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论文

2024-09-28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论文(精选14篇)

1.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论文 篇一

尊敬的党支部:

通过参加这次党推优考试,使我在思想认识上能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自己还有些被动,现在我能够很主动地去学习党的相关知识。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怎样用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在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首先,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信念,并始终坚定这个信念。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就是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的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我们要把对共产主义的忠诚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统一于房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坚定的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开拓创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增和素质。作为大学生,不能只会埋头学习而没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我们应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其次,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资源来自)认真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那天与吴书记谈话后,他建议我们多看一些关于白求恩的故事,看了之后确实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理想与信念的支撑。通过学习这 些理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理论修养,做到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最后,就是要加强实践锻炼,将思想付诸于行动。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光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见诸于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在学校,我们要积极关心同学,认真做好各项社会工作,来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来激励自己的行动,让自己慢慢向党组织靠拢。

以上便是这些天我的一些感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汇报人:xiexiebang

2.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论文 篇二

关键词:说课,综合能力,反思

“说课”是体育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之前,对领导、同行或评委用口头语言讲解某一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是教师要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它旨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体现。同时这种形式可以适用各种学科或专业的考评。因此,近年来,“说课”已被列为考核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项目之一,在评优、晋级和教师招聘中都占有较大比重。然而在现实的说课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说课前的准备和说课时应注意的问题,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说课后的反思,这种对待说课的态度决定了说课效果的停滞不前,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所谓说课后的反思,就是指体育教师以自己的说课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种反思既非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也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说课能力起点如何,要想说好课,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说课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促使自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课水平,提高教学效果。说课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说课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能够让教师形成个性化的说课模式,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1 说课后反思的内容

1.1 反思导语的设计是否起到了引领课堂的作用

说课开始时的开场白(导语)是进入说课的引子,分量不重,但不可缺少。精彩的导语可以恰如其分地营造说课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听课者的兴趣。在导语设计时过分注重导语语言的精美和华丽,就会忽略导语必要的简洁明快;过分简洁,却又会让听课者无法把握老师的教学意图,疑惑不解。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反思导语是否完成了肩负布置说课任务的使命?是否真正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1.2 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科学

教学目标是说课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但规定了说课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影响着说课教学活动的走向、过程,同时也是说课教学活动效果的检测依据,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正确的说课则是无的放矢。因此,我们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科大纲或课程标准?是否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突出了学科特点?在表达上是否规范?

1.3 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和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应该在“说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1.4 反思说课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

说课的显著特点在于说理,说课者要在有限时间内将说课内容与说理的有机融合,这需要锤炼好说课的内容,使说课具有科学性、逻辑性,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应反思说课内容是否注重了完整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说课是否注重了理论性分析和实践操作设计相统一?说课内容是否兼顾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统一?

1.5 反思说课过程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因此在说课中,无论是情景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在说课设计中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6 反思说课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

多媒体课件在说课中具有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美观、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兼备、操作简便等特点。它可以解决说课中许多难题,可以有效地创设情景,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但是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说课的一个辅助工具,只有在需要的时候用到它,才可以达到让它为我们说课服务的目的。

2 说课后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2.1 说课后反思要有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疑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和创新。问题是反思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反思,不针对问题的反思是没有实效的反思。因此说课后的反思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拥有问题意识才会使我们的反思更多地关注问题、关注困惑、关注疑难,使说课成为一种探究活动。

2.2 说课后的反思需追求有效性

反思的目的是解决说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说课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说课情况,而是教师针对说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教师不仅要反思课的特色、课的精彩、意外收获、缺失之处、效果如何等问题,还应在反思中依据课程理念、学生发展和说课效果来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进行说课反思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3 说课后的反思要有深度

纵观一些教师说课后的反思,往往都是就事论事,停留在表层,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教师的说课水平也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到理论支撑,对说课中发生的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这样才能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其次需要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合作研讨、对比分析提高反思的有效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将反思的内容诉诸文字,可以使散乱无序的想法上升为较集中、较理性的思想观点。

2.4 说课后反思要关注细节

说课细节形成于特定的说课情景中,是构成说课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它可能是听课者疑惑和迷茫时的指点,而它可能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一个错误,表现的却是说课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功的说课必定离不开精彩的有深刻内涵的细节。因此说课后反思关注细节有利于提升说课效果。

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师必备的“三笔字”“简笔画”“说普通话”“微机操作”一样,也是教师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反思知得失,“教然后知困”,教师说课后反思能使教师经常发现自己说课中的不足,常思常进,愈思弥新。因此教师应把说课后的反思当作一种自觉行为,养成一种习惯,并在反思中不断超越自我,形成富有个性化的说课风格。

参考文献

[1]赵国忠.说课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申向军.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说课”培养方法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8.

3.提高城市综合抗灾能力 篇三

之后不久,5月26日当地时间18点24分,日本北部仙台市附近又发生里氏7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日本东北部海岸附近,震源处于地面以下68公里。仙台市内多处起火,远在南面302公里处的东京市内建筑也发生强烈晃动。地震造成一百多人受伤,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员死亡的消息,也没有造成房屋倒塌。

震级相当的两次地震,为何造成的人员作亡和经济损失会有如此明显的反差?这一问题引起各国政府、专家和媒体的关注,也值得人们进行反思。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防震措施和技术堪称世界一流,而阿尔及利亚与日本存在硬件和软件上的差距,其结果就显现出来。

一、工程抗震能力

日本目前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均按相当于我国抗地震烈度9度的标准设防,具备了抗御7至8级地震的能力。5月26日仙台7级地震没有建筑物倒塌,科学的建设工程抗震标准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救灾应急体制

近年来,为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日本气象厅在全国设置了3000个监测点,建立了严密的监测网络,并从硬件配置到软件体制上强化了救灾应急体制,政府的预警系统完善,法规健全,处置危机的能力大大提高。

26日6时30分,也就是地震发生后仅6分钟,日本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便成立了地震对策室,地震发生20分钟后,日本自卫队两个飞机大队的14架灾害观测直升机也紧急起飞。

三、民众的心理承载能力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防震知识的教育普及和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的训练,将每年的9月1日作为国定的防灾日。地震多发地区还设有地方防灾日。在26日发生地震的秋田县,上午该县刚刚举行完防灾演习,傍晚就遇地震,据说该县的此次抗震救援完全按照演习程序有条不紊进行的。

日本全国各地还设有许多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这些中心内有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还有模拟地震室供人们亲身体验,并学习自救互救及心肺复苏等技能。使民众的防灾意识、知识储备及心理承载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

日本政府极为重视防震救灾技术装备的研发,如他们在水下2000米的海槽上装有发信系统,通过海上收信船的中转,再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利用那里的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海底板块的移动。同时,已开发出的“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EES)”储存了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统计资料,今后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将在30分钟内自动测算出受灾规模,为政府迅速展开抢险救援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在提高城市综合抗灾能力方面,日本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首先是国民防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在电视画面上我们注意到,当仙台地区发生地震后,许多商店货架上的东西都落在地上,但却没有发现贷架倒塌的现象。事实上,为了防止地震发生时大型货架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固定大型货架或家具已成为共同遵守的一项防灾措施。

在日本的许多家庭,都会备有一个专用的急救箱,里面放置了绳索、手电筒、止血绷带、消毒药水等物品,以备灾害突发时逃生自救或互救之用。还有的家庭平日在家中储备一箱矿泉水,用以防备灾害发生后导致的断水,以增加获救的希望。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做法,在灾害发生时,却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此外,要提高城市的综合抗灾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执法程序。

我们知道,每次大震都会震出一些“豆腐渣”工程来。最近在土耳其和阿尔及利亚发生的地震之所以造成严重的损失,就与“豆腐渣”工程不无关系。

4.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综合措施 篇四

潘英文

一、种子试水抗旱法。将种子试水,使胚芽萌动时经受干的锻炼,产生适应性,以提高和增强抗旱能力。在播种前气温在15-20℃时,用约为种子重量一半的水,分二至三次拌种,使种子在经过反复吸水,风干后再播种,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抗旱能力。

二、脱气水或雪水浸种抗旱法。用清水经煮沸后短时脱气,具有生物活性,当水温速降到20℃左右时,用来浸种24波动时后播种;用雪化成的水,因雪水含量水少,亦具有生物活性,易为种子吸收,用于浸种24小时再播种;用雪化成的水,因雪水含重水少,亦具有生物活性,易为种子吸收,用来浸种24小时再播种,均能提早出苗,增强叶片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提高灌浆效率和结实率。

三、药剂浸种抗旱法。用0.1%氯化钙溶液浸种,也可用来闷种或叶面喷洒;或用过磷酸钙、硼酸、乙酸、九二0溶液处理种子,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素质,还能增大叶片的渗透压和吸水能力,提高作物叶片抗脱水和耐热能力,干热风天不萎蔫等。

四、适时早播抗旱法。在土壤墒情和气温适宜的情况下,适时提前2-3天早播,有利抗旱保苗。由于早播和外界温度的影响,种子播后在土壤里开始萌芽,上芽生长缓慢,下芽根扎根快,便随着土壤墒性扎根,这样可增加根势,提高根系深扎能力和质量,有利幼苗的抗旱能力。

五、使用抗旱剂抗旱法。在苗期或生殖生长期,合理使用一些抗旱剂也可提高作物生长发育期的抗旱能力。如旱地宝是由高效黄腐酸特制成的,具有减少作物叶片呼吸孔的开启度,控制植株体内的水分、养分和蒸腾,从而达到抗旱节水的目的。

六、蹲苗抗旱法。播种时,尽量精量点播,减少蹲苗密度,调控幼苗植株生长,促使幼苗健壮;此外,在苗期减少水分供应,使其炼苗、蹲苗,促使根系发育深孔。结合深松耕作,控上促下,既保墒蓄水又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

七、成熟期喷施微肥抗旱法。作物的生育后期即成熟期,在作物上喷施磷酸二氢钾、硼、铜、钼等微量元素,能直接促进有机物和蛋白质的快速合成,硼和铜等能改善糖分代谢,具有提高原生汁的粘滞性、弹性和束缚的含量,增强抗旱能力,提高旱期的结实率和品质。

5.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论文 篇五

技工教学,是培养直接面向社会的有一定技能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将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工厂、企业从事工作,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需,也是技校今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才的办学方向。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享用无穷。”对于学生来说,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即“鱼”不如“渔”。所以现代的教师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本领,即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的素质。

进入技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考高中落选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素质较低,而且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上进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滑坡,普遍地经济效益差,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读书学技术没有前途、没有出路的感觉,学习得过且过考试互相抄袭。根据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有一名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不可能终身的培伴你,所以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只有文化水平提高了,那么自然的综合素质也就相应的提高了。这里所谓的自学,不是全盘由学生支配学习过程,取代教师的作用,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的学习过程。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始终起着教学中的主导作用___培养学生的自学心理、自学习惯,并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基本上靠自己获取知识、锻炼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目的。

一、学生自学心理的培养

1.培养自学的动机。心理学中指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学动机,学生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坚持自学,克服以往学习的惯性。并逐步对自学产生兴趣。教师要结合国际国内新形势加强自学目的教育,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从思想上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学的目的,增强历史责任感;通过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捧铁饭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靠自己的奋斗,同时使学生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有危机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从正面引导学生,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从而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使之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意义及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再配合表扬、鼓励、学习成绩反

馈等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自学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2.培养自学兴趣。自学是十分艰苦的劳动只有让学生在自学劳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加深对学习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给学生创造应用知识的条件,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如搞一些技能竞赛,并有计划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培养自学习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要克服以往的惯性,形成良好的习惯,则需要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如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是问一答十或问一答一,还是问而不答。有问必答不可取,提供寻找答案的途径和方法为最好。反过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则鼓励学生“问一答十”。

培养学生自学心理还有其他方面。总之要使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自学。自学心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龙以起步阶段为重要。

二、学生自学方法的培养

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学生能力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被动学习阶段、入门阶段和提高阶段。在不同阶段,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同,自学的内容,程度不同,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也不同。

1.被动学习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学能力很弱或根本不会自学,新入学的学生有85%处于这种状态。他们只是背记公式、照搬做题的过程,并且依赖性很强。这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自学训练,培养自学习惯,增强独立学习意识,使学生初步体验自学过程,在教学的督促下,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中,将易学的知识点,或操作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教师检查学习效果,或将重点、难点分解开,让学生避难就易,进行自学,逐步培养自学心理养成自学习惯。

在这一时期的指导中,要注意准确掌握自学的深度的数量,切勿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要多鼓励,使之顺利过渡到入门阶段。

2.入门学习阶段。在第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有了自学的信心和方法,但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方法欠当。这时主导作用和培养目标是进一步传授自学方法,激发自学兴趣,巩固自学习惯。例如,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首先给出一条清晰的学习途径或程序,让学生遵守这个学习方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要点、思路,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提高阶段。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自学规律,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处在快速提高阶段。这个时期主导作用就体现在指导学习方向,建议学习计

划,启发学习技巧和推荐课外读物。如果说入门阶段是教师领飞的话,这时就是放飞阶段。教师除严格控制检查、测试外,其余教学环节均可采用宽松管理。如指导学生阅读,除推荐适宜的读物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1)视幅要宽,在把视线盯在知识点上。(2)尽量少回视,克服回视习惯。(3)要在演题过程中,随时检查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

三、就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谈几点体会

1.自学初期难度很大,三分之一的学生常处于等待。观望的状态,还有三分之一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另一部分学生自学情况良好,完全能按指导目标完成任务。

2.一学期后,学生的自学能力会有较大提高,同时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均会有不同程度提高。

3.第三学期以后,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平均成绩比讲授法班级高10分至15分。

4.自学法与讲授法相比,教师的任务加重了许多,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而且要研究课外读物,研究最适合学生自学的方式方法。

5.在各培养阶段,特别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培养每个人的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实质是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职工队伍素质的竞争。哪个单位重视智力开发,狠抓合格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纪律严明的劳动大军,哪个单位在竞争中就可能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将会处于被动,失去竞争力。为了使技校不断培养出合格的中级技术工人,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就应当尽自己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这样社会和企业才能认可,技校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单位:辽西技师学院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 电工街23号 辽西技师学院 教务处

邮编:123000

6.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论文 篇六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苏根元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

线,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医院管

理成效的关键所在。加强

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

医疗质量,满足社会需

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医院管理

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始

终坚持把质量管理纳入

医院管理的重要议事日

程,重点加强医疗质量管

理和医疗核心制度的落

实,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医

院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有力保障。

医院全面质量的提高,需要健全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组织制定质量管理的目标、计划,经常性予以检查和改进,只有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网络体系,才能保障质量管理工作有效、有力地开展。抓好质量管理必须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考评标准,考评标准须根据不同科室不同工作性质,尽量做到指标量化,使质量管理有规可依,并做为医务人员执业和管理者进行管理的行为准则。前几年,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就成立了“院所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及涵盖行政、后勤、医、药、护、技、研等多部门二级考核组,开展质控考核。近年来,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核心任务指标和“平安医院”建设标准,结合中蒙医专科特色,并充分考虑到中蒙西医多学科并存的现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全面质量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即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为一级、专业职能组质量考核为二级、科室班组质量控制为三级的管理体系,同时调整和完善了质量考评标准,量化了各项指标,做到了质量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加强质量意识、执业技能的培训,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医院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全体员工的素质。质量管理要从基础抓起,要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质量安全教育,使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和全员参与意识;加强以“三基”为重点的业务训练,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加强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形成中蒙医特色优势专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医院要利用继续医学教育、岗前培训、法律讲座、知识竞赛等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组织医务人员反复学习《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管理法》、《医疗事故管理条例》等核心医疗制度和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同时要加强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的业务培训。人才培养方面,要在做好学科定位、确定学科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主要靠选送外出进修、参加本专业学术活动、鼓励攻读高级学位以及聘请当地学术名家指导,逐步提高医疗技术质量;要选拔一批热爱医院、爱岗敬业、有强烈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中青年骨干进入管理岗位,提升中蒙医医院管理水平。通过质量安全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强调“人的因素第一”,注重调动全体职工参加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使全员参与医院质量管理,人人重视医院质量,为提高医疗质量奠定基础。

三、抓医疗核心工作的质量考核,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医疗核心工作的质量管理又是医疗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和质量控制,尽可能做到质量管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医院管理年活动相结合。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质量管理循环,强化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效果。

医疗质量全面质控,包括临床各科和医技科室技术项目和医疗功能达标、“三基”培训、系统化整体护理等为主的医、护、技基础质量管理;以“四严”为前提的规范化三级医师查房、护理查房、手术、急救等医疗技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医技专业的室内质控;以病种医疗质量为重点的终末医疗质量管理等。要做到医疗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医疗活动要严格按照疾病诊疗规程及相关流程进行,强化病历书写制、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在医疗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在对病历的质量管理中,注重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和归档病历的院内考核,除要求病案记录客观真实,辨证诊断准确,切实反映出医疗的全过程,出院病历在科内质量把关的基础上,限期上交归档外,重点对其内涵质量进行监督考核。如强调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和考核,要求各级医师按规定时间和流程查房,并且要亲自书写首次查房记录,查房记录均应有辨证、有诊断、有进一步诊疗意见,充分体现出上级医师的指导作用;要求疑难危重病讨论、手术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按规定时间和程序进行,院内普通会诊和急会诊需要按时到位;针对中蒙医急诊急救薄弱环节,加强急诊科和CCU、ICU建设,提高对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及中蒙医药的参与率,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也是摆在医院面前的质量管理难题。抓合理用药,就要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医院对药品实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成立了合理用药管理评价小组,制定《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管理办法》和《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理用药定期点评,重点对抗菌素药物、心脑血管类药物进行点评,主要点评用药依据、剂量、疗程、联合用药的合理性等,对不合理处方给予公示并进行处罚。通过点评和公示,使临床用药进一步趋于科学合理,有效遏制了不合理用药行为。另外,还结合中蒙医自身特点,采取措施鼓励和倡导根据病情辨证使用中草药、蒙药和院内专科制剂,充分发挥中蒙医特色和优势。

四、抓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优质服务是医院全方位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以服务人员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这也是对医院全方位质量管理的一项要求。医院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就要坚持一切为病人的办院宗旨,这个宗旨的核心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其中医疗技术质量是内在质量,优质服务则是医疗服务的外在质量。如果只有医疗技术的全面质控,而忽视医疗服务作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是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的。因此,必须将优质服务作为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内蒙古中蒙医医院一直从加强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努力,最大限度方便病人就医。为了充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在手术、麻醉、输血、有创诊疗操作及重要治疗措施改变前及时告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情重要变化也及时告知患者及其代理人。努力做到应告知的决不疏漏,应签署同意书的决不缺省。既维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规范了医疗诊治,防范了医疗安全隐患。同时建立医患沟通制度,加强了经治医师、责任护士与患者的多方位沟通,经常性地进行健康宣教,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方案的解释和说明。院内定期召开医患座谈会,了解医患沟通具体落实情况,征求患者意见,逐项改进。

在逐步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的基础上,医院进一步完善了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在门诊显著位置公布有投诉电话、举报信箱,对投诉及采访者实行首接负责制,党委办公室、纪检、医务科、门诊办等多部门视具体情况及时受理,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予以答复和处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五、坚持日常考核,注重落实,是医院质量管理的关键。

质量管理的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得到有效的执行,要注重集中性阶段性考核与日常性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科室自查与医院考核相结合,强化基础质量控制,逐步由单一的终末质量管理过渡到全过程质量管理,变事后考核为事前监督预防,真正使质量管理经常化,使医疗各环节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中蒙医医院坚持把重要的医疗质量管理指标融入到与各科室签订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并按照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依靠院内质控三级网络组织,采取科室自查与各职能考核组督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重点项目抽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评。医疗、护理质控组定期联合业务查房,有主题、有重点、多部门参与质量考核,对查出的问题,由所在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联合签字认可,限期改正。这样既避免了各部门考核内容的交叉,又将各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协调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质量考核结果在每月定期召开的“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例会”上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罚意见,以“质量简报”的形式在全院进行通报,并与科室的奖励工资挂钩。对责任科室及个人也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的责任。

中蒙医医院在日常考核基础上还进行了全院年中、年末“管理目标责任书”及医院管理年质量考评。医院统一制定了考核评分标准和考核程序,分别利用一周多时间对所有科室进行认真考核,评分结果在全院予以通报公示。年底,依据综合质量考核评分结果评选出了2007优秀科室、优秀医护人员,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六、推行质量公示制、责任追究制,是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

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需要有激励机制的相应支撑,质量考核结果必须在院内定期公布,并且与科室和个人收入挂钩,对医疗责任差错事件要实行全院通报,并进行责任追究,对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科室及个人除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外,还要追究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的责任。对医务人员因违反诊疗规范,技术常规,侵害患者权益的,除按有关法律处理外,所增加的医药费用全部由责任科室、责任人承担,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视责任大小和情节轻重,与科室责任人按比例兑现,做到奖优罚劣,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员工增强质量管理意识,树立质量荣辱观意识,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

7.强化地图教学 提高综合能力 篇七

一、地理图表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图教学的首要任务

地图本身是地理知识的载体, 学生要从图中获取这些知识, 就必须会辨认地图、读懂地图。在具体的读图教学中要抓住以下几点:

1. 紧扣教材, 选取最能反映教学重点的图表。

教材在编排中为了更全面、更详尽地反映教学内容, 往往从多方面设置图表, 但作为课堂教学, 时间有限, 教师应该在多方面分析的基础上, 更突出重点, 选取一两幅最能反映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地图, 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如《水的运动》一节中共有11幅图, 其中图2-2-1、2-2-2、2-2-4、2-2-7、2-2-8、2-2-9、2-2-10和2-2-11这8幅图所反映的内容简单或是非重点内容。讲课时可一提而过或让学生自读, 而图2-2-3自然界的水循环、图2-2-5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和图2-2-6世界洋流的分布, 所反映的内容是本节重点和难点, 结构复杂, 应用较多, 所以教学中应紧抓这三幅图, 重点剖析。

2. 分清图的类型, 区别要求, 掌握不同的读图方法。

地理图表多种多样, 而不同类型图表的构图思路和方法也不同, 教学中要求学生每拿到一幅地图, 首先要分清图的类型, 然后区别对待, 抓住各种图的读图要领, 运用各种读图技巧。如地理分布图 (包括地形图、人口图、政区图等) 应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地理界线, 从而读出国家、省区、城市, 读出工农业、人口、矿产等的分布规律;地理坐标图要使学生明确图例, 认识纵、横坐标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地理概念图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相应概念的形成及其分布特点等。图表类型不同, 所采用的读图技巧就有差异。因此, 每节课教师要因图制宜, 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真观察每幅图, 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 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3. 启发读图, 归纳总结, 读图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思维总是问题所引起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先提出问题, 再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图, 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授, 也可避免学生读图中的盲目性。

(二) 培养学生绘图能力,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绘制图表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 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绘制图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填图。

就是将教材中原有的插图去掉一些重要内容, 让学生填充完整, 目的是为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由于初高中地理在课程设置中的断层现象, 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的空间概念比较差,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需加强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训练, 可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区域地理知识的填图练习。

2. 补图。

就是对课本原插图加注一定符号、文字, 以补充其不足, 从而突出重点, 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把相关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综合和迁移, 重新组成新的图像, 可使繁杂的知识转化成直观图像, 能唤起学生空间想象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上增加远日点与近日点的位置, 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对不同时间范围内的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含混不清的问题。再如, 讲“地球计算”时, 要求学生把题中的地球局部图, 还原成地球的极点俯视图或侧视图, 以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解答。

3. 图文转化。

即将文字转化成图像。事实证明, 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直接记忆与展现,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 除用各种现成图像外, 还应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化成图像进行教学, 使“字”形象化、直观化。如在讲“昼夜长短的变化”时,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容易混淆。我就边讲边引导学生将文字意思转绘成一幅简图, 问题就一目了然, 效果良好 (如下图) 。

4. 图图转化。

在近年的高考中, 常出现一些在教学中、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图表, 但其反映的内容和图表分析的方法则是我们学习过的, 通过不同的图把它展示出来, 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常见图表的基础上要会灵活运用。如下图是两种气候类型图, 与我们平时学习的气候类型图有所不同, 但所反映的地理要素与读图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 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大小刻度, 斜向坐标轴表示气温划度, 水平坐标轴表示各月份, 三向坐标互相垂直, 但时间 (月份) 是共用轴;还得注意的是气温轴数据的正负大小方向。只要学生掌握了一般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都可以正确解答。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图表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利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已成为地理教育的必然趋势。而在地理课中, 能否合理、有效地应用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图片, 构建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地理数据库和有关地图, 已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结合GIS如Google Earth, 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 让地图颜色更加鲜明, 线条更加优美, 并配以适当的动画展示, 可使地图“活化”, 让动态的地理事象在课堂上动起来, 演示它的变化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显著加强了地理事物的空间表现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并卓有成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8.重视综合实践 提高学生能力 篇八

【关键词】综合实践 活动课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49-02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不仅是语文学科本身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有利于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文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

笔者是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教师,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语文综合实践方面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与研究,下面我就以2011年实施的一次爱家乡语文综合活动课案例来谈谈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能力的。

一、设计初衷

高邮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才辈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没有理由不热爱她,可能因为经济较周边地区相对薄弱的原因,随着人们对社会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邮人热爱家乡的观念逐渐淡薄,这种情绪对青少年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初高中学生都流露出成年后不愿在家乡工作、生活的念头。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责无旁贷,所以,设计了这样一堂综合实践课让我们的学生认识高邮、了解高邮,从而热爱这片土地。

二、活动目标

根据我所在学校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且组织实施。

3.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4.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5.调动学生阅读乡土教材、校本教材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收集素材,并进行整理。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难点1.如何收集整理资料,以何种方式进行。2.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教时安排

1.第一阶段为课前准备,用两周时间,其中一周收集资料,一周用来整理资料。

2.第二阶段为课堂展示。

第一阶段

(一)活动前的准备:将学生按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中低进行搭配分组,每组12—15人,推选一个组长负责。

(二)搜集资料

围绕“我爱家乡”这个主题,把学生分为3个组:

第一小组:以“寻访家乡名人、搜集家乡作品”为主题

活动内容及过程:

①引导学生通过询问家人、亲戚朋友或上网了解古今家乡名人。

②引导学生阅读家乡名人的作品以及和家乡有关的作品,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

③引导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收集成果,在课堂展示之后张贴在班上,使其他组的同学加深印象。

第二小组:以“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为主题

活动内容及过程: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③收集有关家乡的一些图片、绘画、景点文字介绍等资料(也可拍摄一些照片)。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③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3)本组成员在第二阶段后精心设计一期黑板报,展示所搜集材料中的精华部分。

第三小组:以“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为主题

活动内容及过程:

(1)根据初步活动意向,让学生回家展开自由调查,通过询问亲戚朋友或政府部门,了解本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本地传统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2)商讨调查计划。

(3)调查,整理资料。

(三)整理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书面展示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确定展示方式,作好展示汇报准备。

在准备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随时了解各组准备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点拨。

第二阶段

课堂展示:学生自主展示成果。由学生主持,每组派出代表展示完毕后,该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当点评、鼓励,相机播放幻灯片或视频(图片播放时将高邮民歌设置为背景音乐)。

(一)第一板块:了解高邮

1.第一小组的成员介绍高邮名人及相关作品。

重点介绍秦少游、汪曾祺及其作品

出示相关人物图片及人物介绍(幻灯片)

2.第二小组的成员介绍家乡风景名胜、传统文化。

风景名胜的介绍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进行,配合播放盂城驿、文游台、高邮湖等景点的图片

3.第三小组的成员介绍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二)第二板块:歌颂高邮

1.吟咏诗词及散文名段(写高邮的);吟咏高邮文人的优秀作品。(首选第一组成员,其他组同学也可以踊跃参加)

2.欣赏高邮民歌。

①学生演唱《数鸭蛋》、《拔根芦柴花》等歌曲

②欣赏视频材料《我的家乡在高邮》或《高邮西北乡》

3.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手抄报、收集的图片和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

(三)第三板块:建设高邮

1.畅想未来:经历了这次活动,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经济繁荣、特产丰富、商贸发达,家乡的现在让我们自豪,未来一定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展望高邮的明天。

学生自由发言: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的高邮

2.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我们家乡与苏南的许多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心里肯定也有一些想法,现在请大家为我们的家乡建设出出主意,每人提供一条金点子(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等各方面皆可)。

3.付诸行动:高邮正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我们全班同学都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你会做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校园、在家庭、在社会)。

五、活动小结及课后作业

教师总结此次活动,并要求学生根据此次活动的收获或感受,完成作文《高邮我可爱的家乡》。

9.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再思考 篇九

关于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再思考

 

马方方

(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221200)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数学高考试题综合性强,逻辑思维以及分析判断等能力要求高,对我们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三复习教学中,应以科学、系统的复习方式为基础,以问题解决的完整体现为途径,以及时反思和感悟作保证,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综合能力,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学综合能力 复习完整体现 反思

数学综合能力是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一种体现。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数学高考更加重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逻辑思维以及分析判断等能力要求高,这对我们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科学、系统的复习,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基础

高三复习尤其要注意合理安排复习进度与速度的关系,不能因为赶教学进度而盲目加快教学速度。有的教师认为一轮复习早结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二轮、三轮复习,有更多的时间做综合试卷,可以更快地提高综合能力,其实不然。基础知识点落实好了,接下来的复习才会有显著成效,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才有保障。事实上,一轮复习恰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最佳时期。刚刚进入高三的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认识大多只是简单的堆叠,相互联系和整体概括的意识不强,教师的关键作用就是要引领学生逐一梳理各个知识点,然后加以分类重组,使其有序排列,将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纬、织成网,进而能够以科学的、全局的、综合的观念认识和应用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教材为了适应知识学习螺旋上升的规律,同一知识体系的内容会放到不同模块中去介绍,高三复习教学应打破模块顺序,按照学科内在的知识体系,将分散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同一知识体系的内容进行整合――要敢于打破章、节顺序,将有关联的知识组合在一起,集中、系统地复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条理化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在复习初期,教师应把教学中分散讲授的知识点、知识单元组织合成知识链,促使基础知识体系化、学科内容综合化。比如,复习三角函数部分时,可以把三角函数线与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三角不等式等综合在一起讲解,以增强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关联性。又如,面对代数中的“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应以二次方程为基础,以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问题,形成一个序列化、网络化的认知结构。

这种章节间顺序的重新规划和调整,还可以具体体现在一堂课中。比如,对复习课中使用的教辅材料、练习册,最忌的是按一页页、一题题的顺序讲下去。不妨挑选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精讲精评,然后让学生在本章节习题中把相同类型的题目一个个寻找出来,放在一起,共同去探究、解决,然后再对比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差别是什么、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这个寻找的过程,也是对一类问题的特征深化记忆的过程,同时,通过这种变相的变式练习和拓展引申,使学生在参与探究中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论文 )这样的知识复习、练习巩固才是科学的、系统的,必然能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问题解决的完整体现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必由之路

学生总有这样的抱怨:“这个条件我原来也想到这样用太麻烦,怎么就没及时回头呢?”“当时我怎么把那么重要的条件忽略了啊!”总有这样的遗憾:“唉,我都做到这步了,但是就中间这部分算不下去了。”“看看这题,就差一点点就得满分了。”……

教师的解释往往是:这是数学综合能力不强的体现。

为什么学生明明已经掌握了基础概念、基础知识点,仍然会出现这种问题得不到完整解决的现象呢?相信教师是有责任的。课堂上,很多教师关注的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直奔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要知道,教师的知识水平、思维方法、逻辑推理速度毕竟是超出于学生之上的,对问题的观察有归类意识,能够很迅速地透过表面看清实质,寻找到相对常规和有效的解决途径;而学生的思考方向比教师更“宽广”,对问题中的每一个条件都充满疑问和思索,觉得它们背后都隐藏着大量信息,都是通向成功解题的方向。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学生会错得千奇百怪,有的问题学生却能独辟蹊径、出乎意料地予以解决。

问题解决要从分析人手。虽然教师都是从分析人手的,但总是“自然”跳过那么多学生认为合情合理的但事实上行不通的思路,其实学生更渴望知道的.是:我的方向能解决问题么?它为什么不行?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比较好的做法,是让学生的奇思异想展现出来、积极表达出来――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分析方式也是学生发散思维发展的基础――然后,对于不可行的思路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此路不通”、“此路太过艰难险阻”的原因,从而否定自我坚持的想法,回头重新审视条件并另觅新途,避免误入“旁门左道”而浪费时间;而对于可行的思路,就要提示、鼓励、帮助学生在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下“披荆斩棘”,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这种思路也许是繁琐的,但要相信学生自己有对比和选择简捷思路的能力。

解题活动并非一个机械地执行事先确定好的“程序”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程序”的过程。思路、方向正确了,接下来的环节是如何衔接的,每一个条件是怎样恰到好处地应用的,甚至一些计算技巧的使用,都值得关注和推敲。但是教师如果仅仅是给出方向、方法,下面的工作就全部交予学生,不再过问,学生很可能会因为中间的某个小环节遇到阻碍而放弃,时间一长,学生的推理过程和计算求解能力就被弱化了。因此,课堂上不妨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把一个问题完完整整地解决出来,或者由师生共同板演解题的推理、运算过程――最终的答案揭示,才让学生感觉学习是完整的,由此才有成就感。如此一举两得,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数学综合能力在解题中的体现,就是尽快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并沿着这个方向畅通无阻地顺利到达终点。解题教学中,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不然、知其所以不然;要让学生知其始末,更要知其毫厘。学生的分析判断、逻辑推理等能力,就是由这样一个个透彻的认识、一个个完整的问题解决积累起来的。

三、反思和感悟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保证

许多高三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的不求甚解(觉得简单无所谓),一味热衷于大量做题,却不善于从自己的已有知识中发掘宝藏,忽视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和对特殊问题中所包含的一般意义的概括。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定期对已复习的知识进行再回顾。因为随着复习进度的推进,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升,他们已经有意无意地自我总结了一些得失,构建了新的知识系统,此时对问题的认识也会有新的角度、新的高度。这种再回顾,不仅能够强化基础,也为知识的迁移和创新应用做了准备,并最终促使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同时,要引导学生不满足于完成解题过程,更要关注解题后的反思。不妨鼓励学生反思以前做过的题目中有哪些是同类型的,是不是同一问题的类比、拓展、延伸,实现“多题归一”;反思自己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反思学习过程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应该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上寻找原因,还是从思维策略的高度对学习或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推广、深化,优化已有的解题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胸中有竹自能画竹”,能不能在大脑中储存一些典型的题目,印象深刻到能清楚记得题目中的数据,遇到相似问题时可以考虑“对号入座”,这种及时有效的解题后的反思能够抓住题目的核心,提炼出其中蕴含的数学本质。

数学是属于思考型的,不仅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思考,在解决问题之后更需要总结和感悟――数学问题的存在和解决都是和谐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这个世界的诸多道理是息息相通的。比如,运算中“无欲则刚”、“欲速则不达”这种和谐的美,需要学生用心感悟和体会――这不仅是提高复习实效、提高综合能力的保证,也是减轻学习负担、摆脱题海战术、增强学习乐趣的明智之举。

10.英语教师提高自身能力 篇十

我认为一个优良或成功的初中英语教师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要求:首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次,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包括英语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再次,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立足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那么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

一.根本途径———实践反思,即“做中学”

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但任何一种途径都离不开教师的岗位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有人把在实践中的学习称为“做中学”。“做中学”是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英语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其他知识不同,首先,它是行动性的,而非理论性的。理论的学习只能给我们方向,难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因为教育具有艺术性,我们要把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向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境转化。其次,它是“经验性”的,知识,不同于学问性的知识,不是通过教授或传递获得,必须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依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经由经验与体验来获得,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再次,它是个体性的,带有自己个体的价值、情感、审美特征等。第四,它是具体情境的,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第五,它来源于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运用到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行为的转变,并不断地进行实践反思,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与提升,促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回顾、教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自我意识、思维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与发展。

二.重要途径———合作交流,即向同事学习

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经验交流、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相互学习,可以学会交流、表达、合作、反思,了解和尊重各种不同意见,培养集体荣誉,促进学习小集体或科研小团体的形成,以求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师合作交流的方式很多,对于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而言,我认为最实用有效的是听评课。听评课也是校本教研的“常规武器”,被广大教师所广泛采用。在备课、说课、做课、评课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听评课的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增强问题意识、设计意识、行动意识、反思意识和交流意识,听评课是合作研究的有效形式,其效果是有交流与分享实现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叙事研究的方式进行交流,将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和同事门叙述出来,这种叙事不仅可以启发他人,引起共鸣,而且可以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教学沙龙也是合作交流的一种形式。它也其开放的内容、自由的形式为广大教师所喜爱。我们可以和同行们一起,就教学中的某一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激活每个人的思维。这种交流能使信息和经验流动,而被激活而且流动的信息和经验才能够增值。

合作与交流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教师伙伴间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是一个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有效途径——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包括专业理论引领、骨干教师引领和先进经验的引领。

专业理论引领,是指教师自觉主动学习教育课程、教育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理论及学习的价值在于给人们以精神与气质的熏陶、思维和智慧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升华。有人风趣地说,理论是反思的“CT”,有了理论指导,“病变”就一清二楚了。因此,教师要十分珍视理论,逐渐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在接受专业引领的同时,要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先进模范的引领,他们是教师群体中具有带头、示范、核心作用的那部分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他们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主动接受他们的“缄默知识”的引领,接受他们的身教。

我们还要注意接受先进经验的引领,要注重学习借鉴成功的、典型的、具有效法意义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可以采取上网查询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学习,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亲身到外校、外地学习,因为学习不单是信息获取的问题,这其中还有情感熏陶、价值判断的问题,单凭网上的虚拟世界或单看文本,解决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

11.重视作文修改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篇十一

一、明确优秀作文的标准

作文评改,要先让学生明白优秀作文的标准,即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二、拟定激励机制

学期初,就拟定作文教学奖励制度。学生向大家推荐在课外阅读、练笔或作文评改时看见的好文章,并说出推荐理由,就可以得到学分奖励。月末时评出每月的前10名,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学生有了激励,评改作文的兴致就高了。

三、合作修改、评点

(一)确立学习小组和小组长

学期初,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5人,由小组成员推选本小组组长。在小组合作修改作文时,由各组组长组织组员讨论修改意见,再派代表回答本组修改意见。

(二)精选有代表性的文章

在学生的习作中选出3-4篇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例文让学生品析,这其中既有水平优秀的习作,也有存在明显不足的习作。学生点出优秀习作哪里立意角度别出心裁,哪里个性化语言突出,哪里结构新颖独特等;而存在不足的文章,指明其或偏离题意,或思路紊乱,或语言晦涩等。

(三)提出本次作文修改训练的重点

每次作文修改训练都要有针对性,如从字、词、句的修改,到篇章结构、选材、立意、修辞手法等的训练。根据训练的重点,让学生明确作文修改的重点。

(四)学生感知作文

将写得好的例文印发给学生或在课堂上通读原文。有时可事先通知原文的作者,让他们作好准备,重点谈一下在动笔之前,是怎样构思、布局文章的。

(五)合作修改

可根据训练的重点,选择边读边改或边听边改的方式。若修改的文章在手,可以对文章的字、词、句到篇章结构、选材、立意、修辞手法等进行修改。若是听读修改,则要求在听的过程中迅速记下认为要修改的地方,如选材不当或用词不妥等,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确定修改的意见,派代表总结发言。比如让学生分析原文的选材,“写了些什么”,能否为主题服务;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是否合理。这样,在修改的过程中,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掌握,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修改作文,学生感觉轻松、自主,课堂气氛活跃,也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四、自主修改、评点

有了合作修改做基础,懂得了怎样去修改作文,学生就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作文评改了。方法是:先提出本次作文修改训练的重点,再将学生的作文发下去,让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互换作文修改。然后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文章,以记叙文为例,初读文章,修改文中字、词、句、标点。再读文章,归纳主要内容。三读文章,指出文章的优点与不足,认为好的说出好的理由,认为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给作文评语、评分。所谓“旁观者清”,看别人的文章,既可以看到对方的优点和不足,又能在指出来的同时回想自己的文章,明悟自己的文章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了。

五、教师评价

不管是小组合作评改,还是学生独立评改,教师最后对这次作文进行综合评价都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和评改的内容,指出其中意见中肯和有偏颇的地方。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应充分发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点,无论是立意、结构或语言,甚至某个词语的独到应用,都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认为自己能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12.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浅探 篇十二

一、提高思想素质

(1) 要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要有务实精神既做“课改”的管理者, 又做“课改”的实践者。课程改革已经开展, 对于学校来说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包括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教育工作的实践证明, 当教学活动模式改变而学校管理模式没有改变教学活动的改变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时, 就会处处受到制约。因此, 新课程的实施是否有效, 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学校的一员, 老师必须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理念, 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 解放思想, 使自己的思想跟得上新的教育理念。

(2) 要俭以养德、修身养性、提升品位。良好的品格能使老师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敬佩, 获得同行的支持, 可以加强群体或组织的整体性。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要以身作则, 起模范带头作用, 凡事开诚布公, 遇事民主协商, 关注教育事业发展, 关心学生日常生活, 以宽阔的胸襟为学生铺路。一个品格高尚的老师, 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其人格力量本身就是一种感召、一种力量。

二、提高适应新课改的管理素质

(1) 提高协调素质。新课程的实施目的是培养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人, 是发展学生个性, 实现其潜能, 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协调好各层次的关系, 使教学工作在繁忙的事务中游刃有余。学校要注重与家长的双向沟通, 经常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 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2) 提高决策素质。提高决策能力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老师掌握的知识主要是教育政策法规和管理科学知识, 主要是提高管理能力、尊重自主, 做出各种决策, 制定出各种行动方案, 能利落而有风度地调动各方人力、财力、物力, 在课改实施中成为富于个性而又不乏亲和力的民主决策者。教师在课改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3) 提高人文管理素质。新型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师生管理, 既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应关系, 又是一种彼此相容、亲切、健康、和谐的情感关系, 即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同奋斗的关系。人文化的管理, 是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价值观念、生活情趣等多层次上有共同追求的基础之上的。新课程更加要求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 因此, 我们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该以人为本, 去除形式主义的东西, 只规范最重要的东西。

三、提高适应新课改的业务素质

(1) 要做一个努力学习课改的教育者。在新课改的实践中, 老师需要拥有较好的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自己;要善于在工作中寻找自身能力的不足, 弥补、纠正以期达到至善至美;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转变观念, 提高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解决在课改中存在的疑问, 引领学生走进新课程。此外教师要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实现资源共享。学习是理论的武装, 老师需要时刻与学生站在一起, 真正成为一名努力学习而又积极投身课改的教育者。

(2) 要有适应新课改的心理素质。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有勇于承担风险的能力。在改革中, 老师要有勇于承担风险、抵制不良因素的能力, 要有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的气魄;教师应培养自己的应急技能, 在突发事件到来时, 能果断、沉着地应付, 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改革中, 难免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 师生间有时会矛盾重重, 盲目冒进是不可取的, 应激流勇进, 学会把教育政策法规融入自己不变的教育理念中, 未雨绸缪、处事不惊、冷静思索、运筹帷幄, 才不乏教育的艺术。

13.杨钰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 篇十三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综合素养,打造我校教师积极向上的职业形象,让教师以规范的校园礼仪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5月11日下午,我校特别邀请成功宝贝幼儿园园长-杨钰为全校教职工作了一场题为“教师礼仪形象塑造”专题讲座。

讲座从教师的职业素养形象、教师的课堂语言礼仪、教师规范的仪表仪态、教师的服饰着装礼仪、教师的校园师生礼仪、教师的办公会议礼仪、教师的社会交往礼仪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讲解,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有益的课。结合教师职业特点,杨园长通过大量生活化的案例,详细分析和讲述了教师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着装、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应注意的各种细节和正确做法。

整个讲座深入浅出,实用性强,受到与会的教师普遍好评。这次活动的开展,对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均有一定的帮助。

14.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论文 篇十四

孟宪江

目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新命题、发展中的新课题、现实工作中的难题。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等等。

就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是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粮食连续六年喜获丰收,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农民收入连续六年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低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而随着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增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传统与非传统挑战不断显现,更加凸显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紧迫性。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逐年增加,2008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04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比1949年增加195公斤,增长近1倍。

6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是在耕地和劳动力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粮食生产的发展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科技进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专家测算,“七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7%,“十五”期末达到48%。随着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培育出一大批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新品种,通过推广种子精选包衣、免耕栽培、地膜覆盖、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增产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加速了生产用种的更新换代速度,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和单位面积产量水平。

尽管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从长远来看,人口、资源、生态等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很多挑战,在耕地有限而人口众多的中国,要解决粮食问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同时,还要在粮食深加工和高效利用上下功夫。

为此,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任务”。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当前,切实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就是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农业这个核心,努力实现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农产品市场调控方式、农业生产手段、农业发展路径等各个方面的转变。

农业经营方式上,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转变为成为更富有效率和效益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大生产。从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而多、散而弱、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等实际情况出发,在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资源要素的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通过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将分散经营农户的主要生产经营环节、技术推广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纳入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轨道,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与农业比较效益。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上,从农业产业链割裂,各行其是,互不关联状态转变到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组织形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有机整合,提高农业附加值。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整合农业生产经营链条的各个环节,通过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拓宽产业增值空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各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形成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

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关系上,转变到以市场引导生产,以生产保市场供给的生产与调控方式,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的调控能力。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非传统因素挑战已经十分明显,突出表现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影响日益显著;农产品市场与能源市场的关联度更加密切;农产品市场的波动与金融资本市场的波动联系日益紧密。大宗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因此,必须彻底摈弃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生产与市场的有机衔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已有市场调控政策,探索对重点粮食品种开展反周期补贴制度的试点。同进积极利用好国际农产品现货与期货市场,调剂余缺,不断增强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不断改进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

农业生产手段上,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成果推广普及率等方面仍有相当差距。在日益稀缺的资源约束、日益不确定的气候因素、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下,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切实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手段,在提高农产品单产、增强农产品品质与质量,创新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创新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拓展现代农业发展新领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有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

农业发展路径上,从高能耗、高投入,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低碳农业、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过分依赖石化产品的投入,农药的过度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和燃料价格波动都将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因此,实现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探索新的农业发展路径,必须坚持低碳农业、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并举。同时,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既节约了能源资源,又解决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上一篇:上海婚姻介绍所下一篇:中国饮食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