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0篇)
1.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篇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新知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师:读情境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
师: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呢?
生: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师: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数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刚刚我们初步学会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做的。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公平更好一些。
师: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个平均数会比原来的数的最大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三、知识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数的地方。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学习的如何。
1.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2. 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3.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课后习题
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
板书
平均数
2.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篇二
一、确立复习理论,奠定复习基础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应遵循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结合当前课改精神,改变以往的做法。在总复习的课堂上,教师要准确定位师生的角色。教师只是复习课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复习课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复习活动更应倡导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在复习内容组织上,不要选择过多资料,要注意所选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对学生的开发效用。
二、完善知识体系,全力备考
1.狠抓基础、完善结构、形成体系。近几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一般按“易、中、难”7∶2∶1的比例命题,100分的考题中有90分左右是考查学生对“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在总复习时,教材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因此,教师要注意对课本上所有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梳理和串联,让学生将各章节知识熟记于胸,并多用发散思维思索本章知识点能够和其他章节的那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在考试时就可以运用相关知识体系解答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使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最佳发挥。在“知识准备”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两点:一要查缺补漏,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补缺记录”。让学生准确掌握每个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法则等,使基础更加扎实;二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统计思想等)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配方、换元、消元、待定系数、构建数学模型等)的运用,这些都是中考数学必考的内容。
2.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性、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近几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已逐步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这不仅符合课改的要求,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各地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就会发现探索、开放性试题大量涌现。
3.重视对数学应用的训练。近年来,各地数学试题中逐步加强了应用意识的考查,应用题型逐年增加,比例增大,题型多样,其主要特点是:(1)结合教材,联系实际,贴近生活;(2)经常涉及几何、三角、方程、函数、统计、概率等重点知识。因此,在平常教学中或中考复习阶段都要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性的训练。要让学生会计算、会证明、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尽量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发生。在答题时要注意书面整洁规范、条理清楚。
三、总复习的应对策略
1.培养语言能力。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是对客观世界一系列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材料,离开了教学语言,思维不可能得以表达清楚。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强调以下三点:(1)教学语言转换(如命题改写);(2)教学模型的构建;(3)教学内容的总结。
2.例题、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由于复习时无具体资料,又因教师水平各不相同,极易导致例题、习题无典型性。好的习题、例题至少具备以下五个特点:(1)易忘、重要、疑难的知识点;(2)基础题性,但易发挥、拓展;(3)能利用多种方法求解;(4)综合性强;(5)注重现实生活应用。复习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精选例题、习题:(1)加强集体备课研讨;(2)加强信息沟通;(3)开展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心理活动研究,根据学生发展水平配备相应的例题、习题。
3.加强知识联系。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站在高处”解题,帮助他们体验数学的逻辑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此可用以下方法解决:(1)让学生阅读教材,以章节为单位,梳理知识的结构图表;(2)结合知识体系进行典型例题讲解;(3)适当加强题组式复习;(4)采用不同方法转化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可选择以下方法:1采用因材施教、分层互助的方法进行教学;2加强师生交流,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智力因素的开发;3研究学困生的特长,开展特长教育。(5)优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在应用时突出“变”,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多种方法并轨”,可选择以下三种方法:1单元循环教学法。包括:A.基本原理阶段:B.基本方法阶段;C.解法分析阶段;D.系统总结阶段;E.综合提高阶段。2问题教学法。包括:A.启发设问;B.分析矛盾;C.揭示规律。3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包括:A.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B.教师做画龙点睛式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C.在课堂上做必要的练习,基本做到理解、消化和巩固。
除上述之外,在数学总复习中还有以下四点也不容忽视: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谓“知己”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计划和奋斗目标,然后逐步努力实现并尽力稳步提高;2.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教学中要转变“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观念,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多渠道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4.认真分析,领会《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了解数学命题的方向、题型结构,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总复习工作。
3.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篇三
【点拨】 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可用There will be ... 或There is going to be ...。例如:
There will / is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match this evening. 今天晚上有一场篮球赛。
2. 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 100年后人们还用钱吗?
【点拨】 介词in后面接表示一段时间的名词短语,意为“在……以后”,一般与一般将来时连用。例如:
He will be back in three days. 他将在三天后回来。
3. Ill live in Shanghai, because I went to Shanghai last ye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it. 我将会居住在上海,因为我去年到上海去了,而且喜欢上了它。
【点拨】 fall in love with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喜欢、爱上”,通常指突然间爱上某人或某物。例如:
They fe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他们相爱了。
4. On the weekends, Ill be able to dress more casually. 在周末,我可以穿得更随便些。
【点拨】 dress作“穿”讲,意为“穿衣”,后面不能接表示衣服的词,但后面可接人作宾语。例如:
Get up and dress quickly. 快起床穿衣。
The girl can dress herself. 这个女孩能给自己穿衣服了。
5. There were many famous predictions that never came true. 有很多著名的预言根本没有实现。
【点拨】 come true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实现、成为现实”。例如:
After many years hard work, her dream has come true at last. 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6.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such robots in the future. 一些科学家相信将来会有这样的机器人。
【点拨】 so与such都有“如此、这样”的意思。such是形容词,意为“这样的、这种”,可修饰可数名词的单数、复数形式或不可数名词。修饰可数名词单数时,such要放在不定冠词的前面。so是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当名词前有many, much, few, little等表示数量的词修饰时,也要用so。例如:
Ive never seen such beautiful flowers. 我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花。
7. I need to get some money to pay for summer camp. 我需要得到一些钱来为夏令营付款。
【点拨】 pay for意为“付款”,“为……付款、付钱”,一般要用人来作主语。例如: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e book? 买这本书你付了多少钱?
8. No, he doesnt have any money, either. 不,他也没有钱。
【点拨】 either作“也”讲时,一般用于否定句中;too, also作“也”讲时,用在肯定句或疑问句中。
9. I need some money to buy gifts for my family. 我需要一些钱给我家人买礼物。
【点拨】 动词buy后面可以接双宾语,即buy sb. sth,也可用buy sth. for sb.来表达。
10. Everyone else in my class was invited except me. 除了我之外,我班其他人都受到了邀请。
【点拨】 except是介词,意为“除……之外”,即从整体中除去,不包括在内。例如:
He works every day except Sunday. 除了星期天外,他每天都工作。
11. You left your homework at home. 你把作业落在家里了。
【点拨】 表示“把某物忘在某地”,要用“leave + 某物 +地点”。而forget表示“忘记”时,一般指忘记某事,不与地点连用。例如:
I left my key at school. 我把钥匙忘在了学校。
Im sorry I forgot his name. 对不起,我忘了他的名字。
12. What was the girl doing when the UFO took off? 当飞碟起飞时,那个女孩在干什么?
【点拨】 1) 过去进行时由“was / were +动词的现在分词”构成,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常与过去进行时连用的时间状语有at that moment, at this time yesterday, at nine oclock yesterday等以及由when或while引导的过去时间状语从句。例如: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t eight oclock last night. 昨天晚上八点我正在做作业。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your friend came to visit you? 当你的朋友来看望你时,你在做什么?
2) 句中的take off意为“起飞”。take off还有另一个意思是“脱下”。例如:
Please take off your dirty clothes. 请脱下你的脏衣服。
The plane took off ten minutes ago. 飞机10分钟前就起飞了。
13. You were supposed to meet at the bus stop this morning to return it. 你应该今天早上在车站见面以归还上衣。
【点拨】 be supposed to意为“理应;应该”,后面跟动词原形,相当于should。例如:
Everyone is supposed to wear a seat belt in the car. 在汽车里每个人都得带上安全带。
14. If you do, the teacher wont let you in. 如果你那样做,老师不会让你进去。
【点拨】 如果主句用了一般将来时,那么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来替代一般将来时。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既可放在主句之前,也可放在主句之后;放在主句之前时,要用逗号与主句隔开。例如: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 will go the park.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
15. If you become a professional athlete, youll be able to make a living doing something you love.如果你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你就可以做你喜爱做的事来谋生。
make a living (by)意为“以……谋生”,介词by后面可接名词、代词、动词-ing形式,有时by也可省略。例如:
The young woman makes a living by singing. 这个年轻的妇女以唱歌谋生。
巩固练习
()1. There ______ thousands of volunteers serving in Beijing in August 2008. (2008云南昆明)
A. will have B. are going to have
C. are D. will be
()2. I hear that he will be back _______ two weeks time. (2008广东省)
A. atB. inC. afterD. for
()3. Qingdao is such a lovely city that I _______it when I first visit it. (2008云南昆明)
A. knew about B. fell in love with
C. found D. noticed
()4. —Can you_____ your little brother? Im busy now.
—OK. Ill do it right now. (2008湖北咸宁)
A. wear B. put on C. dress D. in
()5. —Could you help me do some cleaning tomorrow?
—If I _______, I will do it. (2008辽宁12市)
A. am free B. will be free
C. will have timeD. had time
()6. It was __________ music that I lost myself in it. (2008江苏泰州)
A. such a beautiful B. so beautiful a
C. so beautifulD. such beautiful
()7. If you dont want to _______ for plastic bags in most supermarkets, youll have to bring your own shopping bag. (2008山东临沂)
A. spendB. takeC. payD. cost
()8. —I havent seen Bob for a long time.
—I havent seen him, ______.(2008四川成都)
A. tooB. eitherC. instead
()9. My father will ________. (2008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A. buy a new book me
B. buy a new book for me
C. buy a new book to me
D. buy a new book at me
()10. —All the clerks went home _________ Mr.Wang. Why?
—Because he had to finish his work.
(2008湖北咸宁)
A. except B. besidesC. without D. beside
()11. This morning I went to school in such a hurry(匆忙) that I _______ my notebook at home.(2008福建厦门)
A. leftB. forgotC. lost
()12. —Were you at home at 9 oclock last night?
—Yes, I _______ a shower at that time.(2008吉林省)
A. tookB. was taking
C. was takenD. am taking
()13. The plane from Shanghai to Paris will _______ in an hour. (2008上海市)
A. take upB. take away
C. take outD. take off
()14. From what we get, we can _______ a living;what we give, however, makes a life.(2008云南)
A. get B. make C. takeD. have
15.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我希望去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
I wish to watch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My dream has __________ __________ now. (2008甘肃兰州)
4.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篇四
一、口算(10分)
66×11=65÷8=300×0=16×60=45×60=
560÷4=5.6+4.2=390÷3=600÷3=33.1+10=
二、竖式计算(计算3分,验算1分,除法要验算。共24分。)
575÷5=28.6+30=34×62=45.6+3.34=96×65=630÷4=验算:
三、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63×56○35287.074○7.073300÷6○5156×12○672
2.△+□=40,△+△+△ =□, □=(),△=()
3.1公顷=()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平方米900公顷=()平方千米 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00厘米=()米
4.50×65,估算时,把65看成(),所以()×()≈()
5.早上,我们背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6.体育场小明家超市1.小明家在游乐场的()面。购物
2.购物中心在游乐场的()面。
人民公园3.小明家要去学校,先往()面,到(),再往()面走,学校游乐场到学校。
四、选择题(12分,每题2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A.三位数B.四位数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24÷3,要使□里的数是三位数,□里最大的数是()A.2B.3C.4
3.怎样平均数,()A.先求总数,再加分数B.总数减分数C.先求总数,在总数除以分数
4.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A.10角B.1分C.10角
5.3厘米写成小数是()A.0.3米B.0.33C。0.03
6.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是()A.10000B.1000000C.10
五、解决问题(1、2、、4题每题5分,第3题6分,共26分)
1、阳光小学要去秋游。租49辆车,每辆车坐35人,全校1512人够坐吗?
2、一本《小学生作文》10.5元,一本《童话故事全集》16元,小明带26元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
3、足球50元篮球?元排球25元
(1)足球是篮球的9倍,篮球多少元?
(2)李老师想买一个篮球,带400元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
5.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方向的辨认,简单的路线图,年、月、日的基础知识,24时计时法。(课本第112页第1题,第114页第6题练习二十五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几个方向。
2、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全体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全面掌握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二、要点复习:
1、位置与方向
(1)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四面八方”是指哪几个方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东、南、四、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方向辨认。
①以教室为中心,辨认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在什么方向。
②说一说,你们家的方向。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也可以不以学校为中心。如:我家在××广场的××方向等。只要学生能正确描绘自己家的方向即可。
(3)路线图。
图示:教材112页第1题:
①填一填:书店在小明家方向,学校在书店的方向。小冬家在小桥的方向,小桥在小冬家。
②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说一说小冬上学的`路线;说一说小冬到小明家的路线;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年、月、日。
(1)请学生回顾。说一说在年、月、日这一单元中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一年有几个月,一年有多少天,平年多少天,闰年多少天?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你是怎么记的(拳头、歌诀帮助记忆。)
还可以整理出:一年分几个季度,各个季度有哪几个月份;一年大约有几个星期;一个月的上、中、下旬是怎么分的。
(2)、练一练:教材第114页第6题。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6.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计划 篇六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能力,优化知识结构起着不可忽视的激活作用。
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生成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充分考虑预设和生成,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一、总复习内容 :
小学阶段所有数学内容。
二、总复习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数和数的运算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代数知识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应用题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量的计量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几何知识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统计重点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总复习措施:
1.制订具体的复习计划。
对本班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以及能力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学生学习中的缺陷、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其它问题,结合本单元各个复习板块的教材编排情况,拟定具体的复习顺序、重点、课时分配及适当的配套练习。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小学六年级即将进入期末复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状况,1
对于学生能够顺利的通过复习、考试及毕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愈临近毕业,学生心理愈焦虑的特点,教师要用温馨的语言激励学生,营造“平常”氛围,避免过度紧张,来稳定学生的情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经常找学生谈心,及时消除学生不良情绪,为学生强心、镇定,使他们保持良好心情进行复习、考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思想教育。“导”——后进生找自己优势,努力提高成绩;“抚”——中等生加强自信心教育,补薄弱学科;“激”——优等生引进竞争机制。
3.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重视学生对概念、法则、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已有知识系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避免混淆。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比较相对的单位,理顺关系。
4.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
(1)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面,重地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2)在量的计量和几何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类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
(3)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4)其它的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以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具体要求。
5.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讲究复习技巧,有效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多练习,互相促进,切实提高复习的效果。
6.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培优补差。
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复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知识掌握比较薄弱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在课堂上还掌握不牢固的内容,要利用课后时间补差,帮助他们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形成最基本的技能。
五、总复习安排
1、内容安排
教材在最后一单元安排了总复习内容,该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所有数学知识,分四个领域编排,每个领域又分成若干段,从而有利于突出各段的复习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思想方法的掌握。
教材在复习每段的知识上,设计了两个栏目。先是“整理与反思”,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这段里的主要知识内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优化、完善认知结构。然后是“练习与实践”,安排一些习题让学生解答,更好地掌握、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栏目既是教材的编写设计,也是复习的主要活动。
在复习中,我们根据各班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剪接教材,适当补充教材,将教材的作用最大化,全面为课堂教学作好充足准备。
2、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
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各班教学实际和本班特色,复习阶段共计30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与代数”分成: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比和比例、数学思考六个部分。
1.“数的认识”(3课时)
复习重点: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计数方法,以及这些数的联系与区别;分数性质、小数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数的实际应用。
复习建议:
(1)帮助学生熟练地在数轴上填整数、小数、分数,理解数的意义和相互关系。
(2)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素材读、写多位数,改变数的计数单位,求近似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写多位数,复习十进制计数法,包括计数单位、数位顺序、数位分级、多位数的组成等。通过读多位数、改变多位数的计数单位、求多位数的近似数以及比较多位数的大小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读多位数一般先分级,还要遵循读数的规则,尤其是数里的0的读法规定。另外这里还带着复习小数的知识,包括计数方法、读写方法、比较大小的方法等。
(3)在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性质、小数性质改写数与式上。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计算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这些知识常用于名数的化与聚,并且还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结点。可以先复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相互改写。
(4)将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数感。
(5)用卡片摆数,复习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我们着重利用摆出的数复习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回忆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把许多知识融合在一个活动之中,使知识不孤立,复习不枯燥。
(6)新教材中特别要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在车票、商品标识以及报纸、网络上寻找数的信息,体会数的具体含义,感受数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表示次序或用于编码。
2.“数的运算”(5课时)
复习重点:
四则计算的意义和算法,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应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路。
复习建议:
(1)应该掌握的口算、笔算、估算等方法。并进行灵活的选择,主动采用简便运算。通过选用合适的算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应主要抓住加强数量关系,突出解题思路的训练,全面、充分挖掘条件间的联系,进行信息的再加工;沟通未知与已知的联系,规划解题的步骤。充分利用分数、百分数的概念进行推理,充分利用题组体会不同问题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并解答,交流解题的体验,自己再提出和解决一些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式与方程”(2课时)
复习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等式与方程的概念,等式性质和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
复习建议:
(1)让学生体验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书写规则。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2)熟练掌握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问题如果列算式计算,思路曲折、列式困难,如果列方程解答显得顺畅、方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更要让学生学会合理的判断。
4、常见的量
复习重点:
小学阶段所学的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同一种量不同单位之间的改写。
复习建议;
(1)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整理、比较归纳。
(2)理解并熟记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比进行单位换.5“正比例和反比例”(2课时)
复习重点: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及有关比例尺的知识。
复习建议:
(1)通过用测量、调查获得的数据或统计表里的数据写出比、体会比的意义。并能熟练用比组成比例,体会比例和比的联系与区别。
(2)能通过判断,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画出正比例图像并能解决一些有关比例尺知识的实际问题。
6、数学思考:
复习重点:
怎样寻找规律,怎样画图或列表帮助思考,解决问题。
复习建议:
通过整理和复习,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分部、枚举、组合的能力和列表推理的能力,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二)“空间与图形”分成: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部分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8课时)
复习重点:
线—角—形—体”的顺序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教师把形、体的特征与求积计算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复习。
复习建议:
(1)首先回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整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接着整理学过的角,用工具度量角的度数、画垂线与平行线,再认平面图形的底和高。
(3)在复习三角形的知识这一部分内容上,复习包括三角形的分类、边特殊的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180°等内容。
(4)在四边形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上,我们可以采取从一般到特殊的线索进行整理。
(5)组织回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意义以及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突出1个单位是多长、多大,并整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6)在复习周长、面积公式方面,我们应帮助学生回忆整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再次体验转化策略,深入理解各个公式的内涵探索规律,发展逆向推理的能力,鼓励思路多样、画法多样。
(7)在立体图形这一块,我们主要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组织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整理体积公式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
2.“图形与变换”(1课时)
复习重点:
轴对称图形,图形平移、旋转,图形放大、缩小。
复习建议:
(1)着重整理图形变换的方法。一类是平移与旋转,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另一类是放大与缩小,改变了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2)让学生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画图,掌握图形变换的操作。
(3)学会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观察生活里的现象。培养数学意识和审美情操。
3.“图形与位置”(1课时)
复习重点:
常用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复习建议:
主要采用边回忆边整理的方法。小学阶段教学了许多确定位置的方法,总复习确定位置,先对已有方法回忆整理,但应以高年级教学的知识为主,从六年级学生的角度去把握。
三、“统计与概率”分成:统计、可能性两部分。
1.“统计”(3课时)
复习重点:
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数据,用统计量分析数据。复习建议:
(1)在这一加深理解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
(2)能看懂复式条形图上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比较。
(3)会画复式折线图,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关系。
(4)会看扇形图进行估计和计算,体会扇形图的特点。
(5)会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合理使用统计量。
2.“可能性”(1课时)
复习重点:
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重温不确定现象。复习建议:
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体验确定与不确定的现象。生活中的事件都有一定发生、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三种现象,在可能发生里又有经常发生、偶尔发生两种情况。并
让学生熟练用分数、百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以及用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四)、综合应用”包括:有趣的平衡、设计运动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另外:复习时有可能要结合校本教材组织活动,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负担,避免大容量,高密度的机械操练,真正做到轻松、高效学习。
3、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分块复习。
第二阶段:分析问题,进行反思。围绕总复习设计相关的分类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力求面面俱到,让学生见识各种题型。
第四阶段:发挥集体智慧依照考纲进行组卷,模拟考试演习
六、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
1.对于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时调整。
2.充分注意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与中学阶段知识结构上的衔接,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并适当补充教材,拓展知识点。
3.充分深入、透彻把握《新课标》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应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5.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性。综合采用多种有利的因素,发挥学生自主性,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6.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教师也在愉快中教,教学效果也就明显的了。
7.注意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同事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制定人:胡立新熊琴芳
7.初中数学总复习探析 篇七
一、紧扣大纲, 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 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 学生往往学了新的, 忘了旧的。因此, 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 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 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 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 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 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订后, 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等, 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订具体复习规划, 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 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 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1) 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 而且要灵活应用; (2) 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 (3) 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 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 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 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 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 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 梳理归类, 分块整理, 重新组织, 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 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 (1) 成比例线段; (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 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 包含7条线: (4) 圆的性质; (5) 直线与圆; (6) 圆与圆; (7) 角与圆; (8) 三角形与圆; (9) 四边形与圆; (10) 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 有2条线: (11) 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 (12) 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于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 即由学生“画龙”, 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 对比讲解, 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 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
四、集中练习, 争取最佳效果
8.浅谈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方略 篇八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45-02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不应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要体现基础性、有效性、发展性,促使学生认知的深化与提高。重视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如何做好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谈点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乐于独立思考,勇于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在数学复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在复习的过程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复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都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尝试,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2.创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信心受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过重的心理冲击和无形的偏见,老师的有色“眼镜”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心。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是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所以,教师更应该具有一颗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回答问题时讲错了,也应该让他们讲下去,在回答过程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对全班学生都会有很大启发,这样既可以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勇于讲出新观点,更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比单个人的观念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数学学习。
二、做到四个明确
1.准确把握中考的走向,明确“如何考”,这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前提。如压轴题的内容大多是函数、几何操作,图表信息,方案设计,阅读理解,立体图形等,题型多样化。
2.抓纲扣本,明白“考什么”这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基础认真研读《中考说明》,明确考什么不考什么,做到考什么就复习什么,不做无用功。
3.准确了解学情,明确“教什么”,这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保证学生的情况是任何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管你是由浅入深,还是由深入浅,只要是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就是最好的。
4.精选教法,明确“如何教”,这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手段。我们知道,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有法,但又无定法,用什么教法,怎样把握复习课的度,关键是我们如何安排复习课的内容。一堂课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重点讲什么,首先讲什么,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该做到胸中有数。
三、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精选例题和习题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整个初中阶段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初中的知识体系就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上新课的同时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复习的时候,教师心中就非常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哪些内容学得好,哪些内容学得差,复习时对症下药,少走弯路,少用时间,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精选例题和习题:(1)精选题例,熟悉考点,强化知识点,在复习中,①认真挖掘教材中的例题,根据复习的目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②在综合复习阶段,围绕各单元的重难点和中考热点,要精选一些综合性题例,这样能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沟通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③对有规律的问题要组织学生探究、提炼解题方法,总结规律做到举一反三。(2)精讲点拨,整合知识点。对于初中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把多个知识点集中在一个例题或习题中,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证,由此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创建思维的高速公路,使学生不满足于“知其一”,更追求“知其二,知其三”,举一返三,一通百通,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整合知识可以通过解决复杂的题目来进行。例如,解一道较复杂的分式混合运算题,就可能串连起整式、分式的混合运算与因式分解等知识;解一个较复杂的无理方程,就可能串连起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及其运算、换元法、配方法等知识;画一条抛物线,就可能串连起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轴对称等知识。
四、注重数学方法的复习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化归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具体抽象思想和统计随机思想等。
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像法、解析法、分析法、综合法、作图法、反证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复习中要进行训练,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可采用以下形式:
1.题型变式训练。对同一类问题不断改变题型,如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解答题、证明题、阅读理解题、探究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目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思想、方法未变,增强了训练的兴趣。
2.结构变化训练。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在原型题上下功夫,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感到旧貌变新颜,解题思想、方法变了,引起学生求知欲。
3.题组强化训练。用一定时间对同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而牢。
9.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篇九
下 册 期 末 总 复
习
资
料
目录
一、词语部分
(一)听写词语
„„„„„„„„„„„„„„„„„„„„„„„„„„„„„
3(二)多音字
„„„„„„„„„„„„„„„„„„„„„„„„„„„„„3
(三)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
41、填形容词
„„„„„„„„„„„„„„„„„„„„„„„„„„„„„
42、填动词
„„„„„„„„„„„„„„„„„„„„„„„„„„„„„
53、填量词
„„„„„„„„„„„„„„„„„„„„„„„„„„„„„5
(四)形近字
„„„„„„„„„„„„„„„„„„„„„„„„„„„„„5
(五)同音字
„„„„„„„„„„„„„„„„„„„„„„„„„„„„„6
(六)反义词
„„„„„„„„„„„„„„„„„„„„„„„„„„„„„6
(七)近义词
„„„„„„„„„„„„„„„„„„„„„„„„„„„„„7
(八)一字组多词 „„„„„„„„„„„„„„„„„„„„„„„„„„„„7
(九)各种各样的说 „„„„„„„„„„„„„„„„„„„„„„„„„„„„7
二、句子部分
1、比喻句
„„„„„„„„„„„„„„„„„„„„„„„„„„„„„7
2、变句式 变换句式
„„„„„„„„„„„„„„„„„„„„„„„„„„83、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 „„„„„„„„„„„„„„„„„„„„„„„„„„84、标点符号
„„„„„„„„„„„„„„„„„„„„„„„„„„„„„9
三、积累部分
„„„„„„„„„„„„„„„„„„„„„„„„„„„„„9
(一)成语
„„„„„„„„„„„„„„„„„„„„„„„„„„„„„9
(二)名句、名言、农谚、歇后语 „„„„„„„„„„„„„„„„„„„„„10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
1四、阅读部分
(一)古诗
„„„„„„„„„„„„„„„„„„„„„„„„„„„„„1
1(二)课文
„„„„„„„„„„„„„„„„„„„„„„„„„„„„„12
一、词语部分
(一)听写词语
聚拢 增添 荡漾 演奏 莲蓬 舞蹈 蜻蜓 饱胀 衬衫 裸露 舒适 特殊 饲养 窟窿 盘缠 后悔 劝告 寓言 裂开 打猎 燕子 大雁 安慰 犹豫 将来 照顾 议论 稚嫩 享受 迅速 唾沫 掩盖 血型 麻烦 庄稼 存在预防 繁殖 悬挂 年龄 晚霞 漆黑 售卖 端正 屏幕 蔬菜 纠正 冶炼 灌溉 渠道 燃烧 掠过 骤降 湛蓝 熟悉 欧洲 悲惨 叮嘱 羡慕 疲倦 裁剪 射箭 舒缓 替换 奔腾 仿佛 黎明 缺少 队伍 探索 审视 纠正 竭尽全力 迫在眉睫 翩翩起舞 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
(二)多音字
zháo(着火)(着急)diào(调动)(调课)jiǎ(假装)(假说)
shì(似的)着
zhe(看着)
调
假
似
zhu(着落)(着手)tiáo(调皮)(调整)
jià(放假)(假期)sì(似乎)(相似)
jiàng(将士)(将领)zhāo(朝阳)(朝霞)piāo(漂浮)(漂流)
chóng(重复)(重逢)将
朝
漂
piǎo(漂白)(漂染)
重
jiāng(将来)(将军)cháo(朝代)(朝向)piào(漂亮)
zhòng(重量)(重要)
chǔ(处境)(处理)
chōng(冲水)(冲锋)
hái(还有)(还是)
dǎo(倒闭)(摔 倒)处
冲
还
倒
chù(住处)(处所)
chòng(冲劲)(冲着)
huán(还手)(归还)
dào(倒背如流)(倒是)
piàn(便宜)(便价)
mò(淹没)(沉没)
shān(扇动)(扇风)
jǐ(给予)便
没
扇
给
biàn(方便)(便利)
mãi(没有)(没事)
shàn(扇子)(扇贝)
gěi(送给)(递给)
mó(模范)(模型)
shě(取舍)(舍得)
jiāo(教书)(教书匠)
xiào(学校)(校园)
模
舍
教
校
mú(模子)(模样)
shâ(宿舍)(房舍)
jiào(校对)(校正)
jiào(教学)(教育)
xì(关系)(系列)
chā(差别)(差异)
luò(落后)(落实)
cān(参加)(参赛)系
差
chà(相差)(差得远)
落 lào(落下)(落枕)
参
cī(参差)
jì(系鞋带)(系上)
chāi(出差)(差事)
là(丢三落四)
chēn(参差不齐)
shēn(海参)(人参)
juàn(羊圈)(牛圈)
fâng(缝隙)(裂缝)
xuē(削减)(削弱)
zǎi(记载)(刊载)圈
缝
削
载
quān(圆圈)(圈套)
fãng(缝补)
xiāo(削皮)(削笔)
zài(运载)(载货)
(三)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1、填形容词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美丽可爱)的世界
(绿茸茸)的草地
(灿烂)的阳光
(金灿灿)的金子
(红艳艳)的花朵
(黄澄澄)的稻田
(白茫茫)的雾
(黑乎乎)的山洞
(红彤彤)的太阳
(雪白)的浪花
(珍贵)的礼物
(洪亮)的声音
(坚强)的意志
(严肃)的神情
(清澈见底)的小溪
(成千上万)的燕子
结结实实的(橡树(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碧绿)的大圆盘
(整整齐齐)的队伍
(尖尖)的嘴巴
(红色的)的爪子
(灵活透亮)的眼睛
(陡峭的)的石壁
(清脆)的叫声(嫩黄色)的小莲蓬
(洁白)的衣裳
(可爱)的翠鸟
(美丽)的鲜花
(芬芳)的花香
(软绵绵)的沙发
(清朗)的光辉
(绿油油)的禾苗
(暖烘烘)的房间
(光彩夺目)的春天
(甜蜜)的微笑
天空(湛蓝深远)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甜润)
大雪(漫天飞舞)
山路(弯弯曲曲)
楼房上(彩旗飘扬)
草地上(鲜花盛开)街道上(人山人海)
马路上(人来车往)
教室里(鸦雀无声)
天空中(星光闪烁竭尽全力地(救援)
锲而不舍地(工作)聚精会神地(上课)
七嘴八舌地(讨论)
(认认真真)地看
(开开心心)地唱
(快快乐乐)地玩
(老老实实)地画
(慢慢吞吞)地走
(吞吞吐吐)地说
(迫不及待)地开电脑
(恋恋不舍)地离开
(目不转睛)地盯着
(亲切)地说
(情不自禁)地欢呼
(安全)地航行美得(耀眼)
乐得(精彩)(轻松)
2、填动词 时间过得(飞快)
节目表演得(精彩)
吓得(心惊胆颤)
(面如土色)
(掩饰)痛苦(停止)哭泣(购买)药品(皱着)眉头(握紧)拳头(擦拭)酒精(商量)事情(讨论)总是(检阅)队伍(纠正)错误(排除)忧伤(增添)生机(发出)警报(吸取)经验(抢救)生命(伸展)枝条(打消)念头
(叨)小羊(劝)邻居(射)大雁(画)杨桃(拍)肩膀(耸)鼻子(伸)脖子(壮)胆子
(换)衣服(拿)手杖(追)太阳(提)手袋(抄)生字(端)盘子(种)庄稼
(扛)大米
(救)燕子(砍)树木(劝)朋友(登)高山
(迈开)脚步(闭)眼睛(举起)小手(鼓着)腮帮子(挺着)大肚子(瞪着)眼珠子
(竖着)大拇指
(燃烧)着熊熊大火(奔腾)着朵朵浪花(飘浮)着朵朵白云
气得(七窍生烟)、(冒烟)吓得(落荒而逃)(撒腿就跑)(四处逃窜)
3、填量词
一(对)翅膀 一(支)赞歌 一(阵)风
一(朵)荷花
一(幅)画
一(片)花瓣 一(首)歌曲 一(缕)阳光 一(身)羽毛
一(眼)清泉
一(束)金光 一(串)珍珠 一(把)斧头 一(件)事
一(双)小手
一(块)庄稼地
一(个)山坡 一(座)大山 一(句)话
一(条)小河
一(道)深沟 一(场)大雨
一(栋)楼房
一(束)鲜花 一(颗)牙齿
一(面)红旗 一(次)旅行 一(台)电脑
一(张)嘴巴 一(列)火车 一(张)报纸
一(件)衬衫
一(篇)课文
一(辆)车
一(台)节目
一(杯)水
一(轮)红日 一(份)帐单 一(门)绝招
一(条)公路
(四)形近字 倦(疲倦)(困倦)
稻(稻田)(水稻)
载(运载)(载货)
蜻(蜻蜓)
圈(羊圈)(圆圈)既(既然)(既而)
响(音响)(响亮)
默(默写)(沉默)
睡(睡觉)(午睡)
洒(洒水)(洒满)
陡(陡峭)(笔陡)
练(练习)(操练)
值(值日)(价值)
坚(坚定)(坚强)
灌(灌溉)(灌注)
徒(徒弟)(师徒)
辩(辩论)(争辩)
诲(教诲)(诲人不倦)
喝(喝水)(喝采)
即(即使)(立即)
唾(唾沫)(唾液)
酒(喝酒)(红酒)蹈(舞蹈)(手舞足蹈)
晌(晌午)(半晌)
裁(裁剪)(裁员)
睛(眼睛)墨(墨水)(墨绿)
炼(冶炼)(锻炼)
借(借书)(借钱)
说(说话)(说谎)
副(副手)(副业)殖(繁殖)(殖民地)
竖(竖立)(竖起)
罐(陶罐)(水罐)悔(后悔)(悔恨)
渴(口渴)(渴望)
辨(分辨)(辨别)
绿(绿色)(碧绿)
猎(猎人)(打猎)
悦(喜悦)(悦耳)
幅(篇幅)(幅度)
辫(辫子)
惜(可惜)(怜惜)
脱(脱离)(逃脱)
逼(逼迫)(逼供)
挣(挣脱)(挣扎)
吵(吵架)(争吵)
缘(缘分)(因缘)
舔(舔毛)(舔水)添(添加)(增添)
盘(盘缠)(盘子)
俊(英俊)(俊杰)
愉(愉快)(欢愉)
疼(心疼)(疼爱)
缩(缩小)(紧缩)
缓(缓慢)(缓缓)竟(毕竟)(竟然)
拂(吹拂)(拂晓)
底(底面)(底下)
晓(晓得)(破晓)
渐(逐渐)(渐进)
慕(羡慕)(爱慕)
鸭(鸭子)(水鸭)
梭(穿梭)(梭子)
搏(搏击)(搏斗)
痛(痛苦)(疼痛)狠(凶狠)(狠毒)
异(奇异)(异同)竞(竞赛)(竞技)
校(学校)(校园)
抵(相抵)(抵制)
饶(富饶)(饶恕)
惭(惭愧)(自惭)
络(网络)(熟络)
鸦(乌鸦)(鸦片)
继(继续)(继承)
博(博学)(博士)
旅(旅行)(旅游)
狼(狼狈)(大灰狼)
导(向导)(教导)
断(断裂)(断开)
旋(回旋)(旋转)盆(脸盆)(盆地)
较(比较)(计较)
偷(小偷)(偷看)
洛(洛阳)
宿(住宿)(宿舍)暖(暖和)(温暖)睁(眼睁睁)(睁眼)
佛(仿佛)(佛祖)
抄(抄写)(抄书)
(五)同音字 幕(夜幕)(屏幕)
cuì fù
bì
jiàn
lì
yù
liâ
yàn shū
suō
jù
gù
zhì
xiǎng 清脆 腹部 墙壁 弓箭 厉害 愈合 裂开
大雁
舒服
缩小
团聚
故事
志气
享受
翠鸟 复习碧绿 利剑 历史 寓言 猎人
燕子
特殊
穿梭
俱乐部
照顾
稚嫩
响亮
制造 xiāo
zhēn
jì
mò
yì
fàn
tāo
xī
shǔ
tuó 云霄
眼睁睁
立即
沉默
议论
吃饭
掏钱
熟悉
暑假
骆驼 今宵
争气
既然
墨绿
意思
犯人
滔滔不绝
熄灭
老鼠
驮米 消灭
挣扎
寄信
淹没
(六)反义词 危险对(安全)
轻松对(沉重)
相信对(怀疑)
减少对(增加)容易对(困难)
宽敞对(狭窄)
成功对(失败)
暂时对(永远)
柔软对(坚硬)
喜悦对(哀伤)
深对(浅)
疏对(密)
富对(穷)
输对(赢)
笑对(哭)
幸福对(痛苦)
出现对(消失)
开始对(结束)
安静对(喧哗)
弯曲对(笔直)
扩大对(缩小)
黑暗对(光明)
好对(坏)
快乐对(悲伤)
升对(降)
出现对(消失)
(七)近义词
舒适----舒服
叮嘱----嘱咐
审视----审察
假若----假如
温暖----暖和
宽敞----宽阔
(八)一字组多词 隐藏对(显露)
一无所有对(应有尽有)
高兴对(伤心)
粗暴对(温柔)
防御对(进攻)
错误对(正确)
细小对(粗大)
沉重对(轻盈)
前进对(后退)
喜对(悲)
轻柔对(粗重)
劣对(优)
懒对(勤)
动对(静)
功对(过)
偏对(正)
善对(恶)
得对(失)
吞对(吐)
进对(退)
始对(终)
呼对(吸)
憎对(爱)
略对(袢)攻对(守)
是对(非)
壮观----雄伟
安静----宁静
喜悦----快乐
立即----立刻
喜爱----喜欢
增添----增加
疲倦----疲劳
纠正----改正
挑选----挑拣
灵巧----灵活
启示----启发
清楚----明白
赞扬----赞美
迅速----快速、神速
机灵----机警、灵活 好像----好似、犹如、仿佛
赞(赞叹)(赞扬)(赞美)
复(复习(反复)(重复)
(九)各种各样的说
渡(渡过)(过渡)(渡船)
顾(顾客)(顾及)(顾问)
愉(愉快)(愉悦)
1、高兴的时候:微笑地说、兴奋地说、愉快地说、满意地说、高兴地说
2、生气的时候:严肃地说、严厉地说、气冲冲地说、气愤地说、愤恨地说
3、疑惑的时候:惊奇地问、奇怪地问、半信半疑地问、迷惑地问
二、句子部分
1、比喻句:
(1)燕子的尾巴似剪刀。
(2)翠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
(3)翠鸟腹部的羽毛像浅绿色的衬衫。
(4)翠鸟背上的羽毛像赤褐色的外衣。
(5)咆哮的洪水像凶猛的狮子吞没了山村。
(6)高大的橡树像哨兵一样挺立在路旁。
(7)翠鸟的的眼睛像微型望远镜一样锐利。(8)又大又圆的荷叶像一个 个碧绿的大圆盘。
2、变句式 变换句式:
通常要求变换的句式有:“把”字句和“被”字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做这样的练习,一要看清要求(或例句),明确是要变换什么;二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三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四要改后认真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是否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有没有漏写某些内容,写错别字等。
(9)孩子们撑着的雨伞像浮在水面的点点花瓣。(10)蒲公英的花好像我们的手掌。
(11)平静的湖面像镜子。
(12)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13)红红的太阳像火球。
(14)绿绿的草地像地毯。
(15)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
(16)画家的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着。
(1)改为反问句。
A、添加表示反问的词语“难道不”或“怎么会”、“怎能”等。
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怎能不爱中国呢?
B、将肯定变为否定。(“就”变为“不就”,“是”改为“不是”等)
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2)改为把字句。
方法一般是在“谁做了什么”中,在“谁”的后面加上“把”字,把动作放最后面。改成“谁把什么做了”
例:小明画好了五角星。
小明把五角星画好了。
(3)改为被字句。
在“谁做了什么”句中,把“什么”放到最前面,加上“被”,接着是“谁做了”改成“什么 被谁做了”
例:小明吃了五个杨桃。
五个杨桃被小明吃了。
3、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
首先要弄清句子的病因,再对症下药。常见的句子毛病主要有: ⑴句子不完整,缺少成分(一般的完整的句子“谁 在干 什么”)→添加缺少的成分 ⑵用词不当(如,近义词或关联词用错)→换合适的词语
⑶搭配不当(如,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彼此不能搭配,或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或是不符合语言习惯)→改成合适的搭配 ⑷语序混乱→调整语序 ⑸前后矛盾→改或删
⑹重复罗嗦→删 在修改病句中,仍然要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对句子的改动一定要小,有时句子的毛病不只一处,要仔细分辨,还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改完后认真读一读,检查检查。
4、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在书面语言中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语调和词语的性质、作用,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书面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三年级学生要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其中句号、问号、逗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6种标点符号要求学会使用。
标点符号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三、积累部分
(一)成语
(1)带有数字的成语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百发百中
千变万化
九死一生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低三下四
万紫千红
十全十美
三言两语
千真万确
万无一失(2)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少见多怪
大同小异
南辕北辙
异口同声
大材小用
口是心非
上行下效
内柔外刚
公报私仇
左右为难
出生入死
远交近攻
天长地久
反客为主
(3)带有重叠词的成语
零零星星
郁郁葱葱
实实在在缝缝补补
结结实实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4)AABC的成语 孜孜不倦
蒸蒸日上
源源不断
夸夸其谈
滔滔不绝
头头是道
彬彬有礼
面面俱到
欣欣向荣
栩栩如生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源源不断
翩翩起舞
息息相关
(5)ABAC的成语 人山人海
诚心诚意
惟妙惟肖
自言自语
有声有色
自作自受
全心全意
(6)喜欢读书博览群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过目成诵
(7)努力工作:废寝忘食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竭尽全力
坚持不懈
(8)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 全神贯注
(9)描写鲜花:光彩夺目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
芬芳迷人
(10)描写春天:
莺歌燕舞
花红柳绿 春风得意
春暖花开
春和日丽
春风化雨
春花烂漫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色迷人
(11)描写夏天:烈日炎炎
烈日中天
骄阳似火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12)描写山林: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嶂 苍翠欲滴
(二)名句、名言、农谚、歇后语
(1)与夏天有关的古诗名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2)和思想有关的谚语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水面平发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3)和气象有关的农谚(懂得根据农谚来判断天气)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朝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4)与友谊有关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给即将分手的朋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雨里鸡鸣一两声,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早烧雨,晚烧晴。
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就到。
鸡儿上架早,明日天气好。长虫过道,大雨就到。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送给同甘共苦的朋友)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5)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在大家各出各的主意时)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形容一个人办事坚持原则,不谋私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别人的圈套)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可以用在有勇有谋的人身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用在乐于助人,助人为乐)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们一致痛恨的)
(6)珍惜时间的格言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日之计在于里,一年之计在于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7)说“言” 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精炼著名的话叫格言。
临走写下的话叫留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不满报怨的话叫怨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
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如果没有水,(大地会干枯)。
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如果没有电,(就没有我们现代化的工业)。
2、自从有了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到处是欢歌笑语)。
自从有了西门豹的管理,(邺年年都有好收成)。
自从有了太阳的光辉,(就有了这个可爱的世界)。
自从有了机器人,(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四、阅读部分
(一)古诗
1、《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妆:打扮。
(2)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3)读了这首诗,我好象看到了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我想到了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的枝条在翩翩起舞的样子。
2、《春日》唐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3)等闲:平常、轻易。
(4)“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6)读了这首诗风我想作者在泅水河畔会看到盛开的迎春花,活泼可爱的燕子,翠绿的柳树等。
3、《七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二)课文
1、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见了(人们为了拯救燕子,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四处寻找燕子那种艰辛的境况)。
2、养羊人听了街坊的劝告,(修好了羊圈),结果(他的羊再也没丢过)。楚国人不听人的劝告,结果(他永远也到不了楚国)。
这两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注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和劝告)。
3、大雁叫得悲惨,是因为(它受了箭伤,又孤单失群)
4、大家把视线集中在博莱克身上,是因为(博莱克是一名残疾儿童,但他的表现与其他一样出色)。
5、太阳还做了许多的好事,她让(小草更绿了),她让(小树更挺拔了),她让(森林更加茂盛了),(春天变得更加灿烂美丽),她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
6、电脑网络的功能真多,可以(迅速查找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网上购物)。
10.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有哪些 篇十
表示两个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 x:320=1:10
10x =320×1
x =320÷10
x =32
一、负数: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圆柱和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比例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统计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五、数学广角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整理和复习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册教材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六部分内容,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现将本册教材知识点和重难点总结如下:
一、负数: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圆柱和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比例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统计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五、数学广角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整理和复习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的数学题和答案
(1)一个九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万位和百位上的数字都是1,万位上的数字是5,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记作约( )。
(2)5吨40千克=( )吨, 2.15小时=( )小时( )分
(3)4÷( )=0.8=( %)=( 成)。
(4)A=2×2×3,B=2×2×2×2,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5)把2米长的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 ,每段长( )。
(6)在3.14、1 、π、162.5%和1-这五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相等的两个数是( )和( )。
(7)0.2x=y,那么y与x的比值是( ),x与y的比是( )。
(8)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厘米,以它的一条直径为底边,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9)完成一项工程,原来计划要10天,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提高25%,实际用( )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
(10)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若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那么圆锥体的( )
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
(1)组成角的两条边是( )。
A.直线 B、射线 C.斜线 D.25%
(2)如果把两个数的积由265.4改变为2.654,那么其中一个因数就应( )。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扩大100倍 D.缩小100倍
(3)甲数是乙数的1---------- 倍,乙数比甲数少( )。
A.-- B、125% C.-- D.25%
(4)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量得一块长方形的地长是4厘米,宽2.5厘米,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 )。
A.1000平方厘米 B、100平方厘米 C.1000平方米 D.100平方米
(5 如图中,甲空白部分面积与乙空白部分积相比(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三、判断题。(下面各题是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5%
(1)在所有的自然数中,除了1以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2600÷500=26÷5=5……1 ( )
(3)时间一定,生产每个零件的时间和生产零件的数量成正比例。( )
(4)某班学生在达标测试中,未达标的人数是达标人数的1/24,这个班学生的达标率是96%。( )
(5)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等四边形,它们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平等四边形的底一定是三角形底的1/2。( )
四、计算。共38%
1、直接写出得数。4%
2、求未知数x 4%
3、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8%
4、列式计算。7%
(1)0.8的2/3减去0.75除1/5的商,结果是多少?
(2)一个数的4/7与这个数的30%的和是12.2,求这个数。(用方程解)
5、计算下面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5%(单位:厘米)
五、应用题。共32%
1、下面各题只需列出综合算式,不必计算。4%
(1)水泥厂去年上半年生产水泥4.25万吨,下半年头5个月的产量就和上半年的产量同样多,照这样计算,去年全年的水泥产量可达多少万吨?
(2)工人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360个,15天完成,实际完成加工任务的天数是原计划的2/3,实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2、解答下列各题。28%
(1)某学校修建校舍用去资金4.9万元,比计划节约0.7万元。实际用去的资金是计划的百分之几?(4分)
(2)电视机厂去年生产29寸彩电3.5万台,29寸彩电台数的30%正好是34寸彩电台数的1/4,生产34寸彩电多少万台?(4分)
(3)一个工程,甲、乙两队合作12天可以完成,如果给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4分)
(4)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750千克,可以烧24天,实际每天只烧煤600千克,这堆煤实际可烧多少天?(用两种方法解答,其中一种方法用比例解)(6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推荐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3-04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3)B卷03-26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题09-08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03-1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08-19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复习题08-09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1-06
数学六年级总复习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