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寓言故事

2024-07-23

关于儿童寓言故事(精选19篇)

1.关于儿童寓言故事 篇一

一天,小狗在花园散步,突然看见伙伴们在比美,就走上去,问:“你们怎么这么瘦。”

伙伴们异口同声的说:“今年流行瘦,你这么胖,还是走吧!”

小狗听了很伤心,就回去告诉妈妈。

“妈妈我要减肥。”

“为什么呢?”

“伙伴们说:‘今年流行瘦’。”

“那你有规律的饮食,然后每天去锻炼身体吧,比如跑跑步,爬爬山,身上多余的脂肪就会变成肌肉啦!你也会慢慢变瘦变强壮的。”

第二天, 小狗最先起床,在公园里跑步。跑到了小河边,然后小狗又飞速的跑回家。就这样坚持喝了一个月……

有一天,小狗发现自己身上厚厚的脂肪不见了,终于小狗变瘦了。

1.关于小熊的儿童故事

2.关于动物的儿童故事

3.关于长颈鹿的儿童故事

4.关于小狗的睡前故事

5.儿童故事6则

6.晚安儿童故事

7.最新儿童故事

8.短篇的儿童故事

9.儿童故事两则

10.经典儿童故事

2.关于儿童寓言故事 篇二

故事通过情节营造情境, 经由若干问题的呈现带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倡导某种价值导向, 对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体认、价值判断和行为践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被称为“电脑时代”或是“读图时代”的当代社会, 故事对儿童道德成长与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对此的现实省思而挖掘故事的教育价值, 探索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

一、故事伴随儿童成长

故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一种方式, 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 [1]故事伴随着个人的童年生活一起成长。故事中埋下了诸如诚实、公正、勇敢、孝敬、知错就改等道德的种子, 虽说某个阶段我们是为了避免“鼻子会变长”的惩罚而去遵守此类规训, 但儿童的道德已伴随故事一起成长, 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来源。故事能够引起儿童在故事情境中正视自己的认知与判断, 唤起儿童的“联合记忆、心智图景、品格概念和思想深度”。[2]而故事中的道德礼俗也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精神气质与要求, 使之成为人的“第二天性”。[3]可见, 故事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经验的工具, 也是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由此, 儿童就能从具有确切道德观念的故事中获得德性的成长, 并以那种形式在阅读之后的时间里指导着自己的行为。[4]儿童受故事之邀, 进入故事所展现的道德图景与期望模式中, 进而发展道德认知与判断。从小红帽、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 故事形塑了儿童的经验和理解, 伴随着儿童一起成长,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故事提升儿童认知

我们所熟知的故事, 内容一般都是普通百姓常见的人或事, 故事情节所隐含的常识或道德判断都离不开人们的生活经验或是人类所积累的经验范畴。故事建构了人类的经验, 通过叙事的方式揭示了人类经验的意义与价值。而这种经验正是教育的重要来源, 其中暗含着人们对于世界的探索、认识和判断。伴随着故事的传承, 这种教育内容也传递给儿童, 在故事中对于个人或是人类经验的反思扩展了儿童的认识广度和思想深度。诸如我们所熟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 教导儿童要懂得谦让、孝顺;丑小鸭的故事让我们懂得要自信等。而且, 道德知识不同于可操作的科学知识, 是一种需要体悟的“意会性知识”。故事作为一种教育文本在儿童个性化解读之后, 形成新的道德体验并演绎成具有个体差异的新的认知。从中, 道德认知通过故事溶入了儿童的生命体验和道德理解, 构成了儿童的道德经验。儿童的道德图式 (1) 也在不断地认知过程中获得生长和重组, 作为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 在道德活动过程中统摄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三、故事感染儿童情感

故事以感化或说理的方式为儿童呈现正确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行为, 以示范、对比等理性诉求或道德诉求的手段向儿童传达某种道德取向, 使道德要义通俗易懂, 让儿童感受真切。这种特有的对话方式使得故事能有效地实现与儿童的沟通, 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目的。中国历史上“周处自新”的故事也是借由周处的情感转换达到对儿童的教育效果。周处年轻时经常打架斗殴, 危害乡里, 当地百姓把周处同蛟龙、猛虎一起看做是三大祸害。周处被乡亲劝说去除掉侵害百姓的蛟龙和猛虎, 三天三夜过去了, 人们误传周处已经死了, 开始为“三大祸害”的消灭而奔走相告, 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 看到人们的态度才猛然醒悟, 自己就是一大祸害啊, 从此改过自新, 发愤图强。儿童通过这一故事获得了情感体验, 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通过故事, 将儿童道德上的情感体验挖掘出来, 借由儿童对自我经验的回忆、想象与建构, 表达个体的道德困惑与道德需要。可见, 儿童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故事的内化和外铄的过程中不断循环。故事作为感染儿童心灵的重要方式, 引导儿童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这是故事对道德教育最重要的现实启示之一。

四、故事引导儿童判别

故事一般被用来传播教义、阐发做人的道理。成人用故事来引导儿童辨别美与丑、对与错、善与恶, 由此促使儿童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在故事中, 价值导向的介入多是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话语实现的, 一般的故事中有意安排了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 通过人物的话语及行为结果体现了故事所倡导的价值观。通过多视角的介入和故事中的两难选择和判断, 旨在教育儿童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 从而促使儿童通过故事去认知、体认并践行故事中的道德意涵, 极大地增强了对儿童的教育效果。我们熟知的两兄弟的故事就是通过正反角色的对比引导儿童做出判断的。故事中的哥哥好吃懒做, 却总想着要霸占弟弟的劳动成果, 弟弟勤劳善良, 一直在帮助哥哥, 最终哥哥被弟弟感化而幡然醒悟、改头换面。从故事中, 儿童自然会判断孰是孰非,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方式较之道德灌输或是说教必有其优越之处。因而, 挖掘故事的德育价值, 重视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十分必要。

五、故事鼓励儿童践行

故事中讲述的诸如诚实、公正、勇敢、孝敬、知错就改等道德礼俗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精神气质与要求, 并成为儿童的行为标准或规则。儿童内在的生命结构与社会伦理规范形成同构和契合, 从而促进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 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故事鼓励儿童效仿故事的主人公做个与其一样的人, 其中所提倡的道德普遍性通过控制人而使之成为儿童的第二天性。[5]这就达到了故事所传达的道德意蕴的目的, 进而促进了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听过说谎话鼻子会变长, 所以儿童明白要做诚实的孩子;听过孟母断织、孔融让梨, 儿童懂得如何去尊敬长辈;还有熟知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儿童知道了要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还要勇于舍己助人, 哪怕面临许多困难与危险, 也要做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人等等, 如此的故事不胜枚举。故事情节转化为学生的道德需要, 引发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 进而促进了儿童具体的道德行为。把故事结果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特定的年龄阶段, 为儿童提供恰当的故事材料, 引导儿童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要求。

讲故事是最古老的教育形式, 它保存和分享个人或群体的智慧。蕴含在故事中的道德意义也由此传递给儿童, 儿童对故事中的规范和价值引导更容易接受。由此, 建构和生成儿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 并发展为一条鲜活的、不断生长的道德路径。总之, 要走出现代德育的狭隘视野, 改善德育低效的现状, 要重视间接德育的价值。挖掘故事的德育价值, 重视故事对儿童道德成长的意义, 是道德教育有效的改革举措之一。

参考文献

[1]Connelly, F.M&Clandinin, D.J.Stories of experience and narrative enquiry[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90, 19 (5) :2-14.

[2]Kerfoot, J.B.How to Read[M].Boston, MA:Houghton Mifflin, 1916:82.

[3][5]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 1991:91.

3.例话儿童寓言写作 篇三

儿童寓言既是,寓言,它的文学艺术特征和所有寓言一样,只是它的接受对象(受众)是入世未久、年龄较小的儿童,所以它的语言应更浅显、故事情节应更简短,要求寓意(主题)别过于深奥,便于儿童理解并接受。例如我写的儿童寓言《石狮子》:

猴妈妈带着小猴出去游玩。

在一个破庙门前,只见有一只狮子蹲在那儿,样子威严极了。

小猴失声叫道:

“妈妈,一只凶巴巴的大狮子!我好害怕!”

猴妈妈说:

“别怕,我的宝贝儿。这是一座石狮子,它不会走路,更不会伤人。世界上有些东西,看上去是个庞然大物,样子挺吓人的,但实际上没有什么能耐,只要知道它的底细,就一点不觉得可怕了。”

故事情节、人物设置以及语言都很简洁,通过猴妈妈之口,“道理”也说得很清楚,儿童应该容易理解。但有的经典寓言作品,原本不是为儿童写的,如伊索寓言《狼和小羊》:

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狼看到后,便想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吃掉他,于是他跑到上游,恶狠狠地说小羊把河水搅浑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说,他仅仅站在河边喝水,并且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搅浑。狼见此计不成,又说道:“我父亲去年被你骂过。”小羊说,那时他还没出生。狼对他说:“不管你怎样辩解,反正我不会放过你。”

原文短小倒是短小了,但人物和内容都不够形象、丰满,有人对此作了改写,添加了几个人物,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对话)更为生动有趣。这样,就更适合于儿童听赏了。请看改写后的文本:

上午,明媚的阳光洒满大地,森林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河哗哗地流淌。胖熊阿姨、鹦鹉叔叔、乌龟妈妈都去参加森林舞会了。快到中午,小羊玩累了,来到小河边喝水。这时,突然从树丛里传来恶狠狠的声音:“小东西,你好大的胆子,敢在我的河里喝水,把我的河水弄脏了,我怎么喝?”小羊吓坏了,小心翼翼地说:“我、我、我只是在河边喝水,是在河的下游,根本不可能把河水搅浑。”老狼看到自己的鬼点子被小羊识破,眼睛骨碌碌转了几转,又想出一个鬼主意来。他说:“大胆,敢和我老狼顶嘴,去年你还骂过我爸爸,我还没找你算账呢。”小羊说:“去年我还没出生呢,怎么会骂你爸爸?”这时,老狼恼羞成怒,恶狠狠地说:“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放过你!”

老狼凶恶地向小羊扑过来,小羊撒腿就跑,大喊救命。老狼说:“别做梦了,小东西,我的肚子正饿着呢,没有人会来救你的!”小羊绝望了,呜呜地哭起来。老狼张开血盆大口,就要咬到小羊的脖子时,小羊急中生智地说:“狼先生,我跑的时候,腿上扎了一根刺,要是你吃了,会卡住你的喉咙的,你得先把我腿上的刺拔下来,然后你再吃我。就不会卡住你的喉咙了。”狼相信了小羊的话,刚想给小羊拔刺,小羊看到远处一个猎人向树林走来,小羊一脚踢在老狼的鼻子上,老狼疼得倒在地上哇哇直叫,小羊趁机逃到了猎人身边。

4.关于兔子的儿童故事 篇四

一天,小兔子康康跑到森林边玩。森林边有一条大公路,康康喜欢看装满货物的大卡车开来开去。兔妈妈总是告诫康康:千万不能跑過公路,公路对面的森林里住着狼!

扑通——扑通!从一辆快速驶過的大卡车上掉下一个纸箱。骨碌碌,骨碌碌……从纸箱里滚出许多糖果罐。

康康叫来兔子村的小伙伴,把公路上能找到的糖果罐全搬回了兔子村,堆在广场上。再過两个礼拜,就是兔子村一年一度的兔子舞会了。今年的舞会有糖果吃哦!

这些天,兔子村的兔子们都在为兔子舞会忙活呢!而住在公路另一头森林里的狼先生,也在急切地等待着兔子舞会的举行。

狼先生给兔子们写了一封信。

好吃的小兔子们:

我急切地等待着兔子舞会的到来。到时,我会穿着礼服前来参加,你们要给我留一个好位子和一个最好的兔子舞伴。我想,跳舞跳得最好的兔子一定味道最美!哈哈!

狼先生

狼先生的来信把兔子村的兔子们吓坏了。正在大家发愁的时候,康康看着堆在一边的糖果罐,喊了起来:“我有对付狼的办法了!”

第二天,狼先生收到了五个糖果罐和一封信。

凶狠的狼先生:

您的来信,我们已经收到。我们会为您留出最好的位子和最好的舞伴。

我们还为您送上了五罐神奇糖果作为礼物。如果您能在一天里吃完它们,那么您的全身就会散发出非常美妙的水果香味。在兔子舞会上,香香的您一定会吸引许多漂亮兔子邀您共舞。

兔子村的兔子们

狼先生打开糖果罐,拿起一颗糖,闻了闻,扔进了嘴巴。顿时,他觉得有一股甜甜的草莓味从嘴巴一直流遍全身。真好吃啊!于是,他把五罐糖果一股脑儿全倒进了嘴里。

第二天,狼先生开始牙疼。第三天,狼先生的牙上出现了点点黑斑。第四天,狼先生的牙齿出现了个个小洞。第五天,狼先生牙齿上的小洞变成了一个个小坑。第六天,狼先生的牙齿开始一颗颗地掉落……兔子舞会那天,

狼先生没有来捣乱,因为他已经没有牙齿了。

在今年的兔子舞会上,兔子们吃着甜甜的糖果,跳着舞,开心极了。

小兔子真聪明,想了个好办法战胜大灰狼。糖虽然好吃,多吃却会伤害牙齿。牙齿坏了,大灰狼当然没办法来捣乱啦。

胆小的兔子

小兔白白刚从妈妈身边独立出来。自己虽学到了寻找食物的本事,但因为天生的胆小,就是不敢独自外出觅食。

家里只剩下妈妈留的一个小萝卜。为减少外出的次数,白白每天仅啃少得可怜的一点点。即使这样,萝卜也被吃光了。不争气的肚子还是一个劲儿地咕咕叫。

白白饿得不行,不得不出外寻找食物。当太阳升得老高时,它才探头探脑地从窝里出来。

可刚走没多远,就遇到了山猫。山猫好心地告诉白白:“森林里新来群凶猛的狮子,自己外出一定要当心。”话没说完,就听见狮子的吼叫。吓得山猫和白白象箭一般逃回各自的窝里。

这天,虽然再没听到第二声狮吼,但白白却不敢离窝半步,饿着肚子过了一天。

第二天一大早,白白就钻进了一片萝卜地。刚把萝卜挖出来,就被一条大黄狗给扑倒在地。白白使出吃奶劲才从大黄狗嘴里逃脱。但从那以后,只要一听到狗叫,白白两腿就发软。

不知过了多少天,白白只靠吃窝附近的一些山菜草根充饥。白白感觉自己的身体在逐渐缩小。几乎没有山猫大了。

白白下决心:明天无论遇到什么,也一定要找到填饱肚子的食物。

第二天,白白在林子里转了半天,也没填饱肚子。一抬头,他发现一只老鹰正在天空盘旋。她吓呆了。

等它回过神来想逃回窝时,发现自己已没多大力气跑了。

忽然,听到一声枪响,一只硕大的飞鸟从半空中坠落。吓的白白浑身直打哆嗦。

白白又幸运的躲过了一次劫难,可是未来的路还很长。

————————————

5.关于刺猬的儿童故事 篇五

比什么呢?长颈鹿看见前面有一棵树,就对小刺猬说:“咱们比吃东西,看谁能吃到那棵树上的东西。”

它们来到那棵大树跟前。长颈鹿稍稍一抬头,树叶儿就在嘴边了。它咬着树枝儿,吃着树叶儿,一摇一晃的,树上的果子乒乒乓乓直往下掉。

长颈鹿想:小刺猬是个小矮子,怎么能吃到树上的东西呢?它低头一看,哎,小刺猬正蹲在树下吃果子呢!它个子小,肚子也小,吃了一个果子就饱了。接着在地上打个滚,它背上的刺可长了,一戳就是好几个果子,多像一串串糖葫芦。

小刺猬抬起头,对长颈鹿说:“你吃树叶,我吃果子。哈哈!”

长颈鹿说:“嘿,你捡得这些果子,全是我从树上摇下来的。没有我,你哪能吃到果子呀?”

小刺猬想了想说:“哼,你呀,只顾自己吃得饱!瞧我,背上有这么多果子,带回家去,够我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吃一顿饱呢!我说呀,还是我的本领大。”

长颈鹿不认输,小刺猬只得再和它来一次比赛了。

比什么呢?长颈鹿又出了个主意:比谁最先发现敌人。

长颈鹿仰起长脖子,好像一个瞭望台;睁着大眼睛,好像一架望远镜,能看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它晃着脑袋,东看看,西瞧瞧,突然大喊一声:“老虎来了!”

就在这同时,小刺猬喊了起来:“老虎来了!”

长颈鹿可生气了:“小刺猬,我说老虎来了,你也跟着说老虎来了。真不害臊!我凭自己个儿高,眼睛大,看见了老虎,你呢!你怎么知道老虎来了?”

小刺猬一听,也生气了:“长颈鹿,是我先说老虎来了,你才说老虎来了。你才不害臊呢!你不知道我们刺猬的鼻子很灵吗?刚才一阵风吹来,我一闻就闻到有一丁点儿老虎的气味,就知道老虎要来啦。”

长颈鹿不信小刺猬的话,说:“你吹牛!”

小刺猬说:“你胡说!”

它们争吵起来了。这时候,老虎越来越近了。

长颈鹿吓了一跳,撒腿就跑。它那四条腿很长,跑得比飞还快,老虎哪里追得上呀?心想:小刺猬的脚那么短,走起路来慢吞吞的,一定被老虎当点心吃了。哼,它在老虎肚子里,还跟我比什么本领呀?

第二天长颈鹿在森林里散步,又走过那棵大树前,一脚踩下去,给什么东西刺了一下,痛得大叫起来:“是哪个坏蛋把刺儿搁在路当中?”

奇怪,长颈鹿刚说完话,听见脚底下谁在说话:“是哪个不长眼睛的家伙,走路不看路,踩了我一脚?”

哎,这声音好熟悉!长颈鹿退后几步,把两只前脚使劲地叉开,低下脑袋一看,呀,原来就是昨天和它比本领的小刺猬!

长颈鹿对小刺猬说:“怎么,你还活着?我还当你给老虎当点心了。”

小刺猬瞪着小眼睛,朝长颈鹿看了一眼,说:“怎么,你也还活着?没有给老虎吃掉吗?”

长颈鹿说:“我有长长的腿,老虎怎能追得上我呢?”

小刺猬说:“我满身都是刺,老虎怎敢碰我一碰?”

6.关于河马的儿童故事 篇六

河马奶奶做的饭特别好吃,她每天都会做出好多好多特别可口美味的饭菜。每到中午啊,小朋友们一闻到饭菜的香味,肚子就忍不住“咕噜咕噜”的直叫唤。河马奶奶啊非常的热情,对孩子们啊非常的好,她每天都邀请孩子们来家里吃饭。大伙啊都能吃得饱饱的。有一天早晨,河马奶奶大喊:“哎呀不好,孩子们不好了呀!”

孩子们听到了河马奶奶的呼唤都跑出来问河马奶奶怎么回事河马奶奶,河马奶奶急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说:“我的……我的……老花镜找不到了,这可怎么办啊,哎哟没有眼镜,我还怎么看报纸,怎么做饭啊,孩子们麻烦你们快帮奶奶找找,快去找找吧。”

小松鼠说:“奶奶啊会不会丢在树上了呀,我去树上看看。”结果树上只有叶子和果子,根本没有河马奶奶的老花镜。

小狮子说:“会不会丢在了草原上啊,奶奶我去草原找找看去。”结果草原只有草地和石头,也根本就没有河马奶奶的眼镜。

小水獭说:“会不会丢在了河里呀,我去河里找一找,奶奶您别着急,我马上就回来。”结果河里只有水和泥沙,根本没有河马奶奶的眼镜。

小鼹鼠说:“哎?奶奶您走来走去的,会不会丢在了地底下,我去下面看看去。”结果地底下只有树根和泥土也没有找到河马奶奶的眼镜。

其他的小朋友帮河马奶奶找了大半天,还是没有找到。河马奶奶真是急坏了:“哎哟,我这老花眼哦没有眼镜我可怎么看报纸呢?”

小朋友们说:“奶奶您不用着急没有眼镜我们可以帮您念哪。”

“那没有眼镜我什么都看不见,我怎么给孩子们做好吃的呀?”河马奶奶说。

小朋友互相看看对方说:“奶奶,吃的我们可以自己做,今天就让我们来帮您做吧。”

说完小松鼠拿来了坚果,小鼹鼠拿来了土豆,小水獭带来了水果,小狮子带来了肉,大家一起忙活了起来。不一会,哇,一桌子美味的饭菜就做好了。小朋友们让河马奶奶赶紧坐下,奶奶快快的尝尝我们的手艺。河马奶奶尝了一口:“哟,真好吃呀,孩子们哪,你们可真厉害,你们呀真的是长大了,饭做得这么好,哎哟,奶奶都可以退休咯。”

说完大家都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河马奶奶也抬起头来哈哈大笑。正在这时候,小松鼠的大叫一声:“哎呀奶奶奶奶,河马奶奶,你的眼镜找到了!”

“啊?眼镜在哪在哪儿呢?我的眼镜在哪儿呢”

小松鼠跳到河马奶奶的胸口,从河马奶奶的下巴里掏出了眼镜,哦原来是河马奶奶太胖了,眼镜夹在了下巴和脖子中间,河马奶奶这低头啊怎么都看不见,难怪大家找了一上午都找不到呢,原来眼镜一直在奶奶身上。

7.儿童故事中语篇模式的探究 篇七

关键词:儿童故事,语篇模式,认知过程

一、引言

作为词汇、句子、段落层级关系的有机组合, 语篇将文字以丰富多姿的文学形象展现出来, 而这些丰富的想象则是由句子、段落组成有血有肉的具体语篇。语篇模式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语义单位关系的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微观结构等都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而宏观结构则是语篇研究的热点所在。语义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语篇模式, 不同的语篇模式代表不同的语义, 然而语义内容丰富多姿, 有限的语篇模式并不足以将丰富的语义内容表达充分。本文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研究, 旨在找出语篇之间的共性与区别。

二、三种语篇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语篇模式则是以下四种, 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式、“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正方对比、反方比较”模式、。本文将对以上三种模式通过具体的幼儿故事进行语篇分析。

(一)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式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式的结构属于宏观结构。宏观结构也叫做“情景评价”模式, 即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首先“情景”是必要条件, 有了情景事件才有发生的可能, 当在事件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之后, 进行“结果、评价”, 当进行“结果、评价”之后, 会出现两种结果。倘若出现的是“肯定”性的“结果”, 意味着本结构模式结束。倘若出现的是“否定”性的“结果”, 意味着本结构模式继续进行, 展开“新一轮”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继续进行的形式有三种:1、反复循环式, 即每一次问题结束时都会有新的下一轮的问题继续出现。2、多法尝试法, 对于同一个问题, 当用一种方法解决不了的时候, 选择更多的方法去尝试解决。3、保留渐进式, 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保留性解决。

(二) “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

“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 也就是“总分总”模式。其中, “概括总结”是必要条件, “具体阐述”是充要条件。“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概括-举例”, 也就是首先将语篇内容的主旨写出来, 再用具体的语篇内容来支撑和论证主旨。第二种是“整体-具体”, 也就是先将语篇的要点概述, 再进行分段分点的具体阐述。

(三) 匹配模式

所谓匹配关系, 指的是具体语篇内容中各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种相似性匹配。指的是整个语篇中有两部分或两部分以上的内容一致或者几乎相似。第二种互补性匹配。指的是语篇各部分内容之间有差异有互补最后达成一致。包括语法和语义之间的互补协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一个语篇不仅仅只有一种匹配关系, 往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具体将在下文内容中详述。

三、语篇模式在幼儿故事语篇中的具体应用

(一) 《三只小猪》语篇模式分析

本文将以典型的幼儿文学故事《三只小猪》为例, 就其进行详尽的语篇模式分析, 对其宏观模式、匹配关系等内容进行详尽而充分的研究说明。《三只小猪》主要采用的是“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 兼用“整体/细节”匹配模式。“概括总结”语篇主旨为“三只小猪盖房子”, 具体阐述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只小猪盖房子, 怕麻烦, 用麦秆稻草盖的房子, 遇到大灰狼来了, 被大灰狼一口气吹倒了, ”, 第二部分为“小猪逃到了第二只小猪家里。第二只小猪用树木盖的房子, 被大灰狼三口气吹倒了, ”第三部分为“两只小猪逃到了第三只小猪的家里, 第三只小猪用水泥石头盖的房子, 大灰狼使劲地吹气, 撞门, 都没有把房子打开, 最后想要从烟囱里爬进去, 却被机智的小猪们设计杀死了。”语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之间用的是“一致性匹配模式”, 第三部分和第一、第二部分之间用的是“对比匹配”模式。

(二) 《金发姑娘和三只小熊》语篇模式分析

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儿童故事的语篇模式分析。对《金发姑娘和三只小熊》进行语篇模式分析。其语篇模式为“问题/解决“模式, 综合运用匹配模式。《金发姑娘和三只小熊》的语篇模式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式, 最终以“肯定评价”作为语篇内容的结束。在最终结束之前是两个“否定回应”形成的一致性匹配。最终的“肯定评价”与之前的“否定回应”形成了“对比匹配”。否定回应部分为“喝粥的碗太大了”、“中等尺寸的碗刚刚合适”, 与之对应的一致性匹配内容为“粥太烫”、“粥里面有硬块”。最终的肯定回应内容为“用小碗喝粥”, 肯定评价内容为“小碗刚刚好”, 这两部分形成了一致性匹配。

四、结束语

通常意义来讲, 儿童故事通常都不采用单一的语篇模式, 而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篇模式, 配合相应的匹配模式交叉综合使用, 不同的语篇模式对应相应的匹配模式。语篇模式的使用遵循以下规律:“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的使用采用“一致性匹配”、“对比匹配”进行交叉使用;“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模式与“肯定评价”“否定结果”匹配模式交叠交叉使用, “肯定评价”、“否定回答”又形成了对比匹配模式。从儿童接受故事的角度来看, 多种语篇模式的交叉综合使用, 更能够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开发想象和推理能力。有益于儿童文学素养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8.在阅读中培养儿童的故事素养 篇八

一、听故事,感知故事的情趣

小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会带着好奇的心理。心理学家把孩子称为“天然的探索者”。听故事,也正是从孩子天然之本性出发,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并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听故事,体验故事带给心灵的愉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我出示可爱的小老鼠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然后让学生与小老鼠打个招呼。在讲述故事时,我特别注意绘声绘色,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故事情境,适当进行互动。既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启发学生思考故事情节,感知故事情节的趣味性,进而體会到故事文字像接龙一样,首尾相连,图片也很有意思,最神奇的是故事中还藏着秘密地图——圆。

二、抓关键,复述故事的情节

复述故事,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复述故事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特点的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复述故事,步骤如下:

1.回忆故事内容,出示关键词语:饼干—牛奶—吸管—纸巾—照镜子—剪头发—扫地—洗澡—睡觉—念故事—画画—签名—冰箱—牛奶。

2.读完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那么,我们把这些关键词摆成怎样的图形,就可以让故事从“饼干”开始,又回到“饼干”呢?一位学生上黑板摆出了如下图形:

故事从“饼干”开始,绕一圈,又回到了“饼干”,作者就好像给我们画了一个圆。我们可以给这样的故事取个名字,叫“圆圆的故事”。

4.小组合作,练习复述故事。注意讲述的人要声音响亮,绘声绘色;听的同学要专心,对方讲得好时别忘了翘个大拇指。

三、编故事,创新故事的内容

故事创编,向上衔接的是小学生早期的童话故事阅读经验,向下开启的则是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创编故事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设计好铺垫,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施展。

首先我让学生来改编故事:去掉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词:“剪头发”“扫地”,你还能让故事圆起来吗?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答案非常丰富。有的说:“小老鼠一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衣服脏极了。它一定会跟你要一块肥皂洗一洗。洗着洗着,它发现吹泡泡很好玩。它吹了许多泡泡,玩得满头大汗。它会要你给它洗个澡,洗完了,它一定会想睡个觉。”有的说:“小老鼠一照镜子,发现头发很脏,于是就要洗头发,洗完头发发现卫生间很湿,就会要拖把来拖地板,他干累了就会睡觉。”……

第二步,我鼓励学生同桌合作来创编故事:假如让你来编个圆圆的故事,你会起个什么题目?同桌以最短的时间商定好题目写下来,然后创编故事,注意故事的结尾要回到故事的开头。从反馈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故事情节完整,能抓住关键词进行绘声绘色的复述。

曾经有人说过:人类存在没有汽车的伟大时代,但是人类不存在没有故事的伟大时代!每一位教师应该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们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9.关于花朵的儿童故事 篇九

鸢尾名iris为希腊语“彩虹”之意,暗指鸢尾花色彩绚丽,如同彩虹(天上彩虹的颜色尽可在这个属的花朵颜色中看到)。iris源于希腊彩虹女神之名,她是众神与凡间的使者,主要任务在于将善良人死后的灵魂,经由天地间的彩虹桥携回天国。至今,希腊人常在墓地种植此花,就是希望人死后的灵魂能托付爱丽丝带回天国,这也是花语一“爱的使者”的由来。

故事延伸:鸢尾,学名Iris tectorum,为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蓝蝴蝶、扁竹花、祝英台花,原产于欧洲和中国。叶剑形,质薄,淡绿色,交互排列成两行。花茎几与叶等长。总状花序。花1-3朵,蝶形,颜色以蓝、紫色居多,也有白、黄等,花期4-5月。花形似翩翩起舞的蝴蝶。每年四五月,鸢尾花开花的季节,你就可以看见一只只蓝色蝴蝶飞舞于绿叶之间,仿佛要将春的消息传到远方去。除供观赏外,鸢尾花也是获取香精的重要原料。花语是爱的使者、复活、生命、信仰者的幸福。多彩的鸢尾各代表了不同的含意。白色鸢尾代表纯真,黄色表示友谊永固、热情开朗,蓝色是赞赏对方素雅大方或暗中仰慕,紫色则寓意爱意与吉祥。欧洲人钟爱鸢尾花,认为它象征光明和自由。鸢尾花在我国常用以象征爱情和友谊,鹏程万里,前途无量明察秋毫。

10.关于糖果的儿童故事 篇十

“嗨,您好!您需要帮助吗?”小麻雀停在了一棵大树的枝干上。

“是啊!我很想念我的孙子,你可以帮我带一颗糖果给它吗?”

“好的没问题!很愿意为您效劳!”

于是小麻雀衔着糖果出发了,飞呀飞,遇见了小松鼠,

“这个糖果是给小猪的。”它说:“你愿意带给他吗?”

“我很高兴带给他。”小松鼠说着,匆匆赶往小猪家。

途中,遇见了小猫,

“你好,我带了一颗糖果给小猪,是它的外婆给的。你愿意带给它吗?”

“好啊。”小猫说。

小猫一路蹦蹦跳跳,终于找到了小猪,

11.关于儿童寓言故事 篇十一

本刊讯 为推动华语儿童文学创作、挖掘培养新人新作,华语儿童文学中国故事短篇创作邀请赛于近日在深圳正式启动。本次大赛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主办,大赛覆盖全球华语地区,挖掘新人、新作,最终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高洪波出席启动仪式并对大赛做了详细解释:“华语”涉及到的不仅是中国作家的创作,还包括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进行的华文创作;“儿童文学”旨在征集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作品;“短篇创作”指的是6000字以内的短篇小说作品。高洪波认为,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重要分支,举办本次大赛对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希望本次大赛通过以作品带动作者的形式,为儿童文学的创作挖掘有实力的好作家。

就本次大赛的创作主题“中国故事”,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社指出:“‘中国故事’指的是中国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情感、经历、体验等现实题材故事,现实题材意为植根于现实生活的题材作品。”当下的儿童文学市场发展繁荣,但是反映当代儿童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相对来说较少,他希望能用形象的文字将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进程中孩子们的体验、感受记录下来,让未来的人了解属于他们的生活。儿童文学是童年时期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李学谦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来,为中国儿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这也是举办本次大赛的主要原因。

12.关于儿童寓言故事 篇十二

五年来, 孩子在教师的呵护、支持、磨砺中, 悄然成长。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 在他们的孩童时代, 或许应该给他们留下点什么?让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引导他们去发现身边细微的事情;让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记录自己的“脚印”, 记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件小事。等他们长大了, 关于童年的记忆, 一定会很远很长……

因此, 笔者把孩子们每天的日记载入我的生活中……

一、观察日记——细节的刻画

细节的刻画是写作素材生动的重要条件。爱默生说:“细节在于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要选准观察角度, 让细节生动起来。

这天的日记, 笔者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擦黑板的同学的动作。先让一小个子男生上来擦黑板, 孩子轻松地擦去了够得着的部分, 黑板上方的字, 由于孩子的身高不够, 只能跳着擦。在孩子们的笑声中, 小家伙跳了好多次, 终于擦完了。笔者又请另一位高个子女生上来“表演”, 女孩不慌不忙走上前, 拿起板擦, 轻轻挥动, 从左往右, 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笔者告诉孩子们, 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写好文章。作文的要求是以“×××开始擦黑板了”为开头, 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完成日记。

精彩语句:

瞧!小李开始擦黑板了。只见他右手拿起黑板擦, 左手紧紧地按着黑板, 像是怕黑板逃了似的。他使劲挥动着右手, 不一会儿黑板的下方就被他擦得像用水洗过一样干干净净。可上面的呢?这对于没我高的他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愣了一下, 突然, 眼睛一亮, 松开左手, 双腿下蹲, 做出了准备跳跃的动作。突然他用力地高高跃起, 同时大幅度地挥动着右手, 样子有点滑稽, 像一个小丑, 但总算是擦到上面了。他很高兴, 跳得更起劲, 挥得更卖力了。黑板终于擦完了, 他上下左右地打量了一遍, 确定已经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后, 摸了摸头上的汗, 把黑板擦放回了盒子, 一脸轻松地回到了座位。 (学生1)

这天中午, 笔者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 挑选一个孩子, 仔细观察他 (她) 吃饭时的动作, 提前观察, 提前构思, 观察两天后, 开始练笔。动笔之前, 先说两句, 这是动作专题训练之一, 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吃饭时的“趣”, 如果是单纯的动作描写, 不配合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恰当的形容词、修辞手法等等, 那么笔下的人物形象就会很单调, 没有感情, 只有动作, 充其量就是一个机器人。

精彩语句:

小陈开始吃饭了。只见平日里文静俊美的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只虾, 翘着兰花指把虾的头轻轻地拉下来, 再用另一只手慢慢地、轻轻地把虾身上的壳剥下来。最后, 她把虾放进嘴里, 闭上眼睛, 细细地品味…… (学生2)

我同桌吃饭呀, 真是叫那个夸张。他的饭碗里, 永远是米饭和菜拌一块儿, 堆成一座小山。只见他把嘴巴贴在碗边上, 张开他的“血盆大口”, 从小山丘上刮下一些米饭塞进自己的嘴巴里, 然后重复做着这两个动作, 直到他的嘴巴塞不下为止…… (学生3)

此外, 笔者还让学生观察小乌龟、小刺猬, 用细节刻画的方法来描述它们的外形或动作。这一系列的训练, 在学生亲身经历的基础上, 紧扣中心,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体验, 加上适当的指导, 写作素材就真实而充实。

二、状物日记———真切的体验

如何把状物类的文章写好呢?比利时诗人莫里斯·卡列姆的一首小诗《我学写字》:

当我学着写“小绵羊”,

一下子, 树呀, 房子呀, 栅栏呀,

凡是我眼睛看到的一切,

就都弯卷起来, 像羊毛一样。

当我拿起笔把“河流”,

写上我的小练习本,

我的眼前就溅起了一片水花,

还从水底升起一座宫殿。

当我的笔写好了“草地”,

我就看见在花间忙碌的蜜蜂,

两只蝴蝶旋舞着,

我挥手就能把它们全兜进网中。

要是我写上“我的爸爸”,

我立刻就想唱唱歌儿蹦几下,

我个儿最高, 身体最棒,

什么事我全能干得顶呱呱。

我们写状物日记, 也要让小绵羊在笔下欢蹦乱跳, 让河流在日记本上尽情地流淌, 让草地上开满鲜花, 蜜蜂和蝴蝶尽情歌唱……

这天的日记题材, 来源于五小瓶韩国糖。笔者把五个小瓶子放在手心, 在教室里走一圈, 孩子们伸长了脖子猜测着, “老师, 香水吗?”“我猜是糖。”“肯定不是, 你见过这么迷你的糖吗?”……小周周的屁股早已逃离了凳子, 等着我转过去, 一把抢过一瓶, 扬起黑乎乎的小手用力摇了起来, 憨憨地说:“老师, 有沙沙沙的声音呢!”

当我把一部分倒出放在投影下时, 孩子们纷纷赞叹, 这糖太迷你了, 不光是由于糖的形状特别, 更是因为光照下颜色更加亮丽。当孩子们排队上来挑一颗时, 全体沸腾了。他们选着自己喜欢的颜色, 小心地放想手心里, 正面看, 侧面瞧。孩子们不时地伸出舌头舔上一舔, 又放回手心。看过了, 也尝过了, 孩子们要求我继续放在投影上让大家欣赏, 回味。

精彩语句:

我细细地打量着那瓶子, 只见它戴了个大草帽, 肚皮透明发亮, 里面有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小刺球”。 (学生4)

蓝色冰糖十分小, 仿佛天上的星星, 小巧玲珑。它的做工十分精致, 基本上每颗都是一模一样的。摇一摇, 发出轻轻的“沙沙”声, 十分动听。我拿起一粒蓝色冰糖, 闻了闻, 香香的, 把它放到嘴里, 甜甜的, 有一股蓝莓味, 令我回味无穷。再看看那美丽的瓶子, 仿佛和冰糖一块甜了。 (学生5)

看, 那有几个小小的糖罐子, 颜色非常的鲜艳, 一罐粉红, 一罐橙黄, 一罐湛蓝, 一罐翠绿, 还有一罐居然是耀眼的金黄。走近一看, 原来透明的罐子里边有一颗颗诱人的小糖果, 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取出一颗看看, 小小的糖果做成一个四不像, 像花园中五彩的花朵, 又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 (学生6)

有滋有味地批阅完孩子们的日记, 发现他们写得还真不错, 写无论是糖的外形还是颜色, 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把这几小瓶糖写得比我眼睛看到的漂亮得多。孩子有了这些真切的感受后, 才能写出生动的东西来。

三、丰富的想象———灵动的生活

丰富的联想能够拓展作文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让素材超越时空的限制, 反映更为广阔的生活天地, 从而在学生心里播撒一颗颗创作之种。

笔者的办公桌上有两盆豆瓣绿, 一盆生机勃勃, 一盆一枝独秀。一枝独秀的这盆在国庆节八天时间里, 经过重重磨难, 仅存的一株, 现在长得特别绿, 特别高。我想让孩子们以第一人称来写这一株豆瓣绿顽强的生命力, 让孩子想象在八天中, 它是如何挺过来的。

精彩语句:

一天, 我们的主人没有来给我们浇水, 我和兄弟姐妹们口渴极了, 艰难地度过了这一天。接着, 一天, 两天, 三天, 四天……主人四天没来办公室, 姐妹们都快不行了, 她们个个脸色腊黄, 生命垂危。我和其他的姐妹们也蔫了一半。第六天, 大家纷纷倒下, 我伤心极了, 悲痛地昏睡了一整天。第八天早上, 一束晨光透过门缝, 老师们三三两两地进来, 当然也包括主人。

老师们十一放假, 主人八天都没来管我们, 我们好渴, 好饿, 我们哭, 我们闹。没过几天兄弟们都倒下了, 眼看周围一片死寂, 我差点也跟着倒了去, 我哭了, 哭得那么伤心, 那么绝望。 (学生7)

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 学生可以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 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思维、真情感、真表达的日记。想象有多远, 思维就有多活, 文章就有多美。只要我们努力给孩子一块肥沃的日记土壤, 给孩子一篇自由的想象天空, 为孩子播撒一颗颗个性创作的种子。

13.关于鸭子的儿童故事精选 篇十三

可是小鸭子不听,还是偷偷跑到河水里游泳去了,回到家的小鸭子感觉浑身发冷,鸭子妈妈摸了摸小鸭子的额头,小鸭子的额头非常的烫,看来小鸭子是感冒了。

生病的小鸭子躺在床上,小伙伴们来找小鸭子一起出去玩,可是小鸭子没办法出去。

夜晚,小鸭子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里面一个小精灵送给小鸭子一粒小药丸,小精灵说:“只要把这粒药丸吃下去你的病就会好了。”

14.关于儿童寓言故事 篇十四

一、听故事,感知故事的情趣

小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会带着好奇的心理想去了解。心理学家把孩子称为“天然的探索者。”听故事,也正是从孩子天然之本性出发,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并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听故事,体验故事带给心灵的愉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我出示可爱的小老鼠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然后让学生与小老鼠打个招呼。在讲述故事时,我特别注意绘声绘色,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故事情境,适当进行互动(下文括号中的内容为互动部分),既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启发学生思考故事情节,感知故事情节的趣味性,进而体会到故事文字像接龙一样,首尾相连,图片也很有意思,最神奇的是故事中还藏着秘密地图——圆。

有一只穿着蓝色背带裤的小老鼠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它走近一个正坐在院子里吃饼干、看图画书的小男孩。“嗨!你好!能给我一块饼干吗?”“好吧,给你!”故事开始了。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它会要杯牛奶。等到你给它牛奶,它会问你要根吸管。喝完了,它会跟你要张餐巾纸擦擦嘴。它还要照照镜子检查一下,有没有牛奶沾在它的胡子上。它一照镜子,却发现它的头发有点乱,有点长,需要剪一剪。它就会问你借把小剪刀。等到头发剪好了,看看地上的头发,觉得不好意思,把地板给弄脏了,它会要把扫帚把地扫干净。它一动起手来,可就来劲了,把整座房子一个个房间都扫遍。不但扫,还会用水把地板大刷大洗!它干活累了,会要睡会儿觉。(接着,它又会要什么东西?)那你就得给它个空盒子做床,再加上毯子和枕头。它于是爬进盒子,躺得舒舒服服,还把枕头拍拍松。(小朋友们,当你躺在床上睡得舒舒服服,你会让爸爸妈妈干什么?小老鼠和你们一样)它还会请你给它念个故事。你只好拿出书来念给它听,这时他会想要看看书上的图画。它一看图画,起劲得要自己动手画一幅。(小朋友画画的时候,要准备什么?)它会要你给它纸和蜡笔。它动手就画起来。等到画画好,它要签上它的大名。而且用钢笔。于是它要把它这幅画,贴到你的冰箱上。这就要用上胶带纸。等到它的画贴好,它会退后两步欣赏它。这么看着冰箱,它会想起来它口渴了。他会要杯牛奶喝。既然它要喝牛奶,自然会要块饼干来一起吃。

二、抓关键,复述故事的情节

复述故事,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复述故事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会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特点的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复述故事,步骤如下:

1.回忆故事内容,出示关键词语: 饼干 —— 牛奶 —— 吸管 —— 纸巾 —— 照镜子 —— 剪头发 —— 扫地——洗澡——睡觉——念故事——画画——签名——冰箱——牛奶。

2.读完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牛奶出现了2次)(故事从“饼干”开始,最后又回到了“饼干”。)

3.小组合作,练习复述故事。注意讲述的人要声音响亮,绘声绘色;听的同学要专心,对方讲得好时别忘了翘个大拇指。

三、编故事,创新故事的内容

故事创编,向上衔接的是小学生早期的童话故事阅读经验,向下开启的则是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创编故事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设计好铺垫,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施展。

首先我让学生来改编故事:去掉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词:“剪头发”“扫地”,你还能让故事圆起来吗?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答案非常丰富。有的说:“小老鼠一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衣服脏极了。它一定会跟你要一块肥皂洗一洗。洗着洗着,它发现吹泡泡很好玩。它吹了许多泡泡,玩得满头大汗。它会要你给他洗个澡,洗完了,它一定会想睡个觉。”有的说:“小老鼠一照镜子,发现头发很脏,于是就会要洗头发,洗完头发发现卫生间很湿,就会要拖把来拖地板,他干累了就会要睡觉。”……

第二步,我鼓励学生同桌合作来创编故事:假如让你来编个圆圆的故事,你会起个什么题目?同桌以最短的时间商定好题目写下来,然后创编故事,注意故事的结尾要回到故事的开头。从反馈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故事情节完整,能抓住关键词进行绘声绘色的复述。

15.关于儿童与哲学的研究 篇十五

“儿童哲学”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新泽西蒙特克利尔州立大学教授马修·李普曼博士所创建,1969年《Harry Stottlemeire’s Discovery》(中文版题名《聪聪的发现》)的发表宣告了儿童哲学的诞生。随后,李普曼白手起家成立了儿童哲学研究所,希望通过大规模地培训中小学教师,向儿童普及哲学,这一大胆设想受到了许多人的怀疑。19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李普曼儿童哲学系列教材的出版以及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小学的成功开设,一场儿童哲学运动在美国悄然兴起。1980年代以后,儿童哲学在国际上的影响迅速扩大,迄今为止,儿童哲学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普及,李普曼的观点和方法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李普曼及其同事认为,知识的分门别类(如语言、艺术、科学等都是由老师教的,而非孩子们最初认识世界的方式。因此在小学教育的早期阶段,知识分科壁垒的过早设立会妨碍孩子提出问题或基本推理能力的形成。同时,儿童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学校,而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随后的学校生活中消失殆尽,这是传统教育的结果。传统教育所关心的只是儿童是否掌握了现成的知识,而不是培养他们正确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或者批判性地思考他们所学的东西。传统教育使儿童认识到问题的答案都是现成的——或在书上,或在网上,或在老师的头脑中。和独立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相比,查询现成答案是更快捷、更准确的方式。开设儿童哲学课可以矫正这些缺陷。因为儿童哲学课是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专门训练儿童思维的课程,它关注的是儿童的思维过程,是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思维能力,而不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当然,儿童哲学的目的并不是把所有的儿童都培养成为职业哲学家,而是发展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和关怀的思维方式及其态度,帮助儿童成为有创见的、善于思考、更富理性、更完善的个体。

《儿童哲学:外延和内涵》(刘晓东,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儿童的哲学”可以界定为儿童关于世界(即常说的宇宙人生)的观念,既包括儿童的好奇、困惑、探究,也包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阐释。广义的“儿童的哲学”可以涵盖儿童的整个精神世界。

其实在我国,人们常说的“儿童哲学”并不是“儿童的哲学”,而是美国哲学家李普曼提出的儿童哲学教育计划(Philosophy for Children),这一英语名称似可直译为“给儿童的哲学”,又可意译为“儿童哲学思维训练”或“儿童哲学探究计划”。

“儿童哲学”所包含的另一项内容:“童年哲学”(Philosophy of Childhood)。在西方,童年哲学被视为与科学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等学科类似的哲学分支。童年哲学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童年概念、童年的历史、童年的比较文化研究、儿童观、儿童的权利、儿童的艺术、儿童的社会地位、儿童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理论流派等问题。作为具有对偶关系的概念,童年与成年对应,儿童与成人对应。童年最直接的载体是儿童,尽管成人也有童年;儿童所处的人生阶段是童年,但“儿童是成人之父”,成人是立身于其童年时期的那个自身——儿童——所建构的生命生活生产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童年哲学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儿童哲学。

马修斯对童年哲学有特殊的贡献,他著有《童年哲学》(1994)一书,并为童年哲学建构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在该书序言中,他披露自己在豪利幼克山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已经以“童年哲学”为课名开课。马修斯企望童年哲学在学术研究、写作和教学方面,能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工作领域,并在未来的哲学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儿童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包括“儿童的哲学”(Children’s Philosophies)、“童年哲学”(Philosophy of Childhood)以及“儿童哲学探究计划”(Philosophy for Children)等三部分。

《论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张建鲲庞学光,载《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1期)

在从哲学和心理学中探寻“本义的儿童哲学”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和教学观念。首先,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国外儿童哲学课程所隐含的教育哲学观念加以优化,对国外儿童哲学课程所隐含的教育哲学观进行挖掘,树立与儿童哲学课程的根本使命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其次,我们有必要对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中那些影响儿童哲学课程普及的体制进行调整。当前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虽然为儿童哲学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但我们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缺乏互动与合作,这将阻碍儿童哲学课程的系统化。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有赖于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合作。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引导,则是促使各级教育机构合作、实现儿童哲学课程系统化的关键。

此外,儿童哲学的普及还有赖于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做出积极的调整与变革。虽然,儿童哲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但儿童的思维活动却不仅局限在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中,学校教育中其他的学习活动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资源。并且,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中闪现出的某些“灵商”,更是教师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积极进行思维锻炼的最为丰富的儿童哲学课程资源。因此,儿童哲学课程的推广需要教师们改变将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截然分离的传统理性主义教育观,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隐性课程、生成探究性学习等方式,积极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不仅需要在学校教育中为儿童开发专门的课程,还需要研究者积极探讨“儿童哲学课程”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需要教师和学校树立与儿童哲学相适应的“学校教育哲学”和“教师教育哲学”。

《论儿童哲学启蒙》(刘晓东,载《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9期)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可见,哲学启蒙在中国具有悠远的渊源。

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启蒙如何实施呢?

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主要有儒道释几种,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果我们以“同情和敬畏的态度”来仰看它们,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在自己哲学的立场上都是正确的,都具有文化陶冶的价值。每一家哲学都有其基本的哲学范畴、价值取向和思维方法以及自身演进的轨迹,都有其主要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的思想往往又表现在他们的个性和生活中。所以了解这些哲学就应当了解上述的这些东西。当然,把这些东西展现给儿童要注意到儿童精神发展的水平。这些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涵括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例如,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子哲学往往是以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承载表达的,如庄周梦蝶、庖丁解牛、邯郸学步等,禅师们授经传道解惑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趣味横生、令人叫绝的故事。我们可以让儿童听故事、动脑筋。只要哲学故事编排得当,儿童对其中的哲学内容的认识必然会由浅入深、循序而进的。这种渐进过程是儿童接受文化陶冶、挖掘自身精神潜能,逐渐占有历史文化的过程。

《尊重儿童的天性——儿童哲学教育的出发点》(王文文,载《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7月A版)

爱智慧是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爱智慧的天性就是儿童哲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这个出发点入手,改善和促进儿童哲学教育,使儿童更好地发展。

首先,尊重儿童学习哲学的权利,给儿童提供学习哲学的机会。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给儿童提供学习哲学的机会是有可能的。儿童的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建筑智慧的工程,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在教学中,虽然不能专门为儿童提供追求智慧及专门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训练,但是教学中的哲学主要是渗透哲学,应该训练儿童的一般思辨能力,是对智慧的无限追求。在教学中难免会涉及哲学问题和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只要灵活把握教学任务,给儿童提供爱智慧、思维训练的机会是可能的。儿童追求智慧,思维状态是良好的,是积极主动的,有助于促进学科的学习。

其次,尊重儿童学习哲学的地位和能力。家长和教师面对儿童千奇百怪的问题时,要认真对待,最好是能够形成对话。针对某个问题时,家长和教师可以以抛问号的形式和儿童对话,一问一答,启发儿童进一步思考,满足儿童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以尊重儿童的这种爱智慧的天性为出发点,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儿童良好的发展,是教育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儿童哲学教育的重要目的。

16.关于大象的儿童小故事 篇十六

乌龟爷爷笑眯眯的说:“谢谢你啊!真是好孩子!”

乌龟爷爷过桥后,小象豆豆正要过,突然母鸡大婶过来了,它显得急匆匆的。

于是小象豆豆说:“母鸡大婶,您一定是有什么急事儿吧?您先过!”

母鸡大婶边跑边说:“谢谢你啊!我的家里着火了,我要赶紧回家!”

母鸡大婶走后,小象豆豆正要过,一只小小的老鼠宝宝过来了,小象豆豆说:“来,小老鼠,我驮你过吧!”

老鼠宝宝跳上小象的背,说:“大哥哥,谢谢你哦!”

17.关于生病的儿童故事 篇十七

小猴子不听,它觉得可乐这么好喝,能有什么坏处啊!

小猴子渐渐开始身体疼痛起来,牙齿也渐渐的变黑,猴妈妈决定带着小猴子去医院检查身体。

来到医院,老虎医生仔仔细细的检查小猴子的身体,确定是因为可乐引起的骨质疏松和牙齿腐蚀。

老虎医生说:“可乐虽然好喝,但是不能经常食用,可乐没什么蛋白质等,长时间喝会导致身体缺乏营养,可乐中的磷酸可能是造成易骨折的原因,磷酸对骨质有害,因为磷酸对钙的新陈代谢和骨质有不利影响。可乐的糖分较高,带有酸性物质,所以会腐蚀牙齿。”

18.关于困境儿童保障的思考 篇十八

一、困境儿童基本状况

困境儿童, 是指孤儿、流浪的未成年人或因监护缺失而暂时失去生活依靠的未成年人, 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父母服刑或戒毒期间的儿童、贫困家庭患重病和罕见病儿童、失学辍学儿童、留守流动儿童等, 是社会上最困难、最弱小的群体。

江苏沛县有18个镇 (街道、场) 383个行政村。据调查统计, 全县有困境儿童1997人, 其中孤儿778人, 监护人缺失266人, 监护人无力履行职责85人, 残疾儿童178人, 其他困境儿童 (流浪儿童、吸毒家庭子女和受暴力侵害儿童) 690人, 困境儿童占全县总人口比例为0.16%。从统计数据看, 困境儿童的数量很少, 但困境儿童与其他儿童的生活质量相比, 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较差。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水平差。从调查情况看, 55%以上的困境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 2%的困境儿童甚至没有上学。二是生活质量低。困境儿童的父母 (监护人) 90%以上都是需要并接受政府救助的贫困群体, 家庭收入低, 家庭生活环境复杂困难, 远不能满足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 造成部分儿童营养严重不良, 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三是心理发展不平衡。困境儿童处于社会的底层, 父母和家庭的困境对他们心理发育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据调查, 80%以上的困境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自卑心理严重, 交往意愿和能力普遍较低。

二、基本做法

(一) 建立制度平台。

成立困境儿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统筹协调全县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政府相继出台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并通过《爱心帮扶结对制度》、《儿童信息管理制度》、《儿童福利督导制度》等具体制度性文件的细化来构建儿童成长的保障。

(二) 营造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推动政策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广泛开展以儿童优先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动员更多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 积极为救助困境儿童献爱心、做贡献, 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三) 落实生活保障。

落实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逐年提高保障标准。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 按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的80%发放监护人监护缺失儿童的生活费, 按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的30%发放重残重病、流浪儿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儿童的基本生活费。并按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给予动态价格补贴。自2011年来, 全县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及价格补贴1670万元。

(四) 强化机构建设。

政府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儿童福利指导中心, 负责为困境儿童建档、造册, 对孤儿养育状况进行定期巡查和监督评估, 对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负责代理困境儿童权益的相关事务, 协助民政部门与财政、卫生、教育、人社等部门, 落实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及成年后就业等相关优惠政策, 指导并负责基本生活费发放工作, 为困境儿童成才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

(五) 开展爱心牵手行动。

2012年以来, 政府为加大对困境儿童的帮扶力度, 开展了“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志愿者行动”, 采取助学、助困、助教的形式进行帮扶。助学即从学习上帮扶, 一年资助小学生400元, 中学生600元, 用于补贴困境儿童的学习生活费;助困即从生活上帮扶, 一年资助1500元, 用于困境儿童家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助教即从情感上帮扶, 以走访、电话、书信等多种形式关心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目前爱心牵手1050名困境儿童, 资助善款470万余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近年来, 中央陆续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等政策,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即将实施。为落实这些政策, 县财政每年需配套资金上亿元。由于县级财政自有收入有限、财政依赖度高, 财政支出压力很大, 对困境儿童的保障投入普遍不足。比如沛县2014年社会救助资金支出为1.46亿元, 仅占全年总支出的1.39%, 而这笔微乎其微的社会救助支出, 主要是对以家庭为单位的低保、重残、大病的救助, 而针对困境儿童的社会专项救助少之又少。

二是社会救助政策整合度低。对孤残、流浪等困境儿童的保护, 需要政府和社会多方资源的整合, 目前尚无专门的儿童福利法律法规, 相关政策整合度低, 成“碎片化”、“条块化”。比如儿童教育归教育部门、医疗归卫计部门、福利归民政部门、康复归残联部门, 分散在众多部门, 这样不仅使困境儿童保护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而且造成资金分散, 不能形成合力, 制约了救助资金效力的发挥, 影响了救助效果。

三是机构建设和管理水平低。资料显示, 我国现有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即“孤儿”) 达61.5万名, 收养主体目前有政府、个人、社会组织。其中, 民政部门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有10.9万名, 由亲属养育、其他监护人抚养和一些个人、民间机构抚养的孤儿有50多万名。目前, 省一级有独立的儿童福利机构9家, 市一级有独立儿童福利机构333家, 县一级有独立儿童福利机构64家, 800多家社会福利机构设立了儿童部。但多数县 (市、区) 没有专门的儿童社会福利机构。虽然全国有2000个救助站, 但只有130个儿童保护中心, 且多数儿童保护中心和救助站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专业化水平较低、管理体制不健全。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政府主导, 加大投入。困境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政府要把救助困境儿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强化领导, 加大政府投入, 上级财政应加大对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困境儿童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逐年加大投入, 为救助困境儿童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逐步实现儿童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二是完善平台, 动态管理。建立专门的儿童工作机构, 统筹协调儿童福利工作, 加强部门协作, 构建困境儿童福利服务平台, 建立无缝衔接的儿童管理服务网络。同时对困境儿童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 详细了解困境儿童的现状, 做好综合分析, 登记造册, 建立基础信息资料库, 实现动态化管理, 进而通过技术性的分析对不同的儿童实施分类保障。

三是多元参与, 结对帮扶。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社会福利观念也有较大的进步, 由补缺型逐渐向普惠型转变。全社会应重视和关注儿童事业, 树立尊重儿童权利、提倡儿童优先、儿童全面发展和儿童参与社会的发展理念。儿童福利仅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家庭、社区、学校、企业、公益组织、个人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建。一方面政府需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专业的社会组织发展, 畅通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领域的渠道;另一方面应建立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制度, 促进关爱帮扶困境儿童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积极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爱心接力。相关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通过组织困境儿童开展“手拉手”、“一帮一”、城乡帮扶或参加主题夏令营、户外拓展、亲子交流等活动, 鼓励其参与社会实践, 融入团体生活, 促进身心健康。

19.关于儿童网络阅读问题的思考 篇十九

关键词:理论背景;网络文化;对策

一、研究的理论背景和视角

文化人类学认为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两个层次的影响。静态文化是指目前被大家公认的、已经成熟的经验,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动态文化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目前“网络文化”盛行的文化形态下,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如何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学会筛选、甄别、引擎目前以动态形式存在而未来能成为静态文化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深度,从而达到与现实、社会相符合的水平?儿童网络阅读是此意识形态下的一种现象。

二、网络文化形态的特点

网络文化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先进网络技术为依托而产生的以网上生活为核心内容的新的文化现象。

1.网络文化的信息量庞大,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创造性的特征,为个体提供了大量免费的信息资源,使其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的事物。

2.网络文化的内容呈现方式多样,以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丰富人们的认识。

3.网络文化具有互动性和高参与性,为拓展人际交往和张扬个性的空间提供了可能。

三、儿童网络阅读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文化”作为社会的一种主流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文化生命的形成。儿童也不例外。由于儿童本身好奇心强、自控力弱、选择能力欠缺等,儿童网络阅读存在着一些问题。

1.网络阅读内容呈现多元化。由于“网络文化”是全民参与的文化,上传信息内容不受限制,造成信息量庞大和良莠不齐的现象。儿童在这样的网络阅读环境下,势必会接触到不良信息,导致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文化生命进程。

2.网络阅读呈现的技术禁锢想象力发展。具象画面导致儿童失去了想象的空间,通常是以读图替代想象,影响了儿童创造力,使儿童文化生命宽度变小。

3.网络阅读方式影响儿童生理健康。相对于纸质阅读而言,长时间运用屏幕进行阅读,导致儿童的视力、骨骼等生理状况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使儿童的自然生命受到影响,从而丧失文化生命的基础。

4.网络的“浅阅读”影响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儿童往往把网络阅读视为非学习性阅读。在这样的阅读心态的指引下,往往只看到表象、肤浅的一面,难以准确地看待问题的本质,较少关注作品的深层度,影响儿童文化生命的深度。

四、儿童网络阅读的对策

1.加大网络文化内容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网络文化内容上的管理,有效过滤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抵制文化信息污染,净化网络环境。推广优秀的儿童阅读网站,使儿童吸收健康的文化信息,加速儿童文化生命进程。

2.引导儿童网络阅读与积极思考相结合。引导儿童在网络文化阅读中进行积极思考,鼓励儿童运用想象力、创造力开展阅读,形成探究性的学习思考方式,使儿童文化生命更为宽广。

3.实现儿童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相结合。无论是网络文化阅读还是传统文化阅读都是获取信息、训练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有其利弊,若将二者扬长避短,会更好地促进儿童自然生命的

成长。

4.加强儿童运用网络培养其阅读的能力。在使用网络进行阅读时,培养儿童检索、鉴别、筛选信息的能力,能从动态文化中找到为大家所公认并对个人文化生命发展起积极作用的那类信息,从而拓展文化生命的深度。

“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若能对网络阅读途径加以有效利用,会更好地促进儿童文化生命的发展,使其成为有文化深度的人。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上一篇:公交行业分析报告下一篇:工作负责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