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状工程项目建设的论文(共3篇)(共3篇)
1.线状工程项目建设的论文 篇一
线状铜电极在磷酸溶液中电流混沌振荡的同步行为
研究了恒电位下两个铜线电极在磷酸溶液中的电流混沌振荡行为,通过恒定不同的电位数值,改变单个电极的电流振荡混沌行为,研究了不同混沌间的相互作用.调整线电极间的距离,研究了电极间距对电流振荡行为的影响.实验中两电极的振荡间呈现了复杂的耦合作用,耦合后的频率与耦合前电极原有的`频率不同.两电极的混沌电流振荡中呈现出同步、准周期同步和反相同步等现象.电极距离一定时,振荡波形差别很大的两电极的电流容易呈现反相同步和准周期同步,波形差别不大时容易产生同步.强的耦合导致电极间电流振荡的同步,电极距离的加大,电极间电流振荡难以产生同步.对耦合作用机制也进行了探讨.
作 者:李学良 鲁道荣 王华林 何建波 朱云贵 束志恒 作者单位:李学良,鲁道荣,王华林,何建波,朱云贵(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合肥,230009)束志恒(School of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ejiang University)
刊 名:化学物理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年,卷(期): 16(6) 分类号:O643.1 O646.5 关键词:电流混沌 同步 耦合作用 铜阳极溶解2.线状工程项目建设的论文 篇二
1.1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应用优势
利用IGS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提供或自行计算的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卫星的精密轨道和时钟差, 使用者只需要利用GPS双频接收机的观测数据 (含非差分的虚拟距离与载波相位观勘测) , 在线状地物区域任意位置都可以实现即时的或后级处理的高精度定位, 这种定位方法称为精密单点定位 (PPP) 。相对定位是指最少需要两部接收机, 其中一部接收机, 安置在参考站 (reference, 其坐标已知) ;另外一部接收机, 安置在活动站上 (rover, 其坐标待测) 。精密单点定位 (PPP) 与相对定位最大的区别, 在于PPP必须处理卫星时钟差与接收机时钟差。在相对定位方面, 则至少需要两部接收机同时收集数颗GPS卫星观勘测, 并采取二次差分方式, 将卫星时钟差与接收机时钟差消除掉。在PPP方面, 只需要一部接收机收集GPS卫星观勘测即可;然而, 其无法利用二次差分方式消除系统误差。所以, 为了处理卫星时钟差, PPP采用IGS分布全球的GPS观测站资料求解的精密卫星时钟差加以改正。至于接收机时钟差方面, PPP则将其视为未知参数, 以最小二乘平差法, 在求解点位坐标时一并解算。因此, PPP只需要单一测站的GPS资料, 就可以求得精密的测站点位坐标。
1.2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的修正模型
精密单点定位除了必须顾及模型中各项参数外, 还需进行下列改正: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地球自转改正、固体潮改正、海潮改正等。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精密卫星轨道所提供的是卫星质量中心在空间的位置, 而测距时测定的是从卫星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到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之间的距离。因此, 必须对卫星质量中心与发射天线相位中心之间的偏差进行改正。同样, 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它的几何中心一般也不一致。天线定心时是以几何中心为依据的, 而定位时确定的是以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所以定位时也必须顾及相位中心和几何中心间的偏差。地球自转改正:在地心地固坐标系中进行数据处理时, 还必须进行地球自转改正。固体潮改正:在月球和太阳的万有引力作用下, 弹性地球表面将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对精密单点定位的单日解而言, 虽然周期性误差基本上可以消除, 但是残差影响在水平方向可达5 cm, 在垂直方向可达2 cm, 因此, 必须加以改正。海潮改正:海潮改正比固体潮要小一个等级。
1.3 线状地物勘测中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展望
精密单点定位已经在线状地物的控制测量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目前, 国内外已经开发了一些相关的软件或者在软件中增加了精密单点定位功能, 如美国JPL的GIPSY/OASIS II软件,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P3软件, 瑞士的BERNESE 4.2软件中也增加了精密单点定位功能。国内如武汉大学张小红博士的Trip软件等。目前, 加拿大的自然资源部 (NRCan) 开始提供给用户在线精密单点定位解算服务。相比RTK技术,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显示了很大的灵活方便性。不需要建立高等级控制点, 也不需建立基站, 各个测站之间的距离可以很长。在任意地区就可进行高精度的点位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在大范围变形监测中, 由于其不像差分定位那样要进行基线解算, 其点位精度不受其他点位的影响, 可得到其在统一坐标系下的坐标移动量。另外, 由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提供的成果是ITRF坐标, 在大多数情况下, 可视为与WGS84坐标系统等同, 这与我国的西安80坐标系和北京54坐标之间的转换会非常方便。
2 线状地物勘测的地理信息管理技术
2.1 技术应用与系统构成
勘测信息管理资料库系统大致上可分为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与地理信息系统两大部分, 前者为管理资料库, 后者为管理相关地理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科技整合下的科学, 其可进行系统资料的获取、储藏、复原、分析、图形展现与空间资料等, 并以电脑为基础, 进行空间资料的建立、存取、管理、分析、输出及展示, 且可依据不同的决策环境及目的, 在线状地物的勘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线状地物的勘测中,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6项技术内容:线状地物基础信息图库和线状地物信息图库;线状地物空间数据格式和图式图例标准;较为完备的线状地物地理信息数据库框架;线状地物桩号编码管理模式, 实现桩号和线状地物信息的双向快速查询, 提高信息查询效率;分级用户分级功能管理编制的专用线状地物数字信息管理平台, 包括工程信息管理、线状地物环境管理和线状地物变化管理3个子系统;线状地物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包括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建立动态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数据标准和信息模式及编制信息管理专用平台等。
2.2 系统建设
一是就硬件而言, 目前难度较低的线状地物勘测, 将全部信息存放在普通的个人电脑中已足够使用, 且不致造成极大的问题。但对于难度较高的线状地物勘测而言, 则需要配置较高等级的GIS管理系统软件, 这也会带来使用上的难度。就目前的GIS操作来说, 其最有效率的操作环境仍会受到勘测层级、资料库大小与属性资料多少、资料管理方式拟定、使用者数量、电脑设备, 以及软件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的决策将根据视其勘测者的选择, 来有效运用GIS技术来整合内部的资料。
二是以软件来说, 由于GIS操作的高度复杂性, 使用者界面应该尽可能的清晰、精致、简洁、直接, 并且其指令的输入以及操作方式应采用下拉式菜单或是对话框及鼠标按键予以辅助。就GIS软件功能来说, 大致上可分为五类。一是图形资料制作与编修:传统的图形资料制作, 均以人工绘制方式编制, 不仅常出现错误、耗时且不易修改, 以至于渐渐由电脑所取代。但将图纸数字化成电脑档案仍是一件相当费时且费力的工作, 而这项工作也是GIS建置中的重要部分。二是资料库管理:早期的图形资料管理, 往往是使用各种的图纸, 以至于一段时间后, 常会面临纸张多而杂乱, 无法轻松地做有效率的搜寻或查阅, 并且需要占据空间来做摆放位置。使用GIS系统可以有效的运用资料库管理技术, 进行多方位的整合性。三是查询与显示:对于GIS的图形展示, 是最基本的一项功能。该项功能可以显示出平面甚至是立体的图形, 且可与资料库相互连结, 进行多重条件且重复查询的动作。四是决策与分析:借助GIS分析功能, 可以利用资料库做各种数据的分析及决策 (如统计回归分析) , 并且可将其结果以立体空间来进行展示。
参考文献
[1]徐宗秋, 徐爱功, 高扬, 等.精密单点定位中对流层延迟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测绘科学.
3.线状工程项目建设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交织的素材,视觉与策略,移动的背景
一、作品背景与音乐节介绍
关于ISCM国际现代音乐协会笔者是早有耳闻。该协会于1922年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成立, 并且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办音乐节, 是全球唯一的每年展示国际最新音乐创意的平台。四川音乐学院虽然地处西部, 但在这个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内却有着一群对现代音乐执着追求的作曲家与演奏家。早在2007年, 由川音的作曲家小组和Sh’er Jie新音乐团就赴香港参加了ISCM-ACL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节并受到各国音乐家的高度关注和赞扬。同年, 在香港举行的ISCM-ACL国际现代音乐协会年度大会上, 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会长曾叶发博士 (Dr.Richard Tsang) 宣布, “鉴于四川音乐学院近几年时间内在现代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的不懈努力和贡献, 被协会接纳为附属会员单位 (Associate Membership) ”。四川音乐学院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该协会会员资格的团体。
2011年4月7日至17日, 川音作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宋名筑教授及胡晓、杨晓忠、邹向平、肖岗、郭龙等一行七人, 远赴克罗地亚, 第二次也是首次以协会附属会员的身份参加了国际现代音乐协会 (ISCM) 在该国举办的国际现代音乐节。有趣的是, 音乐节上除了有潘德雷斯基这样的国际大腕级作曲家参加并亲自指挥自己的作品演出外, 克罗地亚的总统也有新作品参演。后来才得知, 原来这位总统本来就是一位职业作曲家, 并且在就任总统之前为当地现代音乐协会的主席。难怪这次音乐节盛况空前, 除了在首都萨格勒布有演出以外, 其他城市也都有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和电子音乐等一系列音乐会。其中, 我院杨晓忠教授的室内乐《移动的背景》能入选为今年音乐节的展演作品 (由萨格勒布萨克斯管四重奏Zagreb Saxophone Quartet演奏, 温格勒指挥) 应该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借此之际拓展了眼界, 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能在这样的平台上展示与交流真是受益匪浅。
《移动的背景》写于那场给四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5.12”汶川大地震一年之后。是作者为纪念“5.12”一周年, 为萨克斯四重奏而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 由四川音乐学院新大陆萨克斯团在泰国曼谷第15届世界萨克斯大会上首演。大家都知道, 很多新作品由于各种原因在首演之后就再也无人问津了, 甚至连首演的机会都没有, 不得不承认这是作曲者一种极大的遗憾。从这一点来说, 杨晓忠教授是幸运的。他的这部作品在首演以后又得到了多次的演出机会, 1这与作品本身对于萨克斯演奏技巧恰到好处的展示与创新同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完美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
在介绍作品之前, 作者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
多年前作者赴四川的羌族地区采风, 热情好客的当地人用一个很大的酒坛装满了美酒来招待远来的客人, 席间主人们还吹起了羌笛以助酒兴。当时对羌笛这门乐器还不甚了解的杨晓忠被主人们开了一个玩笑:“我可以将一个音吹很长的时间不断, 如果你不信, 我们就打个赌, 我吹多长时间, 你就在这插满吸管的酒坛上喝多长时间!”呵呵, 他当时当然不了解羌笛有循环换气的演奏法, 其打赌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醉得被人抬到床上了。
在作者的想象之中, 萨克斯管的音质与中国羌笛近似。它的音质更像是被放大好几倍的羌笛的声音, 而且它们都具有使用循环换气演奏法的特点。它们特别的音质与循环换气的演奏特点为作者提供了创作灵感。
二、作品技法赏析
音乐的创作技法是为音乐的表现内容服务的这一原则被广大作曲家所公认。然而作曲家内心世界的表达又依赖于相应作曲技法的运用。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交叉融合是本作品的一大特色。具体体现在三种不同风格材料元素的融合, 音色织体的使用以及线状结构框架的发展之上。
(一) 关于材料元素
作品主要运用了三个材料。它们分别来自于作者的《拂尘Ⅱ》2, 《羌笛曲》与莫扎特的《安魂曲》。三种不同风格的素材犹如一幅幅移动着的挥之不去的影像在作品中交织、融合, 也许这正是作者把这部萨克斯管作品取名为《移动的背景》的原因吧。《拂尘Ⅱ》是作者创作生涯中的一个代表之作。大概是出于对其中关于描写“尘埃”这一形象的素材碎片的偏好, 作者又将其引入到本作品的开头, 借以表现对地动山摇之后空气中弥漫的颗粒与人们心中存留的悲伤记忆。乐曲中使用的羌笛哭诉、哀怨的音调, 犹如盘旋在山川间的悲歌, 隐喻羌族人在“5.12”所经历的灾难。乐曲结束引用了莫扎特 (W.A.Mozart) 最后的作品《安魂曲》 (Requiem) Op.626中的Lacrymosa。悲伤、哀婉的旋律使人想起灾难带给人类的痛苦与凄凉, 听来感人肺腑。上述三种素材在作品中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并发展, 相互交相辉映, 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拼贴”的概念。
(二) 关于音色织体
受羌笛的音色与演奏法的启发, 将其与萨克斯进行嫁接以形成扩展、丰富、交融的新音色是本部作品的音色特点。它就犹如一扇门, 引导着作者穿越它们的世界, 从不同时代和多元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感知“事物”、“事件”以及他们的背景。立意很新, 紧扣创作意图。
当代音乐创作中, 音色作为一个结构元素在织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品中通过模仿羌笛的演奏特点, 利用同一发音点细微错位的演奏方式来表现形影相随的音响效果, 作者称其为“影子音”;由不同泛音与微分音的结合来营造混沌的声响, 作者称其“脏音”;通过“气声”“啸叫声”与“喉音”来营造环境声而产生的从萨克斯音色到羌笛音色的“过滤音”等等音色特点形成了音色的嫁接与音色的扩展技法。再由气颤声、低噪声, 颤音、花舌、打键声、装饰音、滑音、弹舌、气声、气颤声、泛音等演奏技法所表现的音色织体在丰富地展现各种影像的交织、融合画面的同时, 也大大扩展了我们听觉的视野。
(三) 关于线状结构
《非线性回归作曲的可行性探讨》3是杨晓忠教授还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的一篇论文。笔者曾经想过, 作为一般没有深厚数学功底的音乐工作作者, 如何可以将这类深奥的数学算法引用到作曲之中呢?后来在作者的这篇论文中找到了答案:本身将数学用之于作曲就是近现代作曲家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音高、节奏、音色等参数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考虑, 用“非线性回归”的算法, 可以确定其一而产生所相应的其他参数。“此方法逻辑严密、切实可行, 且有情纵控制, 不失为一种探索音乐创作新方法的途径。”4
沿着非线性回归作曲技法这条探索路程, 作曲家经过了多
押井守动画作品中的哲学、宗教与文学元素探寻
刘嫣然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北京100000)
摘要:押井守擅长从事物的现实角度和阴暗面探讨人性和世界的深层本质。他扩大了动画片探讨严肃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实现了用动画的手段来表达通常只有电影才能表达的内容的可能。而达到这种深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便是在电影中大量地运用了哲学、宗教元素及文学艺术典故。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些庞杂知识的机会, 这也使他的动画有了长久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押井守;动画片;宗教元素
在日本动画界, 押井守是一位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动画导演。他的动画作品大多基调暗冷, 动作写实, 擅长从事物的现实角度和阴暗面探讨人性和世界的深层本质。押井守作品的特殊价值在于他扩大了动画片探讨严肃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实现了用动画的手段来表达通常只有电影才能表达的内容的可能。而达到这种深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便是在电影中大量地运用了哲学、宗教元素及文学艺术典故。这些元素和典故, 有的作为动画主题的思想基础支撑着整部影片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有的作为辅助表达体现在影片的台词、场景、人物构成和情节安排中。
一、押井守动画作品主题的哲学基础
押井守早期比较有知名度的一部代表作是1984年的《福星小子》剧场版。素有“原作粉碎机”之称的押井守导演在忠实保留了这部作品的原画风及人设等表面形式之余, 对其内容、故事风格、情节及主题作了根本性的改动, 将原作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作品改编成了探讨时间与空间存在的真实性的严肃作品。这部将原作改动得面目全非的作品在上映后受到了大量观众和原作读者的非议, 但也就此昭示了押井守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迷宫”是《福星小子》中借以表达主题的一个主要元素。年的潜心研究与艺术实践。上篇中提到的《拂尘II》便是运用该作曲技法创作的一部作品。创作的“灵感来自于中国道教的法器‘拂尘’的符号象征, 隐喻作品与道教精神上的联系。作者试图借曼妙的音乐驱除心里的‘尘埃’, 反映出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感, 以及内心世界的种种无奈和抗争。”5
《移动的背景》结构取自《拂尘Ⅱ》的非线性回归图案, 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羌族的《羌笛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 形成了游离于线状结构中的隐形结构和结构的延伸。《羌笛曲》游离于线状结构的数据中, 具有隐形结构的功能, 并使其成为结构数据中的灵动因素。而《安魂曲》的出现, 是以线性结构的外延形式出现的, 它的调性主音 (d小调) “巧妙”地与结构数据的起始音 (D) 相吻合, 具有结构的延伸功能。
三、结语
曾经任教于四川省川剧学校, 后又攻读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并留校任教至今的杨晓忠教授应该说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特别是川剧音乐的研究有着更大的优势。《移动的背景》一作正是将多元化的因素进行有机结合, 努力创造一种包容性、风格性与个性化兼有的独特声音。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20世纪以来欧洲大陆出现的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所谓现代音乐在当下早已不是什么“主流”了。当代音乐的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时代, 正如杨晓忠教授在其发表的论文《音乐语言的延展与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2008卢森堡国际作曲比赛综述与作品解读》中谈到:“如果说欧洲的视觉聚焦到了东方并接收吸纳它的文化, 我们又为什么不能敞开胸怀, 在接纳不同文化的同时, 把我们的文化传递给世界?”
在本文即将完成之际, 又有该作品将被演奏的消息传来:2011年9月22日, 山西太原“雅马哈之夜音乐会”上由新大陆萨在影片中, 阿当集团的一群人被关在了一个循环而闭锁的迷宫之中, 他们在看破时间循环真相之后又发现城市也无法离开, 乘坐战机飞上高空, 却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竟然身处漂浮在无尽虚空中的巨龟背甲之上。在这里, “迷宫”揭示了影片中世界的本质, 所有难以区分的梦境与现实的界限其实都来源于迷宫中的不同道路, 从而造成了多重空间与怪圈式的时间循环。
探讨真实与虚幻的分界成了日后贯穿押井守众多作品的主题之一。1995年的剧场版《攻壳机动队》探讨了一个主观自我存在与客观世界真实形态之间的对立问题。这里可引用一个西方怀疑论中的著名命题:“缸中之脑”:“一个人 (可以假设是你自己) 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 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 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 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 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 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 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 (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 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 ……那么, 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这构成了《攻壳机动队》中的基本世界观, 即人无法确知自身所处环境的真实性。而《攻》中探讨的一个基本主题, 则是人与机器的确切界限问题。本片的女主人公草薙素子是一个全身经过人造肢体改造的义体人, 唯一留存的人类器官是她的大脑。“自己到底是人还是机器”, 素子时刻这样自问着, 这种迷惑一直贯穿着影片的始末, 构成了故事的基本矛盾。在片尾, 素子摈弃了身体的躯壳, 让灵魂游走于网络之间, 达到了无我、超我的境界, 超越了人与机器的界限。
2004年的《无罪》延续了对这一主题的探讨。片中洛克斯·克斯四重奏团演出;2012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与伊莎卡音乐学院各演出一场。笔者在此衷心祝愿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2].杨晓忠:《拂尘Ⅱ——笙与小交》Horsetail Whisk II Sheng&Sinfonietta.在“2008卢森堡国际作曲比赛 (第七届) ”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Prize Luxembourg 2008) 中获得第四名, 2008年10月卢森堡Ettelbruck音乐厅国际首演, 卢森堡小交响乐团演奏。发表于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Prize 2008 Luxembourg sinfonietta This live recorded CD contains the works by all six finalists作品专集.
[3].发表于《音乐探索》1996年第3期.
[4].引自杨晓《非线性回归作曲的可行性探讨》.发表于《音乐探索》1996年第3期.
【线状工程项目建设的论文】推荐阅读:
水质控制工程课程群建设的论文09-16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规范化验收的思考论文11-22
工程测量工程建设论文10-04
建设工程论文08-03
建设工程尾款纠纷的解决途径研究与分析论文08-30
铁路建设工程论文07-24
建设工程变更管理论文09-19
浅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论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