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方式

2024-10-05

旅游发展方式(精选8篇)

1.旅游发展方式 篇一

四川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在“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大背景下,四川旅游如何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

面临“旅游业的属性和功能认识不够全面、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不够、旅游管理和服务的随意性依然存在”的问题,四川旅游如何寻求突破,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2010年,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决胜之年;也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为“十二五”发展积蓄力量的关键之年。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四川旅游以行动作答

机制改革先试先行

要实现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合力,是增强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我省旅游业正在以更广阔的视野开展旅游业改革试验,推进旅游产业整体改革步伐。

【点击】2010年一开年,成都便发布了全新的符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战略目标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布局规划。在其规划的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中,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作为“成都市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的主要承载区”,成为了焦点所在。

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将打造山地运动度假、温泉休闲度假、康疗养生度假、文化娱乐度假、生态美食度假、商贸会展、科普教育7大核心产业链,并实现旅游的“高山探险、中山度假、低山休闲”多层次的服务配套。占地1000平方公里的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则正沿着休闲度假的道路绘制蓝图。按照“现代田园绿洲,西部中央公园”的总体发展定位,整个区域将分为景观农业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主题游乐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和康疗养生旅游五大主题功能区,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休闲旅游目的地。

目前,我省已向国家提出申报成都为“国家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

【延伸阅读】不仅在成都,旅游业改革试验的探索和试点在全省多个领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以乐山、广元、遂宁等为试点,我省探索旅游线路统筹落地的实施,进一步整合旅游要素,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的效益,延伸旅游产业链。

整合省、市(州)、县(市、区)和旅游企业的旅游宣传促销资源,探索构建整体联动营销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场共享和优势叠加,逐步形成实际有效的宣传推广长效机制。

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实现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管理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避免多头管理,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

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旅游发展战略指导下,综合制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系统配套政策,探索专项政策突破,逐步将应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转移出去。

优化配置旅游要素

“十五”、“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发展基本思路是整体规划,打造一批观光精品,实现了旅游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发展从“点”的开发向“轴”、“片”推进,从注重景区开发向“景区、城镇、通道”并重,构建旅游目的地体系,形成更多的区域旅游增长极。【点击】坐拥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世界遗产的乐山市,旅游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二,游客人数、门票收入居全省景区首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乐山如何牢牢把握在四川旅游版图中的领先地位?转变发展方式是关键,而推动旅游线路从线性据点式到中心辐射式的突破是一条重要途径。

按照规划布局,首先是构建“一区”。发挥“乐峨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作为休闲度假旅游区、世界遗产旅游供给基地、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的综合性功能,使乐山既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又成为游客转往周边景区的集散地,带动周边区县旅游业蓬勃发展。

第二步,狠抓“夹江—沙湾—峨边—金口河自然人文生态风情游线”、“井研—五通桥—犍为—沐川—马边民俗文化和特种体验游线”开发。有计划地包装推出夹江千佛岩、沙湾郭沫若故居、美女峰、峨边黑竹沟、金口河大峡谷、井研大佛湖、五通桥古镇、犍为罗城古镇、嘉阳小火车、沐川川西竹海、马边大风顶等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动静结合的深度体验空间。

同时,将“两线”上具有独特性卖点的旅游产品按市场需求串珠成链,形成长短不

一、功能各异、形式多样的放射型动线,对“一区”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延伸阅读】目前,我省正在编制《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围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四川旅游目的地体系规划》、《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四川藏区旅游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目的就是要围绕旅游线路优化全省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围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可进入性,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地区发展促进旅游要素的产业化发展,围绕对旅游属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探索旅游业社会功能的实现途径和载体。

由“点”到“轴”再及“片”,一系列围绕旅游线路优化全省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的行动在巴蜀大地上全面开花

在遂宁,27个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中国观音故里祈福如愿之旅”、“中国死海漂浮休闲之旅”和“中华侏罗纪公园探秘体验之旅”3条旅游线路,覆盖了近百家星级饭店、旅行社、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镇和加油站、自驾车服务站等配套服务设施。

在广元,剑门关与昭化古城两个4A级旅游景区强强携手,共同创建剑昭5A级旅游景区。同时,以剑昭旅游线为突破口,推进三国文化旅游线路统筹,开发打造了周边等多处景区景点,处处游客火爆。

在甘孜,“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雏形初显,沿线的旅游城镇都将按照标准优化游览栈道和导识系统,新建7家宾馆酒店、贡嘎神汤国际疗养中心、4座国际会议中心。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将更加齐全,旅游服务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结构性矛盾突出,是当前我省旅游发展的一个特征。因此,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路径之一就是要积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点击】2010年3月31日,温江区国色天乡国际度假区主体项目之一“亚洲最大的水上主题乐园”正式破土动工。作为成都首个主题旅游复合型项目,国色天乡国际度假区总规划用地约6000亩,由4座主题公园、1座五星级主题度假酒店和1条1.5公里长的时尚主题商业街组成。

国色天乡主题乐园是温江旅游的一张名片,为温江带来了巨大的人气,但旅游资源的相对单一,以及周边配套设施的不完善,让许多游客都无法在这里长时间地停下来,因此温江开始谋划着转型。“国色天乡国际度假区”正是温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之作。

国色天乡国际度假区建成后,将形成明显的集聚和规模效应,在大幅度增强项目的优势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将实现从单一的主题游乐到休闲度假的产业高端化转变。以此为开端,温江将按照“主题游乐、休闲度假、高端旅游商品和现代都市农业”的产业定位,培育以乡村旅游度假、主题游乐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建设高品质、集约化的旅游综合体。

【延伸阅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我省着重从两方面着力 一是围绕旅游市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传统观光产品品质,积极开发成都平原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川南及攀西度假旅游、温泉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体育旅游、自驾车旅游、地震遗址旅游、都市商务会展旅游、川西高原特种旅游、红色旅游、三国文化旅游、绵阳科技旅游等新兴产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九寨沟、峨眉山、都江堰等老五大旅游区,侧重深度开发,创新业态,变“景区经济”为“社区经济”;实施“全省国家级旅游资源景区化”,分期分批创建成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形成新的旅游吸引物和市场新热点;制定标准和提供政策,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旅游度假区开发,开展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试点,推进攀西、川南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试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从而形成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二是通过打造旅游文化商演品牌、建设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购物中心,提升“娱”、“购”两个薄弱环节发展。同时,积极促进“资讯”、“安全”等旅游配套要素发展,努力形成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林业、创意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涉旅要素,将旅游新兴领域和业态纳入产业要素范畴,促进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与升级。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是我省发展旅游的运作模式。主体不强,则市场不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企业竞争力,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真正市场化,是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之举。

【点击】2010年7月初,四川旅游发展集团在成都挂牌成立,多家旅游企业整合、抱团,成为了我省发展旅游产业一只重要的“市场之手”。作为具有国资背景的旅游业龙头企业,新组建的旅游发展集团将整合全省优质旅游资源,重点发展酒店服务业、旅游商业地产、旅行社和旅游投资业务。

展开四川旅游发展集团的规划蓝图,发展脉络清晰而紧凑:用1年时间对集团全部子公司的资产关系进行完全整合,使集团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实体;在3年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在5年时间内,实现资产总额翻两番,接近100亿元。

按照发展计划,旅游发展集团将依托现有酒店和新建酒店,发展酒店服务业;整合四川国旅、四川中青旅两大旅行社,打造西部地区旅行社龙头企业;以现有存量土地为基础,通过增资扩股、收购、共同开发等方式,打造以旅游为核心概念的CBD。此外,还将寻找有潜力、未开发的景区资源进行投资开发。

【延伸阅读】探索我省旅游转变发展方式的实施路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需要从3个方面入手。

加快推进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尤其是推进旅行社创新经营模式,通过指导旅行社从单一的咨询服务功能转为多维的信息交流,帮助旅行社向复合型企业转变。

优化旅游企业发展的投融资、金融、税费、土地等政策环境,打破行业、地区壁垒、限制,为各类企业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今年我省已经启动了旅游土地、用水用电等政策的专项调研,研究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合理政策。

鼓励旅游企业加快市场化运作,推动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战略企业。同时,实施“旅游企业小巨人计划”,促进旅游小企业规范成长。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旅游不仅是一种消费方式,也是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生活方式,更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旅游业步入大众化时代,更加关注服务于大众的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点击】在2010年全省旅游信息工作会上,四川省旅游行业服务平台、美景面对面、四川旅游信息港3个旅游信息产品首次亮相,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通过旅游行业服务平台,旅行社可对旅游团队实时管控,针对散客实现创建线路、下单、支付等一系列操作,而电子印章的使用,保证了旅游合同的安全真实。通过美景面对面,游客可远程预览四川各大景点的现状。四川旅游信息港,则将旅游信息、服务、产品等融为一体,以文字、图片、视讯等多种形式,提供景区景点、精品线路、票务租车、特色餐饮以及娱乐、购物、医疗设施、银行网点等信息查询。

在接下来3—5年的时间里,我省将围绕旅游信息高地实施旅游信息化建设。将基本建成一个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的旅游信息综合开发平台。目前,全省启动旅游信息立法、编制《西部旅游信息高地建设总体规划》、修订《四川旅游基本信息资源规范》等工作已经逐步开展。

【延伸阅读】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信息化服务、咨询服务、交通服务、志愿者服务、投诉处理服务、救助服务等为主体,我省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正在有序进行中。

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与重庆合作的“一极一轴一区块”战略布局,率先在成都都市圈增长极8个市开展“旅游信息共享”的试点;通过旅游信息标准化和地方立法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旅游信息采集长效机制。整合全省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信息以及政府公益信息和行政信息,通过各类旅游要素信息的实时更新,搭建一个服务广大游客、旅游企业和各级政府的数字化旅游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旅游资讯全覆盖工程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媒体导向作用,拓展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百姓需求的立体咨询服务体系。

增强灾区造血功能

灾区旅游业的进一步恢复和振兴,不仅是我省旅游市场培育新的增长极的关键所在,也是使灾区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灾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点击】金秋10月,经过两年灾后恢复重建,阿坝州茂县坪头村以一个独具羌族特色村庄的全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农房建好了,风貌改造也完成了,如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保证村子的可持续发展?村委会提出了“村两委会+公司+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村两委会牵头,注册成立茂县水风羌寨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全村农户以土地和住房自愿入股,公司统一出租给经营商,由经营商将房屋改造成乡村旅游酒店。坪头村村委会主任余崇恩说,这样不仅避免了恶性竞争,也可以让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在公司里实现就业。在整合资源、突出优势的同时,也找到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带动全村共同致富。

村民王安元算了一笔账,他以一平方米6元和一亩3000元的价格,把300平方米的房屋及门前4亩果园租给了公司,“一次性租了5年,租金就有10多万元。”王安元说,自己在外务工,又多了一笔收入。

像王安元这样的村民,在坪头村还有30多户,目前已有大陆希望、恩威集团、大洋硅业等7家公司进入坪头村投资乡村旅游酒店,总投资已经超过500万元。

【延伸阅读】为增强灾区旅游业的造血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我省实施了“新五大行动”:

灾区旅游培训行动。针对灾区旅游发展特点,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在今年年底前,对6个重灾市(州)组织实施22期共3100人次的灾区旅游人才培训。

灾区创建A级旅游景区指导行动。我省组建了专家工作组,加大对灾区创建A级旅游景区的指导力度。年底前,6个重灾市(州)将力争创建20家A级旅游景区。

灾区旅游产品打造提升推介行动。包装、设计、推出100条展现灾区新貌、体现民生巨变,融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观光休闲等多种元素的旅游精品线路,构建灾区旅游线路产品体系。灾区旅游宣传促销行动。以“见证重建奇迹·感悟大爱崛起”为主题,宣传推介灾区旅游新产品和新线路,在四川旅游信息网上开设灾区特色旅游专栏,展示灾区全新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反映灾后恢复重建奇迹。

灾区旅游商品打造行动。利用灾区的优势资源,组织专家进灾区定点指导,帮助设计、开发、宣传推介具有灾区特色的震源石纪念品、羌绣、绵竹年画、葫芦雕绘、牛角制品等各类旅游纪念品和商品,促进灾区群众就地实现再就业,进一步增加灾区群众经济收入。

2.旅游发展方式 篇二

1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1) 要素投入高, 生产效率低。从1992年到2005年, 中国旅游业产值年均增长11.90%, 其中资本要素投入和劳动要素投入的贡献度分别为11.86%和63.69%, 要素投入贡献度总计高达75.55%[1], 另有研究认为, 从1996年到2005年, 旅游业资本投入速度较快, 对旅游业增长贡献约为8%, 劳动投入对旅游业增长率贡献较高, 达到约40%, 全要素平均年增长率不到2%, 只有劳动效率增长率为正, 其他技术、管理和资本效率因子均为负增长[2]。这说明中国旅游业增长主要不是靠效率而是靠增加要素投入实现的。

(2)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企业营销手段落后。旅游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几乎所有核心领域, 都存在“多、散、小、差”问题, 重复建设、粗放经营突出, 未能达到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经营的水平。许多旅行社靠找关系拉客源, 靠恶性削价吸引客源;导游、司机同货物供应商串通一气拿回扣, “一锤子买卖”意识浓厚;旅游汽车公司划分势力范围, 依靠垄断维持经营;旅游宾馆名不副实, 以“相当于”、“准”字过关;餐饮业高标低做, 靠压低饭菜质量盈利;对参观项目夸大宣传, 误导消费者, 引诱购物。

(3) 产品质量差, 效益低。一方面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和特色, 旅行社随意减少参观景点或旅游时间, 降低接待标准, 擅自转团、拼团;接待单位强制收费、变相收费, 在服务方面大打折扣;宾馆、饭店和景点服务员工表情淡漠、缺乏耐心, 接待漏洞百出。另一方面, 旅游饭店出租率不高, 旅行社微利或亏损运营。旅游接待人数不少, 但人均消费偏低。入境旅游人次平均消费增长缓慢, 过夜旅游者所占比例一直在41%左右的平均水平徘徊, 入境旅游者在境内停留天数维持在6天左右, 并且有缩短的迹象。[3]

(4) 资源浪费严重, 旅游环境恶化。许多地方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 产品趋同, 重复建设, 造成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 水体污浊, 空气质量下降, 噪音过大, 草木死亡, 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游客随意刻划、触摸、攀爬、照相, 旅游资源受到损害;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 污水、污物随处可见;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 旅游区人满为患, 拥挤不堪, 旅游气氛丧失;一些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没有科学设计就大兴土木, 破坏了整体风貌和原有格调。

2 制约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

(1) 经济体制的制约。经过30多年的改革, 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 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正处于转型过程中, 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尚不完善。另一方面, 在局部利益驱动下, 一些地方政府还习惯于对地方市场、企业进行干预保护, 忽视资源和环境破坏问题。计划体制的力量和现有管理体制的制约, 是造成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2) 思想观念的制约。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 造成人们的思想相对闭塞, 发展观念相对落后。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 地方政府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增长速度的提高和数量的扩大上, 却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旅游企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 法制观念淡薄, 创新能力不足, 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低的状况始终存在。企业的组织形式落后, 制度缺乏创新, 仍然依靠经验和习惯行事, 缺乏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 没有真正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4) 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 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式是与社会经济和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旅游产业虽然发展迅速, 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如旅游产业要素少, 产业链条短, 统一、开放、完善的旅游市场体系还没有建立, 完善合理的产品体系还没有形成, 核心竞争力差, 高层次旅游人才极度缺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自然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 加快转变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1)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为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一要制定一系列与旅游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维护旅游市场的法制环境, 维护旅游者、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二要以经营城市的理念, 调动有效资源, 大力推广所属整个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三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经济文化环境, 有利于旅游者安全舒适旅行的社会文化环境。四要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市场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和指标体系。[4]五要完善旅游行业管理手段和功能, 促进旅游中介组织发展, 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行业自律能力。

(2) 创新发展模式, 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 千方百计地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始终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求。在大力推进城市旅游发展的同时, 更加重视发展农村旅游;在开发本地旅游资源的同时, 更加重视推动区域旅游联合;在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 更加重视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的作用;在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更加重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同时, 规范发展出境旅游, 更加重视发展入境旅游[5]。

(3) 加快培育现代旅游企业,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努力培育完善的旅游市场主体,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鼓励旅游企业走集团发展的道路。要加强旅游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旅游市场营销、咨询服务、项目开发、企业管理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积极推动旅游装备研发和生产, 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要加快旅游人才, 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真正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要善于运用大众传媒和公共关系资源, 积极开展事件营销、公益活动营销、危机公关等活动形式,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4) 大力拓展旅游产业空间。要促进旅游产业要素的扩张和裂变, 通过拉长产业链建立与相关产业的密切关系, 使之成为旅游业的紧密层伙伴。旅游业的投资者、开发者、经营者应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 建立分工合理的市场利益共享关系。上下游的旅游企业之间、相关企业之间、同类企业之间, 应实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集团化、网络化、协作化。要加快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鼓励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土地政策、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和消费政策, 形成有利于旅游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旅游消费环境[6]。

参考文献

[1]左冰, 保继刚.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 2008, (04) :417~427.

[2]李仲广, 宋慧林.中国旅游业增长的要素贡献率[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8, (02) :138~140.

[3]刘致良.论我国国际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03) :46~47.

[4]徐海亮, 周菲.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出路[OL].全球品牌网, 2007-07-02.

[5]王怀臣.实现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 2004-3-29: (8) .

3.旅游发展方式 篇三

曾几何时,“旅游”在舞钢人的脑海里还是个陌生的词汇。1996年,舞钢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了“旅游名市”的战略口号,2009年,舞钢市委、市政府又做出了“把旅游业作为舞钢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的重要决策,从此该市的旅游业步入了快车道。

15年弹指一挥间。舞钢人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使旅游业由小而大,由弱成强,谱写出了辉煌篇章。到舞旅游人数由十五年前的不足5万人,增至2010年的184万人,增长了35.8倍。旅游收入由十五年前的1000万元,增至2010年的3.35亿元,增长了32.5倍。

2005年舞钢“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举创建成功,开平顶山地区之先河。现已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河南省首批赋予省辖市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扩权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东西合作先进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外商眼中最佳投资城市”。

2009年9月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舞钢成功创建二郎山景区为4A级旅游景区,同时,该景区又被授予“河南省文明风景区” 称号和“河南省服务质量标准化示范单位” 称号;“舞钢水灯节”由县级水平提升为有影响的省级旅游节庆活动之一;舞钢市旅游质监所荣获“全省优秀基层站所”称号;舞钢大酒店被评为河南省“青年文明号”;尹集镇张庄村被列入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龙泉湖被评为“河南十大最美丽的湖”之一;舞钢市先后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养生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绿色生态城市。

舞钢市近年来旅游业呈现出全面、持续、健康、安全、和谐的发展势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青睐,也引起了本刊记者的聚焦关注。带着诸多疑问,记者走进舞钢,亲身体会这种巨变,并与负责旅游工作的舞钢市副市长李丰源进行了“零距离交流”。

李丰源,河南省旅游局干部,2007年9月,经省委组织部选派,下派到舞钢市工作,被组织任命为舞钢市政府党组成员。2007年11月,被舞钢市人大任命为舞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先后负责科技、广电、旅游、移动、联通、中石油、中石化、人险、财险等工作,并于2009年9月开始分管旅游工作。

记者面前的李丰源,流露出河南人骨子里的朴实与坦诚、率真与热情、还有他特有的一种儒雅的学者气度。与他对话,首先感受到的是他温文尔雅的亲和力和由内而外的张力。多年养成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他说话、做事无不体现出简洁、准确、实在的特质。采访中,他自始至终面带微笑,音色爽朗,思维活跃,言谈举止的专注神情,经济词汇与旅游术语的恰当运用,民间故事的诙谐幽默,体现出了他作为政府官员的自信和風采以及他对舞钢这片热土的深情与眷恋。

对于舞钢时下的旅游发展状况,李丰源说:2009年,在舞钢市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高永华就明确指出,舞钢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跨越发展的诸多优势和条件,站在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的平台上,并确定了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打造中原明珠、实现舞钢科学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的战略目标。近两年来,舞钢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旅游工作思路,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山水等旅游资源为依托,围绕“两水六山”做文章,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突出“山水风光游、钢铁工业游、休闲度假游”三大品牌,已经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旅游产业格局。

他说:第一,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舞钢第三产业的发展高潮已经到来,这必将成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长周末、带薪休假等制度已经实施,短线客源剧增,无疑将增大舞钢旅游产品的卖点;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性的休闲度假旅游高潮已经到来,舞钢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更为看好。凡此种种,这是舞钢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天时”。

第二,舞钢的山水,严格说没有垄断性,不要说从全球和全国看,单从中原地区来看,还算不上绝对一流,更难说是极品。但是,“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这一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应是“舞动的特钢城、北国的小江南”、“南有苏杭、北有舞钢、休闲胜地、度假天堂”和“台湾日月潭、舞钢龙凤湖”的特殊魅力所在,这也正是舞钢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最为根本的基础和“地利”。

第三,占有了“天时”,拥有了“地利”,关键要实现“人和”。“人和”就是要“人为”, “人为”就是领导方式转变,加快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旅游跨越发展,就需要我们清清楚楚去谋划,扎扎实实去创新,认认真真去落实。

把旅游产业规划作为实现舞钢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出发点

《决策探索》:舞钢市旅游的崛起,恍如历史的一瞬,舞钢人的创造力让人感叹。我们经常说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舞钢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不是也如此呢?

李丰源:是的,科学的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区促进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纲领和蓝图。因此,我们结合国家和省旅游局的指示精神及规划思路,依据相关政策指导,提出了“规划先行、项目开路”的指导思想,把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当作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依托舞钢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按照建设一个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型城市定位,先后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舞钢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委托台湾真工规划设计院和广东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了《舞钢市龙凤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舞钢市环湖观光游憩带提升规划》。规划的编制为舞钢旅游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的舞钢正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和新型农业观光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倾力打造“山水舞钢、中原明珠”特色旅游品牌,打造充满青春魅力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

把整合资源、建设和打造精品作为实现舞钢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

《决策探索》:舞钢市的自然环境引人入胜,景点景区也较多,比如国际龙舟竞赛基地、河南省水上运动训练中心所在地、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石漫滩国家水利风景区,比如有着神奇传说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二郎山、灯台架等等景点,舞钢是怎样突出优势,整合资源,实现精品景区带动效应的?

李丰源:我们提出了围绕建设精品景区的目标,倾力打造山水观光、生态休闲品牌的思路。筹资1500万元建设了二郎山景区水上大舞台、办公楼、四星级厕所等硬件设施;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二郎山景区林业培训中心,可同时容纳260人住宿、300人就餐,具备了承接大型旅游团队的能力;筹资800多万元对二郎山景区沿湖林地进行了护坡加固;并于2010年2月成功荣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完成了灯台架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分别建成了仿古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和医疗室、治安室等配套工程;开发特色游步道5公里,硬化景区道路4.5公里;设置仿生态石桌、石凳2800个,垃圾筒260个,标识牌86块;建成星级公厕4座。

筹资2800万元建成了祥龙谷景区道路、大门、游客服务中心、九龙园、停车场、上山步道等一系列基础服务设施及佛光禅寺等观光景点。目前,正在组织灯台架景区申报国家4A级景区、祥龙谷景区申报国家3A级景区。

为提升城市品位,满足市民精神需求,做好石漫滩水库的“水面、岸边”文章,投资5000多万元升级改造了大坝公园,建成了佛爷岭公园、翠竹园广场、环湖南路游园、水上栈道、石桥、石桌、石凳、凉亭、游路、植物绿化等环湖观光游乐休憩项目。

强力推进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把其打造成中原地区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的精品,使之成为我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办好一年一度的水灯节,提升举办规模和档次,使之逐步走出河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相继开发钢铁工业旅游、乡村农业旅游和红色旅游等产品,使本市的旅游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品种更加多样。这些精品景区、景点的建成,为舞钢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抓好市场宣传营销策划作为实现舞钢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着眼点

《决策探索》:记者注意到,近段时期,舞钢的旅游业在对外宣传方面也用心布局,进一步扩大影响面,提高舞钢在中原乃至全国的知名度。时下有句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舞钢在这方面又有哪些具体的实施战略呢?

李丰源:首先市场定位要准确,宣传方案要科学,宣传手段要多样,宣传效果要持久,才能不断巩固和提高我市旅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我们采取了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在全国叫响“南有苏杭,北有舞钢”的口号,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喜爱“北国江南、中原水乡、人居胜地、度假天堂”的魅力舞钢。

为加大旅游产品宣传营销力度,我们把舞钢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为“立足河南、着眼周边、兼顾省外”。围绕这个宣传方针,筹资100多万元开展市场营销工作。一是印制了《舞钢市旅游交通地图》《舞钢市旅游解说词》《舞钢旅游指南》、招贴画、手提袋,在最新全省《高速公路交通图》上印制宣传舞钢旅游的封面。二是委托江山多娇规划设计院编制《舞钢市旅游宣传营销策划方案》,制作旅游宣传广告片,为有效宣传推介舞钢市的旅游产品奠定了基础。三是扎实做好各类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旅游推介活动,发放旅游宣传品数万份,卓有成效地宣传了舞钢市的旅游产品;先后举办了“话说舞钢”征文活动、“我为舞钢旅游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和二郎山景区征集宣传口号活动等。四是参与平顶山市旅游局牵头的捆绑营销宣传,统一包装、联动宣传,努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积极参与今年“四月错峰免门票旅游”活动,在每个免票日游客均大幅增加,景区也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基本实现了自我宣传、自我营销的目的,并带动商业、餐饮、交通运输、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五是筹建“舞钢旅游网”,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宣传,将舞钢市吃、住、行、游、购、娱的各种旅游要素信息逐一上网发布,及时发布加快舞钢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旅游动态,使舞钢旅游网站真正成为与外地游客联系的便捷渠道。六是利用各种媒体推介舞钢旅游产品,在一些主要报刊、电台、网络等媒体和车体以及京珠高速、郑尧高速、兰南高速等路段设置大型广告宣传牌,做好户外广告宣传工作。七是筹划了一部宣传舞钢山水和人文风情的影片《导游小姐》,目前,正在做影片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

把进一步挖掘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作为实现舞钢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决策探索》: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翅膀,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魅力和竞争力除了固有的独特的自然景观,还在于要有相关配套的具有融入了当地特色文化内涵的各类旅游产业与产品。舞钢是怎样实现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与自然平稳过渡的?

李丰源:按照舞钢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以“舞钢水灯节”为龙头,端午节龙舟赛、冶铁文化节、二郎山槐花节、铁山庙会等民俗节庆活动不断。尤其是从2001年起连续举办了十届的“舞钢水灯节”在全国独树一帜(在世界范围也只有“泰国水灯节”和“舞钢水灯节”两家),已成为集观赏性、趣味性、文化性于一身的极强的重要旅游文化活动品牌和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

一方面,我们一如既往的高标准举办“舞钢水灯节”,不断提升节庆档次。一是成功举办第九届水灯节。该届水灯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主题、打造精品”的指导思想,共投资100多万元,由专业水灯制作公司负责制作、安装、维护,展出水灯26组,在灯品的构成布局、题材内容、艺术美感、观赏参与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水灯节期间,焰火、灯谜竞猜、投放孔明灯、漂流灯和各种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异彩纷呈,反映舞钢山水、民俗、建设成就的书画摄影作品展和有奖猜灯谜活动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200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来舞钢市观灯的游客达67.9万人次,同比增长4.5%。水灯节通过其品牌效应,全面提升了舞钢形象,扩大了舞钢影响力。二是精心筹划举办了2010年第十届水灯节。为提升水灯节举办的档次,把水灯节办成省级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特申请第十届水灯节由河南省旅游局、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平顶山市旅游局、舞钢市委、舞钢市人民政府承办,更名为河南省第十届“舞钢水灯节”。第十届水灯节在内容上重点突出舞钢市“撤区建市”20周年成就和舞钢厚重历史、文化、“山水田林城”的特点。水灯制作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聘请专业公司制作,采用高科技、新光源材料,重点在“形、色、声、光、动”上下工夫,使其更加生动。水灯节开幕后,吸引省内外游客数十万人前来观赏游玩,仅“十一”期间,观看水灯的游客就达到75万人次,同比增長11%,旅游收入2300万元。《河南日报》《平顶山日报》、河南电视台旅游频道及新华网、河南旅游网等主要媒体和网络都对“舞钢水灯节”进行了宣传报道,极大地提升了舞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挖掘舞钢市的文化资源,办好“中国冶铁文化节”,将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业,使旅游因文化而生动、而更具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使文化因旅游更彰显迷人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

把解决传统六要素中的“短腿”现象作为实现舞钢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

决策探索:舞钢原本是一个工业城市,旅游业在舞钢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制约舞钢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还不少。舞钢又是怎样扬长避短,把自己原有的以及潜在的优势进一步挖掘,从而能更好地做大做强舞钢旅游业呢?

李丰源: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舞钢现在“吃住行游购娱”传统六要素中“短腿”现象依然存在,旅游商品纪念品种类太少,层次较低,娱乐业形式单一、内涵不足、文化色彩不浓,吃住条件差,价格高,特色不明显。只有查找出自身的差距才能确立更有效地应对措施与保障机制。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举措:

高品位建设旅游项目,全力推进度假区建设。开发建设龙凤湖旅游度假区是我们发展旅游经济的一项战略举措。为将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娱乐、康体、养生及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国家级滨湖旅游度假胜地,一是专门成立了龙凤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作为舞钢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一级管理职能和经济建设自主决策权,实行行政管理、事业运作与社会化服务相统一的运作机制,为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产品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用先进的设计理念,高标准编制出《龙凤湖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规划》。规划的重点注重五个方面:注重旅游区发展目标与主题形象定位;注重旅游功能空间分区与土地利用规划;注重近期重点旅游项目策划;注重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注重旅游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目前,已与广州颐和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一期计划投资50亿元,整个度假区建设预计用3到5年的时间全部建成。

鼓励各类经济实体投资餐饮酒店行业,逐步建立以星级饭店为重点,定点饭店、地方风味餐馆为补充,家庭宾馆为特色的接待体系;重点扶持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发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深受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增加一批高中档次的娱乐场所,力争推出独具舞钢特色的大型演艺活动,使广大游客愿意来、有得看、留得住、再回头。

把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作为实现舞钢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落脚点

《决策探索》: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民众参与的舞钢旅游业发展大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架构与真正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也需要进行有效整合,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不断加强与完善,那么,下一步舞钢对于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具体实施步骤呢?

李丰源:在2011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省局范修芳局长强调,“十二五”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提升期、机遇叠加期和黄金发展期。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凸显了河南旅游产业的相对优势。特别是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我省旅游业加快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区域旅游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提供了重要契机。鉴于舞钢市旅游资源优势和开发建设状况,为早日把旅游业打造成为舞钢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我们已提请省旅游局将舞钢市列入全省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之重点旅游增长区域,和全省旅游开发重点县市。我们现在已经打破常规思路,正在探索新的适合或者能更好推动舞钢旅游业发展的具体规划:

高层次搭建区域合作平台,精心谋划旅游联盟。为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开发精品线路,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真正把“一日游”做成“二日游”、 “三日游”和“多日游”。一是实现“舞钢和遂平旅游一体化”。我们和遂平县就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事宜达成共识,签订了旅游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商定要充分利用区位相邻、资源丰富、产业互补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搭建企业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建立旅游一体化。二是打造“豫中南旅游联盟”。下一步我们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倡议者,将着力推动方城、叶县、泌阳、西平、舞阳、社旗等周边县市参与区域旅游合作,共同构建旅游区域合作的大格局,积极打造“豫中南旅游联盟”。

搞好服务,精心打造独具魅力的服务品牌。在全市开展“旅游服务创品牌”活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全面提升我市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开展经常化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对旅游业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考核、淘汰机制,使旅游服务从简单粗放走向规范有序;推行人性化服务,建立健全游客服务中心,广泛收集游客的合理化建议,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精心为游客营造回家的感觉。使“不让任何一位游客受委屈,使每一位游客都满意”,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导向和航标。

采访结束时李丰源中肯地说:“舞钢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舞钢经济建设。”他说,这次挂职锻炼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上级领导与舞钢市委、市政府都非常关心支持这次挂职锻炼,不仅使自己丰富了阅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而且在政治思想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宏观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李丰源表示,舞钢旅游虽说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放眼周边,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旅游经济在舞钢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依然很小。令人欣喜的是大环境下旅游业大发展的时代正以蓬勃之势向我们走来,许多令人鼓舞的新元素不断产生和加入,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省旅游业提供了重要契机,所以我们会抓稳这次历史机遇,有信心、有决心把山水舞钢、秀美舞钢、魅力舞钢打扮得更加青春靓丽,多姿多彩。

记者手记:

李丰源是于2009年9月开始分管旅游工作的,在任职分管其间,积极配合舞钢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采取学干结合,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绩,使舞钢全市旅游业呈现出了全面、持续、健康、安全、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

李丰源作为一名河南省旅游局选送、河南省委组织部选派的挂职锻炼干部,在任职期间充分利用自身专业领域的资源优势,从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从产业统筹发展思路、从项目规划实施、从景区升级创建等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在与李丰源的交流当中,在纵观李丰源在挂职锻炼期间所分管工作的实际成绩来看,记者能体会得到,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形成的。在挂职期间李丰源注重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以身作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立足本职,狠抓落实,认真干好分管工作,正是这种务实、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够站位大局,拓展思路;才能够积极转变领导方式,全身心投入,踏踏实实做好分管的每项工作。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今年4月上旬在洛阳调研时强调:有好的设想、有好的规划、有好的要求、有好的思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做。认真做、做得好,就会有好的结果;不去做、做不好,就什么都不会有。从李丰源挂职期间实际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不难看出,李丰源做到了。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近两年来,舞钢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为推动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中原崛起作出新贡献”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工作,坚持“四个重在”,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全面提升运作水平;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周密策划。在发展旅游谋提升、求突破上把握增创发展优势,大力培育新增长点,不断强化创新驱动,积极推进统筹协调,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当地经济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而且这些新思路与新经验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新成效。

舞钢致力于下大手笔,搞大宣传,出大精品,办大活动,建大联盟,这种不甘人后、实现腾飞梦想的“种子”还在持续萌芽,转变方式、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科学发展正成为舞钢不懈的追求。现在的舞钢,上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真抓实干,通过转变领导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统筹、协调、合作的崭新篇章,更进一步使舞钢的旅游业走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推动舞钢人民共享发展福祉。我们期待着舞钢这颗璀璨的“中原明珠”发出更加闪耀夺目的光芒。

专家点评

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秘书长尹绪明:舞钢以铸剑闻名,靠钢铁而兴,如今又因旅游而起,城市建设依山傍水,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可谓是旅游资源独特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怡人。

舞钢的决策者们把城市经营与旅游开发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积极转变领导方式,不断探索创新思路,加快旅游景区的基础建设,挖掘、整合各类特色资源,促進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志在把舞钢打造成为充满青春魅力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近两年来,舞钢旅游谋提升、求突破,小城市也有大决心,小城市也有大投入,小城市也办大活动,小城市也建大联盟,这种不甘人后、迎头赶上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从李丰源在舞钢挂职锻炼期间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来看,河南省委组织部在选派挂职锻炼干部上,有意识地选派一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基层,不仅给这些干部在加强统筹协调、为地方提供专业服务、解决实际难题、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等方面提供了经受磨砺、展示能力的平台,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加强学习,了解国情民情,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学干结合,与时俱进,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了组织、决策、管理、协调、领导能力。

河南省政协研究室王克俊主任: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河南省旅游业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舞钢市委、市政府在新的起点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打造中原明珠、实现舞钢科学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的战略目标,做出了“把旅游业作为舞钢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的决策转变,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运作,证明是正确可行的。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舞钢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舞钢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以度假区开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设施配套、提升景区景点档次为重点,以龙头带动、项目支撑、企业培育、市场运作、品牌引领、服务提升为抓手,注意创造和发掘自身优势,并和其他地区资源优势互补,有机整合,实施联盟战略,一系列实践经验可圈可点,符合国家与河南省的旅游规划思路。

旅游经济“硬实力”是基础,旅游文化“软实力”是平台,建议舞钢在“舞钢水灯节”的品牌影响带动下,做好“冶铁文化节”等文化项目,将舞钢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渗透,进一步突出舞钢潜在的文化内涵优势,发挥舞钢旅游软实力作用。

河南省社科院丁同民副院长: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原经济区建设也同样给舞钢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舞钢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当地的发展基础与现实环境,积极转变领导方式,依据当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集约发展、科学发展,并与其他地区结为联盟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增强互补性,借以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增强了舞钢和谐发展的后劲与活力。几点初步建议:

一要科学定位。要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着眼当前、筹划长远,着力壮大经济总量,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

二要转变发展方式。要着力通过领导方式的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加快市场化进程,激发各种要素活力,切实增强区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三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把体制创新贯穿于发展改革稳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当前,尤其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放在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议程,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氛围。

4.温泉旅游的研究进行方式 篇四

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 中国是一个温泉大国,利用温泉治病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中关于温泉的记载及民间传说相当多,但基本是温泉医疗、温泉成因及温泉景观的描述性和评论性文章,关于温泉旅游方面的文献较少。建国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温泉疗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温泉医学、温泉勘探和温泉利用方面的研究占了主导地位,一大批研究成果如《中国温泉辑要》、((理疗与疗养》等论著和期刊相继出版。

改革开放后,旅游作为新兴的经济振兴手段,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温泉旅游开发和学术研究才渐渐为各界所关注。郭来喜(1982)、刘振礼等(1988, 1996)、刘国海等(1994),冯天驯(1998)等先后对我国温泉的分布、基本利用状况和温泉疗养区作了论述。随着国门的打开,以山村顺次(1995)为首的日本学者就中国温泉在观光领域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即从疗养机能向保养、观光、欢乐方面的转换形式及内容有了较为明显的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温泉为主题的观光度假区如春笋般涌现,其中尤以南方广东的大型新兴温泉度假区和北方辽宁的温泉疗养地为代表,关于温泉旅游开发的学术研究逐渐引起重视。王艳平、山村顺次(2000)提出了中国温泉由汤治向疗养、保养、观光,最后娱乐方向的转换一般模式;2002年他们就中国温泉利用演化过程和南方、北方、内陆温泉观光利用的实态特征,对温泉观光开发资本的地域特性给予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从时间空间二维尺度展示中国温泉观光利用实态的分布。

这两篇论文对我国温泉旅游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资料价值。华南师范大学区域城镇规划研究中心(1998)主持出版的《广东省从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从化温泉旅游的发展规划作了研究,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关于温泉旅游地规划管理著作。暨南大学段银云(2001)完成了国内有关温泉旅游研究的第一篇硕士论文。此外,辛艺峰(1996),篙惊雷(2001)对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设计,张建忠,杨新军(1998)、黄郁成(2003)对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冯威等(2003)对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态势做了非常有益的探讨。

5.对旅游管理实践方式研究论文 篇五

一、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

(1)与酒店中西餐厅的主管和经理座谈了解我校实习生的工作状态,了解酒店企业专业用人需求特点,学习酒店中西餐厅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

(2)在酒店中西餐厅营业运营期间,以实习主管的身份留意观察酒店不同岗位的员工服务用餐客人的方式以及灵活处理客人纠纷的技巧。

深入旅行社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

(1)与总经理座谈,学习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行业经验,为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提供教学建议。

(2)与旅游计调业务总监座谈,学习如何依据旅游客人的需求计调制作旅游线路,并学习组团计调如何向地接社询问目的地的旅游信息和价格,然后再把完整的报价和完整的线路行程汇报给旅游客人,从而为旅行社计调业务的教学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完善的思路。

(3)与会议计调业务总监座谈,学习旅行社如何向会议主办方提供完善的会议接待方案,具体而言包括酒店会议场地布置、参会人员的酒店住宿安排以及参会人员接送服务的车辆安排。

(4)与公司财务总监座谈,学习了解旅行社在经营上的办公费用开支情况和税收缴纳情况,从而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在财务方面的教学提供行业经验和建议。

(5)参与旅游客人和参会客人的接送服务接待工作,学习旅行社在接送服务环节的接待要求和服务流程,为旅行社接送服务环节的教学积累真实的教学案例。

(6)参与单位团队京山鸳鸯溪漂流一日游活动的跟团实习活动,了解学习旅行社在一日游旅游活动的旅游安排情况和旅游费用的支出情况与公司利润的获取情况。

(7)参加公司每周日早上的例会,听取公司各位同事对旅游业务的执行情况和公司总经理对上周工作的总结和本周工作计划的安排,依据自身的顶岗实践情况谈收获与体会,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

(8)在总经理指导下完成设立旅行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从而学习了解设立旅行社的法律程序和所需要的文件资料。

(9)在总经理指导下完成公司在旅行社业务、人事、财务、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文件,从而全面了解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流程,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规范性制度,帮助公司走向正规化发展。(10)协助公司总经理与两个业务总监完成对我校20xx级导游专业学生的校园招聘工作,从而学习了解旅行社的用人要求和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工作要求。

二、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

深入酒店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笔者曾经在深圳宝利来大酒店中餐厅以实习主管的身份顶岗实践两天时间,在深圳宝晖商务酒店西餐厅以实习主管的身份顶岗实践一周左右。笔者的心得体会有如下四点:

(1)笔者向酒店中西餐厅的经理和主管们学到了很多酒店餐饮经营之道和餐饮服务理念。

(2)在餐厅里,笔者认真观察主管、部长和服务员等餐厅工作人员如何为客人服务,深刻认识到餐饮部实习生的辛苦。

(3)在酒店餐厅,笔者观察了对用餐客人的服务流程以及用餐客人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为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工作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

(4)通过向酒店的经理、主管、部长和服务员等餐厅工作人员学习餐厅经营和服务的方式和理念,笔者认识到酒店对实习生看重的是灵活性和开口服务能力,从而也培养了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深入旅行社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笔者曾经在武汉臻航国际旅行社以总经理助理的身份顶岗实践两周时间。

心得体会有如下四点:

(1)笔者向旅行社总经理学习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经验,完善了自身对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

(2)笔者向旅行社的计调和导游业务能手学习了旅行社计调业务流程和导游带团工作流程。

(3)通过参与旅行社接送服务和跟团实践活动,笔者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高职教学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

(4)笔者协助旅行社总经理完成了面向我校大三毕业生的招聘工作,认识到旅行社行业人士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灵敏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还得有在旅行社行业的工作经历,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

笔者通过在酒店和旅行社顶岗实践工作,收获颇多,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很有必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去旅游企业顶岗实践。

我还认真思考了以下几种顶岗实践方式。与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座谈,学习旅游服务方式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经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深入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是在不影响旅游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向旅游企业专业人士学习经营管理经验和服务方式,从而有利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完善教学思路和指导高职学生对旅游行业有全面的认识。比如,笔者在酒店中西餐厅顶岗实践期间,深刻理解酒店餐饮主管所说的`“分工不分岗”经营服务理念。笔者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深刻感受到中小型旅行社通过长期经营已经积累了很多老客户,而且非常重视诚信经营和旅游服务质量。

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笔者还了解到以组团业务为主的旅行社对待不同客户会收取不同的费用并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团款收取方式和时间。参与具体的旅游接待活动或向基层服务人员了解印象深刻的工作经历,为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积累教学案例在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顶岗实践期间,高职教师可以试着参加一些具体的旅游接待活动,或向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基层服务人员了解他们在处理客人纠纷或带团过程中如何处理客人异议等,了解从业人员印象深刻的工作经历,为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积累生动的案例。比如,笔者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认真观察了计调人员如何依据客人的要求与地接社、酒店、票务等旅游服务供应商落实旅游接待计划,还亲自参与了接送服务和一日游跟团活动,这些都为今后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利用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帮助中小型旅游企业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经过暑假为期两周的顶岗实践工作,笔者感觉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深入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工作,不仅能向企业专业人士学习旅游业务工作流程和旅游服务方式,还可以依靠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向旅游企业走向正规化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比如,笔者在武汉这家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曾经在旅行社总经理帮助下完成了公司在业务、人事、财务和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化文件的撰写工作。深入大型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研究,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在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顶岗实践,不仅可以为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还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

6.旅游发展方式 篇六

The research of 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 realization under the low

carbon economic perspective 摘要:低碳经济的发展牵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特别是对于飞速发展的旅游业来说,发展低碳休闲旅游成为新世界的诉求。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休闲旅游,低碳休闲旅游在现实中的操作模式,阐述了低碳休闲旅游的发展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和谐关系。旨在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低碳休闲旅游这一全新时代的来临,指导人们应用新兴的旅游方式,开展旅游活动,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low economic leads to related industry rising, especially for tourism;Developing 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 has become the needs of the world.The research introduces low carbon leisure and its realization.Meanwhile, it elaborate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carbon leisure and ecological tourism.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wants to make people realize the new time of low carbon economic and teaches tourists use new way of tourism.Finally,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urism of low carbon.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实现方式

Keywords: low carbon economy;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ecological tourism;realization

1.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全球化倡导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旅游业也遵循这一时代性的发展要求,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实体业界,都掀起了研究低碳旅游的热潮,推出了针对行业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这也与发展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相一致。一个低碳的旅游时代已经来临。

2.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为了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141个成员国家共同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引发低碳经济理念形成的触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蔡萌,汪宇明(2009)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与旅游发展新方式中论述了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关系。基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视角,从旅游对低碳技术、碳汇机制、低碳生活方式等低碳经济发展内容的响应入手,对低碳旅游这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的内涵、特征以及发展的战略基点进行了相关探讨。刘啸(2009)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充分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同时从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的联系入手进行了了比较分析。任力(2009)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和长远发展研究了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金乐琴,刘 瑞(2009)在关于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建设性的提出了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庞昌伟(2009)认为发展低碳能源供应系统是21世纪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人类能源演化递进的规律就是从高碳向低碳再向无碳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中国已确立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国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必将为维护世界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低碳休闲旅游的含义

低碳休闲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休闲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

低碳休闲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

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低碳休闲旅游实质上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响应方式,具体体现在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低碳旅游发展的内容上,因为从低碳休闲旅游的实现途径来看:(1)低碳旅游装备和低碳旅游吸引物作为低碳技术在旅游中的实现路径,体现的是低碳休闲旅游发展的技术手段。低碳旅游装备是基于低碳技术产品的旅游发展工具和设施;低碳旅游吸引物是基于低碳技术产品的旅游资源。(2)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作为碳汇机制在旅游中的实现方式,体现的是低碳旅游发展的环境策略。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指的是以各种自然植被等高碳汇自然生物体为主要载体构建的一种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环境类型。(3)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作为低碳生活方式在旅游中的实现途径,是低碳旅游发展的社会手段。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倡导的是旅游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方式途径来尽量减少旅游者个人的旅游碳足迹。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属于低碳旅游的生产领域内容,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领域内容;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低碳休闲旅游的消费领域内容,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方式。因此,低碳休闲旅游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以减少旅游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为主要实现途径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途径(引自蔡萌,汪宇明2009.01)

4.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基点和实现方式 4.1构建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

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是低碳休闲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低碳技术目前尚处于开发和运营的初级阶段,低碳技术产品在社会上尚不普遍,大多数低碳技术产品对人们仍属于高科技的新鲜事物,因此,在某一特定空间内,大量不同低碳技术的应用和低碳产品的集聚势必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吸引,这正是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得以实现的原因。实际上,构建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既是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广低碳技术、宣传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为以目前低碳技术“单位开发成本高、生产规模小”的发展现状来看,尚不具备与普遍推广的程度,所以通过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一方面可以解决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政策、技术等问题,同时还可以进行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科学教育。在低碳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依据现有的低碳技术水平,可以通过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产业”的开发模式,在一些社会、经济条件较为适合的地方,以建立“低碳休闲产业示范基地”的形式来实现对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

4.2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

旅游装备是旅游发展的载体,各种旅游活动的最终实现都要依托于具体的旅游设施和工具。旅游装备主要包括旅游发展中的各种旅游交通工具、旅游生活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活动设施。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是实现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低碳休闲旅游的实现过程中,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包涵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指通过碳捕集、碳埋存、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低碳技术对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低碳化改造;另一方面指的是在旅游发展中直接使用各种低碳技术产品作为旅游发展的各种工具和设施。

发展低碳设备主要依靠设备改造和低碳高新技术的应用,具体来讲通过改造旧的高碳消耗的设施设备,来减低碳的排放。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能源等低碳或零碳能源来代替旅游景区、宾馆中的能源类型和能量供应方式,如太阳能供暖、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利用这些技术实现旅游生活用品和旅游交通方式的革新。建设新的“低碳建筑”作为今后景区建设的指导。

4.3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

碳汇机制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策略,即通过增加、构建碳汇环境的方式来发展低碳经济。“碳汇”一词来源于《京都议定书》中的国际“炭排放权交易制度” 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大气中碳汇量越高,大气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越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就越低。旅游体验环境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旅游体验环境对于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一些植被、湿地、海塘本身就是可以成为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因此以保护和培育这些高碳汇自然生物体为主要方式的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构建方式,既是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休闲旅游产品质量自身质量的重要方式。

4.4倡导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

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实现要通过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在休闲旅游发展中,不同的休闲旅游消费方式,所产生CO2排放量差别很大。例如,在旅游交通方式中,公交汽车和铁路虽然只占到了所有旅游运输量的34%,但却只占了13%的CO2排放总量(不包括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部分)。在旅游方式中,长距离旅游虽然只占2.7%的旅游总量,但却占有17%的CO2排放量;自行车旅游或背包旅游的CO2排放量几乎为零,而跨越南北极的旅游行为的CO2排放量却高达10吨。虽然休闲旅游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但作为旅游消费主体的旅游者还是有相对的自主选择权。因此,可以通过引导旅游者选择不同距离的旅游目的,不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交通方式,不同环境水平的基础设施和景区,不同类型的食物,不同环境标准的酒店等各种旅游消费方式来实现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4.5碳补偿和碳抵消

碳补偿和碳抵消是当前一种较为时尚的低碳休闲生活方式,它指旅游者通过各种形式来增加碳汇,以碳中和的形式来抵消旅游者个人的旅游碳足迹。其它具体的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有:(1)在进行旅游目的选择时,尽量以短距离目的地来代替长距离的旅游目的地。(2)在选择航空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最直接的方式,以减少飞机中途的停留次数,因为飞机中间起飞升降的次数越多,个人的碳足迹就越大。(3)尽量减少旅行中行旅的重量。以欧洲到澳洲为例,据计算1千克的行李重量将会带来2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4)在短距离旅游中,旅游者应该尽可能选择以火车等地面交通方式代替航空交通工具。以瑞典为例,1000千米的旅游距离,如果选择使用风和水能源的铁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CO2排放量为10克,如果选择航空交通,则CO2排放量为150千克。(5)在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选择公共交通、步行、以及绿色酒店等方式来尽可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5.低碳休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从旅游目的地看,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而低碳旅游则体现在所有的旅游活动中,不存在目的地限制。

从旅游规模看,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以免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而低碳旅游不涉及旅游规模,而是强调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等全方位的低碳化。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生态旅游的定义已经泛化了,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理论可行性和实际效果也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而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可量化的旅游,你随时都可以计算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减少的碳排放量,并能利用购买绿色电力或植树进行“碳补偿”。如一次1 200公里的航空旅行,会产生166.8kg的二氧化碳,如果要进行碳补偿,则需要种植2棵树木。

低碳休闲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整个旅游过程当中,它只注重低碳目标,使旅游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分解到全过程,理念和目标都非常清楚,那就是旅游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只有发展低碳旅游才可以实现多赢。

6.结论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的发展的趋势。旅游业作为当前社会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向低碳方向转型也是对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低碳旅游吸引物的构建、低碳旅游装备的发展、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倡导为发展战略基本点的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必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也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新的低碳休闲旅游的时代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2]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4~155.[3] 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U 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published by TSO(The Stationery Office),2003.[4] 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5] 成克武.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427-12429.[6] 金涌,王垚,胡山鹰等.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08(9).[7]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8] 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2).[9]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集体经济.2009(05)

[10] 蔡萌,汪宇明.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与旅游发展新方式 [J].中国城市研究(电子期刊).2009(12)

7.旅游发展方式 篇七

一、传统旅游对低碳生活的负面影响

(一)旅游企业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违背“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在传统旅游中,旅游企业为了获得高额收益,加之生态意识淡薄,缺乏低碳旅游的指导思想以及必要的论证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导致在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盲目开发现象严重。其后果,即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的宝贵生态旅游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严重浪费。随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人工化、城市化以及商业化的发展,景区内大量旅游资源如树木等被肆意地砍伐,更有甚者,在景区内开山炸石,建设旅店、餐馆等旅游设施,景区内的碳排放量直线上升,给景区带来环境污染的同时,严重违背了低碳生活方式的“低消耗”原则。

(二)旅游者缺乏低碳旅游意识,导致低碳生活无法实现

1、旅游者缺乏环保意识,造成“低排放”无法实现

过去,旅游业常被人们称为“无烟产业”,看似传统旅游中好像没有任何碳排放。但实则不然。据调查发现,在传统旅游业中,由于旅游者缺乏低碳旅游意识,不但无法实现“低碳旅游”,甚至使得旅游活动成为了一项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为方式。其表现,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等方面。其中,尤其以旅游交通中的航空运输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0%,其他的交通工具占到了35%;旅游住宿业排在第二位,占到了20%。而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由于旅游者数量巨大,只是在景区活动这一项,就极大的增加了CO2的排放量,对景区附近居民生活造成直接的污染和影响。显然,传统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产业是不准确的,传统旅游业的继续发展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明显具有阻碍作用。

2、旅游者缺乏生态意识,使得“低污染”成为空谈

在传统旅游活动中,由于旅游者普遍缺乏生态环保、绿色旅游思想,出行过程中几乎很少有人积极主动配合环保,随身携带方便袋的旅游者为数甚少。同时,由于旅游者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在景区游览过程中,多数旅游者只顾自己玩的开心,行的便捷,既不懂得保护环境,又经常到处大声喧哗,更有甚者,还会出现随地大小便现象,使得旅游景区内各种污染到处可见。简单来讲,在已开发的旅游景区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噪音污染、水污染以及垃圾公害等现象。

二、发展低碳旅游对低碳生活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

(一)低碳旅游的“低能耗”促进资源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新的时代发展潮流,旅游业作为当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主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保护环境,循环利用旅游资源。这就要求开发商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要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在保证旅游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开发,而不是只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进行的传统的粗放式开发。这也要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实现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游览参观,不能像鬼子进村一样的游客走后一片狼藉,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

(二)“低排放、低污染”保证生活方式顺利转变,实现绿色生活

旅游业的碳排放和污染主要来自于旅游交通、旅游酒店以及旅游者在游览参观过程中带来的各种垃圾。而低碳旅游所推崇的就是“低碳”的绿色旅游。低碳旅游要求旅游景区在管理中尽量启用电瓶车的无碳公共交通工具;要求旅游者在出游时,尽量选择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行代步,以减少私家车暴涨所带来的大量碳排放;要求旅游酒店在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尽量使用循环用水作为生活用水,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提供;要求旅游者游览中随身携带可降解垃圾袋,以便于随时收集自己带来的各种垃圾,以减少污染;同时,还要求旅游者游览过程中,尽量不要随意喊叫等造成的噪音污染等等。

三、发展低碳旅游推进低碳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符合我国的国情,必须符合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我国已经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众多行业也必须服从这一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前途。目前我国还处在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耗能高、污染严重,所以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旅游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正面响应,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旅游主要表现为旅游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游客消费模式的改变。

(二)低碳理念宣传的广大平台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速增长,雾霾范围的不断扩大及持续时间的快速延长,人们已经深刻体会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而旅游作为目前人们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旅游活动的宣传与开展可以极大的便利低碳生活方式在人们生活中的推广。旅游景区通过电瓶车的使用及开展低碳旅游让人们去体验低碳生活,由此而成为低碳理念的宣传平台,在倡导“低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促进公民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前面,我们已经提高,目前旅游已经成为中国公民的重要生活方式,频繁的旅游活动,可以帮助公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为典型的表现即是,旅游者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私家车的购买和使用;旅游者携带本人的洗簌用品入住酒店,可以减少甚至取消酒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旅游者在景区里游览参观随身携带垃圾袋,可以养成不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旅游者在景区玩耍,不随意乱写乱画、不破坏花草树木,可以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等等。这些小习惯看似简单,但却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必要因素。旅游者将这些旅游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带回生活中,可以极大的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

四、总结

8.国外五花八门的旅游方式 篇八

小说旅游

德国有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文学爱好者组成旅行团,沿着小说主人公的足迹,游历书中描写的各个地方,身临其境地体会书中人物当年的感情。这种颇具浪漫的学术式旅游方式,深受旅游者的欢迎。

社员旅游

日本的工作压力举世闻名,员工休假少,外出旅游难,因此一年一度的公司旅游成为员工的主要出游机会。日本很多公司每年都组织全体职员外出旅游,也就是“社员旅游”,不仅可以促进管理层与职员间的交流,同时也算是公司的一项福利。而与中国人习惯的旅游观光不同,日本人认为旅游就是要好好放松,因此游览景点倒在其次,主要的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女士们喜欢购物,男士们则喜欢泡吧喝酒。

学艺旅游

在法国,游客们可以在旅游地学习制陶、编织、纺织、雕塑、淘金、织壁毯、吹制玻璃器皿等技术,在浏览美丽风光的同时也掌握一门技能。所学的技艺是游客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的,学艺费根据时间长短而定。

劳务旅游

一边挣钱一边旅游!这种方式很接近“有钱有闲”。日本同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建立了劳务旅游关系:旅游者在旅游区个人付出劳务,一方面赚些旅费以延长逗留时间,游览更多的地方: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工作可以接触社会普通民众,从而更深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巴士旅游

虽然美国私家汽车很多,但人们出远门旅游还是喜欢乘巴士。美国良好的公路状况为长途汽车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巴士都有空调、彩电、厕所等设施,而且在途中为乘客免费提供食物及饮料。

巴士旅游提供的服务也十分诱人:只买一张到达目的地的车票,途中任何一站都可以下车欣赏风景,欣赏完了再乘后班巴士继续赶路,而且费用是飞机票的40%,既实惠又方便。这种灵活的服务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

环保旅游

日本一些旅行社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出一日游特别团——环保旅游。游客在观赏湖山美景之际,动手收集园林中的垃圾,以保护园林的整洁。如果在风景区收集垃圾1小时,便可免费事受温泉浴和午餐。

自驾车旅游

欧洲国家铁路系统四通八达,自助旅游者大多选择火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但如果要在欧洲进行一趟深入之旅,那火车的作用就显得有局限了。欧洲租车公司便应运而生,专门经营欧洲各地区汽车租赁的业务,最大的优势就是退车手续方便和费用合理。

墓地旅游

这种旅游比较另类。美国洛杉矶市一位殡仪经纪人独具匠心地推出了特色旅游项目——墓地旅游,专门带领游客乘坐银色的棺材形状的汽车,参观已故好莱坞明星的坟墓,以这种方式追忆心中的偶像。

带薪旅游

法国的带薪假日很多,工作反而像是“点缀”。法国除了民众节日如元旦、“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之外,还有圣诞节等宗教性节日。法国的带薪休假日一般为30天(周末不计算在假期内),在外度假期间若生病,假期可顺延;在家休假期间生病,虽然不能补假,但可享受医疗和带薪假期补贴。有钱又有闲,法国人真幸福。

寻婚旅游

上一篇:高中英语单词教学论文下一篇:情人节祝福语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