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化素养提升

2024-12-19

企业职业化素养提升(精选11篇)

1.企业职业化素养提升 篇一

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

第一章:什么是职业化和职业化素养?

序:案例讨论

第一节:什么是职业化?

第二节:什么是职业化素养?

第三节:职业化包括哪些内容?

序:案例讨论

•小张和小李

•央视名嘴王志与新华社记者唐师曾

第一节:什么是职业化?

“职业化”是规范化、国际化的职场行为准则,是职业人必须遵循的一套游戏规则,是职场人士基本素质的体现!

“职业化”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是一种在职场中的专用语言!

“职业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神,是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简言之,职业化是在职场中按照一定规范进行活动的行为!

第二节:什么是职业化素养?

•定义:

职业化素养是一种个人行为规范及行为本身。

•职业化素养包括的内容:

(1)、显性素养:外在形象、知识结构和各种技能等

(2)、隐性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

第三节:职业化包括哪些内容?

•积极上进的职业心态

•高效的职业思考力

•科学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和谐的人际关系

•加强时间管理

•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第二章:积极上进的职业心态

第一节: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一种心态,是看待事物的精神状态。

就是用你的心去度量你外围的世界。

第二节:态度的构成•认知

倾向

•行动

第三节:调整心态的八种方法

•反面法

•发挥积极因素

•简化法

•隔离法

•把积极态度给予他人

•塑造良好的形象

•体育锻炼

•使命感

第四节:自身性格的调整

•效率=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心智成长的三个阶段

(1).依赖阶段

(2).独立阶段

(3).互赖阶段

•知识、技巧、欲望和习惯的关系

第三章:高效的职业思考力

第一节:什么是职业的思考力?

第二节:职业思考力要求一:目的意识

第三节:职业思考力要求二:风险管理意识

第四节:职业思考力要求三:创新意识

第五节:职业思考力要求四:坚持意识

第六节:职业思考力要求五:问题意识

第四章:科学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第一节:什么是“问题”?

第二节:问题的种类

第三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步骤

第四节:团队解决问题时的四种不同角色

第一节:什么是“问题”?

当:现状与期望值存在差异现状间比较有差异事物发展了便会产生问题

第二节:问题的种类

•发生型探索型设定型

第三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步骤

第四节:团队解决问题时的四种不同角色

提议者贡献主意; 提出思路;提供信息。

第五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定义

人际关系是在某个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技能只有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2).你所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

(3).在每年被企业解雇的人员当中,95%是由于他的人际关系较差,5%是由于技能低下。

第二节:改善人际关系须摆脱的三种观念

• 固执;不同于执著。成见;不同于敏锐。骄傲;不同于自信。

第三节:改善人际关系首先要改变自己

• 改善礼仪

• 通过语言展现魅力、增加幽默感

• 合理利用肢体语言

•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 学会欣赏和赞扬他人

• 尊重他人的隐私

第四节:如何处理组织外部的人际关系

看准了再说

嘴边儿有个“把门”的(1)在任何情况下,一切争辩都应尽量避免

(2)用质问的口气说话最伤感情

(3)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的想法慢慢移植给他,让他自己修正观点

(4)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充内行

(5)别向陌生人夸耀你的个人生活

倒霉的事往肚子里咽

第五节:如何处理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 与上司相处的艺术与同事相处的艺术

第六章:加强时间管理

第一节:为什么要进行时间管理?

• 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可以把事情办好

• 使自己的工作有条有理承受较少的身心压力

• 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获得完成更高级任务的资格

第二节:时间管理的原则

• 帕累托80/20法则ABC时间管理原则民制订计划原则 养成良好习惯原则

第三节:高效时间管理方法

• 优先次序排列法 六项工作法 日计划AB表 用标准化操作来提高效率 利用零星时间

第四节:有效管理时间四大法则

• 明确目标 分清轻重缓急 制订计划表 立即行动

第七章: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第一节:沟通的重要性

• 沟通无处不在 沟通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

第二节:沟通的种类

• 单向沟通 双多向沟通 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

第三节:沟通中常见的障碍

•形体障碍 心理障碍 语言障碍 环境障碍

•地位障碍 人数障碍 文化障碍

第四节:沟通的技巧

•听(1)少说多听

(2)移情换位

A.表层:听者简单地解析、重述或总结沟通的内容。

B.深层:听者不仅有表层的参与,也能理解对方隐含的或没有说出来的内容。• 说(1)说的类别 A.感性谈话B.社交谈话C.知性谈话

(2)说的原则

A.沟通的内容清晰、富有逻辑性

B.充分利用非语言因素如声调、眼睛、身体等

C.让对方开口

(3)说的技巧

A.注重谈话的开始与结束B.尽可能简短、精炼

C.恰当使用”我不知道“D.有意识地使用身体语言

• 读(1)阅读对象分类(2)把握阅读的逻辑性

• 写 看(1)留心捕捉脸部表情(2)洞察眼睛的变化(3)肢体动作可以增添色彩与气氛

(4)距离代表亲疏(5)暗示地位的非语言信号

第八章:高超的谈判技巧

• 知己知彼

• 谈判的原则

(1)制造竞争原则(2)让步原则(3)截止期原则(4)理解和尊重原则(5)认同原则

第二节:谈判的基本程序

•1谈判之初,营造气氛 2告示阶段,双方试探3交锋阶段,角逐实力

•4妥协阶段,讨价还价5签订协议,功成身退

第三节:谈判的基本技巧

•聆听和发问

•谈判的语言

•使用肢体语言和道具

•谈判的节奏和期限

•先苦后甜的策略

•其他谈判技巧

第九章:压力的转移和分解

第一节:压力及其种类

• 压力是什么?

压力是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导致人的生理反应。因此,压力是当你感觉到加诸你身上的需求和你应付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

• 压力的种类

(1)预期的压力

(2)情境的压力

(3)慢性的压力

(4)残留的压力

第二节:压力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压力的积极作用

(1)动力作用(2)挑战感和兴奋感

(3)精力充沛的感觉(4)增强自信(5)目标感

压力的消极作用

(1)43%的成人有由压力引起的健康问题

(2)75-90%的门诊病人自诉有压力问题

(3)六大致死因素与压力密切相关:心脏疾病、癌症、肺炎及并发症、意外事故、肝硬化、自杀

(4)压力已被列为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5)科学家发现人压力越大,肚子越大

第三节:应对和缓解压力

如何应对压力?

(1)从压力来源入手(2)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3)健康的生活方式(4)放松训练(5)改变认知方式

如何缓解压力?

(1)降低任务/事件的重要性(2)身体放松

(3)时间管理(4)个人目标设定

(5)善待他人(6)管理环境缓解压力

第十章:提高客户满意度

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是职业人毕生的宗旨。

客户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分为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老板、同事都是你的客户。

如果你是一个职业人,在生活中你的父母、爱人、孩子、亲戚和朋友同样都是你的客户。这里所说的客户满意不仅仅指如何让给你付钱的那些客户满意,更多的是在企业内部如何让跟你合作的方方面面达到满意的程度。

第二节:客户满意的两大误区

•企业标准等同于客户标准

•内部客户不是客户

第三节: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

第四节:如何对付令你头疼的人

第十一章:积极参与团队建设

第一节:团队的涵义

•团队和群体的区别

•团队的涵义

(1)形成共识、目标一致

(2)清楚的角色认知和分工,共同的利益

(3)合作精神

第二节:优秀团队的特点

•明确的目标

•共同的承诺

•坦诚的沟通

•相关的能力、技术、知识

•相互信任、支持、协作

•适当的领导及负责任的自我领导管理

•不断寻求发展

第三节: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十二章: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

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

第二节: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第三节:学习型组织的具体实践

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

•信息时代

•创新时代

•知识时代

第二节: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组织

•能让组织成员体验到工作中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组织

•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

第三节:学习型组织的具体实践

•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

第十三章:提高会议效率

第一节:为什么要开会

•会议是集思广益的有效场所

第一节:为什么要开会

•会议是团队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第一节:为什么要开会

•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二节:重视会议成本

•会议的时间成本

•会议的费用成本

•会议的机会成本

第三节:高效会议的七个特征

•不开会也能解决问题就尽量不开

充分准备

•与会者已充分了解会议议程

•守时

•严格按会议议程进行

•参会人员在必须的前提下尽量减少

•会议总结、评议和记录全面、完整、容易落实

第十四章:商务礼仪

第一节:什么是商务礼仪

第二节:商务礼仪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包括学识、做人、职业道德。

•个人形象

(1)仪表(2)服饰(3)行为举止

•电话礼仪

(1)接听电话的礼仪(2)转接电话的礼仪

(3)电话留言的礼仪(4)拔打电话的礼仪

•办公礼仪

(1)办公环境的礼仪(2)办公礼仪(3)外出礼仪

(4)会议礼仪(5)乘车礼仪

五.商务约会礼仪

(1)会面的礼仪(2)接待来访的礼仪

(3)拜访的礼仪

六.其它礼仪

(1)使用通讯工具的礼仪(2)电梯礼仪

(3)其它礼仪

古为今用

晋商的职业化诚信精神

2.企业职业化素养提升 篇二

为什么有的员工能在企业长期工作并有长远的发展,有的员工却频频跳槽或止步不前?那是因为不同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不同,只有很好地理解并践行企业文化,才能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样的员工是企业所需的,也是高职院校必须培养的。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文化需求的学生,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当前之需。要想将企业文化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需要多渠道引入,把企业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

一、在认识实习中感受企业文化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在感受到大学的轻松和新鲜之后,对以后的工作和就业产生了迷茫。他们不知道毕业以后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以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是什么;他们有理想,但没有目标,因为他们不会分析社会需求,不懂得行业行情,甚至对自己也不甚了解,因此,他们不会制定奋斗计划;他们对工作充满憧憬,但是对企业、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不知该怎样融入公司。

当学生长期处于迷茫状态,他就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可以在新生阶段,设立认识实习周,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氛围。通过参观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空间有了感性认识;通过与企业的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目标;通过企业员工对工作流程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欠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了解企业文化

1. 将企业文化引入职业素养课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职业素养课程内容局限在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上,缺少企业元素,没有将企业的真正需求传达给学生,学校的职业素养教育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是脱节的。因此我们要在职业素养课中引入企业文化、岗位规范、能力素质等元素,将企业文化由虚入实地普及到每一位高职学生。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了解不同组织的文化溯源,唤起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另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根据自身和目标企业的情况,制定各自的职业素养行为养成计划,逐步由大学生转变成职业人。

2. 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课教学

单单靠几次职业素养课,学生很难将企业文化的精髓真正吸收,因此,我们要把企业文化融入各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无论是专业理论课、实践操作课还是文化基础课,将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要求相融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讲授知识、传播技能的授课模式,要将企业倡导的诚信、敬业、创新、高效等理念渗透到专业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习惯,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接受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企业文化内涵,自觉规范言行,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提升职业素养。

三、在校园活动中深化企业文化

1.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传播企业文化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学生处、团委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我们可以把企业元素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开展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讲座、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理解企业文化,从而提升职业素养。

比如举办“企业家进校园”系列讲座,各院系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进入校园,为学生作讲座。可以向学生介绍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可以向学生介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岗位职责,让学生提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让学生特别是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

除了邀请企业专家,已经在各行业、各企业站稳脚跟、发展良好的本校毕业生,也是传播企业文化、宣扬职业素养的好帮手。利用校友开放日、新老生交流沙龙等平台,让学长学姐们谈谈自己的公司、工作,谈谈自己的收获、反思,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学弟学妹们提些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让在校生们提前了解工作的状态,因为同龄人的讲述能让他们更加感同身受。

另外,在一些技能竞赛中也可以融入企业元素,比如开展“航空服务人员礼仪展示竞赛”、“生化实验员行为守则知识竞赛”等等。在一些文体活动中也可以邀请合作企业的员工参加,比如“趣味运动会”、“校企联欢会”等等,增加学生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的职业素养。

2. 以校园各场所为平台,宣扬企业文化

在一些有着明确企业文化的公司,他们不但在工作中强调企业文化,在工作之余的用餐、活动,甚至是员工的生活中都渗透着企业文化。比如舍弗勒的企业文化是“质量为本、速度取胜、恪守诚信、员工关爱”,为了提高取用速度,办公室抽屉中整齐有序的办公用品;为了增强新员工的归属感,每周两天的新员工培训;为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不定期的消防演练,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舍弗勒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可以借鉴企业优秀的文化管理模式,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各场所,应用于上课教室、实训场室、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一方面可以在这些场所贴上职业素养宣传标语,让学生的感官都浸淫在这样的氛围中;另一方面要在这些场所实行企业化管理。5S是现代企业比较推崇的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确能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因此我们可以在学校的以上场所中实行“5S管理”,比如在实训场室中,规范实训物资的摆放,营造整洁干净的实训环境;在学生宿舍中,开展宿舍卫生检查、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文化月等活动;在图书馆、食堂等场所中,强调安静、整齐、自助的行为守则,通过强调这些日常生活规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崇尚文明、遵守规则、爱护公物、规范作息等职业素养。

四、在定岗实习中,践行企业文化

定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付诸于实践体验,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深化专业技能,又有利于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

学生在定岗实习阶段,可以接触不同的企业文化,加深对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团队精神以及岗位职责的理解,亲身感受和体验优秀企业文化的魅力。通过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学生在毕业就业时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更理性的选择适合的企业进行就业,甚至明确自己今后在行业内的发展方向。借助定岗实习这一契机,学生可以在具体工作中践行企业理念,将在校期间掌握的企业文化理论通过实践检验其合适度,通过不断的磨合,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从而塑造与现实匹配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顺利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充分的展现和发挥自身价值,从而有效地提高毕业生走入社会后第一次就业的满意度。

3.回归教育职场,提升职业素养 篇三

环境涵养职业情感

德育教育专家、北京教育学院陈爱苾教授说:“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热爱这个职业,认识到自己所特有的职业尊严。”环境建设是涵养教师职业情感的重要载体,学校落实“三个改善”:①改善教师的生存环境;②改善教师的业余生活;③改善教师的心理环境。我们采取从外到内的疏导策略:“外”在减轻任务负荷,创建工作激励与人文关怀的组织文化,形成积极向上、互助合作、情感关怀的教师工作环境;“内”在阅读心理书籍和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实施“自助餐”式的心理疏导。我们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帮扶,指导他们在名利面前淡泊,在目标面前高远,切实将教师的情感引导到工作中来,引导他们在教育职场上体验职业幸福。

专业成就职业技能

教师的职业技能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织部分。教师应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只有过硬的教学,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激励和鞭策学生。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我们不从众化,不概念化,扎扎实实从教育职场出发,要做实四点:①读书的习惯;②课堂的竞技;③自觉的反思;④同事的分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创造性友好集团,这个集团每个人都为集体的创造性作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二是帮扶关系常态化,从师徒结对的培训制转为师徒结对的托管制。

课堂磨砺职业智慧

渊博的学识以及由学识而衍生的教学智慧是征服学生、赢得学生信赖和喜欢的制胜法宝。为此,学校引导教师将专业成长逐渐延伸到生命成长的层面上来,将自身学识的积累与提高内化为自身生命成长的常态。课堂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阵地,是教师职业智慧生成的土壤。我们狠抓课堂,做足文章。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受“应试本位”教学观、“知识本位”课堂观的影响,在相当多的课堂中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了道德缺失,用心良苦地“以牺牲学生今天的幸福换取明天的发展”。回应这种课堂诉求,全校范围自上而下构建道德课堂,督促教师用道德的方式从事教育教学,促成师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道德课堂的构建教师最为关键,我们着力三点建设:①教学方式的优化;②课堂过程的记录;③课程内容的拓宽。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学”,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管理催生职业品行

教师的职业品行就是“爱与责任”,这是新时期的师德之魂。有爱则有包容,有理解,有关怀,有尊重,有学生的幸福成长;有责任则有爱岗敬业,有德行端正,有以身正教,有为人师表,有学生的健康发展。当下的师德建设更多的是规训、激励与惩戒,以致教师被动地依“法”做事,难以内化师德的条条框框。学校的管理不可等同行政单位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我们立足四点:一是从规训到渗透;二是从控制到支配。教师掌控自己所处的环境,能够有效地减小压力,催生职业品行;三是从指正到发掘;四是从他律到自律。师德的养成主要依靠教师的自觉性,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调节来培养师德情感,磨练师德意志。这些举措旨在促进教师认同和自觉遵守师德规范,使追求高尚师德蔚成风气。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人民满意的教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怎样更好地满足这种需求,要有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但是我们的教育现状普遍存在重专业素质考察,轻师德修养评定;重外在规范要求,轻道德内省作用。为此,我们引导教师立足教育职场,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成为社会满意、学校信赖、家长放心和学生喜欢的教师,任重而道远。

4.企业职业化素养提升 篇四

课程前言:

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企业的持续增长,离不开企业员工核心能力与素质职业化素养的提升。职业化的工作心态、行为习惯与专业技能一样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关注重点。然而,如何培养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职业化的队伍,许多企业管理者深感困惑——  如何帮助员工塑造职业心态?

 如何培养工作中职业化的沟通能力?

 如何培养员工的时间和任务管理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特邀原韩亚航空(中国)公司客户经理孙媛女士,与我们一同分享《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的精彩课程,剖析在职场中普遍存在的非职业化行为与习惯,帮助员工全面、系统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应具备的职业化特质,并对过去的行为习惯进行改善与调整,从而逐步塑造出一名现代企业合格的员工应有的职业化特质。

课程收获:

1、培养职业化的工作心态

2、运用职业化得沟通技能

3、运用时间和任务管理的有效方法

课程对象:

本课程适合希望提升职业化素养的的各类职业人士,比如新入职员工、企业中基层管理者等。

课程时长:1天(6小时)

课程形式:交互式

课程提纲:

一、职业精神塑造—心态篇

1、角色认知-意识形态

(1)工作的真正涵义

(2)决胜之本

2、行为标准

(1)以空杯的心态不断超越

(2)决胜之本

(3)经验与实践结合后价值才最大化

(4)首要任务是具备中流邸柱的素质

3、职场人士必备的品质

(1)顾客至上意识—没有顾客就没有公司

(2)勇于承担意识—优秀的员工是优秀的责任承担者

(3)品质意识—工作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到位

(4)成本意识—降低成本等同于增加利润

二、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技巧篇

1、有效沟通技巧

(1)有效沟通的三大要素

(2)有效沟通的四大技巧

①听的技巧/说的技巧/复述的技巧/提问的技巧 (3)问题沟通的技巧

(4)与上司沟通的技巧(书面报告、口头报告)(5)电话沟通技巧

①打电话/接听电话/代转电话的技巧

2、人际风格沟通

(1)分析性格因素

(2)与同事相处之道

(3)与上司相处之道

(4)中国文化下的有效沟通

(5)情境沟通

三、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篇

1、时间管理的内涵

(1)“花费”时间与“投资”时间(2)“时间”的定义

(3)“时间”的四大特性

(4)“自管理者管理”的真正涵义

(5)职业人士时间管理的问题所在(6)案例分析:张先生的困惑

2、目标的设定

(1)基于“SMART”原则设定目标

(2)“价值”和“目标”的真正含义

(3)设定(长期、中期、短期)目标

(4)时间管理系统的运用

(5)实战演练:制定一个周末的时间安排表

(6)工具运用:项目进度时间安排表—运用于任何项目

3、确认和区分不同类型的任务

(1)时间的四个象限

(2)时间象限与实现目标的关联

(3)处理事情优先次序的重要依据

(4)检测工具:检测你做事的急迫指数

(5)小组讨论:时间管理象限图

4、提高工作效率的技能

(1)工作时间效率表使用

(2)聚焦于整块的时间运用

(3)“逆势操作”

(4)消除非生产性的活动浪费

5.提升职业素养 篇五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指的是“通过学习和锻炼,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即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概括的说,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职业意识是指职业人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职业意识有社会共性的,也有行业或企业相通的。它是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最基本,也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从形成意义上说,它是由人与职业环境、职业要求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职业行为包括职业创新行为、职业竞争行为、职业协作行为和职业奉献行为等方面。

职业技能无疑是构成职业素养的首要因素。它通常指的是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要求具备的技术能力,而这种能力通常来自受教育的程度、工作经验和就业后的各种专业技能训练,其中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承载能力。

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通过学习、培训获得。

各行各业因为行业、岗位的不同,需求的职业技能可能不同,但各种类型的职业人,却需要具备一些共同的职业素养,这就是基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一般来说,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越高,获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二、职业素养的意义

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个人角度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

2.企业角度

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3.国家角度

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三、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

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

PPT11-14

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1、价值取向趋于实惠

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中,敬业精神高居第一;在大学生职业评价标准中,经济收入高位居前列,而满足社会需要位居最后。

经济社会发展,中西方文化混融,各种思潮纷纷涌入,面对文化环境的变化,部分大学生抵不过诱惑,崇尚享乐。现在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毕业时,以待遇高低好坏为选择工作岗位的标准。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

2、学生对专业学习与职业工作联系的认识模糊

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由家长代为选择大学和专业;进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以及将来从事的行业了解较少;特别是所学习的课程、教材等,都是被安排好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处于被动状态。

办学定位与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对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职业意识、职业方向、职业价值观等职业素养方面缺乏教育。学生职业意识淡薄,导致不会主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无目的、无动力。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对从业没有具体的打算,不关心也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没有紧迫感,缺少竞争意识。有不少学生还有依赖学校来安排工作的想法。

3、课堂教学不完善,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过程缺乏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过程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脑与动手的综合训练;注重专项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培养。

4、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对人才市场以及行业缺少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而不能把握专业和职业的走向。在人才培养上仍存在重成绩轻能力、重学习轻创新、重授业轻传道等问题,拘泥于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因人设课。校内的实践条件有限,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为此,相对于社会对用人的需求而言,出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不扎实,缺少技能,动手能力差,对职场陌生等问题,职业化水平低。

五、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方式与方法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做为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

首先,要培养职业意识。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一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因此,大学

期间,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其次,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图书馆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做为将来职业需要的储备。

再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有记者调查发现,缺乏独立性、会抢风头、不愿下基层吃苦等表现容易断送大学生的前程。如厦门博格管理咨询公司的郑甫弘在他所进行的一次招聘中,一位来自上海某名牌大学的女生在中文笔试和外语口试中都很优秀,但被最后一轮面试淘汰。他说:“我最后不经意地问她,你可能被安排在大客户经理助理的岗位,但你的户口能否进深圳还需再争取,你愿意么?”结果,她犹豫片刻回答说:“先回去和父母商量再决定。”缺乏独立性使她失掉了工作机会。而喜欢抢风头的人被认为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用人单位也不喜欢。如今,很多大学生生长在“6+1”的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在独立性、承担责任、与人分享等方面都不够好,相反他们爱出风头、容易受伤。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培养独立性、学会分享、感恩、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把错误和责任都归咎于他人。自己摔倒了不能怪路不好,要先检讨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二)、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对策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或高等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满足社会需要:首先,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大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使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重点。其次,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协助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最好是要配合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再次,深入了解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求知需求,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正确、新颖的学科信息。

(三)、社会资源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学生本身,社会资源的支持也很重要。很多企业都想把毕业生直接投入“使用”,但是却发现很困难。企业界也逐渐认识到,要想获得较好职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企业也应该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中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1)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基地。

(2)企业家、专业人士走进高校,直接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

(3)完善社会培训机制,并走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以及职业素质拓展训

练等。

6.个人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篇六

一、选择职业:作为一名数学专业师范生,将来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数学老师,是我毕业之后将要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四年大学学习生活,正是我迈向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因此在大学生活中要如何学习,怎样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并朝这一目标前进,成为自己所要解决的难题。在分析个人知识,素质的基础上,我拟定了个人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二、需要有什么素养:专业学习计划的内容。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通过专业学习达到预期的结果,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的水平,在专业能力方面和实际应用方面达到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壮大,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大学毕业生应该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知识结构的根基。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大学生要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精益求精,对学科的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深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并善于将其所学的专业和其他相关知识领域紧密联系起来。尤其是师范类专业,将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必须专业知识过硬,这样才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我们的信任。三,目前具有什么素养:

1、专业知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勤奋是成功的钥匙。知识的积累要靠勤奋的学习来实现。在校期间,我要认真掌握已学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善于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检验学生是否学到知识的标准。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我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又要勇于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既认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又热心各种公益活动,既积极参与校内外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科技协作、科技服务活动,参加以校内建设或社会生产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劳动,又热忱参加教育实习活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讲学班,担任家庭教师等。

3、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基础牢,会学习,善于汲取新知识、新经验,不断在各方面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正在这条路上奋进。

4、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以及个人能力的限制,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完成工作任务,人际间的合作与沟通已必不可少。所以我在大学期间积极主动地参与人际交往,做到诚实守信、以诚待人,同时努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样不仅逐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增宽了自己的视野。

三、怎样提升我的职业素养:

在心理上:我们要有一个健康的心里素质。健康的心里素质是一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它是指自我意识的健全,情绪控制的适度,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好的人能以旺盛的精力、积极乐观的心态处理好各种关系,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心理素质差的人则经常处于忧愁困苦中,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最终影响了工作甚至带来身体上的疾病。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园以后,会遇到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为沉重的工作压力,这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很好地进行自我调适以适应社会。我们要有一颗强大的面对挫折的心。正视、战胜或适应挫折。遇到挫折.要冷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件,想办法战胜它。如果主客观差距太大,虽然经过努力,也无法战胜,就接受它,适应它,或者另辟路径,以便再战。要多经受挫折

在工作上: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崇高的职业道德肯吃苦肯开垦创新。事业心是指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有事业心的人目光远大、心胸开阔,能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而成为社会上的佼佼者。责任感就是要求把个人利益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强烈的数学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拥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大学生才能与单位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将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创造出效益。职业道德什么的,具体来说,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讲究职业信誉,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对技术和专业精益求精。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奋开拓、求实创新等,都是新时代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的要求。缺乏职业道德的大学生不可能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更谈不上有所作为;相反,大学毕业生如果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不断努力,那么在任何职业上都会做出贡献,服务社会的同时体现个人价值。肯吃苦是当代大学生最缺少的精神,相反,他们还表现的眼高手低,缺乏实干的奋斗精神。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通过艰苦创业而成才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从平时小事做起,努力培养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都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大学生运用创新精神和专业知识来帮助他们改造技术,加强企业管理,使产品不断更新和发展,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人才,尤其是信息时代的人才,更需要创新精神。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13数本一班

7.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提升 篇七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规范和要求, 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 高职院校教师除应具有高等教育教师一般的职业素质外, 还要具备能够胜任高职教育的职业素养, 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精神、职业教育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

1.爱岗敬业精神。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在多方面, 但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热爱高职教育事业, 崇尚高职教师职业, 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我国高职教育面临大力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两大任务。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 既要继承前人, 又要突破陈规;既要借鉴世界经验, 又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高职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有待教师们去研究、去实践。广大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以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 勇于克服困难, 不断开拓进取, 才能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将高职教育真正办成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教育。

2.职业教育意识。

教育意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 而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又影响着他对教学质量的判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具备清晰的职业教育意识, 对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功能、特色有清醒的认识, 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和教学观, 才能更加自觉地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按照高职教师的要求提升自己, 在课程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 以科学的方法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实践操作技能。

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其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无论是使学生受到操作技术的基本训练, 还是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形成合理、准确的操作习惯, 最终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都要求教师首先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因为教师在示范操作技术时, 必须要动作准确、操作规范、技术娴熟,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 才能完成培养学生具备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

4.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教育的教学环境既可以是教室, 也可以是实训室, 还可以是生产车间;教学手段既可以是黑板上的讲解, 也可以是仿真台旁的演示, 还可以是机器边的操作;教学内容既有职业理论知识, 也有实践操作技能, 还有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 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仅要把持教学效率, 还要保证教学质量, 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 引导学生的兴趣, 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 即具备对教学信息加工和课堂情景设计的创新能力, 对教学组织和学生评价的敏锐应变能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不足

1.爱岗敬业不够到位。

高职生有很多学习以外的问题, 如职业理想、人际交往、情感困惑等, 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很好解决,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往往回避这些问题, 只管教书, 不重育人。具体表现为部分高职教师不考虑行业、企业的发展, 只满足于把概念讲准确、论述讲清楚, 不遵循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进行教学实践。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是这些教师缺乏对高职教师职业职责的尊重, 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2.职业教育意识不够清晰。

高职院校有些教师有着较深的学科本位教育思想。他们大多中年以上,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多年形成的学科本位教育思想, 严重影响他们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实践。还有些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忽视专业理论的传授。高职教育既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也要区别于职业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体现职业性, 也要体现教育性。无论是学科本位的教学行为, 还是只重实践、忽视专业理论传授的教学行为, 都是高职教育意识不够清晰的表现。

3.实践操作技能不够精湛。

高职院校现有教师绝大多数是由原来成人高校或中职学校教师转岗而来的, 还有一部分是近几年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或由相关单位调入高职院校的。由于过去成人高等教育基本不设实践课程, 对成人高校教师没有动手能力要求, 因此这部分教师缺乏动手能力;原来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 实践操作技能也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要求;年轻的新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 实践操作技能不强, 所以,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整体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尽人意。

4.教育教学能力不够过硬。

高职院校教师应是既有高超操作技能, 又能清晰讲解出来, 更能有效培养学生具有手、脑、口并用能力的教育家和教练员。目前高职院校有些教师尽管很有教学经验, 但对新设备的操作技术欠佳;年轻教师容易掌握新技术, 但教学经验不足;有些教师, 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采用千篇一律的“复习、引入、讲解、总结”教学程式;还有些教师, 对那些学习或技能训练有困难的学生, 不能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些都源于教师教学能力不过硬。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1.坚持教书育人, 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 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 应该拥有更多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因为高职学生难免存在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高考很失败, 上的是低人一等的学校。高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阴影, 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使他们满腔热情地学习专业知识, 刻苦练就技能, 迎接未来的职业挑战, 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高职教师不但要教书, 更要育人。

爱岗乐教、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是高职教师的人格力量。高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做到课课有进步, 堂堂有提高。高职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不仅教书育人, 而且修身育人, 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2.拓展行动导向, 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

行动导向原则不仅适用于高职教师的教学活动, 而且对强化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意识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 如果仅仅靠宣传、学习, 使高职教师对高职教育在思想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行动上有一种自觉的实践, 恐怕收效甚微。为此,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给教师提出有深度的教学研究课题, 引导教师站在理论的高度对高职教育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 对自己目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学校还要适时地帮助教师对所研究问题用高职教育理论加以解决, 使教师感受到在高职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能不断提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教师将高职教育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的能力, 还可使教师真正认识到高职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差别之处, 体会到必须以强烈的高职教育意识和正确的高职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通过行动导向,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调节, 在一种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中, 强化高职教育意识, 自觉以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3.建立顶岗制度, 在企业锻炼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制度, 将教师到企业锻炼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兴技术不断应用于各个行业,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 而且还要具备能迅速掌握本行业最先进设备的操作技术, 并随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去的能力。教师只有到生产一线去体验, 才能真正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与管理及行业发展的动态信息, 了解自己所教授专业目前的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积累教学需要的实践操作技术和企业生产的实践经验。教师深入企业顶岗锻炼的过程, 不仅是提高实践操作技术的过程, 而且也是备课的过程。教师通过顶岗锻炼, 教学中可以避免纸上谈兵, 以丰富、详实的生产实践案例充实课堂, 及时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使专业课教学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要打破那种认为只有到课堂念书才是学习的传统认识, 纠正重学历提高、轻技能提升的做法, 将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列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 不可流于形式, 要加强管理, 统筹安排, 做实做透, 为高职院校教师不断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提供制度保障。

4.加强督导评价, 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督导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工作, 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也是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教学督导, 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及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获得改进教学的建议,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督导要着力对教师进行正面的指导, 在教学组织和实施模式上引导教师选择适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方法, 指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推动“教师在做中教, 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改革。

评价具有导向、鉴定、调控等诸多功能,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既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有效方法, 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在建立评价标准时要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减弱一些常规项目的评价权重, 如“教态”、“板书”等, 加大一些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项目的评价权重, 如“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等, 使评价能够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引导和促进作用。要将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师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 既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中, 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 将正面引导与制度考核结合起来, 从敬业精神到职业意识, 从操作技能到教育能力等方面不断改进, 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优良职业素养、足以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任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易方.试论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J].长沙大学学报, 2001 (2) .

[2]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7) .

8.用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篇八

一、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彰显文化追求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和谐制度建设能有效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是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加强制度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统筹规划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中职学校应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例如,学校可制订《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发挥制度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制度保证。

2.全员参与

依照目前各中职学校的管理体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笔者建议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如果校长重视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更加顺畅。同时,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也不单单是某位班主任、某位教师的事情,文化建设需要全校师生全员参与。一些学校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归结为开展文体活动,因此把这项工作一股脑儿抛给了校团委。其实,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文化因子,党政、工会、教务、后勤等各部门应通力配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严格落实

制度建设重在落实到位。为此,中职学校应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分解,并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同时,笔者建议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的考评体系,把文化建设成果作为年终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用制度确定下来。对于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使文化建设工作有始有终,形成长效机制。

二、以环境建设为载体打造文化符号

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中职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根据总体规划,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入手,整体改善校容校貌,分区域、分层次完善花园式学校的建设工作。

1.公共场所的文化设计要突出个性

本着校企文化共融的原则,中职学校对公共场所的文化设计可将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需要的职业素养、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体验、班级特色文化、相关专业历史文化、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精神等内容,通过展板、标语、图片、雕塑等多种形式加以展示。使学生在运动场、餐厅、教室等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熏染,为能够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而感到自豪。

2.实训基地的文化设计要彰显特色

在中职学校,对学生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应该是仿真实训车间。按照实际生产要求设计的实训车间,处处彰显职业技术的文化魅力。例如,在焦作市冶金建材工业学校的钳工车间,四周墙壁上悬挂全国各大企业的钳工标兵,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更吸引人的一幅标语的内容则是根据“八荣八耻”改编的钳工实习“八荣八耻”——以我要安全为荣,以要我安全为耻;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规违章为耻;以勤学苦练为荣,以偷奸耍滑为耻;以精镶细配为荣,以粗制滥造为耻;以生产稳定为荣,以效率低下为耻;以节能降耗为荣,以浪费资源为耻;以关爱设备为荣,以野蛮操作为耻;以开拓创新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像这样把文化设计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和警醒作用。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搭建文化平台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活跃校园气氛,也是班级建设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因此,应着力打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一是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常规活动应常抓不懈,例如,中职学校应坚持开展新生入校教育、成人宣誓仪式、升国旗仪式、学雷锋、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志愿者服务等主题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开展文体活动,充分展示学生才华,例如,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迎新晚会、元旦文艺汇演、校园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冬季长跑比赛等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充分展示才华、彰显个性、树立自信。三是开展专业技能展示活动,例如,学校可定期举办班级、年级、校级专业技能竞赛,并认真组织好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选拔工作,鼓励先进,培育典型,彰显“技能改变命运”的职业教育理念。四是以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推进中职学校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

总之,中职学校通过制度、环境和活动三方面的文化建设,使学校精神凝聚、环境雅致、专业发展、活动丰富,使学生好学上进、厚德明礼、精技笃行、才华初显,这才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职业学校,这才是职业学校所崇尚的人才培养目标。

9.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书 篇九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量化而成“职商。” 也可以说一生成败看职商。总的来说,职业素养可以分为五个大的方面:

一、信心

信心代表着一个人在事业中的精神状态和把握工作的热忱,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知。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都要相信自己。

二、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和真正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经验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实自己,才能赢在各个起跑点上。

三、沟通

在工作中掌握交流与交谈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见解,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也是决定我们在社会上是否能够成功的重点。

四、创造

在这个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不能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我们应该紧跟市场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不断在工作中注入新的想法和提出合乎逻辑的有创造性的建议。

五、合作

在社会上做事情,如果只是单枪匹马地战斗,不靠集体或团队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的。每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都应该学会与别人合作。具体做法如下:

1.守时。

信守时间是职业人的基本常识,如果经常迟到而不以为意,会给领导和同事造成此人办事不靠谱的第一印象,而严重的,会因为不守时而耽误大事。负责。一旦进入职场,你就得承担对工作的责任。公司不比家庭和学校,在你随心所欲后能为你担风险和处理后续问题,在这里,你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对自己该做的工作负责。责任乃一个人做人的根本,而一个成熟的职业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做支撑,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一份工作刚做几天就觉得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或是嫌待遇不好,然后跳槽,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2.忠诚。忠诚是指对企业的忠诚以及对自己职业的忠诚。当你选择了一个公司作为事业的起点那在这个组织一天,就要努力工作,为其创造价值。虽然忠诚不能从一而终,但在企业里一天,要对企业保持忠诚一天。

3.遵守规章制度。任何企业都有它的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不管你喜不喜欢,作为新人,遵守制度是起码的职业道德。入职后,应该首先学习员工守则,熟悉企业文化,以便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职责,发挥所能,千万不可认为处处顶撞和违反公司制度是一种英雄行为。

4.做好职业规划和定位。职业的规划和定位不仅在找工作前就要考虑清楚,进入企业以后,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新人入职,切记眼高手低,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再做长远规划,是最有利于菜鸟成长的。

5.虚心学习,尊重别人。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去企业,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看公司这里不顺眼,里挑毛病,更有甚者会看不起自己的领导。这种心态,千万要杜绝。就算领导和同事有什么工作方法和自己不同,也需要虚心请教,了解差别根 2 本。领导和同事大多都经验丰富,如何工作自有一定的道理,就算有一些错误,你也得尊重领导和同事的做法,从而再提出疑问。当然,尊重不代表一味奉承。6.要有积极的心态。新人初入职场,总是会遇到很多问题。问题一多,难免会很沮丧,但是,千万不可气馁。要坚信自己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工作会越做越好,越做越顺手。

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很重的担子,而这就使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在面对压力的同时也在深刻的学习着,学习现在的技术,学习以后所需的能力和素养。而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对现在的知识牢固掌握,还有的就是对职业的认识与对职业的素养。什么是我们大学生现在需要学习和了解的?我们大学生应以什么样的职业素养来面对以后的职业?这些都是值得一提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大学生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大学生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养或者道德修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 3 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先不说找到好工作,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很多的高校把毕业生的就业率做为考察学校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及培养计划。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的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既然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那么,高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同时,高校也不是关起门来办教育,社会、企业也应该尽力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为了使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更好地衔接,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该以职业发展为目标制订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和身心素养的提升,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综合素质。

一、制订合理的计划打下扎实的基础有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通过专业学习达到预期的结果。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专业能力方面和实际应用方面达到较高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壮大,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大学毕业生应该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知识结构的根基。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大学生要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精益求精,对学科的历史、现 4 状和发展趋势有较深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并善于将其所学的专业和其他相关知识领域紧密联系起来。

二、能力的自我培养大学生在大学应基本上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大学生自我培养能力的途径主要有:⑴积累知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勤奋是成功的钥匙。知识的积累要靠勤奋的学习来实现。在校期间,我要掌握已学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⑵勤于实践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检验学生是否学到知识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知识的标准。因此在校期间,我会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认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热心各种公益活动,积极参与校内外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科技协作、科技服务活动,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讲学班;利用寒暑假期,到工地现场跟随工程师实习。⑶发展兴趣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事物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能给个体带来愉快或益处的活动结果发生的兴趣,人的意志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会重点培养对学习的间接兴趣,以提高自身能力为目标鼓励自己学习。不仅要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兴趣,还要对其他可以提升自我技能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⑷超越自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注意发展自己的优势能力,但任何优势能力是不够的,所以我会对已经具备的能力有所拓展,不管其发展程度如何,这是我今后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需求的是全能型人才,我会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他的技能进行系统的学习。(5)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基础牢,会学习,善于汲取新知识、新经验,不断在各方面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学习生活当中,我会总结学习方法,并将课堂学习方法与实际学习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习不只是局限于专业知识,还要拓展到 5 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去。(6)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以及个人能力的限制,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完成工作任务,人际间的合作与沟通已必不可少。我会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际交往,做到诚实守信、以诚待人,尊重他人的权利,用心与人交流,同时努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三、身心素质培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合称为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大影响,不断提升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没有健康的体魄很难适应。身体有疾病的员工不但会耽误自己的工作,还有可能对单位的其他同事造成影响。如果身体不健康,即使其他方面非常优秀,也会被拒之门外。因此,我计划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身心素质。(1)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它是指自我意识的健全,情绪控制的适度,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好的人能以旺盛的精力、积极乐观的心态处理好各种关系,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心理素质差的人则经常处于忧愁困苦中,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最终影响了工作甚至带来身体上的疾病。在大学期间,我会借阅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健全自己的人格。如若在心理上有任何疑惑,我会向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求助,解决困惑。并主动为其他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解决问题,疏导他们。(2)正确认识并悦纳自己良好的自我意识要求做到自知、自爱,其具体内涵是自尊、自信、自强、自制。自信、自强的人对自己的动机、目的行明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能做出比较客观的估价。无论是在心情低潮时期还是亢奋时期,我都要学习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以及分析具体情况,做出自我调整以适应接下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3)自觉控制和调节情绪疾病都与情绪有关,长期的思虑忧郁,过度的气愤、苫闷,都可能导致疾病 6 的发生。所以我会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如果因为在学习、生活或者工作遇到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我会用正确的方式及时化解,不让消极的情绪控制自己。(4)提高克服挫折的能力面对挫折,我们只能选择战胜或适应它。所以当我遇到挫折.会冷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战胜它。如果主客观差距太大,虽然经过努力,也无法战胜,就接受它,适应它,或者另辟路径,以便再战。同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抗挫能力,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四、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道德是立身之本,很难想象一个思想道德素质差的人能够在工作中赢得别人充分的信任和良好的合作。人毕竟是在社会中活动,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从某些层面上讲它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所以在大学期间,我会多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我修养,向品德优秀有口碑的同学学习,让自己在思想上有质的飞跃。

五、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事业心是指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有事业心的人目光远大、心胸开阔,能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因而成为社会上的佼佼者。责任感就是要求把个人利益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拥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大学生才能与单位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将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创造出效益。因此,我会通过大学期间学生组织的工作不断加强自己的责任感以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做到让朋友让同学让老师信得过,敢嘱托的人。

六、职业道德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讲究职业信誉,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对技术和专业精益求精。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奋开拓、求实创新等,都是新时代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的要求。缺乏 7 职业道德的大学生不可能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更谈不上有所作为。首先,我会明确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要求,并以此为准完成自己日常的工作;其次,将自己在生活中正确的人际处理方式运用到工作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做人准则。

10.职业素养提升实施方案 篇十

一、活动目的(一)使员工具备正确的工作心态,积极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二)激发工作激情,使员工能更加敬业、忠诚、勤奋地工作;

(三)帮助员工建立自己的职业信仰,调整工作心态,明确个人职业定位;

(四)帮助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思维和意识。

二、活动方案

(一)实施时间

2011年12月1日起

(二)实施方式

1.每周周一、周三群发工作道德、工作态度、团队意识等方面的短信。

2.每周五进行话题讨论,员工收到短信后就话题发表意见可回复进行互动。

3.每周五进行话题征集,员工收到短信后,可将话题通过短信回复。

4.为加强员工对本活动的感知,制作相关海报放置公司醒目位置(电信大楼放置在15楼电梯口、其他分散办公的部门放置位置由部门自行安排)。

5.各部门自行组织员工就如何提升职业素养进行大讨论(形式不限),并将活动情况报人力资源部。

(三)进度把控、优秀参与员工评选评选

1.人力资源部每月对活动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并根据活动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2.对积极参与本次活动、提供有效活动话题的员工评选出前三名予以奖励(奖励方式待定)。

三、相关事项

1.人力资源部每月对活动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并根据活动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11.企业职业化素养提升 篇十一

关键词:市场竞争;期刊编辑;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3-0123-02

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是指编辑人员在从事文化、科技成果传播与出版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直接决定出版物质量,并对社会文化积累、道德法展、科技进步产生直接影响的基本品性[1]。若想提高期刊的质量,办出优质的期刊,关键在于办刊人的职业素养。随着中国期刊业改革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的建立,人才瓶颈悄然凸显,这就对期刊编辑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培养出一支职业素养过硬的编辑人才队伍。

一、树立积极主动的市场意识

当前,期刊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存在着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因此一本期刊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清晰的定位、准确的目标读者,以及根据读者特点而规划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目标读者的关注[2]。一本期刊只有在细分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读者定位,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服务于读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出版理念、角色定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期刊之间的竞争凭借的是鲜明的个性与特色。著名出版家邹韬奋曾经说过:“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做好期刊内容上的改革,是期刊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期刊编辑不应仅做静态的文稿处理工作,还应主动熟悉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充分掌握社会热点与目标读者趣味,了解期刊市场和读者需求,揣摩读者的阅读心理。根据市场信息进行期刊的整体策划和选题策划,在栏目设置、组稿方向、稿件遴选等方面,都要根据读者需求来调整刊物内容。对于每一个选题,都要着眼于是否顺应读者需求,是否对读者有益。

如今,各类期刊都十分重视对读者和期刊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进而确定刊物的读者对象、宗旨和栏目,并且在期刊内容的甄选上以读者为中心,根据读者的需求变化来组织选题。像《招生考试通讯》这样一本教育类专业期刊,更是适时而变,与时俱进地对刊物作出规划。对于广大学生读者而言,教育类期刊能够使他们感到重要、实用、可读、必读,感觉刊物能贴近他们的心灵,才是他们最期盼、最欢迎的。鉴于此,《招生考试通讯》的编辑在组稿之前,先要研究市场和读者需求,挖空心思策划选题,然后根据这些需求,选择并组织作者按照年度选题规划方案进行撰稿。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读者反馈也很满意。可见,只有将读者意识贯穿始终,重视了解市场,才能确保期刊长久地赢得读者,在市场牢牢地站稳脚跟。

二、培养敏锐独特的创新能力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期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本期刊若想在竞争中据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出新、出彩,富于创新精神。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期刊的需求和编辑的工作需求,它体现在期刊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中。作为一名期刊编辑,其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语言创新和思维创新两个层面上。

所谓语言创新,是指摒弃正被市场抛弃的媒体语言,适应商业化写作的规律。也就是说,学院化教育所形成的写作风格、传统期刊编辑的实践积累,与实际的商业化写作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加以调整。比如,《大众电影》是一本资格很老、传统型的电影期刊,而《看电影》则是同类期刊中的新生代。这两本期刊的文字风格迥异:前者沉稳、规矩,后者时尚、新锐。读者市场的选择结果告诉我们,《看电影》尽管是后起之秀,却俘获了大批读者尤其是年轻影迷的芳心。这里不是说传统期刊的编辑水平不够,而是时代在发展,读者的阅读口味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期刊编辑理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瞬息万变的期刊语言风格,结合受众群体,革新自身的语言风格。

与语言创新相比,思维方面的创新能力则更为重要。理由是,读者尽管阅读的是期刊,但寻求的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不仅希望通过文字、图片获取信息,还强调期刊自身精神气质的独特影响力。因此,期刊编辑应富有创造性,否则就难以推出具有创造性的文化产品[3]。一本期刊最能吸引读者的是特色与个性,有特色的期刊才具有竞争优势。在知识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大环境里,读者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可以迅速地识别一本期刊是富有新意,还是旧曲重弹。因此,除了语言上的创新外,新时代的期刊编辑还须培养创造性思维,对社会思潮、流行元素、时尚趋势等有准确的把握和判断,尤其要善于发现新事物、挖掘新观念,想方设法推陈出新,进而办出有特色的期刊,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三、打造“博”“专”结合的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提高、期刊产业的改革和创新,专业化、小众化成为中国期刊界的重要发展走向。为了追求读者市场的最大化,任何期刊都要有明确的定位意识,服务特定的读者群,满足读者个性化的多方位需求,也就是以小众化的方式达到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一大批与此相适应的具有专门知识的期刊编辑人才。

传统期刊编辑学曾提出“T”形知识结构的概念,强调了期刊编辑应达到的专业知识水平,即期刊编辑若想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扎实的编辑知识,要成为“杂家”。然而,随着期刊类型的日益细化,期刊编辑的分工也将越来越专门化。在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以一个人的通才来应对一切,显然不太现实。毕竟人的精力十分有限,追求样样精通,可能最终导致一样也不精通。人各有所长,能力和资质差别很大,社会化生产所要求的分工细化,恰恰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使人们在生产中分工明确,各尽所长。

当今中国期刊业的快速发展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水平上,而是应沉下去,最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期刊编辑要不断探索,向“专家型”编辑的方向发展[4]。也就是说,专业性期刊的编辑必须在某一领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并因此形成科学的判断力,才能驾轻就熟地进行专门化期刊的运作。比如像《招生考试通讯》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教育类期刊,如果编辑自身不懂得招生考试领域的专业知识,别说加工处理招生考试方面的稿件,就是与读者沟通起来都十分吃力,又怎能奉献出贴近读者、指导性强的文章呢?因此,期刊编辑既应做“杂家”,又不能自甘于当“杂家”,还要在“杂”的基础上“专”起来,成为融“博”“專”于一体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如今中国期刊界的现状是,文字水平尚可的“万金油”式编辑举目皆是,而具有专业水准的编辑却较为匮乏,从而影响了期刊的整体质量。目前,很多综合性传统期刊纷纷改头换面,流露出专业化的气质,但有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便是编辑的专业化水准差强人意。可以说,没有期刊编辑的专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期刊专业化。

四、塑炼独立深刻的理性精神

如今的读者普遍要求一本期刊具有较为深刻的内涵,以帮助自身提高知识层次。鲜活而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与主张,是形成期刊风格所不可或缺的。期刊的思想就如同一个人的气质、风度,是内在精神的洋溢[5]。构成期刊特色与个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观点,它要通过编辑凭借理性精神去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筛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若想获得独家新闻,似乎不太可能。尤其是期刊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在新闻报道方面更是处于劣势。那么,期刊在市场竞争中究竟靠什么取胜呢?答案是:除了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和有内容的深度报道外,还要敢于亮出观点,善于用自己的观点来影响读者。期刊编辑作为从事信息的筛选、加工、生产的专业人员,是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因此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思想力。编辑对文化的传播,不仅是一个文化审选的过程,还是一个渗透自身文化理念、参与文化创造过程的重要角色[6]。即便抛除抓住读者眼球的市场动因不谈,期刊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也要履行好自己的使命,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尽一己之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期刊编辑的理性精神之上。在这一点上,《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新民周刊》等时政类期刊作出了表率。这些期刊通常以有一定文化教养的读者为目标受众,以他们的视角为出发点,反映他们的价值观。要求受众能够以批判的精神进行独立思考,关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一本期刊的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选题上,即选题应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充分把握时代的脉搏,而这正是考查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其实,理性精神同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密不可分,而这一切又建立在充足的知识储备基础上。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还应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这样才能练就一双洞察深远的慧眼,在纷繁庞杂的信息面前理清头绪,将其组织成为有效的选题。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期刊编辑要想实现职业化,除了对期刊事业抱有奉献精神外,还应具备积极的市场意识、“博”“专”合一的知识结构、独特的创新能力和深刻的理性精神,这对提高期刊竞争力,促进中国期刊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焦薇缜.试论期刊编辑的职业素质[J].开封大学学报,2007(4).

[2]毛菁华.塑造期刊品牌个性的五个关键[J].编辑之友,2009(8).

[3]黄仲一.期刊编辑角色的偏失与弥补[J].编辑之友,2009(8).

[4]刘晓晶,曹阳.新型编辑的角色定位与多元发展[J].编辑之友,2009(12).

[5]赵丽杰.期刊的选题策划[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6]王振铎,孔得蕾.编辑创造媒介论[J].编辑之友,2009(6).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毕业鉴定下一篇:红十字会理事会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