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5篇)
1.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篇一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和元素汇总
一、固体的颜色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淡黄色固体:硫磺”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黄绿色气体:氯气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四、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原
子: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2.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篇二
初步应用:有四种物质:MgSO4, Na2CO3, Ba (OH) 2和CuCl2,如果使它们的溶液两两混合,能发生___个化学反应。
解:按照上述“数线段”的方法,我们把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连起来,得到图2,再数出这样的连线条数为5条,表示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个数为5个。
点评:按照“数线段”的方式来数多个反应物之间两两反应的个数, 只要掌握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 一般不会漏数。
方法提出:本文介绍“特征标记法”, 适用于几种化学物质进行两两反应, 并要求进行物质鉴别的试题。如BaCl2和Na2SO4能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沉淀, 则先将它们进行连线, 并在这两种物质的下面都标上该反应的特征 (沉淀符号:↓) , 千万不要只标了前一种,忘了后一种,因为无论BaCl2放到Na2SO4中,还是Na2SO4放到BaCl2都会有沉淀产生, 如图3所示, 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特征标记法”。
下面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物质鉴别题进行“特征标记法”的应用。
例1有四种无色液体:BaCl2、Na2SO4、Na2CO3、KNO3,只选用一种试剂,仅通过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即可鉴别,该试剂可能是()
A.HCl B.H2SO4
C.Ba (OH) 2D.NaOH
解:先按照“数线段”的方法,将这四种物质能两两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进行连线,并在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下面都标上该反应的“特征性”现象,这样就能得到如图4所示,很明显BaCl2和KNO3,特征不同于其他两种 (两种沉淀和没有现象) , 因此可以直接通过两两反应鉴别出来, 但Na2SO4和Na2CO3则现象相同 (分别都是一种沉淀) , 因此需要外加试剂才能鉴别, 从选项中很容易就能找到HCl和H2SO4, 且都可以。答案:A、B。
例2下列各组溶液中,不另加试剂则无法鉴别的是()
A.NaOH Na2SO4MgSO4Na2CO3
B.Na2SO4Na2CO3BaCl2HCl
C.BaCl2AgNO3Na2CO3HCl
D.KNO3NaCl AgNO3BaCl2
解:按照“特征标记法”可以对A、B、C、D进行分别处理如图5,这样也能很容易发现B、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都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两两反应加以判断,但选项A、D中有两种物质的现象相同,不能利用组内物质进行判断,因此必须借助于其他试剂,得出答案:A、D。
例3A、B、C、D分别是Ba (NO3) 2、Na2CO3、MgCl2和H2SO4中的各一种溶液。图6标明了它们之间两两反应的现象:根据这些实验事实可知:A、B、C、D分别为____。
解:本题是已知特征现象进行鉴别。首先按照“特征标记法”将上述4中物质两两反应的关系图及特征标出,如图7所示。再将图6的已知特征现象关系图,转化成如图8所示,并进行一一对应,则很容易得出A、B、C、D分别为Ba (NO3) 2、Na2CO3、H2SO4和MgCl2。
例4现有H2SO4、BaCl2、NaOH、Na2CO3、Ca (OH) 2五种溶液和CO2一种气体, 有如图9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 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试确定A~F号位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解:本题较例题3关系复杂且信息较少,图9所包含的信息是物质间能反应的就连线,因此我们可以知道A~F这六种物质能相互反应的个数,并对它们进行分别编号:A-2, B-4, C-2, D-3, E-3, F-2,并标到图9的对应位置,如图10所示。我们再按照“特征标记法”将六种物质间能反应的关系图表示表示出来,由于本题没有特征,因此我们只要将每一种物质发生两两化学反应的个数标到每种物质的下面,如图11所示,然后与图10对应,很显然B物质为H2SO4,突破B后,再看图10发生2个化学反应的是A、C和F,但F和B(为H2SO4)不相连,则对应图11,与H2SO4不反应的物质为CO2,可知F为CO2;则A和C一定是BaCl2和NaOH中的一个,假设A是BaCl2,则C为NaOH,然后按照这样的推理和图10、图11的关系,就能确定各物质。
答案:A~F分别是:BaCl2、H2SO4、NaOH、Na2CO3、Ca (OH) 2和CO2。
对应演练:
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MgCl2NaOH HCl NaCl
B.KCl Ba (NO3) 2KOH HNO3
C.CuSO4NaCl NaNO3BaCl2
D.BaCl2Na2SO4Na2CO3HCl
2.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根据下表中给出的相互反应的现象记录,推断a、b、c、d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
B.盐酸、硫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C.碳酸钠溶液、硫酸、盐酸、氯化钡溶液
D.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钠溶液、硫酸
3.浅谈初中化学中物质的提纯和分离 篇三
一、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过滤法、降温结晶法、蒸发结晶法等。初中要求对上述方法达到理解其原理、应用范围、实验操作过程和了解主要仪器的目标。
1.过滤法
适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且固体不溶于液体。例如粗盐的提纯。2.降温结晶法
适用于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例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食盐的分离。 3.蒸发结晶法
适用于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例如从食盐溶液中回收氯化钠晶体。
二、化学方法
一般分为转化法、吸收法、溶解法、沉淀法、气化法、加热法、置换法等。运用上述方法时一般遵循下列四项原则。
(1)在提纯的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量。
(2)在提纯过程中,尽量使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3)在提纯过程中,如生成新杂质,此杂质应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开。
(4)在分离过程中,若选用的试剂将被分离的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应采取适当方法将中间物质转化为被分离的物质。
1.转化法
就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某种试剂反应生成被提纯的物质。例如,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炭层,使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
2.吸收法
若气体混合物中的杂质能与某种试剂反应(即被吸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该试剂的吸气瓶,再经干燥后即可把杂质除去。例如,上述例子中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将混合气体先后通过盛有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从而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3.溶解法
此法是指混合物中的杂质能与某种试剂反应而被溶解掉,被提纯的物质不反应,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过滤、洗涤、干燥)而把杂质除去。例如,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粉末,可将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然后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纯净的铜粉。
CuO+H2SO4CuSO4+H2O
4.沉淀法
所谓沉淀法就是选择合适的物质,使该物质与杂质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沉淀和被提纯物,然后经过滤、蒸发等而得到较纯的物质。例如,除去氯化铜中少量的硫酸铜,可将混合物配成溶液,加人适量的氯化钡溶液,然后经过滤、蒸发即可得到氯化铜固体。
CuSO4+BaCl2CuCl2+BaSO4↓
5.气化法
此法是将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气体逸散去,从而得到纯净的物质。例如,食盐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可以在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剩余就是氯化钠溶液了。
Na2CO3+2HCl2NaCl+H2O+CO2↑6.分解法
此法适用于热稳定性差异较大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例如,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钙,可以将混合物加热,得到纯净的碳酸钙。
Ca(HCO3)2△CaCO3+H2O↑+CO2↑
7.置换法
就是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方法。例如,除去硫酸亚铁中少量的硫酸铜,可以将混合物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加入过量的铁粉,再经过滤、蒸发而得到纯净的硫酸亚铁。
Fe+CuSO4FeSO4+Cu
4.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篇四
注:下划线的建议记下来(计算题经常要用到)。
Na2O 62 Na2O2 78 NaOH 40 NaCl 58.5 Na2CO3 106 NaHCO3 84 Na2S 78 Na2SO4 142 NaNO3 85 NaClO 74.5 KOH 56 KCl 74.5 K2CO3 138 KHCO3 100 K2SO4 174 KNO3 101 MgO 40 Mg(OH)2 58 MgCl2 95 MgCO3 84 MgSO4 120 CaO 56 Ca(OH)2 74 CaCl2 111 CaCO3 100 Ca(HCO3)2 162 CaSO4 136 Ca(ClO)2 143 Ba(OH)2 171 BaCl2 208 BaCO3 197 BaSO4 233 Ba(NO3)2 164 Al2O3 102 Al(OH)3 78 AlCl3 133.5 Al2(SO4)3 342 KAl(SO4)2·12H2O 474 NaAlO2 82 SiO2 60 H2SiO3 78 Na2SiO3 122 SiCl4 170 NH3 17 N2H4 32 NO 30 NO2 46 HNO3 63 NH4Cl 53.5(NH4)2CO3 94 NH4HCO3 79(NH4)2SO4 132 NH4NO3 80 CO(NH2)2(尿素)60 P2O5 142 H3PO4 98 Na3PO4 164 Ca3(PO4)2 310 H2O 18 H2O2 34 H2S 34 SO2 64 SO3 80 H2SO4 98 HF 20 CaF2 78 HCl 36.5 HClO 52.5 HBr 81 HI 128 MnO2 87 KMnO4 158 K2Cr2O7 294 FeO 72 Fe2O3 160 Fe3O4 232 Fe(OH)3 107 FeCl2 127 FeCl3 162.5 FeS 88 FeS2 120 FeSO4 152 Fe2(SO4)3 400 CuO 80 Cu2O 144 Cu(OH)2 98 CuCl2 135 CuS 96 Cu2S 160 CuSO4 160 CuSO4·5H2O 250 Cu(NO3)2 188 AgCl 143.5 AgBr 188 AgI 235 Ag2SO4 312 Ag2CO3 276 CO 28 CO2 44 CH4 16 C2H6 30 C2H4 28 C2H2 26 CnH2n+2 14n+2 CnH2n 14n C6H6 78 C7H8(甲苯)92 CH3OH 32 C2H5OH 46 C2H6O2(乙二醇)62 C3H8O3(甘油)92 C6H5OH 94 HCHO 30 CH3CHO 44 HCOOH 46 CH3COOH 60 H2C2O4(草酸)90 C4H8O2(乙酸乙酯等)88 C6H12O6(葡萄糖)180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
CO、N2、C2H4:28 C2H6、HCHO、NO:30 O2、S、N2H4、CH3OH:32 H2O2、H2S:34 CO2、CH3CHO:44 NO2、C2H6OH、HCOOH:46 Fe、CaO、KOH:56 SiO2、CO(NH2)2:60 Cu、SO2:64 Na2O2、Na2S、Al(OH)
3、H2SiO3、CaF2、C6H6:78(78是高中化学里的一个很邪门的数字……)
5.初中化学物质分类一览 篇五
物质分类一览 [关键词]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
酸
含氧酸
无氧酸
强酸
弱酸
氧化性酸
非氧化性酸
一元酸
碱
强碱
弱碱
一元碱
(氢氧化物)
盐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含氧酸盐
无氧酸盐
复盐
铵盐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超氧化物
无机物
有机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
4.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氧化物: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例如氧化铜、氧化钙、氧化镁都是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化学专集
物质分类一览 一.酸 碱 盐 1.物质的导电
电流是由带电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
金属能够导电,就是由于金属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NaCl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在NaCl溶液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NaCl溶解于水,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这样的过程称为电离。
当在NaCl水溶液中插入电极并连接直流电源时,带正电的Na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向阳极移动,因而NaCl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干燥的NaCl晶体不导电。在NaCl的晶体里含有带正电的Na和带负电的Cl,由于静电的作用,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不能导电。2.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方程式举例:HCl、HNO3、H2SO4
其他举例:胃酸(HCl)、食醋(CH3COOH)、汽水(H2CO3、柠檬酸)、乳酸、山楂、柑橘、柠檬等水果里含有不同的有机酸。3.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方程式举例:KOH、Ba(OH)
2、NaOH 其他举例:熟石灰(Ca(OH)2)、氨水(NH3·H2O)、中和胃酸的药物(Al(OH)3)、生物碱(有机碱类),如烟碱(尼古丁)、金鸡纳碱(奎宁)。4.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电离方程式举例:Na2CO3、MgSO4、BaCl2、NaCl 其他举例: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的食盐,用来制作模型的石膏,用作建筑材料的石灰石和大理石,用作净水剂的明矾,用作消毒剂的高锰酸钾等。5.酸的分类、命名
根据酸的分子里是不是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含氧酸:H2SO4、HNO3、H3PO4、H2CO3 无氧酸:HCl、H2S(氢硫酸)
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如HCl、H2SO4、H3PO4。
含氧酸一般根据它的分子里氢氧两元素以外的另一种元素的名称而命名为“某酸”。无氧酸的命名是在氢字的后面加上另一元素的名称,叫做“氢某酸”。6.酸的通性
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例如,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酸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
-
+
-
+
-化学专集
物质分类一览 7.碱的命名
碱的命名是根据它的组成——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名称,叫做“氢氧化某”。8.碱的通性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例如,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9.盐的性质
盐跟某些金属起反应,一般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盐跟酸起反应,一般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盐跟碱起反应,一般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两种盐起反应一般生成另外两种盐。10.盐的分类和命名
正盐:正盐是酸跟碱完全中和的产物。其中无氧酸盐的命名是在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名称中间加一“化”字,叫做“某化某”。如NaCl叫做氯化钠。含氧酸盐的命名是在酸的名称后面加上金属的名称,叫做“某酸某”,如Na2CO3叫做碳酸钠。对于变价金属元素,低价态金属元素的盐,可以在金属名称前面加个“亚”字。
酸式盐:酸式盐是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像NaHCO3、KHSO4等。酸式盐的命名是在酸名称的后面加个“氢”字,然后再读金属的名称。例如,NaHCO3叫做碳酸氢钠(也叫酸式碳酸钠)。NaH2PO4叫做磷酸二氢钠。
碱式盐:碱式盐是碱中的氢氧根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碱式盐的命名是在正盐的名称前面加“碱式”二字。例如,Cu2(OH)2CO3叫做碱式碳酸铜。1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两种物质(酸、碱或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12.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13.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例如氧化铜、氧化钙、氧化镁都是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14.pH值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用指示剂可以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测定pH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推荐阅读:
常见题型总结初中化学10-19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10-18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8-08
初中化学听课心得06-25
初中化学学科介绍06-28
说课初中化学08-09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09-11
初中化学微课10-11
初中化学专题总结10-27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