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活动

2024-09-28

体育竞赛活动(精选16篇)

1.体育竞赛活动 篇一

为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增强教职工体质,促进教职工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特组织教职工开展本次趣味体育竞赛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特制订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1.愉悦心情,缓解工作压力。

2.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教职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3.增强教职工体质。

二.活动时间:XX年11月1日下午3:30。

三.活动地点:塑胶操场。

四.活动内容:

1.传统项目:拔河。

2.趣味接力赛:抢收抢种

道具:桔子24个,盘子2个,花环12个。

方法:队员16人一组,距离30米向相向站立。(8人“播种”,8人“收获”)

令下,播种队第一名队员手提装着“种子”(桔子)的袋子出发,在每个圆圈中种下一枚“种子”,6个圆圈放完后,把袋子交给收获队的第一名队员,此队员把前面播下的“种子”一个个收回并返回终点,再交给播种队下一位队员。以此往返,当最后一位收获队员到达终点后,以成绩决定名次。

规则:“种子”必须放在圆圈(花环)内放在外面或滚出圈外每个加时2秒。

在跑动过程中如果“种子”掉下来必须自己拣回,别人不能帮助,否则加时2秒。

五.参加人员:全体教职工。

六.活动形式:教职工按时到操场集合,比赛以正,付,保,行政后勤为单位分成4队,每队16人(正,付,保班原15人,一队再加一人)

七.组织机构:组长 吴江

成员 左如璘(负责裁判,发令)邓焕文(负责联络协调)

魏三妹(负责道具,奖品)罗桂群(组织正班队员)

王 彬(组织付班队员)袁玉华(组织保育队员)

八.安全保障措施: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前对活动场所进行认真勘察,并对活动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分的估计和应变准备。医生准备好有关的药品和用具。

九.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范例】

活动意图: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孩子,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

幼儿园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共同打造和谐幼儿园。特制定本方案。

活动对象:大班全体幼儿

活动时间:2012.11.5活动场地:湖岭镇中心幼儿园

活动准备:呼啦圈若干

活动口号:“快乐转转转!”

活动目的:为配合本社区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让学生都投入到健身的行列中,为书声朗朗的校园增添更多的活力,愿五彩的呼啦圈把美丽的幼儿园装点得更加绚丽!

活动要求:

此次的活动将分“呼啦圈转起来”和“呼拉圈向前转”两个部分。

l、为促进全体参与,正式比赛前,各班有1—2分钟的时间进行“呼啦圈转起来”的表演,可采用集体表演,也可个别学生进行表演。

(看哪个班会转呼啦圈的人数比最高,颁发“呼啦圈最佳表演奖”)

2、“呼啦圈转起来”之后,各班每次选派5名选手参加“呼啦圈向前转”的比赛。

四、活动规则:

l、每班选派6名幼儿参加“呼啦圈向前转”的比赛。

2、从同一起点出发,边转呼啦圈边向终点前进,进行计时比赛。

3、比赛前,呼啦圈放在起点线后面,选手站在呼啦圈里面,听到发令声响后,拿起呼啦圈转起来后向前出发。

4、前进过程中呼啦圈不能掉下,否则被淘汰。

5、到达终点以脚过了终点线为准。

6、比赛不分预赛和决赛,各组各取前15名作为优胜者

2.体育竞赛活动 篇二

1. 妨碍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的因素

1.1 现行初中体育教材的局限性。

现行的初中体育教材大部分以竞技项目为主,内容比较单一,而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又特别高,完成较为困难。例如:现行初中体育教材中田径是重点,体操、排球和篮球为辅,而对一些便于开展学生又有兴趣的项目如足球、武术、健美操等则一带而过,羽毛球、乒乓球则只字不提。试想:一个农村初中,在体育课上只有跑跳投,学生又怎能凭空感兴趣呢?

1.2 应试教育成了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面对升学这一沉重的话题,初中体育课变得不再轻松,特别是进入初三后,考试项目更是天天练,什么教材新课标都不谈了,更有甚者,初一、初二的体育课便采用这一模式。学生对于这几个项目以外的一些体育锻炼少之又少,练之更少。单调的考试项目破坏了学生的运动情绪,真可谓是欲弃不能,欲罢还难。

1.3 场地器材影响了学生的活动。

学校,尤其是一些农村中小学体育方面经费的不足,导致场地建设和维修不力。器材严重缺乏则更令人担忧,学生接触少了,了解少了,让他们如何去活动呢?

以上的种种,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要让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2. 如何让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

2.1 发挥体育老师的作用。

体育老师既塑造学生的体魄又塑造学生的灵魂,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基于以上限制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的因素,体育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要尽其所能来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塑造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 改进竞技性项目在课堂上的可行性。

使竞技项目大众化,即根据学生的特点摒弃一些固定的规则和要求,使每个人都能够动起来。例如:在上跳高课时,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跳高架的高度,按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练习。对于水平较高者严格要求,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动作,表现自己。而对于水平较差的一组,可采用更为有力的保护和帮助。对于特别胆小的学生,可让他们进行跳“皮筋”的练习,逐步过渡。这样学生就会了解这一运动,尝试这一运动。

2.1.2 建设运动队、兴趣小组,做到各取所需。

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快速阶段,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单靠每周的三节体育课所授是远远不足的。而体育老师责无旁贷,要担任起课外体育指导训练的责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建运动队和成立各种体育运动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多地掌握一些体育技能或精于某项技能,使学生想练、会练、乐于练。同时,切实做到各有所好,各取所需,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对于运动队的管理实行严进严出,使进入运动队的学生有光荣感。对于兴趣小组的加入者则实行宽进宽出,全凭兴趣。这样不仅健全了学校运动队的体制,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体育运动骨干和运动爱好者。体育运动骨干的带动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

2.1.3 发挥学校传统项目的优势。

我校是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并且成绩斐然,连续多年都是金坛市初中组篮球比赛的第一名,2008年还曾代表金坛市参加常州市的初中组女子篮球的比赛,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对于一个农村中学来说很不易。在学校我们拥有良好的运动队,在校内和校外我们拥有一批铁杆的“篮球迷”。拥有如此良好的篮球运动的环境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当然,体育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2.2 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2.2.1 阳光体育活动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要让班主任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来,首先要让班主任意识到,搞好班级阳光体育活动,不仅使学生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文化课的学习。积极参与阳光体育活动将受益终生。有班主任参与配合的体育课学生的运动情绪会截然不同,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明显高涨,活动效果明显增强。师生一起运动更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让体育老师省心的同时,活动效果也明显增强。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

2.2.2 阳光体育活动能为班级争得荣誉。

在我校,对于一个班级的评价是和量化评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对为学校和班级争得荣誉的实行量化加分,同时班级量化评分是对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一个班级想获得加分,体育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如在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年级前三名可分别获得15分、10分、5分的加分。在诸如广播操比赛等一类小型比赛中年级前三名可分别获得10分、6分、4分的加分。又如本班有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一级的比赛获得个人前八名或集体前三名,可按照运动员实得分数加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积极性。在平时组织的竞赛和训练中班主任给予大力支持,在遇到校级比赛时,班主任更是身先士卒,真正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2.3 多活动,多竞赛,营造氛围。

阳光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和体育竞赛的促进,使学校的体育氛围逐渐浓郁。浓厚的体育气息不难影响领导,感动校长为体育进行投资,这样我们就胜利了。良好的场地环境和充足的运动器材是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的保障。

体育竞赛要获得好的成绩,必然需要多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体育老师的辛勤劳动。当体育竞赛获奖,你一次又一次地为学校穿上“黄马甲”时,谁又能不为之自豪和感叹呢?而“体艺2+1项目”的东风,无疑为体育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更会令每个体育老师都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体艺2+1项目”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不再是难题,中考体育也不再是一个令人沉重的话题。

3.体育竞赛活动 篇三

一.因本而备,胸有成竹

所谓因本而备,就是熟悉精通课程标准和教材。因此,在接受教学任务后,我们体育教师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期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册教材,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同时对教材的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也要仔细推敲,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备课时,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水平,制定出本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导、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实践证明,教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理解越深透,把握重点就越准确,难点就越容易突破,学生就越容易听懂、领会、掌握。由此可见,我们体育教师应当胸有成竹地去备课,做到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教学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注意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从而为备好课、上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因法而备,不断探索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当认真考虑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做法,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根据调研,发现还有相当一批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先由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单调,唤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兴趣陡然焕发起来,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节课教学使我发现,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并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笔者认为,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大领域,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因而,选用的教学方法依据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尽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发挥个人特长或优势,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已有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法。

三.因生而备,关注全体

心理学认为,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多变的。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其年龄阶段的特征。比如说,初中生一般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到困难又易灰心喪气,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而青春期是中学生性格形成、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保护学生对健身的兴趣和爱好,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状况以及今后能否坚持终身健身的好习惯。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备课中,如果我们体育教师有意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正确有机的联系,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当然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不仅包括原有的知识,也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例如: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注意及时总结;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掌握的表现程度,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基础差还是教法不得当,思考以后改进措施。总之,我们要以生为本,因生而备,关注全体,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因课而备,提高实效

一般说来,每个单元,每个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年龄比较小,对教师的讲解不一定掌握很多,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由于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显见,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问题。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将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会的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让不会的学生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实践证明,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地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借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五.因物而备,鼓励创新

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的物质媒介,体育场地是保障体育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对器材的质量与功能要求,不像竞技体育器材那么高、精、专。然而,普及性、实用性、针对性与多功能是它的主要特性。由于我校是农村中学,目前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必需的体育设施条件。于是,我便鼓励学生自制器材。例如:沙包、皮筋、毽子、铁环、呼啦圈等。同时还应注意器材少更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做技巧时,可以将垫子由竖放改为横放,这样练习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肩肘倒立、头手倒立等动作,就可以由原来的一块垫子一个学生练,增加为两个学生练习;由几个人同时练习也增加了竞争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不过,我们体育教师还要开放思维,自制改良,发明各种简易体育器材,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挖掘体育器材并且一物多用;还可以简化规则,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六.因时而备,灵活教学

众所周知,体育课与其它任何课程都不一样,具有其独特的特殊性,体育课一般分室内课和室外课,因此,体育课的设计也是受天气影响。倘若体育课设计成室外课,一旦遇到下雨、下雪则在室外无法进行上课,就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和室内课特点重新进行设计,并认真上好室内课。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有风的天气多安排学生练习迎风跑或者顺风跑;对春夏季节多安排爆发力的练习;对秋冬季节则要多安排耐力的练习。一句话,体育教师不仅要力求教学的计划性,而且还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

总而言之,备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体育教师只有因本而备、因法而备、因生而备、因课而备、因物而备、因时而备,才能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才能使体育教学新课改的目标真正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邓小川.现代教师与教学[DB].2011;第3期.

2.杜中华.体育与健康[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3.

4.竞赛活动方案竞赛方案 篇四

为激发公司员工深入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员工消防意识和提高消防技能,特组织消防知识竞赛。

二、活动时间:201_年7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活动地点:一期小区水池旁

四、主办单位:大连玫瑰东方一期管理处人力行政部

五、参赛部门:

一期客服部、工程部、秩序维护部二期客服部、工程部、秩序维护部

六、人员安排:

(一)筹备组:

组长:纪雪成员:赵玲、孙玥

(二)评委:杨树泽、肖大为、郝丽丽、吴洋

(三)记时员:赵玲

(四)记分员:孙玥

(五)监督员:徐娜

(六)主持人:李长明

(七)奖品、后勤组:郝丽丽、孙玥

(八)场地布置:杨显峰、那巨朋

(九)活动协调人员:李祥帅、于瑞

七、竞赛形式:竞赛分必答题、风险题、情景模拟题。

八、参赛办法:

(一)以各部门组队参赛,每队三人;

九、竞赛规则:

(一)必答题:

每队3道题,每题10分,作答20秒,答对加上相应的分数,答错不得分。

(二)风险题:

每队一题,答题前由每队先选择分数,可选10分、20分、30分,然后作答,30秒,答对加上相应的分数,答错扣除相应的分数。

(三)情景模拟题:

共有五道题目可供选择,由抽签的形式决定每队需要作答的题目。每队内部讨论5分钟,然后派出一名代表上台作答,简述答案和理由,3分钟。然后由评委根据每组表现打分(满分30分)。

十、赛程安排:

十一、评奖办法:

(一)一等奖三名

(二)二等奖三名

(三)参与者纪念品1份。

十二、费用预算:

5.竞赛活动方案趣味竞赛方案 篇五

主办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学生党支部、财经系团总支、财经系学生会

承办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团总支组织部

二、竞赛相关安排

报名时间:4月09日——12日

比赛时间:4月17日19:30(初赛)

4月21日19:30(复赛)

比赛地点:待定

参赛对象: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党员。

参赛形式:

A、初赛:以个人为单位参赛,闭卷考试。设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综合题四个部分,卷面总分为100分。

内容:

1、党章;

2、党基本知识;

3、党员义务与权利;

4、中国近几年的时事。(至);参考资料:《入党培训教材》

B、复赛:由初赛中按成绩高低选出20位同学进入决赛。试题主要是观看多媒体视频(党章、图片题、音乐题、影像题等题型组成)进行问答,题目当场抽签选择题号,回答时间限制为3分钟。

内容:

1、单项选择题共40道,每道2分

2、多项选择题共20道(少选、多选均算是错误),每道3分

3、判断题共40道,每道2分

4、图片题(共20张图片,每张图片里含有问题2道,每张图片6分,即1道题3分)

5、音乐题(共20首歌,播放时间为30秒,抢答时主要答出歌名、歌手或歌词,每首歌2分)

三、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证书+奖品)

二等奖:2名(证书+奖品)

三等奖:3名(证书+奖品)

优秀奖:4名(证书)

四、报名方式:

(1)各团支部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到本团支部团支书处报名,各团支部团支书在4月10日前将名单交至财经系团总支、学生会办公室组织部。(主教学楼610室);

(2)报名期间可以电话报名,

6.学校体育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篇六

学校体育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强健知识体魄,充实体育头脑”系列活动之体育知识竞赛。

二、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在校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广大大学生群体关注社会,拓展知识面,充实和激励自我,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并借助校园文化节活动的'展开,院学生体育部特此申请举办“体育知识竞赛”。竞赛的内容涉及到体育热点新闻,体育运动规则,体育运动的历史及其发展等等。同时,本次活动也将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为了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放松一下,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风貌。

三、主办方:

xx学院团委。

四、承办方:

院学生会。

五、活动介绍:

1、活动对象:xx工业职业学院全院学生。

2、活动指导:xxx老师。

3、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下午x点。

4、活动地点:xxx教室。

六、参赛条件:

1、各系派出一支代表队。

2、每支代表队限报x名队员,由队长1名以及x名队员组成。

3、本次竞赛无年级限制。

七、活动流程:

(一)赛前准备

1、宣传部做出海报并张贴。

2、体育部干事通知各系并统计各系代表队人员名单,并作出签到表及计分表。

3、自律部负责申请活动教室以及活动时现场的秩序4、文艺部负责音响设备。

5、生活部负责购买比赛奖品。

6、学习部负责计分,秘书处负责计时。

7、体育部、生活部负责现场的布置.

(二)活动中期

1、学习部负责赛前签到。

2、体育部负责组织参赛队员到达指定位置,以便活动的顺利进行。

3、体育部、生活部负责后勤工作。

4、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介绍到场的嘉宾,由各系代表队依次做自我介绍,依次按照活动阶段进行比赛5、各环节结束后,学习部进行算分得出最终的排名,在算分期间由xxx老师作总结,并安排节目放松心情。

(三)活动后期:

1、由各部女生负责打扫教室卫生。

2、体育部、生活部负责收拾现

场物品。

3、体育部做出活动总结及活动简报。

八、活动规则:

1、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第一环节必答题(每题5分共10题),第二环节抢答题(每题5分共10题),第三个环节猜猜看(限时30秒答对一个加10分)。

2、第一环节:必答题

1、必答题回答时限为30秒,过时作废,由下位置人继续答题。

2、各队三名队员按座次顺序依次回答问题。

3、由指定队员回答时,其它队员不可以代答或补答。

4、队员回答问题时,各队队员之间不能进行任何提示。

5、答对给全分,答错或答不全,不给分也不扣分。(该环节每人有2次回答机会,6道选择题,共5组,每题5分)

第二环节:抢答题

1、抢答题共20道题。

2、主持人念开始抢答,“答”字说完,才可以进行举手抢答,否则属抢答违例。

3、回答正确加5分,抢答题回答错误或违例抢答者,扣5分。

4、抢到题后,由该组中的一人回答,给予队员修正机会。

5、违例抢答的选题,该题作废。

6、抢答题回答时限为20秒钟,过时作废。(含修正时间)。

第三环节:你画我猜

1、每队派出两名队员随机选择1组并配合作出相应体育动作,由

其余1员猜出该体育项目名称。

2、每组限时90秒,每组有三次机会放弃。

3、猜对一道加5分,猜错不加分也不扣分。

观众互动:为了调动赛场气氛,在比赛过程中,穿插几道题,由观众进行回答,准备一些奖品,对于主动举手答题并回答正确者,给予奖励。并在中场休息时间为大家提供体育健康小常识。

九、现场纪律:

1、比赛进行过程中,各参赛队员需将手机等各种通讯设施关闭。比赛开始时,场下观众调至为静音模式。

2、队员在回答必答题时,该队其他队员不能给予任何形式的提示,违者取消此题答题资格,该试题作废。

3、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队不得影响其他队做答,违者取消其竞赛资格。

7.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价值与实践 篇七

(一) 学校体育竞赛的健身价值

体育竞赛活动以其活动的竞争性, 取胜目标的强烈引力, 比赛形式的多样性、活泼性, 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 吸引一大批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 体现了体育竞赛活动的参与价值。

(二) 体育竞赛活动具有凝聚力的作用

体育竞赛活动能使广大学生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团队意识, 体现在集体项目上有篮球、团体跳绳、“人龙”赛跑。

(三) 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法规意识和组织意识性

体育竞赛是以规则来约束人的行为, 按规则来进行活动比赛, 不能容忍学生自由比赛。公开、公证、公平的竞争, 尊重比赛结果也就是尊重客观事实。这种观点会点点滴滴进入他们大脑意识之中, 使学生养成以“规”律已的品质。

(四) 体育竞赛具有愉悦身心和享受成就的作用

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训练和拼搏, 一但能够完成预先的目标, 取得成绩, 给自己和班级带来无限的荣耀, 他的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古训, 更能体现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挫折和失败反而更能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 这种顽强的意志是当代学生不可缺少的品质。

二、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繁重, 教师学生升学压力大。每个人好比是一台计算机, 身体素质是计算机的硬件, 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就是计算机的软件, 二者缺一不可。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未来, 学校体育竞赛活动, 正是这台计算机硬件运行的保证, 体育竞赛活动本身不是目的, 只是一种形式, 我们的目标是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保证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 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

三、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改革实践

(一) 体育竞赛活动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 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 终身体育是我们的长远目标管理, 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仍然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 并以此促进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 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各个方面, 其中包括体育竞赛活动。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 彻底转变传统的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 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改革体育竞赛形式, 有选择地把适宜与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 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如改革学校田径运动会, 减少个人竞赛项目, 增加集体项目 (团体跳绳、“人龙”赛跑、8×200米、8×400米) 等接力跑。

(二) 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结合

《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精神, 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对不同阶段学生制定的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体育竞赛活动要以“标准”依托, 竞赛活动的价值符合“标准”的精神。

(三) 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与大校园体育文化相结合

学校体育竞赛要求组织者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 开展多样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开发智力的活动。各种棋类比赛、体育竞赛知识竞赛、体育文艺表演、体育研究活动、体育网页制作、体育特长生评比等形式,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强化体育意识, 确立终身体育观念, 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及方法。

(四) 体育竞赛活动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

通过体育竞赛活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深化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多种形式竞赛活动, 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广泛传播健康理念, 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不只是口号, 而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的。

我们通过对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价值探讨和实践, 学校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高考体育取得了很大成绩, 学生课间和课余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体育竞赛成绩提高显著, 市运动会保持前二名好成绩, 市蓝球、排球、乒乓球比赛连续多年获得第一名。高考体育生, 2012年一年有4名同学考入北京体育大学, 创我校体育高考历史最好成绩。这与我们对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价值研究和实践是密切相关的, 体育竞赛活动对学校体育工作起到了串联作用, 今后我还要进一步研究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价值, 为更好地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做出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的贡献。

摘要: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也是《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一条主线。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通过身体练习活动实现的唯一途径, 而学校教育竞赛活动是身体练习活动有效手段。文章通过对学校竞赛活动进行改革实验, 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研究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价值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体育竞赛活动,价值,实践

参考文献

[1]杨远波.高校运动竞赛的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6) .

[2]袁宇光.试论学生的体育意识及其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 1999 (2) .

8.体育竞赛活动 篇八

一、体育过程的基本阶段及任务

(一)开始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使学生身体各器官系统和机能充分调动起来,为开展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其内容主要有整队、宣布课的任务、要求和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精妙的语言和自身素质来吸引学生。通过课堂常规,可以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体育意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和韧带得到充分活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做好充分准备。这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基本阶段任务的完成,它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掌握体育技能和技巧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内容有队列队形练习、慢跑、徒手操或一般运动的准备活动等。在此阶段的慢跑中,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既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三)基本阶段

基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内容或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通过学习和反复复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达到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目的。这一阶段是体育过程的主要阶段,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初步感知、建立表象,改进和提高动作,动作的巩固和灵活运用。

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这个阶段在运动生理上叫“泛化过程”。大脑皮层中的兴奋过程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内抑制较差,出现泛化现象,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多余动作,这一阶段在认识上处于感知和表象阶段。为了克服这些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简明的语言进行示范和讲解,同时要出示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过程和要领,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如分解法和完整法)进行指导,及时、准确地检查和评定学生最初掌握的动作,并抓住主要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2.改进和提高动作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与抑制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初步建立起动力定型,但尚不牢固,表现为能较精确地分析和完成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牵强、紧张、多余和错误。加深理解动作与动作、局部与整体、各动作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掌握动作的细节,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使学生能轻快、协调、正确地完成动作。

根据这些特点,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动作的示范和讲解。学生对某项动作技巧的掌握,是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精到精的反复过程。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动作和了解动作,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起着关键的作用,动作的正确性是对示范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运用正误对比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促使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加速分化,以便使动力定型顺利形成和不断巩固,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教师的讲解、示范应与组织学生反复练习结合起来,技能技巧不是一两次练习就能够掌握的,从形成动作的表象时起直到动作高度熟练时止,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3.动作的巩固和灵活运用

这一阶段,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形成了牢固的动力定型,表现在能准确、熟练、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随机应变、灵活自如和轻快地加以运用。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称之为动作技巧。但至此,动作技能、技巧还应不断提高,使之更加完善。其完善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指导的质量等因素,如长期中断练习,会使自动化的动作逐渐消退。因此仍要注意反复练习,不断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和机体的能力。

以上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掌握动作技能、逐步深化的过程,也反映了人们体质、技能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过程。这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它们的发展过程也是相对而言的。

(四)结束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有效的放松活动,有组织地结束体育活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在放松活动时,教师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意境中使身体和心理得到充分的放松,并简要地进行小结。

二、有效开展体育活动

认识和掌握了体育过程的基本阶段,就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加强和完成体育工作,正确地组织体育活动。在体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技巧的训练中花的时间较多,并把掌握体育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标志。但是掌握动作技能、技巧的目的,在于运用这些方法,通过反复练习,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动作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体质做基础,它们之间是统一实现的。必须指出,动作技能、技巧的提高与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不是简单的必然因果关系,两者不成正比关系。

在体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任务、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使学生把掌握体育技能、技巧和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以达到有效增强体质的目的。

9.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安全预案 篇九

为了进一步加大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力度,把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防止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安全防范措施

(一)学校积极利用升旗仪式、班会、晨会、队会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要求体育老师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学生上课及活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二)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后实施新的活动项目。

(三)按规定学生跳箱、长跑等课程项目必须事先做好防护工作

(四)高温时段学生体育课因地制宜,或安排到室内,以防学生中暑。

二、应急预案

(一)遇有学生发生晕倒、抽搐等中暑症状,立即将其送往校医务室救治。

(二)遇有学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将其安置阴凉通风处,并给予补充水份。

(三)发生上述第一、第二条款情况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

(四)分析原因,及时作出处理意见。

10.体育竞赛活动 篇十

全体评委、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冬日阳光,暖意浓浓,我们的心情就像这阳光一样灿烂,像这太阳一样喜气洋洋。今天,我们迎来了xx中心小学2012年下学期学生阳光体育竞赛活动,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为本次运动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评委、指导老师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活动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宗旨,以“我运动,我健康,我阳光,我快乐”为主旋律,落实上级“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指示精神,培养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展示我校师生高昂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提高我校的体育水平。

老师们,同学们!“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则中国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青少年一代只有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智慧和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蓝图。而这一切的基础首要是青少年要具有强健体魄

老师们,同学们!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也为体育文化提供了交融的平台。本次活动的隆重举行,是对我校体育工作、师生体育素质和精神风貌的一次检阅,也是对师生身体素质、竞技才能、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验,更是全体同学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顽强拼搏精神的综合体现。我们相信,举行这次活动,必将会更进一步地推动我校体育工作乃至教育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希望全体同学发扬奋发勇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的精神,赛出竞技水平,赛出道德风尚,赛出个性风采,赛出团结友谊。养成令行禁止,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希望全体师生今后认真参加各种活动,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技能,努力以最好的成绩为班争光。希望全体同学能发扬奉献精神,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更进一掀起人人关注体育,人人重视健身,人人注重习惯养成的热潮。

11.体育竞赛活动 篇十一

【关键词】吉林省高校;课余体育;发展对策

On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ontes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DU Fang, FAN Ya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ontests in 15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puts forwar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accordingly.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problems such as vague conceptions, unreasonable setup of programs, backward appraisal mechanism and outdated game organization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puts forward ways of reform, in hop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ontes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nlin.

【Keywords】 Jilin Provi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是我国普通高校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延伸,它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受益,是学校体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习惯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所在。本研究试图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调查,系统分析吉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力求探索吉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改革措施,为课余体育竞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电力学院、长春师范学院、吉林体育学院、长春大学、北华大学等吉林省15所普通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百度、谷歌检索相关文献20余篇,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文献5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可靠的参考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2500份,其中男、女生各1250份,回收调查问卷2410份,回收率为98.1%,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390份,有效率95.2%;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真实有效,具有可行性。

1.2.3实地调查法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吉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发展现状,对吉林省15所普通高校进行了实地调查,对部分高校该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探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对策和建议。

1.2.4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按不同内容进行整理和统计处理,利用Excel等软件计算出各项统计内容的比率,进行直观分析,并根据具体需要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图表。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动机情况

动机一词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是促使个人进行外部活动的内部动因。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推动、维持体育锻炼和协调、发展体育竞赛活动的心理动因,是大学生能否进行体育锻炼、是否能够自愿参与到课余体育竞赛中去的决定性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目前吉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竞赛的主要动机是锻炼身体,96%以上的男、女学生将参加课余体育竞赛的目的视为强身健体。此外,学生认为应该开展各种课余体育竞赛,但绝大多数认为开展课余体育竞赛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养成锻炼习惯及丰富业余生活,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学校开展课余体育竞赛是一种教育手段,说明在这方面重视得不够。

2.2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项目情况

目前,吉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在运动项目选择中(见表2),男生更多的参加篮球、足球、排球等活动量比较大、竞争性较强的项目。而女生主要参与的项目除羽毛球活动量大、具有竞争性外,更多参与跳绳或踢毽子等强度、竞争性较小,但富有一定娱乐性的活动。另外,通过调查还发现,现实大学生活中学生非常喜欢的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项目与大学生的兴趣偏好是一致的,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和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

此外,田径项目只有为数不多的人选择。根据福建师大施文忠老师对福建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的1456名学生中,体育课自选田径专项课的只有9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7%;辽宁省相关人士对该省43所高校2505名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喜欢田径的只有41人,占抽样人数的1.64%〔1〕;南京大学近几年专项选择田径课的学生逐年递减,1998年一年级2536人参加选课,而自选田径课的只有34人,1999年一年级2778人中选田径课的为18人〔2〕,与本调查的结果几乎相似。田径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3大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时间情况

大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的时间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活动机会和活动次数,更是反映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调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可以了解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运动量和运动能力。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平均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为每周4次以上,而女生为每周3-4次。其中男生所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女生;而且女生中有15%的同学从不参加课外体育竞赛活动,这表明部分女生没有意识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故而很难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2.4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场所情况

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场所分布来看,由于吉林省部分普通高校运动健身场馆的相对短缺,所以在校大学生选择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场所相对较集中。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学校体育场所是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也符合学生的生活规律,选择在学校进行锻炼既方便又实用;除学校外,居家附近的场地成了大学生锻炼的第二场所,这可能与学生节假日或周末在家的锻炼需要有关,其次公园和野外锻炼占一定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校学生中分别有18%和17%的男生和女生去收费的经营性场馆进行锻炼。这说明部分高校学生已有体育消费观念,花钱买健康的消费意识有所萌芽,学校有关部门可加以正确的引导。

2.5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经费来源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在课余体育竞赛经费的来源上随竞赛的层次和主办方不同而不同,校级竞赛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务预算和商业赞助,院系举办的主要是团委资助和商业赞助,俱乐部举办的则主要是自筹、商业赞助和拨款。

总的来看,市场因素已向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全面渗入;在课余体育竞赛评价上各种层次的体育竞赛活动均是一赛一评,各项赛事之间互不关联。

3发展与对策

3.1加强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当前吉林省普通高校开展的课余体育竞赛主要是在学校行政以及体育院(部)的组织下开展的,一般是统一安排竞赛内容,统一组织开展活动,学生是一种被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3〕。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创自练的积极性,大胆让学生们组织课余体育竞赛,全面发挥学校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此外还可以联系校外,开展校际之间的友谊比赛。

3.2体育竞赛内容要融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于一体

课余体育竞赛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健身性和娱乐性。一方面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渗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另一方面参加这种比赛能够满足他们丰富的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4〕。

3.3建立以俱乐部和社团为主体的课余体育竞赛组织机构

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和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组建的,它能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课余体育竞赛意愿,组织的内容以及组织的形式由学生决定。吉林省普通高校应逐步建立健全体育俱乐部以及体育协会、体育社团的管理制度,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优化运行模式,体现健身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建立有特色的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和体育社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4逐步改善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环境

通过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功能演讲比赛、体育主题演讲比赛、体育展览赛、黑板报评比等形式,创造学生学习体育的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强化体育意识,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3.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余体育竞赛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征集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简单易行、趣味性强、健身价值高的体育项目作为课余体育竞赛的项目,并让学生设计比赛、组织比赛。这会使学生不但了解了运动会的完整过程,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观念滞后;供给和需求相矛盾;组织管理陈旧;评价机制落后的问题,举办方式以“官办”为主,市场的因素虽逐渐渗入,但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与约束,举办的随意性较大。

4.1.2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对课余体育竞赛的认识模糊,只注重学校运动会及院系之间的课余体育竞赛的开展,参与项目设置不合理,相对狭窄,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需要大力宣传和引导。

4.1.3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在运动项目选择中,男生更多的参加篮球、足球、排球等活动量较大、竞争性较强的项目。而女生主要参与的项目除羽毛球活动量大、具有竞争性外,更多参与跳绳或踢毽子等强度小、竞争性较小,但富有一定娱乐性的活动。另外,田径项目却不为大多数学生所青睐,只有为数不多的人选择。

4.2建议

4.2.1吉林省高校及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应重视和支持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开展,同时加大监督力度;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余体育竞赛活动,为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2.2吉林省高校应增加课余体育竞赛的内容,充分发挥系院、班级、协会俱乐部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课余体育竞赛;还应设立分级比赛,满足不同要求;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小团体”比赛。

4.2.3吉林省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应抓好体育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竞赛,创造一个学生学习体育的良好环境;此外为了营造大学生自己组织课余体育竞赛的环境,吉林省高校应该加大体育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吴晓涓,张文军,高月宏.大学生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对参与者行为影响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5):119-120.

〔2〕贾文,田海燕.高校校园体育竞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70-71.

〔3〕刘晓.我国大学生体育竞赛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131-115.

〔4〕朱景履.高校体育竞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1(1):116-118.

〔5〕郭炎林.高校群体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5):80-81.

〔6〕刘芳.试论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与校园文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1(1):56-57.

〔7〕赵波.论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改革〔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8〕谭燕秋.高校校园体育竞赛改革的构思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6):88-89.

〔9〕陈晓宏.高校体育竞赛改革探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18(2):62-63.

〔10〕任丽琴.关于高校体育竞赛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2):67-68.

〔11〕徐聪,向素萍.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初步构想〔J〕.伊梨教育学院学报,2006.19(3):110-113.

12.体育竞赛活动 篇十二

一、清代西藏社会体育活动

清代西藏社会体育活动形式多样,概括来说主要分为群众体育、喇嘛体育及节日体育等。清代西藏群众体育主要是赛马和跑马射箭。赛马在清朝早期西藏社会体育活动中十分普遍,清代西藏赛马分为多种:少年骑着不备鞍的马比拼速度胜负的赛马为长距离赛;对马的形体及步态俊美、端庄与否比拼的为小跑赛;在马背奔跑中俯拾地上的哈达,靠一定时间内哈达的数量多少取胜的为马上拾哈达;在奔跑的马背上比拼连中靶心几率的为马上射击、射箭。清代西藏地方政府会在正月节日期间对各种各样的赛马活动加以举办,每年二十三日,都会有八九名喇嘛及数名十四五岁幼童从色拉寺东山脚起快跑到工布堂,最先到者为胜,会奖励各种绸缎、哈达、银钱等[1]80。赛马在西藏社会体育活动中的风行,是藏族人对超人的体能和毅力的崇拜。跑马射箭最初在后藏江孜盛行,正月二十四日拉萨郊外举行跑马射箭比赛。该比赛主要为了纪念帕巴桑布。帕巴桑布为在群众中威望较高的江孜法王,在他死后,他的子弟们每年都会举办跑马射箭活动,并最终在演化中成为西藏社会体育活动。跑马射箭活动比试内容较多,除验马、赛马外还会比跑马平射距离的远近及对天空射箭的高低,是清代西藏民间重要社会体育活动。

清代西藏民间社会体育活动除赛马之外,赛跑也是正月比较常见的体育活动。赛跑跑程约十公里,一般都是从布达拉宫西开始,少年们裸体跣足谁先跑到拉萨东即为胜利。跑得慢的将会被围观亲友等人用冷水直接灌顶,以给其加油。参加赛马的很多人从童年就开始对快跑不断练习,比赛主要以奔跑的轻巧程度与快慢为标准确定胜负。清朝时期,藏式围棋也是西藏地区开展较为广泛的社会体育活动。史书资料显示,藏式围棋的兴起在17 世纪初,据称藏王桑吉加措因与蒙古驻军统帅儿子拉藏汗不和但兵戎相见又怕两败俱伤,所以商讨之下双方决定用下棋的方式对政权归属加以决定。双方连下五局,最终获胜方为拉藏汗,在众人的见证下桑吉加措将王位让出[2]44。藏式围棋的兴盛期在19 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有关论述棋艺的专门书籍随之出现。藏式围棋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之下与中原其他地区围棋有很大区别,藏式围棋纵横17 道线,对弈前应先将黑白各六个子交叉摆好。藏式围棋人数不限于2 人,也可以4 人或6 人对下,且无时间限制,棋艺高超者的终局时间甚至有通宵达旦的。清朝时期,蒙古棋在西藏上层也比较流行。

在清代西藏喇嘛体育中,跳跃是主要的体育活动形式。清代西藏寺院喇嘛每年夏天闭关静修后,都会开展跳跃体育比赛项目,在赛场上比个胜负。清代跳跃角逐最为盛名的为拉萨的哲蚌寺和色拉寺对决,通常色拉寺更胜一筹。佛教在15 世纪以前都禁止僧人游戏,直到15 世纪高僧藏念·黑汝嘎的提倡。藏念·黑汝嘎为后藏出身,因举止不轨被人称为“后藏疯人”,他提倡僧人跳跃后这一传统便不曾间断过,色拉寺与哲蚌寺的非学经僧人坚持对以跳跃为主的体育竞赛活动加以举行[3]11。在西藏僧人中,非学经僧人主要是一群低层苦力年轻僧人,不用严格遵循各种戒律规范。在日常生活中,非学经僧人生活十分单调,跳跃运动的开展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身体,同时能够为其生活润色。在他们的推崇下,跳跃运动一代代传承下来,清代时期跳跃运动已经成为组织、规则明确的体育活动,在拉萨三大寺中颇为兴盛。

清代西藏地区节日体育活动中,比较常见的有飞绳、爬竿、舞艺等。清代西藏民间每年正月二日都会有“飞绳之戏”表演,通常会用四条皮绳,将其系于布达拉宫宫殿顶端及其山下的柱桩,表演“飞绳之戏”的人员需将身体倒悬,迅捷地直溜下去,如此反复三四次,因表演十分惊险所以会有身亡现象。这种表演主要由西藏统治者组织,根据表演者着地的安全与否,对一年岁时的好坏加以窥测。“飞绳之戏”从溜索发展而来,主要分为法师表演与民间群众表演两种,表演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具有冒险惊奇性质的高空滑绳表演。爬竿是清代藏族民间比较流行的传统体育活动,通常在大型寺院宗教大会之期举行。爬竿项目比赛中的人通常都具有轻捷的身体,可轻易攀爬到高有三丈余的顶竿。在民间节日中,还会在竿顶悬肉,爬竿之人可通过上下盘旋获取竿上之肉,技优者为胜。清代西藏民间节日中还常常开展具有健身作用的舞艺,比如戏狮舞、女子歌舞等,都是西藏社会体育活动中普遍项目。此外,清代西藏沿用以前的武举制,一些文人考试也会对骑射内容进行考核,武学教育和体育活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藏体育事业。

二、西藏体育事业的特点

西藏体育事业是在藏区地域环境及藏族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带有西藏特有的烙印。从清代西藏地区社会体育活动可以看出,不管是活动形式还是技术方法都与藏民族文化特征鲜明对应,具有独特的特点。

西藏体育事业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实用性方面。西藏地处高原地区,其地理区位环境决定了西藏地区社会体育活动并不适合完全的对抗性竞技活动,在中国朴素和谐理想的影响下,西藏体育事业从史前到吐蕃再到清代,各类体育项目中均呈现出一定的实用性特点。清代西藏社会体育活动中的赛马与跑马射箭,追溯源头主要是西藏史前人类为生活而进行的采集与狩猎。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环境恶劣,只有掌握了一些刀矛等实用技能才能生存下来,对西藏高寒地区更是如此。13 世纪前后,西藏地区对男子有严格规定,必须具备九种才能,其中体育就占了六种[4]107。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集权统治,统治者开始向西藏地区派驻军,成立西藏地区地方军队,而这一政治举措也为西藏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西藏古代体育事业在这一时期出现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同时也逐渐定型,实用性特点日益显露。清代西藏较之之前还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体育运动项目,清代西藏民间除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外,赛马、射箭等军事体育也出现并飞快发展,特别是射箭项目,在清代已经成为西藏代表性体育项目,且是实用性项目的代表,统治者还将其纳入礼仪道德教育中,是俗官必修的教育课程。

其次,西藏体育事业的另一个特点主要体现在体育与文娱的融为一体。因出发点为满足人们生存需要,所以西藏古代的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随着藏区经济、文化、生产等的不断发展,到清代时期西藏社会体育活动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文娱性。西藏早期体育运动主要以习俗形式存在,在射箭、投矛等体育活动中,除了具有娱乐健身效果,同时带有原始的审美意识及娱乐性质。进入清代后,西藏传统体育活动中一些项目逐渐冲破“礼仪”束缚,向娱乐化趋势发展,很多体育项目不仅带有技艺性、游戏性,同时带有艺术观赏性和趣味性。如清代西藏广为流行的飞绳、爬竿,就带有浓厚的竞赛和观赏娱乐性。在史料中,也经常会出现藏人将骑马、射箭作为乐趣的记载,这些体育活动在开展中的竞技性,能极大地调动起旁观者的神经,使人们在比赛过程中随着竞技者的胜负而享受娱乐。在清代西藏社会体育活动中,舞艺项目是最具健身和娱乐功能的。如戏狮舞,戏狮之人需身披五色毛,手中拿着绳子,腰间系着一个球,有节奏地攀爬、跳跃、舞蹈。这种舞蹈造型为龙形,带有很强的娱乐性,其在西藏民间的表演和传播,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娱乐元素,将体育与文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5]33。

第三,思维与智慧及节令性的结合,也是清代西藏体育事业的明显特点。西藏古代体育活动,很多项目都蕴含着藏民族的思维与智慧。其中,“藏式围棋”便是西藏体育活动中思维与智慧结合的典型代表。作为西藏古代流传广泛、需要智力才能进行的体育活动之一,“藏式围棋”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无穷变化中包含着对立辩证统一关系。“藏式围棋”棋盘往往刻在石块上,为17×17 线格。“藏式围棋”在下棋过程中双方不需要对话,仅仅从棋盘上便能对彼此的战略意图、智力及性格等尽收心中。“藏式围棋”在西藏甚至被称为“眼睛的战争”,下棋的人通过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清晰的思维即可在棋盘上不动声色地“作战”,是西藏体育运动游戏性、趣味性及思维性结合的产物。除此之外,清代西藏社会体育活动很多都带有节令性,如藏族的骑马射箭通常都在达玛节、望果节,而牦牛赛、拔河等则多在雪顿节上开展,嬉戏、游泳等体育活动则比较常见于沐浴节。

总之,清代西藏社会体育活动多种多样,通过这些体育活动,我们也可以看出西藏体育事业的特点,从而帮助我们对西藏体育有更深的了解。

摘要:西藏在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中,各种技能相继出现继而发展为一项项社会体育活动,折射出西藏体育运动的光芒。到清朝时期,西藏社会体育活动基本定型,带有西藏地区独有的特点。本文主要立足清代西藏社会体育活动,看西藏体育事业的特点。

关键词:清代,西藏,社会体育活动,特点

参考文献

[1]王尧.西藏文史探微集[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2]西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向巴平措总编纂.西藏自治区志[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3]沈德功.试论西藏古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2(4).

[4]格勒.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

13.一小时校园体育体育活动组织方案 篇十三

组织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更加深入的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充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以“增强身体素质,丰富课余生活”为主题的课间体育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二、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于子廷

副组长:马志红

组员:全体班主任 体育教师

(二)学校领导机构

“阳光60分快乐大课间、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管理与组织是一 项涉及到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体育教师的一项系统工作。因此,我校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分管校级领导、政教处、体育组参与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日常管理。

三、工作重点

1、按照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时。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2、在学习日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从下午第二节课后3:05至5:05安排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课作为学生体育锻炼,从课时安排上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标。作计划,统筹安排学校体育工作,抓好学生

课间体育活动。

①学校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安排统一的课间操(跑操),下午

第二节课后统一安排大课间活动。

②开展经常性课余体育锻炼和多样性的学生体育竞赛,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效益和质量。

③每学年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性的田径运动会。

3、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组建学生乒乓球兴趣小组、小足球兴趣小组、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等兴趣小组,成立班级篮球队等,充分体现课外活动的全员参与性。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宗旨

1.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人格。

3.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长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4.学会友好合作,形成积极进取、有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培养 学生团队精神。

5.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成立课外活动领导小组,加强课间活动的管理,确保课间活动顺利施和有效的进行。

2.课外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确保课外活动长期可持续的开展。任何教师不得将课间活动随意改动、或者用于其他安排。

3.完善课外活动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保证课间活动的质量。

4.以班为单位,做好课间活动学期总结,积累经验,相互借鉴。

六、课外活动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课外活动的内容也随着变化而变化。其内容如下:第一段课间活动时间(上午)主要是以集体进行广播操、跑操。下午分班进行:游戏、篮球、乒乓、长跳绳、短跳绳、橡皮筋、羽毛球等多项活动内容。

如果下雨,各班的指导教师轮流辅导下列内容:

1. 总结近期的课外活动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讲一些体育名人锻炼身体的有关故事。

3、体育与健康安全教育及体育锻炼常识。

七、课外活动的形式

课外活动集中统一进行,以班级为单位分班进行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活动的场地、发放器材,充分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使所有的学生动起来。

八、课外活动的要求

1.辅导教师按时到场,不得随意缺席,迟到。

2.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充分准备,认真辅导,师生一起参与。3.各班必须按照指定的地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的进行活动,做好各班的安全工作。

4.各教学班按时归还器材,爱护器材,故意损害器材者,视其情况批评、教育、照价赔偿。

5.辅导教师应根据学校推荐的内容进行活动,也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该年龄段的项目进行活动。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阳光60分快乐大课间、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14.幼儿园体育活动教研活动实录 篇十四

时间2014、11、22

地点

清献分园办公室

主持者

胡瑜红

参加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会议主题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研究

学习内容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在幼儿动作发展和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来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在二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中,其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占幼儿户外活动时间的一半,如何让孩子在这段时间中得以充分锻炼,在活动中提高其非智力因素?除了制定必要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目标以及教师的指导外,在其活动中如何正确、科学、有效的提供各种体育活动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一、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的依据

1、根据幼儿活动兴趣投放活动材料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材料色彩鲜艳、器材新颖或有声响,都能极大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会来尝试一番,仔细琢磨这些器材的玩法,教师在活动前应充分考虑到这点,如:我们在活动前准备了小动物套圈,其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动物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幼儿,而且每次活动总是人流不断。当场地上放置许多色彩缤纷的跨栏时,小朋友一见就涌了上去。可见,在材料投放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2、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投放材料

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准备时教师往往不知所措,不知该选择那些玩具和活动器材,这时可以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来投放材料。如果是同龄幼儿进行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则可依据小中大幼儿不同的年龄段的体育动作发展目标进行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器材,同时能体现出各年龄段不同的层次要求。

3、根据各活动区功能需要配置活动器材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这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因而在活动形式上区别于一般的户外体育活动。它是全园性或年龄段的体育活动,并且划分了一定的活动区域。如:钻爬区、投掷区、跨跳区、自由活动区等。因此,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可依据这些不同区域的特点,有选择地投放。如:钻爬区,可放一些便于幼儿钻爬的垫子、桌子、椅子或是在挂着的绳子上吊一些小铃铛、气球,让幼儿练习钻爬动作。

二、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的原则:开放型、可变性

活动中,将幼儿发展所需的基本动作在有限的环境中呈现,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能让幼儿自由选择,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伴和活动内容。使活动场地和材料具有开放性。

如果活动材料具有可变性,那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就会增加,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不断变化玩法。如:跳圈、走梅花桩等,当幼儿玩了好几次后,他们会改变材料的用途,把两只手臂和头伸入圈内当成小乌龟;幼儿还会把梅花桩重新组合,使之呈现出新的活动方式,既提高了活动的难度,又能重新激起幼儿玩的兴趣和再探索的愿望。

三、体育区域活动中因地制宜调节活动器械

活动中,当幼儿出现出汗、活动次数减少等现象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活动器材,使其在活动功能上起到调节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如在跑跳区中的跨栏改为小桥,把跨栏翻过来放,引导幼儿走“铁索桥”,这样让幼儿适当地得到休息,同时也灵活地运用了活动器材,使幼儿得到更多地启发。

当幼儿在活动中,把体育玩具挪作他用时,教师不应马上制止,而应该顺应幼儿的思维加以启发引导,因为说不准哪个幼儿发现了教师所想象不到的某一种创新玩法。

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各区域活动器材的摆放往往会受到场地限制和制约。在每次的活动中,我们根据场地的不同和区域的性质和活动情况加以调整。使园所的每个场地得到充分的运用,并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

四、材料的投放,应注意活动的强度、密度的协调性

适量的运动负荷是指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时。教师应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保证幼儿运动后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以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提高,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身体锻炼时,应注意活动中的强度和密度的协调,以“低强度、高密度”为原则。

在活动前期,教师在各区域的材料投放时,适当降低一些动作要求,如:在钻爬区可把绳索放高一些;跑跳区中的跨栏低一些;投掷区的目标距离近些或者垂吊物降低一些高度。在活动中期,通过器械的调节摆放增强幼儿活动的强度和密度,在钻爬区可把绳索降低至目标要求;跑跳区中的跨栏可增加高度和密度;而投掷区也相应的根据动作目标适当调节高度和距离。到了活动后期,可以恢复到前期的器械摆放,使幼儿的活动过程呈现一条波浪曲线。

因此,提高幼儿的动作能力和非智力因素能力,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也不乏为一条有效途径,但其中在活动材料的投放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活动器材的摆放、活动器材的难度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师应考滤其多面性,呈“小步递进”状,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以保护和促进幼儿的挑战与和自信心。

文献摘至小精灵儿童网站——幼教频道——幼教教研

研讨记录

胡瑜红:在户外体育自选活动材料投放活动准备时,教师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怎样投放材料,这是可以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来投放材料,还可以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的体育动作发展目标进行活动器械,能体现出各年龄段的不同层次要求。

彭慧琴:如果活动材料具有可变性,那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就会增加,在活动过程中的兴趣就会增加,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就会不断变化玩法。如:PVC管摆着可以跳、拼成方格可以跳格子、拼接成小跨栏可以跨、高的可以跳。

许凤清:在户外体育自选活动材料投放活动中,各个材料的投放会收到场地的限制和制约,我们可以根据场地的不同、投放材料的性质以及活动情况加以调整,满足幼儿的需求。

15.体育竞赛活动 篇十五

一、改变教学方式,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都比较少, 因而体育课堂缺乏趣味性, 使得教学效率不高。针对体育教学的这种情况, 要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心, 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进而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通过良好的氛围, 带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 体育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体育课的锻炼是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体育锻炼的热情, 从而使学生可以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体育锻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使学生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交流感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尊重, 尤其是那些平时不爱好、不擅长体育锻炼的学生, 可以通过教师的关怀和学生的关心增加体育学习的信心。同时,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的体育训练遇到问题时, 教师应以鼓励帮助为主, 从而使学生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对于初中生来说, 学习的压力相对比较小, 因而有丰富的课余时间来进行体育运动。然而, 目前很多初中生更倾向于将时间花费在电子产品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不感兴趣, 或者对于自己平时在体育课上学到的体育知识不感兴趣。因而,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 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使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进而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的魅力。随着科技的发展, 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 适合体育锻炼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因而, 教师要擅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女生喜欢并且容易接受的瑜伽动作或者健美操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 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动作以及一些体育运动的历史, 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除此之外, 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还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知识来辅助教学。比如, 在进行长跑或者中长跑训练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配合播放一些轻音乐。通过音乐的配合, 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放松, 从而使训练的目标尽快实现。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学生养成了体育学习的创新思维, 才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促进体育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体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就。以健美操为例, 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进行分组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己编动作, 使学生在编动作的过程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进而提高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 结合教学目的, 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 使体育课堂更加生动、更加爱丰富, 进而使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忠良.创新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J].教师, 2013 (3) :11-12.

[2]尹家军.强化教学活动创新提升体育教学成效——对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究[J].科教导刊, 2011 (13) :33-34.

[3]徐吉军.创新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J].新课程学习:中旬, 2013 (5) :41-42.

16.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篇十六

关键词 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原则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1.以健康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

课外体育锻炼是有鲜明的群众性,其目的在于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追求身心愉快、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组织形式灵活,内容方法多样

课外体育锻炼具有鲜明的课余性,它不采用课程、大纲教材等因素的制约。因而组织方法非常灵活,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3.因人制宜,区别对待

课外体育锻炼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有年龄、性别之分,体质强弱千差万别,对活动内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必须考虑上述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例如:按不同的年龄、性别及体质强弱编成锻炼小组 ,按不同的内容和负荷量。总之要使每个人都要得到适宜的锻炼。

三、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独特的原则

1.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則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优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兴趣就有了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觉性。这样才能自觉积极地投身于锻炼活动,要求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科学道理,同时锻炼过程中务必做到"意念专一",抛除一切杂念。

2.适量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要有适当的生理负荷,并在渐进的基础上有节奏地加大,并应随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上体育课时,则出现了"体质好的吃不饱,体质差的吃不了"的现象,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就能明显的克服这一现象,但在运用实施中也应该注意二点:第一,通过锻炼中的生理测定和锻炼后的自我感觉,做到勤而行。第二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运动负荷量、强度和间隔。

3.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批锻炼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进行、不要千篇一律。强行统一。这一点正合乎了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特点。学到了自己想学喜欢学的内容。同时这也是教学大纲内容设计不到的,也是上课教学所达不到的。但在锻炼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认真制订锻炼计划,严格执行,适时调整。第二最好的锻炼形式是独自锻炼。能够切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若参加集体项目的活动,则应注意自我调节。

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但是,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是与练习的时间与次数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总之,每个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都要形成一种气氛,一种氛围,形成一种传统,一种特色。

课外活动的另一种特点是在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发挥个人专长方面,比体育课有更大优越性。因此,课外活动对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具有自己的优势。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我会洗手》含反思下一篇:大学周易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