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传统评价模式

2024-07-14

改革传统评价模式(精选8篇)

1.改革传统评价模式 篇一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偏重于传授学科中固有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往往形成从不过问或无力过问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满堂灌、填鸭式地进行教学,提倡时间加汗水的做法,还说:“只要功夫深,铁棒都能磨成绣花针。”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重要学科,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忽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重要性,教学中不但忽视学生实验,连教师的演示实验都从来不做,教师只是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最终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成为“有知识,无能力;墨守成规有余,创新精神不足;思维呆板单一,缺乏灵活变通”的现代“文盲”。

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运用于教学中,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发现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要打破应试教育中的传统做法,废除死记硬背,苦拼硬干,题海战术的做法。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好幻灯片、投影仪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永不知足”,“永不安于现状”的精神。教会学生用巧妙、速效的方法解题,获取知识与信息,能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学习了用盐酸除去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和碱及碳酸盐后,问学生在家中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再如:怎样检验厨房中有一包白色粉末是味精还是纯碱?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改革传统评价模式 篇二

然而笔者所做的大量调查表明,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案已经是变味的教案、无用的教案、垃圾式的教案, 其主要表现方式如下。

一是敷衍“凑”教案。如先上课后写教案、让人代写教案、期中期末突击补教案、往年教案改头换面今年用等。

二是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教案。这些教案不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长以及教材的特点来编写的, 而是不约而同地抄写教科书、教学参考书, 以及市场上出售的教案集, 这样的教案内容不实用, 缺乏创意, 把本是复杂且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变成了一种机械重复劳动, 看不出半点任课教师的真知灼见。

三是以偏赅全的教案。其教案的设计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教师在备课中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对教材内容的钻研上, 把课本当做唯一的课程资源, 而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认识不够,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个性等方面的状况更是知之甚少, 导致课堂教学中重点不突出、难点不能突破、教学时间被浪费等。

四是缺乏学生参与的教案。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并发现真知的意义时, 身心方处于最佳状态, 思维方能处于激活之势。从这一认识出发, 教案作为教育者的心智成果,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学生。其好与坏, 发言权全在学生, 其编写权自然也应该有学生的一份。因而, 一篇好的有分量的教案, 必然是师生共同揣摩、双向交流、相互学习、合作共赢的产物, 是师生群体意志的产物, 而绝非教师的单向意愿。

这些变味的无用的垃圾式教案的大量涌现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大环境是极不相称的, 也与教学改革的初衷相悖, 更与社会的大环境与教育的小环境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首先, 社会大环境影响青年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这块净土因不同程度地受到经济大潮的影响而变得不再那么纯净。青年教师受这种环境的影响难免会存在浮躁的心态, 不能潜下心来很好地备课、书写教案, 出现“抄”“补”“拖”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 应试教育的“精灵”仍在众目睽睽之下招摇过市。应试教育视学生为学习机器, 评价老师“政绩”的依据仍然是学生的考分。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之下, 教师的“教案”不再是备学生、备教法, 而是单纯备知识;教学的“法宝”也不在于备课精、教案优, 而在于时间、高压、灌输、题海。只要用了这些“法宝”, 学生的考分就可以扶摇直上, 教师就可以功成名就, 可谓“成功”出于“教案”之外。在这种评价体制下, 让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备课中“备”学生的能力、态度、情绪、价值观等心理感受, 不但是不现实的, 而且是可笑的, 更别说让学生参与了。

最后, “一刀切”的形式主义的教学规定。一些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案制度虽然各不相同, 但在基本要求上大同小异, 要求教师在书写教案时必须按照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课外作业布置、所用教具等几个模块来书写。这种“一刀切”的形式主义的规定, 最大的弊端是浪费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使许多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低效重复的劳动上, 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查阅有关教学的资料和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 不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学习, 提高充实自己。在这种制度下, 很多从事教学多年的教师回过头来看一下, 发现自己的教学水平比刚刚走上讲台时没提高多少。

当前,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地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大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 基础教育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这个新的时期, 我们应该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旗帜下, 兴起一场教案的革命。在教案设计上, 我们要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引导学生进行互动的话题应该具有启迪性、层次性和发散性, 同时教案设计要体现师生对话的平等、民主, 还应该涉及教师的教学反思。

为了使教案更适合于教学, 真正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工具, 既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又能节省教师的劳动,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 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倡导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 倡导教师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虽然寂寞但却伟大, 虽然清贫但却崇高, 可谓“三尺讲台有乾坤”。对那些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给予最大的精神鼓励和较高的物质待遇, 使其身心舒畅地工作, 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只有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才会出现不以分数论英雄的局面;只有改变旧有的教育评估机制, 建立新的更加人性化的教育评估体系, 才能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 杜绝千人一面的教育, 还教育一个相对宽松、舒畅、人文、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 教师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 研究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才能真正在教案中体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3. 教案要从对教师“教”的构想, 转向对学生“学”的引导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指导学习方法。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结论应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另外,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以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充分发展。

4. 教案设计要大胆创新, 不迷信教参, 应多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过去, 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参, 成为教参的“忠实执行者”, 不敢越雷池半步。现在, 教师备课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认知基础、生活经验、年龄特征和学习障碍等, 要多方扩充信息, 不断充实、完备备课资料, 跳出只教教材的圈子, 引领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髓, 让教材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5. 改变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式化的教案管理模式和检查模式

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管理者应该认识到, 对教师的教学管理, 必须深入到教学一线、深入到课堂当中去, 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 而单纯检查教案, 只能看到教学的表面现象, 看到的只是形式, 不是内容;看到的只是量的多少, 看不到质的高低。长此以往, 教学管理就会流于形式, 而直接受损的则是学生的素质提高。另外, 教案的书写与检查都不是目的, 主要是看教师备课能不能达到教学所需要的那种良好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融入课堂, 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 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这样比其单纯应付检查教案而写教案要好得多。

6. 改变教案的书写形式

目前, 教师书写教案用的大多是统一的教案本, 每学期一本或几本, 一页一页地写下去, 修改的余地不大, 要添加内容更不方便, 如果重写又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 不如倡导一种个性化的教案模式。比如, 把教案改成“活页式”或“卡片式”“网页式”, 每页或每张卡片只写一个教学内容, 然后按顺序排列, 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抄写教案或者应付教案的现象, 又体现了教师的个性色彩;或者集思广益, 让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革除“八股式”的条条框框, 不拘一格, 写出个性、写出新意、写出内在的东西。教案在字数上可不作限制, 只要有自己的见解, 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能够能动地指导教学, 就是好的教案。教案也可以写在备课纸上、批注在课本上, 也可以制成多媒体课件。

7. 对教案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 应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

现在, 教师最反感的是对写教案的要求“一刀切”, 不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 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 不论是文化课还是技能课, 全部是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要求, 这实际上是受计划体制的影响, 也是不符合教学原理的形而上的思想。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人也是一样。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 教学手段不同, 对待学生的态度、方法不同, 教案设计也应有所不同。在追求教育多样化、倡导和谐教育、体现人文主义关怀的时代, 要求整齐划一的教案模式不仅不符合时代要求, 更是与教育发展的规律相悖。

8. 倡导集体备课, 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 大部分教师备课书写教案还是一种个人行为, 这种个人行为存在弊端, 个体教案毕竟是个体劳动的产物, 不是集体合作的结果, 更不能做到取长补短。科学的、合理的教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就是说是一种“集体的行为”, 通过集体说课、评课、课件展示等活动, 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 既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 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同时也加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应用。

9. 让学生适当参与教案的编写

在教案的编写上, 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 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必然要求, 也是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目前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确立, 意味着教师中心的弱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势必将随着时代前进的东风与我们挥手作别, 取而代之的是“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新的教案。这个教案不再是教师“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专利, 不再是“新瓶装旧酒”式的复制品, 而是无条件的、向学生开放的、融合师生心智的学习方略。让学生适当参与教案的编写, 既是对新的教学理念的补充和完善, 也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书写教案中发现问题, 实现教学的双赢。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由于教学场景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背景不同、教师素质的不同, 都会导致教学过程多样化。因此, 教案设计只不过是教学中宏观性的材料, 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 只有摒弃旧有的教育观念、教案模式中的陈规陋习, 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学习, 在探究中合作, 在研习中备课, 教案的设计与书写才能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让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个性教育之花开放在新时代的校园, 我们的教育才有新的希望, 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责编:永馨

摘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书写教案是备课的必要环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中, 传统的教案模式、教案的检查与评定已经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传统教案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关键词:传统教案模式,评价,改革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徐勇, 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改革传统评价模式 篇三

关键词:评价高职高专专职教师

一、 高职高专专职教师评价的必要性

何为教师评价?陈玉琨认为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效能。评价的本质特征是对教师工作的价值判断。

教师评价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研究领域开始于20世纪初,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成熟经历了教育测试运动、教育评价形成、教育评价发展与教育评价专业化四个阶段。我国教育评价研究分为初期阶段(1977-1984年)、第二阶段(1984-1990年)、第三阶段(1990-现在)三个阶段,研究内容分别为与学生学业成绩密切相关、教师评价基本问题与实践经验的总结、系统发展。

高职高专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我国有着上千所。每年为国家与地方培养出上百万拥有各种技能的不同专业操作类人才,为我国实现产业升级,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提供了大量专业基础人才。而作为高职高专工作人员的重要部分——专职教师也有着几十万之众。作为高职高专学校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的主体,专职教师工作能力如何?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果状况以及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引导专职教师就显得非常必要!

高职高专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有些不同。高职高专重点是为国家与地方培养各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操作类人才。他们培养方向比较明确,就是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性人才。这就要求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工作或车间所碰到的问题。与本科学生相比,理论基础稍微薄弱一些。作为专职教师,如何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学校的定位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地方、地区经济与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培养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高专专职教师绝大部分是受过非常好的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少部分是有着非常强的实践工作能力)。他们有思想,有主见,有理想,有追求,学习能力强,有自己的判断。比较重视学校对自己工作成果与工作表现的评价。所以,如何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与引导专职教师对学校实现三大基本职能非常关键,同时也非常必要。

二、 高职高专专职教师目前评价模式

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分为两种类型: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是以奖励与惩处作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日常工作表现与成果进行评价,并作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等决定,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终局性不完全的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它的主要特征有:学校领导重视教师未来的发展;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与专业价值;实施同事间教师评价;由评价者与教师配对,促进教师未来发展;更好的发挥全体教师积极性;扩大交流渠道,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注重长期目标;制定评价者与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

我国自隋炀帝设科举制以来,对教育评价的功能虽有全面理解,但主要发挥的还是其鉴定选择功能,在激励改进功能方面却长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重视其鉴定选择功能,如在教师评价上常用的“优胜劣汰”、“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等都充分反映其鉴定选择功能。即便偶有“以评促改(建)”也是在奖惩前提下教师的被动改进。加之奖惩性评价因为是对过去终局性评价,比较容易统计与操作,同时给予领导较大的裁量权。所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对专职教师评价仍是以采用奖惩性教师评价模式为主。

三、 高职高专专职教师目前评价模式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高专对专职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奖惩性评价为主。奖惩性评价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奖惩性评价是针对过去的行为或成果采取的评价,是终局性评价,对被评价人未来发展不能很好起到规划、引领与激励作用;其次,奖惩性评价的结果会对被评价者的薪酬、职位、聘用等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评价过程主要是领导对专职老师进行评价,所以,在评价过程中专职教师参与程度与积极性都不高,热情不大;再次,奖惩性评价在统一与协调专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方面有时有不一致的情况,甚至有时产生冲突;还有,奖惩性评价在道德评价方面是空白。近几年来,学术造假现象有一定的抬头,作为教书育人的专职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与状况直接影响到被教育的学生以及社会公平;最后,在评价目的上偏重于选拔性评价,忽视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诊断、激励与发展,目的是更好的促进专职教师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自1978年恢复高考,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已进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众化阶段(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0%,预计到2015年达到36%,到2020年这一比例达到40%)。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人才结构性矛盾凸显!有一定专业基础,动手能力强,受过良好教育的基础性操作类人才非常紧缺!作为实现我国工业化与制造强国的基础操作类人才培养的场所,高职高专承载着重大使命。据统计,2006年普通高校教职工总数为187.2601万人,其中专职教师人数为107.5989万人,占职工总人数的57.46%,这一比例近几年还在上升。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高专也有类似特征。如何充分调动专职教师的积极性,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同时兼顾教师个人发展,并对专职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与激励数十万高职高专专职教师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挥自己应有作用与贡献。学校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以及教育部对高职高专的战略定位,在把握高校“科研、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前提下,探索与实施一套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对于调动专职教师积极性,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非常关键。

本文为2014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编号3387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肖美良.高校教师评价研究简评.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

[2]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

4.改革传统评价模式 篇四

制定原则:

由于分组初期,学生要适应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以制定本方法考虑到简单易行和以考察二人小组的和谐互动、上课期间的行为规范程度、认真听讲的态度为核心。暂时不考虑学习成绩。具体操作办法:

1、一节课临近结束或起立时,由课代表(无课代表由班长)拿记录本请任课教师对本节课每一个大组中选出2至3个表现优秀的二人小组,并做好标识。标识为本学科的汉字缩写。如英语学科标注“英”。选出后再下课。

2、班主任和临时班委每周做一次小结,评选出周优秀小组;每4周做一次总结,选出月优秀小组。周优秀和月优秀名单要通知家长。月优秀发奖状。在总结时要考虑自习课、是否按时到校、课间表现、值日情况等因素。具体考核内容:

1、上课铃声响起止,二人是否能及时回到座位并做好上课准备;

2、上课期间,二人小组是否能够行为规范;学长和学友应该会互相提醒对方的不规范行为;

3、上课期间听讲认真,能够在任课教师的要求下顺利完成上课过程;

4、针对课上二人互动的内容,学长是否能够及时的辅导和解释学友提出的问题。学长与学友关系是否和谐;

5、任课教师提问问题时,二人小组能够同时举手;

5.改革传统评价模式 篇五

据了解,广东省于2012年开始在南方科技大学试行基于高考基础上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随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相继参与试点。

试点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按6:3:1的比例参考学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即学生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高校综合素质测试实行笔试、面试,或笔试、面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受到了考生和学校的欢迎。

日前,广东省招委员发出了《关于做好2016年基于高考基础上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试点高校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和多样化的人才选拔制度,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高校科学选拔各类人才。要求试点高校除了对学生要依据高考成绩、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外,还要重点研判考生高中综合素质档案内容,重点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等,提高选拔水平,促进科学选才。

《通知》要求,试点高校要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招生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公布综合评价录取各环节的信息,特别是要及时公布本校的招生章程,明确招生要求、录取条件、综合评价程序、组织方式等。要将参加测试的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录取考生名单及相关信息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考生一律不得录取。要构建严格管理,严格考试招生管理,规范考试招生行为,重点强化对考生资格审核、测试过程、录取环节的管理,确保程序公开、结果公正。要加强对考生申报材料的审核,对在综合素质档案中提供虚假材料的考生,取消其报考资格。

据了解,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试点高校已公布综合评价招生章程,并陆续开始综合评价报名工作。今年新增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正在制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改革试点方案,将于近期公布招生章程并接受考生报名。有意报考试点高校的考生,可以留意学校网站和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信息,了解报考方式及学校测试具体要求。

6.改革传统评价模式 篇六

一、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特点及优点: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特点是:传统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总结性学习终端评价,它以甄别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与选拔优秀学生为导向,它是一种教师、教育主管部门、考试机构等自上而下的对学生“定性”评价,只注重学生最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内容统一、评价标准统一。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对某一规定范围内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接受评价的所有对象按照“对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从高到低进行甄别性排列。正是这种优点,长期以来,这种教学评价方式被广泛教师对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判断、学校对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判断、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判断、各级学校在招生工作中对学生优劣的判断。

二、现代教学评价方式的特点及优点:

现代教学评价方式的特点:现代教学评价方式是一种多元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动态评价,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运用,一些新的评价手段如电子档案袋、量规、概念图、学习契约、范例展示等教学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7.改革传统评价模式 篇七

一、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图书管理员与读者只能在固定开放时间, 进行有限地面对面的参考咨询和图书借阅服务。而且受图书馆固定开放时间和地点的局限, 不能满足读者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服务需求, 且受经济条件限制, 图书更新的速度也不能满足读者需求, 而在当今高科技快速发展阶段, 读者的阅读需求向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这就为传统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图书馆典藏按不同性质分类管理, 按照图书性质分成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的书库, 虽然有利于管理和查找图书, 但这种人为的分割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使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往往只考虑如何将原有工作做得更好, 而忽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传统高校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 藏书量越来越多, 在按不同图书种类进行倒库、库位调整和架位调整的时候, 就要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进行手工搬运工作, 为了便于图书管理, 图书是按分类所索号进行排架, 如果某一位置的图书过挤或放不下, 就得把其后所有的图书按顺序依次往后搬放, 新编目出来的新购图书不断地往书库放以供读者阅读, 就得不断地重复调整图书的位置, 这是一个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在搬运期间还影响了读者借阅, 同一本书在搬运前后很可能就在不同位置, 这影响了读者在不同时间借阅相同图书时的查找, 一个读者要在不同书库之间查找自己所需主题的图书, 这样既浪费了读者的许多时间, 也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 不能统一地按某一标准为读者提供服务, 由于人为因素, 在相同情况下, 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同方式的服务, 服务标准很难统一, 有时还造成读者的疑惑。服务内容也很单一, 不能满足读者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获得的统一便捷服务的需求。

4) 不到图书馆固定的地点, 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就能获得所需的资料, 使得到图书馆借阅图书阅览的人数、次数不断减少, 使图书资源利用率不断降低。有些图书馆藏书量虽然相当多, 但新购图书数量有限, 并且在编目室的编目过程中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不能尽快提供给读者阅读, 由于现在信息技术更新得太快, 所以有些图书还没来得及提供给读者阅览, 就有可能丧失新购图书的最佳利用时间。

二、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挑战与改革的机遇同在

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各种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 把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图书馆中。将为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与发展锲机, 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投入, 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 还能扩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 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 使用彩信、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 能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和观点, 大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可以各抒己见, 相互学习, 这种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知识、满足自己所需信息需求的方式。让读者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PC这些移动设备, 利用它们自身具有的随身携带性和随时、随地使用的便捷性, 接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信息服务, 满足广大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在移动通信技术深入到生活各个方面的时代, 更需利用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新颖的服务模式。

2) 互联网上有丰富多彩的共享资源, 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库, 它几乎包括各方面所有不同类型的信息知识, 有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各种资料, 利用声音和图像等, 人们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 如果把传统高校图书馆与这些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就能使图书馆资源不仅只服务于在校的教职工和学生, 就能把服务扩展到社会成员和不同学校, 就能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领域得到扩展和创新, 能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 更能体现图书馆以服务为宗旨的目的。

3) 利用二维码技术, 使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更好地融合, 方便图书的借阅, 二维码这种即使在没有电的情况下, 同样能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 解决了在没有电的情况下的技术问题, 这种技术的运用能使图书馆资源运用的范围更广, 应该使它在图书馆领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当今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 高科技对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既是一种挑战, 更是一种机遇, 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契机,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 利用信息手段使图书馆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充分发挥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作用, 同时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使高校图书馆得到更好地发展, 使其在开创高校发展新局面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书馆的发展不能与现代信息技术分开, 移动图书馆这一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必将在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传统高校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使丰富的图书馆馆藏能更加迅速和广泛地被读者利用。开拓图书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模式, 充分发挥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 为了一切读者, 为了读者的一切的服务宗旨。

摘要:信息技术给传统图书馆产生了巨大冲击力, 也给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图书馆要在信息技术激烈竞争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紧追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加强对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和加大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投入, 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效率。

8.改革传统评价模式 篇八

关键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一、改变学生旧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景:教师把重点、要点一字一句的讲解,一字一句的写板书,学生上课一言不发,只有听和写,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不用动脑,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一遍、两遍、三遍,周而复始,课堂气氛沉闷,提问无人响应,有的学生干脆睡觉。这样的课堂,交际日语教学法根本无法实现。困此,全身反映日语教学法应需而生,老师们大胆创新,让学生上课脑、眼、手、脚等各个部位都在运转。例如,离开座位,分组讨论,音乐跟读、黑板联比,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打破他们呆瓜式机械学习法,慢慢适应一种全新的交际过程。这样,节奏感带动学生的情绪,学生们高度兴奋的学习状态,既轻松又愉快,无压力无负担,交流沟通的很融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表达自己,这种由“死”变“活”的课堂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再者,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社交、感情,把之充分与日语学习相结合,达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其一,对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想说,愿意说,有话说。太远离他们身边的事物他们不会说。其二,寓乐与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讨论一些社会最热门的现象、焦点、问题,对于他们的思维,分析,理解,判断能力有相当大的帮助。学习要接近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另外,发挥班干部和活跃分子的领导和带头作用,是构筑课堂气氛的第二大因素。因学生性格的不同,学习方法更是各异。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各班实际条件加以调整。例如,性格搭配,强弱搭配,学习互助对子,好帮差,用整个环境去感染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让他们同化于大的学习氛围中,切不可急于求成,强逼硬压,造成学生逆反心理。

二、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正确处理老师与学生关系,“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们要与时俱进,一堂课下来,要反问自己,“学生到底学到什么没有?请不要因为教学要求或是课程进度,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同时可以助长班上的学习气氛。课前,课后,课中大量的互帮互助学习,大家一起讨论共同的问题,取长补短,直接沟通,避免了一些害羞学生,懒散学生不愿问问题的尴尬。

三、科学地安排课堂活动,做到“适当、适量、适时”

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些教师往往不能将知识点与所选活动相结合,分离开来,不挂钩。活动搞完后,学生还不明白到底为什么搞这些。不仅浪费了時间,而且完全推动了搞活动

的目的和意义。但有些教师的活动就很适当。另一方面,“适量性”,课堂活动不能太少,更不能太多。太少,课堂枯燥无味,了无生趣;太多,乱七八糟,一团混乱。最后,“适时性”,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恰到好处最妙。只有搞的活动是最适合现在这个时候用的,学生都很配合老师,那才可行。有些老师让学生做活动,也许毫无创新,也许缺乏兴趣,学生根本不愿合作,无一反应。这就要求学生所思所想所闻所见,达到二合一,否则课堂活动无法展开。

教师是学生的标榜,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

其二、教师角色的转换,“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的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由于我校以年轻教师为主力,所以要“严师”与“仁师”相结合。我们的学生,是个性张扬,他们的感性大于理性。在学生面前,我们要换位思考,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多多帮助他们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战斗力。

其三,注意细心观察,对某些典型学生实施即时有效措施,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奖罚办法。可以抓典型。要么“树立榜样”。要么“杀鸡骇猴”。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必须批评教育,找出问题所在,随时谈话,对于积极进步的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学习标兵等评选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各个方面得到提高。老师们要有第三只“心眼”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譬如,上课表现情况,平时成绩,作业情况,考勤情况,等等,这些要有详细记录,以便发现学生变化,及时调整。我们让学生知道,一方面,他们的老师平易近人,真正的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另一方面,老师的严谨和原则让他们尊敬爱待。

四、重视课堂纪律,创造教与学的良好环境

严格的纪律才能出成绩,这一点至关重要,是很多学生认为,熬过高考,进入大学就很自由,不在受学习压迫。其实,自由是相对的,世上没有完全的自由。大学生的压力源于自身的动力,那就是自学。他们忙着踢球,忙着逛街,忙着吃喝玩、上网、交友、运动和游戏;他们懒得起床、上课、洗衣,他们的惰性由此一点点的滋长。所以,我们只有坚决端正他们的态度,告诉他们优胜劣汰的形势,时刻提醒他们珍惜大学的“黄金档期”。

重点在于纪律要严,态度要正,原则要立。老师们要站定立场,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决不能变来变去,要始终坚持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只有严格的纪律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端正的做事态度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只有确立性原则才能保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教育,定期找学生谈心聊天,及时赞扬学生学习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进行谈话利弊分析,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可以根据各班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求老师们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总而言之,我们突出视听说的实用性,重点培养学生日语综合能力。求实创新,热情实干,戒骄戒躁就是我们心中一盏不灭的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有一个萌芽,发展,成熟的过程,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王鸿江.现代教育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林海民. 《当代教育理论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培训行政介绍信下一篇:破茧中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