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防灾减灾社区

2024-08-02

创建防灾减灾社区(精选15篇)

1.创建防灾减灾社区 篇一

水镜庄社区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实施方案

社区各支部、各单位:

为加强社区减灾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促进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教育的指示精神,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创建全国减灾社区示范社区活动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灾害正在给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造成日益严峻的挑战。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增强群众减灾意识,普及减灾知识,提高城乡社区群众防范应对自然灾害、避灾自救能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势在必行。创建“减灾示范社区”是推进社区减灾的重要手段,是正确处理减灾进社区工作的点和面、局部和整体、探索和推广之间各种关系的有效形式。

二、工作目标

按照试点先行、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方式,全面提高社区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理念,营造全民关注、全员参与的防灾减灾氛围;健全社区地震灾害预防体系,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社区防震避震、应急处置、自救互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等能力;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2011年按照县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工作的要求,开展创建活动。

三、工作任务

(一)成立创建防灾减灾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落实工作。

组长:呙明林 水镜庄社区书记、主任

副组长:骆正洪 水镜庄社区副书记、副主任

成员:徐志敏 水镜庄社区副书记

陶锐华 大学生村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呙明林兼任,工作人员有骆正洪、徐志敏、陶锐华。

(二)编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社区制定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明确社区灾害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内容,并组织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开展2次预案演练,使社区居民掌握必要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医疗救护等 逃生技能,以及消防灭火、电力抢修、煤气抢修、毒物泄漏等 救灾技术。

(三)完善减灾设施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建设,督促辖区单位购置急救器材、照明器材等必要防灾减灾设备;按照消防要求,设置逃生设备、逃生导向标志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尽早治理具有灾害隐患的单位。

(四)设置避难场所

确定县运动广场、县高级中学操场、县实验小学操场为应急避险场所,并设立明确的地震应急疏散标示。

(五)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采取专家讲座、利用公开栏、电子屏幕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社区减灾宣传,对社区居民进行减灾安全教育,使社区居民了解减灾知识,增强减灾意识。广泛宣传开展创建 “减灾示范社区”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六)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减灾活动的积极性。

教育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遵守减灾法律法规,爱护社区内的减灾公共设施,积极参与社区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了解社区主要的灾害风险,知晓一般的减灾知识,掌握一定的逃生、自救互救技巧,能够为社区减灾工作谏言献策。

(七)做好家庭防灾准备

结合居民区自然地理条件和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针对家庭成员、住宅、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多种紧急避险方案,编列紧急情况下携带物品清单,储备必要的灭火设备,逃生工具、对外联络工具等。

(八)组建志愿者队伍

组建由社区工作人员和民兵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参加减灾宣传教育,遇有灾害事件及时报告,协助社区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紧急救援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减灾

活动。

(九)建立灾害信息报告、告知制度

积极与县气象局保持联系,将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等社区灾害的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县民政局,并告知社区居民,确保社区居民快速有效获取灾害信息。

(十)切实保护弱势群体

在遇有灾害紧急情况时,要对辖区内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切实保证弱势群体能够及时得到求助和妥善安置。

四、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一)(2011.4.20---2011.4.30)制定方案阶段,研究制定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上报县民政局。

(二)(2011.5-----2011.9)组织实施阶段。

(三)(2011.10)考核验收。社区进行自查验收的基础上,迎接县验收考核。

(四)(2011.10.30前)总结汇报并上报县民政局。

社区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强力贯彻落实此方案,力争将社区创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从而带动整个县的社区创建工作。

南漳县城关镇水镜庄社区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2.国外如何防灾减灾 篇二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早在1968年,国会就通过了《国家洪水保险法》,并于次年制定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197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洪水灾害防御法》,对《国家洪水保险法》进行修改,并把洪水保险计划由自愿性改为强制性。1979年起,该计划归属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还组织绘制了洪水保险图,规定在行洪区内不准建任何建筑,在非行洪区内可以修建建筑物,但修建前必须购买洪水保险。

美国把全国划分为13个流域,每个流域均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每天进行洪水预报,最长的洪水预报是3个月。短期预报由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向社会发布,中长期预报一般不向社会发布,仅限于联邦政府内部公布。在全美2万多个洪水多发区域中,3000个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预报范围内,1000个由当地洪水预警系统预报,其余由县一级系统预报。

此外,美国还利用先进技术,对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预测,发布警示信息,逐步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3S洪水预警系统。

近几十年来,美国政府还致力于采取以雨水直接回收为重点的工程措施。如在美国加州富雷斯诺市兴建了渗漏区地下回灌系统,在芝加哥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等。美国还在其他许多城市建造了由屋顶蓄水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等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于冲厕所、洗车、浇绿地、消防和回灌地下等。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宾夕法尼亚州还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规定新开发区实行强制性的就地滞洪蓄水。

英国应对具体灾害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灾害发生后一般由所在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处理,以便最快捷地提供救援受困人员、阻止灾害扩大等所需的资源、人力和信息。

伦敦建立起了紧急规划长官负责的紧急规划机构,平时负责地区危机预警、制定工作计划、举行应急训练。

伦敦消防和应急策划局是这个城市应对火灾、地震等各种灾害最重要的力量。该局在每个社区设立24小时值班的消防站,能够随时提供多方位的救援措施。2003年起,该局每年发表一份《伦敦安全计划》,为未来一年的城市灾害处理制定细则。

该局还与负责医疗急救的国家健康服务体系签订协议,建立了两个机构之间的通信交换系统。该局对数万户家庭进行了防灾能力评估,并在82%的伦敦家庭中安装火灾报警系统。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大震发生半小时内,首相和各省厅主要负责人要在首相官邸组成危机管理中心。气象厅负责提供各种灾情预报。消防人员、警察和自卫队组成的救援队可应当地政府的要求,立即投入紧急救援活动。电力、煤气、自来水公司、通信、交通等部门都有各自的防灾机制,地震发生时既可各自为战,又能统一行动。

日本把预防和应对危机看得同等重要。去年5月,日本中央防灾会议出台了《东海地震对策大纲》。东海大地震震源位于骏河湾周边地区,从历史上看约100至150年发生一次,现在到了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3.防灾减灾社区巡展方案 篇三

一、背景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国家领导人对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起,设立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防灾减灾从社区做起,以社区为平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可以有效整合各类基层减灾资源,落实各项减灾措施,增强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二、巡展目标

1、提升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度。

2、增强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其防灾减灾综合能力。

3、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动,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支持单位: 执行单位:

四、展览概况 时间: 地点: 对象:社区居民 面积:400—500平方米

主题:从体验中获取知识,从实践中提升技巧

概述:以地震、火灾为主要防灾减灾宣传对象,利用展墙、展板、模型、视频音频、模拟体验设备、互动学习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传播防灾减灾知识。其中重点突出6—10个模拟体验、互动环节,让居民在实践中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体现出展览的参与性、趣味性及互动性。

五、展览内容:

展览包括地震、火灾知识主题展板,地震体验与学习区,火灾体验与学习区,逃生技能训练区,多媒体宣传区等五部分。

1、地震、火灾知识主题展墙、展板、模型

主题展墙、展板、模型贯穿始终,其中序言、结束语制作展墙,各个主题区域的相应位置制作展板、模型。特别是配合模拟互动设备的展板,使居民在体验的同时学习相关的减灾常识。展墙、展板、模型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力求做到充实、务实。

2、地震体验与学习区(1)地震体验仪及触摸屏 单人模拟地震平台是模仿地震发生的系统,开启后体验者犹如进入真实的地震环境中,可模仿不同等级的地震,体验者身临其境。通过体验仪上的触摸屏可以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

(2)工程抗震演示仪 工业计算机控制地震演示台上有4个按钮,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地震的震级。地震波由地震台网提供,当按动某一个震级的按钮时,演示台就会按照该震级的震动幅度震动。对震动台上的物体产生相应的破坏。互动环节:

组队原则:个人为单位,2人为一组,观众自愿参与 互动项目:谁的建筑最抗震(1)场地器材:工程抗震演示仪

(2)操作程序:参赛人员听到口令“开始”,利用台上材料,随意搭建一个建筑,时间1分钟。搭建完毕后由工作人员操作模拟地震,震级逐级递增。

(3)成绩评定:建筑保持良好且建筑高者胜出。此项目通过直观的搭建,体验建筑的抗震性,并学习相关的防震知识。

3、火灾体验与学习区(1)消防安全标识互动灯箱 使观众认识消防标识,掌握标识的含义。触摸标识,标识灯光闪烁,多媒体播放相关知识,以掌握其使用范围。

(2)模拟灭火演练系统

本展品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灭火场景,居民可亲身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逼真效果,并参与即惊险又刺激的灭火救灾活动,从而了解火灾的有关知识,并培养顽强毅志和勇敢精神。系统共有3种不同性质的虚拟灭火器各两个,根据虚拟场景中发生的火灾,需要选择各种不同性质的灭火器,且使用方法不同。互动环节:

组队原则:以2人为一组,观众自愿参与 互动项目:快速灭火

(1)场地器材:模拟灭火演练系统

(2)操作程序:参赛人员听到口令“开始”,两人选择正确的灭火器,开始对着显示屏灭火。

(3)成绩评定:以组为单位,得分高者胜出。此项目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居民学会根据火灾环境选择正确的灭火器,并学习正确的使用及灭火方法,实效性很强。

(3)油锅起火演示系统

通过油锅起火仿真模型,以及22寸触摸屏,配有相关软件,使观众可以学习家庭中油锅起火后的正确处理方法。这个展项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很适合社区居民特点。

4、逃生技能训练区(1)模拟火灾烟雾逃生训练

使接受训练者了解烟雾的危害性,在模拟浓烟弥漫的环境中,克服恐慌心理,体验正确的逃生方法。

(2)结绳训练器

由显示器演示10多种结绳的方法,并设置相关道具,观众可以了解在不同场合结绳的不同方法,也可以现场练习不同场景的结绳方法,了解水手扣,逃生扣,杠杆等不同结绳的使用场合。这个项目较受青年人的欢迎。互动环节:

组队原则:以个人为单位,3人为一组,观众自愿参与 互动项目:快速结绳

(1)场地器材:结绳训练器

(2)操作程序:规定结绳项目,参赛人员听到口令“开始”,开始结绳。

(3)成绩评定:速度最快者胜出。

此项目通过比赛的形式,使居民快速学会并熟练掌握多种结绳方法,并能应用于生活中。

5、多媒体宣传区

液晶显示屏及音响设备一套,座椅若干。主要播放地震、火灾相关影片,系统的讲述防灾减灾常识、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技巧,以及灾后预防次生灾害等相关知识,以达到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的目的。

六、宣传

1、抓住展览宗旨和各方需求撰写新闻宣传稿件。

2、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如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发布消息。

3、积极联系社区居委会,提前做好居民的组织宣传工作。

4.社区防灾减灾日活动 篇四

为迎接我国“防灾减灾日”,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学习掌握防灾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5月11日,在“5.12”世界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即,民旺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志愿者开展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拿着“防震减灾宣传资料”向居民群众进行发放。为广大居民宣传普及了防火知识、灾害应急避险等防灾减灾基本常识;而且对防灾减灾了解不深的居民,志愿者们还会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讲解,并教导他们如何开展预防、自救、互救等技能,增强辖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辖区单位及社区群众的应急防护能力,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地震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自救互救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居民群众规避风险,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创建防灾减灾社区 篇五

一、计划背景

(一)当前形式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日益聚集,城市社区已成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最集中、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也更为重要。

(二)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社区积极推进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建立了由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工作站成员、居民小组长为成员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较完善的日常宣传方案、社区灾害应急预案、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震后自救互救方案、震后生活安置方案等,每年按计划组织各种形式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不少×次,使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三)存在不足

过来的努力为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我们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各应急预案实战性较差,社区防灾减灾及避险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完备,社区志愿者队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等。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式的日益复杂,对社区防灾减

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省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逐步完善社区减灾体系,提高社区预防、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安全综合素质,预防和减轻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损失,确保社区安全、文明、和谐、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利用×年时间,把×××社区建成一个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齐全完备,应对各类灾害风险的监控、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完善,具有成熟社区地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能力较强的安全、文明、和谐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社区,并于×××年争创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社区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三网一员”建设和规范设置社区地震宏观观测点(员),使社区对辖区地震宏观前兆及其它自然灾害前兆能够及时发现,迅速、准确反馈,做到不漏、不慢、不虚。

(二)全面提升社区地震安全能力

进一步健全社区地震应急指挥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更新制度。建立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完善救灾物资储备 体系,完善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队伍,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习,开展生命线紧急处置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

(三)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充分利用社区课堂、老年文艺队、社区志愿者队载体,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编排文艺节目、发放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进一 步完善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坚持志愿者队与群测群防相结合,扩大防震减灾受教育人群,提高全社区防震减灾意识和灾害救助能力。

四、重点项目

(一)完善避险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规划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通道和群众疏散通道,使社区居民在遇险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到达避难场所,获得救助。

(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区“三网一员”网络建设,根据社区学校实际,建立学生地震业余观测兴趣小组。组织社区养宠物的居民建立动物宏观观测点。建立完善地震安全社区信息管理

系统,做到遇险能够快速查阅。

(三)开展社区隐患排查

通过居民自查、志愿队帮查等形式对辖区×××住户进行逐一排查,必要是可协调区地震局聘请专家制作评价报告,以最大限度排除安全隐患。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制定防震减灾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各种5.12、7.28等特殊纪念日多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五、保障措施

积极与地震局、消防大队沟通合作,制定志愿者队定期培训计划,使志愿者队员成为防灾、减灾、救灾内行人,使志愿者队真正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专业救援队伍

6.用GIS防灾减灾 篇六

在这些工程的建设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撑技术,GIS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气象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气象防灾减灾整体实力,提升气象信息化服务的水平。

海量数据存储目前,中国气象局气象监测网络正在从人工、定性观测向自动化遥感遥测、定量观测转变;从以地基观测为主向以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的综合观测转变;从单一的大气圈观测向整个地球各大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综合观测转变。气象综合观测内容正在逐步涵盖五大圈层的物理、化学、生态等多种观测要素,气象信息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决定了气象数据需要充分应用GIS存储和共享技术,才能够更好地为气象业务服务。

展示分析数据海量的气象数据需要利用GIS强大的可视化表达能力形象、直观地呈现给业务人员,以便于其快速做出准确的分析预报。精细化的地形要素与气象要素的叠加、基于全球三维的气象要素展示、离散点观测数据与卫星雷达等栅格数据的叠加显示,对于提高预报人员的预报速度和准确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应用于气象预报 在气象预报预测中,引入GIS数据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在预报模型的设计中,将气象观测站提供的实时观测资料离散点分布网格化,建立数学模式方程,并综合实时观测数据、网格化的气候资料数据等进行计算,可得到气象要素数据,然后利用GIS系统提供的分析、查询和地图制作、输出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的精细化程度。

建气象应急指挥气象应急指挥是集气象监测数据显示、气象数据分析预报、应急预案生成和模拟、灾害评估、气象人员和设备调度、信息发布等于一体,是GIS应用未来的方向。而在应急系统中实现各种气象行业的无缝集成,也是GIS在气象行业中应用的长远目标。

7.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制度 篇七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社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二、工作准备

(一)物资准备

1、整合社区各部门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救灾物资储备。

2、每年购置救灾衣被、食物、净水设备(药品)等救灾物资。

3、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

4、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调拨制度。

(二)人力资源准备

1、完善社区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运机制。

3、培育、发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动员准备

1、详细了解辖区内广场、学校和企业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疏散的安置原则,合理选择避险场所。

2、建立和完善社区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灾害性事件社区捐助工作。

3、完善救灾捐赠工作应急方案,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四)宣传、培训和演习

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社区防震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等陈地,广泛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2、每年至少组织1次社区灾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1次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3、每年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2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三、灾情信息管理及处理

1、灾害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情况数量、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社区的需求。

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对于本社区内突发的地震突发灾害事件,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上级政府、地震部门报告初步情况。

3、在社区灾害发生时,若上级及镇政府负责人未到达,由社区责任人统一指挥,参加救援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4、及时组织救援、疏散受灾群众,尽快将社区群众转移至安全场所,并做好安置工作。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职责

一、参加社区安全工作会议;

二、组织防灾减灾风险调查,制定防灾减灾安全促进计划和目标;

三、围绕水灾、地震、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内容持续做好防灾减灾安全建设;设立相应安全标志、标识;

四、制定和落实针对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开展防灾减灾安全促进措施;

五、制定、完善和落实防灾减灾工作制度及各类人员职责;

六、制定防灾减灾安全应急预案;

七、组织灾害的抢救,协助调灾害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记录工作;结合事故与伤害事件监测与分析结果,制定预防与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计划;

八、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防灾减灾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8.社区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 篇八

一、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上午(星期x)9:时30分至—11时:00。

二、活动地点

xxx公园。

三、活动组织

主办:xx市减灾委员会。

协办: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

承办:xx区人民政府。

xx省xxx公益救援促进会(以下简称xxx)

四、活动内容

开展贴近广大居民生活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预设情况救援演练。

(一)开场仪式(约10分钟)

市应急管理局分管领导主持仪式,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活动概况;介绍到场嘉宾;请xxx区政府领导致辞;向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的社区代表授牌;请市应急管理局主要领导宣布“xx市xxx区20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开始!”开始。

(二)观摩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演练(约60分钟)

演练内容包括:

1、无人机搜救演示;

2、搜救犬救援演示;

3、建筑物坍塌救援演示;

4、心肺复苏、急救包扎等演练;

5、家庭救火互动。

(三)展位宣传

市减灾委统一现场设置宣传咨询展位,应急管理、人防、城管、消防、卫生健康、林水、规划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气象、科协、红十字会等12个市、xxx区两级相关部门、有关社会组织和主城区应急管理局(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广场咨询和宣传服务。开展防灾减灾政策知识咨询,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市和主城区应急管理局负责)。﹝市和主城区应急管理局负责﹞

(四)展示救援装备设施

城管、消防等部门和有关社会组织应急救援装备展示。

五、活动安排

广场宣传主题活动分四个阶段:

签到(8:30—9:00):市和承办区分别签到。

开场舞(9:00—9:20):由xxx区有关社区组成的广场舞队做开场广场舞演练,聚集人气。

第一阶段(9:20—9:30):主题活动开场仪式。

第二阶段(9:40—11:00):各参展单位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咨询宣传,由主持人现场主持,并进行有奖问答(贯穿活动始终)。

第三阶段(9:40—10:40):应急救援活动演练。

第四阶段(9:40—11:00):救援装备展示(展示区展示)。

居民参与知识宣传、观摩救援演练和装备展示的防灾减灾活动。

六、参加人员

根据《xx省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活动场地面积、地域实际情况,本着活动安全和达到宣传效果的宗旨,计划现场人员控制在400人左右,其中组织人员200人,市民自愿参与200人。主要参加人员如下:

1、拟邀请xx区领导(由xx区应急管理局负责落实);(由xx区应急管理局负责落实)。

2、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主要领导(由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和市红十字会负责落实)。

3、部分市减灾委成员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人防办、市城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卫生健康委、市林水局、市规划与和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市科协、市红十字会(12家)相关负责人(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通知)。

4、区减灾委成员单位有关领导(由xxx区应急管理局负责落实)。

5。主城区应急管理局的分管局长和相关业务负责人,主城区相关社会组织负责人,主城区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负责人(由主城区各应急管理局负责落实)。(由主城区各应急管理局负责落实)。

6、区有关街道负责人、部分灾害信息员(由xxx区应急管理局负责落实)。

7、场地周边的街道组织200名辖区群众(由xxx区应急管理局和有关街道负责落实);(由xxx区应急管理局和有关街道负责落实)。

上主席台的领导人员有嘉宾:xxx区领导,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主要领导。请其他领导在会场指定位置站列。

七、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由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共同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减灾委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任组长,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和市红十字会分管领导为任副组长,相关处室的处长负责人为组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策划工作。市减灾委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制定总体实施方案,相关区、相关社区组织、相关电台负责具体实施,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具体分工如下:

(一)市应急管理局(市减灾委办):

1、起草活动实施方案,报请市减灾委审批,并指导承办区制定现场活动实施方案;

2、制定活动经费预算及费用分级分部门承担方案;

3、做好活动现场和参加活动人员的协调;

4、掌握宣传活动的情况,准备新闻通稿,邀请新闻媒体;

5、制作宣传活动的展板和准备宣传资料;

6、落实宣传资料、宣传品和宣传展板;

7、落实市减灾委办相关成员单位参展;

8、起草“xxxx”宣传活动承办单位的项目委托书;

9、联络有关媒体单位提供现场主持。

(二)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市消防救援支队:

1、市城管局组织广场救援应急装备的展示及保障,落实城管宣传资料、宣传品;

2、市气象局负责全媒体向公众发布“防灾减灾日”公益短信,落实相关宣传资料、展板和宣传品;

3、市红十字会负责心肺复苏、急救包扎等演练,落实相关宣传资料、展板和宣传品;

4、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家庭救火互动演练,落实相关宣传资料、展板和宣传品。

(三)xxx区人民政府:

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活动现场相关保障方案;协调落实活动经费、安全保卫、交通管制和医疗卫生保障等事项;落实相关人员参加主会场活动。

(四)市减灾委部分成员(参展)单位:

1、根据本部门的任务职责,落实展位宣传人员并做好相关的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和宣传品;

2、指导区级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五)xxx会:

承接市减灾委“xxxx”宣传活动的项目委托任务。

主要工作:

1、策划无人机搜救演示;搜救犬救援演示;建筑物坍塌救援演示等相关救援演练的布置和安排工作;

2、策划广场宣传活动,营造好现场氛围(背景、横幅、桌台、标签、展板等),并组织实施;

3、提出宣传活动的经费预算,报市应急管理局;

4、组织装备现场展示;

5、组织联络有关社会组织,落实现场广场宣传及部分救援演练工作;

6、组织做好现场相关宣传工作。

(六)主城区各应急管理局:

1、分管领导和业务负责人参加活动;

9.气象如何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篇九

关键词:气象;农业;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66

气象是现代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农业正常生产的手段之一。当今农业正由传统的单一化向集约化转变,近年来,受全球大气变暖的影响,低温冻害、冰雹、旱涝等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农村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地区,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防灾减灾的服务工作。

1对气象部门服务农业防灾减灾现状的分析

1.1气象信息不准确

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主要指的是气象部门对未来天气预测和预报的准确度。目前,各级气象台都建立了人机交互,利用相关数值对未来的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和天气预报技术。其中,由于计算机软件不能对大气变化情况进行实际的模拟,导致气象信息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1.2农民接受气象信息渠道闭塞

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农民接受气象信息的渠道仍然是有限的,一般都是通过电视的天气预报或是自行打电话到气象局询问天气情况,气象台只能对大区域范围的天气进行预测,还缺乏小范围的天气预测服务。农网和农村的信息化程度还存在很大不足,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气象信息的服务。

1.3气象信息不能有效地传播

农村一般处于较偏远地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相对比较分散,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存在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情况,这使得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受到了限制,不能及时的获取气象信息。

2加强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2.1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观测站网

气象部门要根据近几年来农业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的情况,农行生产布局变化对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要求的变化,建立起区域性的观测网络。针对气象不能为小区域农业减灾防灾服务的现状,要建立起高时空密度、自动化和多要素的现代化气象综合检测网络,对相关的气象资料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提高气象检测的能力。

2.2提高对灾害的预测和预防能力

灾害的预测和预防体系是气象部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重要环节,只有对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测和预报,才能对灾害做出及时的预警和采取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因此气象部门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开展针对性的灾害预警工作。在做好对常规天气预测准确、及时的同时,也要重点做好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针对当地的农业特色,做好防旱、防洪、防涝以及防冻等农业气象的灾害预防措施。除此以外,气象部门还要适当增加适合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针对不同农作物与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的发育要求,对农民进行有效地指导。

2.3完善农村气象体系建设

气象科技服务是为农民服务的一项工作,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板块开发出适用的农业气象服务。让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出去,明确气象部门主动传递信息的责任,及时更新和发布气象信息。健全村级组织为农民服务的制度,让专职的气象员在农村收集气象信息,并通过电视、广播或者黑板等载体,及时告知当地农民天气情况。同时,还可以加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公共媒体,为农民及时传达气象信息,让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气象的变化。除此以外,利用短信信息、短信专题等渠道,也可以为农民及时的传递气象信息。为了提高农民自己识别气象的能力,还可以深入农村,加强对气象科技知识的宣传,让农民也了解和掌握到相关的气象知识。

3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气象服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对农业的防灾减灾服务职能,加强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根据现代农业的体系结构,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部门预报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对农业气象的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郝东敏. 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A]. 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中国气象学会,2011:5.

[2]花纯伟,何悦,刘杰. 立足"三农"防灾减灾需求破解气象为农服务难题——关于进一步做好苏北农业大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A]. 中国气象学会.S1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中国气象学会,2012:5.

[3]张建新,杨再强,赵小艳,李芬,侯润兰. 我国气象为"三农"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1:82-85.

[4]陈刚.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促进湖南农业生产发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4:45-47+54.

10.社区防灾减灾资金管理制度 篇十

一、资金管理和使用

1、社区的减灾经费必须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2、严格实行账款分开管理原则,社区指定一人为会计,一切现金由会计负责管理,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管理现金。

3、对上级拨款资金、外来捐赠资金等其他一切减灾资金都要及时足额进账。

4、各项资金的票据,一律使用正规发票,禁止使用商店购买或自制的收款收据。开具的资金发票,应注明被收款单位(个人)名称、收款内容、收款所属时间及开票人,并及时入账。

5、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现金收入,必须及时与出纳结算,在结算时,不得以报销票据抵扣现金,出纳应将当日收入的现金及时解交开户银行,不得坐支。

6、支出在500元以下的用现金支付,超过500元以上的支出,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出纳现金实行限额制度,日常零星开支所需备用金限额在1000元以内,超出限额的应及时交存开户银行,确保集体资金安全。

7、出纳人员要建立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账,逐笔登记收付业务,要求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月末应进行现金盘点,同时与银行进行对账,若不一致,应查明原因。

8、减灾资金一律不准外借。

二、财务监督和公开

社区减灾资金工作要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要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在公开栏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广大居民的监督,并报乡政府备案。

1、向居民公开的内容按县政府、县财政局、县民政局规定的内容公开。

11.创建防灾减灾社区 篇十一

1.加大应急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

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捐款为补充,建立城市应急救助专项基金,为应急救灾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出台相应的基金管理办法,以落实基金的来源,规范和监督资金的使用,确保基金专款专用。同时,在各项工程建设中,无论投资主体是谁,都要按照国家要求,把防灾减灾设施设备纳入工程设计,将所需资金纳入工程概算预算,用制度和法规保证灾害防治工程的投入到位。通过配置现代化应急救援设备以及先进的特种救生设备和检测设备,为应对突发性事件提供强大的设施设备支持。

2.加强应急设施设备的有效配置

要在认真分析城市灾害形成的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系统、高效的原则,用新思维新理念对各类应急设备进行系统配置。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已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堵塞漏洞,予以重点配备,特别是要加强应对极端天气情况的应急能力建设。同时,要统筹协调城市通信、移动指挥设备、检验检测设备、抢险救灾设备等各种现有应急设施,合理配置到防灾救灾工作中,提升整体应急能力。要将人防设施和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公园、城市绿地等公共场所和人防工事,将之逐步改造或建设成公众应急避难场所,规范指引标志,开设疏散通道,配备应急物资及水、电、卫生等设施。在建设公共市政设施和人员密集场所时考虑应急需求,为城市应急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3.强化应急设备的科学管理

12.防灾减灾是安全城市的基本指标 篇十二

防灾减灾应成为人的本能和基本素质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没有得到更好发展的原因是,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将人类文明一次又一次地拉回起点。但是,两千多年之后的当今时代,人类知识和技术以几何级的速度递增。同时,巨大灾害也频繁发生,一座座城市、一个个家园被摧毁。巨大灾害是拉回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还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葡萄牙里斯本地震、美国旧金山地震、日本关东大地震、印度洋海啸、中国汶川地震等巨大灾害给人类文明带来什么呢?

现代的灾害是由自然致灾因子与社会、人类的脆弱性相结合导致的结果。人类越来越依赖于发展的技术成就,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重特大灾害事件发生的风险也在增加。面对灾害风险,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去过国内外很多重大灾害现场,指导救灾与后续重建。前不久我去了尼泊尔,在加德满都地震灾害现场,可以看到大面积民房倒塌,调查一番不难发现,直接原因乃是由于房屋质量问题,比如材料的选择,结构的构造因素所致,其次,防灾意识差,经济水平低,这两方面是内因。

灾害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防灾也是人类智慧的一部分,防灾减灾应成为人的本能和基本素质。

人类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从没有房子到有房子,从简单的茅草房慢慢过渡到用木头、石头、砖、水泥。但在过渡过程中,由于经济条件、材料的问题和科学的问题、人类欲望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其实人类的文明,是一个城市化和公民化的问题。而城市化,会导致人越来越多,它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它的系统越来越复杂,这是一个现状。

但是,与人类的发展相并行的,还有灾害。灾害的问题,有自然灾害等方面。灾害是相对性的,比如说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面,或者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你发生一个地震、发生洪水,它就不会影响,它只是个现象,它不能形成一个灾,因为灾是相对于人来说的。所以,灾的大小跟我们人的聚集程度大小,以及我们聚集的人所拥有的财产等有关。而如果我们采取各种措施,说不定我们能够把灾害降低,因为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人类文明越发达,可能意味着对自然的毁灭性,或者是给自然施加更大的压力。自然承受不住的话,它又反馈过来,那是相互对立的。当然,当发生自然灾害的话,可能是灾害减少了人类文明的积累。但是,人类通过努力,可减少自然灾害,会更进一步使人类文明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这个方面,我们认为是既统一又对立,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防灾公园:培养你对防灾减灾的亲近感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地震,它对人类近代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现代地震学的诞生。造成的影响首次被大范围地进行科学化的研究。很多人认为动物能够预测地震,在地震之前就会逃到高处,里斯本大地震前就有人记录了这个现象,这也是欧洲首个对此现象的记录。地震持续了多久?地震后出现了多少次余震?地震如何产生破坏?动物的表现有否不正常?水井内有什么现象发生?调查还保存着。第二,抗震城市规划。国王和首相聘请了很多建筑物和工程师进行重建,借此机会重新规划城市,兴建了新的市中心、大量的广场和扩阔道路,不足一年时间,里斯本已渐恢复规模。第三,新的制度实施和国家的变革。我们现代的城市布局从里斯本那边学了很多东西,改变了那种拥挤、狭窄,也考虑了抗震防灾。

“3·11”地震之后,日本的日常应对更成熟了。它建立了一个能容纳200人的公园,能够搭帐篷、停飞机,然后周围还有医院。平常这个公园是开放的,老百姓可以在这里烤肉。而且,不用你带,你只要给它打电话,说我每一个人大概200元,它都给你准备好,工具全租给你,你去烤肉吧。它就是防灾减灾要靠平常,你的脑子里知道这个地方有防灾公园就行了,它就是告诉你对防灾减灾的亲近感,培养亲近感,是这种思维方式。

面对灾害风险日本很多经验值得学习

日本地震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启示是抗震:

第一,加强工程和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和质量,促进抗震加固工作;第二,加强科学技术对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的作用,促进技术的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的普及、低成本化,提高观测能力;第三,加强灾害弱者的应急救援机制与老龄化社会的应对;第四,充分考虑大城市的脆弱性,实行生命线工程和应急手段的多样化,促进备份工作,做好城市风险评估,能源问题、车辆社会与疏散避难、避难者回家问题;第五,加强防灾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减少群众恐慌和正确及时诱导,做好灾害风险和危机沟通;第六,逐步开放地震等灾害信息、培养媒体的灾害应对能力;第七,做好应对多种灾害同时出现的情况和现代城市巨灾链的应对;第八,完善防灾规划、预案、演练,促进临场灵活应对的能力建设;第九,采取多种语言,做好在北京的外国人的安全;第十,做好高层建筑的抗震;第十一,加强首都圈的应急联动和疏散救援等合作,预先做好首都圈与其他经济圈或大都市圈的“对口救援”工作;第十二,组织开展核电站等核设施的综合防灾能力的全面核查,切实加大对核设施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现有核设施抵御巨灾能力。

我们来看看日本是怎么应对灾害的。这是他们一个小区,有十几栋楼,每一栋楼里面有一个地下库,库里面有应急物资:水;手套、手电筒;绳子;铁锹;简易的厕所;小帐篷;提水的水桶;毛毯……非常全面。再往下,就这样的高楼,他们每个楼都有标志“避难场所”,每层都有。不管楼再高,它有一个紧急楼梯,而且这个楼梯是在外面的。这是消防栓,因为现在它是老龄化社会,它提倡一个人能够用的消防栓。这是取水的净化,底下有储水池,发生地震灾害,他们直接用这个东西来确保三天的用水。还有药箱、收音机、应急照明灯等等。这个就是老年人可以推下去的人力车,这个人力车非常轻,组装式的,而且它的轮胎是实心的,不用打气的。

13.创建防灾减灾社区 篇十三

第一篇

2022年5月12日,是国家第十四个“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社区于5月9日至12日向居民大力宣传防灾减灾基本知识,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辖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面向不同人群进行了宣传,司机朋友应如何面对浓雾天气;家中老人和少年儿童面

对火灾应如何自救。针对辖区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的一些相关知识。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

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二.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及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我社区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汛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存在的问题

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同时通过活动也体现出来一些问题。

1.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

通过调查、宣传,我们发现一般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2.防灾减灾活动不勤,训练时间明显不足

这意味着在往后的时间里,我们除了主动宣传,更要提高当危机来临时我们的应变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带领居民多做模拟练习。

总体来说,通过此次的宣传活动,使居民的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得到了普及,达到了让大家进一步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忧患意识的目的。

第二篇

根据国家和XX省减灾委关于做好国家“防灾减灾日”相关工作的文件通知精神,5月7日至13日,我社区开展了以“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有力地增强了居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

力,消除了灾害隐患。现将主要活动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居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两委工作人员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及时召开防灾减灾宣传周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防灾减灾宣传周各项工作,审议活动实施方案,并对落实好实施方案提出明确要求,为扎实推进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制定方案,狠抓落实

为扎实开展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我社区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制定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活动方案。为保证活动方案落到实

处,各条口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将活动方案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公开栏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大力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结对XX小学,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

5月7日下午3:00,我社区和XX结对举办了一场防灾减灾专题知识讲座。由

社区大学生村官有针对性地向孩子们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使孩子们从小树立强烈的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2.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

5月8日下午2:00,社区党员、居民组长集中到社区三楼会议室观看影片《唐山大地震》,影片放映结束后,与会人员积极交流,分享心情,形成了书面记录。此次活动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觉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3.积极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5月11日下午,我们组织5组、7组居民群众开展了有针对性地紧急疏散演练。下午2:45,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中,各安全岗位责任人快速到位,及时疏导,带领居民群众快速撤离,两分钟不到,所有居民按预先指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到了安全地带。在撤离过程中,没有居民受伤现象发生。安全撤离后,各安全岗位责任人就此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和再教育。此次演练活动既是对我们应急避险的一次检验,也是居民的一次生命体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也提高了居民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4.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

在活动期间,我社区重点对居民住房、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工厂等各类公共场所的灾害风险隐患进行了排查,动员和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中,全面提高全社会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

为期一周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周已经顺利结束,下一阶段,我社区将从抓思想教育、抓机制建设、抓工作实效入手,继续组织实施好防灾减灾各项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地震应急演练,加大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力度,努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并将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当中来,使防灾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总之,社区的减灾防灾活动,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防灾减灾系万家,和谐社区靠大家”为工作计划,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有效地改进了防灾减灾管理机制,并使社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维护社区安全稳定,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社区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好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防灾减灾小常识:

1、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进行水上转移。

2、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3、关闭电源、煤气、备足干粮食品、饮用水,带好手机。

4、如果连降大雨,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等。

2、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附近。

3、雷雨时不要在野外作业和大树下避雨。

1、突发地震,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如在楼房,应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2、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3、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1、关紧门窗,尽量不要外出,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形,防窗玻璃破碎。

2、如果在户外,千万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

3、如果在开车,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1、要避开所有的窗户,躲在坚实的桌子下,或进入一间小的位于中间的屋子,如厕所,壁橱。

2、脸朝下,用手护住头部,尽可能的蹲伏于地板上。

3、用厚的垫子,如床垫或毯子盖在身上,以防掉落的碎物砸伤身子。

14.社区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篇十四

今天上午,xx社区在小区门口举行了“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今年5月12日是国家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为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xx社区积极开展宣传相关应急知识活动。

一大早,几名工作人员就抬着写着宣传标语的黑板报来到社区门口,这是个人来人往的地方,尽管今天的风有五、六级,但是出行的人们还是被黑板报吸引了:“防灾减灾从我做起”、“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防灾依靠科学,减灾依靠大家”,读着标语,大家纷纷点头,“写得好,写得好,生命就一次,一定要注意安全呀!”。“阿姨,”随着一声问候,我们的工作人员迎了上去“给您一份‘防火安全注意事项’回家好好看看,看完了,再卖废品啊。”一句玩笑话,引来了出出入入的行人们。在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约300余份。

15.创建防灾减灾社区 篇十五

[摘 要]防灾减灾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防灾减灾课程教学根本目的在于,使城市地下空间专业的本科学生掌握灾害的成因、致灾机理和防治对策,为今后的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应工程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防灾减灾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29-03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现代城市缓解城市扩张用地的限制及人口居住压力的有效手段,地下车库、地铁、地下商业街等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在地下空间工程带来舒适、便捷的同时,各地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灾害和事故也日益增多,如深基坑工程的塌方、地铁施工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塌陷、城市内涝等。因此,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防灾减灾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对地下空间工程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具有积极意义,也为职业生涯中工程安全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需求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当前城市地下工程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新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防灾减灾课程的设置,需遵守“重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的教育理念,让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了解和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原理、常见灾害及其类型、防治对策等内容,培养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对各类灾害的应变与处理能力。

(二)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灾害意识

面对灾害时的无知是人类生存的最大灾害,国民的灾害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就全球而言,日本是灾害教育开展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在阪神地震和“3.11”大地震中伤亡人数少即是很好的佐证。而在我国,公民灾害意识淡薄,如消防设施的损坏和救援通道的占用对火灾的救援带来不便,众多灾害和事故都是由野蛮施工和盲目施工造成的。因此,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灾害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综合防灾减灾水平

与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的灾害种类众多,有火灾、地震、爆炸、塌方、突水、突泥等。综合防灾减灾水平的提高,要依靠人们对这些灾害的认识,掌握其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理技术等知识。现在的学生是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管理者、建设者和设计者,提高其综合防灾减灾水平,对今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灾害的预防、治理和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制的建立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主要研究内容

国内高校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都是根据本校特点与特长,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进行确定的,部分高校的研究内容如下。

1.同济大学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该校以抗震减灾为主方向,包括地震作用下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机理、减震防灾及抗震加固技术、地面运动及地震波传播特性、工程结构风振控制理论及应用、防护工程和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等方面。

2.解放军理工大学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解放军理工大学属于军队院校,因此防灾减灾都是与军事相关的,如武器破坏效应、人防工程的防护技术、阵地工程及新型材料的应用、防护工程抗电磁毁伤、地下空间环境控制等方面,具有浓厚的军事背景,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防灾减灾。

3.大连理工大学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防灾减灾学科也是以工程结构抗震减灾为主,包括工程结构抗震理论和模型试验新技术、减震控制理论和技术、建筑的抗震设计等。

4.东南大学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东南大学防灾减灾学科的主要方向为多高层建筑抗震理论及其应用,建筑结构隔震、减震与振动控制,工程结构抗震加固防灾,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价。

可见,由于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足和多次地震所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是工程结构的抗震与减震,对于工程地质灾害、地下工程事故灾害等重视不足。因此,城市地下空间专业本科生增加地下工程方面灾害的教学内容,可提高其对灾害的认识。

(二)现有防灾减灾教材的主要内容

目前,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相近的土木工程专业可选择的教材版本如表1所示。

上述教材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建筑火灾与防火设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风灾、水灾、爆炸灾害、雷电灾害、城市人民防空以及灾害风险评价等。

(三)城市地下空间专业防灾减灾教学内容

综上可见,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知识面很广,有着很强的学科交叉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作为土建学科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因此,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工程教学内容应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特点,在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特色。由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一个新的专业,目前尚未有正式出版的教材供教学使用,现有的教学都是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内容的基础上加入地下空间工程的灾害和事故内容进行的,如火灾的章节补充了地下工程火灾特点、隧道及地下工程防火设计等内容。

与地面建筑相比,地下空间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面临不可预料的灾害更多,如涌水、突泥、塌方等。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参照张庆贺主编的《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护》中地下工程事故灾害的防护内容,结合具体工程事故案例,对基坑工程、矿山法和盾构法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等地下空间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灾害进行讲授。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灾害的种类繁多,课堂教学中仅对常见多发的灾害进行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鼓励同学们在学习课程讲授内容的同时,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个人兴趣,有选择性地探索某一灾害的基本原理、成因、特点及其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丰富

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调研和查阅文献,形成了以下教学内容体系:1.防灾减灾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2.地质灾害及其防治;3.火灾及建筑防火;4.地震灾害及防震减灾;5.洪灾及城市防洪;6.地下空间工程事故灾害;7.灾害的风险分析与评价;8.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受学时限制,以地质灾害、火灾、地震、地下空间工程事故灾害为讲授的重点,结合当前各自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势和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授课时,围绕“灾”进行,由灾源到后果,再到应对策略;注意分析多种灾害间因果关系,比较不同灾害成因与对策的异同,如滑坡与崩塌。

(三)教学方法多样

为提高防灾减灾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灾害图片、视频等,因此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1.结合近期国内外出现的灾害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如:①讲授地质灾害时,结合2014年8月~9月我国重庆、贵州和湖北等地暴雨造成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进行授课;②学习地震灾害内容时,结合2014年8月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永善县地震案例,讲解地震成因、建筑结构破坏倒塌机理和抗震减灾的措施。

2.结合自己参与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进行授课。科研活动与教学过程相互促进,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讲课更为生动;而通过教学,可以发现科研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如笔者结合参与的煤系与岩溶地层隧道科研项目,讲解煤系地层和岩溶地层隧道施工可能出现的灾害、造成的后果以及防治对策。

3.由于图片、视频的需要,教学全程采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发布大量的信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注重教学素材的积累,形成了一个防灾减灾的素材库,包括各类的火灾,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玉树地震等地震灾害,西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事故案例,美国“9·11”恐怖袭击和各地的爆炸事件,城市内涝、基坑坍塌和地铁等工程事故案例,以及一些灾难性电影,如《2012》《Pompei》等。通过图片、视频等让灾害重现,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讲授事故处理方法、程序、手段和经验,使得学生具有处理灾害事故的基本能力。

四、结语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防灾减灾课程教学根本目的在于,使城市地下空间专业的本科学生掌握灾害的成因、致灾机理和防治对策,为今后的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应工程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课程设置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定探索,期待与国内同行交流,以促进地下空间防灾减灾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的不断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江见鲸,徐志胜.防灾减灾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郑居焕,李耀庄.日本防灾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中国公共安全,2007(2):107-109.

[3] 陈士海.工程爆破中的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问题[J].爆破,2003(S):84-87.

[4] 陈龙珠,梁发云,宋春雨,等.防灾工程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周云,李伍平,浣石,等.防灾减灾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 张庆贺,廖少明,胡向东.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护[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上一篇: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开工典礼仪式下一篇:信息组织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