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集约(精选14篇)
1.坚持绿色发展集约 篇一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推进经济转型发展
熊征宇
2012年第10期 ——生态建设
嘉鱼县地属武汉城市圈,国土面积1019.53平方公里,是全省的一个地域小县。近年来,随着全县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经济建设与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日益稀缺的国土资源,我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节地挖潜的新途径,促进了国土资源由“粗放式”利用向“精耕化”发展的转变,实现了经济跨越发展与耕地红线保护“双赢”的目标。今年2月,我县荣获全国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是全省唯一一个被授予土地、矿产兼有型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的单位。
坚持强基固本,引入数字化元素。我们认真抓好土地利用规划、数字国土、节约集约评估等基础性业务和前端工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是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注重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以服务县域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重点,认真协调与有效衔接各部门建设规划,按照产业集群、投资集中、资源集约、产出高效的要求,把有限土地资源要素向开发区、城镇功能区和重点区域集聚,科学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项目预留空间。目前,全县土地利用空间指标除重大民生项目外,100%向城镇区和工业功能区集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入区率达到95%以上。二是打造数字国土平台。信息化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和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们按照打造数字国土、效能国土的要求,先后投资1000万元,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建设用地节约用地评价、“金土工程”一期以及1:2000航测等工作,努力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加速了我县“数字国土”、“智慧国土”建设进程,为强化国土资源利用监管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保障。三是开展节约集约评估。土地怎么用,了解现状是前提。我们围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先后开展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建设用地节约用地评价,摸清了开发区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为挖掘土地利用潜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打牢了基础。
坚持多管齐下,推进节约化用地。针对部分土地征用后长时间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我们因地制宜,采取“租、划、换、转”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近年来,仅开发区采取多种途径清理盘活土地2000多亩。一是想方设法“盘”地。主要是对闲置的土地采取租赁的办法盘活。县经济开发区原嘉晟体育器材项目,新征土地60亩,建成7000平方米厂房,因资金、市场等因素制约难以为继,县政府组织工作专班,帮助企业多方联系投资商,促成其将生产厂房、职工宿舍、办公楼等整体出租给金桦实业,投资1.5亿元新上空调配件生产线,现年产值超过1.5亿元。我县潘家湾镇苍梧岭、肖家洲等村,是全县蔬菜种植专业村,利用紧邻武汉市的区位优势,将撤并合转后闲置的粮站、校舍、村委会等改建为蔬菜批发市场,出租给外来客商经营,盘活闲置土地200多亩。二是腾笼换鸟“置”地。切实加强批后土地的跟踪管理,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项目用地,采取“腾笼换鸟”方式进行处置。世天食品、安第斯消毒液、兴龙车业等3个项目共征地130亩,因资金短缺,项目较长时间无法启动,我们采取整体回购办法,分别将征用的土地转让给武汉新概念化工、申邦化纤和联创食品。申邦化纤投资8000万元新上差别化复纺涤纶短纤维项目,短短两年时间已发展成为年税收过2000万元重点企业。三是见缝插针“找”地。元阳食品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00亩,一期建有厂房1.5万平方米,以前只生产罐装饮料瓶,厂房利用率低。我们积极帮助公司对外招商,引进霸王凉茶饮料和南方黑芝麻露两个品牌制罐并灌装,公司没有新增用地,效益却翻了一番,今年税收也有望超过2000万元。四是转换思路“生”地。以前,县开发区厂房基本按平房规划建设,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对新引进的项目,我们在政策上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向“天”要地,规划建设多层厂房。中能锂电公司建成4栋3层厂房,每栋每层1万平方米、共12万平方米,同等生产规模相当于节约三分之二用地。
坚持借助载体,实施集约化整治。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治、矿产资源整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载体,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一是整村推进“腾”。以全省农村土地整治试点县为契机,积极创新“政府主导、项目带动、企业帮扶、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先后在官桥镇官桥村、渡普镇净堡村、潘家湾镇四邑村启动并实施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官桥镇官桥村计划搬迁农户800户,统一规划建设新村,腾出零散居民点用地1060亩,可净增耕地870亩,一期工程300户已迁进新社区;四邑村通过实施迁村腾地工程可净增土地400多亩。二是实施整合“治”。积极推行“探、采、冶”一条线,鼓励矿山企业、矿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探采用结合,对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的矿山企业,一律实行关停或整合,引导矿山企业提高竞争力、完善产业链。2007年前,我县共有各类矿山企业32家,这两年我们加大整合力度,将全县矿山企业整合到17家。通过整治,蛇屋山金矿年税收达6000万元,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被授予“全国黄金行业先进集体”,现已被列为咸宁市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三是加大力度“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引导矿山企业对探、采、冶全套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蛇屋山金矿通过对洗碳以及冶炼生产工艺“一条龙”技术改造,近三年采用低品位矿石200多万吨,平均品位0.5克/吨,增加产量超过1000千克,提高回收率增加黄金产量1300多千克,通过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增加营业收入3亿多元。
坚持完善制度,促进监管法治化。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是保障。近年来,我们坚持从完善管理制度入手,不断加大土地法治化监管力度。一是加大责任考核力度。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落实县“四大家”领导联镇制度,推行“择优任用、发放聘书、适当补助、责任约束”的耕地保护协管员制度,构建了耕地保护由县到镇、到村、到组的“四级”保护屏障。把土地整治工作纳入镇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对不能够按时完成土地整治工作任务、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或群众越级上访造成不良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完善项目准入制度。对工业项目用地,我们坚持“一把尺子卡紧、一个标准卡严”。潘家湾畈湖化工园从建园之初明确准入标准,坚持容积率不低于0.8,建筑密度不低于40%,投资强度每公顷不低于1800万元。依靠严格的准入制度,现园区每公顷工业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三是推行联审评估机制。不断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充分发挥部门预审、陪审的作用,合理配置各业用地。同时,按照行业规定的用地标准和产业产出水平,采取联审评估等方式,合理控制项目用地规模,把不应有的“水分”挤出去,做到好中选优、确保重点,保障了优质项目落户的用地需求。■
(作者系中共嘉鱼县委书记)
2.坚持绿色发展集约 篇二
一、建立科学规划机制
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我们切实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坚持落实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牧业向养殖小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产业布局政策,认真贯彻“产业集聚、布局集中、建设节约、用地集约”的原则,坚持工业项目集中用地。通过建立科学的规划机制,强化了德惠市城乡道路、供电、供水、供热等资源共享,切实提高了公共资源的用地集约度。
二、建立被占用耕地表土层剥离机制
多年以来,德惠市在国家重点项目的土地征收上,采取收储新增建设用地表层的黑土用于改造劣质耕地,既可以提高复垦耕地质量,又可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此,我们对落位于德惠市的项目,全部实行了表土剥离。通过表土剥离,确保了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有效遏制了土地退化、沙化,改善了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三、建立项目开工建设保证金机制
我们实行项目开工建设保证金制度。对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用地单位,严格按照土地纯收益的20%预缴开工建设保证金。能够在一年内开工建设的,就把项目开展建设保证金返还给用地单位;超过一年未超过两年造成土地闲置的,我们将保证金当作土地闲置费缴入国库,实行多退少补;超过两年仍未能开工建设的,将无偿收回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四、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机制
我们从制定切实可行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入手,积极稳妥地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山土地二次利用开发工作。我们在制定规划时,重点把握了四个原则:即矿山土地二次利用与城市建设挂钩的原则、分期治理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为保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质量,我们重点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把好工程设计关。聘请技术力量强、有资质的部门进行设计。二是广泛征求意见,确保项目设计科学性。三是统一调度各方面的技术人才。由市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技术人员都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切实解决存在的技术难题,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也日益显现,收到了盘活存量用地与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双利”、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城市公共环境改善“双赢”的效果。由废弃的迎新砖厂治理改造成的德惠市植物园,就使城市建设规划中减少公园等公共设施用地9.58公顷。
五、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破解土地资源需求急剧增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难题,我们根据国家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经请示省国土资源厅和长春市国土资源局同意,在全市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我们采取“捆绑式”立项报批、“渐进式”拆迁安置复垦的模式,即通过批次划定旧村庄区域,捆绑成符合立项报批条件的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利地推进了土地利用向高效集约化方向发展。开展“渐进式”增减挂钩工作,可以说是一项新生事物,而且刚刚起步,即没有现成的路子,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制定了方案。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制定了《德惠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方案》和《德惠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补偿安置方案》。二是坚持四个符合的原则,即符合规划要求、符合拆迁要求、符合土地权属要求、符合复垦耕地验收标准要求。三是做到三个落实,即组织落实、政策落实、补偿安置落实。
六、建立土地执法监察机制
一是建立了土地执法监察预防机制。本着“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对违法用地行为人采取说服教育为主,强制拆除为辅的工作方式,大大降低了违法用地成本,也赢得了当地群众对国土资源工作的认可和赞誉。
二是建立了联动机制。我们在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上,建立健全了土地违法行为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德惠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上的工作责任。由市政府高位统筹,加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由行政执法局牵头,公安、法院、国土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多次专项拆违行动,拆除在发布公告后抢建抢栽抢种的大棚、果树等建筑物、构筑物,有力地保护了耕地资源,极大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天蓝水碧,坚持绿色发展 篇三
关键词:绿色发展;资源短缺;环境危机
一、绿色发展的本质
近年来,关于如何通过绿色、低碳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首要任务。作为发展大国的中国,更需要有这样的觉悟及义务,因此,坚持绿色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从广义上说,绿色发展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能源及物资消耗的降低,来发展环境友好型,循环低碳的产业,从而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而从狭义上说,绿色发展又可以分为以人自身生产为主要形式的均衡发展,以能源生产为主要动力的低碳发展,以环境为主要空间的清洁发展,以废弃物为主要对象的循环发展,以科技革命为保障的安全发展这五种形式。
二、强调绿色发展的原因
1.面对全球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
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能源,已经由于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大规模推进在以人类所预想不到的速度不断减少,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们的总量是确定的,由于人类的贪婪,这些资源的短缺问题已经日益显现。
正是由于全球资源短缺的问题,也迫使我们必须发展绿色经济,强调绿色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强调绿色发展,可见世界各国都对资源短缺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绿色发展道路中,起步晚的我们更应该迎头赶上,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国的贯彻实施。
2.面对全球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
说到全球的环境危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全球的气候变暖,然后全球气候变暖仅仅只是全球环境危机的一个部分而已,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生的大规模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海啸、水灾等等,无不体现着全球的环境危机。
越来越严重的工业污染已经污染到了南极地区,每秒在世界上都有一个物种在消失,伴随而来的是人类健康状态也由于环境的恶化而恶化。从2000年到2007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以每年8.4%的惊人速度在增长,而世界各国的森林覆盖率也在不断退化,这些赤裸裸的现实都在不断给人类敲响着保护环境的警钟。
3.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现状的必然选择
2008年波及众多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快十年了,可是它所造成的危害至今仍在,在现今社会,只有依靠新技术,依靠新能源的不断突破才有真正走出那场金融危机,而这些与绿色发展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不断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
纵观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发展都是在经济危机的促发下形成的,因此在现在这个危机中,也同样孕育着一场以新能源为主体,以节能环保为主要目标的新技术革命。无论是新能源还是节能环保技术都是在绿色发展的范畴中,因此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现状,坚持绿色发展是走出这场危机的必然选择。
三、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
1.强化责任考核
一套科学合理的责任考核制度,则是确保绿色发展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只有将低碳循环的目标落实到具体个人,才能保障这个指挥棒真正发挥指导作用。从而使各地区依据区域功能的不同,形成有差别的责任考核制度,同时对在职干部实行任期内的自然环境效益的问责制。
2.加强法治建设
根据多年来在改革进程实践中总结的有效经验教训,完善我国法律在立法方面的不足,让我国在绿色发展中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确保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能够切实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要加强生态法治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必须不断完善;其次,一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化制度必须不断建立;再次,在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执法部门的公开文明执法必须要强化。
3.完善经济政策
我们国家为了要推进绿色发展,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不断出台相关的积极经济政策,要进一步发完善经济政策,可以:
第一,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加快淘汰落后的产业,鼓励支持新兴节能环保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益。
第二,财政政策。对国家鼓励的新能源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鼓励;对企业进行的节能改造项目等,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
第三,税收政策。不断完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税收,比如所得税和增值税等;针对企业在生产中,使用相关的环保设备采取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4.坚持绿色发展集约 篇四
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提出了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定位。这一发展定位是我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它的内涵中充分体现了“五统筹”的具体内容。道路交通事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事业的一个环节和部分,要把这一发展定位作为指导,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行动中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努力打造绿色交通、和谐交通。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布局。
道路网络布局是道路交通事业的基础工作,近两年来,我县的道路交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基本实现,通村公路硬化率已达到70%。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这里所谈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等。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要集约利用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科学合理制定好道路网络规划。
(一)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内规划与国家大交通规划相谐调。二0六国道、九景高速、景婺黄高速、景鹰高速等一系列国家干线公路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县交通的主动脉,我们的区内路网必须以这些国家干线路网为依托,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路网的效能,在此基础上扩大内引、加强外联,统筹区内外协调发展。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公路改造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确良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二元化经济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贫困人口中,农村贫困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道路交通作为城乡之间联系的环节和纽带必须要更具有先进性,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的投入,在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的基础上搞活农村流通,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使道路交通服从和服务于工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道路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交通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大局。交通工作要创新思维道路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要紧紧围绕招商企、发展工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来开展。一是公路建设的重点要抓好现有大中型企业的交通环境改善工作,比如七四0厂和八九七厂的公路改造,给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保证;二是要搞好洪源、湘湖、寿安、蛟潭、鹅湖、三龙等几个重点工业乡镇周边交通条件的改良工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同时也更好地发挥城镇幅射功能,促进工业经济、小城镇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三是要把重点旅游景区比如瑶里旅游区和古县衙旅游区的公路改造、旅游客运工作作为发展我县旅游经济,打造浮梁旅游品牌,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来抓,以良好的交通条件给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四是在公路建设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古迹的保护,历史文物和历史古迹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注重眼前减少投资而忽视和损坏了这些不可再造的财富。
(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打造绿色交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道路交通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建设和改造也象电脑软件一样需要不断升级,规模不断扩大,公路用地的面积直线上升,相应的对资源的要求也就增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就加重。一要发展二要保护环境,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交通事业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必须的。一是在公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尽可能少占耕地和保护好森林资源。二是发展道路运输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区别对待。比如,对重点生态保护区尽能使用低排放、低污染的运输车辆,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绿色环保车作为运输工具。交通事业的发展只有围绕这样的目标才能从自身出发建设文化生态大县。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交通。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同样和谐交通也必须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交通运输关乎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因此交通工作要把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我县的交通生产安全而言主要是道路运输安全和渡运安全两个方面:
1、交通运输企业特别是客运企业和汽车站必须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工作,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做到职责分明,抓好源头管理,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
2、加大对渡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渡建桥的投入,尽一切可能消灭渡船或提升渡船的稳定性,同时要加强渡工队伍建设,通过提高渡工待遇,保证渡工生活来稳定渡工队伍,提高渡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从人机两方面来促进渡运安全。
(二)构建和谐交通必须把改善人民的出行条件作为重点
改善人民的出行条件是交通部门以实际行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两年的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中,区乡站、候车亭的建设以及农村客运班线的开行给很多农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交通工作也因此而受到了更多的社会好评,这些工作也就成了交通部门的亮点之一。是亮点就不能让这个亮只是一个点,要把亮点进一步扩大成为阳光普照。农村客运网络化作为试点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工作不能停滞不前,一是客运用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进一步完善,要做到乡、镇有车站、行政村有候车亭、自然村有招呼站(牌),在此基础上实现车进站,人归点。二是要积争取政策的扶持,减免农村客车税费,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降低客运票价,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实惠。通过改善出行环境、降低出行成本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和农民。原创,尽在知音网。
三、坚持执政为民,改进机关作风。
地方交通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公路规费的征收、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县乡公路规划及建设养护管理以及水上运输安全管理,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与最基层人民群众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联系。建设和谐交通,首先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就对每一个从事交通工作的人和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态度决定一切”,所谓的态度就是思想认识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工作就会走形、就会误入歧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这就要求交通系统全体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才能保证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上的正确性。
(二)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新的党建理论和执政理念,立党是否为公、执政是否为民这需要全社会特别是人民群众的认可,人民群众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立党和执政呢?首先人民群众必须要有知情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全方位的实行政务公开,这里面就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的公开等等,让我们的工作得到最广泛人民群众监督和衡量。“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百姓的认可必将是历史的认可。
5.坚持绿色发展集约 篇五
1、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2、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是因为雾霾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4、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我国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可持续。
6、美丽中国的实现途径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7、美丽中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8、农业部是从2013年年初开始在全国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9、绿色经济的内涵有绿色经济的保障体系。
10、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有环境污染少。11、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缺口已经凸现。
12、我们日常给私家车加油时,通常会选择93#汽油或者97#汽油,这里的93#和97#指的是汽油标号,主要是汽油中辛烷值的大小
判断题
13、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14、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
(对)
15、我国少数矿产资源严重短缺,如铬、钾盐、金刚石等。
(对)
16、造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17、在手机接通的瞬间,即通电时通话,释放的电磁波辐射最大。
(对)
18、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
19、地球本身是大磁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电磁辐射之中,人本身也是辐射体,不断吸收辐射,也不断散发辐射。有人说在电脑旁边放置仙人掌可以防辐射的说法对吗?(错)20、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有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方式。
多选题
21、绿色制造业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
22、曾经,国内一则“媳妇怀孕,男子要求邻居停用wifi”的新闻成为热点。从科学的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些?
wifi与家里的电视、手机、电脑、微波炉等都会产生微量电磁辐射;
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正确的方法使用,大可不必担心电磁辐射的问题 ; 没有证据显示wifi会影响胎儿和孕妇的健康
23、“十三五”期间,国家要重点治理的环保三大战役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24、我国水质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劣五类,一类、二类、三类水质能用于饮用水。
25、、PM2.5是造成我市冬春季节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那么PM2.5的主要来源是交通污染、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6.坚持绿色发展集约 篇六
为创建绿色学校,争取我校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现将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提高师生节能减排意识到,做好统筹规化和部署,构建节约型校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东赵乡四所小学及一所中学节能、环保意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大开展创建节能型“绿色学校”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乡中心校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陈杰仁
成 员:谢玉良 宋永红 欧洁贞 陈庆洲
各中小学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目标任务,把节能降耗、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于9月24日前将工作方案、措施、工作规划和目标任务进行明确分工。
三、工作任务
根据要求,学校要推广采用高效节能教学设备、器材、照明器具,落实节能降耗工作,积极开展创建节能型“绿色学校”活动。
四、工作措施
(一)积极开展节能降耗行动,抓好节能、节水、节电、节材工程,打造节约型学校。
学校要大力推广和采用高效节能教学设备、器材,推广“无纸化”办公和教学,节约纸张;改造学校供水管网,提高重复用水率,节约用水;改造学校照明设施,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加强对水、电的管理,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用电;抓好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利用的教育和落实工作,变废物为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开展创建节能型“绿色学校”活动。
为争取被评为省“绿色学校”,我校将加大环境教育和创建工作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各项任务。一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可绿化土地均进行绿化,做到学校规划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校园干净,教室整洁,厕所干净,无臭味,食堂符合卫生条件;二是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制定具有可持续和谐发展思想的环境教育计划或规划,并列入各教研组工作思路和政教、团、队工作计划;积极开展
中渗透环保内容,开设环境教育系列讲座,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环境教育黑板报、宣传栏、广播、校刊校报及长期固定的环境教育标语进行环境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境保护征文、演讲比赛、手抄报等活动,并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有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特定时间在校内、社区进行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公益和志愿者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养成不乱丢、乱倒、乱吐、乱画,自觉节约、回收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宣传、教育和培训
充分应用广播、宣传栏、标语、讲座等一切有利的宣传机制和形式,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节能减排工作意识和科学知识水平,并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二)建立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
把节能降耗、创建节能绿色学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逐级签定目标责任书,建立一级对一级的目标责任制。乡中心校将把上述内容纳入合格学校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三)建立节能减排信息报送机制
7.坚持绿色发展集约 篇七
主管能源的副县长刘兵热情接待了我们。他文质彬彬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刚一见面, 话语不多, 感觉他可能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 但一谈起能源问题, 他马上有了精神, 虽然刚到任时间不久, 但短短的时间里, 对全县能源问题, 显然他已经了然于心了。
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财经界》: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延庆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刘兵:2006年延庆县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后, 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全县通过大力建设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 使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使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06年~2009年全县已累计建设19个可再生能源的项目, 已有5家新能源实体企业在八达岭开发区注册。到2009年末, 我县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比例达到15%, 是2005年2.2%比例的近7倍, 是北京市2009年末3.5%比例的近5倍, 提前一年完成了我县“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新能源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符合我们生态立县的要求, 所以新能源是我们目前重点发展的产业。我们现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利用、地热资源利用、风能利用、小水电利用, 还有新能源产业集聚, 延庆充分利用“八达岭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基地”和“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两个牌子, 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产业基地。
但是我们自身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比如新能源发电并网困难、产业没有形成集聚效应、需要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后期运行管理有待提高、资源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农村小水电站设备急需更新改造等。
《财经界》:请您谈一下延庆县建设绿色能源县的优势是什么?
刘兵:我县发展新能源条件优越, 一是资源优势, 延庆蕴含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二是区位优势, 中关村密集的科技研发和高端人才资源, 使得延庆具有科技、人才一级市场的相对区位优势;三是政策优势, 延庆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循环经济试点县”, 可享受与中关村同等待遇;四是管理优势, 由于发展比较早, 获得上级重视, 因此专门成立了新能源与循环经济办公室, 统筹全县新能源发展, 这在国内是不多见的。
《财经界》:从完成指标到产业化发展, 您认为还有哪些重要工作要推进?
刘兵:我们目前达到标准的就是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的比例, 农村清洁能源的比例要按照计划在2012年达到国家绿色能源县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有一些大的项目, 准备2010年以及今后几年陆续建设, 还没有建成, 估计建成后比例就达到标准了。比如德青源沼气发电, 它现在不仅仅是自己建沼气灌、沼气发电, 还计划把剩余的那些沼气给周围的村民使用, 其发电已经并入国网, 现在还有大量的鸡粪、沼液没有用上, 准备今年建一个绿色燃气工程, 让周围39个村的一万户居民都用上沼气, 这是我们探索的一个新的模式, 叫做“万户沼气联供”模式, 这个建成之后我们的一些指标就基本达到了。
从产业角度来看, 我们从2006年开始抓新能源建设, 利用绿色能源建设推动全县的发展。比如说太阳能利用, 延庆自然条件比较特殊, 海拔比市区高500多米, 光照时间比较长, 空气通透, 气温比市区低5度左右, 面积2000平方公里, 人口28万, 很适合太阳能产业发展。
太阳能应用方面我们有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在生物质能应用方面, 最突出的是德青源, 每年5亿枚的产蛋量, 每年有1400万度发电, 沼气利用也很好, 沼渣沼气的热力比较高, 循环利用效果好。
在地热应用方面, 主要是深层地热供暖和浅层水源热泵的空调系统。另外是风能, 延庆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2007年开始建设的官厅风力发电场, 总装机容量150兆瓦, 发电2.8亿度, 小水电近年也一直在做。
开发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财经界》:延庆在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同时是如何做到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呢?
刘兵:农村能源建设是以农林废弃物的利用、禽畜养殖场粪便利用为核心的, 通过秸秆集中气化、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太阳能光伏示范工程的建设, 减少农林废弃物的散烧、动物粪便的随意排放, 减少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又改善了农村用能结构。农村新能源的建设, 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延庆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积极建设农村高效清洁能源体系, 巩固和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业保护等生态建设成果, 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大力发展农林废弃生物质的能源利用、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 改善农民传统的用能方式, 减少能源支出, 增加农民收入。
《财经界》:请您谈一下延庆是如何利用绿色能源的?发展瓶颈是什么?
刘兵:在利用能源方面, 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是在城乡均衡发展新能源方面, 今后我县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 鼓励开发商在新建的住宅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发电装置, 实施金色阳光工程, 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其次是在农村住宅冬季取暖方面, 我县计划在有条件的村进行集中供暖, 改变目前较为分散的用能结构。第三是在运行模式方面, 我们尝试引入企业参与, 通过市场运行管理, 降低项目运行成本。最后是多元化投入方面, 我们将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各界投入新能源的建设, 创新投资模式, 这样来推进国家绿色能源县的建设。
延庆新能源资源丰富, 但发展受到资金、技术等瓶颈的制约, 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我县农村新能源建设仍然存在前期投入高、投资回报期长的问题, 新能源设施存在各自的技术问题, 如秸秆气化装置产生大量的焦油;沼气装置对发酵温度有一定要求, 冬季需要额外加热, 出料等废弃物处理难度大;太阳能浴室冬季供热不足, 需要依靠传统能源进行辅助加热等。
实现目标指日可待
《财经界》:请您谈一下延庆县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刘兵:农村新能源建设发展前景广阔。我县是以调节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 充分利用农村的秸秆、家禽粪便等废弃物, 提高农村清洁能源比例, 通过四项工程, 2012年达到国家绿色能源县的各项指标, 我们也将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电动汽车示范应用等。
我们将会采取积极措施, 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 实施金色阳光工程, 争取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太阳能浴室, 在偏远山区安装太阳能路灯, 在规模化种植的蔬菜果品基地装太阳能杀虫灯;再就是推广生物质能利用, 实施绿色燃气工程, 计划在2010年~2012年建设20个以上秸秆集中气化站。今年准备建设德青源沼气压缩气项目, 利用沼气发电的沼液和秸秆粉碎物二次发酵, 经过提纯压缩气, 为张山营镇28个村和康庄镇11个村提供绿色燃气。今后也会在大中型企业养殖场新建规模化沼气利用工程20处以上。我们还将加大开发多种资源, 实施多元化供暖工程, 实现农村的多元供暖。最后摸清小水电现状, 实施小水电的改造工程。
8.坚持科学发展 共建绿色家园 篇八
阳春三月,行走在池州大地,城区满目苍翠,乡村靓丽整洁,河流碧水清清……青山绿水的背后,是池州市贯彻“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共建绿色家园,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
做靓“绿”文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漫步池州街头,到处绿树成荫,满目青环翠绕,令人心旷神怡。道路旁绿草茵茵、百花竞放;公园、河畔、广场,晨练的人们在绿树鲜花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或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或踩着鹅卵石小道缓跑……
绿色,给这座年轻的城市增添了生态之美、现代之韵;绿色,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宜居之感、幸福之情。
近年来,池州市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确立“水为灵气,林为秀气”的生态价值观,投资数10亿元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先后建成和完善百荷北园,齐山——平天湖风景区,包山、碧山森林公园和月亮湖湿地景观设施;通过几年“拆墙透绿、拆违还绿、拆房建绿”措施的落实,数不清的大小绿地和游园如星星点灯,照亮了池州的大街小巷。
据统计,到2010年底,池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87%,绿地率39.10%,人均公共绿地18.28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7平方米,几项硬指标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池州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负氧离子高3.61×1024个,主城区平天湖周边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143个/立方米,森林景区最高可达71438个/立方米,池州市已然成为一个天然的绿色“氧吧”。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2009年池州市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562亿元,人均3.53万元,每公顷森林提供的价值平均为8.04万元/年,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干净、整洁、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大大提高了池州人的生活幸福指数,也为池州赢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系列荣誉。
行尽池城皆是景,一池山水满城诗。随着“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宜居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池州正在成为一座“水在城中、山水相依、文脉相承、人与自然相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绿城。
做活“水”文章,打造中国水生态最美城市
绿是池城的底色,水是池州的灵魂。池州水系发达,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等湖泊湿地和秋浦河、清溪河如翡翠散落在城市中,呈现为“滨江环湖、依山绕水”的独特城市自然景观格局。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河湖阻隔,造成主城区水系不能贯通让池州市民深感切肤之痛。2009年10月18日,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经过充分科学论证,投资3.5亿元启动了主城区水系贯通工程。经过近两年的建设,2011年国庆期间,平天湖——南湖——清溪河的水上20公里观光线路实现全线通航,池州优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串联成一片,再现池州“一城山水满城诗”的靓丽景观。
池州北临浩荡长江,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交错,龙泉、尧渡、秋浦、九华等10条主要河流以及总面积达323.1平方公里的大小湖泊、377座中小型水库自成水网,滋润着这片美丽的江南水乡。
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影响,池州市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防汛抗旱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池州市着力建设“民生水利”、打造“安澜水利”,“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15亿元,共改善防洪面积40万亩、灌溉面积22万亩、除涝面积40万亩,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2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平方公里,防洪保安能力显著增强,为池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在防洪保安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池州市抢抓历史机遇,提出更高要求,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57.5亿元推进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将池州打造成中国水生态水环境最美城市。
做好“创建”文章,让优美乡村更靓丽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传统的农业文明曾造就了无数富有诗情画意的乡间村落,令人遐想、让人向往;而如今行走于池州乡村,一座座村庄园林化、一幢幢农居景观化、一片片景点多样化……美丽乡村的风景随处可见。
为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近年来,池州市积极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试点,继石台县华侨村2008年成为国家“以奖促治”项目资金项目试点村后,全市2009年、2010年又有3个村获国家“以奖促治”项目资金,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国务院办公厅“以奖促治”督察组、环境保护部及省环保厅的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池州市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并注重与改圈、改厕、改厨有机结合,注重與新农村建设和现代生态农业联动发展,着力形成“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农业模式。截至2011年8月,全市共建成“三结合”沼气池83534口,农村户用沼气入户率达26%以上,居全省首位,建池总量位居全省第二。
“十一五”以来,池州市建设了7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4个省级生态村、300个省级生态示范户;15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53个市级生态村、1546个市级生态示范户,生态创建工作位于全省前列。2011年,池州市又成功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新增3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呈现出互促共赢、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步。从今年起,池州市计划用4年时间重点推进市内56个镇(乡、街道)500个左右村庄整治示范点建设,全面完成全市2.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3年底前所有乡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据悉,这次村庄整治以建设宜居家园为目标,重点开展环境“四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清庭院)整治;民居“四改”(改房、改厕、改圈、改水)建设;基础设施“四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工作,着力培育一批规划有序、风格协调、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秀美乡村,让全市优美乡村更靓丽。
9.坚持绿色发展集约 篇九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1年3月14日)
(报审稿)
首先感谢市委、市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国土资源局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几年来,我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着力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取得了企业发展和资源集约的“双赢”成效。去年,我公司多晶硅产量达到1.8万吨,占国内半壁江山,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实现销售收入80.45亿元,利润24.85亿元,上缴税收6.77亿元。
一、强化社会责任,提高节约用地意识
我们深知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用地矛盾十分突出。作为国际一流企业,不仅要有一流的经营业绩,而且更要有一流的科学发展理念,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多年来,我们秉承“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持续改 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理念,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断强化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塑造更为科学先进的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走出了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成为同行业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
二、合理使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紧紧抓住规划控制、布局优化、二次开发三大关键,确保土地资源得到集约高效利用。一是抓好规划控制。2006年上半年,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容积率、建筑系数、厂区绿化率等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为使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我们又果断地修改厂房设计方案,缩小厂区活动空间,在办公楼顶增设活动区域,并将厂房建设方案由单层变为多层,仅此举就节省土地上百亩。二是抓好布局优化。在多晶硅大技改扩能项目中,我们反复比较,科学设计各条生产线装置设备布局方案,仅此一项就节约用地40余亩。巧用厂区地下空间,搭建立体式用地布局。目前,厂区地下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成为企业仓储、停车、配套设施及人防安全的重要区域。卡紧非生产性用地,通过在厂区高压走廊、主行道两侧和工厂出入口巧妙布局绿化用地,既提高了绿化质量,还增加了厂区的美观度;通过对厂区道路实行单行循环管理,不搞宽敞的双车道,既保障了交通运输的畅通,又节约了大量的用地。尤其是对行政办公用地更注意卡紧,除企业主要管理者外,其余工作人员全部采用 卡座式集中办公。三是抓好二次开发。协鑫集团的多家公司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共使用土地2500多亩,主要是对三孔桥和坡里两个村庄进行整体搬迁,征用集体建设用地1000亩,同时还使用了500多亩采煤塌陷地以及废旧工矿企业用地,通过对这些土地的二次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中能硅业在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土地消耗,解决了企业发展与土地供应的瓶颈。
在已使用的土地上,我们继续加大投资,努力提升土地的潜在利用价值。企业二期技改工程完全使用一期的既有土地,没有新增一亩土地,但做到了产能翻番。中能硅业通过实施四期工程,共投入145亿元人民币,每亩投资强度达到1115万元,产能从原设计的6000吨跃升到21000吨。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已达到国家规定的6.2倍,单位产值、利润在开发区名列前茅,其中单位面积的多晶硅产能更是世界一流。
通过技术引进吸收,深化组合,集成再造,创用GCL法生产多晶硅,赢得了大发展的技术支撑,通过对冷氢化、渣浆处理、尾气回收等技术的成功运用,起到经济效益、土地利用及安全生产多赢的效果。中能硅业由建厂伊始的用地300亩,年产3000吨,一举发展到如今的用地1042亩,产能2.1万吨。也就是说,我们在 土地利用仅增加3倍的情况下创造了7倍的生产价值。
10.坚持绿色发展集约 篇十
我x推进新型城市化用地需求任重道远。创新观念,挖掘潜力,推进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模式尤为重要:
一、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坚持内部挖潜适速扩容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土地利用的总纲,是国家利用土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规划期内的各行业用地预测,在确保耕地保有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明确了区域土地利用的结构和规模,从国家下达我x2006年至2020年城镇用地新增规模来看,只有3749公顷,其中吉首市占1497公顷,其余7县一区(xx经济开发区)只2252公顷,折合平均281.5公顷/县、区,平均每年每县区只有200—300亩土地用于城镇各项建设,指标的控制相当紧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才能缓解用地指标压力:一是深入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据调查,我x除县城关镇外的小城镇人均占有耕地均在140㎡左右。其现有建设用地的再利用潜力还有较广阔空间;二是充分利用低效用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x的小城镇用地普遍处于粗放利用状态,投资强度普遍偏低。其旧区改造大有可为;三是在新区的开发中突出抓好定额供地控制,改变近来单家独院居住模式,引入空间开发机制建立节约集约用地优惠措施和政策,鼓励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单位土地上的承载能力;四是全面推行利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制度,严格实行土地的拍卖挂牌出让,利用地价杠杆促进用地者的自律约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确保城市扩容用地
土地政策趋紧,土地供应计划的拮别将越来越严,利用现有政策拓宽突破土地供应瓶颈,创新土地利用思路,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出路所在。一是抓好三项工作:即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空心村整治相结合,村庄适度集中,使更多的村庄空坪歇地置换为可供建设利用的用地指标;适时开展砖瓦窑、矿山废弃地,闲置废弃道路等的复垦复种,增加有效耕地数量用于建设用地置换;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建立国家收购新增耕地指标机制;二是科学应用全国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准确掌握耕地增加现状和建设用地利用现状,修编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并明确区域划分,即基本农田整理区、复垦区、开发区、村庄整理区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区等;三是建立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的层级管理制度,根据挂钩资金来源渠道分别由省、x、县市自主使用或用于指标交易,提高各级政府实施增减挂钩工作的积极性。
三、实行节约集约用地跟踪管理,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现单一的注重投资强度向投资强度与建设效益并重转变,在用地指标趋紧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土地使用和建设项目效益、缩短开发建设周期,确保项目建设早动早建早竣工。对不能按时动工建设的,按有关政策规定足额收取闲置费直至收回土地使用权,杜绝浪费土地现象发生;二是从严审批轻管理向批前介入、批中把关、批后监管的全程监督转变,严格执行定额、强化用地预审,严格审查设计,落实产业许可,构建部门联合把关、多环节监管的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机制,确保新型城市化品位和质量。
11.坚持绿色发展集约 篇十一
【关健词】绿色理念;提质增效;新优势;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陕西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实现绿色发展中肩负着特殊使命。近年来,陕西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面貌总体呈现好转态势。2015年西安收获251个蓝天,较上年新增40天。但是,陕西经济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增长速度与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利用粗放、能源消耗偏高、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依然存在。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协调持续迫在眉睫。
一、强化发展根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绿色发展是陕西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建设“三个陕西”的当务之急。“十三五”期间,陕西必须牢牢抓住绿色发展的历史机遇,强化绿色发展根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打好绿色攻坚战,将绿色产业打造成陕西发展的新引擎。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按照中高端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培育新型产业,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走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要把发展绿色农业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推进果业提质增效,壮大优势畜牧业,实施菜茶品牌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文化旅游。深入发掘历史人文资源,系统打造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丝路文化、文艺陕军等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带动产业和拉动消费的作用,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转变,加大地产品牌推广力度,建设城市商业聚集区和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培育发展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医养结合等消费业态。五是大力“互联网+”发展新型业态。推动互联网与制造、能源、农业、商贸、物流、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众包设计研发与网络化协同制造,发展精准农业和农村电商,打造新的增长点,努力开创陕西绿色发展新时代。
二、增创绿色优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绿化治理,陕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一要强化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意识,筑牢绿色思想,谋划绿色布局,推进绿色生产,推行绿色生活,养成生态自觉行动,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陕西。二要结合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统筹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三要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理顺秦岭保护体制,从严控制开发开采;制定出台关中水系规划,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加大重点水库、湖泊的恢复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沿河林带、湿地、蓄滞洪区的生态功能;实施水源地保护行动计划,加大江、河的整治治理。四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编制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面落实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办法,从源头上防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三、聚焦绿色内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陕西而言,走绿色发展道路就必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实现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双赢。一要坚决落实节能减排。实施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和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扩大天然气消费总量,提高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应用比重,严格限定企业超标排放。二要推广绿色建筑,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认真执行项目环评制度,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三要推行排污权、碳排放量配额和市场交易,深入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强执法检查,强化环境问责,切实减少环境污染。四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生态短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坚持厉行节约,倡导低碳文明生活
12.坚持绿色发展集约 篇十二
2008中国国际集约化畜牧展览会是中国境内举办的高水平国际性畜牧业展览会。奥特奇公司为此作了积极的响应, 从独具特色的展台设计到精彩的展会活动都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好评。在本次展会延承了今年奥特奇年会“最绿色的一代”的主题, 强调新绿色科技应以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化行业危机解决方案为全球的发展方向。作为全球著名的动保企业, 寻找注重饲料质量和食品安全, 可持续利用能源, 不断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养殖者利润率是奥特奇的责任和义务。
两年一次国际集约化畜牧展览会已经结束, 对于畜牧行业来说还是任重而道远, 奥特奇希望同业界的同仁们一道, 迎接挑战, 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安全、健康、可追溯的产品而共同努力。奥特奇的使命是致力于研究和开发能够改善动物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解决方案。自1980年创建以来奥特奇已在全球113个国家设立办事机构, 业务还在不断增长。
13.始终坚持绿色农副产品加工 篇十三
2008年12月29日,一家从事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农副产品种植及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洛阳鹏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阳公司”)成立。作为一个乡镇企业的代表,鹏阳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洛阳市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几千万元资金,建设了“洛阳纯天然无公害”的农副产品种植及生产加工基地。
申喜斌,作为鹏阳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位具有实干精神的企业家,他平易近人,对社会充满了责任感。他多次强调:公司始终要把质量和效益视作企业的生命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力争建一流企业,带一流队伍,出一流产品,创一流业绩。作为洛阳市第一家纯天然无公害有机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申总表示,要始终坚持绿色农副产品加工。
据公司的申鹏涛经理介绍,公司坚持以生产中国一流的绿色食品为目标,因此与江左乡王庄村形成“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引进国内品种最好、产量高、病虫害少的优良品种,以及该产品需要的有机肥供应给农户,农户种植小麦、大豆、谷子、玉米等农作物,期间绝对不使用化学肥料和药物。公司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给农户种植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收成之后,农户把粮食卖给公司。在对粮食进行加工时鹏阳公司采用了独特的麦饭石石磨。
对用麦饭石磨生产出石磨面粉,申经理做出了具体的介绍:
麦饭石是一种对生物无毒、无害并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复合矿物或药用岩石,有治疗癌症、肿疱、脓疮、皮肤病、镇痛的作用。它不仅在外用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还可用来作为制成内服药丸,使水活性化。也就是说,麦饭石可以将水中的游离氯、杂质、有机物、杂菌等吸附、分解,从而供给水中以矿物质。大家都知道矿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也正好符合公司“绿色食品”的理念,因此选择麦饭石作为石磨的材料是公司的不二选择。
采用麦饭石石磨生产出来的石磨面,跟市场上的钢磨面有很大的区别。
钢磨面由于钢辊研磨过于强烈、磨温太高(速度为500~800转/分钟,温度在120摄氏度),造成面粉中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损失较大,麦胚中的自然香味失去较多,淀粉链被损。突出表现是面团的稳定时间较低,迫使厂家不得不加入各种添加剂。
而石磨面,属于低速研磨、低温加工,因此不会破坏小麦中的营养物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小麦中的蛋白质、面筋质、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石磨面粉中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是其他面粉的18倍。因而它不需要任何添加剂,就使面粉的质量得到保证。
目前,鹏阳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污染、无公害的安全、营养、优质食品的产销管理体系。现公司产品主要有:麦饭石石磨面粉类、石磨小米杂粮等,以及推出的高档新产品:麦饭石山药挂面、枸杞挂面、香菇挂面等。而且通过公司实施的新型促销工程活动,在全国大中城市1200家对口产品经营店都有销售。
作为“洛阳第一家纯天然无公害有机农副产品加工”的鹏阳公司,顺应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在130名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每年加工麦饭石石磨面粉高达5000吨,生产高档花色挂面6000吨,石磨小米及各种五谷杂粮5000吨,年产值已达到1.1亿元。截至2012年7月,公司固定资产已达到1800万元,流动资金1200万元。现在鹏阳公司销售业绩良好,产品生产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注:鹏阳公司于2011年元月份。申请绿色认证:2012年8月份通过了IS0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资格证书;2012年8月,申请了麦饭石石磨的专利认证资格证书。
14.第三节集约集群优化发展新型工业 篇十四
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营造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为重点,着力培养凝聚人才,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业基地建设,促进高新技术和资源型加工业快速发展,为促进我县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打造低碳经济园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充分发挥陵水的资源环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低碳经济园区,打造功能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园区,树立品牌效应。重点建设中新智慧企业村、互联网产业基地、创意设计企业村、IT产业园,争取建设中关村企业园区、游艇研发中心。积极推进惠普亚太能源研究院、惠普软件外包中心、惠普服务外包中心、惠普软件外包学院、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海研究院等项目。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积极发展软件研发、服务外包、海洋生物制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落户陵水的步伐,争取每年引进2到3个高科技项目。
(二)加快发展资源型加工业
结合陵水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特色,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措施,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模式,另一方面鼓励扶持传统资源加工型企业升级改造,加强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应用,改革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发展海产品、热带果蔬、冬季瓜菜和黄灯笼辣椒加工等项目,加快英州农副产品加工、新村海产品加工2大园区建设,继续做大做强资源型加工业、旅游装备制造业、酒店用品制造业等,将陵水建设成为以资源型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基地。
(三)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
切实贯彻落实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民间投资等法规规章及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和本地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投资环境,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商品加工业以及与新型工业、休闲度假旅游业和热带现代农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
第四节积极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快发展深海渔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2015年农林牧渔业产值达53.6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1.5%。
(一)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积极创建“国家有机农业生态示范县”,按照建设“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南繁育种基地和全国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的要求,加大冬季瓜菜、热作、水果、海洋养殖捕捞和畜牧五大产业的培育力度,支持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推动五大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打造品牌产业。实施“373”工程,即发展3万亩橡胶、7万亩有机绿色农业、3万亩设施农业。实施“十户万头、百户千头、千户百头”工程,扶持畜牧业发展。
平原地区着力发展设施农业,做好良种良苗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工作;山区重点发展有机禽畜养殖业、有机水果种植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沿海地区重点发展观光旅游业、近海养殖业、远洋捕捞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业。
(二)加快发展深海渔业
扶持渔民造大船闯深海,发展远洋捕捞业,争取每年新造20艘大吨位渔船。推广深水抗风浪升降式网箱养殖,加快发展集约型、规模化养殖业。推进英州赤岭港万吨泊位渔港和新村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完善我县渔业生产基础设施,努力将新村中心渔港建设成为集交易、仓储、配送、运输为一体的水产品物流中心。依托海洋主题公园建设加快发展休闲渔业新兴产业。
(三)积极发展旅游休闲农业
促进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田园观光、农业生产体验、瓜菜采摘、花卉、农家旅馆、渔家乐、特色餐饮、垂钓捕捞、观赏捕鱼等乡村旅游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旅游村庄、风情小镇,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积极开发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等参与体验性的特色餐饮项目,加快农业发展,提升农民增收空间。
(四)用好用足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保障力度
抓住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优势,用好用足中央和省的惠农政策,落实农业补贴、小额贴息贷款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惠农补贴标准。
加大农业投入与转移支付力度,在使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和省财政补贴资金的基础上,利用县财政资金给予适当累加补贴;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
【坚持绿色发展集约】推荐阅读: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和谐发展,绿色学校规划06-14
坚持集约高效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园区10-12
绿色发展免费10-28
走绿色发展之路10-29
绿色制造发展趋势11-19
绿色农业的发展09-05
印刷业绿色发展10-02
如何坚持创新发展论文01-06
浅论绿色农业发展06-30
绿色船舶技术发展趋势概要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