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羽毛球经费的申请

2024-08-09

关于羽毛球经费的申请(共15篇)

1.关于羽毛球经费的申请 篇一

关键词:财政,教育经费,结构

一、中国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情况分析

1. 投入总量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教育投入绝对额增长显著。从1978年的75.05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6348.36亿元, 增长了85.78倍。但是在相对数上, 1993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比例 (%) 为2.51, 2008年为2.85, 可以看出中国财政在教育上的投入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增长。

2. 城乡与地区之间投入量对比分析。

2002年, 国家明确了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在投入体制上, 由过去的县、乡、村三级办学, 县、乡两级管理的投入体制转变为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是从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上来看, 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也仍然是以县为主。2003年, 中国农村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只占总投入的29.69%。

3. 投入级别结构分析。

级别结构指的就是三级教育投资结构, 具体是指一个国家公共教育投资用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比重。从2004年,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就已经开始超过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并且差距还在逐年拉大。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中国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合理的结论, 接下来, 本文将分析造成这种不合理的原因。

二、中国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1. 总量投入不足的原因。

本文比较赞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由于政府治理结构不完善。在中国, 长期以来, 政治稳定、经济增长是地方官员升迁的主要考核内容。用于经济增长的支出能产生大量的经济租金。因此, 在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中, 政治稳定、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收益。教育支出虽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长期的促进作用, 但短期内没有显著作用, 所产生的经济租金也远远小于经济增长方面的支出。因此在地方为主的教育财政体制中, 政府教育经费支出不能达到合理的水平就在情理之中。

2. 城乡、地区之间教育经费投入差异的原因。

各级教育经费的负担责任划分不合理, 教育经费投入制度没有得到落实。中国现在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仍是以县为主。实现分税制以来, 中央、省级和县级政府财政收入比例和相应的财政支出是一种的倒置支出结构, 这导致大部分县级财政无力承担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地区之间的差异, 也是由于以县为主的经费投入使得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失衡。

3. 投入级别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如前文所述, 中国财政教育经费近些年来侧重于高等教育投入,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教育产品属性的出资责任划分。而分析这种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出现的动因, 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中国现在强大的速度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这种压力下, 中国也想快速做出成绩, 所以自然就选择了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 因为这能够最快地达到效果。可是这明显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办法, 长久薄弱的基础教育不仅仅影响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也会使得高等教育下的人才出现畸形。

三、对中国教育经费的投入的建议

如上, 中国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状况讫需改善。而依笔者之见, 化解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诸种问题的关键措施主要有:

1. 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的财政保障制度。

要在财政、教育部门的法规中, 明确规定政府的教育财政责任, 尽早制相关法律, 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 使教育经费的筹集、分配、使用都有法可依, 责任明确, 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级地方政府落实相关投入目标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 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只有具备充分的物质保障, 才能为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促进城乡间, 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对经济发达地区实行以县为主的投入体制, 对经济发达省区的贫困县实行以省为主的投入体制;对于中等财政收入省实行以中央和省为主的投入体制, 对于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和极端贫困地区要实行以中央为主的投入体制。要量化中央、省级和县级政府的投入责任, 形成合理的财政分担比例。

3. 增大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 中央将投入重心转移到初等教育。

个人认为, 创办校办企业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校办企业是由学校创办或控股的以盈利性为目的的公司企业。高校的发展规模日趋扩大, 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公共资金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经费需求的问题。高校具有人才、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优势, 潜力非常大, 具有开办校办企业的优势。另外, 针对困难学生的资助, 要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扩大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范围, 使更多优秀的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圆大学之梦, 为改变他们的竞争条件, 向社会上层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宏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教育投资问题研究[M].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4期

[2]贺晖.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研究[M].财会通讯2009年第9期

[3]包金玲.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与教育均衡发展[M].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3期

[4]严振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问题研究[M]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5]马建斌关于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问题的思考

2.关于基层检察机关经费保障的思考 篇二

一、当前基层检察机关经费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经费保障层次不高

1.是保障覆盖面仍不够广。基层检察机关的经费支出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四个方面,目前由中央专项经费保障仅为公用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以笔者所在的基层检察院为例,该院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中央转移支付和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机关编制内人员的工资、津补贴、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中的日常运行经费;两房”项目建设经费都需要依靠同级县财政补助,每年经费来源的大头仍需依靠当地财政部门供给。但多数基层检察机关所在地财政部门只能重点保障人员支出和基本运转,而对于资本性支出、发展性支出保障有心无力,客观上制约了检察机关硬件与软件发展上的与时俱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检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是检察业务装备经费下发不通畅,时效性较差。目前全国各省检察业务装备基本都由省级检察院统一采购、发放,这虽然有利于加强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和指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装备采购周期过长,集中采购数量过多,售后服务不到位,发放途径多样化导致不能及时清点和上账;另一方面现有的装备采购计划以每一年度为单位,且每年采购经费有限,各基层院只能逐年完善装备保障,如年中新增装备需求也只能等待下一个采购年度,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3.是办案经费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现行检察业务经费按定额拨付,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办案经费支出逐年增长,若不对基层检察机关的经费保障标准进行逐年进行调整,使之保持合理的增长,将影响检察机关的健康发展。

(二)新时期检察工作对经费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1.是检察职能履行需要更高的经费保障。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职务犯罪不断向经济建设重要领域渗透,犯罪类型和手段不断翻新,逐步呈现出犯罪手段高端化、隐蔽化、智能化的特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的查办难度显著增加,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上升,对装备的科技化、信息化要求也进一步加强。办案经费的紧缺,已对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实际影响。

2.是修改后刑事法和民诉法带来的新增工作量对检察保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按照修改后刑诉法和民诉法的要求,检察机关需要新增加大量工作,如非法证据的排除、提审讯问犯罪嫌疑人、修改各类法律文书、简易程序案件出庭、律师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接待、刑事和解、调解监督等一系列工作。新增职能的实现要求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程序性要求更加严格、细致,这极大的增加了办案过程中各类资源和财力的消耗。一方面对基础设施、设备及信息化装备提出了经费保障要求,另外一方面也增大了人员经常性费用的支出,工作量和人员的增加必然导致经费的增加,而目前这一部分增加的费用并没有专门经费保障,只能从原有的定额办案经费中支取,加剧了基层院的经费紧张情况。

二、经费保障的几点探索

1.是逐步增加中央转移支付所占比例。目前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在实际需要的办案经费和装备经费中,所占比例偏低,导致包括贫困县在内的中西部基层地区财政负担过重,无力支持检察机关日益增长的各项业务经费。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逐步增加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所占比例,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基层院的支持力度,从而把部分基层地区过重的财政负担,转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这也有利于省级财政根据全省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和财政状况,统筹分配、合理规划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

2.是建立合理的基层经费标准调整机制。为满足新时期检察业务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检察机关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使检察执法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既顺应了时代需求、符合经济规律,又能调动干警积极性、改善办公办案硬件软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严格参照上一年度检察机关各项经费的人均实际支出以及当地的财政收入增长水平,做科学合理的调整。

3.关于申请办公经费的请示 篇三

尊敬的安家乡党委政府:

我校属安家乡中心小学,现有教师15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95人,学前班36人。在2010—2011资金特别困难,学校已不能保障正常运转。2010年秋季总收入26850.00元(公用经费95*150=14250元,学前班收费:36*350=12600元)。总支出38832元。(教育目标兑现:4200元,工会费:4885元,党报党刊、小学生天地:5200元,电费:1200元,接待费:2197元,水费:1200元,工友工资:6000元,办公开支及小型维修:19750元。)上述支出都是硬性支出,共计资金缺口约18000元。

鉴于以上情况,不说教师的福利,连工友工资都不能支付,我校目前已到了举步维艰,山穷水尽的地步,为此特向党委政府申请解决部分资金缺口问题,使我校顺利度过难关,全体师生深表感谢!

呈请!

4.关于办学经费的申请报告 篇四

旗教育局:

为了切实落实上级关于办好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促进广大基层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指示精神。也为了我们科右中旗教师进修学校能够达到新时期培训工作对我们提出的新规定和新要求。进而加强校长培训、教师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校长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效果,促进我旗中小学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为了迎接内蒙古自治区对旗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办学条件的评估活动。我们科右中旗教师进修学校真对我校的各种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审视与核实。

经过自我评估,我们认为:我校从领导班子到广大职工,工作热情高涨,工作态度端正,干群关系和谐。能够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的成绩。也就是说,我们在软件建设上和上级的要求相差不大,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们在这软件建设评估中可以达到优秀的标准。但是,我校的硬件建设方面却与评估标准有较大的差距。根据上级的指示和这次评估的标准来看,我们现在需要加强办学硬件建设。

尊敬的领导,切实的办学设施是实施培训的必要条件。我们光有一腔热血,十足的勇气,但如果缺乏必备的硬件设施,我们也将无法达到理 想的培训目标,同样也无法圆满的完成培训任务,更不可能进入合格办学机构的行列。为了能够使我校顺利通过自治区的评估验收,也为了促进全旗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升科右中旗在兴安盟乃至整个内蒙古的地位和知名度,更为了切实落实好上级关于加强旗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工作的指示精神,我们特向上级领导提出以上申请,望上级领导批准为盼。

此申请

科右中旗教师进修学校

5.关于申请经费的请示精选 篇五

腾飞集团公司:

腾飞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现有员工100人,下设办公室、项目部、财务部、企划部等5个部门,原有办公设备陈旧老化,已经不能满足我公司的现有办公条件,为了提高我公司的办公效率和办事水平,经公司研究特向集团公司请示购置一批办公设备,主要包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投影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总价约20万元,因为我公司的财务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故无法解决这笔资金,望集团公司予以解决。

如无不妥,请予批准。

X财政所

6.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 篇六

1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1.1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进行预算管理, 是对项目进行过程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通过规范预算及预算管理, 通过规范预算和预算管理, 对加强项目管理有重要意义。加强预算管理, 是实施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对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 建立真实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而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进而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增强未来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科研经费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工作是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 按照预算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进行预算总额与分科目预算额度的分项控制, 兼顾预算的金额、内容及执行进度, 规范使用科研经费, 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提高合规性, 加强预算的准确性、前瞻性和效益性。

首先, 提高对财务预算重要性的认识。要重视和关注预算管理工作, 将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 构建科学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对预算编制人员有关预算知识的普及工作, 学习国家的财政政策、财务制度、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海关进口审批、环境保护、消防安全规定等政策, 财务部门要有专人及时有效的提供财务制度方面的服务和监督, 提高编制预算者对预算的认识, 协助项目负责人按规定提供编制预算数据。

其次, 要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预算的基础资料, 有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使预算各项收支都有充分依据, 尤其是通过对市场开展深入调查, 作为预算编制的有力依据。

此外, 对科研预算进行审计。建立预算执行审计的内部控制体系, 确保预算执行审计范围的深度, 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避免产生资源的浪费。

2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和资金监督

高校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与管理是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的重要支撑, 是高校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其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 才能为高校科研管理发挥实效。

2.1建立预算管理预警制度

利用信息化平台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控, 实施项目动态管理, 将项目预算、支出信息实时提醒, 及时将经费的使用情况反馈给管理者和使用者, 以便做出相应对策和调整, 保证项目预算的顺利实施。这样既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又能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2]。

2.2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

加强在研项目动态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要注重于执行力的监督, 加强对制度适用性的监督。对现行制度的实施情况, 要充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适时完善修订各项制度。要不断拓宽监督渠道, 整合监督力量, 切实督促制度落实, 增强制度的约束力, 为科研事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完善覆盖项目决策、管理、实施主体的逐级考核问责机制。要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监管工作, 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按规定采取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取消项目承担者一定期限内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 涉及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3加强科研经费审计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对科研项目执行、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督,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约束监督机制, 加大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审计部门应从项目的经济型、效率性和效益型三个角度对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3]。

加强财务审计, 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介入和全过程参与, 监督经费执行预算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型和有效性, 真正发挥审计的管理职能。内部审计部门要将科研经费的审计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定期检查和抽查各项目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 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认真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完善纪检监察组织建设, 原则上应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 并明确负责纪检监察具体工作的干部, 确有需要的, 应设纪检监察室,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将科研经费监管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体系[4]。

3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3.1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共同研究制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 实施“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单独记账、专款专用”管理体制, 对科研经费实现精细化管理。严格核定科研经费的开支项目、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特别是对纵向科研项目中的差旅费、劳务费、车辆维持费、电话费等制订严格的开支比例, 严格控制与课题不相关的费用支出。另外, 要加强科研经费结题管理, 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 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相关信息, 财务部门应及时反馈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结账手续, 避免长期挂账, 及时处理科研结余经费, 防止科研经费的浪费与流失。

3.2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 要注重建立科学研究统计数据公布制度, 每年定期公布全校科学研究的有关数据, 及时向全体科教人员通报除涉密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有关科研工作发展动态, 公开项目立项信息、课题成员、资金执行进度、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等情况, 接受监督。运用竞争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以促进科研管理目标的优化实现, 只有努力营造科学研究氛围,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才能真正发挥优势,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存力。

3.3强化项目负责人责任制

为保证科研项目经费安全合理使用,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机制, 强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项目负责人应按照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项目合同 (任务书) 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使用经费, 项目负责人应对所承担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主要责任, 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承担相应责任[5]。

3.4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对高校的科研工作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对实现高效科研管理任务和目标具有保证作用。政策的制定既要宏观上整体把握, 又要兼顾多样性, 考虑不同学科、不同职称的教师, 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1) 目标激励。科研激励机制的运行首先要建立目标激励机制, 由科研管理部门从高校所处的环境, 所具有的条件等现状出发, 根据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确定科研发展目标, 并将目标量化具体到每个研究部门。根据现有各部门特点制定发展计划, 尽可能将研究成果量化, 并在一定限期内监督检查。

(2)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 以按劳分配的原则, 通过分配上量的差异来激励科研人员做更多贡献, 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 创建合理的奖酬分配体制和公平环境, 激励科研人员积极从事科学研究, 追求最大化科研效益。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 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 因此高校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 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而采用不同精神激励机制, 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 培养科研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 通过参与科学研究, 形成广大科研人员对科研单位的归属感、认同感, 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 科研管理激励。第一, 建立培训、学术交流的激励机制。在信息知识时代,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坚持信息沟通交流对科研人员的研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是保持科研人员创造能力的重要保障。第二, 建立科研团队激励。科研团队是以科学研究为内容, 由共同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 通过对科研团队的激励, 满足团队成员的合理需求, 创造出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 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激发工作和学习兴趣, 使科研团队充分体现、发挥个体的个性和特长, 进而提升团队的战斗力和创新力。第三, 建立激励导向的科研项目基金激励。针对科研管理部门管理需要设立专门的发展基金, 用于帮助科研人员申报项目, 或资助一些有潜力的课题, 基金对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开展实际的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强的激励作用[6]。

4建立科研服务体系, 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4.1加大统筹, 建立全过程服务体系

建立形成涵盖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结题验收、成果保护及推广应用的全方位科研服务体系。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科研秘书, 协助签署、审查项目合同、协议;根据学科特点和项目需求, 合理配置资源, 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条件保障;督促科研人员按进度完成科研任务, 掌握项目执行进度, 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项目顺利有效实施。

4.2夯实队伍, 加强科研服务队伍建设

高校要根据科研工作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重视科研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对项目执行人员经费使用的指导, 安排和落实专项资金, 对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管理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等进行经费预算、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专项培训, 形成结构和规模合理、专职与辅助相结合的专业化、高素质科研队伍, 提升科研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申倚冰.科研院所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浅析[J].中国外资, 2013 (4) :82-84.

[2]徐晨.浅谈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J].安徽水利财会, 2011 (3) :17-18.

[3]何岸.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探索[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94-97.

[4]蒋科.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1) :65-68.

[5]李海涛.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高校财务, 2013 (4) :109-111.

7.关于羽毛球经费的申请 篇七

关键词:规范 中小学 公用经费管理

规范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可以更为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从实际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费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基本情况

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的开支,主要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师资培训,学生实验或者实习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发生的开支。二是为支持教育教学而发生的后勤服务等开支,如水电,材料购置、教学器械、校舍等的维护等。当前,我国中小学数量众多,在校生人数也较为庞大,2010年,初中阶段和普通小学教育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5342、9940万人,而经过调整,目前中西部、东部地区小学均经费分别达到500、550元/年,初中分别达到700、750元/年,以此测算,公用经费的数额将相当庞大,因此,加强和改进公用经费管理尤其重要。

对于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管理,目前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学校发生支出后,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将资金支付给收款人。按照规定,这一制度适应于已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在地的学校。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这一模式下,学校的会计核算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而不再进行单独的核算,学校通过设立报账员或者会计人员来处理公用经费,按照规定,这种模式适用于当前执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地区。三是财政部门直接划拨,即财政部门按照预算将经费直接划拨给学校,学校在接受监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核算与开支。这种模式适用于未实行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的地区。

二、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用经费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异常重要,是其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但当前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各类经费支出弹性过大

经费支出弹性过大是指公用经费内部各种支出之间没有形成量化的、相对固定的分配制度,从而导致各类经费开支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各地、各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国家相关制度没有对公用经费支出项目的比重进行量化控制,如《浙江省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仅对教师培训费进行了量化规定,其他则无具体的约束性指标,多采取定性描述的方式,这就使得本应该用来支持教育教学的经费可能被用于后勤服务如交通差旅、房屋维修等,从而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公用经费支持教学活动的效应。

2.公用经费挤占挪用现象仍然存在

公用经费挤占挪用是指公用经费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用于相关支出,而是被用作他途,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用经费被学校挪用,即属于该校的经费被用于各种政策性开支如用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与住房公积金这“三险一金”开支,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开支等,这种现象较为容易发生在负债或者资金紧张的学校。另一方面,公用经费被地方政府挤占挪用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即地方财政的公用经费难以及时、足额的按照预算划拨,给经费管理带来了挑战。

3.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

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是指由于形势的变化以及制度的深入实施,公用经费管理制度中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资金配置来看,公用经费以中小学学生数额为基础来进行资金配置,这在部分地区适龄儿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大量的农村儿童转移到城镇上学,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数量大量减少,部分边远学校甚至出现只有少数低龄班级,几十个学生的状况,按人数支付公用经费显然不利于这些学校的发展。其次,从资金的监督来看,在集中核算和集中支付背景下,学校难以全面掌握公用经费是否足额、及时到账,核算中心也难以实时的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不利于经费的管理。

三、加強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可以从进一步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强化配套改善公用经费运行环境等方面着手。

1.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

首先,要科学的量化可能量化的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如对于招待费、差旅费、报刊订阅费等明确单次和总额支出上限,从而确保有限的经费能被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对于发生的公用经费,要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各种不规范的会计处理行为。特别是在会计集中支付制度下,要防止帐实分离即经济活动与原始凭证不相一致等问题的发生,从而规范支出行为。

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监督体系,在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等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可以探讨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的资金核算中心,以此来强化对公用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其次,要进一步引入各种监督力量,在强化公用经费公开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舆论监督、学生及家长监督乃至社会公众监督等监督力量,以此来构建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再次,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追究,要以公用经费的使用为主体来分解中小学校长,财政、教育部门的职责,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3.强化配套优化公用经费管理环境

首先,要加强重视确保预算资金落实到位,财政部门要建立一种公用经费分期拨付制度,并确保按时、足额的划拨,从而为公用经费管理提供基础。其次,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公用经费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来加强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的沟通,对经费的划拨、使用情况进行信息传递。再次,要加大投入,建立富于弹性的公用经费配置制度,要根据城市与农村中小学生源的基本特征,以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为核心,提高经费划拨、使用的弹性。

参考文献:

[1]蒋有慧,程方生,范忠茂.关于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8;11:27-30

(责任编辑:韩晓兵)

8.关于申请道路建设经费的请示 篇八

我们是xx县xx沿线的xx村民委员会。乘国家实施西部大部开发的东风,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两河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两马公路”于二00一年全线通路,让花垣县“穷老少边”区的石花、盐井、马岩村改变了贫穷面貌,广大农民群众欢呼雀跃,终于摆脱了“农药化肥靠肩挑,迎亲嫁娶靠双脚”的劳苦命运,同时有力地推动了一方农业经济发展,给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然因xx村地理环境恶劣,位于云贵高原尾部边陲,地处丘陵地形,长达十五公里的“两马公路”四面环险峰绕陡坡,且长年失修,路面崎岖不平,多处坑洼,局部路段发生塌方。逢过春节之际,为了让广大群众过个喜庆年,三个村委会曾组织群众维修“两马公路”,但仅能维持一个季度,遇梅雨农忙时节,公路烂貌恢复,路旁路边塌方等现象时有发生,遂给当地农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医疗救助等方方面面的事宜带来了许多不便,出现了“欲吃猪肉磨破鞋,孕妇难产把眼看”等窘迫的生活状态。此外,有志农民工想在家乡创业,目睹眼下道路运输不便,迫使他们重返打工路。

今年年初,为了改善“两马公路”畅通条件,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石花、盐井、马岩三个村委会汇集一堂,共商修路大计,经过三方协商,最终形成硬化道路的共识。经初步核算,“两马”公路全线长达15公里,硬化资金确需500余万元方能全线硬化。又因当地经济发展缓慢,大多数农民均能维持正常生活,贫困户以及特困户仍居村里,难以筹集道路硬化资金,目前,三个村委会领导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筹莫展且望路兴叹。为此,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之契机,切实为广大农村民群众硬化一条脱贫致富的幸福路,更进一步推动当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特恳请县委县政府领导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富民强县的政治高度,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穷老少边区的经济发展,特请求给予解决村级公路道路硬化资金为盼,我们三个村的村民儿孙万代感激不尽!

以上请示当否,诚请审示

9.关于解决经费的申请书 篇九

有关经费的申请书

尊敬的xx:

由于xx乡地处边境一线,边境线达xx公里之长,是xx县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xx县的重要路段,特别是到xx乡外来人员较多,维稳任务较重,每年的维稳敏感节点,需要搭建帐篷建立设卡点,而xx乡地处海拔高,常年天气恶劣,蹲点值班人员执勤设卡环境十分艰苦,急需在进出xx乡建立设卡点(所建房屋为石木结构),特此申请解决,为谢!

10.关于羽毛球经费的申请 篇十

关键词:科研经费;绩效;评价

科研经费的绩效,是指以价值的形式将科研成果与科研投入进行对比与比较。目前我国科学研究的现状是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统计,而对成果的质量与绩效确常常忽视,因此,在项目结题验收时往往因为项目经费投入的不同无法对项目完成的效率进行考核,无法对项目负责人给出准确的评价。对于项目进行中的必要支出缺乏科学的结论依据,对于那些非必要的支出又缺乏监管,导致经费使用的效率与效果难以判定。因此,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案例,及早找到一条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科研经费评价道路,制定完善的评价制度。在目前无法做到全国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先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单位的绩效评价办法。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前提是建立绩效追踪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充分的研究,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培育新的科研经费增长点,不断提高科研经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审计监督作用

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是指对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综合评价,根据评价及时调整经费的使用,发掘经费的更大潜力,从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进行准确评价,保证科研经费的正确使用,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绩效评价有利于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高校通过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有利于事先对科研项目的预期效益进行准确判断,最大限度地实现科研目标。通过事先对科研立项过程和程序的合法、有效、公正等方面的监督,能够及时有效地规避立项的盲目性、重复性、不科学性,保证国家财政经费不被浪费或违规使用。

(二)绩效评价有利于科研项目成本的合理控制

高校从事科学研究需要经费的投入,这就带来了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的问题,因此,科研成本决定了该项研究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立项过程中,科研经费存在了许多挤占挪用、腐败浪费、损公肥私等现象,使许多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本被大大的增加,损害了国家、高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绩效评价有利于科研工作的科学管理

开展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审计有利于评价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责任履行情况,绩效评价能够准确计算科研项目消耗的资源所带来的收益,可以合理准确的评价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管理是否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价值增加,进而能够更加有效地督促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本校的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

(四)绩效评价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在目前情况下,一些高校由于科研经费不足或者挪用科研经费导致其科研成果质量得不到保证,质量屡屡下降,因此,绩效评价是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的保障,能够促进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健全,防止违规违纪事情的发生,又有利于高校科研项目成果的质量提高,促进高校科阳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二、高校绩效评价的重点与目标

根据绩效评价的内容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是评价的重点目标,只有积极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才能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我国高校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经济性评价

科研经费经济性绩效评价是指在保证科研成果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科研任务所需要的最小花费。经济性绩效评价只要从预算入手,详细审定预算编制是否合理,是否以最低支出获得符合要求的成果,务必做到节约做科研,杜绝浪费。

(二)效率性评价

科研经费效率性绩效评价是指在同等资助条件下,是否做到了科研成果的最大化。效率性绩效评价的目标就是对科研项目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技术性分析,是否具备科学性与先进性,项目的管理水平是否制约科学研究,确定各位科研人员的具体责任,谁出问题问责谁。

(三)效果性评价

科研经费效果性评价是指在一定的资助条件下,所最终获得的科研成果的成效,是否达到了最低要求,是否超出目标实现超额价值。效果性绩效评价主要针对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价。

总之,从科研的发展趋势看,绩效评价在促进科研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也要注意到,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的科研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和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判断能力,这些是实现绩效评价作用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谭进.高校科研管理必须强化策划意识[J].重庆大学学报,2002(3).

[2] 彭兰.构建高校内部科研评价体系之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11.关于羽毛球经费的申请 篇十一

关键词: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实证研究

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己经有了参加羽毛球运动的经历和实践,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 羽毛球可能并不是那么的陌生,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 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羽毛球的基本知识仍处于一知半解的地步, 基础普遍都较差, 因此在羽毛球的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练习和知识传授, 另外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关于羽毛球方面的知识, 对于高校羽毛球教学者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再加之学生对于羽毛球的高球、吊球、扣杀球等会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不好心理, 这对于羽毛球的教学也会有不好的影响。而笔者认为在普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中, 针对普遍学生都是羽毛球运动的初学者, 应该以前半场为重点进行练习, 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与信心。

1、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将选取100名报名羽毛球的学生作为本次的调查对象, 并把它们分为4各班级, 每个班级25个人, 其中男生50人, 女生50人, 将随机选取一个男生班级和一个女生班级进行试验, 剩下的两个班级作为对照实验组。对他们的教学要求也不同, 对于那两个实验班级, 主要以前半场技术教学为重点, 而对于后场的只做简要介绍和练习, 不做重点教学。两个对照班级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进行正常羽毛球教学, 让学生全面练习羽毛球高、吊、杀技术。本次调查实验的周期为一个学期, 一个学期后将对这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对他们的感想和实际情况作为实验结果分析的主要依据。

1.2、研究方法

本次对于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研究主要由三种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比教学法和观察交流法。文献资料法主要是通过查阅一些和羽毛球教学相关资料文献, 为本次试验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为本次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准备做基础。问卷调查法是在学期结束后, 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感受的一种调查方法, 它可以为本次实验结果提供直接的资料来源。对比教学法的主要应用体现就是对照组的设立以及他们的教学内容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区别。观察交流法主要运用在学生的课堂上面, 在整个学期中要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做好及时调查和记录, 并经常性的与学生们进行交流, 了解他们的真正学习感受和想法。

2、结果与分析

正常情况下, 羽毛球的前半场训练相对于后场的难度相对较低, 而且在技术、力量、耐力、技巧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低,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 仅仅学习羽毛球前半场的话更容易接受, 他们对于羽毛球的速度、空间感等方面都可以更好地把握。羽毛球的前半场的步伐上多采用垫步、交叉步、跨步, 向前或向两侧移, 在手法训练上多采用简单的手法技术有正、反手上网前球、平抽挡, 这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但同时这些步法和手法也是羽毛球教学的基本内容, 也是羽毛球入门的基础。在练习的过程中, 我么会可以先对步法做2-3节课的练习, 再进行手法的练习, 当然也可以实行手法和步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 在羽毛球的训练中, 前半场的难度要比后场的难度要简单的很多, 在力量、速度、反应、协调性、耐力等各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低, 在初期训练中, 前半场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低也使得即使是初学羽毛球的同学也可以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学习要求, 而对照组的教学目标却很难完成, 一学期后能全面掌握基本技术的同学较少。

在选择羽毛球课程中好多都是女生, 因此我们在这次实验研究中, 对于两个女生班级的羽毛球教学的记录更加的详细和准确, 女生和男生之间有着明显的生理上的差异, 因此她们的力量明显不足, 所以发力点不够准确, 根本无法进行远球的击高的教学训练。在对照组的女生班级很少能够完成既定的训练内容, 而对于实验组的女生班级来说, 因为她们训练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前半场内容, 所以对于羽毛球基本手法和步法的练习强度不是太大, 难度也不是太高, 学习热情和效果也较为良好。在学期结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 实验班的70%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3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前半场技术。在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 实验班83%的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明显增强, 而对照班仅有37%增强, 更有30%的练习兴趣降低, 教学效果差异明显。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 特别是选择羽毛球课程的男生在总体力量上虽然相对较强, 但是由于接触羽毛球运动较少或是基础知识了解不够, 所以无论是在前半场还是后场的学习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后场的学习仍旧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效果仍达不到最佳状态。另外由于羽毛球的结果可以直接显现出来, 因此如果在学习羽毛球过程中失误较多的话, 就会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还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 在练习中的自觉性也会明显降低。而实验班的男生在前半场的练习中较易掌握球的飞行, 且变化较多, 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兴趣得到增强, 并且都比较认真地完成教师安排的练习。

羽毛球教学应该以“知”、“情”、“技”作为三维目标, 无论是在知识技能的培养还是在以完成好教学目标为任务的教学中, 都应该让学生对于羽毛球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使学生在羽毛球选项课的学习中掌握到一定的技术技能, 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和增强学生的兴趣与信心。经过一学期的对照试验教学后,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是否将羽毛球运动作为今后业余生活中主要的体育锻炼项目”, 实验班的学生态度明显比对照班的要好。

结语:普通高校应该鼓励像羽毛球这种全身型运动, 在羽毛球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前半场的练习上,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对于他们的身心都是一种鼓励,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加强初学者的前半场的基本手法和步法训练也是在为日后更有难度的训练奠定基础, 适当增加学生之间的来回对击次数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羽毛球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球感的培养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调查显示, 高校学习羽毛球的女生居多,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学习前半场的技术更加实用和有效, 同时普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的差异性, 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 而打好基础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殷恒婵, 李卫东, 龚河华.激发与维持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动机的手段——目标设置的策略与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07) .

[2]翟一飞, 杨俊敏, 张大庆, 苏煜.锻炼心理学中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的新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30) .

[3]赵中华.萨特论自身意识、对象意识和反思意识的涵义及关系[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 (10) .

[4]高菲菲.对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评价[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3) .

[5]梁添祥, 李志清.体育专业田径课程目标设置与学习效果的相关分析[J].体育科技, 2003, (01) .

12.关于申请追拨经费的请示---- 篇十二

县财政局:

近年来,我部在县委的领导下,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经费与实际支出缺口太大,已经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所以,我部恳请贵局按实际支出追拨以下经费:

1、今年年底,我县政协将进行换届,作为统战部将担负新一届委员的推选、考察及组织工作,为了确保政协换届工作顺利进行,需要组织开展人员推选、走访、调研、座谈等需经费万元。

2、由于现在部机关干部大都身兼数职,人员少,任务重,故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临时工作人员一名,一年所需要工资、补贴、奖金等费用约万元。

3、目前统战部有公务车两辆,配有驾驶员两名,而民宗局、外侨办、侨联、工商联等单位没有公务用车,一直与统战部共用车辆,一年下来车辆燃油费、驾驶员工资、出差补贴、里程数补贴、车辆保险及修理费等费用约需万元。综上合计约万元。

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年统战工作任务,恳请贵局予以追拨万元的工作经费,以弥补我部经费缺口。

13.关于羽毛球经费的申请 篇十三

一、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问题

(一) 审计主体过于单一

科研体制的改革增加了高校科研经费额度, 经费来源方式多样化, 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经费实行课题制管理, 很多高校设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 并承担科研经费的审计职能, 但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不能相对独立, 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也就受到了很大限制[1]。科研项目的数量及经费额度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 是决定高校科研水平排名的依据, 因此, 很多高校将科研经费的到位额度作为完成科研工作的指标。高校的内审部门由于缺乏独立性、或不得不服从上级部门的安排、或为了提高自身高校科研水平排名等原因, 造成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一性, 导致科研经费的管理出现缺陷, 科研经费的监管不到位。

(二) 审计客体责任模糊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科技部以及财政部联合颁布了科研专项经费管理相关法规, 明确要求专项经费实行课题制管理[2]。2001年, 相关部门再次提出了国家科研项目实施课题制管理模式的要求, 因此, 审计客体主要由课题组、项目单位这两个层次构成。课题组具备科研经费执行权力, 而项目单位则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及科研项目管理, 包括课题组在权力范围内的经费使用情况监督等。因此, 科研项目审计具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责任审计特点, 但很多高校对内部审计的客体责任认识不清晰, 导致权值混乱的现象的发生。

(三) 没有明确的审计目标

高校科研经费的内审目的是为了对经费财务收支的效益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督。目前, 大部分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还停留在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上, 忽略了对科研经费的效益性及合法性监督, 造成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 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缺陷, 是审计对科研经费监管作用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四) 审计范围界定不合理

目前, 大部分高校内审部门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方式为:抽取一些重大科研项目, 针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审计。而不是对每个科研项目都进行详细的审计, 因此, 忽略了对某部分科研项目的调查, 而这部分科研项目往往是导致舞弊错误的重要项目。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 缺乏合理的审计范围会对内审作用造成影响, 导致内审作用不明显。

(五) 没审计时间安排不当

每一个科研项目的执行都具有一定的有限期限, 科研项目的执行时间与会计上的核算报告时间不一定相同。大部分高校都是在科研项目结题之后, 再对科研经费进行内部审计, 属于事后监督, 对于审计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难以保证对科研项目的全程追踪调查,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 没有及时进行错误纠正, 对审计工作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高效科研经费内审工作改进措施

(一) 具备多元化审计主体

在高校的科研经费中, 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专项拨款资金, 这部分科研经费在使用管理上, 应遵守高校自身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以及科技部门的有关规定, 并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因此, 在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 除了高校自身的内审部门, 必要时应介入社会审计及国家审计等审计机关, 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3]。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以及高校内审部门都具备强大的监督检查作用, 但各个部门在审计的发挥作用及领域上有所差别。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在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督, 以及对整个过程的实时控制。应针对高校改变形式进行多次申报、骗取科研经费等问题, 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作用, 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导, 形成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主体。

(二) 具备充分的审计依据

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的审计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审计, 包括科技厅及财政部门颁布的职业道德要求、内部审计准则、审计法等文件, 还应将高校制定的相关规定及国家部门的法规等管理条例作为审计依据。部分重大科研项目在进行经费批准时, 项目的负责人会编制相关的立项合同以及项目预算等合同文件, 该文件中对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形式、成果、目标、费用、过程、任务以及经费预算等做出了明确承诺, 在这种情况下, 可将这些文件作为审计依据。应具备充分的审计依据, 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三) 具备明确的审计目标

对高校进行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核实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情况, 并对其支出成本及预算成本进行检查, 保障高校科研经费的的财务收支合法性。合法性指的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制度, 对科研经费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违法现象进行审查,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防止贪污浪费、公款私用等不良现象出现, 使高校经费使用合法化[4]。效益性指的是强调科研经费在使用上的使用效率及经济性, 并对此进行审查, 评价科研经费在使用上的效益性, 效益性是科研经费资助者最重视的问题, 也是衡量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因此, 在进行高效科研经费审计时, 应具备明确的审计目标, 从合法性及效益性的角度进行经费审查。

(四) 扩大审计范围

高效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具有复杂性, 在对高效科研经费进行内部审计时, 除了审查经费的财务收支情况外, 还要重视经费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评价, 扩大审计范围。高效科研经费内审工作属于专项审计, 主要审查科研经费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但科研经费的开支与日常开支不同, 因此, 应扩大科研经费的审计范围, 并以详细的审计方式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全面监督, 从而实现经费的高效实用。

(五) 安排合理的审计时间

科研项目具有执行期限, 高校科研经费的内审工作具有周期性。应合理安排内部审计时间, 将内审贯穿于整个科研项目过程之中, 彻底改变项目结题后再进行审计的传统模式。应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开始进行科研经费在预算及使用方面的审计,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如出现与审计计划不符的事项时, 及时进行调整, 并在项目结束后, 对科研项目合同执行情况及经费决算进行审计。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应贯穿科研项目的全程, 合理安排审计时间, 安排好项目进行前、进行中、结束后的审计时间, 充分体现内审工作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 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经费内审中存在的问题, 从管理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为高校的内审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对于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有利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检查和监督。高校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其科研经费中的管理作用, 加快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步伐。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各大高校的科研经费也逐渐增加, 有的高校科研经费已逐渐成为学校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审管理, 实现经费的高效实用率, 是目前高校内审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进行了分析, 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内审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以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内审制度, 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问题

参考文献

[1]欧阳卓平.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审计月刊, 2011, 10 (02)

[2]汤靖.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财会通讯, 2009, 08 (01)

[3]郝名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重点和难点[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4 (21)

14.关于羽毛球经费的申请 篇十四

一、村级组织收支状况

(一)村级组织承担的主要职能。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村级(社区)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主要职责有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包括农业生产、林业生产、扶贫开发;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管理本村的土地、房屋、森林及其他财产等。二是社会事业,包括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弱势群体救助扶贫等。三是党建与基层民主建设,包括落实党建工作目标;党员发展教育;落实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等。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包括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村级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控制村级支出等。五是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制定村规民约,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开展村容整治建设,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等。六是其他工作,包括上级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政策处理、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土地征迁、农民异地转移、防汛抗旱等。

(二)村级组织收入情况。

1.地区间保障水平差异较大。村级组织各项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财政补助收入(含村级项目补助)和其他收入。从我们调查的3个县(区)情况来看,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欠发达的遂昌县共203个行政村,2014年村级总收入4925.14万元,村均24.26万元;中等地区的金东区512个行政村,2014年村级总收入26343.42万元,村均51.45万元;较发达的海盐县85个行政村和20个农村社区,2014年村级总收入20163.03万元,村均192.02万元。其中村级收入最低的遂昌县北界白水村0.98万元,最高的是海盐县武原街道南环村422.89万元。

2.村集体自有收入占比小且分布不平衡。各地村级组织收入中普遍以财政补助收入为主,集体经营性收入占比较小。遂昌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958.65万元,占村级总收入的19.46%,村均4.7万元。金东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0302.03万元,占村级总收入39.1%,村均20.1万元。海盐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823.47万元,占村级总收入的28.88%,村均55.46万元。村与村之间集体经营性收入差距较大,如金东区2014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虽然达到20万元,但分布不平衡,5万元以下的村有339个,占64.25%,其中收入为零的有145个,占28.3%。遂昌县2014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4.7万元,但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116个,占57.14%,其中收入为零的有78个,占38.4%。

(三)村级组织支出情况。

1.村级组织支出地区间差异较大。2014年,海盐县村级组织运转支出村均62.28万元,金东区村均20.85万元,遂昌县村均12.79万元。

2.支出项目繁多。包括村级办公经费、村组干部报酬补助、报刊杂志费、交通及通讯费、卫生保洁费、排灌费、计生费、征兵费、文体活动费、节日慰问费、济困帮扶费、公共设施维护费、村民会议费用等支出项目应有尽有,几乎等同于一级政府的预算开支项目。

3.刚性支出占比较大。村级经常性支出中以刚性支出为主,主要是村级办公经费、村民会议费、报刊杂志费、水电费、村组干部报酬补助等“开门费”开支。不仅欠发达地区如此,在发达地区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海盐县2014年全县村级经常性支出中刚性支出6539.75万元,占经常性支出的76.8%,其中村组干部报酬补助5310.73万元,占刚性支出的81.2%。

4.收支平衡难度大。即使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收不抵支现象也较普遍。如海盐县全县村级组织经常性收入少于经常性支出的村有69个,占总村数的66%,这些村的经常性开支主要靠挤占项目经费。

二、浙江省级财政支持村级组织建设投入情况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基本实现财政保障。2009年浙江省下发《关于全面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的意见》,将村支书、村主任两个主职干部的基本报酬参照当地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全额列入地方财政,2012年起又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基本报酬按村主职干部的70%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实行转移支付补助,并实行“三年一调整”。2015年,省财政加大对纳入补助范围市县的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转移支付力度,安排村干部基本报酬转移支付56286万元,比上年增长45.9%,并且从2015年起省财政转移支付改为“一年一调整”。

(二)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支付保障制度。2009年浙江省下发《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当时是3万元/村,2012年起提高到5万元/村),对未达到最低保障标准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由地方财政予以补助解决,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实行转移支付补助。2015年,省财政大幅增加转移支付补助,省级预算安排2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省补助由上年的1.2万/村,提高到3万元/村)。

(三)建立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从2012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设立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物业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从调研情况看,各地都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方式。遂昌县建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打包扶持”机制,依托企业化运营打造集体“大物业”经济,统筹各类扶持资金“打包”投资或联建大型优质物业项目,扶持薄弱村获得稳定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海盐县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分重视,县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收项目的奖补。

nlc202309042042

(四)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运转经费财政补助制度。从2012年起,各级财政安排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运转经费专项补助,省财政对困难较大的32个欠发达市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资金4461.6万元。

(五)新设立了财政支持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2015年,省委组织部联合省财政厅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按副省级市所属社区20万元、地级市所属社区10万元、县级所属社区5万元确定保障标准,所需经费以县级财政解决为主,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给予一定的转移支付。2015年省财政专项安排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转移支付5062万元。

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省里已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措施,省级财政也积极落实预算安排,逐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但部分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财政保障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如金东区、遂昌县村主职干部报酬均低于当地劳均收入水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没有达到省级要求的5万元/村最低保障标准。

(二)项目补助多,村级经济经常性收入少。村级总收入中项目补助收入占比较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少。这种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遂昌2014年村级总收入4925.14万元,村均达24.26万元,其中项目补助收入占67.34%,2014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仅4.7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116个,占57.14%,收入为零的有78个,占38.4%。项目经费一般为专项补助,通常是账上过过而已,村级难以统筹用于日常运转,导致财政补助不少,但村级组织运转仍然较困难。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给能力不足。仍有相当数量的村缺少收入来源,经费自我保障能力弱。特别是一些山区村,受基础设施条件、资源的制约,村集体增收较难。从遂昌、金东区看,大多数村收入单一,仅靠山林、鱼塘、村集体留地等几年一次的发包收入,有较多的村没有常态持续性的收入来源。

(四)村级组织自治作用发挥不够。村级组织一届任期三年,去头掐尾,实际任期时间短,村两委往往只关注任期内的政绩,注重基建,而没有把发挥村级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主要位置,村内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村没有节约意识,在村级运转开支困难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建起了村办公大楼。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保障工作的思考

虽然浙江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已处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但地区之间的农村情况差异仍比较大,部分村仍然是低水平运转,经费开支较为紧张。为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两美浙江”建设,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需要更多更好地发挥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村级自治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多措并举,为村级组织建设营造更为有效的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一)落实县级主体责任,提高财政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明确县级党委政府是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责任主体。县级要认真制定落实财政支持政策,从制度上切实落实村级组织运转保障长效机制。大力归并整合现有各类进村财政扶持资金,减少专项资金,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生产经营类、运转保障类由地方统筹使用。省级财政要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加强预算体制监管上进一步引导和约束地方政府做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

(二)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政府加以支持引导,谋求多方结对帮扶办法,变“输血”为“造血”,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发展项目上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在扶持方式上可以“抱团式”为主,集中财力发展多村联合兴办的物业型项目和服务型项目,要避免竞争性项目的市场风险,以稳定收入来源。

(三)加强村级自治建设,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农村税费改革后,要引导村民在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的同时,通过村规民约,建立村公共事业合理负担机制。如惠及广大村民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可鼓励村民筹资筹劳,美好家园的卫生保洁费可由村民适当负担,农田水利排灌费等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共同生产费用可由村民合理分担,天灾人祸济困帮扶的开支可建立村慈善基金制度等等。通过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和村贤志士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既可弥补村级组织运转开支和建设公共设施资金的不足,又能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四)重视股改中的集体股,保障村级公共开支。当前正是浙江省全面推进村集体经营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时期,要避免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和收益一分了之的简单做法,要立足首先满足村级公共开支要求,设立必要的集体股和分配起点,避免“富了和尚穷了庙”的现象,否则与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初衷是相悖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财政厅)

责任编辑:洪峰

15.关于羽毛球经费的申请 篇十五

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 我国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从1980年诞生以来, 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 实现了突破式发展。截止到2014年,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234所, 招生621万人, 在校生达到了1783万人, 占到我国本专科总体教育规模的46.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 到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要达到1480万人。同时, 由扩招以来的规模外延发展模式逐步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

(二)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扶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国家在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强调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此, 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4-2020年) 》, 指出:“落实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加大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2015年底前, 各地依法出台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30多部文件, 提出了职业教育办学的经费保障途径:“地方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和公用标准, 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 加大地方政府的经费统筹力度, 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通过多种措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 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总投入与生均财政拨款的关系

注:为方便进行数据对比, 财政投入按照百万填写, 平均生均财政拨款按照万元/生填写。

近几年, 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断加大, 如图1所示: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总投入从2008年的278.4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823.67亿元, 生均投入从2008年的4727元增加到2013年的9959元, 增加了5232元, 增长了1倍多。同时, 也看到国家财政总投入的增长速度与生均财政拨款的增长速度不同步, 且有逐步拉大的趋势, 充分说明尽管国家一直在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落实, 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较快, 国家经费投入力度跟不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如果高等职业院校在后续的发展中过多的依赖或者其经费来源中仍以政府投入占比较重, 则会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问题, 无法顺利实现内涵建设的转变。

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分析

(一) 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渠道

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在年度内取得的经费总和,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指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投资, 即国家财政拨款。主要包括: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此外, 还包括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

2.事业收入。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学费、住宿费、科研收入和其他收入中, 拨付给高等职业院校或允许留用不上交财政专户的部分。

3. 社会团体和民办经费。

4. 其他收入。

(二) 各渠道在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占比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明显呈现“两元”主体结构。一是财政投入, 约占48%以上;二是事业收入, 约占44%左右;其他渠道的比例过低, 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化筹集经费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企业办学经费与社会捐赠在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中的比例较低, 占比分别为1.48%和0.28%, 表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十分有限, 未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公益属性。总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构成情况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筹资体系的形成任重道远。除财政投入和事业收入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其他投入非常薄弱, 社会力量和个人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 且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筹资能力较差, 明显欠缺生存发展的能力。

三、突出职业特色, 利用专业优势, 不断加大社会收入的比重, 建立稳固的多元化资金体系, 摆脱对政府经费投入的依赖

(一) 利用自身优势, 广泛开展有偿社会服务, 积极组建校办企业

高等职业院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教学外, 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 开展社会有偿服务, 增强造血功能,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也为在校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 节约了相应的实践投入。

1. 兴办特色产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可以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 通过有偿服务或横向课题经费的方式, 利用自身理实一体的优势, 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数据检验和检测, 提供应用型成果的试运行等。

2. 充分利用双师教师优势举办各种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活动。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贴近社会需求, 通过“工学结合, 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使高等职业院校的老师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 熟悉该专业的岗位技能, 具有开展有偿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优势。

3.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优势和学生优势, 组建校办企业, 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高等职业院校利用实训工厂或实训室、实训设备设施和实训学生, 依据专业特色, 可成立服务型公司、生产型公司和商贸型公司。

(二) 通过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方式争取企业的最大支持, 弥补自身的资金不足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可以使学校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和信息改善办学条件, 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 可以为企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骨干。校企双方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优势共享, 实现“产、学”的紧密结合, 实现校企的互利双赢和良性发展。

1. 积极争取“企业奖助学金”和企业订单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利用优势专业的基础, 积极寻求相关企业合作设立企业奖助学金, 旨在激励该专业的学生, 同时, 也能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并使企业得到正面的积极宣传, 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和提升企业知名度。

企业订单培养就是企业招聘员工, 支付学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 交由学校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培训, 学校依据企业的培养要求, 制定课程标准、选定教材和安排教学计划, 教学完成后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定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 考试合格, 发放毕业证和上岗证。这种方式适合大型化工和煤炭企业, 他们对人员的需求量大、培训期长、企业自身培养难度大、消耗人力物力多, 与学校合作后该问题则迎刃而解。

企业奖助学金和企业订单培养的方式, 既能补充高等职业院校的经费不足, 又能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 也使企业受益, 各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重视并设立专门委员会负责该项事宜。

2. 校企合作建厂、建实训基地、建实验室

(1) 合作建厂。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人力、技术研究和场地, 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指导, 设立公司, 共担风险, 共享收益。学生在合作厂完成实训培养, 老师在合作厂完成“双师”培训, 解决了资金不足、实训设施不够的难题, 同时, 获取收益。

(2) 合作建实训基地和实验室。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场地和实训指导老师, 与企业或兄弟院校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和实验室, 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对外开放, 开展实训、培训或技能鉴定, 承担企业或科研单位的实验项目、科研项目。

(三) 规划职教园区, 建设共享性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和师资共享, 优化资源, 降低单个职业院校的投入成本, 实现规模效应

各地政府可以设定职教园区, 统一规划该市的职业教育, 应由政府主导, 各高职院校共同参与, 建立共享型的体育馆、图书馆、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 实现有限资金的最大化效应, 减少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 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 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 积极争取社会捐赠

国家应出台社会捐赠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 规范社会捐赠行为, 明确应享受的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捐赠, 创造良好的捐赠环境, 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分担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 减轻政府经费投入的负担。

高等职业院校积极主动的利用自身优势广辟财源, 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缓解经费不足的压力, 降低对政府投入的高度依赖, 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转型改革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使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摘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政府政策, 激励了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增加, 契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成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尽管国家一直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但经费的不足却一直羁绊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脚步。本文分析了不断加大的政府经费投入与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经费不足的矛盾成因, 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发掘潜力, 通过开展有偿社会服务、校企合作和建立共享型实训基地等措施, 构建稳定且结构合理的经费来源, 助推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成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不足,多元资金体系,策略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 人数以万人计算, 包括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和网络本专科三类.

[2]教育部.2008-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www.moe.edu.cn.

上一篇:泯灭的近反义词下一篇:访谈节目采访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