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法简答题

2024-07-18

小学英语教学法简答题(精选8篇)

1.小学英语教学法简答题 篇一

1.简要回答为什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2.简述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3.简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

4.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5.简要叙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

答案:

1.[参考答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授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是二者通过一定的中介因素的有机结合;二者在教学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教学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实践一认识复合活动。教学活动的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主要表现在:

(1)认识的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原创性认识,区别于科学家的认识活动。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认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认识也能发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2.[参考答案](1)教育的终身化。对于将人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

(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参考答案]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小步呈现;积极呈现;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该思想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L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为其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思路。

4.[参考答案](1)职能的专门性;(2)组织的严密性;(3)作用的全面性;(4)内容的系统性;(5)手段的有效性;(6)形式的稳定性。

5.[参考答案]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论述。学习动机既然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方面: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两类主要的目标——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掌握目标和以成绩定向的成绩目标。又以前者的学习动机更加稳定和持久,因此激发学生树立掌握目标有利于动机的形成。

(2)成熟与年龄特点。年龄越小,其动机的社会性越弱,关注的主要是生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只有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将动机转向注意自己的班级的地位,或是与其他同学的比较等。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年龄特征,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有人趋于进取。力求获得成就,有人则力求避免失败。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乎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5)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动机的形成产生有不良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此外,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就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对错误的现象会抵制,否则就会造成一种矛盾状况,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

②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行为和期望结果,由于这些期望的不同,产生了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对待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此外,教师不仅有榜样作用,他还是沟通社会,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要善于把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内部因素结合起来。1.简述先行组织者技术。

2.简述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4.简述认知策略的种类。

5.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1.[参考答案]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也就是说,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例如:在学习“钢”的概念之前呈现“金属”和“合金”的概念。

2.[参考答案](1)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祖国”和爱“国家”区分开来

祖国是地理的、历史的和文化的概念,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我们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其中的“国”只能是指祖国。对祖国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道德义务,但对国家的爱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这个国家能够真正反映和代表每个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仅代表某个阶级或某一部分人的利益。

(2)爱国主义要把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结合起来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对祖国伟大、光辉和灿烂的一面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从中产生民族自豪感;而且也要让学生看到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去正视这些问题.改善这些问题.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

(3)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

今天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避免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就必须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信任、交流与理解。不要故步自封、更不要盲目仇外。

(4)爱国主义要体现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层次地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即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应该有所不同。

3.[参考答案](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述和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人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4.[参考答案]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它主要涉及以下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过度复习;(7)画线。其中画线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策略。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种:(1)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等。(2)做笔记,它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3)提问策略,即在活动中自己问自己问题,或同学问、师生间进行知识的提问。(4)生成性学习,它是训练学生对其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精细加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信息之间建立联系,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中的第三大类,它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利用图形又可细分为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表格则有一览表和双向表等。这些策略都是陈述性知识学习中常用的认知策略。

5.[参考答案]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结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试题:

1.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2.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3.简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守哪些要求?

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的作用是什么?

5.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答案:

1.[参考答案](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有无记忆目的或记忆目的是否明确会影响记忆的效果,目的不同.学习者在记忆材料时的组织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影响记忆的效果。首先,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学习记忆应有计划。其次,记忆的时间意图应准确与明确,以便提高记忆效果。再次,要培养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机械记忆的特点是基本上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记忆。如果将机械记忆的内容,人为地赋予其意义,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学习中要以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发挥两种记忆各自的长处,从而提高整个记忆的效果。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人们既可对学习材料做表面加工。也可以做精细加工,即理解材料的意义。研究表明.理解越深.保持就越好。为了理解记忆的材料,应该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把它们概括而确切地叙述出来,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的、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储入长时记忆。对记忆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常见的组织加工方式是类别群集,即把一系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编码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适合于记忆贮存。如在长时记忆过程中,可采取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质量,加深个体对识记材料的理解,使识记信息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不易遗忘。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复习,是不可能长久、完全保持在记忆中的。克服遗忘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复习。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包括: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复习相结合等等。

2.[参考答案](1)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知、情、意、行之间不可孤立或割裂来看,它们之问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可见个体品德的发展绝不是其中的某一个要素的发展.而是知、情、意、行的同时发展.缺乏任何一个要素的发展.品德发展都是不健全的。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一个人品德的发展是与其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交互作用就是一种活动.个体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品德:而且.品德的发展也必然是个体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结果。

(3)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发展过程。学生现有的品德状况是学生接受外在道德要求的起点,个体能够接受外在的道德要求都与他现有的品德状况相关。而这种矛盾就是外在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道德水平的矛盾。通过品德结构内部心理矛盾的运动促使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自觉,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3.[参考答案](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4.[参考答案]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

(1)遗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但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5.[参考答案]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的性质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形象、直观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遗忘得慢;比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遗忘快。由于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异,凡是能引起主体兴趣,符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在主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一般不易遗忘;反之,则遗忘得快。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一般说来,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另外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l50%,记忆效果最好。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一般说来,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学习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

(6)情绪和动机。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等也影响遗忘进程。学习者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试题: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

3.请简述教学过程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

4.简述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并说明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5.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案:

1.[参考答案](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如下:

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

①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②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指希望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人在生理需要相对满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安全的需要。人们希望得到较稳定的职位,愿意参加各种保险,都表现了他们的安全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它是更高一级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保持友谊,被团体接纳等。

④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感受到自信、价值和能力,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或保护性反抗。

⑤求知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又被称为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⑥审美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是指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⑦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2)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如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接近现实,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其次,教师应该尽量引发学生的高层次追求,使得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七种层次,对学生最有帮助的层次是第七个,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只有在自我实现的状态时,其自我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被激发。

2.[参考答案]在集中注意于某些对象时,常常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我们可以依据这些外部表现来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注意。注意的最明显和较普遍的外部表现主要有:

(1)适应性运动

人在注意时,有关感官通常会自然地朝向刺激物,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当注意一个声音时.耳朵会朝着声源的方向,所谓侧耳倾听;当注视一个物体时,视线会集中在该物体上,所谓目不转睛、举目凝视。这些现象都是注意的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停止

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无关动作会暂时停止。多余的动作暂时被抑制。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听课,就会专心看黑板、记笔记、思考相关问题.相应地.其他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行为就会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到最紧张时.呼吸甚至会暂时停止.即所谓“屏息”现象:如看恐怖电影。

根据上述外部表现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集中注意。但注意的外部表现与内部状态有时并不一致,如有的学生看上去是在注意听课,实际上却在注意其他的事物。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注意集中,不能完全靠外在表现,而要根据其活动情况综合分析。

3.[参考答案](1)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

(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活动。这个阶段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方面。

(3)巩固知识。巩固知识是学生把所学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当需要时能正确及时地提取。知识的巩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巩固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作业、联系和复习。

(4)运用知识。运用知识是学生用领会的知识去解决同类客体的活动,目的在于使抽象知识同具体事物相联系,使领会了的知识具体化。

(5)检查效果。检查效果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产生的结果进行测试评估。通过检查评定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和学习情况。并据此来调节教与学的活动方向和节奏。

4.[参考答案](1)基本含义。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5.[参考答案]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

(1)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2)学科知识水平

课程内容反映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义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需求,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考察。

(4)课程理论

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着重要的结构性影响。试题:

1.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2.请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简单列举一下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哪些?

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5.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哪些方面?

答案:

1.[参考答案](1)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定研究主题.并对研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诊断与肯定。

(2)拟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设计研究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一

(3)实施行动研究:收集资料,拟定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

(4)进行总结评价:汇集资料,做好观察记录。根据各种信息反馈认真修正行动计划.再实施新一轮行动研究.直至实现研究总目标。

2.[参考答案]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在于: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一个教师按照预计的教学计划.同时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学生是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的班级.有利于他们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中,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彼此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之处在于:

(1)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课程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中主要获得间接经验,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比较缺乏;(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参考答案]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4.[参考答案](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巨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5.[参考答案]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的指标有很多.而这些指标使得心理健康的概念得以具体化。归纳起来,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六点:

(1)对现实的有效直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凋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完善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小学教育学 简答题大全 篇二

*近代教育的发展: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增加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知识;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现代教育的发展: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相互渗透;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走向终身发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知识

*现代创新观:破除知识中心观念;破除教师权威观念;培养问题意识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内目两权)

*教育的政治功能(人民论)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生产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内目价法):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保存;传播-交流;选择-提升;创造-更新

*教育对人口问题影响: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 能力 气质 性格 人格 品格)的主要因素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因素,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像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遗忘的因素: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学习程度;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如何根据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育:阶段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时不搞一刀切;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互补性要求教师要做到长善救失;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育要抓关键期;顺序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时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要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生德。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的和谐发展;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强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要求使学生德。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思想;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上的

*建立学制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教师的成长途径和方法: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进行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经验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渐提高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社会的发展要与学生个体发展交织在一起;科学文化知识是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

*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社会经济政治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中正确引导;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家长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外部: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良好的品德形成德育的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惩罚 *德育的基本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和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活动和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 *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德育的基本原则:方向性;疏导性;知行统一性;因材施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德育的基本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如何培养,建立班集体(基本特征)策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形成良好班风的措施: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发挥身边的榜样作用;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开展班会活动;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课外活动的特点:性质的资源性和选择性;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活动方法的实践性;活动评价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具有以下性质a开放性b实践性c自主性d生成性

*教学目标的内容: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循直发巩力科学理材

*教学的一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世界观。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教学作用。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培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

*怎么上好课的基本: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正确的鉴定分析课堂气氛;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树立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 妥善处理矛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要深入准确的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改革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在教学中如何促进迁移: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迁移意识;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怎么用迁移进行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学习策略的类型:认知策略: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 外援资源管理 环境管理 心境管理策略 *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 反馈 导向 检验

*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得失;反思教学再设计

*二因素论,斯皮尔曼,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G代表一个人普遍而概括的能力,参与所有的智力活动。S代表一个人的特殊能力

*三维结构论,吉尔福特,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 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

*三元智力论,斯滕伯格。智力成分亚理论 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古德莱德划分:理想的正式的领悟的运作的经验的课程

*皮亚杰:感0-2客体永久,前2-7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具7-11 12守恒可逆去自我,形11 12~推理假设抽象

*埃里克森:信不信0-1.5自主羞1.5-3主动对内疚3-6勤奋对自卑6-12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亲密对孤独18-30繁殖对停滞30-60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 *奥苏贝尔:接受传授者的传授和学习者的主动构建而实现的学习。发现对现实能动的反映及发现创造构建一定经验结构而实现的学习。意义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经验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间的联系。机械进行机械的联想来学习

*冯忠良: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潘叔:理解阶段 保持阶段 迁移和运用阶段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注意 保持 复制 动机

3.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篇三

2、试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

5、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课程变革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7、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8、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

3、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4、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

5、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

6、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1、简述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2、简述科目本位课程的定义及特点。

3、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4、“量的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什么?

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

8、评价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

4、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5、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取向?

6、试论教学过程的本质。

7、试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及特征。

4、简述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5、什么叫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

6、简述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

7、试述夸美纽斯的教学论。

8、试述几种典型教学方法的关系。

1、“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1、简述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涵义及目的。

1、简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1、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三种张力及其相对应的三种基本价值取向。

1、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试述功利课程论的主要内容。

1、试分析“教学认识过程的本质是间接性,即是说儿童的认识是以间接经验为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向于儿童间接经验的学习”。

1、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

2、简述表现性目标的涵义及价值取向。

2、简述教学对话的性质。

2、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

2、简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2、试分析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2、什么是自主性教学,试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性教学方法?运用它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2、简述“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2、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2、简述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认识这些因素?

2、“教育性教学”的提出者是谁?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2、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回应模式?为什么说它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模式?

2、综合课程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困难?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2、简述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2、简述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泰勒认为,选择学习经验必须遵循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分别是什么?

2、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三种张力及其相对应的三种基本价值取向。

2、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主要内容。

2、自主型教学方法的作用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

2、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2、什么是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1、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

1、简述施瓦布的“折中的艺术”。

1、简述班级授课组织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1、科学、艺术、道德的关系如何?

1、试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1、试述赫尔巴特教学论的贡献及局限

1、先行组织者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目标达成模式的步骤是什么?

1、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内涵是什么?

1、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的职能是什么 ?

1、试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1、举例阐述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教学设计策略的基本内容。

1、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1、如何理解教学方法的本质?

1、支架式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

1、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1、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

1、比较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三种基本取向,并谈谈对改进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启示。

1、课堂讨论的性质及组织策略是什么?

1、简述提示型教学方法的涵义、价值及局限性。

1、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及基本特征。

1、教育目标的功能有哪些?

1、试比较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不同,并谈谈过程模式对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1、试述三代评价的缺陷及对我们的启示。

1、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内部人员评价和外部人员评价的涵义及利弊是什么?

1、简述凯勒个别化教学体系的特征。

1、“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简述“全球性”教育的主要目标。

1、试论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及其使用过程。

1、谈谈经验课程的优缺点。

1、简述课程理解与课程开发的关系。

1、课程选择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1、富兰归纳的成功的校长的策略是什么?

1、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有哪些?

1、简述课程实施的研究意义。

1、试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四个基本取向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简答题答案 篇四

课题学习的三种基本方式。

①数学小调查。数学小调查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主动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并做出决策的学习活动。

数学调查可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第二,收集信息的阶段;第三,表达和交流阶段。这种活动具有开放性、问题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②小课题研究。

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数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初步体验一些数的规律,学会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③动手做(Hands on)的活动。“Hands on”的意思是动手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Hands on”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

简要阐述课例研究的四个要素:

课例研究的四个要素:主题与背景,情境与描述,问题与讨论,诠释与研究。

.简述基本活动经验的课程教学价值:

①获得必要的学科活动经验和与学科学习有关的生活经验,是进行科学建构、实现学生在数学上的自主发展。

②一定数量的基本活动经验,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载体;

③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是“实践与综合”领域的基本目标之一;

④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必要前提,也有助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

⑤有些经验直接派生出智慧、方法、思维模式,特别是,积累学生全面的学科活动经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更好地培养创新性人才。

简述课堂观察的基本含义: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眼、耳等感官及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简述当前7-9年级(即初中)“数与代数”教学的总体特点与发展趋势。

当前7-9年级(即初中)“数与代数”教学的总体特点与发展趋势是: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注重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数与代数”的意义,关注学生数感、符号感和估算意识的形成,注意“关系―结构”的教学分析。

简述如何理解界定的符号感: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如何理解随机现象?

一定条件下在进行试验或观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多于一种可能的试验结果),而且在每次试验之前都无法预言会出现哪一个结果(不能肯定试验会出现哪一个结果),这种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7-9年级简述课题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7-9年级“课题学习”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是:(1)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简要阐述课例的撰写过程。1)第一阶段:琢磨典型的课例。

(2)第二阶段:回溯教学实例或“一系列片断”的产生过程。

(3)第三阶段:撰写课例初稿。

(4)第四阶段:斟酌和修改课例。

(5)第五阶段:凸现课例的价值和意义。

简述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评价的主要目的:

①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②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③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④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简述“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的:

其一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或者说演绎推理能力;

其二是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其三是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简述7-9年级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答: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抽样调查是实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式。“捉-放-捉(capture-recapture-capture)”是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常常用来根据部分的数量估计一个整体的数量,譬如,估计养鱼池中鱼的个数,森林中某种动物的个数等,这个方法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抽样是本学段统计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和随机抽样的重要性;经历抽样的过程,并根据样本的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估计总体的特征,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简述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要求:

① 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数学尖子学生竞争,给每个学生有锻炼与参与的机会;

② 任务驱动。要向学生提出有明确具体要求的任务,发挥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作用;

③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

④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

⑤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⑥形式上灵活多样,强调课内外结合。

7-9年级“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评价主要应关注哪些内容:

①应注重结合实际情境,评价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②应从几何直观出发建立概念;③应强调几何建模过程;④应关注证明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过程和方法.

简述全7-9年级“教学要注意哪几个核心内容:

5.小学英语教学法简答题 篇五

第二章: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第一节: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原则考点一:教学原则确定的依据 1.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

A.史论结合原则B.重点突出原则C.系统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 【答案】:A。

2.什么是教学原则?确立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2)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 ①总结和概括教学经验。②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③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④依据古今中外的有关研究成果。3.历史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过去性是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特征,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全部实践活动,指的是过去的人和事。这种过去,从本质上讲都是历史的陈迹。历史不能重复出现,不能通过任何途径如实验室的“观察”或“实验”使其重复出现。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征又决定了它具有间接性特征。我们所学习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只能间接认识,无法直接体验。即使历史研究也不可能“复原”历史全貌,只有尽最大努力去追求真实,“贴近”历史。

(2)具体性是历史知识的显著特征,即任何历史知识都有着具体内容,是由时间、空间、条件、经过、人物及其活动等具体要素构成的。这主要表现为: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任何历史事件都是有头有尾、有实际情节、有具体经过的;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人物及其活动。

(3)综合性,即历史是包罗万象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都是历史学研究的对象。马克思曾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两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仅仅指的是人类史。人类历史发展本身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特征。历史知识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等。现代著名文学家王蒙说过“一切学科都是历史学科的分支。”历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是知识的海洋。

(4)科学性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即我们所学习的经过科学整理的历史知识并不包括以往一切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而仅仅包括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选择、分析并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之后的这一部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它们是客观真实的,是能够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

考点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原则 1.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1)史论结合原则(2)突出重点原则(3)直观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

2、简述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事史论结合?

答案:史论结合原则是历史教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在历史教学中,首先必须详细的把握和讲清基本事实,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知材料,为正确分析,得出结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其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史论结合必须做到史实讲述中寓有观点,观点分析中不离史实,要反对只讲理论观点,而不注意讲述基本史实;或者只讲基本史实而不注意讲理论观点的做法。3.在历史教学中,贯彻重点突出原则必须做到哪几点?

【参考答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首先要确定重点。一般而言,在教材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的史实,构成了历史发展基本内容的史实,对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都属于重点。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突出重点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分清主次,详略得当。(2)点面结合,互为补充。(3)围绕重点,补充材料。

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考点一: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 1.什么是教学模式?

将模式一词最先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模式的类型有那些?

【答案】:

1、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个性教学模式

3、合作教学模式

4、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3.教学模式的结构是什么?

【答案】:1.理论依据2.教学目标3.操作程序4.实现条件5.教学评价 考点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 1.什么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2.常用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

1、讲述法

2、讲解法:解释和比喻,分析和综合,类比与对比

3、谈话法

4、图文示意教学法

5、学习发现法

6、讨论法

3、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其基本要求包括:

①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②讲究语言艺术③善于设问解疑,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④恰当地运用板书。⑤讲授过程中辅之以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之与讲授相互补充,克服讲授法的弱点。

第三节: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考点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教学设计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 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

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2.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问题情境体现文化底蕴,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各学科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各学科学习对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热爱;通过各学科故事或各学科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各学科学习的兴趣;通过对科学研究,特别是各学科研究工作中的伟大人物介绍,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2)教学设计体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观念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教育规律的基础规律和基本观点.在反映各学科教学观念的案例中,执教者抓住其中能说明问题的“亮点”展开,并加以分析,进行教学设计。

(3)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自主精神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的“讲———学———练”模式,强化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学———讲———练”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事实上,学生的自主精神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来体现的,可采用实验、尝试、猜测、讨论等方式进行。

(4)知识建构体现渐进过程。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入,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

(5)课件制作体现动态交互。在新理念下,计算机课件制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特别强调它的交互性,所用数据可以修改,使课堂成为实验室;学生可上机设计并操作,还留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的余地。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基本要求集中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体现各学科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关注具体各学科内容的特点。一方面,在职业高中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写中,应将各学科的文化价值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之中,并采取多种形式,如与具体各学科内容相结合或单独设置栏目作专题介绍;列出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来源,以便学生自己查阅、收集整理.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职业高中各学科教学素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例如,算法是职业高中各学科课程中的新内容之一.在设计教学素材时,要注意突出算法的思想,提供实例,使学生经历模仿、探索、程序框图设计、操作等过程,从而体会算法思想的本质,而不应将算法 内容单纯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同时,教学素材的设计还要注意在能够与算法结合的课程内容中,融入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算法的认识.

此外,应把“各学科探究”、“各学科建模”和“各学科文化”等新的学习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并注意提供相关的推荐课题、背景材料和示范案例,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课题作业或专题总结报告.

(2)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各学科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 a.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b.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各学科非常重要.

c.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各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化,职业高中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教学素材的选取应注意体现各学科的本质,关注与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现实,注意适度的弹性。

教学设计中的素材选取,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各学科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各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各学科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素材应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此外,在教学素材的编写时,内容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弹性.

(4)进行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要关注相关各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各学科。各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各学科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教学素材编写时,应充分注意这些问题,不要因为职业高中各学科课程内容划分成了若干模块,而忽视相关内容的联系.新的职业高中各学科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 的不同需要,分不同的系列和层次展开的.对此,必须引起教学设计的足够关注.同时,处理这些内容时,还要注意明确相关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要求及其前后联系,注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螺旋上升、逐步提高.

(5)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在高中各学科教学设计中,呈现教学内容应注意反映各学科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各学科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各学科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素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还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各学科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6)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各学科课程内容、各学科教学、各学科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各学科学习提供 更多的帮助,是教学设计值得关注的问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是有利于对各 学科本质的理解.

考点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1)系统性原则(2)程序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反馈性原则 2.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案】: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策略划分为三种基本的策略:替代性教学策略与生成性教学策略,指导性教学策略。3.什么是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原则? 【答案】: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及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着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该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该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 综合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考点三: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1.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是什么? 【答案】: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说明本节课用那些理念作指导,并阐述所用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重点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学习中易理解和难理解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分析了解所教对象,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答案】:(1)设计理念和思路(2)设计教学内容(3)教学目标的确定(4)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设计(5)教学反思

3.教学目标确立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1)要注意能理性和全面性(2)要有层次性和可测性 第四节: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指导考点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 1.课前备课的重要性。【答案】:(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课前备课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1)要考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2)要考虑如何有利于学生的学 3.历史课前预习教师要注意的有哪些? 【答案】:教师在预习中要做好的几点(1)、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培训,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思品知识的预习方法。2)、教师事先设置好预习问题,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将设置的预习问题留给学生,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任务、目标和方向。(3)、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学生的预习以学习小组单位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的预习集中进行,由于对学生进行督促和监督,使预习有时间保障。(4)、加强对学习小组组长的培训,每次预习结束后由组长对组内学生预习结果进行检查,及时督促预习不认真的同学,并在组内进行预习结果交流,有利于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精神。(5)、为便于提高预习效果,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做好预习笔记,教师要在课堂或课前抽查,督促学生将预习工作落实。

考点二:教学课堂渗透学法

1.学会教学课堂渗透学法的重要性。【答案】: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教师怎样教,直接影响着学生怎样学;而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多少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往往只单方面地强调教师如何把书教好,却对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则很少过问;在教师的教研活动中,一般也只重视教师教法的研究与改进,而忽略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改进。因而使学生的学习常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的困难境地,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板、思维不灵活、动手能力差、适应能力弱等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实际上,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只有重视学,教才有针对性。如果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重视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能使学生更灵活、更轻松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效地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会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副则学习的责任。对一个问题,不是要学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讲演,发生相类似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也就是第斯多惠说的:不好的教师是向学生传述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教师要搞好课堂教学,不仅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并对学生的学法进行具体指导,将教课和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教学课堂渗透学法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1)教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教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3)教导学生学会总结历史规律,活学活用

(4)教导学生学会对习题进行变异训练,提高解题技巧

3.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应遵循以下的要求: 【答案】(1)、明确学法指导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2)、学法指导要遵循学习规律,运用学习理论。(3)、学法指导要与学情研究相结合,注意因材施教。(4)、学法指导应渗透与课堂教学中,使其经常化,具体化。

第五节: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

考点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1.教学评价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2.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案】: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3.教学评价的核心环节是什么?

【答案】: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考点二:教学评价的作用

1.教学评价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1)导向功能(2)激励改进功能(3)反馈调节功能(4)鉴定,选拔功能

2.激励改进功能对教师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教学评价对教师有一种激发情感,鼓舞斗志,反思改进,积极向上的功能。

3.反馈调节功能对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学习状况提供了大量的反馈信息,使教师、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对原来的教学设计,学习方式做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节,以取得最佳效果。

考点三:教学评价的类型

1.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按评价功能进行分类(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 按评价表达分类(1)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 按评价内容分类(1)过程评价(2)成果评价

按评价的主客体分类(1)他人评价(2)自我评价 2.什么是终结性评价

6.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 篇六

①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印度尼西亚等。

成因、特点: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终年高温多雨。

特例: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 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成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②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特点: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节交替明显。

特例: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简化: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③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特点:受季风影响突出,终年高温,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④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

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特点: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高温,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⑤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特点: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温暖少雨。

⑥ 地中海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

大陆西部沿海,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特点: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⑦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的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特点: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

⑧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冷夏热,常年干旱少雨。

特例: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 特点: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7.中考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 篇七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6.分析材料

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确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阅读材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

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

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8.部分简答题答案 篇八

41、房地产贷款一般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点有哪些?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42、简述贷款新规下的贷款基本信贷流程。

1.贷款申请,2.受理与调查,3.风险评估,4.贷款审批,5.签订合同,6.贷款发放,7贷款支付,8.贷后管理

43、简述贷款新规对项目融资业务的专项要求。1.项目可行性;2.项目批准;3.项目完工时限

44、简述商业银行审贷人员如何确定授信品种?

1.流动性短期资金需求应关注:(1).融资需求的时间性(常年性还是季节性);(2).对存货融资,要充分考虑当实际销售已经小于或将小于所预期的销售量 时的风险和对策,以及存货本身的风险,如过时或变质;(3)应收账款的质量与坏账准备情况;(4).存货的周期。

2.设备采购和更新融资需求应关注:(1).时机选择,宏观经济情况和行业展望;(2).未实现的生产能力;(3.)其他提供资金的途径:长期授信、资本注入、出售资产;(4).其他因素可能对资金的影响。

3.项目融资需求应关注:(1).项目可行性;(2).项目批准;(3).项目完工时限。

4.中长期授信需求应关注:(1).客户当前的现金流量;(2).利率风险;(3).客户的劳资情况;(4).法规和政策变动可能给客户带来的影响;(5).客户的投资或负债率过大,影响其还款能力;(6).原材料短缺或变质;(7).第二还款来源情况恶化;(8).市场变化;(9).竞争能力及其变化;(10).高管层组成及变化;(11)产品质量可能导致产品销售的下降;(12).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原辅料及产成品带来的影响;(13).经营不善导致的盈利下降。

5.贸易融资需求应关注:(1).汇率风险;(2).国家风险;(3).法律风险;(4).1 付款方式。

53、简述商业银行贷款审查的“6C”原则。

1.品德(character)2.能力(capacity)3.资本(capital)4.担保品(collateral)5.环境(condition)6.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

56、简述固定资产贷款的主要风险点。

贷款人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贷款风险评价制度,设置定量或定性的指标和标准,从借款人、项目发起人、项目合规性、项目技术和财务可行性、项目产品市场、项目融资方案、还款来源可靠性、担保、保险等角度进行贷款风险评价。

58、简述银团贷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银团贷款是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基于相同贷款条件,依据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时间和比例,通过代理行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或授信业务。

按银团贷款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直接银团贷款和间接银团贷款,直接银团贷款由银团各成员行委托代理行向借款人发放、收回和统一管理贷款。国际银团贷款以直接银团贷款方式为主。间接银团贷款由由牵头行直接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然后再由牵头行将参加贷款权(即贷款份额)分别转售给其他银行,全部的贷款管理、放款及收款由牵头行负责。

61、简述出口押汇和进口押汇的不同。

进口押汇:进出口双方签订买卖合同之后,进口方请求进口地某个银行(一般为自己的往来银行)向出口方开立保证付款文件,大多数为信用证。然后,开证行将此文件寄送给出口商,出口商见证后,将货物发送给进口商。商业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保证文件的这一过程,称为进口押汇。因为进口商通过信用保证文件的开立,可以延长付款期限,不必在出口商发货之前支付货款,即使在出口商发货后,也要等到单据到达自己手中才履行付款义务。这样,进口商减少了资金占用的时间。同时,出口商愿意接受这种延长付款期限,是以开证行保证到期付款为条件的。因此,进口押汇是开证行为进口商提供的一种资金融通。

出口押汇:是指出口商根据买卖合同的规定向进口商发出货物后,取得各种单据,同时,根据有关条款,向进口商开发汇票。这时,进口商不能立即支付汇票票款,出口商为尽快收回货款,将汇票和单据持往出口地某个银行,请求该银行对汇票进行贴现。如果该银行进行审查后,同意贴现,即收下汇票和单据,然后把汇票票款扣除贴现利息后,支付给出口商。这种出口地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称为出口押汇。出口地银行收下汇票和单据后,在汇票到期时提交给进口商,请其付款,进口商付款后,银行收回垫付资金,如果进口商拒绝支付票款,则出口地银行有权要求出口商归还票款。

1104、简述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和不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的主要区别。可撤销信用证(Revocable L/C)是指开证行对所开信用证不必征得受益人或有关当事人的同意,有权随时撤销或修改的信用证。不可撤销信用证是指开证行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未经受益人或议付行等有关当事人同意,不得随意修改或撤销的信用证;只要受益人按该证规定提供 有关单据,开证行(或其指定的银行)保证付清货款。

117、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风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同一持卡人单笔透支发生额个人卡不得超过2万元(含等值外币)、单位卡不得超过5万元(含等值外币)。2.同一账户月透支余额个人卡不得超过5万元(含等值外币),单位卡不得超过发卡银行对该单位综合授信额度的3%。无综合授信额度可参照的单位,其月透支余额不得超过10万元(含等值外币)。3.外币卡的透支额度不得超过持卡人保证金(含储蓄存单质押金额)的80%。4.从本办法施行之日起新发生的180天(含180天,下同)以上的月均透支余额不得超过月均总透支余额的15%。

128、哪些情况下可以在异地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1.营业执照注册地与经营地不在同一行政区域(跨省、市、县)需要开立基本存 款账户的。2.办理异地借款和其他结算需要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3.存款人因 附属的非独立核算单位或派出机构发生的收入汇缴或业务支出需要开立专用存 款账户的。4.异地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5.自然人根据需要在异地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

184、简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五要素。

1.内部控制环境。2.风险识别与评估。3.内部控制措施。4.信息交流与反馈。5.监督评价与纠正。

217、根据《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具有哪些特征的企业可以认定为集团客户?

本指引所称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 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2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简述商业银行可以经营的主要业务。1.吸收公众存款; 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3.办理国内外结算; 4.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5.发行金融债券; 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7.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8.从事同业拆借; 9.买卖、代理买卖外汇; 10.从事银行卡业务; 11.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 12.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13.提供保管箱服务; 14.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238、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简述商业银行授信后应重点持续监测哪些可能影响还款的因素,对问题授信应采取哪些措施。因素:1.客户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授信,是否诚实地全面履行合同; 2.授信项目是否正常进行;3.客户的法律地位是否发生变化; 4.客户的财务状况是否发生变化; 5.授信的偿还情况; 6.抵押品可获得情况和质量、价值等情况。措施:1.确认实际授信余额;2.重新审核所有授信文件,征求法律、审计和问题授信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3.对于没有实施的授信额度,依照约定条件和规定予以终止。依法难以终止或因终止将造成客户经营困难的,应对未实施的授信额度专户管理,未经有权部门批准,不得使用;4.书面通知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分支机构并要求承诺落实必要的措施;5.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追加担保或行使担保权;6.向所在地司法部门申请冻结问题授信客户的存款账户以减少损失;7.其他必要的处理措施。

240、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简述借款人在哪些情形下,商业银行有权单方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

1.提供虚假材料或隐瞒重要经营财务事实的; 2.未经贷款人同意擅自改变贷款原定用途,挪用贷款或用银行贷款从事非法、违规交易的; 3.利用与关联方之间的虚假合同,以无实际贸易背景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债权到银行贴现或质押,套取银行资金或授信的;4.拒绝接受贷款人对其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和有关经营财务活动监督和检查的; 5.出现重大兼并、收购重组等情况,贷款人认为可能影响到贷款安全的; 6.通过关联交易,有意逃废银行债权的。

244、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及《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简述商业银行清理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十六字原则。

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246、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简述贷款人应在借款合同中与借款人约定的支付条款;何种情形下借款人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条款:贷款人应在借款合同中与借款人明确约定流动资金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用途、支付、还款方式等条款。前条所指支付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贷款资金的支付方式和贷款人受托支付的金额标准; 2.支付方式变更及触发变更条件; 3.贷款资金支付的限制、禁止行为; 4.借款人应及时提供的贷款资金使用记录和资料。

247、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简述固定资产贷款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借款人在贷款发放与支付环节出现哪些情形时,贷款人应停止贷款的发放和支付。

风险评价主要内容:贷款人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贷款风险评价制度,设置定量或定性的指标和标准,从借款人、项目发起人、项目合规性、项目技术和财务可行性、项目产品市场、项目融资方案、还款来源可靠性、担保、保险等角度进行贷款风险评价。

情形:1.信用状况下降; 2.不按合同约定支付贷款资金; 3.项目进度落后于资金使用进度; 4.违反合同约定,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贷款人受托支付。

250、根据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简述银信理财合作在产品设计、销售宣传方面应当遵守的基本规定。

1.坚持审慎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2.银行、信托公司应各自独立核算,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3.信托公司应当勤勉尽责独立处理信托事务,银行不得干预信托公司的管理行为;4.依法、及时、充分披露银信理财的相关信息;5.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要求。

253、根据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简述银行高管除遵守一般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外,还应当遵守的职业操守规定。1.认真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恪守职业道德,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大局。善于管理,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坚持原则。履行社会责任。2.忠实履行受托人责任和经营管理职责,组织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科学决策,谨慎用权,防范风险,远离职务犯罪。3.以身作则,自觉遵行本指引并承担组织从业人员遵行本指引的义务。4.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关心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育团队意识。5.适度参与公共活动,远离违法及不良行为,不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或输送非法利益。6.细化管理,重点监控,明确本机构关键岗位特殊职业操守并组织关键岗位从业人员遵行。

254、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简述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信息科技项目实施前及实施后的评价机制。2.建立定期检查系统性能的程序和标准。3.建立信息科技服务投诉和事故处理的报告机制。4.建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监管发现问题的整改处理机制。5.安排供应商和业务部门对服务水平协议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审查。6.定期评估新技术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已使用软件面临的新威胁。7.定期进行运行环境下操作风险和管理控制的检查。8.定期进行信息科技外包项目的风险状况评价。

258、根据《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国务院令第285号),简述身份证件为实名证件的主要种类。

1.居住在中国境内16周岁以上的中国居民,为身份证、户口簿、护照;居住在中国境内16周岁以下的中国居民,为户口簿;中国籍的华侨可以是中国护照。2.军人,为军人身份证件;人民武装警察,为人民武装警察身份证件。3.香港、澳门居民,为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为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其他有效旅行证。4.外国公民为护照。5.法律规定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260、根据银监会发布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简述不得担任中资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的主要情形。

1.有故意犯罪记录的; 2.对曾任职机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或重大损失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情节严重,被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处罚的; 3.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有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诚信原则行为的; 4.被金融监管机构取消终身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或累计2次被取消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 5.累计3次被金融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的; 6.与拟担任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职责存在明显利益冲突的; 7.有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8.个人或其配偶有数额较大的到期未偿还的负债,或正在从事的高风险投资明显超过其家庭财产的承受能力的; 9.法律、行政法规及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261、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简述存款行需对单位定期存单进行核实确认的主要内容,以及贷款行可依法处分存单的主要情形。

主要内容1.单位定期存单所载开立机构、户名、账号、存款数额、存单号码、期限、利率等是否真实准确;2.借款人提供的预留印鉴或密码是否一致;3.需要确认的其他事项。

主要情形1.质押贷款合同期满,借款人未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2.借款人或出质人违约,贷款人需依法提前收回贷款的;3.借款人或出质人被宣告破产或解散的。

263、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简述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

2.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3.完善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

4.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 266、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简述融资平台贷款划分为正常类贷款的基本原则以及确定贷款风险权重的基本原则。正常类基本原则:贷款项目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项目本身可收回现金流现值大于贷款账面价值,即使经济环境和所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发生不利变化时,借款主体仍能按期偿还全部本息的融资平台贷款,应归为正常类; 权重基本原则:所要求的按现金流覆盖比例划分的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平台贷款计算资本充足率贷款风险权重。其中,全覆盖类风险权重为 100%;基本覆盖类风险权重为140%;半覆盖类风险权重为 250%;无覆盖类风险权重为300%。

267、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0‟102号),简述信贷资产转让的洁净转让原则。

1.将未偿还本金与应收利息分开; 2.按一定比例分割未偿还本金或应收利息;3.将未偿还本金及应收利息整体按比例进行分割; 4.将未偿还本金或应收利息进行期限分割。269、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简述信用卡风险资产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的基本标准。商业银行应当对信用卡风险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标准如下:

1.正常类:持卡人能够按照事先约定的还款规则在到期还款日前(含)足额偿还应付款项。

2.关注类:持卡人未按事先约定的还款规则在到期还款日足额偿还应付款项,逾期天数在1-90天(含)。

3.次级类:持卡人未按事先约定的还款规则在到期还款日足额偿还应付款项,逾期天数为91-120天(含)。

4.可疑类:持卡人未按事先约定的还款规则在到期还款日足额偿还应付款项,逾期天数在121-180天(含)。

5.损失类:持卡人未按事先约定的还款规则在到期还款日足额偿还应付款项,逾期天数超过180天。

270、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简述收单银行签约的特约商户应当满足的基本条件。

上一篇:申请报告(农业样本)下一篇:快乐的源泉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