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2024-09-15

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共16篇)(共16篇)

1.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

吉林师范大学分院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工作规划

为了在我院更好地开展职业批导与创业教育工作及圆满完成骨干院校建设方案提出的预期目标,特制定本职业指导与创业工作计划。

一、工作指导思想

把高职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通过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开展,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高职大学生,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拓型个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性;通过创业知识传授、创业实践活动锻炼以及创业品质的个性化培育,使高职大学生能自谋职业,培养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并在适当条件下能够开创自己的事业。

二、工作目标与重点

㈠工作目标

1、调研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情况,借鉴优秀做法植入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项目建设;

2、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出台相关制度文件;

3、建设教学资源库、课程体系,使之能够服务教学;

5、培养师资队伍;

6、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7、加强对外交流,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扩大创业教育建设成果在兄弟院校中的影响。

㈡工作重点

1、市场调研:课程体系建设,实训体系建设;

2、运行体系:制度文件;

3、文化:校园创业宣传;

4、课程:课程标准,部分学习指南、电子教案、教学案例;

5、师资:教师培训与交流;

7、对外交流:向政府职能部门争取获得创业培训讲师资格的机会,向学生及时传达创业项目孵化资金资助政策。

三、具体安排

㈠运行体系建设

学院出台文件确定创业组织机构及成员名单组长:赵金刚

㈡文化建设

开展创业主题活动

创业讲座

㈢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标准

2、电子教案

㈣师资队伍建设

1、进行三次以上集体备课

2、创业培训与交流

㈥市场调研与对外交流

副组长:刘玉芬成员:李红艳郭丽华赵波 负责人: 刘玉芬;李红艳;赵波 负责人:刘玉芬;王海艳;王丹 负责人:赵波

吉林师范大学分院

2008年5月10日

2.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篇二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关注大学生创业和实现创业教育的改革成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创业活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学生创业是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强化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以积极心态做好创业前的相关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有几十年历史,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创业活动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是较早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目前,美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均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哈佛大学、滨州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商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培养创业学方面的工商管理博士。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创业教育,其在教育体制中发挥着的作用越来越大;法国增加国家竞争力一项重要活动是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特地成立了创业计划培训中心(CEPAC);英国政府在政策上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给予支持、引导和规范,将其作为优先领域。总体来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如下:教育理念战略性、教育过程终身性、教育资源整合、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课程设置系统、全面,实站经验丰富。搭建基于职业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其是连接创业与商业世界的重要桥梁,是高校与企业更好的融合,实现高校双向产学研合作,是众多小企业诞生和发展的培育基地。大学的创业实践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应的也很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成立了创业孵化园,在企业的资助下,鼓励大学生创业,实现更好的就业。

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国内高等院校发展十分迅猛,国务院发文提倡并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我国创业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果。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激情,然而,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下,欠缺持续燃烧的动力,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约为30%,中国只有10%,2011中国十万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均以夭折收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长效运作模式的支持。

2 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够

很多大学生对创业可能是一腔热血,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缺乏对创业的认识,开展创业项目时没有进行真实市场的深入调查研究,不了解市场真正所需,更不了解消费者所需。认为只要有好的策划就可以成功,不考虑创业项目是否具备盈利能力,可行性分析不够全面,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高校滞后的创业教育。

2.2 创业教育运作模式不完善

虽然国家一贯很重视创业教育,在政策经费上给予支持,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很多的高校的创业教育只是形式,写份计划书就是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长效运作模式,自主创业能力也得不到保障。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必须加强和完善创业教育,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运作模式,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全方面的跟踪创业指导。

2.3 在校大学生创业资金缺乏扶持

所有的大学生创业公司几乎都在说我们缺钱。当前,国家现有的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和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一般只适用于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创业,好像还没有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资助。可以说,影响大学生创业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创业启动资金的缺乏。

在当前形势下,正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把大学生创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让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得以延续并能够具体实施,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重视实质,忽视形式、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运作模式;建立贯穿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及职业生涯的教育过程,将创业教育融入课堂。

3 职业指导孵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作模式研究

针对目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正视我国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已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入手,夯实基础,重视实质,提出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孵化的“一主二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作模式。

(1)搭建以职业指导师为主的创业教育团队,作为孵化保障。专业团队应体现出开创性和探索性,首先从实战性的角度提高团队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教师可参与创业,依托真实或电子商务平台,获得真正的创业经验;其次教师可参加创业类培训,在了解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把握能力,实现理实一体,提升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为导向的教育目标。(2)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运作模式。在打破专业限制上开展创业教育,使高校各个专业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实现商业与技术的完美融合。(3)以项目课题组形式建设创业型学生团队,由学生组建创业公司,以真实公司运营为任务驱动贯穿始终、增强市场意识,发挥团队力量,实现资源共享。(4)职业指导师定期开展活动,使专业教师深入了解创业教育,并参与进来,将创业教育更好的融入课堂,使其成为全程化,全员化教育。(5)政府层面上大力支持,做好大学生创业的后备力量。政府要给予大学生创业财力和政策支持,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业金融扶持,一是新企业信贷政策,二是大学生创业基金政策。

为了更好的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孵化,寻找出符合我国国情、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需要的运作模式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孵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作模式研究的策略,以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师专业团队为孵化保障,让创业激情得以延续并能够具体实施,重视实质,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运作模式;建立贯穿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及职业生涯的教育过程,将创业教育融入课堂;由学生团队组建创业公司,以真实公司运营为任务驱动贯穿始终、增强市场意识,形成“一主二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作模式,努力实现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更好的实现创业职业能力建设。

摘要:本文根据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阐述职业指导孵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作模式研究的相关思路,能够为高等院校创业人才的培养及具体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

[2]柏连阳,彭晓华.论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发展对策.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5).

[3]夏大庆,解芳.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问题探析.教育与职业,2012(3).

[4]邱仙艺,凌云.对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探讨.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3.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作用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一)概念内涵

对于创业教育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狭义上的创业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一些创业方法及创业技能,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在毕业后进行创业活动。而广义的创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不仅仅是指培养个人创业行为者。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针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所以说,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在培养创业者的基础上,造就一批能够独立工作、能力超强、专业突出的企业创新能人。

(二)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创业教育的特点首先在于实践性。创业教育不能仅仅限于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其次是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讲座、仿真、报告、实习等多种形式,在多样的形式中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特点及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通过教育使他们具备创业者所需的进取精神和敢于冲锋陷阵的勇气。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取向问题的严峻性

大学生就业形势是目前广受关注的问题,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稳定高薪的职业,对于创业存在一定的偏见,大部分人都会在无奈之下选择创业,这种观念的形成有着较深的社会原因及历史原因,受到我国社会分配偏颇的影响,也和我们的创业教育滞后有关。因此,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才能消除偏见,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

(一)过分追求工作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青年人都被灌输着要谋求一份稳定且高薪的职业,对于需要吃苦以及竞争较强的工作怀有抵触的情绪和想法。因此,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会选择考取公务员,进入国企等方式千方百计谋得一份安稳的职业,然而私企往往给人竞争压力大的印象,创业更是不受到青睐。这一想法在我国目前是普遍存在的,究其根本与社会观念有着极大的联系,短期内难以得到大的改变,这也是导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很多职位招不到人却仍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

(二)实际工作与所学专业联系性弱

经过调查,我国目前本科生就业大部分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只有部分技术性强,专业化明显的理工科专业有60%以上的毕业生实现了专业与工作的对口。这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往往不够合理,偏向于理论学习不注重社会需求,尽管学生通过了专业课考试却不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入学时对自己的了解不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听从家长意见,对所学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因此往往在毕业后选择跨专业就业。

(三)对创业存在偏见

创业往往给人风险高、工作辛苦的印象,很多人往往在大学毕业后就自认为是社会精英,在职业选择上容易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往往想要千方百计挤进北上广,进入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导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而对于创业的偏见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没有求得理想职业的情况下仍然抵触就业,缺乏创业的信心与勇气。一方面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能够考上公务员、事业编感到渺茫;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独立创业又信心不足,甚至有些创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学生,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仍然在纠结,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创业者寥寥无几。

(四)缺乏长远的就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由于刚刚踏入社会,经验和能力仍然不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比较欠缺。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总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走一步看一步,在一个或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位工作,长此以往就会丧失信心与动力,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创业教育与传统的知识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和意义,它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在毕业后白手起家,通过创业开辟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重要任务。同时,创业教育在减轻就业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

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名校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往往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加之独生子女较多,往往受到家庭的庇护,因此缺乏强大的心理素质,承受压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弱,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创业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重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采取多样化的压力测试、压力承受、压力考验等形式,利用实习、实训、实战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到创业中会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是个大熔炉,大学生处于象牙塔中往往对社会接触不够,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然而要想更好的创业,就要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用社会中与人相处的方式以及社会所需的能力进行更好的创业。创业教育在传授创业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社会对于创业者的需求,从而使得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创业本领,而且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所需,既减少了创业所需的成本,又有助于创业的的成功。就是进入某个企业,对于他们尽快地融入市场,进入角色大有帮助。

(三)创业教育要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业者不仅仅要具备足够的创业知识储备,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使得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顾及多个方面,综合素质包括了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有些能力是知识性的,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训来解决,有些属于经验性的,比如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主要依靠大学生的实践来提高,需要创业教育进行思想指引,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培养他们自学、自教、自做的独立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俨然成为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完善职业生涯,减轻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方式多种多样,高校应不断探索,积极创新,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改变对创业的偏见,大胆创新,树立对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学会用创业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戚猛耀,戴靓靓,杜涵,陈镔槟.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教育关联性研究[J].才智,2014(25).

[2]康冬梅.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科学时代,2014(24).

[3]张毓,刘银,李正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青春岁月,2015(12).

4.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我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

姓名**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任 课 教 师**

学习时间:年月至年月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

大学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如果大学的学生毕业后连个工作都找不到,那样的大学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如果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仅仅只能找份工作,那只是我们大学生的最低要求。我认为,作为学生不应只是现有岗位的适应者,更应该是新型岗位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与其我们四处 ‘找饭碗’,不如自己‘造饭碗’。我坚信,创业是富民之源,创业教育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创业是强国之本,创业教育才是最好的大学教育。

二、大学生创业面临哪些问题?

1.创业的素质能力不足

由于应试教育的结果,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对现有知识传授,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再加上高等教育基本以专业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对本专业的知识了解较多,对跨专业的知识缺乏了解,综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强,学校对创业的教育重视不够,致使大学生创业的能力素质出现不足。

2.社会经验不足

大学生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3.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

我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尝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4.缺少对现实的思考

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5.市场观念淡薄

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三、如何鼓励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1.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

2.高自身的创业素质

3.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能更接近成功。

4.充分熟悉政策

5.一定要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这四个字也许是最平常最易懂的管理概念了,但由于大学生这一特定创业群体,一般为年龄在25岁以下的大学生,他们的社会与人生经验都不足,而且处于热血沸腾的感情阶段,个性化、自信力等都较强。纵观当前时代发展趋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任何创业者想依靠单打独斗而胜利的可能性已降得很低。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常常会出现以已为主、刚愎自用等不利于合作创业的情形。

5.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篇五

适应社会 把握人生

我们带着父母的期待,带着自己的理想来到了这个让我们期盼已久的地方—大学,当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我感到很新奇,早在来到这里之前我就无数次的憧憬过我的大学生活,那美丽的一幕幕,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翻滚,人们都说幻想是美丽的,让我很快乐,但是在快乐之后,我心里也有些许感慨,大学是我们学习生存技能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会掌握知识,武装自己,为了就是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才能让自己的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适应社会,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全面发展,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

提升学习能力要做到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适应当今时代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

诚实守信主要是指做人做事要讲诚心、讲信誉,人无信不立,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二字尤为重要。

大学生只要不断挑战自我,尽自己所能,真诚做人,努力做事,就一定会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投身建设社会的实践中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社会是人的社会,大学生群体扮演着独特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身角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关键。

二、如何把握我的大学

许多的大学毕业生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曾讲道:“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我会选择另外的方式度过大学生活”。大学本该是人生中最值得回忆、最有价值的。可有些同学却碌碌无为的渡过。

我认为大学生的第一角色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首先:大学生要明确不同阶段的养成目标,把握不同学习生活阶段的重担,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其次:大学生应该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掌握一门甚至两门平行的专业知识,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文理兼备的知识结构。再次:大学生应该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阶段目标,改进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三、三年的大学生活规划

人是不能够脱离社会的,或者说任何人最终都会走向社会。因此,人必须学会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毕业后必然要走向社会。

我们每个人含辛茹苦的求学这么多年是为什么?这么劳命伤财的是为了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就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实现个人价值。

所以说我要好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适应新的生活,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让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才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每一天我该做好的事,终有一天成功的大门会向我敞开,我现在在做的就是让每一天过得充实有意义。

首先,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我要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素质,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然后,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因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方式,其显著特征是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决定学什么;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决定怎么学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最后,我发现走新大学这个小社会后,我觉得同窗之情是人类感情中最值得珍惜的一种感情。大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从四面八方聚到了一起,成为了大学同学。大学期间的同学友谊,对人的一生来说都是美好和难忘的。

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其生活习惯不同,学习生活在一起,发生分歧和摩擦是常有的。大学生对此要有宽宏的度量,要有理智的头脑,切不可意气用事。做一个宽宏豁达的人是需要培养锻炼的,但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一定要注重这种品质的培养。在交往中,要多进行换位思考,要学会做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其感受到彼此的善意和温暖。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很多人想等自己老了,要去环游世界;等自己退休,就要去做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长大了,自己就可以……我们都以为自己有无限的时间与精力。其实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实现理想,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现在就能一步一步努力接近,我们就不会活了半生,却出现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四、心得总结

从现在就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提升自身技能,不然为时已晚。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那句经典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

6.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摘要: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在对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就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析,以期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有效促进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关键词: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1.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1)创业教育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化实施的过程,需要健全的体制作保障。目前,河北省高校尚未建立健全的创业教育体制,缺少完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虽然某些高校已经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当中。总体来看,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零星化状态,出现了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的现象。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创业教育内容单一、目标不清晰,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另有一些高校简单地将创业教育视作业余教育,没有给予创业教育足够的重视,而且教育的辐射范围比较狭窄,使得部分大学生成为了创业教育的“看客”,限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2)创业教育资源匮乏。根据对国外教育体系的访查发现,发达国家已逐步研制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创业教育教材。反观河北省高校的教育体系,其在创业教育教材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除此之外,创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项目,需要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做支撑。但以目前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执教老师的情况来看,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却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因此,现阶段高校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双师型”师资队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校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

2.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1)健全创业教育机制。各大高校应该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清楚地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切实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当中去,完善整个教育体制。同时,河北省高校还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转变大学生和相关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从思想观念上促使他们重视并参与创业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以此为基础,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明确教育目标,并督促各学科教师将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辅导大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开通绿色通道。创业教育并无学科界限,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各学科教师应该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协同制订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计划,从而保证创业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地进行。

(2)丰富创业教育资源。高校需要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创业教育教学素材,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创业行列,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实际的指导。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还应该加强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积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到校进行指导。同时还要了解本校教师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以提升整个执教团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高校还应该不断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实现校企联合教育,适度加大创业教育环境建设投入,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给予大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而政府有关部门则需要出台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组织高校和企业共同创建大学生创业产业园区,筹集社会资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请优秀人才坐镇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帮助大学生分析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水平.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5).

7.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篇七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涉及亿万家庭福祉, 是民生之本, 关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基石正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辽宁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历程。1995年原国家教委发出《通知》后, 辽宁省要求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或就业指导讲座形式, 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随后即编写了就业指导教材。2003年, 根据国办发[2002]19号文件要求, 下发《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通知》 (辽政发[2003]26号) , 要求高校要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 并配备专职教师。就业指导课应作为一门公共必选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 总课时不少于20课时。同时下发文件要求高校要在毕业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 (教高厅[2007]7号) , 首次出台具有政策意义的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 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2012年, 辽宁省根据全省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实际情况, 出台适合辽宁省实际的《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标准 (试行) 》, 对辽宁省课程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 指明课程建设发展方向, 提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提高学生职业规划、就业素质与能力, 而开设的公共必修通识课, 总学时要不少于38学时,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课时, 并设立相应学分。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工作, 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5〕12号) 中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 纳入学分管理。”。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现状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工作, 2015年对东三省84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情况展开调研, 同时, 对辽宁省本科综合性大学等4所高校200名一线就业指导教师及300名大学生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 调研内容包括开设课程数量、总学时数、总学分、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班型、授课对象、授课教材、经费投入情况及就业指导教研室建设情况等信息。教师满意度调查数据包括教师课程设置情况、资金场地人员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形式及学生表现等方面。学生满意度调查包括学生对课程设置、课程授课形式、授课效果的满意度, 通过学生对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认知的认知度方面进行调查。

(一) 东三省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总体情况

调研84所高校课程建设情况, 其中在课程建设经费投入方面, 5所高校未在课程建设方面投入经费, 57.1%的高校年课程经费投入5万元以下。在就业指导教研室建设方面, 除10高校外, 各高校均建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53.6%的就业指导教研室隶属于学校就业管理部门。

通过以上调研发现, 东三省大部分高校已为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提供经费支持, 但是投入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高校已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 主要隶属于就业管理部门及教务管理部门, 发挥着科研教学作用。

(二) 东三省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设置情况

在课程建设情况数据中, 高校普遍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相关课程, 开设课程数量普遍为1-5门课程, 部分高校也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开设相关课程。各高校普遍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 在三四年级开设就业创业指导类课程。在课程性质方面, 各高校普遍将课程定位为公共必修课, 并开设部分公共选修课程作为补充, 仅有2所高校将课程定位为公共选修课。授课班型普遍以大班为主, 100人以上的班型居多。95.2%的高校课程总学时达到规定的38学时。76.2%的高校课程总学分达到2学分。

通过以上调研发现, 各高校普遍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将课程定义为公共必修课, 在学时学分上达到文件要求, 但班型较大。

(三) 教师学生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满意度及认知度调查

研究对我省1所综合类大学、1所理工类大学、2所专业类高职专业院校150名一线授课教师及300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满意度调查, 并对认知度进行调查。问卷回收后, 有效问卷教师135份, 学生234份, 其中本科生为157人, 专科生为77人。

数据显示, 教师对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设置情况比较满意的为92人, 占教师总数的68.1%。在资金场地人员设置方面比较满意的为62人, 占教师总数的45.9%。在课程内容方面比较满意的为76人, 占教师总数的56.2%。在课程形式方面比较满意的为45人, 占教师总数的33.3%。在学生课堂表现方面表现比较满意的为47人, 占教师总数的34.8%。在学生满意度调查中, 学生对课程设置比较满意的为83人, 占学生总数的35.5%。学生对课程授课形式比较满意的为76人, 占学生总数的32.4%。见图1。

在授课效果方面, 通过对学生在课程学习后, 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认知三部分认知度进行分析。在就业指导课程结束后, 学生根据自身感受以ABCDE五个等级 (得分依次降低) 评估自身的认知情况。通过对157位参与调研的本科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三方面的认知综合情况分布如图2所示。可见, 仅少数学生在三方面的认知度自我评价较高, 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程度分布在CD两个等级。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教师对课程资金场地、学生课堂表现方面满意度低, 而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 学习效果一般。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总量达标, 课程质量略低

目前高校已普遍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按照文件要求将课程定义为公共必修课, 学时学分普遍达到要求, 课程已经贯穿到大学生四年的全过程。高校普遍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 纷纷设立相应的资金、场地、人员, 基本形成了全程化、贯穿大学教育始终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但是, 课程质量普遍不高, 数据显示班型基本为100人以上的大班授课, 授课形式以单一的讲授式教学为主, 授课时间多集中在周末或是晚间, 授课群体为不同系不同班级的学生, 作为就业指导教师由于时间、场地所限无法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教授不同的授课内容, 采取不同的授课形式, 对理论的讲解较多, 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质量总体不高。

(二) 课程形式单一, 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目前, 在校大学生普遍为95后, 他们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 网络时代是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同样, 互联网也深深影响着95后大学生, 他们获取信息、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沟通、消费方式的方式已经与以前不一样, 他们意见独立性较强, 个性化想法较多, 单调的纸面媒体、大班的理论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发展。通过对调研对象的统计发现,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群体年龄多集中在28-35岁, 职称已中级为主, 职务多为负责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或辅导员, 工作经验均为高校, 担任就业指导教学工作年限普遍较短, 人员流动性大。因此, 教师大多从校园进入校园, 无社会实践工作经验, 缺乏用人单位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验, 从事专业教学并能运用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知识教学的教师更少, 这些都使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缺乏可信性, 理论性过强, 专业与实践性差。这种普适性与大众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理念已经难以适应个性化、专业化的学生职业发展之路。

(三) 我国生涯创业教育缺失, 学生满意度低, 教学效果不佳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感悟性课程, 在西方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在幼儿至中学阶段普遍开设此课程, 大学阶段主要针对学生个体发展开展咨询等服务类课程, 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在我国, 考试招生制度的局限下, 中学阶段基本进行应试教育, 到了大学开设此课程又以理论知识为主, 与学生实际相脱节, 造成学生对此课程的忽视, 很多学生即将毕业才认识到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对整个大学学涯与人生的重要意义。因此, 数据显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满意度不高, 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尽人意, 同时, 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低, 教学效果不明显。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 树立“互联网+”的思维理念推动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的是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 他认为“在未来, “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 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 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1]。2015年3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指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他认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首次在政府层面上确定“互联网+”的重要意义。2015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确定了“互联网+”的理念已经由消费领域向社会各个领域拓展,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因此, 树立“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势必将使我国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是学生与职业生涯的桥梁, 它不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 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一生生涯发展。因此, 如何更好的发展其课程体系使之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能切实的为学生带来终生教育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是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主体, 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 发挥高校的基础作用, 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核心。高校要转变课程建设思路, 摒弃与时代相悖的课程体系, 把“互联网+”的理念引入课程体系建设中, 引导大学生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的学习, 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到自身所学专业中, 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 探索“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智慧能源、创新创业、现代农业、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加,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 建立以课程建设为基础, 以教材教学资源建设为手段, 以教研室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 以教学模式改革为载体的新时期课程体系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 就是要在政策上把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 鼓励高校把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地融合, 把“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到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中, 从而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以教材教学资源建设为手段, 就是要结合互联网+的思维, 鼓励开发纸媒与网上教学资源, 整合优秀教材教学资源, 大力发展慕课教育模式, 形成线上线下资源的互通。在教材内容上, 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及95后大学生特点, 研发融入不同专业特色的教材、案例集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

以教研室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 一是要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建设, 在全省广泛建立教研室的基础上, 进一步规范教研室建设, 树立典型教研室, 使教研室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阵地。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拥有丰富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理论知识, 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同时, 还要兼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与掌握时代信息的能力。因此, 要从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等各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理论业务学习和交流, 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此外, 还要把行业、企业、创业专家学者请进来, 作为兼职教师开拓学生的视野。最后,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不仅是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事业, 更是全校教师的责任, 专业课教师也要具有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能力, 在专业教学中传播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理念。

以教学模式改革为载体的新时期课程体系, 高校应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采取分专业小班讲授课的形式, 课堂教学引入团队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 重视实践教学, 特别是理工类、技术类、应用型高校更应重视实践教学, 同时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设创业实训课程, 增加就业创业经验,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开展灵活的教学实践活动, 如开发寓教于乐的网络课堂, 微信专题、职业微电影、讲座、论坛、培训,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与求职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素质教学、职业体验、就业能力大比拼、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个性化咨询辅导等实践类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8.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46-02

收稿日期:2015-03-05

作者简介:吕军,男,汕头市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副校长,政工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广东 汕头/515041) 一、注重德育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创设“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因此,在办学过程中职业技术学校更应及时顺应当前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大势,遵循教育规律,始终把德育熏陶、素质强化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

一是要有一支优化的德育工作队伍。学校应成立由校长挂帅,党政、工团、学生科、级长、班主任及德育科任老师组成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此为中心点,辐射出三条德育线,其一是级长、班主任;其二是团委、学生会;其三是宿管、寝室长。形成统一领导、分层管理、职责到人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网络。每学年均精心挑选一批事业心强、工作细致、素质较高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工作,还可以尝试实践聘用“专职班主任”、“学生助理班主任”等做法,从不同方面加大对学生管理的力度。

二是要有健全的德育工作制度。学校制定有详细的德育活动计划,建立健全较为科学的德育工作制度。如班主任工作管理考核制度;级长、班主任、宿管老师的每周例会制度;班级工作日常量化考核制度;“日日查、周周结、月月评”制度; “先进班级”“先进宿舍”“三好”“优干”评比制度。根据《中职生守则》和《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结合学生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学生管理制度》、《班风评比暂行办法》、《学生奖励制度》、《学生课堂常规》、《学生考勤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办法》、《内宿管理规则》、《学生食堂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每学年新生入学,统一安排入学教育,组织新生学习上述规章制度并进行考试。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对各年级进行班风评比,做到考勤时时抓,仪表天天抓,行为突击抓,使学校各项德育管理制度在学生中人人知晓、人人遵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是要有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措施。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心理问题,应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较为科学规范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大面积健全能促进学生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生社团组织,把爱国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学校的德育课中,通过举行座谈会、讨论会、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讲座、专题报告会等形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电视台节目录制、“五四”青年节、旅游节、成人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区服务等社会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意,奉献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夯实学生的德育,砥砺学生德行。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技能实践

职业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满足市场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岗位能力群需求的创新型、实用型的中等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创业就业为职业学校办学之首要,因此,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尤为重要,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应随岗位能力需求设置专业课程,滚动调整教学计划。如需将原来人文素养、专业通用能力、专业关键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等模块调整为基础模块、专业专门化模块和实践课,更加突出学生岗位群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做到与企业、产业需求相衔接,增设社会、企业对毕业生就业需求量大的新专业课程。

如电子类专业增设实用性强的新技术课程,如GPS技术与应用、GIS电子地图制作、QC作业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与审核、3G终端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类专业增设信息采集与加工、音/视频处理制作、特效制作、影视短片制作、艺术、三维动画制作等课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增开任选课,并根据知识结构及技能要求,分设专业选修和公共选修。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知识结构及课程特点,分模块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考证。如电子类专业学生考取电子装配、维修电工、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技能证,计算机专业学业生考取多媒体软件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和会计软件应用技能证,电子商务专业学业生考取高级电子商务员、营销员和全国计算机等级技能证,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并重,使学生实现了“一凭多证”(一个文凭、多种技能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本领,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推行中期生产实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职业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力度,学校文化建设中也要融入企业文化,从而才能培养出市场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岗位对接人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职学生“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的精神,职业学校须进一步健全学生实习环节,大胆探索,将实习分为二年级及三年级两个阶段,与教学交替进行,全体学生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就可以分期分批到企业实习3个月左右。学校应把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范、管理严格、劳动环境好以及社会声誉佳的企业作为生产实习的重点企业。通过下企业生产实习和职业体验,使学生们不仅掌握熟练的生产技能,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强化自我管理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而且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际关系、管理特点及职业要求有了更多的了解,深感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为将来走入社会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注重创新教育和技能培养,造就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学校办学的“灵魂”。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和技能培养作为职业学校特色教育,需要提到职业学校办学的重要日程,必须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成立覆盖学校专业的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制作、社会科技实践活动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选派专业强的骨干教师加强全面指导。同时,充分利用专业师资和设备设施等资源优势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举办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专业技能竞赛,集中展示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

通过创新教育和技能培养,全面提升学生扎实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例如我校十多年来,参加了广东省汕头市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每年的省市中职学校各类技能大赛,获得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优秀奖200多项,连续十年荣获广东省、汕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学校被授予第一批“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中职学校。通过创新教育和技能培养,促进了学生就业创业,毕业生以其厚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用。

9.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论文 篇九

(一)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包括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无疑都会促进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产生,以及促进它们产生新的结合方式,因此,它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狭义的创新教育(InnovationEducation)是指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而广义的创新教育是指为了使人们能够创新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即凡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有两种定义,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从广义来说,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笔者认为,创业不是所有大学生的最终发展目标,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要求。由此看来,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密不可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正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的。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形式和现状

大学生科技创新,包括学习—创新—应用三个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各所高校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而有所不同,但都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推动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多数学者认为,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十分重视,但成效不足,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活动整体开展热烈但发展不均衡;2.形式丰富但层次不高;3.成果显著但孵化率不高。而其中第三点是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便难以产生实际效用,推动经济发展。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形式和现状

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同,高校创业教育也通过创业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开展,其中课外活动包括创业竞赛、课题研究和创业实战。对于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多数学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高校师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统一、不合理;高校本身缺乏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教材五花八门,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缺乏有机结合;创业教育模式陈旧,内容滞后,方法、途径相对单一,特别是缺乏创业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教育,等。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现状

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的开展形式来看,二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结合的机会很多,但在实际过程中,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主要是通过竞赛来实现,特别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随着政府的重视和国际交流的增多,高校中开展的创业计划竞赛并不止“挑战杯”一项,也有如SIFE、杭州赛伯乐等各企事业单位组织举办的创业计划竞赛,但“挑战杯”还是目前竞赛规格最高、在校大学生参与面最广的一项赛事,全国有3多所学校参与,2万大学生参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的奥林匹克”,在高校师生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也听到一些不认可的声音,比如有教师认为创业计划竞赛距离真正的创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有学生认为比赛是老师、领导和部分学生的事情,如火如荼的各项活动并未给他们带来多大益处;一些外界人士也认为该项赛事场面热闹,但与实战尚有一定差距。这些评价也从侧面说明,在“挑战杯”这个平台上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相互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目前,“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项目主要分为技术类和服务类。据统计,在技术类的参赛作品中,1%是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2%是由导师带领学生做的项目,而剩下一半以上是外界人士的科研和创意成果。这样的数据透露出,一方面,鲜有理工科学生为了参加创业计划竞赛而进行科技创新,即使参赛,也主要担当技术顾问的角色,对于创业意识的培养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商科或文科类同学,在自己寻觅或在学校相关教师的帮助下有机会接触到理工科学院的专利从而进行商业包装,但并无参加科技创新这一环节的相关经历,对于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明显。综上所述,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并未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二者长期孤立,缺乏系统有机的结合造成了目前两方面工作都难以获得实质性进展的不利局面。

三、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思考

(一)创新双螺旋理论的定义

创新双螺旋是指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正是这种创新双螺旋的互补与互动,带动创新多主体、多要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

(二)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的思考

创新双螺旋的理论认为,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要素参与活动的过程。创新与创业是一对不可割裂的概念,而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更是不能孤立开展的,科技创新可以推动高校的创业活动,而创业教育的成熟也会给科技创新带来动力。而在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并不符合这一理论,创业教育被分割成两块,即受众面广而效果不佳的理论教育和小众参与个别辅导的创业实战。如何更好地推进创业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和提供学生创业平台创业机会的目的,我们需要从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对此进行重新审视。

1.学校应成为“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促成者。

首先,作为学校,想要取得丰硕成果,就必须重视创业教育,将其放在一个高度重要的位置,在政策和经济上予以大力扶持。其次,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合理规划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并不是一个“创业教育办公室”或者几个创业示范学院所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全员和全程的积极参与。同时,开拓二者多方位的合作渠道,不能只指望在通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一二次活动,就能全面地推动二者的结合,而是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践活动等各类工作中充分贯彻创新与创业结合的理念,使之互相渗透,互推互进。

2.企业要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创业实践”的帮助者。

中国的创业教育想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企业的重要作用,它是创新创业的需求者、推动者和帮助者。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起源地和创业环境最自由的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校外企业和校办企业对创业教育的推动。然而,在我国,只有少数名校能得到知名企业的资助,校办企业和学生的创业机会没有关系,这是一种缺乏动力的状态。企业应更多地参与到高等教育中来,代表社会的需求,鼓励创新思维,为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支持,真正使科技创新转化到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际层面。作为学校也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企业的进入,并不是每所大学都能吸引世界5强的资助。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惠普、雅虎、硅谷图文等公司也是通过时间和实战的磨砺才成长为今天的知名企业。

3.教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者。

创业需要教师的理论指导,更需要教师的实践引领。这里,教师不止是指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还包括社会上的相关人士。创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发展,目前,在高校中,进行科技研发的教师往往专注于专业领域的发展,对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关注。在今天,他们要想靠一己之力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创业成功,给学生以创业教育的辅导,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我们要求高校教师开拓自己的视野,关注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提升自己的创业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强与创业成功者的合作,鼓励他们走入校园,为教师、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业思路和创业感染力。

4.学生要做术业专攻和全面发展的践行者。

10.2013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试题 篇十

一、单项选择:(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

A、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B、为人民服务是宗旨

C、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D、以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为宗旨

2、我国对技术工种强或专业性强的人员实行“双证制”即

A、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B、毕业证、培训证C、技能证、学位证

3、写求职信篇幅一般以多少字以内为最好()

A、1000字以内B、2000字以内C、3000字以内

4、《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

5、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日工作()小时。

A、6B、8C、10D、126、()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养。

A、仪表风度B、谈话风度C、外表风度D、内在风度

7、()是面试的主要形式,是考查应聘者的主要手段。

A、知识B、能力C、谈话D、外表

8、()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求职面试中的最佳应对之策。

A、能力B、知识C、文化D、诚信

9、()是指在与陌生人初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

A、第一印象B、第二印象C、第三印象D、第四印象

10、()是对未来行动的需要。

A、计划B、理想C、幻想D、梦想

二、简答题

1、个人简历包括哪些内容?(15分)

2、劳动合同的内容有哪些?(15分)

3、市场调查的内容有哪些?(15分)

11.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精神;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171-01

1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背景和重要性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爆炸时代,人类社会正迎来生产力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只有抓住知识经济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会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乃至文明形态都在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变化。如何培养和塑造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并在社会变化中有所作为的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对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挑战,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挑战转变为机遇,转变为变革和创新的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高等教育的质量、结构和体制机制甚至组织机构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在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从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上看,过去主要强调学科标准、教师主导、静态评估,对实际能力重视不够,使学生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学科结构上看,专业划分、招生结构和教学组织长期沿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缺乏适应性和弹性;从学校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上看,学校重培养轻就业,重管理轻服务,学校管理机构行政化。从高等教育总体上看,学校缺乏明确的定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层次的需求。只有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多学科结合,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学生创业成功,提高学校声誉,为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2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途径

1)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高等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前进,高等学校的职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原来纯粹的教学开始走向育人为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然而,其根本任务仍然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价值,必须在现代化建设中体现出来,如果培养出来的都是就不了业的人,那高等学校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高等学校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学校的声誉归根结底来自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力及就业、创业后做出的成绩。高等学校必须树立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新的人才观,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必须看到,今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也不是主观愿望,而是社会需求,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学校的发展才会更快。

2)以适应就业工作需要为前提,加强就业教育。要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对学生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加强就业教育,就是在学生毕业这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信念,主动将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建功立业的志向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联系起来,自觉地主动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和行业去就业、创业,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中。帮助毕业生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观、择业观。

3)以就业为导向,坚决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要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科学定位,进一步加大调整、改革的力度。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思考和推进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以社会需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4)以创业为导向,多学科结合,加强创业理论研究,促进高校发展。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要采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这是创业研究的必然选择。①科学研究的综合化和集成化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已逐步走出精细化和专门化的老路,日益成为“复杂科学”。②“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门横向学科或交叉学科。“创业”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活动,创业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智能结构,作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创业教育因此而不能由某一学科来独立承担,多学科的参与已是历史的必然。③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与高等教育的研究同步。围绕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应该吸纳和融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人才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观点,通过借鉴,形成业教育学和创业教育学科群。通过创业教育研究,特别是科技创业的研究,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科技知识,通过毕业创业找到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点。这样高校就会培养出大批的优秀创业人才,毕业生创业成功将大大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为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5)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开展创业思想教育,关键一点就是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教会学生主动或自主创业。既要鼓励学生敢于在新兴的领域和行业去艰苦创业,也要支持学生敢于自主创业,学会自我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的胆量、勇气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在大学教育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总之,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既取决于客观条件的许可,更依赖于学生主观的努力,作为学校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业者精神,为培养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春意.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2005,6.

[2]徐华平.应多学科研究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3]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培育[J].船山学刊,2004,3.

12.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现状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日益攀升。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重重机遇和挑战, 加之高等教育事业普及化发展, 彼此间的竞争更甚。受此环境的影响,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及社会各界, 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越发关注和重视。综合来看, 当代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虽有所提升, 但依然客观存在诸多不足, 距现实需求和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如有些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模糊不清, 对未来的期许过高或过低, 不能理性判断自身能力素质结构及水平, 导致在就业或创业中屡屡碰壁乃至失败;有些学生受固有思维方式的约束,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 个性特征磨蚀, 未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变化需求。究其根本, 造成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足的因素有很多种, 但或多或少都与学校教育存在着某种关联,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因此, 新时期, 创新改革教育模式, 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成为了每一所学校必须要深究的时代性课题。

二、校企合作内涵及影响

产学研一体化背景下,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发展起来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满足了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 同时为学校、学生以及企业带来了莫大的好处。校企合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整合, 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影响效力。

1.内涵。校企合作是多种因子融合作用的结果, 现已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人的发展亦是一个建构过程, 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校企合作最大的价值就体现在,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顾名思义, 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 其基本内涵是产学一体、合作办学、信息共享。在此过程中, 学校与企业作为教育的两个主体, 有着相同的目标、愿景, 共同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以市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 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的全新理念,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时至今日,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教育形式多种多样, 包括学校引进企业、工学交替教学、校企合作互动以及“定岗实习”培养等。无论哪种合作教育模式都强调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 注重引导学生理论实践, 追求人才培养上的供需平衡, 进而促进学生成功就业或创业, 使之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2.影响。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招聘难和学校无法安排学生实习的问题。这种双赢的局面, 也使作为中间连接体的学生受益颇深。学生们进入到企业工作, 有了实际的工作经验, 能够很容易的开具实习证明, 完成毕业要求。而且在现实生活的招聘中, 企业往往希望聘用有经验的求职者, 校企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就获得企业要求的相关工作经验, 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加快就业的步伐,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工作者这一角色。与此同时, 企业安排的岗位工作能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 这是其他形式教学无法做到的。另外, 学生在参与的工作项目中, 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 通过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实现整个项目从无到有从筹备到盈利, 这一成长过程能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使学生对社会工作者这一角色扮演不再排斥, 对其以后的就业生涯有着正确的引导作用。

三、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从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角度出发, 校企合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力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引导和影响其学习行为, 进而夯实他们的竞争基础。具体而言,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丰富内容。严格意义上讲, 就业创业能力是一个复合型概念, 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等。因此, 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导, 整合各学科知识, 渗入经济市场动态信息, 夯实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 丰富其学识结构, 开拓他们的视野, 进而刺激学生的创新行为。简单来讲, 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应涵括专业学科、心理学、社会学、创业学等知识, 要求学生能够理性、客观分析市场需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教师应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重新梳理, 明确发展脉络, 以免学识过杂导致学生学习一头雾水, 完全找不到着力点。相比于企业, 学校作为先进知识发生的前沿阵地, 在专业领域理论方面有着先天性优势。而企业生产实践决定了其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加全面、透彻, 这正是学校教育所欠缺的。所以,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 双方应就课程设置事宜进行商榷, 将学科知识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有选择性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既要保证有限时间内传授更多实用知识, 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水平。

2.创新方法。如上文所述,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方法创新所依赖的就是校企合作互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为校企合作互动创造了利好条件。具体来讲, 学校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打造虚拟企业平台, 还原就业创业情景, 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相关能力。所谓的虚拟企业是指通过重整校内外资源, 人为地创造商业模拟环境, 从而实现模拟仿真教学的方法, 它虽然没有实体, 但是却具备实体功能。虚拟企业平台建设以信息技术为载体, 强调企业经验渗透,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虚拟企业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 将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 并设计相应的探究性课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模式进行合作讨论, 使之感受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如此, 游戏化的教学课堂, 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为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了空间。同时, 在模拟教学之后, 组内成员对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感想、教训等进行总结, 如企业失误甚至破产原因分析, 为其未来就业创业积累经验。

3.加强实践。实践是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在实践教学中, 企业对学校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包括资金、资源等。校企双方应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发挥各自资源优势, 加大相关建设投入, 提供良好平台。学生就业或创新都不可豁免的需要了解企业, 进而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等决定未来职业发展。因此,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内开展实习活动, 了解企业内部运营体系, 深入到一线岗位操作, 为其理论实践提供机会的同时, 判断他们现有能力水平, 藉此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优化与完善。在此过程中, 企业应努力承担职责, 在不影响自身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各岗位机会, 并要求一线职工作出相应的指导, 以此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此外, 校企还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及设备等, 鼓励学生创新, 并引导他们付诸于实践, 为其未来就业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4.完善评价。如果将教育视为一个循环的话, 那么评价就是起始与终结, 决定着整个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实效。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对学生进行评估, 应建立科学的就业创业能力评价标准, 包括综合素质、知识水平、技术能力等。其中, 知识水平的评判可以通过笔试理论考试完成, 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的评判则需学校、企业共同完成。从学校的角度来讲, 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动态, 理性分析他们的真实表现情况, 肯定其价值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能力, 并善于发现其中不足, 进而作出定向指导。从企业的角度来讲, 企业应积极参与教学评价, 针对学生主体综合素质表现进行评述, 以专业的角度分析其中足与不足。此后, 两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 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 激励自己不断完善。除此之外,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激励学生奋进, 因此, 校企应就学生的表现, 给予优异学生适度奖励, 让其认识到这些对于自己未来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

13.大学生就业创业特训营心得 篇十三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大学生就业创业特训营心得

在6月10日,11日的两天里,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昱德大学生就业创业特训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成长了许多,也收获了很多。我觉得在这次活动中所学到的东西将是我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首先,我应该感谢T6班的所有同学。在这次活动中,我们T6班的一百多名同学,在短短的两天里,就从开始的陌生人逐渐变成了相知相解的熟悉人,再变成最后的死党。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认识这么多的同学,想处的最深的一群人。我明白:人生中能和我们相遇就是一种缘分,能不能和别人相处的好,并不是在于别人,而在于我们自己的那份信任和真诚,当我们用真心和诚意去和别人接触,不带有任何目的的去交流,我们会发现,我们收获的将是满满的友情和真爱。

其次,在这次活动中收获最大的一点是学会感恩。这个字眼我们并不陌生,关于它的话语我们实在太多。但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使我们对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是的,人生最大的遗憾便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父母是我们这辈子最亲最爱的人。他们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为了我们,他们的青春已不在;为了我们,他们的黑发越来越少;为了我们,他们的皱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为了我们,他们整整操心了一辈子,即使我们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上,精神上,行动上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的回应。我们的一句话就可以使他们快乐一整天,我们的一个微笑就足以温暖他们的整个冬天。只要我们心怀感恩。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都会温馨很多。

然后,我们就是要有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我们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我们需要客服战胜的也是我们自己,所以自己最终也会赢得自己。信念就像是航海中的指南针,它时刻激励着我们去前进去奋斗,只要有了信念,其他的一切障碍也会为我们让路。

最后,我想感谢的就是参加这次活动的闫老师,吴老师,以及那些助教们,还有为了举办这次活动默默奉献的老师和支持活动的企业单位,真心的对他们说声:谢谢您们!

文 章来源

14.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论文 篇十四

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趋势,国家、高校和社会各界都将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加以研究和探讨。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及时进行了导向和调整,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各高校相继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开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积极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工作。但综观各类调研结果显示,现在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日益增多,就业误区日益扩大,特别是当《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开设作为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必须强化在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引导,引导大学生走出思想观念误区,以寻求就业的成功之路,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大学生存在的就业思想观念误区

大学生存在的就业思想观念误区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存在的误区因个人性格、观念、意识和知识、能力水平而有所不同甚至千差万别,但最主要、最集中的还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求关系错位

大学生就业就是以大学生自身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大学生作为供方、社会作为需方的一组供求关系。国家提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改革方向,意义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供需关系和环境的问题,大学生处于供方的角色,面对的是需方单位,在当今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下,供方要以满足需方为首要条件。而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往往忽视了这组关系,没有摆正角色,总觉得自身就业是一种需求,自己扮演的是需方的角色,社会单位要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只注重招生数量,而不是依据充分的社会调研和预测来设置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轻视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调研和预测,从而造成供求关系错位和脱节。

2.忽视社会适应能力

不否认就业需求的能力主要是专业能力,但也不能忽视社会适应能力,因为社会能力是专业能力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无法适应社会,从何谈起发挥专业能力。当代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时代特征,铸造了他们理想主义思想浓厚,与现实社会的就业形势的适应差异很大,与社会复杂的人群特征差距很大,独立性相对较差等现象,造成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欠缺。而在自我提高和学校指导中,往往单纯注意应聘技巧等方面,没有意识到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性,家长们也对于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重视不够,甚至采用保姆式不良教育方式,致使大学生自身也忽视了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一味追求专业能力,以致不能及时适应社会。

3.忽视专业技能

在具备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要谋求就业之路,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常言道洞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真才识学,学到了真本事,学到精湛的专业技能,择业、就业时才能游刃有余,掌握主动,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部分大学生,不注重专业能力的学习,而是只顾得各类证书的考取,自以为证书的多少是就业的关键,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学习,造成了证书多、技能差的现象。

4.择业观念个人化

由于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在大学生就业中出现了传统束缚,爱慕虚荣、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等心理。出现了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盲目从众,追逐热门;不管是否自己专业特长、兴趣能力所及,而优先考虑那些高薪高酬、福利好的职业,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不考虑专业特点等因素,片面强调就业地区;避苦就易,目光总盯着工作轻松、稳定、竞争不激烈的单位,图轻松,缺乏事业心;一味索性而为地择业,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味追求个人兴趣满足;狭隘地理解专业,不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目标紧紧盯在专业对口上,而不变通等等就业观念个人化的现象。

5.创业意识缺乏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只顾得在社会上寻求就业,认为只有依赖社会提供的现有职业、职位,才能取得就业,而忽视了自身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途径,造成了创业意识淡漠、缺乏,从而致使就业误区产生和出现,制约了就业。

二、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中强化思想教育与引导,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就业有着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方法和途径。为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思想观念误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必须将思想教育与引导贯穿《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始终,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

1.强化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就业心态。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人才供求关系、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市场的形势与趋势等社会形势的教育,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社会的就业形势、人才供求关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减轻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和恐惧,避免消极人生态度的产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家、地方相关就业政策法规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高度重视,使他们深刻了解国家、地方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等、靠、要的消极就业心态出现,树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就业心态。

2.强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以及集体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了集体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学历深浅,工作性质如何,都应当心系祖国,心系民族的发展和兴盛,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走出就业观与择业观的思想误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3.强化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种种表现,结合他们的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针对因就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忧虑、失望、畏缩等情绪,进行细致分析,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做好心理测试,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对待压力,让他们明白压力并非来自外部环境,而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压力,以压力激励自己去积极进行就业选择,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素质,提高自信心、提高受挫承受能力、克服心理障碍,以健全的心理素质应对就业。

4.强化专业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牢固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的前提、基础和关键。通过强化专业意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牢固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与丰富的专考取,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思想误区。引导他们奋发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应对就业增筹填码。

5.强化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求职过程中,如果自我认知与社会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趋于一致,就容易成功;如果自我认知偏高于社会客观评价,往往会导致碰壁、失败;如果自我认知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信心不足,犹豫不决,很可能会坐失良机。因此,要强化在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引导他们通过自我剖析、参照比较、咨询了解等方式,对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6.强化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方法、创业技巧,以及国家、地方有关创业的相关制度、法规和优惠政策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主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克服等、靠、要的不良思想,树立积极主动的创业意识,大胆创业、积极创业、成功创业。

三、大学生自身走出思想观念误区,寻求就业成功之路

1.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思想观念首先要转变就业思想认识和择业观念,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思想认识和择业观,要把建功立业,创立一番事业放在首位,以国家需要和工作为重,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去磨炼。其次是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估价,期望值不要过高或过低。对单位不要太计较,相信一切情况都在变。另外是要更新观念,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克服一次定终身的老就业观。最后要增强自身创业意识,不要依赖社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寻求自主创业的途径。

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就业的成败。大学生自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时代特色紧密结合,与专业领域前沿技术接轨。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的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社会,求得就业成功。

3.调整自身心态。调整心态就是调整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态。由于心态不好,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焦急、恐慌、饥不择食的症状,结果出现了慌不择路,有单位就签;躲避就业,一心深造,延缓就业;压力过大,不敢就业等现象。大学生自身要调整自身心态,在权衡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前提下,综合分析社会就业形势和需求,寻求自己的就业机遇和路子,做到不焦、不躁,客观而实际。

四、结束语

15.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五

当代大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 他们是新时代的新学生, 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更为学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生存, 我们必须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大学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过渡期, 通过大学的教育和培养, 促使学生适应社会, 成为有用的人才。我院主要在两个方面培养学生, 促进他们就业创业, 尤其以创业教育成果显著, 本文将主要介绍促进学生创业的做法。

1、依托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 培养应用型人才

当代大学生要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磨练意志、培养品格,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丰富知识、增强本领, 在实践中把个人的抱负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意志、磨砺品格, 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充分利用一切机会, 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 锻炼他们, 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下坚实的基础。

2、组织好暑期、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

假期是学生接触社会最好的时间点, 我院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就开始动员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并帮助学生组成团队, 把项目分成重点资助、一般资助和重点扶持等形式, 给予支持。各团队通过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环境保护、医疗服务等主题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城市建设, 青年学生们满载着激情与智慧走进了社会实践的大课堂, 从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到沟渠交错的田园, 从中山社区到汕尾山区小学宣讲调研迎亚运, 从企业实习到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 从“三下乡”宣讲医疗卫生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 从中山学院到汶川, 学子们用朴实的语言、扎实的行动填满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创建创业孵化基地, 给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于2009年, 学生创业团队走过了分散扶持、集中孵化的阶段, 现在已经进入品牌经营的新阶段。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占地1300平方米, 总投入资金600万元, 目前已经有34个团队入驻进行实体孵化。一年来累计营业额320万元, 利润额36万元, 其中26个项目处于盈利状态, 占入孵团队总数的76%, 共有280多位在校学生参与到了创业过程中。在学生创业指导中, 坚持创业与专业挂钩, 成功与成才相辅, 始终把专业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将创业教育与成功教育作为专业学习的延伸, 为培养理论扎实、专业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

1、以“应用型人才”理念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一直致力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落实到创业工作上则是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坚持以专业为支撑, 以“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 紧密结合中山市的产业布局, 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 走过了两个阶段的创业道路:第一阶段是“分散扶持”, 从2003年开始学院采取了分散扶持的方法, 支持部分大学生创业, 已经走出校园成功取得营业执照的22家企业就是这样孵化出来的。第二阶段是“集中孵化”, 集中孵化就是建立统一集中的孵化基地。学院和中山市劳动局共建“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部分创业团队先后获得中山市首批青年创业基金扶持、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广东省科技厅创业立项项目等。学院依托在校大学生, 系统构建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四个环节: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和市场转化。

2、乘政策扶持的“东风”, 以“支柱产业”为“翅膀”

孵化基地团队立足专业来进行创业, 结合中山的服装、灯饰、物流、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展开电子商务及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创业。在服装产业方面, 如李明蔚同学的中山森亚琪服饰有限公司, 月营业额超过了30万元;在灯饰产业方面, 有3位创业学生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轨道式多功能台灯、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架、一种360°音箱,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 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并颁发证书, 他们的项目正在进行孵化;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 学生创业团队中, 进行网络创业的就有35家, 并已初具规模, 如祥子手绘服装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到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地, 奥域商务公司将国产的LED门市装饰灯远销到了美国市场, 中创贸易将国产的球鞋卖到了哥斯达黎加等。

3、自主品牌助力创业团队雏鸟先飞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的学生已经创立了多个自主品牌:李明蔚同学的Ava Forion品牌女装, 在沙溪镇设有生产厂, 通过淘宝网进行网络批发销售, 月营业额超过了30万元, 成为阿里巴巴批发频道的服装十强;点子工作室一直致力于有创意的视频创作, 多段校园DV都拥有过10万的网络点击率, 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世瑞虚拟现实工作室”成功地凭借世博会中山馆三维网站建设工作的出色完成, 树立起了行业内的品牌地位, 目前也处于业务量蒸蒸日上的喜人状态。

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案例

案例一:祥子手绘工作室的创办人何龙祥, 是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艺术设计系2008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他用永不褪色的颜料在T恤衫上手绘服装, 然后通过网络销售打开局面, 继而推广到手绘提包、手绘旗袍、手绘鞋以及墙面装饰手绘等领域。如今, 他的产品已经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地区, 在繁华闹市区开设了2间实体店, 提供了6位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还雇佣了多位在校学生兼职从事手绘服的生产, 目前已经实现了月收入过万元。

案例二:布恩网络有限公司的创办人是该院2007届毕业生。布恩团队发现中山有关公司制作网站的市场价在1000元以上, 于是推出万家企业免费上网计划, 免费为各类公司制作网站, 并有偿提供维护更新服务, 客户数量已经有了10000多家会员单位。2008年, 在中山首期“青年创业基金”评审会上, 杨帆带着他们团队的智慧结晶布恩普及中小企业上网计划获得成功, 获得5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2009年, 杨帆团队又获得广东省科技创新项目立项15万元的资金扶持。

案例三: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目光, 我院教师为世博会中山馆制作的三维互动展厅成功上线并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其中, 五位在校学生参与了该科研项目, 成立了世瑞虚拟现实工作室, 作为一家模拟公司经营, 迅速接手中山红色之旅、五桂山抗日游击队展览馆虚拟场馆、中山市政府外语网站建设等业务。

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设想

16.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六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要素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中,实践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构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体系时,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系统的梳理就业和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同时深入的解析就业和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关系。

1、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构成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实践教育,整体可以分为学生要素、教师要素、载体要素以及环境要素。

(1)学生要素

对于大学生,其典型的特点是就业和创业意识强烈,且具备实现就业创业的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大学生在进行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时,学生是实践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在就业和创业实践教育中学生的需求进行层次的划分,可以分为全体学生、有创业意愿 的学生以及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

对于全体学生,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的大学生,具体的有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包括了一批有创业意愿且具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全体学生在年龄层次、专业层次和就业创业需求层次存在不同,因此在开展就业创业的实践教育活动时,在达到所有同学对就业实践的要求的基础之上,通过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保证全体学生均具有接受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机会,同时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意识以及应该具备的能力。

对于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与进行创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和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对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时,应该更加注重活动的系统性和实际应用性,學生在参与校内实践活动的同时,有效的与市场形成一定的对接和联系,了解企业的运作基础和原理,从实践中了解大学生创业者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和门槛要求。

对于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指的是商学院和经管学院的学生,其教育内容具有典型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毕业生进行创业的人数比例较大,这类学生对于就业创业实践具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2)教师要素

我们这里讨论的教师是指具备就业和创业实践教育资格的教师,通过实践教育,帮助血红色呢过完成最终的就业创业目的。实践教育的教师具体可以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专职教师是指专门从事教育活动,一方面需要明确实践教育的职责以及范围,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同学的个人特点,选择不同的实践教育形式。

兼职教师是指在学校以外聘请就业创业领域的成功人士,兼职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选择和咨询创业项目类型等。

(3)载体要素

载体要素主要反映了具有教化功能的要素以及要素体系,载体要素联系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现将载体要素分为组织载体、活动载体、项目载体和平台载体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组织载体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基础,是指由政府、地方组织、行业协会和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力量整合的各方面社会资源。

活动载体以第二课堂为基础,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现主要的活动载体类型包括专业竞赛、就业创业大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项目载体中“项目”是指一些独立客观存在的活动模块,项目载体由各部分活动载体构成,每一个活动由一系列的工作任务组成。

平台载体是指有一定示范和辐射功能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环境,通过平台载体,学生在获得经验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团体合作、组织管理等等各方面的个人综合能力。

(4)环境要素

对于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环境,整体有社会舆论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

社会舆论环境:大学生在进行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时,需要整个社会在各个方面的支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学校环境:学校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重点,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教学的实践环境,最大程度的激发大学生参与到就业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主要是指来源于父母性质、经济水平等方面,父母对就业创业的价值观很大程度的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创业价值取向。

2、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要素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互相关联的,先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

在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教学中,重点强调体验式的教学,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从学生的角度,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从教师的角度,需要在就业创业实践教育中不断的审视自身的角色和应该发挥的作用,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同时,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一部分同学在真正进行就业创业之后,从实践中会积累很多重要的经验和新的,可以选择将这部分学生请回学校进行专题的讲座。

(2)社会、学校、家庭的“三联动”

家庭环境是教育实践环境的基础,最大程度的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成长,且显著的影响着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父母应该充分的理解子女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给予子女创业的自信。学校环境属于中间环节,高校应该丰富就业创业的实践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投身于就业创业中的意识,建立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社会环境是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最终环境,应该尽最大能力的帮助大学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

(3)组织、活动、项目和平台的“四促进”

组织载体是实践教育活动的基础内容,其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和社会资源,创造实践活动的优势条件。活动载体和项目载体是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重点内容,活动载体从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开展,项目载体是以项目为参考点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中。平台载体是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保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通过平台载体,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从各方面检验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实际水平。

3、结束语

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就业或者创业,因此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对于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梳理就业和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同时深入的解析就业和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关系是实践教育的重点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构成,包括学生要素、教师要素、载体要素以及环境要素,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关系。通过对本文的相关研究,希望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相关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商应美.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保障支持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01:114-117.

[2]王子刚.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5:55-59.

[3]彭立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2.

上一篇:电子产品品质管理制度下一篇:雨的初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