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教案

2025-02-2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教案(共11篇)

1.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出《春姑娘》,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唱出三拍子的韵味、连音与断音的对比。

2认识3/4拍的拍号,并感受其强弱规律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进

一步培养学生听吧辨音高的能力,并能用五线谱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春姑娘》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引导学生说一说上学期所学的内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复习1-2支歌曲。

二放一首乐曲----关于春天的。

1师: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2请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说一说你们眼里的春天。

三教新歌《春姑娘》

1听音乐《春姑娘》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2复习音乐知识

3每小节三拍

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3随音乐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4学唱歌曲

1)哼鸣歌曲旋律

2)听琴模唱歌曲旋律1---3遍

3)学唱歌词:

注意:娘。看。被都是一字多音。(要多练习)。

符点音符要唱准。

最后的结尾要唱的轻快一些。

四引导学生总结:

《春姑娘》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

五边唱歌曲,边踏脚、拍手,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六教师总结,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2.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教案 篇二

一、活动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原中国轻音乐学会)承办单位:北京文萃阁文化艺术中心 媒体支持 :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网

(www.music168.net)

二、组委会名单(部分、排名不分先后):

顾问:乔羽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名誉主席

主任:张丕基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席

副主任:任志萍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王佑贵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副主席

评委:郭成志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副主席

王玉民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宋小明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魏东明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外联部主任

三、参赛对象:专业音乐工作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均可报名参赛。

四、征稿时间:2007年3月1日—2007年5月31日(以邮戳为准)

五、作品要求:

中小学音乐论文、教案:

1.近几年新创作未经发表过的中小学音乐论文或教案一篇,2000字左右;

2.参赛的音乐论文需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参赛的教案作品如使用课件,需一同提供。

校园歌曲:作品可从不同侧面反映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反映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的精神风貌。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体要求如下:

1.体裁不限:抒情歌、颂歌、进行曲、民 歌、诙谐歌曲等均可;

2.作品的形式不限:独唱、重唱、表演唱、齐唱、合唱等均可;

3.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激情的健康向上的优秀校歌亦可。

六、奖项设置与评选:

组委会对所有参赛作品经过初评、复评,产生各300件候选(论文、教案、校园歌曲)作品,再评选出一等奖各20名,二等奖各40名、三等奖各60名,其余作品将获得“优秀作品奖”。获奖选手将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并应邀参加主办单位举办的相关活动,以及优先出版参赛作品。

七、对参赛选手的回报:

1.获奖结果将在中小学音乐教师信息网、《音乐周报》等媒体公布并书面通知每一位获奖选手。

2. 部分获奖作者将被吸收为“文化部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会员。

3.将编辑部分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由国家级一类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八、报名办法:

请将参赛作品、参评费(含工本费、邮寄费)60元/件寄(汇)至: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里五区9-402陈庆来(收)

邮编:100085

九、颁奖时间及研讨会:

拟定于2007年下半年举办“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创作专题研讨会暨颁奖仪式”(分音乐论文组、教案组、校园歌曲组),组委会将邀请获奖作者出席,参加交流、发言、研讨,参观有特色的艺术团体、学校等。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词曲作家及音乐教育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

十、参赛选手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概不奉退,请自留底稿; 2.每位作者投寄最优秀的参赛作品一件,需一式3份,请用A4纸打印,如用手写,请字迹清楚(参加作曲比赛的如有条件可附录音小样);3.作品必须是作者独立创作,严禁抄袭;4.每件作品参评费60元(请从邮局汇出,勿在信封中夹寄)。

十一、联 系 人:张海波(老师)

联系电话:010-82780046

3.歌手袁娅维《阿楚姑娘》歌曲歌词 篇三

在距离城市很远的地方

在我那沃野炊烟的故乡

有一个叫烽火台的村庄

我曾和一个叫阿楚的姑娘

彼此相依一起看月亮

嗅着那桂花淡淡的香

那夜的月光仍在天空发亮

今夜它却格外得让人心伤

阿楚姑娘

乡村的风里弥漫你的香

风吻过的口红欲盖弥彰

阿楚姑娘

时间的泪眼撕去我伪装

你可记得我年少的模样

今夜你会不会在远方

燃篝火为我守望

阿楚姑娘

乡村的风里弥漫你的香

风吻过的口红欲盖弥彰

阿楚姑娘

此时此刻你身在何方

你可记得我年少的模样

今夜你会不会在远方

燃篝火为我守望

今夜你会不会在远方

为我守望

歌手简介

袁娅维自幼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时进入艺校学习表演,毕业后到北京发展。,袁娅维赴日留学,接受正规音乐训练,学成归国。

袁娅维(Tia Ray),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唱作歌手。

20底,组建第一支原创乐队“Soul Side” 。,参与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R&B版本的录制 。,组建Tha KnutZ乐队。10月,随the knuts乐队参加湖南长沙爵士音乐周,连续举办5场爵士音乐会 。7月,参加浙江卫视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被导师刘欢收入麾下 。11月18日,发行个人首张专辑《T.I.A.》 ,并凭借该专辑获得第十届劲歌王金曲金榜“杰出青年歌手奖”和“最佳舞台演绎奖” ,同时获第16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评审团推荐奖”提名 。11月,加盟东方卫视国际交流竞唱节目《中国之星》 。1月,作为首发阵容参加湖南卫视原创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歌手》 。

4.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教案 篇四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加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和感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阿里山雾的神奇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里山云雾的神奇景象。

教学准备

配乐朗读磁带或音乐磁带,挂图或云雾录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雾吗?在有雾的天气里,感受过大雾的神奇吗?山里的雾和平原的雾是否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阿里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二、解题。

阿里山在哪里?你了解它吗?(学生可能听过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可让其哼唱,先让学生对阿里山有一个美的印象,以提高其兴趣。)

雾和云雾一样吗?课文为什么说:“欣赏山间的云雾”?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弄清词义。

2.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美妙的词句。

四、探讨课文内容。

1.讨论第一段。

这段告诉了哪些内容?(观雾的时间)—雨后;观雾的地点—去姊妹潭的路上;欣赏的对象—山间的云雾。)

2.讨论第二段。

(1)指名朗读,师生评读。

(2)这段写了云雾的几种情况?“有些……有些……有些……有些……”你能发现这个、句式的特点吗?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描写对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里山云雾强烈的喜爱之情,而且使语言的节奏和谐、流畅、富于旋律美。)

(3)怎样理解“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景象描述一番。

(4)投影静止的云雾画面,学生欣赏。

(5)学生总结: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6)配乐朗读,品味欣赏。

3.论第三段。

轻声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想象“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的不同状态,并用语言或动作描摹出来。

(2)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3)学生总结: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4)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因其

变化多、快而惊愕,因其精妙、神奇、变化万千而喜悦。)

五、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再次品味欣赏。

六、总结。

5.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教案 篇五

“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要是过了12点你还在舞会上,哪怕只过一点儿,一切也都将会变回到老样子:马车变回到玩具,马变回到鼷鼠,侍从变回到蜥蜴,身上穿的也将变回到原来的旧衣服!”文章用仙女的再三叮嘱作为开篇,向灰姑娘警示过时的后果。这说明本文的论题是什么,先不要着急回答。先让我们一起研读《灰姑娘的时钟》。

二、指导预习

①提示预习的要点(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体会本文中童话语言和推理语言的特点。

c、识记文中自己认为生疏的词语和“自读提示”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②学生各自默读(朗读)课文并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完成,并及时修正)a、边读边标示自然段和生疏的词语。b、认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a祈祷:一种宗教形式。“祈”就是向神求祈,“祷”义同于“祈”。

b无暇顾及:没有空注意到。“暇”空闲;“顾”注意、照管;“及”达到。

c修道院:天主教和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也指天方教会中神甫的机构。d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c、本文《灰姑娘的时钟》所记叙的“灰姑娘”的故事是属于哪一种主要情节的故事?请用一句话简明概括。(“以约定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这句话在第13段中。)

三、研读课文

①朗读全文并思考怎样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朗读课文可以请若干个同学进入角色,逐段连续读完;也可以组为单位朗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

②学生回答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学生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并修正后概括板书。)③组织学生分析归纳本文的论点。(论点是“时间等于金钱”,这话在末段的首句中。)

四、研讨问题(问题与答案分别用投影打出来)

①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本文的论题是“遵守时间”的话题。标题“灰姑娘的时钟”是一偏正短语,“时钟”是中心语,“时钟”就意味着时间。)

②根据课文,比较理解“定时法则”和“不定时法则”。(答案见“能力训练”)③课文第13段中有这样两句话:“还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这其中包含着耽误了约定时间魔法便会失效这一极为严厉的惩罚手段”。那么,怎样理解灰姑娘因失约而受到的严厉惩罚这一问题?(答案见“能力训练”)

五、课后作业

6.阿里郎 教案2 篇六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歌曲,请看大屏幕(播放影片《大长今》)2333216111 这是一首3/4牌子的强弱规律师强弱弱

师:大家都知道是电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曲,那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 生:韩国、朝鲜

师:你对这个国家还有哪些了解?

生:穿的衣服,地理位置……(注:肯定学生的表现,大家知道还真不少)师:说到①地理位置②乐器③服饰(大家了解的还不少)

① 地理位置:朝鲜位于非洲东部,朝鲜半岛北半部,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与韩国相邻

② 我给大家带来了朝鲜的几种乐器,先来看第一种 生:古筝(注:肯定)

师:在朝鲜呢,与古筝外形非常相似的弹拨乐器,叫做伽倻琴,由共鸣箱、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为民歌和民间舞蹈伴奏或是独奏合奏 生:长鼓、鼓(注:非常好,回答的非常准确)师:另一种乐器叫做长鼓,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 奚琴是朝鲜人民喜欢使用的一种弓弦乐器 洞箫是朝鲜民族音乐中重要的吹奏乐器

朝鲜音乐大多数是用这些乐器演奏的,大家想不想听一下?

师: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朝鲜民歌《阿里郎》,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①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欢快的、优美抒情的、低沉严肃的、略带忧愁的)

生:优美抒情的、略带忧愁的(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师:这首歌曲是温和,略带忧愁的)

师:那这首歌曲为什么是忧愁的呢?大家知道“阿里郎”是什么意思吗?

阿里郎翻译过来中文意思是“我的郎君”讲述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生活清苦,丈夫外出打工挣钱,妻子恋恋不舍,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因此,这首歌曲是略带忧愁的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感受一下这首《阿里郎》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唱一下这首歌曲。检查一下我们班的演唱水平!师:同学们唱得不错,但是还有几个地方唱得不是很准确 我们首先来唱一下这首歌曲的谱子 处理歌曲

师:我发现大家已经唱得不错了,下面我们有感情地再把这首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师:同学们唱的很认真,很有感情

师:在我们刚刚学的这首歌曲当中,多次出现了下面这种节奏型 切分节奏

前面我们一开始听《大长今》的主题曲的时候,它是3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阿里郎》也是3/4拍子的,所以强弱规律也是强弱弱,所以我们再打这个节奏的时候应该是这样的。

师:在朝鲜,像这种3拍子的民歌还有很多,老师这里有一首,大家想不想听? 放音乐(桔梗谣)

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起伏、流畅、速度也是中速,也是三拍子的歌曲 那和我们前边学习的阿里郎和上课开始欣赏的《大长今》来比较一下 朝鲜民歌都有哪些特点:从节奏、情绪和节拍这几方面来考虑(讨论)教师总结a.采用3拍子 b.旋律委婉、流畅 c、速度中速稍慢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朝鲜的民歌《阿里郎》知道朝鲜的几种乐器,了解了3拍子的强弱规律,归纳了朝鲜民歌的特点。

在朝鲜有许多山以“阿里郎”,命名,流传着各种不同的《阿里郎》歌曲,并改编成器乐曲,由于它是朝鲜家喻户晓的民歌,所以,在2002年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时,韩国的音乐家们将这首民歌改编成童声合唱曲,并在开幕式中表演,这首歌曲很快就唱热了世界杯足球赛的赛场内外。

7.《采蘑菇的小姑娘》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帮助学生复习“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学习小姑娘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

2、能力目标: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活泼抒情的情绪;引导学生创编动作,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2、创编恰当的节奏,表现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播放欢快的音乐,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PPT背景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伴奏乐)

2、组织教学:同学们,在欢乐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上山游玩,看看山上有什么?(PPT画面: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群群的牛羊,插入背景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伴奏乐)

3、发声练习师启发:牛啊羊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唱的?

(1)师范唱一遍练习曲(可以请学生边听边打节奏)()(2)学生进行发声练习。(1=C至1=E)

(二)音乐小练习

节奏练习—---拍击并掌握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

(1)出示节奏,启发学生找出节奏容易拍错的地方。(2)学生讨论并拍击练习

(3)启发创编动作表休止附的空拍(拍肩,摊手,捻指)(4)指导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以多种形式进行节奏练习。

(三)讲授新课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1、简介歌曲背景:

这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歌曲以叙事音乐

的形式赞扬了从小生长在山林中的小姑娘勤劳、朴实、善良。她们把劳动换来 的果实当做幸福的礼品与小伙伴们共同分享。这首歌的语言生动直白、易记易唱,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换上一把小镰刀,再换上几块棒棒糖”这些形象生动、生活化的语言,再加上优美动听的旋律,非常有意思!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想不想学?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采蘑菇的小姑娘》!(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2页)

2、放课件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情绪。(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3、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A、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体会到小姑娘的勤劳。)

B、从哪看出小姑娘的勤劳?(学生交流讨论,找出“大竹筐”、“清早”、“走遍”、“多”、“大"这些词语。)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到歌词中小姑娘的勤劳,就能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现在我们开始学唱第一段:)

4、学唱第一段:

(1)按节奏读歌词。

师:(重点解决第三句: 附点音符 5.5,<光.着>的唱法,连音线 3------|------

<冈>字八拍的唱法。)

(2)学生学唱歌词。

5、学唱第二段:

(1)师范唱乐段。(引导学生听辩最后两乐句是第一乐段中的变化重复。)

(2)学生学唱乐段。

(3)汇报: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6、拓展:

(1)教师启发:

大家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舞蹈、绘画、诗歌,要表现小姑娘的勤劳、朴实、善良、快乐)

(2)全班汇报表演:

(3)点评:太有才了!

有创意!

了不起!

舞蹈优美

(四)小结:

8.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案 篇八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是北师大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成长的经历”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回味成长的快乐与艰辛,体验成长的经历,更加热爱生活,懂得珍惜童年时光、健康成长。课文叙述了一位小姑娘从“不愿意长大”到觉得“长大的感觉也不错的”成长经历。阅读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小姑娘,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8自然段,主要通过小姑娘和妈妈的对话,表现出当时的小姑娘很不理解妈妈,她埋怨妈妈“为什么不带我去动物园”“为什么工作离不开身”,最后她不高兴了,说“我不愿意长大”,紧扣课题。在这部分中人物的对话直接反映出小姑娘的内心世界,许多学生也一定与小姑娘有同感,透过两个“为什么”,能读出小姑娘其实是喜欢妈妈的,内心渴望着总能跟妈妈在一起。因而,后来她又“心疼妈妈”,对妈妈说“不上动物园,不要照顾我,我的事情我自己做”。课文的第二部分是9~12自然段,这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段落。四个自然段主要分三层写出了小姑娘逐渐长大的过程。首先,因为心疼妈妈,小姑娘就先学着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梳小辫子”,不再让妈妈为自己操心,当她梳小辫够不着后边时,第一次产生了想长大的愿望“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就好了”;接着,妈妈病了,小姑娘很心疼妈妈,就说“放心吧,我会让大家过得很好。”她“买菜、洗碗、做粥、洗衣服、晒衣服”,开始学着关心、照顾妈妈,当她因为个子小,够不着水池时,又一次产生了长大的愿望“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再后来,妈妈大病初愈,身体虚弱,小姑娘就更心疼妈妈了,她让妈妈好好休养、还替妈妈做了许多家务事,甚至帮妈妈完成工作。此时,看到自己高大起来,小姑娘坦然接受了,甚至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愿望“为了妈妈,还得再长大一些”。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小姑娘的行动、语言,更突出了她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表明她正长成一个懂事、善良的小姑娘。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最后1个自然段,小姑娘听了人们的赞美,微笑着心里想“长大的感觉也不错”。自然结尾,简洁明快。课文篇幅较长,记叙的事件较多,但故事的内容从学生生活中来,浅显、朴实的儿童化语言很能贴近学生,适合在朗读、探究中体验、感悟,并产生共鸣。

二、学情分析:

学习到本单元,学生已完成了三年级上册一多半的语文课程,在识字方面,具备了较强的认字和写字能力。分析本课认字表,可在学生独立识字之后,从中提出两组字重点指导:“粥―――――弱”观察两个字的异同点,借助部首表义的特点识记、区别;“卧―――――柜”在书写前着重比较易混的地方,加强对比、区分。借此引导学生在今后的识字过程中,学会抓住重点、辨析难点。阅读方面,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开始学习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本课教材,着重训练学生抓住小姑娘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深入阅读,并继续学习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感悟,体验小姑娘内心发展的历程。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无法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即父母工作忙,有时顾不上自己,甚至有的人会有抱怨情绪,通过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爸爸妈妈是为了全家的生活,自己也要体谅爸爸妈妈,不再让他们操心,因此要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延伸文本,拓展迁移,创造美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认识本课8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小姑娘心理的变化。

3、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真正的长大是能够独立自理,并学会理解、关心、帮助别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姑娘的成长过程,难点是理解她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原因。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长大的感觉吗?

生:我感觉到能长得很高,会做很多事情等等。

师:(富有诱导性地问)你们愿意长大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做不同回答)

生:不愿意,因为长大了会有很多烦恼。

生:不,我愿意。因为长大了有事可以自己说了算,还能管着别人。

生:因为长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可能帮大人做事情。

(学生争论热烈,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上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你们可以先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必再争论,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位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是怎样长大的。

板书课题《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课前谈话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进了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又为本课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课文中的这位小姑娘吗?(想)那你们愿意跟她交朋友吗?(愿意)请大家自读课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成长经历。

(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可以同位互读,也可以小组内读。让识字这一训练点不脱离课文语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和探究的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认真的画出了生字词,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了,现在老师就得考考大家了。(实物投影出示生字词)

聪明衣柜照顾休养收拾虚弱自言自语

(请同学们先小声朗读一边,然后齐读一遍,再指名学生朗读,教师及时纠正)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这么快就把课文中的生字词都学会了。好,咱们都来为自己鼓励一次。(同学们都高兴的鼓起掌来)

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我发现同学们比以前更加会学习了,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各小组的组长纷纷举手,指一个小组来展示。)

(全班交流)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样?

生:他们读得很流利、也很有感情。

生:他们读得声音很美,也很洪亮。

(力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创新成功的乐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师: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把课文读熟了,你们真能干,如果你们在读书时能发现不懂得问题,并且能自己解决,你就会受到老师、父母、同学的夸奖,你们说是吗?

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

(老师用鼓励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朗读感悟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继续和小姑娘交朋友吗?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学生绘声绘色的读,读后争先恐后地举手,师指一名学生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姑娘不愿长大,但她心疼妈妈,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师:那么小姑娘为什么不愿意长大?

生:因为长大后就会有很多烦恼。

生:因为长大后就不能像现在一样玩儿了。

师:那么,你们都想想自己有没有不愿长大的想法,有没有因为父母太忙顾不上自己而抱怨,决定怎么办。

生:有,我看到父母外出打工,都很辛苦。我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师:说得真好,这才是个好孩子,你真棒!请大家都会向你学习的。

(让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受,具有真情实感,感染力强,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学生更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9.《灰姑娘》教案 篇九

主讲人:赵钰

灰姑娘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赵老师,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童话《灰姑娘》,但是又和传统的灰姑娘不一样,老师和大家一起带着问题来看《灰姑娘》。

1.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灰姑娘、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带来的两个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灰姑娘不好。

2.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灰姑娘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灰姑娘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

3.要爱自己的母亲。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是的,如果我是灰姑娘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是的,好像我们看到的后妈都是这样的人,她们对别人不够好,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因为母爱!她不是坏人,只是她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所以我们要爱自己的母亲~

4.我们需要很多的朋友。孩子们,下一个问题:灰姑娘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灰姑娘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虽然灰姑娘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5.要爱自己给自己机会。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灰姑娘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对极了!如果灰姑娘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是她自己。

所以,孩子们,就是灰姑娘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

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对,要爱自己!

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是的!

6.你们会比伟大的作家更棒(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你们会比伟大的作家更棒,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10.风姑娘送信教案 篇十

山里中心校

陈秀梅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本课的11个生字,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认读。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并能注意小动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了解小动物过冬的特征,并能模仿课文说说其它动物接到风姑娘的信后会说些什么,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教学重点: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知道秋天过去了,冬天快要到了,动物和人都要准备过冬了,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法。

教具使用:卡片、ppt课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一年当中有几个季节呀?谁说说?秋季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感觉到了吗?有些小动物也感觉到了。因为风姑娘已经给他们送信了,你想知道凤姑娘都给谁送信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风姑娘送信》齐读课题。注意姑娘的读音。利用课件重点朗读。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看看课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中共有几句话,能借助拼音读一读吗?

(2)在没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教师利用简笔画出示一

棵大树,树上挂满了生字宝宝,看一看谁能在书中很快的找到这些生字宝宝,并说出这个字在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中,第几句话中,只要你能读下来老师就把这个生字宝宝送给你,你说好不好?(3)师生共同做游戏。教师小结。分段读课文。

三、进一步学习课文,了解内容。出示课件。

这里的生字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按要求读课文:是谁给大家送的信?她的信件是什么?风姑娘是怎样送信的?她把信都送给了谁?他们接到信后都说了些什么?

(一)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中写谁为大家送的信?她的信件是什么?

生答,师板书,利用图片,板书。2凤姑娘是怎样送信的呢?

师:呼呼是什么声音?

生:风声

师:你送信时是什么心情?

生:高兴,因为可以为小动物们做事。

3、帮助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段吧。

4、凤姑娘送信时除了高兴以外,还会有什么心情?

生:着急。

5、为什么着急啊?

生:她要把快冷的消息告诉小动物们,让他们准备过冬的食物,要是告诉晚了小动物们会冻伤的。

6、那你带着着急的心情读给大家听听吧?

(二)、师:风姑娘把信最先送给了谁?

生:小燕子接到信后是怎么说的?

板书:去南方

师:燕子为什么要到南方去啊?你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吗?

生:明年春天。

师:整个冬天听不到燕子的叫声、也看不见它的身影,你会想念它吗?

生:会

师:那你想对燕子说些什么呢?松鼠收到风姑娘的信后会怎样呢?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

师:接下来风姑娘又把信送给了谁?看它在干什么?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小青蛙为什么不去南方?

生:回答

师:对了,因为它是冬眠动物,它一冬天都睡在洞里,不吃不喝,明年春天再醒来。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呢 ?

生:蛇、蝙蝠……你能仿照上面自然段说一说他们接到信后会说些什么?

师:小孩子的妈 妈收到了信后,说了些什么?

生:读文 理解

师:谁来把妈 妈的话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妈 妈的关心.师:你的妈 妈收到风姑娘的信了吗?

生:有

师:人类过冬除了准备棉衣以外还有什么呢?

生:白菜、土豆……………………

四、书中写风姑娘给了小燕子、松鼠、青蛙、还有小姑娘的妈妈为代表的送了信。现在我们就分角色来读读,老师先做旁白,你们做小燕子、松鼠、青蛙。还有妈妈。一会我们再读。看谁读的最棒!

五、总结:通过凤姑娘送信给小动物和孩子的妈 妈,又通过他们收到信后的表现,让我们了解到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动物人类的生活常识。出示课件温习巩固。风姑娘都给()()

()()送了信,知道了他们过冬的方式是不()的。

六、作业

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 妈听。板书设计

风姑娘送信

燕子

去南方 松鼠

采松果

青蛙

挖地洞

妈 妈

11.《秋姑娘的信》教案分析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2会本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种笔画。

3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激励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揭示题

1谈话。

2揭示题,板书,点名读,齐读。小结。

二、初读指导

1看图听文朗读录音。

2交流,相机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略)

3信上写了什么?自由读文,要求:借助拼音自读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读情况。

1)

同桌试读,互相帮助。

2)

点名分节读自然段,相机正音。

3)

小黑板出示词语。开火车读,强调读准前后鼻音。

三、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1指名读。

2看文后笔顺提示,集体书空,教学笔画卧钩。

3教师范写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比例、笔画安排。

第二时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卡片,口头组词。复习笔画卧钩。

二、精读训练

1、听文朗读录音。

说说秋姑娘的好朋友都有谁?

2、点名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好朋友

点名读,注意读准字音。“友”在词语中读轻声,单独读第三声。

3、秋姑娘给好朋友们写的什么?自由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4、她给大雁写的什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

明白信里说的话吗?启发:你们出过远门吗?临走大人们吩咐什么?

2)

小结。

3)

指导朗读。

试读,体会秋姑娘对大雁的关心和爱护。

点名读。、秋姑娘给其他好朋友写的什么?

1)

点名读第三自然段。

点名读,了解什么叫“冬眠”。联系生活,激发情感,练习朗读。

自由试读,男女生赛读。

2)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指名对图上的小松鼠说话。

点名读,男生读,注意语速应稍快。

3)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看图,这两个小孩在干什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

指名读,女生读。

6、引读第六、七自然段。

1)

同桌一问一答,师生问答。

2)

小结。

三、指导背诵文

1、依次看图听文录音。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3、师生看图听配乐试背全文。

四、指导写字

出示:好

点名读,教学笔画撇点。

根据笔顺提示书空。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

五、布置作业

采集几种落叶,说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主要板书计划:

7秋姑娘的信

大雁图

多加小心

青蛙图

盖好被子

松鼠图

准备食品

孩子图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小升初历年作文真题下一篇:美丽的惠州西湖作文600字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