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言稿与青年教师代表演讲稿

2024-11-14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言稿与青年教师代表演讲稿(精选8篇)

1.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言稿与青年教师代表演讲稿 篇一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长是一种快乐。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八个年头了,我从一个校园里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每当听到学生们对我说“老师好”的时候,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心里便会荡漾起无边的幸福。抛开浮躁,静下心来对自身进行一个仔细的剖析,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发现不足和找准发展的方向。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假如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那么你就必然会发展!如果你对现在的状态满足了,就此停下了,那么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能够做一名学生心中理想的老师,这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应该不是压抑的、冷漠的,也不是狂躁的、敌视的,而是开放的、欢快的,能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眼神,听到孩子们生长的声音。

想成为这样的老师,那么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发挥自己在智识上的优势,力争在更高的平台上准备课堂教学。只有当我们对文本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之后,才能够得心应手的驾驭课堂,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上对文本做出合理的取舍,才能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窦桂梅老师的《珍珠鸟》一课的精彩,正是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度解读的基础上。

而在课堂上,我们则应从学生的智识水平出发,循序渐进,与学生一起朝向更高层次迈进。这个进发的过程,应该是“教学相长”的最美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思维角度、关注学生的思想内核、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中的惊喜与新奇,是师生共生而成的,甚至,大部分的惊喜是来自于学生的,而不是教师事先准备好了的包袱,适时抖开来,震惊一下学生。课堂教学不应是揠苗助长,如果学生还无法达到教师所预设的高度,何妨暂时先让学生保留他自己的稚真拙嫩。只要思考不停止,总有一天,他是会真正领悟懂得的。

作为青年教师,为了使自己快速的成长,成为理想的老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是为人师者的基本。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孩子,我们的点滴都会给他们留下永恒的印记,面对孩子,你呈现给他们的是什么,他们会放大两倍、三倍、甚至十倍地呈现给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年轻教师,我要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有你而留下遗憾。

其次要多读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多是因为读书太少。多读书,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才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教师拥有了文化底蕴,你才会自如地面对学生,自如地应对各种问题。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完成其教书育人的使命。所以,我要让学习真正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第三要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由于缺乏资深教师的经验而出错。因此,我要积极向同事学习,多走进同年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每周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就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2.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言稿与青年教师代表演讲稿 篇二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

1986年,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研究团队提出,教师除了应具备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外,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另一种新的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学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他把PCK描述为“教师最有用的知识代表形式”。舒尔曼的实证研究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

1990年,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解析为四部分:1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2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3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4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给学生的策略性知识,上述四部分的核心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特有的学科教学知识 (见韦恩图解)。从图中可见:PCK就是教师综合运用教育学知识和学科知识来理解特定主题的教学是如何组织、呈现给特定学生的知识。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与教学知识而形成的。

二、PCK 的特点及与中学学科教学的关系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独有的一种知识类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性条件。其特点有四:

专业性:学科知识作为PCK产生的基本要素决定其必然带有很深的学科烙印,是学科教学的基质,不同学科的学科知识具有内在的异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传授不同的知识内容、实现学科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情境设置等方面也总是会体现出一定的学科专业性。因此, PCK虽然在教学知识层面上有共通之处,但其核心内容却具有较大差异,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知识。

个体性:PCK是教师在对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情境知识以及对学生知识这些内容综合理解的基础上重组而形成的,而这种重组已经加入了教师自身的价值判断和对课程的认知,是由教师在总结、反思基础上形成的。一般而言,教师从教能力高低、教龄长短是其教学反思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越强、教学经验越丰富,越有助于PCK的建构。

实践生成性:PCK并不是一种静态知识, 它是在教师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中生成的,是教师对原有知识的再造和重组。PCK的生成性意味着内容结构的动态变化,意味着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于教学实践中出现,并在教师的主动建构中得以发展和完善。

整合性: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积累只有在持续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才能为教师所真正领会,成为新的与学科教学有关的知识体系。而这种经过教师建构、重组的知识改变了教学知识、学科知识间那种无序、独立状态,使它们融合为学科教学知识结构。

结合上述四个特性,再联系中学学科教学的指向,我们可将格罗斯曼所解析的PCK的四个方面分解成如下指标:

由以上分析可见,中学教师的PCK是教师对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有关学生知识、有关情境知识整合的结果,是在与真实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建构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无固定模式可直接传授给年青教师。同时,中学教师的PCK又是学科和教学两种知识相融合的产物,具有融合性或整合性,本质上不是单独存在的知识体系,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与教学知识而形成的知识。

三、发展 PCK 有助于中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学专长形成的必要条件。由于教学问题的高度复杂性,教师掌握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青年教师不经过大量的、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是不可能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教授在《专长发展观的教师成长心理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师专业成长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分为“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教师。新手一般指从教五年以下的教师,新手从教后的第五年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变化时期,变得成熟了,教师的成长就进入到熟手型教师阶段。

实证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有规律的。一般新手型教师成长比较快,一旦成长为教学操作熟练的熟手型教师后,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很容易停滞在此阶段。熟手肯定是昨天的新手,但不一定是明天的专家。许多教师的成长往往停滞在熟手型阶段,直至教师职业生涯结束也未成长为专家。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此阶段的教师很容易自认为对课堂教学套路熟悉了、学科知识也熟练了、基本教法也知晓了,自感教学工作的挑战性减弱、幸福感不断降低。因此,引领处于熟手型教师“高原期”的青年教师学习PCK理论,并以其指导自己的专业发展,有助于促进青年教师由熟手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学科教学知识是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其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建构,在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如通过不断地积累学生学习某一知识过程中容易发生误解和混淆的问题,就能促使教师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预设,探索将特定知识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做到因材施教,才会从内心感叹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才能真诚地与学生“对话”;青年教师要通过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回顾,去发现自身的人格和认知特征、知识结构、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的案例和技巧等,对这些知识的编码和显性化有助于PCK的丰富和发展,进而促进教师成长为本学科专家型教师。

在教研实践中发现:衡量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准有多种,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多条,概括起来可表述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经历和历练——在“知行合一”中学习与成长。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强调认识中“知”与“行”的同步交互与“悟性自足”,包括了学、问、思、辩四要素。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既体现在教师的学习经历、课堂教学实践、同事间的观摩和交流、接纳领导和专家的听课、评课意见、自主的理论学习等,又体现在探索改革常态课堂、剖析精品课例、解开高效课堂密码等教研的历练中成长。

第二,重反思———在问题驱动下学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进一步的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思考。”教学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要从现实面临的问题出发,并最终回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与策略上来。所以,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反思应当成为一种习惯。通过反思自我教育教学行为,根据教学实录和具体案例分析并对照先进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反思,找准薄弱点并弥补它、改善它、完善它、才能实现提高自我。实践反思作为连接行动和认识的中介,能帮助教师不断地发现实践中的不完美,促进教师从自发成长走向自觉发展。只有经历反思才能积累和沉淀经验,在行动前、行动中和行动后的反思,能够极大地丰富和提升教师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引领教师从一般走向卓越。

第三,看态度———在校本教研中发展自己。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态度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教师在德性视野层面对教学的体会和认识,学科教学知识涵盖着道德态度这一维度。教学须研究。青年教师借助校本教研这一学科平台,从实践问题入手,与同行一道开展小课题研究、知识树构建、教学重难点“引桥”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事件研究、合作学习实效研究等草根性研究,与同行教师在思想碰撞中激发智慧,共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能力,转化成发展、进步的推动力。这种源于实践的教学思考与研究能极大地丰富青年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3.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言稿与青年教师代表演讲稿 篇三

摘 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持续自我更新的过程,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与对话学习中生成的,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与课程文本、与他人、与自己对话,才能真正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对话学习;高校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改进和拓展自己的思想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素质的行为过程。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从高校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出发,以对话编织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与课程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以及与自己对话,提升其专业化素养和职业伦理,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对话学习的意涵

对话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基于认知价值,在学习中与客观世界、他人及其自己展开对话,在对话中重建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探究对象意义”的过程。其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话学习是“从已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其目的是通过对话获取知识,批判和重建知识,实现经验交换、意义生成。

第二,在学习的过程上,学习主体不仅要深入地与学习文本、他人对话,还要与自己对话,以实现有效的学习。

第三,对话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多样的思想碰撞,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在学习的组织上,既要展示学习者个性,又要重视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

第四,在学习的成果上,通过与学习客体的对话,反思自我,“超越既有的经验与能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

对话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平等交互性

对话不是自说自话。对话学习本身蕴涵“平等”的价值观预设。“没有平等,就成了教训和被教训、灌输和被灌输,就好像水遇到了油,谈不上对话和交流,也撞不出美丽的火花。”学习主体必须尊重对方的主体意义并平等相待,不得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给人,要带着自己的心灵,带着惶惑、探寻,带着自尊和敬畏,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习主体、学习文本、客观世界等各方构成自由、和谐、开放、互动的体系,在合作与互动中相互启发,“一起共享知识”,弥补“独白”学习的不足,实现学习的最优化。

(二)自主建构性

“作为目的的对话追求的是不断挑战高于自身水平的人,即学习就是要追求能与高于自身水平的人(专家、学者、师长)对话。学习本是基于沟通的社会过程,学习的实践就是对话的实践,学习便是为能与高于自己水平的他人进行对话、展开对话、深入对话,不断提升自己的对话力。”知识是建构的,不是灌输的;学习是主动建构意义,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学习主体在学习中,不仅要重构自己与外部世界、他人的關系,而且要“通过自我内的对话,改造自己所拥有的意义关系,重建自己的内部经验。”

(三)开放性

没有开放宽松的氛围,就没有对话。学习是对话的过程,也是主体之间相互开放的过程。在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学习主体不再固守自己的观点,而是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以任务为指向,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与学习文本、与客观世界、与自我、与他人的对话,在交往对话中形成共鸣和默契,实现智慧的生成,知识的共享。

(四)生成性

对话的伟力在于发现科学的真理。对话学习关注的不是形式上的交流和沟通,也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传递给他人并获得他人的认同,它是思想的流动、思想的共享与创新。对话学习是学习主体之间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交融,是思想的共生共荣。对话促使学习主体不断解放观念,主动反思社会、世界、他人和自我,“上下求索”自身智慧,探寻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重构自己与世界、社会、他人、自我的图景,提升自己的价值,收获学习的动力。

二、在对话学习中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与对话学习中生成的,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高校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与课程文本、与他人、与自己对话,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一)在理解中与课程文本对话

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没有经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基本功训练,踏进高校大门就被安排上讲台,教学“跟着感觉走”,漠视所授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教学抓不住重点、难点, 教学缺乏组织性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之一在于教师专业化成长乏力,课程意识淡薄,将“理解课程”简化为课程设计者意图的“文化复制”,忽视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生成者。

“理解课程”的能力集中体现了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反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存在状态。“理解课程”意味着课程变成了一种“文本”,对这种“文本”的不同解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话语”。当今的课程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课程开发的程序的论争,而是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背景上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而寻找课程的意义。教师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是把个体的感悟和经验纳入课程文本之中,进行解构的过程。因此,教师理解课程文本,不是单向度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意义文本的重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行为,而是一种意义的创造与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与课程开发者一起去沟通、交流、合作、分享,这种沟通、交流、对话就成为了课程本身。但是,在意义生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的“前理解”与现实教育场景的干预。这是因为在实施课程中教师可能因为暗含着教师的“前见”和自身的领悟而不能忠实地传播课程内容。加上情境、视域的差异,必然要求教师重新诠释课程文本。教师在理解、实施课程文本时,虽然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再现课程开发者的文本原意,但是可以通过与课程文本对话——理解课程达到彼此“视域融合”。这一“视域融合”过程要经历“积极健全的课程主体自觉”“日常课程教学批判创造”和“‘实践理论构建”3个阶段。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唤醒自己的课程主体意识,理解课程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然后以课程主体身份对课程文本加以批判,摆脱预定课程文本忠实实施者的束缚,实现意义的创造和生成。

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高校青年教师而言,能否履行好教师角色,根本在于其专业化素养;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履行好专业职责,第一要务是明确课程意识与专业化成长关系,确立课程意识,从学生发展需要和自身专业化成长出发,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参与课程决策,理解并内化课程,实现“课程管理”向“课程领导”的飞跃。

(二)在反思实践中与自己对话

高校青年教师在学科专业上有一定的造诣,但是由于教龄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中经常会遭遇这样一些冲突:教学方法单一;误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无法自如调控教学环境等等。這些矛盾冲突往往在不经意间引发教师职业焦虑感乃至倦怠感。古希腊先哲人苏格拉底曾说过:“生命如不诉诸于批评的省察,这种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教师成为自主的反思的人。

反思是指对教育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并评价这些决策的后果的过程,是提高教学效能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化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工具。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途径,其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取外在的技术性知识,而在于通过“反思”,促使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依赖于说教式教学,而反思性教学实践更多依赖辩证式的学习,包括对话、讨论以及不同想法的批判性和开放式的分析。在提出问题、挑战思想过程中,学习者理清思路并加深理解,特别是当存在智力冲突的时候,对话与反思就更有价值了。教师将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带入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分享来自同行和学生的认识与观察所得,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和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高校青年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反思性训练、行动研究法、分析性思维实践法、个案研究法、辅导法、反思日记、课堂活动与讨论等等。高校青年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开展反思实践,提高反思能力。

首先,要促进学生的参与。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师生的角色实现了互换。学生确立学习进程,主导解决问题方案的搜寻过程。教师的角色从专家变为协助者,其任务是提出问题,主动地参与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供支持与相应的所需资源。教师既要扮演好戏剧演员角色,又要扮演好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和分析整出戏的评论家的角色。

其次,要检视个人教育理念、知识和经验。从根本上说,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以个人、学校和社会的价值观和目的作为参照,对个人和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作出批判性的评估。它需要关注看得见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清楚地了解自己做了什么、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后果、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

第三,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积极学习、内化由教育专家生产的教育理论。思想是从原典中反思、反省所提出的问题。囿于知识结构、教学科研任务、生活环境等因素,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很难像教育专家一样提炼问题,形成具有普适性、科学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因此,在反思实践中,青年教师既要尊重教育专家的看法和意见,又不能盲从,要在对教育专家及其教育理论的批判性学习中,改进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主动建构教育理念。

第四,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需要一个支持环境,需要创设一个组织环境来鼓励开放性交流、批判性对话和合作,增强教学效能感。

(三)在合作学习中与“他者”对话

当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时间被课堂教学占着,教师上完课各自走人回家,加之一些教师在知识、经验、方法等方面交流上存在的自我封闭心态,课堂上的教师“独白”,教学上的“单兵作战”几乎成了不少青年教师的工作常态。而忽视对教师的团结协作、学术道德等因素,注重对个人教学、科研业绩的考评,过分强调区分功能的教师评价机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单兵作战”模式。

扭转这一局面的关键在于引导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共进中学会与“他者”对话。这种教师合作学习在学校内部涵盖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在学校外部涵盖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教师与政府部门的教育管理者之间、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者之间、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人士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个体之间、个体与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互动互促,加深了解和对话,弥补“独白”式教学之不足。

近年的教育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即便他自己的课程意识再怎么完美,教学行为再怎么得体,他自己都不能脱离“他者”而单独存在。强化合作学习,聆听“他者”的声音,吸取“他者”的智慧,以完善自己的课程教学,是教师实现课程理解向教学行为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教师而言,教育专家、同行教师和学生是其专业生活中“他者”的核心要素。课堂教学见证着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共同的生命成长,见证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和智慧启迪的风雨历程。课堂教学是鲜活而又发展的,也是在与“它者”对话之中不断完善的。假如一个青年教师缺乏谦卑和倾听的心态,缺乏悦纳“他者”的情怀,缺乏与“他者”对话的诚意和能力,教学创新就无从谈起,同时也就丧失课堂教学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那样的教学当然很难有所作为。

三、结语

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高等教育新常态对高校青年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青年教师要适应变幻多彩的教学情境,教书育人,必须不断地与课程、客观世界、他人以及自己对话,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教师专业内涵,提高教师专业水准和教育智慧,达到教师专业成熟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曾国华 于莉莉.专访佐藤学:“学习是相遇与对话”[J].中小学管理,2013(1).

[2]论对话的内涵、特征及原则——基于几种经典对话理论的解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2).

[3]彭杜宏.浅论对话学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4]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何菊玲.论交往理性教师教育范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0(2).

[6]张华.走向课程理解: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7).

[7][9]程良宏.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其向教学行为的转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3(1).

4.教师培训青年教师代表发言稿 篇四

大家好!20XX凌公塘畔盛夏的酷热和喧嚣悄然逝去,我们美丽的BSDNHFX即将迎来的不仅是皓朗之秋,还有加盟我们团体的在座的各位新老师。今天很荣幸能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在此发言。

来附校工作一年了,回忆当时的自己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楼、新的朋友,自己心中的那份莫名的心情。但附校领导们的大气、同事的和气和学生的灵气,让我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中。

还记得一年前刚刚迈出大学校门,在我眼里没有比教师更高尚的职业,因为无私奉献这样的字眼似乎只用在形容老师时;没有比教师更幸福的职业,因为能和那么多学生相处而有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没有比教师更有发展的职业,在教学相长的原则下,个人发展空间得到无限填充。踌躇满志地走上讲台教学实践后,我才体会其中滋味。“早起晚睡、工作日疲惫、一到周末就想睡。”生活像白开水一样,看似无味却夹杂五味――

酸:刚接触这一群孩子,个个安静。不久才逐渐体会到孩子们,由于年轻,他们朋友般地对着我哭、对着我笑、对着我发嗲。我偶尔也会和他们闹闹脾气,孩子们总会贴心地说好,抽屉里塞着他们给我不齐的安慰书信。看着孩子们长大懂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眼为之酸,鼻为之酸。

甜:领导的一声关怀是甜蜜的,同事们齐心协力地工作是甜蜜的,孩子们可爱的问好和道谢是甜蜜的,自己工作上的收获对我来说也是甜蜜的……很多的这些都给了一份继续努力的动力。

苦:我不再是学生了,不再可以赖床睡懒觉了,不再有天天漫步校园的闲情了,更多的是不断学习、备课,是和孩子们聊聊学习,谈谈生活。从生到师,不仅是身体的疲惫,还有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一年的时光,也会渗出丝丝苦涩。

辣: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孩子们不可能都是乖巧懂事的,我们常常要和小鬼们斗智斗勇,免不了会伤他们的心。而家长工作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别艰辛的沟通过程中,作为年轻教师要学会倾听,做到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的基础上让家长相信自己。与家长们、孩子们的相处过程我努力做到尊老爱幼。其中呛人的辣味鞭策着我不断反省、不断改进、要帮助我逐渐成长。

咸:遵守校纪校规,做好每一项常规活动,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我想,教师工作中更多的便是这平常的咸,但不可或缺。

跨越这两道校门之间,却要完成身份的全面转变――从一个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变成一名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只有“自我定位,缩短适应期”,才能体验其中五味。

我校非常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在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等活动中,在领导和优秀的老师的指导、点拨中,让每位青年教师快速稳定发展。一年充实的附校学习和工作,感想颇多。我想:这还只是我迈出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一年来的工作心得:

一、做一个有目标、责任感强的`教师。

有梦的路不会太远太累,坚持到底,一定可以看到曙光。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仅要一步一步规划好自己的教育人生,还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对学生有责任感,就需要我们尽快地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师德,具有娴熟专业本领的教师。授人以渔前,给自己的桶内加满水!

二、关注自身发展、扎实专业理论知识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向书本学、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向自己的学生学、从实践中学,只有虚心好学,把读书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年轻的我们就会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成为一名称职的附校老师。

三、认认真真工作,快快乐乐生活,踏踏实实做人

曾有位老师说过,认真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细想的确是,快乐生活的人,可以将快乐感染给身旁的人,相信她的工作质量也会提高的。所以,工作之余,请做一个快乐的人,请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把这三句话送给自己,也希望能与在座的各位青年老师共勉。希望能与在座的各位老师一起,能为附校辉煌的明天而奋斗;也希望能与在座的青年教师一起,和我们年轻的BSDNHFX一起努力,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5.青年教师代表发言稿 篇五

大家好!

作为**大学**学院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今天能够代表青年教师和获奖教师在“**学院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言,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虽然我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来到学院工作也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我亲眼目睹和经历了学院在各个方面取得的飞速发展,作为青年教师,我为此感觉到无比的骄傲和振奋。在这两年中,和其他青年教师一样,我从一个懵懂的新手到逐步熟悉教学科研业务,这个过程中凝聚了院、系领导和老教师们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说学院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是与领导和老教师们对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视,和对青年教师关心、帮助的优良传统分不开的。

从我进入学院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以及在我这两年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都深深地感到学院的领导,特别是*书记、*院长、*院长、*院长、*书记以及*书记等众多院系各级领导,对我们青年教师非常地关心和支持,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特别是在教学方面,学院领导一直鼓励我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挑重担,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深造的机会。在课堂教学层面,为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和改进教学效果,学院领导制定了“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以一对一的方式让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我们,使我们能够更快、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学院还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向年轻教师传授制作课件的方法等等,使我们在课件制作、授课方法等方面获益匪浅。此外,院系领导经常听我们青年教师的课并及时地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我们,还组织我们观摩老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在实践教学层面,院系领导对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都给与全力的支持和帮助,仅以前段时间我与其他几位老师组织、参与的“反对家庭暴力”系列宣传活动、以及 “青春飞扬”小组活动为例,对这些活动,院系领导不但在各方面给予我们大力支持,而且多次亲自到现场参与指导。他们的鼓励与支持使我们深受鼓舞,也激励着我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正是因为学院一直有着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以老带新、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也正是在院系领导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下,学院形成了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在教学工作中能够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学院现在正处于上升时期,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深知学院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决心继承和发扬学院教师们历来的优良传统,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努力奋斗,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进一步推进学院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6.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言稿与青年教师代表演讲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校第七届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已落下帷幕。时光匆匆,实验中学的教师大比武活动已经举行了七届,走过了七年。这也是我进入实验中学工作的第七年。七年的时间,人体的细胞会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七年的时间,会让一些人对自己的生活轨迹心生乏味;而我,在这第七年的时间转折点上,却遭遇了教学工作中的“七年之痒”的危机。

当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相对平淡而又缺乏变化的教师工作环境时,突然发现曾经对教育工作的激情慢慢从我心中褪去,索然无味的课堂让我开始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质疑,那三尺之地真的是我实现人生价值获得社会归属感的地方吗?

但是,当我自以为饱经沧桑,心已磨出厚茧之时,亲历了我校第七届青年教师大比武这个活动后,让我惊觉身边尽然有这么多可爱的`人,和可爱的课堂。

陈宇老师的一堂《长相思》,让我鼻子发酸,心头发烫,特别是当我听到学生在诵读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时,他们的声音竟然哽咽了,听课的老师竟然哭了,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心生汗颜。我想起一位女作家20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你的心并不是粗粒荒漠的一片,那光明的一隅,会永远充满了温情地留给世上需要你的人。”在这个不期而至的邂逅中,我惊觉,爱是守望课堂高度最本质的灵魂。有了爱,再司空见惯的冷漠都会有所触动。

吴建颖老师的《抗日战争》大胆的开放了课堂,开放的程度决定了课堂的高度。从知识点的研读到展示,点评,质疑,所有的环节,教师勇敢的退到幕后,成功的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让学生直接与知识对话,把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亲力亲为,教师没有代替学生学习,也没有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整个课堂收获了很多智慧的火花,情感的共鸣。这些火花就像夜空的星光,擦出了苍穹里最美的景象。

黄晓华老师一堂《几类不同的函数增长模型》,让我感受到课堂的高效来自课堂细节,通过细节的把握,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办法,像种春藤一样把知识点神奇的布到学习者的心间眉宇。教师用真实架起了一座桥,让学习者不空谈,让学习者不无聊,短短45分钟呈现出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过程。

文俊老师的一堂《书愤》,虽然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多少幽默引发的微笑,但是朴实无华的课堂也可以做到厚重无比,通过学生自主写对联的方式,升华了课堂。

莎士比亚告诉我们,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他们也敢仰望苍穹,而在苍穹之上,同一个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我们的草屋。我蓦然惊觉,自己那些在教学上妄自菲薄的想法是多么的弱不经风。回想这七年,在实验中学教学改革的羊肠小道上,多少前辈筚路蓝缕,无数个互相探讨、共同监督、乐此不疲的磨课场景及编制学案的场景写进了我的记忆,记录着我们的课堂和同事们的努力。

豁然发现,原来自己生长在一个充满氧气的教学生态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大家共享着想法,共享着资源和信念,在这样强大的团队力量下,还有什么危机渡过不了呢!

最后,我想说一些感谢,首先感谢学校把教学大比武活动作为我们学校的一项制度建设并发展了起来,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均等的体制建设,我们才拥有了建设课堂高地的可能;其次,感谢评委组各位老师的专业点评,悉心指导,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诚恳见地的点评和指导,才会让我们通过这样的比赛收获精髓和实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后,我想感谢我们参赛者自己,正是我们大家勇敢的参与比赛,积极的备赛,才会有这次青年教师大比武所有的收获。帷幕徐启,灯火璀璨,感谢大家和我们一起证明,实验中学的青年教师,在平淡朴实的教学工作中,一样可以用勇气和创新,在伟大的教育之路上,谱写出最异彩纷呈的华章。

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已然做到,我们还将行进的更远。

7.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言稿与青年教师代表演讲稿 篇七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读书论坛, 仔细倾听主持人和几位参与者的发言, 感觉很好!我也坚信, 没有发言的老师一定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的欲望。今天的读书论坛是一个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可以使大家阅读、思考、表达得更好!今天的读书论坛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利用这种方式, 更多的青年教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团队, 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合作伙伴。现在主持人把话题交给我, 让我谈谈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想说, 我不是权威, 我的话也只是一家之言, 大家在专业成长之路上可以参考和借鉴。我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这样的:

一、心灵的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认同感、承受力和责任心。专业认同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极其重要, 我们可以拷问自己, 我接受教师这个职业了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吗?我热爱这个职业吗?当你看到学生的时候, 你心里有没有油然而生的一种兄弟姐妹之情, 有没有情不自禁地想奉献一种教师之爱。当你走进课堂的时候, 有没有把知识、理性、情感、爱心和智慧融为一体, 去影响改变提升自己的学生。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 有时候在某一个学生的身上甚至看不到因教育而带来的变化, 教师需要有承受力, 要能承受教师职业的喜怒哀乐, 要为这种职业持之以恒地付出, 哪怕这种努力是徒劳无功的。教师是孩子除了父母之外最为重要的“他人”。这个“他人”对于孩子具有文化刻印般的作用。但是, 面对各种压力, 面对教育的低效和无奈, 教师常常会产生恐惧感和要逃离的冲动。帕克·帕尔默在《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讲到, 教师要直面这种恐惧就要有信仰、有一种内在的崇高。这种内在的崇高来自于对职业的认同感和承受力。

如果一个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和承受力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 教师的责任心就成为一种良性驱动。我以为, 责任心的增强,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古人云:“天地生人, 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 生一日当有一日之勤。”梁启超先生说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 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我以为为师者的责任, 体现在平常的工作之中, 体现在细微之处。工作有没有主动去做?工作有没有用心去做?工作有没有做成精品?工作有没有成绩刷新?诸如此类, 都源自于教师责任心的拷问。

二、技能的成长

教师的技能成长源于教师知识体系的完善, 教师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我们倡导教师要广泛阅读, 多读书, 读好书, 就是为了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加深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当“读书人”和“教书人”成为真正的同义词时, 教育中怪诞、野蛮、迷信、神话、反智的成分才可能降至最低。也只有当我们将读书与教书融为一体时, 我们才可能将内心的惶恐与焦躁抛至一边, 带着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对课堂的认识, 坦然地走向课堂, 面对教室里充满渴望的学子。教师技能成长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强烈的专业奋斗感和专业表现欲。教师的专业成长, 要奋斗, 拼搏, 更要有参与。有些青年教师, 总认为自己底子不好, 成不了大器, 这个想法是个普遍的错误。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 工作中能否做出成绩, 态度占85%, 知识和智力只占15%。勇者无敌, 成功说来就这么简单, 面对一项实验, 能勇敢地面对, 请你上公开课, 你愉快地接受;请你大会上交流, 你欣然地承担;有征文比赛, 你积极地参与;交给你一个乱班, 你主动地担当。每一次挑战, 或许都是一次阵痛, 但同时也是一次无可抵挡的成长, 成长的代价就是接受挑战。此刻, 你不妨扪心自问:在我的工作旅程中, 我用勇气接受了几次挑战?是否有勇气接受挑战, 实际上就是“主动”与“被动”的两种人生态度。一个人若能有主动的人生态度, 机会怎会不光顾?

教师专业技能的成长离不开专业学习、专业思考, 更离不开专业参与, 这是我个人切身的体悟, 这也许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必须选择的一条阳光大道!

三、智慧的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条没有终点的上坡路, 我们追求的境界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教育智慧和教育思想。智慧和思想起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 而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写作是形成教育思想的磨刀石, 思考固然可以不动笔, 但必须承认, 不动笔、不形成文字的思考往往是肤浅的、零碎的、断断续续的、浮光掠影的, 写作的好处在于能强迫人静下心来使模糊变得清晰、破碎变得完整、零乱变得有条理, 它促使人把观点表达得更科学、更严谨、更经得起推敲;写作是一趟深层的思考之旅, 教师只有拿起笔来, 一路走, 一路记, 一路收藏, 一路分享, 一路矫正, 智慧才能漫漫形成, 教育思想才可渐渐明朗!对于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来说, 重要的行动之一, 就是把你的思想表达出来, 外化成字、成文乃至成书, 让人捧着, 看得见摸得着, 心悦诚服。

再有, 一个人能在多大的场合发表自己的言论, 就证明这个人有多大的影响力。作为教师, 以学问去赢得发言权是最重要的一条通道, 而写作无疑是这条通道上唯一的列车。因此, 写作的另一个好处在于, 使你获得报刊上的发言权的同时, 获得工作和生活中的发言权。有一位大师说过, 教师和学生相处一两年时间, 都会有几个教学实践上的精彩片段, 但这些值得回味和记忆的片段大都被遗憾地“湮没”了。年轻的教师们, 拿起笔来, 记录下来, 并敢于乐于和远近不同的教育同行们分享, 这既是对自己的肯定, 也是留到将来坐着摇椅聊聊教育人生的好方法。写作的幸福感将使你更加热爱思考, 一个热爱思考的教师, 注定是一个不断向大师靠拢的人。

教师的专业成长, 需要教师做观察者、记录者、学习者、思考者和研究者, 这些角色的担任其实就是教师职业的行走方式。教育者需要想大问题, 更要做小事情。这种点点滴滴的推动, 将使你的专业成长达到令同行敬佩的境界。

8.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言稿与青年教师代表演讲稿 篇八

关键词:新教师; 成长; 赏识

中图分类号:G61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34-001

教师的初任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起点,教师在初任阶段的适应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较繁琐:文案工作,布置班级环境,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幼儿园各类会议,准备幼儿园的开放和接待任务,科研工作等。幼儿园新教师还处于熟悉、摸索、适应幼儿园工作的阶段,她们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往往较低、工作效率不高。其次这些新教师大多是专本科毕业,大学期间接受了几年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理论知识应该说是足够了,但由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内容与现实一时接不上轨,导致新教师在面临教学时常感“学无所用”,难以应付。为更好地帮助新教师应对“现实的冲击”,顺利实现“专业化成长”,幼儿园要为她们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和有效的支持,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她们,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她们。

一、以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师只有通过参与幼儿园教研活动,才能深入地理解《纲要》的精神,提高各种能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的困惑,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每个人的发言,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对自身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活动中,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这对新教师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很有帮助。所以新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在观摩、交流、研讨等园本培训活动中,新教师往往只是“被动的接收机”,抱着学习的心态,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园领导应鼓励新教师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签订新教师培养协议促其成长

我园将工作未满两年的教师划定为新教师,每学期初采用自由结对的方式签订新教师培养协议,一般是2~3名骨干教师培养一名新教师,不定期指导常规活动,定期开放观摩活动。我园引进的一名2006年毕业的学前教育大专生,在第一次园本培训活动中,异常紧张,手忙脚乱,丢三落四,语无伦次,结果一个语言活动十分钟草草结束。我们观摩人员达成共识,首先充分肯定她的成绩,如准备工作充分、教具制作精美、教态亲切等,以赏识的力量减轻她的心理负担,减少和消除教师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同时请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组成培带小组,分析她的特长和优势,为她量身制定一套专业成长计划,每周推荐一本好书,每月开放一次教育活动,及时地总结、反思、提炼、形成正确的认识,真正把在教研活动中的新观念、新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变成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一学期来,在大家的扶持、鼓励下,这位教师建立了足够的自信,能灵活应对教学活动中的突发情况,她已成为一名区的骨干教师,幼儿园的中坚力量。园领导适时的赏识为发挥她的才智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2.一课三研,共同成长

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新环境有一种新鲜感,对新的挑战有一种兴奋感,她们往往急于自我实现,同时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所以,新老师都非常渴望能够开一些成功的公开课。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合理利用新教师的成长渴望,对新教师要敢于给任务、压担子,从各个方面为新教师创造学习、锻炼和展现自我平台的机会。我园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就对新教师的特长、喜好等进行分析了解,将特长、喜好相近的教师安排在同一年龄段的同一学科领域,考虑到新教师的实际能力和成长需要,再在此教研组内安排在这一学科领域比较出色的老师进行培带,我们由骨干教师开始承担“第一研”任务:如教研组长执教音乐活动的第一研,新教师执教第二研,第三研另一名新教师开公开课,大家得到的启发有所不同:新老师和资深教师之间在教学经验、对幼儿能力水平的把握等方面存在着差距,新老师在看这些老师的公开课时更多出于借鉴、模仿的立场,看其他新教师的公开课时,就好比“照镜子”,很容易就能发现自己上课时同样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条理性、教学机智,容易紧张等,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重蹈覆辙”。在这种相互帮助、支持的团队环境下,园领导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与实施赏识的入口处,善于随时捕捉甚至是创造这样的管理情境,进一步提升新教师的整体素养。

3.包容小过错,促进大成长

赏识要多角度,就会多出许多好教师。用欣赏眼光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平时我们园领导经常到班级巡视,一次,看到一位新教师在组织语言活动,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没有准备相应的教具,教师正边讲述边用笔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幼儿看到教师的画不由自主地鼓掌,看到领导后教师非常紧张,急忙解释没有教具的原因,我们示意让她继续上课。过后,在教师研讨活动中,我们让她在全体教师面前展示她的才华,并指导她开放相应的活动,充分发挥她的优势,其他绘画不好的新教师纷纷跟她学习。在此基础上,我园组织新教师进行才艺展示,然后鼓励她们各自找老师学习他人的特长,新教师之间增进了学习和交流,大家业务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教师的过失,我们要做客观分析,帮助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这样才能感动教师,使他们产生有负领导、家长重托之感,谨慎做好以后的工作。

上一篇:比较高级的座右铭下一篇:英语从句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