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活动安排

2024-12-08

学习日活动安排(共13篇)

1.学习日活动安排 篇一

11月23日,2022年椒江区暨葭沚街道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正式启动。该区结合“深化全民学习,助力‘两个先行’”活动主题,紧贴百姓需求和实际,面向社会组织169场终身学习活动。

启动现场,各个街道搭起“帐篷”,纷纷推出当地特色文化项目,供市民免费体验。海门街道推出剪纸体验,引人驻足。鲜艳的薄纸,经剪刀裁剪三两下,镂空的蝴蝶便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洪小友手中“诞生”。

“此次活动周启动是椒江区终身教育事业的新起点,我们还得继续做好终身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建强社区教育中心,创新和丰富载体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让椒江各个角落充满学习氛围。”椒江区教育局副局长陈耀说。

近年来,该区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事业实现蓬勃发展。目前椒江区已新建一所老年学院,全区8个街道(镇)成校全部被评为省级标准化成校,标准化率达100%。

在组织终身学习活动中,该区同样硕果累累——台州刺绣博物馆、草编艺术非遗展示馆等8家单位获评首批台州市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联盟单位;“巾帼传承垦荒精神”获评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省社区教育优秀工作品牌、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和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舞蹈《送别》、合唱《红船向未来》等17个教育成果获评国家开放大学首届全国老年教育教学成果优秀奖。

2.学习日活动安排 篇二

1.活动背景。2015年11月14至16日, 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会”在青岛举行。为进一步提高邢台市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更好把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方向, 优化教师教学理念, 我市选派数名代表参会观摩。为使更多教师享受到全国最高水平的英语课堂优质资源, 共议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大计。2015年12月22日上午, 在邢台市教育局普教教研室的领导下, 邢台市“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了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初中英语大型教研活动——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分享汇报会。来自三所中学的六位教师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交流分享了本次观会活动心得, 为与会教师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交流盛宴。

2.活动主题。学有所获, 思有所得。

3.活动目标。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分享、交流、反思, 更新教育理念, 借鉴先进教法, 不断提升我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水平。通过精心选题, 实现多角度分享, 多形式呈现, 多层次反思的观课交流效果。使与会人员在交流中学习, 在反思中提升。

4.主要与会人员介绍。本次观摩分享汇报者来自邢台市三所中学:邢台十二中的韩晓梅老师、邢台二十四中的张婕老师、邢台三中的唐雅庆老师、池俊丽老师、侯燕老师、连启老师以及段利娜老师, 她们分别从不同角度给本次活动带来精彩的讲座分享。

二、活动内容总结

1.活动内容提要。本次活动通过精彩导入介绍、迷你课堂展示、写作课型剖析、深层阅读引导、优美语音欣赏、教学目标细说、专家解疑启思等环节, 分享了教学观摩经验, 交流了教学实践心得, 拓宽了教学思路水平, 可谓观摩分享的创新之举。

2.活动细节展示。

(1) 观摩分享之导入篇。韩晓梅老师以课堂导入为观课切入点与参会人员分享《英语课精彩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是整个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精彩导入犹如“投石激浪”, 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吸引学生积极思维, 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巧妙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观摩分享之欣赏篇。张婕老师利用电子相册, 视频, 微信, 图片等技术手段高度将34节精品课中最亮眼的闪光点再现: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扎实的教学功底、全新的教学模式, 伴着她制作的优美mv, 欣赏着大赛的精彩瞬间, 聆听着参赛教师的纯正发音, 仿佛带领着大家一起走进了观摩现场。

(3) 观摩分享之实践篇。侯燕老师突破传统, 勇于创新, 把所学经验加入了个人风格, 将一节阅读课设计成一档综艺节目, 由教师转变成一位激情洋溢的节目主持人, 让学生随着每轮的答题环节, 使阅读教学逐步推进。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 积累词汇, 并能够对阅读内容归纳和总结, 形成自己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互相借鉴之处, 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他们的世界情怀。

(4) 观摩分享之写作篇。连启老师以明信片为载体,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信息, 以思维导图来确定写作主题, 构建写作内容。通过同伴互评互阅来检查学习成果, 解决了写作课“写什么” (What) 和“怎么写” (How) 的问题。思维导图的使用, 使课堂教学的展开过程显得那么的自然且引人入胜, 使执教者、学生及听课老师们的思维随着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尽情而顺达地流淌着、深化着。

(5) 观摩分享之阅读篇。段利娜老师针对低年级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或高年级长篇阅读课的学习, 为大家介绍了两种不同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对文章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她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辅助, 给听课者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Mind-map方式的呈现, 帮学生运用所学技能, 深层次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 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也得到了升华。

(6) 观摩分享之目标篇。池俊丽老师把优质课观摩中的教学目标设置为着眼点, 与我们分享了观课-思索之后的所得:“心中有标, 目中有人”。只有将教学目标置于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 基于课程标准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以目标设定教学程序, 以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以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以目标为依据设计评价方案, 才能够开阔和转变我们的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才有可能。

(7) 观摩分享之启示篇。唐雅庆老师不仅与大家分享了参加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的收获, “学有所获, 思有所得”, 更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教研经验发散开来:如何观课?如何深层次挖掘文本信息,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何关注教学环节?一个个问题的展开这些问题的分析展开发人深省, 与会教师在聆听之后也将有所获、所思、所得。

三、活动反思与启示

1.活动反馈总结。经过精心策划, 反复学习、实践, 本次活动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为进一步了解参与者收获, 完善观会活动交流, 改进未来教学体验。组织者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等多渠道收集反馈信息, 现将与会者反馈意见汇总如下。

(1) 问卷总体情况汇总。本次共发放问卷300份 (问卷样式见附录) , 收回有效问卷289份, 回收率为96.3%。被调查者来自全市及周边县市34所学校。93.4%的被调查者对汇报会持满意态度, 绝大部分被访谈者认为收获很大。

(2) 听会者反馈汇总。从调查情况可知, 参会老师的学习热情被激起, 散会后纷纷索要讲课课件及讲课老师的联系方式。正如老师们在反馈中提到的:“七位老师从七个不同的着眼点与我们大家分享了她们观课-思索之后所得, 我们在聆听之后也将有所获、所思、所得。这才是真的学习, 活动才真的有意义。”

(3) 汇报人反馈汇总。本次调查除听会人员外还主要访谈了汇报人员。通过调查得知, 汇报老师均针对所选话题, 搜集大量资料, 并反复学习, 对所涉及的理论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汇报人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不断加深理解, 从而形成了对这个课型的整体认识, 并有了自身的独到见解, 发现了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促成新的研究课题的产生。

2.活动意义总结。

(1) 深入了解教师需求。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真正了解了教师们的实际需求, 找到了解决工作室的瓶颈问题的切入点, 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认识到的问题。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开新的思路, 指明了正确方向。

(2) 普遍引发教师深思。本次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汇报会引发了老师的普遍思考。与会教师欣赏到了全国最高水平的观摩课, 学习到了其先进的理念、奇妙的教学设计、以及专家的精彩点评。与此同时, 老师们开始反思查找自己课堂的问题所在。

通过调查得知, 与会老师不仅对汇报者介绍的新教学方法感兴趣, 也对阅读的深层拓展、文本信息的深入挖掘、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正确理解等话题高度重视。为接下来名师工作室根据教师需求, 从理论学习, 到教材分析、课标学习、课型专题讲座等活动做好了话题方面的准备。

(3) 切实培养青年骨干。此次活动带动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 为他们提供了发展平台, 鼓励他们继续完善自己的研究;并继续为不同层次的老师做好专题讲座, 为我市初中英语教学、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做好了人员储备。

3.活动启示思考。

(1) 理论指导, 势在必行。老师们需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用意识指导行动, 因此武装了的先进理念才能带来行动上质的飞跃。

要将教师最需要的教学理论进行归纳整理, 在工作室内先组织深入学习与理解, 再结合具体课例, 以通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 引领更多的老师加入到教学理论的学习行列, 帮助老师们在观课欣赏之余要思考其设计的理论依据, 思考符合课标的具体要求。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反复实践, 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2) 培训授业, 经验交接。为解决老师们凭感觉上课, 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不够的问题, 应及时组织老师专门学习教案的书写培训;学习教学目标的把握培训;学习“吃透”教材的技能培训;学习具体课例的分析培训。

可针对教学难点或某种课型进行微课研讨, 根据不同课型, 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与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同课异构, 传授经验、相互切磋。

(3) 听需评课, 示范研究。根据被调查者强烈要求组织精品课及讲座的现实需求, 工作室成员应从学习如何看课、评课入手, 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达到专业指导老师备课、专业评课的目标;同时应根据课型和个人所长准备各自的示范指导课, 详细介绍自己的理论根据, 并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 展示自己的独到见解, 形成论文等资料, 交流汇总, 从而达到共同提升之目的。

(4) 教研跟踪, 效果保证。通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 每次培训活动过后, 老师们往往激情澎湃, 学习热情高涨, 但很容易在忙碌的常规教学活动中迷失, 回到从前。为保证培训与活动效果, 应进行跟踪调研。每次活动完毕, 要安排专人收集活动资料, 撰写活动简报。并将这些资料汇总发给各学校, 解决由于活动时间紧导致的理解不透等问题, 方便老师们在结束后进行细致、深入地再学习。这样既巩固了活动效果, 又带动各学校教研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同时, 将学习成果整理汇总, 方便参加送教下乡活动, 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5) 技巧提升, 效率保证。通过本次调查得知, 本次活动展示的TACSPS阅读技巧、阅读5要素呈现以及MIND-MAP的运用是老师们最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正如一位被调查者在反馈表中提到:“这些方法不是不知道, 而是我们没把凌乱的思维系统化、理论化。我们忘了帮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将零星的方法整合, 忘记琢磨教学生制作知识‘压缩包’, 告诉他们这就是获取信息的敲门砖。所以心理记忆树、记忆规律的学习、探索成为我们又一个努力方向。”

四、结束语

某位专家曾说过, “教学就像一盘菜, 呈现方式、教学的仪表、举止的完美就如一道菜是否具备色香味, 而知识点的落实及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否有利就如这道菜是否有营养, 只有有营养才是最具价值的, 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我们教师共同的愿望是在教学中就像厨师一样, 不仅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来, 更重要的是能做一道对学生来说能营养终身的菜。”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工作室还将继续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升能力, 不断探索工作室新的工作思路, 真正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

附录:

邢台市英语名师工作室活动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

感谢您百忙中参加此次汇报会。请您抽出一点时间, 写下您的会后点滴感受, 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一点建议。我们将根据老师们的需求, 组织一些讲座, 各种课型的研讨展示课, 和老师们共同学习, 共同研讨, 逐步提升我市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工作室全体成员对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祝大家愉快!

1.您从事英语教学的教龄 ( )

A.不满一年B.1-5年C.6-10年D.11-20年E.20年以上

2.您认为英语教师最需要提升的能力 ( )

A.英语语言能力B.教学设计能力C.课堂教学能力

D.教学研究能力E.自我反思能力F.其它

3.课堂教学过程中, 您更加注重[多选题] ( )

A.背景知识介绍B.话题词汇诠释C.篇章结构分析

D.口语和写作指导E.语法讲解F.文化及素养

4.您在每次课前备课工作投入的时间为 ()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3小时以上

5.您对本次活动的总体评价是 ( )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意

6.今天会上所涉及的哪方面的内容是您最感兴趣的 ()

A.课堂导入环节呈现B.汇报课展示

C.参赛教师优美语音及现场微信互动评课欣赏

D.关于教学目标E.观摩课的启示F.其他____

7.您从哪个话题中收获最大? ( )

A.课堂导入环节呈现B.汇报课展示

C.参赛教师优美语音及现场微信互动评课欣赏

D.关于教学目标E.观摩课的启示F.其他____

8.哪个话题对于解决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启发? ( )

A.课堂导入环节呈现B.汇报课展示

C.参赛教师优美语音及现场微信互动评课欣赏

D.关于教学目标E.观摩课的启示F.其他____

9.您希望名师工作室日后在哪些方面能给老师们提供帮助?

3.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篇三

【关键词】学习需求 学习活动 设计

学习活动的设计依据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应该基于学习心理学;有人说,应该基于课程标准;还有人说,应该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还有的教师,事实上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不妨回到初心——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这个初心出发,课程标准指明了宏观视角下学习活动的最终需求,原有认知指明了当下的学习需求,而学习心理学则指明了学习方式的需求。由此可见,学习活动的设计就是要扎根于对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需求分析。下面以《七颗钻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一、学习内容的需求

明确而恰当的教学内容应该建立在对课程内容、教材价值、学生认知的研究和把握上。

(一)基于课标视野下的学习内容需求

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就必然要体现出它的教学价值。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点,即通过这篇课文达成某一个具体目标,一篇篇课文聚沙成塔,最终达成总目标。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课程内容就会发现,它主要包括 “感悟”“积累”“方法”三大板块,编者将这些内容分解到每一篇课文。据此,我们可以定位不同课文的不同功能。

一般来说,情感体验类文章的核心内容为“感悟”,语言优美或框架结构典型的课文的核心内容为“积累”,对借由复述等方法学习的文章就应该通过该学习抓手习得并运用相关的“方法”。显然,《七颗钻石》的核心学习内容为“感悟”。

再看《课标》里中段的阶段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比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孝顺的水、神奇的水、珍贵的水、生命之水等水的内涵。再比如妈妈说的话:“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句话饱含了妈妈对女儿的爱,体现出在生与死之间无私地给予的深层含义。

(二)基于认知基础上的学习内容需求

《七颗钻石》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不论是叙述方式、遣词用语,还是故事的表面含义,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都不算难。可见,课后的助学提示并不是学生真正需求的学习内容。

表面上谈爱何其容易,但现实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与帮助别人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当这个东西自己也非常需要时,帮不帮别人?……这所谓的高尚是否真正扎根于学生的意识中?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把小姑娘塑造成一个“人”,更契合学生的认知。小姑娘不是神,由圣入凡,是现代化的体现,只有“由圣入凡”,才是博爱。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真正把故事寄予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种到心里去,进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这才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上的“感悟点”所在。

(三)基于教材实质价值的学习内容需求

学习内容的需求必须契合并且体现一篇课文实质上的教学价值。除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对读者产生精神影响、价值引导外,还应通过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关注其在积累语言材料、习得言语规律、发展语文能力、获得言语智慧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从多个视角去开掘课文的教学价值。如学习生字新词,从第一段背景描写中积累表示干旱的近义词,对从三个方面描写大旱灾的总分式写作方法进行内化运用等。

由此,我们基本上明确了三年级学生对《七颗钻石》的学习内容的需求:①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描写大旱灾的语言。②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深刻含义,体悟简短文字背后寄予着的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让广博的爱像星星一样点亮人间。

二、学习方式的需求

教改过程中,不乏出现“为形式而形式”“形式与内容分离”的现象。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内容如果没有适宜的学习方式来支撑,也就失去了该有的意义。学习方式包括两个层面:学习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及学习路径的展开。

(一)服务于内容的学习组织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原理,两者关系协调才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七颗钻石》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步步推进,情感体验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因此,学习的组织形式应遵循并服务于这种整体性。

国外有一种教材编写方式叫“搀扶式”,其样式就类似于旁批点评,这种“搀扶”按照阅读的进程逐步展开,指引学生进入相关的学习活动。借鉴这种理念,本文的学习活动就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在文章的关键处提出问题,有意识地打断学生的自然阅读进程,使他们看到作品中隐含的他们过去没有看到、如果不学习的话以后也往往不会看到的意蕴。

师:谁能带大家一起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这是怎样的水?

(此为“搀扶点”一: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水的内涵)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师:短短十三个字,孩子们,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此为“搀扶点”二:感受母亲无私的爱带来的榜样作用。妈妈的教育是事情发展的一个基础,小姑娘的行为方式离不开无私、高尚的妈妈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我们从后面学生的发言中可见一斑)

生:就在这一瞬间……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她犹豫过,矛盾过,给,还是不给?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

(此为“搀扶点”三:体悟矛盾的心理。前面的铺垫在这里展现)

一个个“搀扶点”层层递进,步步铺垫,前引后联,带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看到了文本背后的曼妙。

“搀扶”的设置要注意两点:一是“搀扶”的问题应该源于选文,“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和学生的阅读融为一体。二是问题的设置是为了促使学生从问题所在的角度去把握文本,而不是为了得出“标准答案”。以“搀扶点”三为例,我们来看看学生对小姑娘行为的精彩诠释:①关爱、同情,体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道德模式。“给,他是个老人家,要尊老爱幼。”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②共享——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给他喝一点,我自己也喝一点。”多么智慧的现代思维。③榜样的力量,文化的影响。“妈妈为了让我能活下去,舍弃自己,把水给我。我也救一个人吧。”④急人所急,换位思考。“他确实很渴,会死的。”这是多重要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二)遵循认知心理的学习路径

1.生字新词的学习活动路径

从识字心理规律看,出现频率和语言环境影响字词识记效果。出现频率高,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就多,故能增强记忆。因此,我们主张根据教材特点和生字在课文中的分布情况,在不同的板块与教学语境中识字。

比如说,课前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水罐、焦渴、大旱灾、清澈、喜出望外、绊倒、唾沫”等词语,让学生在1分钟内凭记忆写下5个左右的词语,再依据词语说说对文本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这样,借助词语理解和概括课文,凭词意支撑思维和记忆,每一次交流都是对某几个词语的一次复现,可谓一举多得。

再比如,识字与语言的学习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我们还可以采用识字、朗读和语言积累有机整合的途径进行教学。如学习第一段时,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说感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渴、干、死”等,随机积累并区分近义词“干涸、干枯、焦渴”,从而领会这是描写“一次大旱灾”的总分式的表达方法。这样的识字教学,目标是多维的,学生的识字、阅读、语言表达、内容理解等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一定是高效的。

再比如,写一写小姑娘的矛盾心理时,把“咽、唾沫、罐”等几个难写的字结合在写话的环节中。这也是一种语境识字方法。

2.体悟文本内涵的学习活动路径

前面分析本文的核心内容是“感悟”,感悟是情感体验的关键。情感体验由浅入深分为:入情、动情、移情、抒情。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构建如下学习活动板块。

(1)披文入情:走进大旱灾。

(2)破文动情:“搀扶式”阅读故事。品味“搀扶点”一、二。

(3)悟文移情:体悟“搀扶点”三。

(4)导行抒情:(播放视频)夜晚,当你抬头看天空时,会发现那七颗星星在天上永远闪亮着,告诉我们很多很多……

三、基于学习需求设计学习活动的几点结论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以概括为:致力于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近发展区”,以便集中精力满足学生当下最主要的需求,为其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需求不是抽象的,我们只有从仰视《课标》变为俯视教材、学情,才能弄明白学生真正需求的学习内容,从而把握具体的关键性内容。

第二,适宜的学习方式。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特别注重学习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

这样的教学思路为一线教师的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便教利学,特别适宜推广运用。

4.党员学习日活动 篇四

第一组成员进行高中楼东侧展板区的清洁工作

第二组成员进行高中楼西侧彩色长凳走廊的清扫

在班主任老师的领导和指挥下,各组组员都十分有序的进行着清洁活动,并且达到了高效率,高成果的活动收获。

班主任亲自指挥工作

负责清洗展板的同学们说,由于天气十分的寒冷,用抹布擦洗过的展板边缘不一会就冻冰了。为了防止清洁不彻底,同学们又找来报纸将水全部擦干。我们从这里也可以想到,当年雷锋叔叔也是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为人民服务的,真的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们在用报纸擦干展板

其实在活动的当天上午,同学们就已经在班干部的组织下带来了抹布和报纸等卫生工具。同学们都表示说,在以前,每年都会做雷锋纪念日的活动,今年也不例外,这种活动正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锻炼,所以很值得参加,也算是一种课外的放松吧!

认真擦洗板凳的同学

5.学习日活动安排 篇五

附件二:

学习思考题(供参考)

1、如何认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2、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如何认识学校和本单位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高校应该如何体现和落实这一核心理念?

5、如何理解“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这一根本办学理念,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这一理念,如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如何坚持和发扬复旦的办学特色?

7、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如何协调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实现事业整体推进、持续发展?

8、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学校和本单位工作中应如何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关系?

9、如何理解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如何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6.党章学习小组近期活动安排 篇六

1.第14周星期5下午学习各类入党材料准备的系统培训,包括《入

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入党自传》,《思想汇报》等的规范填写。由组织策划处进行活动的详细策划,活动秘书处做好记录,培养考察处做好考勤记载,宣传处收集培训会议资料做好宣传。(具体时间地点待定)

2.第15周星期5下午进行党章学习,为16周的考核作准备。主要

内容是对16周的考核试题重点进行一系列的讲解。由组织策划处进行活动的详细策划,活动秘书处做好记录,培养考察处做好考勤记载,宣传处收集学习会议资料做好宣传(具体时间地点待定)。

3.第16周星期5下午进行考核。考核对象为小组内除党员,预备党

员外所有入党积极分子。考卷由培养考察处出。第65期和70期成员除答卷以外,关于学习黄婷精神的感想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考核的最终成绩将会影响每位成员的发展。由秘书部具体评分,培养考察处做好考勤记载(具体时间地点待定)。

以上为近一个月内的活动安排,特此公示。望小组内成员尽早作好准备。

09级学生党支部

7.完善数学活动促进有效学习 篇七

一、“动”后“联”, 促进学生学通知识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顺应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对提高课堂效益、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都是极有裨益的。在学生的表现活动后, 教学应注意用“联系”的观点贯穿教学的“动”和“思”, 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有效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提高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促进学生把知识学通。

1.“联”中沟通知识。

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之一是知识的系统性和新旧知识的连贯性, 新知总是在旧知的某一连接点上生长起来的。因此, 很多的操作、探究活动都是利用原有的认知基础探寻新的解决方案, 以期得出新的结论。因此, 这种表现活动后的思维定向, 应该是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寻找异同点、解剖典型、分析迁移方法来达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架起通向新知的桥梁。比如, 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教师一般都是通过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 把图形转换成已知面积的图形, 然后找一找、比一比, 两种图形之间的连接点和转化点, 最后得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的表现活动后引导学生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图形“边”的改变, “形”的转化、“积”的替换等等都是架通新旧知识的桥梁, 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在这座桥梁上自由流淌, 以旧促新, 以新固旧, 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联”中构建模型。

弗赖登塔尔认为, 学生与其学数学, 不如学习数学化。在小学阶段, 就是把数学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抽象, 用数学语言、图形或模式表达出来, 建立数学模型。因此, 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在学生的一些表现活动后, 我们需要用联系的观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模型。比如, 在“鸡兔同笼”的教学中, 教师安排了学生猜硬币的活动, 活动以后, 教师设计了如下表格, 把“鸡兔同笼”和“猜硬币”两个问题的对应条件列出来, 揭示它们拥有共同的数学特征和解题思路, 进而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同样的, 学生游玩租游船、车棚停车、花瓶插花等题目的练习, 让学生继续往下完成表格, 找寻各题结构的共同点, 并和鸡兔同笼问题结构特征进一步联通。这样的联通, 强化了数学知识的模型, 促进了思维的简化, 使学生不仅习得知识, 提升能力, 更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

二、“动”后“比”, 促进学生学明知识

“比较”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学生的表现活动后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面对这些结果, 学生需要选择, 而这种选择是需要通过对各种呈现出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就没有清晰地认可。所以, 在学生的表现活动后要使学生学会比较, 让比较在教学的重要环节起关键作用, 以彰显数学本质, 促进学生学清知识。

1.“比”中明晰知识。

一些数学概念的教学, 需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 学生首先面对的是概念呈现出的一些表象特征, 而其本质就掩盖在这些表象之下, 需要学生从这层表象开始剥离本质。所以, 我们的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对所有呈现的表象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让学生在比较中抓住概念的本质。比如,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在学生给下列四幅图通过画一画表示出1/4, 并对每一幅图的1/4做了具体的阐述后, 教师引导学生对4幅图进行了第一次比较:在表示四幅图中的1/4的时候, 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发现每一份对应的数量不同, 而每一份数量的不同正是因为单位“1”的不同, 从而在比较中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随后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入单位“1”。再通过对四幅图进行第二次比较:我们再来看一下, 在表示1/4时, 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 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出分数的意义。两次比较, 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而又清晰地印象, 使学生头脑中建构单位“1”和“分数”两个抽象的概念。

2.“比”中突破难点。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经常为某个难点的解决而创设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在这样的表现活动之后, 教师需要采取比较的策略, 让学生跨越学习的难点。比如,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由认识平面到认识立体图形, 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要让学生接受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凸显体积本质的情境。

师出示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玻璃杯, 并往杯子里倒同样多的水。

师:同学们, 你们看, 哪个杯子里的水多?

生:同样多。师往第一个杯子里投了一块小石头。

师:现在呢?

生:第一个杯子的水面升高了。

师:是因为杯子里的水多了吗?

生:不是, 是因为放进了石头, 石头把水挤高了。

生:石头把水的位置霸占了, 水就往上升了。

师往第二个杯子里放进一块大些的石头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第二个杯子的水面比第一个杯子的水面高了。

师:为什么呢?

生:第二个杯子里的石头大一些。

生:第二个杯子里的石头大, 挤出去的水就多, 水面就更高了。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 水、石头都有大小, 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出示光碟、课本、铅球、魔方等物体。

师:观察这些物体的体积, 你有什么要说的呢?

生:它们形状虽然不同, 但它们都有体积。

生:它们体积的大小不一样。

出示垂直叠成一叠的10个一元硬币和斜倒叠放的10个一元硬币。

师:观察这两叠硬币, 你觉得哪叠硬币的体积大?

生1:斜叠的大一些。

生2:一样大。

生3:一样大, 因为, 它们都是10个硬币的大小, 只是摆放的形状不一样。

上述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三次比较, 观察杯子里的水, 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了什么是体积;观察不同的物体, 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了物体的体积有大小之别;观察不同叠放的硬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物体的体积大小不是由形状决定。正是这一次次的比较, 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了体积的概念。

三、“动”后“辨”, 促进学生学透知识

所谓辨析, 就是辨别与分析。在对知识概念辨别、对比, 对正反例进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获取新知。由于数学活动的开放性较强,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 经常会出现为问题争执不下的现象。这时,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辨析, 使学生学透知识。

1.“辨”中透晰概念。

真理越辨越明。数学概念的学习也不例外, 经常需要利用一些操作活动来讨论、辨析, 使概念得以澄清、巩固和深化。在学习了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 教师创设一个游戏情境。用信封装一些三角形, 然后露出一个角或两个角后让学生猜测是什么三角形, 巩固学生对三种三角形的辨别,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辨析问题的能力。给出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时, 学生能够通过概念, 辨析出这个三角形就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给出一个锐角时, 就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了。因为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只给出一个锐角甚至两个锐角都无法判断出这是个什么三角形, 所以武断地下结论肯定是不完整的。在这个游戏中, 教师不断地追问为什么, 迫使学生用三角形的概念特征来证明自己的推测。并鼓励学生互相质疑, 互相启发, 使学生对三种三角形的概念更加清晰了。

2.“辨”中清晰结果。

学生独立的表现活动之后, 因为理解不同, 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持不同的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辨别的过程中, 丰富对问题的认识, 深化知识的理解。比如, 在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的结尾, 教师给学生呈现了如下三幅画: (1) 在北京奥运会上, 篮球决赛的时间是晚上8点。奥运会门票上该用怎样的计时法表示这一时间? (2) 大 (2) 班小明的爸爸出差一星期, 明天晚上6点将回家。如果小明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家”, 妈妈可能会怎么回答? (3) 某小区楼下有一份通告:本周上午8点将有人上门抄水表。如果你来拟这份通告, 你打算用什么计时法表示这一时间?面对这样三个问题, 学生的判断、选择、阐释是不同的, 进行的辨析也是激烈的, 而正是随着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不断深入, 学生越来越鲜明地认识到, 其实两种计时法本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 只是各有其适用范围而已, 只有合适的, 才是最好的。从而在比较与辨析中, 真正使学生对两种不同计时法及彼此之间的异同之处获得了更鲜明、深刻地理解。

四、“动”后“拓”, 促进学生学活知识

课堂教学中, 教师们都喜欢在基础教学上有所拓展有所提升,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那么, 在这样的表现活动之后, 思维提升的要求及价值是否应更高呢?教师要注意层层递进的设计, 结合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提升, 以此促进学生把知识学实学活, 并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拓”中升华认知。

学生自主操作、观察、比较等表现活动一般都是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 学生的思维存在定势和局限。因此需要教师在他们的表现活动后进行知识提升的引导, 帮助学生挖掘知识的外延, 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数学。比如, 学生在学习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或“互相平行”的关系后, 为了让学生对“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建构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平衡。教师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做一做等方法来判断、验证“两条直线都与一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这一论述是否正确, 这一学习活动, 学生的认知突破是从平面思考转换到到空间理解。其中有一组学生制作了一个验证模型, 把一支笔垂直插在橡胶棒的左面, 另一支笔垂直插在橡胶棒的正前面, 这样就形成了两只笔都和橡胶棒垂直, 但两者却不能说是平行的现象。教师正是利用这个模型, 引导学生通过“移动”“旋转”等开放式的操作, 使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上升到立体空间进行理解, 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2.“拓”中延伸知识。

数学知识有连贯性, 这节课的知识承接着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的任务, 因此, 数学的活动及反馈都要达到数学教学的较高层次目标, 做到数学知识适时渗透, 把学习数学由课内知识延伸到后继知识。比如, 在教学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时, 学生初步认识了四边形, 并按不同的标准为四边形分了类, 随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活动:按老师要求找四边形。

(1) 四边形

(2) 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3) 有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4)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5) 有直角的四边形

(6) 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

找过以后思考:刚才找得最多的是哪个图形?学生在一次次找的过程中, 不断地感知各类四边形的不同特征,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以后系统地学习平面图形做了伏笔, 教师的问题:刚才找得最多的是哪个图形, 使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四边形里最特殊的, 适时渗透了集合意识。

总之, 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表现活动和思维活动和谐并进, 绚烂共舞, 舞出热情, 舞出精神, 舞出智慧。

参考文献

[1]严育洪.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周小山, 严先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

[3]彭光明.数学教学方法思考与探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郑从英.例谈引领学生自主探索[J].中小学数学, 2010, (1) :24.

[6]刘永红, 申武广.运用“比较”策略彰显数学本质[J].中小学数学, 2010, (1-2) .

8.学习日活动安排 篇八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即班级(园所)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班级氛围的民主、平等、宽松,一日活动的科学、有效,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基础,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当前的快乐成长以及终身发展。我园是《指南》实验园之一,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和教科研基地,幼儿园有一支较高素质的保教队伍,虽然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保教规范,倡导务实的园风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广大教师心中也牢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是教育”的理念,但是与《指南》中相关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有些老师在理解“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时还不够深刻,幼儿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忽略生活教育的问题,比如集体行为过多,无法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及自由活动时间等。另一方面,一些老师无意识的剥夺了孩子们能力发展的契机,在责凭心的驱使下,老师对孩子“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在自己的看护下以“不出问题”为首要原则,或者在孩子面前缺乏必要的耐心等,这些均有可能使孩子失去自己动手、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机会,对孩子的发展反而不利。因此,在一日生活中全面落实《指南》、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

1.积极培训

《指南》相关说明中对幼儿的一日生活做出准确说明,要充分重视幼儿生活中游戏及生活的重要价值,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对幼儿的一日生活做出合理安排,使幼儿在生活中最大限度的获得感知、操作、亲身体验等,以满足其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指南》的重要价值可以通过幼儿的一日生活直观的体现出来。因此,要基于困惑及需求的层面,遵循“以幼儿为本、以幼儿园为本”的原则,组织幼儿教师多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在园本教研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指南》的基本精神进行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在反思中运用,在运用中反思,引导教师树立大课程观、教育观和整体观。

2.确定方向和重点

在确定研究方向时,我园就以“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为核心,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设置不同的生活环节,经过细化、落实以引导、支持幼儿的能力发展。比如小班幼儿生活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就侧重于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与提升,中班幼儿则主要注重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大班孩子则为其创造更多的机会,逐渐培养其服务班级、服务他人的意识,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等。

3.提出要求

在组织各年龄班幼儿开展一日活动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注意整体性,还要体现出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趣味性与生活性,将各种教育资源合理的综合起来,使得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均投入更多的兴趣,将活动的互补作用充分的体现出来,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学理念,孩子们可通过愉快的游戏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使得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二、合理安排时间是保证

《纲要》中有明确的要求,即要在保证一日活动稳定性、灵活性的基础上,遵循秩序性原则,以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只有孩子在一日活动中充分的活跃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1.优化一日活动安排

老师在设计活动计划时,要兼顾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内容,并做好粗略安排,以提高计划实施的目的性与实效性。每天均要合理安排健康运动及学习内容,每周对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统一的安排;结合孩子的生长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选择与调配,尽量保证上述五大领域的平衡与协调。在安排一日活动计划时,做到生活、游戏、运动、学习活动协调兼顾,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做到科学保教。

(1)加大作息制度的弹性。提高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的灵活性,摒弃一日活动时间逐段安排的制度,一日活动仅将大块的活动时段定出来,如早操、午餐、午睡、离园等环节,其余的小时段教师可以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合理安排。如幼儿午睡起床时为幼儿安排苏醒音乐,时间从14:25开始,各年段根据孩子的生理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尊重孩子的需要。

(2)创设自由空间、时间。晨间、餐后、区域、离园等都是孩子的自由活动,教师不仅要保证活动时间,还要体现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如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创设、提供丰富的材料,孩子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活动,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活动场地的利用率。

2.弱化过渡,自主生活

虽然表面上看幼儿园生活活动是由一些重复、琐碎、常规的事情组成,但实质上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因素。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存在诸多的过渡环节,如果老师有意识的采取消极控制、整齐划一的作法省略此类过渡环节,虽然可提高活动效率,但却对幼儿的能力发展、心理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老师要尽量弱化过渡的痕迹,对过渡环节予以优化,减少消极等待的时间,具体作法如下:

(1)关注细节,强调幼儿的个体差异。老师要对每个环节的过渡了如指掌,比如不同的幼儿在等待中会做什么?该做什么?如喝水、如厕环节,教师可以分组按需进行,避免等待。

(2)采用活动式和信号式减少消极等待。在喝水、如厕等生活环节中,以脑筋急转弯、知识问答、手指游戏等幼儿喜欢的小型游戏衔接,实现活动转换过渡的方式。还可以利用音乐、铃声、动作、手势等信号,吸引幼儿注意,将幼儿的兴趣自然转向下一个活动,实现活动转换过渡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有意识的为幼儿创设自主的生活环境,将不必要的集体活动、过渡环节等减少至最低程度,尽量减少消极等待的时间,使得每个孩子自主安排活动的机会、时间更加充足,从而根据自身的能力、速度、节奏等进行一日生活,提高其一日生活的质量,通过生活实践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培养其独立、完善的人格。

三、生活教育为主体

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是直接经验,即日常生活,对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幼儿而言,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游戏、交往、探究等行为也是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倡导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着眼点,充分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根据孩子实际的生活经验编排幼儿园的具体课程,在分析各年龄段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相互影响的生态关系,在幼儿生活中融入丰富的活动主题。需要注意一点,即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生活主题教育的比重也存在差异,年龄越小,生活活动对其影响就越大。

1.以幼儿兴趣为着眼点

通过观察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即可发现幼儿的兴趣,例如:一次中班美术活动中,幼儿用不同的颜料印画,有几位孩子用手指反复蘸不同的颜色,在游戏过程中他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发现后便拿来更多的颜料,鼓励其大胆实验,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对颜色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于是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关色彩知识的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会传达诸多信息,只要老师细心观察,及时捕捉,即可扩展成各个领域的教育内容。

2.强调各教育领域的整合

《指南》中对各年龄段的幼儿均提出了不同的学习发展目标,观察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可知,《指南》各领域的目标与幼儿的生活均有直接的相关性,生活中每个环节均体现出极大的教育价值。比如孩子早上入园、下午离园时,就体现出幼儿健康领域的教育价值,幼儿的情绪发展是安定、愉快的,而且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语言领域的教育价值则体现在幼儿可听懂常用语言,主动与他人沟通,完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等;社会领域的教育价值则体现在幼儿愿意与他人交往,且与小伙伴可友好相处等。总而言之,生活整合了幼儿能力发展的各种信息,每个环节均是《指南》中各个领域目标的直接或间接体现,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提高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将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3.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能让幼儿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社会活动《怎么办》中,让幼儿在设置的情景中体验并解决“着火了怎么办”“突发急病怎么办”等等。孩子们通过交流、议论获得了许多新的生活经验并激发了幼儿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蒙台梭利说过:“幼儿有强烈探究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幼儿园为幼儿创造的生活越丰富,他们从中能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所积累的经验就越多样、越广阔,幼儿的发展也会越有质量。我们要珍视幼儿生活的价值,让幼儿回归生活,回归大自然,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及其关系,探寻感兴趣的事物,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9.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安排1 篇九

中共X镇委员会

关于2011年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的通知

各党支部:

为扎实抓好镇党委中心学习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科学决策水平和领导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根据县委安排,结合我镇实际,现将2011年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精神,以我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党的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学习活动和创建

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为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为主要内容,将学习与落实上级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破解难题,达到用科学理论指导全镇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全力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学习专题

1.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以中宣部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为基本教材,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我镇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之中。

2.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十七大召开以来党的重要文献。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精神。

3.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贯彻五中全会《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目标任务、原则要求和重大举措,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4.深入学习领会“三农”政策。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全面了解和把握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的科学内涵、目标要求。深刻领会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刻把握县委和镇党委关于保增长促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深刻认识保增长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实际,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这个大局,千方百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提高全镇各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养。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进一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带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6.深入学习贯彻“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按照镇党委开展“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以打造具有棋盘特色的先进典型群体为主线,开展“争当先锋擎旗帜”活动,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7.认真学习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会议精神和重要文件,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8.认真学习中共党史、中国历史,学习当代科技、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知识,学习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基本国策,学习党纪政纪法规等等。

三、参考资料

1.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

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4.《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公报。

5.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

6.中共铜川市委编制的《“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规定学习篇目汇编》。

四、学习方式

1.集中学习。中心组学习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集中学习可采取专题报告、讨论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坚持每月集中学习研讨一次。

2.个人自学。围绕学习安排的学习内容,中心组成员要通过自学,较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思考问题。

3.调查研究。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自己所分管的具体工作,紧扣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学习与调研相结合,学习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相结合。

五、学习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中心组学习制度是提高领导干部政治业务素质,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理论新成果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全镇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心组成员要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

2.突出学习重点。中心组成员要在理论学习活动中,把学习“两会” 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及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建设作为学习重点,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严格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坚持每月1次的集中学习制度,做到参学有签到,学习有计划,读书有笔记,发言有提纲,调研有报告,学后有心得。中心组全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各中心组成员全年撰写调研文章不少于3篇,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

4.改进学习方法。每位中心组成员要充分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坚持以自学为主,自学与集中学习理论与学业务相结合,力求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10.党员学习活动主题活动 篇十

这次的学习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学习、实践中不可缺少的,是自身需要认真学习的神圣的责任,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成为终身的追求。我们所处的是基层工作,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学、深入地学,更重要的是坚持、认真、深入领会,时常提醒自己学习,是对工作的提高,明确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正如毛泽东说的“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较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这次的作风转变,是对全体教育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平时工作的一次检验,学习讨论的机会。作为学校支部书记,本人带头积极参加,认真学习和领会,深受教育。认真领会“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

今年,市委提出在全市开展““讲政治、尽职责、强作风、比奉献、促发展”主题教育,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建设“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体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为目的,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查找、自我提高为主体,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学习规定篇目文章,加深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作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国家的昌盛,党的壮大,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奋斗,更需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与时俱进,有所作为,带头在社会生活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无私奉献精神,为社会大环境的根本好转多做贡献。

学习的目的全于运用,运用是更重要的学习。衡量理论学习有没有取得实际成效,既要看到思想认识上是不是有新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纪律作风的转变,自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进一步加强首先情操的修养,团结同志,正确对待。在本职岗位上自觉灶为民尽责,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1.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 篇十一

新课程理念的建构及实践,使语文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可喜的景象中,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的创设,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她独特的魅力,成为新课程最大的亮点。它的创设,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模式,而西北师范大学靳健教授主编的《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中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课程》等著作更是这一理念的优秀结晶。下面笔者就以亲自参加靳健教授为一次教师培训(学生是来自甘肃不同地区的普通高级中学教师)而进行的语文参与式教学为例,来阐释一下语文参与式学习的理念和实践效果。

一、学习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

把学习者分成6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个小组长。

过程阶段

目的:发展学习者的语文素养

活动1:名称:洗耳恭听

目标:引导学习者注重词语的书写

时间:10分钟

材料:大白纸、彩笔、成语若干条

过程:

(1)听写下列词语:

分一杯羹江郎才尽 世外桃源后羿射日

风声鹤唳篝火狐鸣 不求甚解嫦娥奔月

约法三章揭竿而起 投鞭断流梦笔生花

(2)小组内互相传阅,纠正写错的字。

(3)任指1人上台,把以上成语分两行写在大白纸上。

(4)头脑风暴:从规范与美观两方面评论大白纸上的字。

活动2:

名称:心领神会

目标:理解词的意义

时间:10分钟

材料:大白纸、彩笔

过程:(1)小组讨论:这些词语分别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哪两个词语涉及到同一个人物。(2)请一位学习者上台,用红线把涉及到同一个人物的词语连接在一起。(3)讲讲这样配对的原因。(4)大家评论这样连线是否有道理。

活动3:名称:出口成章

目标:锻炼当众说话的能力

时间:30分钟

材料:大白纸、彩笔

过程:(1)每组推举1人,扮演江郎、后羿等人物。

(2)扮演者依次上台,向大家讲述和自己(以角色身份)相关的两个成语故事。(3)头脑风暴:从语言、神态、表演技能几方面评论讲述者。

活动4:

名称:倚马可待

目标:练习快速写作的能力

时间:40分钟

材料:稿纸、铅笔

过程:(1)各组分别以上述词语中的某一个人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主题自定,自由想象,文体不限。

完稿后小组内互相传阅,提出修改意见,作者自己修改。

每组推举出1人当众朗读自己的作品。

头脑风暴:大家评论。

活动5:名称:成人之美

目标:培养阅读与评价作品的能力

时间:10分钟

材料:大白纸、彩笔

过程:(1)每组选出两篇写得较好的,推荐给某杂志社发表。(2)各组互相交换推荐的文章,并以杂志社编辑的名义,对收到的文章或加以简短的评语推荐发表,或委婉地陈述退稿理由。(3)每组派1名代表把推荐评语或退稿理由写在大白纸上,向大家宣读。(4)头脑风暴:评论各位代表的评语或退稿理由。

二、学生的学习变化

(一)情感变化

1.愿意参与学习过程。这一活动几乎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当时听课的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是一堂教师培训课)甚至一些老教师都充满了兴趣。学习者们大声讨论、畅所欲言、尽情表现。

2.对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这次师资培训,连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很惊叹,原来语文课堂可以这样有意思,可以在这样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下进行。有的学习者在课堂上不怎么爱听讲,也不做笔记,但在讲故事的时候却是讲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有的学习者不爱发言,但在角色表演中却把人物的心理用行动刻画得淋漓尽致。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掌声,洋溢着热情的学习气氛。

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也会使学习者从同伴中获得了一种激励,从而感染了自己的行为,产生了参加竞争的意识。并且,在竞争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各自优点得以多角度的发挥,佼佼者的精彩发言和表演更是会得到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

(二)认知能力的变化。

1.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积累。

通过分组讨论、头脑风暴,个人发言。学习知识、积累知识是每一个学习成员的一种自觉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潜能,最大可能地汲取他人的知识营养,是每一个成员乐此不疲的追求。

2.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参与式学习活动中,通过洗耳恭听、心领神会、出口成章、倚马可待、成人之美五个环节,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历练,同时能力的提高是以一种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充满情趣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丰富了语言知识,增强了语感,发展了思维,不仅很有成效地提高了语文能力,而且也加强了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三、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体现着新课程的理念

(一)新课程的教师观和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

1.新课程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这是因为教师只有精心地挖掘教材即研究教材才能设计好参与式教学。在教学实施中,看不到教师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在这里,教师把时间和自由更多地留给学生,只是设计和组织活动,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以提纲挈领讲解而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2.新课程教师的行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尊重与赞美。

语文参与式学习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里,没有失败,没有批评,只有学生孜孜不倦的探究,只有教师对闪光点的肯定,只有教师与学生对不同见解的沟通及教师对学生不断的激励、尊重和赞美。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与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

在新课程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的特征。

而语文参与式学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我要学”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个体学习的独立性和集体学习的合作性。每个人都要有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分组的目的不是要事事依赖集体,而是在自我学习能力范围之外的情境下,通过信息共享,从而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

语文参与式学习,是一种愉悦的学习体验,每个人都是集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在这里都会体验到自我价值存在的重要意义,同时随着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处处可以泛起学习者思考和质疑的火花,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体验性和问题性的特征。

(三)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与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意味着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养成。

在语文参与式教学理念里,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为关注弱势群体,组织者(教师)在大家讨论最热烈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满腔热情地鼓励不善言谈的学习者参与活动,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始终保持一种肯定、尊重、赞赏的态度,这必将会使那些不愿意学习、怕回答不好问题而不敢发言的学生,渐渐地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展现自我的勇气。

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最大的魅力在于:她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其乐融融。组织者精心设计的课堂,关注和追求的是要学习者有一种愉悦的精神感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又不谋而合。

同时,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需要突出团队精神。在这里,大家只有对发现的问题,以积极配合的团队精神,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种集体观念在学习中长时期的渗透,就会逐渐培养学生彼此关爱、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以及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些无论对学生的品德修养还是健全人格的养成,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语文参与式教学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正是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

四、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的哲学和心理学依据

(一)参与式学习活动体现了从实践到认识的发展过程,即体现了唯物辨证认识论。语文学习者个体在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知,发展了智慧和情感。而活动设计者,设计的学习实践情境,既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使设计者的理性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提升。

(二)现象学里,本质直觉的方法的基本原则是“面向事实本身”。为了确保这一原则,认识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这种程序包括两个步骤:中止判断和在对个别东西的直观的基础上使共相清楚地呈现在我们意识面前。而语文参与式的“头脑风暴”的活动过程正是以此为依据。“头脑风暴”的步骤是:1.设置问题后要求每个成员都提出意见。2.多多征集意见进行记录而不加以评判。3.综合并选取最佳意见。这里的不做评判就是中止判断。中止判断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人们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因评判某种方法的好坏而使学习停止在争论上,而忘记了目的是解决问题。同时,因为评判孰好孰坏时很容易影响情绪,从而使更多的想法被压抑。“头脑风暴”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者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了平台,在这种无拘无束,不必担心会受到批评的轻松心理体验中,问题反而会得以合理的解决。

(三)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运用。

在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中,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建构和设计自己在各个阶段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并根据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跳起来摘到自己想吃的果子。

综上所述,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以其坚实的哲学、心理学为基础,以其让每个学习者平等参与学习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发现知识,发展智慧,获得探究能力,养成主体精神为目的的学习实践形式。对新课程的理念进行着深刻的理解和践行,她是科学的,是行之有效的,她以无法抗拒的魅力吸引着我们走进她、理解她、运用她。如果说她是新课程所绽放的最美的花朵,她的美则来自她对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来自她对参与者主体精神的充分张扬,来自她的突出公平,来自她的团队合作,来自她的多元发现,来自她的肯定激励,来自她关注学习的发展,来自她的实践和反思。

12.开展数学活动促成自主学习 篇十二

2010年上海看世博, 我在中国馆那幅清明上河图前流连忘返, 当时仿佛感觉古人正穿越时空岁月缓缓走来, 甚至似乎还能听闻其声……为何会给人如此大的感触呢?一个字“动”!世间道理是否多如此?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否就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新课程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自主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

为倡导“自主学习”, 我在初中数学课堂尝试开展“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以期达成激趣、启思、致用的辩证统一,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开展数学活动, 先让教材活起来

十年寒窗、悬梁刺股等话都告诉人们读书不是件轻松事。我们也是有过亲身体验的。因此在课堂中注重设计、组织多彩的数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的职责。

1. 数学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

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 那样孩子们会觉得亲切、有趣、易懂。现行教材有的编的很简单, 只有一个例子或一个活动, 有些要紧内容它也只给个“读一读”“议一议”就要得出相关结论。但这客观让我们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可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等, 创设应情应景的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探索、思考和发现数学知识。

2. 数学活动的方式要灵活多变

常吃一道菜, 再好吃也会厌倦, 所以数学活动的形式要讲究灵活多变。讲故事、猜谜、辩论、做一做、折一折是常规方式。现在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 不但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兴趣、注意力, 还能动态展现数学概念及过程, 能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减轻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结。

二、开展数学活动, 让课堂活跃起来

课堂是师生学习活动的生态环境, 轻松快乐的环境, 可使学生更加自如、自主的学习。

1. 生活化的数学活动, 能促进师生情感, 营造活跃课堂

一次上概率课, 我给孩子们讲故事:天热口燥, 我和英语、政治老师商量着买西瓜吃, 可太阳很烈, 谁也不愿出门, 最后决定抽签, 你们的英语老师突然很积极说:我来做签。等她做好后, 我第一个去抽—跑腿!政治老师第二个去—跑腿!于是我俩垂头丧气的去了, 回来后切瓜开吃, 正吃的欢畅淋漓, 英语老师却喷出了一口西瓜, 开始笑的前俯后仰。我俩很奇怪?齐声问:怎么啦?她还是一个劲笑。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问到:你们觉得她为啥笑得这样呢?孩子们被调起了好奇心!我接着问:大家觉得这次抽签公平吗?大家开始议论纷纷。好!有了学概论的气氛。突然有一学生说:“我知道了, 抽签的法子是公平的, 但签有问题, 英语老师做的签都是——跑腿。”我竖起大拇指笑着说:“你真聪明!”全班哗然大笑。在这种愉快气氛中我们开始讨论如何利用树状图和例表法验证此次抽签的公平性, 接着石头剪刀布等等啦。课就在这样兴高采烈的气氛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2. 实验手册是我们数学活动的源泉

陶行知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 以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 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上去, 别人的知识方能成为我们知识的有机部分。而数学活动是经验产生的源泉。现行教材在每一章中都有安排数学活动, 特别地, 初一还配有一本实验手册。开展这些数学活动 (实验) 必能激起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实验手册中的算“24”、七巧板拼图, 多亲切熟悉的活动!孩子肯定喜欢!还有数字黑洞、钟表上的数学、等等都具有很强的探究性, 不但能发展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智慧, 还能提高创新意识。我们要视实验手册为开展数学活动的源泉, 切切实实用好实验手册。

三、开展数学活动, 可以让学生“活跃”起来

Freudenthal说:数学学习如同学游泳, 骑自行车, 不经过亲身体验, 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1. 由直接给予知识转向帮助学生体验过程、感悟方法

教学上的流行语:过程好了, 结果不会差。数学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的, 又通常是从操作性活动开始的。“数学活动” (实验) 可以实现由直接给予知识转向帮助学生体验过程、感悟方法。实现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们让学生从实验设计操作中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经自己思考、同学讨论、老师引导, 接近或达到数学知识 (规律) 的附近, 数学活动的目标就是打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历经了活动过程的数学知识才真正具有迁移与应用的活性, 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 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

流行语还有下半句:学生主动了, 结果会更好。数学活动给孩子们创造了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把实践的过程、自己在实践中的想法、依据、以及得到的结论说出来, 通过说, 生生之间互相启示、相互融合, 找到许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古话: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 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 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 那将会产生新的、更为丰富的思想。教材中数学活动 (实验) 一方面注重实测与直观, 同时也注重探究性和发展性。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对所研究的内容实现“可视化”, 并从中获得数、形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 适度抽象, 然后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再实验”“再创造”过程, 进而体会到数学的研究方法和构成体系。

数学活动使教学过程不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而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探究创造过程。

教育家Jaspers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 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摘要:本文从数学活动可以“活跃”教材, “活跃”课堂、“活跃”学生这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经验和体会。

13.大学生党章学习小组活动安排 篇十三

09 级资产评估班党章学习小组学习安排 1 时间 围绕专题 2010 年 3 月下旬 学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三次 会议相关内容。2010 年 4 月上旬 学习入党程序,了解入党条件。2010 年 4 月下旬 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强化对党的理论知识的认识。2010 年 5 月上旬 学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10 年 5 月下旬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观看中国共产党建设专题 片。2010 年 6 月上旬 学习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情。2010 年 6 月下旬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2010 年 7 月上旬 学习党员的基本要求。学习形式: 1 同学们集中学习党章内容。2 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与党员进行交流。3 观看专题录像。4 听领导对党员知识的专题讲座。5 组织同学们参观革命烈士馆。6 组织理论考试,公布成绩,以考促学。

09 级资产评估班党章学习小组学习安排 2 时间 围绕专题 2010 年 9 月下旬 学习党的纪律。2010 年 10 月上旬 观看电影《建国大业》,畅谈观后感。2010 年 10 月下旬 增强忧患意识,锐意开拓进取。2010 年 11 月上旬 学习共产党宣言。2010 年 11 月下旬 学习毛泽东思想 2010 年 12 月上旬 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2010 年 12 月下旬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社会主义荣辱观。2011 年 1 月上旬 学习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形式: 1 同学们集中学习党章内容。2 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与党员进行交流。3 观看专题录像。4 听领导对党员知识的专题讲座。5 组织同学们参观革命烈士馆。6 组织理论考试,公布成绩,以考促学。

09 级资产评估班党章学习小组学习安排 3 时间 围绕专题 2011 年 3 月中旬 讨论如何学习党章。2011 年 4 月上旬 学习党章心得体会。2011 年 4 月下旬 学习党章的意义。2011 年 5 月上旬 学习讨论十二五规划。2011 年 5 月下旬 学习延安精神。2011 年 6 月上旬 弘扬雷锋精神。2011 年 6 月下旬 学习讨论两会精神。2011 年 7 月上旬 学习长征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习形式: 1 同学们集中学习党章内容。2 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与党员进行交流。3 观看专题录像。4 听领导对党员知识的专题讲座。5 组织同学们参观革命烈士馆。6 组织理论考试,公布成绩,以考促学。

09 级资产评估班党章学习小组学习安排 4 时间 围绕专题 2011 年 9 月中旬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 2011 年 10 月上旬 学习弘扬大学生运动会精神 2011 年 10 月下旬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2011 年 11 月上旬 关注我国国情,了解事实政治。2011 年 11 月下旬 讨论现金社会道德风气 2011 年 12 月上旬 总结党章知识提高思想道

德素质 学习形式: 1 同学们集中学习党章内容。2 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与党员进行交流。3 观看专题录像。4 听领导对党员知识的专题讲座。5 组织同学们参观革命烈士馆。6 组织理论考试,公布成绩,以考促学。


上一篇:城市桥梁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施工技术下一篇:公司成立工会组织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