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雨后教学设计

2024-10-12

苏教版雨后教学设计(共15篇)

1.苏教版雨后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弄清课文的内容。

3、初步了解课文,感受黄河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国有两条大河。是哪两条大河?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黄河”。(板书:黄河)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师:在古代,有许多诗人都曾赞叹过黄河。(出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袁鹰,也来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他写了一篇文章《黄河的主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题)

读题目,能不能读得气势更大一些?

二、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并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指名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作者赞颂的黄河的主人是谁?课文说了艄公的什么事?

1、齐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课文中谁是黄河的主人?(板书:艄公)

教学生字:艄公的“艄”是什么偏旁?“艄”是什么意思?(船尾掌舵的人,所以“艄”用舟字旁)

(2)课文中的艄公驾驶、掌舵的是什么交通工具?(黄河里的羊皮筏子)

(相机介绍羊皮筏子:黄河里的羊皮筏子,进行简要介绍。羊皮筏子:黄河上游的一种交通工具,用羊皮制成,吹了气,便能浮在水面上。)

(3)课文说了艄公的什么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作者看到的黄河里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出示第一段:“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作者袁鹰眼前的黄河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学习胆战心惊、黄河滚滚、浊浪排空、万马奔腾)

想不想看看那气势磅礴的黄河。(课件演示:黄河奔流的情景)

此时你心里感到怎样?(我感到害怕、自豪、激动)

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自已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作者对黄河那浊浪排空的气势感到害怕。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都胆战心惊,放声把课文朗读一遍。

(5)课文还有哪些词也能体现黄河的磅礴的气势?

①教学生字“骇”。“骇”是什么意思?“惊”呢?“涛”和“浪”都是指什么? “惊涛骇浪”是什么意思?(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②教学生字:“履”。你理解“如履lǚ平地”吗?“履”是什么意思?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6)这样气势磅礴的黄河在艄公眼里是什么样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①相机出示句子(交流学习)

②齐读句子

四、再读课文,谈感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最想说得是什么?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沉着、镇静、谈笑风生、从容。”

3、齐读六个词语。你有没有发现,这六个词语都是写人的心里、神情的?那么课文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的是谁?沉着、镇静的是谁?谈笑风生、从容的又是谁?(我、艄公、乘客)

二、体验黄河的壮美。

1、那么是什么使作者胆战心惊,他又为什么提心吊胆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的1-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2、交流:

“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一下母亲河的雄姿。(播放课件)

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腾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伫立在黄河边上,听着黄河的咆哮,心潮起伏,感情激荡你想说些什么呢?

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天都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黄河那磅礴的气势。

三、体验羊皮筏子的惊险:

1、这样的黄河怎不让我胆战心惊呢?而我又在为什么提心吊胆?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好好体会一下。

2、读课文。谁先来读读你找出的语句,再谈谈你的体会。

(1)“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那么小,那么轻”,“小小的,整个儿”,这么一读,就让我们感觉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羊皮筏子越发显得小而轻,还有谁想读?

(2)“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人!”

那么小的羊皮筏子上还坐六人,真危险哪!真担心他们会不会沉下去。你能读出这种危险来吗?

指名读,评价

老师听出了你的担忧,听出了你的害怕!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第3段。

读到这儿,你见到了怎样的情景?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羊皮筏子的危险?

(3)“也只有十只到二十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上有六个人已经很危险了居然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真让人提心吊胆。让我们用朗读再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读1-5段)

四、领略艄公的风采。

1、读描写乘客的句子,想想乘客怎样谈笑风生。假如你是乘客,你会和你的同伴说些什么?

2、乘客们脚踏滔滔的黄水,面对滔天的巨浪,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他们怎么还有心情说说笑笑呢?

A、艄公怎么做的,竟然让身处险境的乘客们如此放心?读6-8段画出描写艄公的句子,多读几次抓住印象深的句子谈感受。

B、艄公是凭什么克服困难的?

3、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五、课外延伸。

在人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的艄公以外,还有很多主人。如:同学们就是课堂的主人。

六、作业布置。

1、摘录描写黄河和艄公的词语。

2、继续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苏教版《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2.苏教版雨后教学设计 篇二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第二学段习作“要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针对该要求拟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放在首位。

2.遵循中年级习作时由说到写再到说写结合的思路, 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心中所想, 用生动活泼的文字记写下来, 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心态下, 做到“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心”。

教学目标

1.创编一个故事, 用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作主人公。

2.展开想象的翅膀,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现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点睛, 诗句导入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每一个词语都是一个故事呢。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 兔死狐悲

井底之蛙 画龙点睛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2.读一读下面的诗句, 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龙游浅水遭虾戏, 虎落平阳被犬欺。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3.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或诗句里都有动物的形象, 这些动物有时被赋予人的特征穿插在故事中, 便有了很多卡通人物了, 瞧, 他们来了———

【点评: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故事, 一行诗句就是一串画面。成语和诗句的出现, 使课堂顿生想象的活力, 为创编故事作了良好的铺垫。引路, 使学生进入一种文化情境中, 可强化课堂的语言交际氛围, 一方面为学生积累了语言的素材, 另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对编故事的热望。】

二、重温“卡通人物”, 激情引路

课件展示图片

1.这是一群住在卡通王国里的快乐的小精灵, 他们模样各异、奥妙无穷, 来,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卡通人物和相关的故事情节。

3.引导思考:故事讲了什么?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欣赏了这些故事, 你有什么收获?

4.让我们一起用热切的声音呼唤他们的名字。

【点评:熟悉的卡通形象, 趣味盎然的画面, 亲切的交流话题, 唤醒了学生的已有记忆。】

三、大胆想象, 再创故事

1.今天我们也来发挥想象, 编一个“狐假虎威”后传。自从上次老虎被狐狸耍了以后, 一直想要报复狐狸。有一天, 老虎在森林里又遇到了狐狸———于是就发生了新故事。

2.引发学生想象几种可能的结果并分组根据自己的设想表演:

(1) 结果一:狐狸再一次利用了老虎的威风……

(2) 结果二:老虎发现上当受骗了……

(3) 结果三:狐狸最终没有逃脱……

……

3.学生表演, 引导评价:哪一个故事编得生动有趣?

【点评:在创编的实际练习中练习创编故事, 巧妙地进行了创编故事的方法训练。通过以演促说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故事说具体了。】

四、用卡通人物, 自由创编故事

1.我们这一课回忆了不少卡通人物, 这些卡通人物, 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你觉得故事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写得这样有趣?

2.现在, 放飞你自己的思绪, 从这些卡通人物中挑选一两个进行想象, 还能想到哪些与他们有关的不同的故事?

3.如果让一个卡通人物在你笔下诞生, 你打算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为什么这样取名?

4.学生讲述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的故事。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引导学生整理思路, 编出的故事要体现人物个性特点。

5.这是我搜集到的作品《呼噜猫和阿猜狗》。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俩的故事。

教师读范文, 学生再评点。

【点评:讲解、练习、评点、示例相得益彰, 引导学生想象中充实内容, 讲练中学写, 点评中悟写, 加深学生对童话故事体裁的认识。】

五、快速行文, 一气呵成

1.听了你们精彩的故事, 我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了, 还等什么?让我们把他们都写下来吧!注意叙述要清楚, 内容要生动。下面, 请大家拿起笔来, 当一回童话大王吧。

2.学生习作。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奇妙联想, 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 自定题目, 完成初稿。

3.老师巡视指导,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生习作, 师巡视指导二、集体会诊, 修改作文1.挑选学生的两三篇习作, 组织评议修改。评议标准:

(1) 读一读, 是否有错别字, 语句是否通顺。

(2) 听一听, 故事是否有趣, 个性是否鲜明。

(3) 评一评, 想象是否丰富, 故事是否有意义。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作文。

3.根据学生的评价, 学习别人的优点, 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次创作。

4.修改之后, 读给同桌听, 再互提修改意见。

3.苏教版四上《习作5》教学设计 篇三

1.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可谓精彩纷呈。你有自己所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吗?说给大家听听!(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2. 你想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写出来让大家分享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交流“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言语表达的素材。在此过程中,自然过渡到研读例文的环节中去。

二、 研读例文,领悟自述

1. 我们在习作之前,先来欣赏两位同学的习作,看看别人是怎么介绍自己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的。

2. 学生默读例文,思考:这两篇例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① 这两篇习作分别写了什么?(小闹钟和小溪流)

② 你觉得这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学生先相互交流,然后再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两篇习作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使文章生动、有趣。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自述,并初步领悟自述的好处是使文章生动、有趣。

3. 进一步领悟自述的好处。

① 同学们刚刚提到这种写法叫自述,这样写的确很生动、有趣。请大家再细读例文,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很生动、有趣?

② 检查交流。《小闹钟》一文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全身、背后、头顶”,以及“告诉、伸出、敲、唱”等词语体会表达的生动有趣;《小溪流的自述》一文,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孤独、难过”以及“拍拍、挠挠”等词语体会这种写法的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什么叫自述和自述有什么好处以后,再让学生回到例文中去,就是要让学生把自述的方法以及好处的领悟落到实处。通过品味“全身、背后、头顶、告诉、伸出、敲、唱”等词语,感悟“自述”的方法;通过品味“孤独、难过、拍拍、挠挠”等词语,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③ 现在你能说出自述的好处吗?

三、 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1. 细读例文,想想例文在自述的时候,都写了哪些内容?

2. 检查反馈,引导学生归纳并相机板书:

《小闹钟》:外形——构造——功能、作用

《小溪流的自述》:快乐——孤独、难过

3. 在介绍这些内容时,你觉得小作者写得怎样?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从例文中举一个例子说说看。

4.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并相机板书:

(1) 采用自述的写法;

(2) 注意表达有序;

(3) 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例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习”有所“仿”。此环节让学生再次细读例文,意在让学生感悟写法,主要目的有两点:要让学生了解,在介绍一个事物时要注意一定的顺序,表达时要做到有条理;要让学生明白在介绍一个事物时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所介绍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四、 角色练说,丰富选材

1. 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头饰拿出来,先想想你准备介绍这一事物的哪些内容。

2. 把你想要介绍的内容列个简要的提纲。

3. 指名学生上台,戴着头饰介绍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事物。

4. 同学相互点评介绍的情况。

【设计意图】:“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贯穿于习作指导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为学生的动笔、表达服务。让学生戴着头饰介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所介绍的这一事物的角色之中,表达真情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 书面练笔,巡回指导

学生当堂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苏教版雨后教学设计 篇四

(主备:吴冬梅 审核徐立良)

教学目标:

1.练习诵读《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3.熟记八个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2.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3 月31日 总 40 课时 )

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了解吗?是哪几部?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3.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4.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学生练习诵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

7.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你们都看了吗?

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空城计 苦肉计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的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 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有没有讲错的地方?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住?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

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

9.鼓励学生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 4月1日 总 42 课时 )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奈”、“恭”、“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知道学生写“奈”。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6.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自由朗读。

6.同座位练习背诵。

7.指名读。

8.集体练读。

9.集体齐背。

10.指名背。

第三课时 ( 4 月2日 总 43 课时 )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对此人们或难过或焦虑或痛苦,你或你的亲朋好友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来。

3.板书:学会安慰

二、创设情境,指导得法

情境:解小惠是班上的同学,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家长对她的期望也很大。这一次考试,因为粗心,答错一题,没能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她伤心得哭了。

1.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对解小惠进行安慰。

2.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从同情、鼓励、找回自信等方面进行安慰;试着换个角度,从自身方面设身处地进行安慰,安慰时注意得体、语气委婉。

3.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一情境。

4.上台表演,全班交流。(指明一学生扮演解小惠,另外其他几位学生扮演解小惠的同学,台下的学生充当导演,进行指导。)

5.妈妈安慰:试请学生上台表演。

6.自我安慰:听了这么多关心的话语,作为解小惠本人,她又应该如何来安慰自己呢?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人离别等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出示情境,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

情境1.A同学是四(3)班的班长。这次参加大队委竞选,仅以三票之差落选了,她愣愣地坐在教室里发呆……

情境2.邻居王奶奶的儿子考上了托福,即将去美国留学。最近几天,王奶奶总觉得心里少了什么,很失落……

小组选定话题,合作自由交流。

四、创设生活情境,融会贯通灵活交际

导入:针对同学们的生活、学习上的许多小烦恼,学校即将开通一条“小烦恼热热线”,让大家能有机会倾诉一下心中的烦恼,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我们的节目,来与有烦恼的同学们进行空中交流,从而达到安慰他们的目的。

1.选出嘉宾。

2.划分场内外观众听众,交待参与办法。

开始:(播放音乐)伴着悠扬的乐曲,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小烦恼热线”今天与大家见面了。你的心情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许多不顺心事。当你不开心时,不妨参与我们的节目,把你的烦恼说出来,我们会尽量帮助你的。

接进电话:

嘉宾与观众、听众交流,教师总结。

……

结束: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节目接近尾声了,还有那么多朋友们想参加与我们的节目。希望与你们明天相约在“小烦恼热线“,感谢嘉宾的参与。

五、总结

让我们每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都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板书设计::

有同情心

口语交际 学会安慰

多说鼓励的话

5.苏教版雨后教学设计 篇五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游》教学实录”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秋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齐读课题。` 师: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师: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

师: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生:秋天很美。学习生字词

师:小朋友,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可是这些生字、新词还认识吗?

出示:白兔农田追逐一望无边 郊外 草地 开心

笑着 喊着 蚂蚱 棉花

几只 ?(1)、指读词语。

(2)、找一找轻声音节的词,多音字。(3)、选择其中的一个说句话。

三、精读课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大自然中,去仔细感受一下

秋天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好吗?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朋友秋游时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师:你觉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样?(美)美在哪里呢?我们读读课文好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讨论:抓住“蓝蓝的、一望无边、有时像„„有时像„„”

师:“蓝蓝的”对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颜色是蓝蓝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再美一点。

师:“一望无边”哦,原来天空是这么广阔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边,谁能读好这个词?指读,真不错,你把天空的广阔无边给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有时像„„有时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看,这天上的云朵就只像白兔,绵羊吗?这些飘动的云变化真多啊!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这些云朵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联系平时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师:句式练习(学生说到有时„„完成这个句子练习)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小结:的确,秋天的天空多美呀!美在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多神奇!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多么广阔啊!那谁能通过朗读把秋天天空的美丽读出来呢?(指读课文)你读得真美,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试一下好吗?(齐读)

(二)、第三自然段

过渡:我们刚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还有什么也很美呢?(田野)

师:分小组读课文自己学习讨论,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

学生交流

(1)、田野里,稻子成熟了。(对呀,田野里稻子金黄金黄的,这就告诉我们稻子是成熟

(2)、田野里,高粱火红火红的。(你看到了火红火红的高粱,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朝我们笑呢!那高粱也成熟了。)(3)、田野里,棉花白了。(棉花白白的,如果你看到一团团雪白的

棉花,那你一定会替农民伯伯高兴,因为棉花成熟了,获得了大丰收。)

师:谁愿意来读读呢?(指读)你能想象一下稻田里这丰收的景象吗?

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样?高粱红了,红得怎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可以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

出示:田野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小结: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确实很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老师还觉得,这些颜色不光美,还说明了庄稼成熟了,就要丰收了,大家肯定很高兴,所以读的时候还要——高兴点。真好,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的美,秋天的田野是那么的美,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小朋友来到郊外游玩,玩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

师:指读第4自然段,思考:共有几句话? 生: 师:指读第一句: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1)、读得不错!圈点“有的„„”读读体会,“亮开了嗓子”在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看看图,小朋友还玩些什么?(3)用上“有的”来说说笑朋友还玩了些什么。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欢笑,大家(引读):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4、那就让我们开开心心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丽,大家玩得也很开心。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好吗?

五、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板书:

秋游 天空

美 田野

开心 游玩

6.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 篇六

●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情况。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 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 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难点: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 设计思想

《赤壁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悟。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082年。“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次著名的莫须有之狱。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成为当时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但是,苏轼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予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一派许多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怀有谋反之心。苏轼被逮捕下狱,受尽严刑拷打,差点被判处死刑。最后,因为皇帝的怜悯,苏轼免了死罪,贬到黄州,以团练副使安置,不得签署文书。苏轼住在黄州东坡,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一住就是五年。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他感到了温暖,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赤壁赋》教学PPT

●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观看ppt

ppt简介作者苏轼,知识灌输。

●解题,介绍赋的有关知识。

听讲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导读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夯实基础。

给加点字注音

属客( )窈窕( )斗牛( )冯虚御风( ) 桂棹( )倚歌而和( )余音袅袅( )嫠妇( )愀然( ) 扁舟( ) 舳舻( ) 酾酒( )横槊( ) 匏尊( )无尽藏( )

主导学生活动:

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课文注释补充:

泛舟:荡舟,划着船。泛,浮行,漂浮。

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铺在江面上。横,横铺,覆盖,笼罩。

浩浩乎:广阔的样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哭泣。舞、泣,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拉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遨游,抱着明月长久存在下去。挟,夹持。以,连词,同“而”。长终,指与明月相终,即永远存在。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洗盏更酌:洗净杯子,重新斟酒。

主导学生活动:

概括文章内容。

阅读、思考、发言。

第一节:写作者和朋友泛游长江,尽情尽兴。(“乐”)

第二节:写箫声哀怨,使客人的情感骤转。(由“乐”而“悲”)

第三节: 吹箫客人论述了曲调哀怨的原因:当年舳舻千里横槊赋诗的英雄现在在哪里?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无为者。哀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永恒。

第四节: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乐观豁达的情怀。尽管政治失意,被贬黄州,但作者能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对待它,找到自己心理平衡的支撑点。

第五节:客人转悲为喜。(由“悲”而“喜”)

主导学生思考:

本文写作特点。

诵读、思考、发言。

1.构思精湛、缜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散文贵在以意贯穿全文,本文抒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整个情绪的转换由喜转悲为乐,线索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澜。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开始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哲理的简述,则画龙点睛,道明本文的主旨,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2.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

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落泪。

3.“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前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如通篇换了12 次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主张,也采用了不少对偶排比的句式等。使文章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 拓展延伸

主导学生活动:

理解苏轼的几个哲学层面。

听讲、讨论、发言

儒家和佛老思想。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

当堂练习

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板书

赤壁赋

苏轼

第一节:写作者和朋友泛游长江,尽情尽兴。(“乐”)

第二节:写箫声哀怨,使客人的情感骤转。(由“乐”而“悲”)

第三节: 吹箫客人论述了曲调哀怨的原因。

第四节: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乐观豁达的情怀。

7.苏教版雨后教学设计 篇七

首先了解一下作者鲁迅,普及一下鲁迅的资料,然后通过鲁迅来导出新课。让学生去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先掌握文章大致结构。接着再跟着老师的步伐去深度的挖掘课文内容,学习藤野先生的品质。在设计方面重心主要放在人物品格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全方面去了解藤野先生的品质。小组之间可以开展讨论学习,换位思考,哪些品质是自己现在还没有具备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后,学习作者的人物描写细节,明白如何通过人物特征描写去凸显品质。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的主题,细读描述性语言以及事例,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从文章中感受作者对于老师的尊敬崇拜之情,体会正确的爱国主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文章的线索分析主题,解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2.教学难点:感受鲁迅对于藤野先生的情感,以及心中的爱国主义。

四、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导入新课

1. 回顾有关鲁迅的文章。

师:鲁迅是我们熟悉的一个伟大作家,作品很多你们了解多少呢?你们眼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呢?

2. 资料助读。

(1)代表作。

学生介绍鲁迅的为人以及有名的代表作。

(2)简单的介绍作者为什么要留学。

鲁迅在1902年3月到日本留学,因为鲁迅希望去找到救国之方。一开始鲁迅准备通过学医来救治国人,于是在1904年前往仙台学习医术。可是现实的教育让鲁迅意识到改变人们的精神才可以真正的治疗国人,因此开始了弃医从文之路,在仙台学习期间遇到了藤野先生。

(二)推进新课,整体感知

同学们首先快速的阅读课文1到22节,阅读后思考以下的问题

1. 鲁迅对于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 哪些事让鲁迅对于藤野先生刮目相看,尝试着自己去总结一下。

学法指导:(1)学生需要快速阅读,尝试在10分钟内阅读这些段落。(2)在阅读中进行适当的记录。

1.中规中矩、不拘小节、其貌不扬。

2.四件: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有关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三)交流互动

(1)细读11—22节将课文中对于藤野先生描写的语句画出来,并且分析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有哪些品质。

学法指导:从任务的主要描写手法出发,先列出基本的描写手法再通过分析,找出文章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语句来总结出藤野先生的品质性格。

明确:工作热情诚恳,对待学生尽到老师的职责严格要求,民族没有偏见,对待中国友人尊重友好。

(2)鲁迅遇到了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没有种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为什么鲁迅要离开这里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的23到31节中寻找答案。

明确:因为一件匿名信的事件还有一件看电影的事情。

追问:那么鲁迅如何向老师告别的呢?

明确:善意的谎言、赠送照片

(四)自主探究

思考

1. 为什么藤野先生对于鲁迅开始关注?

2. 作者为什么对于藤野先生几十年了还是非常怀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对于先生的感情?

(1)从作者的表现角度出发,并且从鲁迅拥有的爱国主义角度出发。

结论:出于对鲁迅的发愤努力和爱国热情的尊重与同情。

(2)教师给出一些材料:

鲁迅到日本的时候是中国国力非常衰败的时期,但是日本的国力在那时候非常强盛,因此在日本许多人看不起中国人,但是许多中国人却没有民族自尊心,对于日本人的瞧不起不敢反驳。鲁迅有着非常强烈的爱国主义,也遭遇了这样的事件非常愤怒。

五、课堂小结

课文的主线是藤野先生,但是鲁迅的思想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暗线,将文中的各个材料都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就是藤野先生的品质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以及通过分析语句并且学习作者的表达特色与写作手法。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文1—5节写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设计内容比较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还需要再提升层次,学生赏析文章的节奏需要提升。学生跟着老师的步伐,学习如何去分析人物表达语句去感受人物的品质。教学重点是学生去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学习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中的步骤把握较好,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摘要:《藤野先生》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去理解全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课堂中需要注重教导学生的是如何去抓住人物特征来表现品质,学生要学习如何通过一些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同时在课文中还渗透着浓浓的爱国精神。本文就笔者施教过程中的创意设计及反思略作阐述。

8.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教学分析 篇八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分析

文学作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够有效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增加学生的个体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设置文学作品部分能够让学生的生活常识、语文知识乃至科学知识得到增加,并锻炼学生在想象、审美、语言和叙述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加以重视。

一、文学作品的概念和作用

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作品是为小学生创作的符合其心理发展规律,适应学生阅读需求和接受能力且能够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它具有故事性、成长性、趣味性和朴素性。它主要包括古代近代或者外国的文学作品节选出来的内容。可以是《世说新语》及二十四史中的故事,可以是鲁迅、胡适、冰心等近现代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国外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作品中的故事。

首先,它能帮助学生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不但要让学生积累知识,还要锻炼学习能力、体会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采用文学作品正好可以达到以上目的,让学生养成语文素养。其次,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目前采用新课标,目的是要实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人性不是天生具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而文学作品正好可以提升人的本性,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最后,它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学作品大多是中外文学精髓,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授能够让教师掌握到文学创作技能、修辞表现手法的应用等知识,能够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现状

就教材设置来说。首先,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中文学作品数量最多的是小说、散文和诗,体裁较为丰富。其次,文学作品中表现主题最多的是美德、自然和爱,之后还有成长、民俗和国际理解三个部分。再次,绝大部分选录的文学作品经过了改编和改写,删除了原著中的部分情节,应用了小学生普遍接受的语言文字。最后,文学作品中出自国外的比例较多,远远超过国内比例。

目前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存在以下优点。第一,它意识到苏教版小学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对文学作品非常重视。第二,对文学作品的功能有明确的认识,很多教师认为文学作品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教育功能。第三,对文学作品教学的特殊性较为重视。第四,能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另外它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部门教师缺乏文学作品深入解读,很多教师没有广泛接触过这些文学作品,其对文本的分析还较为浅显,从而对教学效果带来了影响。第二,很难实现多元阅读。很多教师并没有有效对课本多元解读,因为教材选文主体单一,师生难以个性化解读,教师参考书对主题思想进行了规定,考试要求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就对师生的多元解读带来了限制。第三,难以体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太过受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忽略了学生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第四,很难将教育性和审美性协调起来,很多学生难以处理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第五,学生没有创作热情。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教学优化措施

1.重视文学作品的情趣

在对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要把握学生的情趣,发挥教学特色,小学生精力充沛,情感热烈,想象丰富等,因此要注意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如此才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師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童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

2.强化文本意识

因为作品文本的不同,所以其组织形式和表达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诗歌、小说、散文、古文等。

3.改善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学生很容易受到生动故事的吸引。教师可以对书中插图进行应用,从而创设意境。小学生文学作品其语言较为优美且充满童趣,教师可以在朗读过程中体现出趣味。另外,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教师可以应用表演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4.提升阅读质量

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多层次多元化对文本进行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多课外阅读,教师也要积极提升个人素质,充实自己文学理论知识、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等。

5.文学教材要切合学生心理

注意选文的幻想性和趣味性,尽量忠于原著,均衡分布选文,适当增加童话、语言和小说的数量,丰富作品主题,在积极吸收外来作品也要注意对中国古代经典的真实故事进行应用,不让让学生认为道德素质好、聪明好学、积极向上的都是外国小朋友,而中国古代祖宗形象都锁定在掩耳盗铃和亡羊补牢等主人公上了,要防止学生崇洋媚外。

四、结语

小学文学作品能够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并增加学生个体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为例,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优化教学质量的措施。总之,教师要对文学作品教学加以重视,关注学生个体,如此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标,韩晶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编选情况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76-78.

[2]王金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47-149.

[3]唐小梅.农村小学的儿童文学教学——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9:35-36.

[4]闵海燕.从儿童文学角度透视高师《小学语文教学论》阅读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8:89-90.

9.苏教版一下教学反思 篇九

上课伊始,我以一首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导入课题,接着学生在读完课题后,我提出了“花生长在哪里?”,“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果?”,“小松鼠找到了没有,在哪找到的?”等问题,激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

课文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重点词语。本文配有几幅插图,图文并茂。我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透过观察了解文章内容。教案中,我让学生观察“花生开花”图,想象花生开花的情境,从而理解“格外”、“鲜艳”一词,引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体会松鼠高兴的心情。观察“小松鼠疑问”图,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语”,并加以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

10.苏教版雨点教学实录 篇十

出示图片

师: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生:雨点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怎样的雨点?

生:小小的雨点

生:可爱的雨点

生:开心的雨点

生:很多的雨点

生读题(多开心啊

真可爱

小小的,我喜欢

这么可爱的雨点谁都喜欢)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叫叫它的名字

生齐读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雨点》

出示第一句: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指名读

师:看,(出示图片)小雨点落到了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生:池塘里

生:睡觉

师:小雨点,小雨点,你为什么睡得这么香?

生:因为我很累

生:因为池塘的景色很漂亮让我想睡了

生:因为池塘很小,正好给我睡觉

师:小朋友再看一下,池塘的水怎么样?

生:很清

生:很静,没有波纹

师:是啊,静得就像一面

生:镜子

师:老师在这送你们一个词:水平如镜读词

师:小雨点躺在上面就像睡在一张大床上一样,让你觉得?

生:很舒服

生:很开心

生:很享受相机指导读词“睡觉”

师:能在这么一张大床上睡觉可真享受,难怪小雨点会睡得这么香!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读(真香啊好舒服我 听出开了,你不想吵醒它)

师:让我们也去美美地睡上一觉,一起读

过渡:不一会儿,小雨点醒来了,瞧它又来到了哪里?(出示图片)在干什么?

出示第二句: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散步

生:小溪里

生:散步

师:看着图片,想想看,这时小雨点为什么不能在里面睡觉了?

生:小溪里的水是会动的

生:池塘的 水比较平静,小溪的 水是流动的,如果在里面睡觉的 话雨点会被冲走的

生:如果还在里面睡觉会撞上石头的

师:为什么会装上石头啊

生:因为水在流动

师:是啊,小溪的水缓缓地流动着,雨点就迈着步子走起来了,就像在散步一样,小朋友平时散过步吗?是怎样走的?

生:慢慢走的

生:边走边看

生:走走停停

师:心情怎么样?

生:很开心

生:舒服

生:很放松相机指导读词“散步“

11.苏教版雨后教学设计 篇十一

师:(在海浪声、海鸥声为背景的音乐声中出示“情境图”)我们来到美丽的沙滩,观赏海边风光,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我看到一个小男孩捡到一个大贝壳,嘴笑得像个大喇叭。

生: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捡贝壳。

生:我看到一个大贝壳里还有珍珠呢!

师:(惊喜)珍珠?在哪里?

(学生指图示意)

师:(出示珍珠项链)你们看,这是一颗颗“珍珠”串起来的项链,多漂亮!

生:“哇”!

【点评】观察中感知“珍珠”的母体,适时引导学生观赏“珍珠”的工艺品,给“珍珠”赋以生命历程,这既是教育的机智,也是预设的生成。教师心中有“词串”中的粒粒“珍珠”,才会有如此精彩的教学瞬间。

生:我还看到了一群海鸥在海面上飞翔。

生:我看到了海面上一层层的浪花。

生:岸边的船上装着满满的鱼虾和海带,鱼儿还在跳呢!

师(指图):小朋友请看,这种捕鱼的船叫“渔船”,那停泊船只的海湾叫“港湾”。

【点评】“港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难以用言语描述的,也无法让他们查字典来理解;而借助“情境图”,在认识“渔船”的同时,顺势点拨,化难为易,学生头脑中自然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生:我看到了天空有红红的晚霞。

生:我还看到了海风。

师:(惊讶)海风,海风在哪里?

生:桅杆上的旗子在飘动,这不是海风吗?

生:我看到渔船的帆鼓起来了。

生:我发现植物叶子往一边倒。

师: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在海滩上认识了这么多事物,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到《识字5》里去认识这些“词宝宝”,对照拼音读准每一个汉字的字音。

【点评】这种惊讶是对学生发现的一种赞赏、一种激励。海风怎么能看见?老师深知他们是看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的观察发现是智慧的重要来源。“海风在哪里?”这看似不经意的一问,给学生打开了一片广阔的思维空间。

【教学片段二】

师: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认读“词宝宝”,读得非常认真,也读得很熟练了,请读给同学们听听、评评。

(出示带有拼音的词串韵文,学生练读、展示、评价)

生:“沙滩”的“沙”的翘舌音,他读得很到位。

生:“海风”的“风”后鼻音,他没读出来。

师:那“风”应该怎么读,你带大家读一遍。

生:fēng。

生:(齐读)fēng。

师:听了这几个同学的评价,我们再练读词语,要边读边看汉字呦!

师:(隐去汉语拼音,只留下汉字词串)没有了汉语拼音的帮忙,你们还会读吗?

(学生兴趣再次被激起,争先恐后地练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师:小朋友们真行,没有拼音帮忙,也能读得这么准确,这么流利。老师要增加难度……

生:(摩拳擦掌)我们行。

师:(多媒体演示点出本课的生字)单独出现生字,你能很快读出来吗?谈谈怎样记住字形。

生:这是“渔船”的“渔”。

师:你怎么记住它?

生:我们学过了小鱼的“鱼”,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是“渔船”的“渔”了。

师:利用熟字帮助记忆,好办法!

生:这是“浪”,“海浪”的“浪”。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老师批改作业时写的“良”。

师:真能干,学会从生活中识字了!

生:这字读“沙”,“沙漠”的“沙”。

师:怎么记住“沙”?

生:“沙”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少”,水少就是“沙”。

师:真聪明!

【点评】借助拼音,有情有趣认读“词宝宝”;熟中生新,各有创意记字形;结合生活,自主识字多激励,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机会。一年级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又认识了一些部首,这就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词串识字”寓字于词,寓词于“串”,在情境中识字,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识字成为乐事。

【教学片段三】

师:我们与12个“词宝宝”交了朋友。每个“词宝宝”都有图画,有故事,有灵性。我们一行一行地诵读,边诵读边想象,把你的感受说出来,把最喜爱的画面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生:我最喜爱读第一行,想到了夏天去海边游玩的情景,沙滩软软的,光着脚踩上去,痒痒的,沙子从脚丫冒出来,好玩极了。

师:读给大家听听。

生:(声情并茂地读)沙滩 贝壳脚丫

生:我爱读第三行,想到了满船都是鱼虾、海带,还有许多又圆又亮的珍珠。

师:哇,渔民们该多高兴啊!你就把渔民丰收的喜悦读出来吧!

生:(喜悦地诵读)珍珠 鱼虾海带

师:读得很好,画面鲜活,字字含情。我们来诵读整篇韵文,注意转行时的停顿,看谁读出新的感受来。

生:(齐诵)沙滩 贝壳 脚丫

海风 海鸥 浪花

珍珠 鱼虾 海带

港湾 渔船 晚霞

生:我觉得一行是一个方面的景物,好看。

生:我觉得听起来舒服,好听。

生:我觉得读起来顺口,好记。

师:为什么感到顺口、好听?看看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谁有新发现?

生:(恍然大悟)“丫”“花”“霞”韵母都是ɑ。

师:这就叫押韵,读起来可顺口了。

【点评】诵读“词串”,不仅感受到诗的韵律,还感受到诗的意境,更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审美体验,产生美好的向往,难怪他们情不自禁地说:“大海真美呀!”“我真想去海边玩玩!”

12.苏教版古典诗歌的教学策略刍议 篇十二

一、以意象做主导

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 重要的是要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 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 寄托着复杂的情感, 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我们理解诗歌形象, 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 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 那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 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 晓风吹拂, 残月微明的情景, 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 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几个意象刻画了击退金兵的情景, 在表明南宋人民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收复中原之志。

反复揣摩、体味意象, 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准确地把握意象的内涵, 学会分析意境能有效地提高诗词鉴赏的水平。诗词中的意象, 在反复出现、普遍流传的过程, 同时也就是本民族的共同心理体验的代代相传、层层积淀的过程, 因而蕴涵有某种稳定的涵义。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读者, 能很快地解读诗词意象中携带的讯息, 产生艺术想象、定向激活。

我在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时, 在教学之前搞了一个调查, 根据采集来的学生对于诗歌的疑惑或者感受, 更感觉到针对性的教学尤其重要, 很多学生说不了解诗歌意象, 有些典型意象不可以准确找出, 事实确实如此, 譬如2008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歌的最后一句是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第二问就是“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是比喻。 (1)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忧奸邪为非作歹; (2)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 忧国忧君忧民。而这一年的诗歌鉴赏总分是8分, 均分仅仅是2.28分, 很多学生就是没有了解浮云这个常见意象的象征义导致失分的。所以我在教授时, 就试着改变了以前单篇教学的方式, 用意象做一个媒介把必须和选修里面的诗歌整合起来, 打破固有的篇章结构, 一起教学。譬如《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专题“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5首) , 市里只要求教授最后一首, 即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面最典型的意象即月。总结古典诗词中的月的意象, 一共蕴涵着如下三个含义。

1、月涵蕴之团圆与思念。

2、月蕴涵时间的永恒。

3、月寄寓淡泊闲逸, 追求自由的情怀。

“月”意象中, 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体验与审美理想。在必修和选修所有的诗歌中一共有16篇写到“月”这个意象。基本都属于上面的象征义。就用“月”这一个意象就可以把这么多篇写到“月”这个意象的诗词全部讲完, 笔者采取的方式是挑选一半以探讨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理解, 其他一半请学生自己理解, 并让学生配合自己手头的辅导资料深入地赏析这些诗词, 并且以练习辅助。再请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其他典型意象的含义, 譬如浮云, 草、梧桐、大雁等等, 实验下来, 效果很好。

二、以手法做线索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在诗歌鉴赏中, 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手法分析题, 而且也特别容易失分, 也恰恰是高考常考的题型。

而学生此类题型丢分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缺乏手法知识储备, 鉴于此, 笔者有了以手法做线索来帮助学生培养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能力。做法如下:

一是让学生建立手法知识储备:配合意象的归纳理解, 先把常见手法清晰地归纳给他们, 现在的艺术手法分类很乱, 就给学生一个最简单, 最易理解的分类, 譬如分成三大类, 包括抒情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让学生首先将这些手法记住或者积累在积累本上。

二是按照手法分类型讲解:譬如讲虚实结合这种描写手法, 古诗的“虚”, 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古诗中的“虚”“实”运用通过教材中的诗歌举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总的来说, 虚实结合, 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 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 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三、以背景做辅助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诗歌也不例外。诗歌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 许多语言精炼而内涵极深的诗歌不会像其他文学作品那样, 用一定的篇幅去介绍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再者, 诗贵深曲, 往往语近意遥, 含吐不露, 诗人的创作意旨经常隐藏在诗句表面意义之下。要想理解诗歌的深层义, 除了认真分析作品外, 还需要去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联系社会现实, 常常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捷径。在鉴赏诗歌时, 如能扣住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能事半功倍。

除了这些, 还有一个好方法, 譬如在讲一些比较重要的, 其生平经历比较曲折, 并且其作品也随着其生平经历而截然分开的诗人或者词人的时候, 笔者就采取将其作品揉入其生平经历的介绍中, 在什么时期他写下了什么样的诗歌, 因为诗歌多是诗人心境的反映。这样, 学生更容易理解诗人彼时彼地的心情, 也更容易理解彼时彼地心境下的创作的作品。譬如李清照, 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出身书香门第, 父母皆开明, 为她创造了一个远比当时的一般女孩子更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 那么此时的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 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 充满了愉快, 充满了生机, 也充满了乐趣, 在这一时期, 她写下的多是《如梦令》这样的词: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除了李清照, 还有李煜、杜甫、李白、苏轼、辛弃疾等人, 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必修和选修上的这些名家的诗词, 还可以学习到他们其他的诗词, 学习诗词的涵盖面就会大大辐射, 量也会大大增加, 而且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涵, 并在潜移默化中把握艺术手法和常见意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桂强.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1-5) 编排指瑕[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8, (23) .

[2]张家强.浅谈近五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的特点与对策[J].中学语文, 2009, (15) .

[3]周锐.论中学诗歌鉴赏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 2005, (32) .

13.苏教版四下《鸟语》教学设计 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鸟的世界,去聆听那美妙的——《鸟语》(生齐读课题)

1、复习文中的词语:(看看文中的词语,你还认识吗?)分三组出示下列词语

美丽矫健

翩翩飞翔

飞行整齐

师:这三个词在文中都是描写鸟儿的什么——(鸟儿的飞行姿态)师:同学们,让我们想象着鸟儿飞翔的姿态,再读一次。(齐读)呢喃软语

亲切啼叫

充满深情 师:这三个词在文中都是描写鸟儿的什么——(鸟儿的叫声)师:鸟儿的叫声很亲切,很动听,一起读!(齐读)搏击风雨

终日忙碌

勇敢顽强 师:第三组词又是描写鸟儿的——?

师:写了鸟儿的品质(精神)谁来读好它。(齐读)

师:看,鸟儿多么可爱,动听的歌声,有美丽的身姿,还有可贵的品质呢!一起读好!

2、同学们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爱鸟,还随着作者听了公冶长通晓鸟语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

二、新授

学习4——7段

过渡:浏览4——7段作者具体写了几种鸟儿的语言?(2种)它们分别是——(指名答:布谷

喜鹊)

(一)布谷

1.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听,它正在欢叫呢!(依次播放图片、叫声)师:布谷鸟怎样叫的?你能不能学一学它的叫声呢?(指名学鸟叫)

生学声音。(清脆的布谷鸟叫声,害羞的布谷鸟……)2.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

布谷鸟在说什么呢?

指名对话。

师:多么有趣的鸟儿啊?想不想和布谷鸟交谈交谈?学着用布谷鸟的语气说一说!和你的同桌分好角色练一练吧。出示:布谷布谷

种田织布

布谷布谷

勤劳刻苦 师:我也喜欢和布谷鸟交谈一番

师生对话。

师:老师觉得和你们这群布谷鸟对话,真是自由自在,用文中的一个词,那是——什么?(无拘无束)

出示:就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多么有趣啊!谁还能读出有趣来。指名读。

3、猜猜看,布谷鸟还可能说什么?

出示:布谷布谷

()

生:(好好学习、快点上学、麦子熟了、春天来了、快快出工……)师:同学们真厉害!都能听懂鸟语了。

师:再自由读读第5自然段,你从哪里还可以体会到有趣的?(指名答)生:爷爷见我呆愣愣的。。(加点:呆愣愣)

师:我还会跟鸟儿呆愣愣地说傻话,如痴如醉,竟然忘记上学去了,是多么的有趣啊?谁来当一回爷爷,提醒小作者一下? 指名读(3)于是我——一出示: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师:在作者的眼里布谷鸟就像是他的良师益友。在他贪玩时,布谷鸟在催促他——(生:要认真学习)在他做作业粗心时,它在催促他——(生:要细心)

布谷鸟真是他的好朋友啊!

齐读第5段,体会作者和布谷鸟之间的亲密和谐!

(二)喜鹊

1.听,这又是什么声音?(播放喜鹊的声音)师:为什么人们喜欢喜鹊的声音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2.师:谁来学一学喜鹊的叫声?(再轻快一点!)指名读: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师:喜鹊是报喜鸟啊,所以它的叫声分明在说——点红:喜事到家,喜事到家!

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让我们高兴的喜事呢?(……)我们也来学着和布谷鸟对话的样子来和喜鹊对对话好不好?

出示:有什么喜事?喳喳喳喳,()!学生模仿喜鹊报喜。师:人们听到喜鹊的叫声——

生:倍感亲切。(点红:倍感亲切)

3、师:可是喜鹊的“话”常常不能应验啊,为什么人们还这么喜欢它呢? 生: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点红:希望

安慰)【板书:

希望安慰、增添乐趣

师:是的,喜鹊在我们中国一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喜鹊出现在贺卡上,祝福朋友,装点美好生活;喜鹊作为窗花印在窗户上,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这样的鸟怎能不喜欢呢?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齐读):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师:多么可爱的鸟,多么丰富的鸟语啊,催人奋进,给人希望,还给生活增添了乐趣。过渡:小作者还关注了——?(黄莺、百灵、画眉)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引读: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

师:是啊,鸟儿与我和谐相处。他们不但是我的知音,还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呢!教给我们哪些道理呢?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回答。

出示: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师:从鸟儿那儿你们认识到了什么?(点红:勤劳

纪律

勇敢顽强)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段话。(男女生对读)师: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排比)

师:排比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在写作上可以运用。齐读 师:这里还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 生:从其它鸟的身上学到的鸟的精神。

师:你还熟悉哪些鸟,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出示:从反哺母亲的乌鸦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

从反复学飞的小鹰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

从(),我()。

师:如果说鸟儿的鸣叫是有声语言,这儿就是鸟儿们无声的鸟语了,它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启示。【板书:给人启示】因此,小作者从心灵深处发出了感慨——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齐读)

鸟语催人奋进,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鸟语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鸟语更可贵的是还能给予我们启示,再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三、拓展

播放一组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画面。

鸟给我们带来乐趣、带来启迪,带来遐想,让我们爱鸟护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人鸟和谐的家园!

让我们把自己的心声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 出示句子: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齐读

四、布置作业

1、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写一句保护鸟儿的公益宣传语。

2、美文推荐:推荐阅读《人鸟之间》《鸟类》

板书设计

催人奋进

希望 安慰 增添乐趣

爱护鸟儿

和谐共处

14.认识角教学设计苏教版 篇十四

1、师:小朋友,近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如果我们不小心感冒生病了,该怎么办?(生答:打针、吃药……等)如果看病应该到下图中的那个地方?(出示医院、车站、银行三幢有各自标志的楼房平面图)为什么?生:因为第一幅图上有红十字架,这个标志是医院的标志,第二幅图上有汽车的方向盘的标志,应该是车站,而第三幅图从其标志看应该是银行,所以应该去有红十字架的那幢楼。也就是说有红十字架的地方就是医院。

2、师:小朋友们的理由说得很好,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就在这红十字架上。(师按住该红十字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

二、操作比较,深化认识

1、找角、揭题。

(1)师:你能从桌子上找到与黑板上这个角相同的角吗?(课桌上有直角、锐角、钝角),你能利用这个教具通过旋转做出一个与黑板上这个角相同的角吗?(学生先讨论后指名演示)

(2)师:揭题《认识直角》,介绍直角的记号。

(3)师:你能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找到一些直角吗?(电脑先出示教材上的例1;学生再找角,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2、做角。

师:我们不但会找直角,还会用纸做出直角,是吗?请大家看老师是怎样用纸折出一个直角的。(看电脑)

学生折直角。(学生折完两个直角后展示作品。)

3、比较

(1)比一比,折出的两个直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2)比一比,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折出的一个直角的大小,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三、观察发现,拓展视野

1、出示三个钟面。

师:小朋友们有趣的学习活动把小闹钟也吸引过来了,他们想说些什么呢?(电脑出现问题情境),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是直角?哪个比直角大?哪个比直角小?(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分别抽象出锐角钝角的平面图形。)

2、介绍锐角、钝角。

师:象这种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叫做钝角。

[评析:观察实物,进行比较,从而知道直角、锐角、钝角的关系,同时也认识锐角和钝角。]

四、巩固练习,发展延伸

1、下面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

( ) ( ) ( ) ( )

2、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直角?

( )个直角 ( )个直角 ( )个直角

五、全课总结

15.苏教版初中教材苏轼词作教学浅析 篇十五

一、“儒家用世之志意与道家旷观之精神”的融合

就所要论述的苏轼词作而言, 笔者认为初中课文所选取的三篇苏轼的词作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江城子》作于作者出任密州知州的熙宁八年, 《水调歌头》是熙宁九年, 《浣溪沙》则是又过了六年迁黄州时期的元丰五年。笔者认为政治上的失意一方面造成了苏轼贬谪各地的颠沛局面, 另一方面又使苏轼远离京师官场的恩怨纠葛而获得游历的机会, 也使他的词作比起前代晏殊等宫廷词人有了更多鲜活的经历和情感。

如《浣溪沙》上阕描绘游玩清泉寺时遇到的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美景, 让人觉得颇为清新, 至下阕, 作者从“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自然之景悟出道理, 写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积极进取的心态。只是若联系到写作背景, 作者的这种“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放亦不免让人有一种悲忧之感, 如清代陈廷焯所言“愈豪放, 愈觉悲忧, 愈见忠厚, 愈令我神往”。该词的基调与同属七年级上册的《水调歌头》一词是相似的, 即永远坚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所不同的是《浣溪沙》下阕让人看到了旷达之中儒家积极入世的志意, 而《水调歌头》则在下阕中加深了一开始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入世和出世的纠葛, 即便基调是乐观的, 但其中隐现的被迫流转之悲已然被作者写落笔尖、渲染曲中。

二、全能文学家的“以诗入词”

“以诗入词”体现了苏轼在词作方面的一个基本态度, 这种态度, 是词坛“一直到了苏氏的出现, 才开始用这种合乐而歌的词的形式, 来正式抒写自己的怀抱志意, 使词之诗化达到了一种高峰的成就”。

学者在讨论苏轼词作时, 基本认为有迹可循的成体系的创作, 当在北宋熙宁五年至元佑元年左右, 当是时, 苏轼由汴京外放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等地。这个时期是苏轼词创作的高峰时期, 出现了包括上述三首词在内的众多佳作, 如九年级下册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熙宁八年 (1075) , 七年级上册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熙宁九年 (1076) ,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元丰五年 (1082) 。

对于苏词的古今论评, 大多集中在其“以诗为词”的特点和创作倾向上。上文刚刚提到苏词的创作高峰, 我们放眼苏轼的一生, 与其诗文的创作比起来, 苏词的创作年限显然要远远少于苏诗, 前期丰富而多变的诗歌创作对于苏轼中年以后涉足渐多的词的创作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 提供了创作灵感。而且, 苏轼在词作的题材选择上, 其范围也要比诗狭隘得多, 这里仅举一例:苏轼现存的诗作中有很多表现当时农村民夫疾苦的, 如《山村五绝》, 而我们很少在苏词中找到农村题材的词作。

在莫砺锋的《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一文最后, 作者总结说相对苏词表现出的细密、精丽的特点, 苏诗有时有粗豪的缺点;相对苏词清丽、蕴藉的特点, 苏诗有时有直露、浅显的缺点。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苏轼的“以诗为词”的创作理念, 在初中诗词的教学中, 可以作为拓展课外诗词的一个楔子。这里举九年级下册出现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课外的一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比较来说明, 二者的创作时间在同一年, 即熙宁八年, 只是后者要稍早于前者, 一为正月, 一为十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是苏轼为悼亡妻而作, 全词体现了作者怀念亡妻、感时伤世的真切之情。而《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则以生动的猎场、壮观的景色和自己的豪情万丈、英勇无比, 传递给读者极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这两首作于同年的词, 被作者冠以不同的标题, 苏轼那种想要“以诗为词”的创作意念裹挟着他“无意不可入词的写作之能力”, 为刚刚步入青年初期的中学阶段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当说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三、“豪苏腻柳”亦相通

一般而言, 我们论及苏轼的词作风格, 大抵以豪放为主。从词的发展进程上来看, 说苏轼豪放应无虞。唐五代以来, “词为艳科”的观念已然形成, 如九年级上册选录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作者李煜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作者晏殊就是这一类词的代表, 加上花间派的温庭筠、韦庄等人, 直至宋代的柳永等, 共同组成了婉约派。

与之相对, 一般而言苏轼开创了北宋词坛新风, 并与辛弃疾等人组成了通常意义上认定的豪放派。豪放派词, 除了上文提到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选录的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也可以拿来一起比较阅读。

以上关于婉约、豪放的划分从词作的入门教学上并无大的不妥, 对于刚刚接触“词”这样一种文学形式的初中学生而言, 似乎可以快速地接受并了解它。但我们并不能把这样一种优雅的文学体裁机械地割裂后授予学生。具体来讲, 可以用比较法来加深学生对苏轼词的了解, 增强效果。如上文提到的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而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其实苏轼、辛弃疾两家之词风肯定不可能完全一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论及二人就曾说过“东坡之词旷, 稼轩之词豪”。叶嘉莹说“辛词沉郁, 苏词超妙;辛词多愤慨之气, 苏词富旷逸之怀”, 所以这二者的细微之别应该通过比较教授给学生, 让他们尽量意识到作为共性的“豪放”和作为苏词个性的“超旷”的风格。再者, 婉约派与豪放派也并非完全割裂的, 开一代新风的苏轼亦曾受到柳永词的影响, 苏轼就曾称赞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减唐人高处”, 并且在一些景物的描写手法和风格上, 苏轼早期或多或少与柳永相近。

所以可以通过苏轼词的教学, 将五代至宋元的词作串联起来, 虽然初中课本里的苏轼词只选了熙宁八年、熙宁九年、元丰五年各一首, 但可与苏轼同时期其他作品比较;与课文选录的辛弃疾、范仲淹、李煜、晏殊等词人的作品, 或作比较以加深学习效果, 或作引导以触类旁通, 以达到教学上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对初中教材选录的三篇苏轼词作简要分析, 并与课本中的其他词作相比较, 对词作中体现出的入世与出世的对立融合、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特色、苏词词作风格三方面进行简要讨论, 认为在初中阶段苏轼词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某些词作串联起来, 比如将课文内容与苏轼同时期其他作品做比较, 将苏轼作品与课文选录的辛弃疾、范仲淹、李煜、晏殊等词人的作品做比较,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清]陈廷焯《云韶集》。

[2] .[清]先著、程洪《词洁》, 河北大学出版社。

[3] .叶嘉莹《论苏轼词》, 《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

[4] .莫砺锋《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 《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2期。

上一篇:回归篇之同学篇美文下一篇:写给供应商的公函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