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2024-08-31

生物教学经验总结(精选13篇)

1.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篇一

今天我就生物教学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中不是主要学科,高考中所占的分值较少,所以很多学生不重视。针对这一点,我首先让学生明白学好生物的重要意义。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而且生物学在高考理综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生物。

在让学生明白了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后,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备课,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具体来说备课主要包括备学生和备教材两个方面,对学生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要能预测他们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然后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备教材时首先要分析教材,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同时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在了解了学生和教材两个方面的情况后,采取适合的教学措施,争取每一节课教师都能做到胸有成竹,而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三、认真备课,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具体来说备课主要包括备学生和备教材两个方面,对学生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要能预测他们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然后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备教材时首先要分析教材,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同时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在了解了学生和教材两个方面的情况后,采取适合的教学措施,争取每一节课教师都能做到胸有成竹,而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二、狠抓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先记忆,后理解”。

一般的学科都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但是生物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高中生物的知识点特别多,面特别广,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也很密切,想学好生物也要有一定的方法。与学习其它理科不一样的是,生物学的知识要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如果记不住这些专业术语,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混淆各种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样学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知识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要有广泛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关注生物学科在现今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因此我除了吃透教材外,还大量阅读和本学科有关的专业书籍,认真做好笔记,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把生物学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为什么很甜,在讲到环境与稳态的时候我让学生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让学生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可感的事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一点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2.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篇二

作为承担重要口腔医学教育、科研及临床三位一体任务的口腔医学院,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负责多种层次医学生的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在临床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不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口腔颌面外科的兴趣。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根据学生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因材施教

我院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且国内知名的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及教学医院,每年到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学生数量多、层次多,包括从三年制大专到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等各种学历学生。他们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存在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操作能力、个人性格等各方面差异。我们注意观察每个人的优势和不足,对其不足加以鼓励,同时提供机会让其展示长处。如三年制大专学生理论知识有限,培养重点是根据临床病例系统复习疾病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等理论知识;而对于理论学习时间长、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则重点培养他们收集临床资料及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并适当让其动手操作,如伤口换药等,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营造互相学习氛围,鼓励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展示其分析能力,而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提供临床操作机会。

2 因时因地,提供动手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实习目的并不明确,随着实习经验的积累,实习目的逐渐清晰。在实际教学中,实习生的日常工作只是书写大病历和病程记录并完成教师安排的工作。出于医疗安全考虑,学生无法参与临床诊治全过程,且很少有机会动手完成手术操作。住院高峰期,由于出入院病人多,医疗文书书写量大,如果不认真、仔细地检查实习生日常工作,难以达到通过采集病史、书写病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目的。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学生临床实习的不同阶段,提供适当锻炼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对于刚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以参加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完成病历资料为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与病人沟通能力。对于较熟悉病房环境的学生,则以完成伤口换药、参加手术为实习重点,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对于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可以放手让其完成一些简单的手术操作,如手术定点、伤口切开、伤口缝合等。对于个别临床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给予机会让其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手术,如脓肿切排、清创缝合等。

3 开展PBL教学,提高临床病例综合分析能力

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把临床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PBL教学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强调实用性知识的传授,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十分有效。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PBL教学已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得到极大推广[1]。

PBL临床教学实施方法是:组织实习小组学习实际病例,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复习教科书、查阅相关期刊杂志寻找答案;其次,组织小组讨论,实现知识共享,发现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我们发现,PBL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法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把各自的学习结果加工整理并加以综合,将原本零散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还帮助学生完成了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培养了学生运用文献检索工具自学的能力。

4 教学互动,活跃临床教学氛围

传统临床教学多为“师传徒”方式,其弊病在于带教教师的临床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质量。随着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已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知识占有者和传授者。因此,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他们共同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临床工作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动手能力训练是临床实习重点。通过教学互动方式,带教教师要考虑如何选择病例,引导学生先自学,再解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理论知识,且临床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实习生轮流完成问诊、查体、记录、总结、汇报等工作,带教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存在的不同问题并及时指导和矫正,使每位实习生能认真完成收集病史、病情分析、制订治疗计划的临床学习任务。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应注意鼓励实习生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创造性[2]。此外,我们在临床上还坚持每月一次的英语查房,不仅提高了学生和带教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也丰富了临床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郝秀芳, 金昌录, 马延祥, 等.PBL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7 (3) :113~114.

3.英语教学经验总结 篇三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开心学习 综合素质 巩固单词 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开心学习

快乐地学习与痛苦地学习,其效果大相径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心理,仔细周详地安排教学。假设临时出了问题,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不要让自己糟糕的情绪影响学生。一次按照教学计划,上午开始八上第3单元第1课时的教学,昨夜备了课,做了简单的课件,上午上课之前,再看看课件,进行修改,不知是什么问题,反反复复三、四次,课件出了问题。正打算抛开课件去上课,到教室一试,居然能用。感觉有点沮丧,可能是周末的不适,加上今晨的一段反复,感觉表情很僵,有点没心情上课,但总不能影响学生啊。于是整理一下情绪,挤出几丝笑容之后,进入教室。从与学生的问好后,感觉好了不少,这或许就是每节课我都是要和全班学生说“Nice to see you!”的原因,见到学生就会自然高兴起来。这节课的备课,可以说很朴实,可不知道为什么,学生从一开始就上得很开心,看他们如此兴奋,我就立马被感染。两个班级连平时完全没办法跟上我步伐的学生也频频举手回来答题、对话表演。我真的非常意外,也百思不得其解。那么简单的一节课,他们怎么就这么兴奋、投入?中午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或许,整节课的设计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吧。这节课,从vacation activities的词块复习入手,也是对课前自主的检查,到“What are you doing?Who are you going with?When are you going?”的对话,再到听力,最后综合、总结。这样的设计是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面向全体?如何才能做到“简明而充分的课堂”呢?在上个单元的教学中,当我和学生讨论如何才能保持健康的话题时,有学生就回答说上张老师的英语课就能保持健康,原因是上我的课很开心,开心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面。我当时就问了全体学生是这样吗?学生都很肯定:上英语课很开心。这让我非常欣慰,开心就好。无论如何,今天学生只需几秒钟的时间就感染了我,感染得轻而易举,幸福。轮到我值日,没想到我的出现给不少班级还“带去”笑声,意外,喜悦。早读课,当我到各班统计下班的老师时,不少班级的学生笑声一片,觉得学生很可爱。大课间,在操场上完全不顾身上的“装束”,和学生打起排球来。毕业后,几乎没有时间打球,看到我最喜爱的排球,手就痒起来,也就不管穿得是什么衣服,照打不误,甚是痛快,就是时间太短。学生开心,学习也会快乐,我们在玩的时候也激励用英语交流,学习玩耍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二、教师要认识到素质是综合提升的

一次上午的教学课时是八上第6单元的第三课时,在导入部分,和学生讨论的是friendship。对于这个话题,我想并不是很容易表达。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语言知识的限制,对这些层面的感受,使观点的表达并不容易。不少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Friendship is easier to?lost than found.

Friendship is the coolest thing in the world.

Friendship is a healthy book.

Friendship is more expensive than money.

昨日的一个作业: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you and your best friends.

上午,在分享的过程中,不少学生的文章真让我感到意外,真想不到,他们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框架及句型、观点都非常好。我越来越感觉到本学期的过程写作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益处,就是因为写作上的指导,使学生整个英语学习习惯得到了改变。在课外阅读时,他们对于摘录和运用好句的习惯做得非常好。在英语教学某些方面的要求,可能会牵制其他方面的整个提升。

三、注意巩固单词,避免考试丢分

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测试。本次单元检测卷中,单选的个别题目比较难,听力第三大题及任务型阅读的个别题目稍有难度,学生容易出错。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情况确是如此,11-15听力题、任务型阅读53-55错误率很高。另外,学生其他出错的地方主要是:

单选:1.the same as的固定用法;2.be good for/at的区别;9.good与well的用法区别;10.food与exercise的数,less与more的修饰。

完形:13-16题出错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问题,18题出错是由于部分学生不知道张怡宁是男性还是女性。

阅读:21题错误率最高,这是由于学生的答题不细心所致,没有看清楚文本的信息,只根据表格部分信息。

词汇:until,believe,thirsty的拼写错误多,另外,第三人称单数不注意导致丢分。

从本次测试看来,学生课后对课文内容的巩固是大问题。由于这两个单元的词汇很多,学生课后又缺少巩固、消化,导致单词丢分严重。

四、教学多反思

开学第一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会有所变化,这是心里早有数的,因两个月的暑期,学生讲英语的机会少了许多,口语一定会退步。而这学期的情况远远超出我的预测,两个班级不到5位学生还是可以比较准确、流畅地用英语表达的,绝大部分学生开口困难,单词完了,更没有时态的意识,或是中文逻辑。暑假的英语作业其一就是英语跟读,还要求家长签字。而回校,情况竟是如此,可见学生的学态问题,更困惑的是,家长签字了,可学生的口语却一落千丈。这周的教学进度较慢,在教学新内容时,由于学生完全没有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概念,于是,在课堂上只能慢慢引导学生。对于本单元的how often的提问与回答,学生的掌握情况不错。

4.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四

一、教学设计必须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强调语言感悟。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教学实践表明,语言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相关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精要、有效的科学训练,更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语言运用的创新实践。因而,设计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训练学生结合语境,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语言的语境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重视思维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语文课程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任何语文活动,都是思维活动,听和读,是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维训练,也就抓住了语文训练的核心。

3.开发学习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程资源的训练和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优美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

二、从学生学习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怎样学。

1.激发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合理的启发、评价、矫正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鼓励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学会讨论:讨论主题,了解题旨,筛选要点,找准目标,恰当表达,深入理解文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真正地贯彻“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真正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有效教学才有可能。

2.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设计教案中要做到“五变”:一是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二是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三是变学生“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地学”,四是变学生“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五是使学生“单一向书本学”为“在体验中学”。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构,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自我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好坏的最有权威的评价人是学生自己。高效的语文教学设计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让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完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建立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体系,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仅让学生评价自我知识、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自我兴趣、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注意实施多主体评价,强调学生、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凸现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要实施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差异性评价,使评价成为有效教学的杠杆。

三、从教师教学看,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师怎样教。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上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动态过程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语文课堂教学是丰富生动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外,还必须在设计中注意做到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精讲精练,落实“三维”目标,做到教得生动,学得活泼,轻负担,高质量。

1.目标清晰适切。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目标过高,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学生感到没味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分析教学内容之前,就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弄清楚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本学年(学期)、本单元(主题)的目标是什么,再思考本课时的基本目标,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具体、可察、可测,要分层,以便于分类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评价。

2.重视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预设是教学主体的筹划与设计活动。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成长。我们必须认识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征,二者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新课改要求关注动态生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生成”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设的成分、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可预设的生成”和“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内的,是教师有意预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相关生成行为;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突发的事件和行为。此时,课堂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课堂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将变成机械的程序,缺乏生气和乐趣。因此,随着师生互动生成的不断推进,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的程序及环节,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学习重点町在生成中调整,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

5.教学经验总结 篇五

淮南五中

吴江辉

自零五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在五年的教学中我一直与学生共同成长,经历了从生疏到熟练,也经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有课堂教学方面的,有班级管理方面的,有教育理论方面的,也有教学评价方面的。下面我主要从习题的布置和讲解这一点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物理习题教学,主要是指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发挥物理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物理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地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选好习题,组织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

6.个人教学经验总结 篇六

匆忙间参加工作已六年,反思这六年来的数学教学情况,我有付出,有失败,也有收获。下面就自己的数学谈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一门学科学生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三个因素:兴趣、付出的精力以及所花费的时间。而兴趣,则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首要前提和条件。初中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中,我尝试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我的课堂从来都是很轻松的,隔壁的班级常常会听到我教的班在数学课上传来的笑声。课堂上,如果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那么我会用眼神提个醒;如果学生比较疲惫,我会给他们讲个笑话或开展一个竞赛,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甚至坐的姿势我也不作严格要求。但有一点我是从来不放松的,那就是我的课堂学生必须要精神,学生只有课堂学得好,学得轻松,才能真正喜欢数学。而在练习课上,我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来培养能力。我对练习课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新授好象栽下一棵小树苗,练习就好象后续的管理、浇水、施肥。尽管没有进行精确的统计,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得出数学练习课和复习课在数学总课时中占着不小的比例,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数学练习课的重要,练习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比如说课堂上我会让小师傅来批改学友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小组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力,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我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时,如果为了画一画直线、射线、线段,那不是难事。但这部分的教学,更重要是结合情境,感受直线、射线、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得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得能力。所以,从一开始让学生在教室里找直线、射线、线段,整个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境问题密切地结合,使学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与直线、射线、线段相关的简单问题。

再次要因材施教,适当降低难度,使得教学过程中人人都能学,人人都能有收获。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学困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困生就好象公路上的老爷车,速度慢,毛病也比较多。那么如何使这部老爷车平稳地行使呢?那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老爷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总是不断激发小师傅的帮助作用,总是坚持不懈地关注他们,使得学困生感觉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从而为这部分学生坚持听完一节课打下基础。

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学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情感去沟通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如果学生一旦被教师吸引,教学活动就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中不仅有动力功能,而且有消除疲劳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所以,只要用自身的行为、意志、情感等感染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一呼百应,协调默契,创造出和谐高效的课堂。

首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认知有两种水平,一是他的现有认知水平;二是他在经过老师指导和自身努力所达到的水平。数学是一门条理性、层次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数学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提出力要求:一是实施教学时要符合大多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目标定为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二是要因材施教,符合个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个别指导,梯度教学。

其次,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对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相信学生,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这是我工作上的一个失误和教训,以前我总会在自己的心中给学生划定一个位次,一个发展的空间,而往往就是这个不正确的先导决定了我以后对他的教育,也决定了他的成绩。好的位次是他幸运,差的却让原本优秀的学生沦为平庸。因此,在我新接手一个班的数学教学时,我对这个班的以前的数学成绩只做整体上的分析,对每个学生的个人成绩我淡化处理。我告诉学生,在我心目中,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有很大的进步空充满离去间。每个同学都还有机会去努力,不要轻言放弃。我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快乐、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在自己的努力和小师傅的帮助下,重新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我的这个做法是对的。我庆幸当时我没用歧视的眼光来看那些后进生,没有把他们一锤定音,否则我想他们肯定是难以取得什么进步的。

四、善于学习,了解学生心理

虽然教学的知识是简单的,但每次传授的方式都不可能是相同的。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会看一些关于心理研究等类型的书籍,使得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例如,在课堂的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将教学重点安排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段进行教学,同时注意减少相关干扰,使学生注意力能更加集中。在学生遇到较多的数学方法感到混乱,努力了也难以取得进步而感到非常困惑时,我告诉他这是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不要太担心,只要努力跨过这个关就会豁然开朗了。当学生感觉总是记不牢知识时,我指导学生根据心理遗忘曲线来进行记忆,使学生记得好,记得牢。

五、重视反思,积累经验,活用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对于反思来说,首先是对教材的反思。面对新课程,我尝试着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如今的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味的老师为主体,专门讲解的那种模式,黄泥中学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多了,他们也就会渐渐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辅助学生的一个个体。其次对学生的反思。我每周都会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分析,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做法。可取的记下来,不可取的想办法改进。

六、重视集备,取长补短

7.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篇七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要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本人浅谈自己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的一些方法,主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角度去谈。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直接感染

教师要留心,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中对爱国学生口号和宣传单的描写:“在得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后,爱国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愤然咬指学书。”“中国的领土可以被征服,但不可以被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侮辱。”这些内容可以直接感染青少年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直观的教学方法展现不同类型的情感素材,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教师要不断地装备自己,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观的历史场面再现出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升华。例如,学习虎门销烟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那种壮观的场景,让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内心就燃起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善于总结教材的类型和内容,要细心挖掘教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比如,在学习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的时候,可以再现古人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近代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时候,可以再现外国列强在中国烧、杀、抢、掠等场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在情感上的熏陶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在情感教育的时候更容易激发学生,师生产生共鸣。教师在情感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情感上的投入,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和肢体语言的变化,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材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场景的描述,教师在描述的时候要感情充沛,学生听后会深受感动,更容易激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邓世昌的敬佩。

二、历史课外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开展“历史知识”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考查的知识点可以包括革命精神、英雄人物、爱国壮举、科学家和科技成果等内容,例如,出题列举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注明领先大概多长时间,让学生答此类题目时能直接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这种比赛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动力。

2.开展“历史知识专题讲座”,结合我国重要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例如,每年9月18日这一天,教师可以准备与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真相,勿忘国耻;营造这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利用乡土“历史文物”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物,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我县有西梁山烈士陵园,每年在清明节期间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去烈士陵园参观、考察,之后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能更直接地对学生进行革命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8.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经验总结 篇八

关键词 读 品 领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87-01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我国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古诗就是其间较为丰厚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诗词名人们犹如繁星般闪烁在波光荡漾的河上。这些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千古绝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愈久弥香的文化底蕴,非但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沦,反倒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新思潮中更加源远流长、回味无穷。

一、古诗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锤炼的语句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乐章,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

二、古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1.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吟诵古诗,口齿噙香,直意抒情。读的形式具体可分为:

(1)带有情感的朗读。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融入自身情感进行朗读,尽量做到正确、流畅,读出重音、节奏感以及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老师给学生作示范性的朗读,或聆听多媒体教学的朗读课件。以传达教师本人的情感,从而影响学生产生共鸣。

(3)学生齐读。譬如对于那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边塞诗,不齐读就不足以体现出其雄浑豪迈的气势。

(4)配乐朗读。结合诗歌内容,配上合适的乐曲伴奏,在这种音乐背景中赏读诗歌的形式,别有一番情趣使人陶醉其中。

(5)学生自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随意地读,可高声朗读、可低声吟读,或是默读、唱读、速读、表演读……

2.品读

诗歌教学中,教师不光是需要指导学生读诗句本身,还应把诗人人物背景、诗题含义、诗的注解、课后习题、以及同主题(或同内容)的诗和赏析文章,都尽可能地读到,使学生学得全面、深刻些。教学中就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细细品味文本,深切体会诗的意境,进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体验。

3.画中领悟

直观性和形象性是图画的固有属性。借助图画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变虚幻为真实,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明白诗中到底在描绘怎样的一番图景。具体而言,关于古诗教学图画的运用分为两种:

(1)教学观赏画。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本内每篇古诗课文中都有一幅插图,借助插图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大意。例如:《静夜思》的插图,通过插图学生就能一目了然;诗人在寂静漆黑的夜晚望向天空,一轮皎洁的圆月勾起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幅插图对于学生的视觉感官就是一种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学生创作画。这是让学生开拓创新、开发想象力创造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对古诗已有的理解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画笔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同时学生自己融入诗意中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自己描绘出古诗的内容和涵义,并从中去享受那份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例如:《早发白帝城》一课,“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彩云是什么样子?“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猿声”在画中如何体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又该怎样描绘出来?这画的过程中不仅检查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是否正确,还对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多方面进行了考验与锻炼。

4.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有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古诗学习中不难发现,很多知识是零碎的、分散的,很容易忘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比较、归纳的工作。首先让学生把应该掌握的知识整理归类,温故而知新,这就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会应用已学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诗歌教学在我国古代是教育教学内容的最主要形式,特别是针对儿童来说,学习诗歌,掌握理解诗歌对于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诗歌的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又适合儿童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学习好古诗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掌握古诗后的实践运用,不是超过古诗教学的范畴,而是古诗教学的延续,鉴赏能力的提高。

9.教学经验总结 篇九

我叫杭青龙,男,现年46岁,大专学历,汉族,1982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2002年取得《任职资格证书》,2002年12月被评为中学一级教教师。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已经辛勤工作了二十几个春秋,工作上出满勤、干满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有一些经验,做出了一些成绩,现将任职以来在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课前认真备好课,做到教材、学生、课堂三位一体。

在使用老教材时,我们更多的是备教材,对于学生的因素考虑的不够或是很少。新目标英语背景下,我们更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主动性。所以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和课堂。

1、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以前,我们很少颠覆教材的编排体系,总是老老实实地按照教材已有的顺序和内容设计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很难有创新和进步。上起课来也很难有吸引力。那时候,我们只要一本书、一支笔和一张嘴就能上课。如今,我们的教材更加强调了英语的交际功能,在内容编排上也增加了听说的练习。表面上看来,没有什么内容。而实际上,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尤其强调听说的功效。所以,仅仅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的。我们应该结合教材,适当调整,灵活运用,并多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对学生学情的全面把握。

学生是我们学习的主体,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听”,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不能对老师所授知识提出异议。这种填鸭式的教学部是培养学生,而是批量生产“社会劳动者”。这种模式下学习的学生大多会做题,会考试,但是就是缺少听说的能力,不能与说英语的人顺利交谈。因而,学习英语也就失去了其基本意义。

我们学生的情况不是千篇一律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法与习惯,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内容接近的英语情景,让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特别是要考虑到部分后进生的学习困难,为他们留下可灵活操作的活动。

3、对课堂可能情况的有效预见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英语语法的教学,老师总是教会学生怎么样记住和运用语法,所以以往的课堂活动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可以控制的;新目标英语强调“以人为本”的任务式英语教学模式,我们的英语课堂是由一个又一个活动串起来的,这些活动怎么组织,怎么串联,在活动中又可能会发生什么,都是难以预料的。我们还是可以根据我们平时的教学经验,适当的有所准备,这样才会不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所束缚。

二、用心上课,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上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上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关系到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新形势下要求我们要严谨治学,保持良好的教态,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应该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做到爱岗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保持良好的教态。老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老师的教态好,能让老师显得亲切自然,有亲和力,学生就喜欢。他们听课的兴趣就高,接受知识也快。反之,学生就不喜欢,甚至讨厌。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看问题开始有独立的见解,对他们更要注意教态和教学语言的使用。如我介绍新句型时,我利用语言的轻重,语调的高低,和一定的动作表情,尽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的表情会变得自然亲切,让学生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这样学生就增添了勇气,就能大胆地回答和提出问题。

初中生也比小学生更独立,在思想上要更加成熟些,甚至有些叛逆。与他们的交流,首先是要彼此建立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情感,所以我们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用满腔热情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到上课时我们是师生,下课时我们就是朋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并才可能开展得好,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智慧和光芒。

三、课后及时反思,写出再教设计。

新目标英语要求老师在上完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这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以前总是可以用同一教案反复使用的,会出现不论是什么时候,什么学生都用相同的教案,上完课也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今,我们要随时反思,及时总结,让教案越备越新,课越上越活。

教学反思,也叫教学心得、教后感。它是我们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将教学反思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如果没有了反思就没有了经验的积累,也就没有了教学的进步和提高。成长=教学+反思。这是新课程对老师的要求。通过教学反思,我们能将“教” 与“学”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授课后,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进行回顾和分析、评价,将经验和教训及心得记录下来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自我检查。做好了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教师责任心的一种体现,更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具体说,包括反思备课、上课、个别辅导、师生交流、学生表现等。

1、反思备课

上完课后,我们要反思备课时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突出了重难点,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总结反思过后,要及时记下自己的经验和得失,对不成功之处,要想出可以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2、反思上课

上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上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关系到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否完成。上课之后,我们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学生积极性如何,教学效果又怎么样,对没有达成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加以补救。

教学机智,是我们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和用到的一种教学情况,我们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学机智的反思和记录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可以记录经验,另一方面,又可以指导今后的教学。

3、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总之,新目标英语是新形势下顺应时代的一门学科,我们要按照《新目标英语课程要求》,准确分析学生学清,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并写出再教设计。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和提高,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完成人民交给我们的神圣而艰巨的教育下一代的光荣任务。

历年来,由于教学方面的各项工作做得认真、细致、扎实,在学校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班级管理与教学效果均为显著。先后取得以下荣誉:

2002年度在全市教育系统劳动技能大赛获优质课奖;2002年指导学生李会芳同学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本人获辅导奖;2003年获汝州市第八届优质课教师;2005年获平顶山市优秀班主任;2006年主持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及良好发展研究》获平顶山三等奖;2006年参加课题研究《课程教学与教育创新问题的研究》获平顶山市三等奖;2006-2007学年被评为汝州市教学质量评估先进个人;2007-2008学年被评为汝州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教师;2008年论文《转变舞台角色 设计教学任务》在CN刊物《英语周报》上发表;同年被评为汝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及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2008年评为汝州市第十届优质课教师;2009年教师节期间被汝州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勤于钻研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接班人而奋斗终生。

陵头二中 杭青龙

教 学 经 验 总 结

10.中班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

学习方面:

作业不经常有,但只要留了作业,我一定要求她是按要求认真的完成。说到作业,我曾严厉的要求她:

有一次周末的作业到周日晚上九点才开始写,内容还不少,小涵写了一会儿就累了,说不想写了。如果她比较平静的说,我也许会答应她休息一会儿再写。但她却发起了小脾气,“我再也不想写作业了,我都快累死了!”说完,还怒气冲冲的往作业本上吐了一口唾沫(这种行为之前有过几次,觉得这孩子恶劣到没法要了!)!我当时这个火啊!但尽量当时克制住了,隔了一会没说话。心想是该给小丫头点颜色看看了。于是把小涵手下的作业本拿过来,:“不想写是吗?那好,吐完唾沫已经脏了,把它撕掉,重新再写一张!”于是我真就当着她的面把快要写完的那一页撕了下来。小涵当时眼泪就像线一样往下掉,但没有出声。一会儿小涵又边抹眼泪,边继续写……后来分析一下,其实主要原因是本来孩子那天真的已经累了,确实比较烦燥,周末的作业是周五放学时留的,为什么不早些让孩子完成,非要等到第二天要上学了才开始写。所以以后的作业,都要求她周五晚上先完成。严厉过后当妈的当然心疼,只有对孩子没有要求,没有期望当妈的才不会在意孩子的表现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但我们都有要求,有期望的不是,也许孩子现在不能明白,我们也想了各种办法来对应孩子的不如意的行为。培养孩子的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反思有总结,有改进这就是在成长,不光是孩子,还有家长。

在学习上虽然不要求她一定是第一名,前几名,但一定要用恰当的方法来要求。学习和分数固然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但一定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最重要的。

11.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一

单承彬,男,1966年生,山东郓城人。现任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院长,山东省“教学名师”。研究方向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尤长于先秦两汉文学和儒家文学文献研究,曾在《文史》、《文史研究》、《齐鲁学刊》和海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山东省第十七次和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两项。在对儒家经典文献《论语》的研究方面已形成相当规模,产生了较大反响。

桑哲(以下简称桑):作为全国知名的(《论语》研究专家,您认为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评价和学习(《论语》?

单承彬教授(以下简称单):去年在上海的《解放日报》上,我已经撰文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还有人重复宋代赵普的那句老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论语》一点都不神秘,它实际上就是孔子弟子“听课笔记”的汇编,而不是“圣经”。“论”有“编纂”的意思,“论语”就是对“孔子之语”的“编纂”。当年孔子身边有许多学生,他们后来也收了门徒,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弟子之间相互交流的内容多而杂,孔子死后,徒子徒孙们根据多人多年的记录和记忆,把孔子和学生们交流切磋的话整理编辑在一起,这就形成了《论语》。

表面上看,《论语》的内容十分庞杂,举凡读书学习、立身处世、修道养性,出处行止、事上御下、奉天使民等,应有尽有,但其核心则是关于古代知识分子内在修养和外在事功等方面的讨论。中国知识分子大都希望通过从政入仕来谋求个人发展,孔子本人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所以《论语》一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想。

孔子是特定时代的人物,其许多言论也是就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发的,所以今天我们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它。例如,孔子主张礼治,希望用“礼”规范君臣上下的举止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以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仁”是“礼”的根本,不“仁”就谈不上“礼”。“仁”的实质是“爱人”,这种爱是一种源于“孝悌”,从家庭出发的有尊卑长幼、贵贱亲疏差别的爱。这就是孔子基于当时的具体环境而形成的思想。但孔子认为,只要人们都能爱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推而广之就可以逐渐渗透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各层面,从而交织成一个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爱”的网络。从积极方面说,即“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从消极方面说,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具备了跨越时空的普遍性质,孔子的伟大之处在这里,《论语》一书的价值也在这里。今天我们学习《论语》,如果不做深入的学术研究,最恰当的态度应该是舍弃其中因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而形成的东西,关注那些带有普遍性质的如何做人、治学、行事的道理。

桑:对于《论语》,各个版本的中学教材都有选入,您认为其中哪些篇章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哪些篇章虽然优秀,但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呢?

单:中学教材面对的是青少年朋友,我认为《论语》中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部分,应该是那些关于学习和修身的章句,比如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对待老师的态度,对社会、对人生、对国家的责任等,都是极好的内容。至于那些过多涉及古代礼乐制度、历史沉渣的部分,等将来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提高了再去研读,甚至舍弃不读也可以。

桑:在古代,《论语》一直被作为学生读书的基本教材,对这一问题您是怎么看的?《论语》在古代教育中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

单:从汉代开始,《论语》就是学童读书的入门课程,以后各代都是这样。杜甫《最能行》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就是说儿童刚刚就学,水平仅限《论语》而己。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调侃、讽刺的意味更多。古人拿《论语》作入门教材,主要是因为该书简明朴素而含义丰富,当时社会上倡导的各种规范,《论语》基本上都涉及到了,而且语言平易,冷僻字不多,篇幅又短,十分适合作为教材。这也给我们今天的教材编写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好教材?通过《论语》和古代的许多蒙学课本,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标准:一是老师易教,二是学生易学,三是教学效果很好,三者缺一不可。像《论语》、《三字经》、《千字文》等,动辄使用数百上千年,就是很好的例子。

桑:您刚才提到了古代的“蒙学”教育,现在许多家长也尝试让孩子背诵“三、百、千”,能就此谈谈您的意见吗?

单:首先我要声明,尽管我十分看好古代语文教学,但我并不主张让每一个孩子都去学习甚至背诵古代的某种教材。我只是说可以从古代的语文教学或蒙学教育中总结经验,发掘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用的东西。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把丰富的学习内容浓缩到极其有限的篇幅里,便于学生识记、诵读、理解、领悟。例如《三字经》,全文仅一千多字,采用三字韵文形式,结构简单,上口上手,内容从自然到社会到人生,应有尽有,一经诵念,可终生不忘。而《龙文鞭影》,全书517句,4136字,包含古人读书做人、为官处世的典故1028个,涉及古代典籍数百部,知识点之密集,今天任何一部语文教材都难以望其项背。全书每句押韵,所押之韵为“平水韵”之平声韵律,有规律并成系统。每句内又有两个四字对文,看着美观,读着上口,可谓声文并茂,赏心悦目!

二是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融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作于一体,形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系统。众所周知,人的语文能力是一种典型的综合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势必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尽管我们往往要厘分为识字、阅读、理解、写作等多个单元或环节,但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语文教学又和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密切相关。任何孤立地对待语文教学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古代的语文教学讲究反复训练和交叉训练,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是一个整体,彼此包含,一石数鸟,所以效果好。通过学习,学生既可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也可从中认识自然和社会,同时在反复的识记诵读过程中培养语感以及掌握使用语言文字及写作诗词文章的能力。今天的语文教学好像没有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我们分得太细,而且训练不得法,往往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所以学生的基本功不行。这是古代语文教学给我们的启示,在《千字文》、《龙文鞭影》、《声律启蒙》等教材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三是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的社会效果和现实效果,培养目的十分明确。古人学习语言文字,无非是为了识字明理、读书做官;今人学习语言文字,无非是为了交流和升学。古今其实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差别。单纯就语文教学而言,它的教学目的大致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如识字、解词、阅读和理解:二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如组词、

造句、分析和写作;三是由语文学习而培养的人生习惯,并由此形成独特的个人文化气质。在这三个层面中,第一、二两个层面显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第三个层面由潜移默化中得来,是无法强求的,千百个中学生中也不见得能有一个达到这样的水平。惟其如此,任何时代的语文教学,一般都要把目标锁定在两个方向:一是让学生确实学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社会交流,二是让学生顺利通过各种语文考试。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将来并不都要成为语言文字学家,他们中更多的会是社会各行业的普通员工。语文教师明确了这两个目的,就会发现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效率是多么低,向学生们传授了多少根本无用的知识。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我想这应该是主要原因。

桑:您认为今天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单:如果从刚才我们谈到的总结古代语文教育经验的角度来反观今天的语文教学,问题就十分明显了。析言之,我们的识字教学进行得怎样呢?国家公布了2500个常用汉字和1000个次常用汉字,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识字教学的核心,但到学生高中毕业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这3500个汉字对于汉语学习的意义。可以这样说:孩子们如果真正掌握了这3500个字,或者仅仅是2500个字,他们的语文水平就已经很高了。可惜我们并没有这方面的系统训练,整个识字教学支离破碎,造成精力浪费。有些字反复练习识记(甚至是些很不常用的字),有些则很少接触,所以高中生的作文仍然不能避免错别字,甚至十分常见的字词不能读、不能写、不会用。

再说写字教学。古代有篇《千字文》,是典型的写字教材,运用了上千年。而现在,我们没有一部像样的写字教材,学生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及运笔的轻重,都无所适从。不能正确、流畅地书写汉字,就不能培养对汉字的深厚感情。简单的一个“一”字,气势磅礴,威风四射,不用心去写,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学生对汉字没有喜爱之情,而被要求去认真钻研、揣摩,这是不可能的。不能很好地写字,也就不能很好地识字和解字。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不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何谈爱国家爱人民!、

我认为,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都要考虑到汉字的特殊性。每一个汉字都包含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又渗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味,而这些意味恰恰就是学好语文的酵母。学语文,没有比从汉字入手更有效的了。反过来,忽略汉字教学(或者不得其要领),整个语文教学将一塌糊涂。,

再说阅读。汉字组合成句子、篇章,是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文字的组合,其实就是思想和感情的组合,对文字的推敲,同样也是对思想和感情的推敲。阅读的第一层面是理解字面的意思,这一层面不解决,囫囵吞枣,吃夹生饭,势必会影响其他层面。第二层面是字面以外的意思,即所谓的话中有话,这是语言最具魅力、最诱人的地方,它是通过字词安排的顺序、语气的轻重缓急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曲折表达出来的。这一层面看似很难,其实不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语言运用入手,进而分析课文,体会种种味道。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我们的语言经过数千年的文化锤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可能随便的一句话,一段文章,就是艺术精品。

阅读和理解是教学的难点。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它涉及到好几个领域的知识,如叙述、描写、抒情、修辞和逻辑,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展开。学生要了解它,中间隔了许多层,这就需要教师由简及繁、由表及里,打破坚冰,不求篇篇都去透彻分析,而是每篇深挖一个点,多篇连缀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教师没讲到的地方,学生可顺着这一系统的引导自己体会,举一反三,.这样效果会很好。

最后说作文。说到底,作文其实就是把平时学习的字、词、句子等知识综合地运用起来。所以必须考虑到作文教学与字、词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深层关系。正确识字、写字,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正确地组词、造句,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正确地阅读、理解,也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写出的东西没有错误;写出的东西能全面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此而已。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作文,最核心的任务是集中解决错别字的问题,学生写的文章只要没有错别字,就是好文章。有些句子不够通顺,表达不够恰当,这都不重要,关键就是没有错别字。初中阶段的作文,最核心的任务是消灭病句。这时学生的作文已经没有错字了,只是句子还不够好,就集中训练句子。只要没有病句,就是好文章。结构上有残缺,内容上有缺陷,都不要紧。高中阶段,集中训练文章的结构,起承转合之类,写的文章要有头有尾,表达意思要顺畅、全面、准确(注意:不是正确,是准确,即学生想说什么,说出来的就是什么,而不是教师提出一个外在的所谓“正确”的标准),只要文章结构完整,就是好文章。这样,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试想:一篇文章没有错字,没有病句,首尾完整,表达清楚,这样的文章能不得高分吗?

12.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二

一、学分制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实施方法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2,3], 尤其是“一校两区、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的出现,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教学发展的需要, 所以推进学分制是当前教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开设的具体方法:开学初,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将本学期所有实验课的实验名称、开课时间、地点在校园网上公布,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如:兴趣、爱好等) 在网上选课。并且同一时间段内选同一实验人数不得超过实验室的容量, 同一时间段内选某一实验低于规定人数, 则本实验在该时间段内不能开出。然后由实验中心派教师指导实验。实验室设有教师信箱和学生班级信箱, 便于教师及时收发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成绩由指导教师在校园网上登出。

二、学分制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实施的优点

学分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有利于我国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以江苏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为例, 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体现了许多优点。

1. 对教师来说, 可以挂牌上课, 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主选课, 而且每次实验面对的是不同教师, 那么必然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评价, 这样必将促进教师不断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分制能够在高等教育中稳步推行。

2.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

学生在选课的时候,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以及所学专业选择实验。比如“声速测量实验”和“激光全息实验”[4]这些实用性较强或科技含量高的实验, 选课的人数就比较多。由于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能够做到课前主动预习, 课上积极配合老师, 并且能提出一些问题和比较有创建的想法, 课下认真总结, 使学生由原来的“为成绩而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为求知而学习”。

3. 学生可以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实行学分制之前, 实验内容和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 不同班级《大学物理》学习进度不一样, 很容易出现学“光学内容”, 而做“热学实验”的不协调现象。而实行完全学分制以后, 不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而且可以使实验和理论学习的步调相一致, 使实验作为理论的必要补充, 那么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 使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4. 提高教学效率。

指导老师在一到两周内, 指导同一个实验, 对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和经常出现的故障一清二楚,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 便于学生成绩管理。

指导教师将每次实验成绩登在校园网上, 每学期结束后, 各个学生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由系统自动算出, 避免了一系列的繁琐工作, 同时学生也能及时知道自己的实验成绩。

三、学分制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实施的不足之处

目前,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模式大体上有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两种, 纵观当前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 同时结合学分制在我校《大学物理实验》中实施的情况, 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 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易得到保证。

学分制为学生自主选课和学习进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由于许多大学生自主意识不强, 自我约束能力差, 加上对学分制的理解片面, 会出现“盲目选课”现象。这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趋易避难, 避实就虚”的现象, 从而降低学习质量, 破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 学分制会给教学秩序带来一定冲击。

由于部分学生对学分制片面地理解为只要取得一定的学分就可毕业, 而且对物理实验缺乏实质性的认识, 进而会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 甚至有替代者, 教师也不能及时发现, 倘若学生自觉性较差, 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3. 由于学生自主选课, 教师每次课都面对的是不同的学

生, 因此上次实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老师不能及时给学生指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稳妥地推进学分制的几点建议

1. 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学分制的理解。

自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以来, 学生的素质也在相对地下降, 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想蒙混过关, 实行学分制后, 他们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 而是单单只为了修够学分而学习, 这种想法为目前高校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学分制的理解, 逐渐消除学生错误的想法, 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盲目选课”的现象, 实验室可以根据内容的搭配, 把所有实验有机结合成几个模块, 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只能按模块选择, 而不能任意选择单个实验, 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2.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 在普通高校中, 是在整个学校内实施教学质量监控, 但是往往比较偏重于对理论教学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 而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各种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价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为这部分实践教学对学生来讲是难得的宝贵财富, 能进一步丰富枯燥的理论知识, 所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 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和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进行整合。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也是无法替代的,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优于信息管理系统。例如在学生进行教学意见反馈时, 面对面的交流和发言更能体现教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要求, 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充分地交流, 这是网络教学反馈无法获得与衡量的。因此, 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 这些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应该予以适当的保留并发扬其优势, 与信息管理手段相互补充、整合, 达到教学管理的最优化。

以上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推行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做了总结。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会逐步积累经验, 克服学分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使《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当然, 推行学分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诸多因素, 其中良好的学校内部条件和协调的外部社会条件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工作既需要专门工作人员具有对学分制的深刻认识和研究, 又需要他们精于管理, 对教学工作有较高的造诣, 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纷繁庞杂的日常事物变得井然有序。

摘要:推行完全学分制是近20年来我国高校实行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作者结合其所在学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 从学分制实行以来的效果出发, 对实施学分制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并对学分制的稳妥推进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学分制,《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小海, 曹树国.学分制教务管理工作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6, (4) :99-101.

[2]彭云.对学分制条件下教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 2007.1, (中旬刊) :15-16.

[3]陈希.关于学分制下高校教务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 2010.10, (下旬刊) :175-177.

13.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三

1、这次说课渗透了新课改理念,教师们说课从过去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强调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并存于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师在说课中注意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思考,调查,探究中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2、多数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目标。

3、多数教师说课环节完整清晰(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拓展延伸、说板书设计)。

4、这次说课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课件,很多教师都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恰当地使用课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多数教师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有的板书简洁、美观;有的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流畅,富有亲和力;有的说课富有激情,教态自然大方。

6、多数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到位。

7、教学方法多样化,访问、游戏、表演、讨论、讲授等方法得到了具体运用。

这次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值得我学习的教师有:陈金娥、张平中、王芳云等老师。

这次活动值得今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探讨和研究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说课时没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2、有的教师混淆了上课和说课的涵义,把说课当作上课,重细节探讨,轻脉络思维,有的把说课稿写得太祥,不知道怎样设计说课稿。

有的说课要素不完整,有的教师的说课无板书设计。

3、有的教师课改理念体现不够,部分教师说课仍然是重教轻学。

4、有的教师说课时没有将教学内容化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被说课稿牵着走,有的甚至照着念一遍。

5、有的过于依赖多媒体,成了课件的奴隶。

上一篇:小学我读书我快乐演讲稿下一篇:毛坝小学“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