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古诗知识点

2024-09-03

初中语文的古诗知识点(精选16篇)

1.初中语文的古诗知识点 篇一

然而, 我们中的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古诗的时候总爱把古诗当作古文一样, 一字一词的去讲解, 然后把她翻译成现代汉语, 叫学生背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讲就是:枯藤缠着老树, 老树上有一只乌鸦, 远处有小桥, 流水和百姓家。在荒凉的古道上, 有一个人骑着马在走。本来这首曲子描写的是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却被老师割离得支离破碎, 一幅美丽的图景顿时黯然失色。她圣洁的灵魂因此而玷污, 她那博大精深的意境因此而变得平淡无奇, 她的韵味已不复存在, 她不再给人以美的遐想, 不再给人以细嚼慢咽的满足。她已面目全非, 失去了她夺目的光泽, 失去她的原汁原味。

那么, 怎样才能让古诗这一最高艺术以她原来的姿态去走进读者的心里呢?

常言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古书就是要在读中去品尝诗的韵味, 在读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古之学者读书大都摇头晃脑, 而且颇为陶醉, 其神情难以言表。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去写老师读书的神态:“因为读到这里, 他总是微笑起来, 而且将头仰起, 摇着, 向后面拗过去, 拗过去。”我想此时的这位先生肯定已完全融入了书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之中了, 他此刻的心情恐怕比吃了任何一种美味佳肴还要舒爽。

欣赏古诗重在读和赏析。读诗可以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以丰富的形式初读整首诗, 以达到读准字音、节奏, 初步了解诗歌大意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然后在全班自由发言。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诗歌, 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初读之后, 要求学生悟读和评读。在充分朗读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形象、思想情感及表现手法进行感悟与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由点到面, 即由对字、词、句的理解自然引出对全篇的理解。对重点词、句, 甚至作者在诗歌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 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做评价性的分析。比如, 陶渊明的《饮酒》, 可以让学生谈谈对陶渊明的看法, 谈谈对“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理解;读陆游的《游山西村》, 可以让学生谈谈“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人生哲理。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 还要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在课堂上可以开展背诵比赛, 通过默写检查背诵的效果。

当然, 作为一名初中生, 他们是不会在读中领会诗的深邃的内涵的, 也不会在心中勾画出蕴含在诗中的美丽图景的。教师应以读带讲, 讲中再读。把学生带入到那神奇而优美的画面之中。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 边读边作如下讲解:“常言道: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美妙绝伦, 而西湖六月的风光更是无与伦比, 美不胜收。红日当空, 莲叶满湖, 似与天相接。朵朵荷花姹紫嫣红, 娇艳欲滴。莲叶上露珠晶莹, 在阳光的映射下, 闪闪发光, 像一粒粒珍珠。微风吹来, 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 就像喝了一口陈年老酒。那珍珠也一粒粒的滚动, 显示出无穷的生机。此时, 天空日丽, 那红碧交辉的彩色画卷, 令人心旷神怡。你会感觉到, 此时的我已并非凡夫俗子, 而已飘飘欲仙了, 似在天上走, 心中是何等的惬意, 没有丝毫的哀怨和忧伤。

经过上述讲解, 师生共同走进了天堂般美丽的西湖, 共同去领略西湖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胜景。这样, 我们既走进了诗的意境, 又带给了学生无穷的美的遐想。如此讲读结合, 学生易于理解, 易于成诵, 培养了学生欣赏古诗的综合能力。

另外, 我们在讲古诗的时候, 并不是单纯的只讲一首, 而应联系其他与之内容相关的诗一起讲。这样, 既可扩大学生知识面, 又可激发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如讲《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送别诗时, 让学生了解“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健康的, 积极向上的。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细雨如丝, 繁花似锦的三月, 表现了作者和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送元二始安西》描写的是在古道西风, 杨柳依人的初春送别友人, 作者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凄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的是在奇寒无比, 冰天雪地的隆冬送别友人, 作者心中充满惆怅。这样, 一组送别的场面像放电影式的在眼前浮现, 清晰而生动, 这不仅加深了印象, 而且还展示了古诗的无穷魅力与生机, 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又如, 我们在讲咏雪诗 (词) 时, 除了书中的《沁园春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外, 还可以联系这样几首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一, “天下一笼通, 地上大窟窿, 黑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其二, “夜来北风寒, 老天大吐痰, 一轮红日出, 便是止痰丸。”其三, “战罢玉龙三百万, 败鳞残甲满天飞。”这样, 让学生感受不同诗人对雪的不同描绘, 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北国世界, 一起去欣赏那“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北国风光。

古诗, 是中华民族古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古诗时, 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颗能发生耀眼光芒的珍珠, 而不是一颗泥土裹身, 失去真面目的泥丸。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 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宗旨。在教学中不能是单一的, 教学式的, 也不要把学生当作是一台被动接受的机器, 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打开学生想象的思维空间。要知道, 在教学中, 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要让这语言高度凝练的古诗真正亮丽起来, 要让古诗的作者在九泉之下也能发出欣慰的笑容。那样我们便可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古诗。”

2.论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篇二

一、重视古诗词的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我国几千年来对学习最好的总结,而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更是如此。古诗词具有节奏鲜明、音韵铿锵、悦耳动听,具有音韵美和音乐美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诵读不仅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容易在这种极具韵律感的阅读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增强与作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阅读无疑是学好古诗词最重要的一环,也已经成为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问题是应该如何来诵读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诵读的时候要突出韵脚,体现出古诗词的音韵美和音乐美,当然并不是说对所有的韵脚都要用重音,而是要使用一些技巧,比如“低中见高”、“快中显慢”等等,真正的对出韵律、读出韵味,像“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等。其次要注意读时的停顿,古诗词都讲究押韵、平仄、节奏、句调等,在读的时候要按照古诗词的阅读习惯,注意节奏,体现出古诗词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而又错落有致的韵味来,比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最后,在学生诵读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情的投入,许多古诗词都包含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只有投入感情,切身投入到作者的感情之中。才能真正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融,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情感,从最本质的层面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二、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感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显然引领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才是我们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于漪老师对于古诗词教法的阐述我认为非常值得借鉴:古诗词的教学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功能;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拓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

许多古诗词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想象,或者给予一些图片,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更好地体验出作者当时的情感。比如在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一些西湖美景的图片。把古诗词的美和画面的美相互融合,实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良好教学情景的设置。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主体的意识,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在遇到一首新的古诗词时,如果学生能够在观察中质疑,在质疑中欣赏,在欣赏中体验,那么学生就算学会了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感受古诗词的美,感情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对古诗词艺术美的享受,提高自己对美的欣赏品味和情趣。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老师就不再重要,相反,这种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就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老师就必须努力的提高自己,面对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其次,老师还要对知识,对学生都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比如有些诗词过于抽象、有些诗词时代感极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设计一些环节能够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生活中去体验诗词。从中看出,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按照教参对学生一步一步教讲解,而是要不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学习的服务和引导上。对老师的古诗词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实现初中古诗词的有效教学,各种教学教法层出不穷。本文主要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拙见,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盂庄中学

3.初中语文的古诗知识点 篇三

言简意丰先定调

——古诗鉴赏之形象与情感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董元达

谢 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

川:唐代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学生答案】

(1)董元达不愿读书,跃马西入金城,经过一番艰苦生活后,容貌全改。

(2)董元达曾经受皇帝召见,慷慨议论,令皇帝高兴,但问及读书,脱身而逃。

(3)董元达晚年生活潦倒,隐居大梁,只有破屋数间。(2分)

【我来点评】

【问题总结一】

【规范思路】

【我来作答】

【备考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听郑羽人弹琴

李 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

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

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学生答案】

诗歌的第三联写出了草间的小虫已经不再喧嚣、松顶的鹤惊鸣的画面。诗人选取一高一低两个意象,描绘了琴声的效果,很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特点。(3分)

【我来点评】

【问题总结二】

【规范思路】

【我来作答】

【备考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病起书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①,京华父老望和銮②。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

庙社:宗庙、社稷。②和銮:又叫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的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的称“銮”。

注②

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

【学生生答案】

此诗抒发了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人客居江干,年老多病,想象京华父老希望早日看到皇帝的銮舆;诗人夜半挑灯细看《出师表》,盼望朝廷出兵,恢复中原。(2分)

【我来点评】

【问题总结三】

【规范思路】

【我来作答】

【备考答案】

【变式训练】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古剑篇

郭 震

君不见昆吾①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②。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 ①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②“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2)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

“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4分)

(2)尾联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1)

(2)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赏心亭①

陆 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①

注②

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奉诏回临安面陈恢复大计,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南京),登亭有感而赋此诗。作为主战派,诗人曾向朝廷建议迁都建康,以利于防备,但不被采纳。

②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③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纠偏补弱】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怎样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特别提醒】

(1)

明确关键词“形象”与“特点”的答题指向;

(2)

明确关键词“概括”与“分析”的答题指向;

(3)

平时多积累形象、意象的精神、情感、意蕴;

(4)

4.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古诗知识点 篇四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碣(jié)石 澹(dàn) 竦(sǒng) 峙(zhì) 堤(d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次北固山下 次:停泊。

(2)最爱湖东行不足 不足:不够。

(3)路转溪桥忽见 见:出现。

二、重点句子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观沧海》中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表达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文学常识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著称。

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其作者是元朝戏曲作家马致远。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古诗的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古诗的学习技巧

5.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的难点与突破 篇五

一、古诗词背诵的重要性

首先, 古诗词的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画面感极强, 对偶押韵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背诵, 能够使学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艺术的浸染, 使其语言审美能力提升, 想象力也更为丰富。古诗词所使用的对偶等技法, 蕴涵着别致的文字之美, 有益于学生诗词品鉴能力的提升, 使其充分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之美。

其次, 背诵古诗词有利于学生熟悉古诗词的形式, 感悟字的凝练、句的整齐、节的匀称。同时, 可以了解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的区别, 知晓律诗的押韵、平仄、对仗等。

再次, 通过背诵古诗词, 学生的感觉、情感和思维能与诗词作者相融合, 能切实体味诗词作者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表达。

二、初中古诗词背诵的难点

虽然古诗词背诵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初中生在古诗词背诵过程中却客观存在着一些难点, 使得背诵停滞不前, 甚至会成为学生的“噩梦”。

(一) 古诗词数量繁多导致记忆困难

当前, 初中阶段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有61 篇, 但这只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的, 课堂中教师还常常会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优秀的古诗词, 可以说古诗词的数量较为繁多, 学生记忆起来难度较大。

(二) 字词表达与认知方面存在矛盾

初中生多为“00 后”, 他们的思维与认知是十分现代化的, 与古诗词中文言的字词表达是存在矛盾的。例如“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田园居 (其三) 》)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等, 这与现代表达习惯和学生的认知差异较大, 学生在背诵时会感觉难度较大。

(三) 背诵之后缺乏复习, 容易忘记

背诵是需要遵循记忆规律的。初中生虽然当时能将所学古诗词背诵熟练, 但是背诵之后却忽视了记忆规律, 缺乏复习, 导致已经到脑海中的诗句记忆不牢固, 容易忘记。

三、初中古诗词背诵的突破

古诗词的背诵难点并非个案, 可以说是所有初中生乃至高中生都久受其扰的问题。对此,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归类, 突破字词难点, 强化古诗词温习, 逐一突破古诗词背诵困境。

(一) 对古诗词进行归类

虽然古诗词数量繁多, 但是如果将其归类, 就会比较清晰明了。而进行归类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比如按形式可以分为古诗、律诗、绝句;按内容可以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叙事诗等。当然, 还可以按朝代归类、按作者归类, 只要归类, 就可以使诗词背诵的条理更为清晰。等到了初三总复习时, 学生便可按照归类进行诗词的复习, 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 突破字词难点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 一些字词比较生僻, 或者用法与现代不同, 或者语言表达与现代不同, 因此会使学生背诵时感觉到比较困难。为此, 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注意对古诗词字词的突破。比如, 对于一些生僻字, 教师可以将其含义、结构、古代的用法、现代的用法、其他古诗词中的运用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讲解真正了解生僻字。这样一来, 学生在背诵的时候, 就会感觉背诵难度降低, 背诵的效率自然会提升。此外, 还可以以字词为主线来提高背诵的效率, 如背诵《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 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三) 强化古诗词温习

背诵古诗词同背诵英语单词有相似之处, 就是不复习就会忘记。为此, 教师应该不断强化学生古诗词的温习, 使学生经过频繁的背诵将古诗词真正强化于心。对此, 可以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让学生背诵本周所学, 也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古诗词背诵小竞赛”, 使学生每天都能诵读、背诵古诗词。当然, 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回顾同类诗词, 进行对比学习, 以强化学生的理解, 并加深诗词印象。

四、结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历史的长河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篇章。“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由此可见, 古诗词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背诵古诗词不仅是为了更进一步赏析古诗词的美, 也是为了体味诗词作者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表达。希望本文对于初中古诗词背诵的难点和突破策略进行的研究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和初中学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从而突破难点, 强化诗词背诵学习。

参考文献

[1]狄新华.初中语文课文背诵技巧分析[J].考试周刊, 2015 (92) .

[2]司志琼.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 (中) , 2013 (12) .

[3]高凤珍.浅谈“课外资源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基于《嫦娥》教学的反思[J].课外语文, 2016 (3) .

6.浅议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 篇六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对于进行有效古诗词教学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对古诗词产生学习兴趣,才能感受到古诗词特有的意境,才会有意识的去学习积累古诗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开展一些“鉴赏古诗词”活动,让每个学生选定自己喜爱的古诗词,就诗词的作者、内容、情感、及写作背景进行鉴赏讲解,让其他学生都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都积极进行材料的收集、多媒体演示课件的制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利用学生喜欢表现、喜欢攀比的心里,还可设计一些游戏式的活动,如古诗词接龙、古诗词知识竞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智慧和潜能。

二、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因素,进行审美教育

普希金说,“诗人,用言词把人心照亮”,唤起人们的“善良感情”。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的结合,是一种美的体现、美的化身。古诗词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培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古诗词教学中的美学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只要教师结合教材恰当加以点拨、讲解,就会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古诗词的自然美无处不入画,读这样的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如“大江东去,浪陶尽,千古风流物”;“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仅如此,古诗词中的社会美、艺术美也无时无刻不在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如李白的“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文天祥的“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屈原的“世洞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一个个崇高的伟大的形象,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令人钦佩,启人心智。

三、优化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优化古诗词教学,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如在教《游子吟》这首诗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此时有的学生想象的意境是儿子睡在床上,母亲在床边灯光下给儿子缝衣服;有的想象的意境是儿子在灯下看书,母亲在灯光前缝衣服;还有的人想象的意境则是儿子到临行时穿着衣服,母手拿针线在儿子身上缝补。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也让课堂和诗词都焕发出了生机活力。辅以适当的训练,把学生主动学习同教师重点指导训练结合起来,适当的训练,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训练,要精心选择材料,并合理设计训练计划,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训练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知识的迁移,从而提升古诗词的阅读能力、理解力及领悟力。

四、充分利用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中的名句最能引发读者思考,余味无穷,可以全面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在学习古诗词时,不能停留于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有更进一步欣赏优美诗句,从整体表达上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运用联想和想象,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把这些意象进行组合,创造出一些有条理的生活图景和画面来,把自我融入诗歌中去,从而把握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好的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创造的意境,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例如,教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握诗人的形象,融入自我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摹一幅这首诗的画面,使学生充分感受其苍凉意境;教授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语言来刻画诗人月夜无眠,在月光的清晖中低吟、徘徊,怀人思远的情景和远方的爱人揽镜自怜的相思之苦,从而深刻感受作者在诗歌中营造的刻骨铭心的哀婉气氛。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关注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而逐步进入诗人创造的艺术境界,从而领会诗人的思想与诗歌的主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因素,让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感受美,亲近美,提升自己是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智力,不断地探索创新,以期获得更大的收获。

7.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知识点 篇七

内容: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塞外秋景,下阕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

思想感情:《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荒凉萧瑟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1)写景以“异”字统领上片,描写“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通过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等景物,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凉萧瑟 气氛 。

(2)赏析“衡阳雁去无留意”。

拟人,把大雁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西北边塞的荒凉寒冷,侧面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艰辛。

(3)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借用东汉窦宪“刻石勒功”的典故,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4)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互文,悲怆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情怀,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5)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8.初中语文的古诗知识点 篇八

意象类知识梳理

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

知识梳理

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练习体悟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注释]飐:zhǎn风吹颤动。赖:亏得,幸好。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桃花分割线

【解析1】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水面上碧波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全篇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泼、风趣,犹如一幅纯洁、质朴的爱情的画面。

【解析2】

早晨的江岸边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傍晚时分,江面上空风起云涌,骤雨袭来。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解析:自六朝到唐代,描写采莲女的诗歌往往写得活泼清新,并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慕艳情为主。这首《采莲词》另辟蹊径,生动地塑造了一伙采莲女勤劳勇敢的形象,表现了她们为了采莲,朝出暮归,遇到险情,相互依靠,齐心协力地去战胜困难的独特风姿。

答案:

(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

(2)相同: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不同: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而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题型解析:第(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应重点关注这两首诗的三、四句。第(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衬人,这一相同点不难看出;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欲语低头笑”),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二)鉴赏景物形象

知识梳理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即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所谓“意象”主要指的是这类形象,因而也是高考重点。高考设题,一般考查景象(意象)的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鉴赏景物形象,首先要感知景象特征,它的形、声、色、动、静,进而体会深层含义;其次要与感情结合分析。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练习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释】[1]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

[2]鸠(jiū):鸟名,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

[3]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4]觇(chān):探测、察看。泉脉:地下的泉水。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觇(chan)泉脉:查看泉水的通路

[5]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6]觞(shāng):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御:进用,饮、喝的意思。临觞忽不御:(诗人)面对着杯中酒,忽然又停住了喝。

[7]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翻译】

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题目】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示下,满怀憧憬,追求美好的未来,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解析】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到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成功地表现了浓郁的春天气息。先要整体感知基调,然后再具体到每一个意象。

(三)鉴赏事物形象

知识梳理

诗歌的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高考设题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鉴赏物象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句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分析诗中的描写,再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深层分析。

做题的思路为: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练习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 花/陈 亮①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②正主张。

注: ①陈亮:南宋爱国诗人。②东君:司春之神。

【解析】

翻译: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又哪怕那雪压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复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为春神正在主宰着人间。萼:è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一圈绿色叶状薄片,花开时托着花瓣。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颂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诗人以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思想。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梅花三弄”曲调了,春神就要来到人间,主宰大地。表达了诗人爱梅、惜梅之情,请东君为梅花作主,让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

陈亮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梅花》一诗,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诗是诗人情感发展的产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末,投降派的种.种苟且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题目】

(1)这首诗着重表现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你认为诗中梅花的形象和作者本人有着怎样的联系?

(2)“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已成为千古名句。在本诗里,这一联写的是什么意思?后人引用这一联,可用来表达什么意思?

【答案】

(1)开花早,报春信,不畏严寒。作者以梅花自比,梅花的形象寄寓着作者坚强的性格、高洁的品质。

(2)梅开花早,竞吐芳香的百花都落在了梅花的后面。敢于首开风气,敢为天下先。

解析:(1)梅花的特点从二、三两联可以看出。

9.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分析 篇九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唐诗 语文素质 人文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蕴涵的价值

1.以古诗之美丰富学生思想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面富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念,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将这些思想与审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讲述与引导,对其加以熏陶、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初中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类作品在古诗词里面占据多数,其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读者读来荡气回肠。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族危难的年代,诗人用行动,用诗歌表达自己誓死卫国的决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诗人杜甫因国家动乱,到处漂泊,但无时无刻不挂念国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句无不反应了作者的悲愤与痛彻心扉,表现出了杜甫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念。大诗人李白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空怀一腔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他仍然对追求理想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心态,等等。

(3)向世人传达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间真情。古人用大量的古诗词不断歌颂着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女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依恋。友情在中学生阶段很重要,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友情的美好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

(4)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古诗词中有不少写景的诗篇,从古代诗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对祖国江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比如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等。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只有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关注生活点滴,才能将生活如此美妙地传达出来。

2.以古诗之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古典诗词体现着丰富的艺术美,其表现主要如下:

(1)音乐美。古典诗词最早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每首古词都配有曲,曲就是配乐唱的,其音乐性也就不言而喻。古诗多音律和谐,章节复叠,有着浓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唐朝之前成为古诗,之后成为格律诗,古诗多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律诗对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讲究平仄,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2)语言美。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诗中的每一个字对诗整体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得出来的,诗中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韵味,饱含了不同的意境。比如可比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悠然望南山”中“见”与“望”的区别。很明显,“望”字缺少一种悠闲的意蕴。

(3)意象美。诗歌形成过程中需要诗人精神情感异常饱满、激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这种广阔深远、自由新奇的审美想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诗歌这一特点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讲述诗歌写作背景、诗人个人经历等措施,积极调动学生想象力,使其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感情体验与经历去感受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与丰富画面。

(4)结构美。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意境,还应在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了解一下诗歌的构思结构特点。古典诗歌的构思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叙述故事情节的构思方法(《木兰辞》),写景抒情或怀古抒情的构思方法(《钱塘湖春行》《赤壁》),以幻想结合现实的构思(《雁门太守行》)等等。除此之外,托物言志、情境交融等抒情方式,想象、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拟人、对比、双关、夸张都是修辞手段的有效运用,使得古诗结构与意境更加丰富。所有这些在古诗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应向学生加以传授,进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艺术结构与思想意境。

二、实现古诗教学价值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它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

1.吟诵朗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歌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出色的诵读不但能够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诵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各词字的语音、语调都会有轻重之分,这样既能读出音律美,也能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在吟诵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基础。

2.通过比较联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比较联系法可有效减少学生古诗词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的现象,比如“亲射虎,看孙郎”与“西北望,射天狼”中的“郎”与“狼”的书写。通过平时的比较联系可有效帮助学生区分并理解。

比较联系法可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蕴含的传统意向。比如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燕”与“雁”的区分。通过对含有这两字的诗句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含“燕”字的诗句都有春天有关,代表了春意盎然,成为春天的象征;带有“雁”字的诗词多与秋天相关,出现意象多为大漠、边塞等,通过类似比对,学生对古诗句的意象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总之,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与想象,使其认识到古典诗词的存在价值及其所能产生的影响,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涛.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9).

10.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篇十

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并且具有很大的教学难度。本人结合实际教学工作, 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 并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前预习、加强朗诵技巧培养和展开想象、品读课文四个方面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受到足够的重视, 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然不佳。笔者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对学生学习古诗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总结, 认为在学生的学习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 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80%左右的学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 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会阅读课本以外的其他古诗词作品。一些学生因为觉得存在理解障碍, 学习古诗词比较费力;一些学生认为除了应付考试外, 学习古诗词没什么用;古诗词表达的情感不符合时代潮流, 学生很难产生共鸣。 (2) 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识记”层面上, 不懂诗歌鉴赏的方法, 不会鉴赏。 (3) 中招考试在古诗词学习中起着导向作用, 历年的中招考试中古诗文的默写都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是换时间去诵读, 而不能真正地去欣赏。 (4) 不能学以致用。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古诗词积累对自己的写作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在写作中不会化用诗句。这些问题的存在, 导致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收效甚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他们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以识记和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并探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二、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方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 时代较远的距今两千多年, 较近的也有一百多年。由于时代不同, 在读这些古诗词时, 今人与古人之间存在着一条天然鸿沟。对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 要深入地理解这些作品是件较难的事情, 所以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如在学生学习《蒹葭》时, 笔者并未急于让他们接触课文, 而是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并告诉他们这首歌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的。接着, 又举出了几首学生熟悉的歌词, 并告诉学生这些词是将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诗句稍稍改动, 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学习每首诗词时, 都先将涉及的作者逸事、创作背景以及史实、典故等讲给学生听, 不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还增加了课外知识,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激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 强化课前预习。

古诗词的教学中, 如果将所有内容都安排在仅有的课堂45分钟时间, 可能会很仓促, 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 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强化课前预习活动。首先, 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自己熟悉的途径, 搜集古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写作风格等方面的常识, 为课堂教学增加生动详细的内容, 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 要求学生找出预习时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并列出预习计划, 对课文中需要详细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提前介入字词理解和内容理解, 并依靠自己的理解展开学习。最后, 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筛选学习中的难点, 奠定教师课堂针对性讲解的基础。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 有效的课前预习帮助课堂教学更好地将时间运用到重难点,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形式美和韵律美,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他们对诗词思想感情的理解。因此, 古诗词教学中应将朗读贯穿始终, 并加强朗读基本知识和技巧的培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歌的美、理解其中表现的情感。教学中, 我将诗歌的朗读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教师泛读或者让学生听录音;其次师生齐读, 读准字音并点拨难以理解的词句, 对较容易理解的字词让学生自己讨论, 在读的过程中弄清诗歌的大意和表现的主题;最后指导学生划清节拍、读出节奏感, 甚至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读, 体会其中的节奏和韵味。以理解为基础, 指导学生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读, 在朗读中感受诗词表现出的美。

4. 展开想象, 品读课文。

11.初中语文的古诗知识点 篇十一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点归纳:

1、诗人用月不能总圆人不能总欢在这里来宽慰自己,表现他政治上虽受到打击但是也不能消沉颓废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诗人希望彼此能情谊深长,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仍能共享美好月色的幸福(祝愿人们生活幸福)的诗句;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记承天寺夜游》中间接描写月光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

5、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2.小学语文古诗词背诵知识要点 篇十二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诗中水 :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中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诗中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诗中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诗中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诗中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诗中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来。(柳宗元《江雪》)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古诗词背诵》知识要点

1、《七步诗》以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设喻,表达了诗人对手足相残的悲愤,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2、《鸟鸣涧》描绘了夜晚山中空寂幽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3、《芙蓉楼送辛渐》中“冰心”象征着纯洁的心,“玉壶”意味着清廉正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4、《江畔独步寻花》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春暖花开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选自《石灰吟》,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石灰,实际上表达了作者不怕牺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6、《竹石》既赞美了竹子,又表明了作者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青春”指的是春天的景物。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8、《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诗人渴望社会变革、人才辈出的愿望。

9、《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表达了作者对春逝的惋惜和对友人的不舍。

10、《浣溪沙》描写了清泉专寺幽雅的风光与环境,词人即景抒怀,最后一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体将白发唱黄鸡。”是作者不服老的宣言,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综合复习》知识要点

1、《养花》作者是老舍,体裁是散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

2、《生活是多么广阔》是著名诗人何其芳的诗。诗中抒发了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中华第一龙》从“中华第一龙”谈起,讲了中华民族的标志——“龙”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和意义,赞颂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濮()犷()蜥()椽()瞩()弋()

4、《狱中联欢》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狱中讲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庙在重庆市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狱中联欢的过程是: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

5、《名碑荟萃》中依次出现的书法家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的书体潇洒清秀,代表作品《兰亭序》;欧体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代表作品《皇甫诞碑》;颜体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代表作品《颜勤礼碑》;柳体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代表作品《玄秘塔碑》。

6、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琥珀》一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具体描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1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议 篇十三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而言, 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主动探求思索。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可使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十分迫切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 初中阶段不少于五十篇。

从教学实践出发, 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等各方面因素,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吸收, 并能掌握学习古诗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古诗词的诵读

课堂诵读的形式, 除了通常的范读、跟读、齐读、轮读、重音朗读之外, 还可以进行定时背诵、小组背诵、背诵接力、小组评优等, 以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这些方式方法,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诵读对象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的诵读应不拘于形式, 只要学生觉得所选择的诵读形式有助于理解与体会, 就是最好的诵读形式。在不拘一格的个性化诵读中, 学生可随时中断诵读, 品味作品的精彩之处。一般而言, 经过教师的讲述、提示, 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和认识, 对诗文的背景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此时进行诵读, 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个性化的诵读要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 如“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要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反复地读, 在读中进行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得多了, 自然成诵, 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在反复诵读中, 学生自然会有新的感悟。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 指导学生低声漫语吟读诗句, 仔细品读赏析诗中的意境, 在低声诵读中感悟, 在感悟诗情意境后再品读, 读出诗文的抑扬顿挫、回旋曲折之美, 悟出诗中所写景物的情趣。

二、情感意境的把握

1. 创设情景, 直观感受

教师通过CAI课件、挂图、书面文稿等形式展示有关资料, 学生通过欣赏、阅读这些资料, 获得初步的认识, 以便读通诗文, 读出诗句的内在情感。资料内容可以是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可以是诗中蕴含的画面, 也可以是与其相关的背景音乐。比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时, 就可以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使学生通过音乐的形式获得直观的艺术感受。

2. 知人论世, 深入理解

孟子曰:“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因而只有“知其人, 论其世”, 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 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诗词学习, 必须让学生做到知人与知世, 否则就很难真正准确理解作品的含义。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从字面上看, 这首诗无非是写三峡水流湍急、船行之快, 是一首山水诗, 但是如果这样理解, 此诗就不会成为千古绝唱了。这首诗还有更丰富的含义, 那就是表达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路过三峡, 遇赦而返时所作, 因为有不久之前逆水而上的艰辛, 所以在遇赦归来顺流而下时, 才会感到格外轻松喜悦。这种感情在诗里并没有直说, 而是以轻松的节奏流露出来, 如果不了解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和心境, 恐怕很难理解这首诗隐含的内容。

3. 品味诗句, 作发散性思考

例如教学杜甫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时, 对“落花时节”的理解就可以作发散性思考:将“落花时节”与诗中的“江南好风景”联系起来思考时, “落花时节”当是指春天;将“落花时节”与李龟年的经历联系起来思考时, “落花时节”是说李龟年昔盛今衰的境况;将“落花时节”与杜甫的经历联系起来思考时, “落花时节”应是杜甫自身不幸的慨叹;将“落花时节”与唐代的状况联系起来思考时, “落花时节”又可视为对国家命运的感叹。

三、鉴赏能力的提高

前面笔者已说过, 诗词的背诵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也是一个考验人的意志的过程。一时的冲动是背诵不了多少诗词的, 没有一定量的诗词积累, 很难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如何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呢?开展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虽然,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一些活动,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是很难开展起来的。古诗词的教学一定要开展相关活动, 可以说没有这些活动, 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就很难提高。丰富的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交流学生彼此对诗词的感受。如何开展活动, 没有现成的模式, 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同, 所要采取的方式就不同。

古诗词的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次数。现在进行的活动常是一些象征性的:为进行普通话的宣传, 就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活动;为纪念什么节日, 就找几个学生朗读一下诗歌。这样一个学期也不过一两次, 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古诗词的教学活动应是灵活多样的, 可以让学生看一组图片去联想所学过的诗词, 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让学生背诵几首以前学过的诗, 可以在课前的两三分钟让几个组选出代表去背诵另外几组学生抽出的诗词……古诗词的教学活动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有限的, 只有把学生发动起来, 教学活动才能长久地开展下去。

四、多媒体助力诗词意境

古诗词往往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在对古诗词的整体审美感受中, 视觉、听觉起着主导作用。因此, 古诗词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根据所学诗词的内容和特点, 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设置相应的情境, 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以丰富他们对古诗词的形象感受, 从而准确把握好诗词的意境。如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配上古琴曲《阳关三叠》, 深情吟诵悠远隽永的送别情;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时可配上古曲《十面埋伏》, 体现沙场征战、壮志凌云的豪情;《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与许多古诗词的意境也能达到意外的契合, 教师可从中选择适合的曲子, 帮助学生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五、古诗词助力写作

古诗词经受时间的检验, 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 犹如一杯至醇至真的美酒, 古色古香而韵味无穷, 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皆光辉灿烂, 令人心醉神驰。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悟、掌握古诗词的同时, 更应注重学以致用, 把古诗词中的名句自然巧妙地引用到写作之中, 帮助学生汲取精华, 将古诗词的精神内涵有效地融入学生的思想情感表达中, 从而写出文质兼美、思想内涵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升华学生的审美情趣,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农训之.诗歌教学不可忽视两个重要环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中教研究) , 2004 (Z1) .

[2]蒋德均.中学诗歌教学方法探微[J].教育评论, 2005 (1) .

14.初中语文的古诗知识点 篇十四

关键词:朗读 韵味 意境 思维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优秀诗篇,它们那简练的文字、严谨的节奏、优美的韵调、浓烈的情感,给我们心灵带来享受。它们以博大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智慧、永恒的艺术魅力,为中华文化积攒了大量的精神食粮。这是我们应该珍惜的财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教会学生鉴赏古诗词。经过我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时,“诵读”教学很重要。

诵读是语文课的本色,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非常讲究韵律节奏的。它音韵优美,很有节奏感。我们甚至可以相信古人欣赏诗作时,或许有专人伴舞,专人抚琴,专人吟诵。所以,古诗词只有用心且发声的诵读才能真正感知。我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经常采用“诵读”的方法来教学生学习鉴赏。总结来说,诵读分为三个阶段,即“三读”:一读韵味,二读意境,三读思维。

一读韵味。古诗词的韵律节奏是比较强的,很有音乐性。初读古诗词时要注意古诗词的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变化。古诗词诵读的节奏有其严谨的规律,有其平仄要求。其实也并不复杂。以李商隐的七言诗《无题》为例:此诗以“二/二/三”的节奏来停顿:“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有按“二/二/一/二”来停顿的,诗中会有变化。但即便不懂平仄,只要读出感觉,停顿也就水到渠成。重读的字主要在“别亦难”“百花残”“丝方尽”“泪始干”等,这些是本诗的一些关键词,也是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这些地方重读,也是古诗词固有的规律。在语调上,要注意把握语调的高低、缓急等变化。如在诵读第二联时,音调是由平缓到上扬再到无奈且略显沉重的收场,这从头至尾都要熔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著的感情。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在这一阶段,不作深究,能大致体会即可。“一读”主要解决字义、读音、断句、语调等表面内容,是后边诵读的基础。

二读意境。意境,是古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其实,在“一读”时,学生多少也能体会出一些。在“二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本诗情境进行“吟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悲秋之作,教师要启发学生用缓慢的音调读出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的无限凄凉悲苦的意境。一开始,教师可以范读,或者寻找一些相关视听资料,来配合渲染气氛。当然,这一环节的关键还是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让学生大胆地或者别具一格地去吟诵。这样有感情的“吟诵”多遍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把这首小令中提到的情境在脑海中联想一遍: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如此萧瑟的场景,如同电影片段一样,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肯定会让他们在凄凉中又充满感慨。此为“二读”。学生带感情的轻声“吟诵”之后,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构建诗词意境,会为接下来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便利。

三读思维。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但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时空反而很大。学生在体悟古诗词的情感时,首先要知道这是一个立体式多维空间的描述。然后,在了解了诗人和诗词创作背景后,能够站在诗人的立场上,以诗人创作诗词的思维再重新把诗词诵读几遍。这样,肯定会比之前有不一样的感受。像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首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曹操率军抵达碣石山,登山观海,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波涛汹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作为功绩自与秦皇汉武相媲美的一代豪杰,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面对大海,他的心情肯定如奔涌的大海般激动难平。这首诗几乎全篇写景,如果不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其也并不见得有多豪迈。但若了解了曹操和创作背景之后,此诗通篇是景亦是情。试想,一个作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一个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曹操,他所看到的景色无不代表着自己的豪情与英雄气概。这样细细品味,把这样的曹操读进去,再从曹操跳到现实来,就跟现在流行的穿越一样。即让学生学会把自己从解读古诗词应有的思维中带进去,再从古人的思维中走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人的心境,更能从整体上加深对古诗词的解读。

诵读至此,学生应该能够带有情感的抑扬顿挫的把所学古诗词给背诵出来了。我们的古诗词鉴赏教学也基本达到了目的。教师在其中的任务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教师要从以前的翻译解析为主转变到以引导、调控、点拨为主,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研究教材、找准线索以及指导学生掌握诵读方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古诗词鉴赏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才能培养出拥有中国精神的现代性人才。

总之,古诗词因其时代久远、表达方式独特、诗人的情感因素等原因,学生学习肯定会有一些困难,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不便。但古诗词毕竟还是我们民族的语言,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敢于创新方法,敢于创造氛围,充分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5.初中语文的古诗知识点 篇十五

一、请你填写合适的诗句: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4.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只填序)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七步诗》的作者是()。A.曹植 B.曹丕 C.曹操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A.汉青 B.汗青 C.汗清 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A.因为 B.坐下 C.座位 8.《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A.春色 B.梨花 C.雪景

三、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2、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四、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五、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洲。

3、泥融飞(),沙暖睡()。

4、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

5、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六、古诗地名园:(填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歌舞几时休?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无故人。

3、()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6、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一日还。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遥望()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0、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

七、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10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八、读诗句,写地名。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6.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知识点 篇十六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1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瑾《满江红》)

14.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1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1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

1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

18.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9.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上一篇:那一幕我无法忘怀叙事作文下一篇:识字一1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