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系统集成方案

2024-08-01

总体系统集成方案(共10篇)

1.总体系统集成方案 篇一

摘 要 基于数据库技术和C/S体系结构,构建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案,详细讨论了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安全以及动态报表实现等C/S开发中的具体实现技术,

一、引言

随着企业设备水平的日益提高,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设备、系统和设施正朝着大型化、连续化、复杂化、精密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并力求满足特殊环境下的苛刻要求,这为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提出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如由于设备突发故障,或因更换工装和模具等造成停机损失,由此打乱了生产计划,不能按期交货、造成机会损失;设备空闲或速度下降,导致设备性能损失;因设备精度降低,生产出不合格品;设备严重磨损、腐蚀,使维修量和费用提高;设备本身设计、制造的缺陷,或因维修、操作者的差错而造成事故和公害。这些问题都会给企业本身或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会让企业每天付出巨大代价,远远超过故障设备的价值。为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无故障、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各工业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管理的新理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就是以系统思想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设备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并结合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设备管理活动中的信息进行收集、提取、加工、输出,从而形成支持组织决策的信息系统。

二、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的要求

1.适用性:按设备管理的工作模式进行结构设计,能够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适应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化的PMIS体系。

2.准确性:保证设备的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管理相统一,具有强大的差异处理能力,保证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集成性。

3.方便性:先进技术与简易操作完美结合,功能齐全,人机操作界面友好,全中文操作菜单,实现操作的简单性、方便性、易学性。

4.开放性:系统具备一个开放的系统结构,任何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连接或分离而不影响其他的模块,性能扩充方便、易行,以充分满足企业变动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

5.动态报表性能:能够根据企业的报表的不同格式和要求,由用户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数据,定义报表格式,动态生成各种报表。

6.前瞻性:建立基于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预测的设备动态集成管理系统,把企业传统的静态计划预修、润滑等体系,转变成基于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的动态预测维修、润滑体系,为企业的生产计划、维修和润滑等提供可靠的设备信息及趋势预测,节省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7.安全性:只有授有权限的用户方可进入管理系统,并根据权限的大小享有不同的数据库管理权利。

8.实时性:符合最新的企业信息交互及数据传输方式,充分利用Intranet的优越特性,实现以设备动态特性为基础的实时的、在线的PMIS,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效能及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体系结构

PMIS总体方案以动态设备档案及技术状态管理为主要出发点,建立相应的网络数据库支持环境,采用人工录入设备基本数据与动态提取设备在线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有用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诊断,以掌握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趋势预测,并根据预测及分析结果,完成维修、润滑及技术经济评价等工作,实现设备的集成化管理。

PMIS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体系结构,主机或工作站包括客户机和浏览器,归终端用户专用,终端用户浏览和提取网络资源、数据采集、提交设备数据和服务请求等,完成信息查询、提交服务请求等活动。

服务器部分包括诊断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等,负责管理和维护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资源及在线数据资源等,如管理共享外设,控制访问共享数据库,接受客户请求,同时完成设备的智能诊断过程,实现与企业其他子系统的信息交互。终端用户可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然后由服务器部分执行相应的服务,并将执行结果通过浏览器送给终端用户。

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功能模型

PMIS系统由几个业务管理模块组成,将设备管理的各方面集成为一个规范化的体系,使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高效能的组织和实施。各个主要模块又细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各主要管理模块的功能和内容如下。

1.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密码修改、操作注册、数据整理与备份、数据恢复、重建索引、员工管理、基本设置等子模块,该模块使系统准确无误地运行。通过设置操作权限,有效地保护了数据库的完整性与正确性;通过该模块,可以有效屏蔽非授权用户的各种操作,保证了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从而也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2.设备前期管理

系统的前期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申请计划、审批、合同签订、合同执行情况、设备验收记录、客户管理以及设备入库记录等几个子模块。该模块通过建立设备市场信息库,依据选型策略,进行设备选型,制定年度设备采购计划,并对设备采购合同进行管理。对设备开箱验收与安装验收进行记录,结合设备基本信息,生成设备卡片。前期管理的部分数据能够导入后续模块,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可从设备编号、设备类别、安装号等多方面对设备进行查询和输出。

3.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设备编码管理,设备台账,设备的租用、调拨、封存、报废以及设备的折旧等基本子模块。其中编码管理按照部颁《设备统一分类及编号目录》及相关补充规定对设备进行编码。资产管理主要是对设备资产编号、设备名称、设备主要参数、所需润滑油的种类及型号、润滑参数、出厂编号及日期、起用日期、设备使用人员状况、隶属的生产线、设备折旧方法等基本信息以及设备技术资料进行管理,

4.设备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管理主要包括设备运行状况、设备维修计划、维修台账、故障统计、维修费用以及设备改造等几个管理子模块。该模块是对发生故障的设备名称、时间、现象、排除措施、维修人员、故障设备的部门进行记录和管理,实施动态作业管理,对设备维修费用、备件消耗进行统计与核算,并对设备故障和维修频率进行统计与分析,用直方图形象表示设备故障发生情况,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了解预测,在设备使用一定周期后,向服务器发出维修提示信息,便于维修人员提前对设备进行检查。

5.备件管理

备件管理主要包括备件编码、库存信息、备件的购进、领用记录、材料卡以及备件流水账的管理等基本子模块。该模块主要对设备备件的合同时间、合同号、进库时间、存放地点、使用的机床、备件名称、备件数量、型号、厂家、价格、国别、已领数量、领用流水账、领用人员以及信息等进行管理,并对库存数量设置了预警提示,备件数量超过最高或最低数量时,系统会向操作员发出报警提示。

6.设备润滑管理

该模块对设备润滑和油质鉴定进行动态管理,自动进行润滑材料消耗的统计与分析。设备润滑管理是按技术规范要求,实现设备的合理润滑和节约用油,以达到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目的。

7.技术状态管理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对设备运行与安全检查进行记录并统计。根据设备事故与故障记录自动建立事故故障期报表,制定设备保养周期计划与设备点检计划,实施保养与点检的动态管理,自动制作包括设备完好率与故障停机率在内的设备管理状态统计。凡发生事故与故障的设备,都可自动转入维修管理模块,对设备实施维修管理。关于事故、故障、运行台时、设备保养等记录,可自动转入设备档案中。

8.资料管理

资料管理模块包括资料编码、资料的基本管理以及资料的存档、借用记录管理等几个子模块。主要是对设备的随机资料进行归档,系统化管理,方便资料的调阅、查询。

9.领导查询

领导查询模块是从系统中独立地划分出一个模块,主要是向领导在线提供有关设备的数据信息及各种报表,并抽取领导决策时所需参考的有关设备的信息和各种报表,支持组织决策过程。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利用率、设备故障率、设备完好率的统计以及维修、润滑、改造费用的统计和各种报表等。

五、系统实现

1.开发环境

前台开发工具为PowerBuilder 7.0,辅助开发工具为Visual C 6.0,Office 2000等。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具有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可靠性、兼容性等性能,同时它的图形化界面,便于维护与管理。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面向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支持分布式计算环境而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是一个高性能、多用户、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网络环境下数据库之间互联、互操作,具有数据容错、完整性检查和安全保密等功能,使整个网络数据库的结构更加合理。

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网络体系结构,C/S具有良好的扩展性,C/S体系结构更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处理能力。在该系统中,数据存放在 Database Server中,而不是存放在本地机中,应用程序系统(Client端)只需向服务器发出数据查询或者更新的请求就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

2.数据库设计

系统数据库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主题数据库规划和C―U矩阵技术,将整个系统划分成若干个主题数据库,并结合各子系统的数据传输流程图,来确定整个集成系统中的数据流向。

3.报表设计

为保证输出报表准确、及时、实用,在系统的输出设计中采用了打印之前的预览和确认之后的打印表格输出形式,并能够输出设备故障统计直方图等各种统计图,使显示效果更加直观。考虑到用户一般具有使用MS Office的经验,在进行系统的报表输出设计时,报表形式应与Office的界面类似,并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此,先对系统进行分析,将涉及的数据模式和数据关系在数据库中定义,然后利用应用程序读取数据字典,得到相应用户所使用的表名及表的记录形式,由用户选取所需要的数据字段,从而动态地创建一个数据窗口(Data Window),将此Data Window保存为Excel(或Word)文件,最后在文件中编辑,就能生成满足要求的报表。

4.PMIS信息工作流模型

PMIS信息模型是以动态设备档案数据、传输在线设备数据为核心,通过动态交互及相应的分析处理,完成系统数据的输入输出及系统内部各部分间的信息共享。在信息传输方面,系统主要采用了最新、最便利的客户机/服务器传输模型。在该模型中,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可以浏览页面内容、完成和生成报表,还可以动态提交设备故障报告单、设备采购计划单等动态数据给服务器,而服务器端则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请求调用相应的程序及方法,并通过建立ODBC与数据库连接,这样,可以将用户登录的数据存入数据库,或根据用户请求调用数据库的相应数据,并通过一定的处理放在浏览器上供用户浏览、打印,使设备信息的传输变得异常简单、迅速,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设备数据在线传输方面,主要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利用ActiveX插件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

六、结束语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实现了设备管理的自动化,为企业实现优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使设备管理工作规范化,减少了随意性,提高了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使作业计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得以保障,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作为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共享性,能够和其它管理系统进行联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2.总体系统集成方案 篇二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防范手段构筑机场安防系统, 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机场安全防范的发展方向。周界安防系统负责对整个机场周边非法入侵的报警, 可配合周界附近的图像监控和声音、光源等系统, 构成一个封闭、全面、完善的安全防范周界围网系统, 有效地实现在发生翻越和破坏围网等非法入侵行为时及时发出报警和警告, 以期及时处置、核实和防范为目的, 确保机场安全。

2 需求分析

该系统包括周界防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声音广播及辅助照明等子系统。

(1) 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

系统设计采用以振动光缆为主、激光对射为辅的围界报警方式。设计要求为通过设置在围栏上的传感光纤, 能够对非法入侵行为进行报警, 同时对风、雨及小动物等引起的误报进行屏蔽。传感光纤通过设在现场的双防区/单防区控制器, 经通信光缆与安防中心的主机连接。由该机场周界情况决定, 系统共需94个防区, 感应光纤共约12km, 并在特殊场所设置9对激光对射报警器。

(2) 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围界上的视频监控系统是周界防范报警最好的复核工具。视频监控复核系统包括前端的摄像机, 控制中心的矩阵切换、控制设备及视频录像系统。当机场整个周界中的任何一个报警防区发生报警时, 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控制位于该报警点附近的摄像机 (可以是多台摄像机) 转到该防区进行视频监视;在保安监控中心的报警监视器上显示该点图像 (有多台摄像机进行监视时自动循环切换显示, 或者在多个监视器上同时显示各摄像机的监视画面) , 同时发出报警提示音。依机场周界现状决定, 系统共需59台高清晰度、16倍 (或以上) 变焦、带预置位功能、低照度、自动光圈彩色 (快球) 摄像机, 用于对周界区域的监视;12台高清晰度、自动光圈定焦彩色摄像机, 对出入大门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监视。

(3) 声音广播系统

围界上的声音广播系统是针对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发现的入侵行为专门制作的示警系统。当机场整个周界中的任何一个报警防区发生报警时, 声音广播系统必须能够自动控制位于该报警点附近的扬声器发出数字合成的语音示警, 以阻止进一步的入侵行为。另外, 作为机场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声音广播系统必须具有日常的广播功能, 能够为机场围界区域提供服务性广播 (音乐、娱乐) 和业务性广播 (寻人、寻物启示及通知) 功能, 必须具有中心控制机房分区呼叫、音量控制等功能。

(4) 辅助照明系统

辅助照明系统既能够在夜间为周界的视频监控系统补光, 也能够成为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的示警工具。根据机场围界情况及用户使用要求, 当机场整个周界中的任何一个报警防区发生报警时,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必须提供报警输出信号到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必须能够自动控制位于该报警点附近的照明灯, 以满足示警的要求。一旦报警解除, 照明系统必须能够控制照明灯的电源开关复位, 以减少灯光污染及节省电力资源。

3 设计原则

系统所采用的器材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系统应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 将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分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现系统集成。

(1) 先进性

系统采用振动光缆作为前端探测器, 具备较高的先进性。光纤振动入侵探测系统的光纤传感电缆将围栏上的微小振动转化成电信号传给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分析该信号, 处理器能够区分是有人剪断围栏, 还是有人攀爬围栏或是抬起围栏。

(2) 可靠性

探测性能高、误报率低是光纤传感系统最重要的特征。该机场周界安防系统的架构是分布式的, 即探测部分、信号传输部分、供电部分彼此分开。这使得整个系统相对集中式的架构系统不存在单点失效问题, 即不会因为一处线缆被剪断, 而使整体瘫痪。系统所有的硬件产品均为成熟稳定的产品, 均有相关电气行业或安防行业标准的认证, 能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电气安全、长效性和功能符合要求。在实现无人职守和远程配置的情况下, 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可靠地工作。

该机场周界安防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50000小时以上, 寿命在10年以上。

光纤报警系统使用的传感光纤对各种电磁信号都具有免疫力。即使传感光纤直接暴露在雷电场地中 (不论是安装在围栏上还是埋设在地下) , 光纤及报警处理器也都不会损坏。实际上, 依靠稳定的系统设计, 雷电信号甚至不会触发误报。

(3) 可扩展性

只要把新增加的报警处理单元接入通信系统, 报警主机就可以自动为其分配地址, 将其纳入统一管理。

(4) 可操作性

系统各点位最终集成在电子地图中, 各防区可以直观地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当出现报警时, 多媒体计算机同时发出报警提示音, 电子地图上的对应报警点闪烁, 以警示值班人员。监控点直观地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点击之可显示监控点图像。

(5) 可维护性

在前端防区处留有维护环, 在遇到传感光纤被剪断的情况时不必去除并重新安装所有传感光纤。所有硬件均为嵌入式模块化结构, 集成度高、功能强、接口简单, 不仅施工容易, 维护也方便。

4 设计说明

子系统的接口可分为两种:硬件接口与软件接口。该机场采用了软硬结合, 以干接点形式的硬件接口为主的方式, 并通过与SinosBMS集成软件接口的配合来实现更好的集成性。

5 设计要点

5.1 系统点位设计

机场周界每个防区长约150m, 共设置94个防区, 共布设振动光缆共约12km;在飞行区四周周界的大门进出口处安装有9对多光束的激光报警探测器, 进行敞开大门的安全防护。

另外, 机场周界各安防子系统需要联动。涉及点位包括广播喇叭和照明灯。广播喇叭与振动电缆相对应, 每隔150m设置一个, 共设置192个;照明灯隔16m安装一个, 共设置799套。

5.2 系统设计

周界报警系统主要由前端传感光纤、报警区域控制器、终端报警管理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组成, 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5.2.1 前端部分

前端部分主要由振动光纤和单防区、双防区控制器组成。

前端联动设备部分包括广播喇叭、广播驱动装置、照明灯具、照明灯驱动装置及传输设备等。广播喇叭的安装高度不超过摄像机安装高度。

目前, 机场周界围栏有两种, 一种是普通的围栏, 顶部无刺圈 (如图2所示) ;另一种上方安装有刺圈 (如图3所示) 。前一种围栏可直接将传感光纤穿入专用保护套管后绑扎在周界围栏上;后一种围栏, 可以把传感光纤穿入刺圈内安装。

每个防区的长度约为150m。维护套环长约1m, 一般情况下, 每隔100m左右安装一个或每个防区留有一个。防区控制器分析判断来自光纤传感器的信息, 决定是否发出报警;在报警时可以通过区域控制器联动摄像机、警号、灯光等相关设备动作, 并将报警信号传送到周界安防控制中心。

振动光纤的误报大部分是受周边环境及天气变化的影响所致, 如何处理这些变化引起的误报是报警系统设计的关键。光纤传感器能够将当前的天气状况变化反映给处理器, 使报警处理单元能够消除风的影响而不降低探测灵敏度。并且该机场周界报警系统的报警处理单元有一个微处理器和两个数字信号处理器, 分别对攀爬围栏行为和剪断围栏行为进行智能判断, 这两个通道都有独立的调节参数 (具有不少于八个级别的调整能力) 。

另外, 该系统配备了分析软件, 可以通过调节参数设置过滤掉误报。例如:通过对“频率参数”的调节, 可以消除飞机起落引起的围栏振动带来的误报;通过对“事件屏蔽时间”参数和“事件窗口”参数的调节, 可以消除鸟类或其他动物撞击围栏引起的误报。

5.2.2 传输部分

系统采用环型网传输方式, 即第一个区域控制器和最后一个区域控制器分别通过光纤与报警主机连接, 进行闭环的信息传输。区域控制器之间通过多模光纤互联。

5.2.3 终端部分

终端部分主要由报警主机以及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共享的多媒体计算机和集成软件组成。

报警主机是光纤安全防护网络的中央控制模块, 可通过RS232串口电缆直接与计算机通信。系统的状态和报警信息以图形方式显示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

5.2.4 机房设置

围界安防中心位于机场跑道西端北侧的西灯光站附近, 包括UPS机房、监控中心等功能用房。UPS机房为系统集中供电, 输出的交流电源连接到相应各室外防撬箱体 (与视频监控系统共享) , 经箱内变压器变压、整流后引出至各点位。

中心机房设置了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5.2.5 报警响应

围界安防中心配置一只声光报警器, 在出现报警时进行声光报警。

报警联动的主要内容是:报警触发视频监控系统, 使报警图像自动切换至监视器;联动前端广播和灯光。系统报警联动响应时间应不超过1s, 锁定入侵目标时间应短于12s。

5.3 系统功能

5.3.1 系统特点

(1) 低误报、零漏报。

(2) 布防全面, 无死角, 无盲点。

(3) 能够与其他安防子系统集成联动。

(4) 具有防破坏功能。当前端光缆被剪断时, 系统将自动发出报警, 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被破坏设备所在位置。

5.3.2 系统功能

(1) 振动分析功能

系统能够滤除自然环境 (风、雨、雷电、地震) 和其他非入侵因素 (如车辆通过、小动物触及、飞机起降) 引起的振动信号, 具有雷电保护功能。

(2) 报警分级功能

系统可根据环境设置报警触发条件, 在人流活动较频繁的防范区域调低报警灵敏度, 在飞行控制防范区域调高报警灵敏度。

(3) 管理控制功能

系统的操作口令级别不少于三个。

系统支持用户对探测灵敏度及工作方式进行参数设定或修改。

系统能自动或人工检测运行状态,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以备查询;能在检测到某项故障时发出声光警告, 报告故障类型、地点, 提示值班维修人员进行检查。

系统具备周界安防电子地图功能, 电子地图可编辑, 并可在授权情况下由用户进行修改。

系统支持由用户手动或按事件表自动对系统各报警点进行布防/撤防操作, 并记录布防/撤防时间、部位、操作人员。

报警事件结束后, 由中央控制室报警管理计算机和报警控制主机解除系统报警。报警解除后, 由报警信号分析控制器解除广播及照明灯的工作。

系统能区分、显示、记录每一报警发生的地点、时间。

报警前端区域控制器能在通信不畅甚至中断时独立正常工作, 并能存储最近256个以上的事件, 并在通信恢复后传送给报警接收控制主机进行记录。

报警事件的记录数据不可修改, 只有最高级别操作口令的使用者进行数据异地备份后才能进行数据删除。

系统具有电子地图同步报警功能, 支持在报警的同时, 同步调用报警防区的图像。

(4) 报警事件记录功能

报警信号接收控制主机具有报警事件记录功能, 记录内容包括报警时间、地点、编号以及报警结束时间、报警控制器复位时间。

多媒体管理计算机具有记录功能, 记录内容包括报警时间、地点、编号, 报警结束时间, 报警控制器复位时间, 联动编号、名称及联动动作, 报警种类和要求联动的来源。

3.总体系统集成方案 篇三

关键词 雾霾路段 电动自行车 车速控制 装置 系统总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3 文献标识码:A

1系统设计概述

电机控制单元ECU是电动自行车自动限速装置的控制中心,其功能是是通过GP2Y1010AU夏普粉尘传感器对大气PM2.5浓度值进行实时检测,根据PM2.5的浓度值来判断电机是否要自动减速。5V直流电机控制单元由电机的驱动电路、测速电路、参数显示电路等组成。

设计中选择了GP2Y1010AU夏普粉尘传感器进行PM2.5浓度值的测量,通过模数转换器将粉尘传感器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单片机可读的数字信号。另外用光电传感器检测5V直流电机的转速,将PM2.5的浓度值与5V直流电机的转速显示在1602液晶显示屏上。一旦PM2.5浓度值达到100€%eg/m3以上,5V直流电机立即减速,以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并使驾驶人员尽可能少吸入大气中的细小颗粒物。

2系统主要器件选型及简介

2.1 GP2Y1010AUOF粉尘传感器

GP2Y1010AUOF粉尘传感器是日本夏普公司生产 的一款光学空气质量传感器。它被设计用来感应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其内部对角安放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使得其能够探测到空气中尘埃反射光,即使非常细小的如烟草烟雾颗粒也能够被检测到。由于它可测量0.8微米以上的微小粒子,感知烟草产生的烟气和花粉,房屋粉尘等,又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的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空气清新机,换气空调,换气扇等产品,尤其是在空气净化系统中应用。

(1)关于PM2.5传感器的检出方法

GP2Y1010AU插上电源后1秒内会稳定、正常地运作,可以进行检出。对GP2Y1010AU输出电压的绝对值,并不是判定检出的有无,我们推荐的使用方法是:无尘时,从输出电压的变化量来做判定。另外,更甚者可以根據输出电平时间上的变化来对检出对象物的种别进行判别。关于一般被采用的灰尘和烟的判别方法,作如下说明。

(2)关于PM2.5传感器的灰尘和烟的判别方法

从输出电平的大小的变化及输出电平时间的变化来看,可以知道检出对象物是什么。现在,对灰尘和烟检出时输出的区别,作如下说明。一般,香烟的烟是细微粒子,密度高,会扩散式的大范围漂移。与此相比,灰尘是一个一个大颗粒,密度低,断断续续式的进入灰尘传感器的检出领域。烟是连续的表现出较高的输出电压,灰尘是间隔的表现出较高的输出电压。因此,根据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发光素子和已同期的脉冲输出电压值)在时间上的推移向微机软件的读取,是否无尘/是否有烟/是否有灰尘,不管是哪种状态,及空气污染的程度是多少,都可以进行检出。

另外,以前的旧机种GP2U05/06根据峰值保持电路,时定数较大,由于起落的应答时间较长,对于单个的灰尘,也有难以检出的情况发生。

2.2模数转换器——ADC0832

在单片机的实时测量和智能化仪表等系统中,常需要将检测的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如温度、压力、流量、速度等转换为数字量。单片机对这些数字量进行处理后再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本模拟设计中需要对PM2.5传感器发出的信号进行采集,并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送到单片机,由单片机进行下一步控制。本模拟设计使用ADC0832芯片来实现将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

ADC0832为8位分辨率A/D转换芯片,其最高分辨可达256级,可以适应一般的模拟量转换要求。其内部电压输入与参考电压的复用,使得芯片的模拟电压输入在0~5V 之间。芯片转换时间仅为32€%eS,据有双数据输出可作为数据校验,以减少数据误差,转换速度快且稳定性能强。独立的芯片使能输入,使多器件挂接和处理器控制变的更加方便。通过DI数据输入端,可以轻易的实现通道功能的选择。

2.3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在检测和控制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采用光电传感器,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光电式转速测量仪表比较容易作为高频脉冲频率传感器。例如,可在每转中发出几万脉冲,因此分辨率高,可测极低的转速,测量范围几乎可从零转开始。光电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可靠、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因而本设计中选用了光电传感器。

本系统中主要使用光电传感器进行速度的检测。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从脉冲式光电转速传感器的透射式和反射式两种中进行选择,因为脉冲式光电转速传感器多用于光电计数和光电式转速测量等场合。又由于透射式光电传感器比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测量精度高及使用场合,最终选择透射式光电传感器作为本系统检测速度的传感器。

参考文献

[1] 李东海,何彩霞.浅谈雾霾天气的识别及预警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9(2):2-3.

[2] 杨新兴,冯丽华,尉鹏.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J].前沿科学,2012,12(6):2-3.

4.调查总体方案 篇四

调查总体方案

新闻101 第三小组

2011/12/1

5关于连云港实体书店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总体方案

一、调查背景

近些年来,网络书店迅速发展,给传统书店造成巨大冲击,为了与网络书店区分开来,人们给传统书店起了一个“实体书店”的新名称。一般来说,实体书店都有确切的地址,有自己的店面,经营出版物的批发、零售业务。目前,实体书店数量正在逐年减少,而成本上涨问题、网络书店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以及数字化阅读群体的不断扩大这三方面因素对实体书店构成了威力巨大的冲击波。

二、调查目标

通过对连云港实体书店图书销售状况、消费者购书的方式、政府部门的措施、实体书店的自救行动等状况的调查,了解连云港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的走向,提出一定对策性建议,撰写调查报告,反映连云港实体书店实际经营情况,并帮助连云港实体书店在大范围生存危机下制定措施,使其可以更好发展。换言之,拯救实体书店就是在拯救一种生活方式。

三、调查类型

随机抽样调查、城市调查、区域性调查、一次性调查、直接调查

四、调查内容和工具

调查内容:连云港市实体书店图书销售状况、消费者购书的方式、政府部门的措施、实体书店的自救行动、实体书店未来的走向

调查工具:调查提纲、调查问卷、物质手段(纸笔、手机)

五、调查地域

连云港市各大实体书店及其附近区域、市文化局、连云港出版中心

六、调查时间

2011年12月12日~2012年1月3日

七、调查对象

书店经营者和工作者、消费者、连云港市文化局工作人员、连云港市出版中心工作人员

八、调查方法

以问卷法为主,具体方法如下:在进行完初步探索之后,制作两份问卷,一份给实体书店的管理人员,例如书店老板和书店工作人员,另一份给购书的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连云港市实体书店的发展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以访谈法为辅,具体方法如下:在完成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后,进行更深一步的访谈,例如对连云港文化局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在大环境下对实体书店较其他书店的优势与劣势有进一步的认识。

九、调查队伍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新闻101第三调查小组

十、调查经费

1、公交车费100元

2、文件打印费100元

十一、调查工作安排

1、选题阶段

12月12日 上午分组讨论课题并确定课题,小组成员提出有关实体书店的研究假设,再作出课题论证。下午到连云港各大书店进行实地考察。

2、准备阶段

12月13日~12月16日 组长确立调查任务,分配每一成员具体任务,首先,全体成员一起初步实地考察,再根据情况分组,张琴、戴新怡蔡淼、宋柯乐一组,张玉、陈啸衡、徐颖怡一组,每组成员深入查阅文献,咨询相关人员,再次深入实地考察,共同讨论设计调查总体方案。

3、调查阶段

12月17日~12月23日 考察连云港市各大书店,张琴、戴新怡、蔡淼、宋柯乐为第一组负责大众书局、领航考试书店、东方特价书店、连云港书店、国学书店、华联特价书店,张玉、陈啸衡、徐颖怡为第二组负责新华书店、彩通书城,每组具体负责发放问卷,并在约定时间收回所发放的问卷,同时进行有针对,有计划的简单访谈,接触在实体书店看书的顾客,书店老板及其工作人员,了解现在的购书环境。

联系连云港市文化局工作人员,争取他们配合我们的访问,努力获得他们的理解和合作,尽可能在不影响或少影响他们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访谈任务和进程,做好外部协调工作,力求以最少的人力、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完成现场调查任务。

4、研究阶段

12月24日~12月28日 每组成员将收回的问卷、访谈的结果、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鉴别甄选资料,全组成员共同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绘制相应的登录表和统计表,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开展理论研究。

5、总结阶段

5.学习雷锋活动总体方案 篇五

一、活动目的

雷锋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最深远、最广泛的先进模范人物。当工人,他争做一名优秀工作;当战士,他争做一名优秀战士;入党后,他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民,在世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精神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持久的生命力。在全县广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就是要把雷锋同志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贡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树立全县干部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大力弘扬“真、善、美”良好的社会风尚,以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二、活动时间:2月中旬至3月中旬

三、活动要求

(一)学习雷锋,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认真学习雷锋先进事迹,深刻领会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力倡导和谐文明新风,积极参与“九创九提”工作,影响、感动和带领全县人民满怀发展激情、坚定必胜信心,共同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学习雷锋,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立足本职,敬业奉献,自觉地学习雷锋同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优秀品质;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大讨论活动,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特征。通过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雷锋事迹、阅读《雷锋日记》、召开座谈会、文艺表演方式、发放宣传资料、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内涵。

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单位

(二)开展“我是雷锋”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学雷锋,在完成本职工作上当先锋。立足岗位实际,把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刻苦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工作本领和业务能力,争当优秀、争做先进,敢于叫响“我是雷锋”。要通过开展“我是雷锋”活动,努力形成一大批自觉弘扬雷锋精神、立足岗位争优秀的党员群体,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单位

(三)开展评议我身边的好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学雷锋,把“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纳入“大方县首届首先模范”评选活动中,通过评选道德模范,寻找身边好人好事,明确学习榜样,树立赶超目标,弘扬雷锋精神,带动本单位干部职工投入到评议活动中来,在全县形成弘扬雷锋精神、共同学习好人好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单位

五、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向雷锋学习”活动,确保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活动开展情况要有记录、有图片、有资料、有效果,不走形式。结合本单位实际,特成立由分管法规股、人教股的领导任组长,法规股、人教股、办公室、信息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二)强化宣传,广泛参与。利用大方国土资源报、大方县国土资源局网站、电子显示屏、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活动开展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局机关各单位按照制定的方案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各单位活动开展纳入今年目标考核内容。

6.创建园林城市总体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园林城市为载体,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

理为主线,调动全社会力量,全面完善城市功能,强力整治城市环境,切实提高市民素质,大幅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具有黄河沿岸特征的自然山水城市,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用三年时间把我市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以创建园林城市为平台,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社区管理抓起,强力推进城市管理上水平。2005年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2007年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同时,力争在2007年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标准,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打好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一)科学修编城市规划

以实施“undp”项目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城市规划,统筹考虑城市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城三区”大中城市格局,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

(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

1、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新修和改造经一路、大岭路、金昌路、虢国路、甘棠路、文明东路、五原西路等十余条道路,2007年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

2、改善城市自来水水质,增加供水设施,2004年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2006年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且市内无劣质v类水体。

3、优化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结构,加快实施集中供气,2004年燃气普及率达到50%,2005年达到70%,2006年达到80%。

4、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全面取缔1蒸吨以下燃煤锅炉,逐渐淘汰4蒸吨以下锅炉,2004年集中供热率达到20%,2005年达到40%,2006年达到60%,2007年达到70%以上。

5、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2004年达到30%,2006年达到6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2004年达到95%,2005年达到100%。

6、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厂,2006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7、完善环卫设施,2006年主次干道水冲式公厕达到每500米1个,垃圾箱每100米1个。

8、加大公交投入,加快城市公交设施建设,增加公交营运线路和车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2004年达到5台,2005年达到8台,2006年达到10台。

(三)综合整治城市环境

1、调整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降低空气污染指数,特别是降低空气中so2等主要污染物含量,2005年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90%,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pi)低于100的天数达到290天以上;2006年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tsp)降低到0.350毫克/m3以下。

2、治理过境公路、铁路和城市出入口,清除沿线违章建筑,整顿沿路市场,实现净化、美化。

3、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消除城中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改善城市景观。

4、抓好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和背街小巷硬化工作,提高主次干道和重点部位亮化标准,消灭背街小巷硬化、亮化死角,保证亮灯率达到98%以上。

5、加快黄河路街景改造步伐,高标准改造崤山路、六峰路、上阳路、建设路、和平路沿街景观,2005年建成三条以上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路。

6、开展除“四害”(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等爱国卫生活动,2004年其中两项达到国家标准,2006年三项以上达到国家标准。

(四)突出抓好城市绿化

1、加快城市道路绿化建设,2004年底完成崤山路全段等3条道路绿化达标,道路达标长度达到道路总长度的30%;2005年完成快速通道等6条道路绿化达标,道路达标长度达到道路总长度的60%;2006年达标道路达到总长度的70%,2007年达到80%。

2、强力推进市区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建设与管理,2004年完成现有54个花园式单位、6个花园式居住区的完善和提高,并新增10个花园式单位、居住区;2005年新增20个花园式单位、居住区;2006年市区70%单位、60%居住区绿化达标,其中20%达到先进单位标准。

3、对市区现有公园、游园进行改造完善,提高绿化档次和园林艺术品位,2005年完成植物园、中日友好园、三门峡广场绿化达标和涧南公园建设,台上区新增公共绿地300亩;2006年达标公园达到3个,达

标广场达到2个,达标游园超过2处。

4、加强大环境绿化,进一步完善陕州风景区功能,2005年完成下安山公园及防护林带、沿黄森林公园、涧河三四期治理、快速通道二期绿化和青龙、苍龙大坝景区的基础绿化;2006年完成对以上景区的巩固提高和白天鹅观赏区的基础绿化。

5、加快生态区建设,特别是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2005年自

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5%以上。

通过加大公共绿地、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大环境绿化建设力度,保持2004年至2007年每年新增绿地23万平方米以上,2005年绿地率达到31%,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10m2;2007年绿地率达到33%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9%,人均公共绿地12m2。

(五)全面加强城市管理

1、整顿市区交通秩序,保持交通畅通,无车辆乱停、乱放,杜绝行人、车辆乱闯红灯。

2、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经营摊点要做到集中设置、统一管理,全面取缔占道经营、店外经营。

3、搞好城区道路清扫、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巩固“四禁止”工作成果,消除卫生死角,环卫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

4、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各类公共场所卫生和食品卫生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杜绝甲、乙二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和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5、抓好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维护,主次干道市政设施完好率达100%,公用电话亭、邮箱、报栏、座椅、雕塑、标语牌、健身器械等公共设施完好率达100%。

6、集中整治户外广告、霓虹灯、招贴栏,做到位置设置适当,内容健康,形式规范,公益广告效果明显。

7、规范出租车管理,提升出租车辆档次,提高出租车服务水平。

(六)强化市民素质教育

全面开展“人人树形象,争辉三门峡”活动,抓好群众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科普教育、群众性文化教育、环保意识教育、交通法规意识教育,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创建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创建的各项事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任务的落实、督促、检查、考核。

(二)优化城市环境,改革城市现行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理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合理设置城市社区,夯实社区基础工作,拓宽社区服务内容。

(四)广开资金渠道,加大城市建设投入。

一是增加财政投入;二是运用经营城市的办法,筹措城市公用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三是依托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支持;四是动员各行业、各单位参与创建活动,为创建做贡献;五是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和无偿承担创建任务。

7.总体系统集成方案 篇七

1 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确定系统的性质和结构

依据技术要求确定系统的性质是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还是对象控制系统。如果是对象控制系统, 还应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决定是采用开环控制还是闭环控制。根据控制要求、任务的复杂度、控制对象的地域分布等, 确定整个系统是采用直接数字控制 (DDC) 还是计算机监督控制 (SCC) , 或者采用分布式控制, 并划分各层次应该实现的功能, 同时, 综合考虑系统的实时性、整个系统的性能价格比等。

总体设计的方法是“黑箱”设计法。“黑箱”设计, 就是根据控制要求, 将完成控制任务所需的各功能单元、模块以及控制对象, 采用方块图表示, 从而形成系统的总体框图。在这种总体框图上只能体现各单元与模块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功能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而不知道“黑箱”的具体结构实现;各功能单元既可以是一个软件模块, 也可以采用硬件电路实现。

1.2 确定系统的构成方式

控制方案确定后, 就可进一步确定系统的构成方式, 即进行控制装置机型的选择。在以模拟量为主的中小规模的过程控制环境下, 一般应优先选择总线型IPC来构成系统的方式;在以数字量为主的中小规模的运动控制环境下, 一般应优先选择PLC来构成系统的方式。IPC或PLC具有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和开放式系统结构, 有利于系统设计者在系统设计时根据要求任意选择, 像搭积木般地组建系统。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系统研制和开发速度, 提高系统的技术水平和性能, 增加可靠性。当系统规模较小、控制回路较少时, 可以采用单片机系列;对于系统规模较大、自动化水平要求高、集控制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可选用DCS、FCS等。

1.3 现场设备选择

主要包含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机构的选择。这些装置的选择是影响控制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 确定执行机构采用什么方案, 应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 综合考虑工作环境、性能、价格等因素择优而用。

1.4 确定控制算法

在硬件系统确定后,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的优劣, 主要取决于采用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是否合适。很多控制算法的选择与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关, 因此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非常必要的。所谓数学模型就是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 它反映了系统输入、内部状态和输出之间的逻辑与数量关系, 为系统的分析、综合或设计提供了依据。每个特定的控制对象均有其特定的控制要求和规律, 必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

1.5 硬件、软件功能的划分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一些功能既能由硬件实现, 也能由软件实现。故系统设计时, 硬件和软件功能的划分要综合考虑, 以决定哪些功能由硬件实现, 哪些功能由软件来完成。一般采用硬件实现时速度比较快, 可以节省CPU的大量时间, 但系统比较复杂、灵活性差, 价格也比较高;采用软件实现比较灵活、价格便宜, 但要占用CPU较多的时间。所以, 一般在CPU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采用软件实现, 如果系统控制回路较多、CPU任务较重, 或某些软件设计比较困难, 则可考虑用硬件完成。

2 系统总体方案

总体设计后将形成系统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确认后, 要形成文件, 建立总体方案文档。系统总体文件包括以下内容:1) 主要功能、技术指标、原理性方框图及文字说明;2) 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 例如PID控制、解耦控制、模糊控制和最优控制等;3) 系统的硬件结构及配置, 主要的软件功能、结构及框图;4) 方案比较和选择;5) 保证性能指标要求的技术措施;6) 抗干扰和可靠性设计;7) 机柜或机箱的结构设计;8) 经费和进度计划的安排。

对所提出的总体设计方案要进行合理性、经济性、可靠性及可行性论证。论证通过后, 便可形成作为系统设计依据的系统总体方案图和设计任务书, 以指导具体的系统设计过程。

3 系统的离线仿真和调试运行

系统的调试与运行分为离线仿真与调试阶段和在线调试与运行阶段。离线仿真与调试阶段一般在实验室或非工业现场进行, 在线调试与运行阶段是在生产过程工业现场进行。

1) 硬件调试对于各种标准功能模板, 按照说明书检查主要功能。比如主机板 (CPU板) 上RAM区的读写功能、ROM区的读出功能、复位电路、时钟电路等的正确性调试。在调试A/D和D/A模板之前, 必须准备好信号源、数字电压表、电流表等。对这两种模板首先检查信号的零点和满量程, 然后再分档检查。利用开关量输入和输出程序来检查开关量输入 (DI) 和开关量输出 (DO) 模板。测试时可往输入端加开关量信号, 检查输入状态的正确性;可在输出端检查输出状态的正确性。硬件调试还包括现场仪表和执行机构, 如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流量变送器、温度变送器以及电动或气动调节阀等。2) 软件调试软件调试的顺序是子程序、功能模块和主程序。有些程序的调试比较简单, 利用开发装置 (或仿真器) 以及计算机提供的调试程序就可以进行调试。一般与过程输入输出通道无关的程序, 都可用开发机 (仿真器) 的调试程序进行调试, 不过有时为了能调试某些程序, 可能要编写临时性的辅助程序。系统控制模块的调试可分为开环和闭环两种情况进行。这是因为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不同软件层之间的交叉错误, 一个模块的隐含错误对自身可能无影响, 却会妨碍另一个模块的正常工作;单个模块允许的误差, 多个模块连起来可能放大到不可容忍的程度等, 所以有必要进行整体调试。3) 系统仿真在硬件和软件分别联调后, 并不意味着系统的设计和离线调试已经结束, 为此, 必须再进行全系统的硬件、软件统调。这次统调试验, 就是“系统仿真”。即应用相似原理和类比关系来研究事物, 也就是用模型来代替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实验和研究。系统仿真有以下三种类型:全物理仿真、半物理仿真、数字仿真。系统仿真尽量采用全物理或半物理仿真。试验条件或工作状态越接近真实, 其效果也就越好。对于纯数据采集系统, 一般可做到全物理仿真;而对于控制系统, 要做到全物理仿真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 控制系统只能做离线半物理仿真。在系统仿真的基础上进行长时间的运行考验 (称为拷机) , 并根据实际运行环境的要求, 进行特殊运行条件的考验。4) 在线调试和运行。在现场进行在线调试和运行过程中, 设计人员与用户要密切配合, 在实际运行前制定一系列调试计划、实施方案、安全措施、分工合作细则等。为了做到有把握, 现场安装及在线调试前先要进行硬件检查, 经过检查并已安装正确后即可进行系统的投数的整定。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和系统离线仿真及调试等技术问题, 以利用提出切实可行的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8.总体系统集成方案 篇八

关键词:地理信息服务 应急管理 一张图 设計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026-02

随着地理信息服务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服务在政务信息化领域应用的广泛而深入,以及国家公共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与GIS应用推广,应急平台使用地理信息数据与服务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由直接获取数据满足应用的方式变为通过访问服务的方式实现应用,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采用该方式开展应急平台建设。

省级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节点,是保证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在我省区域内节点互联互通的枢纽。在省级应急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明确了在应急平台建设项目中突出基础地理信息和各行业应急专题数据的汇聚、整理和展示,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在平台建设时同步构建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支撑,为省政府应急平台提供统一的基础地理服务,构建全省应急一张图的建设模式。

1 主要建设内容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支撑包括如下建设内容。

1.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

采用统一的空间基础,建设全省数字线划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综合地名数据库、兴趣点数据库、地图瓦片数据库、三维地形数据库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省直职能部门提供,完成加工、处理、建库工作,并根据数据更新工作机制和应急平台的应用需要,完成数据的更新维护。

1.2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功能建设

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开发符合OGC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接口,为应急GIS系统对于地图展现、坐标转换、空间定位及量测、数据查询与在线编辑、地图标示及路径分析等基础功能面向应急业务的封装提供接口支撑,从而支撑应急平台业务系统。面向应急平台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和服务管理等功能。

1.3 地理信息服务基本支撑建设

建设支撑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运行的软硬件支撑系统。

2 必要性及意义

省级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应急云服务、移动应用系统等构成了应急平台软件的核心应用主体,都涉及地理信息数据及应用,地理信息服务对应急平台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2.1 应急平台应用软件系统需要统一的基础地理数据支撑

应急平台包含八大数据体系,即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信息数据、事件信息数据、模型数据、预案数据、案例数据、知识数据、文档数据。

其中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和专题地理数据两大类。基础地理数据是具备空间属性特征的基础信息数据、事件信息数据、模型等数据空间属性信息的基本依据,是开展应急业务分析和应用的空间基础。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一建库管理,满足应急平台对于基础地理数据的应用需求,同时依托基础地理数据来源同一、空间基础一致、更新机制完善等优势,解决省政府应急平台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维护的后顾之忧。

2.2 应急平台业务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维护等需要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支撑

应急平台业务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是平台运行成效的基本保证。在解决地理信息数据的建库、更新、维护、应用的同时,需要完成业务基础数据的日常采集、及时更新。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通过底图服务、定位服务、数据服务、在线编辑服务等,为省直部门、设区市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业务,完成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维护等工作,向应急平台源源不断提供业务基础数据保障,促进实现数据的交换、整合与共享,从而为应急平台的正常有效运行提供支撑。

2.3 应急平台应急GIS对地理信息服务存在广泛而深入的应用需求

应急平台WebGIS、态势分析与标绘、三维GIS、在线会商等不同形态的应急GIS系统,需要对广泛而频繁使用的二三维空间可视化、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等基础功能进行面向应急业务专业而深入的封装,并与业务系统紧密集成,从而支撑完成应急业务过程。基于应急GIS,构建应急平台“应急一张图”应用模式,为应急业务提供完整的应急GIS支撑。应急一张图的基本特征包括:(1)统一的地理底图:所有客户端使用的地理底图在数据内容、空间基础、地图样式等方面保持一致。(2)规范的专题图层:应急专题信息采用的分层分类及符号化方式符合统一的标准,配图符合规范的配图要求。(3)完整的地图信息:地图范围和内容覆盖应急业务关注的完整区域;以事发点为核心区,核心区的地图信息包含矢量、影像、高程甚至三维模型数据,非核心区的地图信息与核心区的地图信息无缝衔接。(4)一致的地图场景:参与应急会商的相关单位基于同一地图场景进行信息交互,从而为指挥中心、相关单位、事发途中、事发现场的业务应用提供一致的会商地图场景。(5)完整的应用支撑:为综合应用、应急云服务、移动应用等系统的具体业务应用提供全覆盖式的地理信息服务支撑。应急一张图建设在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基础上,支撑综合应用系统、移动应用系统、应急云服务等完成信息接报、风险分析、监测防控、资源调度、协同会商等业务处置分析,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3 总体设计方案

3.1 定位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定位于提供专业基础性的地理信息服务支撑,为省政府应急平台空间辅助决策系统直接调用,从而为相关业务系统提供应急地理信息服务。

3.2 用户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面向省应急工作相关单位,用户群体包括省政府应急办,省直部门,设区市政府应急办。

3.3 基础地理数据来源及更新维护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所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数据来自于省直职能部门,由省直职能部门根据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机制,以及省应急工作的特殊需要完成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

3.4 总体架构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数据层:根据应急平台对基础地理数据的需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建设矢量数据库、影像数据库、高程数据库、兴趣点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三维地形数据库、瓦片地图数据库等。

服务层:根据应急平台业务需要,提供系统管理、服务管理、地理底图服务、查询服务、数据服务、在线编辑服务、坐标转换服务、空间定位服务、地图标示服务、地名坐标服务、空间量测服务、路网分析服务等服务接口。

应用层:应用层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管理应用系统。

4 结语

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模式与传统的建立数据库的模式相比,该模式下基础地理数据的所有处理、加工、入库、更新、维护等相关工作都由省直职能部门负责,而该工作属于其本职工作内容,不存在任何障碍;服务提供的数据能够为省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设区市,包括省直职能部门自身所使用。传统的建立数据库的模式下参与数据相关工作的单位多,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全程跟踪负责,协调工作环节多而复杂。两相对比,建立服务的模式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基础地理数据的建库、更新、维护;有利于应急一张图的建设;有利于专题地理数据和应急基础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参考文献

[1]蒲鹏先,王勇.应急地理信息整合平台系统架构初探[J],地理信息世界,2008(6):39-44.

9.全面深化统计改革总体方案 篇九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近期有关工作会议和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有关统计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原则

(一)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提高统计制度反映新形势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统计指标体系的引领导向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有利时机,推进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数据采集和加工处理方式的现代化,不断推动统计生产力的发展和统计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

合理配置和统筹使用各种统计资源,统一规范统计调查的组织模式和统计业务工作流程,提高统计调查的整体效能。将所有面向企业单位、住户以及个人的调查内容统筹考虑,在规范统一的基础上,设计出既满足各方统计需求,又方便调查对象填报,全面、高效的统计调查制度。按普查周期对普查与常规年定报进行一体化设计,保证统计调查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衔接性。

(三)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国家、地方和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提高统计制度方法的整体性、统一性、互补性和可操

- 3 - 作性。将统计设计与现代信息、网络、数据库和元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提高统计工作效能。充分考虑基层的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工作条件,有效减轻基层及调查对象负担。努力满足调查对象的统计需求,提高调查对象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四)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在总体规划、明确目标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抓重点改革,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二、总体目标

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质量可靠、数据协调、组织合理、运行高效的统计体系,推进国家统计体系和统计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设计、大周期设计,建立健全科学完整和有效引导科学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进程的统计制度体系,技术手段先进、获取渠道多样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管理严格规范、过程质量可控的统计管理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统计指标体系,有效引导转型发展。

1.加快构建转型升级指标体系。加快构建能够全面准确反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质量效益、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特别是评价和监测指标体系,为全面评价经济- 4 - 社会发展状况和科学考核评价干部政绩发挥好引领导向作用。

2.建立统计监测和综合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制度和数据基础,研究建立反映科学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等的统计监测和综合评价制度,淡化GDP(国内生产总值)在政绩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加大资源消耗、质量效益、生态环境、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等指标的权重。

3.完善监测评价数据发布制度。随着统一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建立、分地区数据可获得性和数据质量的提高,及时调整统计监测制度和发布制度,逐步加大数据发布频率,及时反映和衡量各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二)切实提高数据质量,努力提供可靠支撑。1.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适用性。不断改革统计制度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适用性,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准确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新技术应用,优化统计业务流程,优化统计报表和指标,不断拓展统计范围,更加自觉反映经济建设,全面揭示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分配情况;更加自觉反映政治建设,系统搜集社情民意情况;更加自觉反映文化建设,系统揭示文化产业、文化生活实际;更加自觉反映社会建设,系统揭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实现程度;更加自觉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监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情况。

2.全面实施统计生产全流程质量控制,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可

- 5 - 靠性。加快建立统计法律法规、统计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报告制度,认真落实《统计业务流程管理相关规定》、《国家统计质量保证框架》和《国家调查队统计流程规范》等重要统计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确保统计调查项目设计设定、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统计资料管理公布等各环节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不断完善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评估办法,科学审核评估数据。严格落实县乡两级基层统计工作规范,提高基层一线统计工作水平。提高企业、住户等统计调查对象源头数据的质量,推进国家通过联网直报、手持电子终端等方式直接采集原始数据,进一步优化软件功能,对数据质量实施监控。

3.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切实排除各种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进一步完善统计管理体制,强化国家对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履行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的职责,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源头数据质量核查机制。

(三)解决主要数据矛盾,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1.实现国家与地区数据衔接。实行GDP统一核算,实现地区与国家GDP数据的衔接。实行能耗统一核算,实现地区能耗与国家能耗数据的衔接,以及国家与地区单位GDP能耗数据的基本衔接。

2.提高国民经济重要比例数据的协调性。改革国家GDP核算方法,从源头上解决基础数据质量问题,提高第一、二、三产业,投资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等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数据的协调性。

3.增强国民经济核算与专业统计的匹配性。重点解决工业增速- 6 - 与GDP核算中工业增速数据的不衔接。

(四)着力确保摸清家底,更好服务宏观决策。

1.科学设计普查方案,反映基本国情国力。要科学设计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方案,合理设置普查内容,为摸清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查清第一、二、三产业经济规模、布局、结构,查实产业组织和发展状况,准确掌握人口总量、结构、素质的最新变化,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为党和政府认识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基本国情国力统计数据。

2.充分利用部门普查资料,摸清自然人文家底。要充分利用各部门开展的地质、水利、矿产、地理信息、海洋经济、文物等普查资料,摸清自然、文化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家底,更加全面反映国情国力。

3.不断拓展统计领域,全面反映总体布局。要建立健全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统计制度,特别是要不断拓展反映政治文明、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的统计领域,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利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债务负担等方面的统计内容,填补统计缺失。

4.编制资产负债表,摸清国家财富家底。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积极研究编制全国资产负债表。摸清整个国民经济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的总量规模、分布结构以及国民财富与总体经济实力的家底,为深化改革

- 7 - 和顶层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变革统计生产方式,全面提升统计效能。

1.巩固拓展“四大工程”。尽快实现所有由调查对象填报的调查全部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报送;所有现场调查全部由调查员手持电子终端现场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直报国家数据中心;全部国家统计调查均在统一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进行数据处理。

2.广泛应用大数据。利用互联网信息、企业生产经营记录和部门行政记录等大数据拓展统计调查资料来源,为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统计调查体系、提高基础数据质量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全力推进商场、超市和电商等企业电子化记录在统计调查中的应用,加快研究开发企业电子化财务会计和生产经营记录自动导入统计联网直报系统的软件。加大对政府部门电子化行政记录的应用力度,进一步强化统计与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质检、测绘等部门在电子化行政记录和统计信息上的共享。

3.积极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和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普查区划分、普查地图绘制和普查单位定位、住户调查样本抽选,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投资项目调查和监测。

四、重点工作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与加总的地区生产总值的衔接。

改革GDP核算方法,结合向SNA(2008)过渡,改革城镇居民自- 8 - 有住房服务价值、居民消费支出核算方法,将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修订国家GDP生产和支出数据。积极推进地区GDP统一核算,2014年,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结合GDP核算方法改革,统一修订2013年及以前国家和地区GDP,实现2013年及以前地区与国家GDP总量相衔接。2014年,在认真研究并征求有关部门和地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地区GDP国家统一核算的正式方案,报国务院审定。如果国务院通过此方案,拟于2015年初,统一核算2014年国家和地区GDP,实现2014年地区与国家GDP总量和速度相衔接,并从2015年一季度开始,正式分季统一核算国家和地区GDP,实现地区与国家季度GDP总量和速度相衔接。

(二)建立主要专业当月当季统计调查制度,实现当季生产总值核算。

一是改革现行以累计为基础的专业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分季(分月)专业统计调查制度,为分季GDP核算提供规范的基础数据;二是根据调查资料和相关基础资料,采用国际通行方法计算分季GDP及各行业增加值;三是对分季GDP及行业增加值做季节调整,剔除季节因素;四是制订分季GDP与GDP的衔接方法,使分季GDP之和与GDP相衔接。

(三)完善能源统计核算方法,建立全国能源统一核算制度。制订统一的全国及分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核算方案,确保2015年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实现国家与地区能源数据

- 9 - 基本衔接;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关资料,修订国家与地区2013年及以前历史数据,力争实现国家与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基本衔接。

(四)加强网络零售统计,进一步完善零售额统计方法。按照“卖家三分,买卖共统,普查为基,大数支撑”的总体思路,加快电子商务零售统计改革。一是完善卖方统计,即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数调查,限额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对数量较多的未登记的个人卖家,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大数据进行推算;二是加强买方统计,通过住户调查对买家网上消费支出进行统计。通过买卖共统,比对验证相关统计数据。

(五)建立创新调查统计制度,实施全国企业创新调查。2014年上半年提出科技统计工作整体方案,研究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组织实施2014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为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引领作用提供统计保障。

(六)完善城乡划分标准,建立健全城镇化统计制度。完善城乡划分标准,改进城乡界定方法,增加对建筑物的质量、用途等的判断,综合确定城乡地域。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可操作性。运用空间信息技术等核实城乡划分情况,多角度、全方位验证城乡划分数据质量。

完善人口变动调查,增加反映城镇化质量和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反映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在2013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输入地农民工调查,推动建立农民工市- 10 - 民化进程监测调查制度;增加发布有关城镇化结构分类数据,科学引导推进城镇化进程。

(七)加快研究改革工业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

加快研究以工业生产指数替代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方法。采用产品物量指数与价格缩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大幅增加工业产品产量统计品种,进一步完善工业生产指数的编制工作。

(八)深化和全面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

实现投资统计调查对象由项目转变为法人单位,投资额计算方法由形象进度转变为财务支出。2014年选取几个省份进行全省范围三种渠道的专项或综合试点;2015年全面双轨运行,并总结全国经验,最终形成并下发非金融资产投资统计制度;2016年在全国正式执行非金融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按月发布联网直报企业非金融资产投资情况、按季发布全部企业和重点部门非金融资产投资情况、按年发布全社会非金融资产投资情况统计数据。

(九)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制度。

完善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制度。合理确定全国劳动力调查和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的业务分工,科学确定全国劳动力调查的调查范围、频率、方法、指标及数据采集报送方式;进一步提高调查失业率统计数据质量,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和发布调查失业率数据奠定基础。

(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遥感信息技术改进统计工作。积极利用大数据编制运输业价格指数;提出利用大数据计算汽

- 11 - 车、电脑、手机以及大型机械设备等特殊商品价格指数的办法;制订超市、商场以及网络销售等电子化价格数据的利用办法。拟定各项价格指数的权数编制方案,调整CPI和PPI分类,为下一轮基期、权数轮换奠定基础。

加快推进遥感技术在2014年粮食产量、播种面积等农业调查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地抽样调查,提高直接调查能力,争取三年覆盖13个粮食主产省,增强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的可靠性。加快农产量快速调查车系统研制,争取2014年投入使用。

(十一)扎实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

深化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的方法制度改革,2014年完善能够体现居民福祉的住户调查指标体系,研究多主题轮换调查方法,落实大中城市缩短调查户记账时间工作,加快推广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切实减轻调查户负担。全面加强数据质量控制,通过做好样本管理和维护、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做好现场调查组织、严格基础数据审查和开展全过程质量评估,切实提高数据质量。进一步做好一体化数据的发布解读,积极稳妥做好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收入数据的测算、新老口径数据的衔接和报告发布工作。

(十二)健全完善新型服务业和电子商务统计。

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2014年研究提出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各类新型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目录初稿,组织重点地区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开展测算。2015年研究提出与标准分类目录相配套的各类新型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客观、真实- 12 - 反映各类服务业新型业态、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统计调查,研究全社会电子商务总规模的推算方法。2014年扩大调查范围,将金融业纳入统计范围,开展农业和非企业电子商务统计制度研究;研究建立电子商务定期监测调查,适当增加分品类统计;结合经济普查及部门统计资料,研究全社会电子商务总规模的推算方法,并推算全社会电子商务相关数据。

(十三)加快建立统一完整、不重不漏、真实可靠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进行全面更新,并对联网直报单位进行重点核实和比对,确保联网直报调查单位真实可靠。要利用经济普查工作中形成的部门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利用部门资料及时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统计地理信息系统,要在普查形成的全国“一张图”的基础上,做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和可视化展示工作。

(十四)积极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今后一个时期,将从以下方面积极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一是认真研究资产负债表的国际标准;二是合理界定我国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范围;三是深入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与法人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四是广泛搜集相关基础资料,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五是研究主要资产和负债的估价方法。

- 13 -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组织领导,国家统计局成立全面深化统计改革领导小组,马建堂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张为民、李强同志任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其他副局长、党组成员、总师为副组长,各相关司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办公室设在统计设计管理司。

各地区、各单位要切实履行对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领导责任,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本专业实际,制订改革工作方案,明确领导主体、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积极投身统计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开创统计改革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10.金税工程总体设计方案 篇十

金税工程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全面实施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税务部门建立发票认证、增值税计算机稽核和发票协查三个子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覆盖全国的税务机关对企业增值税发票和纳税状况的严密监控。

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

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是运用数字密码和电子信息存贮技术,通过强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防伪功能,监控企业的销售收入,解决销项发票信息真实性问题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所有一般纳税人。

发票防伪

前面讲到,数字密码技术用于解决发票的防伪问题,其具体做法是:取消企业手工开具发票,改用计算机打印发票;在打印发票的同时,将发票上的主要数据进行加密形成一串密码,并自动打印在发票上。

参与加密的数据包括:①发票代码;②发票号码;③开票日期;④购方纳税人识别号;⑤销方纳税人识别号;⑥金额;⑦税额。

税源监控

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可以对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部分的销售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其具体做法是:

(1)采用大容量存贮器构成“黑匣子”,企业在打印发票的同时,“黑匣子”自动记录发票的金额和税额,“黑匣子” 的数据一旦写入,只能查看不能修改。

(2)控制企业定期报税,逾期不报的,系统自动关闭,不能继续开票。

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

税务征收机关利用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进行解密还原认证,及时发现假票,并解决进项发票的信息真实性问题。

纳税人购进货物取得的增值税发票,首先必须经税务机关认证无误后才能作为合法的抵扣凭证。

认证方法

使用扫描仪自动将发票图象扫描到计算机中,由智能软件识别出发票密码,再由密码系统将密码还原成参与加密的七项数据并与发票票面信息一一比对,从而解决进项发票信息的真实性问题。

增值税计算机稽核子系统

增值税计算机稽核子系统主要进行发票信息交叉稽核和申报信息稽核。该系统可以及时发现购货方已申报抵扣但销货方未申报纳税的增值税发票,并动态监测企业纳税情况。

稽核系统的发票信息全部通过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和认证子系统自动生成。销货方企业直接向税务机关申报发票存根联的电子格式数据,购货方企业到税务机关认证发票抵扣联后自动产生电子格式数据,税务机关建立起专用发票进销项数据库,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抵扣联与存根联进行逐一核对,实现销项发票未申报纳税进项发票不允许抵扣的目的。同时筛选出不符发票,为协查提供线索。

鉴于发票购销双方可能在不同的地区向不同的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必须建立全国税务机关的广域网络,进行数据的传递和交换。稽核系统采取本地市发票就地交叉稽核,跨地市发票省级税务机关交叉稽核,跨省发票总局交叉稽核的方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后将在税收规模比较大、发票用量比较多的区县增设稽核功能,及时对本地范围内的发票进行交叉

稽核。

对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关键数据进行科学、快捷的分析,判别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是否正常,为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和日常稽核确定重点。对各地增值税纳税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纳税状况异常的地区和行业。监测指标主要有:销售额、应纳税额、已纳税额、欠税数额等。

发票协查子系统

税务机关利用发票协查子系统对有疑问的和已证实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信息,认证子系统和稽核系统发现有问题的专用发票,以及协查回复的专用发票信息,通过税务系统内部网络逐级传递,总局通过该系统对协查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增值税专用发票协查速度和回复率,确保查处工作的质量。

上一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记汇总(循环系统笔记复习总结)下一篇:中华正能量 我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