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精选9篇)
1.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 篇一
数学组 谷红霞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人教A版)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三课时《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指数函数是高中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后学习的第一个具体的函数.指数函数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指数函数及其性质.通过实际情境的设置,学生体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从中感悟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是本节课的一条明线;在探索指数函数性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一条暗线,也是今后研究函数的主线.2.学生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研究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具体的函数,能借助列表、描点的方法作图,通过观察图象,获得对函数基本性质的直观认识.到高中,学生学习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到了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完成了指数取值范围的扩充,具备了进行指数运算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设置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体会建立一个函数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②体会研究一个函数的基本方法;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2)过程与方法
①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指数函数的概念,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数学组 谷红霞 ②能借助计算器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体会研究具体函数的过程和方法,如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数形结合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教学难点:建立指数函数的概念,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三、教学策略分析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一方面,我引导学生讨论底数的取值范围,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底数取值范围的合理性.这样指数函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渐进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先明确研究函数的内容与方法,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函数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学讨论的探究过程,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让学生在一个自己认为可以的范围内任取底数a 的值,然后作出图象,用形的直观引导学生主动的分析a的范围,再结合上节课指数的运算来帮助学生分析a的范围,这不仅为概念的形成做好准备,其分析过程中形数互助的方法也为接下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了铺垫.而对于指数函数性质的探究,借助图形计算器的作图和游标,及其对函数图象能进行直接操作的优越性,例如函数图象变化的动态演示,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等等,可以使学生方便地观察函数的整体变化情况,为归纳、概况指数函数的性质及不同函数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进而突破难点.另外,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通过“截取班级”及时看到学生在图形计算器上的操作,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难.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建立指数函数概念
问题1 请你想一想,这两个函数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 ①设x年后我国的GDP为2000年的y倍,那么: 数学组 谷红霞
y1.073x
(xN*,x20)②生物体内碳14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 :
t15730P()
2(t0)追问
如果用字母来代替数,那么这样的函数可以更一般地表示为什么? 【设计意图】考虑到知识间的联系,以本章开篇的两个例子为出发点,找出两个函数表达形式上的共同特征——底数是常数而指数是自变量,进而提炼出指数函数模型yax.对于这类函数来说,自变量是x且自变量出现在指数位置上,底数是a.为了使yax更具有代表性,应用更广泛,自变量x可以取全体实数.这时,以上两个例子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底数不同,那么你认为底数a可以取哪些值呢?画几个图象看看!
活动1 通过画几个具体函数图象,看a的取值情况.【设计意图】结合上一节课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引导学生分析yax的底数a的范围.底数不能为负数对于学生自己发现是困难的,因此借助图形计算器,让学生画出几个图象,通过形的直观来引领学生思考,再用数的运算来帮助分析原因.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引出课题并板书指数函数的概念:
数学组 谷红霞 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二)探究指数函数性质
建立了一个函数,接下来就要来探究这个函数的性质.问题2
你打算怎样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呢? 问题
3我们一般要研究哪些性质呢? 下面大家开始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活动2 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思考需要研究函数的哪些性质,强调形数互助.进而突出函数图象在研究性质中所起到的直观的作用.2.指数函数的图象是讨论它的性质的重要载体.借助图形计算器的画图功能,可以非常直观的观察、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问题4 几个具体函数所具有的特征能代表这类函数的共同特征吗?(视学生情况,教师提示:为了探究这类函数的共同特征,借助计算器的游标功能让a取遍大于0且不等于1的所有实数.)
活动
3借助计算器的游标功能,画出以a为底指数函数图象,进一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数学组 谷红霞 【设计意图】
1.经历从具体到一般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概括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2.借助图形计算器的作图和游标,及其对函数图象能进行直接操作的优越性,例如函数图象变化的动态演示,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等等,可以使学生方便地观察函数的整体变化情况.这对于学生归纳、概括函数的性质及不同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非常有利.利用图形计算器便于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如果不用图形计算器等多媒体工具怎么办?
活动4 动笔画出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画图中进一步体会指数函数的性质.【设计意图】会用描点法画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画图中进一步体会指数函数的性质.(三)应用指数函数知识
例1
已知指数函数f(x)ax(a0且a1)的图象经过点(3,),求f(0),f(1),f(3).OyyxOx【设计意图】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指数函数的解析式,通过求函数值,再次体会指数函数中的对应关系.例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1)1.72.5,1.73;(2)0.80.1,0.80.2; 数学组 谷红霞(3)1.70.3,0.93.1.【设计意图】例2通过构造指数函数回到指数函数的性质中,体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可以判断相应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加深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四)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视时间对以下三个问题,请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总结或教师总结)①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②回顾一节课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怎么研究的? 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让学生回顾这堂课的探究过程,总结提升.
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 篇二
一、《企业的性质》观点概述
在《企业的性质》中, 科斯的观点主要有三个:1.首次提出企业 (机制) 是市场 (机制) 的替代品。他说:“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价格机制是市场配置机制, 而企业本身是资源配置的组织, 说明企业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组织, 可以互相替代。2.科斯提出了企业与市场是两种不同的配置机制:“在市场上, 资源配置由价格机制自动调节;在企业里, 资源配置由权威的组织来完成。”权威配置与价格配置是科斯指出的两种不同配置机制。3.科斯指出两种配置机制都有成本:“但无论用市场机制还是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 都是有成本的。”可以看出, 科斯的整个逻辑十分清楚, 强调企业与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组织, 但又是两种不同的配置机制, 两者均有配置成本, 从而导致了可以相互替代, 配置成本决定了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科斯《企业的性质》揭示的是配置问题及指明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式。遗憾的是科斯只是提出了企业的权威配置与市场的价格配置是两种不同的配置机制, 并没有展开对两种配置机制的深入研究, 从而给后来的经济学家研究提供了太多无限制的空间, 以至于可能方向的走偏。
二、科斯理论的不同解读
早期人们并不太关注科斯提出的理论。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 经济学家才开始慢慢解读和拓展科斯的理论。然而从一开始, 经济学家在解读或拓展科斯理论时就出现了偏差。这些偏差主要表现在:1.只研究企业内部的配置机制, 而不研究市场配置机制 (这是整个经济学的缺陷) , 把科斯的研究方向引入了一个极端;2.不研究两种配置机制的相互关系, 或者将两种不同配置机制混为一谈。
只研究企业内部配置机制使得大部分经济学家把科斯的研究局限在企业内部契约理论上。注意到契约可以代表配置机制, 但是企业内的配置机制只是一种契约, 而科斯提出的是一种契约替代另外一种契约, 研究的是两种契约。1994年, 张维迎在《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发展》文章中就说:企业的主流契约理论之先河由科斯 (Coase, 1937) 开辟, 之后又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 (Alchian, Demsets, 1972) 、威廉姆森 (Williamson, 1975, 1980) 、克莱因等 (Klein et al.1978) 、詹森和麦克林 (Jensen, Meckling, 1976, 1979) 、利兰和派尔 (Ldand, Pyle, 1977) 、罗斯 (Rose, I 977) 、张五常 (Cheung, 1983) 、格罗斯曼和哈特 (Grossman, Hant, 1986) 、霍姆斯特姆和泰若勒 (Holmstrom, Tirole, 1989) 、哈特和莫尔 (Hart, Moore, 1990) 、阿根亚和博尔腾 (Aghion, Bolton, 1992) 以及其他学者加以拓展。说明大家都把科斯的研究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契约理论研究。
1983年, 张五常发表了《企业的契约性质》文章, 文章标题就指明了是企业契约理论。但是在其文章内容上, 还是研究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但是他表达了与科斯不同的观点。科斯提出的观点是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 而张五常认为:“企业的成长则被视为产品市场被要素市场代替, 导致了交易费用的节约。”张维迎在文章中说:“ (张五常认为) 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 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 “张五常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性质的更透彻的解释, 从而改进和发展了科斯的企业理论”, “张五常关于企业的本质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观点是深刻的”。
在契约理论下, 经济学家另外还区分为:1.间接定价理论。以张五常、杨小凯为代表。2.资产专用性理论, 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理论。以威廉姆森 (1975, 1979, 1 980) 和克莱因等 (1978) 为代表。3.团队生产理论。以艾尔钦和德姆塞为代表。4.委托—代理理论。以威尔森 (wilson, 1969) 、斯宾塞和泽克海森 (Spence, Zeckhavser, 1971) 、罗斯 (1973) 、莫里斯 (Mirrlees, 1974, 1975, 1976) 、霍姆斯特姆 (1979, 1982) 、格罗斯曼和哈特 (1983) 等为代表。5.资产证券理论。以格罗斯曼和哈持 (1988) 、哈里斯和雷维夫 (Harris-Raviv) (1988) 等为代表。这些观点在张维迎文章中均有详细描述。
除了企业的契约理论, 人们还引申出研究如企业的企业家理论、企业的企业管理者理论等。
三、两种资源配置方式
为了深入探讨科斯的企业与市场配置理论, 有必要先研究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学是一门依靠研究资源配置来研究财富增长的科学。资源配置方式是经济学的生命线。下面我们将要提出的是两类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选择配置与交易配置。
(一) 选择配置与交易配置
本文首次定义资源的选择配置与交易配置。选择配置是指:单个经济主体对属于自己的资源进行的各种分配处置;交易配置是指:多个经济主体按照一定交换规则 (按照价值交换) 进行的资源交换配置。
选择配置以某单个经济主体为中心, 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该经济主体可以对属于自己资源进行任意的处置。所谓任意处置是指经济主体可以按照经济利益最大化或非最大化处置。例如可以将其物品参与市场竞争交易, 争取经济利益最大化, 也可以将物品捐献出去。选择配置可以配置纯经济资源也可以配置非纯经济资源。例如, 企业产品在市场上交易属于纯经济资源配置, 而企业招聘经理岗位、生产决策等属于非纯经济资源配置。类似的还有大学的招生、剧团的招演员等。
交易配置是多个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对单个经济主体而言, 交易配置可能是其多个选择配置中的一种配置, 但是对整个经济社会而言, 交易配置是唯一的一种多个经济主体之间按照价值交换的配置。交易配置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交易。市场交易遵循的是按价值交换规则, 价高者得, 价低者出。人们不可能选择交易配置的规则, 唯一只能遵从交易规则。
(二) 选择配置与交易配置的区别
选择配置与交易配置存在如下主要区别:
1. 单个经济主体与多个经济主体
选择配置是指单个经济主体进行的资源配置;而交易配置是指多个经济主体之间的一种配置方式。整个传统经济学实际上都是在研究单个经济主体 (包括政府、企业、家庭个人) 的选择。
2. 多个配置方式与单个配置方式
理论上, 选择配置可以有无限多种方式, 只要不违背法律原则, 经济主体都可以按照自己意愿的选择配置方式。甚至可以自行制定与外部的交易规则 (当出现与外部交换情况时) ;交易配置则不同, 多个经济主体只能采用唯一的大家公认的配置方式。
3. 纯经济类与非纯经济类
选择配置可以是纯经济类配置和非纯经济类配置。例如, 企业内部的人员调动、下级服从上级, 这些都属于非纯经济类配置。而企业出售其产品, 自然属于纯经济类配置。交易配置只能是纯经济类配置, 不存在对非纯经济类资源的交易配置情况。
不论哪一种配置方式, 都必须是产权清晰的配置, 任何经济主体只能配置属于自己的资源。
(三) 传统经济学的缺憾
传统经济学即主流经济学号称是选择的科学, 迄今为止, 传统经济学只研究选择配置而不研究交易配置, 传统经济学假设交易成本为零。然而传统经济学又使用交易配置形成的结果, 市场交易结果。这就容易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当这个交易配置结果是错误时, 选择配置依据这个错误结果进行选择, 结果一定是错的。我国目前就存在较多这种情况。
四、对科斯配置理论的再爱考
有了选择配置和交易配置概念, 我们就可以更加容易理解科斯提出的配置理论, 以及分辨清楚目前经济学界解读现状。
科斯配置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如下三点:1.指出企业与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这就是本文定义的选择配置与交易配置。企业对应的是选择配置, 而市场对应的是交易配置;2.企业与市场都是配置组织, 所以可以互相替代;3.配置成本决定了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科斯指明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通过研究企业与市场配置方式的不同, 从而找到企业与市场存在的理由和知道两者之间的边界。
如果不按照这一思路研究就可能产生偏差。例如, 由于不区分企业与市场是两种不同的配置机制, 张五常提出的企业替代市场的本质是要素市场替代产品市场, 把两种配置机制误读为一种配置机制, 一种配置机制下的交易标的不同。而科斯的原意很清楚:一种契约替代另外一组契约。契约可以代表机制, 代表不同的配置方式。再如, 其他的各种研究结论, 大部分都局限在选择配置上, 而不涉及两种配置的关系。将科斯的研究方向扭曲为单单研究企业内部的选择配置方向。不论是资产专用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还是资产证券理论, 研究的都是局限在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所形成的理论。这些企业理论的研究是必要的, 但是需要提出的是:1.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 包括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 理论上有无限多种。经济学家很难全面研究。2.无数的企业家实际上是企业理论的践行者, 他们的人数、掌握的实际企业运行理论等远比经济学家多。3.科斯的本意不是局限于企业一种配置方式, 否则就没有企业与市场边界概念。
回归科斯理论是回归科斯研究的企业与市场配置机制。
参考文献
[1]科斯.企业的性质[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1.
[2]张维迎.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发展[J].经济研究, 1994, (11) :70-81.
[3]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 1996, (06) :71-80.
[4]杨小凯.企业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 1994, (07) :60-65.
[5]张五常.企业的契约性质[J].法律和经济学杂志, 1983.
[6]宋亦平.企业理论:分工与协作视角的解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3.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篇三
铝是活泼金属,在干燥空气中铝的表面立即形成厚约50埃(1埃=0.1纳米)的致密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能耐水;但铝的粉末与空气混合则极易燃烧;熔融的铝能与水猛烈相应的金属;
铝是两性的,极易溶于强碱,也能溶于稀酸。
与酸反应
2Al +6HCl ==== 2AlCl3+ 3H2↑
2Al + 3H2SO4(稀)==== Al2(SO4)3+ 3H2↑
Al+6HNO3(浓)=Δ=Al(NO3)3+ 3NO2↑+3H2O
Al + 4HNO3(稀)==== Al(NO3)3+ NO↑+ 2H2O
8Al + 30HNO3(较稀)====8Al(NO3)3+ 3N2O↑+ 15H2O
8Al+30HNO3(稀)=8Al(NO3)3+3NH4NO3+9H2O
6CH3COOH+2Al=2(CH3COO)3Al+3H?↑
与碱反应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也有文献写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与非金属反应
4Al+3O2====2Al2O3(点燃)
2Al+3Cl2====2AlCl3 (点燃)
2Al+3S====Al2S3 (加热)
铝热反应
2Al + Fe2O3==点燃== Al2O3+2Fe(铝热反应)
8Al + 3Fe3O4==高温== 4Al2O3+9Fe
与水反应
根据铝的还原性可推断铝可以与水反应,但实验发现,铝与沸水几乎没有反应现象,不过铝在加热条件下就可以与水蒸汽发生明显反应,但反应一开始就与水中的氧气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返回目录>>>
铝的物理性质
铝为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柱状、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
用酸处理过的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稀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但可以和热水缓慢地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相对密度2.70,弹性模量70Gpa,泊松比0.33。熔点660℃。沸点2327℃。以其轻、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高反射性和耐氧化而被广泛使用。做日用皿器的铝通常叫“钢精”或“钢种”。
Al 在(室温)25℃的热膨胀系数0.0000236mm/℃ 或23.6ppm_k-1。
返回目录>>>
铝的主要用途
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为铝有多种优良性能,所以铝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铝及铝合金是当前用途十分广泛的、最经济适用的材料之一。世界铝产量从1956年开始超过铜产量一直居有色金属之首。当前铝的产量和用量(按吨计算)仅次于钢材,成为人类应用的第二大金属;而且铝的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计算,铝的矿藏储存量约占地壳构成物质的8%以上。
铝的重量轻和耐腐蚀,是其性能的两大突出特点。
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 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铝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铝合金构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
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和金,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
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和银),在100 ℃~150 ℃时可制成薄于0.01 mm的铝箔。这些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还可制成铝丝、铝条,并能轧制各种铝制品。
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
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末状时的颜色多为黑色),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
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钡68%、铝粉28%、虫胶4%)。
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等。铝还用做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他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匀混合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煅烧而制成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反射紫外线比银强,铝越纯,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所以广播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也采用铝。
耐低温,铝在温度低时,它的强度反而增加而无脆性,因此它是理想的用于低温装置材料,如冷藏库、冷冻库、南极雪上车辆的生产装置。
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 篇四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阶段需重点学习的物质,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典型代表,是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典型代表,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情,把握好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两种性质的不同教学,就把握好了学科发展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物质,以点带面,可以让教师教的省劲,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一、学情不同,选择的教学切入点不同
1、氧气
学生感性知识缺乏:氧气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最先接触并且需要系统学习的一种物质。学习之前,学生只有小学科学中学到的一些与氧气有关的知识,了解的并不深入,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学生对氧气的感性认识缺乏,学习氧气的性质,特别是物理性质学习之前,就显得较为抽象,更不用说对化学性质的感性知识。因此学习起来困难比较大,入门较困难。应从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顺序切入。
2、二氧化碳
对于二氧化碳来说,学生的感性知识比学习氧气要多,不但小学科学已经有所接触和学习,而且生物课也学习过它的某些知识,日常接触的也多一些。在化学课上已经系统学习了氧气的有关的知识,包括氧气的在自然界的存在、性质、制法和用途等知识,对系统的学习另外一种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困难应该小得多。应从类比探究物理性质的知识切入。
二、课标要求不同,确立的教学目标不同
1、氧气性质的教学
氧气性质的教学,侧重于学习方法的传授,即学习一种物质性质方法的传授。例如: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侧重于教学生怎样学习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方法。教会学生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密度等方面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学习化学性质时教师先教学生怎样观察实验、再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归纳总结化学性质。所以,氧气性质的教学,除知识与技能外,更侧重方法的学习。
2、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
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除知识与技能外,则更侧重于方法的应用和掌握。例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物理和化学性质,学生自己分析概括总结。
三、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
1、氧气的教学
导入上教师尽可能的采用设问、实验或影视资料引入课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讲课上采用尽量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例如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就显得较为抽象,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多注意直观性,讲氧气的溶解性,可以用水生生物能在水中生存的事例来启发学生认识;讲氧气的三态,最好让学生观看有关液态氧的、固态氧的实物或影像资料。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结合生动的先演示和再分组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归纳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归纳、分析、总结得出氧气的性质。
2、二氧化碳的教学
二氧化碳的教学,学生在认识了氧气的基础上学习,除保持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外,教学上,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学习氧气的性质的方法自己探究,自己观察,自己分析,自己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例如: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学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及与水作用;分析概括二氧化碳的性质,联系已学习的反应实例,归纳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特点。
四、方法不同,设计的师生互动不同
1、氧气 例如:
(1)创设情境:人类须臾离不开氧气,你对它了解多少呢?
(2)观看影像资料或图片:了解自然界中氧气的,氧气的三态变化。
(3)探究活动:木炭、铁丝、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能否燃烧?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4)归纳总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总结得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 例如:
(1)创设情境:同学们,在生物课里我们了解到:自然界里二氧化碳总在不断的消耗、生成。你知道二氧化碳消耗、生成的某些变化吗?
(2)学生阅读归纳小结: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自然界和人的影响。(3)交流讨论: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4)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及与水的作用。
5.等式的性质(教案) 篇五
1、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
2、使学生能直接利用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与方法:
1、会借助天平从直观角度认识等式的两条性质,同时还可以用具体的数字等式来验证。
2、使学生能直接利用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感觉到解简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
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的性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 学习方式: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天平,砝码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在屏幕上显示问题)活动1:
问题1:什么叫等式?举例说明? 问题2:什么叫方程?方程是等式吗?
问题3:你能估算出方程8x949和方程的解吗?我们怎么解比较复杂一元一次方程? 师生行为:
教师展示问题1、2、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给予肯定或帮助。对结果给予解释并说明:
总结:1)用“=”表示数量之间等量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如1+1=2,a+b=b+a;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方程。3)通过观察发现,方程的解是5.这节课我们通过研究等式 性质,推断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推进新课】 活动2:
问题1:在天平的秤盘里,放有质量相等的物体(或砝码),是天平保持平衡。实验1 第一步: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 第二步:在天平两边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 从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2 第一步:把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例如2倍),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
1第二步:把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例如),观
2察天平有什么变化? 从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2:
你能用一些具体的数字等式验证你所得到的规律吗?
【师生行为】教师请同学按实验步骤,上讲台选取砝码并放到秤盘上。总结: 问题1: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或减)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两边都乘(或除以)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问题2: 验证:
实验1规律用数字等式表示为: 如果1=1,那么1+1=1+1; 如果2=2,那么2-1=2-1; 实验2规律用数字等式表示为: 如果1=1,那么1313;
33如果3=3,那么;
22活动3 问题:同学们实验中发现等式的性质吗?等式我们用ab来表示,那么实验1的结果。怎样用式子来表示?(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师生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过程进行总结,对性质的理解应注意:(1)等式的两边都要参加运算,且是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3)等式的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总结: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用式子来表示:
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式子来表示: 如果ab,那么acbc。
ab如果ab(c0),那么;
cc【应用举例】 活动4:
教科书第83页
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2)-5x20x
分析: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 ”因此我们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问题1:怎么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变形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1)两边减7,得
x77267,于是
x19。
问题2:式子“5x”表示什么?我们把其中的-5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吗? 用同样的方法给出方程的解。问题3:
请你归纳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解法和结果的形式; 【师生行为】学生讨论提出观点,师指导学生并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消除含未知数的式子中的常数项。
(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不为0)的数,把未知数的系数 化为1。一元一次方程解的结果形式为:xa。【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
(1)1公斤铁比1公斤棉花重。()(2)方程是等式,等式是方程。()ab(3)由ab,得;xx
()
3.利
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56【布置作业】
习题3.1(3.,4.)【板书设计】
1(2)2-x3
43.1.2等式的性质
导入新课 例2
等式的基本性质 巩固练习
地位和作用:
地位: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7年级数学3.1.2等式的性质,这一节的内容位于“一元一次方程”之后,“解一元一次方程”之前。
作用:方程是含未知数的等式,为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本章不涉及方程的同解理论,而以等式的性质作为解方程的根据。本小节通过观察、归纳引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直接利用它们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活动1: 【设计意图】
问题1使学生明白一元一次方程也是等式。
问题2使学生认识到仅靠估算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困难的,有必要寻求方程的解法。活动2:
【设计意图】借助天平可以加强对等式性质的直观理解。活动3 【设计意图】
性质是从实际实验引出的,这是说明性质的合理性。活动4: 【设计意图】
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并评价学生的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
6.物质的性质及制备 篇六
考点1 考查气体制备实验装置的选择及使用
1.常见的气体发生、净化及收集装置
(1) 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如下图所示:
(2) 根据气体及杂质的性质, 选择合适的除杂试剂及除杂装置, 如下图所示:
(3) 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稳定性等因素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尾气处理及防倒吸装置
(1) 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中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 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常见的三种处理方法如下图所示:
(2) 根据气体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防倒吸装置, 如下图所示:
例1. (2015·广东卷) 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 用NH4Cl和Ca (OH) 2制备NH3, 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_____________。
(2)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1) 先打开旋塞1, 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稳定后, 关闭旋塞1。
(2) 再打开旋塞2, 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 设计实验, 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限选试剂与仪器:固体NH4Cl、蒸馏水、1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天平、pH计、温度计、恒温水浴槽 (可调控温度) 。
(1) 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______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2) 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表格, 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能直接读取数据的相关物理量及需拟定的数据, 数据用字母表示;表中“V (溶液) ”表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
(3) 按实验序号1所拟数据进行实验, 若读取的待测物理量的数值为Y, 则NH4Cl水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只列出算式, 忽略水自身电离的影响) 。
解析: (1) NH4Cl和Ca (OH) 2制备NH3的反应原理为, 制备NH3时, 加热固体的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则发生装置应选取装置A。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收集装置应选取装置C。NH3极易溶于水, 吸收尾气时要防止发生倒吸, 故尾气处理装置应选取装置G。 (2) (1) A瓶中HCl的压强为150kPa, B瓶中NH3的压强为100kPa, 故A瓶中气体压强大于B瓶, 打开旋塞1, A瓶中HCl进入B瓶中, 与NH3发生反应生成NH4Cl, 观察到B瓶中有白烟生成。 (2) 由于HCl和NH3反应生成NH4Cl, 导致B瓶中气体压强降低, 且B瓶中HCl相对过量, 故打开旋塞2, 烧杯中石蕊水溶液会被倒吸入B瓶中, 溶液变成红色。 (3) (1) 影响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及溶液的酸碱性等, 通过分析所给试剂和仪器, 可以探究温度或浓度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2) 探究温度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控制溶液的浓度等其他的量不变, 只改变温度一个量,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溶液的pH, 来讨论NH4Cl的水解程度。要控制溶液中c (NH4Cl) 相同, 可通过控制NH4Cl的质量一定和溶液的体积 (100mL) 一定来实现, 实验表格可以为:
探究浓度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控制溶液的温度等其他的量不变, 只改变浓度一个量,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下溶液的pH, 来讨论NH4Cl的水解程度。实验表格可以为:
(3) NH4Cl的水解方程式为, 该实验中读取的待测物理量为pH, 其数值为Y, 则有c (H+) =10-Ymol·L-1。NH4Cl的物质的量为, 则, 故NH4Cl水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
答案: (1) A、C、G
(2) (1) 有白烟生成A瓶中压强比B瓶中压强大, 打开旋塞1, HCl进入B瓶并与NH3反应生成NH4Cl, 能看到白烟 (2) 烧杯中的石蕊水溶液倒吸进入B瓶中, 溶液变成红色
(3) (1) 温度 (或浓度) (2) 见解析 (3)
【思维点拨】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过程:
考点2 考查气体制备实验中仪器的连接与拆卸
1.气体制备实验中仪器的连接顺序
按照“气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主要性质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实验仪器。
注意: (1) 气体发生装置和洗气瓶的进出导气管要“长进短出”; (2) 干燥管要大口方向进气, 小口方向出气; (3) 排水法收集气体和量气装置的导管要“短进长出”; (4) 有易挥发液体反应或生成时, 要设计冷凝回流装置。
2.气体制备实验中仪器的拆卸顺序
实验完毕后, 化学仪器拆卸的一般顺序为“从右到左, 自上而下, 先拆主体, 后拆部件”。
例2. (2013· 海南卷) 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 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
A.a→b→c→d→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解析:仪器连接从左到右的顺序是“制取装置→净化装置→制备FeCl3→尾气处理”, 按照该顺序合理组装仪器。利用KMnO4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Cl2中混有HCl、H2O (g) , 利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HCl, 再用浓硫酸吸收H2O (g) 得到干燥的Cl2, 利用干燥的Cl2与铁粉反应制取FeCl3。Cl2有毒性, 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防止污染环境。
答案:B
【思维点拨】 (1) 化学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
(2) 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 (1) 组装仪器 (遵循“自下而上, 从左到右”的原则) ; (2)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采用“微热法”或“压强差法”) ; (3) 加入药品; (4)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5) 检验气体的纯度; (6) 进行性质实验或探究实验; (7) 处理尾气; (8) 拆除装置。
考点3 考查气体制备实验中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1.微热法
用试管、烧瓶作气体发生器时, 应将导气管的末端浸入水中, 用双手捂住反应器的外壁或微热反应器 (如右图所示) , 若有气泡产生, 移开手掌或热源, 过一会儿, 有水进入导管形成一段水柱,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2.压强差法
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 夹紧弹簧夹, 再加入少量的水 (如右图所示) , 停止加水后, 过一段时间, 漏斗中与锥形瓶中液面差 (即水柱高度) 保持不变, 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例3. (2013· 全国大纲卷) 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 写出NaNO2和 (NH4) 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 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是否可以把C和D的位置对调?______________ (填“是”或“否”) , 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4) 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 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 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 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
解析: (1) 饱和NaNO2溶液与饱和 (NH4) 2SO4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2, 实验装置中有加热仪器, 且整个实验装置较复杂, 可考虑采用“微热法”检验装置气密性,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将G中导管插入溶液中, 微热b, 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 停止加热, 冷却后, 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 NaNO2中N元素显+3 价, (NH4) 2SO4中N元素显-3 价,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二者发生“价态归中反应”生成N2, 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质量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 (3) 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 故利用FeSO4除去空气中的O2。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吸水剂, 除去生成N2中的水蒸气。 (4) 镁是活泼金属, 在加热条件下能与N2反应生成氮化镁, 化学方程式为。 (5) 根据Mg3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检验方法为: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 加入少量蒸馏水, 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 可闻到刺激性氨味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 试纸变蓝) , 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 加入盐酸, 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
答案: (1)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微热b, 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 停止加热, 冷却后, 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 则气密性良好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3) 除去氧气 (及氮氧化物) 除去水蒸气否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
(5) 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 加入少量蒸馏水, 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 可闻到刺激性氨味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 试纸变蓝) , 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 加入盐酸, 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
【思维点拨】解答此类问题时, 要分析实验装置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一般来说, 若装置中有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应首先考虑采用“压强差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若反应装置中没有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一般要考虑采用“微热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整套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时, 考虑实验仪器较多, 一般采用“微热法”进行检验。
考点4 考查无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及含量测定
无机物的制备实验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成为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热点, 其主要涉及化学仪器的选择及使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离、提纯和检验等) , 化学反应原理 (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 物质含量的测定及计算等, 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综合技能及化学综合素养。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方法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1) 常规检验法———用NaOH溶液检验:
(2) 焰色反应:
(3) 特殊检验法:
3.常见阴离子的检验方法
(1) 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2) 利用AgNO3-稀HNO3检验:
4.实验数据分析的常用方法
(1) 利用“重量法”测定气体的质量。
定量实验中要测定气体的质量, 一般用吸收剂吸收后, 测量吸收前后吸收剂的质量差, 即为气体的质量。例如:CO2、SO2等酸性气体可以用碱石灰或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NH3可用浓硫酸来吸收;SO3气体用98.3%的浓硫酸进行吸收。
(2) 利用“量气法”测定气体的体积。
(1) 量气法是通过测量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实验的关键是准确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如稀, 测量生成1mol气体的体积;
(2) 测气体的体积, 可用排水 (液体) 法、量气法, 对于能溶于水的气体, 为减小误差, 可以采用排液法来收集, 例如:Cl2———饱和NaCl溶液;CO2———饱和NaHCO3溶液;SO2———饱和NaHSO3溶液。
(3)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测定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
“”是重要的定量分析反应, 相关试题大多涉及指示剂的选择 (淀粉溶液) 、氧化还原滴定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等, 考查“关系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5.物质制备实验中的“四防”
(1) 防氧化:制取Fe (OH) 2等还原性物质时, 要隔绝空气, 防止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变质。
(2) 防水解:制取FeCl3、FeCl2、MgCl2等易水解的物质时, 要采取措施, 防止其发生水解而变质。
(3) 防失水:制取结晶水合物 (如CuSO4·5H2O、FeSO4·7H2O等) 时, 要采取适当措施, 防止其在蒸发、结晶过程中失去结晶水。
(4) 防潮解:制取吸水性较强的物质时, 要连接干燥装置,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而使物质潮解。
例4. (2015· 山东卷) 毒重石的主要成分为BaCO3 (含Ca2+、Mg2+、Fe3+等杂质) , 实验室利用毒重石制备BaCl2·2H2O的流程如下:
(1) 毒重石用盐酸浸取前需充分研磨, 目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37%的盐酸配制15%的盐酸, 除量筒外还需使用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
a.烧杯b.容量瓶
c.玻璃棒d.滴定管
(2) 加入NH3·H2O调节pH=8可除去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 滤渣Ⅱ中含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加入H2C2O4时应避免过量, 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已知:Ksp (BaC2O4) =1.6×10-7, Ksp (CaC2O4) =2.3×10-9。
(3) 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2+的含量, 实验分两步进行。
步骤Ⅰ:移取x mL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于锥形瓶中, 加入酸碱指示剂, 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 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0mL。
步骤 Ⅱ:移取y mL 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 加入xmL与步骤Ⅰ相同浓度的Na2CrO4溶液, 待Ba2+完全沉淀后, 再加入酸碱指示剂, 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 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mL。
滴加盐酸标准液时应用酸式滴定管, “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______________ (填 “上方”或 “下方”) 。BaCl2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mol·L-1。若步骤Ⅱ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 Ba2+浓度测量值将_____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
解析: (1) 毒重石用盐酸浸取前需充分研磨, 其目的是增大毒重石与盐酸的接触面积, 加快浸取速率。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37%的盐酸配制15%的盐酸) 时, 需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和玻璃棒。 (2) 由流程图和表中数据可知, 当pH=8时, Fe3+沉淀完全而Ca2+、Mg2+未形成沉淀, 故可除去Fe3+。调节pH=12.5时, Mg2+完全沉淀, Ca2+部分沉淀, 故滤渣Ⅱ中含有Mg (OH) 2和Ca (OH) 2。加入H2C2O4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剩余的Ca2+, 形成CaC2O4沉淀, 当H2C2O4过量时, 也可能使c (Ba2+) ·c (C2O2-4) >Ksp (BaC2O4) , 从而生成BaC2O4沉淀, 导致产品BaCl2·2H2O的量减少。 (3) 由反应可知, 步骤Ⅰ中加入CrO2-4的总物质的量为。步骤Ⅱ中, 加入BaCl2充分反应后, 剩余CrO2-4的物质的量为, 则与Ba2+反应的CrO2-4的物质的量为。据反应可知, n (Ba2+) =n (CrO2-4) , 则有。若步骤Ⅱ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 导致V1的值减小, 则的测量值将偏大。
答案: (1) 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ac
(2) Fe3+Mg (OH) 2、Ca (OH) 2H2C2O4过量会导致生成BaC2O4沉淀, 产品产量减少
(3) 上方偏大
考点5 考查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及产率测定
近几年, 全国高考理综卷中考查了溴苯 (2012年) 、正丁醛 (2013年) 、乙酸异戊酯 (2014年) 等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和产率等问题, 涉及化学反应原理、仪器的选择及使用、物质的分离 (主要是萃取分液、蒸馏和重结晶等) 、物质的提纯 (除杂、干燥等) 、产率测定及计算等, 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例5.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Ⅰ)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 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异戊醇、6.0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 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 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 静置片刻, 过滤除去MgSO4固体, 进行蒸馏纯化, 收集140~143℃馏分, 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 在洗涤操作中, 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 在洗涤、分液操作中, 应充分振荡, 然后静置, 待分层后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 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 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 在蒸馏操作中, 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
(7) 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
a.30%b.40%
c.60%d.90%
(8) 在进行蒸馏操作时, 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 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________ (填“高”或“低”) ,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1) 异戊醇和乙酸的沸点较低, 在加热过程中易挥发, 为提供原料的利用率, 利用装置B进行冷凝回流, 结合B的构造来看, 其名称为球形冷凝管。 (2) 反应后液体中除生成的乙酸异戊酯外, 还有乙酸、异戊醇和硫酸, 提纯过程中, 第一次水洗是为除去水溶性物质, 即大部分的乙酸和硫酸, 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剩余的乙酸和硫酸, 使其转化为乙酸钠和硫酸钠, 第二次水洗是为除去过量的碳酸氢钠及少量乙酸钠、硫酸钠。 (3) 乙酸异戊酯难溶于水, 其密度为0.867 0g·cm-3, 比水的密度小, 充分振荡、静置后, 出现分层现象, 乙酸异戊酯在上层, 水在下层, 因此, 分液时先打开漏斗下端活塞, 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 制取乙酸异戊酯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加入过量乙酸, 可使平衡正向移动, 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及产物的产率。 (5) 分液后分出的产物中含有乙酸异戊酯、少量水和异戊醇, 加入少量无水MgSO4, 其目的是除去含有的少量水, 得到较纯净的乙酸异戊酯。 (6) 在蒸馏操作中, 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显然a、d选项错误;c选项使用的是球形冷凝管, 容易使分馏产品在冷凝管中滞留, 不能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 影响实验的产率。 (7) , 根据制取乙酸异戊酯的反应可知, 二者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行反应, 故乙酸有剩余, 按异戊醇的量计算理论产量:0.05mol×130g·mol-1=6.5g。故该实验的产率为。 (8) 异戊醇微溶于水, 反应后液体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 所得乙酸异戊酯中仍含有异戊醇。异戊醇的沸点为131℃, 因此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 异戊醇会随蒸气被蒸出, 收集到产品的质量增大, 使实验的产率偏高。
答案: (1) 球形冷凝管
(2) 洗掉大部分硫酸和乙酸洗掉碳酸氢钠
(3) d
(4) 提高醇的转化率
(5) 干燥
(6) b
(7) c
(8) 高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专项训练】
1.碱式硫酸铁[Fe (OH) SO4]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新型高效絮凝剂。工业上利用废铁屑 (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 生产碱式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 加入少量NaHCO3, 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___。
(2) 反应 Ⅱ 中加入NaNO2的目的是氧化Fe2+离子,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 碱式硫酸铁溶于水后生成的Fe (OH) 2+离子可部分水解生成Fe2 (OH) 42+聚合离子, 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 在医药上常用硫酸亚铁与硫酸、硝酸的混合液反应制备碱式硫酸铁。根据我国质量标准, 产品中不得含有Fe2+及NO-3。为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含有Fe2+, 应使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
A.氨水
B.KSCN溶液
C.NaOH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5) 已知:。为测定含Fe2+和Fe3+溶液中铁元素的总含量, 实验操作如下:准确量取20.00mL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 加入足量H2O2, 调节pH<2, 加热除去过量H2O2;加入过量KI充分反应后, 再用0.100 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消耗标准溶液20.00mL。则溶液中铁元素的总含量为______________g·L-1。若滴定前溶液中H2O2没有除尽, 所测定的铁元素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
2.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易溶于水, 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
Ⅰ.制备Na2S2O3·5H2O
实验步骤:
(1) 称取15g 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 再加入80mL蒸馏水。另取5g研细的硫粉, 用3mL乙醇润湿, 加入上述溶液中。
(2) 安装实验装置 (如右图所示, 部分夹持装置略去) , 水浴加热, 微沸60分钟。
(3) 趁热过滤, 将滤液水浴加热浓缩, 冷却析出Na2S2O3·5H2O, 经过滤、洗涤、干燥, 得到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 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 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 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______________, 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 该实验一般控制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否则产品发黄, 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
Ⅱ.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取W g产品, 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以淀粉作指示剂, 用0.100 0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 反应原理为。
(4) 滴定至终点时, 溶液颜色的变化:______________。
(5) 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右图, 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______________mL。产品的纯度为 (设Na2S2O3·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纳米碳酸钙 (1纳米=1×10-9m) (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 向饱和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制得纳米碳酸钙。
供选择的药品: (1) 石灰石; (2) 氯化铵; (3) 氢氧化钙; (4) 饱和氯化钙溶液; (5) 浓硫酸; (6) 6mol·L-1盐酸; (7) 饱和食盐水; (8) 饱和NaHCO3溶液。
(1) 装置A中,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仪器b中应盛放的固体为______________ (填药品序号, 下同) 。装置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装置D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 如何判断所得碳酸钙颗粒是否为纳米级?______________。
(3) 通入适量气体后, C装置中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过滤, 所得滤液显______________ (填“酸”“碱”或“中”) 性。
(4) 装置C中, 右边的导管并未插入液面, 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 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 该缺陷为______________。
4.焦亚硫酸钠 (Na2S2O5) 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下图装置 (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 制取Na2S2O5。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 发生的反应为。
(1) 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实验前要进行______________。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 浓硫酸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用稀硫酸代替, 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 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 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 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 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 (夹持仪器已略去) 为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
实验二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
(5) 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 (以游离SO2计算) 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按上述方案实验, 消耗标准碘溶液25.00mL, 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 (以游离SO2计算) 为______________g·L-1。
(2)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 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 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
【参考答案】
1. (1) 4.4≤pH<7.5
(4) D
(5) 5.6 偏高
2. (1) 使硫粉易于分散到溶液中
(2) Na2SO4取少量产品溶于过量稀盐酸, 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产品中含有Na2SO4
(4) 由无色变为蓝色
(2) 可将少量碳酸钙加水充分搅拌, 用一束可见光照射, 观察是否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为纳米级, 若没有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不是纳米级
(3) 酸
(4) 防止装置C的溶液倒吸到装置D中引起试管爆裂
(5)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 不能SO2易溶于水, 故不能用稀硫酸
(3) 过滤
(4) d
7.存单的法律性质 篇七
存单同样也是类似存折的一种信用凭证,但是存单一般用于一次存取的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的定期储蓄以及定活两便储蓄。相对于存折,存单有更为严格的书面形式要求,需加盖银行储蓄所和经办人私章,同时写明存款户名、存款金额、存期、存入日、到期日、帐号、利率等。鉴于二者的相似和方便起见,我们在以下的讨论中把银行发给储户的信用凭证一概称为存单。
存单在法律意义上是表明存款人于金融机构间存在存款合同关系的重要证据,其性质属于合同凭证,用来证明存款人与存款机构之间的约定。由存款人将一定数额的款项交付给储蓄机构,存款机构在存款期满时或某个具体时间向存款人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存款机构出具了存单,不论自己的经办人将该笔款项入帐或不入帐或部分入帐,存款机构无权单方更改,如单方更改则其更改违反合同规定。
存单(折)是用来证明银行必须无条件支付给客户一定金额的合同凭证。那么可以说,存单是一种有价证券。所谓有价证券,是指代表某种民事权利的文书,该文书与其所代表的权利密切结合,行使权利以持有相应的文书为必要。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有价证券作不同的分类:首先,依权利和证券结合的程度,可将有价证券分为完全的有价证券和不完全的有价证券。凡权利的发生、转移和行使都以证券的存在为必要,即权利的发生以作成证券为必要、权利的转移以交付证券为必要、权利的行使以出示证券为必要,这样的证券是完全的有价证券,票据法上的票据就属于此类,存单也属于此类;凡权利的发生不以作成证券为必要,而只有权利的转移与行使须交付、出示证券的,是不完全的有价证券,如公司股票、债券等。
其次,凡以财产权(包括债券与物权)为权利内容的,就属财产权有价证券如票据、存单、债券、提单等;凡以社员权为权利内容的,就属社员权有价证券,如公司的股东权为社员权,因此公司股票是社员权有价证券。
再次,对于财产权的有价证券,可依权利的性质进一步分为以请求支付金钱为权利内容的金钱债权证券和以请求交付物为权利内容的兼具债权与物权性质的物品证券,前者如票据和各种债券,也包括存单,后者如提单等。
8.分数的基本性质 篇八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提倡要关于创设情境,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通过老和尚分饼,创设问题作为引子贯穿全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氛围,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果好。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学习,在案例中,通过三个和尚分饼的故事作为问题,让同学们学做数学家验证猜想。这时学生的好胜心被激活了,后来通过学生的实验有力地证实了这三个分数确实相等。整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情节中,使学生随着情节的推进一步步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学得趣味盎然,意犹未尽。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通过互相交流,让人人都得到练习的机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本节课中就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地进行。
9.浅析时尚的灰色性质 篇九
作为80后的一代, 我们都对时尚都有着切身的感受和困惑。品价值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则相应减小。非物质的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的提高。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是精神资本。正是由于演艺品牌这一精神资本的号召力, 正是由于百事公司充分意识到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对象正在逐渐的转化为产品的精神内容中与人的心理、情感需求相适应的部分, 才使得其产品的销量和知名度有了较大的提升。
四、精神经济特征中的个性化
精神经济的特征中还包含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产品的个性化。精神经济特征中的关于个性化的分析侧重于从对工业社会机器化大生产的产品到根据消费者个体的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产品的描述。物质产品首先要满足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 当这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的需求层次就会进一步提升, 对物质产品的精神性需求逐渐增大。如果说物质产品满足的是人类多层次的需要, 那么包括演艺产品在内的精神产品满足的则是只是人类的精神需求。由于满足需求层次的单一性, 这类产品的个性化显得尤为重要。演艺产品较普通商品来说其最大区别就是演艺产品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 精神需求包括审美需求以及个体的情感需求。消费者的欣赏水平不同, 内心情感的差异性决定了其产品要更加强调个性化。通过个性化的产品来满足消费的需求。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春晚, 春晚作为一台在除夕夜面向全球华人播放的节目, 必然要求其演出形式的多样性。有人喜欢歌舞类节目, 有人喜欢小品相声类节目还有人偏爱戏曲类的、杂技类的节目。这就充分体现了演艺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当然个性化不单单指的是演出形式, 在内容上更应该注重个性化, 有一项对于春晚收视率的调查表显示除夕夜收看春晚的观众从东北三省往南一直到海南省呈现出逐步递减的趋势。有人说以赵本山为代表的春晚小品语言类节目大多体现的是北方文化, 北方的语言文化对于许多南方人来说显得有些陌生。很多南方的观众体会不出节目中语言的幽默之处。很显然春晚作为大众关注程度最高的演艺品牌更应该充分考虑其节目的个性化、多元化。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在经历了从无到有又急速膨胀以致包围我们全部生活的时尚后, 我们越发盲目跟从, 无暇思考, 只能为时尚而时尚。同时现代社会对时尚的理性反思还是一个灰色地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时尚进行一定的理性反思是有价值的。那么, 时尚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对“时尚”的历史考察
“时尚”这个词最早是法王路易十四时期卖弄私通的结果。那时情妇不仅是朝廷显贵, 也是演员、妓女、情人、交际花或被包养的女人。在法国, 几乎每个大政治家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情人, 而她们也常常是巴黎春季时装比赛的焦点。她们的衣装争奇斗艳, 招摇过市, 远处的其他女人——那些妻子们会仔细打量, 一点也不想漏过。由交际花最早展示出来的奢侈、华丽、炫示的时尚变成了年轻女性和中产阶级妻子争相拷贝的风格, 虽不能像她们那样浮华, 但也要努力变得时髦, 想要加入到时尚队列中来。
古典社会优雅品味和举止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磨练, 这也是它们得到尊重的原因之一。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即资本主义的支点从生产转向消费, 从而享乐主义成了资本主义的动力。在这种享乐主义的鼓吹下, 奢侈品进入了大众生活。时尚表现为短暂而直接的模仿。因为现在的女性不必去春季时装发布会, 也能通过很快买到的大量女性杂志和时尚杂志接触到时尚服装样式。通过摄影师处理过的绚丽照片, 这些杂志会很快将新款文化背景、不同欣赏水平的观众需求。近年来, 春晚节目组充分意识到这点, 为了拉拢更多年轻观众, 每年的春晚都会邀请一些港台的演艺明星加盟。2009年节目组更是策划出由著名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宋祖英和当红流行巨星周杰伦合作的“英伦”组合共同演唱歌曲。合作消息一出立即吸引众多网站、媒体的高度关注。节目组极具个性的节目策划吸引了广大电视观众特别是众多年轻观众的眼球。春晚作为演艺整体来讲要注重节目的个性化, 那么演艺个体就更必须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周杰伦作为演艺品牌是当之无愧的, 其音乐的在个性化方面也有着充分的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运用了西方的R&B以及原创音乐混合一起, 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每张专辑都是多种音乐风格的集合体。偏爱说唱的音乐消费者喜欢他的作品, 偏爱节奏蓝调的音乐消费者喜欢他的作品甚至从他的音乐作品中还可以找到美国乡村音乐和中国古典音乐的影子。周杰伦的走红绝非偶然, 其音乐作品风格不仅多元化、个性化同时又符合当下许多年轻人的审美和内心的情感需要, 必然为自身成为演艺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多种元素完美地体现了精神经济个性化的特征。
可能很多人对于那些有歌曲听, 有电影看就很满足的年代还记忆犹新。的确那段岁月也有其美好之处。但是随着人类需求层次的提高, 大量的千篇一律的演艺产品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大众的审美、情感需求。需求的个体化差异让消费者更加企盼个性化的仿佛为自己量身定制的演艺产品来满足自身的千差万别的需要。演艺品牌更加需要在对精神经济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发掘其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向民.精神经济[M].新华出版社, 1999.
[2]王齐国.品牌与品牌建设[J].今日中国论坛, 2007. (Z1) [3]绍兵.音乐营销:拨动消费者购买的心弦[J].光彩, 2006, (11)
带给他们的读者。那些设计师如夏奈尔、迪奥、圣洛朗等也迅速成为名流, 他们的名字也相应地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号召力。这些都使得时尚完成了完整产业链的建构。
二、时尚的现代基础
1. 时尚的经济基础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没有目标, 只求发展, 经济理性代替道德规范。科学技术和市场导致了巨大的生产力, 产品生产超出人们的需要。这一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问题摆在商家眼前, 如何使人们过度消费以维持工厂的过度生产呢?除了分期付款, 推广时尚也是商业的有力手段之一。我们渐渐发现时尚从以前占社会1%的贵族, 迅速进入到中产阶级和更为广大的群众之中。时尚变成了所有人理所当然的追求。没有时尚就没有身份, 没有社会认同, 很快它从服装领域跃出, 覆盖几乎所有领域。时尚成为了全社会的话题, 进而成了追求、理想、谈资和身份。在经济的推动下, 新闻杂志报刊书籍无不抓紧“时尚”二字, 与此同时传统的智慧无人问津。时尚终于成为了生活方式, 无论衣着、家居、身体、行为、购物、旅行, 甚至用餐无所不包。追逐时尚的人普遍精神敏感, 喜好享乐, 受过良好教育, 有精细入微的鉴别力。他们最大的痛苦仅在于追不上“时尚”的风火轮。资本利用时尚将人性简化为赚钱和花钱, 使人们在安康的生活中很难获得幸福, 进而导致情感的衰败, 传统道德信仰的毁灭, 艺术创造力的消亡和娱乐消遣的发展。我们再也无法找到古人在诗词中营造的情感世界和诗意栖居。
2. 时尚的社会基础
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和中产阶级产生更加剧了时尚的泛滥, 并且使时尚必须诉诸强烈的视觉感受。城市人要与很多陌生人交际, 他们必须快速向别人传达信息来定位自己, 而这种信息的传达需要通过展示他们所使用的时尚产品以及活动方式来实现。因此, 人们需要对自己进行熟练地包装, 由此创造并维持一个特定的“自我身份”。中产阶级是时尚的主要消费者, 时尚在很大程度上受他们的影响。中产阶级作为城市中的技术精英而非完整的人, 在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 精神却像泼出去水的空碗一般空虚。在这种情况下, 时尚像一剂良方, 填补了他们无聊的生活, 使很多中产阶级热衷于依赖它炫耀他们的消费能力和眼光。这些是促使时尚发展的社会因素。
三、时尚灰色的“美”
我认为时尚是灰色的。这“灰色”是指在国际惯例中, 控制论中信息的多少常以颜色深浅来表示, 信息充足、确定 (已知) 的为白色, 信息缺乏、不确定 (未知) 的为黑色, 部分确定与部分不确定的为灰色。时尚充满了矛盾:它创造美, 但并非真正的美;创造价值, 但又创造不出永恒的价值;反对权威又不断创造新的“神话”。从这些矛盾产生的时尚的不确定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时尚的“灰色”面目。
1.灰色的“新”
时尚之“时”, 就是要“新”。齐美尔说:“如果我们觉得一种现象消失得像它出现时那样迅速。那么, 我们就把它叫做时尚。” (5) 时尚是看似固定却不断流变的符号, 它的主要特征是把短期内非同寻常或一时时兴之物符号化为新的规范, 并很快加以传播, 然后把它变成人人皆有的平庸之物, 最后抛弃。简而言之, 时尚只是意义不断平庸化的过程。
快速变化的符号减轻了个人美学与伦理上的责任感。比如前些时流行在T恤上印切·格瓦拉的头像, 好像一时间出现了很多热爱正义、追求理想的战士, 一问才知竟不知切氏何许人也, 更何谈追寻切氏的精神。民族英雄就此变成流行符号, 同时也消解了其深刻的精神价值。
波德利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时尚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 每个人同样都应该做到跟上潮流, 并且每年、每月、每个季度对自己的服装、物品、汽车进行再循环, 假如不这么做, 就不是消费社会真正的成员。然而, 很显然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持续的进步, 时尚是任意的、变换的、循环的, 而且对个体内在品质毫无裨益。” (6)
2.灰色的“品味”
时尚之“尚”就是“品味”, 时尚常常借品味之力形成对特定群体的吸引力。当时尚与品位概念结合时, 其商品属性便被遮蔽了, 追求时尚转换为消费者个体审美趣味的表现。这时时尚生产出了更为复杂的文化意义。对消费性商品的选择堂而皇之地变成了审美趣味的选择, 因而更有欺骗性和遮蔽性。它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美和品位, 是生拉硬扯的艺术。时尚通过提升自身的品味, 导致了审美活动的庸俗化、主体反思与批判意识的匮乏以及享乐主义的盛行等负面效应。
3. 灰色的“个性”
时尚是个性化的代名词。追求个性一方面使消费者们期望变得具有创造性, 并成为自己趣味的主人;另一方面, 各种模型、趣味和风格标准又不断强加于消费者, “帮助”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环境“个性化”, 最后消费者的自由被减少到只能选择早已存在的“原型”。追逐时尚和流行的同时却被匿名的权威所操纵, 最终产生了这样的事实:人们不能再创造或发明一个人自己的个性, 而是顺应或选择社会所提供的原型个性, 或者说把自我塑造成一个原型个性。看似极有个性但其实隐含着惊人相似性的服饰、发式和化妆品使个性被无条件地沉淀在共性之中。
总之, 时尚的意义就是消解意义, 时尚的目的只在于跟上时尚, 时尚呈现出一种永恒变化的短暂“景象”。时尚所展现出的既漂亮又虚伪、既亲切又恶毒使它自身成了灰色区域, 好像灰色衣装下的美女, 充满魅力又令人生畏。“对那些天性不够独立但又想使自己变得有点突出不凡, 引人注意的个体而言, 时尚是真正的运动场。通过使他们成为总体性的代表和共同精神的体现, 时尚甚至可以提升不重要的个体。” (7) 时尚可以帮他们逃避历史和传统, 只关注现在和当下;逃避精神与理想, 追求享乐与反叛。这剂“良方”就像酒精或毒品, 提供暂时的安慰和庇护, 却始终无法重树失落的精神家园。
摘要:本文首先在确定题材的基础上对时尚进行历史、文化、社会等多角度地考察, 对时尚中的关键词“新”“品味”“个性”分别进行解读, 进而得出判断, 即时尚处于充满矛盾的灰色领域。
关键词:时尚,灰色
参考文献
[1]《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严蓓文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2]《视觉文化的转向》周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3]《重构美学》【德】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4]《趣味社会学》【芬】尤卡·格罗瑙著向建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推荐阅读: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第一次常委会上的讲话07-09
在县委常委会上的发言07-06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09-10
区委常委会12-01
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10-21
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环境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08-08
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08-11
年度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12-04
县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06-17
人力社保局常委会汇报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