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场证明——论文(13篇)
1.不在场证明——论文 篇一
深圳市交警局昨日召开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会上交警公布了最关键的证据,肇事车辆上的血液检验结果显示,驾驶位附近及红格衬衫上的血迹与侯培庆的高度吻合,交警表示目前有直接证据显示侯培庆为肇事者,不存在顶包问题,所有的视频、照片、出租车GPS轨迹等证据也能与所有的证人证言相互印证,目前足以认定侯培庆为实际驾车者。
此外,警方称据最新调查,此前被怀疑为实际肇事者的车主许楚辉和天某泰公司法人代表许某周事发时不在现场,许楚辉在布吉家中,而许某周当时在珠海。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昨天发布微博称:该院侦查监督部门已介入“5.26”车祸侦查活动。
确实喝多了,不清醒的状态,当时是怎么开车走的,我现在完全没有记忆。可能很多人会质疑这个问题,我的实话是我真的记不清,我只在撞车的一瞬间有意识。车是我本人开的,这个毫无疑问,也希望能借此机会对死者家属说声对不起。本人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侯培庆
侯培庆的夺命狂飙
昨天,交警公布了事发前后侯某的活动轨迹视频,这些视频中有几份此前已经公布了翻拍的版本,但昨日公布的则是这些视频的原始档案,此外,交警又找到了几份新的视频,从这些视频中可以看到侯某从25日晚10时许进第一间酒吧起,直到次日9时左右,许某周等8名男子赶到大梅沙侯培庆入住的酒店劝说其到交警局自首的过程。
喝两场酒狂冲红灯
交警提供的视频显示侯某及三位女性从25日22时许一直喝到26日凌晨2时50分左右离开,其间还从第一家酒吧换到了另外一家酒吧。凌晨2时50分,他们从酒吧出来上车。
3时01分许,侯培庆先冲民田路和福华路交叉口红绿灯,随后又在福华四路路口加速狂飙。
滨河新洲路段、滨河车公庙立交、滨海广深立交东连续三个摄像头都录得了一部红色跑车飞速超越其他车辆的画面。
滨海大道红树林段的一个视频显示,3时08分13秒,红色跑车冲到事发地点,尽管踩了刹车,尾灯长亮,但仍以180公里左右的时速冲向前面的红色和右边的蓝色出租车,3时08分20秒许,视频上方事发处可见有火燃烧。
警方认定,即使急踩刹车,车速也不低于180公里/小时。
GPS再现逃跑路
昨日,交警还首次提供了载侯培庆去大梅沙游艇会的出租车(红的,车牌号为粤BK8X87)的GPS行车轨迹。
26日4时41分27秒,有乘客上车,一直载客到大梅沙游艇会。凌晨5时11分,的士到达。
5时12分10秒左右,侯某下车,另外送人的朋友坐回车上。
5时13分,侯某光脚与保安交谈,随后保安开门让其进入。
5时12分02秒,到达大堂,出来两位女工作人员,简单登记后侯培庆上楼,视频中清晰可见其穿红格衬衫打赤脚。
5时15分,赤脚的侯培庆从楼梯处走入房间。
9时17分,有8名男子前来跟侯某说话。随后,侯就到福田交警大队自首。
交警还通报,昨天几份视频中出现的穿斜肩T恤的黑衣女士来到福田交警大队,并从不同人的照片中指认了侯某,确认当天开车载其喝酒的确是侯某,在辨认照片上对侯某的照片打了上下左右四个指模印。
关键证据:
DNA吻合超99.99%
昨天交警展示了由深圳市物证检验鉴定中心30日出具的鉴定文书,鉴定书显示,送检检材为人字拖、方向盘气囊驾驶室侧门上血迹,方向盘中轴下部疑似血迹,地上掉的牙齿,副驾驶、左后座、右后座、纸巾上的血迹等。花格上衣的血迹两块。以及侯培庆及三位同车女性汪×、汪×、孙×的血样。
DNA鉴定报告指出,车上的人字拖、方向盘气囊驾驶室侧门上血迹、纸巾上的血迹、衬衫上的血迹与侯培庆STR分型一致,同一认定几率大于99.99%。
重要证据:
车主法人
均有不在场证明
对于一直被怀疑是实际肇事者许楚辉的情况,昨日交警又公布了其他相关证据,这些证据显示许楚辉事发当天在家,4时23分,进入电梯,准备离开家。几份视频均显示此前没有其出入小区的记录。
许楚辉驾车离家,上了水官高速,早9时许从盐坝高速返回深圳市区。
对于法人代表许某周,交警也进行了一番调查,调查显示,许某周25日赶往珠海,饭后与朋友打牌一直打到26日凌晨3点30分,9时许赶回深圳,并前往酒店劝说。
2.不在场证明——论文 篇二
一、三角关系可能存在的原因
传统而稳固的恋爱关系一般只关涉一男一女两个人,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二元模式,这个二元模式的被打破通常都是因为缝隙的存在导致诱惑的发生。电影中至少是存在着两组缝隙。
让·路易和弗朗索瓦丝虽然最终成为夫妇形成一对稳定的二元,然而开初是有缝隙的,才有了让·路易在穆德家里度过的那一夜。缝隙就存在于陌生到亲密的过程中,他在左右摇摆,捉摸不定的,有摇摆就会有缝隙。电影另外一个缝隙存在于让·路易和他的同伴维达勒之间。让·路易与维达勒看似是两个主体,实则他们代表的是人性之中放纵和克制的两个方面,他与让·路易就像一个主体的两个方面,或者主体与他的影子,如影相随,却有着缝隙。当他们面对一个客体(穆德)时,这种缝隙就会愈加明显。
除了二元之间的缝隙,还因为第三位成员或隐或显的出现使得三角关系产生。电影中穆德前夫的缺席导致了三角关系的更多种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侯麦运用了三人组中第三个成员的缺席所带来的空白重新激起情节,或者说激发出情节的可能性”。穆德的前夫始终只存在于言谈之间,他的缺席同时又凸显了两位女子之间双重的情敌关系。穆德与丈夫离婚,这从体制上解除了各组三角关系的“不道德”,也成就了各组可能存在的三角关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电影中最少存在四组三角关系,有的三角关系是明显的,有的是隐藏的。下面我们对这四组关系分别加以分析。
二、四组三角关系
1、让·路易、弗朗索瓦丝、穆德:诱惑与选择
这一组关系构成了整个故事的主体,也是最直接可以被观察到的一组。让·路易与弗朗索瓦丝有着相同的信仰,他被她的外表吸引的同时还有宗教在起作用,他被穆德诱惑却不会选择她,实际上这一组关系在一开始就已经决定结局的,对于让·路易来说,决定是先于行动的,选择先于感觉。
让·路易在与两位女性相处的过程中他的地位刚好是相反的,相对于穆德来说,让·路易是被动的,被穆德诱惑的;在弗朗索瓦丝面前,他又是主动的,他是追寻者。这一组关系中让·路易从主动和被动两方面成为一个完整的诱惑体,同时他渴望着被诱惑,这种渴望也是有诱惑力的,导演并没有试图让他成为圣人。
2、让·路易、维达勒、穆德:赌赛与游戏
这组关系中,穆德是个离婚了的女人,这从社会体制上给予了每个人自由,维达勒与穆德形成一对“伪夫妇”,这组二元更是不稳定,松散而隐藏着的。
推动这组关系发展的是“赌赛”,在他们的交谈中至少三次提到打赌,打赌去听音乐会的时候让·路易会吸引漂亮的女孩;提到帕斯卡的赌赛;在穆德家维达勒又再次打赌让·路易会被穆德诱惑。在第一次关于音乐厅的打赌中,维达勒把让·路易塑造成“诱惑者”,而在关于穆德的打赌中,维达勒又把他塑造成一个经受不了诱惑的“被诱惑者”,交相对应,形成一个完整的诱惑体。
在这场诱惑的游戏中,穆德是诱惑的主体,她以游戏和好奇将诱惑进行下去。而维达勒对让·路易的花花公子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也是让·路易的自我塑造,他不断在言谈中确立自我。这场游戏让·路易虽不断被攻击,但他并没有吃亏,他甚至比维达勒更像一个战胜者,他之所以拒绝了穆德的诱惑,也是因为他其实是个帕斯卡式的人物,他的赌注下在了弗朗索瓦丝那边。
3、穆德的前夫、穆德、弗朗索瓦丝:缺席与言语
这一组关系我们在画面中实际上并未看见,因为穆德的前夫在电影画面中是缺席的,他只存在于言语之中。穆德与让·路易独处的夜晚就说到前夫的情人,信仰天主教的金发姑娘,但直到穆德与让·路易夫妇在海边相遇,我们才恍然大悟,穆德口中的“情人”就是弗朗索瓦丝。这组关系实际上是建构在言语和缺席之上的。
通常,我们都会把这一组关系只做简单处理,而不去深究它。实则这一组关系反倒使电影在结构上跳出了封闭式叙事而成为关键,故事也因此走向了另外一种开放性。被隐去了的男人和被突出来了的两位女子,在我们回味电影时就感受到了关系的多重性。这一组关系的重要之处还在于它的不成功。穆德说:“为了让他们断绝关系,我什么都做了,这曾是我唯一的善举”,它的最终分裂使这三个人流向了各个可能之地,促成了更多的可能性。
4、让·路易、穆德的前夫、弗朗索瓦丝:欺骗与揭露
故事的最后让·路易夫妇在海边与穆德的相遇,这组关系才凸显在观众面前,尽管穆德曾经对让·路易描述过前夫的情人,弗朗索瓦丝也坦言自己有情人,然而这一组的“欺骗”在电影的最后才被揭露,虽然这种欺骗不是故意的。事实上,来自导演的客观镜头已经透露了故事的蛛丝马迹。
这一组关系是存在于不同时间的,也可以说它是存在于观念中的,这组关系的作用在于导演将观众纳入了建构故事的过程中。这一关系的被揭露,只是在所指层面将故事变的开放,在能指层面,故事依然没有改变,让·路易在突然意识到这一层关系之后,又停顿了几秒,说“穆德是我婚前最后一位女人”,为了他的赌注继续有效,也为了保持住自己作为主体的优势地位,他再次选择了说谎。真相“并没有对事件的结局产生影响,它的意义只是在于有一种返回到观众身上的效用,它将它虚拟的欲望投射到观众那里,也讽刺性地投射了他们的认同”。
三、影片的功用和意义
我们不得不对电影结构的精巧构思发出惊叹,导演将本来复杂的人物关系置于不同的时空之中构成了各自不同又交错的故事。另外,导演在这里讲述了故事的故事,也就是说侯麦讲述了一个故事,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又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可能并没有发生的故事,电影存在来自作者的客观视角和来自叙述者的主观视点两重视点的集合。导演的客观视角表面客观,实际上它时而与叙述者一起撒谎,时而又揭示着叙述者的谎言,使得故事充满了不确定性;叙述者也是立足于虚构的,因为叙述盲点的存在他并未讲述故事的全部真相,使得故事的不确定性增加。对于电影中体现的多重复杂的三角关系,侯麦没有对此进行道德说教,他看到的是人性的复杂,是在体制不再约束的情况下对爱和忠诚的考验。一个故事有意义是因为叙述者的存在,换一个叙述者就会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不在场的人为故事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造成了另外一个场景的在场。
摘要:侯麦电影《在穆德家的一夜》在表面一组显而易见的三角关系之下精巧地安排了四组或隐或显的三角关系,每一组又有不同的主题和作用。侯麦对此分析是为了对这些各式各样的人做一个心理层面的分析,观察这些在恋爱中的男男女女摇摆和捉摸不定的内心活动。
关键词:诱惑,道德,三角关系
参考文献
3.借我一个不在场证明 篇三
“借我一个不在场证明行吧?”电话那头的声音虽没有多严肃,但可以听出不是在开玩笑。
“用来干什么?”老实说我也很吃惊自己的回答,泰然处之的就像在问对方“你要胶水干什么”、“你要胡椒粉用来干什么”一样。
“只是想省掉点麻烦罢了,你别担心啦,是那种‘不必要’的麻烦哦。”
“具体时间?”
“下礼拜四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知道了,让我先想想。”
“谢啦。”说完这句后,对方就挂上了电话,好像结束了一段很平淡的对话。我有点发懵地把手机搁在一边,头向后一仰,让整个上半身压在了沙发上。
我叫张玖,不要以为我在从事什么诡异的职业,我只是一名初入大学的理科生而已。如果早在半年前接到这种电话肯定也会大吃一惊。
电话那头的人叫陆幽,这是他的笔名,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推理写手,和我在同一所大学。我和他的认识源起于学校里的DH推理社。这些全都无关紧要。哪怕是再骨灰级的推理迷,也不会在现实世界里问别人要不在场证明来解决麻烦的。所以真输给他了,明明要的是真实的不在场证明,说的却像借一百块钱那么轻松。
在经历了上次的6023事件之后,我也慢慢开始对这种事习以为常起来。
我知道不能用常理来揣测他们,不能用常理来揣测DH推理社的每一个成员。他们每个人都像活在另一个世界的生物,或者他们把现有的世界看成了另一番模样。他们的外表和普通人一般无二,却跳出了一切人类的生活准则,经常会做出让我瞠目结合的举动。跟他们相处的久了,我也开始怀疑起自己是否还是一个正常人。
从小以来,我虽不是很听话,但也很少太过违逆父母的意愿,做出什么出格的事,算是做到了他们的基本要求,也考上了还算凑合的大学。除此以外,我的人生平淡的就好像一张餐巾纸,舒适,干净且平庸无比。但大多数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我接受了这一点。远离现实中飘渺的利益。于是,才会钻入推理小说的怀抱,从中寻找刺激,并加入了那个社团。
但现在,我不禁开始担心自己是否越界了。否则,怎么会有人大大方方的问你“借”不在场证明呢?这不能简单的用“融入集体”来解释。更何况他说的好像还会“还”我一个似的。我真想明白无误的告诉他“不用还了,就算送给你了,我真的用不到,谢谢了”。
或许哪一天,我也真的需要问他借一个不在场证明或广义密室诡计?
似乎扯远了。我努力把思路拽回来,在动手帮他解决不在场证明之前,首先有两个问题要厘清:
一,他想要的是多复杂的不在场证明;
自己身为一个高产的本格派推理小说写手,来问别人借不在场证明,就绝对不会简单到可以用一个录音机来打发。或者是“事先把电视节目录下来,约朋友来自己家播放,让他看到错误的时间,再约他出去喝酒”这种“新手上路”级别。也不会是那种用挑衅的目光在对警察说“我就是犯人,你他妈的来查啊,查出来算你有种,但你绝对查不出”的“招摇过市”类型。他是想用在现实中。直接的说,他需要的是那种可行性高的“实用型”诡计。
这点必须先要明确,要知道有些在推理小说中华丽到不行的诡计若是兑现在现实中,只能用荒诞滑稽来形容。
二,他说“别担心啦,是那种‘不必要’的麻烦哦”:
这句话究竟是什么含义?
老实说,看起来是安慰的话并没有起到它的效果。啥叫“不必要”的麻烦?中国的汉字的确博大精深,“不必要”和“麻烦”这种词语也能组合使用么?我思前想后,还是没有领悟这种组合的奥妙与真正含义。到底是那种“没必要去解决的小麻烦”(那为什么还要去解决)还是“自己没做什么别人就找上来的麻烦”(好像在形容我自己)抑或其它的解释?可能潜台词就是“你别担心啦,我也许不是杀人,是其它犯罪活动哦”吧?
不管怎样想,都无法让自己安心,但也不能去问个究竟,这等于把一顶“帮凶”的帽子主动扣在头上。
算了,干脆就不去想了。
比起这个,也许有一天他会问别人借不在场证明来料理我,那时才更该烦恼吧。
不过,究竟谁是他这次需要料理的人呢?
我认识么?
拿起手机我看了一下时间。
离他说的日子只剩四天了。
2 前三天
在星巴克的咖啡屋内,我点了两杯摩卡坐在角落。等了大约一刻钟左右,卿云的身影穿过午后还算明媚的阳光,步入我的视线。
“非要在这种地方碰头么?”卿云坐在我对面的沙发后,似乎对我有种隐隐的排斥,总之,一下子就把这里特意营造的氛围给破坏了。这也是没办法吧,谁被占到便宜了都会这样,她到现在还没原谅我的意思,6023事件后,我一直都在对她解释那是不得以而为之。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也一直在重复想着那晚的画面和手感。这样的我,一直不被原谅也是应得的吧。
“有一桩事,实在没法在学校里说。”我清咳了一下,注视着她的脸庞,也许是我的错觉,她现在的样子要比以前清秀一点。
“是什么?”她把声音压得很低,那种男性的沙哑令人印象深刻。
“关于不在场证明的。”
“咦?”她脸上露出了微微吃惊的表情,像是在奇怪我为什么问这个。在这个DH推理社,似乎正经讨论推理问题反倒显得很突兀。不过如果我是真的想讨论推理问题,也不会选在这个地方了。思前想后,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只能向另一个世界的人求教吧。
“我看了很多推理小说。”我开始盯着咖啡杯,组织起词汇,不可否认,当面对她时我显得有点紧张,“觉得不在场证明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如果说密室这种存在是偏静态的话,游走于时间齿轮的不在场证明则是偏动态的。它往往需要牵引警方的注意力,将之引至误区来得以成功。或者采用盲点战术,有时反而要比华丽的密室来的有味道,并且更实用。”
“这就像这咖啡的味道么?”卿云轻轻的咂了下嘴,“不过我认为你说的有点片面。”。她属于沉稳型的睿智女子,行动力偏弱,但分析能力一流,心思缜密,可以看出作为副社长靠的是自身实力。我问:
“你是否觉得如果想在现实中制造不在场证明的话,合谋是最实用的?”
“我觉得与密室不同的一点在于,不在场证明必须要有旁人参与,单靠自己来完成的不在场证明很少吧。不管是合谋还是被利用,在现实中其实对于警方而言是一样的效果。而合谋如果出现在推理小说中则会削弱精彩程度。除非有其它亮点,否则尽量不建议使用。”
“是吧。”我点了点头,看来不写推理小说的卿云都深谙此道的话,陆幽找我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了。他不需要把能用在小说中的诡计搬到现实中,那样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他需要的只是合谋罢了。所以才会找上我这种诡计外行。而我接下来想告诉卿云我并非是想运用在小说里,而是现实中。但这种事没有几个人能直接说出来吧,我又不擅表达,寻思再三都开不了口,是否也该像陆幽一样用电话比较好?
我在心中暗暗的鼓足勇气,这种事真的比表白还难,而卿云还在自顾自说着:
“说到底,不在场证明虽然不像密室那般出挑,要相对内敛,但它是一门玩弄时间的艺术呢。”卿云说到这里轻叹了一声,似乎想到了什么烦恼的事,蹙了一下眉头,然后马上恢复了平静。
“你那儿有什么关于不在场证明的作品推荐么?”沉默了半晌,我迸出这句话。
“让我想想啊。”卿云把眼眸向斜上方瞅去,“我觉得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献身》和有栖川有栖的《魔镜》都不错,可以借给你。”
“噢,那要多谢副社长了。”虽然和我想讨论的事南辕北辙,但我还是装出高兴的样子,“对了,其实……”
正在我想生硬的转移话题时,注意到了卿云的紧张眼神,她有点突兀的问我,“那两本书我星期四拿给你行么?”
“好啊。”我微笑了一下,刚想说到正事,就在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你刚才是说星期四么?”
“嗯。”她嘴角泛起勉强的笑意,“我那天晚上九点回家,这个时候比较方便,你到我那里去取如何?”
“星期四晚上九点对吧?”
“是啊,就是后天。”
“ok,那到时见啊。”我端起咖啡,牛饮了几口,然后在卿云略显吃惊的表情中我匆忙的道别。
3 前二天
比起卿云而言,陆幽这个人更加深藏不露。他实际上是一个让我相当讨厌的角色。DH推理社的人物我没有全部接触过,但就现有的认识,感觉陆幽是其中最危险的一个。他给人以推理小说写手的印象,但我有足够理由相信他还有着其它的身份,那只是一个幌子罢了。
DH推理社的社长是一个叫度祥的物理老师,他同时也是社团的辅导员。一般能担任这个职位实力自不用说,但最厉害的往往是社团中的其他人,对于这点,我相信自己的直觉。并担心这个人正是陆幽。
而卿云似乎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比之更加城府深厚。她似乎想隐藏自己,又两面性的表露出单纯的一面。在DH社中应该是担任度祥助手一职。至于他们两人私底下有没有那种关系,作为外人的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和度祥接触不多,在仅有的几次接触中只感觉到他满怀一种隐隐的怒气,让我稍稍感到害怕。我最为好奇的方面反而察觉不到。
简单的回想6023事件,就可以发现度祥携手卿云设计了一个圈套来陷害陆幽,但被陆幽设计脱身,还将本来置身事外的我牵扯其中,若非我最后一搏,已经沦为这起事件的替罪羊并陷身囹圄了。
纵观情势,我现在正置身于一场危险的社团纷争之中。不知他们有着何种的不愉快经历,但自那次事件之后,社团活动就暂时取消了,彼此之间只有偶尔的私下联络。我反而跟讨厌的陆幽接触最多。这有三个原因:首先度祥是老师,卿云又退学了,在生活中根本没有交集。第二,陆幽是推理小说写手,我经常可以在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最后一点:他在6023事件中也算是救过我的命。也正因为这三点存在,陆幽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拜托给我吧。
昨天我找到卿云,有两个目的,其中之一是想试探她是否知道陆幽的计划,想探出陆幽究竟想要这个不在场证明来干什么;目的之二就是想让卿云来协助我完成这个不在场证明。如果陆幽和度祥及卿云之间只是因为某种误会而不开心的话,这次的一起行动说不定能让他们尽释前嫌也说不定。但他们的友谊如何对于我并不是关键,关键就是希望以后陆幽能把这种危险的任务托付给他们,而不是我。
为此我找到了卿云,但是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缘故,她让我去她家拿书的时间居然和陆幽需要的不在场证明开始的时间一致,这真的只是巧合么?
一个人需要不在场证明肯定是想躲避警方的盘问,而两个小时的时间跨度,只能用于案件发生警察马上到场的场合。如果是那种已经发生过一段时间的案子,两个小时的不在场证明根本就没有用处。换而言之。我敢断定在礼拜四晚上10点钟左右会有什么危险的事发生。陆幽应该是这起事件的主角。
从盗亦有道的精神上讲,虽然我不喜欢这个人,鉴于上次他救了我一命,我决定还是要帮他,就当是还他的情。但我不喜欢再和他扯上什么危险关系,总不能以后每次都答应他这种请求吧,我也必须要想一个一举两得的对策才行。
我先打电话给陆幽,告诉他明晚的计划不变,他的笑声在电话里听来依然开朗,丝毫不介意这件事带给我的压力有多大。
我挂上电话,上了趟厕所回来,发现手机上出现了一个陌生来电,我看着这个号码,不知为何从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紧张来。
“你好,请问你是张玖么?”
我回拨了过去,这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年龄判断大概在20和30之间。
“是的,请问你是?”
“你可以叫我沈思,我想跟你说的是:你现在处境很危险。”
我沉默了,对方也噶然而止。
“具体时间是明天晚上。”过了半晌,对方补充了一句。
“你怎么会知道?”我终于问道。
“因为我会预测未来。”说完这句话,对方直接挂了电话。我一下子愣在那里。
明天就是我要去给陆幽制造不在场证明的时间,却在此时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没错,这应该不是错觉。
这就像站在深夜里闭上眼睛,却感觉到不知名生物与你共处一室。
我不关心它来自哪里,我只关心它是谁。
只剩一天了,我深呼吸了一下。
4 事发当天
现在时间已经将近晚上9点,再过一会儿就是陆幽要求具有不在场证明的时间,同时也是我答应去卿云家拿书的时间。卿云的家座落在M市的虹口区,虽然才10月份,已经让我感到了初冬的凉意,我把衣领向上翻起。
虹口区的瑞宏小区在M市也算是不错的小区了,从中可以看出卿云是有钱人家的女儿。但从此之外,我就对她知之甚少。后来想来,也只有家境富裕,生活无忧,才能轻松做出退学的选择吧。自从6023事件前她退学以后,我和她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我不知道这起事件会给她的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很奇怪她父母难道不会阻止她退学一事么?但这都不是我应该烦心的。那起事件之后,我对她朦胧的好感就变得淡了,可能,这是因为我看到了她的真面目吧。谁都不会设想一辈子和这种人打交道的。而在今天,我也要做一个了断。
才9点钟,天色已经如同深夜一般,整个世界像被罩在黑色的帷幕中。她叫我在小区中央的绿化区等它,时间是9点整,我提前5分钟来到这里,感觉到凉意在透过夹克渗进体内。
从表面上看这次我来只是为了来拿两本书,但我已经紧张的忘记了书名是什么。我想等会儿她要是拿两本物理复习资料出来我也会照单全收。
其实,这次行动的本质也没有那么复杂和危险。只是为了要给一个救过我一命的人一个不在场证明,这并非多难,但亲自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多紧张,可能这和那个神秘的电话有关。
那个电话是一个叫沈思的人打来的,他自称能预测未来,还说我会有危险。听起来很可笑,但我知道至少这次他是对的。如果让我给这次预测打分的话,会是90分以上。
卿云家在17楼,她叫我在小区中央的绿化亭中等她。当然现在时候还未到,我站在绿化亭的当中,在昏暗的路灯照射下,没人看得见我此时脸上的表情。绿化亭中也就我一人。和我昨天白天来“踩点”时的感觉不同,现在就像是站在真正的舞台上了。虽然没有观众,也没有荧光灯的映照,除了偶尔出现在远处遛狗的中年人会看我两眼,但对于我而言,就和摄像机正对准着我一般无二。
这个计划和陆幽反反复复的确认过,都认为是万无一失的诡计。本来串通性质的合谋就不会太复杂,不需要有让读者感到耀眼的亮点,只需要让警察信以为真就行了。而我保证这次绝对会让警察相信,因为我会做到令陆幽也难以想象的程度。
我抬头用目光向上摸索着,搜寻卿云的窗户。我提前站在这里,反刍卿云也叫我9点整来这里的原因。
这有可能只是一个巧合。而我和陆幽也把计划顺水推舟做了优化,从陆幽后来知道的表情来看,也许是我太多虑了。
但我还是有点不放心。
一个人需要不在场证明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需要在这段时间去做坏事以它来躲避警察的盘问。陆幽虽然表面上是一个推理小说写手,但我有十足的把握知道这次不会在事件结束以后,他用那惯用的嘻哈语气打电话给我说“嗨,张玖,多谢你的配合哦,其实今次的事件只是想用在小说里哦,为了写出身临其境的效果,才事先没和你说啦”。这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结果。到时,我肯定会真实面对警方的盘问,对此我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那陆幽会在这段时间去干什么呢?
为了避免帮凶的头衔,对此我当然没有细问。但从推理小说的角度来讲,不在场证明在刑事案件中使用到的频率最高。一般经济案件是讲究人赃并获。比如银行如果被盗了几千万,然后这几千万出现在陆幽的旅行包里,就算他有再牢不可破的不在场证明,也一样会被送进去。除非……
——是杀人。
死人,并没有多少凶手喜欢随身携带吧。只会想方设法分尸弃尸。如果事发当时有证明他并未出现在案发现场的话,对洗脱嫌疑无疑有很大的帮助。警察也会依此来排查凶手。只要不在场证明牢不可破,就相当于有了一张“好人卡”。比“密室”之类的诡计还要实用很多。
让我担心的事情正在于:卿云为何也选在9点钟?难道她……
——也需要一个不在场证明么?
想到这里,我从心底感受到了一丝惶恐。
陆幽这次叫我帮忙还有一个奇怪之处在于:他事先就确定了时间。
从刑事案件的角度来讲,一个用于几天后的计划肯定很难确保不临时变动。随机和偶然因素很多,而陆幽只需要我帮他取得2个小时的不在场证明,也就是说他对时间的计算非常精准,这其实是相当奇怪的一点。他为何能对犯罪时间有如此把握?
除非死者有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否则就像是他们之间商定好了一样。
想到这里,脑海中就浮现出了当时的情景:
——卿云突然有点紧张的看着我,突兀的问道,“那两本书我礼拜四拿给你行么?”
——她嘴角泛起勉强的笑意,“我那天晚上九点回家,这个时候比较方便,你到我那里去取如何?”
看起来,好像有什么事把我蒙在鼓里了。
卿云对我而言是不在场证明计划中的意外证人,我对她而言,是否也同样如此?
否则一向对我冷淡的她怎么会突然要我到她家下面取书呢?
这一切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才对。
我把随身的背包放在旁边的石桌上,叹了一口气。
这果然只有他们才做的出来。
这并非数学式而是发散型推理,根据现有条件答案也似乎只有一个:
——DH推理社正在分成两派进行火拼!
不是黑社会那种粗野的砍人,而是技巧性杀人。
从6023事件可以看出陆幽和社长度祥极为不合,他们似乎是有着什么深仇大恨,积怨已深。在上次的事件中度祥就已经想把陆幽置于死地了,只是没有得逞。起因似乎是陆幽杀死了度祥的妻子芸儿。而这次,在礼拜四晚上9点至11点之间,应该就是他们约定好的了断时刻。我不知道他们用什么方法如何对决,但有两点是肯定的:
一,有一个人会死;
二,活下来的人需要一个不在场证明!
所以陆幽找到了我。
在DH社中他看起来有很大的权力,可能还是发起者之一,但似乎已经被孤立了。这种事,他只有找新加入DH的我来帮忙了,更何况他还救过我一命。这也解释了为何卿云也选择在这个时间与我碰头,她也想借助我来加强她制造的不在场证明。碰头时间是她先向我提出的,所以她可能并不知道我的意图,也可能猜到。不过对于大家而言,这都无所谓。因为只有胜者的那一方才需要不在场证明。败者是不需要的,为了不把自己牵扯进去,谁也没必要揭穿对方的阴谋。
我不知道卿云的计划是什么,不过我和她之间到底是谁在做无用功,只有等面对警察时才知道吧。
不过,在制造不在场证明这件事上,我打算先下手为强。
两个小时的间隔,要使得这个不在场证明成立,陆幽必定会选择在比较远的地方动手。
我打开了旅行包,从中拿出一把匕首,我小心翼翼的拿住刀柄。
现在的时间是8点58分32秒。
——卿云,度祥,陆幽,还有那个打来神秘电话的沈思,抱歉,我和你们都不熟,你们谁赢谁输都和我无关。
现在时间是8点58分49秒。
我将一颗纽扣,丢在地上。
——陆幽,你上次救过我一次,所以我才给你这个不在场证明。这次之后,如果你还活着,希望就别来烦我了。
现在时间是8点59分13秒。
我把手机摔在一边,伪装成被突袭过的痕迹。
——沈思,不知你来自何方,也许你真的会预测未来呢。至少这一次你是对的。
现在时间是8点59分34秒。
我迅速看了一下四周,安静如初。
——度祥,活下来的会是你么?对于你们两个,我想同归于尽是对这世界最仁慈的选择。如果你死了,那就不好意思了,我为陆幽准备的不在场证明完美无缺。
现在时间是8点59分57秒。
我最后看了一下时间。
——卿云……
拿起匕首,我朝自己小腹狠狠刺了下去。
壁虎。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独具的特征为在危险时刻,会选择断尾自保。所以我也把这个计划命名为“壁虎计划”。
“救命啊!——”
在感觉到冰凉的东西伴随痛楚在我小腹纠缠时,我用尽全力大喊起来。
5 录口供
作为M市三甲医院的新华医院在这一带属于比较有名的,所以我也不出所料被送到了这里。首先,这需要感谢那位路过的居民,我把他命名为路人甲。这个片段我还记忆犹新,当时他正好从一辆宝马车中钻出来,听到我的喊声,他身子飞快的缩回去,“啪”的锁上车门,显示出了很强的安全意识。
我要感谢他并非他帮我拨打了110和120,这件事是卿云做的。在一般的约会中,男士不等女士5分钟以上似乎就很没面子。在我躺在冰凉的水泥地上的时候,卿云也没忘了给足我面子。我默默地看着手表,然后在分针指向21点18分的时候,卿云的身影才出现在绿化亭。她似乎大吃了一惊,然后跑到我身边问我是怎么回事。
“我在等你的时候,突然……”
说到这里,我闭上了嘴,假装昏了过去。
当然,我要感谢路人甲也不是因为他用那心爱的宝马送我去医院,这一点要感谢急救车。不过谢意在他们把我送到急诊室之前就烟消云散。
“一共108块钱。”他是用冰冷的语气问随同的卿云,“现在付还是记在单子上?”天真的我还以为在和谐社会急救车是免费的呢,而且也不知道有这么贵。我更是把眼皮闭的紧紧的,纵不如此,也很想象腹部正在流血的我掏出皮夹子给钱的场景。卿云似乎没有犹豫就把钱付了,这一点还是需要感谢她。
然后,帮我腹部进行治疗,消毒,伤口缝合的事当然也不应该感谢那位路人甲,这需要感谢新华医院的当班医生,至少在看到账单之前。
而我真正需要感谢那位宝马男路人甲的地方就在于以下的口供部分。
“当时,我一个人正等在瑞宏小区当中的绿化亭,这时陆幽出现了。他是我认识的大学同学。是的,我和他有点过节,他当时有醉意。突然,就看见他冷不防抽出刀向我刺来,我大叫一声倒地,他就慌张的逃走了。事实就是这样,我记得很清楚。”
“那时在案发现场附近还有别人么?”警察站在一边,在本子上写着什么,他的语气很严肃,不夹杂任何个人情感。
“让我想想,好像我看到有一个开着宝马的男子正在停车,我想他应该见证了一切。”
“停车?在哪里?”警察似乎对瑞宏小区很了解,两三笔就画出了一个小区的中心地带,我用缓慢的动作伸出手在纸上某处点了一点,警察点了点头。
“当时是几点钟?”
“我也没注意,应该是9点左右吧。因为我和卿云约好了9点在那里碰头,问她借几本书。但不知她几点到达现场的。案发时间我想问那个开宝马的男子会比较清楚。”
“你怎么看清那是一辆宝马的?”警察的语气稍有戒心。
“因为是白色的,在月光下显的很清楚。”
“卿云就是那个送你来的女孩吧?”
我轻轻点了点头。
“她借你什么书?”
“对不起……我记不得了……”
“那名叫陆幽的人,确定就是刺杀你的人么?”
“其实也不是刺杀那么严重,但我确定就是他了,因为当时他和我的距离非常近。”
“他精神状况如何?”
“喝了很多酒,举止反常。”
接下来警察觉得没什么好问了,先行离去。
4.老师不在场的时候 篇四
下午第四节课一下,老师刚一走出教室,同学们就像沸油锅里的鱼肚立即炸开了。周宇抓住皱冬冬的衣服,皱冬冬立刻起动了,这时更多的同伴也就自然接了上去,很快形成了一列人造火车,这时的我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身子便情不自禁的靠近了他们,一把抓住同伴的衣服,便疯狂地跟着他们奔驰。就在这时有几个女生突然拖住了我,让我一不小心就离开了火车。
下车后,我不服的拖住她们,可是她们的腿一动不动地在地上滑,像中了风似的,绕教室跑了半圈,汗如下雨,嗓子里冒着白烟,只好松开了手有气无力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当然我们也就这样自然分手了。
休息了一会儿,来了劲我又上车了……
5.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作文 篇五
有的同学在和附近的人“高谈阔论”;有的在专心致志地看漫画书;甚至有的在追逐打闹。看到这种情况,我们班的“二道杠”已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只见张同学迈着大步,一巴掌拍在讲台上,用他那唐老鸭般的声音吼道:“安静,不然我就把名字记上‘光荣榜’!”这一嗓子可威风了,把说得唾沫直飞的同学镇住了,但不一会儿同学们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张同学见降不住我们,只好悻悻然回到座位上自顾自写作业去了。倒是小杨同学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他拿着语文书用力拍打着讲台,不料有人却模仿他,拿着书,拍打桌子,还一声比一声响。有的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有的人给小杨同学鼓掌助威;有的人竟把“神兵利器”送到讲台上给小杨当作教鞭使用。小杨用力地拍打讲台,但脸上写满了无奈。就当我快把张同学逼疯时,镇守在边疆的佳佳同学报上情报:“老师回来了。”
我们一下变得安静,但没想到这一切都是老师设计的“阴谋”,原来老师就让我们写作文,我们“中计”了。
6.老师不在场的时候 篇六
(小笔头)
“丁零零……”这是一堂作文课,老师一进教室就像想起什么似的:“对不起,校长有急事找我去一下,我把这事给忘记了。你们暂且自习,我快去快回。”
“耶——”同学们欢呼起来。“嘿,校长找得真是时候,谢天谢地!”张思煜第一个溜到前面作揖一番。“‘快去快回’,快去不回才好哩!”张星宇狡黠地扮着鬼脸。
瞧,洪杰的笔顶着日记本旋转,绝对不比赵本山表演二人转时转的手帕逊色。看着飞转的日记本,他心满意足,露出两颗大门牙。
黑猴丁小雨上蹿下跳,走马灯似的跑来跑去。边跑边把习字本往上抛,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
曹银此刻可不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他摆出一副大理论家的样子,对“狐朋狗友”高谈阔论。从天说到地,从奥运说到“神七”,从电视《西游记》说到新版《射雕英雄传》……直说得唾沫星儿飞溅。
南边几个女生跟着黄玲玲一展歌喉,北边几个女生则跳起刚学会的韵律操;后面几个“书呆子”真不简单,身居闹市照样学习……
“不准说话!”班长江志颖怕场面失控,开始履行职责,“再吵我把名字记下来。”她使劲地狂敲桌子,可同学们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气得她抱住郭莉佳哭了起来。哦,掉眼泪是她的专利。
“老……老师来了!”黄国庆结巴地喊道。这一招真灵,教室内顿时鸦雀无声。当知道是他的恶作剧时,那些调皮鬼拍着胸脯奚落道:“哎,老黄,你想把我们吓死呀!”
“老师……老师……真的来啦!”“骗人骗上瘾啦?再骗也轮不到你来‘结巴’!”郭毛毛不客气地“修理”他。
“说谁结巴?”不知什么时候老师来了。同学们像被一根皮筋拉回原位,唯有黄国庆还在嘀咕:“我……我……我说……老师来,还……还不信。”
“刚才乱哄哄,现在咋这么安静?”从老师露出的笑容才知道,这是老师故意设的局,我们都中招了。
(指导教师朱龙贵)
[写作心得]
这次习作要求写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好在老师课前设了一个局,让我们尽情“表演”,否则还真难写出真实的我们来。我着重写同学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本来我的文章比较长,老师要求有详有略就删去了几段。不知老师同学看到我的习作有什么想法,我在期待你们的指导哟!
——郭玉亮
[习作聊天室]
刘鹏涛:郭玉亮的文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展的过程都写清楚了。首尾照应好,开始老师说校长找他,有急事要离开一会儿,后来我们才知道是老师为了这次习作故意设局,让我们尽情表现自我。
王杰:本文语言幽默,有个性。真是闻其声就能见其人。读黄国庆的语言,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既结巴又张扬的顽童形象。
郭毛毛:里面写到我“修理”黄国庆的一段话,当时我真的来气:刚才骗我们,害得我们一场虚惊,怎能再骗?现在看来我冤枉他啦,第二次老师确实来了,但是我们根本不听他的话了,认为又是“狼来了”。
张勇:这篇文章动作描写很成功。张思煜的作揖,张星宇的鬼脸,洪杰的“本山转”,黑猴的上蹿下跳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作文 篇七
那是一天下午,第一堂课之前的课间时光,大家本应该安安静静的读书,可现实是这样的。教室一片吵闹声,有些人三五个地跨组在一起下飞行棋,这种现象很常见。这时,我的同桌——刘昱志在干嘛呢?他正拿着自制的弹弓,射别人呢!“啪”,这次他射到了汤文扬,“啊!”汤文扬叫了一声,猛地回头一看,而刘昱志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下可把汤文扬气坏了,没逮着“凶手”,看他叹了一口气,便转过头去了。
还有很多人在看已经被老师下令禁止了的漫画,真是胆大包天,而且,更令人惊讶的是你去喊那些看漫画的同学们,或拍拍他们的肩膀,他们竟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唉!走火入魔了啊!真不知道漫画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些无厘头的东西,反正,我以前不看,现在照样不看。
“嘘……”“侦查员”们来汇报情报了,看他们这样,一定是老师来了,谁知他们这次跟大家开了一个玩笑,老师根本没来。但是,所有人都信了“侦查员”的话,这时候,教室分外安静,过了一会儿,大家见老师没来,又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了呢!
8.老师不在场的作文450字 篇八
一缕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教室里正在上课,老师正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听的却呼呼欲睡,突然听到:“黄老师能出来一下吗?”李老师喊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作文650字。老师前脚一踏出教室门口,班里立刻沸腾起来,像一滴水滴进热油锅里—炸开了。我想,老师走了,我终于解放了,我终于不用听老师的唠叨了。我们班的同学有的玩手机;有的和后面的同学聊天;有的打水枪大战。更疯狂的是我们班一个调皮蛋,他跑上讲台,再叫上他的哥们,让后从裤兜里拿出他的山寨苹果手机,打开qq音乐,放出江南style,接着他们跳了起来,他们跳得很像,但也很滑稽,小明按耐不住了,拿起语文课本,卷成一个“话筒”,也跟着音乐唱起来。他们一边搞鬼脸,一边跳,全场都被他们都得大笑起来。有点晓得合不拢嘴,有点笑得直不起腰,有的笑得眼泪直流……靠近门口的同学笑得腰都疼了,不想再笑了,就大声又快速的喊了一声:“老师来了”,转眼间班里变成另一副摸样,还没到两秒“吵闹的菜市场”又变成了“肃静的法庭”那位同学看见全班同学都上了他的当,忍不住在笑起来,全班同学用鄙视的目光看着他,还异口同声的说了一声:“切”。只有淘气的小军趁着教室安静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做出来一个模型,悄悄在我后面一甩,下的我跳了起来,脸色苍白,脚一直在发抖。我气势汹汹的站起来教训他一顿,他才乖乖坐好,真是让人大快人心啊!这是教室更加人热闹了,刚才那个靠进门口的同学有都都的警报同学们疑问他还子演《狼来了》,根本没有理会他,突然,“狼”真的来了,同学们急忙跑回座位。我们脸白了,老师脸黑了教室立即肃静起来,我们知道,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9.不在场证明——论文 篇九
1924年9月15日,在搬入宫门口西三条21号新居不到四个月的时候,鲁迅写了后来出版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第一篇《秋夜》。开首第一段就是:“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后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个奇特的句式给所有的中国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鲁迅的学生许钦文就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说:“‘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已成为大家爱颂的句子。”(许钦文《在老虎尾巴》)
鲁迅搬入西三条那年的冬天,年轻的李霁野在同样年轻的小学同学张目寒的带领下去看早就崇拜的鲁迅先生,在漫长的聊天中,鲁迅告诉他们说:“他的文章里找不出两样东西,一是恋爱,一是自然。”(李霁野《忆鲁迅先生》)在鲁迅的文章中,对鲁迅说的“自然”即现实环境中的风景的描写,大家熟知的只有两处,一个是《〈呐喊〉自序》中那个“S会馆“里曾经“缢死过一个女人”的槐树,另一个就是西三条21号院后墙外的两株枣树。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两处地方的槐树和枣树都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时候就消失了。这两处早已不在场的风景都在北京的西城,距离并不远。几十年来,无数慕名参观绍兴会馆和鲁迅博物馆的游人,在走进著名的“槐树院”和“西三条21号院”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寻觅那个在脑海深处贮藏许久的大槐树和两株枣树。当他们得知大槐树和两株枣树早已不复存在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惋惜和叹息。在得知这个令人扫兴的事实时,大多数人都会无可奈何地表示接受。毕竟,树木也是生命,也有生老病死。但有的人对这个事实难以接受甚至表现出痛苦和愤怒。毕竟,槐树和枣树不是什么珍稀植物,而是北京的常见树种。在北京老城区的四合院中和胡同边上,到处都可以看见百年树龄的老槐树和老枣树。为什么偏偏消失的是鲁迅先生看见的那两株枣树?
四五年前,一位外地的鲁迅迷潘卫华先生在第一次访问鲁迅故居并得知那两棵枣树“早已枯死多年”后,就曾经“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在此之后,三番五次的专程到北京,研究和考证鲁迅在《秋夜》中所写的两株枣树,最后写出了很长的文章《谁动了鲁迅故居的枣树?》。在这篇文章中,潘先生得出的结论是:“我要大声地告诉人们,先生笔下的那两株枣树并没有枯死,它们仍然健在!仍在倔强而茂盛地生长着。”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是,当潘先生踯躅在鲁迅故居后小院时:“回头望去时,分明有两株高大的枣树,映入我的眼帘。一株位于前园的西墙外,一株位于过道的西墙外。‘那最直最长的几枝’,分明正‘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潘先生发现的两棵枣树,一棵位于从前院通往后院的夹道,另一棵位于故居的西邻院,当年住在这里的是曾经帮助过鲁迅的姓白的木匠。这两棵枣树的确是潘先生请植物学专家论证过的“树龄至少应在百年以上”的老树。鲁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每年都会在大枣成熟的时节上树打枣吃,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两棵枣树的存在。当然,把这两棵枣树当作是鲁迅看到的“两株枣树”的并不只有潘先生一人。鲁迅博物馆的老专家叶淑穗就曾经发现,2013年6月23日《北京晚报》上的一篇文章《北京名人故居中的古树》,也同潘先生一样把这两棵活着的枣树当作是《秋夜》中的两株枣树。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河北日报》的记者原付川先生(他前些日子来鲁迅博物馆采访鲁迅收藏正定隆兴寺观音像的事情)还打来电话,询问《秋夜》中的那两株枣树到底是不是现在院子里的这两棵枣树。实际上,故居前后院夹道里的这棵枣树的确引人注意。早在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纪念日也是鲁迅故居对外开放的第一天,《人民日报》就发表了记者柏生的文章《访鲁迅故居》,文中写道:“大门里是一个小而雅致的院子。院子当中有一株枣树,在前院通往后院的门外墙角边还有一株枣树。1924年,鲁迅先生在这所屋子写了《秋夜》一文,提到在他的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所以这两株枣树是很令人注意的。它们端庄地矗立着,它们的枝干仍像往日一样地刺向天空。”文里所说的院子里的一棵枣树大概也是鲁迅先生搬来之前就有的,因为,1925年初,作家章衣萍的年轻妻子吴曙天第一次来这个新落成不久的小院访问鲁迅,在随后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院里有一棵枣树,是落了叶子的。”(《访鲁迅先生——断片的回忆》)很显然,当时,鲁迅故居院子里还没有现在枝繁叶茂的鲁迅在1925年4月亲自栽种的丁香树。这棵在前院更显眼位置栽种的枣树,鲁迅故居上年岁的工作人员也是见过的,当然,也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时候死掉了。关于北京人的爱在院子里种枣树,郁达夫的一篇文章《回忆鲁迅》也可以为证。1923年鲁迅从八道湾11号搬到西四砖塔胡同61号租房居住的时候,郁达夫在这一年的冬天正在北京大学做经济学教授,有一天去看鲁迅,就发现:“一个三四丈宽的小院子,院子里长着三四棵枣树。”现在,如果你去鲁迅博物馆外西二环路边上的街边公园转一转,就会发现许多棵比鲁迅故居院子里的枣树还要粗大的老枣树,这些枣树肯定也是原来的四合院拆迁后保留下来的。
贰
但是,所有的这些枣树都不是鲁迅在《秋夜》中所看到的枣树,那两棵枣树的确是在很早的时候就没有了。
的确如叶淑穗所说:“这两株枣树,解放前已经枯死。1956年10月鲁迅博物馆建馆后几经补种,均未成活。现今从鲁迅故居后院的墙外,已看不见这两株枣树了。”(叶淑穗《〈秋夜〉中的两株枣树》)就在《人民日报》记者柏生的文章中,也写到了这两株枣树:“有人问起后院墙外的两株枣树,现在已经看不见了,许先生用脚踢着一根已经干枯了的枣树根说:‘这里原有一株枣树,不知后来被谁锯掉了。’我们已经看不见鲁迅先生所说的那些野草,更看不见小红花在那里做梦了。”(柏生《访鲁迅先生》)文里的“许先生”就是许广平,解放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在百忙当中积极进行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北京和上海两地鲁迅旧居的整理和对外开放。两地旧居中的许多事情,她都是当事者和见证者。1950年3月,许广平把宫门口西三条21号鲁迅旧居和全部鲁迅遗物捐献给国家,文化部文物局给她颁发了“褒奖状”。5月,文物局派人去故居进行文物清点工作,许广平亲自指导。在清点工作的最后一天,许广平说到了这两棵枣树:“最后,她无限深情地来到了后园,仰望着后墙,良久,她说:‘很可惜那两棵枣树没有了,1946年我来时,就没有了。当年,我们在‘老虎尾巴’与鲁迅先生谈话时,确实看见墙外的这两棵枣树。’矫庸也补充说:‘观众中不少人都问这两棵枣树到哪里去了?”(罗歌《我要把一切还给鲁迅》)这里说的“看见”墙外的两棵枣树的“当年”,应该是1925年,从这年的4月,许广平开始和鲁迅通信,12日,许广平第一次到鲁迅家探访。许广平肯定在此之前已经看过了鲁迅在几个月前发表在《语丝》上的《秋夜》,因此,在16日许广平给鲁迅的信中说:“‘尊府’居然探检过了!归来后的印象,是觉得熄灭了通红的灯光,坐在那间一面满镶玻璃的室中时,是时而听雨声的淅沥,时而窥月光的清幽,当枣树发叶结实的时候,则领略它微风振枝,熟果坠地,还有鸡声喔喔,四时不绝。”
nlc202309011348
不知道是许广平的这次清点工作中对两棵不在现场的枣树的观望发生了作用,还是故居管理员矫庸对不少观众“都问这两棵枣树到哪里去了”的重视,总之是在这不久,故居后院院墙外就补种上了两棵枣树。鲁迅博物馆前副馆长王士菁回忆自己1951年7月第一次参观鲁迅故居时说:“故居前院的丁香是鲁迅手植的,后院的一簇簇丛生在井边的刺梅也是鲁迅亲自买来的,墙外两棵生长在邻家院内的枣树,那是后来补栽的。”(王士菁《杂忆》)但显然是这次补栽并没有成功,因为,根据叶淑穗和鲁迅博物馆当年的记载,都说明在1956年鲁迅博物馆建馆的过程中又补栽过一次,但根据当年的记者孙世铠的在1956年10月19日鲁迅博物馆开馆前的报道,这次补栽的两棵枣树中的一棵还是没有成活:“文中所指的枣树早已被邻人砍去,1956年又补种了两株(一株已死,现剩一株)恢复了往日的情景。”(孙世铠《鲁迅在北京住过的地方》)不知道这次补种之后是否又曾补种,但根据曹聚仁编辑的《鲁迅年谱》,可以肯定的是到十年后的1966年,这里仍然生长着两棵补种的枣树。在《鲁迅年谱》中,编者说:“编者最近去看了一回,那两株枣树,原已砍去了,而今又补种出来了。”(曹聚仁《鲁迅年谱》)至于后来这两株枣树是什么时候怎么没有的,就没有说法了。
叁
几十年来,人们对找到散文诗《秋夜》中所描述的两株枣树的对应原物的审美冲动一直没有消停。最近几年,鲁迅博物馆围绕鲁迅故居风貌复原的话题,不断产生再次在原址补栽《秋夜》中两株枣树的想法。但到了时过境迁的今日,补栽的意义其实并不大。即使有两棵年轻的枣树生长在原来的地方,也早已经不是当年许广平他们看到的枣树,更不是鲁迅在那个秋夜看到的那两株枣树了。
其实,在鲁迅故居周围的各个地方并不缺少枣树,但“野渡无人舟自横”,并没有人对这些普通的自然物多看上几眼,更不会产生文化的联想。鲁迅所看到的那两棵枣树本来也只是普通的枣树,只是因为鲁迅把它纳入到了自己的主观观照和意义框架中,才让它们产生了符号的动能和象征的意义。
当然,如果那两株鲁迅观照过的枣树还在的话,它们肯定也不是普通的自然物,而是充满意义的符号。只是,由于符号和意义之间距离遥远,我们普通人对它的欣赏,不一定能够解读出鲁迅所说的“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经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倒是上世纪70年代,在没有了实物的情况下,画家周元亮、陆燕生等根据鲁迅作品创作的画作《秋夜》等中的枣树,更接近鲁迅所看到的那两株枣树。
其实,那两株枣树在鲁迅写完《秋夜》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虽然不在现场,但当许广平和所有来鲁迅故居参观的人们,在后院向后墙外眺望的时候,脑海中分明涌现出两株桀骜不训、冷硬不屈、和其它在场的枣树迥然不同的枣树。正因为不在现场,才让人们几十年来持续不断地对它述说和描绘,以填补两株缺席的枣树所留下的空白。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那两株枣树其实没有死,它们就在那儿——在鲁迅的《秋夜》中——活着。
10.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作文 篇十
为了安全起见,同学们推举了一位“望风”的人。只要他倚在窗户上看老师有没有来就行了。
我们的“跳舞王子”阿承和俊俊肆无忌惮地跳起了舞,一边跳还一边推销他们的“印度王子神油”。
我后面的小智同学则拿出了他的“珍藏”已久的手机,趁着喧闹玩了起来。
“别闹了!”我们负责任的班长阿杰站到了讲台上,可班上依旧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话,见到这一番情景,几位值班干部都上去帮忙。这个阻止讲话,那个阻止打闹,这边刚不说话,那边又闹了起来。几个值日班干精疲力尽,但其中一个值日班干突然想起了什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字:作文!全班同学恍然大悟,构思的构思,写的写,满教室一片笔尖接触纸面的“嚓嚓”声。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们居然都忘了老师布置这节课写作文,下节课完蛋了。
哎,这真是一个难忘的一节课。
11.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作文700字 篇十一
那是一个下着暴风雨的下午。“一看就没什么好事儿。”乌鸦嘴又开始预言了。果然,老师一进门,就迈着沉重的步伐,拿着一叠厚厚的卷子,重重的把它摔在讲台上,大声喊道:“考试!”所有同学期待的心情一下就跌落到了谷底。这是机灵鬼来了一句:“都怪乌鸦嘴!”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乌鸦嘴,乌鸦嘴的脸比猴子屁股还红。
过了一会儿,好事就来了,老师被叫去开教师会了,叫我们好好考试,不要吵。可同学们哪有这么乖,不说话是不可能的。
这时空中飞过去的一个白色的东西,想都不用想,可那是哪个学霸丢来的“花球”,各路“单身人士”都一起扑了过去,场面十分激烈,可以有些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抢不过,悠哉悠哉的去“偷”学霸的答案。
班干部也不例外,好像忘了自己的身份似的,从日常的威风鼎鼎,一下子转换为资深的职业小偷,抄答案比别人敏捷得很呢!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精灵鬼和乌鸦最吵了起来——“你以为你有多厉害呀,我不就说句话吗?我最看不惯的就是你这种不自量力的家伙,有本事来打架呀。”平日里好的如亲兄弟的好朋友,竟然打起来了。
场面那叫一个激烈,说时迟,那时快,机灵鬼一上来就给乌鸦嘴一圈,乌鸦嘴也不示弱,把机灵鬼一拌,机灵鬼四脚朝天,像只乌龟似的,立马爬了起来,给了乌鸦嘴响响的一耳光。
这耳光好像是在迎接老师似的,老师一进门,全班立刻安静下来,机灵鬼和乌鸦嘴也飞快地回到座位上,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下课了,两个人不知怎么了,都失忆了似的,又成了亲如手足的好兄弟。
12.不在场证明——论文 篇十二
可是,等了半天,还不见老师的身影,班上就逐渐闹腾起来了。
坐在我后面的陈宇,拿出了整蛊玩具--橡胶蛇。一会儿,教室里就不断传来女生的尖叫声,哼,我才不会被吓到呢。那条“蛇”在教室里传来传去,眼看着已经传到我的桌上了,我拿起“蛇”,朝后面扔去,谁知道,后面也传来了尖叫声。我转头,哈哈!他尽然被自己的“蛇”吓到了!
看看前面,女生们围在一起聊天。我也把耳朵凑了过去。“知道吗?昨天小煊回家时,被一只小狗吓的直跑呢!”小喇叭仟仟又在说她打听到的消息了。“还有,下周三,我们就要春游啦!”“真的吗?”“我要带好多好吃的!”女生们叽哩呱啦的, 教室里时不时爆发出惊喜声。
突然,窗边放哨的大叫了起来:“老师来了!快点坐好啊!”女生们一听,马上跑回位子上,在下棋的同学也手忙脚乱地把棋“狼人杀”收了起来。大家都拿起书装模作样地读了起来。看到这场景,那放哨的哈哈大笑起来,“老师没来,我是骗你们的!这都信,真傻!”顿时,我感到很生气,大家也是。男生们冲上去,抓住放哨的衣服,对他拳打脚踢了他一顿。他被揍地“鼻青脸肿”,那样子别提有多好笑了。
可他还记不住教训,又叫了起来:“老师来了,这次老师真的来了。”可是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话了,“你以为我们还会相信吗?”“是真的!不骗你们!”同学们还是不理他,管自己玩。
13.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作文 篇十三
有一 天下午,老师不舒服,提前回家了,他吩咐我们下午把作业本抱到办公室。下午放学了,我们在放作业本时不小心将老师的杯子打碎了,我们先是一惊,然后立即反应过来,把碎片捡起来扔掉后跑出了学校。在路上我们商量着,他说:“我们明天跟老师说吧!”我说:“不行,咱们明天买一个 一模一样的杯子。”他说:“可我们没钱呢?”我说:“我们就拿平时帮父母做事所得的钱。”他说:“好主意。”我们到商店看了一下价格,就跑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地来到了商店,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杯子。跑到学校,悄悄地把杯子放到了老师的办公桌上。出办公室时我说:“咱两谁也不能将这个秘密泄露出去。”“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就这样我们用新杯子换了旧杯子,瞒过了老师,逃过了批评。
【不在场证明——论文】推荐阅读:
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作文650字11-18
14类证明不开具11-15
承兑背书不清楚证明11-16
单位不接收户口的证明07-18
银行承兑汇票背书不清晰证明10-23
承兑汇票背书盖章不清楚证明01-05
单位不给开报考证明怎么办11-24
论文保密证明11-14
证明数学猜想论文范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