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备课检查评价标准

2025-02-07

电子备课检查评价标准(精选10篇)

1.电子备课检查评价标准 篇一

弥河初中备课基本要求及检查标准

一、要求

1、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和重难点,同时认真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状态(学情调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安排教与学的活动过程(预设与应对方案)。

(1)教学目标要准确体现新课程三维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2)教学内容要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进行重组,做到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利于学生认知迁移的形成,促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形成;

(3)教学过程要清晰完整,突出重难点,反映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业设计与板书设计。教学应注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与活动设计,即学案(重点对学生活动的设计)。

(4)教师要深入开展在参与式合作备课的前提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主要学习方式的备课实践与探索。

2、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备课,同级同学科不同教师既有共性又要有个性,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如同级同学科教案相同,则视为不合格教案。

3、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每课时都必须有备课, 其中新授课占国家课程规定节数的70%;复习课占国家课程规定节数的

20%,讲评课占国家课程规定节数的10%。(语、数、英复习课每学期为不少于10次,讲评课每学期不于8次,其余学科复习课不少于8次,讲评课不少于6次)。

4、复习课备课(包括:课时复习,章节复习,单元复习,学段复习,综合复习),讲评备课(包括:单元检测讲评、学段检测讲评,综合讲评),课外阅读备课应写在同一教案本上。

5、物理、化学、生物要有实验课备课。没有实验备课的每缺一节扣1分。

6、备课质量:项目齐全,要有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1)课题、授课班级、时间;

(2)教学目的、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突破的方法;(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5)课时、教学用具;

(6)教学过程:即要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预设的教学情况,有实施教学的策略,设计有启发性的教学与方法,有分组学习或演示实验或精选示范性习题等。各学科教师要按规定写出详案。重点要体现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即学案。

(7)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难度、密度,体现“循序渐进”。即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提倡分层设置作业。

(8)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洁、明确、规范。

(9)教学反思:记载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如:如何科学地传授基础知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增强教学的思想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如何指导学习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等。

注:

(1)、复习课中的复习过程一般应按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课堂检测、板书设计,复习中应包含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

(2)、讲评课中的讲评过程一般应按导入、新授、针对性练习、小结、针对性检测、板书设计,讲评课中还应包含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素质指导,传授一定的应考策略和答题技巧等。

7、备课中的教法体现上,要学会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倡导“问题意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特点。积极探索其它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先学后教,教为学服务的理念。

8、详写教后反思,所有教师都应有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一律用红色笔书写,各学科备课必须提前一周备写。在每周例会前以教研组长批阅登记为准,每周统计一次,每迟一节扣0.1分。讲评课、复习课也应随进度备课。

9、每学期定期检查教案五次,即第一周、第五周、第九周、第十五周、第十九周。

10、用好、用活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增大课堂容量、体现教学直观性、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优势。每人每月至少要有一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一学期不少于4次。每超一次加0.1分,每少一次扣0.1分,附加在教案得分中。

11、备课要有实用性、科学性,书写整齐、页面美观。备课凡在检查中,被点名批评的每次扣0.3分,点名表扬的奖0.1分;凡在县级检查中,被点名批评的,备课该项扣0.5分,点名表扬的奖0.2分。

二、内容

1、备大纲。抓住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要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第一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备教材。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点,确定其中的重点,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理解整个教学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弄清每节课知识内容的地位,从而确定好当堂课的知识点以及其中的重点。

3、备学生。了解学生基础,确定知识的难点是关键,要注意尊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掌握学生原来的知识水平,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的习惯方法,做出正确的教学预见和判断,从而确定每节课教学知识点中的难点和关键。

4、备目标。将教学的基本目的任务具体化,要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以每节课的知识点为出发点,确定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出其“三性”:

(1)科学性。教学目标的深度广度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能为绝大多数学生接受,没有偏低特别是没有盲目的拔高化倾向,每项目标明确具体,达成与否可以通过观察,检测确定。

(2)结构性。教学目标结构完整,相互有机联系,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能力培养目标,也有思想教育目标,它们共同地在每节课知识点的基础上形成和谐的统一,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3)层次性。每项教学目标都应明确学生达成的层次,是要求达到识记、理解、掌握还是运用,均应予明确,目标达成要求的不同层次,应是备大纲、备教材和备学生的具体体现。

5、备程序。确定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需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在教学目标已确定的基础上,设计好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程序,按最优化原则,确定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以及每一环节的预定时间,争取教学目标实施和达成的最优化。

6、备教法。选择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方法,要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作用等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从总体上考虑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教学调控的内容和方法。

7、备板书。板书体现出优化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因此,板书要标题鲜明、条理清楚、繁简恰当、重点突出、形象美观,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记忆。

8、备教具。根据直观性原则,确定教学中起辅助作用的直观教具,如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演示或实验的仪器等。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积极性学习心理,确定教学中使用有关电教媒体,如幻灯、录音设备及电影等,为能省时高效,减轻学生负担,考虑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辅助设备,如小黑板、试卷卡片、答题板、图表说明等。

三、方法

备课的具体实施包括个人钻研、集体研究和写好教案三步,其中每一步都是不可缺少的。

1、个人钻研一——按照备课几个方面内容的要求,在个人努力、学习、阅读参考资料的基础上,钻研大纲、教材、学生学习目标、程序、教法、板书和教具各方面的有关内容,做到钻研透彻,确有体会,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总的框架,明确其中一些细节。

2、集体研究一——集体研究一般在同级备课组中进行,其任务有三项:

(1)对备课的几项内容交流心得体会,尤其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充分交换意见,以便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2)集体研究要体现以老带新的作用。老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集体研究时要主动帮助新教师备好课。

(3)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集体研究中确定课堂教学的“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任务、教学重点难点、“双基”的内容要求和对大多数同学的作业要求。

3、写好教案一——教案是教师辛勤备课的结晶,是教师自己宝贵的劳动成果。

教案是每堂课教学的依据,不论何种课型,每节课都必须有教案,都必须有一定的课时目的任务、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实施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等。不能几课时并写一个教案,不能使用过去的旧教案上课。

教案要从实效出发,不要流于形式。教案应着重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法、学法和教学的调控,要做到教、学、案一体化,要尽量体现出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

四、规范

1、学期备课

学科起始或学期开学前,各学科年级备课组为了全面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要组织学期备课。学期备课必须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学期备课的内容主要是四个“熟悉”。

熟悉《教学计划》,了解本学科的教学时间安排及在实现培养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编排体系;

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和特点,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熟悉学生,查阅有关档案资料,了解学生“双基”、能力、学风、学法等方面的情况。

学期备课的结果是制订出本学期本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

(1)上学期教与学的情况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材特点及处理意见;

(3)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4)教学进度表、单元划分及课时安排;(5)优等生与学困生的跟踪培养;(6)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2、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的内容包括:

(1)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2)单元知识结构分析;(3)教学重难点剖析;

(4)本单元在本学期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及采取的教学策略;

(5)单元课时划分。

3、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的内容包括:上课前每课时必须有一个独立完整的教案,作为上课的依据,不得套写。无教案不能上课。每个教案都要求至少在授课的一周前完成。校长、教导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或抽查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教研组长要把好教案审批关,实事求是,并及时向上级及时汇报教案中存在的问题。

每节课的教案应体现出以下几项内容:

3、检查中,凡教学环节不全或不详的,酌情扣分。

2.教案检查评价标准 篇二

 

 

项目

 

 

权重

 

 

评 价 内 容

 

 

分值

 

 

得分

 

 

小计

 

 

30

 

1.按课时备课

 

2

 

 

 

 

 

2.授课时间

 

2

 

 

 

 

3.教学目标

 

3

 

 

 

 

4.教学重点、难点

 

3

 

 

 

 

5.教学过程

 

3

 

 

 

 

6.板书设计

 

3

 

 

 

 

7.作业布置

 

3

 

 

 

 

8.课后小反思小结

 

3

 

 

 

 

9.字迹工整、美观

 

3

 

 

 

 

 

10.文面整洁

 

3

 

 

 

 

 

11.教案完好

 

2

 

 

 

 

 

 

20

 

1.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完整

 

3

 

 

 

 

2.教学重点、难点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3

 

 

 

 

3.教学环节齐全,能体现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5

 

 

 

 

4.作业适宜,并提出质和量的要求

 

3

 

 

 

 

5.板书设计合理

 

3

 

 

 

 

6.课后小结思得、思失、思改

 

3

 

 

 

 

评委

 

 

 

 

 

合 计

3.电子备课检查评价标准 篇三

(试行)

教师教案检查评价标准

A等(90分):目的明确,条例清晰,重、难点突出,能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备课,教学设计合理,既有教案,又有学案,教改意识明显,书写规范认真,环节齐全,并有课后反思,能按规定进行审批。

B等(80分):目的较明确,条例较清晰,重、难点较突出,教学设计较合理,基本能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写好教案,书写较工整,审批比较及时。

C等(60分):目的不明确,条例不清晰,重、难点不突出,不能按时、按要求备课、内容简略,书写欠工整,审批次数少。

D等(50分):无教案,用旧教案、下载教案或者在规定时间内不送交教案,拒绝检查,字迹潦草,环节不全,教案内容太少。

学生作业批阅检查评价标准

A等(90分):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作业字迹清晰,书写工整。布置量符合教学要求,能按学校规定收交批阅,并且精批细改,有评判等级,批阅符号规范,指导性强。

B等(80分):比较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作业字迹清晰,书写工整。布置量符合教学要求,能按学校规定收交批阅,批阅符号比较规范,但批改不够细致,指导性不太强。

C等(60分):不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作业字迹欠清晰,书写欠工整。布置量符合教学要求,但不能按学校规定收交批阅,批阅符号潦草,批改不够细致,指导性不强。

4.备课检查制度 篇四

为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的管理,了解教师上课、作业的布置及批改情况,特制定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检查制度。

一、教案书写及上交要求:

1.每个学科的教案必须附有详尽的教学计划。

2.教师备课必须与教学计划同步。

3.每个教案应包括教学时间、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及教学反思。

4.对新任教的学科,必须备新教案。

二、教案检查方式:

1.每周对任课教师的教案进行一次检查。

2.每月校长带头进行一次大检查。

3.推门听课后,教案当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检查内容: 1、有否教案。

2、项目是否齐全,环节完整。

3、书写是否整齐。

4、教案的特色(尤其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5、存在的问题。

四、规范教案的基本要求

任课教师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备课组统一基本知识点及讲课要求的基础上,要独立写好教案,具体要求如下:

1.每一单元(课)环节完整,包括:依据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课的类型、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作业、课后小结。

2.每一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讲清的概念、原理、知识点及知识要求层次。

3.每一节课要有实施教学目的的方法、教学手段、精选例题、板书的设计。

4.教案要条理清楚、字迹工整、书写美观、适当用彩笔以突出重点。

5.教案要注明授课班级、周教案数、教案的序号。

6.教案除有完整的环节外,教学内容应包括新课导入、内容的分析、提问、小结。

7.倡导任课教师提前备写教案。

8.严禁使用旧教案。

5.期中备课检查小结 篇五

各教研组都认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开展合理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计划制定具有实际指导价值。教研活动开展次数充足,过程记录详细,质量很高。

优点:电子备课装订美观,备课数量充足,做到超前备课。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清晰,教法运用恰当,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后反思较深刻。思维训练备课数量充足、内容设计合理。备课较好的有:吴静环、杜培、马丽、郭松荣、朱莉、方朋、李厦、刘莹、翟翠红、梁雪艳、高元影、张建梅、郭兰萍、董楠、董雪伟、赵方、李春梅、赵丹、蔡燕燕、孟敏、刘艳梅、滕甜甜、赵祥敏

存在问题:

6.教师备课检查总结 篇六

一、检查时间:2012-3-27

二、检查项目:全体教师手写备课

三、检查人:左云金

四、检查情况总结

(一)备课上交情况:

学校规定周三下午放学前上交备课,这次上交备课情况较上一次有明显的进步,大部分教师的备课均在周三下午放学前交到了教导处,周四早晨上交的有三年级美术,周四下午上交的有四年级美术,周五上交的有一——四年级音乐,没上交的备课有三年级科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品德、二年级音乐,其余备课均能按时上交。

整体印象:

大部分教师备课上交比较及时,上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能较好的进行整改,所有备课均能标出总课时数,备课的项目都比较齐全,书写都比较认真,教后记和单元教学札记能及时认真地撰写,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比较清晰,大部分备课节次都能超前,而且能对备课进行二次修改,其中主课备课好于常识艺体,备课整洁和书写方面年轻教师好于老教师,备课较为突出的有全体语文和数学备课,三年级英语,一、二年级美术,水平三体育、三年级音乐等。

(二)主要优点

1、节次超前,突出的有:数学:三年级57课时,一年级56课时,二年级46课时,四年级56课时;语文:二年级65课时,一年级72课时,三51课时,四50课时,三年级英语30课时,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9课时,三年级品德与社会26课时。

2、3、书写较认真的有:四语、二语、三语、一 数学、三数、四数、备课二次修改较好的有:语文:四年级、二年级;数学:一 年三英、一—— 四 音乐,三、四品德,一、二、三美术。级、二年级 三年级数学,三、四科学等;三年级音乐。

(三)改进意见

1、备课不要求你字写的多工整,但一定要做到整洁,不要乱涂乱画,另外字要写在行内,不要跨行写,另外,书写的格式自始至终要统一。

2、3、课时计划项目要全,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间、教学准备、备课要做到二次修改,修改要深入,修改栏不得空项,二次修板书的设计、教后记。有的备课忽略了。

改要及时,最好是能在您上这节课之前进行修改,也就是上课前将备课教案再熟悉一遍,需要调整的在修改栏里进行修改。

4、教学过程设计内容不能过于简单,有的课时只有半面甚至还少就说不过去了,有的备课出现了如谈话导入(略),课堂总结略,最好是能将谈话与总结的过程设计一下。

7.备课检查总结 篇七

检查前,教学部门的行政人员根据备课的几大必备要素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创新设计了新的“韶西学校教学常规备课检查记录表”,将检查记录细化到了三个版块:

第一版块备课的应备节数、实备节数、超前课量、教学进度摸底。让教学行政管理人员能通过检查及记录情况一目了然的了解教师的教学进度把握是否科学、备课量是否合符要求,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前期保障。杜绝了教学管理部门的盲目检查及检查后不便进行对比分析等现象。

第二版块备课十环节的分项检查记录,将各环节的情况进行分项细化记录,让每本备课中的优劣情况一目了然。这样便于统计教师备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利于发现和表扬完成较好或有创新的教师。

第三版块检查情况反馈签名及反馈后修改情况复查记录。这让我们的检查反馈起到了这正意义上的作用,也让我们的检查反馈起到了正确导向的作用。提醒和督促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在本次备课检查中,共检查了110多本备课,均为电子备课,另外5本为英语教参旁注备课。电子备课,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课件,再加上其特有的修改和编辑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备课的效率,使教师有更多时间放到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和其他的教学准备工作上来;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备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另外电子备课特有的修改和编辑功能,使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很方便地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可否认,在这次检查中的确出现了一些平时不认真备课、偷懒的现象,直接将网上的教案和课件全盘复制,或同年级同学科共用一本备课,只打印几张不同执教者和班次的封面,全期教案一次性打印,无作业布置、无板书设计、无教学反思等,以应付检查,而且这些现象是较为普遍的。电子备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认真备课、精心备课、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才是提倡电子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和根本,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与否,是全体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和更新认识的,对教学行政管理者而言,也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点性。

8.小学备课作业检查小结 篇八

为了严格执行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迎接市教研室对我校的教学工作检查,根据开学初制定的我校教学工作的日程安排,经学校研究决定对全校教师的备课、作业、听课记录、学习笔记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检查时间:11月22日下午

二、检查人员及分工:

Xxx:英语备课、作业等;

xxx:语文备课、语文作业、大小作文

xxx:数学备课、作业、口算等;

xxx:学习笔记、听课记录等

三、具体情况

备课:多数教师都能按照市教学策略的要求去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上次镇检查时出现的两位语文教师的备课不符合教学策略的要求的,从那次检查以后所备的课能按照教学策略的要求去备。但是整体上讲,备课水平不是很高,存在应付检查的情况,实用性不是很强,反思书写不及时,多数教师写的次数很少,有的没写反思。从备课上讲,数学好于语文。常识备课多用的是书头备课,但是整体上讲太简,有几个科目没有赶上进度。

作业: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布批作业,一课一练多能赶上进度,批改及时,学生错题有订正,能做到订正后再批,然后装订成册。但是学生书写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单元试卷做的次数不够理想,要抓紧时间做,认真批改,在教研室检查前赶上进度,以备检查。

学习笔记、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多数教师次数不达标,要抓紧时间对相关人员的课进行听、学,按照学校教导处的要求去做,并及时做好记录,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而互相促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习笔记:除个别别教师外,多数教师能够对教学策略认真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笔记的数量达到要求。但是从整体上看,多数教师的学习都是摘抄,写的心得体会相对较少,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改进。

四、结果的运用

对于全体教师的备课作业的检查,全部打出了等级,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年终计算个人积分、评先选优的依据。

xxx小学

2013年11月25日

备课作业检查小结

9.教师备课情况检查报告 篇九

本次对教师备课检查,还是采用三个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备课检查的形式,并填写备课检查记载表,再由我将检查情况汇总,现将检查结果

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绝大多数教师能在上课之前认真备好课

我校今年仍然执行中心校原先规定的按年龄分类备课的模式,除了7人采用批注圈点式备课以外,其余13名教师均能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大部分教师备课态度认真,本面整洁、清楚、美观,备课内容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部分教师能认真比较、筛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努力尝试确立最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备切合实际的课。这方面突出的有倪铮、高恒娥、邹红翠等老师,她们每一课时都备详案,将老师的每一句指导语都写进教案,还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每篇教案都写课后反思,这种精神难的可贵,体现了对备课工作的重视。

(二)备课的完整性日趋成熟,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理念。

在检查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能从目标确立,到教学的重、难点,活动的导入,过程的安排都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理念。整个过程安排清楚、完整、得当、严密。能重视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几个环节的处理扣得较好。

问题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很多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化难为易,在这一方面通过检查大部分教师还是动了脑筋。

二、还有待改进之处

在备课检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有待改进的地方。

1、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按照书本或参考内容按部就班,完全按照书中的顺序和书中的格式,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路,没有自己的思考,不会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某些教学内容如何落实、实施,还过于简单。

10.教师备课检查小结 篇十

由赵长花和王玉认查阅备课后的情况,结合我和赵老师的看法,总体情况反馈如下:翻阅大家的备课本,可以看到老师们在2月到4月中的教学工作内容,大家都能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完成备课任务,有大部分老师还做到了提前备课,如:吕娜、李凡、袁玉等。目标的陈述也能充分反映出幼儿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大部分老师能较好的把握活动中的重点难点,个别老师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指出,使重难点一目了然。如:大班组的沈新欣老师,观察记录有质有量,能根据自己上课实际情况进行评析,做到有理有据,如:小班的吕娜、陈钢琴、中班组的李凡、赵长花、大班组的沈新欣、袁玉。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对下一阶段的备课提一点要求:

青年教师能够按要求备详案,把教材上的语言切换成自己的语言,写出各环节间的过渡语,通俗地说就是把你在上课中想跟小朋友说的话都写出来。其次要正确把握好目标、重难点,将教材吃透。通过这次检查,我们发现老师们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基本能操作有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摸索和改进,以“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为立足点。相信在下次的教案检查中会出现更多的亮点。

一、优秀之处

1、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能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如赵长花老师能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的再调整,再充实,只有课前精心的预设,课堂才会有效的生成。

2、教案结构的完整,可操作性也得到了较好地体现,教法、学法指导及学情研究渗透教案。

3、老师们的观察记录记录教学点滴,写得很实在,但的的确确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行为,起到了有效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如李老师能从教学目标和重点入手谈自己的教学体会;沈老师从教学流程与想法入手进行课堂教学的简要描述,在进行自己的教学思考,有想法有针对性;

4、手写教案的教师书写认真工整。如陈刚琴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二次备课思考深入,符合学情。曹风侠老师备课非常认真,观察记录针对性强,反思深刻;

二、不足之处

1、部分教师的教案不能做到一贯的认真组织、设计,个别课时设计的不理想,还有少数教师备课缺少周计划,时间。

2、设计教学过程简单化,设计的教案大部分是直线型的,一问一答式的,3、观察记录力度不够,思想也不够深刻,不能更好地反思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指导思想。要分析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打算。

4、教学过程中重点如何突出,难点怎样突破没有体现,个别教师可能在备课时就没去考虑哪些是重点部分以及应要花的工夫等这些问题。

5、特色教案少。

三、建议

上一篇:纤维检验所演讲稿下一篇:秋冬季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