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10篇)
1.辨证论治 篇一
多元分析方法在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 08-10-30 15:03:00 ]
作者:田松
编辑:studa20 【摘要】
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带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证候的高维高阶特性为证候实质的研究、证候的规范化、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等带来了困难。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特征提取和规律探索是研究中医学临床规律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关键词】
多元分析 辨证论治 疾病危险度 证治规律 综述
多元分析方法在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应用
1.1
共性特征和证候特征的研究
症状是疾病所反映的现象,他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有专家指出,疾病的症状表现可大致分为3类:第1类是代表疾病本身特征的症状,第2类是代表证本身特征的症状,第3类是对辨证辨病皆贡献不大的症状[1]。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筛选出属于中医证本身的主要症状是认清证本身特点的前提。张琴等[2]运用因子分析、模糊C 均值聚类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提取90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因子,认为肝炎后肝硬化的症状和体征可划分为共性特征和证候特征两大类,前者反映疾病所具有的中医基本病机,后者反映疾病的不同综合病理状态。李永健等[3]在肝癌流行性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在筛选肝癌常见证候与症状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1.2
证的分类与疾病危险度关系的研究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出病变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疾病的证型会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变化,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型反映了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病机,也反映了疾病的轻重及危险性。当疾病表现出不同的证型时,其对健康的损害程度如何并不十分明了,所以分析每一证型危险程度的大小就显得十分必要。丁邦晗等[4]对37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证候分类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二值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不同证型的危险度。结果提示对胸痹心痛的危险程度依次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寒凝证。
1.3
证型标准的研究
辨证分型是将西医或中医的某一疾病,分为几个不同的证候类型进行治疗。辨证分型的“型”是模型,是在对患者群高度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疾病过程的模拟,是建立在疾病的基础上的。而疾病是在病因的作用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演化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建立在疾病基础上的证和证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运用数理统计如多元分析等客观化的手段来探索其规律。李涛等[5]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焦虑症的中医症状及证型的分布特征,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焦虑症的10 余种证型简化为5 种证型组合。刘寨华等[6]通过对150 例胸痹心脾两虚证患者的36 项指标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胸闷、心前痛等11 项指标对此证的贡献度最大。
1.4
证与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证候作为疾病过程中阶段性的病理概括,影响因素常常涉及病因、病位、病程、病性、气候、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诸多因素,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常常表现为复杂而且多变的特点,但仍有一些规律可循。崔晓琳等[7]采用二元回归法对739例首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高血压病、吸烟、饮酒与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相关,其余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1.5
证型与实验指标关系的研究
应用现代先进的实验方法与仪器,结合多元分析法建立辨证诊断的实验指标,是探究证候的实质,实现辨证客观化的必要手段。温利辉等[8]运用多元分析法探讨IgA 肾病的病理损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显示IgA 肾病的病理损害和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联,阳虚证与水肿、阴虚证与尿血关系密切。陈昌华等[9]对27 例肝血虚证患者的15 项指标进行检测,经多因素聚类分析并进行典型指标筛选,认为血浆NE、T3下降,TXB2、cGMP、ALD升高可考虑作为肝血虚证的实验诊断参考指标。
1.6
证治规律研究
传统的文献研究最大的弱点在于研究者没有通过定量方法处理数据,往往主观加以选择或摒弃,令人无所适从。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避免数据处理时主观因素的掺杂,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并在文献资料中发现其内在的客观规律[10]。通过文献整理与多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析中医病证的证治规律,重新审视中医学对病机属性、证治方案的认识,可揭示辨证论治的优势和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卢惠林等[11]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方药的频数和剂量两个角度探求唐宋金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糖尿病的方药规律,发现补虚药、清热药是治疗此病的两类主要药物,提示热盛伤阴、气血两虚应是历朝历代总的糖尿病证侯群的分型归属。李国春等[12]采用多元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的病种分布、用药规律和特点。
思
考
辨证论治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基本方法,抓住辨证标准这一关键环节开展研究,就有可能带动中医理论、临床疗效、证候本质研究的进展。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带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证候属于高维高阶的复杂系统,证候的高维高阶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证候实质的研究、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等带来了困难[13]。随着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研究的兴起,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从信息系统视角研究同样是系统的、复杂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在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特征提取和规律探索,可能是研究中医学临床规律的一条可行的途径[14]。
[ 08-10-30 15:03:00 ]
作者:田松
编辑:studa20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之后,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一定程度的数学语言和思维的运用,如《灵枢·九宫八风》中的“生数”、“成数”和“九宫”等涉及的正是我国古代数学上著名的幻方定理——河图洛书的内容[15]。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中医药研究也开始有意识地引用现代数学语言和方法,从非生命科学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在被应用于中医药领域时就需要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学近20多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分支,他探讨高维数据的内在规律,如研究多元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数据结构和数据简化等,能综合体现出人体生命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与中医药学基础理论有内在的切合性。中医药学理论中充满了数学语言和思维,如证的分类、组成和演变中饱含着多元模糊的数学思想,证候是以症状群组合的形式出现的,但同时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证与症状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线性和正态的。将数理统计引入证的研究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科学的。当然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通过多元分析所得到的证型分类往往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我们现代科学的多元分析方法与传统临床辨证论治经验相对接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梁茂新.中医证研究的困惑与对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2]张琴,刘平,章浩伟,等.900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别模式 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8):694-697.[3]李永健,方肇勤,唐辰龙.154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症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8):59-61.[4]丁邦晗,刘涛,罗翌.胸痹心痛危险证型的回归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4):225-22.[5]李涛,杨春霞.焦虑症中医证候多元分析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127-129.[6]刘寨华,曹洪欣,张明雪.胸痹(缺血性心脏病)心脾两虚证辨证标准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4,32(1):5-7.[7]崔晓琳,蔡业峰,卢明,等.739例首发中风急性期辨证分型与危险 因素关系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74-976.[8]温利辉,罗月中,洪钦国,等.IgA 肾病中医辨证的多元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4):290-294.[9]陈昌华,石林阶,舒毅刚.肝血虚证15 项实验指标同步检测的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4):337-339.[10]任艳玲,董平,郑洪新.多元统计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1):860-862.[11]卢惠林,于景伟,吴童.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求糖尿病的证治规律[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2(6):846-848.[12]李国春,史欣德.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5):836-838.[13]郭蕾,张启明,王永炎,等.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258-261.[14]王永炎,刘保延,谢雁鸣.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3)∶227-231.[15]孙益鑫.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1):15-17.
2.辨证论治 篇二
《内经》是中医学的源泉, 对人体生理病理、病因病机、体质气候、天文历法等有赅全的论述, 比起西医的系统性逻辑思维, 中医尤显零散, 就是这些零散的理论, 包罗了人体复杂的疾病, 比如对病因阐述“春伤于风, 夏必飨泄, 夏伤于暑, 秋必欬疟, 秋伤于湿, 冬必咳嗽, 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其对临床辨证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显示了对咳的辨证论治的复杂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文明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 现代人们普遍体力劳动减少, 而思想和精神压力大, 生活节奏快, 饮食起居不规律, 繁杂的夜生活, 信仰缺失, 人情冷漠, 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失却传统文化内涵和灵魂, 都在迁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40岁以下的人, 脉多短促微涩, 寸脉多浮弦而关弱尺沉, 甚尔关尺沉伏不见;而5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从事过重体力劳动的勤快之人, 脉多弦长而三部皆见。现在中青年人肾虚的较多, 是由于好吃懒做, 不从事体力劳动, 缺乏锻炼, 不能激发其肾气 (肾———元气的机能) 。而长期久坐少动, 慢性疲劳, 而又不积极运动的人几乎都是肾虚脉, 仔细思考讨论此脉虚真肾虚也, 非也, 此乃不运动性肾虚, 年青人多不会有肾虚表现 (症状) , 除非早婚和庸懒之人。而现在40岁以下的人, 确实比50岁以上的人体质差很多, 患有慢性颈腰椎疼痛 (痹证) 的人很多, 比过去成倍增加。过去的人痹证多由劳动条件艰苦风吹雨淋或趟水过河或居处潮湿而患病, 而现代年青人多由骑机动车或汗出吹风, 乘凉饮冷衣着单薄而患病。
从《易》中的“履霜坚冰至”联系到事物的发展趋向, 久坐少动, 寸脉浮弦, 关尺沉弱者虽是青壮年人, 仍不改好吃懒做, 膏梁厚味, 逐渐会发展成头重足轻, 气血上涌的头晕头痛证。如能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增强劳动锻炼, 则不会发展成头晕等证。根据《濒湖脉学》中的“寸浮头痛眩生风”, 笔者遇到此类患者, 就直言其以后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 指出社会变迁和人们行为及生活方式对脉象的影响。
很多慢性病的辨证, 如1例特殊类型的冠心病, 表现为暑天恶寒特甚, 舌淡苔白, 脉浮紧者, 予以麻黄汤3剂而愈。去年春季治1例60余岁牧羊者曾患“布病”, 体质较瘦, 且有烦心事, 郁闷不舒, 又罹外感, 引发咳嗽、胸痛, 经X线及化验检查, 为“结核性胸膜炎”有少量胸水。因体质较差, 胃肠消化功能不甚好, 畏“利福平及吡嗪酰胺”的副作用直接改求中医治疗。视形体瘦弱, 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 脉浮大弦, 夙来业农劳倦努作, 故脉弦体瘦而面肤呈古胴色, 历经风霜日晒, 又兼“布病”, 《金匮要略》:“夫男子平人, 脉大为劳, 极虚亦为劳”。且畏寒, 腰膝经骨疼痛, 又兼劳倦风寒咳嗽, 胸痛, 先予荆防败毒散合六君子汤后予三痹汤合六君子汤, 经服药30余剂, 仅休息1个月, 又牧羊, 至今1年余, 身体较好。
对现在最多见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 应用中药制剂, 药不对证。笔者曾见2例脑血管病患者, 服用步长脑心通而致病, 使病情加重, 查其药物组成有桂枝, 而高血压患者多是阴虚阳亢, 中医有:“桂枝下咽, 阳盛则毙;承气下咽, 阴盛以亡”, 更有黄芪补气升阳, 而对阴虚阳亢不适宜。不加辨证执死方以治活病, 只图简便省事, 误人 (病) 不浅, 这也是时代流弊。《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 有用桂枝, 枳实薤白桂枝汤, 方中桂枝用量最小。
有一男性肥胖患者, 66岁, 求治急性腰扭伤, 一观舌象, 舌体胖嫩肥大, 苔白腐腻浊厚, 直言其不能服药治腰, 只能针刺, 即予针刺肾腧穴, 及委中委阳, 并委中针刺放血, 腰痛立见轻。本来腰扭伤多在肾虚的基础上发生, 扭伤时又有气滞血瘀, 观其舌苔有湿浊中阻之嫌, 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不宜补肾, 活血化瘀亦似不妥, 直言其头必闷不清利, 口淡不渴, 不食亦不饥, 大便不爽, 患者说是这样。患脑梗死已3年, 经住院3次 (血压不甚高) 效果不甚明显, 于是予以清泄阳明浊气, 二陈汤合大承气汤, 以每日泻3~5次为度, 连服5剂, 腐腻浊苔去十之八九, 头脑自觉清爽, 语言亦清利, 原有之吞咽反呛 (球麻痹) 亦治愈。又一男79岁, 高血压并脑梗死, 亦经住院治疗2次, 未见明显效果, 头痛头晕, 每于午后自觉有热气从腹部上冲头部至半夜方轻, 大便燥结, 细寻病因, 源于有晚辈孝敬东北人参鹿茸泡酒说是大补老年人体虚。此证明显是人参鹿茸补气升阳所致, 予以滋阴降火, 并开阳明热结, 镇肝熄风汤合大承气加黄连莱菔子重用生龟板, 芒硝用量以日如厕3~5次为度, 20剂药方平复。如按流行的活血化瘀治疗脑梗死, 定事与愿违, 离题万里。
4月初经治1例七旬老妇, 小脑肿瘤行珈玛刀术后10年, 近来因头晕住院诊为脑梗死, 经治好转后出院1周, 食欲不振, 腹胀满不甚痛, 而今春气温回升慢时有冷空气侵袭, 宗《金匮要略》“腹满不减, 减不足言, 当须下之, 宜大承气汤”, “腹满时减复如故, 此为寒, 当与温药”。先予大承气, 得通后再予大黄附子汤而愈。又一男性患者, 65岁, 行结肠息肉术后肠梗阻, 经胃肠减压治疗好转出院后2 d, 又再次梗阻, 腹胀满疼痛而不能食, 予以《医学衷中参西录》赭遂攻结汤, 半日得通, 后予以益气健脾行气消食之剂调理而痊愈。中医对病证的描述力求最简, 这点在《伤寒》和《金匮》的条文中体现得尤其明了, 很多汤证只有一句话即叙述明了。体现了用药如用兵———法无定法方无成方,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3.辨证论治话“肾虚” 篇三
“肾虚”普遍存在
中医所说的“肾虚”是很复杂的。肾作为人体五脏之一,又是先天之本,在人体五脏六腑之中,居于特殊重要的位置。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少年,“肾虚”都是普遍存在的。
中医的“肾”实际上不能等同于西医解剖学上的“肾”,中医的“肾”涉及的功能范围非常广,与西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生殖系统都有关系。所以,在中医那儿看病,哮喘可能是“肾虚”,不孕不育也可以是“肾虚”……
但在普通百姓的概念中,中医的“肾”似乎和生殖系统关系最密,这也是正确的,因为在中医看来,人的生长发育与中医的“肾”有关,男性的阳痿、不育症,女性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月经失调、不孕症等,都有可能是“肾虚”引起的。
而男女性肾虚在症状上很多是一样的。比如说:都可以表现为头晕、耳鸣,甚至耳聋,因为中医证明“肾开窍于耳”;都可以表现为脑萎缩、老年痴呆,因为中医讲“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都可以脱发或头发早白,因为中医讲“肾藏精,精生血,发为血之余”;都可以表现为一活动就气短,呼吸吃力,呼吸表浅,因为中医讲“肾主纳气”……这是男女共有的肾虚症状。
更细地分肾虚,又可以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精不足”等,不同的肾虚类型,又分别有不同的症状。
肾阴虚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嗓子干。如果是男性,会有梦遗,舌头偏红,或者平时心烦,睡眠不太好,小便偏黄,身体偏瘦;如果是女性,会有月经色红,量多,月经提前,性欲亢奋。
肾阳虚会出现头晕,怕冷,性欲淡漠。如果是男性,会有阳痿,没精神,容易困,小便颜色白,夜尿次数比较多,舌头胖大;如果是女性,会有月经量少,到期不来,严重者甚至出现经闭。
中医理论的形成受当时哲学思想、五行学说的影响。五行中有木、火、土、金、水,颜色上的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黑就是肾的颜色。所以,肾阳虚的时候往往表现为面色黧黑,眼周发黑。如果又出现肾阳虚了,往往就是伤了生命的根本了,一般都属于病情危重,家属要做心理准备了。当然,如果是女性,眼圈发黑还可能是血瘀,比如女性月经不调,子宫有问题时,经常也是眼周发黑。
不同补肾的中成药怎么选
1.金匮肾气丸
有的人一到冬天就浑身发凉,特别是臀部到大腿,即使穿得很厚,摸上去也是冰凉的,比上半身要怕冷。这种腰以下的症状中医往往责之于“肾”,下半身发凉,腰腿酸冷,中医认为是肾阳虚所致。有的肾阳虚,同时还兼有上热下寒的情况,如果是女性,经常还会同时有血瘀,主要是因为月经期受寒、频繁地做人工流产导致的血瘀。血瘀以后气血不通,气血不能达于下肢,也可以有腰腿凉的表现,治疗的时候就既要补肾,又要活血化瘀。
在东汉,医圣张仲景就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子,能治疗妇女畏寒、腹中隐隐作痛的症状,叫“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主要是养血、活血,生姜是散寒,羊肉本身药效是偏温的,也有补肾温阳的作用。这个方子很适合阳虚怕冷的女性,冬天用作食疗方很合适。
适合作为食疗时用的还有孜然、桂皮、砂仁、生姜、大葱、小茴香等,药性都是偏温的,对肾阳虚的病人都比较合适,在做菜的时候可适当地加上一些。当然,要是夏天就要谨慎了,吃多了会上火。
对于明确属于肾阳虚的人可以用中成药:“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男女都可用。
很多女性的便秘其实是属于血虚便秘的,她们可以用当归做缓泻剂,用当归泡水当茶喝,远比决明子、芦荟之类的更适合她们,在通便的同时还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只是当归有比较重的药味儿。
2.五行衍宗丸
这个药是治男性肾虚、阳痿、早泄的,由枸杞子、五味子等5种植物的种子组成,其实,这个药除了补肾以外,对肝也有好处,关键是有收敛的作用,如果有尿频、遗尿、流口水,或者妇女白带多都需要收敛,所以都适用。因为中医讲“肾主藏精”,“藏”的意思有固摄和收敛的含义。
很多人会问,孩子老尿床是不是也是肾虚呢?小孩儿尿床确实有先天不足的可能,因为他的“肾”还没成熟,客观效果上也是“虚”的。西医的“神经性遗尿”,主要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了。往往这个小孩儿白天特别精神,晚上睡得特别沉,晚上排尿的时候也不知道,导致了遗尿。但这种情况,单纯地补肾就不够了,有时候就需要采用中医说的“通心阳、宣肺气”等治疗手段,临床上这类病人很多,经常采用补肾、固肾的方法加一些通心阳、宣肺气,效果往往也是很好的。
另外,唾沫多、流口水还可能有脾虚问题,在补肾的同时要顺带用一些健脾的药,如果是典型的脾虚的话,就要用“理中丸”。但它热性大,用不好特别容易上火,只适合肚子怕凉,或者大便偏稀、胃寒、吃了凉东西就难受的那种人。
有一个单味药叫“益智仁”,这是中医治疗流口水最对症的药,这个药既有补肾的作用又有健脾的功效,药性稍微偏温,如果病人本身就经常上火,嗓子干、嗓子疼、大便干,就恐怕也不太合适了。
3.艾附暖宫丸
有个古方很适合那些畏寒、痛经、肢体冷疼,又出现皮肤干燥、暗黑的人,叫“温经汤”。一般人口唇干燥是因为阴虚,但这种口唇干燥不是阴虚,而是在阳虚的基础上又有血瘀了。等于是身体里面有精华,但没有办法输到嘴唇,所以就干燥失养。
“温经汤”是张方子,需要医生给你开处方之后配汤药吃。如果吃中成药的话,这类人应该选“艾附暖宫丸”,它与“温经汤”的效果差不多,有一些养血、活血的药,都是性质很热的,在冬天吃更合适一些。
4.六味地黄丸
这个药是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六味药组成的,实际上是宋代一个儿科名医叫钱乙的方子。中医讲,小孩都是“纯阳之体”,因为是“纯阳”,所以要养阴,要用“六味地黄丸”这个方子。后世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很多,如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明目地黄丸,等等,这些方子在临床上运用范围非常广,适应证也比较多,是个很好的方子,但要在肾阴虚的情况运用才适合。
适应的症状是腰膝酸软、大便偏干、睡眠不太好、手脚心烦热,或者性功能方面有异常。要是这个病人本身就有脾胃虚弱、不想吃东西、肚子胀、大便稀,即中医说的脾虚,这种人用“六味地黄丸”就不太合适,因为里面有地黄,是滋腻的东西,一方面导致大便稀,一方面会使食欲更差。
4.伤寒六经辨证总结 篇四
到此为止,《伤寒论》10篇的内容,我们把它叫做“洁本”,条,112方子,其中的主要的内容我们就算谈完了,我们大体也就是讲了300多条左右的条文,其中有100多条是一级重点,必须掌握的,剩下的内容呢,就是一般的了解的或者一般的熟悉的,我们整个回忆一下,整体回忆一下《伤寒论》的主要内容。
《伤寒论》以六经分症为纲领,把错综复杂的外感病分为六大类:首先是太阳病,因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认为输布于体表的阳气是由太阳所疏布的,所以体表的阳气被寒邪所伤,而发生的浅表的证候叫做太阳病。太阳病涉及到了表证,涉及到了太阳经脉气血不利的症候,涉及到膀胱腑的证候。从太阳表证来讲,风寒邪气伤人体体表的阳气,体表的阳气被伤,它的温煦肌表的功能,它的调节汗孔开合的功能,它的防御外邪的功能失调,因此在它的临床症候上就出现了两大类:一类是汗风只开不合的,有汗的,我们把它叫做中风证。一类是汗汗孔只关而不能开的,无汗的,我们把它叫做伤寒。由于中风本身这个证候有汗出,汗出就要伤营,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太阳中风表虚证”;而伤寒这个证候呢,没有汗出,不存在营阴外泄的问题,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太阳中风表实证”。表虚、表实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说太阳中风表虚证,后世医家把它叫做表虚证,不是说它是一个虚证,在治疗上我们不是以补正为主,而是祛邪为主。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我们用用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表实证”我们用麻黄汤。
随后《伤寒论》中又谈到桂枝汤的其他适应证,桂枝汤的使用禁忌证,桂枝汤的加减应用举例;谈到了麻黄汤的其他适应证,麻黄汤的使用禁忌证,和麻黄汤的加减运用举例,这一大部分内容是太阳表证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太阳病有汗的应当用桂枝汤,禁用麻黄汤;太阳病无汗的应用麻黄汤,禁用桂枝汤。可是我们在临床上,却会遇到一种中间的状态:病人是没有汗,但是寒邪闭表,这个寒邪并不重,病程已经长了,营卫之气已经不足,你说这个时候用桂枝汤,它不能够发越在表的闭郁的寒邪,用麻黄汤呢,又怕它发汗太过,更伤营卫之气,在这种情况下,张仲景就把两个方子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在太阳表证最后谈到的那三个小汗方: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和桂二越一汤,别看这三个方子我们今天在临床上用的机会并不多,但是这种合起来,合方治疗疑难的这种思路,特别值得我们今天学习。所以今天在临床上常常不是单独用一个方子,经方和后世的时方相混合、两个经方或者三个以上经方相混用,这些思路都来于《伤寒论》,他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当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里的时候,就可出现膀胱的腑证。太阳腑证有气化不利的,我们把它叫做太阳蓄水证;太阳腑证有血热互结的,我们把它叫做太阳蓄血证;太阳蓄水证,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楚了,膀胱气化无力,排出废水的功能发生障碍,出现小便不利、小便少。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出现口渴、消渴,渴欲饮水;膀胱气化不利、下焦气机壅遏,出现了少腹苦里急,同时它可以兼有脉浮、脉浮数、身微热这样的表证。这是典型的一组太阳膀胱蓄水证。小便少、下窍不利、水邪上逆,可以阻滞中焦气机而兼见心下痞;水邪上逆使胃失和降,可兼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仲景把它叫做“水逆”。这在治疗上都用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两解。而对太阳腑证的血分证来看那是血热互结于下焦,这时如果是血热初结,热势重而且急,瘀血刚刚形成的话,症状见到了少腹急结,其人如狂,我们就用桃核承气汤,泄热为主,兼以化瘀。如果是血热瘀结、瘀血重,而瘀血病势比较急,热邪已经收敛了,临床症状见到了其人如狂或者发狂、少腹硬满,那我们就用抵当汤来破血逐瘀;如果瘀热互结,热虽有,但热势非常轻微,瘀血虽成形,但是瘀血的病势非常和缓,症状仅仅见到有热少腹满,用抵当丸化瘀缓消。抵当丸这个方子在《伤寒论》中可看作是消法的代表方,太阳本证就这么多内容,当太阳病或者失治、或者误治后,使临床证候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个新的症状又不能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通通的把它叫做“变证”。
而张仲景把“变证”中的,因为多次误治以后所造成病情复杂化的这种“变证”叫做“坏病”。变证也好,坏病也好,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在脏,或在腑,变化多端、错综复杂。张仲景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2个字的治疗原则,这十二个字也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精神在文字的表述上最集中的体现。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大家,能够背会这12个字,能够领会它的精神。
“太阳病篇”随后列了或热、或寒、或虚、或实种种变证,这些变证的治疗,为我们临床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思路,提供了方药,所以太阳病篇的这个变证的内容,有许多方子是我们在治疗杂病中经常运用的,你比方说,桂枝甘草汤我们就经常用于治疗心阳虚的心慌心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加桂汤,我们常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而辩证属于心阳不足的。治疗脾虚的那几个方子,象厚姜半甘参汤、小建中汤,这在临床上都非常常用。厚姜半甘参汤治疗腹胀满,小建中汤或者是治疗腹痛、或者是治疗心中悸而烦,在临床都非常常用。
治疗水气病的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枣甘汤,在临床上更常用。治疗肾阳虚的干姜附子汤不怎么常用,但是治疗肾阳虚,而阳虚水泛的真武汤确是非常常用的一张方子。治疗阴阳两虚的炙甘草汤它治疗脉结代,心中悸,那更是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一个最古老的方子,而且用起来还是有效的。所以太阳病篇的变证的这些内容也是临床经常用到的内容,我们应当很好的掌握它。
邪入阳明,从阳明病的角度来看,它也有两大类,一类呢是邪偏于浅表的,我们把它叫做阳明热证,前世医家也有人把它叫做阳明经证。这里的经证也罢,热证也罢,主要是指胃热弥漫的白虎汤证和胃热弥漫、气津两伤的白虎加人参汤证。但是在《伤寒论》的原文中,阳明的热证是怎么来的呢?是阳明经脉有热,误下以后所造成的。阳明经脉有热,误下以后的221条,首先出现了余热留扰胸膈的栀子豉汤证,所以后世医家把阳明经热误下,余热留扰胸膈出现心烦、心中懊憹,但头汗出,饥而不欲食的这个证候,叫阳明热证的第一个证候,是热在胸膈。尽管有的医家说这是阳明经热误治以后的变证,但是因为阳明经脉行于头面、胸腹,胸中也是阳明经脉所过的部位,所以我们把热在上焦的证候,说它是阳明热证,也没什么大的错误。上焦有热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中焦有热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折热,而中焦有热的证候重点是白虎加人参汤证,所以我们在讲白虎加人参汤证时,用了比较多时间来分析它身大热的问题、汗大出的问题,特别是口大渴的问题,还有脉洪大的问题。除此之外它还有热盛耗气,气不固表,还有大汗出,腠理开泄,经不起外来风寒的吹袭,而兼见时时恶风,或者背微恶风寒的虚象,治疗用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折热、益气生津。而白虎加人参汤从今天来看,无论是外感热病的病程中,还是治疗杂病,都有很多使用的机会。阳明经热误下之后,伤了下焦阴液,而余热和水结于下焦,这就形成了阴虚水热互结证,这就是“阳明病篇”热证热在下焦的一个证候。它的临床表现有心烦不得眠,有小便不利、有渴欲饮水,治疗用猪苓汤,来清热利尿育阴。所以阳明热证上焦的清宣法、中焦的折热法、下焦的清利法,为后世医家治疗热证上、中、下三焦不同热证提供了思路,提供了方法,提供了方药,这是我们特别值得学习的。
当阳明燥热、阳明糟粕相结以后就形成了阳明的实证。就阳明实证来说,阳明腑实证是主要的,构成阳明腑实证的基本证候特点有两类,一类是全身独热、内盛的证候,一类是腹部实证的临床表现,这两种证候同时具备,我们才可以把它诊断为阳明腑实证,如果只有第一类证候,阳明毒热内盛的证候,那我们只能用清法,只能把它看成是阳明热证而不能把它看成是阳明腑实证;如果只有第二组证候,也就是说只有腹部的实证表现,没有全身的热盛的症状,那它不是外感病,不是阳明病,只是杂病,是杂病中的腹满的实证,当然杂病中腹满的实证可以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来治疗,但不能把它叫做阳明病,只能把它叫做承气汤的适应证之一。既然阳明俯实证是由全身独热内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组证候叠加而成的,这就便于我们选择在什么情况下用调胃承气汤,在什么情况下用小承气汤,在什么情况下用大承气汤。如果以毒热内盛为主的,我们用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重在泻热;如果以腹部的实证表现为主的,我们用小承气汤,小承气汤重在通腑,重在导滞;如果毒热内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者都重的,那自然是用大承气汤,既泻热,又通腑。阳明实证还涉及到脾约证,那是由于胃阳亢盛,脾阴不足,脾不能把津液还入胃肠道。医家把它叫作“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这时出现津液偏盛、小便数多、大肠湿润、大便干燥,这就叫脾约,治疗用麻子仁丸,起润下的作用。因为麻子仁丸是为了通便,所以他以小承气汤为底方,二仁一芍小承气,它是润肠通便的一张方子。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由于热盛伤津,也由于治疗时或用了发汗,或者用了利尿等等药伤了津液,津亏。这时大便干结,病人想解大便的时候,大便阻结在肛门那个地方排不出,这叫津亏便结证。张仲景采取了蜜煎方来导便,来通便,或者用猪胆汁来灌肠,导便法和灌肠法在世界上最早的应用,有文字记载的应当属《伤寒论》了。
阳明实证,上面我们谈到的腑实证也罢,脾约证也罢,津亏便结也罢,病都在气分,阳明腑实证也有病在血分的,那是阳明之热和阳明久有的瘀血相结而形成的阳明蓄血证,由于瘀血久留,新血不生,心神失养,还有喜忘,注意他的精神证状,应当和太阳蓄血证的如狂、发狂这样的精神症状相区别。由于血热互结,大便虽然干燥,其色必黑,反易解。“黑”提示了有瘀血,“反易解”,因为毕竟是瘀热互结,瘀血是阴性物质,它有濡润肠道的作用,所以它容易解出来,对于这种证候,《伤寒论》虽然提出了用抵当汤来治疗,那我们临床上应当是一个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来决定,不一定用抵当汤,因为这像一个上消化道慢性出血的病人,没准儿有的时候,你还需要用凉血、止血、润便的方药来治疗,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至于阳明的变证,主要是指阳明之热和太阴之湿相和,湿热互结,湿不得泻,出现小便不利、热不得越就出现了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湿热互结于体内,阻遏了气机,影响了肝胆疏泄;或者迫使脾之本色外露而出现了发黄,这就是阳明湿热发黄证。这种发黄证热是大于湿的,热为阳邪、湿为阴邪,当热大于湿的这种湿热发黄证显然应当归属于阳热证的范畴。所以把他叫做阳明湿热发黄。一般情况下,治疗这种证候用茵陈蒿汤,茵、栀、黄三个药连续用、同时用。可是当湿热未退、黄疸未退、而中气已经有不足的时候,这该怎么办?改用栀子柏皮汤,清热利湿退黄,又兼有保护中气;而湿热发黄的病程中,他有感冒,而治疗湿热发黄又不能够间断,这个时候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清热、利湿、退黄兼于解表。阳明病的主要内容就这么多。
少阳病,从病位来说,它涉及到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腑和手少阳三焦腑,少阳的阳气虽然是比较弱小,不亢不烈,但是它对全身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少阳胆腑主疏泄,藏精之,寄相火,主决断,它对人的情绪的调节、心情的调节,它的胆汁的排泄和贮藏的正常功能,对胃气的降浊、脾气的升清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手少阳三焦腑作为一个水火气机的通道,作为一个气化的场所,作为一个能量代谢的场所,它对太阳阳气的疏布,有着调节作用。所以《黄帝内经》曾经说过“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因此,足少阳胆经虽然在人体的一侧,足少阳胆腑经虽然在人体的一侧,但是胆也罢,三焦也罢,他的功能却是作用于全身的。
如果说太阳主表,阳明主里的话,少阳它既不主表,也不主里。但是和主表、主里都有关系,后世医家就把这种特殊的功能称作“少阳主半表半里”。所谓“半表半里”就是“不表不里、非表非里”,但是它绝不是一半表、一半里,更不是表里之间的夹层、表里之间的夹界,所以我们说,如果理解不好“半表半里”这个词的话,不如你就干脆理解成少阳主枢。少阳枢机的畅达,能使人体的五脏六腑的气机畅达,表里内外的气机畅达。还有足少阳胆经的经别和心胆相连,这就沟通了心胆相关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少阳病常兼有太阳不和,兼有阳明不和,兼有太阴不和,兼有精神神志不宁。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是一个轻微兼证的话,用小柴胡汤这一个方子就可以了。如果它的兼证特别明显的话,那就需要加减了,所以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配合桂枝汤,那就是和解少阳,兼于解表,配合半个承气汤,那就是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以清里,配合甘草干姜汤,那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兼以温补太阴,当然这个方子里,也有生津止渴的天花粉,而那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那就是针对少阳不和、心胆不宁,出现胸闷烦惊的证候的。你看这几个加减方,或者涉及到太阳,或者涉及到阳明,或者涉及到太阴,或者涉及到心主神志功能的失调,这正体现了少阳病作为一个枢机,它表里内外的影响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所以我们说少阳病有四大特点:经腑同病的特点;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特点;容易兼夹太阳、阳明、太阴不和的特点;容易化痰、生饮、生水的特点。这是我们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都应当特别注意的。
在少阳病的后面附了一个热入血室证,其实热入血室证不是少阳病,而是妇女在月经期患外感,或者月经刚断患外感,这个外感可以是太阳病,可以是阳明病。然后血室空虚,邪气趁虚内入血室化热,和水相结,由于胞宫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肝胆的正常疏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瘀热结于胞宫,它就反馈性的影响了肝胆疏泄的失调。影响了肝经疏泄失调的可见胸胁下满痛,如结胸状,并且出现瘀热上扰、肝不藏魂的暮则谵语,仲景用刺期门穴的方法来泄肝经之瘀热。如果血热结于胞宫,影响少阳经气不利的,那可能就出现了寒热交错如疟状的临床表现,仲景用小柴胡汤。好了,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发热,又可治疗热入血室的寒热交错如疟状。
我们再总结一下小柴胡汤治疗发热。往来寒热、头疼发热、呕吐而发热、发潮热、差后复发热,还有热入血室的寒热交错如疟状。
但是治疗热入血室的寒热交错如疟状,我们必须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活血化瘀的药,丹皮、赤芍、茜草等等,这样才能够有比较好的疗效。因为小柴胡汤毕竟是治疗气分的一个方,既然病入血分,所以一定要加入血分药。少阳病就这么多内容。
至于太阳病,非常清楚,它是一组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下注、升降紊乱的证候,这是它的主要症候——脏虚寒证。治疗呢?用四逆倍,它包括了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四逆汤等,来温中散寒、止泻。太阴病下利的主要特征是“自利不渴、大便稀溏”,这点我们必须掌握,当然太阳经脉受邪,出现腹满时痛或者大实痛,治疗用桂枝加芍药汤疏通经脉、和里缓积。如果太阳经气血失和,进一步发展成气滞血瘀,那我们就用桂枝加大黄汤,疏通经脉、和里缓积、兼以化瘀止痛。如果是气血两虚,腹部经脉失养出现的腹中拘急疼痛,那就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理缓急。而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这三个方都是以桂枝加芍药汤为基础的,虚的加饴糖,实的加大黄。所以要学会这三张方子治疗腹满、腹痛的临实用。这三个方子治疗的证候,不在脾脏,而在脾经,这要区别清楚了。
关于少阴病,病变的部位涉及到心、肾,从总体情况来看,它是以心肾阴阳俱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弱的证候。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所以病变涉及到心、肾那就出现了人体根本之气的动摇,所以少阴病应当说是比较重的。因为心主火,肾主水,而肾中又内藏元阴、元阳,所以就少阴本证、少阴脏证来说,它就可能出现寒化和热化两大类。当素体少阴阳虚而阴盛的时候,外邪从阴化寒就出现了少阴的寒化症,少阴寒化证我们主要讲了阳衰阴盛的四逆汤证,阴盛格阳的通脉四逆汤证,阴盛戴阳的白通汤证,阳虚水泛的真武汤证和阳虚身痛的附子汤证。当然在我们的讲义上,把胃寒剧吐的吴茱萸汤证,把肾气虚,关门不固,脾气虚不能摄血而出现了下利滑脱,大便脓血的桃化汤证,都属于少阴寒化证中。但是我说这两个方证不是典型的少阴寒化证,象吴茱萸汤证可以把它看作是少阴病的类证;而桃花汤证呢,勉强可以说那是肾气虚、脾阳虚的一个证候,勉强可以把它说成是一个少阴寒化证,当然桃花汤适应证有大便脓血,在“厥阴病篇”的白头翁汤的适应症有大便浓血,我们应当注意这两个方证的鉴别。当素体少阴阴虚而阳亢,外邪就容易从阳化热,而出现少阴的热化证。少阴热化证的一个证候是,因肾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出现的心中烦,不得卧,治疗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也是温病后期常用到的一个方子,有滋阴清热、泻南补北的作用。当少阴阴虚阳亢,外邪从阳化热、热与水结,这就形成了阴虚水热互结的猪苓汤证,所以猪苓汤的适应证,可以是由阳明经热误下而来,也可以是由少阴热化证而来。形成阴虚水热互结证以后,它的临床表现:一组是小便不利;一组是可以饮水;一组是心烦不得眠。这是它的三大组证,既然有水邪,而水邪是逆流横溢的、无处不到的、变动不居的,所以水邪犯肺可以有咳嗽,水邪犯肺可以有呕吐,水邪浸渍肠道可以有下利,当然对于猪苓汤适应证来说,特别是它由阳明来的,它还有些热,象脉浮呀、象身热呀,治疗用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应当特别注意的是:真武汤、猪苓汤、五苓散都有利尿的作用,又都是特别常用的三张方子,应当注意区别这三张方子的适应证。对于少阴病来说,还涉及到太少两感证,涉及到少阴兼阳明里实的证候,也涉及到少阴咽痛证,这些证候在临床上都可能遇得到,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注意区别清楚就可以了。
5.自然辨证法概论 篇五
教学8班姓名:陈胜学号:0212665序号:26
“战略”一词,源于战争或军事,其本意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克劳塞维茨在巨著《战争论》中把战略解释为“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并指出,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的目标,也就是拟制战争计划;并且必须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同这个目标联系起来。战争应该是什么样的,是根据国家的各种情况确定的,因此,战略接近政治和治国之道。这一定义精辟地揭示了战略的丰富含义。从其背景中可知,战略是针对敌人(或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正在和可能采取的行动而制定的。这是“战略”这一概念产生和扩展的根源:凡是存在竞争,且竞争获胜取决于优势地位,而优势地位的取得,又取决于长期准备和持续努力的场合,都需要制定战略。
二战以后,经过不同的延伸,“战略”的概念进入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其涵义也相应地定义为:战略是为实现系统的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方针,以及资源分配方案的总纲。战略带有全局性、长期性的特点。具体地说,战略有以下几个涵义:(1)战略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甚至决定全局成败的谋划;(2)战略问题是关系到全局或整体的主要力量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方向和如何使用的问题;(3)战略是许多行动的总的指导规划,它包括为达到广泛目标而确定的资源投入重点;(4)战略是确定系统基本的长期目的和目标,以及决定系统方向和实现这些目标、目的的总体规划和政策体系。
那么什么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呢?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是“战略”这一术语在科技领域的延伸和推广,指国家对科技活动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规划和行动方针。虽然“科技战略”这一词出现很晚,但是科技战略规划和实施本身早已在科研活动中进行。从上世纪30年代起,科学事业开始进入一个由国家组织协调的大规模集体研究的时代,出现了许多花费资源巨大的研究项目和具有明确战略思想的重大工程。自二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增强,为了保持与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维护国家的安全,工业化国家开始对其科学技术能力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开始在国家水平上制定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和行动方针。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关于影响全局的主要发展方向或主要力量的筹划和行动方案;关于整体力量长远的规划和统筹。尽管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但是每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有着共性。它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行动。一个完整的国家科技发展的构成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其中战略目标是战略的核心,它是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又是战略方案实施的依据。战略思想不是一种抽象的观念,而是把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发展目标联系起来的思路,它是战略的灵魂,暗示着行动的方向。战略思想的获得要进行充分的研究。战略目标是指在一定期限内所要实现的明确的总体目标,包括重点方向的选择、资源投入重点和运行机制的建立等等。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基于对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国内科学技术的优势与潜力分析,找出差距和机遇。战略目标不仅包括国家的总体目标,而且还包括国家总体目标和各部门、地方目标之间的系统联系。战略方案是指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实现国家战略发展计划,要从战略目标出发,对现有各部门的发展目标、规划、计划、问题以及资源分配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因此,政府的协调能力和连续性的政策体系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不可或缺的保证。
如何制定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呢?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明确国家发展目标;(2)研究科技发展与国家目标之间的关系,即研究国家发展目标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或科学技术在实现国家目标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3)分析本国科技发展的优劣和潜力;(4)提出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案。其中,科学技术和国家目标之间的联系,即科学技术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制定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基础,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这种联系,不仅要在国际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依据,而且要根据国情详细分析。不仅要根据国家发展目标分析对科技发展的期望,而且要根据国内的现实分析其实现的可能性。
1995年,我国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这表明举国上下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达成了共识。“科教兴国”的涵义是把科技和教育作为国家发展与兴旺的一个关键的促进因素。也就是说,在国家发展的框架内明确了科技和教育的位置。因此,它为指导和规划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框架。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是什么呢?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必然选择。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国家。”这一讲话在科技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自主创新”成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大家纷纷对“自主创新”的相关理论问题和实践进行探讨和研究,各抒己见,交流观点。
当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正在摆脱改革开放以来的跟踪模仿模式,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我们之所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确定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是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依据的。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环境明显改善,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然而毋庸讳言,随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市场换技术”为主要形式的跟踪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而且我国科技发展路径过去过分注重跟踪模仿,梯度转移,而自主创新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科技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因此,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系统中各个因素的特征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决策,少走弯路。与此我们应该把基础研究放在自主创新的重要位置。基础研究决定一个民族的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源头。这已为许多有识之士所共识。然而目前仍有一些科技资源管理人员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而在政府干预科技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基础研究资源投入相对不足的局面。基础研究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是基础研究的成果具有超前性,其深刻的内在价值当时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其二是基础研究厚积薄发,其进展往往难以预测,需要在宽松的环境下,长期积累才能取得重要成果。我们决不能因为它的重要特征而影响对其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
6.尘肺的中医辨证治疗 篇六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矽肺、石棉肺、蘑菇肺等病。
[诊断]
1.中老年男性为多,以长期从事采矿、隧道和接触粉尘多的工人多见。起病缓,病程长,进展慢。
2.临床以咳嗽,胸闷,胸痛,气喘,动则加重,吐痰或痰中带血,唇紫为常见症状。
3.胸部X线检查以结节阴影或间质纤维状阴影为主,病变主要散布于近肺门之内的中侧带。IgA和IgG均显著增高。
[鉴别诊断]
1.肺痨:有肺痨接触史,无长期粉尘吸人史,一般有潮热,盗汗等症,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尘肺可合并肺痨。
2.肺痿:无长期粉尘吸入史。若尘肺而有咳吐浊唾涎沫者,可作合并肺痿的诊断。
3.肺胀:无长期粉尘吸入史,多继发于肺咳、哮病之后,X线检查可见肺野透明度增高。
4.肺癌:病变进展快,X线及CT检查发现癌变病灶,痰中找到癌细胞。
[辨证要点]
1.辨虚实:本病系因粉尘吸入,沉积于肺,阻塞肺络,使气血运行失畅,渐致肺失宣肃,尘浊瘀结,而出现咳嗽气急,胸闷,胸痛,气喘等症,日久每易化燥伤阴,而出现阴虚或气阴两虚之证,故本病初病多实、久病多虚。
2.辨病证:粉尘反复入侵,尘浊瘀结不化,如瘀痰阻肺,可见胸膺疼痛如刺,胸闷,舌暗苔腻;燥痰结肺,则见咳嗽气急,咽喉燥痛,咯痰不爽等症;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尘浊痰瘀日久,又可伤津耗气,可见咽干鼻燥,疲乏消瘦,舌红少津等肺燥津亏之证或气短声低,神疲,午后潮热,舌淡少津,脉细而数等气阴两虚之证。
3.辨病情轻重:本病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咳嗽,咳痰,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出现胸闷,气短,前胸针刺样痛,并可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症状有头昏、乏力、失眠、心悸、胃纳不佳等。
[治疗]
(一)现代治疗
1.西医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疗法,用克矽平、柠檬酸铝、磷酸哌喹、羟基磷酸哌喹以及黄根制剂等,可改善患者症状,可选择使用。
2.针对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
(二)辨证治疗
1.肺燥津亏证
证候:痰中带血,稍劳即呼吸困难,咽干鼻燥,疲乏消瘦,便结,舌红少津。
治法:清燥润肺。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桑叶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人参(另煎)3克,胡麻仁10克,阿胶(烊服)6克,麦冬15克,杏仁10克,白及10克,鸡内金(研末服)2克,生甘草3克。
加减:
肺热甚,痰黄稠者,加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
口干咽燥甚者,加花粉15克,沙参10克,生地10克。
2.瘀痰阻肺证
证候:胸膺疼痛如刺,胸闷,咳嗽有痰,舌质暗,苔腻,脉弦涩或弦滑。
治法:祛痰化瘀宣肺。
方药:导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法半夏10克,胆南星10克,枳实10克,茯苓15克,橘红10克,生姜3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生地10克,川芎10克。
加减:
胸痛、胸闷甚者,加郁金10克,丝瓜络10克,全瓜蒌15克。
咳甚者,加桔梗10克,杏仁12克。
备选方剂:瓜萎薤白半夏汤。具有化痰消瘀,宣痹散结功效。适用于痰瘀互结者。
3.燥痰结肺证
证候:咳嗽气急,咽喉燥痛,痰中带血,咯痰不爽,胸闷胸痛,舌红苔干失润,脉细数。 治法:润肺化痰。
方药:贝母瓜蒌散加减。浙贝母10克,全瓜蒌10克,天花粉10克,黄芩10克,广郁金10克,陈皮6克,桔梗10克,茯苓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
4.肺气阴两虚证
证候: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量多,偶或夹血,午后潮热,神疲,面白而颧红,舌淡少津,脉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桑叶15克,炙甘草6克。
加减:
偏气虚而见气短神疲,喘促者,加胡桃肉15克,山萸肉12克。
偏阴虚者,加生、熟地各10克,枸杞子15克。
潮热盗汗,加地骨皮10克,白薇10克。
咳血,加阿胶(烊服)10克,三七粉(冲服)3克。
备选方剂:保真汤。具有益气补阴之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征。
(1)党参、鸡内金各15克,瓜蒌、白果、木贼草各30克,薤白、制大黄各10克,金钱草12克,胎盘3克。共研末,每次服2克,日2次,3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早期矽肺。
(2)法半夏、莱菔子各12克,陈皮10克,水煎服,日1剂。
(3)苍术、白术各12克,法夏、陈皮各10克,水煎服,日1饮。以上适用于尘肺痰浊较盛者。
(4)沙参、杏仁各15克,枳壳10克,水煎服。
(5)白术、百合、百部各15克,白芥子10克,水煎服。
7.辨证论治失眠患者90例 篇七
关键词:失眠,辨证论治
睡眠良好是心身健康的标志。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轻者入睡困难, 睡眠中易醒, 并难于再次入睡或清晨过早醒来。重者彻夜难眠, 常伴有头疼、头晕、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心神不安、多梦等, 患者常对失眠感到焦虑和恐惧。如果不能及时干预, 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速病情进展。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患者均为单纯性的失眠,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 男27例, 女23例, 年龄17~68岁, 平均40.1岁;病程2周~7年, 小于1个月的9例, 1个月~1年的31例, 大于1年10例。对照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年龄18~67岁, 平均39.6岁;病程15d~8年, 小于1个月7例, 1个月~1年26例, 大于1年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 肝郁化火型:不寐, 性情急躁易怒, 不思饮食, 口渴吸饮, 目赤口苦, 小便黄赤,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 脉弦而数。治以疏肝泄热, 佐以安神。药用龙胆草、黄芩、车前子、栀子、泽泻、当归、生地、柴胡、龙骨、牡蛎。 (2) 痰热内扰型:不寐头重, 痰多胸闷, 恶食嗳气, 吞酸恶心, 心烦口苦, 目眩, 苔腻而黄, 脉滑数。治以化痰清热, 和中安神。药用陈皮、半夏、枳实、竹茹、黄连、栀子、茯苓。 (3) 阴虚火旺型:心烦不寐, 心悸不安, 头晕, 耳鸣, 健忘, 腰酸梦遗, 五心烦热, 口干津少, 舌红, 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 养心安神。药用朱砂安神丸加黄连、阿胶、酸枣仁、柏子仁。 (4) 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 心悸健忘, 头晕目眩, 肢倦神疲, 饮食无味, 面色少华。舌淡, 苔薄, 脉细弱。治以补养心脾, 以生气血。药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远志、枣仁、伏神、龙眼肉、当归、木香、熟地、合欢花。 (5) 心胆气虚型:不寐多梦, 易于惊醒, 胆怯心悸, 遇事善惊, 气短倦怠, 小便清长, 舌淡, 脉弦细。治以益气镇惊, 安神定志。药用人参、龙齿、茯苓、石菖蒲、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
2.2 对照组
每晚睡前服安定2.5mg治疗, 40d后观察治疗结果。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在6h以上, 睡眠深沉, 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 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 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 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6例 , 显效17例, 有效12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6例, 显效8例, 有效13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67.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说明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副作用:治疗组有2例引起食欲减退, 其余病人未诉服中药后不适, 也未发现对中药依赖。对照组有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头晕、步态不稳, 并有11例对西药产生依赖。说明治疗组在引起药物依赖及药物副作用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 《难经》称为“不寐”。《内经》记载失眠的原因有三。 (1) 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喘、呕吐、腹满等, 使人不得安卧。 (2) 为邪气客于脏腑, 卫气不能入阴所致。如《灵枢·邪客》曰:“夫邪气之客人也, 或令人目不瞑, 不卧出者……厥气客于五脏六腑, 则卫气独卫其外, 行于阳, 不得入于阴……阴虚, 故目不瞑”。 (3) 脏腑损伤, 阴阳不和, 则夜瞑不安。如《素问·病能》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 何也?……脏有所伤及, 精有所之寄, 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医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的病机分析为“夜以阴为主, 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 若阴虚为阳所盛, 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心藏神, 大汗后则阳气虚, 故不眠。心主血, 大下后则阴气弱, 故不眠。热病邪热盛, 神不清, 故不眠。新瘥后, 阴气未复, 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 又为邪入表也”。综上所述 , 失眠的病因虽多, 但其主要病机不外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 气血失和, 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失眠实证多由心火炽盛, 肝郁化火, 痰热内扰, 引起心神不安所致。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 心虚胆怯, 阴虚火旺, 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在治疗上失眠的实证宜泻其有余, 如疏肝解郁, 降火涤痰, 消导和中。失眠虚证宜补其不足, 如益气养血, 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 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本病的预后一般较好。本病因属心神病变, 故应同时注意精神调摄。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报告显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被失眠所困扰。有资料显示, 30%的人群在忍受失眠的困扰, 它发病率高, 迁延难治, 虽不属于危重疾病, 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的生活, 因此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难题。由于许多人对此病缺乏正确的认识, 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 可导致多种并发症, 况且失眠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我们必须积极进行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中医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 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 且不引起药物依赖, 更不会引起医源性疾患, 因而受到患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8.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下) 篇八
病毒性肺炎
(1)化淤汤:黄芪15克,当归、赤芍、川芎、水蛭各9克,鸡血藤12克,丹皮、虻虫各6克。此方能行气活血、逐淤散结,适用于气血凝滞有淤血证者。
(2)平喘Ⅱ号:丹参、瓜蒌各12克,红花、桃仁各9克,胆南星、乳香各6克,没药、细辛各3克。此方能化淤散结、化痰平喘,适用于气滞血淤、咳痰盛者。
(3)解毒通淤汤:黄芪12克,莪术、当归各10克,青黛、紫草、丹皮各9克,桃仁6克。此方功能养血益气、破血消淤,适用于血淤气滞、毒热内盛者。
(4)抗毒解热剂:大黄、芒硝、玄参、板蓝根各9克,甘草6克。此方能通里攻下、逐淤通滞、祛胃肠积热,适用于气血凝滞、热盛者。
各方均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用与药理:活血化淤。上述4方以活血化淤为基本大法立方,用以治疗腺病毒肺炎,临床疗效较好且可靠。动物实验证明,活血化淤药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解除毛细血管痉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防止血小板聚集,减轻红细胞淤滞和白细胞栓塞,从而改善肺微循环,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DIC)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发展。
支原体肺炎
(1)加减白虎汤
组成与用法:生石膏20克,知母15克,粳米10克,杏仁、前胡、连翘、石斛、栀子、丹皮、瓜蒌、陈皮各12克,大青叶、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与药理:本方选用白虎汤清泄阳明经之热;并加连翘、大青叶、栀子、丹皮清热泄火;石斛、粳米、陈皮养益胃阴;杏仁、前胡、瓜蒌止咳化痰、理气宽胸。诸药配合共奏清肺泄热、养胃养阴、止咳化痰之功。此方清泻肺胃之热为主,切中肺胃热盛、热郁痰阻的病机。
(2)百龙三子汤
组成与用法:百部30克,地龙20克,苏子(包煎)、葶苈子(包煎)、黄芩、枳实、甘草、车前子各10克,桔梗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与药理:方中地龙祛风解痉平喘;百部、葶苈子、苏子、车前子润降肺气、化痰止咳;桔梗开肺气且化痰止咳;黄芩清泄肺热;枳实理气除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合用,清肺热而除痰湿,祛风理气定痉咳,升降相伍、宣肃兼顾,疗效甚佳。此方清热化痰、解痉止咳,适用于痰热蕴肺咳喘甚者。
放射性肺炎
(1)益气补肺汤
组成与用法:冬虫夏草、西洋参各9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茯苓、陈皮、麦冬、木蝴蝶、炙百合、沙参各10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
功用与药理:益气敛阴补肺。方中黄芪、西洋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利肺;冬虫夏草、木蝴蝶益肾固之;麦冬、五味子、沙参、炙甘草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敛阴补肺之功。此方益气养阴为主,适用于放射性肺炎气阴两伤者。
(2)养阴解毒汤
组成与用法:沙参15~20克,生地、花粉、鱼腥草各20~30克,麦冬、石斛、玉竹各10~15克,金银花15~30克,生石膏20~40克,野菊花10~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与药理:方中沙参、生地、麦冬、石斛、玉竹、花粉养阴生津;金银花、鱼腥草、生石膏、野菊花清热解毒。此方养阴与清热解毒并重,适用于热毒壅盛伤阴者。
随症加减:痰浊壅肺者加瓜蒌、丝瓜络、半夏等理气化痰;气短乏力者加西洋参(另煎)、生黄芪等益气养阴;喘促重者加地龙、苏子等降气平喘;热盛灼伤肺络咯血者加黄芩炭、藕节炭、白茅根清热止血;肺热下移于大肠而出现便秘者加瓜蒌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9.《辨证看务实办》心得体会 篇九
──读“辨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有感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如何认识、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及深入解读国家政策、掌握政策走向,是首要的工作任务。《辩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一书紧贴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从缩小经济差距、房产调控、医疗保障、教育推进、道德风气、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反腐倡廉八个方面,深刻的诠释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读后提高了思想认识,开阔了工作思路,受益颇深。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方向,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人民主体地位,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围绕这样的中心看书中的八个问题,无一个问题不是在关注民生,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当前的社会复杂形势,面对转型期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决定了国家发展。“辨证看,务实办”正是发展前进的科学方法,不仅总结了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我们作为年轻一代党员干部,肩负着党的寄托和希望,承担着人民群众的企盼。在这样一个创新变革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我们必须要看清主流、瞅准根源,从全局出发,辨证地看待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理性地把持自我,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
有的贡献,回馈社会,回报党的教导。
生病看不起、应试教育的悲哀、道德素质低下、高官纷纷落马……这些社会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无不阻碍社会的良性发展,辩证的看待这些问题尤为重要,要深刻的意识到这是社会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短暂的得失并不是最坏的结果,纵观世界发展格局,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转型期都遇到了相类似的问题,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突破瓶颈赢得发展也是最终结果,我们要树立信心,要清晰的认识,要冷静面对。
“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党员干部是最“前线”的政策贯彻落实者,任何办法、决定甚至是尝试,没有被执行,或者没有很好的落实,都没有任何意义,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就要求我们“务实办”,必须认认真真执行、落实我们的既定方针,踏踏实实办实事,不要把辨证的看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
“辩证看,务实办”是知行统一的更深层次说明,是对科学工作方法的归纳总结。此书反映了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和信念,为我们开拓了工作思路,树立了新的思想意识,指明了未来工作方向。
10.研究生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 篇十
一. 名词解释:
1.系统: 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P52 2.拉普拉斯决定论: 是与机器的自然图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
(P32)
3.系统思维方式: 是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P50)
4.自组织: 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P65)
5.生态危机: 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P76)
6.技术: 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P184)
7.知识密集型技术: 指生产这种产品所投入的活劳动不只是简单劳动,而更多的则是复杂劳动,因而该产品凝聚着更多的知识量,资源、能源耗费少,研究与开发的投资额大,其产品有少品种、大批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等。(P194)
8.技术体系: 是各种技术之间根据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也就是说,技术体系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项技术组成的)。(P195)
9.技术结构: 指技术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组织形态和彼此之间的联结方式。(P197)
10.技术价值: 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P219)
11.高技术: 界定为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技术或技术群。(P245)12.社会建制: 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一般而言,社会建制主要指社会组织制度,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四大要素)。(P255)
13.科学技术体制: 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P256)
14.范式: 就是科学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包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等。(P267)
15.无形学院: 是迅捷的、非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常常出现于学科的前沿和几个学科的边缘,为了尽快获得新的信息,研究人员大多通过直接交谈、通讯等个人联系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交流。(P268)
16.创新者网络: 这个概念原出自技术创新经济学,意指一种特殊的创新者组织形态,即网络组织,它介于市场和企业组织之间,是两者互相渗透的产物。(P268)
17.技术共同体: 是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P268)
18.科学事实: 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个别的事物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19.科学观察: 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P115)(第18题P97)
20.科学实验: 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P115)
21.类比方法: 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P138)
22.科学共同体: 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P176
23.理想实验方法: 是在科学研究中为了排除各种次要的和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在纯粹状态下对自然过程进行研究,而在思想中把实验对象与实验过程理想化的方法。(P137)
二. 填空:
1.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具有
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的基本特点。
3.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以牛顿的巨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的出版为标志。4.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阐发了自然界是 存在到演化、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 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5.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6. 恩格斯论证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 劳动创造了人 和 整个人类社会的观点。(P2)7. 技术要素是技术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这些要素可概括为 经验形态 的技术要素、实体形态 的技术要素和 知识形态 的技术要素。(P188)(第8题P197-198)
8.技术结构的历史发展经历了 单相技术结构、双相技术结构、三相技术结构 三种结构模式。9.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在于 认识目的不同、认识对象不同、认识过程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P203-204)
10.技术方法的特点为 目的性与客观性、功利性与折中性、多样性与专用性、社会性与综合性。11. 技术价值具有 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相对性 的特点。(P220-221)12. 知识的四种类型: 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技能性知识、人力资源知识。(P295)
三. 选择题
1. 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科学家组织是什么?(A)(P257)A.英国皇家学会 B.巴黎科学院 C.灵赛学会 D.美国科学院
2.哪一个国家在近代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的形成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A)(P258)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3.1834年,(A)首先提出“科学家”(scientist)一词,以区别于传统的“哲学家”(philosopher)。(P258)
A.惠威尔 B.牛顿 C.伽利略 D.法拉第
4.科技人员学术声望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ABC)(P262)
A.所在学术机构的声望; B.所获奖励的声望; C.论文被引证的次数; D.社会地位和声望;
5.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C)(P279)
A.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 B.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 C.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 D.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
6. 美国的第一个工业实验室是什么?(B)
(P276)
A.贝尔电话实验室 B.爱迪生实验室 C.IBM实验室 D.沃森研究中心 7. 1951年,第一个科学技术园区在哪一个大学附近?(D)(P277)
A.哈佛大学 B.麻省理工学院 C.芝加哥大学 D.斯坦福大学 8.
最早的科学社团是什么?(A)(P264)
A.自然秘密协会 B.英国皇家学会 C.柏林学会 D.圣彼得堡学会 9. 以下几项发现中,(C)不属于十九世纪末的物理学三大发现。(P8)
A.放射性现象; B.X射线 C.电磁波; D.电子
10. 以下不属于高技术特点的是:(C)(P248)
A.高投入; B.高效益
C.低风险; D.扩散强
11. 专家制国论是属于(A)的观点。(P232)
A.技术统治论; B.技术悲观主义
C.社会决定论; D.马克思的技术论
12. 决定技术结构转变的是(A)矛盾。(P199)
A.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构; B.技术结构与主体技术
C.技术结构与经济基础; D.技术结构与物质技术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科学与技术没本质的区别 B.社会将毁灭与技术之中 C.技术万能论属于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没有社会属性 14. C 恩格斯 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康德 15.恩格斯指出:“最初把理性带进地质学的是 B赖尔,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些渐进的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
A.居维叶 B.赖尔 C.布丰 D.拉马克 16.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自然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系统的,能量、信息是物质系统的属性。而在自然系统中,C 整体性 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A.开放性 B.动态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17.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 A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是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批成果。它们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A.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B.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 C.系统论、突变论、协同学 D.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控制论
18.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布伦特兰主席的领导下,出版了 B《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A.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B.《我们共同的未来》 C.《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D.《21世纪议程》
19.科学理论的主要特征有(A)(P102)A.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 B.怀疑与批判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 C.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开拓创新性 D.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结构严密性、科学预见性
20.下列不属于科学假说的主要特点是(D)(P100)A.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 B.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C.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D.解释性与预见性的统一
21.科学的本质属性是(A)(P95)A.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 B.客观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 C.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预见性 D.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相对性
22.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不包括(D)(P149)A.相容性评价 B.自洽性评价 C.简单性评价 D.系统性评价
23.形成假说的基本条件是(B)(P121)A.假定性、可检验性、系统性 B.一致对应性、可解释性、可预见性 C.客观真理性、可解释性、可预见性 D.客观真理性、可预见性、系统性
四、问答题: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27-28 答: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P35-38
答: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1)“星云说”;(2)地质“渐变论”;(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7)电磁场理论;(8)元素周期律
2、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 答: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第二,“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第五,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第六,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4、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
答: 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演化除包括进化的含义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自然界的系统进化即有序化,大体上由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所构成。与自然系统有序化相联系、相对应的是对称性破缺。自然界的有序化是对称性破缺的结果,正是由于对称性破缺才使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宇宙的演化到形成地球、地球上的生命以至人类,就是一个从完全对称到对称性逐步丧失、非对称性逐步形成的过程。由此可见,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5、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P49-50 答: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体性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属性。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指出自然界的任何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
6、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P67-69 答:① 恩格斯提出宇宙演化的永恒循环的深刻思想。他指出,宇宙的演化是“物质赖以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
②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③ 现代宇宙学的研究表明,宇宙未来演化的趋势取决于宇宙的质量密度。
7、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82 答: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上。第二,人还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8、简要阐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P82-83 答: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9、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P9-10)
答:一方面,现代科学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内容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形式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
10、技术的特征。(P186-188)
答:技术的特征显现出独特的辩证性质:1.自然性和社会性;2.物质性和精神性;3.中立性与价值性; 4.主体性和客观性;5.跃迁性和累积性
11、技术体系的特征。(P195-196)
答: 1,功能的整体性。2,目的的社会性。3,构成的层次性。4,环境的制约性。
12、工程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P202-203)
答:工程与技术同属于改造自然的实践范畴,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工程一般强调的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尤其指有较大规模且有着复杂的组织系统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而技术虽然也指技术活动,但对技术活动的规模没有要求,而且往往强调的是技术活动中的手段和方法。任何一项工程都包含了若干数量的技术活动。技术与工程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不依托于工程的技术,也没有不运用技术的工程。
13、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
答:第一阶段,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技术理论,即形成人工自然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阶段,根据技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设计制造出产品与工艺,即通过技术理论的实施制造出人工自然; 第三阶段,把新产品或新工艺应用于社会经济,即技术理论的运用。
14、技术的二重属性。(P219—220)
答:技术的属性是二重的,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属性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一方面技术作为实现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并且是自然过程。另一方面,技术作为社会的人所创造、所应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并满足其需要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它具有社会属性,并且是社会过程。
15、熊比特提出的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P235-236)
答:1.生产新的产品; 2.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3.开辟新的市场 4.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给来源;5.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16、技术创新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P239-240)
答:第一.创造性; 第二.效益性; 第三.风险性; 第四.周期性;第五.集群性;第六.系统性
17、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P244)
答:第一.产权激励; 第二.市场激励; 第三.政府激励; 第四.企业激励
18、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P98-99)
答:特点:其一.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其二.科学事实渗透理论;其三.科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其四.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
作用:首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其次,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19、科学定律的作用(P100)
答:科学定律在科学知识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科学定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其二,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其三,科学定律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20、科学假说的作用(P101)
答:其一,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其二,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其三,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21、科学理论的特征有哪些(P102—103)
答:第一,客观真理性; 第二,全面系统性;第三,逻辑完备性;第四,科学预见性
22、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11-112)答:(1).创新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社会需求原则
23、科学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P116)
答:第一,可以简化复杂的现象;第二,可以使实验对象处于强化的条件;第三,运用实验方法发现自然规律和寻求新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是可靠的和经济的。
24、简述科学的否证发展模式(P171-173)
答:可以把理论不断经受否证检验而发展的过程简略地表示为:代表试探性理论,EE代表排除错误,PP1TTEEP2。其中1代表问题,TTP2代表新的问题。科学就这样循环往复的进行。
25、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P120-121)答:(1).一致对应性;(2).可解释性;(3).可预测性
26、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15)
答:第一,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第二,坚持观察对象的全面性
27、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14)答: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28、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
答:第一,在标准条件下,观察者所得到的感觉图像是能够重演的,当然要排除观察者主观意愿的歪曲。第二,观察中渗透的理论要经受过实践的检验。第三,观察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手段,是符合科学理论原理的。
29、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
答:1.概念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抽象的概念,而意象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形象的意象。
2.抽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概念及其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形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意象及其联想和典型化的基础上完成的。
30、科学理论必备两个基本条件是(P148)答:第一,逻辑条件。第二,经验条件。
31、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其重要性(P107-108)
答: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
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求真务实的精神;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其三,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科学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此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将对熔铸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
32、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P109-110)
答: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地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33、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
答: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
34、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
答:科学的进步有两方面的标志。一方面的标志是理论的可否证度。另一方面的标志是确证度的增加。否正模式更加强调科学的成长,在其看来,确证的意义更在于它提供了证据表明被确证的理论有理由否证并且取代旧理论。
35、如何正确地理解直觉灵感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P143-145)
答:直觉和灵感都是顿悟的心理现象,都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的掌握。它们的全部内容都是涉及对事实的理解问题,是对客
观规律性的一种把握,是瞬间达到对事实本质的心领神会。在创新过程中,前者着重强调的是未经渐进的精细的演绎推理而对规律性的快捷洞察,后者着重强调的是在百思不得其解时顿悟现象间的规律性的奇效。
36、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的演变的主要过程(P255-258,三个阶段)
答:1.古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前史。该时期无法形成独立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但自然哲学家和工匠却是后来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雏形。
2.近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肇始。这一时期出现了近代科学家角色和近代技术专家角色。3.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确立。这个时期现代科学家角色和现代技术专家角色确定。
37、对现代科学家社会角色确立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方面的因素。(P258)
答:一是大学教学和科研体制的改革。二是企业中工业实验室的大量涌现。三是国家直属科研机构的兴起。
38、正式和非正式的学术交流。(P263)
答:正式交流主要指在正式出版物和会议上发表、报告学术成果,它体现为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受群体研究范式的制约比较大,因此频率较低且缺乏弹性。非正式交流是科学家通过个人通信和非正式讨论交流信息,具有专门、迅速、双向反馈等正式交流不可替代的优点,还会导致科学家中非正式群体“无形学院”的出现。
39、科学家互动中的学术和非学术的冲突。(P264)
答:科学家互动中的冲突形式可以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不掺入个人社会属性偏见的学术性冲突即学术论战,能够促进对学术问题更为全面的考察,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但科学家是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各种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他们,由此产生的非学术性冲突负功能居多。
40、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P267)
答:马太效应是科学研究中的优势积累效应,它表现为某些科学家一旦具有一定优势后,因为荣誉背景放大的作用,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进一步获得成果和承认,反之则变得更加默默无闻。
41、科学的社会规范(P270)
答:科学的社会规范以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标准。
42、技术的社会规范(P272)
答:技术社会规范具有所有者的、局部的、权威的、定向的和专门的特征。
43、国家创新系统(P278)
答: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层次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过程,即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交流、传播与应用过程的体制化,它是在国家的总体规划下,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中各有关部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
44、带头学科交替理论的主要内容。(P282)
答:带头学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走在其他学科前头,并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带头学科可以是单一学科或一组学科,它们交替领先且具有周期性。
45、后工业社会的五个特征。(P293)
答:1.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2.职业分布上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3.“中轴原理”,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是社会革新的基础和社会决策的根据。4.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的,也是有节制的,技术评估占有重要地位。5.“智能技术”非常重要,制订各种政策都必须通过“智能技术”。
46、知识资源的特点。(P296)
答:1.不可替代性;2.不可加和性;3.不可逆性;4.非磨损性;5.不可分性;6.可共享性 7.无限增值性
47、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P302)
答: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来看,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它是指各国的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的流动高速度大容量地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开放、相互融合,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趋势。
48、建立我国的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内容。(P319)
答:主要包括:1.知识创新系统;2.技术创新系统;3.知识应用系统;4.知识传播系统
五、论述题:
1.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竞争力的新变化。(P306)(问答)
答:关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表明,面向知识经济时代,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明显地转向以高性能、高技术和以服务为基础的生产;人们的经营观念也从高产量向高价值转化,转向更高层次的专门化的产品和服务;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竞争力提高中的作用已大为下降,甚至不起主要作用。与此相反,各国科学技术、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则成为其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中坚力量,成为该国经济能否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而且,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已经从注重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到注重全系统竞争力,即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发和培育国家竞争优势。
2.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P313-314)(问答)答:信息技术革命引起了产业结构发生了以下深刻的变化:
第一,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导转变为信息业为主导。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本,以及其他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以及互相制约的方式。新产业革命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在劳动发展史上形成了三大生产力,即农业生产力、工业生产力、信息生产力。
第二,产业类型从劳动力密集转变为知识密集。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信息化,使生产要素的投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诸多的生产要素中,知识、技术、信息占据头等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的一个主要特征。
第三,消费结构从硬化转向软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穿、住等基本生活费用的硬性开支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对精神生活和服务方面的软性开支所占比重逐渐增大。
第四,就业结构的改变。原来的就业结构是三大类:第一类广义的农业;第二类工业;第三类服务业。信息业的出现改变了就业结构,信息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大大超过其他三类产业,专门以知识、信息为劳动对象的智力劳动者越来越多。
现在发达国家已经从传统的工业化转向以信息化为主导,以工业化为基础的道路,并据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
答:研究型大学体制主要是系的建立,研究生院制度的形成和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组织的产生。系的建立扩大了教授的容量,从而使新的学科和新的人才得以迅速成长;研究生院制度的形成,训练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人才,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组织克服了把全部学术权力集中于教授一人的弊端,提高了科研活动的灵活性。
(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比如:如何把我校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可参考下面的内容回答)
一、聚集一流学术人才,吸引高质量的生源,投入充足科研经费并完善教学和研究设施。
二、给研究以较高优先地位,开展研究性教学,拥有一流学科和学科成长能力,并具有卓越的校长和良好组织氛围。
三、要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社会精英,促成高科技转移,促进高科技园区繁荣,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很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承担起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领袖的重任。
4.在人类历史上,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
答: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方,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世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
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5. 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答: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是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天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基本特征:
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
重大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答: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了以下重要的思想:
1.劳动工具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根本标志。
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物质变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劳动工具来进行。一旦人类开始生产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2、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劳动工具不同,对生产劳动者的要求也不同。
3、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之所在。
7. 马克思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类自然的能动作用和改造作用,其深刻的原因是什么?(P184-186)
答:马克思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类自然的能动作用和改造作用,这个观点是十分深刻的,因为:第一,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第二,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第三,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演化,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第四,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中。
8. 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P199-200)
答:技术结构的演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交织着各种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形成了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1、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构的矛盾,决定了技术结构的转变。在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生产方式中,经验型技术结构与其要素是互相匹配的,它们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近代工业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型的实体技术要素打破了原来的和谐局面,导致了技术结构由经验型向实体性的演化,奠定了近代社会的技术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新出现的技术要素——机器起了主导作用。
2、技术结构与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主体技术结构的异位。在主体技术结构异位的过程中,新的技术结构与原有的社会技术基础的矛盾起着制约作用,同孕育它的技术基础之间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原有的技术基础不能满足新型技术结构的需要,从而要求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以保证自身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