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11篇)
1.简述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篇一
生活是美好的
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难。为了做到这一点,光是中头彩,赢了 20 万卢布、得了 “白鹰” 勋章、娶了个漂亮女人、以好人出名,还是不够的 —— 这些福分都是无常的,而且也很容易习惯。为了不断地感受到幸福,甚至在苦恼和愁 闷的时候也感到幸福,那就需要:
(一)善于满足现状
(二)很高兴地感到: “事情原来可能更糟呢”。这是不难的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 不是火药库。
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气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要是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如果你的妻子或者小姨练钢琴,那你不要发脾气,而要感激这份福气:你是在听音乐,而不是在听狼嗥或者猫的音乐会。
你该高兴,因为你不是拉长途马车的马,不是寇克的 “小点”(寇克是 19 世纪德国细菌学家,“小点” 指细菌),不是毛毛虫,不是猪,不是驴,不是茨冈人牵的熊,不是臭虫 „„
你要高兴,因为眼下你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看见债主在你面前,更没有主 笔土尔巴谈稿费问题。
如果你不是住在边远的地方,那你一想到命运总算没有把你送到边远的地方去,你岂不觉着幸福?
要是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起来。
你该高兴,因为你居然可是不必读《公民报》,不必坐在垃圾车上,不必一下子跟三个女人结婚 „„
要是你给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多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
要是你挨了一顿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 我多么运气,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 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就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不是国家。依此类推 „„ 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来源:http://www.xici.net/u14393048/d81793235.htm
2.简述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篇二
关键词:家庭冲突,职业,疲劳,统计学,学生保健服务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指个体由于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中持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综合反应,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降低的自我成就感[1]。已有研究表明,工作家庭冲突与归因方式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变量[2,3,4,5];企业员工的归因方式对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6]。本研究探讨工作家庭冲突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并考察归因方式在其间的中介作用,为促进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宁夏5所普通中学261名教师进行团体施测,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37份,有效回收率为91%。其中男教师99名,女教师138名;本科以下学历70名,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167名;教龄在5 a以下的59名,5~10 a之间的94名,10 a以上的84名。
1.2 方法
主要采取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问卷调查,所用问卷包括:(1)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问卷。采用李晔[7]2003年的自编问卷,共10题,前5题为工作-家庭冲突,后5题为家庭-工作冲突。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其工作家庭冲突程度越高。本研究中各维度与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701~0.756之间。(2)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采用汪向东[8]1993年翻译与修订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该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系数为0.58~0.81之间。采用5点计分,以分数加总的方式确定在某一归因维度上的得分,得分越高,表明这种归因倾向越明显。本研究主要从可控归因与不可控归因2个维度进行考察。本研究中各维度与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655~0.821之间。(3)教师职业倦怠量表。采用王国香等[9]修订的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该量表将职业倦怠分为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去个性化3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得分高表示偏向于该维度所描述的特征。本研究中各维度与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769~0.819之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中学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总均分大于3分的有72人,占30.0%,其中情绪衰竭最为严重。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2.83±0.78)与家庭工作冲突(2.75±0.66)并存(t=1.46,P>0.05),可控归因(2.42±0.60)强于不可控归因(2.11±0.54)(t=5.72,P<0.01)。
2.2 不同组别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比较 见表1。
方差分析发现,性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225)=5.86,P<0.05),男教师职业倦怠显著高于女教师;学历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225)=5.29,P<0.05),本科以下教师职业倦怠显著高于本科以上教师;教龄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2,225)=0.801,P>0.05),其他两两变量间以及三者变量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工作家庭冲突、归因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不可控归因与职业倦怠均呈正相关(r=0.472,0.362,0.471,P值均<0.01),可控归因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329,P<0.01);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与可控归因均呈负相关(r=-0.333,-0.234,P值均<0.01),与不可控归因均呈正相关(r=0.367,0.425,P值均<0.01);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工作冲突呈正相关(r=0.318,P<0.01)。
2.4 归因方式在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将工作家庭与家庭工作冲突、不可控与可控归因及职业倦怠总分做中心化处理,然后依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依次进行检验[10]。归因方式的中介效应见表2。
注:①②分别指引入可控归因、不可控归因变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P<0.05,**P<0.01。
表2显示,可控归因在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1%和9%;不可控归因在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9%和43%。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中学教师普遍体会到了一定程度的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干扰家庭略高于家庭干扰工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7,11]相同。究其原因,中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应对学校各种形式的竞赛以及名目繁多的考试,避免知识枯竭,从而需要加倍努力。除此之外,来自社会各界的高期望以及处理与校领导、同事和家长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都使教师不敢懈怠。
研究表明,中学教师在进行归因时更倾向于做出可控归因,这可能是因为教师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对自身的能力有着相当的自信,往往能够理性地面对挫折与困难,因此做出了更多的可控归因。总体来看,各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感觉到了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男教师职业倦怠显著高于女教师,可能是因为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造成的。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往往很高,需要男性承担更多的家庭经济责任[12],加之学校对男性教师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使得男性教师在工作中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工作负荷,无形中给男性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现代家庭对男女平等的要求,使得男性的性别角色冲突比女性强,冲突的存在意味着个体的精力已经不能同时满足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的需求,扮演多重角色会导致角色压力、心理忧虑和身体病症,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4]。大专以下教师比本科以上教师感受到更多的职业倦怠,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13]不同。可能是由于大专以下学历的教师掌握的资源相对比较贫乏,工作压力较大,情绪负荷较多,情绪的损耗也较多,相应地其情绪衰竭水平也会比较高。
研究也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归因方式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著相关,且可控归因与不可控归因在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说明不管是工作干扰家庭还是家庭干扰工作,中学教师将其归为可控原因会降低职业倦怠,将其归为不可控原因会增加职业倦怠。因为可控归因使得教师能够理性地将原因归于自己的努力、能力等,并且采取积极地行动进行弥补,有效避免或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而不可控归因使得教师当无力应对时容易从命运、运气等外界找原因,加剧消极情绪的产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值得注意的是,可控归因与不可控归因在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与职业倦怠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大多不足20%,表明还有大部分的效应是通过直接路径或其他中介过程而实现的,这些都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
3.简述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篇三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压力与职业倦怠分析
角色压力是影响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论文深入分析了高校心理咨询师面临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两个维度的角色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提出通过学校组织干预、增强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对角色压力的能力来克服角色压力的消极影响.
作 者:鞠鑫 Ju Xin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学生工作部,广东,广州,510320 刊 名:惠州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9(5) 分类号:G913.2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 职业倦怠 角色压力 角色模糊 角色冲突4.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篇四
教师工作既要耗费体力又要耗费脑力,这是一份非常艰辛的双重消耗体能的工作。教师工作首先是一份体力活。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等。这些耗费了教师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同时,教师工作又是一份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教师工作不应该是一种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创新、探索的工作。教师们为了上好一门课,往往思前想后、精心设计、绞尽脑汁。这些无不需要巨大的体力和精神消耗。
2、复杂的人际关系。
教师复杂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教师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作为下属必须要处理好与校领导之间的微妙关系。如今学校的领导普遍越来越专制化,存有腐败作风,如用人唯亲,搞暗箱操作等等。教师在这样的领导下,每日提心吊胆的工作,生怕得罪了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为了一点利益相互排挤、明争暗斗。
第二是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现在的学生个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叛逆,各色各样的学生都有,真是鱼龙混杂。有的严重违纪、有的不服从管理、有的甚至辱骂攻击教师等等,这些都大大加深了教师管理的难度。受教育法律法规的限制,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可以说是小心翼翼,否则会出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体罚学生等社会现象。
3、学校的管理水平。
一些学校缺乏民主管理氛围,领导干部的素质不高,观念落后,管理混乱,官僚作风严重,校领导与教师缺乏沟通,不关心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办事无效率,对教师的合理建议和意见不予采纳、回复,对教师的绩效考评欠科学合理,存在着不公平现象,片面把薪水待遇、住房分配等与考试成绩、升学率挂钩等,有的学校习惯于加班加点,不给老师休养生息的时间,使教师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教师置身于缺乏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之中,产生的压抑感和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4、社会交往闭塞。
5.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 篇五
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
职业倦怠对个人具有极大的危害,而教师是 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可以对职业倦怠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从而降低其不利影响。为了降低职业倦怠感,教师应对自身的认知进行调节,避免不合理的认知和过高的期望。
改变认知。教师首先应认识到,人人都可能在压 力下产生职业倦怠,并非能力差所导致的,因此不要过于自责。其次,教师只是学生成长过程的领路人和同路人,也只是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教师应该在正确了解自身能力与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做一个真实的人。教师改变自己的认知,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机会,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产生职业倦怠。为了避免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透顶的信念,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改变自己的认知。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对自己和学生存在绝对化的期望和要求?应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这样才能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美好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
6.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 篇六
1. 当老师最可怕的是人未退休“心先退”
在教师这个群体中,当男教师到了50岁,女教师到了45岁时,往往是一道新的门槛。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当一个老师离退休年龄还有十年左右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毫无疑问,不同的心态自然会带来不同的工作状态。众所周知,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且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成熟的教学技能。当一个教师进入退休前最后十年时,最可怕的是人未退休“心”先退。当你的“心”退下来的时候,就意味着一切也就随之而退了。
如果你是一个保持积极心态的老师,那么你就会继续努力,与时俱进,继续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继续让课堂绽放出应有的精彩和焕发出课堂的无限魅力。因为你的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不忍心耽误学生和“伤害”学生,要继续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因为你深深懂得,课堂教学没有彩排,学生必须可持续发展,课堂的精彩也许就是学生未来的精彩。为此,你将一如既往,且行且珍惜,且行且努力,且行且精彩。我们常说,心态决定状态。同理,教师的心态往往决定工作的状态,而工作的状态也必然决定工作的成败。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不但不会半途而废,反而会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把经历提炼成经验,把经验加工成经典,让学生更受益,让自己更快乐。把教学当作是一种享受,把课堂看作是师生共享的快乐园地。
2. 如果你是一个职业倦怠的人,那将处于完全不同的一种心态与工作状态。不难想象,一旦“心退”万事休。昔日的激情不再,热情锐减,每天只是在应付着过日子,每天都在算倒计时,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每天都拿着那张“旧船票”去登“希望之舟”。如此,你当教师的价值在哪里?你的责任在哪里?你的良知在哪里?学生的希望在哪里?祖国的未来在哪里?
为此,与其消极对待,不如积极进取。你的职业不允许你提前倦怠,你的责任不容忍你随意应付,你的良知拒绝你“任性”。你的精彩继续就是学生未来的希望,你的激情依然就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无论你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都没有任何理由在退休前就提前“心退”了。你看,那“希望之舟”每天都以希望的心情期待着你来“登船”,所以你也应该每天都“换上一张新的船票”,每天从幸福出发,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与学生一起奔向那硕果累累的目的地!
3. 和其他职业相似,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在社会物质条件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在生活成本相对较高的城镇,教师收入并不能与付出形成合理比例。重视教育,应该首先重视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各种福利,把教师作为关怀的主体予以高度关注,而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客体。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倦怠感。
收入问题仅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部分原因,与之相比,巨大的工作压力不容忽视,这在对孩子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城镇教育体系中更为明显。家长及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到教师身上。同时,烦琐复杂、名额有限的职称评定体系,又让教师必须抽出时间和精力撰写论文,参加各种赛课。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由于教育资金不足造成的“评而不聘”,导致一些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不足。
4.城镇教师的专业进修渠道狭窄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城镇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周而复始的工作内容和节奏容易让教师产生疲惫感;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体系又面临不断更新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大力倡导教育教学改革的当下,很多教师疲于追求与新型教学方式和新型课程标准在形式上的适应,却又难以抽出足够精力更新旧有知识内核,其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容易让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加剧职业倦怠。
5. 当下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利用城镇的硬件优势,推行所谓的网上培训,但这种培训方式很多时候只是借助了看起来较为先进的网络模式,其内容和方法根本无法满足教师职业成长的需求。解决教师的专业进修瓶颈问题,需要多开展一些不同教师、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的教学交流活动,实现切实有效的优质资源与先进理念的交流与碰撞。同时,学校应当充分给予教师信任,为他们提供自主教学改革试验的空间与时间,以发展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师工作的参与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7.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干预 篇七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一种心理生理反映,也是一种长期累积与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工作精力下降、工作热情衰迟、对他人逐渐冷淡、自我成就感降低等。它不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师的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
社会期望值过高。从古到今,教师职业一直被视为崇高的职业, 再加之家长对孩子期望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又转嫁到教师身上,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给教师涂上了一层理想化的神圣色彩。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产生程度不同的压抑感。此外,教师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在社会对教师报以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一系列的反差。倦怠通常是由于专业人员感到其付出与之回报不相匹配而产生的。
(二)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
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此外,还表现为超长的工作负荷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学生的不配合、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都会诱发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职业特征方面的压力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社会的代表者、社会道德的实践者、人类文明的建设者、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级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但是教师不可能把每一种角色都扮演好,这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同时教师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缺乏清晰、一致的认识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胜任,形成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会导致教师的情感衰竭和教学效能感的下降,引起职业倦怠。此外,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的知识量大大增加,同时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在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感到知识的枯竭和应对学生问题时方法的枯竭,最终引发职业倦怠。
(四)教师自身的压力
外在的环境因素必须通过教师内在的个体因素才能起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不同人格特点的教师面对压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另外,那些具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的人,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其一,热爱本职工作。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
其二,不断充实自己。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三,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主要有教育教学的成绩、教育科研的成果、学生成才的人数、社会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等。
其四,摆正自己心态。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教师通常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不良的心态。
其五,参与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六,寻找宣泄场所。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是非常便捷的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我们教师最好办法,拿起笔来叙述学校社会一些不良现象、不公正的行为,在网络上建立自己博客进行宣泄,展示学校管理中弊端,倾诉自己心中怨恨,提供给网友进行探讨,恳求网络进行帮助,从而达到放松自我的目的。
8.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八大策略 篇八
张万祥
“倦怠”一词是美国神经科医生弗登伯格于1974年创造的,用于描述在情感上与当事人和患者具有帮助及相互关系的人群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杨海力老师所描述的心理状况,是典型的“教师职业倦怠”症的反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而优秀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职业倦怠只是人生的一个交叉路口。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能够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将危机化为转机,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这里提出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八大策略,希望对杨老师有所帮助。策略一:保持一颗平常心。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对患有“职业倦怠”的教师是至关重要的。策略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杨老师苦恼于“激情不知什么时候从我身边悄悄地溜走了”。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说:“想要成为好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这种激情指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对世界的强烈热爱,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对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挠的追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具有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就是轻而易举的了。策略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绩。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策略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这样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样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导美好,策略五:不断创新。有的老师工作五年、十年,拿到了相应的职称,觉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于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心甘情愿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产生了“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觉,职业倦怠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了。杨老师不是慨叹说“每年的工作都像周而复始的苦役”。其实,教育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隽永美丽、动人心魄的诗;教育的每一天都有梦——让人憧憬的梦,引人不懈拼搏的梦。教师相信孩子的心灵是蔚蓝的、浩瀚的,孩子们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天都在成长„„具有这样观念的教师会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不断创新,即使是教过几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备课。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会谱写出崭新的教育乐章。策略六:给自己的心灵放假,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职业倦怠令人心力交瘁、倍感痛苦,是导致某些教师的职业生命不能健康、和谐发展的罪魁祸首。为此,我们不能连年累月地“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人如果过于紧张,过于疲劳,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教师的工作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越来越为家长所重视。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善于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比如,上完课后,不要急于伏案工作,可以闭目养神,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彻底休息十分钟八分钟。一周内,找个适当时机,给心灵放一会儿假。这样做有利于调整心态安抚心灵缓解压力。策略七:要宽容,广交友。教育之路不会永远一马平川、艳阳高照、掌声雷动,优秀教师取得成绩后,难免遇到讽刺、挖苦,甚至无中生有的诽谤,这对“职业倦怠”无疑是火上浇油。怎么办?要宽容,要大度。最好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还可以交几个知心朋友。促膝谈心,倾心相助,互相鼓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敞开心扉,向朋友倾诉烦恼苦闷。这样心灵的天空会雨过天晴。策略八:让书籍滋养心灵。读书是最好的美容,读书是最好的心灵体操,书籍是帮助我们战胜“职业倦怠”的良师益友。针对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推荐如下几本书,“万千教育”书系包括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刘晓明
孙文影编著)、《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伍新春
张军编著)、《教师健康人格促进》(许燕
9.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篇九
(一)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从事该职业人员的受尊敬程度,也影响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程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教育和农村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教育广大群众尊重农村教师的劳动,尊重农村教师的人格,能够创造正确健康的社会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和控制大众心理,让全社会都重视农村教师,尊重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
(二)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农村教师是社会中的一员,特别是农村教师的职业有着广泛的社会性。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发展。在未来社会中,社会支持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它应该是一个系统、一个网络。农村教师应尽可能地获得各种帮助,缓冲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平衡。同时,一方面全社会都要关心和帮助农村教师;另一方面,农村教师也要认识到社会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可能的各种支持,促进身心健康。
(三)肯定农村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矫正农村教师自身价值与人才价格(工资)不符现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谈到: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就要求价格符合价值。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而价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小学农村教师的劳动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那么人才价格(农村教师的工资)就必须符合农村教师自身价值。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背景下,国家在决定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如果农村教师工资低于其他行业,必然导致农村教师这种高质量的劳动力流向其他部门,从而导致师资的短缺。现阶段,我国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方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但是,由于一部分教育经费是学校自筹的,导致了各校农村教师工资的不均等,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农村教师工资应该由政府来保证,而不应该由学校自筹。
二、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观念,构建和谐的组织环境
(一)树立“以师为本”的人才管理观念
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以师为本”的人才管理观念。“以师为本”的人才管理观念,即把农村教师放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首位。从农村教师出发,充分依靠农村教师、尊重农村教师,尽可能地激发农村教师的参与意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农村教师在工作中感到自己是一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有创造力、有价值、有作为的人。因此,学校领导要注重与农村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想农村教师之所想,急农村教师之所急,设身处地的为农村教师办实事,办好事。
(二)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首先,在管理过程中,要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方法进行“软”管理,即主要通过让被管理者在满足展现“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欲望的同时,于不露管理的“痕迹”中,去达成管理者目标任务的实现,这才是寓管于不管,寓治于不治的最好管理方法。这样的举措对于预防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其次,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不少学校的校园环境变得更美了,教育设施更完备了,这无疑都是对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极大的帮助。但农村教师休息好,有充足的精神才是更重要的。如果每个学期期末,学校能让疲惫不堪的农村教师出去旅游一下,可能会对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起到意想不到的益处。除此之外,如果农村教师出现情绪低落,影响工作状态时,学校领导可考虑让农村教师申请休1~2 d 的“情绪假”,在该农村教师请假时,由其他农村教师为其代课。此举能使农村教师调整过心情再重新上课,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利。
(三)加大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的力度
我国可以借鉴德国高校的做法,即农村教师每隔 3~5 年享受一次研究年,在这一年中可以不担任一学期或更长时间的教学工作,而是去从事科学研究。这既可缓解农村教师繁重的工作负担,也可使农村教师在此期间积极充电更大效率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三、农村教师要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一)干一行爱一行,把职业当事业干
罗素曾经说:“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对事业信仰是幸福的源泉之一。”对职业活动的审美实践是在职业生活实践中体验幸福、获得幸福的基本保障。对于农村教师来说,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农村教师这一事实,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感受到作为农村教师的快乐。把工作和自我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把职业与自我价值实现统一起来,那么,“压力”就会变成“动力”。
(二)适时调节,学会弹性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农村教师要善于掌握自己,克服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它既关系到农村教师的工作成就,也关系自身的健康。不会正确地抑制每日每时的激动,不会掌握局面,是最折磨农村教师的心脏,消熬农村教师的神经系统的事。”所以,农村教师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也要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聚会,做做运动等,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这样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消除倦怠感。
(三)正确认识自己,愉悦接纳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就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自知更能使人永不满足地虚心学习,在困难挫折面前镇定自若,精神抖擞,不断地自觉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从而使人永远充满活力、健康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治愈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举措。有了目标,才会自觉地去修身养性,实现人格的提升;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做一个学生欢迎、家长欢迎的农村教师。适当的目标能使人获得成功,从而珍惜自我的价值,使生活更充实。
1.面对现实,真实自我。
任何一名教师,在工作之外,还有一个真实的生活存在,教师要投入真实的生活,面对个人生活的挑战,而不是躲进工作“封闭自我”,以“奉献者”的悲剧形象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痛楚,不论是家庭的、婚姻的、经济的还是人际交往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与同事、组织、领导适时地交流,合理宣泄,寻求理解,走出心理困惑,达到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危机。2.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要尽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消除职业倦怠。另外,要确立对教师职业的合理期望,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而非古书中的圣贤,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应对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负荷。3.组织管理支持。
10.教师职业倦怠 篇十
职业倦怠
作为一种新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的工作信心和热情,最终将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今天本讲座将重点探讨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以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据十年前“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教师中,有86%的教师经历轻微的工作倦怠;58.5% 的教师经历中度的工作倦怠;29%的教师经历轻微的工作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就教师个体而言,首先,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其次,职业倦怠会使教师减少教学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另外,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就教育而言,职业倦怠是成为导致教师厌教、教育水平不高甚至人才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最终将引发教育质量下降。因此,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就其共同的方面来分析,主要有学校、社会、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 1.工作时间过长
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工作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一般职工平均工作时间多1.67小时,睡眠时间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从现实来看,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要多于9.67小时。尤其是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和升学的巨大压力,为了适应考试的要求不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备课、补课、甚至抢课,正常的8小时工作已不足以满足“考试”大任的需要,教师们就牺牲节假日、正常的休息、娱乐时间。日复一日的不停劳作,怎能不倦怠。
2.管理制度僵化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制度中的偏差现象一直困扰着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的学校实行严格的“教师坐班制”,并实行刚性的监督管理,许多教师感到身心疲劳、极度压抑,创造激情受到了极大的挤压,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践踏。有的学校采用“末位淘汰制”、“转岗制”、“待岗制”等,给教师带来持续不断的紧张感,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
3.评价标准偏颇
时至今日,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仍是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大多数学校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至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健康人格的培养等则很难进入评估体系。样的评价标准造成教师间的不良竞争,影响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教学评价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占大部分比重,教师自身的发展程度评定只占很小一部分。这种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外部评价方式,不同程度湮没了教师职业自主性,使教师合理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倦怠。4.人际关系失调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它对个体行为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削弱作用。紧张的校园人际关系是诱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校园人际关系失调首先表现为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科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使得教师与教师之间沟通难,易误解。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得一些教师产生孤独感,疏于同事交往。其次是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个别品德不端、学业不良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持对抗情绪,有的甚至对教师怀有敌意。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1.社会期望过高
从古到今,教师职业一直被视为崇高的职业。传统文化中的“天地君亲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把教师推上了极位。当今时代,社会把教师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给教师贴上了神圣的标签;人们把教师比作“太阳”、“园丁”、“蜡烛”,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教师的种种期待。尤其是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后转嫁到教师身上,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给教师涂上了一层理想化的神圣色彩。社会的高期望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产生程度不同的压抑感。
2.经济收入偏低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得教师的经济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仍然是偏低的,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都低于同期参加工作的其他人员,这里还没有计算教师收入的含金量。2005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对北京中小学教师生活状况的调查表明,有75%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在1001元-2000元之间,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当地居民收入相比,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下”的水平,其中选择“中等偏下”的比例高达45.1%,选择“中等”的比例占42.3%。低微的经济收入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
3.舆论压力较大
当教师被人们推上神坛的同时,也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社会一面赞誉教师的“红烛精神”、“春蚕精神”,一面又要求教师“恪守师道”,若有半点闪失,便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一些媒体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往往不恰当地进行大肆渲染,无限泛化。一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动辄指责教师,有的甚至上访、上诉。教师在一些人的眼里成了嗤之以鼻的嘲讽对象,成了任人宰割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被放逐于尴尬的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三)自身方面的原因 1.对自身要求不切实际
许多教师认为教师必须在学生、家长甚至社会人心中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因而这些教师往往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有的甚至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这样,使得他们常常在无意识中压抑和否定自己的正常要求以满足职业需要。然而,美好的愿望常常与客观现实产生冲突,一旦出现差错,这些教师内心的自我谴责往往强烈而持久。事实表明,对自身要求越高,其自身的压力也就越大。持久的压力势必导致倦怠的产生。
2.个性品质不良
我国学者曾琦把教师划分成烦躁型、高度整合型和胆怯型三种。他认为烦躁型和胆怯型的中小学教师在面临外界压力和职业冲突时,往往表现为消极、情绪波动大。由此可见,不同个性品质的教师在面对压力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是烦躁型和胆怯型的教师在焦虑、疲劳等方面都有更强烈的反应,从而导致倦怠的产生。
3.自我效能感不高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知觉和判断。自我效能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动机。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对于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常设计较高层次的目标,对教学活动更投入。而低效能感的教师倾向于选择较容易的任务,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在工作时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常设想失败带来的后果,这就会导致过度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反应,致使职业倦怠的产生。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一)建立良好的学校支持系统
实践证明,良好的学校支持系统能有效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因此,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1.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过去对教师的纯制度化刚性管理已远远不合时宜,新形势下的教育要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发展的机遇,帮助每一个教师体验发展的乐趣;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教师,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要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要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在制定规划、目标以及各种制度时,要充分听取、接纳、采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调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从管理层面上铲除滋生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土壤。
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考核教师工作,不应以分数为唯一尺度,要综合考察,兼顾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科研等,促进教师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要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要求;要建立公平合理、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防止懈怠情绪的产生。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有助于教师之间公平公正的交往,减少人际消耗与冲突。在教师感觉倦怠的时候,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往往会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协调教师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师合作、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往,增加教师间的亲和度,改变教师职业孤独感;领导与教师之间要多一点理解、信任和沟通,少一点埋怨、猜疑和指责;教师与学生间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尊师爱生的氛围。从而舒缓教师的人际压力,缓解职业倦怠。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手段。克拉克认为专业的不足是教师职业的主要压力源。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完善教师的自我培养、提高体系,通过各种方式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为提高教师专业权威提供保障。如采取“传、帮、带”,进行各类观摩教学和学术交流,加强网络建设等来拓宽教师专业视野;利用校外各种资源,进行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如短期函授、脱产进修、学历考试、专题报告等形式,以满足教师职业生存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环境成因论者认为,社会外部环境是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应侧重于调控社会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1.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
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是解决教师产生 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尊师重教落在实处,在全社会掀起一个尊重教师的“教育热”。现行法律应对教师身份作出明确的规定,应通过修改《教师法》,首先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随后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升级为《公务员法》的过程中,将教师公务员身份写进《公务员法》,以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其次,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收水平,要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经济收水平加以调整。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
2.对教师建立合理的期望
社会对教师职业期望不宜过高,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是一个追求完善的“常人”,是一个具有多种个性和生活方式的多面体。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对教师加以考察。教师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对教师职业角色进行合理的定位,要做好对普通公众的正面引导。学生家长应对教师职业给予合理的期望,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负荷。
(三)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
研究表明,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主要靠教师自身努力。1.维护心理健康
职业倦怠的产生 往往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因此,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是减少心理挫折和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首先,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教师应走出教师“完美形象”、无所不能的思维误区,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自我为难和自我拒绝,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以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心理冲突。其次,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暗示能增进和改善人的心理、行为及机体的生理功能,帮助个体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与领导、同事及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会使教师受到打击而自抱自怨、退缩、逃避或走向极端,陷入倦怠。这时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暗示,促进自己乐观向上,善待生活,充满激情,从而远离倦怠。另外,及时渲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遇到烦恼,不要闷在心里,更不要钻牛角尖,可找几个知心朋友谈谈心、聊聊天,或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心理平衡。
2.改善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低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教师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教师应努力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知识,恰当把握在交往过程中的中心地位,遵循交往中的平等原则,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真诚对待交往对象。从而改善人际关系,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社会支持来缓解压力,降低职业倦怠。
3.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产生往往与不能很好地应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难有直接的关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有效地防止和抑制职业倦怠的产生,尤其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 综合素质,促进自己持续发展,快速成长,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1.教师职业倦怠的案例研究 篇十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案例研究
文章摘要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其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群体中不同程度的职业疲惫感、倦怠感发展迅速。本文以一中学老师为例对其职业倦怠的形成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以缓解职业倦怠的发生提升教师的职业生命质量。关键词职业倦怠 认同感 一问题的提出 1966年美国作家格林尼Greene出版了一部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a burning—out case的小说。从此“枯竭”或“倦怠”就进入了我们视野。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词语。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据《新浪教育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100投入的教师才能有100满意的教育。”“没有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何谈有生机的下一代。”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会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消极解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也会衰退这可能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对班级的管理也不利。同时出现职业倦怠或者枯竭的教师往往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容易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效益。现在我就以张家港市某中学一化学教师为例介绍、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二案例研究 1 案例 X老师毕业于滁洲州某师范大学后分配到张家港一城郊中学教初三化学已认教十年。在学生时代她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情总是要力争完美无缺总是要做得最好。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她都是学校的班干部一直被认为老师的乖学生。自从参加工作她也把对自己的要求移情到学生身上要求学生与她做的同样完美。但由于分配到的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处的学校学生素质差别很大有一小部分学生有经常逃学、打架等不良行为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家长迫于生活压力忙于工作没时间管教子女而有些家长却一有空闲就在棋牌室筑“长城”读书无用论在她们头脑中还有相当地位。这让她感到无所适从。为了达到完美为了达到至高她付出了一切——时间、心血、体力。这一切付出也有了收获她课讲得好教的学生成绩也高获得的荣誉也多但她认为与她的付出不成比例。偶尔如果她教的学生成绩不是平行班最好的她就焦急夜不能寐。感到极度疲乏、虚弱感以及失眠、头痛、腰酸、肠胃不适等症状。除了工作的压力职业认同感的缺失也给她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当年报考师范学院一定程度是因为教师是个光荣的职业但现在我却骄傲不起来。教师队伍中可能是有个别人不负责任但社会舆论导向似乎整个教师队伍都有问题。” 这让她很气愤也感到委屈。职业认同感的缺失的顶峰发生在一次同学聚会之后。与同学相比自感能力不差、素质不低可是工资比人家少生活质量更谈不上维持生计而已面对孩子她常会因没有人家孩子的物质条件充裕而愧疚想到自己工作量又大于是心中充满委屈内心愤愤不平抱怨常困扰着她。还有让她感到困扰的是同事间的关系同事特别是同学科老师存在着一定的合作和竞争关系。随着她在教育教学上的日益成熟她感到同事间的合作越来越少而小动作却层出不穷。备课组活动评课时满耳都是优点、闪光点要她提改进措施时根本不提或提无关痛痒的口误使辛勤准备的公开课效果大打折扣使备课组活动流于形式平时的讲义不统一有些老师还自己偷偷印发给学生当她有些成绩时同事向她祝贺时不知她自己心理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她总觉得不是那么真诚这让她很是感到委屈同时也很无奈。2 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该老师面临的情况是许多在职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该老师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成为一名好教师经过努力她的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教学生涯中遇到一些烦心事遭受一些挫折这不可避免。“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就是人生。有悲欢离合人生才因此而精彩。在与被调查者交谈时她也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也曾用这策略安慰自己减轻了一些焦虑和烦躁但效果不明显。我们指出造成她这现状最主要原因是她太注重追求完美突破了自然的工作定律因为突破了自然定律所以她并不快乐像是被绑在追求名利的快车上不能停止收获越多越是怕失去越是怕落后所以心情总不能畅快。同时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很重要但是被她忽视的心理需要。当初她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喜欢学习并愿意与她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在参加工作前她包括她周围父母亲朋好友都会认为这个工作能够激发人的智力但是工作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因为教师每天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备课、上课、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应对家长以及处理一些文书工作这些工作看上去都繁杂且琐碎不仅不能带来智力上的激发反而会使人感到枯燥。枯燥的工作很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至于同事关系源于职场的激烈竞争这是产生同事间关系淡漠的首要原因。同事之间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如果对一些小事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形成沟壑。当然同事关系的变化还和学校的管理有关。很多学校每次阶段性考试后要开质量分析会每次开会都会与兄弟学校进行比较同时表扬年级平行班成绩领先的老师不点名批评成绩暂时落后的老师。由于老师都比较注重自己在学校中的声誉学校管理层这样褒贬无形间导致了教师间相互比较甚至背后做小动作同事关系也一落千丈。3应对策略 首先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我们对这位老师进行了心理疏导首先建议她学会放弃简单从教。当有些目标经过多次努力仍然无法实现时要考虑是否到放弃的时候了。古人说得好“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如果不会放弃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当有些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时首先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问一问自己“是不是付出了相应的努力与代价”如果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与代价就平静地接受这一结果。放弃是一种成本经济学上称其为机会成本。在做出某个选择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投入了这一机会成本的不懂得放弃什么都不想放弃那又何来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呢当懂得了做一名普通教师的重要性当发现简单即是生活时就能知道简单从教的快乐是无穷的。对待工作要认真要细致无愧而中庸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给自己的身心松绑。其二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增强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成绩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为了肯定而活着。有外在的肯定同事、朋友、领导、社会等这种肯定是有限而短暂的因而是浅层的。有内在的肯定即是自我肯定这是一种持久而强劲的肯定是人的生命永不枯竭的动力。第二重新调整期望值也就是给自己确定一个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工作目标避免因目标不切合实际而导致无谓的挫败感。第三注意从多种积极的体验中去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新的兴奋点以此来刺激自己的精神唤起自己的情趣和热情。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茧自缚只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其三提高学习意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社会的变化。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才能收放自如地挥洒教坛减少倦怠。最后作为校长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教师创设相互交流、彼此融合的平台愉悦身心胜于说教。健美操比赛、元旦的联欢、校运动会师生联谊赛等都要求教师全部参与。就这样平时有这样那样疙瘩的老师都因为比赛的原因融合在一起。说笑之间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上也可以尝试着让个人的业绩跟团队的成绩挂钩。比如一个教师完成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对教研组或学校作出的贡献也应给予及时肯定和奖励教师的升迁也要参考其人际关系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当过老师的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寄语广大教师“当老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的确只有我们树立了关爱学生的情感和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才能作出优异的成绩才能为学生所爱戴才能为社会所称道才能真正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与快乐。参考文献 刘维良《教师心理卫生》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年版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 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http://.edu.sina.com.cn
【简述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推荐阅读:
教师个人自我鉴定简述07-25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09-30
客户关系简述题11-06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解决对策08-08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10-30
防止教师职业倦怠09-03
简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06-16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查07-01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07-21
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作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