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2024-08-09

体育运动教学设计(共15篇)(共15篇)

1.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篇一

《体育运动中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体育运动中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主要介绍了关于体育运动中安全防范工作的主要内容。总体说来,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锻炼意志,提高体能,增进健康,所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这样才是较好实现体育运动目标的最佳手段。学生特征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3—15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学生已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课本基本知识,对安全防范比较感兴趣。能够自己感知课本知识。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科书、教学课件、板书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够描述“安全防范工作的主要内容

2.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前导言,并提问学生本节课要讲述的几个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后,能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上述活动,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对比法、讨论法,多途径收集资料、信息、整合信息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2.难点:描述“安全防范的内容 课前准备

1.有关没有安全防范所酿成的悲剧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了解有安全防范的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播放有关没有安全防范酿成悲剧的图片资料,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体育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防范?你在运动时注意自我保护吗? 学生:略

教师:很好,那么你在体育运动中安全防范的具体做事有哪些? 学生:略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体育运动中安全防范的内容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运动前安全防范的有关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 1.热身活动

2.物质准备

3.思想动员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 二: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1.合理补充物质

2.注意运动间歇

3.加强保护帮助

4.掌握正确的姿势

5.控制运动负荷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 三: 运动后的行为调节

1.卫生保健

2.膳食的合理搭配

3.正确的休息方式

教师:同学们准备充分,发言全面,带我们理解了体育运动中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以及安全防范的内容。我们经过学习,也将掌握这些这些内容去学会安全防范的一些重要方法。

教学反思;

体育与健康中的健康,可不是以前我们一直认为的那种单纯的肌肉发达、力大无穷、外表上的健康,而是身体、心理的和社会适应上都能完美的健康。我们相信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你们一定会明白体育与健康的真谛,了解一些有关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关系与具体措施,相信你一定会从中受益!

教学心得体会:

2.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篇二

1 体育舞蹈起源及发展

1.1 体育舞蹈的起源

体育舞蹈起源于英国, 盛行于欧美。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 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 达到自娱自乐、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体育运动。不同的舞种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 热情奔放与浪漫柔和并存, 对培养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社交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

1.2 体育舞蹈的在高校的发展

1991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把体育舞蹈列为普修和选修课程, 全国各高校也开展了体育舞蹈的教学, 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活动方式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锻炼手段。随着终身体育观念的深入, 对体育舞蹈的教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2 体育舞蹈教学开展的价值

2.1 心理学价值

长期的学习生活会使人感到压抑、枯燥无味, 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使这些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所以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发展就特别重要。参与体育舞蹈活动能够使人从紧张的情绪中走出来, 使人的注意力从学习转到运动上来,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疲劳, 愉悦心情, 也会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2 社会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男女共同进行的双人或集体运动, 在运动中能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对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更能迅速的适应新的环境。

3 影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因素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多种手段和途径的总称。使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下进行观察和练习的过程。由于体育舞蹈不仅仅是向学生单一的传授运动技能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礼仪等, 因此要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3.1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本文根据体育舞蹈教学的特点, 参阅了相关的文献和走访了多位专家, 筛选出影响体育舞蹈教学的因素, 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通过SPSS17.0软件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因子分析, 经过球形检验结, 因子模型的显著性水平达0.000, 所建立的模型可以被采用。

3.2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参与因子

参与因子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方法的有效与否主要通过学生表现出来, 所以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运动天赋、性格、性别、生理和心理因素都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的教学经验、运动技术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3.2.2 教学因子

教学因子主要有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组成。教学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在整个体育舞蹈教学和各环节教学中教学原则的指导作用都应该放在首位。教学目标是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任何情况下选择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完成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适合才是最好的。而教学过程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发展规律。新授课以教为主, 复习课以练为主, 只有在充分的把握住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特点, 才能够选用最佳的学习方法完成最佳的学习任务。

3.2.3 环境因子

体育舞蹈教学的课时总数以及场地器材的设备是否完善, 对于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没有充足的课时总量, 学生进行学习的机会将减少, 导致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难以多种多样, 学习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 场地器材的不完善很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是体育舞蹈运动在大学中难以持续的发展下去。学生人数的多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起到影响作用, 如果人数过多, 只能过多的采用集体教学, 难以做到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

3.2.4 思想科技因子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受到教学理论的制约还要受到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下,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体育舞蹈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智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这样才符合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最终思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方法得到了补充和更新, 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4 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体育不但要有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师范法、分解法、完整法等, 同时还要有与现代学生思想相符合的快乐体育教学法、诱导学习法等, 只有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 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

4.1 快乐体育教学法

快乐体育指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付出努力获得成功后, 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快乐体育不是散漫体育, 并不是完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真正实现高效协调的学习机制。在快乐体育教学中, 学生不只是学习和模仿教师的动作还要学会自觉的参与这项运动, 和教师进行相互交流, 探讨学习心得, 是体育舞蹈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放大。快乐体育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 强调发现学习,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实践学习法

实践学习法指在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 在实际操作中边改进边提高的方法。体育舞蹈是一门注重社会交往的体育运动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适当的教学内容放到舞厅中, 使学生体会到舞会上特殊的氛围, 在场景音乐中更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培养乐感对肌肉的感觉, 同时还可以学到社交礼仪, 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要使学生明白, 只有把所学的技术动作灵活自如的运用到实际中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由于体育舞蹈是男女共同配合的一项运动, 更应该教育学生注重行为举止, 建立正常的男女交往关系。

4.3 C AI教学法

CAI教学法是把多媒体, 摄像机等现代化技术运用到体育舞蹈教学上来。CAI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动作的错误之处, 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 自己纠正错误动作, 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CAI还有利于个别教学, 对于技术动作接受比较慢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巩固练习, 对于技术动作接受比较快的学生来说还可以提前自学。CAI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给学生, 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便捷。

4.4 双语教学法

体育舞蹈双语教学法是指在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全部或者部分采用外语 (主要指英语) 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技能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对待体育舞蹈学习的兴趣高于没有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 说明进行体育舞蹈双语教学时可行的, 这也符合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但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但有精湛的运动技能同时还要良好的英语基础, 这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5 和谐教学法

和谐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 同时做到教学的诸要素与教学过程、环境之间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减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教学法要求从受教育者的自身需要出发, 整体规划自身所需要的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 排除外界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下进行学习。和谐教学法是辅助体育舞蹈学习最好的助手, 更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4.6 动作示范法

作为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示范法仍然是最基本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动作示范法是指教师以自身的完成的动作为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动作示范法能够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体育舞蹈动作的优美, 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使自己的技术动作更加完美。动作示范法的特点是简便灵活, 使用范围广。

总之, 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 我们要取之所长, 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做到最优化, 这样才能够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思路, 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素质教育, 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体育舞蹈是集体育、艺术、教育于一体的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 它不但具有娱乐性和健身性, 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竞技性, 具有多元化的教育价值。随着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中的广泛开展, 受到了很多爱好者的追捧。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必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来充分体现出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自身的教学经验, 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有关于体育舞蹈教学的创新型建议。

关键词:创新,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军.高校体育舞蹈的创编及教学方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8 (1) :119.

3.体育教学应重视运动技术教学 篇三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人类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若干操作性知识的传习任务。它必须要完成“让学生较好地掌握1——2项运动技术”的任务。体育教学,虽然具有强化体质和传习知识的双重功效,但它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基本环节,就应以传习能强化体质的特殊知识即运动技术为主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健康生活,以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为目标。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示范操作为主要方法,在负荷方面以生理负荷为主的所进行的操作性的知识传习活动。

二、运动技术教学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

运动技术是指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有效地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学生通过较系统的运动项目的学习,促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它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目标。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的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和“途径”,而运动技术和运动技术教学就是这个“载体”和“途径”。在运动技术教学教程中,我们通过有意识地让学生获得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使学生能把消极的情感转化为积极的情感,获得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在运动技术传习的过程中学会互教互学和自练自查的方法,这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体育教学通过有益和有效的运动技术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体能,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运动技术教学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包括人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外部特征发生的直接兴趣和人对活动的结果及其重要意义明确意识后产生的间接兴趣。没有难度的学习很快会使人厌恶的,学生只有随着基本技术的不断掌握与运动技能的不断提高,运动兴趣才能得到激发和培养,这才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运动技术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既要有完整性,又要有层次性。在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因动作要领须反复品味,肢体操练艰苦絮烦,同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训练运动员的内容和方法,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一些人认为,只要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感到惬意。体育课只要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所求,学生的快乐便呼之即有。其实,只有当学生学有所获之时,他们才会随伴滋生由衷快乐的情感,享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因此,真正的快乐只能在“需要”被满足的过程中收获,学生的基本需要就是对知识的摄取。

四、运动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竞技运动是一种极富有感情色彩的高尚运动,它是人们高级情感的产物,又是人类高级情感的发生器,它丰富着人类的情感宝库。而人生中最富有生气和精力莫过于学生时代。但是,仅靠一周2—3次的体育课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就成了学生参加运动的重要形式。随着基本技术的提高他们更加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并把在体育课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应用到实战中,在各种各样的竞技运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竞技运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运动技术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体育运动篮球教学方法 篇四

1、低处运球

当你在低处运球时,球弹回的速度更快,运球的频率也就更快这样看起来运球的,速度就会很快。如果直挺挺的运球,球回手的时间就会变长,运球肯定就变慢了。所以记住要想快速运球,就必须在低处运球,把手放低,尽可能的快速运球,确保运球时要发力。

2、运球要发力

如果运球很松散,没有真的去发力,那运球速度肯定就会慢,这也是初学者,运不快球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尽可能的大力运球,发力越足运的就越快。(所以之前有提示大家如果练习运球,可以用重球来练习,提高手腕力量,换回普通球的时候你会发现运球自然而然就快一些了)

3、训练时要用全速

提高球技,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续突破自己的极限。最终你的身体会适应这种节奏(练到酸痛)。如果你在训练时不是很卖力,你也没有发挥出100%的力,你的进步就不会明显!所以在训练时,一定要尽全力的练,让你的身体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动作,最终你的运球就会变快

4、组合技能练习

体前变向

体前变向+胯下

体前变向+胯下+背后运球

当你第一次练习时,没必要运的太快,先掌握好,运球的节奏感。低处运球。一二三四,有节奏的运球。一旦找到了运球的节奏感,就可以提速了,记住运球时,球不能超过膝盖。还有要大力运球,从而保证你,快速的运球。

篮球的几种急停方法教学

1、变向/胯下/背后急停

这种急停的关键在于最后急停的那一步,看看下图,只有图中右侧的大步,才能实现急刹车,通过腿部力量和鞋底的摩擦立刻把自己停下来。急停就是要令防守者措手不及,在惯性的作用下防守者几乎无法立刻停下来,这样一来,空间就出来了,而且,你冲得越快,停得越突然,防守者就会被甩得越远,空间也就越大。

2、急停跳投

当你突然加速启动时,防守者会压低重心进行追防,在追防的过程中是无法充分地蓄力起跳的,这个时候急停跳投就是个很好的选择。急停跳投也是可以造犯规的,运球过程中如果发现防守球员的手臂一直在你身前,那么机会来了,果断急停跳投,把手臂往防守球员手臂上贴,其实就和传说中的杜兰特大回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3 、急停急起,以退为进

急停之后稍等一下,让防守球员跟上你的节奏,随后继续突然加速。

传统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教学中尝试地进行技术动作的示范和战术配合方法的示范,运用幻灯、投影、挂图和录像等电子化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观看直观地感知教学内容。实践中的示范要与讲解互相配合,,要正确选择示范的队形和示范的面,示范的动作要正确。

2、讲解法

教学中采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来分析技术动作的方法和要领、战术配合的方法和要求及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使学生通过听讲来感知教学的内容。

3、练习法

在讲解与示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是掌握篮球技能的重要方法。根据练习的形式可分为分解练习、完整练习、简单条件下的练习和复杂条件下的练习;根据篮球运动特点可分为个人技术练习、配合性练习和对抗练习等。运动练习的方法要求实效,合理安排练习的强度、密度和运动量,使学生承受适当的运动生理负荷。

4、纠错法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错误的动作,教师必须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此时要运用纠正错误的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寻找纠正方法。纠正时应针以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采取简化练习方式,或进一步分析作和分别辅导,或采取辅助性的慢动作练习,以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作。

5、完整与分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篇五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它不仅担负着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辅导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责任,因此,我们的体育健康课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具有时效性、社会环境相适应性的教学,让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挑战,并且要在教学中紧扣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锻炼中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相应的社会心理、生理适应能力。

本课的课题是校园定向运动与耐力跑,它根据当前青少年野外生活和生存的经验比较少,实践能力比较差、比较惧怕中长跑练习的心理特点,利用定向运动的一些锻炼方法和手段,融入到体育健康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提高有氧耐久跑的能力,改变以前耐久跑教学中,教学练习枯燥乏味、学生练习紧张恐惧的局面,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得到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团结合作、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学有所好,把一项征服大自然的生存运动,转变成为一节轻松活泼的45分钟耐力跑练习课。

在课的总体设计上,本着求实,探索,创新的思路来展开。采用自主学习、寓玩于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好地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同时,在教材的设计上,注重学生生存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发展学生开动脑筋、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野外判别方向技巧和定向运动知识,提高定向运动技能,初步学会看地图与指南针的使用。

技能目标:提高有氧耐力跑能力,明确耐力跑合理控制节奏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及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课次:

田径必修模块──耐力跑单元(6次课)第一节课

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野外判断方向,合理控制耐力跑节奏,团队协作。

6.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篇六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搞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必须具有健强的体魄,而小时候正规系统的训练,就需要从体育课开始。抓好中、小学体育教育,也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使中国在未来实现“保持”体育强国伟大战略目标的需要。农村的中小学生,大多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是可以为国家输送大批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也可以使农村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缩小他们与城镇学生受教育的差距。所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势在必行的。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

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村级小学,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其他课程不大一致而得不到重视,体育教育仍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体育工作可以说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家长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性认识中,认为体育只是“玩”,会影响文化学习,因此不支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真正意义便成了“升学”教育,文化水平的高低便决定了“成龙,成凤”与否,强烈的升学愿望促使众多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侧重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虽然这也是国家对人才选拔的正确方针,但对体育来说,却形成了观念的误区。而且,以“体力劳动”替代“体育锻炼”已在诸多的农村父母心中形成了定势。他们认为,体育无非是身体运动,而农村的孩子,除了在学校里念书以外,其余的时间大多在劳动中度过,在家长们的心中,平时的体力劳动则完全可以代替体育运动。因此,如何处理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的区别,如何处理升学与全面发展的矛盾,如何贯彻党的方针,强化农村体育工作的地位,转变人们的观念,端正人们的认识,便成了影响农村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

由于经济不发达,许多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村级小学,专职教师可以说了了无几,即使配备了专职教师,也是挂名的,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即使很有天赋的孩子,没有一位具备体育知识和技术的老师去培养,去发掘,而靠自己盲目地去练,或在错误的指导下去练,就有可能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而且还有可能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建国以来,国家虽然培养了诸多的体育师资。但是,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农村经济过于落后,都使他们望而却步。所以,导致农村的体育教师极其缺乏,体育教师队伍的短缺,给本就难以开展的农村体育教育雪上加霜。而那些对体育充满渴望的乡村孩子们,在朝气蓬勃的时代没有正确的体育引导,最终即使成长,也只能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无力的弱书生。

三、场地器材匮乏

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虽然一部分学校添置了部分体育器材,基本上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很多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在很多村级小学已“荡然无存”。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有些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没有场地、器材设施,农村小学生大多只能在户外拍拍球,踢踢毽子,捉迷藏等。在这种现状下,再有水平的体育老师,面对校无场地,无器材的情况也只能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体育毕竟是通过运动来体现的,光有满腹的理念,而不去进行身体练习,怎能增强学生体质,又怎能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才呢?

四、备课缺少成效

备课作为上课的依据,真的被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起来,按照备课的内容进行教学了吗?答

7.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篇七

一、终身体育运动思想在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渗透

终身体育运动思想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着重体现为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结合当前高中课程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不拘泥于传统体育教学培训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课程编排,使学生能够理解。在绝大多数情况及状态之下,体育运动与生活学习并不冲突,反而能够成为排解压力、调整心态、获取精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往往基于校方制定的体育培养方略,在实施过程中灵活多变,符合新时代高中生的健康体育运动需求,避免学生因繁重学业产生压力而讨厌运动,利用内容编排来体现出体育运动的生活性、娱乐性以及终身性。

二、终身体育运动思想在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渗透

高中体育不但要具备灵活的内容,在教学模式上也应有所突破,充分将终身运动思想渗透其中。健康、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必然始终遵循着体育教育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通过实践来构成各类体育教学活动的范式,最终形成系统化教学模式。适用于各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尽相同,但其内涵高度一致:运动项目简洁直观、操作性及参与性强;体能消耗稳定,不会为学生增加负担;运动方法行之有效、能够作为终身运动持之以恒。当前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普遍服务于教学目标,同时也受制于目标;坚持体育教育理论思想,但突破思维局限的创新能力十分有限;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但同时又忽略了教学主体,漠视学生个人的体育学习需求。针对具有不同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习惯的学生群体,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运用也要遵循学生群体的特点,一些学生想要直接参与运动,获得运动给身体来的帮助;而还有一些学生对运动本身不够自信,需要通过观察来建立运动的信心,如果将其一视同仁,采取机械的教育模式,则无法让学生真正在体育课上得到锻炼,而将终身运动思想充分加以渗透,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套用教学模式,方可收获不同凡响的体育教学效果。

三、终身体育运动思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强化体育理论教育

许多体育教师希望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真正动起来,但忽略了运动方法教学,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运动无所适从,而且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损伤或积累疲劳。终身体育运动思想提出,应当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重新为学生归纳和总结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理论层面上的认知,进而可以掌握及度量自身运动,按照科学规律和正确方法来完成健康运动。正逢青春时期的高中生,正是进行体育锻炼的绝佳时机,在这一节点上为学生们培养出终身运动意识,通过理论教学来让学生控制运动的程度、方法、规律以及明确体育锻炼为身体带来的正面影响及负面影响,使学生得以系统化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拓宽体育运动视野,从而让体育运动伴随其成长,真正受益终生。

2.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高中生心理与生理的成长已经趋于稳定,普遍具有求胜的欲望及表现自己的冲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开展一些体育竞赛、团队协作以及与合作、胜负这些要素相关的教学活动,以体育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经常开展一些羽毛球对抗、传接球配合、接力赛、拔河赛等参与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快乐,进而在内心及兴趣点上对终身运动思想产生认同。学生在从事任何学习活动时都需要具备健康状态良好的身体条件,利用体育课来为学生提供健康的身体状态,强化体质,不但能够从容应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其影响甚至能够扩大到学生日后的社会事业领域。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也要及时跟进,例如设立体育运动选修课程、定期开办体育主题日以及体育运动健康宣传讲座等,利用广播、黑板报来配合体育活动的开办,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高校体育运动环境。以每月为单位,设置一些竞赛及测试项目,同时创建小型团队对抗运动,在学校操场规划出固定的运动区间,用专业标志线来予以区分,大致设为三种主要类型:田径项目活动区间、球类项目活动区间、体操表演活动区间;在器材方面进行更新,广泛引进各类体育器材,真正打造出终身体育运动的活动氛围。

8.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重视;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01-01

成功的体育教学,总是使学生情绪高涨,生动活泼,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就是学生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和情绪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的情感具有激发、调动积极性的作用,推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去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消极的情感,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使学生拒绝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情感还能对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等起调节作用,它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合理地运用情感的因素,是教师树立威信,组织教学、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条件。在体育课中调节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体育课的功能,也是体育课课堂效率提高的保证。

一、发挥德育功能,培养良好道德

学校体育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灌输”,通过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体育课常规要求》以及体育课制定的各项要求。使他们产生锻炼意志的愿望,即愿意用体育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动,并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实践体育道德准则,将理融于情中,使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可感、可亲、可信,帮助学生培养道德品质和意志。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形成、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师可对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作具体的指导,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及体育课外活动,结合体育竞赛时讲解各种动作规则和比赛纪律,以及优秀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团结队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坚持公正、谅解别人、乐于助人等最基本的行为要求来进行。教师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会拉近师生之问的距离,而且会消除学生对于体育的畏惧感和紧张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课的活动中会让他们树立起敢于表现自己、不畏困难的决心。

二、发挥调节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是人的一种感受,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映,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组织或互解作用。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交往能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能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师热情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教师毫无保留地向学生贡献自己全部精力、学识、才干,信任、尊重学生人格。学生依赖老师,并把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转移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激起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大脑皮层兴奋,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程序时,要注意体育教学内容本身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教学内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困难,应给予引导,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在体育课的活动中,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身体状况、情绪等是很重要的。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关心,这样就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体育活动的氛围。我们可以想像在教师讲解完一个动作要领后让学生练习,而学生多次努力仍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如果教师漠不关心或急躁、训斥,结果只会把学生的感情温度降到冰点,克服困难的勇气或许会消失殆尽,其教学结果之糟可想而知。所以,科学地安排体育课教材和组织教法,恰如其分的难度动作能使学生努力积极尝试,完成后引以为荣,产生愉快情感——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反过来,则会精神不振,有气无力,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发挥感染作用,创设育人环境

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集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产生影响的效能,它表现为以情育情和以情动人。以情育情是指个体的情感感染他人而产生相应的情感;以情动人是指个体真挚的情感去打动他人的情感。情感的发展往往是通过情绪的变化来实现的,情感,可影响情绪,情绪也可以感染情感。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工作作风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发挥教师的情感影响力,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十分重要。要发挥体育教师的情感作用,首先要求体育教师热爱学校体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地搞好教学工作。以满腔的热情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哺育学生。用对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对学生的炽热情感构建起师生间的情感桥梁;其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可以说对学生没有感情,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要抓住课前准备、课时调节、课后反思做文章,师生互动,使课堂始终处于良好的情感氛围之中;再次要创设良好的情感育人环境,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师生互动,直观性强,教与学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对提高课的质量十分重要。

9.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篇九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 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容

体育教学论的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的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主体,包括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其 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 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的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的定义

第三节 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特征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 重点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外部特征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三节 中国现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一、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课题

二、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完善 第三章 体育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充分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以及体育教学中的五大规律和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和管理的作用。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体育教学的五大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第一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

第二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客观规律

一、体育教学规律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的五大规律

第三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第四章 体育教学主体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 系。【教学内容】重点: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性的内容与形式:“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一节 体育学习的主导-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含义

二、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内容

三、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

第二节 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

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含义

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性的内容与形式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条件

四、“学生主体性”不同于“学生自由性”

第三节 体育学习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一、“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第五章 体育教学原则

【教学要求】理解什么是体育教学原则和我国体育教学原则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特点与体育教学原则、坚持体育教学原则好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体育教学原则概述

一、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与含义

二、体育教学特点与体育教学原则

三、体育教学原则的作用

四、体育教学原则的体系

第二节 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

一、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二、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三、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四、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第三节 坚持体育教学原则的案例分析

一、坚持体育教学原则好的案例分析

二、坚持体育教学原则不好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 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掌握它的分类和应用及其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重点: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的区别、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一、复杂的体育教学方法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的区别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

四、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

第二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体育教学方法简史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

三、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二、对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

第四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基本要求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三、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四、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五、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第七章 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要求】正确掌握什么是体育教学的模式以及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重点 :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式模式)

第一节 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一、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和意义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结构

第二节 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属性

二、体育教学模式与其他体育教学因素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对几种较成熟体育教学模式的介绍

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式模式)

二、日本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

三、小群体学习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第八章 体育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概述、内容的特性以及层次与分类;理解什么是隐性教学和今后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

【教学内容】重点 :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述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主要由来与发展简述 第二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

一、体育教学内容与教育内容的共性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分类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

三、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 第四节 隐性体育教学内容

一、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

二、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三、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作用 第五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变迁与改革的课题

二、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呼唤

三、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第九章 体育教材化

【教学要求】理解体育教材化的含义与意义以及工作内容;什么是体育教科书形式、用途 与方法。

【教学内容】重点 :体育教材化的两个基本层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造与加工隐蔽 性体育教材。

第一节 体育教材化含义与意义

一、体育教材化的概念

二、体育教材化的意义

三、体育教材化的两个基本层次 第二节 体育教材化的工作内容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编集

三、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造与加工隐蔽性体育教材

四、体育教学内容媒介化工作

第三节 体育教科书

一、体育教科书的形式(显性体育教材和隐蔽性体育教材的结合)

二、体育教科书的用途与用法 第十章 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基本掌握学年和学期以及单元体育教学 计划的制定。

【教学内容】重点 :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与意义、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与意义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内容

第二节 体育教学计划

一、体育教学计划的含义与作用

二、体育教学计划的内容

三、体育教学计划的层次

第三节 学年和学期的体育教学计划制订与案例

一、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

二、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三、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第四节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与案例

一、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

二、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三、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了解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矛盾。

【教学内容】重点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概述

一、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解

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概念

三、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

四、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

第二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

一、讲解与练习的矛盾

二、约束与自主的矛盾

三、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

四、成功与挫折的矛盾

第三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

一、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二、身体锻炼的组织与管理

三、体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

四、体育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评价

【教学要求】理解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内容;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教学内容】重点 :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体育教学评价、各种“教学评价”的地位和运用频数。

第一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体育教学评价

第二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评价内容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四个基本构成要因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内容图

三、各种“教学评价”的地位和运用频数 第三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手段

一、教师作为结果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

二、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的方法

三、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四、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第十三章 体育教学环境

【教学要求】了解是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及要素;掌握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重点 :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设计与优化体 育教学环境的案例。

第一节 体育教学环境概述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

三、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

第二节 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分析

一、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

二、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

第三节 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一、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原则

二、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

三、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案例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教学要求】理解教学能力和体育教学能力的区别;了解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掌握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教师的智能模型、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第一节教学能力与体育教学能力

一、什么是教学能力

二、现代教师的智能模型

第二节 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现状

一、我国体育教师能力形成的途径

二、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缺陷

三、教学技能训练的可行性 第三节 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一、什么是教学技能

二、教学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

四、对教学技能训练的评价 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研究

【教学要求】理解体育教学研究的概述和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 体育教学研究概述

一、体育教学研究的概念与意义

二、体育教学研究的层次

三、体育教学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教学研究的内容

一、体育教学主体的研究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

四、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五、体育教学条件的研究 第三节 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介绍

一、问卷调查法

二、教学观察法

三、测量法

四、教学实验法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体育教学论是以教学论和课程论为基础,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教学论的理念来指导体育教学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应当先了解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基本思想、观点、规律和原则,这些都为学习这门课程奠定了基础。体育教学论的学习为以后的体育教 学实践带来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总学时: 64 学分:4 章次 各章标题名称 讲授学时 辅导学时 备注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 体育教学目标 4 第三章 体育教学过程 4 4 第四章 体育教学主体 4 第五章 体育教学原则 4 第六章 体育教学方法 4 4 第七章 体育教学模式 4 第八章 体育教学内容 4 第九章 体育教材 4 4 第十章 体育教学计划与设计 4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 4 4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评价 4 第十三章 体育教学环境 4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4 4 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研究 4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参考书:

1.《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王皋华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2.《体育教学论》龚正伟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3.《教学论》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4.《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丛书》毛振明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年版。

5.《新课程理念与体育说课》周志雄等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版

七、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摩法等进行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和相关配套设施。

八、其它

10.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篇十

以银川市中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本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发挥体育社团功能、拓展运动休闲体育、开展校园文化节、改革体育教学等方法,来吸引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作 者:袁国伟 张艳萍 YUAN Guo-wei ZHANG Yan-ping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体育系,宁夏,固原,756000 刊 名: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PORTS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5(1) 分类号:G807.3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中学体育   体育教学  

★ 影响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因素分析及解决对策

★ 贵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 跨国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 葫芦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 影响外语学习的个体差异因素研究综述

★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

★ 我国高校贫困生现状及资助对策研究

★ 影响园林专业顶岗实习的因素分析论文

11.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快乐体育必要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79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为首要教学任务,忽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倦。经实践研究表明,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快乐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对中学体育教学采用快乐教学更是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一、中学体育快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学阶段是一个充满压力的阶段,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加以培养,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环境下成长。而中学体育教学采用快乐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压力,还可以让学生强身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快乐教育这一教学理念提出后,不仅学生拥护,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逐渐减轻。在快乐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体育项目,之后寻找合适的同学参与体育游戏中,本着快乐游戏的原则,在游戏过程中练习体育常用动作,让身体变得更加灵活,真正增强自己的体质。

(二)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体育课堂中,教师扮演重要角色,是课堂的主人,而快乐体育教学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个性,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真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观,只有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对体育运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加热爱体育,在快乐体育教学中体验运动带来的愉悦感,真正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感受快乐教育的乐趣。因此,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内容。这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教学方案,采用各种独特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合理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自愿进行体育学习,同时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快乐,真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师通过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学生各自的特点,结合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全方面考虑体育技巧,带领学生体验体育乐趣。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游戏比赛,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乐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动作要领,增强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堂中。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锻炼,反复练习几次,之后开展一个小的体育比赛,将学生分为两队,拿出刻度尺,带领学生到沙坑周围去,将沙子填平之后,让学生排队挨个立定跳远。比赛谁的动作最规范,跳得最远,然后让跳得最远的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技巧和心得,只有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才能找出最佳的规范性动作。

(三)注重快乐体育教学效果

快乐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自体验到运动项目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取得一定成果,感受体验过程中的乐趣,不仅可以活跃体育教学氛围,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意识。让学生在体验中自己创造性地取得快乐,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好学,提高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获得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体育教学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时刻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宇阳.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浅议阳光体育的开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S1).

[2]张轶星.快乐体育思想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5).

[3]王晓琴.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6).

12.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注重成功的积累效应, 避免无谓失败

“积小成功为大成功”的教学策略是尽量避免无谓的失败, 即“莫名其炒的失败”, 利用不断的小成功的积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一次排球课上, 在两个标准的排球场学习排球的下手发球, 但靠近场地底线的地方划着相隔一米的四条线 (其中两条线在底线的后面) , 有一块排球场是标准的网高, 有一块球场已经不是标准的网高, 而是降低了不少, 学生们用的排球既有成人用的排球, 也有软式排球。在讲解了下手发球的技术要求和动作顺序后, 就让学生开始了发球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网高、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排球, 如果在某个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连发三个好球就可以换成难发的球或是难发的位置, 继续挑战.如果在新的位置上失败了就回到原来的难度上继续练习;如果在新的位置上又成功了, 就向新的难度继续前进, 直到最后达到用正式的排球、在离底线2米处可以准确发球到对方球场, 即达成了学习目标。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积小成功为大成功, 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依据中职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 设计让所有人都可以成功的教学

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 根据需要、合理的时机和频数, 回避绝对标准的比赛和评价方法, 突出相对标准的比赛和评价方法, 使一些在特定的运动竞赛和练习中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学生也获得胜利, 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以克服比赛承认胜利者而否认弱者的缺陷。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体验胜利,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并产生对运动的好感,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这个方法反过来也可以让那些很少失败的学生重新获得挑战的环境, 促进他们不断地刻苦练习。在这类方法中, 学生面临着无尽的挑战, 因为他们的对手就是他们自己。

在我们常规学校体育比赛和练习中, 只有一个第一名, 这似乎是一个正常的体育竞赛现象, 但却不是一个正确的体育教育现象, 因为我们体育教育的目标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体育学习的成功感, 而这种只有”唯一胜利者”的体育竞赛体系的确让很多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在不断的失败体验中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那些从来没有在体育中获得成功的学生是不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的。

当我们改变了常规的体育比赛思维以后, 体育教学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取得胜利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受。例如, 在“反50米跑”的比赛中, 当第一位学生到达终点的那一时刻, 把其他学生的位置记下, 作为各自的起点, 向反方向跑, 于是, 每个人的可能胜利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 也就是说, 每个学生在这场比赛中部有可能取得胜利。这样, 每个学生都被唤起了取得胜利的欲望, 都会积极地参与竞争, 包括总是获得第一的那位学生。需要注意的是, 让位跑、让距离跳远、反50米跑、自我挑战跑等也不能滥用, 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地运用。

三、利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力量获得成功

利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集体团结合作, 帮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促进运动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好地投入体育运动中去, 这是中职体育教学促进运动参与的另一个策略。如“跳远教学”, 在传统意义上的跳远教学中, 只有跳得绝对距离够远的学生才能获得胜利和成就感, 而改变了思维和改变了规则的“目标跳远”则完全打破了这种定式。“目标跳远”是采取自己向自己的最远距离挑战, 并把挑战的成绩以组为单位加起来进行小组间比赛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在沙坑中间放置一条红线作为大家挑战的目标, 将学生随机分成几个比赛小组, 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最好跳远成绩 (事先测好) 量出自己的起跳地点, 然后进行跳远比赛, 每人跳三次, 没有达到目标者不得分, 超过目标者得5分, 超过目标较多者再多得2分, 每人跳完三次后, 将小组的分数相加, 与其他小组相比后得出比赛成绩。

“目标跳远”是自我挑战的方略, 也是典型的利用集体和团体赛的形成进行的教学, 可以消除技能差的学生的自卑感, 使他们也可以参与集体比赛而不受到歧视, 还能同技能好的学生一样为集体争光。同时, 学生在积极的比赛中不断挑战自我, 不断提高自己的跳远成绩, 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总之, 成功体育强调的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建立自信, 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体育的意识和兴趣, 快乐、轻松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付杰.人本原理与中小学体育管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 (4)

13.体育运动教学设计 篇十三

[关键词]体育游戏 作用 意义 负荷

在人们自然生活,活动中产生,并发展到现在一种有规则限制,具有强体、益知的游戏,不仅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中,有目的地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本文就游戏的作用及如何把握游戏的生理负荷量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游戏的作用

1.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的作用

学习一个动作,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需要多次重复,而并不是练习一两次就能掌握。正是由于这种必然的掌握动作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此时如果穿插一些体育游戏,把一些运动技术寓于游戏中,会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提高学生的兴奋性,一定程度上也调整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既避免了学生厌倦情绪的出现,同时又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

2.诱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感到比较吃力或者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影响了动作的掌握。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前安排一些练习形式或练习方法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接近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动作在大脑中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这对于新动作的掌握是十分有益的,它起到了诱导练习的作用。

3.热身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准备部分就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使学生很快就活跃起来,此时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放松作用

众所周知,笑是一种特殊的全身运动,它具有缓解和消除疲劳的作用,使人心情愉快,在一节课的放松部分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发笑,运动量又小一点的游戏,笑声使学生全身肌肉放松,消除了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余兴未尽的感觉,有利于下一次体育课的开展。

5.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表现能力的作用 初中学生很喜欢在同学或异性面前自我表现,通过表现自己来获得自我满足感。学生在自我表现过程中,既巩固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也使同学们在体育课中培养了胆量和表现力。体育课中游戏不同于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在做游戏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来达到优胜劣汰的结果。所以,学生为了不想自己在游戏过程中被淘汰,往往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活动开。

二、游戏的意义

游戏能贯穿教学的始终,游戏可作为准备活动、整理放松活动、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为完成课的教学任务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它为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教学内容,激活课堂气氛具有特殊意义。

课堂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适应周围世界,养成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及遵守制度规则的观念。

从运动生理学来看,不同的情绪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有很大的影响。而游戏戏活动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皮层处于很好的机能状态,因而学生的行为上表现为跃跃欲试,这些对于学生动作、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是及及有利的。由些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有机的安排游戏活动,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游戏的负荷

游戏活动的过量和不足都能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把握体育课中的游戏负荷量,可以从生理、心理这两方面来分分析。

1.根据学生身心发育和生理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量的游戏。在生理方面如初中学生的骨钙化尚未完成,骨硬度低,弹性较大,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韧性大,关节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和灵活性,但支撑性较差。根据以上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加强两侧的对应练习。同时应避免负荷过大的或静止性的力量练习,防止骨化提前或引起骨膜炎。初中学生心肌纤维较细,心肌力较弱,心率较成人快,心肌的发展落后于身体的发育。特别在运动时,主要靠加快心率来增加血液的输出量,以适应供血的需要。在游戏活动中,运动负荷不宜过大,心率控制在(110~125/分)较合适。时间带负荷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憋气,张力性,静力性练习不宜过多安排,跑动的距离和持续时间不宜过长,视情况灵活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加强对心肌和各项能力的锻炼,以防止负荷过重引起的疲劳。

2.在心理方面,初中生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世界事物的观察思考开始有自己的观点,把握这些特点,游戏活动既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负荷,不但要发展学生的体质,更要发展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个别学生的不良表现(如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等行为应及时制止和教育,对不同学生表现的不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要注意掌握方法方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但要起到积极作用。

四、游戏运动负荷安排

要正确处理游戏的运动量和强度关系,游戏活动既要符合人体运动生理曲线规律的要求,又要在内容和方法上与教材内容相匹配。在游戏过程中若强度适中,量可稍大,运动强度大,则运动时间应短一些,反之则可适当延长时间。如是以发展素质为主的游戏活动运动负荷可大一些。技术简单的游戏活动要比技术复杂的游戏活动负荷大。同一种游戏活动高年级和身体素质基础好的班级要比年级低的素质基础较差的班级在运动负荷上要有所区别。

运动负荷的判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和特征来判断学生的运动量和负荷是否适当。在游戏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运动中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和兴奋程度,如动作迟缓,纪律松懈,犯规次数增多,在面部表情上,如(流汗、气喘和动作反应)等方面来观察。运动负荷的调节上要减少影响造成情绪紧张的因素,如简化规则和低难度,也可扩大或缩小游戏场地的活动范围,增加或减少练习次数及练习器械数量,还可延长或缩短游戏的活动时间等等。

14.体育教学设计 篇十四

一、设计思想

本课主要设计思想是根据认知规律与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抓住鱼跃前滚翻技术动作的基本环节,简化“复杂”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分阶段练习,将鱼跃前滚翻动作中“蹬”、“撑”、“团”、“起”四个阶段动作进行分解练习,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熟练学生的技术动作。通过分层教学的设计与运用,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和提高,最终实现人人发展。

二、教材分析

鱼跃前滚翻是《体育与健康》的基础教材,由蹬、跃、撑、滚等技术环节组成。它对提高学生身体控制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对现实生活中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该教材对学生而言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存,比较适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助于学生学练积极性的激发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三、学情分析

初一男生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活泼好动,勇于挑战,但同时存在不乐意遵守常规,喜欢标新立异等问题,通过对鱼跃前滚翻技术动作的练习,能很好的起到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学会保护自我,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并明白“跃”的远与高的主动力是蹬地有力。

2.技能目标:在学生熟练掌握远撑前滚翻的基础上有70%的学生能完成较远距离的鱼跃前滚翻,另30%学生能够完成较近距离鱼跃前滚翻3次以上;发展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团队协作的优秀品质。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蹬地、腾空远度。教学难点:屈肘缓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5.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运动技能教学 篇十五

关于运动技能教学的问题, 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它既是教师所困惑的问题, 又是专家所重点研究的课题。目前对体育课是否教运动技术, 在体育界存在两大派别:

第一派别主张“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它的观点是“在课堂上, 只要学生面带笑容, 额头出汗就是好课”。他的观点只注重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大目标, 忽视了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目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 要想达到身体健康, 在运动中就要有一定的运动强度的刺激, 再加上足够的运动量, 才能打破肌体原来平衡, 建立新的平衡, 从而实现提高身体素质, 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另一派别主张“体育教学重要强化运动技能教学”, 他的观点是“新一轮课程改革, 绝不是要削弱或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 而是要强化运动技能的教学, 要进行有益和有效的运动技能教学”。他的观点即注重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 同时又兼顾了其他目标的实现。

一、课程标准下不能不要运动技能

新课标明确强调, 第一, 运动技术学习是学生保持体育课程学习兴趣的基本前提之一;第二, 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第三, 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 新课标并没有全盘否定技能教学, 而是给了技能教学合理的定位。

我们都知道, 技能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中, 特别是在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困惑时, 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 要让学生了解动作, 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 理解多少是多少, 做不标准也不要过分要求, 这一点必须把握。而对核心技术, 在教学中必须强调, 但不追求完美。而有的教师, 忽视了学生必要的技能教学和体能训练, 体育课上只要求学生动起来, 不求掌握技能, 只求走过场;不讲求技能的提高, 只求欢快, 不求身体练习的负荷实效。有的一节课都是游戏, 把技能教学进行简化, 降低到最低程度。有的连“蜻蜓点水”都算不上。有的教师认为, 新体育课改只注重主体教学、快乐教学等。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游玩课、活动课, 这是对新课改认知上的严重误区。另一方面, 这种错误可能导致体育教师的教学惰性, 久之, 会使许多的体育教师失去真本领, 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能力。

体育课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 这是天经地义、什么时候都毋庸置疑的。但是过去我们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过于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与完整;由于传授的方法过于竞技化、成人化;由于技术评价的标准过于苛刻一刀切, 致使我们部分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关注学习运动技能, 也关注学习兴趣、需要和情感。因此, 探索运动技能在相应的水平阶段学到什么程度, 既符合学生的实际, 又符合课标的要求, 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教师要合理地把握运动技能教学

1.

要明确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要求, 精心设计传授的内容, 合理的构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满足学生需要的技术体系。像健身性差的、技术要求过高的、终身性不够的, 要逐渐淡出学习的范畴。对于那些确实有健身价值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学生不太喜欢的教材, 要通过改造使其“教材化”。年级越低改造的力度要越大, 但不要破坏核心技术;年级越低越需要结合生活、已有经验进行学习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有益地进行拓展, 让学生想象着尝试着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得高兴, 既学到了因会的技术, 形成了一定的运动技能, 又得到了积极的运动体验。

2.

运动技能教学要借其竞技性, 发挥学生竞争性的特点, 在游戏竞争中应用, 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少年儿童具有竞争性和冒险性, 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 适时地运用游戏比赛地形式, 年级越高竞技性要求越高不然将会失去兴趣, 这样, 将学到地运动技能在游戏比赛中进行实际运用, 并与伙伴一起活动, 既活动了身体, 强化了技术, 又提高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3.

有效地抓住对知识技能的评价, 激励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在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中, 我们的教师往往齐步走, 一个目标统一要求, 因此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 在高要求下, 不敢参与, 不敢尝试, 成为运动技能学习的看客。在新课程标准下运动技能的教学中, 我们要积极落实新的课程理念, 关注差异, 进行运动技能学习目标分层, 开展运动技能教学, 同时运用发展性评价, 激励运动技能差的学生进一步超越自己, 逐渐提高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 达成运动技能学习的目标。

4.

要保证一定的时间进行运动技能教学。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仅仅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立足课堂, 落实技能教学这一主体, 保证课上运动技能学习的时间, 并合理地将体育课延伸, 通过校内各种不同类型活动课的实践, 通过校外自发娱乐体育的参与, 从而达成运动学习的目标。

体育课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 这是教学的主流。但是, 也不要一味地只追求运动技能的学习, 要在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 关注学生心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要在运功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培养兴趣, 养成习惯, 形成意识、锻炼品质、陶冶情操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薛雯玮.新课标下开发体育主题学习单元方案的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3) .

上一篇:冲突的作文600字下一篇:对外交流常用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