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论述题

2024-07-16

心理学 论述题(精选8篇)

1.心理学 论述题 篇一

论述题

催眠的原理是什么?与睡眠有睡眠区别?

催眠原理:催眠师角色扮演;催眠师意识的分离;

(2)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一种特殊情境下又催眠师诱导形成的。是一种特殊意识状态,与睡眠状态不同,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非停止,知识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有几个主要的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简述刻板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比较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概括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2)形成原因:认知者总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推论;每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接触机会的限制;满足人们需要还可以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3)在社会认知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4)社会刻板影响不是一层不变的,人们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对社会刻板印象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叙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一注意复习的策略。首先在复习上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其次在复习的次数上,要注意过度复习,一般过度学习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最后在复习方法上,要阅读与背诵相结合,此外还应尽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进行记忆。第二是组织的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谈谈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

建立目标与意向;训练基本的技巧;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刺激和鼓励好奇心;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培养有关创造力合创造性思维的信念;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运用例子;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的儿童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影响,早期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影响途径有多种,最显著的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有哪些?

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结合自己的生活例子,说明如何克服焦虑。

首先要认清焦虑状况。即要认识焦虑的症状;其次,要坚持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即不回避、正面迎战和做纪录;第三,要学会放松自己;第四,要运用想象减轻焦虑;第五,要进行理性思考;最后,要接受专业治疗。

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四个

阶段,描述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1)感知运算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次理论得到心理学家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巨大影响但也有人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但也有其他研究者指出,皮亚杰用于得出此结论的实验情境是儿童不熟悉的,问题的难度也不适合于儿童,因此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并不像皮亚杰所说自我中心那样的思维。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儿童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对梦的研究有哪些?梦有哪些特征? 关于梦的研究有:(1)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他认为梦诗欲望的满足,梦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2)梦的内容方面,霍尔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他发现大多数的梦具有一般世俗的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特征加以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梦的特征:第一自我为中心是梦第一个重要特征;第二,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说明如何对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测量。社会测量法师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本的技术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其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的分析处理。(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测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人际关系图。用工作动机理论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工作动机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Z理论。措施:(1)提高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激;(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要;(3)把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4)提高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学时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即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自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1)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实现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认知;(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分析比较舒次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舒的三维理论:首先舒认为每一个主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人际关系解决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其次个体在表现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划分为六种。(2)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他认为,在社会互交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交换还包括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换。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其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特征?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2)特征:名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义,并对如何培养提出建议。意义: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的评价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谈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这7种智力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2)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发展。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播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和其他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相似性与互补性;人们倾向与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在个性品质和行为方式上某些相反的、互补的特征,有时也能满足相互的需要,都能表现为相互吸引。(2)个人品质: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交往者的内在品质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的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容易成为知己。说明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2)合群需要: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3)自我肯定的需要: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别人对个体的评价、态度、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使个体从中了解自己,界定自己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2改变不合理的观念3加强修养,用于实践4强化自我人格品质。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儿童的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着影响,早期 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检测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学校教育对智力有显著的影响,影响途径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方面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如何对群体内部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测量?1社会测量法是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本的两个步骤,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测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人际关系图。

2.心理学 论述题 篇二

关键词:政治,论述题,解题方法

面对主观性试题,很多考生不是不知所措、回答不全面,就是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或单纯照搬书本上的内容,没有自己的见解,导致得分率低。出现以上 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论述题答题耗时长,所以我们对论述题的答题训练往往是教师分析多,学生实战少,没能培养学生根据论题独立组织材料答题的能力。二是受简答题与分析说明题的影响,学生对论述题的答题特点缺乏认识与把握,答题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教会学生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政治高考备考效率,让学生从容面对高考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应该如何分析和解答论述题呢?

一、做题之前要先审好题

审题是做题的基础。只有审好了题,知道题目说的是什么,问的是什么,想要考生回答的是什么,考生才能根据要求写出答案。否则,就算考生将课本知识点熟读于心,答案文不对题,写得再多终究也是“正确的废话”。

审题的第一步是审设问。高中政治 学科学的 是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所以考题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无论题目怎么出,都围绕着这三大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就要明确设问问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点,如果是哲学,又要看是运用其中的辩证法、唯物论抑或是认识论来解答。明确目标之后,再结合课 本的知识 点,就可以答 题了。因此,审题很关键,记好理论知识亦不可或缺。

审题的第二步是审材料。论述题由 材料和设 问组成,设问固然重要,但所给的材料更是解题的关键,往往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那么,怎么审材料才更有效率、有质 量呢?首先我们 要明确材 料的类型。论述题的材料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字 材料,二是图表材料。图表材料给出的信息最明了,而这类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图表数据内容的变化均与时间地点有关。因此,审图表材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时间和地点这两个关键点,然后采用 比较分析 的方法。一 是纵向比较,比较不同时间内各主体的变化;二是横向比较,比较同一时间内各主体的不同。然后从中提炼观点,得出结论。至于文字材料,关键就是要把意思读懂,然后给段落分层次,看这段材 料一共有 几层,每层讲的 是什么。找出每段材料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的指向挖掘出其中的内在含义,并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所在,也就是要把握这段材料的感情色彩。作者是单纯地叙述一件事还是想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于这件事持什么看法,是“褒”还是“贬”,肯定还是否定。把以上这些信息都明确了之后,就可以联系设问和课本进行解答了。因 此,考生答题一方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要规范答题模式

政治论述题的解答知道了审题方法还不行,懂得审题方法只能说明考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但阅卷老师看的不是技巧,而是考生写出来的答案。所以,答案的书写很重要。此时,就需要考生把答题的模式规 范起来。那么,怎样的答题模式才算规范呢?回答论述 题,最好是分点答题。如果考生的答案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版字,就会显得很乱,给阅卷老师带来一种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不能突出重点,阅卷老师需要仔细寻找其中的得分点然后打分,这样很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看漏了得分点,由此就会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最好分点答题,并在每个点之前标上序号,这样答案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得分自然也会较高。除了分点答 题外,还要注意采用先原理,再联系材料,最后表明观点的顺序。

另外,答题还要分轻 重。一般而言,论述题的 论题在理论上是不难把握的,但在高考的答题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记忆的知识上,很容易忽略论题的内容与方向,导致论述的内容偏离了论题,这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予以特别关注。论述题的论题,不管是什么具体的内容,其论述的过程和内容必然是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分析两者之间的某种关系是论证的出发点和归宿。论述题的得分高低完全取决于对这种关系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考生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 述,才有可能拿到理想的分数。

3.历史论述题的解答技巧 篇三

论述题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面对这一题型,许多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笔,解答时要么不够全面,要么不着边际,缺乏中心要点。因此,研究高考历史论述题的解题技巧,对提高学生高考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真审题

1.理清题型。

历史论述题分为多种类型,有倾向于叙述、分析的,也有倾向于比较、论证的,每一种题型都有自己的解答特点和要求,因此,理清各种题型之间的区别,针对性予以回答,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例1结合19世纪晚期的有关背景,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这场战争对中国国内政局和远东国际局势造成哪些重大影响?

解析这是一道偏向于叙述分析型的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战争有关背景和影响的理解,解题重点在于叙述和分析。学生在解答此题时,需要从日本、西方列强以及清政府三个层面对战前背景进行准确叙述,由此分析得出甲午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然后再分析其具体影响。

2.抓住重点。

抓重点就是明确试题提问的方式、角度及侧重点,然后确定回答的重点。比如,“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与“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两道题的考查重点便有所不同,学生在回答第一題时,应重点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表现的不平衡,并分析这种失衡所造成的矛盾和冲突;而在回答第二题时,应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演化及其对中国的侵略后果。

3.明确范围。

问题的范围可以根据题目给定的时间、空间、人物等进行确定。具体地说,就是要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准确地选择论点和论据,把握好回答的深度和广度,以免出现跑题或遗漏。

例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

解析从题目不难发现,本题的时间跨度应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即1919-1939年。问题的分析应围绕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产生;二是一战之后的国际关系变化;三是战前1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四是绥靖政策的推波助澜作用;五是欧洲两大战争策源地产生。抓住以上五点,就能将二战爆发的原因准确、全面地回答出来。

二、如何答题

1.答题形式。

(1)分条分段。很多学生在答题时,习惯性地把所有内容写成一个大段,这不仅会对老师的阅卷情绪造成影响,而且不利于老师发现答案中的得分点。因此,学生在解答论述题时要学会分条分段作答,每一问的答案前面都要加上序号,并且自成一段。

(2)卷面整齐。答题应在指定位置作答,书写必须工整、规范,字体大小要相同,排列要整齐,切忌潦草作答。

2.表达思路。

(1)明确要求。答题之前,要明确提问的具体要求,如果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的,则答题内容不能超出材料范围;如果要求结合材料与课本知识作答,则要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并联系平时所学的知识,准确、全面地进行回答。

(2)表达规范。学生作答时,要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力求表达规范、语言严密、立场严谨,切忌词不达意,偏离主题,或者观点过于绝对化。同时,要紧扣材料信息,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史实,不得照搬材料或完全抛开材料,要尽量让材料和观点有机统一起来。

4.护理伦理学论述题 篇四

1.1.论述护理伦理面临的挑战。被动型。而是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通的技巧:①仪表;②仪态.a.体味。(3)主动承担告知责任。在履行状态,同样尊重了病人的生命尊严,2.1.试述护患技术关系的内容。看哪种模式能更有利于病人。但对态:正确的站姿、行姿、坐姿,b.手告知义务的过程中,应该由护理人而且符合医护人员的职业要求。

3.1.试述护理工作中如何做到“慎于适合指导—合作型的患者,护士势、手姿:手势语、握手;③眼员告知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尽到告11.1.试述护理道德修养的意义。答:独”? 如果采取主动—被动的模式进行护神.a.公务注视,b.社交注视;知义务。对于某些有风险或有痛苦(1)护理人员的护理道德观念要通

4.1.试述护士的道德义务。理,则应该说是有一定的伦理问题④合理的距离.a.礼貌距离,b.亲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要主动承担过护理道德修养才能逐渐形成。护

5.1.试述护患沟通的技巧。的。密距离,c.社交距离。告知义务,充分告知相关信息。(4)理道德怎样才能成为护理人员的内

6.1.试述知情同意在实践中应该注意3.1.试述护理工作中如何做到“慎6.1.试述知情同意在实践中应该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心信念,护理道德教育是途径之一,哪些问题和技巧。独”?答: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意哪些问题和技巧。答:(1)患者的9.1.试述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答:但护理道德修养是一条更为重要的7.1.联系实际,说明专科护理的道德和道德实践活动,护理1二作中要知情同意应体现在就医的全过程,临终关怀的出现及其发展,体现了途径,因为归根结底护理人员的道要求有哪些? 做到“慎独”,首先必须增强护理道而不单指手术、特殊检查或治疗。医学人道主义的精神,贯彻了伦理德品质还是需要依靠护理人员在自

8.1.某患者,男,40岁,个体运输户,德修养的自觉性,持之以恒,坚持(2)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是知情同道德的原则。首先,临终关怀显示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中形2007年5月随车到外地贩水果,途到底。这种自觉性来源于护理人员意的一个例外。(3)护士在满足患者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医学人道主成的。(2)护理人员的护理道德评价中不幸发生交通事故,病人病情复深切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良心。同时知情同意方面还存在许多意识、行义精神在生命问题上的体现,不仅能力要通过护理道德修养才能提杂、严重,病人家属心理压力过大,坚持”慎独”,又能够逐渐培养和加为上的不足。(4)医护人员在履行过表现于解除人们肉体上的病痛或物高。护理道德修养与护理道德评价既害怕不手术失去及时救治的机深道德情感,不断发挥良心的作用。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首先,要了解有质生活上的改善,而且还应该充分有着密切的关系,护理道德评价的会,又担心手术带来任何一种并发如遇到病人处于昏迷、麻醉未醒、关法律、法规。在我国,患者的知体现在注重人们精神上的慰藉以及能力是护理道德修养中的重要因症造成严重后果,处于极度矛盾之神经系统不健全或不会说话的情情同意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其次,临终关怀阶段。当一个患者处于生素。道德修养的结果,直接表现为中,不得已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况.护士需要以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要熟悉知情同意的要素。再次,掌存无望时的人生终末阶段时,除了护理人员的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面对此类情况,医务人员应具备哪的同情心、责任心、事业心以及职握知情同意中病情告知的艺术。最缓解肉体的痛苦,最需要的就是能它是推动护理人员实现更高的护理些道德要求?请详细说明。业良心作为自己行为的动力,对病后,转变自我保护的心理,时刻提享有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精道德境界的动力。因此,重视护理

9.1.试述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细致的护理。其醒自己至少站在客观的角度,而非神的照护以及亲情的关怀。临终关道德修养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10.1.1986年,王明成为身患绝症的母次.要打消“侥幸”心理,特别是自己或医院利益的角度看问题。站怀恰好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其次,道德评价能力是十分重要的。(3)护亲申请实施安乐死,被检查机关以当工作平淡而产生厌烦时,或丁作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是伦理学上临终关怀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理道德修养对于建设文明社会具有故意杀人罪提出公诉,最终经法院繁忙劳累时,要坚持以“慎独”精所提倡的,可使患者在医院既能得临终关怀是现代社会最具人性化的重要作用。护理道德修养不仅对个审议后无罪释放,17年后,胃癌晚神要求自己。如在单独值班时有些到安全、有效、规模的治疗,又可一种医学发展,它不仅顺应了医学人、对医院建设是必要的,对社会期的王明成要求安乐死,但被拒绝,工作不做、少做或马马虎虎地做,使医护人员不会因非自己主观所能模式转变的趋势,而且还适应了人也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在医院肩2003年8月3日凌晨,他终于走完在无菌操作方面,遇到工作忙而对决定的因素造成的医疗意外而承担口老龄化的趋向。临终关怀的发展,负着双重任务,既是患者疾病的护了多舛的一生。临死时却说了一句其不重视、不严格则可能会引起感法律责任。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道德要求理者,给患者带来身体的健康,又“我好想活”。王明成走了,却留下染和其他并发症。尽管也可能不会7.1.联系实际,说明专科护理的道德的,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我国护是道德的传播者。护理人员的护理了一个至今也没有解决的问题。到出问题,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其后果要求有哪些?答:(1)努力更新专科理事业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道德修养高,以严肃、认真、和蔼、底该不该实行安乐死,请说出您的就是非常严重的。最后要注意技术护理知识和技能。首先,护士应努“尊老敬老”优良传统的体现。最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这样人们就观点,并试述理由。培训,全面培养“慎独”意识和“慎力学习本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这后,临终关怀是一种更容易为人们可以从护理人员身上感受到社会充11.1.试述护理道德修养的意义。独”行为,努力学习,并结合实际,是完成本专科护理工作的基础。其接受的临终处置方式。临终关怀从满着人间的温暖,从而促进社会精 从点滴做起,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次,努力学习与本专科疾病相关的保障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出发,采神文明的建设。所以,护理人员的 才能培养良好习惯,培养起自己的其他专业护理知识,实现一专多能,取适宜性和支持性的照料方法,既护理道德修养对社会的进步也有重论述题答案 “慎独”精神。综合运用各专科知识,解决护理问对临终患者的疼痛加以控制,又和要的意义。

4.1..试述护士的道德义务。答:(1)题。最后,努力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患者家属联手,从身心上给患者以

遵守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2)培养高度负责的专业精神。高度全面的照护,始终维护着患者临终

1.1.论述护理伦理面临的挑战。答:范的义务。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负责的专业精神是做好护理工作的期的生命价值与尊严,临终关怀在由于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转变,度及技术规范是护理科学的要求,重要思想基础,也是维护病人生命,现实中更为人们所接受。

临床上新的技术和设备的出现,对也是通过多年护理工作实践的验促进病人健康的重要条件。第一,10.1.1986年,王明成为身患绝症的护士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素质方面的证,因而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际要有对专业负责的态度,第二,要母亲申请实施安乐死,被检查机关

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胜任不断增中要严格遵守护理的规章制度,按有对病人负责的态度。第三,要有以故意杀人罪提出公诉,最终经法

加的工作任务,除了在技术方面要操作的技术规范一步一步地执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3)尊重、善待院审议后无罪释放,17年后,胃癌

应对挑战,护士还要在人文方面充才能保证整个治疗计划的实施。这病人。尊重病人首先要尊重病人的晚期的王明成要求安乐死,但被拒

实自身。这就需要在护理道德教育不仅是道德义务,《护士条例》第十人格尊严。其次,要尊重病人的价绝,2003年8月3日凌晨,他终于

和实践方面发展本学科,掌握最新六条规定: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值观。最后;护士还要尊重病人的走完了多舛的一生。临死时却说了的国际国内规范。除此之外,我国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权利,正确对待病人提出的问题和一句“我好想活”。王明成走了,却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医疗领域,护理规定。①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要求,努力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留下了一个至今也没有解决的问

伦理问题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和转生并配合抢救,医生不在场时,护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细致地进题。到底该不该实行安乐死,请说

变,护德护风遇到了强大的挑战,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行解释、开导,得到病人的理解。出您的观点,并试述理由。本题可

护理质量有所滑坡,护理纠纷时有②在执业中应当正确地执行医嘱。(4)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有以下两种答案:答:我支持安乐

发生。整体护理要求护士的决策有③保证护理记录真实、完整。(2)尊由于专科护理具有合作性强的特死的理由:(1)病人有决定选择死亡

独立的空间,但此独立性如何体现?重病人的生命、尊严、隐私、信仰点,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培养自的权利,社会应该尊重病人的这个

护士是否对患者的康复决策有同等及风俗习惯。患者个人的健康需求己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第一,权利。(2)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对的建议权?传统上认为医生是一个不尽相同,但在被尊重方面是相同要注意与其他专业科室医护人员的病人是人道的。绝症晚期患者的身

建筑的设计者,护士是建筑的实施的。(3)为患者解除痛苦的义务。护合作。第二,注重与医生的合作。心折磨是其他人无法体会的。既然

者,但在临床如果因为医疗决策出理人员解除患者的痛苦包括两个方专科护理人员应乐于合作并善于合已经必死无疑,就应该想办法让其

了问题,医生和护士却又需要同样面,一是解除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作,通过合作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早日安详的离去,拖延时间只能增

负责,或护士也需要负连带责任。另一方面是解除患者心理和精神上患者生命健康。加他的痛苦,延长对他的折磨。(3)

这个挑战使护士经常在面临决策时的痛苦。(4)知情告知的义务。患者8.1.某患者,男,40岁,个体运输户,是对人性自由的更大解放,是社会

存在困惑。护理伦理素质和决策水有知情的权利,医护人员有告知的2007年5月随车到外地贩水果,途文明的体现。社会的文明要求其成平的提高与护理质量的提高,二者义务。(5)尊重患者自主决定的义中不幸发生交通事故,病人病情复员能正视生死,摆脱自然、神灵等

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整体护理是务。护理人员履行告知的义务是患杂、严重,病人家属心理压力过大,束缚,使人性获得更大的自由。安

一棵大树,那么人文精神则是其赖者实现知情同意权利的前提和保既害怕不手术失去及时救治的机乐死就是人性自由的解放,是人自

以生存的土壤,人文精神是整体护障。(6)在执业中得悉就医者的隐会,又担心手术带来任何一种并发主选择摆脱宿命的文明之举。(4)是

理内在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二者相私,不得泄露。《护士条例》第十八症造成严重后果,处于极度矛盾之不断理性化的必然要求,客观上可

互促进,相得益彰。条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中,不得已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节约卫生资源。现代社会就业压力

2.1.试述护患技术关系的内容。答: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可见,面对此类情况,医务人员应具备哪增大,为了照顾病人可能会使家人

关于技术关系,萨斯—荷伦德模式保护患者的隐私既是道德义务,更些道德要求?请详细说明。答:(1)失去很多工作机会,甚至可能导致

可以比较好地解释现实中的状况,是法律义务。(7)发展护理科学的义正确理解并认同所选择的手术方失业,而且治疗的费用也会把家庭

它表现为三种形式:(1)主动一被动务。为消除疾病对人类的折磨,促案。手术具有损伤性同时存在着风推向经济崩溃的边缘,结果却仍然

型。主动—被动型是指在护理过程进健康恢复,增进人体健康水平,险,因此医务人员在选择手术方案可能无法挽救病人的生命。因此,中,护士主动采取护理措施,患者护士需研究新的护理手段、护理方时要慎重、客观、科学。全面权衡,部分人支持实施安乐死。或答:我被动地接受护理。这种情形一般适法。而这是一项艰苦持久的工作,在此基础上确定手术治疗在当时条反对安乐死的理由:(1)正如我们无

用于昏迷病人、婴幼儿等,即患者需要护理人员以求实和献身的精神件下是相对“最佳”方案。(2)协助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一样,我们也无的行为能力受限,护士一般不需要在护理的一线通过细致的观察,认医生工作,确保病人充分知情同意权决定自己的死亡。(2)结束病人的患者理解和配合,只是护士单一发真地研究,用毕生的精力去实现。①详细告知患者信息,使患者充分生命是不人道的,医学的目的是救

出护理动作而完成护理任务。(2)指(8)为社会社区服务义务。促进全社知情。手术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侵死扶伤,治病救人,医务人员应该

导一合作型。如果说主动一被动型会的健康生活理念的形成,提高全袭性和较高的专业性,因此医务人践行医学的职责,对病人积极救治。

中护士完全主动、患者完全被动的民健康水平是护理职业对社会应承员要将有关手术的医学信息充分告(3)病人意愿的真实性无法保证,病

话,那么在指导一合作型中,护患担之责任,对民众应尽之根本义务。知患者。②医护协调沟通,保证告人做出“安乐死”的意愿表示不一

双方都有一定的主动性,但护士的具体表现在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知信息的一致性。知情同意贯穿于定是出于理性思考,如果病人出于

主动性要大些,其中需要患者对护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手术的整个过程,在手术前后的治一时激动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而非深

理方案和措施等予以理解和进行一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等。疗护理工作中仍有许多信息需要告思熟虑,那么这种死亡对他们就是

定程度的配合。此模式适合大部分护士对社会的义务还体现在遇有自知患者,医护告知内容不一致时极不人道的,甚至是在助纣为虐。会的病人,患者需要护士指导,以便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在告知病造成新的悲剧。(4)医学在不断发

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3)共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健人信息之前,医护之间应首先达成展,标准会不断变化,当下无法治

同参与型。这种模式认为,在有些康的紧急情况,必须服从卫生行政一致。③尊重患者,实现知情同意愈的疾病可能不久就有治疗办法,情况下,护患双方在护理过程中发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护和预防的人性化。告知信息是必须的,但实施安乐死无疑在剥夺病人治愈的挥同等重要的作用。护士与患者一保健工作。这不仅是道德义务,更如何告知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程希望,也不利于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起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在护理中是法律义务。序和方法问题。从案例中我们发现,(5)可能导致价值判断功利化而导

双方平等参与,患者的意见和反馈5.1.试述护患沟通的技巧。答:护患医生和护士严格地履行了告知程致“道德滑坡”。家人或社会为了减

对护理的实施和重新计划等至关重沟通的技巧包括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序,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患者家轻经济负担可能会把其认为没有价

要。对于慢性病人、久病成医者或的技巧。(1)语言沟通的技巧:①开属却无所适从、悲痛欲绝,处于极值的病人“安乐死”,而断定病人是

医护人员本身作为患者等情况下,场使用得体的称呼;②交流时使用度的担忧和无助之中。主要原因在否有价值的标准会不断地变化,可

5.病理生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篇五

原因;1心脏舒缩功能障碍 见于心肌病变 心肌炎等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心肌缺血等 2 心脏负荷过重 前容量负荷过重 二尖瓣 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压力负荷过重 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 主动脉瓣狭窄等

诱因 1 感染;1 感染引起发热 使机体代谢率增加 加重心脏负荷 2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加快 心肌耗氧增加 心脏舒张期缩短 冠状动脉血液灌流减少 3 感染毒素直接抑制心肌收缩 4 呼吸道感染时 肺血管阻力增加 加重右心后负荷心律失常 ;尤其是快速心律失常

3水 电解质 酸碱平衡紊乱 ;一方面抑制心肌收缩 一方面诱发心律失常 妊娠分娩 ;血容量增加 加重心脏负荷 静脉回流增加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加重心脏负荷

二 心功能不全时心外代偿方式有哪些

1;增加血容量,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代偿方式 2;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供血

3;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4;红细胞增加

三 诱发心力衰竭机制

1;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1 心肌收缩相关的蛋白改变 2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3 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2;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1 钙离子复位延缓 2 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3 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4 心室顺应性降低

3;心室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

四 简述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的机制 1;抑制钙离子内流

2;使肌浆网与钙离子亲和力增加 而释放钙离子减少 3;氢离子与钙离子竞争结合肌钙蛋白 最终导致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心肌收缩力减弱

五 心脏代偿机制

1; 心外代偿 增加血容量 血液重新分布 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红细胞增加 2;心内代偿 心率加快 最早出现 ;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增加心肌收缩力 ; 心肌收缩力增加 ;心肌肥大 ;

六 左心衰呼吸困难机制

1;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患者入睡后常常滑向平卧位平卧后下半身静脉淋巴回流增加 肺淤血严重(2)膈肌上移限制肺的扩张(3)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 支气管收缩 通气阻力增加(4)入睡后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各种反射的敏感性降低 只有当肺淤血严重 缺氧严重时才能刺激呼吸中枢 引发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

2;端坐呼吸平卧时下半身静脉 淋巴回流增加 肺淤血加重 膈肌上移 胸廓缩小 限制肺的扩张

3;劳动性呼吸衰竭 最早产生(1)回心血量增加 肺淤血加重(2)心率加快 心室舒张期缩短 左心室充盈减少 肺淤血加重(3)肺顺应性降低 呼吸道阻力增加使患者感到呼吸费力(4)缺氧导致呼吸活动反射性增强 一 为什么弥散障碍只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1;CO2有脂溶性 弥散速度比氧气大20倍

2;动静脉血氧分压差远大于二氧化碳分压差值 3;由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解离曲线特点导致

二 严重的慢性二型呼吸衰竭吸氧注意什么 为什么

原则是;持续低浓度(低于30%)、持续低流量(1~2L每分钟)吸氧,使动脉血氧分压达到60mmHg以求能供给必要的氧为主。因为随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逐渐加重,中枢神经器官常被抑制,而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 此时 引起通气的冲动大部分来自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此时若吸入高浓度氧 虽然可缓解低氧血症 但却因解除了反射性兴奋呼吸的作用,故容易使呼吸进一步抑制 使通气减弱而加重二氧化碳的潴留

三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及原因

1;限制性通气不足 指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引起的菲奥通气不足 原因(1)呼吸中枢损害或抑制(2)呼吸肌收缩麻痹或抑制(3)胸腔顺应性降低(4)胸腔积液或气胸(5)肺顺应性降低

2;阻塞性通气不足 由于呼吸道狭窄或阻塞,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1)中央性气道阻塞 ;指器官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 阻塞位于胸外 吸气困难 位于胸内 呼气困难(2)外周性气道阻塞

小气道阻塞 表现为呼气困难

四 简述呼吸衰竭时中枢神经变化

1;酸中毒贺缺氧对脑血管的作用:1 使脑血管扩张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使脑血流量增加 2 损伤血管内皮使其通透性增加 导致脑间质水肿 3 缺氧使细胞ATP减少 影响钠泵功能 可引起细胞内钠离子及水增多 形成脑细胞水肿 4 脑细胞内皮损伤可引起血管内凝血

2;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1 呼吸衰竭时脑脊液的PH变化比血液更为明显。当脑脊液PH低于7,25时,脑电波变慢 低于6,8时脑活动完全停止。神经细胞内酸中毒一方面导致中枢抑制 另一方面一起神经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五 长期高血压一起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1;压力负荷过重 导致心肌肥大 2;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

(1)心肌交感神经分布密度下降,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2)心肌线粒体数目增加不足,心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下降(3)心肌毛细血管数目增加不足,微循环灌流不良(4)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

(5)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和肌浆网钙离子释放异常

肝性脑病常见诱因 ; 消化道出血 最常见的诱因 2 ; 高蛋白饮食 肠道毒性物质增多 3; 氮质血症 肠道产氨增多 4 ;碱中毒 氨弥散入血液增加 使血氨增加 5 ;感染 蛋白分解增加氨生成增加6 ;便秘 肠内容物停留时间增加 肠内毒性物质产生 吸收增加

肝硬化伴有消化道出血的诱发肝性脑病的机制有哪些

1;消化道出血,血液中的蛋白质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可产生氨及其他毒物,这是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

2;出血可引起低血压,低血容量,缺氧等 这些对脑 肝 肾脏等器官的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三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一)氨中毒学说

1;血氨升高的机制(1)氨生成增多 ;肠道产氨增加,肝硬化时一方面肠道内氨基酸氧化产生氨增多,另一方面由于引起氮质血症,肠道内尿素分解增多而产氨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秘弥散入血过多,见于碱中毒肌肉产氨增多(2)氨清除减少;肝功能障碍,尿素合成减少,门-侧支体循环建立,来自肠道的氨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而使氨清除减少

2;血氨升高时对脑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干扰葡萄糖生物氧化的正常进行 抑制脑组织内的苹果酸穿梭系统 抑制三羧酸循环,增强糖酵解过程(2)干扰脑内神经递质间的平衡;兴奋性递质 乙酰胆碱减少,谷氨酸先增高后降低 抑制性递质 谷氨酰胺增多(3)干扰神经细胞膜正常的离子转运;抑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交换酶的活性 与钾离子竞争进入细胞内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1;产生 ;肝硬化时,肠淤血致腐败作用增强,苯乙胺、酪氨生成增多,加上肝功能障碍对苯乙胺、酪胺的氧化可解毒作用减弱,最终引起血中苯乙胺、酪胺增多,通过血脑屏障增多,致脑内苯乙胺、酪胺增加,经贝特-羟化酶的作用生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2;作用;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与正常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在化学结构上接近,但是其生物学效应却弱的多,故前者称为假性神经递质,可在正常神经递质竞争被神经元摄取、储存和释放,而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三)氨基酸失衡学说

血中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失衡,其比例明显降低小于1 机制为;(1)肝功能障碍时芳香族氨基酸在肝内转为糖的能力减弱。(2)肝功能障碍时血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浓度均升高,胰高血糖素升高致组织蛋白分解增强,芳香族氨基酸释放入血过多,胰岛素升高致肌肉、脂肪组织摄取、利用支链氨基酸增多,最终引起支链氨基酸减少而芳香族氨基酸增多,但二者借同一载体进入脑组织,因此脑内芳香族氨基酸浓度高。苯丙氨酸、酪氨酸在脑内经过脱羧羟化形成假性神经递质,而色氨酸经羟化脱羧形成单胺类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共同引起脑神功能障碍,引发肝性脑病

四 简述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

(1)代谢障碍,血糖降低和低蛋白血症(2)水、电解质代谢障碍;肝性腹水、低钾血症、低钠血症(3)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高胆红素血症和肝内胆汁淤积(4)凝血功能障碍;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易发生DIC(5)生物转化功能障碍;药物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障碍和激素灭火功能障碍 一

简述影响DIC的发生发展的因素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2;血液高凝状态 酸中毒 妊娠 应激 3;肝功能严重障碍 4;微循环障碍 5;休克 6;过多使用纤溶抑制物

简述分期及各期特点

1;高凝期

以血液高凝,微血栓形成为特征

2;消耗性低凝期 出血为特征 3;继发纤溶亢进期 出血加重

为什么DIC病人常有广泛出血

答;出血是DIC最广泛的表现之一,原因为(1)凝血物质大量消耗,血液凝固性降低(2)纤溶系统激活和FDP的抗凝血作用。FDP的凝血作用为;抑制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简述DIC发生贫血的机制

答;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其机制为(1)微血管中微血栓形成的早期,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中形成细网,当血液中的红细胞流过时,纤维蛋白网可粘着,滞留红细胞,在血流的冲击下纤维蛋白丝切割红细胞或红细胞受挤压,牵拉而破坏或变形(2)微血管通透性增大或损伤,部分红细胞被挤压通过微血管裂隙时引起损伤(3)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酸中毒使红细胞脆性增加

五 试述DIC与休克的关系 答 DIC与休克互为因果,二者可互相促进使病情恶化,休克晚期可诱发dic发生 其机制为;(1)休克晚期严重的微循环障碍,血流速度减慢甚至瘀滞,血液浓缩,加上酸中毒使血液的凝固性升高,易形成血栓

(2)败血症性休克直接引起血中内毒素增加或其他类型休克引起的胃肠黏膜损伤,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增加,最终血中内毒素增加可直接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封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而诱发DIC的发生

(3)严重休引起的多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而诱发DIC的发生

DIC一旦发生又会加重微循环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其机制为;(1)DIC时微血管广泛的微血栓形成直接加重微循环障碍

(2)心肌DIC使心功能受损,心输出量下降,进一步减少微循环的血液灌注

(3)DIC时激活激肽系统,补体系统,纤溶系统等,产生一系列的血管活性物质可使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上DIC直接引起的出血,最终使得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促进休克的发生

六 严重肝功能障碍的人为什么易引发DIC 答;肝功能严重障碍易发生DIC的机制为;(1)肝脏本身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其功能障碍必定导致对血循环中的活性凝血因子、凝血酶、纤溶酶和内毒素的灭活,吞噬作用减弱,血液的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而易发生DIC(2)肝脏合成的抗凝血酶三和凝血因子减少,进一步加重血液的凝血功能紊乱(3)肝细胞大量坏死,释放组织因子,导致外源性凝血

一 各种类型缺氧时血氧指标的变化 缺氧类型 动脉血氧含血氧容量 动脉血氧分动脉血氧饱动静脉血氧量 压 和度 含量差

低张性缺氧 下降 正常 下降 下降 下降 血液性缺氧 下降 下降 正常 正常 上升 循环性缺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下降 组织性缺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下降

二 简述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利与弊

答;慢性缺氧时,肾脏合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骨髓造血活性增强,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一方面可以提高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增加携氧能力,有利于向组织供氧,但另一方面增加血液粘稠度、血流阻力增加,使组织血流量减少,并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力衰竭

三 试述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 答;主要是以呼吸和循环系统为主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一方面增加肺通气量和动脉血氧分压,另一方面使胸内负压增加,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从外界摄入和运输氧

2;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静脉回流增加,使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新分布使皮肤、腹腔脏器血管收缩,肝脾等脏器储血释放,肺血管收缩,调整通气血流比值,心脑血管扩张,血流增加。

四 试述急性缺氧致肺血管收缩的机制的

(1)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肺血管的阿尔法受体

(2)缺氧引起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合成和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其中以缩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

二、内皮素、血栓素A2等(3)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介导的细胞内钙升高

五 试述缺氧时组织细胞可以发生那些代偿和损伤性变化 答;缺氧时组织、细胞通过一系列代偿适应性变化可增强利用氧的能力和增强无氧酵解过程以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

(1)慢性缺氧时,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和膜面积增加,内呼吸功能增强(2)肌红蛋白增加,使氧的储存较多

(3)缺氧时,有氧氧化产生ATP减少,以致糖酵解增强一补强能量不足(4)组织间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可增强组织的供氧 缺氧促使组织、细胞的损伤性变化主要为

(1)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变化,主要变化是细胞膜损伤;钠离子 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细胞膜电位降低,ATP生成减少,以致线粒体受损;溶酶体受损破裂,大量溶酶体酶释放,细胞溶解

(2)细胞内酸中毒

(3)细胞坏死甚至变性坏死

一试述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1)引起休克。主要原因为H+引起的外周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降低致血管扩张的结果。(2)心肌收缩力降低。机制为H+与钙离子竞争结合肌钙蛋白;氢离子竞争性抑制钙离子内流,氢离子抑制肌浆网钙离子的释放(3)室性心律失常。机制与酸中毒时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引起的高钾血症有关

简述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2)使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3)低钾血症

简述低钾血症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机制

(1)细胞内外氢钾交换的结果,细胞内钾离子进入细胞外,细胞外氢离子进入细胞内(2)肾小管泌钾离子减少,泌氢增多,碳酸氢根重吸收增多

四 严重的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血气指标怎样改变

(1)血液缓冲;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结合后,不断释放二氧化碳并由肺排出,此外血浆蛋白和磷酸盐也参与缓冲

(2)肺的调节;氢离子浓度增加,刺激外周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二氧化碳排出增多,协同血液的缓冲

(3)肾脏调节;其排酸保碱的能力增强。机制;1 肾小管泌氢增多,碳酸氢根重吸收增多2肾小管泌氨增多,为谷氨酰胺酶活性增高所致,3 磷酸盐的酸化作用增强

(4)细胞内外离子交换;氢离子进入细胞内,细胞内钾离子外移,进入细胞内的氢离子被细胞内缓冲物缓冲

(5)骨骼系统脱钙进行缓冲

血气指标的改变;PH降低,AB//SB BB 二氧化碳结合力均降低。代偿呼吸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AB

五 为什么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比代谢性酸中毒的更明显? 答;二者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机制为;(1)酸中毒使生物氧化作用减弱,ATP生成减少(2)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

但是急性呼吸酸中毒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潴留,二氧化碳为脂溶性气体,可快速通过血脑屏障。而肾脏代偿性增强的碳酸氢根为水溶性,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酸中毒较外周更严重,二氧化碳可引起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颅内压增高,此外,呼吸性酸中毒时还往往伴有动脉血氧分压下降,机体组织缺氧加重神经系统的损伤,故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比代谢性酸中毒的更明显

六 反应酸碱状态主要血气指标及正常范围如下 1 PH为7.35-7.45,氢离子浓度为45-35mmol/L 2PaCO2为33-46mmHg,平均为40mmHg 3SB为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 AB=SB 4BB为45-52mmol/L平均为48 5BE为-3.0~+3.0mmol/L 6Ag为12加减2mmol/L 一 低渗性脱水病人为什么容易出现循环衰竭

一方面血浆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患者尿量可不减少,甚至可增加,渗透压降低,口渴中枢反兴奋也降低,患者不思饮水。另一方面,血浆渗透压降低,促进部分水分向细胞内转移,使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因此低渗性病人容易出现循环障碍

二 简述水中毒时体液变化的特点

水中毒时,细胞外液水过多,渗透压降低,水分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移动,因此,水中毒患者血浆、组织间隙和细胞内水分均增加,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

三 试述水肿的发病机制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组织液生成增多1 毛细血管血压增加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4 淋巴回流受阻

(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留 1 肾小球率过滤降低,2肾小球和集合管对钠 水的重吸收增强 心房肽分泌减少和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致近端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致远端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

四 心性水肿主要发生机制 心输出量减少致肾血流量减少,GER降低 2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ADH分泌增多 3 RAAS系统激活,醛固酮分泌增多 4 肝功能低下,醛固酮灭活减少 右心衰致静脉系统淤血,毛细血管血压增高,血浆滤出增多 6 淋巴回流受阻 7 右心衰致胃肠道淤血,蛋白消化吸收减少,肝脏长期淤血,合成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8 右心衰致缺氧缺血,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滤出增多

五 剧烈呕吐导致低血钾症的机制

答;激烈呕吐致大量的消化液丢失,消化液中富含丰富的钾离子,消化液的丢失必定伴随钾的丢失,同时影响到钾的吸收,另外消化液丢失引起的细胞外液的减少会引起醛固酮分泌的增加而促进肾脏排钾,最终引起钾离子的降低

六 简述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是心性水肿,肾性水肿,和肝性水肿。心性水肿首先出现在下垂部位;肾性水肿首先出现在眼睑或面部,肝性水肿多表现为腹水。水肿出现部位的不同,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重力效应,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受重力影响,距心脏水平面向下垂直距离最远的部位,外周静脉压和毛细血管流体体静压越高。(2)组织结构特点,组织结构疏松,皮肤深展度大的部位易容纳水肿液。(3)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

6.心理学 论述题 篇六

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8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从质量定义中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有两种情况:在合同情况或法律、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情况下,需要是明确的,一般通过合同予以明确规定,是需方对产品或服务提出的明确需要;在其他情况下,“需要”是隐含的,要求供方予以识别和确定。同时应当明确的是,需要可随时间而变化。

质量的定义中所说的“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2、什么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特性包括哪些内容?

产品质量,就是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产品质量中的“产品”,是指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它可以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以及它们的组合也可以是有形的、无形的或者是有形、无形的组合。

产品质量特性是指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要的程度。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文明性等。产品质量就是上述各个方面质量特性综合反映的结果。

通常,产品质量特性还可分为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真正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反映真正质量特性,称为代用质量特性。

3、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有哪些?

可以从社会、国家、企业、顾客等方面加以阐述:

(1)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阐述:①提高质量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内容和要求。人们要进行生产,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生产什么,生产什么品种、什么质量的产品。从来没有脱离一定品种、质量的生产,产量就是指一定质量的数量而言的。②提高产品质量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有数量上的,又包括质。量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将越来越高,产品将越来越复杂,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这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高质量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内在要求之所在。③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实力和我国的经济实力。随着经济活动国际化趋势的增强,国际市场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重要性明显提高,不参加国际竞争有可能被排斥在世界经济体系之外,这导致各国市场日益对外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顺应了世界的潮流,给我国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机会,也面临着挑战。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已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

(2)从企业的角度阐述:①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企业是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必须通过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收入,抵偿支出,取得盈利或至少盈亏平衡,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下去,企业才能得以生存。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高的产品质量这个通行证就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②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素质的过程。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务方面工业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我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开展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即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建立健全质量体系,企业的产品质量才可以得到维持和持续的改进。由此,也促进了企业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管理的素质,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3)从顾客的角度阐述:提高产品质量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一条途径。提高产品质量,往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无形的相当可观的实际利益。

4、如何在企业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系列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及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系列标准是指GB/T19000——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它是现阶段推行的适用管理标准。

在企业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系列标准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说有以下四种情况:

(1)已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多年并且行之有效,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这类企业过去的成功经验,有实施系列标准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照系列标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发挥企业的优势,寻找自己的不足,进一步规范、完善企业的质量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转,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和企业素质的深化和提高。为了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企业可考虑根据市场需要,向经国家认可和授权的权威机构申请对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

(2)过去搞过全面质量管理,但只限于搞宣传教育或应用一些数理统计方法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实施系列标准正是一个“补课”的好机会。①在系列标准指导下,根据企业的产品、服务、工艺等具体情况,按照科学的程序去建立适用的质量体系使之贯穿于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②明确划分职能,逐级分配,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③进一步加强质量教育工作,深刻领会全面质量管理和系列标准的系统性、科学性原则,使全体职工能够理解质量体系的含义,并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工作技能;④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要与改进质量相结合,真正发挥这些方法的作用,取得实效;⑤加强质量成绩的考评工作,当在质量活动中取得成绩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励员工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3)新建立的企业或全面质量管理与实施系列标准工作尚未起步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更要强调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系列标准相结合。同样,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在系列标准的指导下,按照企业的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规律,把影响这些环节的技术、管理等因素控制起来,建立质量体系并明确体系中的具体的质量职能和活动。然后,逐级进行质量职能的分配,并把各个环节的各项工作的“接口”纳入质量体系的控制范围之内,使得企业的所有质量管理活动协调地发挥作用,获得一个最佳的整体效应。当然,工作中必须注意,切忌搞形式、重数量,否则也就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

(4)已通过认证机构认证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其质量体系也比较完善,因此它们的重点总是继续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5、全面质量管理和系列标准的关系是什么?

(1)全面质量管理和系列标准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质量管理学。在共同理论的基础上还有很多共同点,具体表现在:①目标一致;②核心都是建立质量体系;③都有全面性的要求;④都重视评审工作;⑤都强调不断改进;⑥都运用现代统计技术和管理技术;⑦都强调企业领导的作用。

(2)差异。系列标准从本质上看是协商一致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而全面质量管理要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的机会,是更高的要求。二者是静态和动态、基础和发展的关系。正因为有同有异,所以在实践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系列标准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实施系列标

准并不是要把已有的质量体系“推倒”,一切从头开始创建一个新的“体系”,而是根据系列标准的要求,对现行的质量体系进行更新、改造和完善,从而使质量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6、试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1)全员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全企业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产品质量人人有责,企业必须把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参加质量管理活动,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因此,全员的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全面质量管理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从市场调查、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做到预防为主、预检结合、重在提高。全面质量管理应体现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和为顾客服务的思想。可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全面质量管理要“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一个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企业可以划分为上层、中层、基层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求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当然,各层次活动的侧重点不同。另一个是从质量职能角度看:产品质量职能是分散在全企业的有关部门的,由于各有关部门职责、作用不同,质量管理的内容也不一样,为了把产品质量搞上去,企业必须加强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建立全企业质量体系,形成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可见,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

(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技术的因素,又有管理的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要把这一系列因素控制起来,全面管好,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不同的影响因素,广泛、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来解决质量问题,其中要特别注意运用统计方法、运用科学技术新成果、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

41、怎样理解质量改进的含义?

我国国家标准GB/T6583?94对质量改进下的定义是:“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的实惠,在整个组织内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其含义。

(1)不断提高质量和使顾客满意是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的原动力。当今市场的竞争已经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为主,质量已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一种资格。只有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率,从而既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职工的满意度,又为顾客提供了更高的价值并使顾客满意,这对顾客、企业及其职工和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

(2)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的。企业内每一项活动或每一项工作都包含一个或多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可以通过更少的浪费和资源消耗获得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率。应当不断地寻求改进的机会,而不是等待问题出现了才去寻找机会。

(3)质量改进包括防守型改进和进攻型改进。防守型改进是通过控制,消除急性故障,维持现有的质量状况;进攻型改进是突破现状,消除影响企业素质的慢性故障,达到新的水平即质量突破。

(4)质量改进的措施有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通过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来消除或减少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使问题不再出现或出现的可能性减少,可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都是质量改进的关键。

42、试述PDCA循环的具体工作程序。

可以分为八个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主要质量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尽量用数据说话。在分析现状时,要切忌“没有问题”、“质量很好”等自满情绪。

(2)诊断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这就要逐个问题、逐个影响因素详尽可析,切忌主观、笼统、粗枝大叶。

(3)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应当找出主要的直接的因素,从主要影响因素人手,解决质量问题。

(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其效果。措施和活动计划应该具体、明确,一般要包括5W1H等内容。5W1H是指为什么(WHY)要制定这一措施;预计达到什么目标(WHAT);谁来执行(WHO);在哪里(WHERE)执行这一措施;何时(WHEN)开始和完成;如何(HOW)执行等。

以上四个步骤是P阶段的具体化。

(5)按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即D阶段。

(6)根据改进计划的要求,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C阶段。

(7)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重蹈覆撤。

(8)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次循环。

第(7)、(8)两步骤是A阶段的具体化。

43、试述PDCA循环的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PDCA循环作为企业开展质量改进活动的一般方法,适用于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因为企业就是一个大的循环,各部门又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直到落实到具体的每个人上。上一级的PDCA循环是下一级的PDCA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 PDCA循环是上一级的PDCA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通过PDCA循环,把质量改进或企业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作,互相促进。

(2)不断循环上升。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转动,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因而也意味着前进了一步,犹如爬楼梯,逐步上升。经过一次循环,就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就有了新的提高。

(3)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总结(A)阶段。通过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这是PDCA循环所以能上升、前进的关键。如果只有前三个阶段,没有将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有关标准,在制度和规定中不能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也就不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因此,推动PDCA循环,一定要始终如一,抓住总结阶段。、49、试述我国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有哪些不足?

(1)质量检验工作十分薄弱。表现在检验机构不键全,技术力量薄弱,检测手段落后,制度不严格,标准残缺落后。

(2)统计知识普遍缺乏。表现在企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许多没有学过数理统计知识,缺乏应有的统计知识和统计的思考方法,不会用统计方法科学地控制产品质量、开发产品和优选参数等。

50、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考虑,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制应做好哪些工作?

(1)加强质量教育。质量教育的任务是普遍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在企业中普及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现有的质量管理工作者;培养 21世纪的质量管理专门人才。

(2)加强质量立法,建立相应制度。质量工作必须纳入法制轨道,使得质量工作有法可依。

(3)强化质量监督。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质量监督体系,有效地对产品质量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验,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4)加快技术进步。技术和管理常常被比作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与技术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才能

加快改进产品质量的速度,才能使质量管理体制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这又和我国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相一致的。

此外,国家和企业还应加强计量、标准化等基础工作,并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52、试述如何加强质量教育?

质量教育的任务是普遍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在企业中普及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现有的质量管理工作者;培养21世纪的质量管理专门人才。完成上述任务必须把质量管理教育列入各级的教育计划,即分别列入各级有关管理部门、各级质量协会及企业的教育计划之中。它既有宏观管理工作,又有微观管理工作,例如在大专院校建立质量管理专业,培养质量管理专门人才,并在所有工科院校开设质量管理学课程,以减少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在职教育工作量;把质量管理知识纳入职工的应知应会的考核内容,作为职工晋级的依据之一;每个企业都把质量管理内容列入职工培训计划,进行分层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建立质量管理培训中心,培训质量管理专职人员,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包括各级质量管理协会,举办各种类型的研究班、学习班、培训班,以及举办电视讲座、广播讲座,函授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8、结合案例论述PDCA管理循环。

答:(1)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PDCA是英语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四个词首字母的组合。它反映了做工作必须经过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循环不停地进行下去,所以称为PDCA循环。

第一阶段,计划。提出一定时期内服务质量活动的主要任务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第二阶段,实施。根据任务与标准,提出完成计划的各项具体措施并予以落实。

第三阶段,检查。包括自查、互查、抽查与暗查等多种方式。

第四阶段,处理。对发现的服务质量问题予以纠正,对饭店服务质量的改进提出建议。

PDCA方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每循环一次,饭店服务质量都应该进入一个新的水平。

(2)具体运用

运用PDCA循环来解决饭店服务问题,可分成八个程序:

①计划阶段

程序一:对饭店服务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ABC分析法找出主要的质量问题。

程序二: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程序三:从分析出的原因找到关键的原因。

程序四:制定解决质量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和计划;提出解决质量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及责任者。

②实施阶段

程序五:接已定的目标、计划和措施执行。

③检查阶段

程序六:在程序五执行以后,再运用ABC分析法对饭店的服务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程序一所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对比,以检查在程序四中提出的提高和改进质量的各种措施和方法的效果,同时检查在完成程序六的过程中是否还存在其他问题。

④处理阶段

程序七:对已解决的质量问题提出巩固措施,以防止同一问题在下次循环中再出现。对已解决的质量问题应给予肯定,并使之标准化,即制定或修改服务操作标准,制定或修改检查和考核标准以及各种相关的规程与规范。对已完成程序五,但未取得成效的质量问题,也要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止这类问题再发生的意见.

程序八:提出程序一所发现而尚未解决的其他质量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中去求得解决,从而与下一循环步骤衔接起来。

11、讨论饭店管理者应如何在饭店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答:全面质量管理的雏形首先出现于1960年代的日本,它对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70年代这种质量管理方法引入美国,80年代得到普及。倡导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的代表人物有戴明、朱兰、费根堡和克劳士比。戴明提出了质量管理“14法”;朱兰推崇质量控制,强调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组织。费根堡1961年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则比较系统地阐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费根堡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饭店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全方位的管理。针对饭店服务质量全面性的特点,对所有服务质量的内容进行管理。(2)全过程的管理。对饭店服务前的组织准备、服务中的对客服务、服务后的善后处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3)全员参与的管理。饭店中的每位员工及其工作都与服务质量密切相关,要求全体员工都参加质量管理工作,并把每位员工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4)方法多种多样的管理。饭店服务质量的构成丰富,影响因素复杂,要全面系统地控制这些因素,就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不同的管理方法。综上所述,饭店全面质量管理是饭店以宾客需求为依据,以宾客满意为标准,以全过程管理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保证、以科学方法为手段,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观念推行的服务质量管理,它是达到饭店预期的服务质量效果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12、论述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

答:戴明14点质量方法包括:建立恒久的目标、采用新的理念、不依靠检查取得质量、不要根据价格标签评价企业、永恒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实行职业培训、实施有效领导、消除恐惧、消除部门之间的障碍、不空喊口号、消除工作指标(定额)、消除障碍使员工不因为工作质量而失去自尊、实施有生命力的教育和自我改进计划、让公司中的每个人都为完成改革任务而工作。

13、论述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核心价值和观念。

答: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核心价值和观念。(1)有远见的领导。一个公司的高层领导者需要为公司设定发展方向,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和清晰明确的价值取向以及很有希望的前景,平衡好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以顾客为中心追求卓越。(3)组织和个人的不断学习。(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组织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具有不同背景、知识、技能、创造力和动机的员工和合作伙伴。组织需要寻求建立内部和外部伙伴关系以更好地实现他们的总体目标。(5)快速反应。要想在当今不断变化和全球竞争的市场环境里获得成功,需要具备快速应变能力,要求日益缩短引进和改进新产品和服务的周期。(6)关注未来。(7)管理创新。创新意味着在产品、服务、进程、方法、操作等方面创造有意义的变革,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新的价值。

7.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论述母语语法 篇七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母语语法

母语语法是外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起, 就有学者开始就这一课题展开研究。乔姆斯基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原则与参数理论”, 将母语语法与外语习得相关性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

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主要从两个方向展开:一个方向是研究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者学习外语语法原则的影响, 学者洪丹 (2010) 就探讨了母语语法的负迁移对ESL写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另一个方面则是分析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者设定外语参数值的影响 (陈月红, 1998) 。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 母语语法性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 维果茨基提出, 人类言语的理解包含“思想到词语”和从“词语到思想”的两条路径。言语的产生和理解是受到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

不同的外部形态可以表达相同的语义。而同意内部语义可以借助不同的外部形态表达出来 (张萌, 张积家, 2006) 。毫无疑问, 母语语法性对人们的认知有很大影响。本文试图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论述母语语法性以及母语所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母语语法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 原则与参数理论

原则与参数理论 (Principlesand Parameters Approach) 是乔姆斯基提出的观点, 是由其管辖和约束理论逐步发展而来的。根据原则与参数理论, 普遍语法由原则和参数两部分组成。原则 (Principle) 指的是与人类语言的公有现象相关的普遍语法。而参数 (Parameter) 则是与语言的特有现象相关的普遍语法。原则与参数理论说明母语语法同外语语法的差异以及母语语法会影响外语学习者对外语参数的设定, White (1986) 探讨了不同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其母语语法对不同受试者设定英语的主语省略参数值的影响。Phinney (1987) 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对比研究了正的母语主语参数值和负值对于外语参数设定的影响。两者的研究都证明了母语语法会促进或阻碍外语学习者外语参数的设定。

陈月红 (1998) 利用原则与参数的理论框架探讨了母语语法对外语学习者外语参数值设定的影响。其分析了母语语法对设定外语参数值影响的三种情况:

第一, 母语和外语具有相同的主语省略参数值, 则母语对外语习得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 如果母语具有负的主语省略参数值, 而外语具有正的主语省略参数值, 则会发生短暂的“负面转移现象”, 外语学习者能成功地设定正确的外语参数值;

第三, 如果母语选取正的主语省略参数, 而外语采用负的参数, 那么母语则会对外语学习者产生相对持久的负面影响, 母语对学习者会正确设定外语参数值会产生持续的干扰。

(二) 外语的承接原则

承接原则管辖语法移位, 是语言的一种共同原则。承接原则规定了一个限界节点来限制语法成分的移位。国外学者Bley-Vroman, Flix&Loup (1988) 以学习英语的韩国学生为实验对象, 研究在其学习过程中能否习得与韩语不相关的承接原则。

其研究结论是在这些学习英语的韩语学习者并未发现母语语法对其学习外语的语法原则的重要作用。Schachter (1989) 则测试了中国学生、韩国学生和印度尼西亚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能否习得外语的某个语法原则, 通过与母语为英语的参照小组的对比, 其研究证明了母语语法在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语法原则中的重要作用。当母语不涉及某语法原则时, 该学习者就无法习得该项语法原则。

陈月红 (1998) 总结了前人研究, 指出外语习得者并不能真正设定某个外语结构中所涉及的参数和习得该语法原则。

(三) 母语迁移

“迁移”是引自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 是已经为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洪丹, 2010) 。母语迁移指的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 在母语的影响下, 会有意识地比较母语和目的语, 并会将母语的一些用法用于目的语中。母语迁移主要有四个方面:迁移错误、减轻、避免以及过度使用 (卢秋萍, 2001) 。

语法是语言系统地重要组成, 它作为一种代码, 联系着句子的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无可否认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会将母语语法用于目的语中。

卢秋萍 (2001) 通过分析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的语法规则迁移的现象, 指出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动词形式的迁移, 词序的迁移, 并列句的迁移, 复合句的迁移。卢秋萍的研究证明了母语语法对于二语学习者学习外语时的重要影响。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 二语学习者总会将母语语法规则迁移到外语的语法中, 从而影响外语的学习。

张婷 (2011) 在其文中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语的负迁移对于英语学习的干扰。母语语法是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不同会影响到英语学习者学习正确的英语语法。

二、母语语法的心理语言学根源

母语语法性有其深刻的心理语言学根源。根据维果茨基的言语生成模型, 言语生成的过程课表述为:动机→思想→内部词语→外部词语的意义→词语。

从动机最终反映到词语层面, 需要经过内部言语这个中间阶段。在维氏看来, 言语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过程。言语的发展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他指出人类言语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在社会言语逐步发展为内部言语的过程, 中间要经过个体的外部言语和自我中心言语这两个阶段。

二语习得者学习一门外语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这种外语学习环境是一个母语习得的外部环境与以二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习得环境是不同。母语语法性恰好是二语习得者学习外语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影响到内部言语言语的形成, 从而影响到二语习得者外语的习得。

正如Schachter (1989) 所发现的那样, 母语语法在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语法原则中有重要作用。当母语不涉及某语法原则时, 该学习者就无法习得该项语法原则。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 母语语法是外在社会言语的一个方面, 它会影响个体外部言语和自我中心言语的形成, 并最终影响二语习得者在学习二语过程中内部言语的形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母语语法会对二语习得者的外语学习形成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它或促进二语学习或阻碍外语学习, 这取决于母语语法参数和二语参数设定之间的关系。 (下转第200页) (上接第190页)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 母语语法是二语学习者内部言语的变现。言语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过程, 言语的习得与发展是一个由外在社会言语逐步发展为内部言语的过程。由于母语和二语在外在言语的差异, 从而导致了二语习得者在内部言语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母语语法的强烈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月红.母语语法与外语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2]卢秋萍.浅析二外学习中的母语语法迁移[J].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1.

[3]洪丹.ESL写作中母语语法的负迁移及教学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张婷.克服母语负迁移影响,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J].读与写杂志, 2011.

8.心理学 论述题 篇八

【关键词】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做题方法 找画标比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在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为9分,一般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每小题3分,共设3道小题。纵观近几年所教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我发现学生在这一部分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近年来这类文章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等诸多学科,其中有些内容是学生闻所未闻的,所以有些学生首先被这些陌生的内容打倒了。(2)新课标卷将这道题放在了第一大题,使得首次走入高考考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考生被长段不感兴趣的文字泼上了一盆冷水,顿时失去了做题的积极性。(3)考生们都忽略了这类题的考查目的是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学科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论的角度来考查。(4)做题过程中没有对所给选项与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比照。

综合以上原因,我想再强调一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实验版)》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的层级要求。关于理解(B级):(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关于分析综合(C级):(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以,在做关于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时,我们切勿纠缠于相关科学知识或专业知识,而要注意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快速默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做题时可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后按以下“四步走”战略进行:

一、找

按照所给选项在文本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选项内容虽然与文本信息完全一致,但与题目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点需要仔细辨析。

二、画

对找出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这样便于高度集中注意力,通过视觉刺激在最小范围内对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比较,发现异同。

三、标

给画出的内容前面标上与之相关的选项序号,便于比较,也可使文段内容在考生脑海中留下更深的印象,以便于对一些综合性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比

对选项中的信息和文本中的内容加以细致的比照,这是做题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这时一定要对相关内容加以仔细比照,看看是否存在断章取义、强加因果、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主次不分、无中生有、夸大缩小、说法绝对、曲解原意等问题,切记要从语文的角度比照信息是否一致。

下面以2011年全国卷(二)为例,说明以上做题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5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5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5C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5D“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6A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6B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7A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6C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7C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7D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6D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

5.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解析)A项中的“可见”暗示了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根据原文来看,这种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作者只是在文中举例说明,在近代时,王国维阐述“意境”时,就是这样认为的。但这并不能表明,“情景交融”的观点就是因为王国维的解释而流行到现在的。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意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解析)从原文来看,作者在第三段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接着再举陶渊明的例子,接着说“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这句话中的“寻找、发现、体验”表明艺术家不一定就认识到这种意味,况且原诗句有“欲辨已忘言”,只能说明陶潜对这种意味有所体验、察觉,但并不能说他认识到自己身处有意味的世界;而选项C则绝对认为陶潜已经认识到了,显然是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解析)B选项中相关信息在文中根本找不到,文章并没有说“意味”的分类,属于无中生有,这种理解显然是对文意的曲解。

每一道考题都是一扇即将开启成功未来的大门,若是每扇门都有或大或小的把手那就好开多了,而做题方法就是“门把手”,掌握了“门把手”,我们就容易开启这扇门了,所以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若是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练用熟,相信考生在高考时对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就更有信心了。

作者单位:新疆霍城县江苏中学。

上一篇:怎样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向心力下一篇:地铁营销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