这课时先学后教的第一步让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这一环节教学,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第二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而把课文读通、读懂、读透。精心设计表格,学生通过自主填表,交流质疑等形式,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文本,知道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寓言所含的道理。这个表格的解决更是学生自问自探文本的基础。学生围绕表格,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劝说?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第三步,质疑讨论,强化感悟。围绕学生针对表格提出的问题。解答疑问,感悟人物特点。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中划、反复读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话来深入感悟人物的鲜明个性。教师在后教这一环节中,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从而加深对人物内心的揣摩。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与深刻,较好感悟寓言情理。

展示反馈:“展示反馈”环节中的展示,它是最能体现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课题研究思想的,因为它的最直接要义是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展示自己的个性情感,展示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描述把它给展现出来,形成一种表达、讲解、演讲的课堂情境,学生在这情境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演讲,学会了自信,学会了乐意地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见解传达给其他的人,教会并影响了其他人。这种情境可以把语言激活,把思维激活,把情感激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逐步成长起来。它也是对整节课学生的一个检测,了解学生知识、情感,方法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主持小组全员上台,从不同侧面进行交流展示。如四人小组上台展示:就每个人的感悟文本的程度或特长代表小组发言,可以展示体会、可以展示朗读、可以展示收集的相关资料、也可以是质疑释疑等。小组轮流上台主持,每一个小组都有上台主持的机会。教师逐渐隐身,讲台不再是老师讲解、提问的阵地,而是学生主持、交流的舞台,在学生的主持下,全班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回应和评价。每个小组成员先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再启发、组织全班其他同学围绕自己展示的内容进行广泛交流。每个发言人展示结束后,用“谁愿意和我交流”、“谁愿意给我补充”等语言形式,启发全班其他同学回应自己的交流内容,其他同学或认同、或强化、或补充、或质疑、或评价。当有同学举手愿意交流时,主持人指定同学发言;该同学发言完,主持人可用“还有谁愿意交流?”等问话启发其他同学继续围绕该话题发言……依此类推。这时的展示者既是发言人,又是主持人。当台前一个发言人展示并组织全班交流结束时,后一个发言人再进行展示和交流。用这样方式调动所有学生加入“小老师”的行列。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都经历了一个过程,由不敢说到敢说,增强了自信感,由说不清楚到说得清楚,获得语言表达的进步。“展示”环节中,学生思维、情感、表达,充分展现。学生充满自信,健康向上,亮出自己。班上的学生人人在思考,人人在进步,人人在自学,人人见收获,人人展现自我。它的落脚点是提升领袖素养,显现出来的领袖特征应该是: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塑造发展性领袖儿童。

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课堂教学,提倡“合作” 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我们班成立了合作学习的小组,自成立小组后,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名学生都有明确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生生间,师生间相互交流协作的小组学习让学生的被动变为主动,特别是分组讨论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组与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潜能,增加了信息量,使学生在相互促进中国共产党同提高。如我执教的《猫》这篇课文时给了学生两次合作讨论机会,第一次是学生自学后让学生讨论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次合作讨论比较句子体会猫的性格古怪。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不仅深刻认识到猫的性格古怪,更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使他们真正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领袖儿童教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在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还要引导学生能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竞争又合作愉快的氛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成为永不退缩,超越自我的领袖儿童。要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性问题,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需要,不仅要有强烈的发表自己观点的欲望,还要有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一种内心需要。第二,要让小组的每一个同学都关心自己小组的讨论合作,达到统一协调。第三、讨论合作达到什么程度,小组成员都要清楚。第四,平时小组各项负责人,都要各尽其责。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探究性问题是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交流时,结合具体的词句,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用朗读重点的语句来表现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由此落实语言训练和朗读训练。

3、在表达中追求卓越。

不管是研究自主性课堂,还是主动性课堂,都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说”的功夫,但,发展性课堂的着眼点更高了些,把说上升为语言表达的较高层次,让“说”变得精神、变得自主,把“说”提升到自然、流畅、生动、深刻的高度,一步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力、表达力。在发展性课堂里,学生的表达要有较高的水平,比较精致。发展语言品格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既兼顾全体,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达欲望,又激发调动沉默层的学生积极起来,生动起来。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一个班却有几十多个学生,能有多少个学生发言呢?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的李校长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发挥小组的力量,为了方便学生表达,小组同学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围在一起,小范围地讲解,也可以几个小组合在一起,讲解,让学生充分地讲解,那些迫切需要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心尽情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那些不爱说的学生都要说,并且也要抢着说,他们在一起自觉地排个顺序,人人讲,人人讲好,说充分,围在一起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情感的表达需要,大声点可以,小声点可以,只要你是发自内心的,只要是你需要这样讲都可以。增加了这样的表达机会,学生还要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谦让,学会讲的礼仪。最终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小天地里放飞心灵,开放思维,美化情感,让表达变得生动有趣且有品位。在李校长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他们班上的答问是按开火车或按顺序表达。发展性课堂出来的学生能够在任何场合能够大方得体掷地有声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成为一个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学生。()她们班还开展了即兴演讲活动,她为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和思维力,把即兴演讲变成了抽签式的,并且把时间调到每天午间练字的5分钟,每次有三个学生演讲,他们先到语文老师助理那里抽签,略作准备,就依次走上讲台面向大家做演讲,把抽到的话题讲清楚,需要快速地思维、组织语言,开始只能说几句话,还有点吞吞吐吐,但时间一长学生就能说得流畅,也能说一段完整而顺畅的话了。从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过渡到陌生的、方方面面的话题,这个过程是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说话能力,抽签演讲对学生的要求高了一步,需要学生自己调动储备,唤醒思维的灵感,否则张不开口,讲不出话,因为抽签是不确定的内容,每个同学抽到的内容不一样,没有参照和模仿,全凭自己的创造。就这样学生不断地历练,语言表达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为了让学生善于表达,让学生的表达吸引小听众,她们在班级成立了演讲社团,演讲社团有三个目标,一是人人会即兴演讲,人人能写主题演讲稿并且能够声情并茂地演讲。二是人人都成为节目主持人,三是人人都成为辩论家。制定了演讲社团的活动规则,活动时间、地点也有具体安排。她们班的学生的表达都能达到比较具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具备领袖儿童独立思维,敢于表达的特征。有的学生在表达时能配上自己的肢体语言,脸上露出或喜或悲的情绪,很有感染力。所有的学生表达结束时都能礼节地交代我的演讲或表达结束,或是表示感谢。从学生的表达中感受到学生自我挑战,永不服输,积极面对,超越自我的良好状态。

4、实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李校长的单元主题阅读研究已经有五个年头,她通过研究逐步走出自己的特色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她研究的基本步骤是:

1、个体阅读

第一部分:拼音、字词基础过关。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给每一个生字注音、组词,理解每一个二字词和四字词,积累特殊结构的词,如带“的”“地”“得”的词、归类AABB、ABCC、AABC、ABB的词等,然后我们一起矫正写在随堂训练本上。

第二部分,逐课逐段逐句品读,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一句一句地理解,体会某一个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某一种表达方法在句中的表达效果,体会句与句的联系,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这些我们都写在随堂训练本上,这本来叫批注,但语文书上写不下,不能系统地写,在语文书上只能写一些简单的批注。

第三部分,梳理每一课的表达顺序。知道这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是什么结构,以清晰学生的思维。

第四部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精美课文要背诵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小组合作

第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提多少就提多少,把问题记录下来,再进行整理,留下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

第二步:讨论解决问题。首先,每一个组员根据问题写出自己的解读,至少写出二个理由。第二,小组交流、碰撞、记录、整理解答的语句,至少有三个理由。

第三步:有层次地写出来,用上表示层次的词、关联词等,把问题解答清晰有说服力,不能颠三倒

四、重三遍四,也不能记流水帐,更不能答非所问。组长负责完成。组长责任重大,既要组织好提问、交流,又要引导大家共同解答。

3、展示前的准备

展示主持人写好展示计划,包括展示的目标、内容、要求。前几次老师亲自细致地指导。计划要在全班讨论通过。

各小组根据展示计划做展示前的准备,小组选择好自己展示的内容,明确展示要求,小组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要展示的题目。组长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小组可以做展示前的演练,主持人做好全班互动交流、补充、提炼的准备,哪些地方需要互动,哪些地方需要补充,怎样进行提炼,提前做好准备,写清楚。

4、由学生主持上好展示课

整个展示课都由学生来主持,老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稍加点拨,老师的指导在准备课上,在前置性学习和展示前的准备上。

基本步骤为:

第一,主持人开课,呈现展示目标、内容、要求。

第二,一个小组展示一个内容,小组长要善于鼓励小组成员自然大方地向大家展示,表达清晰,语言生动,声情并茂。每一个小组展示之后,主持人要给予评价,老师在关键时候做相应的评价或点拨。

第三,如果需要与全班互动,主持人要提示展示小组,通过语言的交流与全班开展互动。

第四,主持人总结展示情况与效果,小组代表总结展示的新收获。

第五,为下一次展示提出很好的建议。

5、拓展阅读

搜集整理与本组课文相同主题的美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美文蕴含的意境和情感,领悟表达方法,赏析优美词句,积累优美语言。

6、紧扣主题,进行习作训练。习作前充分准备内容素材,实行现场限时习作,一气呵成,写后反复修改。

王主任这个学期也在大胆尝试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这学期她进行了三个单元的尝试,效果较好。主题单元的阅读分为四种课型,把一单元的1—14课时分布在这种课型里,一是整体感知课,二是单元精读课,三是拓展阅读课,四是主题展示课。突破了以往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篇带一类,为领袖儿童的阅读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展示活动中她主讲的《秋天的雨》就是其中的“单元整合·拓展阅读 ”课。整体感知课,不是以往的一篇一篇的读,而是把一组相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读,一起比较。精读课突破了以往的细致的,全面的深挖,而是在点上着力,在阅读方法上突破,以此引领领袖儿童学会阅读的方法,从而实现运用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开展课外阅读。阅读课不需要烦琐的课文分析,也不是游离于语文活动之外的语文说教,而应该是由“教课文”转向“教阅读”,凭借课文教会学生阅读,引导实践,充分经历阅读过程。让学生以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大量吸纳字词句篇,依靠人的语言本能及语感,直接去进行由阅读带动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主题展示课则是她的学生最喜欢的课型,因为这个课上,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在这个课上,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兴趣盎然,收获颇多。相互的影响带动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以后的阅读中。同时充分利用长课的50分钟,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展示,部分学生如鱼得水,尽情展现,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5、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成就发展性卓越的领袖儿童。

一个语文学得好的孩子,一定不只是靠一本语文书获得的,语文学得好来源于广泛的课外阅读,来源于丰富的语文生活,更来源于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生本课堂教学认真落实好前置性学习,在前置性学习内容安排上除了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把生字认到,理解词语外,还要学生收集相关的古诗、成语、名言警句、故事、人物等。这项任务的落实大大丰富了语文实践活动,再加上课前的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的时间保证、课外读物的落实,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历练,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获得书本上没有的语文能力,诸如整体规划构思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等。如今秋我在教学《遨游汉字王国》这个单元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根据活动建议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中每个成员需要收集的内容非常明确们,学生特别乐意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兴趣很高,有的学生收集汉字的不规范使用,有的收集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有的收集字谜、歇后语等,最后汇集成册,学生通过一周的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手抄报和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研究,关注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向上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及终身学习打好底色。又如李校长所带已毕业的学生六一班从四年级开始他们都成立了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播报新闻。全班学生有十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播一周。新闻大致有三个层级内容:一是校内新闻或镇级新闻,二是湖北新闻,三是国际国内新闻。新闻主要来源于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全面了解,把自己认识和感受到的信息汇集成一则一则的。学生既是播报员又是记者,新闻播报小组将采集到的新闻,编辑在word文档里,国际国内新闻是在学生在网上查阅下载整理后,与校园新闻组合,分主要内容和详细内容编辑,成为系统的新闻稿。学生播报新闻,模仿央视新联联播的方式,每天早、中、晚的时间进行播报,新闻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既看又听。播报新闻,有模有样,有央视播音员的味道。上学期结束,我们将学生播报的新闻内容,汇集成册,主题是《常青藤新闻发布》(常青藤是班名)通过新闻播报活动,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新闻播报,班级学生全员参与,轮流进行,每个学生都品尝到了新闻播报的滋味,很自信,每个同学都感受到播报新闻的好处。大家在新闻播报中增长了见识,把视野放大到镇、省、祖国、国际,关心国际国内的大事,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看点、亮点的意识和能力。王主任每周的领素课认真准备,语文活动认真策划。上届六年级学生一年中开展了很多丰富的活动,“科技发展利与弊”辩论赛,“毕业之歌”朗诵会、故事会、秀出我自己主持大赛、古诗大回放、“中国梦家乡美”演讲赛、“再见了母校”演讲赛、家乡民俗展示、制作班级毕业纪念册“那些年华,我们一起走过”等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投入,学习成果丰厚,收获更大。活动展示的精彩,准备的过程更是发展了领袖儿童的多种能力。合理分组,形成合力,小组成员相互补充完善,齐心合力,相互评价促进。小组的力量推动活动,促使活动开展更加高效,促使展示更加精彩。特色展示、丰富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领袖素养如语文交际能力,创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共同分享了活动的快乐与成功。无论是有无人听课,班级学生显现出领袖儿童“自信大方”“敢于表达”“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特质。班级领袖儿童作品集《那些年华,我们一起走过》和《小荷-优秀习作集》(3本)荣获学生作品创新奖和优秀奖。集子里收录了每一名学生珍贵的作品。本期他们班上的“拥抱秋天”班级社团主题活动把班级多个社团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系列活动,让各个社团在主题活动中彰显领袖潜质,激活领袖潜能。激发班级100%领袖儿童热爱自然,亲近大自然,100%的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展示美,在活动中更加充满自信,具有审美气质。在分享成果的同时,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唤醒儿童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培养儿童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学会朗诵、创作、手抄报、手工制作、摄影、歌舞表演等方法,展示个人才艺,丰富生活阅历。通过以社团为单位的准备、排练、展示等系列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向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与家长一起走进自然,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李校长和王主任已经率先尝试主题单元的阅读教学。具体做法她们会介绍给大家。我在这里不再赘述。

五、问题思考

1、发展性课堂与“自主性”“主动性”“学习性”课堂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并不明显,大家可能都在这么做。“发展性”领袖儿童教育课堂还只是雏形,显现出来的某些特征还很粗糙。

2、来自学生需要的发展性课堂学习潜规则还没有建立;具有发展性领袖儿童气质的学生还没有显现出来;老师还没有成熟的设想。

3、每一个学生发展空间还不够,课堂学习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六、下一阶段主攻目标

1、让发展性课堂与“自主性”“主动性”“学习性”课堂有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大家都做的,我们做得更到位,更深入,更成型。做大家没有做的标志着“发展性”特质的课堂:(1)课堂弥漫浓浓的语文味。(2)百分百的学生积极投入,独立思维;百分百的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讲究合作的潜规则,有合作学习的能力;百分百的学生能够大方自然、清晰流畅、具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3)80%的学生具有演讲、辩论、主持的发展性语文素养。(4)百分百的学生自信、开朗、大气、永不言败、追求卓越、不断超越。(5)小组合作学习有质有序,考核制度持续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建立来自学生需要的发展性课堂学习潜规则---积极投入,活泼有序;合作互助,提升超越。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教师逐渐隐身。

5.自主发展课堂心得体会 篇五

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发展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通过最近几次的教研活动--对“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教改思想的学习后,我深切感受到高效课堂的优势所在,而我的课堂还与高效课堂有很大的差距。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当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然而静下心或稍换角度思考,难免有疑问和困惑产生。音乐课堂上教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究竟该如何打造音乐高效课堂呢?这些问题不得不引发我诸多思考。高效是未来课堂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在课堂的教课上,我们要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的性格,能引学生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能让孩子们对所授知识感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

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认真备好每堂课、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本职是教学,说到底必须业务要过硬,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一定要有良好的基本功,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备好一节课。因为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我们都有上好每一节课的愿望,我们都想看到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想看到他们获得新知的欣喜,听到他们“整齐的心跳”,感受到他们的“才华横溢”。这正是新课程所期待的。这就更需要我们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二、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由于音乐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良好素质。

三、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

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师不能随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相反的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那么何为创造性思维?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谈到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当然,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中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那么,如何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我们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思维空间。俗话说“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作用在发声器官上。合唱练习也是如此,要达到二个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如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从抢声部到注意两个声部和谐的声音。所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思维空间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影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不体现

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学校的课改正在蒸蒸日上,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梦想,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压力。高效是课堂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的教课上,我们要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的性格,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能让孩子们对所授知识感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因此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必须精心打造出一个优质高效的课堂。

篇二月 10 日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领导干部培训班。历时 4 天,听了 4 位省市县教育专家的报告,参与了与会领导的研讨,并且还听了第二中学的一节“自主高效”课。有些收获,也有些困惑。

20XX 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其实我县是 20XX 年全面推开的,至今也有8 年了。老教材改成新课程了,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了,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呢?变了吗?变了,起了微澜,随后又平静了,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20XX 年起,耳边听到过洋思、杜郎口这样一些词汇,也在网络中搜索了一些关于他们的东西。知道了是关乎课堂改革的。随后的两年里他们的经验越过了千山万水,慢慢来到了我们身边。市教育局首先牵头,先后考察了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并制定了“深化教学改革,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开始强势推进课堂改革。

我县在此项工作中似乎滞后,但也在积极地,稳步地开展着。20XX 年 3月组织了部分学校校长到江苏省考察学习洋思中学经验,并在同年秋季开学在一些学校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20XX 年开始,部分学校又到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考察,回来后部分学校也进入了“三三六”模式的实验。同时局党委决定,在今年秋季开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进入课堂改革实验。

20XX 年 5 月 30 日我到辽宁工程大学报告厅聆听了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关于教育管理与改革的报告,同时听了他们学校宋老师的一节课。20XX年 4 月 13 日市教育学院干训部组织的全市主管民族教学的校长到市矿工街小学考察学习,首先推门听课,矿工街小学开发了 1-6 年级所有班级。然后是数学语文两位老师各上了一节展示课,最后魏校长做了经验介绍。再有就是 10 日开始的这 4 天的培训。这是我对课堂改革的学习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从一知半解,渐渐有了一些认识,慢慢又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先谈一些认识。

一、明确了关于自主高效课堂的界定。是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的关键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最终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自主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理念,而不是课堂教学模式,围绕这个理念,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知道了自主高效课堂的一些基本特点。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应

该以多元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为中介,由以往的教而获知变革为由学而获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是自主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课堂效率的最大化,课堂效益的最优化是自主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三、了解了自主高效课堂的一些模式。“自主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理念,而不是课堂教学模式。围绕着自主高效出现了许多课堂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的“先教后学,当堂训练”模式,还有咱们市里尝试的初中“导学评练,学教结合”,小学“导学,展示,反馈,提升”等。另外阜新市矿工街小学、彰武三中、阜蒙县二中等好像也有他们的模式。另外我县中教部白万海主任主持的“构建自主高效课堂之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班级合作小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科研课题里提出了一种课堂模式,在东良等学校进行了课题的实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提高了自己对课堂改革的觉悟。我亲身经历了课程改革的实验阶段和实施阶段,起初是轰轰烈烈,到后来出来我们使用的教材有了明显的变化外,课堂教学慢慢又回归到了课改前,偶尔的展示课上我们才能看到一些做作的新理念在课堂中若隐若现,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老酒。八年了,课堂教学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新课改还没有成功。因此,对于此次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应做的不是争论改革该不该,而是应该思考和探讨改革如何来改。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但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再说一些看法。

一、“自主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绝不是一种模式。这句话石岩校长和杨淼主任在交流会上也做了说明和强调。而恰恰有许多老师都把它认为是

一种模式,这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自主高效课堂”既然是一种理念,那么围绕这个理念开展的课堂模式就不应该是一种。“三三六”是一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我市推出的“导学评练,学教结合”也是一种。我要说的是,“三三六”模式可能适合的是杜郎口中学,或也适合与杜郎口中学相似的学校,而不可能适应所有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可能适合洋思中学,或也适合与洋思中学相似的学校,也不可能适应所有学校。没有一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可以,但决不能照搬他们的模式。现在有些学校就是在照搬,在照抄,没有学到人家的课堂教学的精髓,只是学会了人家课堂教学的形式。“学生分组坐了,教室黑板多了,教师不再说了。”但是这样是不是达到了“高效”这一课堂教学最终目标呢?别忘了“自主”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容而已啊。自主有了,高效没了。我想这也不是“自主高效课堂”改革的目的吧。

二、课堂教学模式化会不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呢?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尤其在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热潮中出现形式主义的时候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这个问题。课堂环节程序化,教学过程模式化。课堂教学不是在工厂在生产,按照一定的程序模式就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绝不相同的个体,而施教者也是具有不同个性风格水平的个体。因此,我认为此次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坚持原则,淡化理念”,这才是理智的客观的,才是最终能获得成功的改革。

三、接着说说课堂教学模式。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要在教学改革中声名鹊起的话,势必要弄出一种模式来呢?把一些理论专家请进来,为自己学校量身定做一个模式,而且是好记的几个数字,押韵上口的。这样的改革是不是功利性重了些呢。模式是死的,人是活的。用死的模式来教活的人,是不是最终束缚了课堂教学改革呢。真的要弄一个模式的话,那么在制定模式之前,是不是要认真考虑一下:这个模式适合我这个地区的所有学校吗?这个模式适合我这个学校的所有学科吗?这个模式适合我这学科的每一节课吗?如果考虑的结果是肯定的话,那就建构一个吧。

四、“自主”也不是唯一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无疑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我们知道,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太绝对化了,反之会适得其反。一节课里学生自主也应有个度,“0+45”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偶尔可以,成为日常课堂教学模式的话,我还是有些想不通。“自主”好比是饺子,我们知道它好吃,但是让你天天吃,你还能觉得它的香的吗?我们知道《论语》、《庄子》生涩难懂,但是于丹老师娓娓道来,你是不是觉得没有听够啊?她的讲坛里让你自主合作了吗?因此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不应该是教条的,唯一的。应该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艺术以及教学内容有关。我们更应该关注高效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有句老话说的好,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啊。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四天的学习可能只是学到一些皮毛,因此认识也可能缺少一点深度,也有可能认识本身就有错误,但毕竟是我目前认知阶段对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态度。

篇三

在近两天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

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 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

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6.发展性课堂 篇六

课堂发言是语文课堂练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分析,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思考结果的过程,也是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效果,适时获得反馈信息的渠道。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刷,刷,刷……”丛林般举起的小手,让人欣喜,让人激动。然而,笔者发现,课堂发言的人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年减少。其中很大的—个原因是评价障碍,它阻止了学生的发展,砍断了一些刚发芽的小树。

现就课堂教学评价的直接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谈谈语文课堂练习中的发展性评价。

一、教师——评价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转换自身角色,做评价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使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公正、客观。教师课堂上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生对同伴的评价,可以说起了示范作用。虽然新课标的实施让语文课堂日渐活跃,让教师把学生当做课堂主人,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也注意了评价的鼓励性:“你真棒!”“你真能干!”等等屡见不鲜。然而,日常教学中,虽然教师非常注意评价的激励性,但面对一些难以忍受的情况,如:教师正讲到激情澎湃处,指名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而他却因思考不认真而错误百出,给教师当头一盆冷水,激起无名怒火。于是,冷言冷语不禁便溜出了口:“你还没想好,干嘛要举手?”“你认真听了吗?”吓得学生下次再也不敢举手了。

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真诚地评价学生,要恰到好处,既要有一定的激励性,又要能够引导孩子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不妨换个方式去鼓励提示一下:“你的声音很响亮,要是认真想一想再回答就更好了!”“请你的同桌把老师的问题重复一下,你认真想—想再回答好吗?”如此—个台阶,学生既不伤自尊,又不失面子,他们会很乐意地走下来,和别的同学一起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深入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让课堂练习有深有浅,有难有易,不同的问题给不同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所有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教师的评价也就能切人要点,不会因迎合学生的需要而盲目评价,而更多地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拥有自信,挖掘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生——评价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当今的孩子很多方面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相对比鞍冷漠。低年级课堂上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提出—个问题,很多手举了起来,老师找一位学生来回答,别的学生不去认真倾听,而是一心想着自己的答案,发言的学生话音刚落,就急切地高举小手,有的甚至站了起来。嘴里还—个劲地喊:“我!我!我!”,辫使是相同的答案,他也要从自己嘴里再说一遍,这种现象既是低年级学生自我展示欲望的强烈表现,也是对别人的一种漠视,他们过分地关注自己,失去了对他人的基本尊重。

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强加干涉,表现不满或不予理睬,放任过度,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要么打消了学生发言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么导致一问既出,人声鼎沸的混乱场面。我们不妨引导学生从评价角度来关注别人:“你觉得他说得对吗?”“听了他的发言,你有什么想说的?”这样因势利导,既给其他学生发言的机会,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也有效地促使他们能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同时还要告诉他们学会倾听比说更重要。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往往表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正确,有的错误,面对正确学生们会一致赞许,而面对错误,他们就不太客气,甚至于嘲笑,发出一片“嘘”声,有的下课后还不停模仿。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将学生对他人的评价引人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情感、认识、价值观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学会欣赏别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哪怕是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之处。发展性评价就是要侧重于对个体的纵向比较,关注个体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比如:“他今天发言的声音很响亮…‘你的字写得很正确,如果把字写得端正一点就更好了”……

我们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不仅要从双基的掌握予以评价,还从练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来加以评价。重视关注其非智力因素的变化。善意、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树立信心,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的发展。

2.学会换位思考

对于被评价者的感受往往会被学生忽略,哪怕是有过亲身经历的学生,甚至刚被别人嘲笑过,尽管内心深处留下了阴影,但一转脸他也会去嘲笑别人。全然忘了被讽刺的痛苦。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多给学生暗示或提醒,向他们灌输换位思想,把别人当成自己:你愿意被人嘲笑吗?你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吗?如果是,那就认真倾听,把赞扬送给别人吧!

这样把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让评价双方都在评价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7.发展性课堂 篇七

有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突发情况面前,其行为语言往往一急就乱,主要表现为动作失调、语无伦次、情绪紧张等,这种现象一旦出现,课堂就会失去控制,出现混乱局面。有的教师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事件,怕影响自己的尊严和威信,就板起面孔,采用“高压政策”,对学生的“越轨”行为严加训斥,甚至暴跳如雷,这又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思维的火花彻底泯灭……那么,教师怎样对待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怎样具体采用应急的技巧呢?从以下几个不同的实例中我们也许会得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一、教学中的实例

实例1:一个偶然的因素使和谐的教室气氛骚动起来,若教师处理不当便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这时教师的应变能力体现在机敏地洞察信息的特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笔者在教学“空中的生物”时,刚讲授完“千姿百态的鸟类”,正要讲授“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时,一只灰喜鹊突然误飞进教室,顿时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先是好奇,继而骚动、起哄。教学过程被迫中断,面对这一情况,笔者急中生智:“灰喜鹊飞得多舒展啊!但大家想过没有,灰喜鹊能飞,我们人为什么不能飞?”学生抢答:“人太重了。”笔者追问:“飞机更重,为什么能飞?”学生哑然。这时笔者趁势说:“结构和功能相适应。鸟类能够飞行,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下面我们就以家鸽为例,一起来进行‘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笔者即兴应变的一席话,重聚了学生的注意力,恢复了正常的教学过程,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实例2:教师的应变能力还表现在一开始就觉察出突发性信息的错误及其典型性,但不急于进行纠正,而是顺着学生的错误思路或结果,推出相互矛盾的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一位教师在教学“土壤里的微生物”的时候,讲授完“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后,在讲授“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举出几个细菌的实例。当问到一个学生时,这个学生脱口而出:蘑菇。这个教师愣了一下,显然,这个回答很出乎教师的意料。如果按照正常的思路,教师会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否定。但这位教师灵机一动,不动声色地继续提问:“请你想一下,细菌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细菌是单细胞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教师说:“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的结构呢?”学生回答说:“借助高倍显微镜。”教师说:“那么,你刚才所说的蘑菇是否符合细菌的这些特征呢?”学生恍然大悟。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蘑菇是微生物中的另一类,属于大型真菌,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对于教学中的这个小“意外”,教师并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因势利导,通过引导学生对两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正确判断。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解决了细菌、真菌这一容易混淆的问题。

实例3:对一些突发性信息,教师虽能判断出学生提问的价值,但对于引出的结论的真伪或方法的好坏,却不能“一眼看到底”,这时教师可将教学过程和分析过程放慢,在讲述分析的同时师生积极思考,当分析、讲述到某一步时,学生自然会豁然开朗。

在教学“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说明科学探究的5个环节,笔者和学生一起重温了巴斯德关于“肉汤变质的原因”这一著名实验。当实验完成后在课堂上作最后交流时,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问:空气中就有漂浮的细菌,鹅颈瓶为什么只能进去空气而进不去细菌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备课时就没有想到,一时也不知道怎样解释才能使学生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笔者决定临时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集体交流。学生们很感兴趣,讨论得十分热烈,提出了很多种解释,最后得出结论:细菌是有结构、有质量的生物,与空气有着本质的不同,细菌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附着沉积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而无法直接进入瓶内。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巧妙性,由衷地钦佩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从而对科学探究更感兴趣。

通过上述几个事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质。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抓住课堂上的一些“突发”细节,临场发挥,随机应变,不仅可以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这些课堂的精彩瞬间,也会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物课堂教学点缀得更加色彩纷呈。

二、提高课堂应变能力的方法

教师的应变能力,首先表现在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课堂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上,教师应能发现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其次是具有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这种判断能力是需要以大量实践经验为基础的。有的是逻辑判断,从观察所得的信息迅速推理而得;有的是直觉判断,像有些小说里所写的“第六感觉”那样;最后是有果断采取适当措施的机智,教师要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并能在学生的反应中,及时调整措施。

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是一门艺术,较强的应变能力并不是任何人都具有的,更不是想有就有的。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教师本身就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变”,就应具有渊博的知识。首先,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本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广泛的横向知识和技能。其次教师要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六认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工作能力。教师备课时要通过上网、看报、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查阅大量资料,不拘泥于教材和参考书,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生物专业水平,这有利于教师应对充满生机活力、特点多样的学生。教师备课既要用好教材中的资源,又要正确处理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利因素,确实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2.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8.音乐课堂要引入发展性学生评价 篇八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发现学生对音乐课,由最开始的喜欢变成了现在的不喜欢,由最开始的争着上变成了现在的不爱上,音乐教育陷入了被动,走进了一个大家都不想走入的误区。通过观察和反思,我认识到是自身的教学理念出了问题——本来应该轻松愉快的音乐课,慢慢演变成了为了考试而教学的文化课。惊讶之余,我加强了教改理念的学习,将发展性学生评价引入到音乐课堂中。评价方式的转变,拓宽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渠道,既激活了课堂教学又落实了“双基”,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本,从而有效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一、倡导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化

一首歌、一支曲、一张理论测试的小卷子这些过多倚重课本知识、过多倚重量化的单一而老套的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所以,我在考试评价的基础上,加上特长评价,也就是在以往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加上学生的特长展示(这个特长不等同于学校或是班级特长生的特长),让学生在完成既定内容后,自由展示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艺,像平时上课不被发现的相声、小品、快板、舞蹈等才艺,依据其水平给予适当加分。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让他们坚信自身的价值,体会成功的喜悦。评价学生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要教师学得多、做得多,真正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就能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

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而在班级器乐合奏时,教师为了保证比赛的要求与效果,规定所有的同学全部吹奏一首乐曲,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差异,结果水平较差的学生不仅完成目标的时间长,而且在处理、配合、演奏技巧等各方面总是落后于其他同学,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理,以至于不喜欢吹竖笛,不喜欢上器乐课。因此教师要学会接受学生的差异,承认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和轨迹都会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然后根据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教师只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注意根据差异进行教学,教学才能面向全体,

学生的音乐潜能才能得以开发。

三、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评价,片面强调和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的精确化和客观化,教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长期由教师自己裁判,学生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自评变得无足轻重,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评价融入其中,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其积极性,而且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将学生自己、学生之间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并作为学期末学生成绩评定的一项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具体表格来进行操作,以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

上一篇:2020中国骄傲特别节目观后感下一篇:外出pk大会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