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生活高考作文

2024-08-07

在自然中生活高考作文(共13篇)

1.在自然中生活高考作文 篇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否你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中,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你停留。

而残酷的现实总将你从梦想中唤醒,你身陷于这喧嚣的都市中,何处才是自然?但不必惆怅更不必悲戚,闭上双眼,听听灵魂的声音。城市的躯壳挡不住向往自然的心,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

清晨,走在路上。岸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微微颤动的水面,却没有一毫柳絮的飘飞,大概他们早已在春风中飞尽了吧。在匆忙的脚步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为何不抬头望望天边呢?柔美的朝霞是仙女遗落的霓裳,金色的阳光正透过薄雾向你微笑。阳光打着卷,慵懒地躺在树叶上,让那翠绿的血液闪着诱人的光。刹那间,都市在你眼中融化了,一栋栋高楼仿佛成为了热带雨林中的棵棵参天大树,耳旁不绝的车鸣变成了鸟儿的悦耳歌唱。你在参天古木中漫步,而阳光轻轻把你围绕。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

连绵不绝的雨丝让计划好的周末泡了汤,你靠在窗边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这时一颗调皮的雨珠从它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逃了出来,在你手臂上溅起一朵晶莹的小花,你抬起头望着烟雨朦胧,恍惚间如置身于江南小巷中,撑着油纸伞默默前行。走过一片池塘,雨连成了线,在水面上打出一个又一个圆圈;一只小小的青蛙坐在荷叶上,静静地看着这生命的流逝。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突然就觉得心中一片开阔,这自然中的生活,如此美好!虽然你仍身在这都市里,但你的心又在大自然里做了一次深呼吸。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颗诗意的心。

把自然收藏于胸,这个都市里便处处弥漫了自然的呼吸。

【名师点评】

这个作文题目生活化味很浓,要求考生从自己的生活感悟出发来写作。本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本文取材于考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立足于自我感怀,所选材料都来自考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且情景渲染细腻真切。作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景物描写活灵活现,将作者的感情、体验融入其中。“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随着作者一起体验到了在大自然生活的绿意。

文章写了两个生活场景:一是清晨,走在路上,将眼中所见之自然美景,与现实生活中的都市生活进行对比,诠释了“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的内涵;一是周末,下雨靠在窗边看雨中景色,感悟到了“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颗诗意的心”的话题内涵。两幅精美的画面,情与景融合在一起。这两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场景,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观念——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从而扣住题目,使文章中心鲜明。(罗胤)

2.在自然中生活高考作文 篇二

关键词:农村小学,写作教学,写作水平

提到作文, 许多家长、孩子都为此头疼, 教师们也是怨声满天。农村小学的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孩子生活阅历少, 知识面窄, 课外阅读量不多。许多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的心理, 导致对写作没有太大的兴趣, 从而阻碍了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 如何使学生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意见。

一、加强阅读, 激发兴趣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习作能力的根, 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离开阅读, 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 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但是, 阅读能力的提高, 仅靠课内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重视引导和激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注重词语积累, 将佳句名言消化吸收转变成自己的语言, 同时学习他人美文的结构组织形式。

我校由于条件有限, “图书馆”藏书不足, 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五册《语文园地七》时, 要求学生选择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来编一个故事。我先让学生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再写下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可是他们写出来的童话故事内容简单, 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我就有针对性地借来了《丑小鸭》、《小海龟历险记》之类的童话故事书,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 还发动他们向高年级同学、邻居的哥哥姐姐借一些童话故事书来看。基于此, 我还为学生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之后我在班级举行了一次读故事讲故事比赛, 学生感到兴致盎然, 踊跃参与, 求知欲得到激发, 知识面得到丰富。

二、注重积累, 培养恒心

学写作文, 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过程。鼓励学生不要因一次作文失败而气馁, 也不要因有些进步而骄傲。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恒心和毅力, 我重视对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广开门路, 多渠道地提供阅读机会。让他们明白阅读可以积累好词好句, 可以丰富写作语言, 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增强他们的阅读毅力, 培养他们的阅读恒心。

我要求学生准备用来积累好词好句的本子, 并分清写景、状物、写人……不同类型, 进行有目的的摘抄。此外, 我还要求学生每一页分为积累与仿写两部分。积累了一句或一段, 就在下面仿写一句、一段。有个学生积累了:“太阳渐渐升高, 也更加温暖了, 她的万道金光愉快地亲吻着万物, 亲吻着我的脸颊, 那么温暖, 那么真情, 就像一位慈祥的祖母亲吻着她的儿孙们。”就在这一页下仿写了一段:“月亮慢慢地升上了夜空, 更加明亮了, 她那皎洁的光芒抚摸着万物, 抚摸着我的脸颊, 那么轻柔, 那么温暖, 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爱抚着她的儿女们。”这样举一反三, 学生通过积累、学习、消化, 慢慢就学会了活学活用, 为写好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亲近自然, 培养美感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也是亘古不变的写作素材。“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是春的无奈,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冬的惊喜。教师要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放下包袱, 亲近自然, 走近自然。农村孩子是“不幸”的, 也是“幸运”的。他们没有现代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课外书, 可是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万能书———大自然。农村依山傍水, 青山绿水就是农村孩子的伙伴。亲近自然, 发现自然美, 将这本“万能书”善加利用, 是提高农村学生写作水平的又一有效途径。

在人教版第七册中有一篇要求写秋景的作文练习, 我就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 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自然, 亲近自然, 鼓励学生用眼、耳、鼻、手等器官去感受自然。通过细心观察秋天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瓜果蔬菜等, 体会秋天景色的美丽。回来后, 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景物画下来, 在旁边写上解说词, 并请一些同学给其他同学介绍看到的景物, 展示秋天的美丽, 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性情, 又培养了他们的美感。写出来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 翔实具体。其中有一个学生写道:“秋天的乡村是火红火红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颗红红的枫树, 火红的枫叶就像是被染红的。就在这时, 我不禁想起‘停车坐爱风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秋天的田野, 是那样辽阔。那梯田上金黄色的谷子好像和天空连在一起, 无边无际, 真美!忙得农民伯伯的脱粒机整天不停地工作, 那声音好像奏响了一首庆丰收的乐曲……”孩子们在大自然中, 亲身感受, 获得了新鲜的素材, 一步步接近自己心中的那片美景, 幻化出优美的文字, 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贴近生活, 留心观察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新的作文教学目标:“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为此, 我们提倡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注重把学生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 扩大学生的生活面。虽然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但是能做到“生活的有心人”的学生很少, 加上他们年龄小, 生活阅历少, 觉得生活平淡无奇, 没什么好写的。因此, 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出现假话、空话、抄袭的现象, 这说明学生没有留心观察生活。

“处处留心皆文章”。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很多事情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可写的东西, 但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 不仔细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 就会对新事物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许多内容会从眼皮底下溜走。所以必须把学生引向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 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身心去感受, 用激情去探索, 积累丰富的素材, 写作时拈来即可。于是我要求学生进行写日记训练, 让学生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写下来, 从而拓宽思路, 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把学生的眼光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 我所执教的乡村正经历着一场场大变革:大型水电站的建设, 二级公路的修建, 村里还盖起了大工厂、集市……许多新事物都在刺激着学生的视野。针对这些情况, 我在班里开办了“小小记者培训班”, 对学生在采访时的礼仪、记录技巧等作了专门的培训, 最后让学生采访有关人员和建设者。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 触动了情感, 慢慢学会了观察生活。在后来的写作中, 学生都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身边的事物、身边的变化。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 就会变得兴趣盎然, 然后作文渐渐情真意切。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美, 进而体验作文美。

五、合作学习, 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 在习作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更能培养学生在互动交往中的协作精神, 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共同提高。我经常创设情境让学生共同参与, 如师生合作表演, 合作讲故事, 合作游戏, 合作表达, 合作写作。如我在教学习作《美丽的校园》时, 让小组同学共同商定应该抓住校园中哪些景点进行描写, 这些景点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等等, 使学生能无拘无束, 和睦相处,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另外, 我对一些作文有困难的同学开展“帮扶”活动。我让每位学生把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提供给班里的同学, 共同进步, 共同提高。这样就使一些对作文有畏惧的同学也初步摸到了写作的门径, 激发了写作欲望, 提高了整个整体的作文水平。

3.奚志农:生活在大自然 篇三

我常在想,究竟是因为这些记录者们热爱大自然,还是他们立志摄影,才会有如此甘于寂寞的献身精神,生活在远离人类社会的地方?奚志农是我试图找到答案的一个人。

奚志农高高的个子,被云南的阳光晒上西藏红的脸上,始终是友善的笑容。他是作为环保人士被公众熟知的。2000年的地球奖,奚志农是唯一一位评委全票通过的获奖者。人们对于这个实践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精神的环保志愿者充满敬意。

奚志农英雄般的举动是在1995年。当时,云南省德钦县政府为了县财政收入,准备砍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1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这将直接威胁到生活在这里的20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生存。刚刚结束滇金丝猴三年艰难拍摄的奚志农无比震惊,他四处奔走呼号。一封信夹带着许多环保人士的焦急和愤怒送到国务委员宋健手中。砍伐被及时制止。

被保护下来的猴子却使在云南省林业厅宣传处工作的奚志农处境尴尬。但人生的另一道门正在为奚志农打开。当滇金丝猴的名字和奚志农联在一起的时候,他也成了中国刚刚萌动的环保界的英雄。1996年5月1日,奚志农和他的滇金丝猴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三周年特别节目中。在《东方时空》的真诚邀请下奚志农离开云南来到了北京。新闻评论部优良的工作环境,同事领导的支持理解,使奚志农如鱼得水。同年7月在他的积极筹划并带领下由北京十几所高校大学生组成的绿色营来到了他刚离开不久的白马雪山,营中不仅有奚志农从小崇敬的原《大自然》杂志主编唐锡阳,还有日后成为他事业中左臂右膀的妻子史立红——这个比他小了7岁的女孩当时是《中国日报》的随营记者,她把他当作英雄来敬佩。他们一见钟情。

不用空调、骑自行车、随身带着筷子;北京的大气污染、野生动物被摆上餐桌、都会让敏感的奚志农有所行动……他用行动和语言感染着他周围的每一个人,哪怕是采访对象也不例外。几年下来,人们从最初的不理解、嘲笑,变得日益了解环保的意义。在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位置上奚志农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1997年12月和1998年7月,奚志农两度深入可可西里地区,他用大量的镜头展现了90年代的中国为环境保护与盗猎分子真枪实战的英雄们的艰难处境,以及大量藏羚羊惨遭屠杀的惨景。除在《东方时空》播出以外,他还通过到大学演讲,接受媒体访问发表文章和图片呼吁加强对藏羚羊的保护,使藏羚羊的危险处境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999年,奚志农离开北京,重回云南,着手建立一个扎根在滇西北的“高原生态保护”的民间组织。旨在探索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和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既实现对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又实现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奚志农和妻子史立红分别从《东方之子》、世界自然基金会辞职时,这份勇气震动了许多人。他们有一个即将出生的女儿——奚溪,他们缺乏生活的基本来源,他们将居住在大森林边上的村庄,面对着贫苦和发展对环境带来的种种问题……

人们曾经力劝,在实践这份勇气之前,不要让太多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弄得头破血流。但他们坚持下来了。奚溪在不到半岁的时候,就被爸爸妈妈带上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一家人在大自然的氛围里充满活力。今年3月,机构已经正式注册下来,现在的他们正为秋季召开的梅里雪山生态与文化保护研讨会积极筹措。

4月22日是地球奖颁奖的日子。人们把这个奖授予奚志农,表明了一种敬意和希望。人类未来命运,正在于有无数奚志农式的英雄者、理想者身体力行地实践,从这个意义来说,奚志农也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与此同时,奚志农还在实践着他的另一份理想——拍摄中国的野生动物。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当他与中国的民间人士坐在一起畅谈时,奚志农拍摄的滇金丝猴照片,就是自然之友的会长梁从诫先生送给他的礼物。

在奚志农拍摄的照片里,动物的世界精彩纷呈。它们活跃也好,宁静也好,都在奚志农的视角里真实地呈现出来。对于这样一个旁观者,它们竟然没有戒心。是摄影师的投入与耐心?还是对拍摄对象的真挚感情能够让一个个作品充满活力?为什么看奚志农摄下的动物,竟会如此美好、可爱?

这个答案不言自明。

我一直相信,在群山环抱的巍山古城度过童年,在热于助人的母亲的影响之下长大,奚志农对于这个世界有一种朴素的爱——爱是他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力量。

十几年来,奚志农曾经在独龙江失手从溜索上坠入山涧,曾经在荒无人烟的长江源从飞驰的马背上摔下,曾经与大群奔跑的野牦牛擦肩而过,曾经与扎巴多杰在可可西里结冰的湖上追逐盗猎者……直到今天,他的身上仍有四根肋骨是断的,可这一切都没有减弱他深入大自然的激情。拍摄,只有不断地拍摄,才会让人类对于他们自身之外的东西有更多的爱与理解。

奚志农有一个重大的心愿,让滇金丝猴登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以树立滇金丝猴的世界地位。也许只有它们拥有了世界性的地位,对于这片森林的保护才有更好的支持?!与此同时,奚志农还要完成另一项任务,即追踪、调查滇金丝猴的现有种群,这是他目前正在做的。

喜欢野外生活,游走于山水之间的奚志农,放弃了被固定住的生活,在拍摄中了解动物,在了解中感受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于每一个物种的影响,终于把这一切都融于一体。更值得庆幸的是,在女儿、妻子的陪同之下,奚志农少了很多寂寞。

4.生活在自然中高三作文 篇四

自然是无私的,但也是公正的。人生于自然,自然养育人;人征服自然,自然惩罚人;人爱护自然,自然回报人。

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儒家的孟子也提出要按照时令耕种、打渔。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睿智的劳动人民早已发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共处,自然会无私的贡献,贪得无厌,只会遭到自然的惩罚,而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先人的教诲。

伐木开荒,采矿挖煤,自然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伤疤,自然不会说话,却有它自己的手段。

大工业时代,英国依靠工业的迅速发展称霸世界,号称“日不落帝国”。然而,无节制地发展,忽视工业污染,终于,还是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染黑的河流、熏黑的树木、黑烟笼罩着的天空,雾都伦敦更是弥漫着散不去的雾霾。“日不落帝国”变得暗无天日,这,便是自然无声的报复。

自然无声,但它会变脸,它黑着脸惩罚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人生于自然,取于自然,但若毫无节制,想征服自然,只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曾经荒凉的`东北似乎瞬间变得丰饶,可是,没过几年,土地退化,耕地废弃,北大仓显得越来越荒凉,曾经一望无际的田地,如今只剩毫无生机的荒土,无奈,退耕还林,北大荒才重现一点绿意。

自然不语,但它知公正,它让和谐的地方生机勃勃,让贪婪的地方寸草不生。人生于自然,取于自然,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会对人无私奉献。

据生物学家分析,一片废弃的农田变成林地,在自然条件下需要十到十五年,而要让其中的物种丰富起来,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然而,人们要想破坏森林,只需要在转瞬之间。

自然沉默,但它很睿智,它用时间让人们明白自己的过错。人生于自然,取于自然,只有道法自然,才能长久发展。

5.在自然中生活高考作文 篇五

变味的节日 在浮躁的生活中,我们“被过节”

变味的节日

◆ 林 荫

妇女节,男人涮碗洗洗锅;植树节,只管栽苗不管活;

愚人节,天大玩笑也不错;清明节,刻薄生者敬死者;

劳动节,喊喊口号贴标语;青年节,没有工作好难过;

父母节,无人尽孝辛酸多;儿童节,领导看看娃唱歌;

端午节,文化搭台经济热;中秋节,买套月饼过期货;

重阳节,兄弟身影渐已别;感恩节,一个谢字懒得说;

圣诞节,学学洋人乱找乐;度春节,拜罢诸神口袋瘪!

【热点解读】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讨论太多了。其思路无非是传统的节日意义被忽视,人们的目光过度地集中在过洋节,属于自己的节日太少,有一种“被过节”的无奈。

从这则“变味的节日”中我们得到许多的信息,但皆是负面的。这样来写,自是一副苦瓜脸,教训腔,忧心忡忡、忧虑重重,实在压抑得很。

对今年清明节出现的“代祭”的现象,我们要如何看待呢?是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还是可以商榷呢?守孝、亲祭是生者对故者最好的缅怀,如确有事缠身,“代祭”可不可以?河南不是有“哭丧”这行当吗?生活不是有“代驾”行业吗?“代驾”这是为了让车主安全归家,“代祭”是为了让顾主的良心顺利回家。只不过年年找“代祭”的话,你的心灵就回不了家,就像天天找“代驾”还不如坐出租车一样。

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可以移风易俗,但其内核不能变!

什么感恩节、圣诞节,爱追,你就去追吧!再在乎洋节,你也成不了外国人,如果是商人就另当别论。节日还没到,商家就通过各种传媒大肆宣传,言语之煽情、措辞之勾人,让一些做家长的、做子女的都不自觉地掏出钱来„„

节日的意义旨在提醒某种情感、某种关注、某种意识、某种行为,促进我们向真、向善、向美。以何种方式庆贺节日?是享饕餮盛宴,还是品名山大川呢?以何种方式表达节日问候?是鸿雁传真情,还是短信寄虚情?以何种方式表达情感?是哭,还是笑?痛哭失声,涕泗滂沱,未必痛彻心扉。庄子鼓盆而歌,并非麻木愚钝;向秀旧地重游闻笛而赋,亦是悲哀无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们记住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人们却遗忘了。清明不仅是扫墓祭祖的祭日,也是人们踏青赏春的节日啊!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

大家网高考论坛

爱国诗人陆游即有《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总之,不要让节日成为自己的累赘,也不要让节日成为他人的负担。否则,节日越来越多,心情也越来越烦。

【素材链接】

祭祀也时髦,不管怎么变,但愿那份怀念与追思的心不变。

清明节之殇

祭祀一直以来都是清明节的重大内容,这一传统习俗绵延千年,至今盛行不衰。清明扫墓、祭拜祖先,蕴涵着人们对先人的缅怀追思,同时慎终追远、教育后人,增强后代的家庭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是清明极具象征意义的纪念活动。

祭拜祖先的传统方式之一便是给祖先烧冥币、纸金、元宝。现在市场上祭祀用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随着现实生活的潮流,纸LV包、奔驰宝马车、别墅等祭祀产品层出不穷,今年更出现了纸iPhone、iPad这样时髦的科技产品,令人感叹之余不由地反思,这算是一种新习俗,还是变味的祭祀?

春节之所以变成“ 春劫”,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节日的本质,而一味地以钱来衡量感情。

春节之重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的由于家里长辈比较多,春节花销就比较大。孙菊芬夫妇都是普通的工人,2012年春节期间他们向家里在15位长辈派发了一万多块钱的红包,两人直呼吃不消。

不少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己的春节账单,其中“出人情”少则数千,多则上万,许多网友戏称,春节真变成了“春劫”。

有社会学家表示,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提倡,但如果送礼成为一种负担,就丧失了过节的意义。春节送礼大可量力而行。

西方的情人节到中国后继续被本土化,变成了商家炒作的工具,情何以堪!

情人节之恋

每年的2月14日情人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西方节日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但有些变味。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为情人节忙碌起来,精心准备礼物;众商家们更是卖力“吆喝”,情人节前后的礼品市场格外火爆„„对于这些由“过节”衍生出的种种现象,文化学者及民俗专家认为,不必刻意追捧“情人节”等一些从西方社会舶来的“洋节”,同时正确理解节日内涵,切忌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

大家网高考论坛

过度放大追捧。

读书是心灵的事业,如干涸的大地需要雨水来滋润。

读书日之思

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是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会议正式确定的世界性节日。

但现在又有多少人会在这一天像“圣诞节”那样为她而狂,像“情人节”那样为她而欢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门瑟夫·布罗茨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鄙视读书,不读书,是深重的罪过,由于这个罪过,这个人将受到惩罚;如果这个罪过是由一个集体或整个民族犯下的话,这一集体或整个民族就要因此而受到自己历史的惩罚。”书本阅读自有其魅力和其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功效。做一个现代人,要有更广阔的批判与吸收视野,离不开书籍的涵养。

【热点速用】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节日

时代变了,我们也变得浮躁了。

我们静不下心来,不能像老一辈那样高高兴兴、守着老规矩虔诚地迎接每一个节日。对于节日,我们第一时间想的是去哪里旅游,好像节日只是为旅游而准备的一样。节日里,我们复活了,冬往海南夏往青藏;节日里,我们懒惰了,没有给全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大年夜把家人召集到街上的酒店;我们没有与家人其乐融融地说话,唠唠一年的得与失,也没有包吉祥的饺子,只是把速冻食品摆了满满一桌子;我们也没有像父母一样在大年前夜赶着给儿女们亲手做一套新衣服,我们在心里早就摒弃了它的新意;我们也没有心思带着自己的子女去给友人拜年了„„我们只是趁着节日没日没夜地打着麻将、斗着地主,就像安抚自己的末日那样没命地疯狂。

孩子们呢?他们在节日里做什么?上网,打电子游戏,聊天,甚至也学着我们呼朋唤友打麻将、喝酒。节日对他们来说是不用按时起床,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是没有约束的自由,是走向寂寞的开端。

那些美好的节日不再,元宵节多了商业噱头,清明节只有祭奠的香火,少了文化的含量;而劳动节里,我们从未想起让辛劳一年的父母坐下来歇一歇,喝一杯我们亲手沏的香茶„„

春酒(节选)

琦君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

大家网高考论坛

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着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没等她说完,我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6.在自然中生活高考作文 篇六

另外一只地产狗小王,自忖每天比劳动法多2小时、每周工作55小时对得起自己的薪水,却不料遭到老板拍桌子:有些部门工作量太不饱和了,这一记掌印让小王诚惶诚恐。从那以后,小王改进了工作方法,上班时间不再争分夺秒,下班等领导前脚走他后脚也走,不知不觉每周工作时间达到61小时,老板直夸小王敬业,打脸变成了打赏。

在地产圈,有太多的小张小王,加班在左,生活在右。地产人真的很忙!不是说嘛,每周工作时间达不到100小时不是真正的地产人。地产人就是加班汪。一如地产深似海,从此休息是路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加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项目交底会、开盘讨论会、客户分析会、推广策略沟通会、头脑风暴会、培训会等各种夜总会层出不穷,非常6+1、白加黑,更是家常便饭。未婚的没时间恋爱,下班都半夜三更了,去哪里压马路?结婚的没时间啪啪啪,与另一半的生活有太长的时差;有孩子的听不到孩子叫一声爸妈,夜阑人静潜入家,娃儿睡梦中怎能逗醒他?越来越多的地产人,在星空下,走向明天。

地产人真的那么忙吗?不加班,毋宁死?工作,就是你生活的`全部。不对,应该是你生命的全部。因为,你压根就没生活可言。在一个被异化的语境里,侵权的超时加班披上爱岗敬业的外衣,被鼓吹和褒奖,形成一种虚伪的加班文化,在各个公司里流行着。敬业,顾名思义,尊敬职业,理应是一种精神享受的人生体验充分开发8小时之内的工作时间,用最高的效率获得认可,以及获得8小时之外愉悦充足的私人时间。我欣赏那种心甘情愿加班的人,遇到突发事情主动请缨加班的人,不须扬鞭自奋蹄,那是一种境界!

想要减少加班,就要学会为工作排序,拎清轻重缓急。重而急的事情要排在第一位,以充沛精力完成它;接下来是轻但急的事情,争分夺秒,也要心细如发;然后是重但缓的事情,这要付以耐心和精力;最后余下的时间,处理那些轻且缓的事情。

一个健康的公司,加班是肯定的,但不应该是常态。适度的加班是有益的,针对认筹开盘等大节点,针对重大活动,针对竞标提案等关键时刻,大敌当前,加加班,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这才是骨子里的敬业啊!

7.修辞艺术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篇七

一巧用修辞, 让题目靓起来

元人陶宗仪提出文章“起要美丽”。明人谢榛说文章“起句当如爆竹”。高考作文的开头, 如果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就能让它美丽起来, 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张僧繇》中描述:“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 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 固请点之。须臾, 雷电破壁, 两龙乘云腾去上天, 二龙未点眼者见在。”作文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如果画好了“龙”而没有点“睛”, 那么这篇文章也不能脱颖而出。“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标题不仅简洁明了、生动形象, 而且能够更好地引导读者清楚理解文章的内容, 让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高考作文中, 修辞具有增强语言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能够把文章内容生动鲜明地表达出来。举个例子, 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活是本无字书”“生活是五味瓶”。如运用设问修辞手法:“善行是什么”。如运用对偶修辞手法:“微笑如歌, 善行如月”。如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痛并幸福着”“高尚与卑鄙”“有欲与无欲”。修辞手法拟出的作文题目, 不仅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活泼, 而且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巧用修辞, 画好“凤头”展才情

古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 并强调为文“起要美丽”。要怎么样刻画“凤头”呢?要做到开头别致小巧、新颖独到、引人入胜, 这样才能刻画好“凤头”。在高考作文中更应该画好。我们知道, 在高考改卷的现场, 任务繁重, 时间紧急, 而此时, 如果你的文章开头能写得好, 它就会吸引改卷老师的目光, 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你的作文增分。

高考作文里, 如何画好“凤头”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修辞。在作文的开头用好修辞, 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和气势。我们常说做一件事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开好头, 才会有后面的精彩。文章开头运用修辞还可以吸引读者, 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高考作文开头也是改卷老师的关注点, 写好了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从而有得高分的机会。例如高考满分作文《因诚信酿造生活》中写道:“生活如酒, 或芳香, 或浓烈, 因为诚实, 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 或高昂, 或低沉, 因为守信, 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 或明丽, 或素雅, 因为诚信, 它变得美丽。”本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增加了文章的气势, 读起来朗朗上口, 增强了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使文章景象纷呈, 酣畅淋漓, 气势磅礴, 汪洋恣肆。

如高考满分作文《要化压力为动力》这篇文章中写道:“访风景名胜, 常见巨石下曲生一松, 昂然上长;听名人事迹, 常有坎坷中铸就辉煌, 光芒四射;遇敌侵、震灾, 常喜国人们空前团结, 抵御取胜……可见, 压力之下, 常生动力。生活中, 化压力为动力, 才会一跃而起, 一飞冲天!”它用了“常见”“常有”“常喜”这三个词和松树、名人、国人三种有共性的现象联系起来, 用排比导出一个结论“压力之下, 常生动力”, 并引出中心观点:在生活中, 我们要时时刻刻化压力为动力。这是一种中心论点的方法。

三巧用修辞, 画好“豹尾”出气势

人们经常说, 做一件事, 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有一个圆满的结束, 这是我们应该达到的要求。圆满的结束, 也就是事情要有一个好的结果。古人把它叫作“豹尾”。写文章也是一样的, 一篇文章好不好, 除了看它的内容和思想外, 要看它结尾能不能给人以启迪。高考作文里, 文章结尾好不好, 关系到作文的得分。因为文章结尾是改卷老师关注的一个重点, 同时结尾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只有写好了结尾, 才能有得高分的机会。好的结尾, 能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好文章的结尾, 特别是叙事文章的结尾, 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完整的形象, 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在文章结尾处可用比喻、拟人、引用诗句、排比等手法, 使文章更增气势, 让读者过目不忘。

比如善用比喻的例子, 2005年湖南高考一考生的佳作《那鱼那鹰那人》中写道:“鱼, 终究是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鹰, 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我, 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们的爱心交织成的幸福圈……”结尾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倾诉情感, 文采飞扬, 含蓄而富有哲理。

如果用俗语、名言、歌词、警句、诗文作为结尾, 便会收到收束有力、余音绕梁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达到以少胜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2005年高考浙江的一篇佳作《一双童鞋》中写道:“是啊!‘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就昭示着豪迈的超然般的幸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不就阐述着闲适超然般的幸福?‘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不就演绎着狂傲超然般的幸福?啊, 一双童鞋, 超然一点, 幸福多多。”文章结尾作者引用了三句诗词, 给读者阐释了“超然般的幸福”的含义, 言简意赅, 精练有力, 可谓恰到好处。

以设问结尾, 不仅韵味悠长, 而且让人深入思考。举个例子, 像2005年甘肃高考佳作《米卢与孔明》中写道:“为何千年的文化积淀却让我们愈发地功利与短浅?为何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沐浴着文明, 却在心中滋长着狭隘?米卢与孔明, 我们的对待又为何如此不公?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新审视, 怎样对待忘记与铭记?”在文章结尾连续四个发问, 把作者对现代文明社会经过深邃而理性思考和深沉的品味体现出来, 而且这样的发问, 使人深省, 并引起警醒, 催人奋进。

8.我想生活在唐朝高考作文800字 篇八

在唐朝,我可以和李白一起对酒当歌。春天,我们高吟“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夏天,我们欣赏”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秋天,我们感叹“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冬天,我们同看“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在唐朝,我可以感受到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不舍;可以感受到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念想;可以感受到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烦闷。我向往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在唐朝,我可以聆听杜甫的悲愤。聆听杜甫“滞留才难尽,艰危气益增”的坚强和临危不惧;聆听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的愤怒;聆听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愿。在唐朝,我可以体会“诗史”笔下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体的会“诗圣”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我想生活在唐朝,领略爱国人士的肺腑之言,聆听大唐王朝的号角,领略由盛转衰的悲壮,我想守在杜甫身边,用他的诗来表达浓浓的爱国情。我向往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在唐朝,我可以和王维一起欣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体会“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宁静;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悲壮。在唐朝,欣赏唐朝锦绣河山,与王维一同吟颂。我想生活在唐朝,王维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诗如画。我向往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唐诗让我们了解那么多。王维让我们知道了禅与哲;李白让我们知道了人可以飘逸若仙;杜甫让我们知道了社会的残酷动荡;白居易让我们知道闲适可以与兼济天下并存;李商隐让我们知道了哀而不伤。

9.生活中的小事高考作文素材 篇九

换吧,担心赶不上飞机,将旅程泡汤;不换吧,等旅行回来,这一缸水恐怕都成泥浆了。最后为了鱼儿的身体健康,我决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们一缸清澈的水。

我先在水池里放上水,再用网兜将鱼从缸里捞进水池,接着是倒水、洗缸、灌水……这速度快得像一个准备救火的消防士兵。时间却仍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的确到了分秒必争的地步。妈妈焦急的催促声一浪浪涌进门来,这边,我却刚打开水龙头,为鱼缸灌上干净的水,急得我恨自己只有一双手。

时针一点点接近飞机起飞的时刻,现在再不上路,只怕连安检门都来不及了。想到这里,我只好关上水龙头,三下五除二的将鱼扔回缸里,夺门而出——虽然水位已来不及灌到指定的位置,但鱼儿们至少有了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坐在飞机上的我总算舒了口气,美好的旅途就要开始了!

几天后,带着疲惫和倦意的我拖着大包小包打开了家门,然而,当我看见鱼缸的那一刻,所有的疲倦一扫的而空,差点儿没摔倒在地——有些浑浊的浅水里竟空无一物,再往四周望去,半米开外斜躺着一条鱼,另一条挤在缸与墙壁的缝隙中,他们的鳃已没有了往日有节奏的律动,金红的鱼鳞也淡褪了光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死灰,灵活的尾巴已不再摇动,无力的贴着地板,那双圆鼓鼓的眼睛无辜的瞪着天花板,仿佛带着一种不明不白的委屈。我甚至可以脑补两条鱼儿因为缺氧在浅浅的水中挣扎扑腾的样子,他们努力与命运斗争,但依旧没办法改变过少的水带来的缺氧问题。

我震惊地杵在原地,好像被什么禁锢住了一般,让我一动也不能动,脑中回荡祥林嫂悼念阿猫般的话语: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浑浊的水有害鱼的健康,我不知道过少的水同样使他们窒息。我若早明白这一点,当时一定再等三五分钟,将水灌到正常的水位。然而现在一切都为时以晚。

10.生活中的小确幸高考作文 篇十

那是一个寒冬的清晨,当我还揉着朦胧的睡眼时,一抹暖暖的灯光便已映入了我的眼帘。天还是灰蒙蒙一片,凛冽的寒风从窗缝中刮入我的房间,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但此时,透射着暖暖灯光的小房间便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是谁在冬日如此寒冷的清晨便早早地开始忙碌?

循着灯光望去,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厨房里忙碌着,那不正是整天惦记着我的妈妈吗?厨房里,锅碗瓢盆都一起奏起了快乐的乐章。水龙头的流水声,煤气灶被打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凑在一起,便成了一段欢快的音乐。

只见妈妈一边在炉子上烧着火,一边在灶台上切着猪肉。手起刀落,一大块的肉瞬间化作一片片白而透亮的薄片。随着锅盖被掀开的声音,妈妈熟练地一抓,一提,一撒,面条如同千万银丝般被撒入锅中。原本笔直的面条在水中渐渐变得柔软,继而的在锅里不断舞蹈。不一会儿,朦胧的水汽中便飘来的沁人心脾的清香。妈妈又从旁边信手拈来两片生菜叶,轻轻的放入水中,在一片朦胧中,渐渐变得翠绿,如同两叶轻舟在湖面上荡漾着……

随着煤气灶熄灭的声音,妈妈缓缓地掀开锅盖,一时间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面条被倒入碗中,既像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又宛如千万缕阳光渗入深邃的湖水中。肉汤撞击汤碗的声音是那么的悦耳,一秒,两秒,三秒,一切声音戛然而止,鸡汤面的清香渐渐飘遍了整个房间。

与其说,我是被闹钟吵醒的,倒不如说,我是被这抹灯光和那阵扑鼻的清香唤醒的。它浸润着难以言表的柔情,透射着那难以察觉的爱。

11.在自然中生活高考作文 篇十一

稳中有变,贴近生活,走向新课标

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综述

张传权

2009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纵观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考卷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稳中有变,贴近生活,走向新课标”来概括。具体说来,有如下特点:

1.命题形式上,以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话题作文仍然占一定比例,半命题作文走进高考试题

在全国18道作文试题中,新材料作文8道,占44.44%,分别是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宁夏海南卷、上海卷、浙江卷、江西卷、辽宁卷、安徽卷。命题作文6道,占33.33%,它们分别是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我与故事”、江苏卷“品味时尚”、山东卷“见证”、四川卷“熟悉”、湖南卷“踮起脚尖”。话题作文2道,占11.11%,它们分别是天津卷“我说90后”,广东卷“常识”。半命题作文2道,占11.11%,它们分别是湖北卷“站在______________的门口”,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__________”。从以上统计来看,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是2009年作文命题的主旋律,话题作文仍有一席之地,半命题作文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形式。

以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和宁夏海南卷为代表的新材料作文题与往年的高考题相比,在结构上没有变化,仍然由材料和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但是在写作要求的语言叙述方面,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和宁夏海南卷略有变化,2008年叙述为“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今年的叙述为“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将“选择一个角度”改为“选准角度”,将“自主确定立意”改为“明确立意”,要求更加严格,各省市在评卷过程中都在选材和立意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更加严格的评分标准,这也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复习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卷今年一反过去的命题作文方式,走进了新材料作文的行列,这说明新材料作文也许将成为以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方式而继续存在下去。

命题作文由去年的8道题下降为今年的6道。题型和去年基本相似,仍然是两种形式。一是由材料、题目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如北京卷、重庆卷、江苏卷和山东卷。二是湖南卷和四川卷,由题目和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这两种题型都仍然带有话题作文的痕迹。其中湖南卷由去年的材料作文转换为命题作文,四川卷由去年的话题作文转换为命题作文。由此可见,命题方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具体到某个省市,命题方式就岁岁年年有不同。

天津卷和广东卷都由去年的命题作文转换为话题作文。有趣的是去年命题方式为话题作文的四川卷和山东卷,今年都转换成命题作文的形式,这正好应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诗“你方唱罢他又登场”,说明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命题方式,仍然没有淡出高考试题。作为一种命题方式,它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湖北卷和福建卷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半命题作文方式。半命题作文是介于命题作文和自拟题目作文之间的一种作文命题方式,由已经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考生填充的横线两部分组成,考生必须首先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半命题作文的特点是既有限制又无限制,已经命好的半个题目是限制,考生不能改动,要求填充的部分却没有限制,考生可以根据作文材料和提示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充,有很大的灵活性。补充题目的过程,实际上是作文构思和选择材料的过程。半命题作文的填充部分,指示着文章的写作方向。考生要充分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来填写相应的词语。这种有限制而又无限制的命题方式正好与高考的考查目的相契合,这种题型进入到高考试题中来是情理之中的事。

2.内容上,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理性思辨,凸显文化底蕴,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历年来,高考作文试题都力争回避社会热点,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猜题押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说假话、空话、套话。但是,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考生的生活也离不开社会热点,即使作文题回避社会热点,考生的作文也不可能离开社会热点。因此,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并不回避社会热点,如2008年的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就取材于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今年江西卷的作文材料是发生在考试前两个月的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国宝兔首和鼠首铜像一事,这是2009年的一个社会热点。再如今年的天津卷“我说90后”的话题,也曾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些命题都说明,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热点,切中时代跳动的脉搏,考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不断掌握新近的材料,使自己成为时代的歌手,使自己的文章成为时代的史诗。

12.走进自然高考作文800字 篇十二

春天来了,我走上前去细品朦胧的雨。天空灰蒙蒙的。不知何时,一串串针尖粗细的雨丝开始在天地间蔓延。它们落在桥上,打着伞的行人踱着步子走着,淡蓝色的伞如同河中青莲,显得幽寂、静谧。它们打在桥下的水中,朦胧的天地间发出“咝咝”的轻响,没有琴声般叮咚的脆响那样活泼,却保守着自己的那一份优雅。它们撒在河边的草上,细细的雨丝在叶上聚成水珠,悄然滑落,溅起点点水花,垂着头的草叶向上一弹,在朦胧的天地间摇曳。这,便是春雨的朦胧。

夏天袭来,我走上前去感受清爽的风。太阳毫无保留地炙烤着大地,火辣辣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发烫的地面透过鞋子烤着脚,一句话:热的透彻!天边送来一阵清风,轻柔拂过,出去人们身上的热气,也将人们燥热的心稍稍抚平,一种轻盈的感觉由内而外的发出,一个字:爽!这,便是夏风的清爽。

秋天降临,我走上前去观赏烂熳的叶。一阵风呼啸而过,吹得树叶“哗哗”作响。叶,开始落了。_一片一片,像一只一只飞舞的蝴蝶,上下翻飞,它将风当作舞伴,牵着风在空中踏着优美的舞步,翩翩旋转,缓缓落下,风是多么舍不得它的朋友,将它轻轻放在地上,然后默默离开。空中还满是飞翔的“舞者”,一个一个,都不忍与树、与风分别。叶子都落下了,只有几片还牢牢抱着大树不愿离去。大树露出枯黄的枝条,染出一抹萧瑟、与凄凉。可我不会忘记,曾有一群“金色蝴蝶”向我展示出它们最美的舞姿,而后消散在这天地之间。这,便是秋叶的烂熳。

冬天蔓延,我走上前去轻抚飞舞的雪。乌黑的天空上飘来片片雪花,宛如一个个纯洁无暇的精灵,将世界渲染成一片白色。我伸手去接,接到了一点冰凉,我能感受到它在我手心里融化,这融化是快乐的。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它们的一员,身躯虽然融化消散,但渺小的灵魂却能骋驰在这片朦胧的云雾之间。这天地何尝不是一幅画卷,但带来的,却是一片虚无、飘渺的世界。雪花是那样白、那样美,白的纯洁、美的连翩。这,便是冬雪的飞舞。

13.我想生活在唐朝高考作文素材 篇十三

夜已深,我躺在床上,想着唐朝人的生活,嘴里默念着唐诗,想着想着便枕在唐朝繁华的梦里……

我被马蹄声给吵醒,我努力睁开朦胧的双眼,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在穿行,有卖糖人的、有沿街卖艺的……好不热闹!而在我眼前,只见两名衣着打扮得像书生俊俏男子在商量着什么,我不禁小心翼翼踮起脚走了过去,只听一人说道“我还是不放心,要不我们一起去京城吧!我在那孤身一人,也没个伴。”他一脸愁苦之色。另一人沉吟道“我实在不愿意接近朝廷官员,以你的才学,一定能交到更多朋友的!”我想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便试图拍一下他的肩对他开导,可是我的手从他身体里穿过,的我居然是透明的!

突然,从前面冲出一辆马车,我迟疑了一会儿,马车居然从我身体里穿过。从马车里传出一阵悦耳的歌声,接着从马车里下来一位年迈的老人,恐怕也得有六七十了吧!我笑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原来是风流乐师李龟年。随后,从客栈下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二位相见,双手微微颤抖,随之眼泪顺着饱经风霜的脸颊流了下来。

“还记得当年那首曲子怎唱吗?”“记得,老曲子了,经常唱着呢!”绵绵悠长的歌曲再一次回绕耳畔……两人边上楼边哼着小曲儿,充实了满满人生,我不禁想到“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呀!”

两位书生到别离时,一个也舍不得一个,这暖暖的友情似乎让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近。我若有所思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忽然,一段白光闪过……

上一篇:大班表演教案下一篇: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