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好不好就业(精选17篇)
1.社会工作专业好不好就业 篇一
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要毕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下的难题,很多大学生甚至出现毕业就失业的状态。其实大部分的大学专业还是很好找工作的,特别是名校毕业的学生,至少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比较顺利,可以很快找到工作,竞争力特别强。
医学
医学比较适合高考分数较高,且家境较为不错的学生报考。因为这专业的学习周期比较长,且要学的内容有很多。而且这类专业想要好找工作,除了需要看学历高不高以外,还要看学生专业能力强不强。
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同样对学历看得很重的,学历越高的学生,进入的金融机构和相关的用人单位肯定会更好一些。因为现在比较出名的金融机构,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几乎最低要求在硕士及以上学历。
法学
法学这个专业比较测智商,真的比较适合聪明的学生去报考,很多人因为兴趣而去报考,都不一定能够学得好。由于法学专业的就业率一直都很低,所以学历越高、实力越强的学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有利。
管理学
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名校毕业的未来前景和发展都更好。如果是文科生报考管理学的话,能够考入实力较强的大学当然更好。如果考上实力相对不错的大学,那么男生的上升空间会稍微大一些。
本文编辑:小杰
(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
2.社会工作专业好不好就业 篇二
一、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原因造成的,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也一样, 造成此专业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专业的知晓度低, 以及高校教育的不足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土化进程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它需要我们在精通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掌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专业化, 最终促成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
1. 国家滞后的政策支持
如今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遭遇尴尬局面的关键原因是专业化走在职业化的前面, 即“先有专业, 再有职业”。这是与我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历史背景相一致的, 社会工作专业从国外引进之初就面临着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国家相应政策不够完善等种种主客观不利因素。整个社会从观念到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并未创设大的环境。
2. 极低的社会认同度和知晓度
社会工作源于国外, 在国外有适合其生长的相应土壤, 但作为新型学科引入国内, 对于国人来说是一比较陌生的, 社会认同度和知晓度都相对较低, 甚至真正从事社会工作的人都对其很难有一个具体的界定。有些家长错误的认为, 社会工作就等同于保姆, 在实习时, 家长也不情愿孩子在相关的服务机构实习, 更不用说孩子从事这个行业。这就充分代表了社会大众的想法, 由此, 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工作专业极低的社会认同度严重影响了专业的发展。
3. 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 社会结构和社会领域发生的一些改变促使人们对社会工作的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国家和政府也大力倡导建立专业型的社会工作队伍, 高校配套设立社会工作专业, 对社会工作开始展开研究并培养对应人才。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首先, 学校对于专业设立的目标和培养方向含混不清, 缺少资金投入, 人员配备不足, 也忽略了专业的实践性, 对其的理论研究大于实践践行。其次, 盲目扩招对社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极大压力, 供大于求、有业不就现象突出。双方面的因素导致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数量均低于预期。
(二) 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
1. 学习目标不明确
部分学生对社会工作并不感兴趣, 而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与专业无关的其他方面, 如做兼职、其它兴趣爱好等。这样的学习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习和发展。甚至在实习时, 大部分同学不愿意去专业的民间机构去, 一方面觉得比较辛苦;一方面许多同学认为从事社会工作没有前途, 所以也导致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能很好的掌握。
2. 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正处于青年的大学生,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 渴望实现梦想, 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导致毕业生的期望很高, 但自身缺乏信心和竞争力。一方面, 渴望实现自身价值, 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另一方面, 在现实中却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甚至到基层去, 明显未做好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这种就业观念的反差很大, 亟待转变。
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出路与对策
社会工作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工作一定大有可为, 但需要国家、学校和学生三方面都要做出应有的努力。
(一) 国家要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国家在切实贯彻落实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同时, 鉴于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吸纳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阵地这一现状, 应制定相关的政策, 大力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 如给予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登记、税收等方面的便利和优惠政策, 加大财政资金向社会服务领域的投入, 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等, 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 学校加强改进教育培养模式
1. 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应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合理调整和设置学科课程, 使学生的学习更好地适应于社会的需求。高校在具备大量的高学历知识背景教师的同时, 更应注重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 所以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 或者鼓励现有的教师人员到专业的社工机构去学习培训, 提高实务能力。
2.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首先, 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实习时间, 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实习基地的建设。
其次, 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学校应重视对大学新生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专业的学习以及增强对专业的认同。
3.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进入高校后,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同时学生本人应合理制定大学四年的规划, 首先, 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要加强学习理论知识, 夯实理论基础, 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在具有较强理论功底的同时, 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 做到双管齐下。只有这样, 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社会实践和现实环境的压力下认清形势, 准确定位自己, 逐步改变固有的传统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选择合适的岗位, 广泛搜集就业信息, 及时主动推销自己。
结语
总之, 社会需要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也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同, 社会工作与社会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国家只有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和持续的政策倾斜, 高校和科研机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 社会工作者和学生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综合三方的共同力量, 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促使社会和谐发展。
青年是肩负祖国未来的一代, 尤其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 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巧, 把自己所学奉献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要有不怕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 应转变就业观念, 到可以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去, 去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
摘要: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对于新兴专业社会工作等来说, 就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但就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来说, 有很多诸如老龄化、环境污染、失业、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而社会工作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的一门学科。依此逻辑, 社会工作领域应大有可为, 但为什么社会工作毕业生却面临就业困境。这种就业困境的破解是与政府、学校、毕业生本人三方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
关键词:新型专业,社会工作,就业难,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董洁.《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1期, 2012-06-04
[2]彭海燕.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3.社会工作专业好不好就业 篇三
关键词:材料专业;高职;就业指导
一、引 言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目的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特长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或自行创业,并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材料专业(磁性材料方向)高职学生学制三年,第三学年下学期开始顶岗实习。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两年半时间,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地由“学校人”转化为“社会人”,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材料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1.行业发展前景光明,人才需求旺盛
据《2010磁性材料行业发展报告》预测,世界磁性材料市场将以15%的年增长率发展,中国磁性材料行业面临环保节能和国际产业转移两大机遇,必将成为世界磁性材料制造的重心,磁性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复合型人才。
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协会2010年度会议上向行业企业征求了人才需求的信息,表明磁性材料行业人才需求旺盛。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协会向行业企业发放《人才需求信息调查表》300份,收回286份,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人才需求信息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当年有需求计划的有260家,占比90.91%,未来3-5年有需求计划的有283家,占比98.96%,且需求数量呈增长之势。
2.行业需求与学生就业愿望的矛盾
《人才需求信息调查表》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1)需求人才类型依次为: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品质控制、生产管理、设备管理、新产品开发和营销及营销管理等人才。
(2)需求人才知识能力结构依次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抗工作压力能力等。
(3)已就业学生职业发展的建议:吃苦耐劳、勤恳敬业;能从基层做起,对企业有忠诚度;勤于学习和思考,勇于创新;团结同事等。
对已就业2005-2008级学生的工作感受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存在工作辛苦、领导不够重视、工作难以得到肯定、人际关系复杂和难以得到提升或成长速度太慢等问题。
对即将就业的2009-2010级学生进行就业愿望调查结果表明:就业单位依次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乡镇和民营企业等。就业岗位依次为营销及营销管理、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等。成长愿望为1年时间熟悉工作环境、2~3年得到提升、5年时间进入中层。就业担忧依次为专业能力和素质、复杂的人际关系、领导的认可、工作压力过大和工作过于劳累等。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就业愿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对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我们还看到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表现出矛盾与焦虑、自傲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个性与从众、奋斗与功利、艰苦与攀比并存等特点。
3.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不足
为作好就业指导工作,学院成立了专门机构,但由于人员不足、事务性工作量大,仅限于就业政策法规、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同时,由于对专业行业了解不够,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三、材料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对策
1.加强入学教育
首先,通过问卷和个别谈话,了解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知程度、对职业的认识、职业动机和意向等。然后,组织专业老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编制教案,按计划实施专业教育,由资深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专业背景和发展前景、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岗位、行业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职业素质和职业规范要求。再介绍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往届学生的就业和成长情况。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往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给出建议。
2.采取多种形式强化专业兴趣和成长愿望
(1)引导学生加入磁性材料专业协会,利用网络和专业期刊,根据专业课程教学进度,了解行业发展科技前沿;利用专业实验室进行材料开发、工艺研究、质量改进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并以行业发展前景、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等为题开展辩论活动。
(2)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开展专题演讲,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德要求,同时,对学生的成长提出建议。
(3)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参加毕业生行业招聘会,进一步了解行业企业需求;利用毕业生实习返校领取毕业证的机会,组织优秀毕业生分别与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座谈。
通过以上活动,强化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规范和观察思考能力、激发学生成长愿望。
3.做好就业前期工作指导
(1)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明确职业愿望。在二年级下期临近期末时,利用班会时间,引导学生自我认识,通过自我剖析、同学评价和与教师交流,充分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失、结合自己的内心愿望和兴趣寻找就业方向、建立职业规划;对困难学生,采取个别谈话的形式引导完成。
(2)与亲属沟通就业愿望,寻求支持。在二年级下学期期末,建议学生利用暑假,就自己的就业愿望与亲属深度沟通,寻求支持;或者充分听取亲属建议,明确职业愿望。
(3)調查就业意向,加强择业引导。暑假返校后的第一周,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发放《就业意向调查表》,三天后收回,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在就业观念方面存在的误区、疑惑。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教师进行点评,同时对就业定位、心态调整和择业观念进行引导性讲解,并对个别学生单独沟通,仔细聆听个人诉求,帮助其进行性格、兴趣和能力分析,确立就业意向。再次进行就业意向调查,明确学生就业意向。
4.学生就业指导具体措施
(1)收集招聘信息,联系用人单位。专业教师与磁性材料行业协会联系,利用行业平台,发布学生信息,广泛联系用人单位。
(2)指导学生准备个人简历。利用班會时间,讲解如何介绍自己,并进行演练,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点评;指导学生书写个人简历,并逐一检查、修改。
(3)开展面试技巧培训。利用班会时间讲解面试技巧、着装、行走、站立、语言规范,并进行面试演练,帮助学生全面展示素质和素养,突出个人优势。
(4)全面跟进就业推荐工作。根据学生就业意向,行业招聘时,首先与招聘人进行沟通,详细介绍学生情况,然后与学生沟通,让其舒缓压力、全面展示自己,再组织学生参加面试,面试结束后,与招聘人沟通,确定人选,最后,就学生的使用和培养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行业外招聘,首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就业意向,帮助其选择招聘单位和岗位,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应聘,并对全程进行跟踪。
(5)巩固就业推荐成果。就业推荐工作结束后,充分利用最后一次班会和毕业聚会时间,建议学生立足基层努力工作、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尝试、不断积累经验,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建立建全人际网络,快乐生活、快乐工作、排解工作压力,不断成长。
5.重视就业后期跟踪
学生就业报到后,专业教师要定期先向用人单位相关领导了解学生情况,向学生了解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排解,帮助学生不断适应和顺利成长,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四、结 语
教育要服务于持续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材料专业要服务于持续发展的磁性材料行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成为专业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重点。立足行业需求,面向未来,全面分析学生特点,不断探索指导和改进学生就业工作的方法,才能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爱分.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浙江海运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Materials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in Exploration
XIE Rui-bing,ZHANG Yu-che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through exploration, find out countermeasure.
4.商务英语专业好不好就业 篇四
首先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外贸的工作。因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有着先天的优势,英语水平比较高。同时还具备一些英语实践能力,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更具备优势。目前市场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很高的,前景比较可观。
其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还可以从事互联网相关的工作。比如,这类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跨境电商领域中的网络客服,运营助理等。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在以后的发展中会越来越迅速,这类工作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同现实中的交流一样,网络中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还有,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还可以从事国际商务管理与秘书。想要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学生不妨可以,从事旅游等口译工作。想要胜任这些岗位,不仅需要超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懂得如何进行商务运作。在进行国际交流的过程中,还需要提高自信,注意个人形象。
然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工作也是很不错的。社会上对于翻译的人才需求比较广泛,不管是企业进行对外交流,还是国家举办各种展会,都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仅可以做全职的翻译工作,还可以从事兼职翻译。这样不仅可以多挣一份零花钱,还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
5.园林专业就业前景好不好? 篇五
1.大量的城市园林系统的岗位,不是谁想进就可以进的,绝大部分园林毕业生是不可能进得去的;
2.大量的房地产和企业园林绿化管理,需要大量的园林人才,不太了解养护好园林重要性,也为了节约开支,很少聘用园林专业的毕业生;
3.大量的园林苗圃和园林施工企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知识水平低,不知道招聘园林专业毕业生或雇佣不起;
4.园林专业的学习课程和实际脱节,园林专业毕业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所以说,不是市场不需要园林毕业生,也不是园林专业不好,要解开这个症结,我认为需要对症下药:
1.要么将优秀的学生由国家直接分配到城镇园林系统,要么将园林系统推向市场,全员招聘。这个很难,基本不予考虑;
2.提高对小区、单位的园林养护质量的标准和检查,提高人们欣赏、鉴赏园林绿化的水平,最终以经济利益推动社会对园林绿化的发展;
3.提高园林企业的专业水平,提升园林产品的层次,可以加大对园林人才的需求;
4.园林专业的毕业生需要进行技能和实践培训,因为很多园林企业没有园林只是储备和积累。
1.营养师就业前景如何?
2.英国大学四大热门专业及就业前景
3.英国商科专业分类及就业前景
4.西方经济学就业前景
5.英语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6.硕士就业前景与就业去向分析
7.材料化学就业前景怎么样?
8.表演专业就业的前景
6.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方向好不好? 篇六
现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有时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下面笔者和大家分享下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所从事的工作:
1、到大型的电子商务企业从事技术,管理类就业。如果是比较名牌的大学毕业,你可能有机会到像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企业就业。福利待遇相当好,但要求工作能力也相当高
2、做销售工作。电子商务专业学的也是有关销售方面的知识,且销售行业门槛比较低,工作容易上手。许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从销售基层做起,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就转行做管理工作。
7.社会工作专业好不好就业 篇七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 其价值理念、实践操作所坚守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取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不谋而合、紧密相联, 并且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价值理念可以广泛运用于个人、团体、社区等服务领域。因此无论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还是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自身特质来看, 社会工作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社会工作面临认可度低, 专业建设不完善, 职业化刚刚起步等问题, 使得社会工作发展面临巨大的困境。
一、社会工作的界定
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学, 以助人自助为根本宗旨, 强调以人为本, 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为感到困难的个人、群体、社区提供专业的服务, 满足其需求、充分挖掘其潜能, 从而促进服务对象的良性发展。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助人的工作, 在为面临困难的个人或群体提供专业服务时, 依据个人或群体的特质, 提供个别化的专业服务, 从而达到预防、恢复、发展、治疗等目的;以及通过改善社会环境, 或对人和环境进行双向的调整, 以求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 促使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失业、青少年犯罪、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并且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些具体的社会服务被抛向了社会。而社会工作的本质恰恰决定了它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专业有效的帮助, 所以从理论上讲社会急需大量社会工作者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然而笔者通过对淮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发现毕业后从事社工专业工作的学生很少。
据调查发现2006年淮阴师范学院和淮阴工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总数分别为36和46人, 到企业就业, 淮阴师范学院和淮阴工学院分别为23和8人, 有6人升学, 分别占就业人数的71.8%和5.6%。在事业单位就业的分别为9人和5人, 占就业人数的25%和9%。从调查结果反映出来最大的差别就是灵活就业的学生人数:淮阴师范学院和淮阴工学院分别为2人和28人, 分别占就业人数的5.5%和62.2%, 这反映了社会工作专业正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淮阴师范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开设比淮阴工学院要早一年, 所以淮阴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相对要比淮阴工学院成熟。
从就业流向来看,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36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在苏南就业的有9人, 其中有4人为苏北生源;淮阴工学院社科系46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在苏南就业的有6人, 其中有2人为苏北生源, 不难发现苏南就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仍然很大。两高校学生在苏北就业共有43人, 其中在淮安市就业的有36人, 这正符合地方高校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思想, 同时也表明了目前大城市对于社工的认同度并不高于中等和小城市。
社工毕业生虽然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或其他地方找到工作, 但是真正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则很少。据笔者调查所知, 淮阴工学院首批46 名社工系本科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不到10 %, 有40人找不到社工岗位转了行。有人做了秘书、人力资源助理等职位, 这些职位都与社工存在一定距离, 并不对口。导致了高校社工教育资源的浪费, 也不利于专业自身的发展。
三、社会工作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实际需求量是很大的, 同时社工专业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很困难, 于是社会工作的就业困境就产生了,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 社会工作专业自身在中国发展的不完善
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走在了社会工作专业化之前, 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的发展呈现出以高校教育推动专业发展的模式, 目前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分布状况, 出现了地域分化趋势, 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淮安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并且专业起步较晚使得社工发展缺乏必要的成长土壤。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某些方面与实际相脱节, 使得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工作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以淮安高校为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一学期一到两周的统一实习之外很少有实践的机会。从而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相脱节, 也很难将社会工作专业中的普遍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
(二) 社会工作对口的就业岗位门槛高筑
目前,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多数没有从事专业社会工作,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相应的岗位。一方面社会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雇主——政府, 如民政、妇联等都将工作机会给了公务员, 要想去政府就得考公务员, 使得这条就业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挡;另一方面, 缺乏职业化的进程。内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社工岗位编制, 使得社工专业的学生“望而却步”。而且大多数企业、单位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专业, 也就更别提聘用这个专业的学生了。
(三)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念的不被认同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新兴专业, 政府在引进以后并没有做好宣传工作来使人们对它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从淮安高校社工学生的来源来看, 他们绝大部分对社会工作业本身毫不了解。笔者曾做过统计, 全班65人, 60人填报的第一志愿大都是工科类、或是英语、或是经济类, 而只有5人第一志愿填报的是社会工作。而且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认识的误区:认为社会工作什么人都可以做, 认为它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为社会服务的工作, 只要有爱心就可以了, 将它与义工等同起来, 毫无专业性可言。
四、社会工作就业的对策分析
(一) 完善社会工作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首先, 建立完善的督导制。根据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完善专业的教学课程设计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相关院 (系) 应注重从新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进行督导, 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 并向学生介绍社会工作的相关价值理念、理论、方法技巧等内容, 使他们对所选专业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这一点在淮阴工学院已经意识到并且已经从05级社工专业开始实践探索。
其次, 加强社工实践环节的开展。在学校加强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各地企业、政府的联系与交流, 向他们宣传社工的理念、价值观, 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 淮阴工学院目前拥有全江苏省最先进的实验室设备, 在实验室里强化实务训练, 使学生深刻领会助人过程中双方复杂的心理互动状况, 并辅之以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分享交流等。
(二) 加强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灌输
笔者认为, 价值观的培养是社会工作教育最核心的部分。要注重加强对学生专业价值观的教育, 这需要一个有序的渐进过程。许莉娅认为:一是意识阶段:在刚进行专业教育时就唤醒学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 让他们意识到价值观对于他们行为的重要影响作用;二是求知阶段:让学生学习掌握社会工作价值观体系并指导他们将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去;三是内化阶段:将社会工作价值观融入个人价值观之中, 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理念指导。
(三) 加强社会工作的认可程度
首先, 争取政府认可和支持。目前, 我国内地的社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 资源严重缺乏, 需要争取政府在福利政策、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财政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政府应该把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来看待。不仅要把社会工作用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还要注重社会工作在恢复、改善和发展人的社会功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 社会工作还要取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澄清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误区:人们普遍认为社会工作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 将它与义工等同起来, 否认它的专业性。在这一点上, 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中的慈善事业、义工服务, 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价值理念、方法、技巧等, 从而使大众了解社会工作认可它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宣传力度, 让人们了解到社会工作是一个有系统的理论指导、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掌握专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够做好专业和职业。
再次, 完善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程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我们可喜的看到, 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2008年6月在全国已经展开。
(四) 拓宽社会工作的就业领域
1.加快培育民间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目前在中国个人与政府之间有着很高的壁垒, 个人与政府之间缺乏作为中介的社会服务机构、民间组织。而大力发展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既可以为社工发展提供独立的空间。在一些发达的大城市已经在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由政府与社会组织形成购买服务与提供服务的合作机制。政府基于职能的转变, 可以将自己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那些职能和事务剥离和转移出去, 交给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中的社会工作者处理, 购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 这样既可以为社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市政府得到专业的服务。
2.将社会工作向多个领域发展延伸。
(1) 社会工作可以向社区发展。
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 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传统去向, 社工在社区中主要提供成员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挖掘社区的潜能等服务。
(2) 社会工作可以向企业发展“企业社工”。
社工在企业中主要把社会工作知识、工作方法与管理学、人力资源、组织行为学等管理类课程相结合, 运用社工的知识、方法开展工作, 弥补传统管理学忽视人的心理层面、精神层面需求的弊端, 从而加强他们的归属感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4]
(3) 社会工作可以向网络发展“网络社工”。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信息交流平台, 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网络在监督管理上存在很大缺陷, 从而产生了很多网络问题。在我国网络发展的初级阶段建立“网络社会工作”, 将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通过网络帮助更多人自助, 改善网络的负面效应, 克服网络的弊端, 建设网络和谐社会。同时这也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和实习平台。
(4) 社会工作可以向农村发展“农村社工”。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农民工引发的社会问题更是有增无减。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已经达到1个亿, 而农民工的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文化差异等问题却无人问津, 大多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不能得到保障。这个问题若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等知识, 帮助农民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社工介入农民工这个群体必将开拓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广阔的就业空间。
小结
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我国同样需要一定时间。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很不成熟, 笔者认为要改变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需要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加大对社会认识的引导;需要社工服务领域加快向专业化的转变, 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制度体系;需要高校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模式作出积极的调整, 并自觉承担起引导整个社工领域向专业化发展的责任和义务;需要社工专业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 培养一种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将社工价值与人生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随着我们社工专业学生的不断努力开拓和政府对于社会工作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 社会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笔者坚信, 社会工作的就业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
[注]本文系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项目编号91。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 加强专业培训”、“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 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等一系列的专业发展建议, 这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提供了发展契机。然而从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 就业前景并不乐观。本文从社会工作的界定、发展现状、就业困境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以促进社会工作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就业困境,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蔡扬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回顾与前瞻.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1, (1) .
[2]袁琳.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继续教育研究, 2007, (2) .
[3]张丽剑.“社会工作”在中国的认识发展历程.社会工作, 2006, (7) .
8.社会工作专业好不好就业 篇八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6所高校824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较为理想,但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就业的比例较低。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部门依次为学校、企业、公务员和街道。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已经形成,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在未来,这些地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中从业的毕业生比例偏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25-03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n Graduates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in China
WANG Shu-hong, LI Jin-l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literature, interview, logic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studi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824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who graduate from 6 colleges i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eneral employment rate of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is satisfied, but the rate that graduates employed in social sports field is low. The order of departments that graduates are serving is school, enterprise, civil service and community department. In economic developed areas, the employment market for the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has already formed, and more than one half of the graduates are working in the business sports service place and related field; The demand of social sports talents will increase instantly in these areas. But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 rate that graduates serving in social sports field is low; the employment market for the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still hasn't well formed.
Key words: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graduates; employment
1998年,教育部在第4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时,将社会体育专业列为正式专业。在以后的10年中,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迅速。截止2007年6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本科院校已经达到173个[1]。这些院校中,绝大多数已经有毕业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部分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也即将面临毕业。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这是每一个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院系领导、教师和广大社会体育专业在校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门研究却非常少见,在一些相关研究中由于研究者研究角度及侧重点不同,无论是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分析、结论中,读者都难以从中清楚地看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研究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于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宏观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天津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宁波大学近6届824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调查结果用EXCEL进行统计、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就业率 尽管我国现行就业率统计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衡量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时,就业率还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指标。部分高校近几年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见表1:
表1 我国部分高校2003-200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注:1) 表中山西大学2003-2006届就业人数根据毕业前夕签约情况整理而成,其中包括了读研和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2) 华南师大、首都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根据第五、第六届全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中的数据整理而成。
教育部公布的我国2003年、2004年、2005年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分别为83%、84%、81.7%。从表1可以看出,山西大学的2004届、2005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沈阳体育学院的2003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首都体育学院2004-200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和华南师范大学200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来看,我们认为还是较为理想的。
2.2 毕业生去向 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而一个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去向是毕业生与社会需求适应程度的初次检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服务领域,主要有以下四类:街道社区、商业性体育及相关服务领域、体育行政部门、教学与科研部门(与该专业相关)[3]。与此对应,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口单位是街道和社区、体育经营及相关服务场所、体育局或文体局、与专业相关的学校或科研所。我国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见表2、表3,毕业生的总去向见图1:
表2 我国5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
注:表中数据根据课题组调查及第五、第六届全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中的数据整理而成。
表3 天津体育学院1999届~2004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
注:该表引自全国第三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资料中张仲宝的《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与探讨》一文。
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宁波大学、上海师大、天津体育学院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有1/4左右供职于一般企业,从事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调查结果显示:6所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及相关领域工作的约占毕业生总数的35%。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具有如下特点与趋势:1) 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及相关工作岗位上从业的毕业生比例较低。2) 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去向在地区间差异较大。3) 毕业生业涉足较多的领域,从事的职业出现多元化趋势,部分学生选择自己创业。
图1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去向
2.3 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主要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经营管理人员,最大的就业市场还是社会体育指导和社区服务。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指出,经过10年努力,我国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普遍建立体育指导站(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65万人以上。与规划中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口很大。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短时期内在群众性健身领域中不可能设立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这些指导员多是志愿者或兼职人员,日本、德国等国的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大多是由兼职或业余自愿者队伍组成。也就是说,公益性的社会体育领域中并没能给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服务领域还是在商业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及相关服务领域中。我国的体育产业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4],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还不发达,因此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的就业岗位还十分有限。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地区间差异很大。以2007年人均GDP为例,上海、北京人均GDP分别为65 473元和57 431元,而辽宁、山西人均GDP分别为24 645和16 143元[5]。上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了《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都把体育产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离不开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也离不开人们的消费观念。2006年在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针对首都经济的发展,将体育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目标。北京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后,预计到后奥运经济时期,体育产业将占到北京市GDP的3%。[6]在国内与北京处于同样发展阶段的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十一五”时期也将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和新的增长点。目前,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已经步入良性运行轨道,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形成,超过半数的社会体育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城市的商业性体育服务业将会出现旺盛的需求,因此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出现持续的增长。
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对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速度的规划要低于全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山西省为例,省政府于2001年2月颁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把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又颁发了《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发[2002]8号文件精神加快新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以促进山西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也离不开人们消费观念。传统的消费观念在今天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人们的体育消费。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成,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也是制约这些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较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沈阳体育学院考虑到本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岗位较少,于2004年把社会体育专业并入体育教育专业中。尽管中西部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但是通过分析山西大学近4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趋势:在学校中就业的百分比逐年下降,而在商业性体育健身娱乐和相关场所中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这种趋势在2005届和2006届毕业生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的在学校、企业、政府部门、街道、媒体、部队工作,也有部分人读研、出国深造、西部支教或自己创业。其中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如山西大学2004届毕业生中有3人选择创业——自己开店,有8人(占总人数的26 .7%)读研。首都体育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试和在街道工作的比例较大。体育专业毕业生能够从激烈的公务员考试和“街道干部“、“村官”选拔中脱颖而出,足以证明他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接受大学教育作为一种个人成长经历,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专业对口”,而是选择能够进行自我实现的职业和岗位。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特定的优势,他们外在形象气质好,乐观自信、善于交际,特别是在参军、警察岗位公务员考试中在体能与运动技能方面具备专业优势。如何拓展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专业以外其他领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一个值得各高校重视的问题[7-14]。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较为理想,但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就业的比例较低(约35%)。毕业生去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就业较多的部门依次为学校(31.3%)、企业(30.1%)、公务员和街道(14.4%)。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服务领域在体育产业部门,受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并且在地区间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形成,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地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中从业的比例偏低,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
3.2 建议 高校教育主管部门要公布新办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根据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加强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宏观调控。经济发达地区在未来几年可以考虑适度增加招生规模,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要严格控制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点和招生规模,以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课程建设,增设一些应用性课程,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培养一专多能的通才,开展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全面提高该专业学生在其它领域和行业中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重视对新办专业的研究,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以及毕业生对工作环境、收入、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满意度,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促进专业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3:135-139.
[2] 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王树宏,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速度、布局及规模态势及存在问题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11-1313.
[4] 孙彦,李春玲,崔晓.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61-163.
[5] 中国31省市区新经济实力排行榜.http//:www.business.sohu.com.
[6]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http//: www.bjoe.gov.cn.
[7] 张仲宝.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与探讨[C].全国第三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资料.
[8] 赵立.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125.
[9] 曹可强.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交流材料[C].全国第五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资料.
[10] 童莹娟.宁波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6):99-102.
[11] 郭亦农.体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
[12] 刘善云,刘保华,仇丽琴,等.从社会岗位需求状况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31-1533.
[13] 汪元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74-975.
9.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好不好? 篇九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83.85%。,其中一部分会从事会计工作,而另一部分会从事理财规划工作。
(一)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趋向
1. 会计人才
职业前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以后做会计,是最保守也是最妥当的一条职业道路。很多同学放弃这条道路的原因是人才供应太多,导致竞争激烈,而且职业前景有限。其实这种看法本身就错了。首先,现在的行情是基础人才太多,普通人才太多,优秀的财务人才需求还是很大。职业通道:如果想要在毕业时顺利找到一份会计工作,也就是说成为一名预备级优秀财务人员,在学校首先要把基本功练扎实,其次是尽量多参加实习,最后有条件的话再接受专业培训。
基本功:所谓基本功,指的就是专业知识,中高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等。千万别以为会计是门“粗活”就不好好学,到大公司,那些合并报表真能让初学者眼花缭乱。学生的专业知识很容易停留在理论上,自以为全掌握了,在碰到实际问题却一头雾水。所以应当多做账务处理题,如果会计专业知识学得“心里虚”,那肯定是没学好。
最好能熟练掌握一种以上的财务管理软件例如用友、金蝶等的使用――一定要会用它处理实际问题。因为目前稍微有点规模的公司它们不一定能应用ERP,但用软件进行基本财务处理已经很普遍了。
实习:特别重要。它能改变同学们本身对会计的认识,从而使我们能有针对性的调整专业知识结构,也能帮助我们更加从容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考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财务工具,多看,多听,多学,多试――甚至你可以将带你的老师做的事情都重复一遍。所有工作程序不仅要记清时间、顺序,方便的话复印一份:税票的格式,电汇单的格式,货物合同的格式,一般纳税人申请表,年检时所填表格等等。时间一长,你就成专家了。这对你找工作是最大的优势――企业用新人不会让你去运作资本,而是让你做基本财务工作,对前者,你只需要有完整的概念和知识结构就可以了,而后者,则是实实在在必须会做的。
2. 理财规划人才
职业前景:所谓“理财规划师”,即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财知识为个人提供理财规划服务的金融业专业人员。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理财规划师,从事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散见于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
职业通道:要想成为一名理财规划师,先得掌握9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分别是经济学、消费支出、保险学、投资学、货币金融学、实业投资学、税收、财务会计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必须在一些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毕业的时候进入保险、金融等领域去“淘金”
从事个人金融理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该是受过严格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理财规划是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是针对客户整个人生而不是某个阶段的规划,包括个人每个阶段的资产,现金流量的预算和管理,个人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投资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子女教育及教育规划、居住规划,退休计划,个人财务规划以及遗产规划等等各个方面。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理财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要熟悉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等金融业务领域。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通道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最为集中的5个去向分别是:国有小型企业、民营大中型企业、外资小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大中型企业。
序号 就业行业或部门 占比
1 国有企业 17.77%
2 三资企业 8.48%
3 部队 0.10%
4 其他事业单位 2.12%
5 高等学校 0.86%
6 机关 7.59%
7 医疗卫生单位 0.19%
8 科研设计单位 0.48%
9 录取研究生 6.78%
10 其它 13.36%
10.社会工作专业好不好就业 篇十
自动化是一个朝阳产业来的,那么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日后也是可以往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自动化属于信息产业,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也是很看重的,因此给到的薪酬待遇等比较理想。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很多的工业部门与自动化息息相关,毕业生就业的方向也会比较广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的知识比较多,涵盖面广,毕业生将来出来工作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为之奋斗下去,相信也是会有所作为的。
11.社会工作专业好不好就业 篇十一
关键词:全员育人 理学专业 就业工作指导
近年来,严峻的高校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深刻地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通过制度改革,机制创新的途径来解决高等教育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摆在理学专业高等教育管理者的议事日程。本文以全员育人角度出发,通过探讨从领导班子、学院教师、辅导员、班导师、校友会、校就业指导中心着手,打造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并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 近年来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和特点
当前,由于高校理学教学体制与教育扩招引起的供需矛盾、理学课程教学与社会需要脱节,毕业生生在就业问题上对自身定位不足以及本身理学专业学生自身素质、观念上都存在不足等方面因素,导致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从学校今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由于理学专业是基础专业,很多学生本科毕业后准备继续深造或跨专业考研或从事与理学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再加上毕业生就业心态和观念等原因,初次就业率不高;二是由于毕业生就业领域相对分散,理学专业毕业生参加行政事业单位应试能力有限,绝大多数到公司企业就业。三是毕业生初次就业区域集中在上海、广东、南京等经济发达区域,随着接触社会和经验积累再次就业到三线、四线城市就业逐渐增长。四是理学专业初次就业率低,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高,年终就业率上升。这既体现理学行业人才需求量有限又要求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 创新就业工作全员育人模式理念
2.1 建立“一把手工程”工作机制,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学校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每年都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当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落实目标责任制,调动各方力量,逐步形成“学校统筹全局,职能部门具体牵头,学院全力配合,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学院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我院毕业生的状况,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总体要求,在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方面就本专业学生提出指导性意见与措施,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
2.2 夯实基础,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近年来,学院进一步修改和制定“河海大學理学院就业工作实施细则”、“用人单位到院系招聘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服务细则”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优化服务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和就业亮点,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就业工作的高效运转。在就业信息发布方面,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指派专人负责广泛搜集招聘信息,在及时传递学校就业网信息和兄弟学院的招聘宣讲信息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在其他高校的就业网络和主流招聘论坛、网站,快速传递最新招聘信息,及时转发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应届生、智联招聘等学校就业网或招聘网站的就业信息。
2.3 整合社会资源,发挥校友辐射功能,扩大就业信息量
近年来,我院有三分之一的岗位信息是由校友提供,这主要是因为学院不断与校友建立良好的感情脉络,同时也是凭借校友在用人单位的良好表现和单位对他们的信任。另外,学校还经常把就业宣传资料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给部分活动能力强、社会交往广的校友针对性拓展就业渠道。学院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联系优秀的毕业生,请他们返回学院为即将要毕业的学生介绍就业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择业、就业技巧,受到毕业生的一致好评。
2.4 着眼当前形势,夯实基层力量工作基础,加强动态就业指导
辅导员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就业具体工作的实施者,要自觉提高自身就业过程的指导能力,规范自己的指导行为,熟知就业过程的具体环节和法律知识。此外,辅导员与班导师还应整合学校学院资源,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招聘会以及毕业生分类指导活动等形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针对就业困难学生,辅导员、班导师应制定就业帮扶措施、提供就业个性化指导、开展人性化服务。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班导师为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为他们顺利就业解决后顾之忧。
2.5 更新择业观念,凸显校就业指导中心主导作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质量
转变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就业观念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我院利用就业指导课和就业讲座等方式和途径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指导外,也非常重视学生家长的就业观念更新。学院常态化通过邮寄信件、电话、网络,加强与毕业生家长的交流沟通,分析就业形势,宣传就业政策,以及介绍学校的一些具体举措和方法。同时阐明大学生不及时就业的不利因素和危害性,使他们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下调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其子女的就业工作,促使毕业生更好更快的就业。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就业指导工作的不断完善,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管理不只是传统过程的关系,更需要发挥大学全员育人的作用,通过领导班子、学院教师、辅导员、班导师、校友会、校就业指导中心通力合作,打造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学生及时高质量就业,为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山,王静梅.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5):19-22.
[2]高传勇,沈延兵.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2):42-45.
[3]于博瀛.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7):40-41.
12.浅谈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 篇十二
首先必须明晰症结所在, 才能对症下葯。笔者通过自己几年的材料专业毕业班管理工作, 总结出了以下一些体会。
一、材料类专业毕业生猛增
1.近几年, 由于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 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前进, 进而拉动了相关人才的需求。
由此, 人才市场对材料学人才的需求也是持续增加的。另外, 我国对材料人才的培养是比较重视的, 全国高校纷纷增设材料类专业, 导致毕业生的数量近几年一直在猛增。
2.行业需求饱和。
化工、材料行业发展迅速, 猛增的材料类毕业生纷纷涌向了该行业, 导致行业需求趋于饱和。
3.学生与企业的期望值不吻合。
毕业生的专业构成与市场的需求错位, 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 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 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条件, 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结果导致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面对现在的社会, 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特别的挑剔, 优中选优。大学生的素质、工作经验、适应等问题也都被提了出来, 而企业最渴望的是学生能在那里安心的工作, 不跳槽。学生对企业所给的福利、休假等要求较高, 由此也暴露出了大学生的怕吃苦, 变动性大等缺点。
二、就业趋势分析
现代材料类的大学生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 社会价值观淡化, 注重职业的经济利益, 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 希望进入国企, 享受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 而结果大多数人只能进入民营企业。同时,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虽有所下降, 但总体仍偏高。这导致毕业生眼高手低, 不切实际, 从而失去了许多就业的机会。一些毕业生自身素质有所欠缺, 出于多种原因自身素质难以符合工作的要求。相当多的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 招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培训, 反映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 自身毛病不少, 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很多毕业生已经认识到这些已成为影响其就业的几大问题, 就业的心态也逐渐趋于理性。
反观近年来, 各类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态度也越发理性, 一方面, 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认可, 另一方面, 也对大学生的浮躁心态相当“感冒”。许多企业都对即将到职的大学生提出了诸如“不能做了几个月就走”、“先在车间锻炼一段时间再确定你适合做什么岗位”等要求, 企业这种期望在对毕业生入职前后方方面面的安排待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校原为中石化院直属校, 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材料类毕业生被石化企业录用, 然而现在中石化企业也开始偏重招收硕士生, 对材料类本科毕业生而言就业机会也愈加紧张。
三、就业工作的开展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校毕业生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突破, 抢占先机, 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是一个值得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个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全面、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 促进他们顺利就业。
1.做好考研动员、指导工作, 通过提高考研率来提高就业率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且公费名额较多, 而材料学作为我校首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给材料类专业学生攻读本院研究生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此, 鼓励、指导学生考研也成为就业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考研录取学生的增多, 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就业率, 而且一部分学生参加考研本身就能对参加就业的学生进行分流, 增加了其他不考研学生的就业机会。
2.就业指导工作要落到实处
(1) 学生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中都应该穿插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由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 而实现规划的有效模式就是建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真正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教学计划, 成为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笔者认为, 工科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有所侧重。
对一年级大学生, 应着重进行适应指导, 使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 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 认识自己所学专业特点以及适应的职业。同时, 请高年级学生与他们座谈如何学好专业知识, 如何提高自身能力;请走上工作岗位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回校谈工作体会, 也可聘请企业家谈他们对人才的要求;还可邀请德高望重的学者和教授介绍本专业的特点以及该专业的发展前景等。
而对于大二学生, 应着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特长、优势和局限, 制定职业发展计划, 向他们宣传自身综合能力在今后就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开始具有就业的压力和危机感与紧迫感。可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人际交往心理学》等两门课。
学生在三年级时, 应围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开展培训工作, 让学生了解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情况, 帮助他们认清所学专业能适应的工作领域, 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 或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调整。同时, 还可以联系定点单位接纳同学前去实习, 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可以开设《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求职策略与技巧》等两门课。
学生进入大四后, 应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进行指导。主要通过就业指导刊物、网站、就业专栏、就业咨询、讲座、座谈、情景模拟等形式,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 掌握就业政策。同时, 学校也应多方联系,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锻炼机会, 使毕业班学生从中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有关工作的性质, 在思想上和能力上做好就业准备。这样就能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心态、形成就业紧迫感, 进而增强其主动求职的欲望。
(2) 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教师要经过培训, 重点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等知识。除了应具备业务知识、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以外, 还应具备较强的人格魅力, 坚定的政治信念, 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能以一个职业成功者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有了这支队伍, 就有了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有效地去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 正确地择业和就业。
(3) 积极开展学生素质测评工作
开展学生素质测评工作。这项工作是以调查、测试的方式, 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兴趣、性格和能力, 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 达到“知己”的目的。通过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评, 全面、客观、规范、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能够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发奋成才的积极性, 规范和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 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并为选择今后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
(4) 将职业指导工作与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是让具有就业工作经验的教师, 系统地指导学生认识社会需求, 引导毕业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 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开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 实现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了职业指导教师的作用。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并以各种形式将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教学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去。
3.主动与企业联系, 拓宽就业渠道
一方面, 我们从每年11月初就开始联系往年的企业, 了解现阶段企业所缺人才, 拓宽就业渠道;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网上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 明确自己的不足, 摆正自己的位置, 减轻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此外, 学校举办的大型地方企业招聘会, 也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4.依托学院“产学研”基地, 拓展就业渠道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高校与企业的结合愈加紧密, 科技与生产力的转化越发便捷, 在学院构建“产学研”基地将充分发挥学院的师资、技术、科研优势和企业的装备、资源优势, 实现产教结合、工学结合, 在生产、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使材料类毕业生实现与社会零距离, 上岗零适应期, 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达到校企联合、优势互补, 校企双赢。我们材料学院刚刚落成的“产学研”基地已经有企业开始为部分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乃至就业岗位, 逐步实现从实习到就业的无缝对接。相信随着“产学研”基地的不断完善壮大, 定能推动材料类学生就业工作稳健前进。
5.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 多方面促进就业工作
面对大学生就业愈渐困难的状况, 越来越多的学生蠢蠢欲动谈创业, 因此学校对学生们的创业教育尤为重要。创业不是做学问, 不是坐而论道, 它需要经验, 需要较好的协调能力, 需要较强的团队意识, 而在这些方面大学生也是比较欠缺的, 因此, 我们要对于学生进行针对性, 指导性的教育。我们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具有创业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目标,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领悟, 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创业道路铺设更好的平台与基础。
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 科学合理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对学生的前途、高校的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认清当前的形势, 客观分析就业趋势, 掌握市场、企业、学生的动态, 并采取鼓励学生考研、务实地做好就业指导、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依托“产学研”基地等方法, 多管齐下, 扎扎实实地做好就业工作, 为学生创造就业机遇, 切实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矛盾, 使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摘要: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我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阐述其就业趋势, 探讨了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步骤和内容。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学生工作,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军, 朱存梅.工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初探.交通高教研究, 2004, (2) :77-78.
[2]陈雁.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探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39-40.
[3]罗红, 陈磊.材料学就业前景.中国青年报, 2007-5-29.
[4]赖晓桦.多途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5) :15-16.
13.工程造价专业好不好找工作 篇十三
近两年,建筑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是如今造价工程师紧缺的根本原因,而建筑工程行业此时方兴未艾。政策要求建设单位必须要有造价工程师才能从事相关业务,很多企业都愿意出高价招造价人才。拥有一本造价工程师证书只是你进入相关企业的敲门砖!进门之后就要靠自己练就更深的造诣,能独当一面之后,前途无限光明。
二、从收入方面来看:
前面说了,房地产、建筑工程行业飞速发展,既然市场需求摆在哪里,那么,未来十年造价工程师依然是抢手的,身价也必将一路攀升,企业中愿意出20万年薪找一位造价师是很常见的事,资历稍微深一些的造价工程师年薪就能达到40万。
三、从拿证难度上讲:
14.社会工作专业好不好就业 篇十四
一、创新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机制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适应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
当前, 高等院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不佳, 与历年同期相比, 就业率徘徊不前, 甚至下滑。其实, 仔细分析, 就高校个体而言, 尤其是行业性高校, 主流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并非明显下降, 有些专业毕业生甚至还供不应求。导致当前毕业生就业率整体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其较低的就业率成为拉低整体就业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工科特色行业性院校, 因已经基本形成多科性发展格局, 其所开设的文科专业在学校专业格局中从一开始就处于弱势地位, 发展受到局限, 毕业生就业出路较窄, 就业状况很难扭转, 导致学校整体就业率难以提升。因此, 格外关注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 构建灵活高效、富有针对性的就业工作新机制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局面的主要途径, 也是适应严峻复杂就业形势的有效举措。
(二) 有利于高等院校各专业协调发展
当前, 各高等院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结构, 逐步形成以主流特色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多科性格局, 为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就业工作的整体难度, 加大了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新就业工作机制是化解高校快速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日益艰难矛盾的重要途径。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特色主流专业之外的弱势学科专业的就业状况, 建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新型就业工作机制, 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切实扭转文科专业就业低迷态势, 确保多科性高等院校各专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 有利于实现就业工作良性循环
谈到就业, 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毕业生, 将目光聚焦于大学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年, 各项就业工作围绕着毕业班学生展开。其实, 就业工作是个大概念, 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宏观系统工程。从新生入学开始, 就应该着手进行就业意识的培养, 就业技能的训练, 就业方法的指导。创新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 本身就是对以往就业工作系统性不强的一个弥补, 是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的基础和前提。新的就业工作机制要求将学生就业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条主线, 将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全过程, 根据不同年级阶段、不同学生特点、不同就业需求, 采取有针对性、环环相扣、逐步提高的方法, 形成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链条, 渐渐养成学生自主择业的意识, 使之具备择业竞争力的素养, 最终达到在毕业时顺利就业的良好效果。这样一个工作机制的影响是广泛的, 能够促进整个就业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有利于实现就业工作有序良性循环。
二、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难的原因
文科专业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依靠力量。可是, 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文科专业应有的优势在就业中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工科院校中的文科专业, 在校园大工科背景之下, 发展空间较为狭窄, 受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导致此类院校中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异常艰难。探究原因, 择要归纳以下几点:
(一) 文科专业在工科院校专业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
当前,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高等学校竞争日趋激烈, 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结构是各高校发展中常见的发展举措, 基本都已形成以行业特色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多科性发展格局。不能否认, 就传统行业性工科院校而言, 其新增设的文科专业, 对完善学校学科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 也应该看到, 文科专业自开设开始, 就处于一种劣势甚至尴尬地位, 师资、经费、学术、科研等各方面发展均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甚至有人将其形容为绿叶专业, 意为陪衬性专业。这种处境对人才培养、学生发展、毕业生就业均有着重大影响。
(二)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获得的就业机会偏少
一是由于高等教育竞争激烈, 各工科院校开始走特色发展之路, 努力凭借某些特色优势学科形成较强影响力, 以此吸引对口用人单位来校招聘, 就业工作部门相应地也把精力主要投入到推荐工科优势专业方面, 较少关注用人单位的文科岗位需求。二是对工程类、技术类用人单位来说, 会主动为工科院校提供大量工科类工作岗位, 较少提供文科类岗位。三是用人单位即使有文科类岗位招聘计划, 一般也不愿意投放在工科院校, 大多选择综合性大学或以文科为主的专门院校, 这会让其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对象和广阔的选择范围。久而久之, 特色工科专业会形成较为固定的用人单位群, 每年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招聘岗位, 形成良性循环;相比之下, 文科专业因自身的局限性, 很难像特色优势学科那样获得充足就业机会。
(三) 工科院校中的文科专业毕业生缺乏针对性指导
从大的方面讲, 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 但从个体来讲, 毕业生就业还须靠个人努力。而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毕业生们缺乏有力的就业指导, 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毕业生, 更是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原因可能在于, 一是就工科院校个体而言, 因特色主流专业毕业生基本不缺就业机会, 就业指导稍弱一点也不会影响毕业生择业, 给人一种就业指导可有可无的印象;二是文科专业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对就业指导也缺乏应有的认识, 很少主动寻求指导帮助;三是缺乏专业性指导人员, 更不用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构建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新机制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 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工科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就业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 要统筹兼顾, 有的放矢, 构建针对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新工作机制, 从而有效推动学校整体就业工作。
(一) 各级各类人员思想上要重视就业工作
各高等学校每年录取大量优质生源, 为学校带来新生力量, 也为各专业倍添活力。经过四年精心培养, 学生的出路问题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为将学子输送社会, 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学校各级各类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就业工作上做到工作方向明确。方向明确是前提, 要求学校各级各类人员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工作上始终保持思想统一、认识清醒、思路明确。一是领导班子要明确——毕业生不仅出口要畅, 还应做到出口要亮, 出口畅要求领导班子带头为毕业生寻找出路, 出口亮要求为毕业生尽量寻找好的出路;二是全体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不仅靠书本知识传授, 还要与就业相结合, 融就业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三是全体毕业生要明确——一定要摒弃择业误区和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应结合专业特点、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 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还应该全力以赴加强就业平台建设, 这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保障, 要求全体师生尽最大努力利用各种关系积极联络用人单位, 提供就业信息, 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 千方百计推动就业。
(二) 营造毕业生主动择业良好氛围
当前,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 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尤其对工科院校文科类专业毕业生来说更是不容乐观。但是, 不能退缩, 更不能放弃, 而要以思想动员为突破口, 分析形势, 讲清形势, 帮助毕业生打开思路, 放宽视野, 增强自信。在适当时机及时召开全体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 客观分析社会就业形势, 详细介绍历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让即将择业的学生有了解、有参照、有目标。随着校园专场招聘会的陆续举办, 各专业要根据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和岗位需求, 专门召集合适的学生单独动员, 以浓厚的就业氛围促使他们充分准备, 主动积极参与。需要注意的是, 女生是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群体, 应该格外关注。一要激励她们勇敢、自信, 主动投入;二要帮助她们广泛搜集信息, 寻找合适单位和工作岗位;三要加强心理关怀, 鼓励她们不要气馁, 不要灰心, 工作越是难找, 越需要调整心态, 保持信心。通过营造良好择业氛围, 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有机结合。【2】
(三) 进行全面系统实用的就业指导
就业形势虽然严峻, 工作单位虽然难找, 但并不是没有机会。首先,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 已经基本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3】这为入学后的就业指导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其次, 高校人才培养功能包含着就业指导与训练, 各高校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和一定数量的就业指导人员, 这为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前毕业生在择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大方面。一是信息庞杂, 无从下手, 不敢决定;二是自我认识不够到位, 就业准备不够充分, 择业行动不够积极。针对这些情况, 应该从问题入手, 逐一分析, 精准指导, 增强实用性和有效性。在信息分析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思考, 增强判断力, 着重参与各类学校校园专场招聘会;在自我认识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剖析, 增强反思力, 着重加强自身优势的挖掘和择业失败原因的查找;在简历准备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设计, 增强展现力, 着重展示个人特长和优势;在招聘参与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选择, 增强鉴别力, 着重参与个人真正喜欢的、适合的单位, 可以多投简历, 但不要滥投简历;在参加面试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表现, 增强竞争力, 着重形象打理, 技巧运用, 有效沟通;在是否签约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担当, 增强果敢力, 着重大局, 尊重对方, 避免四处出击, 签约面前犹豫不决, 浪费双方时间精力情感, 也浪费他人就业机会。
(四) 将服务理念贯穿于就业工作各个环节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关涉学校工作全局;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 关涉毕业生切身利益。其中, 就业协议书的管理是维系工作正常顺利开展的纽带和主线。这要求我们从就业协议书发放开始, 直至毕业生签约、人事代理、后续改派等各个环节都要关注细节, 用心投入, 用情工作。在这项工作中, 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协议书管理过严, 毕业生对此过于看重, 过分珍惜, 不敢轻易签约;二是对协议书管理不善, 毕业生对此毫不重视, 随意签约, 任意毁约。这两种做法均易对毕业生形成误导, 乃至形成就业工作障碍。为此要对此项工作加大重视力度, 从符合实际情况和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出发, 尽量平衡二者矛盾, 使毕业生对此形成合理认识。同时, 在就业各项工作中, 有些环节容易引起学生抵触心理。全体师生要认识到, 就业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 要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 想学生之所想, 积极协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以真心实意润化学生抵触情绪, 以真挚情感赢得学生对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五) 招生培养就业全局联动
高校核心任务是育人, 招生是基础、培养是保障、就业是关键, 三者联动互动才能确保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在这方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该院提出, 要以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就业、以改革课程体系服务就业、以调整培养方案保障就业、以实施联动机制拉动就业。根据毕业班学生研究生备考和就业实际状况, 适时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 如将第七学期课程和学时适当减少, 调整到第四和第五学期, 对个别课程学时和学分适量减少, 增加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类新课程, 以此来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力。该院还提出, 要完全按照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要求, 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 合理删减、新增课程, 如增加公务员考试实务、律师实务、就业创业指导、文化艺术欣赏等课程, 同时统筹考虑课程门数、学时、开课时间等, 在符合国家、学校政策同时, 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这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 开拓就业工作新方法
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 尤其对工科院校里的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来说, 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日积月累, 更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当然, 新方法、新机制不是万金油, 不是千篇一律, 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富有创造性地探索总结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利于有效推动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色机制。在这方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的考研、就业、毕业论文写作“捆绑式”和“一站式”服务机制值得一提。该机制要求每位毕业生在第四学年入学之初即选定考研专业和毕业论文写作方向, 由学院根据教师专业特点统筹安排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全面负责毕业生的考研专业课辅导和毕业论文写作, 同时负责该生的考研复试、全程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实践证明, 这种就业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该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七) 培养学生过硬的就业心理素质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不断增长的就业人数, 使得毕业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前所未有。只有心理素质过硬、能够进行心理自我调适的毕业生, 才能化压力为动力, 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如果没有较强的心理韧性, 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降低自我认知, 甚至对求职消极处之, 从而影响到求职的毅力和努力程度, 人为地将就业过程大大滞后甚至中断。【4】在工科院校中, 文科专业学生从入学之初就会隐隐感到所学专业在学校中被边缘化的地位, 在心理上缺少工科学生的那种优越感, 在就业时往往畏惧、不自信, 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培养。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包括自身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理性分析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不良心态, 发现自己平时不易察觉的人格缺陷, 进而改变自己, 发展自己, 完善自己;【5】要引导学生做好求职心理准备, 学会自我推销。
总之,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要事, 更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同月召开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李克强总理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专题研究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这充分表明当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形势的复杂严峻性, 要求我们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举措, 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注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 构建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 能够较好应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 帮助推进就业工作顺利发展。我们应该形成共识, 困难面前, 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压力面前, 需要我们负压前行。我们要更加坚信, 只要努力, 就有突破;只要付出, 就有收获。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N].广州日报, 2010-06-02.
[2]赵北平.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177.
[3]辽宁省教育厅.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11:79.
[4]刘万军.基于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6) :111-113.
15.懒惰和不好不坏的社会 篇十五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日本拥有世界上最敬业的职员。他们像工蜂一样卖力地工作,可以为了企业颠倒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但近两年,日本人好像变懒了。
《华尔街日报》报道,很多职员宁愿放弃提薪或者晋升的机会,而希望有更多时间与家人相处。尽管目前日本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仍有公务员不愿参加职业晋升考试。Towers Perrin咨询公司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只有3%的日本员工表示他们在尽全力工作,这个比例在18个受访国家中比例最低。就业专家把这类员工称为“hodo-hodo zoku”,即“不好不坏一族”。劳资关系顾问说:“他们这种懈怠的工作态度会毁掉日本。”
面对这些不争气的年轻人,最愤愤不平的应该是那些为了企业和日本的经济腾飞奉献了毕生精力的前辈。但实际上,年轻人不再将工作作为生活核心的态度,老人们非常赞赏。相反,倒是公司仍然希望用荣誉和职业精神来唤醒年轻人的激情。但日本企业体制多年积累下的痼疾终于爆发,继续用工作来刺激工作实则是缘木求鱼。
日本职员超负荷的劳动经常被人解释为社会化了的企业文化。主管不走,职员们也不能下班;下班后老板经常召集员工继续在酒吧聚会,这笔钱往往是公司日常开支的一部分,员工则要晚上12点才能到家,睡上三四个小时爬起来再去上班。
人们常认为正是有这样性格的日本人,才会有这样的日本经济。但要知道,日本职员也并不是冷血动物和超人,他们同样为此叫苦不迭。能支撑他们这样做的,是日本稳固的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制形成于战后,一般员工被企业正式录用,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无特殊原因不会被辞退。随着工龄增长和职位晋升,工资档级会稳定递升,企业则为员工提供全面连带家庭的福利保障。终身雇佣制使员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安全感,员工挑选了自己心仪的企业后,就将为它奉献一切。
2001年金融危机后,裁员和并购大量发生,终身雇佣制开始动摇。终身雇佣制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企又有不同,终身雇佣制没有严格的合同和体制约束,在必要时刻可以解除效力。在经济的全球化之下,日本的企业体制并未实现同步的全球化。终身雇佣制造成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欠佳,日本经济发展在很多环节都感到束手束脚。飞特族(Freeter,临时工)大行其道,很多企业相继废除了终身雇佣制,但与它捆绑在一起的级别体制和薪酬体制的变革却非一夕可就,日本社会上“终身职工”和“自由人才”观念的混杂也非一夕之间可以厘清。
日本总裁级的工资比欧美要低得多,大概只是普通职员的四五倍。在这中间还有部长、职长、课长,工资层级之小可想而知。每一级都要承担比下属多几倍的业务量,工资实量又未见提高。在如今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晋升更意味着要有更繁重的业务,做更艰难的决定,比起薪酬来讲,自然显得不划算了。
16.南通大学好不好就业 篇十六
1、南通大学档次级别:
省重点、保研资格、双万计划、卓越医生
2、南通大学硕士点:
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
3、南通大学博士点:
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
南通大学属于一本类高校。学校设有102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77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40000人(含杏林学院11960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3550余人,留学生916人。
南通大学2022最新排名
世界:在2022年中国高校ESI国际排名中,南通大学位列全球第1370名。
全国:
1、在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南通大学排名全国第169名。
2、在2022年武书连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中,南通大学排名全国第106名。
3、在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南通大学排名全国第189名。
4、在2022年金平果本科院校竞争力排名中,南通大学排名全国第166名。
南通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
省级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自动化、预防医学、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体育教育、英语、生物科学、预防医学、电子信息工程、医学影像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物理学、通信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临床医学、中国语言文学、特种医学、美术学;
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眼科学。
南通大学简介
17.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好不好 篇十七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的通信架构、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表示,未来的物联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柏斯维也指出,从整体来看,物联行业是非常需要人才。
其实,从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无论是物联专业还是云计算专业的人才是炙手可热的,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很多单位和企业不但要求应聘者须是硕士以上学历,还要求有几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对此,企业纷纷表示,做核心的研发工作或核心的基础架构是需要一些经验积累的,本科应届生一般不具备这些经验。
因为物联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但想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很大,而且部分物联研究院从事核心技术工作的职位都要求硕士学历,因此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
面对现在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情况下,物联领域却急需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时物联行业内前景大好,这也是成为高校热门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工信
部以及各级政府所颁布的规划来看,物联在未来十年之内必然会迎来其发展的高峰期。而物联技术人才也势必将会“迎娶”属于它的一个美好时代。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信息生产机制,同时也引起了新闻传播教育的革命。开设新媒体专业的高校,不再把培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主要方向,而是培养一种泛媒体人才,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就业前景】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本专业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
建筑节能是我国重点提倡的,节能工作作为利国利民,减少能源消耗、增加能源利用率的重要问题,在国外已经
严格实施了相关规定,所以节能技术与工程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占到一个很重要的比重。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节能基础理论、建筑物理环境、建筑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建筑节能设计、舒适性建筑环境工程设计、建筑能效评价等能力的高端综合人才。
【就业前景】本专业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科技的兴起,对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功能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科学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它对信息、生物、能源、环境、宇航等高科技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就业前景】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实用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纳米技术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进一步有机结合,许多环保难将会得到解决。在充分享受纳米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洁净环境外,这个技术也将成为
传感技术,主要由传感器、通讯络和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具有实时数据采集、监督控制等功能。凭借这种技术,通过络实时监控各种环境、设施及内部运行机理等成为可能。
举个例子:手机、电脑等设备可以通过络查询地图、天气等资料,前提是这些资料必须已经存在于你所访问的服务器上。而传感不同,如果你身处火灾现场,传感技术会通过周围已经布好的传感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你制定出一条最佳逃生路线。借助传感技术,消防员也不必挨个房间寻找被困的人,从而能更高效地灭火。
【就业前景】传感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领域。国内从事传感应用的大企业目前为数不多,小企业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以国防领域为主要研究背景,涉及声学、水声学、信号处理、测试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人才众多,就业前景比较光明,就业面宽。在未来迅速发展的声学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
【就业前景】在船舶、兵器、核能、航空、航天、民航、交通运输、民用动力、环境工程等领域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部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涉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电能、化石能源。
【就业前景】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以在核能、风能、太阳能
和生物质能等系能源和技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新设立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内容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由此可见,这个新专业的综合性非常强,它涉及的内容似乎是将以往的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药学等诸多学科整合到一起。
【就业前景】海洋开发与利用成为世界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抢占海洋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战略。开发海洋对工程技术有高度的依赖性。辽阔的海洋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无疑为海洋工程技术(其中又以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导)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1.2016理科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排名
2.盘点2016年高考就业前景最好的10大专业
3.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排名2016
4.2016未来就业前景最好的5个专业
5.2016年就业情况被看好的大学十大专业
6.2016年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分析
7.盘点2016年最容易就业的专业
8.大学专业
9.2016年未来最吃香的九大职业
【社会工作专业好不好就业】推荐阅读:
社会学专业就业方向12-30
同济大学社会学专业就业前景07-12
计算机专业就业问题社会调查报告06-15
新闻稿: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首创婚庆专业就业率达10010-28
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09-30
社会工作专业简介09-05
社会工作专业评估报告07-28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感悟08-22
社发院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推荐书目11-21
社会工作专业寒假实习报告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