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征文启事

2024-07-04

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征文启事(共6篇)

1.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征文启事 篇一

“财政监督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征文启事

一、征文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财政监督理论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湖南财政监督改革与发展,湖南财政监督理论研究基地与《财政监督》杂志社即日起面向全国联合举办“财政监督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征文活动。本次征文鼓励新视野、新观点、新方法以及本地经验与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欢迎广大财政监督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踊跃投稿!

二、征文选题

应征论文可涉及但不限于以下选题,题目自拟。

1.国家治理与财政监督。2.财税体制改革与财政监督。

3.保障重大决策落实的财政监督机制研究。

4.财政监督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的实现路径研究。

5.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过程中财政监督体制机制设计研究。

6.适应新预算法的财政监督改革发展研究。

7.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的财政监督改革发展研究。

8.预算监管问题研究。9.内控制度建设研究。

10.新形势下会计监督长效机制研究。

11.财政监督工作创新与经验总结。

12.其他。

三、征文要求

1.应征论文要充分体现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新预算法对财政监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紧密围绕新常态下财政监督转型与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财政监督改革思路。

2.论文体裁可以是“理论研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严谨规范,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也可以是“工作探讨”(含调研报告、经验总结、典型案例分析等),要求主题明确,观点鲜明,对策建议具体、可操作性强,突出实践应用价值。

3.应征论文必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文章,严禁抄袭。

4.征文截止日期:

11月20日(以电子邮件发送日期为准)。

5.应征论文字数要求:

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字数不少于6000字;工作探讨方面的文章字数不少于4500字。

6.应征论文应当包括:

(1)首页: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及职务、联系方式(包括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电话、传真等),合作作者应注明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2)次页:中文标题、中文摘要(200-300字,阐明论文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学术创新)、中文关键词。(3)正文。(4)参考文献。7.应征论文格式要求:

(1)标题(居中,三号黑体,上下各空1行);(2)作者(小四号楷体,居中,多名作者之间用空格隔开);(3)单位(小四号宋体,居中,下空1行);(4)“摘要”(五号黑体,顶格),摘要内容(五号宋体);(5)“关键词”(五号黑体加粗,顶格),关键词(词数不多于5个,五号宋体,用分号隔开,下空1行);(6)正文(五号宋体,单倍行距),文中标题用黑体(字号依次为小三号、四号、五号),图表分别按顺序编号;(7)“参考文献”(小四号黑体),期刊文献应依次标出:作者、文章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图书文献应依次标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页码。正文引用文献处用上标标出,与文后所列顺序一致。

四、投稿方式

1.投稿请以word格式同时发送至以下两个电子邮箱:87710830@vip.sina.com和hnczjdjd@163.com,文件名为“作者+论文标题”,来稿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20有奖征文”字样。

2.征文主办单位有权对应征论文进行必要修改和删减,如作者不同意,请在应征论文中予以说明。

五、组织与评选

1.征文活动组委会由湖南财政监督理论研究基地与《财政监督》杂志社共同组成,组委会主任由湖南财政监督理论研究基地主任担任。

2..本次征文设置优秀论文奖,组委会将邀请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评委,通过匿名初、复两审评选出获奖论文,评审结果将在湖南财政监督理论研究基地网站、《财政监督》杂志公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并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

3.2015年12月,组委会将举办“财政监督改革发展研讨会暨征文颁奖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及获奖论文作者在研讨会上发言交流。有关研讨会安排另行通知。

4.获奖论文将在《财政监督》杂志上分期刊登,同时汇编成《财政监督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集,在相关出版机构公开出版。获奖作品在《财政监督》杂志刊发及编入论文集出版不另付稿酬。如作者不同意发表或收录,请提前在应征论文中予以注明。

 

2.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征文启事 篇二

1 我校实践教学现状

材料加工本科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一般在第四学期开始依次安排有金工实习、生产实习, 时间一般为3~4周。目前材料加工类专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有洛阳第一拖拉机有限公司、洛阳铜加工厂、青海省聚能钛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特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省内外签约企业。这类集中实习的最大优点是便于管理, 节省开支, 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1]。但是因实习场地安全和生产要求以及实习因经费等困难, 每年更换实习基地, 实习经费逐年上涨;同时, 实习企业为了保证生产效益, 保障生产安全, 大多生产实习只是观摩型, 而学生也是看看而已, 实习的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结合我校实际, 对青海大学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实践教学计划改革,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构建科研式创新实践平台, 创建实践能力培训基地, 对我校实践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 实践教学计划的改革

贯彻“重组基础、体现先进、注重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原则, 提高实践教学所占比例。众所周知, 实践课是材料加工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必要途径。根据材料类加工专业的特点, 结合行业需求,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精简验证性实验比例, 注重实验质量。合理调整课程设计学时, 增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 以弥补生产实习的不足。同时, 毕业设计选题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教师科研, 依据学生就业去向指导选题。

通过实践教学计划改革, 加强材料加工专业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结构、理论知识, 明确学习目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2.2.1 更新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尽量避免传统的教师演示, 学生模仿的过程, 采用参与式、激发式、探讨式的学习形式。课程实验内容及时更新, 提前安排,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独立设计实验步骤, 然后在实验过程中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实验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2]。课程设计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或者大题目分工完成, 注重结合工程实践, 难度适中。部分能力强的学生, 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 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自选课程设计题目[3]。

2.2.2 深化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本科期间基础教学成效的检验, 是夯实理论知识, 加强实践能力, 培养综合素质过程, 其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我校明确提出, 毕业设计选题要结合专业对口的各类高新技术, 适应社会生产实际, 依托教师科研活动, 紧密联系学生就业趋向。鼓励校企结合, 学生进入工作单位或者实习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 真正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符合材料加工专业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2.2.3 加强生产实习, 增大综合设计型实验

生产实习配备工厂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队, 实习现场积极配合企业的工程师开展观摩生产, 工艺设计及生产管理等教学活动。学生按班级人数分小组分配到不同的车间工段, 交叉轮流进行生产实习。鼓励学生在实习现场积极交流、学习、并在实习结束后及时总结、讨论, 提交详实的生产实习报告。但是校外实习时间短, 企业生产现场环境嘈杂, 大多企业也就是以观看为主, 根本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 因而生产实习的效果不理想。

因此, 我校材料加工专业在第五学期开始, 增设了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课, 它是生产实习的一种延伸和综合应用。该类实验是在材料加工专业基本学完相关专业基础课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综合性实践训练。以学生完成焊接综合实验为例, 学生需要完成的实验流程如下图1。

整个实验过程的知识库所用材料成型学科与工程相关的理论, 即材料选取、焊接方法选择、焊接结构设计、金属塑性成形、材料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结构分析、无损检测技术。通过2周的动手操作, 学生掌握了金属焊接加工的主要原理、操作工艺、焊接工艺卡编制、焊接接头性能分析方法、焊缝缺陷的检测和合理评估焊接质量。熟练使用焊接设备、无损检测设备、金相分析设备、焊接质量手册、焊缝质量评估原则和相关仪器操作。该综合实验的过程对以后进入工厂实践起到了一个很好岗前培训作用;同时弥补了生产实习只看无法动手的弊端, 扎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 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3 构建科研式创新实践平台

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是本科生运用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研究和探索, 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增强自主性, 从基础训练到专业训练, 从常规性实践到自主创新实践, 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创新实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5]。

依托青海大学完善的实验平台、科研项目和青海省地方材料加工企业, 加强实践教学和科研的衔接,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各项科研活动。根据这个思路, 我们在大三大四学生中构建创新实验室, 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来做客座教授,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着眼于激发本科生的创新思维, 拓宽思维方式, 使之能创造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最终建立起培养宽基础, 强能力, 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平台。

近几年来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先后与青海华鼎、青海洁神、青海电子等多家企业联合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材料加工专业的学生申报和完成量的占大半, 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实践应用能力。

2.4 构建实践能力资格认定基地

在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本科生与职业学校学生相比, 实践操作技能方面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大多本科毕业生具有英语等级证书, 计算机等级证书, 但实用性的技能资格证书却很少。显然, 实践能力培训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很好的验证, 是高于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应用需求, 借助金工训练中心完善的设备, 工厂经验丰富的实训教师力量, 联合校外企事业单位, 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以及技能资格鉴定等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并颁发资格证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拓宽了就业范围。

3 总结

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6]。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 我院在材料加工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据统计近年来参加机械工程学院华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31项, 洁神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7项, 青海大学科技创新项9项, 国家大学生项目8项, 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多项, 报送研究生60多名, 公开发表优秀论文近百篇, 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技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 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不断地探索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斌, 易丹青, 刘会群.材料工程类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 (3) .

[2]李爱琴.参与式教学法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探索与实践[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2011 (4) .

[3]罗红旗.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能力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13) .

[4]杜玉霞.基于项目的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5) .

[5]付坤, 王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4) .

3.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征文启事 篇三

艺术专业评价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艺术学院的各个专业有更好的发展,因此,艺术设计学院未来的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是改革首要研究的内容。从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当前艺术设计学院专业发展的现状,保持专业特殊性,并提出专业设置的内部发展和外部延伸;其次是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方面,探讨教师专业如何发展才能促使未来教师培养和相关专业进修,使专业建设更加完善。再次是对本科院校具体专业设置和发展的现状及未来深入规划研究,以及从招生就业及专业与市场化接轨的角度分析普通高校中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具体教学评价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1艺术专业评价应当包含的几大要素

第一,艺术专业评价的目的使各个不同的艺术专业自身发展符合专业学科的发展规律,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职业的需要。

第二,艺术专业评价并不仅仅对已有专业的质量评价,而且应当包括艺术专业设置审批、专业发展的评价、专业人才适应性评价的整套程序,并为专业学位的授予提供质量依据和保证。

第三,艺术专业评价客体是专业、学科、系所,一方面评价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的支持,如教学设施的达标、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对该专业的支持等等因素;另一方面着重强调被评相关艺术专业的教学品质(包括专业学科发展要求和社会职业取向)。因此艺术类专业评价的实质在于构成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否符合专业学科发展规律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要。

第四,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要具备学科和职业双重属性,所以专业评价过程的专家构成应当包括设计学专业学科同行专家、通识课程的基础类专业的学科专家、需要从业资格证的执业类专业的行业专家、应用型专业的就业单位专家。本课题的研究要探讨艺术专业评价应该从艺术专业自身建设和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针对本科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院所开设的相关专业进行评价,以促进艺术专业目前的教学质量及未来艺术专业发展及教学导向。提高艺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并适用于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艺术专业评价要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艺术专业通识课程构成的基础类专业、需要从业资格证书的艺术类专业和艺术实际应用型专业都要形成及完善各自的艺术专业评估体系,以确保本科艺术各专业发展符合自身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及专业教学培养模式。

2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分析专业评价结果的差异

主体差异:评价主体的差异是影响评价质量的`人的因素。评价主体指在专业评价活动中的组织者、实施者。通常认为评价主体专指评价专家。其实,从评价实践分析,评价活动的主体应包括评价的参与者和受评专业的组织者。但目前艺术专业评价是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进行评价,专家并不入校,使得专业评价中主体差异的比例在缩小。

客体差异:评价客体的差异是影响评价质量的条件因素。评价客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办学特点不同导致的差异;二是专业类别不同导致的差异;三是办学基础条件不同导致的差异。

3艺术专业基于专业评价具体的改革研究方法及实施计划

根据客体差异所出现的结果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完善补足,例如教学基本条件的不足可根据每年教务处下达的实验设备申报,在申报过程中尽量争取实验设备的份额,增大投入,完善基础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可根据不同专业进行教师合理调整,可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调入新的师资力量来充实当前的师资队伍。艺术专业评价的过程主要还是要针对专业指标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对于不同艺术专业的评估不应采用统一的模式。

现有指标体系注重专业建设的显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至关重要的“隐形”成果——“学生发展”质量的评估。推进学院在多项省级、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等成果的参与,在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中考察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研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程度,即教研或科研向教学转化的过程和效果。

依据现有专业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艺术专业评价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目标定位,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这些重要区分应在专业评价指标中有充分的体现。尝试建立艺术专业以学校主导、专家评价、师生参与的新型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及指标体系的优化模式。

学校发展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师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在专业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在教学研究中形成了重要的专业改革建议,能够为专业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

4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基于专业评价的改革及创新

第一,完善并发展艺术专业内涵建设,重视学生发展,学生选专业、调专业有依据。对大学新生而言,大学专业选择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学生在入校前对专业的了解较浅,随着学生对自己和专业的深入了解,部分学生重选专业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专业发展的翔实信息,包括专业课程信息、教师教学信息、专业就业信息,这些有助于学生重选专业的准确性和学校“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实施。

第二,专业教师发展得到积极推动,教师职业发展有规划和预期。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专业评价的稳步推进使得教师对自己的发展有稳定的预期,安心于教育教学,才能从容中道,教师在为学生规划发展蓝图的同时对自己的学术生涯的发展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划。

第三,鼓励教师及学生更多参与实践教学,推动并促进获得更多的教学及科研成果,提高专业评价中的实际指标。努力参与省级、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在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中考察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研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程度,并推进教研或科研向教学转化的过程和效果。

艺术专业改革目标是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研究本科艺术专业评价具体内容的构建,与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艺术设计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要达成深度结合,紧密结合社會需要,依托于专业评价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办学基础条件及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照艺术专业评价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包含实际办学基础设施及条件、师资力量、专业教学成果等方面,当代艺术教育应以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为新标准,改变和激励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建立一套基于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社会应用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完善教学基础环境、师资结构及教学条件,增加以社会发展所需的、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等多领域的相关教学内容,努力在本科教学中完善并推进依托于专业教学评价的艺术设计专业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韦剑剑.本科教学评价的后现代主义反思[D].苏州大学,.

4.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征文启事 篇四

关键词:生物工程,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探索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02 年经海南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于2003 年9 月正式招生。2005 年获得生物化工硕士学位授予权。生物工程专业通过12 年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培养了近万名优秀学子,为海南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 重新修订培养方案,构建大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教学体系四大平台

生物工程专业自从2003 年招生自今,多次修订过培养方案。2015 年首次尝试大类招生,化工与制药大类招生210 人,2 年后分出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3 个专业。大类招生是海南大学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高度重视。大类招生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我们根据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重新制订了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具体设计如下:

1. 1构建厚实的学科基础公共平台,适当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比重

海南大学是地方性高校,大类招生需要兼顾3 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西南、西北的学生基础理论不牢固,综合能力、分析能力不够理想。因此,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化工与制药大类招生教学公共平台中,需要适当加大专业基础课的比重,让学生掌握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实验操作技能,为大学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学习及进入科学研究做好铺垫。大类招生通用基础课主设置4 个模块: 理工科基础( 数学、物理、四大化学和四大化学实验) ;计算机基础( 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语言程序实验) ; 生物化工基础(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 工程技术基础( 工程制图) 。

1. 2 优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

国内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这就要求地方院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因此,培养方案中设置2 模块。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学,均含独立实验) ; 专业必修课( 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含独立实验、发酵工程含独立实验、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工程设计) 。

1. 3 专业选修课强调特色教育,宽現专业内涵

生物工程是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与诸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国家教育部对生物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有规范要求,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增强特色,拓宽专业基础和专业口径,以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生物工程专业内涵。2015 年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主要有酶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环境工程与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酿造酒工艺学、生物信息学、生物质资源概论、免疫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涉及轻化工、食品、环境工程、制药、信息、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拓宽了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的知识领域,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可更好适应就业的需求。

1. 4 加强实践教学,拓展实践平台

生物工程是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证。2015 年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平台含4 个模块。专业实习( 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 专业课程设计及论文( 生物工厂课程实践、生物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及设计) ; 专业技能训练( 生物工程专业上游专业技能训练、生物工程专业下游专业技能训练) ; 社会实践。

2 推进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经过12 年建设和发展,在课程体系上初步形成自己特色,与此同时,我们从课程体系整合、教育教学方法与成绩考核的改革、双语教学、科研和教学的互动4 个方面对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2. 1 注重课程体系整合

生物工程专业多门课程具有本源性,衍生性、交叉渗透性。前些年的课程体系是课程划分过细、过窄,具有很强的封闭性、相关课程内容多处重复,造成明显的课程壁垒。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具体做法是合理分配不同课程的教学重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炼与更新,尽量减少重复,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综合性上下功夫。整合的课程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我们力求通过推动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课程间的合理渗透,形成生物工程特色较明显的课程体系。课程责任人由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教学改革趋势和生命科学发展前沿、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要负责组织课程设计及协调等,每位教学团队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学生对此项改革几门课程持满意态度。新的教学方式使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促进本专业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自主思考,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此项改革值得进一步推广。

2. 2 教育教学方法与成绩考核的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其他教学环节的实现方式不仅要保证学生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训练、形成和提高,而且是保证每门课程或教学环节的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1]。根据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性质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下面列举几例: ①精心研究导课的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出彩的导课语言和灵活多样的导课技巧,这可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上,也可使学生的思维围绕在本堂课的教学主题展开思维活动,保证教学有效而顺利的进行[2]; ②知识窗式教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每一个知识点开设一个知识窗,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讲述蛋白质的结构,引入 “永久卷发”原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蛋白结构; ③开设专题讲座,介绍生命科学进展和前沿和当前研究热点,开阔学生视野,拓宽专业知识面,近年来已面向学生开设了 “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专题讲座。④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化教学与有机结合,采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启发,难点、重点内容板书讲解。总之,通过交替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成绩考核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权衡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考试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保研和发展。善用成绩考核的导向作用进行考试、考查改革,既可把 “教”和 “学”都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又有利用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和大作业等多种成绩考核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采取平时成绩积累制,不再以考察课本上的静态知识为目的,使成绩考核更为全面、客观和科学。

2. 3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开展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双语课教学比一般的母语教学难度大,我们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重点首先应该是课程内容,其次在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通过双语课还能引导学生用外语思维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3]。生物工程专业开设 《基因工程》、《微生物学》两门双语课程。学生反馈英语和专业课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学生成绩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征。

2. 4 实现科研和教学的互动,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生物工程专业十分重视组织和鼓励教师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并积极进行科学研究。近几年来,我们承担的科研项目范围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体系。还承担了国家 “863”、“973”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海南大学校级基金项目课题10 多项。这些科研项目的开展,不但为各个实验室增添了很多的仪器设备,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而且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3 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改革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4]。

( 1) 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大力加强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实习、专业技能训练和毕业论文( 设计) 等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特别加强生物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和三大实习( 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等重要环节。2015 年生物工程专业新修订的培养计划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包括社会实践实践、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实习( 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等达到了本专业总学分的30%。

( 2) 进行实验课教学内容、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内容上,更新学科发展的最新实验技术; 在实验教学模式上,鼓励学生单独或成立小组设计并完成设计型、综合型实验。遴选部分优秀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教师科研项目需求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或进行相关学科创新创业大赛,11 生物工程学生韩亚丽,参加美国数学建模大赛,获成功参与奖。

( 3)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数个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

尽力争取各方面支持,拓宽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学院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和手段,确保学生三大实习( 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时间和质量。在企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企业变成培养和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课堂。定期邀请企业工程师来学校为学生授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与课堂授课互为补充。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5]。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和发展

我们坚持以生物工程学科建设为纽带,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不断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学源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科研水平较强的教师队伍。

( 1) 选派3 名中青年教师到985 高校读在职博士。通过培养中青年博士,改善了本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源结构。

( 2) 派选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从事访问学者。本专业2名教师分别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到丹麦、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教师在国内外高校的学习和交流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3) 聘请企业高层次人才为客座教授,为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市场需求意见。海南椰岛(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制药( 海南) 有限公司、海南力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到学校进行讲座交流,并就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5 结语

教育质量是大学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我们相信,随着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趁着海南省化学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海南省生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大好机遇,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将拥有强大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健,李凤伟,薛锋.面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81-84.

[2]罗先群,王新广.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广州化工,2015,43(11):194-225.

[3]刘静雯,曹敏杰,朱艳冰.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2011,12(4):110-112.

[4]王新广,罗先群.生物工程专业设置的基本设想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5,61(3):105-108.

5.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征文启事 篇五

一、征文目的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理念已进入全面推广、不断深化阶段,第九届征文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理念推广,促进广大教师深入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切实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并对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探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扶持中青年教师成长。

二、主办单位

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基金会(原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

三、承办单位

云南教育报刊社

四、征稿对象

中小学、幼儿园和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行政干部、教研员,《云南教育》广大读者,《学生新报》的教师及家长读者。

五、评选范围

论文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理念,内容涉及各级各类学校学科教学和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三生教育、课程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教研、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对各科课程标准的研究、教学评价、教学经验,以及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理论研讨和教学反思等。

六、评选办法

由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基金会、云南教育报刊社遴聘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教育报刊编辑成立评委会,对参赛稿件进行评审。奖项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基金会给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获奖名单在《云南教育》2011年11期上刊登,部分获奖论文将在《云南教育》杂志和《学生新报》上陆续刊登,条件具备时将由出版社辑成专集出版。

七、征稿时间

2011年3月1日至201 1年7月31日,截稿日期以当地邮戳为准。

八、稿件要求

1. 征文作者必须尊重知识产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严禁剽窃抄袭。确认为抄袭的作品一律取消评奖资格。

2. 参评稿件以论文为主,可凭借各学科各版本教材。文章要体现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有教育教学实例,文字简练。

3. 来稿在正文前不必写“摘要”、“关键词”,但重要引文须在文末“参考文献”下注明出处。

4. 来稿请用稿纸誊清或者用打印稿,请务必在信封上注明“走进新课程征文”,在稿件上署作者实名、工作单位,并注明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和邮政编码。征文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5. 每篇论文须交40元评审费,请务必在汇款单上留下作者姓名、单位及联系电话,并在留言栏内注明“新课程征文评审费”字样。

6. 稿件和评审费请寄:

昆明市学府路61号云南教育报刊社(邮编:650223)徐桥龙惠慧(收)

6.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征文启事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依据我校“立足延边, 服务本省, 面向全国, 辐射东北亚, 依托临床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优势, 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 从我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 以发展建设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为目标, 强化医学生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 增强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强本科教学基本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育人为本,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突出临床能力培养, 提高医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诊疗能力和基本卫生服务能力, 培养大批面向乡村、服务基层“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人才培养目标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就是培养适应吉林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 面向农村基层培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其应具备具有坚定的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爱岗敬业、吃苦奉献的意志, 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 具备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诊治和一般急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毕业后能够在县级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的全科医疗服务工作。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改革试点的关键,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要紧紧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 根据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目标, 延边大学在2011年、2012年、2013年招收了三届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实践基础上, 从我省省情出发, 结合基层医疗卫生实际状况, 从培养方案、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适用于面向乡村、服务基层“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实用型全科医生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 人才培养模式。

1. 科学定位, 改革培养方案。

科学定位, 改革现有的临床医学生培养模式, 制定培养面向县级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全面化”的实用型全科医生。延边大学结合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计划, 根据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目标及基层农村医疗卫生的实际需要, 学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管理办公室组织不同层次专家调研、讨论对培养方案进行改革, 制订专门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方案。 (1) 改革培养方案, 适度压缩理论课学时, 适度增加通识课学时和实践课学时 (增加临床、反复临床的机会) ;适度减少必修课的门数, 适度增加选修课的门数;适度减少专业课的门数, 适度增加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课程门数。 (2) 以“加强实践”为主线, 设置“3.5+1.5”的课程模块和实践环节。即三年半的理论课程教学加一年半的毕业实习。在有效整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上, 压缩理论课时;加大毕业实习比例, 丰富实习内容。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强调多层次的临床实践, 提供更符合基层卫生服务岗位需求的实践环境。

2. 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国内外医学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借鉴国内医学院校改革的成功经验, 结合延边大学实际, 积极探索,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倡导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引入PBL教学、小班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临床实习导师制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3.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建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改革传统的闭卷笔试的单一考核方式, 拓展考试方法。在专业课、临床实习中采用闭卷考试与临床多站式综合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卓越计划班中实施医学基础知识综合考试 (MCQ) , 衡量学生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只有考试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 建立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题库及评价标准。

4.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保证临床实践能力提高。

(1) 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 增加临床实践教学比重, 使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切实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 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实验室以多种形式有序开放, 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使其早实践、多实践, 增设《临床技能培训》培训学时。提高实践环节学分比例, 以提高实践效果。建立多级医疗机构实习模式。由单一的只限于在“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模式改为“三级甲等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结合的三级医疗机构实习。 (3) 建成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在现有临床医学院实验室基础上, 建设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在刚建成的医技科研楼中预留了160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培训空间, 模拟全科医生工作场景, 模拟门诊环境, 提高和规范作为全科医生的诊疗行为和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学校要立足本校临床教师资源的培养和使用,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平台优势, 注重与相关学科教师团队合作和交流,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能力强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

1. 遴选、培养充实全科医学教师队伍。

以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 我校加大了全科医学教师的培养力度, 遴选一部分临床医师 (教学骨干) 赴国内外进修与培训。依托综合性大学平台优势, 通过多学科相互渗透, 通过聘请国内外、校内外知名专家、教师, 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教材编写、多媒体课件运用等方面定期对全科医学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2. 培养全科医学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带教能力。

由于经济和地域方面的原因, 现阶段吉林省延边地区乡镇 (社区) 医院医生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诊疗技术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不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全科医生的教学实习需求水平。因此, 学校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加大培训我校全科医学实践基地教师带教能力的培养, 提高实习带教水平。

3. 支持与鼓励教师对全科医学的研究。

鼓励教师加强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支持开展全科医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鼓励临床教师结合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目标, 结合基层医疗卫生实际, 编写出适合于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的教材。

在科研立项等方面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 支持教师以全科医学视角和方法加大对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慢性病的研究。

4.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激励教师教学的管理机制。

加强师德、医德建设, 完善教师教学考核、聘任与分配机制, 严格教授、主任医师上讲台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青年教师试讲制度、临床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青年教师定期轮训制度等, 鼓励教师主动投身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 转变教育观念,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五、政策保障措施

1. 组织管理保障。

(1) 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全面指导和监督项目的实施, 工作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安排和落实。 (2) 成立专家委员会:审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 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评议。

2. 制度建设保障。

学校将逐步推行临床课程的教考分离, 建立统一的临床考试和客观结构化考试, 全面考核全科医学生的临床实际能力, 定期发布各阶段的考试成绩, 有效监控临床教学质量,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发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 重点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 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

3. 经费投入保障。

学校把“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项目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项目, 积极争取教育部和省地方财政的主持, 以及学校的专项投入, 确保专业的建设质量, 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学校、学院设立“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专项资金, 实行专款专用, 以支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的实施, 提供资金保障。设立专项奖励资金, 以表彰对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做出杰出贡献的校内外指导老师。

总之, 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是为基层医疗单位解决优秀全科医生短缺的重要举措。延边大学地处边疆, 学校将发挥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努力实践和探索“地方综合性大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延边大学是教育部、卫生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计划”试点改革项目第一批院校, 学校以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全面构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免费本科医学生,农村订单,定向,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6号) [Z].

上一篇:外出学习心德体会下一篇:给领导系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