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

2024-08-24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8篇)

1.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 篇一

优秀文档,精彩无限!

新课标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摘 要: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英语词汇教学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遵循英语词汇的教学原则与教学实际, 分析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并结合自身词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提出将英语词汇多角度多渠道地教学,展示了将英语词汇教学趣味化、多样化、条理化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教法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是语言的基础.没有词汇就构不成语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就不能用用语言进行正常的交际.学习英语,词汇教学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搞好词汇教学始终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初中词汇教学的现状

从《英语课程标准》和原大纲的比较来看,词汇量的增加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压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无法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既要完成大量的词汇教学,甚至是一般的认识,又要完成课标规定的其它任务。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也没法在一两天内学会,甚至运用这些英语单词。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教师按课标要求赶进度,弱化了词汇教学;另一方面学生理解消化不了,学习滞后。这就像急行军一样,一定时间内为了赶时间,不断有人掉队。因此,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另外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以老师讲解单词、学生记背单词为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教课本上出现的单词,没有联系学生生活,适度地扩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词汇,从而压制了他们的求知欲。这种单

一、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动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搞好词汇教学始终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那么,英语老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下面就笔者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的几点体会加以论述。

二、多角度多渠道激活词汇教学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用直观教学,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现在的教学条件是优越的,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词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利用图画、简笔画进行词汇教学

我在讲BookⅡUnit 2时,重点是掌握五种动物的单词。我课前制作了画有熊猫(panda)、老虎(tiger)、大象(elephant)、小猫(cat)、猴子(monkey)的课件。讲课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出动物园(zoo),指着图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zoo? 学生回答: I can see a panda.这样反复练习,最后给学生留下来一个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作业:每个人制作一张卡片。这样利用学生喜欢动物和画画的特点,学会了单词并在运用中保持住记忆。

.利用情景教词汇,让学生通过句子领会词意和用法

这种方法体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如在讲Book ⅡUnit 4 时 “pass”一词,我问学生“Could you have a ruler?”学生答“Certainly.Here you are.”然后我再说:“ Pass it to me.”让学生猜出 “ pass”一词的意思。一部

优质文档,精彩无限!

优秀文档,精彩无限!

分动词可以模拟动作来直观表达它们的词义,如在教Unit 7时,在教“ lift”、“ climb”时,可以用手来表达它们的意思,这样能给学生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有时我会把课文中的一段情景让学生通过对话表达出来,这时同学们都很容易被记牢。

(二)、运用对比法学习词汇 1.同音词对比

在新教材教学中,应注意到有部分单词读音相同词意却不同。如在讲 sea(大海)一词,很快联想到另一个同音词see(看见),类似的同音词还有很多。

如:too---two meet---meat deer---dear here---hear father---farther won---one there---their weather---whether hair---hare son---sun where---wear no---know 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对同义词、反义词、同形异义词进行归纳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区别异同,找出单词的使用规律,从而促进词汇教学,这样一举多得,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单词。2.读音规则对比

新教材每一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按单词的读音规则来归纳单词。

因此,讲单词时时应特别注意单词中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把规则的读音和不规则读音列举出来,加以对比,加深学生记忆。

首先,把相同的原因字母在单词中发音相同的放在一块记忆。

如:face-place-take-make中字母“a”发[ei ],但在重读闭音节单词中“a”发[A ],象fat-cat-hat-at等.其它四个元音字母e、i、o、u也可以用相同的办法来归纳,学生便能容易记住大量的符合规律的单词,还可提高单词拼读能力。

其次要用一部分有代表意义的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帮助学生归纳和记忆单词。如教到part一词时,可以例举一些包含有ar的单词,如art-car-far-park-start等,强调“ar ”读 [B: ]。

对一些拼读不规则的单词,要让学生特别牢记,并在学习中注意对比。如“ea ”在单词中通常读[I: ][e ],但在单词“great ”中却读[ ei ],字母组合“tion ”通常读[ F[n ],象station、dictation、dictionary,但在question一词中,却发[ tF[n ]。再如一些字母在单词中不发音,但在拼写单词时不能漏掉不发音的字母。如light一词,gh 不发音,学生拼写时很容易忘记gh。遇到这种情况,要在不发音的字母下面点一个小点,以提醒学生加深印象。

经常用对比法教学,学生也会以旧比新,注意词形相似,读音相同的单词,并进行归类总结。

⒊ 教一些构词知识。如教teach到时,让学生回忆teacher这个词,并注意它们的词性,让学生巩固旧单词,快速记忆新单词。类似的例子很多,如:(1)invent(名词)----inventor(名词)(2)drive(动词)---driver(名词)(3)wind(名词)---windy(形容词)(4)slow(形容词)---slowly(副词)(三)、做一些填字母的单词游戏,在玩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少犯拼写错误,更好地掌握词汇,提高学习英语的科学性,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目的。

优质文档,精彩无限!

优秀文档,精彩无限!

(四)、使学生对词性有初步的认识。

如学生见到同义词“ good”和“ well ”两词,往往不会用,很多学生对这两词的词性了解不深,便会出现这样错误的句子:(1.)He is a well student.(2.)He runs slow.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给学生多举一些例子是必不可少的。

如讲到“teach ”和“teacher ”两词,举例:

(1)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2)I teach you English.这样学生可以从例句中判断“teach”是个表示动作的词,是动词。“teacher”是名词.有很大一不分学生对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不理解,教师如果抽象地给他们讲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学生很难理解,必须举例来说明,如: She is a careful girl.She listens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这样举出例子来一目了然,学生自己可以归纳出“careful”是形容词,“carefully”是副词.三、词汇教学尝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习过程。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学习或课外阅读中难免会出现遗忘或不认识的词,这时教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学习读音和词义。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学习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能力

2、精心预备,使尝试达到预期效果。

所做的动作和联想要合理、可行、到位,学生马上能产生“共鸣”,否则会弄巧成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选取的例句要合适,有趣味性并且与所教生词联系紧密,学生易于理解,句子结构也不要太复杂,忌用生词解释生词。假如给出一个句子,学生愣了半天,似懂非懂,脑海中产生不出新词的印象,句子与词联系不大,也就失去了使用句子的意义。

3、练好词汇学习基本功。

词是语音、语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的统一体,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强化基本的语音知识(含读音规则、重读与弱读等),要学生多模拟,大胆练;注重音、形、义的结合,认真把握重点词的用法,做到在词境中学词汇。

4、相关话题的词汇可以集中教学.词汇教学时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教,可结合相关话题进行教学。例如:在教授“Is this your pencil?”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把有关文具类的所有单词呈现给学生,这样便于学生记忆、交际。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不能“词汇开花,字典搬家”。以往教学中教 师在 教授词汇时喜欢知识的扩展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所有相关的词汇一一例给学生。即当在教学“look”这一词汇时,就有以下扩展:look for—look out—look after—look like—look down....这样做的结果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之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中特别注意相关话题的词汇不等同于“词汇开花,字典搬家”。

5、不断渗透学习策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近景说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英语,从远景说是为学生终

优质文档,精彩无限!

优秀文档,精彩无限!

身学习奠定基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课程理念,不断在词汇学习中渗透学习策略,创造性地进行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自始至终地注重词汇教学,并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必需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原则,认真地分析学生学习英语词汇中存在的问题,因应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建立把从引入词汇到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经验模式,彻底转化词汇知识为语言能力这一过程,形成科学而完整的体系,才能使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感兴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样可学,积极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盛建元,《强化外语教学中词汇教学》[J], 《外语界》,1996.1 [2] 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 余德敏,“探索英语词汇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5] 朱小芳,2006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中小学外语外语教学02 [6] 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

优质文档,精彩无限!

优秀文档,精彩无限!

[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者:刘江霞

位:安阳市第十中学

优质文档,精彩无限!

2.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 篇二

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 使教育可符合时代需要, 甚至超越时代发展的脚步。中学体育教学实现改革创新, 利于教师形成发展意识。倘若身处教学一线教师始终固守不前, 则势必不能符合新课程教学需求。因此, 教师只有持续不断的积累、思考、学习、总结、探索、实践、发展、进取,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敬业奉献的精神, 将教学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方能最终突破自我, 实现真正的升华。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应用新的观念, 涉及到新的领域、采用创新技术手段, 更新知识结构, 掌握新的能力。应对该类问题单凭一个教师无法妥善应对。因此教师们应借助集体的力量, 发挥集体的智慧, 通过组织集体备课、一同互动探讨, 方能找到应对新问题的科学途径。这样一来, 教师间将形成更为宽松的人际关系, 可明显的缓解教学工作压力, 并方便教师及时的交流与讨论各项工作。由此可见,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合作意识, 强化知识更新技能。采用集体备课模式, 可为广大教师的同步发展、全面提升创建良好的媒介与平台, 利于补充不同体育教师在备课阶段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取长补短, 全面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水平。可促进教师个人特长同集体智慧力量的全面融合,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积极应用课堂教学活动, 利于教学相长。在开创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过程中, 全面激发了学生学习阶段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 可为教师建构知识、和谐发展、全面升华开创适宜的教学情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阶段中, 应时时刻刻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促进教师同学生在教与学的阶段中共进提升。

2.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明确课程目标后, 教师在实践阶段中, 会以全新的思想为指导, 创建创新型教育模式, 进而推动中学体育课程的全面改革。新时期, 中学体育教师应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健康教育原理以及高水平的体育技能。能够勇敢创新, 进而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完成本职工作, 促进学生身心以及社会适应力上均实现良好的发展与提升。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 需要由教育观念、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层面入手, 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 方能适应新课标要求, 全面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水平。

2.1 更新改革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管理中, 体育教学通常不受到中学学校的广泛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在弱势地位。因此导致一些体育教师惯于采用因循守旧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应用放羊式的讲课方式进行应付。例如, 一些中学学校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仅仅让学生围绕操场跑步或从事较为较为简单易行的热身运动, 而后学生便可自由活动。该类做法虽满足了中学生偷懒、散漫的想法, 教师可更加休闲自在的组织课堂教学。然而该类授课方法却与体育课程教育理念相违背。甚至一些学校, 为提升文化课程成绩, 使自身知名度不断上升, 而更加注重文化成绩, 将毕业班级的体育课时一降再降, 甚至完全取缔。学生本来就面临升学压力, 由于得不到充分的体育锻炼, 而是时时刻刻均在教室中埋头学习, 将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容易形成过度疲劳的现象, 对知识记忆、开发智力, 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敏锐的分析洞察力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此, 体育教学应确保师生的全面配合、共同参与, 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主观能动性, 掌握教学内容, 并从事持续不断的联系。体育课堂教学应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健身知识, 使他们掌握运动技能, 进而促进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中学体育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 提升运动能力, 形成正确科学的运动习惯。教学改革并非浅层表面的改革或是实践形式的改革。如果仅仅注重课堂教学的热闹性以及学生的积极活跃性, 则较难使他们的内在感情被激活进而发自内心的产生学习兴趣。因而中学体育教学全面改革的核心在于促进教学观念的科学改革。

对于中学生不断丰富的知识需要, 教师应积极学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信息时代, 学生借助电视媒介、网络媒体等了解的新型体育知识将更加丰富。这对于教师的实践教学形成了全新的考验与挑战。因此, 新课程下, 教师只有在教育方式、教学观念上不断创新改革, 方能真正扩充学生视野, 满足他们日益丰富的学习需要,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 更新改革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 对于中学学校教育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要求.只有关注中学生身心、精神、技能、知识、道德以及行为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方能符合现代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真正培养出健康身心、掌握丰富知识, 心智健全的新时期综合人才。为此, 中学体育教学应积极的树立健康意识, 科学开展人格教育。

体育教学将推动学生的健康发育成长、强健学生体魄。中学阶段, 青少年处在一生当中的重要成长时期。其不但需要健康的发育, 同时要形成正确的行为姿态。该时期恰恰是中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健康意识以及正常心理性格的重要阶段。因而, 中学体育课程教学, 不仅需要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后从事丰富的体育运动进而锻炼体魄。同时还需要引导辅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态, 使他们了解相应的健康知识, 掌握营养知识, 推动他们健康向上的成长, 进而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形成优秀的心理素质。

目前, 较多教育家均将体育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内容。体育对学生身心发展形成的影响作用尤为特殊, 他类学科均无法取而代之。中学体育实践教学阶段中, 学生在掌握了解体育知识的同时, 会逐步的体会到体育精神, 进而循序渐进的熏陶并左右自身人格的构成。这样一来, 体育教育便会在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激励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热情, 形成集体主义精神。日常生活中会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并逐步增强适应能力, 使自身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日常行为将更加规范, 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再者, 学生会树立公平竞争的态度, 为了理想目标而努力拼搏、奋斗, 形成坚强的斗志、以及恒心与毅力。

由此可见, 中学体育教学应有效的融合人格教育, 促进学生科学正确的对待一切问题, 遵循相关规则, 进而真正实现全面综合的发展, 符合素质教育核心要求。

2.3 更新改革教学方法

信息时代,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中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 可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升华教育质量,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进一步丰富知识领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更细致的掌握动作要领, 避免发生意外状况。

例如, 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播放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的精彩片段, 进而激励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后可组织学生畅所欲言, 分享自己掌握的有关篮球运动知识。该类将多媒体教育手段同知识技能的有效融合模式, 可全面提升技能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在讲授一类新型体育技能的过程中, 可在理论课应用网络系统以及有关课件, 为学生讲解有关体育运动各项动作的操作原理以及生理基础。例如在学习跳远运动要领过程中, 可先组织学生观看运动员正确姿势, 而后可利用课件展示动画效果, 使学生掌握肌肉构造以及动作具体的生理原理。该过程中, 学生可自觉的了解明确教师传授的动作要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对于一瞬间需要完成的持续性复杂动作, 具备一定的危险性, 即便教师不断示范, 学生仍旧无法抓住要领, 较易发生意外。为此, 可通过多媒体教学, 通过影像回放、慢动作呈现以及停镜等手段对复杂动作进行分解演示, 使学生细致的掌握要领, 清楚的了解其中的动作技巧, 进而加深理解, 降低意外事故引发几率,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结语

总之, 新课标下, 中学体育教师应全面改革, 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实践方式, 提升综合素质, 树立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工作, 方能适应新时期特征, 符合素质教育根本要求, 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新时期人才。

摘要:新课标进一步明确, 中学生应保持身心健康, 提升社会适应力, 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新课标影响下, 中学体育教学产生了较大转变, 势必对教育观念、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明显影响, 促进教学改革。本文就新课标下,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展开研究, 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提升中学体育教学水平, 适应新课标现实需要, 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确保中学生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成长, 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徐丹青.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帅教学的创新理念与思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 .

[2]鲁长炯.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安排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J].第一健身俱乐部理论研究, 2010, 04 (4) .

[3]王利明, 狄玉峰.影响河北省城镇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调查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

3.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篇三

一、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新目标

现在有许多中学生酷爱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女生中这种情况较多,这与我们现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传统体育教学重竞技,重技术,重教法,重运动成绩,教法简单,评价单一,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整齐划一地被动练习,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中如果能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体育课将会真正成为愉快教育的天地

(一)科学精选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根据目标去选择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体育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教学中可以精选适宜学生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终身体育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兴趣的内容;实用体育、民族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的内容,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以科学精选的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更新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和压抑。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过分强调教师的教法,忽视了学生学法的研究及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能力培养为主,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集体练习、小组合作练习、个人自觉练习、同学相互帮助、友伴相互纠错、师生共同磋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及通过体育游戏、教学竞赛、相互观摩、欣赏教学竞赛录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新。此外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降低难度、语言激励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强调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幅度,对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能力较差和身体稍弱的学生,要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改善与提高。使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改进评价标准

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成绩考核方面呈多元化趋势。传统的体育考核过分注重运动成绩,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很少考虑到个体差异。课程标准普遍淡化了以技术成绩、达标项目为标准的终结性评价,强化了过程评价,从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机制。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法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比如,成长记录自我评价、测验与考试、集体评议、评语与定量结合等。还有通过学习档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幅度,实际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是否刻苦锻炼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创造性等。这对那些运动技术水平一般、身体条件不太好,但学习又很刻苦的学生更是一种激励,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重建师生关系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体育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和向学生提供咨询的服务者。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锻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变“要我学,要我练”为“我要学,我要练”。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环境的温馨,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让“汗水+笑声”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真正达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合一的境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也才能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课程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的学习领域,体育教育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重知识、技能、技术教育向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转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要做到“一专多能”,既有自己所擅长的运动专项,又能做到熟练地指导学生进行其它运动项目的练习。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求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把有关的知识与体育相结合。同时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示范动作的质量和美感等自身素质、教学素养,保持强健的体格和外在的形体美。积极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总结,适应课程标准的需要。

三、学校应制定体育教学管理办法

4.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 篇四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陈维源

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为中国教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它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全新的内涵,显示出勃勃生机。其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

那么在农村的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应如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新课程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呢?笔者在近几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理念做了一定的尝试,现成文与大家探讨。

一、让出课堂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老师讲到底”的封闭教学形式、“一单元唱歌+乐理一单元欣赏+音乐知识”的单一教学内容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系统论有序原理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要千方百计地促使课堂成为开放的系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生机,有活力。

1、让出时间

现在学校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有科学证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多能集中20分钟的时间。所以,我认为不妨利用这高效率的20分钟,对课堂内容的引入、结尾总、中间重点和难点做“蜻蜓点水、画龙点睛”的精讲。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去演唱、演奏、创作、交流、教授和赏析等等。此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思考,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但不能越俎代疱,以免变成活动的操纵者。教授活动就是由学生自选内容(比如某位音乐家,某件乐器,某个音乐知识等等),在课下像老师一样备课(查出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像老师一样把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有补充或者反驳都可以交流。表演活动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用才艺表演的方式向新同学介绍自己,我也通过表演活动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有了深入了解。刚开始几节课,还有个别学生觉得不好意思或者其他原因放不开,随着参与学生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主动走到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了,而且他们发现在教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着,这样,我的课堂开放时间逐渐增加。我很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使用版书和教具;从个人表演到集体合作;从扭捏不自信到大方自如,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学习的过程。

2、让出讲台

美国实用主义家杜威早就说过: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面前上课,而是站在学生后面。细细想来,是非常有道理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以一对众,与学生距离遥远,怎能亲近沟通呢?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学生的合作者,不再以知识权威 2 和道德权威的角色出现。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如果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融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知识,其乐融融。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自己的贴心人,有什么话愿意跟你讲,有什么问题愿意向你问。在学生进行教授活动和表演活动的时候,我会坐到学生的位子上,和他们一起聆听“小老师”的授课,观赏“小演员”的节目,有异议,我也参与到他们的辩论中,自身也受益匪浅。学生走上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释放,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出来了。学生能走上讲台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一种方式。

当然,我所说的“让出课堂”不能浅显地认为是将课堂扔给学生,彻底撒手不管。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思维启动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学生思维断裂时,教师要帮助衔接;学生思维堵塞时,教师要进行疏通;学生思维模糊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学生思维紊乱时,教师要帮助梳理。教师要以自己的敏锐的觉察力,将学习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并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各种能力。

二、让出权利

让出(一部分)权利。过去教师的权力是很大的,说话是绝对的权威,容不得学生有任何质疑。我认为教师的权力过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禁锢作用。我们是否可以将部分权利下放给学生?

1、让出表现权

长期来,音乐学科因为是小三门、旧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等原因,课堂纪律一直是音乐教师苦恼的问题。有些教师说,一堂课45分钟,有20分钟用来维持纪律了。还有的教师干脆要求学生“正襟危坐”,只为求一个有条不紊的课堂纪律。试想这样一堂音乐课,不仅是一种低效率的教育资源浪费,还直接扼杀了学生对音乐课的仅有的一点兴趣。“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和感情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不应该,也不可能会在“纪律优良,绝对安静的音乐课”中被束缚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感教育是审美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而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学生在音乐的喜怒哀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是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当学生陶醉于扣动心弦的旋律中时,很可能会禁不住有随之哼唱、击掌合拍等行为,我想此时的一句“乐感不错”“节奏感很强啊”要比一句斥责引起的效果更显而易见。

2、让出考试权

多年来音乐的考试,形式单一,要么“一歌定分数”,要么“一卷定分数”。虽然不记入生的总成绩,却也让部分学生头疼不已,更有甚者,到考试那天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音乐学科是有它的特性的,并不是每个学生演唱、吹奏、乐理、4 音乐常识样样精通,绝大多数学生可能专其中一项,唱得很好,未必识谱;吹得很好,未必能唱全五个音。所以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上学期得到了满分,下学期却勉强及格;有的学生平日回答问题相当踊跃,音乐知识与教师不相上下,考试的成绩却差强人意。我想不妨针对这种情况,把“老师说考什么就考什么”转变为“表演、笔答,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更有利由于学生自信心和持续能力的发展。

3、让出评价权

“每到考试,老师总会嘀咕一句‘五音不全’,声音虽然不大,但我听得清清楚楚。音乐课的教室,简直是我的刑场!”这是出自一个学生心底的话。教师们,把我们权威性的评价放下吧。此次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发展性的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其核心是重视过程,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评价作为一种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另外,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给多次机会,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再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进行指导帮助,并给予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在我们的音乐考试中,不妨加入平日成绩的记录,加入对学生在音乐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组评。实践证明,如果重视了过程评价,就会发现终结

三、让出一份爱

苏霍姆斯基说过:我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只有一个爱 5 学生的教师,才配得上“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教师必须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面对一群有情感有活力的学生,只有洒下爱,才可获取爱的回报。知识是冷冰冰的,只有经过老师心灵的加温,才能使学生快乐地接受。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把爱简单地理解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爱。师生间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多看到学生的闪光处,多与学生交流,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关照,就如马卡边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我们可以尽量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给学生打低分,在任何情况下不羞辱学生,在任何情况下不给家长告状。

教师的爱,像三月的风,可以吹开枯萎的花朵;教师的情,是温馨的雨,可以滋润一片干渴的心„„只有在爱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心灵才能是纯洁的,其灵魂是美好的,其长大成人后才能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5.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 篇五

平远县梅青中学 邱梅玉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是一门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的课程。传统语文教学有美被悬置的现象,新课标的全面推行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带来了生机。在新课标推行的春风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加强美育的渗透,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学语文教学要注意把握好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审美教育渗透。第一,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美;第二、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美;第三、通过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鉴赏美;第四、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美;第五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创造美。

关键词:

语文课程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 美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学

情境

写作训练

口语交际

语文教学 美育 渗透

一、新课程下中学语文美育渗透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中美育有特殊内涵。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是一门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的课程。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它对学生今后长远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生在校期间的语文学习,属于打基础阶段,中学语文教育学大

纲规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第一条是“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这些都强调了美育在语文中教学中的地位。美育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教学大纲》中还规定:“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培养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为凭借,课文要文质兼美。”“文质兼美”是教改后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优美的语言,清新的文章结构,是它的外在美,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是它的内在美,范文中饱含的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历史画卷和个人心灵历程,多方面表现的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思辩之美,语言之美,这一切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在感情上给人以熏陶,在审美上给人以愉悦,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给学生精神世界的营养是多方面的,是深刻而细腻的。语文范文中所体现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与语言课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都给学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在情感交融中获得美,创造美,语文教学中美育有其丰富的内涵,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美,它们是美的绝佳载体,充分认识并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利用这些美育因素服务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

2、传统语文教学有美被闲置的现象。长久以来,传统语文教育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表现在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低以考试成绩来评定,把以自由创造为内涵的美的体验高高悬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社会因素

由于高考、中考的指挥棒效应,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还是以升学质量为主,教学成绩简单地依靠分数来评定。社会用分数选拔人才,直接影 ③

响到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语文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自然以分数来评价教学效果。美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往往就不被重视,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学校因素

语文教学中审美精神的流失,忽视美育教学与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创造的审美体验缺乏与藏匿有关。首先,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大都是从前应试教育的产物,自身缺乏美的体验,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不高甚至缺失,学生时代缺少美感教育是其重要原因。其二,社会利用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形式单调,迫使教师在统一计划内,统一进度内,根据固定的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这个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形成了长期沿袭课堂教学总体思路,介绍作者——理清思路结构——关照人物事件——学习手法语言——挖掘情感思想——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但他抑制了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无法体现到教学创造性的美与乐趣。

学生因素

由于社会的影响,教师的引导,整个教育在高亢统一的教学大会唱之中进行,学生的学习形成习惯性和群体化特征,学生的个性,自主与创新意识萎缩,泯灭。趋同、顺应、盲从日渐形成。学生的真实思想情感被覆盖,整日被机械化,程式化,沉闷的学习所困惑,忽略了教材中的美,遏制了学生对语文的创造性理解。自然而然,学生对美的体验、对美的探求就日渐缺失了。

3、新课程的推行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带来了生机。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已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用5年的时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实行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体系观,对广大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带来了生机。

新课程推行后,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获得了真正的重视。它

迫切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及审美修养。由于评价体系的改革,语文教学不再只注重认识功能,而要求发挥其美育功能。语文美育应该通过教材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评价美,树立学生美的观念,提高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他们积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及审美能力,无疑给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开始从机械的纯语文知识训练中解放出来,语文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从而让学生春风化雨般享受美,欣赏美。良性循环,一旦语文教学纳入了美育的轨道,课堂就会注入生机,师生的审美心理就会被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教师的教学兴趣就会不断增长,教和学都会充满愉悦心理。这样,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将迅速得到提高。

综上,在新课程广泛推行的背景下,美育走入课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利于使学生学生形成狼毫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二、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有效途径。1.挖掘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美。

要让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之”到“乐之”还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教师在感知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为教材中蕴涵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所感动,心领神会。然后,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蕴涵的各种美学因素融化到教学设计中,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体验,分享这种美。比如在教学选自曹文轩《草房子》的《孤独之旅》时,引导学生去随着作者优美的笔触走进那个由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小船、鸭子等构成的荒芜人烟的世界,感受主人公成长的孤独。“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这些描写能唤起学生对美体验,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很有帮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歌教学。诗歌不仅具有一般的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美的因素,更因起情感强烈而更具感染力,因其音韵和谐而具有其它文学作品不具备的音韵美。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辽阔深远,描绘了黄鹤楼、碧空、长江等壮阔画面,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寄托在滚滚东去的大江之中。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全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弘,感情奔放,胸襟豪迈,体现了一种崇高美。再如《蒹葭》、《行路难》、《水调歌头》、《天净沙·秋思》等,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发现美的绝佳媒介。教师应善于发掘这些审美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1. 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美。

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审美对象。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情感的熏陶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入到无我之境,变课文中的“此情此语”为“我情我语”。

创设审美情境是以视、听为核心,在多种感觉器官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为此,教师首先应十分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是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积极感知作品以获得较多的审美认识。尤其是诗歌,朗读是学生感悟美,进入情境的重要途径。

其次,教师还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审美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⑨

去感悟文学作品的美。如指导欣赏课文插图,听课文录音带,看与课文相配套的录像,使用多媒体课件,师生表演等等。如教学《沁园春·雪》时,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辅以北国雪景的画面。随着豪迈的朗诵,及壮美雪景的画面,学生的审美心扉就会自然开启,进入到文章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作者豪迈的胸襟了。

3.通过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鉴赏美。

鉴赏美实质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教师应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鉴赏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般说来,审美活动是从对事物中的美的形象的初步感知开始的,然后再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时审美活动不再是对美的对象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反映的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作品中美的因素,并通过自己的感知和想象,产生初步的美感。第二步,这种美感积累多了,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第三步,可以指导学生从美学角度去评价一部作品,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这时,学生的思想上已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既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又能识别生活中的假恶丑,为创造美作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当然对于从美学角度去鉴赏美,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不必强求,以免弄巧成拙。

4.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美。

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主要以情动人,通过美的事物激发人的情感,形成审美体验,唤起情感共鸣,使人在情感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教师的应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美。只有当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水乳交融,学生 的心灵受到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时,美育才算初步达到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他们把注意力指向情感天地,去把握作者的情感,设身处地的去体验作者的情感。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做事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教学《香菱学诗》时,可介绍香菱身世,如何被薛蟠强占,最后悲惨的遭遇等。激发学生对香菱的同情,既而在这种基础上来看香菱苦志学诗,这个人物形象便在学生的心里活起来了。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进行有表情的示范朗读等。最后,静思默想也是激发学生情感好方法。让学生静下来,归结整理自己有点朦胧的情感。这是一个情感发酵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会明晰起来,这样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为其创造美打下了基础。

5.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关键是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和兴趣,这是审美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教师就要提供其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写作训练,是学生对美的创造性表达。作文中多让学生观察,探索生活的奥妙,绘制生活的彩图,引导学生尽可能去接触、感受和认识周围现实的美。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每周写周记,又要引导、选读、推荐一些优秀文章,还要让学生明确每次作文的要求。比如:学习了《孤独之旅》,学生随着作者的笔触沉浸在杜小康成长的孤独感中,当读到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学生的心情也为之一振。这时就可引导他们以《我的孤独》或《我长大了》为题作文,写出自己生活中的经历。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中高考作文的主流题

型。它既不限定文章的立意选材,也不规定表达方式、体裁的运用,且题目自拟,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从而让考生最大限度地施展写作才华,展示写作个性,真正做到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获得抒写个人情致感悟的自由,这就更为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提供了机会。

口语交际也为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提供了舞台。新课程的语文教材将语文实践活动改为了口语交际,这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当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颇令人担忧,高中学生讲不清一件事情的例子屡见不鲜。这种状况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因此要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注意根据新课程的,对学生口语上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纠正经常出现的偏离中心观点,前言不搭后语,临场胆怯等毛病。还可以用林肯等演说家口语训练成功的例子激励学生,让学生以审美的心态来对待口语训练。指导学生从语言美、仪态美、思辨美等方面来要求自己。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学生有兴趣的话题,采取多种形式(辩论会、演讲赛、朗诵会等),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广阔接触社会的机会,调查、参观、访问、联欢、考察、游览等活动,可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开拓视野,接受自然美的陶冶和滋养。指导课外活动时要不断创造新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获得尽量多的审美愉悦,共享创造美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推行的大背景下,语文美育有着广阔的发挥空间。这也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融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实施素质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陈钟梁《中学生写作美学》。4.钟启全《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5.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注:

①引自《中学语文教学法》王世堪主编10页。②引自《中学语文教学法》王世堪主编77页。③④引自《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⑤⑥引自《古代文论选读》。

⑦⑧引自《美学原理教程》曾永成、董志强主编。⑨引自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70页。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教师用来感染熏陶学生的大熔炉。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尤其要注重美育的渗透。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现。那么,作为语文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渗透审美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此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再单纯是智育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美育渗透于阅读教学中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良好途径。

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的情趣。也是说,语文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会学生审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加强美育工作,让学生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情操,是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美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文化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的教育。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呢?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我们要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世界,此话正说明了审美意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相铺相成的。美育的目的就是在传授各种知识、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审美观,提高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情感和心智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标。中学语文课文所选的课文,大多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学作品既是语言艺术,也是美的艺术。语文教师就是传播这些美的艺术的桥梁,在教学这些课文内容时,应抓住学生对美的渴求,把美的艺术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趣;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熏陶,精神的愉悦,即寓教于乐。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美育呢?

一、领悟美的结构

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象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创造美的美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给予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学应高屋建瓴,针对不同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散文诗歌鉴赏注重优美语言所创造的或深沉或悲愤或激昂或婉伤的情感意境,而议论文、说明文除注重语言的严密性外,也应理解课文严谨的结构:议论文或递进或并列的结构,说明文或逻辑或时间或空间的说明顺序。授课时教师要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情感脉络,设计好板书,让学生从中感知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领悟文章美的结构,进而指导写作实践。

二、鉴赏美的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表达的艺术。无论是屈原的浪漫,杜甫的沉郁,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还是鲁迅的深刻,朱自清的清新,徐志摩的缠绵,舒婷的真挚,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受到语言美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它们或纯粹,或精微,或谨严,或飘逸,无不是经过作家们精心地推敲,细致地打磨,才如珍珠般熠熠生辉,点缀在文学的夜空之上,令人叹为观止,百读不厌。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语言美。例如:散文语言的流畅,小说语言的生动,诗歌语言的凝练,议论语言的严谨,说明语言的平实,抒情语言的动人等,体现了各种各样的语言美。语言审美应成为语言阅读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与美育的最大渗透点。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在阅读文本中引导学生品味好词语,分析好句子中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在散文中,语言美体现得尤为突出。它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的文体,因此它具有较广泛较有效的审美教育功能。如在朱自清笔下,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还是父亲的背影,都显得格外的美。下面我们以《荷塘月色》为例来分析散文语言的美学价值。如:“月光如水一般,静静

地泻在每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并加以用“静静”修饰,极为形象贴切地状写出月光的特点——无声幽静而又富有动感,如一泻千里的瀑布般美丽壮观。接下来,作者写荷香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采用通感,把荷香比喻为“歌声”,并用“渺茫”来修饰,更显得天衣无缝,可见作者在锤炼词句方面的独到之处。文中众多的极具个性色彩,联想丰富,变幻多姿的语言,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的同时,应反复揣摩和领悟,渐渐提高对文本语言的审美能力。散文的语言美育价值如此,其它体裁的作品也并不逊色,如宋词,无论是豪放派的词还是婉约派的词,他们在用词造句中都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在开头就用“浪淘尽”三字,极简单的三字,就把倾注不住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为读者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审美空间,它既引领我们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到风流人物的卓越气概,更可领悟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人才所产生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可见语言的感染力之独到以及审美价值。同样戏剧语言中丰富的潜台词也值得品玩,《茶馆》中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谐音双关表露出的凄凉和不满;吴祥子“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所表现出的无耻的地痞流氓无赖形象,都是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感触点。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并激发学生感受美的信息点,引导学生探究感悟,就能引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三、感受美的形象

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社会生产活的反映和感受的物态化表现,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观察、思考、选择,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好的文学作品,不仅给人以知识,读者在反映生活的同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也会产生共鸣和思索。甚至得到心灵上震撼,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如水生嫂是那样的善良、清纯,是白洋淀里的一朵荷花;翠翠是边城湘西的爱情女神,凄美而古老,作品中塑造了这样一个个同命运抗争的或刚烈或凄美或清纯或进取的妇女形象,她们的爱情和个人历程,展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坎坷命运史和婚姻幸福观。美学家朱光潜认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施耐庵笔下的正面人物鲁达是值得赞颂的,但反面人物镇关西同样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鲁达形象正是靠镇关西的反衬,越发显得耀眼,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无论是鲁迅

笔下的阿Q,还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郎台;无论是《柳毅传》中的美丽善良的小龙女,还是《西厢记》中的多愁善感的崔莺莺,都是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都具很高的审美价值,成为艺术感染的起点。可以说,教材中那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比比皆是,他(她)们如同百花园中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鲜花,以其独有的色和香,给于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再如表现大量英雄人物的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更使人们受到熏陶和教育。读者不仅从心中崇敬保尔·柯察金、林道静等英雄人物,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仿效他们,模仿他们,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加强自己的意志,净化人的灵魂,增加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四、体验美的意境

意境融合着作家的思想感情,是客观与主观的有机统一。它能产生诗情画意的效果,启发我们产生联想和想象,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余味无穷的感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的安谧恬静的意境真是令人陶醉。诗人仅用了40个字便展示了一幅清秀的山水画:秋雨过后的傍晚,空灵宁静的青山,柔和皎洁的月光,清澈的泉水,翠绿的竹林,浣纱归来的少女,渔歌唱晚的小船 „„画面中还有那侧耳倾听、凝神注视、陶醉其中的诗人,真是诗情洋溢,画意盎然!教材中像这样表现意境美的诗歌、散文真是不胜枚举。情感性是文学作品打动我们心灵的重要原因。如果作品不具备这一特征,就必然“平典似道德论”(钟嵘语)。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及今,一篇篇佳作之所以经久不衰,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就是因为作家的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作者既然是借景抒情,读者就应该读文生情,望文生义。重新激活文学作品中意象世界所蕴含的审美经验。为此,语文教师教学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使之碰撞交融,贯通,引导学生品悟美的意蕴。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紧扣诗中有关传达审美意象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等词中,探境中意,悟意中情,感情中美,理解感悟此首诗,使学生认识到此诗的清峻、深幽的境界,触动人们的审美情感。诗的形象是美的,耐人回味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人生感受倾注在所描写的雪景中,诗人在政治上遭到打击,把那十分险恶的环境化为一片冷峻、孤寂的境界。宁静中透出诗人心灵的再创造,赋予自然以再生的灵魂,从中透出人生理想、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从而使这生真正从个体情感上受到陶冶和启迪。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课文具体内容出发,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美的事件和美的心灵来陶冶学生情感。品读精美文段,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美、体验美,甚至通过想像和联想来创造美。.例如《岳阳楼记》中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抱负,可以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社会责任感;《我与地坛》中所体现出来的母子情深,可以培养学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社会亲情美;《<指南录>后序》所展现出来的矢志不渝爱国爱民,可以培养学生“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社会节操美;《庖丁解牛》《都江堰》所显现出来的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善于思考的社会智慧美。语文教学就是通过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的整合,调动审美情趣,让阅读者创造出一种自我的审美意境,进而取得审美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需要美育精神,把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发现语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形式美,培养学生用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塑造美的人生、净化美的心灵的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真正放飞自已的梦想与追求„„

6.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 篇六

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中的语言”。文言文教学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学生语文考核的重要内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中学文言文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动下,本文试从中学文言文现状,分析成因、正视现实,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对处于困境中的文言文教学改革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1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当前,文言文教学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观念滞后

首先,因为文言文考试主要考词义和翻译,多少年来,大部分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课堂上,仍采用的是逐字逐句串讲的基本教学模式,力图做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课堂还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造成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单边活动多,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教学少。

其次,以前的中学文言文选文大多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的篇目,它过多地强调文章的政治功用,教师在授课时直接把强烈的政治情感讲授给学生,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禁锢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教师对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要求仅停留在背诵记忆上是不够的,容易造成片面追求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提高。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注重文学常识的积累。

1.2教学方法陈旧

我们现在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法呆板,大多数教师千篇 一律“读一译一抄一背”,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介绍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然后逐字逐句串讲,学生被动地接受。

当然也有些教师开始意识到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严重弊端,开始尝试找出解决的方法,主张采用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方式。确实课堂是生动活泼了,但并没有形式的变化多姿,也没有明确、实在和深刻的内容。总而言之,中学语文教学界必然要改变陈旧的观念和传统方法,教师应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新观念,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推广实行切实可行的新方法,才能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1.3教学重点偏颇

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条件。文言文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但一些教师忽视了文言文的特点,尤其忽视了文言文的“文”与“言”的关系。走入“重言轻文”或“重文轻言”的误区。

2确立文言文教学理念

在全面分析了中学生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之后,我认为,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中学生文言文教学的对策至关重要。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确立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念:首先,改“字词”教学为“文”的阅读教学。其次,重视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创造意识。

3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选择

文言文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前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现在我将一些切实可行并能高效完成文言文教学任务的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如下几点。

3.1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指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把古今的语言拿来比较,也可以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字和字、词和词、句和句、篇和篇都可以比较。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文言文教学也是一样的,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

阅读的时候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比较。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文体相近或相同,或是同一作者的几篇文章进行比较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2个性化写作

个性化写作是用现代的语言,把文言文中的意境嫁接到我们所熟知的现实中,把文言文与现代文有机地连接,实现其生命的转化,这样就会使学生发觉自己的缺失,从而有目的地探究和学习文言文。众所周知,学习语文的目的无外有两条,简而言之就是读得懂和写得通。读得懂就是把别人的.文章读出原味,把别人的心意揣摩明白;写得通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态度等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文言文教学一定会出现一片新的天地。夸美纽斯早已指出阅读与写作的练习永远应当结合在一道。因此,个性化写作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通过个性化写作,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得文言文教学活动能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进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通过这样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对文言文和写作的畏惧心理,达到真正的“双赢”目的。

3.3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形式,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话剧、音乐剧、朗诵、演讲、竞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只是一个欣赏者,安排好课题作业后,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丰富的创造能力进行自由创作,赋予文言文作品中的人和物多样化的情感和领悟。学生只有在自身参与到教学中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的被调动,热情达到空前高涨。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建构了富有现代气息的文言文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7.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 篇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148人(均为初学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网、期刊检索及手工查询等手段查阅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快乐体育和武术教学的相关文献。

1.2.2 实验法

随机抽取高二年级两个班,以205班(76人)为实验班,208班(72人)为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前均未学习过武术,初始水平相当。在教学条件相同和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况下,用4周8个课时进行武术教学,对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集体练习,实验班采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考核由3位老师进行,考核成绩为3人评分的平均分。技术测评标准如下:

动作正确,方法清楚的分值为4分,不符则视轻重程度扣0.1—2分;

造型优美,舒展大方的分值为2分,不符则视轻重程度扣0.1—1分;

特点明显,风格突出的分值为1分,不符则视轻重程度扣0.1—1分;

精神集中,武乐和谐的分值为1分,不符则视轻重程度扣0.1—1分。

实验前,运用巴罗(Barrow)成套身体素质测验,对实验对象进行测验。实验结果如表1,由此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十分接近,两级指标无显著差异,可作等组实验对象。

1.2.3 问卷调卷法

教学实验后,就学生对武术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否有信心学好武术,能否持续练习武术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48份,回收14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5 跟踪观察法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掌握动作的速度以及掌握动作的准确程度等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并在课后作好记录。

2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与新课标教学理念

所谓“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强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心,达成学生体育教育的主动性学习。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并采用适宜的教法,增强学生体能,使学生得到理性的快乐体验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是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其特点是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其基本教学程序是:初步体验运动的乐趣→理解运动的乐趣→再学习→得到赞许(理性)和运动成就感。在实践快乐体育理论的过程中,情景教学是最典型的。情景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设置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感氛围,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情趣,从而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发展学生体育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特点是通过情景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得最佳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其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引发运动兴趣→体验情节→运动乐趣→还原。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新课标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与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将会推动新课标在武术教学中的全面实施。

3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利用直接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有着强烈的兴趣。沉湎于游戏过程而不追求什么明确的目的,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所耗费的精力也较少,因此学生在游戏中总带有愉快的情绪体验,这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容易记忆,易完成。运动时积极主动,情绪饱满,练习效果良好。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形神拳特点,可以创编一些对形神拳教学有促进作用的游戏。如“贴膏药”游戏要求跑的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做一个武术动作,追的学生也必须模仿。这样在游戏中就可以巩固动作技术;也可以用武术操代替徒手操,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对武术教学有促进作用。

3.2 挖掘各种隐含的教育因素,树立正确的快乐体育价值观

教师在实施快乐体育活动中,应注意体育活动中各种隐含的教育因素,使学生通过游戏或其它活动,使其意志品质、个性、想象力、创造性、思维方面均获得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快乐体育的教学效益。教师在对学生做身体训练的同时,还应努力使学生获得技能提高的喜悦感、战胜困难的超越感以及实现目标的成就感等等。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要做出巧妙设计,通过课中的某些环节,来发展学生的各种思想意志品质。如设置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技术重新创编武术套路、编排武术对练,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个性,也可以问某一个武术动作技术如何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挖掘每一种可以应用动作的情况。当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后,心理必然会产生喜悦感。这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体验对学生的健康成就具有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3 创造成功环境,发现和探索快乐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他们特有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学习难点处设台阶,让学生顺着台阶逐步去探索、去发现,使其体验达到目的的成就感。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使学生去创造,并得到创造的快乐,欣赏到自己或同伴的表演,以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武术教学中,手型和步法的练习非常枯燥、单调,这就要求我们去创造快乐的练习方法。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游戏“石头、剪子、布”入手,用丁字步、马步、弓步代替石头、剪子、布进行游戏,使学生学的既快又自觉,动作技术和效果明显提高。很多复杂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分解法教学:如“乌龙盘打”,可以先教学生前后抡臂,然后逐渐过度到左右抡臂的完整动作。这样学生就能容易的接受复杂动作,当他们学会复杂动作后,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对武术教学产生兴趣。

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实验证明,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兴趣越浓,动力就越大,运动技能提高越快,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热情的表扬都能使学生好学、乐学、有创造性的学。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自信和兴趣。

3.4 技击方法拆解武术套路的策略

技术是武术运动的灵魂,任何套路离开了技击,就不能称之为武术套路。受影视作品及其它媒体的影响,学生最初把学习武术作为防身护身的手段而投入很大的热情。然而常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讲解更多的集中在套路运动的路线、姿态、节奏上,很少涉及对动作技击含义的拆解,教材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明。因此就会与学生的期望产生很大的落差,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形神拳技击含义的拆解,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形神拳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理解形神拳单个动作的技击含义,有助于学生练习形神拳套路时意识的领会和力点的把握。如简单的“拗弓步搂手冲拳”动作,其技击含义是一手抓对方腕关节,一手冲拳击打对方身体,两手相对运动产生合力以到达攻击对手的目的。这样讲解,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提了上来,同时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明白,冲拳要“力发于腿、宰于腰”的道理,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此动作。

4 结果与分析

4.1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了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经过4周8课时的武术教学结束后,由3位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学生掌握武术动作技术进行评定。在武术技术考核结束2周后再次对学生进行遗忘评定,如果考评学生需要3次以上提示才能完成动作定为遗忘。评定结果见表2。

从表2学生武术的技术测评成绩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学习优秀和良好的率差分别高出5.92和8.40、遗忘率低11.84%。因此,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形神拳的成绩是非常明显的。这主要是因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运用中,教师设置情景,从心理上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乐于学习,把思练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产生了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强烈兴趣,无形中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互相讨论动作该如何做,如何用,并相互纠正动作。同时,还就一些问题和难点向老师请教,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掌握和改进动作上,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4.2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

通过观察记录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在课堂中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还是掌握动作的速度以及掌握动作的准确程度,实验组都优于对照组。快乐、友谊、成功是当代中学生心理需要的重要内容。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形神拳教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活泼,遵守纪律,关系融洽、互帮互学、积极思考、主动提高。同学们在这种团结、紧张、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

4.3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增强学好信心

通过武术教学后,对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学好武术的信心,以及持续参加武术活动的习惯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

表3显示,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武术,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原因是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体育教学之中。应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快乐功能,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的、愉快的进行学习,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参与武术活动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害怕学不好,对学好武术没有信心,老师不断地给学生以鼓舞,给学生创造成功环境和施展自己的舞台,形成人人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武术的信心,为持续进行武术练习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5 结论与建议

1.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给整个武术教学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对武术的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同时符合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2.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环境,缓解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促进了人际交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从而增进中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优美的武术动作示范,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给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同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反映,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4.必须改革传统的武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织,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由身体操练式变为“快乐主动”的学习方法。

5.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还未到最优化状态,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还需要广大有兴趣的同行不断摸索和实践。

摘要: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与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本文通过实验法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武术教学。结果表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学习压力,加深动作记忆。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新课标,武术,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胡增荦.新课标.新理念.新科学[J].体育科学,2004,1:6—8.

[2]侯介华.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马万凤.试论快乐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6:58—59.

[4]杨楠,杨铁黎.初论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4):65—67.

[5]范燕美,陈建云.对木兰拳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1):56—57.

[6]刘钦龙,宋世响.普通高校太极拳的优化教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4:56—57.

[7]杨敏.表象训练方法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2,9(5):68—69.

8.新课标下中学化学教学的德育渗透 篇八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83-02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2011版)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念、善于合作、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师善于挖掘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精心设计渗透方法,把握化学知识与德育因素的最佳结合点,达到自然恰当、水乳交融的和谐效果,真正将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入化学教学中,使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1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道尔顿的原子论认为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是原子,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论不仅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和分子的联系与区别,而且认识到物质变化宏观上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微观本质是分子拆成原子而后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2]。由此阐明了化学现象的物质性,其变化的宏观表象与微观结构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使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随意消失的唯物主义观点。在此及时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诠释“鬼火”本质上就是物质变化的结果,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物质观。从化学角度讲,“鬼火”是由磷元素引起的。人与动物体内含有的磷元素是以磷的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尸体内的磷化物经过长期烈日灼晒后变化成磷的氢化物(如PH3和P2H4)。纯磷化氢气体(PH3)在空气中的着火点约为423K,常温下在空气中不能自燃;如果混有微量P2H4(联磷)时,着火点降低,热空气即可到达而自发燃烧,产生蓝绿色的微弱火焰。白天气温高容易发生。只是在夜间有黑暗作底色时容易看见,加上人们在墓地发现时的恐惧心理,就产生了“鬼火”。“鬼火”会追着人“走”,是由于磷火很轻,如果有风或人经过时带动空气流动,磷火也就会跟着空气一起飘动,产生节奏一致的运动。由此可知这种现象并不是什么“鬼火追人”。

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演示实验——人造“鬼火”:用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白磷反应制取磷化氢和联磷的混合气体。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物质的变化,彻底扫除迷信,还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2011年3月一些地方发生的“抢盐风”事件——“吃碘盐防辐射”是否有科学依据。从此以后遇到迷信或谣传学生就不再盲从和轻信了,他们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其合理性。就这样找准了契合点,教师适时地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巧妙地帮助学生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重演”化学史,培养学生严谨与合作

2.1合作双赢的典型例子:瑞利和拉姆赛: 化学史上合作双赢的典型例子有瑞利和拉姆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诚合作,促使他们发现了惰性元素家族[3]。1892年,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精确测定其密度为1.2572g/L,而用4NH3+3O2=2N2+6H2O获得的氮气,密度是1.2508g/L。二者相差0.0064g/L。这小数点后三位的微小差异并没有逃过瑞利的注意。经过几百次的没有进展的实验后,他把实验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公开征求答案,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赛的注意,二人开始一起研究这个问题。他们在翻阅80年前英国科学家、实验大师卡文迪许的实验记录中发现了类似问题。在当年的实验报告中卡文迪许记录了氧与氮化合为氮氧化物再溶解到苛性钠溶液后,试管内总有个小气泡,其体积相当于原气体体积的1/20。瑞利和拉姆赛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并对这个小气泡内剩余气体进行密度测定并进行波谱分析,最终发现了“氩”及其家族。

2.2重演化学史培,养学生严谨与合作: “重演”的本质是指事物具有内在的同一性或相似性。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重演”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过程。从行为上学生“探索科学”;从思想上,使学生领悟科学家的严谨与合作精神。瑞利和拉姆赛的例子使学生深刻感悟到化学家对实验细节的重视,并且看到他们合作的力量产生的伟大业绩。为了让学生体会严谨与合作的科学品质,我安排三组学生小组合作与单人实验进行比较,做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向50mL 2% 的硫酸铜溶液中投入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看到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向50mL 10% 的硫酸铜溶液中投入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看到有蓝色(氢氧化铜)及黑色(氧化铜)沉淀生成;向5mL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投入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蒸发皿中进行),看到有黑色(氧化铜)及红色(铜)固体生成。一般地,学生知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却不知还有其他可能。通过实验发现,同等条件下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微小变化(2%--10%--饱和20℃为16.7%)即会引起与钠反应产物不同。可见在化学实验中,数据的微量偏差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化学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化学史的“重演”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25分钟全部做完,现象明显,结论合理。而单人25分钟最快的只进行了一个浓度的实验。对比实验使学生强烈意识到合作才能双赢!

3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3.1问题的提出: 化学在解决粮食、疾病等问题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良种等的使用使得粮食的产量空前提高来满足暴涨人口的需要;许多抗虫抗病毒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包括番茄、烟草、棉花、水稻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分离出了降压、抗癌、抗衰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生物活性物质,人干扰素、乙肝疫苗等昂贵药物已经实现商品化生产。“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界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的这句话正成为许多灾害的注解。鱼类产品中的孔雀石绿[Cu2(OH)2CO3]预防了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等,但具有高残留、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副作用;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也相似地在人体中富集,波及到极地的企鹅;白面粉中的“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可使面粉色白、韧性好、不易煮烂,然而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均对人体有害;红色酱料中的色素苏丹红具有强致癌作用;三聚氰胺奶粉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超音速飞机排出的一氧化氮等废气、电冰箱的制冷剂氟氯烃等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并不断扩大,导致皮肤癌发病率大大增加;塑料的发明曾称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一大杰作,然而地膜覆盖清除不尽导致的土地退化和塑料袋的大量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正深深地困扰着人们……

3.2问题的解决: “那我们能吃什么呀”“那我们怎样生活呀”?强烈困忧下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连连发问。在这样的情境下老师对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导在他们的渴求中按计划顺利地进行着:低度促环保,勤俭更长久;意识里有才长久,意识里没有莫强求[4]。这里的“环”指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大环境和人体自身的小环境。“低度”指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最低用量。比如农药的用量以最适宜的杀虫时间上的最适量为佳,避免在虫害生长的任意时间里大量使用;人生病吃的药以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最低毒最少副作用的药物为准,尽量避免抗生素的盲目使用。这样做才可能塑造清洁的大环境和健康的小环境。地膜覆盖清除问题在新技术出现之前就压在一个“勤”字上。地膜清除不尽造成土地退化容易。

以玉米为例,连续使用地膜覆盖2年的地块,每亩地膜残留量为4.14 kg,可使玉米减产9 %,连续使用地膜覆盖5年的地块,每亩残留量为13.8 kg,可使玉米减产26 %[5],使其恢复则需要上百年的功夫。因此我们要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勤俭持家,为子孙后代留福。孔雀石绿、“吊白块”、 苏丹红、三聚氰胺这些食品禁用物要做到令行禁止。这种理念只有深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才能做到,如果人们思想意识里没有,靠检查达到禁用恐怕只是一句话。所以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和培养环保意识、强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重中之重。

同学们在化学课堂中不仅仅学会了化学知识,也吸收到了渗透在其中的德育内容。每个同学关注的焦点不同,但是他们意识到了德育各层次的目的。同时学生的行为上也能体现出这样德育渗透的效果:节水节电行为明显:学校里的水龙头不再滴答,教室里的同学总能记得把灯和电扇适时开闭,家里的空调也开得少了;学生回到家会告诉妈妈洗衣服洗洁精用无磷的;尽可能少用且重复使用塑料袋以减少白色污染;建议家长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尽可能处理蔬菜瓜果上的农药残留之后食用……这些细微的变化正是反映了渗透教育的效果,说明学生已能把课堂所学渗透到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中去,知道了通过化学学习不仅能习得书本知识,也能获得思想上的财富,知道了如何利用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

[2] 毕毕林, 卢巍.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6:3-6.

[3] 夏立先 .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的几点认识和实践.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4:36-39.

[4] 彭文英. 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上一篇:女生伤感好听的微信个性签名下一篇:我的灵魂我的书_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