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大学

2024-12-06

焦作大学(精选8篇)

1.焦作大学 篇一

焦 作 大 学

新 生 安 全 教 育 讲 话

同学们:你们好!

首先,我衷心地欢迎和感谢你们选择焦作大学,作为你们的人生象牙塔生活的始端,开始你们“一生最重要、最关键、最充满希望”的大学生活。看到你们阳光、健康、靓丽、漂亮,个个朝气蓬勃的青春形象,我和你们的父母、亲人一样,由衷地感到高兴,对你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寄托!伟人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潮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同学们!未来是你们的,父母亲人寄希望于你们!学校寄希望于你们!祖国更寄希望于你们!希望你们健康成长、成才,希望你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期望着你们将来回报父母、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同学们,你们身上担负着多么大的期望与重托啊!你们的安危牵动着父母亲人的心弦,这真是“期望望可怜父母心、承望望予尔何其重”!而不管对你们有多少的希望和期盼,也无论我们每个同学有多么宏大的志向和美好的理想,都必须要建立在我们自身安全、健康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失去安全和健康这个人生最基本的前提,一切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转头空。因此,我们同学们都必须把我们自身的安全,我们生活学习校园的安全,作为我们思想上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确保我们自己在未来几年的大学

罪,除了给对方赔付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等经济费用外,你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就是被判处徒刑去坐牢;再讲义务:按照《兵役法》,公民在年龄适合、身体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都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但是你若拒绝不去,抗拒服兵役,不履行这一公民义务,则和上面讲的刑事责任一样,构成违法,都要被追究法律责任。我们之所以讲这个问题是想提醒新生同学们,从现在起你已长大成人,特别是你已离开家庭,进入大学生活,此前在家完全依赖父母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今后,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年人、大人,来过好自己的生活。换言之你要独立承担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的行为必须自觉地约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如果你违法犯罪,父母亲人是替代不了你的,你要为违法后果承担直接的刑事责任(坐牢)和民事责任(赔钱)。因此,请同学们一定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好学生、好公民,切记不能违法乱纪,触犯法律的红线,这也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应当自觉把握好的。

(二)关于《刑法》:它是针对社会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而制定的,这里我们只讲与校园经常发生的违法情况相关的刑法知识和法律要求:

1、盗窃罪:新修订的刑法将盗窃罪的立案标准设定为2000元(原来是800元),意思就是盗窃他人现金或财物达2000元标准,即构成刑事立案。作案者将依法被判处刑罚,要去坐牢。而校园中,现金、财物被盗现象时有发生,多发案于我们的学生宿舍,有很多是内盗,同寝的、同班的,最后案破了,人被公安机关带走了,家长来了揪心

2006年5月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校外饭店吃饭,因与邻桌发生纠纷,继而多人殴打对方导致对方一人眼部受伤,构成重伤罪,五名当事学生被判处有期徒刑)。看到他们失去大学生身份,戴上手铐,站在审判席上接受审讯的情景,看到众多家长急切赶来替儿子求情,向受害方、向法官长跪不起的悲凄场面,真是感到非常痛心啊!这就是过去曾经发生在学生身上真实案例,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从主观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遇事不冲动、不肆意妄为、不争凶斗狠、不违规违纪、不违法犯罪。

3、过失犯罪:我们主观上不去故意犯罪,但是客观上我们意想不到地会发生过失犯罪。这主要是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驾驶机动车辆(包括摩托车、电动车甚至自行车)交通肇事致人伤亡;二是在学生宿舍用电、用火(有的甚至把酒精汽油等危险品作为用火原料,在学生宿舍中违法使用和存放);还有的就是你到林区、景区抽烟或燃火吃烧烤、野炊等,如若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尽管的确不是你主观故意纵火、放火都将因你的过失或麻痹大意承担过失罪,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学生宿舍、教室,更是防火消防的重地,是绝对不允许置数百名甚至上千名学生生命于不顾,将酒精、汽油等危险物品带入宿舍违法违规使用的,一旦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后果极其严重。(案例:9月4日,5#学生宿舍楼522房间因使用伪劣充电器忘记断电,造成房间失火,产生直接经济损失数千元)。再还有我们经常从媒体看到的,诸多重大火灾责任事故和违反交通规则造成的重大交通伤亡事故。)过失罪啊!很后悔!很自恨!有的甚至既是肇事者

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及政治教训,我想同学们应在大学期间确保自己的政治安全。要想确保自身的政治安全,不在这方面出问题,我在这里特别提示同学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高度重视,警惕和避免做出对自己、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一是在上网活动时交友要慎重,不要轻易受对方游说和诱惑,更不要轻率不自觉地被其利用,甚至参加对方的什么组织,即便其对你施予经济好处,你也一定深思反思一下,其意图、目的何在?他们为什么凭空要对我示好、施利,一定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一定要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敏感性,不要在网上暴露自己的基本信息和隐私,不要以好奇和猎奇心态点击进入一些宗教网站和一些社会组织网络,更不要在网上随意参加什么背景下的不明组织网站;二是现实生活中,社会交往一定要慎重,对于邀你和竭尽全力游说你参加的一些社会团体组织,特别是教派组织,你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要随意参加和被其利用,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邪教组织和境外敌对势力组织的成员,成了祖国和人民的敌人,成了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政治犯。一个人如果在这方面出了问题,一辈子的前程也就完了,那是很令人痛心的!

以上是第一个方面,讲的是我们大学生如何在思想上、在自我主观上有意识地自觉地遵纪,守法,把握住做人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底线!不要因为自己主观故意地违法犯罪,失去人生前程、失去自由,失去走正路的安全基础,失去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历程。

二、第二方面,关于自我防范。

(一)是“吃”,就是要吃的安全。希望同学们一定尽量在学生

校的学生宿舍,甚至是幼儿园发生的火灾事故,后果都非常严重,触目惊心!要杜绝学生宿舍火灾火险的发生,全体同学必须人人做到不在宿舍里违章用电和违章用火。先说违章用电在宿舍里用电炉、热得快、做饭烧水。因严重超出供电线路和正常额定负荷,导致供电电线高热燃火而导致火灾发生。有很多还是违规超负荷加电后,自己不当回事,甚至忘记关电而离开宿舍,造成宿舍电失火的。再一个需要向大家讲清楚的是,现在市场各种各类的电器,其商家为了图利所使用的电料能少就少、能省就省、能凑乎就凑乎,粗制滥造的电器,使得我们买到电器很多都是不达安全标准的,没有质量保证,实为伪冒假劣产品。比如现在大家都在使用的“充电宝”。给大家举一个我校最近刚刚发生的火灾事故:9月4日上午8时许,我校5号宿舍楼522房间的学生宿舍,被保卫人员发现从宿舍窗户向外冒黑烟,幸亏发现及时,经校保卫人员及时处置,消除了火情。但是整个房间的白墙被熏的漆黑,肇事者及其相邻同学的床铺行李、衣物及电脑电器被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数千元。经查是一同学给充电宝充电,且离开房间时未断电,其充电器及电缆接头均为不合格产品,长时间加电发热过度而导致着火,造成了这次火灾事故。这是刚刚发生在我们校内的事,即便是我们自己家里,我今天在这儿也要自揭伤疤讲给大家,警示大家,以使同学们明白防范火灾的道理,确实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不要在自己的宿舍中违章用电,更要坚决做到人走关电,确保我们的宿舍中不因为我们自己违章用电和不小心和麻痹大意而造成用电失火。再说违章用火,有的同学违章在宿舍里做饭,居然敢把酒精

文体活动中更是要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在体育健身活动中,一定不要过度冒险和猎奇,更不要模仿一些专业表演的超限和超标动作,一定要避免发生乐极生悲的事故。

(四)“行”,也就是我们一定要确保自身的交通安全。现在汽车已不是什么奢饰品了,它和手机一样在全民中普及开来,据统计,仅日常在我校园内行驶的本校的公务车、私家车及经营用的机动车辆达数百辆之多,这还不包括进入校园的外部车辆,在此提醒同学们无论校外、校内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在道路上行走一定要走人行道,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并严格按照绿灯行、红灯停的规则通过十字路口。外出乘车一定要乘有安全保障,车况良好的车,不要搭乘黑车和农用车、货车,女同学不要夜间单独出行和单独打出租车,外出旅游、旅行一定要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儿。切记不可麻痹大意,更不要猎奇冒险。在这方面,最近新闻媒体报道多起女大学生单独出行遇害和失联的例子,也有大学生探险未开发的景区、山区,在山中迷失遇险的。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外出旅行一定要恪守“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我们自己不发生事故和其他意外。

(五)重点讲一下防范诈骗,尤其是防范“传销”的问题。大家知道危害社会十分严重的传销活动,它既不是正当合法的实体经济组织,也不做正常的商贸经营,其实质就是上线骗下线,层层骗钱的“老鼠会”。从它在我国一经出现时即已被政府定性为违法活动和违法组织。其本质上就是经济邪教,不是以靠正当劳动和正当合法的商贸经营获取财富,而是以下线向上线交巨额会费(入门费)的程序来聚敛

1都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和社会影响。对此,我们从学校到每一名师生都要高度重视,严加防范。作为学生,无论是在校内、校外都要认真防范,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要提高警惕,遇到异常和反常情况一定要多看一眼、多想一下。多一分警惕,我们就多一分安全。生活中,尽量少去或者尽快通过脱离车站、商场等社会人员密集场所。发现暴恐线索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要及时报警和向学校报告,力争通过同学们及时正确的反应和处置,有效地控制和打击暴恐活动,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暴恐活动所造成的危害、损失。

好了,有关我们同学们的安全,还能讲很多的话想对大家讲,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多说了,在我们这次安全教育活动即将结束之际,我再强调两点和向大家提一个希望:

第一点、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时时、事事、处处讲安全,讲法律,讲道德,以自觉的和自我主动的努力,确保住我们自身的安全;

第二、学校将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竭力维护学生的安全,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最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顺顺利利完成学业,能够让父母满意,成长成才、回馈父母、报效国家!做一个充满希望的大学生。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保卫处供稿)

2.焦作大学 篇二

正如《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所指出的,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是一种后发外生赶超型, 在高等教育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 当前高等教育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矛盾。比如, 如何解决高等教育领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 如何从外部、内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等等。

在此次发布会上, 与会专家不避讳地将一系列问题摆了出来,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会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校学生司、基础教育二司相关负责人纷纷“接招”。

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难的问题, 自2012年起, 我国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 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效果“立竿见影”。但外界也曾对此举是否会带来的资格造假“、高考移民”隐患提出疑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王辉回应, 教育部采取的是“零容忍”态度“,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主任赵香兰教授的建议则是, 随着电子学籍管理信息日益透明, 可以使用电子学籍作为认定标准。

受益于上述政策进了重点大学, 农村贫困学生却又面临“融入难、学业难、就业难”等适应性问题。赵兰香建议, 高校要“适时调整理念, 创新培养模式, 给予专项生更多关怀帮助, 尤其是在就业方面”。

事实上, 创新培养模式, 不仅仅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所需, 更是各大高校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谈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下一步工作思路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 要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 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 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要手段,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深化改革、协同育人, 优化结构、补齐短板, 提升能力、保障质量,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这对高校自主办学也提出更高要求。张大良表示, 高校办学自主权将从支持高校科学选拔学生、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自主选聘教职工等七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在落实和扩大高校自主权时, 张大良说, 还应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问责机制, 才能确保高校拥有的办学自主权用好管好。

作为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七个方面之首, 如何“科学选拔学生”, 是发布会上媒体关心的问题之一。王辉介绍说, 浙江省和上海市两大高考改革试点迈出坚实的步伐, 下一步将全面推动各地改革方案落地, 按照“边试点、边探索、边总结、边推进”的原则, 加强对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研究, 全力保障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二司副司长申继亮表示, 这次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既是巨大挑战, 也是重大机遇, 将从客观上推动高中改革, 有望改变过去“千校一面, 万人同课”的现象。

3.大学革命、大学理念与大学领袖 篇三

迅疾的、全面的、具有根本的进化意义的转型和变迁有时被冠名以“革命”。美国高等教育就确曾经历过这样一场革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德曾以如椽大笔写下一篇以“高等教育的革命”为题的文章,描绘了从1870年前后到1910年间美国大学大发展的壮阔历史画卷。直到大学革命来临前的19世纪中叶,美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其高等教育处于源自英国传统的旧式学院(寄宿制本科教育)模式的主导之下,是一种真正的虚弱凋敝状态。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匮乏,教派对学院施加严密的控制;师资小而弱,教学内容和方法僵化陈腐;学院生活与社会和思想潮流相脱节,也与职业领域和经济发展缺乏有效关联。在哈佛任教的诗人朗费罗发出如此质问:“迄今为止,我们到底有过什么样的关于大学的理念?如此而已——两三座砖砌的建筑,一座小礼拜堂,还有一个校长在里面做祈祷。”无论是为追求学问还是为职业生活取得资质,学院都被广泛认为没有什么用处。而学院毕业生对母校的回忆往往充满抱怨和轻蔑。从19世纪初到内战时期,适龄男青年中入校人数的比重居然呈不断下降趋势,到1869年,几乎两千名美国适龄男子中才有一名进入学院。高等教育的这等境况,当然是和美国在智识上在西方世界的总体低落地位密切相关。

然而到19世纪60年代末,高等教育的革命似乎突然来临。这场革命最明显的内容,就是真正的大学取代僵化没落的学院,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形式。工业化浪潮中新增的社会财富大量流入高等教育,新的大学纷纷建立,已有的学校则扩大规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迅速增加(1870至1910年间增加了四倍)。教派的制度和精神枷锁被解除,从德国传播来的“为真理而真理”(或者“为学问而学问”)原则被奉为圭臬。一系列自然和社会科学进入大学,并确立了巩固的制度地位;知识和文化的主力,由私人和业余的学问家变为“研究型大学”里的专业化从业人员。面向“高深知识”和专业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建立起来,以通识教育为本位的本科教育也得到重塑。高等教育重建了自己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关系,也提升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大学不仅在知识的发现和传播中取得支配地位,而且成为整个现代生活的一个中枢制度,占居了“美国生产体系”和美国文化体系的核心地位。美国智识生活相对于欧洲的欠发达地位被扭转,世界科学和文化力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因而为之大变。这大概是最大、最重要的“美国成功故事”之一。

“伟大的大学”和伟大的校长

现今举世仰慕的一群美国精英大学正是这场大学革命最耀眼的成果,而有一本书正好成为标记美国大学革命辉煌成功的绝佳文本。在霍夫斯塔德所描述的“高等教育的革命”的末年即1910年,著名的《独立派》(TheIndependent)杂志记者斯洛森(EdwinSlosson)出版了《伟大的美国大学》一书。有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的斯洛森,用两年时间详细考察多所美国优秀大学的状况和质量,在杂志上撰写系列文章介绍评论了其中的14所,因大受欢迎而结集为500多页的巨册。现在看来,这本书成了一种豪迈的宣告:美国有了自己的“伟大的大学”。这个名单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成斯康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康奈尔大学、滨州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大体而言,正是这些学校构成今日美国精英大学的主体。

而在伟大的美国大学的创生过程中极为醒目的,是一个由大学校长组成的制度和精神的领袖群体。理解大学革命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经由这些人的生平功业和理念思想。尽管有美国学者认为这一段历史复杂多面,不赞成以“大学校长的圣徒传”来统御大学史撰述,但在大学革命中,校长们对自己所执掌的大学的品格灵魂的塑造作用如此之强,其引领高等教育潮流方向的影响如此之巨,使人感到人物传记与制度的历史的确联系紧密,以至于缺了人物传记则制度史将无以成立。哈佛的查尔斯·埃利奥特、霍普金斯的丹尼尔·吉尔曼、康奈尔的安德鲁怀特、密大的詹姆斯-安吉尔、芝大的威廉·哈帕尔、斯坦福的戴维·乔丹、威斯康辛大学的约翰·巴斯克姆,等等,都是这样的开创性和奠基性人物。他们是大学革命最好的标志。他们当中有些即便被称为文化意义上的伟人,也算不得过份。

其中有两个人格外值得关注。埃利奥特执掌哈佛大学的40年(1869-1909年),正与大学革命的时段相重合,而他在年仅35岁时发表的就职演说正可被视为大学革命的宣言书。在他之前,哈佛有大学之名而实不脱旧式学院的形制。在他的坚定而审慎的改革努力之下,哈佛不仅经历了规模的持续扩张,而且全面奠定了现代大学研究和教学制度的基本要素。获得新生的哈佛在新的环境下继续担当美国高等教育的翘楚,而埃利奥特也成为影响超越哈佛的全国性教育领袖。吉尔曼则作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校长(1875年受任),一手打造了美国的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其借鉴推广德国大学模式,建立高深研究和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努力和业绩,使其在当时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声望和影响力仅次于埃利奥特。一个插曲可顺便一提:吉尔曼之被任命为霍普金斯的校长,正是由于另外三位校长埃利奥特、怀特和安吉尔向该校董事会的推举。

大学领袖和大学理念

美国的大学革命,如果被仅仅看成一个大学规模扩张、精英大学在专业生产知识的竞赛中胜出的故事,则不免过分简单化。正如一个人有性格和灵魂一样,特定的制度机构以特定的“制度文化”为重要属性和存在条件,而制度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强大的稳定性,以及自我延续和抗拒外来影响的倾向和能力。而正如有的职业比另外一些职业对精神力量的要求更高一样,对大学这样一种作为文化和精神场域的机构而言,它的制度文化本身的坚固性、独特性及其对制度实体的重要性必然会超过其他类型的制度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对大学来说,精神传统厚重与否,以及是否得到执守捍卫特别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伟大的美国大学”在建立、改革和成长的过程中特别珍视所谓“mission”(使命)和“ethos”(精神特质)的缘由。自然,这是在肤浅粗糙的“唯制度主义”观点下所难以领悟的。

埃利奥特、吉尔曼等大学领袖的意义和价值正在这里。在扩张大学规模、建设研究和教学制度的“务实”、“事功”之外,这些校长也在通过申述大学的使命和原则而塑造大学的灵魂和品格,为美国的知识和文化生活立言立心。他们是有强大的人格和信念力量的人,是能够从文明和文化的高度审视高等教育的人,是对学术生活的机理有专注思考和深刻理解的人,是能够超越功利世界

的庸理俗谛、抵制社会风潮的轻薄浮躁的人,因而他们也就成为目光远大、气度恢宏的知识领袖和教育家。惟其如此,埃利奥特在其就职演中才说得出这样的话:“通识教育最终延伸到专业教育之前,一所大学不应十分关心知识的应用。诗歌、哲学和科学合在一起的确能增进人类的物质福利,但是科学和诗歌一样,其存在的最主要的理由并不在功利方面。在思想和行动的各个领域,真理和正义都是超越功利的。”而吉尔曼则如一位史家所说,是把“真理(而不是效用)作为这所大学的意识形态主题而加以申述”。在董事会和外界的压力下,吉尔曼坚持他的大学的目标不是“获取财富,而是探明事物的基本法则”,始终阻挡技术学科和产业研发进入霍普金斯。

《伟大的美国大学》一开篇就说,这些大学是在“顺应和抗拒时代的要求”中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的。顺应什么?提升学问、教育和文明的要求。抗拒什么?“镀金时代”的风尚潮流。须知大学革命的时代,正与美国历史上经济高速发展、政治腐败窳劣、文化风尚庸俗粗鄙的“镀金时代”相重合。有理由认为,使那种与“时代精神”多有龃龉的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得以存续和弘扬,正是大学领袖的文化功业。

拿美国说点中国的事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早已流播天下——“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不过我想,在制度创建和变革的关键时期,或许大学的制度性领袖即大学校长的作用有甚于专业学术方面的大师。想想蔡元培时期的北大,似可为佐证。

尽管我深知,对历史上的事做参对比附总是要冒过于简单化的风险,尤其是在“发展阶段”观念下把西方(特别是“例外的”美国)的过往认作中国的当今,这种思维方式已不具知识论上的合法性,但读美国大学史,总还是禁不住要想到我们所处的当代中国大学。两相对照之下,思绪感喟不免油然而生。就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及相伴随的大学内部的强劲专业化趋势(在中国以“学科建设”为口号)而言,中国今日似乎是在重复当年美国的大学革命。就高等教育的外部社会环境而言,中国的现状潮流与“镀金时代”也是庶几类似乎。但对今日中国大学而言,即便没有李零教授(在名文《大学不是养鸡场》中)引古人的话说的那么严重——“背理而伤道之处,难遍以疏举”,也实在难以认为它处在一个纯粹的进步和提升的过程之中。

4.中共焦作大学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 篇四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是体现党内民主、进行党员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增强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增强党员意识,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院(系)党总支的党员组织生活会一般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召开;直属党支部的党员组织生活会以党小组为单位召开。

第三条

党员组织生活会参加范围为支部所属全体党员,一般应吸收同级行政负责人参加,还可以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代表、服务对象代表列席会议。列席人员可以发言,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四条

党员组织生活会一般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可结合年中或年末总结时一并进行,也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

第二章 党员组织生活会的内容

第五条

党员组织生活会上,每名党员都要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深入进行剖析,深入查找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检查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观念、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和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分析根源。具体要检查、总结以下九个方面的情况:(1)理想信念方面的情况;(2)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3)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4)关键时刻经受考验的情况,包括严峻的政治斗争面前和当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以及面临严重困难,需要党员个人作出牺牲时的表现情况;(5)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的情况;(6)执行党的纪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情况;⑺遵守工作纪律,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的情况;(8)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况;(9)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自觉地同错误倾向作斗争的情况。

第三章 党员组织生活会的程序

(一)会 前

第六条

确定主题。应根据上级党组织要求和本单位实际,认真分析党组织和党员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组织生活会的主题。上级党组织已确定组织生活会主题的,要结合本单位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将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并确定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七条

制定方案,下发通知。内容应包括会议日期、地点、主题、程序、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征求意见方式等,一般要提前7天通知与会人员。第八条

组织学习。要针对会议的主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确定学习篇目,采取自学、讨论和集中学习等形式,组织与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学习要坚持与时俱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为对照检查、自我剖析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奠定思想基础。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天,其中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天。

第九条

征求意见。要在向本单位党员干部群众通报组织生活会的时间和主题的基础上,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和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征求他们对每名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

反馈意见。党支部对收集到的意见认真进行梳理,除属于人身攻击、发泄私愤的意见外,由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分别向每个党员“原汁原味”地如实进行反馈。上级党组织掌握的、需要在组织生活会上说明或检查的问题,应在会前一并反馈。

第十一条

开展谈心活动。党支部班子成员之间、党支部书记与每个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要普遍谈心。要保证谈话数量,支部党员人数少于20人的,党员之间要普遍谈心;多于20人的,谈心人数应不少于20人;并要与一定数量的群众谈心。通过广泛谈心,相互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和不足,沟通思想,增进团结,形成共识。

第十二条

撰写发言提纲。每名党员都要围绕组织生活会主题,结合谈心、支部反馈和征求意见情况,认真撰写发言提纲。要认真回顾总结自身思想、作风、工作和生活情况,深入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改进措施。

(二)会 中 第十三条

党员组织生活会一般由党支部书记召集并主持,以党小组为单位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一般由党小组长召集并主持。

第十四条

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般采取先支部书记,后支委其他成员和普通党员的顺序,按照“一人谈、众人帮、逐人进行”的方式进行。每名同志都要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既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也对支部班子和其他党员负责任地提出批评意见。自我批评,要严于解剖自己,敢于正视缺点、不足和错误;对别人提出的意见,正确的要诚恳接受并切实改正,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要实事求是地作出说明。相互批评要讲党性、讲原则,敢于触及实质性问题,不隐瞒观点;同时又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不乱扣帽子,不无限上纲,不搞无原则纠纷。

第十五条

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每名党员都要针对 “领导点的、群众提的、自己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要明确整改时限和目标,并公开做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党支部要对评议差的党员落实专人进行谈话和教育帮促,使其尽快向先进转化。

第十六条

认真做好会议记录。每次组织生活会都要认真做好记录。记录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专人记录;(2)用专用的记录本或同规格的记录纸;(3)记录的开头部分,写明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出席、缺席(注明原因)和列席人员名单、主持人、记录人等;(4)会议内容要按议定的顺序记录;(5)尽量采取详细记录法,也可根据情况,把详细记录和摘要记录方法交叉起来运用;(6)记录要真实、准确,不能随意增删、更改,重要内容要避免遗漏。(三)会 后

第十七条

通报会议情况。组织生活会结束后,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组织生活会的情况。通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基本情况、总体评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情况等。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可以通过公开栏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开。对因故没有参加会议的党员,由主持人或主持人委托出席会议的其他同志将会议情况和批评意见转告缺席人。

第十八条

报送会议情况。组织生活会后,应在一周内,向上级党组织报送会议情况书面报告、会议记录、整改措施及民主评议党员情况。

第十九条

加强督促检查。要根据整改的内容,经常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整改的效果。一是自我检查;二是党员之间、支部委员之间相互检查;三是请群众监督检查。检查可以通过自我反思、相互谈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同时,本次组织生活会要解决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要作为下一次组织生活会的一个议题,通报问题解决和措施落实情况。

第二十条

搞好材料归档。主要包括会议方案、会议通知、梳理后的群众意见、会议发言原始记录、整改方案、上次组织生活会主要问题整改情况的通报、组织生活会的综合情况报告等材料。

第四章 党员组织生活会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一条

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也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党员组织生活会。要带头认真学习,带头交心谈心,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为开好组织生活会当好表率。

第二十二条

党员组织生活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党员之间要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开展同志式的思想斗争,达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二十三条

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组织生活会的党员,会前要向支部书记请假。请假者超过五分之一的,不得召开组织生活会。不能参加组织生活会的党员,必须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并委托他人在会上宣读。

第二十四条

党员组织生活会要坚持“六个不开”,即征求意见不深入的不开,谈心不广泛的不开,发言材料达不到要求的不开,参加会议的党员达不到规定数量的不开,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不能到会的不开,上级党组织未派人参加的不开。

第二十五条

要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情况作为评价组织生活会的主要标准,做到“八看”:看是否准确地讲出了个人存在的问题,讲清表现,认清危害;看对党组织指出的问题和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是否有正确的态度,并做出实事求是的回答;看是否能从主观上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思想认识是否深刻;看改正方向是否明确,整改措施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具有针对性;看与会党员之间是否相互开展了批评;看批评是否触及被批评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否从思想深处帮助其寻找根源;看通过开展批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看对党员承诺情况是否进行了检查总结。第二十六条

党员组织生活会召开前3-5天,党支部应将组织生活会准备情况向上级党组织做简要汇报,以便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

第五章 加强对党员组织生活会的领导和指导

第二十七条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重点从方案制定、主题确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关键环节加强对党员组织生活会的指导,并派人参加所属党支部(党小组)的党员组织生活会。对组织生活会开得不好的,要提出批评,并责令改正,差的要责令重新召开,并对其主要负责人提出批评。

第二十八条

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是开好组织生活会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检查支部班子(党小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勇于承担责任;带头认真学习;带头进行自我检查和剖析;带头对其他同志逐个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鼓励大家对自己提出批评意见,并虚心接受批评,带动和引导与会人员畅所欲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第二十九条

加强考核监督。要把落实组织生活会制度情况,列入党建目标考核,并作为考核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负责人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注意检查、总结党员组织生活会的情况,督促整改措施落实,推进党员组织生活会深入开展。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党员组织生活会的质量。第三十条 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会必须遵守保密纪律,对于需要保密的内容,不得外泄或扩散。如有违反,应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理。

第三十一条 流动党员需在流入地参加党组织生活,并遵守流入地党员组织生活的有关规定。

5.焦作大学 篇五

第十届周末文化广场活动策划书

本次晚会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发扬十七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下,值此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举办的,也是在鼓励各种人才不断涌现的愿望下促成的文艺盛会。通过这次晚会,我们可以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是将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这不仅增强了大学生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锻炼了一种热情、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这次晚会是信息工程学院的盛会,更是焦作大学的盛会。我们本着弘扬新世纪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丰富焦大的人文气息,加强大学生间文化交流的宗旨,在广大师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同学各种才能的挖掘,以文艺活动的形式展示年轻一代对美的追求,对文艺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为明天的辉煌划上一道亮丽的彩虹。把握青春的韵律,跟着时代的脉搏,聆听着祖国的呼唤。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有实力才会有魅力。广大师生以此为契机,发扬蜜蜂的勤勉品格,耕牛的拓荒精神,骏马的争先志气,小草的奉献精神和青松的顽强意志,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履行自己的职责,服务社会,为校争光。做到胸怀四宇,立足国情;统合用类,重视原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追求第一。

科学的理论可以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可以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可以塑造人,优秀的艺术可以鼓舞人。我相信这次晚会就是这么一个优

秀的艺术,它定会让信息工程学院奇葩异彩,龙腾虎跃,焕发勃勃生机,让这次高雅的艺术如火如荼的在校内展开,给广大师生带来美的享受,给师生留下深刻的感悟。让我们携手积极参加本次周末文化广场文艺晚会,共同演绎一手精彩绝伦的青春之歌。

总案

顾问:丰树谦毋彩虹张继文刘三军

指导:王芸梁超冯岚岚赵杰文

策划: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主办单位:焦作大学团委

承办单位:焦作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一、活动主题:舞动青春

二、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发掘文艺人才,给同学们创造一个锻炼自我的舞台,提高同学们的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情操,让同学们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健康成长,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三、时间:2009年10月30日19:00

四、地点:焦作大学和谐广场

五、参加演出对象:

焦作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师生代表

六、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职责:

1、维持现场秩序,包括前后台及前后的秩序。

2、晚会前一周在焦作大学校园内为晚会做宣传,包括海报,条幅,以及在学院网站上上传预告。

3、晚会的部分节目,以及表演节目的服装,伴奏带。

4、会场内外条幅的布置。

5、节目单、请柬的设计、印刷、派发。

6、现场嘉宾饮料,荧光棒及爆竹。

7、现场摄影。

七、节目安排:

舞蹈、歌曲、小品、相声、口技等。

八、具体工作安排

1、节目排练:由文艺部负责,排练时间安排在每天8点-21点,地点在304、114、303教室。服装道具由文艺部统一负责联系商家出租。歌曲伴奏带由文艺部统一制作。

2、派发请柬和邀请函:在晚会前两周,由办公室负责写请柬,邀请学校各领导、各部门、各学院代表、学生处、团委、各学院学生会主席和校学生会的主要成员观看演出,以扩大晚会的影响力。请柬由团总支学生会统一负责派发。

3、宣传和扩大影响力:由宣传部负责出海报,条幅。其中海报于演出前三天贴于北区、南区、宿舍公寓、餐厅等人流量较多的地方;条幅悬挂于南区主教楼前。赞助条幅另外再详细安排。其中张贴和悬挂工作由生活部和宣传部负责。另外,纪检部干事必须定时地检查海报

有否被撕毁,若被撕毁应及时补贴。在晚会的前一周,制作好节目单,并有女工部派发给到场嘉宾。

4、增加舞台效果:由外联部联系美发美容机构,负责晚会所有演员和主持人的化妆。外联部还要负责购买舞台道具,如:礼花爆竹,荧光棒,鲜花,气球,吹泡泡机等道具,以增加现场火爆气氛。

5、现场用品购买:由办公室负责晚会现场用品的购买,其中包括1号电池12个,饮料30瓶、哨子10个,桶装水2桶。

6、礼仪小姐训练与安排:由女工部负责训练礼仪小姐8名,礼仪小姐安排在现场入口前和晚会现场各4名,入口4名礼仪小姐负责迎接嘉宾老师,并带领他们入席;现场4名礼仪小姐负责节目单和饮料的分发。另外,文艺部要安排人员负责晚会当天的后台工作。

7、晚会的现场座位安排和秩序维持:纪检部负责维持晚会现场秩序,负责具体安排如下:①在当天下午3点,安排10人协助舞台人员布置会场②当天下午7点,安排2人站在嘉宾席两侧,防止非嘉宾入座嘉宾席。③安排4名人员负责晚会现场后台的后勤工作。另外②③④必须另设一名总负责人,负责整个现场秩序的维持和协调工作,解决突发事件。

8、由主席团负责对文艺部、纪检部、女工部、宣传部、生活部、组织部等各个部门工作的监督、协调和落实。负责整场晚会现场人员的安排各项事宜的分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解决突发事件。

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

6.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篇六

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大学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这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意义之所在。

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外延十分广阔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定义,文化应当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的总和,它涵盖了人类在 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切文明成果。从狭义的角度定义,文化则主要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区别的观念形态,它涵盖的是人类的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成果。

以下对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讨论,将以狭义文化概念为基础来展开。

一、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与大众文化或其他文化相比较,大学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首先,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文化。大学以传承、整理和创新知识为己任,是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就是探求未知世界、求证事物本质的过程,就是历尽艰辛、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种特殊活动和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大学文化,必然深深地留下“上下求索”的烙印,必然把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作为自己的旗帜。

其次,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创造知识和传承知识的终极目的,是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为了使人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使人类美好的信念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张扬。一句话,是为了满足人类永恒的需要。大学文化总是把人类的未来作为自己的建设对象,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充满了对自己民族、对社会、对整个世界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与普通的商业文化、时尚文化、消费文化等相比较,大学文化所凸显的是:执着的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神圣使命。

第三,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的文化。学术活动是大学存在的基础和核心。大学文化拒绝一切思想观念的和教条的禁锢与束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始终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求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学术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第四,大学文化是一种严谨求是的文化,大学的活动,主要是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人与规律、人与逻辑、人与道德、人与社会、人与命运的思辩和对话,这种思辩与对话本身就是一个严谨的学术过程。因此,大学文化鄙视浅薄、浮躁、虚假、急功近利和随波逐流,崇尚严谨、逻辑、实证、经验,崇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艰苦攀登和勤奋工作。

第五,大学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科学的特性就是大胆质疑,整理知识、继承传统需要批判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术交流、文化交融需要批判与反批判的碰

撞;创新知识、追求真理,需要不断超越他人和自我,不断批判他人和自我;推动社会文明进步,需要批判的精神,从而达到超越现实、实现理想的目标。

尽管大学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特质,但其核心和灵魂只有一个,即大学精神。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品质主要表达的是大学文化的共性的话,那么,大学精神这个概念更多的则是在诠释一所大学的个性。坦率地说,并不是每所大学都具有自己独立的大学精神,只有那些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通过对自己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的大学,才名副其实地具有自己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将为学校抗打击求发展注入坚强的生命底蕴,并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和社会辐射等一系列功能。

在中国高等教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不少大学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例如,北京大学以“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闻名,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传世,北京师范大学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著称。正是既有共性又极富个性魅力的大学精神,始终坚定不移地守望着大学精神这块理性王国,才使这些百年名校经久不衰,青春常在。

审视大学精神,至少应当包括三个视角:

首先是哲学视角。大学精神实际上反映了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它本质上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管理模式的哲学抽象,是对学校“文化体”和“文化群”的整合、凝炼和升华。作为哲学层面的大学精神,一定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品质。我们应当能够从一所大学的精神中,清晰地看到这所大学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认知世界的态度和方法,感受到它的理性光芒。

其次是历史视角。大学精神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它是通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而形成的,是特定范围的“文化体”和“文化群”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的自然结果。作为历史层面的大学精神,一定具有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理论品质。大学精神中,应该让人们既能够看到学校的历史足迹,又能够看到它的现实追求,既能够看到它优良的传统,又能够看到它创新的硕果,感受到它与时俱进的精神脉搏。

第三是文化视角。高等学校是以传承、整理和发展科学文化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的,大学精神正是“大学人”进行这种传承、整理和发展文化活动所产生的关于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行为准则的文化成果。作为文化层面的大学精神,一定具有伦理、科学与民主、开放相统一的品质。我们应当在大学精神中,既能切实地感受到对知识的渴求、真理的探索和对科学的崇尚,又能深刻地领略到对合理公正的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由它透射出的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对社会进步的关心和改造社会的崇高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川大精神

新四川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三个全国重点大学,历经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三强合并前的原三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优良传统和各具特色的“学校精神”。新四川大学精神应是原三校“学校精神”及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经过近十年的碰撞和融合,三强合一,终于融会成了独具个性的新四川大学精神,其精神内涵集中体现在校风和校训上。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学风、教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它既是大学精神的综合反映,又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外化,其表述应该简洁、明确,作为师生员工行动的座右铭,便于对照、落实。新四川大学的校风概括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这八个字符合校风内涵、外延的要求,较好地继承和概括了原三校长期形成的优良校风,也体现了三强合并后的新川大所形成的新的文化氛围和校园风气。

校训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其表述应比校风更凝炼、抽象,内涵更丰富深邃,能较好地概括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学校的独特气质,体现出学校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雍容高雅的名校风范。

新四川大学的校训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八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比较贴切地概括了今日之四川大学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与价值追求,有较强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一是体现了学校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统一。首先,它较好地反映了“三强合并”前的原三校不断融合、改革、发展的历史以及相互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原四川大学以1896年创建的四川中西学堂为肇端,历经“两院入堂”、“三水汇流”,前后融汇了不少蜀中名校的精华;1954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组建、尔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原成都科技大学,前前后后整合了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华西大学、川北大学、西南农学院等院校的有关系科;原华西医科大学自1910年创办起,发展历程中曾与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东吴大学生物系、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联合办学,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初高校院系调整时,其文理学院并入了当时的四川大学。同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直接反映了新川大“三强合并”的现实。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的指引下,学校两次“强强合并”,终于“三强合一”,铸就了四川大学今日之辉煌。

二是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继承和创新是一所大学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川大学精英云集,人才荟萃,是生产和传播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一方面,学校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中,成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塑造凝聚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成为研究、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阵地;另一方面,又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善于吸收消化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融中,创造出高水平的人类文明成果,奏响继承与创造相伴、改革与发展并进的华美乐章。

三是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统一。科学的发展需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聚集各类知识的涓涓细流,才能最终汇成人类知识的汪洋大海。四川大学学科较全,文、理、工、医、史、哲、经、管、法、农、教,各学科如众水相聚,相互激荡、相互融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从而不断产生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推动科学技术向着高、精、尖的层次发展。同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是民主精神的体现。现代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各种文化思潮冲撞和对话的舞台,也是各家各派学术思想汇聚的大海,百家争鸣、百花

齐放,在不断的兼容并包中,促进多文化因子在广阔的校园时空中交叉渗透、交相辉映。

总之,四川大学的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和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以这十六个字为核心的川大精神,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了川大人追求真理,刚正不阿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在历史层面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四川大学不断融合、改革、发展、创新的风雨历程;在文化层面上,展现了学校“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宽广胸襟和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在我国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四川大学师生职工正在秉承和弘扬“川大精神”,并努力使之扎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

三、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建设

大学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我们不仅需要阐释大学精神的历史、内涵和功能,着眼于大学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而且应当着眼于大学精神的未来,着眼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建设。

首先,必须纯洁大学的精神家园。之所以重提精神家园的话题,是因为在物质生活给人们带来享受的今天,大学精神与物质世界那种本应和谐美妙的关系正面临某种程度的异化。惟其如此,才更需要我们光大大学精神的传统,维护大学作为“社会良心”的美誉,维护大学精神的圣洁,维护学术精神的尊严。

其次,必须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科学创造和人文关怀是人类进步的两个车轮,尽管它们的内涵、特质、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绝不是互相排斥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使人文关怀获得新的理性工具、实证方法和技术手段,而人文关怀则向科学技术注入真、善、美的文化底蕴。在当今世界,把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融合作为培育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取向,既重要又迫切。因为,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之时,也越来越多地面临精神道德领域的挑战,如克隆技术的诞生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但以克隆人为攻关方向的科学研究,则可能使人类面临改变自身的危险;科学技术通过对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在极大地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又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这一切都说明,培育大学精神一定要强调科学创造中的人文关怀,通过人文精神对科学创造的正确引导,保证科技进步造福人类而不是祸及人类。

第三,必须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大学教育理念是一个开放的观念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同了,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不同了,因而教育理念也需要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致力于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校,更应当在办学理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作为现代研究型大学在思考教育理念创新的问题上,至少应充分考虑到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怎样在观念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二是在体制上怎样真正形成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运行机制;三是怎样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四是怎样进一步强化科研,真正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以科研强势带动人才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服务;同时真正把科研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为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精神的建设不可能

孤立地进行,它必然要和世界文化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必须自觉加快国际化步伐,具备更加宽广的视野,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把握新理论、拓展新领域,追踪新科技、创造新成果;在文化领域方面要与世界文化加强接触、扩大交流,沟通融会,吸取精华,创新知识;在培养人才方面,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育出一大批敢于攀登世界科技文化高峰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

第五,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今天,中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承担着为民族振兴进行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没有压力、没有紧迫感,没有与世界科技、文化和人才培养一争高下的强烈竞争意识,就无法当此重任。因此,现代大学精神的培育,无疑应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竞争意识注入大学精神,使之更具活力、更具时代特点。(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

7.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 篇七

大学精神出现了危机。教授们热衷于行政, 对教学工作不热心;热衷于做科研项目, 不热心学问。还有一些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也热衷于做行政。大学教师们急功近利的心态突出, 对科研只求数量, 不求质量, 粗制乱造, 甚至剽窃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还有些大学校长在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上, 对学生灌输媚俗的价值观。高校教师道德滑坡甚至贪污腐败时有发生。高校人际关系也不尽人意, 圈子主义盛行。大学行政化现象严重。

这些问题的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教师待遇偏低, 同时应该看到不纯粹是经济问题, 与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削弱密切相关。没有先进的大学文化和精神, 大学就会迷失方向, 就会向大学生和社会公众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念。大学肩负塑造人的重任, 处于文化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前沿, 引领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因此弄清什么是大学精神, 搞好大学文化建设, 十分必要。

当今世界, 高等教育大众化了, 但是并不意味着世俗化。今天的大学不再是一个象牙塔, 不少大学走上了和企业相结合的路子, 有自己的企业。为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科研条件和水平, 服务社会,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高等学校适当的搞经济建设也是必要的, 但是经济建设毕竟不是高校的主要功能。过于偏重于经济建设, 就会偏离办学目标。大学精神和文化研究, 可以促进高等学校健康发展。

大学的功能就是传承和创新文化[1], 培养合格公民和专业技术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和提供社会服务。大学文化的建设就是服务这些功能的。毋庸置疑, 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研究, 对于充分发挥大学功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和创造者, 大学精神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和职业地位观, 保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理想, 成为一名“大学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高等学校良好大学制度和风气的形成也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大学精神和文化滋润着莘莘学子, 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翻阅百年高等教育历史文献, 发现对于大学精神和文化的研究并少见, 但是缺乏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不少研究者仅仅研究了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将梳理以往的研究成果, 形成相对系统和全面的大学精神和文化的理论。

一 大学精神的内涵

1 传道精神

培养合格公民, 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 是大学肩负的使命。我国古籍《四书》中对大学定义是:“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大学任务就是发扬道德, 教化民众, 使人心向善。我国古代先贤很早就认识到道德教化的重要意义, 给大学正确的定位。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 传道, 授业解惑也。从教师的角度论述了大学的传道功能。我国历史上从汉代确立儒家的正统学说后, 历代的学者都以传播儒学为己任, 建立书院, 讲述儒学, 到宋代理学发展到极盛。近代的中国的大学, 都开设了社会政治理论, 宣传民主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大学, 把传播共产主义, 培养接班人作为首要的任务。当代中国的大学, 要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理论, 培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柏拉图还有亚里士多德都重视教育的传道作用, 在他们创立的学园中都要讲伦理学, 政治学等为人治国之道[2]。中世纪的大学, 不管是专门的神学院, 还是设立的神学系, 教授神学, 其实神学不过是披着神秘外衣的伦理学和政治学。我国古代的佛寺和道观, 主持方丈和道长也讲学传道, 培养弟子门生!

2 创新精神

大学所传之道, 要通过学者研究获得的。学者要研究学问, 研究就意味着创新。在研究过程中会有新的感悟, 新的发现和新的发展。同样的文本, 不同的时代显示不同的意义。所以任何一种研究和当时的社会结合起来, 就是创新。如今, 学者们把目光投向社会, 针对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创造新的理论。创新越来越成为大学的前进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时代的发展, 除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之外, 还需要迫切的政治社会理论创新。科技革命, 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多挑战,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占据知识前沿的大学, 对于各种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决, 方可引领社会前进。事实上, 大学在知识创新领域越来越重要, 做出的创新成果越来越多。

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 也是大学肩负的使命[3]。大学的创新是有限的, 社会的发展需要全体民众的创新。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

3 民主精神

所谓民主, 可以理解为多数人的管理。把民主理解为自治也是可以的。就西方大学而言, 大学的管理, 很多学校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 而是有各种管理委员会来决定大学的重要事务。大学各种制度的设立, 应由管理委员会来决定[4]。

由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重大问题, 提交管理委员会决定。虽然, 管理委员会对于整个大学而言, 仍然是少数, 但是在委员的产生方面有广泛的代表性。

在学术问题上, 也体现民主精神, 以理服人。大学是对话的地方, 不是一言堂, 不能打棍子。学术上可以广泛争论, 不能由哪个权威人物说了算, 研究政治社会问题没有禁区。在教师聘任, 职称晋升方面, 要公平公正, 不能由校长一人决定。

4 独立精神

大学不是政府的附属物, 尽管政府可以扶持大学, 支付办学经费, 甚至可以监督大学, 但是大学还是有其独立的地位[5]。最早的大学都不是政府办的, 古代的人才也不是政府培养的, 往往是私塾和私立书院培养的, 一开始就独立于政府。招什么学生, 讲什么课程, 费用收取, 教师任用都由大学自己决定。孔夫子的私塾, 没有政府的扶持, 据说学徒三千, 培养有名门徒七十二人。大学办学不是政府的行为, 从一定意义上, 大学没有义务接受政府的支配。政府也不宜给大学指定开什么课。

5 批判精神

大学是精英的聚集地, 是创新知识的机构。对社会提出批评和建议, 是学者的任务和使命。学者不能唯政府是从, 做政府的代言人或者傀儡。坚持真理是学者的最基本的品格。对于学者的言论, 不给予政治上的评价, 不用政府的权势来压制。如果该言论不对, 自然会有其他的学者站出来反驳。在论争中谬误和真理自然会显现出来, 谬误得以纠正, 真理得以传播。

批判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是不能压制的[6]。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 也会主动树立起社会责任感的。如果教师不敢批评社会, 一味媚俗, 那么学生也会表现出同样的冷漠态度, 成为一名不负责任的公民。可以说, 批判精神是一种书生意气。所谓书生意气就是崇尚理想, 坚持真理, 以天下为己任。一所大学培养不出书生气, 那是很失败的大学。

6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就是尊重生命和人格的品质[7]。在人类的历史上, 因为战争和债务产生了奴隶, 作为同类的人, 遭到非人的待遇, 沦落到动物的境地, 这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 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非人道制度被淘汰, 人们获得了一种精神的进步, 这就是人文精神。人类的发展, 向着尊重生命和尊严的方向, 也就是文明的方向发展。

各大学中都把人格尊严放在重要位置, 尊重美德, 弘扬真善美, 爱护环境, 保护生态, 促进公平, 消除贫困, 维护和平, 促进和谐, 发扬平等自由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即使是军校, 也讲人文精神的, 培养学员不虐待俘虏, 不伤害贫民, 不使用使受伤者十分痛苦的武器等品德。

7 理性和科学精神

大学从创立之初, 就是为了传授知识, 培养人才。知识就是理性的经验。没有理性的知识, 是迷信, 不登大学之堂。伦理道德是理性的东西, 神学也是具有理性的知识。在大学中, 几乎很少有什么神秘的教条, 一切知识都会受到质疑, 受到理性的检阅。从《道德经》到儒家经典, 到《佛经》, 再到《圣经》都渗透着理性精神。在古希腊的学院中, 很早就开始讲几何、逻辑等课程, 随着近代科学的出现, 数学理性和实证主义逐渐发展起来, 渗透到大学的各个角落。现在教师们讲课或者研究, 必须遵循科学的理性, 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去工作[8]。

8 自由精神

蔡元培做北大校长时提出, 兼容并包, 容纳不同的学派同时存在, 不搞清一色。表现大学学术自由的精神。大学毕竟不是政治机构, 不能用政治手段来管理大学。因为大学本身的创新, 大学经常是思想革命的地方, 但是不是政治革命的地方。不过历史上的北大, 却独具特色, 从五四运动开始, 涌现出很多爱国大学生, 参与了很多爱国活动。爱国和革命是北大的光荣传统。但是不能由此把北大作为一个政治机构。大学可以容纳不同的学科, 人文、科学和宗教的都可以讲授研究。大学生可以换专业, 也可以选修第二学位, 也是大学自由精神的表现。当然还包括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 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不受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制[9]。

9 殉道精神

在大学产生的思想, 如何实施?这句需要大学师生有种殉道精神。孔夫子的学生毕业后, 周游列国, 把孔夫子的学说传到四方诸侯, 为官辅政, 实施孔子的主张。所谓学而优则仕, 就包含了殉道精神。苏格拉底为自己的学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就拿北大来说吧, 李大钊是一个典型例子, 还有很多北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或者三民主义, 毕业后好多投身革命, 坚持真理和正义, 为理想而奋斗。还有云南大学任教的闻一多先生, 为民主献身。这些都是大学殉道精神的表现。今天世界各国的大学都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一项主要职能, 大学以及师生都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不能坐而论道, 要置身于社会活动。

二 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的培养, 需经过大学文化的建设来实现。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搞好大学文化建设, 是弘扬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大学文化:

1 搞好学校基本设施建设和管理

学校的基本设施主要是教学实验楼, 图书馆, 体育场馆, 宿舍楼, 办公楼, 食堂, 澡堂、超市和道路等生活服务设施。

教学楼不要太高, 像个商务大厦似的。以前的教学楼基本在五层左右, 现在有的教学楼建得很高, 上下要乘电梯。这就不利于学生下楼活动。高大的教学楼造成了一种压迫感和隔离感, 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室不能太大, 由于高校扩招, 很多学校都建设了大教室, 能容纳120人以上, 甚至达到200人左右。因为人多, 教师与学生直接沟通的机会相对就少, 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图书馆里的图书要体现学术性, 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全套一定要有。这些书大都是西学经典著作, 包含十分丰富的人文内容, 是做人和学术研究必须了解的书籍。不能为了别的目的购进一些不具有学术性和知识性的低质量、价格昂贵的书。那些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腐败。

食堂要卫生, 质量要好, 经济实惠。

学校大门不要搞得太豪华, 培养师生的节俭意识;各种设施坏了要及时维修,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一草一木都要优美, 环境绿化要赏心悦目, 校园面积足够大, 师生在校园中放松精神, 陶冶情操, 开阔思维。在校园散步时, 就能产生灵感, 启发思想和创新。校园周边最好不要有医院 (医学院校除外) 、工厂。学生宿舍要与外单位隔离, 而且与居民区要有些距离。大学校园称为相对封闭的环境。附属中小学也不要接近大学, 以免产生不好的影响。

3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身正为师,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廉洁自律, 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在学校都受到腐败的影响, 走到社会也很难廉洁。要坚决反对高校腐败。杜绝招生、工程承包和设备购买等领域的腐败。反对教师学术不端行为, 杜绝学术腐败。对于不具有学术性的著作, 不论是什么层次的项目或者期刊, 都不能作为科研成果, 只能当做一般著作。反对抄袭和粗制滥造, 维护学术的纯洁性、严肃性和科学性。

4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这与廉洁文化直接相关, 腐败往往利用不诚信的作法来达到目的。学术作弊, 既是学术腐败, 也是违背诚信的。近年来不少高校为了多招生, 往往虚报就业率;为通过评估, 让学生反复地做评估应对演练。为吸引学生, 开设就业率不高, 不具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专业, 华而不实, 不关心学生前途命运。这样做都降低了大学声望和信誉。导致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和玩世不恭态度, 不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有些教师, 平时根本没有搞科研, 但是职称评审时拿出一大推科研成果, 这就要考察一下是本人亲自做的, 还是别人代笔。有些领导自己从来不搞科研或者写论文, 都是别人做的, 签自己的名字, 职称照样过。这些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做领导的职称比专任教师晋升的快。这直接败坏大学了风气。

5 完善大学人事制度

大学是学术型单位, 不能作为解决就业的机构, 所以政府最好不要把退役军人安排进大学。军人的教育和大学教育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不能用军校的那种管理制度来管理普通大学。教师子弟最好不要进入本校, 避免近亲繁殖, 影响学校的公正。美国大学对此有严格规定。

在对教师的考评中, 要公正合理, 客观的对待每一位教师, 不能凭关系定等次。教师职级工资不要差别太大, 否则一些教师就会为工资去不择手段地晋职称。

6 加强大学的民主管理

目前, 我国大学管理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级领导干部都来自行政部门委任, 教师们没有选择权。这样一来, 教师意愿和利益很难得到表达。学校在很多方面不得不屈从政府, 动摇大学的自主地位。为维护大学的独立, 大学校长最好由大学教师推选后报政府任命。这样既能制约校长的权力, 又能维护校长的权威。当然大学的管理还要成立管理委员会, 和大学校党委一同管理学校。

7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为了防止学术垃圾, 一定要在科研成果结项和晋升职称方面审查论著论文的创新程度, 不具有实质创新的东西, 坚决否定, 杜绝学术腐败。形成下真功夫, 作学问的文化氛围。

8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儒学文化中有很多超越越时空的精华, 伴随着华夏民族走了几千年, 这份宝贵的遗产, 我们一定不能丢失。实践证明, 儒学文化对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的让师生接受完整的儒学教育, 有助于大学精神和文化建设[10]。应该把《四书五经》作为选修课, 如果有中文系的话, 把它作为必修课来开设。

参考文献

[1]张忠华.高等教育专题新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109.

[2]雷通群.雷通群西洋教育通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2:1, 33-34

[3]钱学森.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大学要有创新精神[J].共产党员 (下半月) , 2009 (12) :54.

[4]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 :167.

[5]温翠莲.浅论中国大学的自治精神[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9) :67.

[6]禹旭才.社会批判:大学必要的职能[J].2007 (6) :20-21.

[7]解丽霞.近二十年人精神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人文版) , 2006 (6) :35.

[8]王丰.现代大学理性精神之反思与回归[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23) :296.

[9]刘爽, 赵俊芳.论耶鲁大学的自由精神[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3) , 41.

8.大学校长眼中的大学精神 篇八

主持人:李文君

投稿邮箱: liwenjun163@163.com

大学精神引领大学和社会的进步

郭东明 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

大学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走向社会的中心,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的精神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连理工大学60年的建设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大学应始终保持一种令人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大学自治、学术自由、追求真理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之义;同时,大学精神同时代、历史和文化特色密切相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彰显和体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坚韧精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格物致知,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些都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塑造和丰富。大学可以没有围墙,但是大学在精神、追求方面引领着社会的精神、文化、思想、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学精神的培育

周介铭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艰巨期,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竞争亦日趋激烈。置身于这样的生态环境之中,大学要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学培育与环境相适应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理念与精神文化,而这一切,正是培育大学精神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纵观现代大学发展史,可以发现,作为以追求真理、传承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大学,若没有积极向上的理想、催人奋进的精神,那将缺乏自我更新发展的生机活力。大学在促提高、谋发展时,只有树立远大的目标,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照耀下,才能于教泽绵绵,薪火相传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就。

通过培育大学精神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的协调发展。学校要谋求发展,不但要注重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更要通过传承与创新,构建能反映自身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的高校人文景观。要建好一所大学,就要全面地梳理传统的思想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协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共同发展。大学要以探索科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为己任,但大学又决不是仅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适应社会当前需要而设立。大学要传授的是一代代学子一生都需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方法和思想,它要探求人类最有普遍意义和恒久价值的真理,让人们知道为什么和应该怎样。所以,大学之谓大,非面积之广,人数之众,而是在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借鉴扬弃、革故鼎新的过程中,形成利人惠众的品位与气质,惟其如此,大学方能在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现代大学越来越重视通过塑造大学精神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大学的影响力大小是大学生命力强弱的标志。一所学校影响力越大,知名度越高,其发展空间就越广,于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多。当前,很多大学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在对外宣传时,不仅仅介绍自己的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而且越发重视宣传自己的特色、理念、精神、目标和价值观,在介绍自己成绩和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文化品位的展示。实践证明,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可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大学精神已成为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从本质上讲,培育大学精神就是提炼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构建先进的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要以切合实际、特色鲜明、促进内涵发展为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域外的先进理念是我们在瞬息万变的新的社会条件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大学活动的一切领域和环节,既是理论抽象,又是实践操作,但其精髓体现在理念、精神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上,越其如此,才抓住了大学发展的根本,根本固则枝叶繁,因此,大学精神在大学的生存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的灵魂,发挥着激励意志、规范行为、凝聚人心的功能。

培育大学精神,关键要结合学校实际,获得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理念与精神是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生长起来的。应在总结学校发展历史,提炼学校发展经验,反思学校发展问题,分析学校发展现状基础上加以归纳、论证,只有对学校的历史与现状作充分地研究,既重视传统进行纵比,又强调借鉴进行横比,分析与其他学校相比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才能增强办学理念对学校发展的导向性,培养起既尊重客观规律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大学精神。

总之,发展是大学永恒的主题。培育大学精神,当求真务实,立意高远,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建设富有个性特色的大学文化,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大学校长的好坏在于是否尊重大学精神

徐显明 山东大学原校长

我认为,一个懂得大学规律的校长,他的首要责任是要坚定地守护住大学精神。这种守护必然要从他的管理权运行开始。那就是要打破对教授的“管理观念”,树立对教授的“信任”和“服务”观念。校长行政管理的出发点是要尊重学术和相信教授。当大学校长尊重学术、信任教授的时候,教授就获得了尊严感,各种权威自然会趋于平衡。如果一个大学里面的制度环境中存在不信任教师的因素,校长以“管教授”姿态自居,那么必然形成对大学精神的污染。

对教授的信任体现为对大学教授的“不管”上。山东大学有个做法,对经过学术委员会集体认可的一部分教授,实行一种不考核的制度,对于绝大多数的二级教授则是三年“自考”一次,方式是自己述职。哈佛大学的前任校长萨默斯被迫辞职的重要原因是他不尊重教授,进而大家公认其有违大学精神,干涉了教授的学术权利,过度扩张了校长的管理权。作为有过政府部长经历的人,萨默斯公然去挑战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实际上是其在故意扩大权力评判。萨默斯认为大学养着那些没有创造力的教授,是对大学资源的一种浪费。这完全是经济学的观点,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确违背了大学精神。

链接

何谓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以全面人才教育为大学使命。育人的重点,首先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培养有抱负、有政治远见、有广博知识、有责任心的人。要教育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继承前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之情,学习前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为民的品德。关心天下大事,使自己服从于社会,服从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其次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和信念是精神世界深层次问题,它取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和科学的自然观、历史观、社会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三是培养爱心。要教育学生爱父母、爱生活、爱事业、爱祖国。第四是培养高尚的人格。坚持真理,胸怀坦荡,高风亮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第五是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但教育学生如何认知,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引导学生敢于奋斗,善于成才。总之,育人的目的就是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使我们的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上一篇:怎么销售自己的产品下一篇:罗拉快跑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