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巧解应用题

2024-12-18

第三讲巧解应用题(精选8篇)

1.第三讲巧解应用题 篇一

力轩教育初中英语

一、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做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状语、定语和宾语补足语。

主语:主语是一句话的主体,表明说的是谁或是什么。主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常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例如:1 I am a student.To keep a donkey is much easier than to keep a horse.Four and two is six.谓语:谓语说明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语由动词充当。谓语有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之分。

(1)简单谓语:

1)They work hard.2)Mary likes her new bike.(2)复合谓语:

①由“情态动词+动词原形”构成的复合谓语。例如:

He may come today.②由“连系动词+表语”构成的复合谓语。例如:

1)My parents are both teachers.2)They all look fine.③主语与谓语一致。

一个句子的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两方面必须保持一致。

表语:在连系动词后,用来说明主语的身份、状态或特征的成分是表语。可作表语的有: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以及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等。例如:

1)Wang’s father is a doctor.2)Who is there?---It’s me(I).3)He is always careless.4)The football match is on.5)All the pupils are on the playground now.宾语:及物动词涉及到的人或物,称为动词宾语。宾语一般放在及物动词之后。介词之后的名词或代词,称为介词宾语。名词、代词、数词常在句中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另外,动词不定式可作动词宾语;动名词和宾语从句也可用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例如:

1)---How many notebooks do you want?

---I want five.2)His sister is good at playing chess.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有些及物动词可以有两个宾语,一个指物,称为直接宾语;一个指人,称为间接宾语。此类动词如下:give,show,bring,pass,etc.有时可把间接宾语变成介词to 或for 的宾语,放在直接宾语后。如:

1)Our teacher told us an interesting story.2)I will buy some books for you.3)The sun gives light and warmth to us.宾语补语:在宾语后面补充说明宾语的动作、状态、特征的成分,称为宾语补语。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以及动词不定式、分词等可用作宾 1

力轩教育初中英语

语补语。例如:

1)We made him head of the group.2)I don’t believe the story true.3)Jim asked me to help him.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是定语。可作定语的有:形容词、名词、代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以及动词不定式、分词等。

定语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之分:(1)形容词、代词、数词、名词等作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词之前作前置定语;(2)副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等放在被修饰词之后作后置定语;(3)修饰复合不定代词(如something,anything,everything,nothing)的形容词要放在后面作后置定语。例如:

(1)The red bike is mine.(2)She was thinking about a maths problem.(3)They cleaned their classroom.(4)The man from Beijing is my friend.状语:状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一般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原因、目的、条件、结果、让步、频度等意义。

(1)You are quiet right.(2)I arrived too late to catch the train.(3)Her mother usually goes out to do some shopping on Sundays.(4)He sat here reading a novel.

2.报关第三讲习题 篇二

1、我国海关实行三级组织机构,其中隶属海关负责本关区的审单、查验、征

税、放行等工作,是海关监督管理职能的基本执行单位。

2、报关企业与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分别为2年和3

年,并且都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到海关办理换证手续。

3、在海关办理了报关注册登记的外贸公司和外贸工厂都是报关单位,都只可

以为自己的进出口货物报关。

4、从事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货代企业经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委托,都可

以为自己承揽的货物办理报关业务。

二、单选题:

1、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证书和收发货人注册登记证书的有效期是:

a、均为2年b、均为3年

c、报关企业2年,收发货人3年d、报关企业3年,收发货人2年

2、下列企业单位中不属于报关单位的是:

a、经海关批准在海关临时注册登记的某大学;

b、接受某大学委托快递函件到国外的、经海关注册登记的快递公司; c、捐款给某大学、并在海关注册登记的某外商投资企业;

d、临时进口钢琴用于音乐教学的某大学;

3、按照海关规定,注册报关企业除了满足相关条件外,还需要注册资本不能低于多少人民币:

a、20万元b、30万元c、150万元d、200万元

三、多选题:

1、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许可条件中对企业人员的要求包括:

a、报关员不得少于5名

b、投资人、报关业务负责人、报关员无走私记录

c、报关业务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外贸工作经验或者报关工作经验 d、报关业务负责人、报关员要通过海关规定的业务考核

2、根据海关规定,目前可以向海关办理报关注册手续的企业有:a、专门从事报关服务的企业

b、经营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并接受委托代为报关的企业

c、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

d、经常接受境外捐赠的儿童福利机构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二、单选题

1、c2、d3、c

三、多选题

3.第三讲作文结尾技巧 篇三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一、自然收束,水到渠成技巧点拨:所谓自然结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技巧点拨: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如一同学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这种结尾方式也叫“画龙点睛”式,也就是在结尾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用得最多的结尾方式。而“点睛”的方式又可分为下面几种:

1、用抒情式点题结尾。如“老师,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走不出您的视野。感谢您的一路呵护,一路鼓励!”(《感谢恩师》)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用希望式点题结尾。如“把理解带到人吧,尽量给别人减少一分病苦,增添一分快乐!”(《最爱的人,别伤他最深》)

3、用推理式点题结尾。如“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宽容与理解,少一些职责与推委;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骗与涣散„„”(《有一颗感恩的心》)。作者用“有一颗感恩的心,会„„”的句式,点明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主题。

4、用表决式点题结尾。如“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前路阳光明媚,或是崎岖陡峭,我会坚定地——痛并快乐着。”(《痛并快乐着》)既点明主题,又回应文题,可谓一箭双雕。

5、用展望式点题结尾。如“我,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不是梦》)

6、用感悟式点题结尾。如“她让我懂得了宽容,学会了宽容。”(《宽容》)

7、用比喻式点题结尾。如“诚信是诚实,诚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是一根不屈的脊梁。”(《诚信——世间最美的》)把诚信比作脊梁。

8、用号召式点题结尾。如“友善的微笑可以压倒一切,无论来自亲人还是陌生人,关键在于真诚和友好。让我们以友善的微笑面对人生,面对生活,面对别人。那么,世界将会更美好的明天。”(《友善的微笑》)

9、用引用式点题结尾。如“请听一位名人关于学习的论述吧——当你感到痛苦悲哀的时候,最好是再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去学习呢?”(《一首诗的启示》)引用名言。再如“让我们再背一遍何其芳的诗吧:”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乐就在平凡生活中》)引用现代诗句。还如”云南是云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云南云》)引用古诗。

10、用标题式点题结尾。如“21世纪的今天,不要再时时墨守成规。这个时代,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朋友,记住:我创新,所以我生存!”(《我创新,所以我生存》)用自身的标题作结尾。

三、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的开头和结尾:(开头)“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结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洋洋的自己。(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技巧点拨: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

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的结尾:(“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种微笑、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

如一同学如此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技巧点拨: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有同学这样写《我的语文老师》结尾:“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你见过这样的老师

吗?”如: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

六、联想引申,多姿多彩

技巧点拨: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

如某同学写《花》的结尾:“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七、抒发情感,气势不凡

技巧点拨: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足感。如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的结尾:“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公园里的秋色》:“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天。”

八、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技巧点拨: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

如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 [ 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例如《雨季》的结尾:雨停了,阳光放射出他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九、启发思考,意犹未尽

技巧点拨: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深厚。

如一同学写的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果又上当了。”[这引起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十、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技巧点拨: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

如某同学创造性地写《龟兔赛跑续》: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而夺得冠军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十一、含蓄深刻,余味无穷

技巧点拨: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翩,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如《挑山工》一文的结尾: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十二、升华主题,揭示本质

技巧点拨:所谓升华主题,就是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4.摄像技术04第三讲 篇四

第三讲

构图

二、教学时间安排

2课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摄像构图的要领和方式

四、教学重点、难点

构图的要领。

五、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三讲

构图

摄像构图

摄像构图是结构画面为表现某一特定内容的视觉效果的美感,将被摄对象及摄像造型元素有机地组织安排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画面形式的创作活动。

摄像构图是一种思维过程技巧。摄像师从无序的现实世界中找到秩序,把散乱的点、线、面和光、色等视觉元素组织成可以理解的、悦目的画面并传达作者的情感。

摄像构图是使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形象化可视化的过程,是电视画面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

构图往往代表摄像师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和创作风格

第一节 构图要领

摄像构图是电视艺术镜头语言表达的基础,是反映画面内容的重要形式。

一、总体要求

1、构图是创作意图外显的过程,应以明确的形式传达出主题思想。

2、构图与景别关系紧密,二者简直密不可分。景别侧重于主体人物而言,表现其大小、切分部位和背景等;构图乃是指整个画面内部结构的位臵布局。景别要通过构图来表现。

3、主体形象突出与否,是衡量画面构图的主要标准之一。

4、构图应当体现鲜明的风格,美妙和谐的构图画面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5、摄像构图应当简练明快,忌讳繁杂琐碎。

6、构图画面是对现实空间的省略与暗示,画外空间则需借观众的想像和联想去进行补充与诠释。

构图的原理和要求:

1、和拍摄照片一样,数码摄像机拍摄构图的基本原则就是能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你想表现的拍摄主体上,让观众一看就知道你要拍摄的到底是什么。

2、在稳定的基础上,同时要做到画面简洁,尽量只拍摄必要的内容,排除或压缩分散注意力的内容。和绘画不同,无论是摄影还是摄像,都是一门‚减法艺术‛。也就是说,把你眼晴所看到的整个场景中不需要的部分尽量剔除,而留下你需要的部分。

3、好的构图,不仅能够让观众很明确地了解你的拍摄主体,同时也能使整个画面显得很协调,符合你的拍摄意图。构图的过程就是一个突出主题,并且平衡画面的过程。

4、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减法,找到想拍摄的主体,然后开始把画面中的‚减数‛找出来去掉。控制画面的大小。

二、具体要领

1.‚平‛是摄象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摄象构图要求横平竖直,建筑物主题轴线要垂直于画框横边,地平线应平行于画框的横边而且不能居中要根据天象情况决定偏上或偏下。

2.摄象构图还要求‚美‛(或称为‚准‛)。

摄像构图特别是拍摄人物,构图应注意画面要具有美感。各种景别安排均要考虑到主体人物的完美,通常称为把画面‚格准‛。

3.摄像构图要适当留出空白,以保证‚透气‛。摄像构图要让画面气氛贯通流畅,既不许拥挤闭塞密不透风,又忌讳空空荡荡浪费画面。

摄像构图的画面留白包括:天头留白,运动留白和关系留白。天头留白

运动关系留白

4.摄像构图要考虑观众的视觉中心。

构图布局,主题应安排在画面接近中间部位,但又不能完全在正中心,要看人物的视向或运动方向。

视向或运动方向一边应略大于另一边,注意不要造成人物‚面壁‛。

5.摄像构图要注意均衡。摄像构图还应注意画面完整、紧凑、稳定、和谐,防止重心下垂或失去平衡。

6.可以利用构图产生视觉上的想象空间,实现心理感受上的均衡。

第二节 构图方法

摄像构图方法是把所拍摄的对象(人、物、景)按一定的规律安排在画面之中,形成最佳的布局的方法。

1、主体

主体是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主体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通常是整个画面的焦点所在。

主体是画面的内容中心,又是构图的表现中心。主体安排得当,画面才有灵魂,事件才有依托。

主体是内容表达的重点,又是画面结构的趣味点。摄像师首先在确立主体,通过构图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背景以及其他结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体的作用有:

主体在内容上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承担着推动事件发展,表达主题思想的任务。

主体在构图形式上起到主导作用,主体是视觉的焦点,是画面的灵魂。

2、陪体

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情节联系的画面构成部分。有时也帮助主体表达主题思想。

陪体在画面中可以是完整的形象,也可以是局部的形象。

陪体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确立主体一般也需要安排适当的陪体

陪体的作用是:

陪体可以渲染,衬托主体形象,帮助主体表明画面内涵; 陪体丰富了画面内容,起到均衡和美化画面的作用。主题应突出,摄像师应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视觉中心的位臵,陪体则位于次要位臵。以陪衬、烘托、解释或说明主体。在构图处理时,陪体不可喧宾夺主,无论色彩或影调都不应过分引人注目,避免压倒主体而本末倒臵。

主体人物通常应当拍摄完整并朝向摄像机镜头,陪体人物可侧面表现,有时陪体还可以虚化。

二、前景与背景

1、前景

前景是指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以至靠近摄像机镜头的景物或人物,表现一定的空间关系或人物关系。

前景可能是陪体,但一般说来,前景往往是整个环境的组成部分。

前景具以下作用:

前景能突出富有意义的任务或景物,作为陪体,它可以介绍人物身份,能帮助主体表现作品内容,推动情节发展;

前景可以强化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增加视觉深度;

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前景能丰富画面表现内容,增添层次感,突出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并可以均衡画面构图,从而产生形式美感;

在运动镜头中,前景的运动和变化可活跃画面气氛,强化节奏感和韵律感。

拍摄时应注意:

摄像师应学好会安排好画面中的前景、中景和背景物体。前景的选择和处理陪衬、烘托主体为前提,不可分割、破坏画面而影响主体的表现。

前景的视觉表现应当弱于主体,避免主次不分以至于喧宾夺主。

前景通常应具有明显的形状,让人一目了然,免得费神去猜测。

前景讲究形式美,用以美化画面,烘托主体,表达主题。通常情况下的前景应安排在画面附近,有装饰性美感。

前景可以作虚化处理。

2、背景

背景位于主体之后,远离摄像机的景物,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景也具有相当的重要作用:

背景主要发挥环境的优势,丰富画面空间内容,反映地方、环境、季节、时间等特征,来烘托主体并共同提示画面内涵;

背景用以介绍人物事件所处的时空环境特点,表现气氛、情绪或情调; 背景增加画面的景物层次,拓展纵深空间,形成一定深度的透视关系; 背景通过色彩,影调等视觉元素均衡构图,美化画面,形成图案式的美感。背景主要发挥环境的优势,丰富画面空间内容,反映地方、环境、季节、时

间等特征,来烘托主体并共同提示画面内涵;

三、疏密与平衡

中国传统的国画构图布局方式,特别讲究‚疏密有致‛,摄像构图应当以此为借鉴,学习其精髓。密处形态各异,疏处独特生动,既不可拥塞繁杂,又不能松散零乱。构图讲究内在的对比,十分注重画面中各种构图元素如:

形状(大小、高矮、方圆);

线条(曲直、粗细、长短);

空间(上下、左右、远近);

质感(光洁粗糙、柔软坚硬)等形成对比。

四、局部与整体

摄像构图有时直接表现整体全貌,有时也可以出奇制胜,以局部来反映整体面貌。

第三节 构图形式

摄像构图的特点是横画面,摄像机画框的宽高比例目前多为4:3,也有画框宽高比例设计为16:9,一般不能随心所欲地作出改变。因此摄像师在组织处理画面构图时,必须考虑这个因素。

一、#字型构图

在视觉艺术中‚黄金分割‛为绝对的构图原则。

在心中把所拍摄的画面横竖大约分成三等分,形成井字,主体(趣味点)安排在井字的交叉点附近。这样的构图比较匀称,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视觉效果较好。二、三角形构图

画面中排列的三个点或被摄主体的外形轮廓形成三角形,这是最常见的构图。三角形构图给人以稳定感。

三、S形构图

这是一种十分优美的构图形式,它具有柔和舒展的流动感。唐诗中有‚曲径通幽处‛的句子,幽雅的S形曲线有舒心怡人的作用,并且能够引发人们的思绪。

四、框架式构图

透过门窗、洞口拍摄景物,形成一个特定造型的框架,既增添了景物空间深度,又装饰了画面。

这种构图方法如果用得合理巧妙,还能形成大景套小景的效果,十分别致有趣。

五、其他形式构图

例如: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L形构图,C形构图,O形构图等等,均可视情采用。

第四节 空间透视

电视是以二维空间的形式表现三维空间的视觉艺术类型。观众在观看屏幕录象时,对物体的空间位臵会很自然地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作出‘猜测、分析、推理’并在大脑中形成‘判断结论’例如:景物近大远小、物体近高远低、影调近浓远淡等等。

通过构图的空间透视原理,创造再现立体空间纵深,让观众确信屏幕上的图象画面就是现实空间的重现。

透视与机位及镜头焦距密切相关。

一、体积透视

体积透视是指由于透视原理,平视拍摄的景物近大远小,从而感觉到画面的空间深度。

镜头焦距较短、拍摄距离较近,体积透视效果明显,因此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可以夸大体积透视关系。反之,镜头焦距越大,拍摄距离越远,则体积透视效果越弱。

体积透视是指由于透视原理,平视拍摄的景物近大远小,从而感觉到画面的空间深度。

二、线条透视

线条透视是指由于透视原理,平摄的物体近高远低,所呈现的线条(也可以是想象形成的不可见的线条)把视线导向纵深。

三、虚实透视

虚实透视是指利用镜头聚焦和景深的原理,使拍摄的景物有虚有实,表现出一定的画面空间深度。

用长焦距镜头大光圈拍摄,景深范围小,景物虚实对比明显,画面的空间深度透视效果比较突出。

七、思考题及作业

1、练习掌握摄像构图的要领和方式。

八、主要参考资料

5.第三讲 围绕中心 严格选材 篇五

第三讲 围绕中心 严格选材

一、知识要点:

1、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3、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

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含义。

二、选材的技巧:

⑴、选鲜活新颖的材料。

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

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如《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走进桃花园》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这些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⑵、选感情充沛的材料。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

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⑶选底蕴深厚的材料。

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才飞扬”。如果你有丰

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以知出新。

三、方法

1、着眼当代热点

山东省2001年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操场上,小鹿同学突然晕倒了„„”这一材料,就这件

事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进行联想和想象。

有位考生把构思和选材的目光投向揭露***的罪恶这场政治斗争,以《走出生命的误区》为题叙

写了小鹿同学痴迷***,患心肌炎却迷信“有大师保护,快要成仙”的歪理邪说,拒绝医治最终晕倒这令人痛心的过程,强烈声讨***摧残下一代的罪恶行径。这种选材与当代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着眼当代新风

2001年兰州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身边》

大多数生活面窄的考生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

累,这样写道:“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O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 1

有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这样的新风这样的“美”,就出现在中考前一个多月,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是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被用滥了的材料所无法相比的。

3、着眼当代改革

当代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革题材,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

2001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是《新的》。

有位考生把课程改革引进选材的视野,以《新的课程》为题,描写同学们对电脑等新课程的热切

呼唤,事真情深,现实意义强烈。而河北省有位考生反向落笔,历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尾处写道:“中国的莘莘学子,何时才能搬掉书岳题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这位考生拟题《中国的教育家,你难道还没有发现吗》(命题要求是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聋发聩。文章以对教育现状的全新审视作为题材,体现出作者与时俱进的意识,那直陈时弊勇于改革的锐气,新人耳目。

4、着眼当代科技

科技高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

中考作文如能写及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或是就“记忆移植”这类双刃剑发表看法,定能显示

出强烈的时代意识。

武汉一考生写的题为《“我”为我服务》(命题要求以“服务”为话题作文)的科幻故事就是范

例。题中带引号的“我”是“克隆学生公司”同过“我”的细胞复制出来的克隆人。克隆人“我”代替原“我”读书、作文、考试,原“我”却“躲在游戏机室,尽享美好人生。”一年后,克隆人“我”帮原“我”考入重点高中后便离去,此时原来的“我”大脑竟像“生了锈的轮子”不会思维,腿部肌肉也严重萎缩,原“我”在文末呼喊:“可怕的服务!可怕的克隆人!”作者对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克隆人明确地表示否定态度,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与时代感,别巨匠心。

5、着眼当代名人

当议论需要例证或者叙写需要旁及某一内容时,选择的眼光应多向当代名人扫描,力避陈陈相因,人云亦云。

江苏淮安市2001年中考所考的是全命题作文“在机遇面前”。

有位考生以香港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先生和美国微软之父比尔?盖茨为例,论证“把握机会必须具

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这一论点,材料鲜活典型。阅读时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四川省2001年所考的是半命题作文《我渴望》。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拟题《我渴望做一回自我》,选材涉及近年来被狂炒的两位“名人”——韩寒和哈佛女孩刘亦婷。文章叙述自己机械生硬地模仿韩

寒、刘亦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抒发了做一回自我的自信和勇气。材料的鲜活和“名人”引发的多种视角能激起读者全新的思考。

四、练习题:

走进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

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

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墙。天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

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面墙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她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问题:

1、找出一句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在原文上用“---”标记,并说说它的作用。

2、文中给我们设置了一个怎样的悬念?

3、这篇文章的选材有何特点?

(二)一罐子孝心

“你给我滚,滚得远远的,永远不要回来,我就当没生你这个女儿。”父亲如一头暴怒的狮子,他不明白,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非要去什么西藏。

女儿哭泣着,冲进房间,伤心地收拾着自己的物品。她不明白,一向通情达理的父亲为什么这样固执。

妈妈夹在俩人中间,左右为难。她知道自己说不动父女俩,只好默默地帮着女儿收拾衣物。

妈妈送女儿出去,那来往多年的巷子在妈妈脚下变得好远好远。泪水打湿了女儿不安的心,夏风吹干了她的泪水,终于到了巷口,她拦住了妈妈。妈妈站住,用手给女儿理了理发:“你到那边一定要多保重。到那边多来信。”女儿强忍住眼泪,头也不回地走向车站。

女儿供职于一家清闲的单位,每年一有时间她便去旅行。她陶醉于西藏的蓝天碧水,父母的身影在心中渐渐地模糊,尽管也很想他们,但仍用一封封书信捎去自己的思念。后来,她对妈妈的孝心变成了薄薄的信纸和时常寄回家的钞票。妈妈的回信总是写满了思念与牵挂,她告诉女儿不要寄钱,她不需要钱,只要女儿平安。

被雪山远隔的时空在女儿对亲情的荒疏中很滑过了五个年头,女儿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如同坚冰,女儿的信父亲从来不看,也不准母亲提。

几年来,妈妈的信形成了固定的频率,半月一封。可是这年春天,却突然中断了。那段时间,女儿去了可可西里,当她回到拉萨的时候,发现妈妈已经两个月没有写信给她了。女儿慌了,赶紧打电话,电话那端传来父亲急切的声音:“你要再不回来,就看不到你妈了!”女儿放下话筒,已是泪流满面。

在震耳的轰鸣声中,飞机钻进了辽阔的蓝天,突然女儿只觉心中一阵刺痛,她不由闭上双眼,恍惚中,她看到妈妈瘦弱的身影向她飘来,向她凄然一笑,便不见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她的心。料理完妈妈的后事,父亲将女儿带到院子里,递给她一把铁锹,指着老槐树下的一处地方说:“挖开吧。”女儿依言铲去浮土,一个陶罐出现在眼前,女儿狐疑地打开裹着油布的盖子,她惊呆了,怔怔地望着罐子里那一叠用布包得严严实实的钞票,还有捆扎得整整齐齐的她写给妈妈的信。

问题:

1、为什么用“一罐子孝心”作为文章的标题?

2、文中提到了3个人物,请任挑其中一个进行评论。

满分解密

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 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

6.第三讲_生命与死亡 篇六

一、如何看待生命?

二、如何看待死亡?

一、如何看待生命? 生命中的三次幸运 幸运一:来到地球 幸运概率:1/∞ 六十年代,美国的阿波罗号将人送上了月亮,他看到的是什么?一片荒凉。

火星上有生命吗?

美国人将“探路者”号送上了火星,它发现上面只有石头和沙子。

金星上有生命吗?

金星的表层是一层浓浓的硫酸汽,生命当然不能存在。科学家将总统的演说词、唱片用无线电波向外星发射,如果某一个星球上有像人那样的生物存在的话,它会打回电的,可到现在没有收到任何回电。成为人

幸运概率:1/30000000 人类进化史 地球的年龄:46亿年 生命在地球上出现:38亿年 人在地球上出现:500万年 有文字的人类历史:五千年 人类的进化经过了多长时间 38亿-500万年 =三十七亿九千五百万年 三幸运: 幸运概率:1/600亿 生命的产生是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的结合。二亿个精子中只有一个精子可以与一个卵子结合。母亲从15岁到50岁总共产生约450个卵子,去掉结婚前10年,约产生300个卵子,每个卵子都有2亿个精子与它竞争结合。不复返性 人的生命是个一去不复返的过程。一次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死亡就永远不能复生。人一旦死亡后,就回到38亿前的无机物去了,分解成碳、氢、氧。结构复杂 人是宇宙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人是最高级、最复杂、最精巧的 人是由10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 如果一秒钟数一个细胞,要317万年才能数完 功能 创造 思维 潜 能 据科学家研究,现在的人类只使用了大脑1%-10%的功能,如果所有的潜能都被发掘的话,可以学40门外语,戴12顶博士帽,背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价值 人的生命如果用金钱来计算,一定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价

值 文明的发展使人具有了动物不具备的礼、仪、廉、耻和对真、善、美的价值判断。这使人成了一个具有尊严精神内涵的神圣生物体。人是讲仁义的生物 古人说:“草木有气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是有气、有知、有义。” 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 活着 没有一分钱、没有一间房,但是作为生命:活着、存在。活着

1、肉体存在

2、灵肉双活

3、肉体不在 精神永存 活好 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 心灵旺盛: 创造、满足、快乐 活长 实现基因给你的 权利――活到120岁 年龄=生长期*6 马的寿命: 生长期6年*6=36岁 人的寿命: 生长期20年*6=120岁 人未达120岁的四大原因 生命与生活 生命与生活的关系 生命过程:体内的生理、生化的过程 生活过程:体外发生的一个个生活事件。生命是树干,生活事件是树干上一片片树叶。生命的波动曲线 活好

活着

生命本体线 生命波动曲线的含义

1、活着是底线、本体线,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突破。

2、要争取活好、成功、快乐。

3、一时没有活好、失败、不快乐,退回底线,耐心地活着。

4、等待、创造机会再争取活好。大脑愿望与生命权利 有人说:“我出生是不由自己决定的,但是我不想活,想死却可以自己做主。” 父亲 培养美感 对自己生命的美感 对自然界的美感 对社会的美感 对艺术的美感 选 择 要不要活着 要不要活好 要不要活长 自制 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绪以实现所作出的选择 将你的时间集中在已作出的选择上 将自己的情绪调节到一种平和、快乐的状态 情绪的波动曲线 无聊、枯燥、痛苦平和 快乐、激情、浪漫 以命为本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 生命树主题词 活着是美好的 活好更加美好!第三讲 生命和死亡

一、如何看待生命?

二、如何看待死亡?

二、如何看待死亡? 什么是死亡? 死亡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死亡? 怎么看临终关怀? 课堂活动 什么是死亡? 死亡意味着什么? 生命终止,一切都没有了。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为生者减轻了负担 为生者增添了痛苦 给世界留下了回忆,或好或坏 给世界留下了财富 给社会留下了思考、启示。。。如何看待死亡? 那一刻,死亡离我们很近原来死亡离我们很近其实死亡离我们很近如何看待死亡? 有一个母亲,不肯接受儿子已死的现实,抱着儿子的尸体到处求医。她的诚心感动了佛陀,佛陀就把起死回生的药方告诉了她。佛陀叫她去城里的每户人家问,看是否有芥菜的种子,讨到的种子可以救活她的儿子,前提是这家从来没有死过人。这位母亲挨家挨户地去找,可是找不到一家符合这个条件。于是,她终于顿悟:没有人可以不死。如何看待死亡? 请欣赏美文 今天我们埋葬了我们20岁的儿子。他在星期五晚上一场机车事故中遽然丧生。我多么希望当我最后一次跟他谈话时知道,那就是最后一次。如果我知道,我会说:“吉姆,我爱你,我也感到骄傲。”

我想花点时间算算他带给爱他的人多少幸福。我也想花点时间欣赏他美丽的笑容,他的笑声,他对人们的真爱。

当你把他美好的属性放在天平的另一端,和那些把收音机开得震耳欲聋、发型梳得奇形怪状、把脏袜子扔在床上等激怒你的坏习惯比较时,你会发现,那些让人生气的坏习惯是多么微不足道。

我再也没有机会把我希望他听到的话告诉我的儿子了,但其他的父母,你们都还有机会。把要他们听的告诉他们吧!就像把握最后一次的谈话机会一样。我最后一次和吉姆说话,是在他去世的那天。他打电话给我说:“嗨,妈!我打电话给你,只是要告诉你我爱你。我得去做事了,再见。”他给了我永远能够珍藏的东西。如果吉姆的死有任何目的的话,也许就是让其他人更欣赏人生并让人们――特别是家人,拨出时间来让彼此知道我们有多么关心对方。

你可能不会再有机会。今天就做!(罗伯特??李瑞任那)

今天就做 如果你快死了,只能再打一个电话,你会打给谁,会说些什么?你还等什么? ――史蒂芬??拉宾

如何看待死亡? 如何看待死亡? “嗨,妈妈!你在做什么?”苏西问。

“我正在为隔壁的史密斯太太烘一盘东西。”她母亲说。

“为什么?”6岁的苏西问。

“因为史密斯太太很忧伤,她失去了女儿,心都碎了,我们必须照顾她一会儿。”

“为什么,妈妈?” “你知道,苏西,当人很难过的时候,他们会连做饭或其他家务小事都没法做。我们也是社区的一分子,史密斯太太又是我们的邻居,得帮史密斯太太一点忙才行。史密斯太太没办法像一般母亲那样拥抱她女儿了。苏西,你是个聪明的女孩,也许你也会想出一些方法来安慰史密斯太太。”

苏西开始认真地思考她如何帮忙照顾史密斯太太。几分钟后,苏西敲了她的门。不久,史密斯太太来应门,说:“嗨,苏西!”

苏西注意到史密斯太太的声音不再像从前应门时一样动听了。

她看来像哭了很久,因为她的眼睛又红又肿。

“有什么事吗,苏西?”史密斯太太问。

“我妈说你失去了女儿,非常非常难过,心都碎了。”苏西害羞地伸出她的手。手里有个OK绷带。

“这是让你把碎掉的心粘起来的。”史密斯太太接过了它,破涕为笑。她弯下身子拥抱苏西,泪光盈盈地说:“谢谢你,亲爱的女孩,你帮了很大的忙。” 史密斯太太接受了苏西的善行,并将它扩充了。她买了一个附带塑胶玻璃画框的钥匙环―平常人用来携带钥匙和展示家人照片的。史密斯太太把苏西的OK绷带放在画框中,提醒她自己,每次看到它时都要宽慰一些。聪明的她知道治疗需要时间和支持。它变成她疗伤的象征,提醒她不要忘记她和女儿曾一起拥有的欢乐和爱。(米兰蒂??麦克卡提)如何看待死亡? 怎么看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于濒临死亡的病人的照顾和关怀。怎么看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不仅是照顾病人的身体,还要重视其精神、尊严和权利。对濒死病人照顾的重点不是如何去延长生命,而是如何去丰富生命 欣赏美文两篇 美国内战期间,亚伯拉罕??林肯经常去医院慰问受伤的士兵。一次,医生介绍了一位即将死去的年轻士兵,林肯走到他的床边。

“我能为您做什么事吗?”总统问道。?

士兵显然没有认出林肯,他费力地低声说道:“您能给我母亲写封信吗?”? 笔和纸都准备好,总统认真地写下那个年轻士兵能说出的话:?

我最亲爱的妈妈:?

在我履行我的义务时,我负了重伤,恐怕我不可能再回到您身边,请不要为我悲伤,代我吻一下玛丽和约翰。上帝保佑您和父亲。?

士兵虚弱得不能再继续说下去,所以林肯代他签了名,又加上一句:“亚伯拉罕??林肯为您儿子代笔”。? 年轻人要求看一下信,当他知道谁为他代笔写信时他不禁惊呆了,“您真是总统吗?”他问道。?

“是的,是我。”林肯平静地回答,然后他问道,他还能为他做些什么。?

“你能握握我的手吗?”士兵请求道,“那将帮助我走完我剩下的这段时光。”?

在这个寂静的房间里,高大的总统握着男孩的手,说着体贴入怀的鼓励话语,直到死亡款款而来。

你应该留一些时间给你的同事,哪怕为一件小事,为他人做一点事,做一些对你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但对他人有特殊意义的事。? ――阿尔伯特??苏沃特兹尔 ――摘自《隽永小品》? 苏艾和琼珊在一座矮墩墩的三层砖屋的顶楼设立了她们的画室。在这个艰难的时期,追求艺术是一种痛苦的选择。然而祸不单行,不久,琼珊患上肺炎,同一时期,已经有十几个人因为感染肺炎而死。后来,医生宣布琼珊的病只有一成希望。琼珊毫无生气地躺在病床上,只是不停地数窗户外面常春藤的叶子。她认为:当叶子掉光的时候,她就要死了。很快,只剩下最后一片叶子了。晚上偏偏又下起了大雨。琼珊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苏艾却是一筹莫展。可是到了第二天清晨,奇迹发生了: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琼珊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得救了!最后琼珊从苏艾口中得知,和她们一样执着于艺术的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的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活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原来――当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为琼珊画上了永远不会凋落的、最后一片叶子。――美国作家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 关于死亡的课堂活动 濒临死亡的经验―― 假如您得了绝症,并且已经被医生宣布医治无效,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时,请您做如下工作:(1)写下自己临终前的感受;(2)列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3)为自己写悼词,作为自己一生的简单总结 谢谢大家!silvializ@hotmail.com 我下车后,和我同行的旅客都还能记得我,想念我,我将感到快慰。献给你, 我生命列车上的同行者,祝你 旅途愉快!人的生命是一次一去不复返的过程 人的 生命是一次性的 人是宇宙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人是能够思维的高级动物 人具有无限的潜能 人的生命是无价的 活长 活好

7.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元素 篇七

一 立论

什么是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必须警惕和避免的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不动脑筋,照搬照抄文件,而不联系实际,不作具体分析,不解决任何问题;或者反过来,不了解全国工作大局,自以为是,标“新”立异,以致使选题立论有意无意地跟中央精神“唱反调”。

二是赶浪头,“凑热闹”,大轰大嗡,人云亦云;或者反过来,拖拖拉拉,松松垮垮,不讲究时效,缺乏预见性。

立论要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和前瞻性

1、立论的针对性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针砭时弊,对症下药。(文章立论不仅切中时弊,而且对症下药,予以诊治。应该说,立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事实表明,报纸宣传尤其是新闻评论唯有正视实际矛盾,善于针对人们的迫切要求和疑虑落笔,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决,才会产生积极的引导效果。)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这不仅要求体现在着生批评不良倾向和风气的评论方面,也还常常体现在正面引导乃至颂扬正面人物的评论之中。)

2、立论的前瞻性的具体表现

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1)、重提示:也就是注重提示式舆论引导。它是一种富有前詹性的引导艺术。

(2)、洞察力:在政治与经济的结合上有着锐利地洞察社会矛盾及其趋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

(3)、预见性:对复杂莫测的矛盾的未来结局通过镇密分析论证进而作出具有科学预见的论断。

3、怎样体现立论的新颖性?(1)、论题的新颖。

论题是否新颖,直接关系到立论的新颖性,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写言论只要重视抓住新矛盾、新事物、新论题做文章,并从中引发出人尚未言的见地和主张,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2)、见解独到。

立论的新颖性,还表现为是否有一点新鲜的论点,是否言人之所未言,是否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从中引出精辟独到之见。独到的见解并非拍拍脑袋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作者调查研究和深刻分析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正视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矛盾,在破与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辩证思维和分析,深入开掘,方可从中引出精辟独到的见解。离开了这个前提,孤立地追逐标新立异,就会滑向奇谈怪论,走向愿望的反面。(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而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只要由头的事实构成新鲜引人,整理融合得好,且能在融合上生发独到之见,即使老论题也不难引发出新意。(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一是注重揭示矛盾的本质和关键。二是注重被掩盖着的矛盾侧面。三是注重追溯矛盾缘由。(5)、交锋中闪现亮点。

针对错误思想或片面认识,通过论辩交锋和实事求是的分析说理,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闪现智慧的亮点,引出富有深刻性和启迪性的新鲜见解。【例】

材料:3个壮劳力供不起一个大学生

青海师范大学由于扩招,导致贫困生绝对数不断增加。2004年青海师范大学在校生总人数6841名,贫困生人数4167名,占60%,贫困生中的特困生人数2908名。每个学生每年支出费用最低在7000元以上,包括学费3000元,最低生活费3000元,公寓费800元,书费400元。

青海师大一个学生每年最低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一个4口之家的西部农村贫困户家庭,即便有3个身强体壮的劳动力,一年的纯收入也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到外地就读的大学生每年最少花费1万元~1.5万元,其家庭经济状况更是苦不堪言。

“贫困生”是社会臆造的伪概念

“贫困生”是社会臆造的伪概念,是社会对现实的某种妥协和对教育的某种放弃。对于教育的千秋大业和人才的培养来说,如果只把贫困定义为物质的贫乏、每月生活费的低下那就太过简单了。“贫困生”是一把并不科学的标尺,如果拿这个尺子来衡量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大学生并不准确符合这把尺子的度量标准。

他们虽然也穷,但是他们自强不息;他们虽然生活费微薄,但却是他们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他们深刻理解国家和社会扶助措施的意义,却更多地把压力和责任留给自己;他们忙于各种赚取生活费用的劳动,却并未影响自己的学业反而使两方面都得到促进;跨入校门时,他们几乎一无所有,但走出校门时,他们已经自信地领会求知的话语、以昂扬的姿态和坚实的能力面对求才若渴的社会。“贫困生”概念是凭空杜撰的吗?

目前高校在校“贫困生”的比例为20%,已达240万左右;“特困生”为5%,约160万;从局部的个案看,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1998-2002年,“月生活费”低于150元的贫困生比例从16%激增到41%,而月生活费低于90元的特困生的比例,从1998年的6.2%增至12.3%。

对大学生的“关怀”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慈善”,但某种“慈善”事业总还是需要的,甚至是不可少的;“施加”一些“温暖”也是需要的,某种程度的“鞭策”也可说是“必须”的,只是请注意,切不可过分,应该以社会的“尺度”来衡量,并且以大学生们所能承受的能力为限。【点评】:

全国“贫困生”的比例为20%,已达240万左右;“特困生”为5%,约160万。西部农村家庭,即便有3个身强体壮的劳动力,一年的纯收入也供不起一个大学生。虽然许多同学乐观面对,但是对于有的同学一天只吃一顿饭的现实,我们能认为他们不贫困吗?精神上再富有的英雄汗,也会被一分钱难死呀,回家的几百元钱有些同学能省则省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社会提供些帮助有什么不好?

二 新闻评论中的三“论”——论点、论证、论据

1、论点的含义

是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2、论据的含义

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说明论点的证据,就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它的作用在于形成论点、引发议论和证实论点。作为新闻评论,其思想、观点、论断的提出,唯有当它被有力而充分的论据证明了的时候,才能使人信服。)

3、论证的含义

是运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旨在将论据和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论证的过程,实质上正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也即积极思维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论证包括证实和证伪两个方面。证实,即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自己的论点;证伪则之相反,是用论据反驳并否定对立面的谬误论点。两个方面常常交叉运用共存于同一的论述过程之中。

4、论据的种类与运用

(1)论据的种类: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统计数字不是具体而是概括的事实,也不是单个的事例而是事实的总和。恰当的运用数据进行论证,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理论性论据,包括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已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古今中外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等。

还有以故事、典故为论据的。

(2)运用论据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

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5、论据和论点怎样统一

首先要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实事”就是全面掌握材料。“求是”就是从占有的大量的材料中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掌握其规律。

其次正确处理好论据和论点的辩证关系。在构思阶段是材料在先,论点在后,从充分的材料中引申出论点。因此材料越充分越全面,所形成的论点才能更加准确、鲜明。表述阶段论点要统率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因此论据不在多而贵在精。力求置论据于论点的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使论据和论点恰当地融合起来。

再次,掌握论证的具体方法,有助于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增强说服力。

6、论证的具体方法

(1)例证法(以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2)引证法(运用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原理、原则、道理,来证明某个具体论点的正确);

(3)反证法(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即通过对反面论点的否定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例】

材料:浙江大学开办“淑女”速成班

日前,来自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各专业的40余位女生,经过自荐、推荐、考核等环节脱颖而出,成为“白领女性塑型班”的首批学员,这个班被大学生们形象地称为“淑女班”。据悉,像这样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培训班在浙江省高校还是首次。

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白领女性塑型班”就是专门为适应女大学生个性化培养需要而设置的一种非专业教学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未来优秀白领职业女性。“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女大学生希望借此使自己在婚姻恋爱方面更有竞争力。”

“淑女”培训班不开也罢

如果以前我们培养的女大学生不是“粗妇”,则以“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为培养目标的“淑女班”只是一个噱头。事实上,主办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经不起推敲的,就拿“学贯中西”来说,自古至今,学者万千,可真正能顶起这顶大帽子的有几人?一个短短的培训班就能让女生们“学贯中西”,这不是荒唐可笑么?再看进入“白领女性塑型班”的门槛,有“自荐、推荐、考核”等环节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肯定都是女生中的“精华”,即使不经过“培训”,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因此,我们很难说最后那些“淑女”到底是选出来的还是培训出来的。看所开课程,无非让女生们增加点文学艺术修养,懂点公关礼仪、化妆艺术,再不就是形体与舞蹈训练课上伸伸胳膊压压腿,并无什么高明之处。由此看来,“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培养目标有点言过其实了,顶多能满足一下“个别女大学生希望借此使自己在婚姻恋爱方面更有竞争力”的心理。如果真是这样,则这样的班不开也罢。就算真的要开,也请别给它戴这么大的帽子。

给“淑女教育”一点掌声

“淑女教育”就是现代文明素质教育的一种。根据主办方观点,这样的“淑女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未来优秀白领职业女性。显然,这样的培训和教育理念,是符合现代社会对知识女性的要求的。其实,对女性来说,具有“淑女”气质,使她们的学识、修养都得到提升,使她们的审美品位、审美情趣都趋于高雅,使她们更具有才情,这实际上就是在提高她们自身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可见,这样的“淑女教育”,最终就会传达给学生一种高雅行为准则,一种博爱的精神,一种严于律己的道德要求。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如何为社会培养出有着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举止的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这在学校教育中已经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试想,纵然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其行为举止粗鲁不堪,这样的“人才”是很难被人接受的。因为在一个文明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着眼点首先是对其谈吐举止、待人接物的评价,如果这样的基本素养都不过关,谁又会注意你的所谓学识和能力呢?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给那些旨在提升个人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的教育多一点掌声,不要简单粗暴将这样的“淑女教育”异化为“贵族教育”。从语言、举止、气质当作切入点,从一点一滴的细节进行培训和教育,让“淑女”的行为更趋于文明,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三 新闻评论的几种结构:

1、归纳式结构

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在提出论题、摆出论据之后,运用材料依次说明和论证观点,再由分论点集合成总论点。这种结构方式顺应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2、演绎式结构

是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法。一般先摆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引入事实或材料,并分别加以论证。这种结构方式符合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有利于突出评论的中心论点。

3、并列式结构

是一种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与前两种以纵向展开为主的结构方式相比,它以平行的方式安排观点和材料,使评论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较为丰富的内涵。

4、递进式结构

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次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实质。

四 评论开头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评论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开门见山”不能简单理解为在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就论题或论点直来直去和盘托出,而应采用一些办法,变换一些方式,使开头部分在直接挑开话题或点明主旨时,讲求一些艺术和技巧。开头的形式有:

摆出结论 提出问题 亮出靶子 交待意图 借事入题等

五 评论结尾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评论的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评论的结尾的基本形式有:

呼应开头,作出结论,提出呼吁,引发思考,举一反三等。

六 评论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实事求是地讲道理

道理要讲得实在,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说真话,讲真理,要尊重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真理是朴素的,只有朴素自然的论述,才能把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准确地表态出来。实实在在的讲道理是一种朴素的文风。当然,朴素并不等于内容空洞,语言粗糙;更不能故作斯文,哗众取宠。评论要有感而发,但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即使是批评性的言论,也要尊重事实,不能感情用事,而要考虑社会效果。精粹的内容和长短适度的篇幅

2、新闻评论平易朴实的内容,一般都会用简练的篇幅和语言来表述。所以朴实的文风和简洁的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评论的内容要正确,语言又要很简洁,不说空话,不舞文弄墨,哗众取宠。当然,简练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短,更不能认为评论写得越短越好,而要同它的内容结合起来考虑。评论的内容要根据内容量体裁衣,该长则长,能短则短。在一般情况下,还是要尽量用短小篇幅表达丰富的内容,把评论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炼意、炼句、炼字,语言准确规范

3、新闻评论要写得简洁精粹,首先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就是古人说的,要“炼意”。其次还是“炼句”、“炼字”,就是要锤炼语言,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如果一篇评论中出现许多“浮词”、“累句”,不仅会使受众感到别扭,而且还会影响评论说理的逻辑力量。通俗而生动的群众语言

4、平易通俗的语言,是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把评论的内容很好地传达给受众,增强评论的效果。新闻评论的语言,首先要通俗易懂,反对艰深晦涩、矫揉造作;其次要生动活泼,接近群众,反对空话、套话和各种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人民群众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而且有很多语言是生动而表现实际生活的,运用得恰当,可以使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所讲的道理。

5、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

新闻评论主要靠逻辑的力量说服受众。如果在评论的论述中适当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或者使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就可以把说理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从而把评论写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使受众更容易理解评论的内容和思想。

6、善于运用比喻

运用比喻是形象说理常用的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通过鲜明而熟悉的事物理解评论的思想内容。这种说理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刻的思想讲的通俗易懂,增强评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语言文字的形象性

为了使说理形象生动,还可以运用“画像”的方法,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的形象。这种形象化的笔法的运用,要求作者深入观察生活,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从而选择适当的形象,同时在描述过程中,就自然包括了作者或褒或贬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道理就可讲的生动而贴切。

7、诗文曲故形象的借用

巧妙而恰当的运用成语典故、寓言故事以及古代诗文,也是形象说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评论可以从一个故事引发议论,可以依托一个人物形象以古喻今,也可以借用一句诗文或成语作为标题或用于文中说明自己的观点,等等。这既有助于说理,也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8、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新闻评论既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它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受众,还要在感情上打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理与情常常是联在一起的。我们常说的通情达理,就是说一个人做事要入情入理,你讲的话人家乐于接受,你办的事也容易行得通,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义融的关系,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

【例】 材料:“哈佛女孩”是素质教育的胜利?

全亚洲仅有的两名学生之一——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被哈佛提前录取了,并且她获得了哈佛大学最优厚的入学待遇——每年4.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资助。

以哈佛论成败是素质教育的噩梦

汤玫捷被哈佛提前录取昭示着素质教育的胜利,也预示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应成为我们教育发展的方向。在一些地方还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水平的惟一指标时,汤玫捷的成功无疑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和启示意义。

“哈佛女孩”出了一个又一个,如果用这个“哈佛女孩”因“综合素质”高被提前录取来说明素质教育的胜利,那么,由于“哈佛”录取人数毕竟有限,是不是素质教育必然失败?素质教育应该是培养成功者的,只要做好自己想做的就是成功,就此而言,做一个好家庭主妇与考上哈佛之间有成败高低之分吗?

美国的大学是市场化经营。市场经济中,大家发愁的不是买不到东西,而是东西卖不动。结果顾客成了“上帝”,最名牌的产品也要主动推销,厂家恨不得对你“行贿”来卖给你东西。包括哈佛在内的美国名牌大学,拉学生常常主动出击,而且盯着一些优秀的高中,对能提供生源的高中老师也非常礼遇。所谓“最好的推荐信”,是对这些高中老师常用的客气话,老师也愿意把这话传给学生,让你意识到这个高中对你多么尽心,以鼓励其他的学生来读书。如果要问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简言之,素质教育是培养成功者的,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而应试教育是培养失败者的,你考不上哈佛,你就失败了。将被哈佛录取视为素质教育的胜利,是用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衡量素质教育,不亦谬乎!

8.第三讲家庭教育和原则 篇八

为了使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不走弯路,给家长们谈谈家庭教育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指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根据我国幼儿身心发展和个性、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目的要求,提出以下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贯彻好这一原则,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力量而行。

要使教育获得成功,就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 的发展规律,以此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幼儿期的孩子,在生理的心理方面发展非常 迅速,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所以在早期教育时,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 到。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过难或过易都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无论 是让孩子学做一定有家务劳动,还是让孩子学习某些文化知识,都要从孩子实际身心 发展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所谓 “跳一跳够得着”就是这个道理。要激励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当这种知识与孩子已有 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时,他不仅愿学,有能力学,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过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他就不愿学,也学不懂,当然就提不 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全面了解孩子 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 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每一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它自己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而且有一定的 连贯性。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既 要注意巩固孩子已学过的知识,又要启发孩子学习新的知识,并要启发、诱导孩子进 行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孩子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掌握知识的 情况,当孩子对所学知识尚未理解时,不要急于教新的内容,要按照秩序渐进、量力 而行的原则向孩子传授知识。

有的家长不善于循序渐进地向孩子传授知识或不了解知识的逻辑规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急于求成,让孩子长时间学习、识字、看书。据 幼儿园问卷调查,孩子离园回家后,要学习两个小时,家长要求孩子写字、算算术,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致使孩子难以接受,产生厌倦情绪。对此,家长一味埋怨孩子不 理解家长苦心,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拔苗助长一样,不公不奏效,往往 事与愿违。只要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启发发育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目 的。即使是学龄前儿童,虽然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和变化,但他们仍然是没有发展成 熟的孩子,在生理与心理上都与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能用学生思维方法和标准 对待和要他们。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就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身心发展水平,确定教 育内容和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孩子按照德、智、美、劳 全面发展的要求健康成长。

孩子的年龄、个性发育程度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就有所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 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长不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只凭主观臆 断,以主观主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这是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往往达不到教育 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当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是无可非议的。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 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超越幼儿本身条件。有的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全 才”,让孩子学画画,学音乐、学舞蹈、学书法等等,恨不得一下子让孩子什么都学 会。结果把孩子搞得无所适从。以致什么也学不好,甚至把身体搞垮了,孩子的天赋 和智商是有差异的,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些天赋,家长只凭主观愿望,要求学这,学 那,这就是强人所难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的学生负担,引起孩子的反 感,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每个孩子的个性,气质、爱好、智商都有所不同,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 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按照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孩 子进行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要根据孩子身心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和帮助。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特 长,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让孩子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家长要注意用心观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地进行启发 引导和教育。有的孩子很自信,认为什么事情都会干,不妨给他一件较难的事情干一 下,他做完后,可适当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使他体会到自己还有些事情做得不好,逐步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美德。相反,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什么都不敢做。可以给 他一些简单的事让他做,在做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完成后做对了要给予充分肯 定,让他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些事情的,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什么劳动都不让孩子参 加。甚至有的家长连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学着做,其结果必然养成孩子好逸恶劳的 不良习惯。应该懂得懒惰是万恶之源,劳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家 长 要注意给孩子创造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从小养成孩子热爱劳动和爱护劳动成果的 优良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中 不可忽视的。

三、要求一致,教育统一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按照统一的要求发展。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既是一个长 期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应遵循教育统一的 原则。只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认识和要求,就能取 得良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独生子女成了“小太阳”,家 庭,都围着孩子转,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 短,往往是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有的父母之间认识也不一致,家庭成员在 认识和要求上的不一致,必然会以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面 前,孩子必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会气恼批评自己的一方。这们不仅影响了家庭 和睦,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以致使孩子养成任性,是非不清,听不进正确批评,常 常无理取闹等不良品德和行为。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成员应做到互相配 合、步调一致,即使意见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则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 不良影响,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注意的。因此,家庭教育要取得成功,家庭成 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采取一致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讲一次道理或做一两次练习就可以办到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而成的。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和要求一 致,就会促使孩子对某些品德和行为进行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从而形成良好 品德和习惯。

四、寓教于实践活动的原则

家庭是孩子的最早的课堂,参与家庭生活是孩子最早的实践活动。

因此,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寓教于生活之间互相关心、和睦协调、文明礼貌、潜移默化地养成孩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 德。家庭生活实践对孩子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有人比喻 说:家庭是第一个染缸,学位是第二个染缸,社会是第三个染缸,第一个染缸是人生 的第一道着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础上着色的,所以家庭这一道着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 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家长要 特别注意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 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幼小无知的孩子,对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想向大 人学习他想做的事,因此,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孩子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比如,通过教育孩子穿衣、吃饭,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求孩子爱护花木,不 浪费食物,学着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等,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劳动观念的优 良品质。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孩子,就能有效地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幼小的孩子在家 庭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是游戏、玩耍和娱乐,寓教于乐,寓教于玩也是教育孩 子的一个有效办法。孩子在游戏、玩耍和娱乐中认识环境,适应生活,学习知识,增 长才干,促进孩子智力和体力的发育成长。家长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尽量给孩子创 造开展游戏和娱乐活动的环境。让孩子玩得高兴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想象得到实 现,从而训练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动手技能。比如,让孩子自己推动玩具汽车在地 上跑,或自己骑小自行车,或把小木板、铁片、塑料瓶、玻璃瓶等放在水中,让孩子 仔细观察,哪些浮在水面,哪些深入水底,引导孩子自己做事,启发孩子进行思维,通过玩耍游戏等实践活动进行教育,对增强孩子体质,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是极 为有益的。

五、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 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教育,就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但爱而不教,管而不 严,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 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一)爱而不溺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心爱护,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 容易与望子成才的愿望背道而弛。父母对孩子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绝不能溺 爱,否则,就会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 中,表现更为突出。祖父母和父母把孩子视为“小皇帝”一味的娇惯,偏爱和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的不良品德和习惯不批评、不教育,往往 包庇护短。吃饭穿衣一切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让家长干什么,家长就干什 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的懒惰生活,养 成一种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任其发 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有人说,对孩子的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是促进孩子走 上不幸道路的开端。这是值得每位家长深思的。

溺爱的形式各有不同,但这些家长的共同特点是不把孩子看成是国家和社会的未 来,而是看成个人的私有财产,忘记了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 的基本目标。溺爱的结果只能是坑害了孩子,受害的因然是国家和社会,但首当其 冲、自食其果的是孩子的父母。由于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养成恶习,难以管教给家庭和 社会造成危害的事例数不胜数。

家长对孩子要做到爱而不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要让孩子关心父母和其他家庭 成员,并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不仅有利于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品德,而且也有得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第二,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无止境的。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分 析,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 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 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当其欲望强烈而又 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走上邪门歪道,这是每位家长需要注意的。

第三,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如孩子要求给买 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儿童书画及必要的生活、娱乐用 品,一般应给予满足。若家长一时难以办到时,应向孩子说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既要积极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节约俭朴,防止养 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二)严而不厉 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前 面讲了如何关心爱护的问题,这里再讲一下严格要求的问题。

家长对“严”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严”就是“厉害”,对孩子要给予好 心而不能给予好脸,孩子只有害怕父母,才能教育好。有的认为“严”就是不听话就 要打骂,赞成“不打不成才”的说法。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对当今的孩子采取这种 办法是难以奏效的。

如果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孩子就不愿意接近父母。孩子如果对父母敬而远之 或者既不尊敬、又不接近,更不愿与父母交谈,这就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至于打 骂,体罚之类的行为凡和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水火不相融了。动辄打骂孩子的家 长,不公不能使孩子和改正错误,反而使孩子的情感和心灵受到摧残,变得冷漠,自 卑和缺乏自尊心,甚至因忍受不了父母的打骂而离家出走,由此可见,对孩子实行体 罚只不过是家长缺乏理智和束手无策的表现,不可能起到严格要求的效果。

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是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为 前提的。如果“严”得出了格,就会走向反面,为此家长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实际情况又有得孩子身心健康的。

要求四岁的孩子跟在父母身后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与父母走得一样 快一样远就不合理了。

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须是适当的,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若要求过高,孩子即使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再次,对孩子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让孩子明白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不能模棱两 可,让孩子无所适从。

最后一点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到,不能说了不 算数,或者干也行,不干也行,而是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否则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六、身教与言教统一的原则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 做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视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统一起来,使教育取得良好的 效果。

幼小的孩子生活经验的社会知识都非常缺乏,不会辨明是非,时刻都需要父母的 指点。应该给孩子讲清道理,告诉孩子怎样做不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 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只讲道理还不够,也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因为孩子讲道理,只能讲几分钟或更长一点时间总不会很长,而且孩子接受这种说教也只能用耳朵听,听到的是空空洞洞的道理,然而父母的言行举止却是从早到晚,时刻都出现在孩子的 面前,孩子用眼睛看到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有影 响力。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 则,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都要为孩子作出表率,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 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 仅听父母的说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父母的品德行为高 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新生和崇敬,并以父母为榜 样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 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在生 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

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模仿最多的是孩子的 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 则和楷模,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为此,做家长的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榜样,把言教与身教统一起来,搞 好家庭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德 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思考题:

1、家庭教育必须遵循哪几项原则?

2、联系实际,讲述在家庭教育中贯彻某项原则取得的实际效果。

上一篇:努力的理由作文下一篇:社团招新宣传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