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教学大纲(精选8篇)
1.制图教学大纲 篇一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130014 课程类别:专业教学课程
授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学
分:3学分
主讲教师:朱健、夏雪伟
指定教材:教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
一.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化工制图是在几何、数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主要任务是: 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图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一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课时:3周,共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投影法及三面投影图
1.1 投影法
了解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了解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的投影特性和应用。
正投影法的特点是投影的大小和投影之间的距离无关,度量性较好,因此工程制图多采用正投影法。
1.2 点的投影
点投影的基本规律:空间的一个点需要三面投影才可判断其空间位置。
点的三面投影:投影体系的确立,以及三面投影之间的关系。正面、水平面和侧面三面投影体系,以及投影展开。
点在HVW三面投影中的投影规律。
根据两点的三面投影,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
1.3 直线的投影。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两点的同面投影(在同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用直线连接,就得到直线的同面投影。
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投影比空间线段短
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投影反映线段实长(实形性)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投影重合为一点(积聚性)特殊位置的直线的投影规则:
水平线:在H面投影有实形性
正平线:在V面的投影有实形性
侧平线:在W面的投影具有实形性
此外还有正垂线、铅垂线和侧垂线的投影也各有其特点,主要是在各自所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表现出积聚性,积聚成一点。
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1.三个投影都倾斜于投影轴;2.投影长度小于直线的真实长度;3.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不反映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
直线与点的相对位置: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
1.以投影特性(点在直线上,则该点在三面的投影也在该直线的投影上)2.以定比定理来判断点是否在直线上。
两条直线的相对位置:
直线相交:若空间两直线相交,则其同面投影必相交,且交点的投影必符合空间一点的投影规律。
两直线平行:空间两直线平行,则其各同面投影必相互平行,反之亦然。
两直线交叉:同面投影可能相交,但 “交点”不符合空间一个点的投影规律。
两直线相对位置的一些特殊情况:
两直线垂直相交:若直角有一边平行于投影面,则它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仍为直角。
1.4平面的投影
平面的表示方法:非共线的三点、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两条相互相交的直线、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平面图形。
平面的投影特性:
★平面平行投影面-----投影就把实形现(实形性)★平面垂直投影面-----投影积聚成直线(积聚性)★平面倾斜投影面-----投影类似原平面(类似性)
平面的分类:
1.一般位置平面 2.和某个平面垂直 3.和某个位置平行
投影面的垂直面:在其垂直的那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显示出积聚性(投影为一直线)投影面的平行面:在其平行的那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为实形性。一般位置平面:其三面投影之间有类似性。
平面上的直线和点。定理一:
若一直线过平面上的两点,则此直线必在该平面内。
定理二:
若一直线过平面上的一点,且平行于该平面上的另一直线,则此直线在该平面内
1.5 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
相对位置包括平行、相交和垂直。平行问题:直线和平面之间平行
1.直线和平面平行:若一直线平行于平面上的某一直线,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必相互平行。
平面之间相互平行
2.平面和平面相互平行:①若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对应平行于另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则这两平面相互平行。② 若两投影面垂直面相互平行,则它们具有积聚性的那组投影必相互平行。
相交问题:
1.直线和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相交,其交点是直线与平面的共有点。
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判别两者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即判别可见性。2.平面和平面相交
两平面相交其交线为直线,交线是两平面的共有线,同时交线上的点都是两平面的共有点。① 求两平面的交线
⑴ 确定两平面的两个共有点。⑵ 确定一个共有点及交线的方向。
② 判别两平面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即: 判别可见性。1.6 换面法
一、问题的提出
★ 如何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 ★ 如何求一般位置平面的真实大小? 解决方法:更换投影面。换面法:
物体本身在空间的位置不动,而用某一新投影面(辅助投影面)代替原有投影面,使物体相对新的投影面处于解题所需要的有利位置,然后将物体向新投影面进行投射。
二、新投影面的选择原则
1.新投影面必须对空间物体处于最有利的解题位置。
2.新投影面必须垂直于某一保留的原投影面,以构成一个相互垂直的两投影面的新体系。
三、点的投影变换规律
⒈ 更换一次投影面:更换了一次投影面之后,点在新的投影面内投影规则。2.新旧投影面之间的关系
3.更换两次投影面:新旧投影之间的关系。
四、换面法的四个基本问题
1.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线 2.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直线 3.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垂直面 4.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平行面
五、换面法的应用 空间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相互交叉的直线之间的距离 两条相交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两个相交的平面之间的夹角 思考题:
1.为何正投影法在工程制图中使用最为广泛,这取决于正投影的什么投影特性?
2.如何理解平面投影中的积聚性、类似性和实形性,分别在何种状况中才会体现出以上的三种特性?
3.换面法中怎样确定新的投影体系,换面法能解决那些问题?
第二章 立体的投影 2周,6课时
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平面基本体和曲面基本体
1.平面基本体:棱柱(由两个底面和几个侧棱面组成。侧棱面与侧棱面的交线叫侧棱线,侧棱线相互平行)和棱锥(由一个底面和几个侧棱面组成。侧棱线交于有限远的一点——锥顶)
2.曲面基本体:曲面基本体主要是研究的回转体。
圆柱体:由圆柱面和两底面组成
圆柱面是由直线AA1绕与它平行的轴线OO1旋转而成。直线AA1称为母线
圆柱面上与轴线平行的任一直线称为圆柱面的素线。轮廓线素线的投影与曲面的可见性的判断 圆柱面上取点(圆柱面上点的投影和可见性的判断)
圆锥体
由圆锥面和底面组成。
圆锥面是由直线SA绕与它相交的轴线OO1旋转而成。
S称为锥顶,直线SA称为母线。圆锥面上过锥顶的任一直线称为圆锥面的素线。轮廓线素线的投影与曲面的可见性的判断
圆锥面上取点及该点的可见性的判断(辅助圆法)
圆球
圆母线以它的直径为轴旋转而成。轮廓线的投影与曲面可见性的判断 圆球面上取点
2-2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相交
截切:用一个平面与立体相交,截去立体的一部分。 截平面 —— 用以截切物体的平面 截交线 —— 截平面与物体表面的交线
截断面 —— 因截平面的截切,在物体上形成的平面。讨论的问题:截交线的分析和作图。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并连接成多边形。截交线的形状
1.分析截平面与立体的相对位置以决定截交线形状:多边形,其边数取决于截平面截到的棱面数。
2.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以决定截交线的投影形状。2.3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 截交线的性质: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封闭曲线或由直线和曲线围成)。
二、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圆柱体的截切 圆锥体的截切 球体的截切
复合回转体的截切 2.4 两立体表面相交
两立体相交叫作相贯,其表面产生的交线叫做相贯线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 多体相贯
相贯线的主要性质:相贯线位于两立体的表面上。相贯线一般是封闭的空间折线(通常由直线和曲线组成)或空间曲线。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
其作图实质是找出相贯的两立体表面的若干共有点的投影。思考题:
1.平面基本体和曲面基本体各有哪几类,其投影各有什么特点? 2.平面基本体和曲面基本体的相贯,其投影的画法应遵循什么原则? 3.立体被平面截切其截断面的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周 6学时
3.1 制图基本规格
图样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和技术交流的重要技术文件,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以及科学地进行管理图纸。对图样的各个方面,如图纸大小、图线、字体、图样画法、尺寸标注等等都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以使工程技术人员有章可循。这个规定叫做制图标准。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该树立标准化的概念,自觉贯彻并执行国家标准。
现在我们遵循的标准是GB4457.1~4-84和GB4458.4-84,这里“GB”代表“国标”,“1~4”指的是标准的编号,最后的“84”是标准颁布的年份
图纸幅面和标题栏(GB/T14689—1993)
幅面指的是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为了便于图纸的装订和保存,必须对图纸幅面作统一的规定。了解各号图纸的尺寸大小。图纸格式分为有装订边和无装订边两种格式。
标题栏及其方位和格式
标题栏是由名称及代号、签字区、更改区和其他区组成的栏目。
标题栏用来表示零部件名称、所用材料、图形比例、图号、设计者、审核者、单位名称等等。每张图纸的右下角都应有标题栏。
标题栏的格式国家标准也有规定,但由于很复杂,因此制图作业推荐使用的标题栏的标准格式。
比例
图样中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际机件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即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3.2 GB/T14691-93)
图样中除了用视图表示机件外,还要用文字和数字说明机件的技术要求和大小。所以学习制图,还应学习书写符合标准的工程字体
国家标准中对图样中采用的汉字、拉丁字母、希腊字母、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作了规定。
图线及其画法
图线的型式及应用
图线分为粗细两种。粗线的宽度为b=0.5~2mm,细线的宽度为b/3。(1)粗实线(A型线)宽度为b 应用:A1——可见轮廓线
(2)细实线(B型线)宽度为b/3 细实线的用途较多,共10种。主要用于: B1——尺寸线及尺寸界限 B2——剖面线
B3--重合断面的轮廓线
(3)波浪线(C型线)宽度为b/3 C1——断裂处的边界线 C2——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
(4)双折线(D型线)宽度为b/3 断裂处的边界线
(5)虚线(F型线)宽度为b/3 F1——不可见轮廓线
(6)细点画线(G型线)宽度为b/3 主要用途
G2——对称中心线 G3——轨迹线
图线的画法
(1)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基本一致;虚线、点画线及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各自大致相等。
(2)国家标准中没有规定虚线、点画线和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及其间距。推荐用画图所示的数值。根据图形大小和复杂程度选用。
实线、虚线和点画线相交或连接处的画法 线条的深浅程度要一致,不要粗线深细线浅。尺寸注法(GB4458.4-84)1.基本规则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以mm为单位时,不需要标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如采用其他单位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思考题:
1.就绘图的方法为何要标准化,有何种意义?
2.简单说明绘图标准中对工件图纸的绘制和标注的要点。3.简要说明在标注长度和标注角度时各需要注意那些要点。
第五章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 3周 9学时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体的投影,实质上是构成该体的所有表面的投影总和。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叠加、相交 形体之间的表面过渡关系:
两形体表面相切时,相切处无线;两形体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交线。画图步骤及要领:
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解 —— 分块 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及相对位置关系
按照各块的主次和相对位置关系,逐个画出它们的投影 分析及正确表示各部分形体之间的表面过渡关系 检查、加深。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一、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要标注制造零件所需要的全部尺寸,不遗漏,不重复 尺寸布置要整齐、清晰,便于阅读
标注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及工艺要求。
二、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
尺寸数值为零件的真实大小,与绘图比例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以毫米为单位,如采用其它单位时,则必须注明单位名称 图中所注尺寸为零件完工后的尺寸 每个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最能清晰地反映该结构特征的视图上 尺寸配置合理
三、尺寸三要素
1.尺寸界线:尺寸界线为细实线,并应由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用这些线代替
⒉ 尺寸线:尺寸线为细实线,一端或两端带有终端符号(箭头斜线)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也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 一般应注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可注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线性尺寸数字的方向,一般应按上图所示方向注写,并尽可能避免在图示30°范围 内标注尺寸,无法避免时应引出标注尺寸数字不可被任
何图线所通过,否则必须将该图线断开。
四、角度、直径、半径及狭小部位尺寸的标注 尺寸线应画成圆弧,其圆心是该角的顶点。尺寸界线沿径向引出。
角度数字一律水平写。
标注直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 标注球面直径时,应在符号S 半径尺寸
标注半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R 尺寸标注必须合理
所谓合理就是标注尺寸时,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符合加工测量等工艺要求 正确地选择基准
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中的位置的基准 用以确定零件在加工或测量时的基准
第六章 轴测图 1 周 3学时
基本概念
前面学习的是正投影图,它是正多面投影图,绘制正投影图时,是让机件的主要平面平行投影面,所以正投影图能真实地反映机件的形状和大小,作图简便,因此,在工程上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机件的主要平面都垂直或平行投影面,使机件这些平面的投影具有积聚性,因此不能在一个投影图上同时反映长、宽、高,所以缺乏立体感。
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一、将物体和确定其空间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叫做轴测图。
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正轴测图 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斜轴测图 1.正轴测图的形成
改变物体和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使物体的正面、顶面和侧面与投影面都处于倾斜位置,用正投影法作出物体的投影。
2.斜轴测图的形成
不改变物体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改变投射线的方向,使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
二、两个基本概念和一条基本规律 1.轴测轴和轴间角
建立在物体上的坐标轴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叫做轴测轴,轴测轴间的夹角叫做轴间角。2.轴向轴向变形系数(伸缩系数)
物体上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在轴测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叫做轴向变形系数。3.平行性规律
在原物体与轴测投影间保持以下关系: 两直线平行,它们的轴测投影也平行
两平行线段的轴测投影长度与空间长度的比值相等
三、轴测图分类:正等轴测图 p = q = r 正二轴测图 p = r q 正三轴测图 p q r
斜等轴测图 p = q = r 斜二轴测图 p = r q 斜三轴测图 p q r
6.2 正等轴测图
平面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6.3 斜二轴测图画法 思考题
1.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轴测图来表示工件的几何信息? 2.轴测图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平面基本体和回转体的轴测图各有什么特点?
第 七 章 表达机件的常用方法 1周 3学时
六面投影及投影规律 六个投影面的展开
六面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 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的视图 局部视图的范围用波浪线表示。当表示的局部结构是完整的且外轮廓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
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是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局部视图可按基本视图配置形式配置,也可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斜视图的画法:斜视图通常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 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但需在斜视图上方注明
剖视图的形成(全剖视、半剖视和局部剖视):假想用一剖切面将机件剖开,移去剖切面和观察者之间的部分,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并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确定剖切面的位置
想象哪部分移走了?剖面区域的形状?哪些部分投射时可看到? 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 剖视图的标注: 剖切线:指示剖切面的位置(细单点长画线)。一般情况下可省略。剖切符号 :表示剖切面起、迄和转折位置及投射方向。剖视图的名称。
移出剖面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轴测图中的剖切画法:为了表示零件的内部结构和形状,常用两个剖切平面沿两个坐标面方向切掉零件的四分之一
思考题:
1.局部视图在表示复杂的工件时有什么优点?
2.剖视图在何种场合下使用,有何特点。
3.轴测图中用剖切的方法表示工件的画法应注意什么?
第 八 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1 周 3学时
8.1 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一、螺纹的形成、结构和要素 螺纹的形成
螺纹末端:螺纹收尾和退刀槽
螺纹的要素:螺纹的牙型、螺纹的大径和小径、螺纹的中径、螺纹的线数n、螺距和导程、螺纹的旋向、二、螺纹的种类
三、螺纹的规定画法
★牙顶用粗实线表示(外螺纹的大径线,内螺纹的小径线)。★牙底用细实线表示(外螺纹的小径线,内螺纹的大径线)。★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表示牙底的细实线圆只画约3/4圈。★螺纹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
★不管是内螺纹还是外螺纹,其剖视图或断面图上的剖面线都必须画到粗实线。★当需要表示螺纹收尾时,螺尾部分的牙底线与轴线成30° 螺纹局部结构的画法与标注 ⑴ 倒角 ⑵ 退刀槽 ⑶ 螺尾
螺纹连接的画法
大径线和大径线对齐;小径线和小径线对齐。旋合部分按外螺纹画;其余部分按各自的规定画。
四、螺纹的标注 ⒈ 标注的基本模式
☆粗牙螺纹允许不标注螺距
☆单线螺纹允许不标注导程与线数
☆右旋螺纹省略“右”字,左旋时则标注LH;☆旋合长度为中等时,“N”可省略。⒉ 标注示例
六、螺纹紧固件装配图的画法 ⒈ 螺栓联接装配图的简化画法 ⒉ 螺钉联接装配图的简化画法 ⒊ 螺柱联接装配图的简化画法 8.3 齿轮的几何要素和规定画法
1、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 2.圆柱齿轮的画法 8.4 键与销
1.键的功用、种类及标记 2.键 联 接 的 画 法 8.5 滚动轴承
滚 动 轴 承 的 画 法
思考题:
1.简述螺纹标注的基本模式,试述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含义。2.简述螺纹紧固件装配图的画法,简述其要点。3.试述齿轮的画法规则。第九章 零件图 2周6学时
零件的概述以及零件分类 9.1 零 件 图 的 内 容
一、零件图的作用: 加工制造、检验、测量零件。
二、零件图的内容: ⒈ 一组视图
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⒉ 完整的尺寸
确定各部分的大小和位置 ⒊ 技术要求
加工、检验达到的技术指标 ⒋ 标题栏
零件名称、数量、材料及必要签署。9.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一、视图选择的要求: 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表达完全且唯一确定。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表达方法要正确。所画图形要清晰易懂。
二、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 ⒈ 分析零件 ⒉ 选主视图 ⒊ 选其它视图 ⒋ 方案比较
三、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⒈ 箱体、支架类零件 ⒉ 轴类零件 ⒊ 盘类零件
四、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 在零件图上需标注如下内容:
1.加工制造零件所需的全部尺寸。2.零件表面的粗糙度要求。⒊ 尺寸公差和形状位置公差。注:标注方法在下节介绍
有关零件在加工、检验过程中应达到的其他一些技术指标,如材料的热处理要求等,通常作为技术要求写在标题栏上方的空白处。
9.3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注法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的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二、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 ★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 轮廓最大高度——Ry 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三、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 ⒈ 表面粗糙度代号
⑵ 表面粗糙度参数: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单位是m。9.4 公差与配合和形位公差简介
一、互换性与公差配合
同一批零件,不经挑选和辅助加工,任取一个就可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去,并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
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措施:
由设计者确定合理的配合要求和尺寸公差大小。
二、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⒈ 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设计时确定的尺寸。
实际尺寸:零件制成后实际测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最大极限尺寸: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大值。最小极限尺寸: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小值。零件合格的条件
最大极限尺寸≥实际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配合的概念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间隙或过盈: δ=孔的实际尺寸-轴的实际尺寸 δ≥0 间隙 δ≤0 过盈 配合的种类 ①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② 过盈配合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③ 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配合的基准制 ① 基孔制 ② 基轴制
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9.5 零 件 结 构 的 工 艺 性
零件图上应反映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各种要求。
一、铸造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⒈ 铸造圆角 过渡线 :
由于铸造圆角的存在,使得铸件表面的相贯线变得不明显,为了区分不同表面,以过渡线的形式画出。⒉ 拔模斜度
铸件在内外壁沿起模方向应有斜度, 称为拔模斜度。当斜度较大时,应在图中表示出来,否则不予表示
二、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⒈ 倒角
⒉ 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⒊ 钻孔端面 ⒋ 凸台和凹坑
9.6 零件图的看图方法与步骤 思考题:
1.试述零件图的标注方法及注意点。
2.试述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和在零件图中的标注方法。3.试述公差和配合的基本概念。
第十章 装配图 2周 6课时
10.1 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检验、安装及维修的技术文件。
内容:(1)一组视图。(2)必要的尺寸。(3)技术要求
(4)标题栏、零件编号及明细栏。
10.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一、规定画法
⒈ 相邻零件的接触表面和配合表面只画一条线;不接触表面和非配合表面画两条线
⒉ 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邻接时,剖面线的倾斜方向应相反或间隔不同。但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和间隔必须一致。⒊ 标准件和实心件按不剖画
二、特殊画法
⒈ 沿零件结合面的剖切画法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绘出其图形,以表达装配体内部零件间的装配情况。⒉ 假想画法
与本装配体有关但不属于本装配体的相邻零部件,以及运动机件的极限位置,可用双点画线表示
⒊ 简化画法
10.3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
一、视图选择的要求
⒈ 完全 部件的功用、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及安装关系等内容表达要完全。
⒉ 正确 视图、剖视、规定画法、及装配关系等的表示方法正确,符合国标规定。⒊ 清楚 读图时清楚易懂。
10.4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件编号和明细栏
一、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1.性能(规格)尺寸 2.装配尺寸 3.安装尺寸 4.外形尺寸
二、零件编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 1.零件编号 2.明细栏
10.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1.两个零件在同一个方向上,只能有一个接触面或配合面。10.7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思考题:
1.简述装配图的画法原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2.在装配图的简化画法中,那些元素可以忽略不画。3.装配图中尺寸标注应包括那些尺寸的标注?
参考书目
《机械制图》郭纪林 余桂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 《机械制图》吴机际,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机械制图》江苏大学工业中心 组织编写,化学工业出版社
执笔人:夏雪伟
2006-10-6
2.制图教学大纲 篇二
关键词: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手绘,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制图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 计算机制图软件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 园林相关的辅助设计软件也在日益更新, 计算机已逐步渗透到园林设计过程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制图以精度高、效率高, 设计资料交流、存贮、修改方便, 效果精美、逼真, 可实现网络协同工作等强大优势, 迅速取代绘图笔和画板, 成为许多设计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方式。在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教育中,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已经被纳入了专业课程的范畴。如何处理园林教学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与培养学生传统手绘制图比重这一问题现在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解决这一矛盾直接影响到教学观念、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诸多问题。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完成平面绘图、三维绘图、后期处理, 即学习如何用计算机把园林设计图纸绘制表现出来, 学习这些常用制图设计软件的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技巧及软件间的文件传递方法, 这就使教学内容仅局限在辅助绘图上, 对各软件只取其对园林制图有用的部分, 希望通过简单实例的制作, 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进行园林计算机制图的工作程序, 毕业后能够从事园林设计工作和绘图工作。因此, 教学软件主要是一些通用的绘图软件, 例Auto CAD 2010、3d max 11.0、Sketchup7.0、Photoshop CS4等, 这些软件在绘图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绘图功能强大, 图纸绘制能做到精确和规范, 软件能承担起园林图纸的绘制任务;这些软件具有广大的用户群体, 使得这些软件知名度高, 软件开发商也有较多的培训机构, 软件推广比较到位, 在园林行业使用普遍;另外有关这些软件的学习资料非常多, 网络上的学习论坛比比皆是, 使得对这些软件的学习交流更容易, 这对软件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这些教学软件并非专业的园林设计软件, 它们的功能无法覆盖园林设计的全过程。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仍停留在辅助绘图这种初级阶段, 这与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园林行业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 对计算机绘图的追捧也就无可厚非。但这种趋势被一些学生片面理解, 使学习陷入误区。认为只要学好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 可以绘制出完美的园林设计图纸, 就能成为好的园林设计师, 就可以承担起园林设计的任务。因此有些学生放弃了需要大量训练的手绘练习, 而单纯的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上下功夫, 期望以熟练的软件操作成为计算机绘图高手, 片面热衷于计算机效果图的表现, 而置园林设计的内涵于不顾, 只追求漂亮的构图这种“末”, 却忽略设计构思的“本”。加上对园林制图规范、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园林设计知识、园林施工识图缺乏了解, 规划设计做图没有尺度和比例, 对于渲染图形色彩、阴影、高光、反射与折射等处理以及做出的造型与总体设计思路缺乏科学性。渐渐就会发现绘图中总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色彩的运用、透视的把握及空间感的表现等, 使自己的计算机绘图水平难以上升到高层次, 其结果是只能成为计算机绘图员而无法成为园林设计师。
园林手绘作为我国园林行业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的重要技能, 基本作用是实现设计人员与甲方的良好沟通, 通过手绘直观呈现出设计者的构思和甲方预想的效果。园林手绘所具有的快捷、灵活、表现张力强等特点是其他表现方式所不具备的。因此手绘技能日渐成为各园林设计单位招聘人才时所看中的能力, 也成为高职教育乃至本科教育中一项着重培养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 大多仍采用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模式, 在程序上主要还是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 再由老师做示范引导, 然后让学生写生或者临摹, 老师给与修改指正, 这种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
由于高职园林专业招生一般不要求学生有美术基础,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都是从零起点开始的, 手绘课完全依赖美术基础课程, 而传统美术基础课静物写生的环境和对象与实际的园林环境和要素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表达中出现困难, 特别是大空间尺度情况下的表现出现很多问题, 特别突出的是透视和比例问题, 而这恰恰是手绘表现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问题。园林手绘是传达设计者的构思, 交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要求所表现的内容符合基本的比例和透视关系即可。因此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手绘技能, 经学习后能够快速手绘出准确表达设计者意图或甲方要求的效果图。园林手绘课程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就是使用铅笔、钢笔、针管笔、马克笔等常用工具对景观中几个常见要素:植物、地形、水体、园路、亭廊花架以及少量的人物进行手绘快速表现。结合高职园林手绘教学课程内容具有相对固定性和表现手法的相对简单这两个特点, 针对传统手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强化训练, 在进行简单几何形体写生后即可进入园林景观的实物写生阶段。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提取各园林要素直接进行临摹写生, 或者对组合要素例如树石组合、小品组合等进行写生, 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创造较高的效率。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园林行业中表现对象较为固定而采用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美术教学。
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普遍应用于园林行业后带来了一些争论, 认为计算机绘图的应用削弱了设计人员的手绘功底的训练, 计算机图纸的精美表现效果往往遮掩了设计的瑕疵, 在园林行业应该对计算机绘图进行弱化或取消。对于这样的争论, 应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手绘设计与电脑设计的目的是相同的, 同为进行某种视觉方式的传达, 只是两者所采用的手段不同。从思维的角度来看, 两者同为设计师展示的创造性思维, 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电脑的特点是设计精确、效率高、便于更改, 还可以大量复制, 操作非常便捷。但随之而来的缺憾是在进行某些方面的设计时, 难免比较呆板、冰冷、缺少生气, 不利于进行更好的交流。而手绘设计通常是作者设计思想初衷的体现, 能及时捕捉作者内心瞬间的思想火花, 能和作者的创意同步, 把作者的创作激情注入作品之中。手绘设计的作品有很多偶然性, 但这也正是手绘的精髓所在。手绘设计在有些方面也不能与电脑相比, 如手绘设计完成一件作品的周期较长, 与电脑相比费时间、费力气, 而且操作时作者需全神贯注, 十分细心, 不能出错, 也不方便修改, 更不能轻易复制。
手绘和电脑各有所长, 手绘方式能使设计艺术更加生动, 电脑设计是将设计任务程序化的过程, 在设计流程和效果上的控制力比较强, 更宜于进行工序复杂的设计。所以, 任何片面地认为两种方式可以相互替代的观点都是站不住的,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它们的利弊, 才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采取更加有效的设计方式。严格地说, 有了好的创意和扎实的手绘基本功, 还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只有娴熟地掌握设计的各种辅助手段, 只有心手并举, 才能真正迈进设计的大门。
参考文献
[1]于鹏飞, 杜轶姝.浅析艺术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手绘的关系[J].科教文汇, 2008 (6) :285.
[2]王鹏, 张燕, 万开军.园林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误区与解决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36) .
[3]叶萃萃.论计算机软件教学与设计教学[J].南平师专学报, 2006, 25 (1) .
[4]钟虹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矛盾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 2001 (2) .
3.机械制图教学探讨 篇三
【关键词】机械制图求知欲学法指导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不仅与后续的专业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使用与维修等方面应用广泛。目前,机械制图的教学现状堪忧,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无法达到课程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生源总体素质下滑,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厌学情绪严重,而教师的教学变格不大,导致教师教学与学生现状不相适应,造成教学困难。因此,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是每位机械制图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机械制图教学作初步探讨。
一、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取得良好教学质量的前提。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年龄一般是16~17岁,基础较差、信心和毅力不足。要使这些学生学好制图,首先应使他们愿意去学、有兴趣去学。从教育学上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愈大,自信心、求知欲愈强,学习效果愈好,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求知欲即来自其内心倾向,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信念等。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特点注意引导学生情感、培养兴趣,增强其学习责任感,进而激发求知欲。
第一,用演示引人注目,给人新知的直观教材引起学生求知欲。例如,在讲述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时,可将一个单级减速器和绘制的一套零件图和装配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指出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培养他们一方面能根据这个减速器画出这些图纸,即要懂得绘图,另一方面能通过看这些图纸,想出这个减速器的形体结构,弄清各种技术要求,即懂得看图。由此吸引学生向往拥有这种技能,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第二,通过指出将学新知识的重要价值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学起始时,教师可着重介绍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不但介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的密切联系,而且介绍制图在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最后可特别强调毕业后学生将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只要看错或画错一丁点图样,都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这样,学生在明白了本课程的重要性后,一般会增强责任感下决心学好制图。
第三,现成的教具,模型的制作,夸张、幽默的语言常能增加学习乐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教具,常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乐趣。例如,在讲授三投影面体系时,以教室一角作为教具,地面为水平面,黑板为正立面,学生右侧的墙为侧立面,这样不但直观易记,而且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授球的切割体时,可拿出一个小西瓜放在讲台上,在课堂上边讲边切割。同时,让学生用橡皮泥、硬纸皮等制作模型,不仅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自主学习。
二、 加强学法指导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第一,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指导学习方法。机械制图的最大特点,一是国家标准多,规定多;二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且实践性很强。因此,其总的学习方法是:(1)在阅读和绘制图样的实践中逐步熟悉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并严格遵守;(2)掌握正确的画图和看图方法,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在学习中除了听课和复习,理解并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外,还应按计划完成各项作业与练习,从将空间物体表达成平面图形,由平面图形想象成空间物体的反复训练中,掌握空间物体和平面图形的转化规律,通过反复的绘图和看图实践逐步培养空间想像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第二,根据每章节内容特点指导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训练哪些基本技能。例如图线这一节在用传统的方法讲解完后学生会觉得内容很多,很难记,并且教材上的图线应用举例图示根本看不懂,很难学,这时教师只需指出这一节要记住的基本知识是最常用的五种图线的名称和线型,即粗实线、细实线、虚线、细点划线、波浪线,基本技能是按要求画这五种图线,图线的各种应用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到一个记一个。
第三,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机械制图的许多标准、要求和画法规定需要记忆,这一类知识不应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绘图实践中进行记忆,在多次的实践应用中自然能记住。在机械制图中还常要记住一些图形特征和它们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许多学生认为很难记,这种记图方法实际上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只有在分析、理解了图与物之间的投影关系后,才能较好地记住图与物之间的特征与联系。
三、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发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机械制图内容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 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的授课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将每个课题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讲解—课堂练习—评述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讲解,教师必须积极认真备课,理顺教材,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地讲授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然后再举一个较为典型的例题进行示范,说明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这一环节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这一环节大约占课堂时间的一半。第二个环节是练习,即教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精选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要求基本独立完成,但遇到疑难时可相互讨论或请教教师,在这期间,教师必须积极巡查,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并采用启发、诱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课堂练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得以深化和巩固,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培养技能、技巧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个环节是评述,即具有针对性的讲解,是教师根据课堂练习中反馈回来的信息针对最多学生没有深切理解和掌握的那部分内容进一步讲解说明,使学生对新学知识感到疑难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同时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 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互相启发弄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的一般过程为:教师提出问题启动讨论—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提高。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小组讨论法特别适用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类内容教学。如零件表达方案的确定、零件图尺寸标注等,这类内容特点为信息量大,解决问题要兼顾多种原则,方案多样性,需择优选用,等等,因此具有讨论价值。
(三)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图、文、声、影像来直观、形象、动态地表达抽象的教学内容。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训练,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所谓适时,即应遵循认知规律,使学生先掌握相关知识作铺垫,再运用多媒体教学。所谓适度即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控制合适的“度”,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则会影响学生绘图和看图能力的培养。所谓适当,即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主要用在精彩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处。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有些内容用传统的方法教学,许多学生难以接受,形成教学困难,如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看图;剖视图;零件的工艺结构等,要想突破这些重难点,最好的办法是将其制成CAI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 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就是教师把抽象的问题寓于具体、直观的事例中,利用直观思维来引导、启发学生去联想、探索,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就是说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其本身就与空间实物直接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更应重视直观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与本课程配套的挂图、模型等教具,注意通过直观事例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让他们在观察中不断发现问题,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这一节,是全课程的重点、难点,笔者选用了直观教学法。借助三投影面体系模型和一个机件模型向学生演示三视图的形成过程。首先将三投影面体系模型置于讲台上,直观地介绍三投影面的建立及各种名称、代号,再将机件模型置于三投影面体系模型中,让学生把自己的视线看成投影线,按正投影原理想出物体图形。教师将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图形即主视图画在正投影面相应的位置上;将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方投射所得的图形即俯视图画在水平投影面上;再将由物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的图形即左视图画在侧面投影上,最后将水平投影面、侧立投影面模型展开,使其和正立面摊成一个平面,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视图即为物体的三视图。
通过演示机件的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找分析等,不难发现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即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并齐;俯、左视图宽相等;也极容易掌握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即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参考文献】
[1]王幼龙.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陈敏.机械制图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J].考试周刊,2007(51)
[4]秦健.制图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8(2)
[5]贾大明.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05(8)
[6]彭志强.论机械制图的学法指导[J].职业技术教育,2000(5)
【作者简介】韦伟勇(1967- ),男,广西藤县人,广西桂东机电工程学校讲师。
4.建筑制图教学反思 篇四
摘 要:本文结合《建筑制图》课程的特点,总结了《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效果控制的内容,并从教与学两个层面提出多种《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建筑制图;教学效果;控制 评价
《建筑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样的能力。本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为学生学习各门专业课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一直是诸多课程教学中的改革重点,课堂教学效果的控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建筑制图》课程的特点 1.涉及知识面广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建筑制图》课程主要分为《画法几何》、《工程制图》和《Auto CAD》三大部分内容,且知识点繁杂而凌乱。与其它教材相比,三部分内容中的学科知识呈现彼此交叉的特点。如《画法几何》中“制图基本知识”部分就已简单介绍了尺寸标注的方法,《工程制图》中“组合体及其尺寸标注”部分详细介绍了工程形体尺寸标注的方法和原则,而专业图“建筑施工图”部分又叙述了建筑形体尺寸的组成和标注规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前后知识点贯穿起来讲授,顾此而不失彼。
2.课时数少
在《建筑制图》三部分的内容中,每一部分都涉及到相当多的知识点,并且章节之间有较强的联系,必须在完成前面章节的基础上进行后面的教学。如前面的点、线、面的内容就是后面体及组合体部分的铺垫。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把握好重点、难点内容的传授,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和衔接。《Auto CAD》部分内容是上机实践课,教师要在课堂中先讲授再辅导学生运用各种命令,因此,教师必须对本部分内容熟练掌握。
3.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建筑制图》是建筑类、交通类及设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并且绝大多数学校将其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由于刚刚入校,接触的专业方面知识更是近乎于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建筑制图》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不同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培养时间各不相同,这也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循序善诱。
二、课堂教学效果控制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许多学校把《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评价等同于“评级”,使得评价对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改进和改善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教学评价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教学工作评价要明确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抓住对评估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本质特征和决定因素,按教学基本规律来确定各项指标内容,尽可能做到客观地评估,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1]。
三、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及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控制及评价既包含教育管理者对教师教学结果的控制和研究,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及时的进行控制评价、反思改进,对学生知识点存在的缺陷要掌握准确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教学补救,避免学生知识点存在的缺陷累计和补救不及时造成[2,3]学生学习困难。本研究意在提出几种教学控制效果评价方式,将传统的作业及期末成绩评价与多样化评价形式相结合,准确地反映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课堂教学效果控制的内容 《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效果控制的实施首先要明确其教学目的及任务,然后才是考虑如何衡量教学效果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以恰当地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因此,《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效果控制的内容应包括教师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等)的准备情况;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上机指导、课后答疑、作业批改等)控制;教学方法(如板书、板图、多媒体应用、模型测绘、CAD操作比赛及绘图比赛等)及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及运用情况)的控制。在控制上述内容的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风格、教学方式等也是需要考察的。
2.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建筑制图》是一门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运用具体的控制和评价方法时要有针对性,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入手分别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是因为这两个方面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采用综合评价法,它是一种特殊的评价方法,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估,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1)“教”的层面。这一层面主要强调教师的教学准备及知识点传授过程,这一点和控制其它课程的课堂效果大致相同,可以采用常用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现在大部分学校中设立了校、院两级督导制度,教务管理部门可聘请专门的督导教师听制图课以进行评价,由于大部分的督导教师都是由具有广泛及深厚的教学经验的老专家及老教授们组成的,他们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其评价内容方面应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及课堂反应等。其次,可以采用同行交互评价方式对本院或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于同院教师对同一个专业甚至同一门课程都有较深的认识,可以从专业及课程的角度对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另外,同行在互相听课以后可以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的制定与修改、教材的合理选择、学时量的分配、作业布置和检查的重点进行讨论和改进,有助于科学地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师的自我评价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教不教得好,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制图课教师应定期检查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与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的吻合情况,在课堂教学和提问过程中掌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情况,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遇到不符目标时应及时调整。同时要善于学习,不断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武装自己。
(2)“学”的层面。这一层面主要强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学生对知识点内容掌握的评价,这一过程的实现可以从学生对教师评价和教师对学生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学生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纸质问卷调查,配合网络匿名评价形式。这种评价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仪态、教学能力及师德,公开的评价结果也是对教师的激励和鞭策。另外,院长和校长信箱的开放使学生更能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教师对学生评价可采用的形式较多,包括传统的纸质试卷和上机操作成绩、平时作业成绩、模型测绘实习、工程图样的分析与抄绘、CAD操作比赛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侧重点赋予各形式以不同的权值,确定各种评价形式所占的比例后给出综合评价的结果。
四、结语
《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效果的控制与评价方法研究意在利用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学习质量检测体系,提出课堂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教学质量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发挥积极的作用,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并使之具体化实施。教师通过教学效果控制和评价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学会如何分析教学现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5.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与考核大纲 篇五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与考核大纲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与考核大纲 与考核
开课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学时:216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服装结构制图》是以学习服装结构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 程,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 正常体型和基本款式的服装结构制图,并能初步掌握特殊体型和 变化款式的服装结构制图。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一般服装的量体、结构制图、裁剪 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些服装结构的变化原理、变化规律 和处理特殊体型、款式变化的制图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绪论 课程内容 服装的定义方法。分类和作用; 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款式的关系; 学习服装结构制图的正确态度、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服装在美化人类生活方面起的重要作用。2.让学生了解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各部位的密切关系;服装造 型和功能的密切关系 3.使学生树立严谨、规范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服装制图基础知识 课程内容 量体;制图;裁剪。教学要求 1. 了解人体体表特征与服装点、线、面的关系,不同的性别、年龄、体型与服装结构的关系。2.正确掌握量体方法,了解成品规格、服装号型的制定及表达 形式。3.正确使用绘图符号、绘图工具,了解服装的主要部件和线条 名称。4.能识别常用面料的正反、丝绺、色差、等级等。5.了解服装制图的各种方法。(三)西裤结构制图 课程内容 西裤的量体和加放;女西裤制图;男西裤制图;西裤的款式与造 型变化;特殊体型西裤造型分析。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西裤的主要部件和线条名称。2.掌握西裤的量体与加放。3.熟练掌握西裤的制图方法和计算公式。4.掌握西裤的放缝、排料和用料计算。
5.了解西裤各部位的造型变化,组合成新的款式。重点分析如 何处理不同款式的腰臀之差。6.对特殊体型和正常体型作比较分析,在制图相应的部位作出 调整和处理。(四)衬衫结构制图 课程内容 衬衫的量体与加放;女衬衫制图;女衬衫的款式与造型变化;男 式衬衫与款式、造型变化。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上衣服装的主要部件和线条名称。2.掌握衬衫的量体与加放。3.熟练掌握衬衫的制图方法和计算公式。4.掌握衬衫的放缝、排料和用料计算。5. 了解衬衫各部位的造型变化,组合成新的款式。重点分析 胸省的作用及变化、省位的转移、省量的分散和集中处理;初步 了解袖子与袖窿、袖山深与袖肥、关门领与领围的配套关系。(五)女裙结构制图 课程内容 女裙的量体与加放;女裙制图;女裙的变化。教学要求 1.与西裤作比较,掌握女裙的量体与加放。2.熟练掌握常见女裙的制图方法和计算公式。3.掌握女裙的放缝、排料和用料计算。4.了解裙子各部位造型变化,组合成新的款式。5. 结合西裤造型,对裙裤进行造型分析;结合衬衫腰节上
部与裙子的组合对连衣裙进行造型分析。(六)女式上衣结构制图 课程内容 女式上衣的量体与加放;女式两用衫制图;女式上衣的变化。教学要求 1.与女衬衫作比较,掌握女式上衣的量体与加放。2.与女衬衫作比较,熟练掌握女式两用衫的制图方法和计算公 式。3.掌握女式两用衫的放缝、排料和用料计算。4. 了解女式上衣各部位造型变化,组合成新的款式。重点分 析分割部位对造型变化的作用、驳领与领围的配套、一片袖与两 片袖的转换关系和表现形式。(七)男式上衣结构制图 课程内容 男式上衣的量体与加放;男式两用衫制图;男式上衣款式与 变化;特殊体型上衣的造型分析。教学要求 1.掌握男式上衣的量体与加放。
2.对男、女体型进行比较、分析,熟练掌握男式两用衫的制 图方法与计算公式。3.掌握男式两用衫的放缝、排料与用料计算。4.了解男式上衣各部位造型变化,组合形成新的上衣款式。重 点了解衣片分割变化与连肩袖。5.对特殊体型和正常体型进行分析比较,在制图上作相应的调 整和处理。(八)女西服结构制图 课程内容 女西服制图;女西服变化介绍 教学要求 1.掌握女西服的量体与加放。2.掌握女西服的制图方法和计算公式,重点分析合体上衣在平面造型上的处理。3.掌握西服的归拔工艺与平面造型结构的关系。4.掌握女西服的放缝、排料与用料计算。5.掌握女西服夹里与衬布的裁配和用料计算。6.解女西服款式变化。重点分析驳头高低、宽窄,单排纽、双 排纽,翻领宽窄在配领上的相应处理;分析宽松式西服在造型、量体、加放上与合体西服的区别,在制图上作相应的处理。(九)男西服结构制图 课程内容
男西服制图;男西服的款式与造型变化;男西服背心。教学要求 1.掌握男西服、西服背心的量体与加放。2.掌握男西服、西服背心的制图方法和计算公式。3.掌握男西服、西服背心的放缝、单件、两件套、三件套的排 料和用料计算。4.掌握男西服、西服背心的夹里与衬布的裁配和用料计算。5.了解男西服款式变化的特点和一些常见的变化款式。*(十 *(十)中山服结构制图 课程内容 中山服制图;呢中山服与布中山服的区别;中山服变化介绍。教学要求 1.掌握中山服的量体与加放。2.掌握中山服的制图方法和计算公式。3.掌握中山服的放缝、排料和用料计算。4.掌握呢中山服夹里、衬布的裁配和用料计算。5. 了解呢中山服与布中山服的区别及在制图中不同的处理方法。6.了解军便服、青年服、学生服与中山服的区别。*(十一)*(十一)男式大衣结构制图 十一 课程内容 男式大衣的量体与加放; 双排纽长大衣制图; 连肩袖长大衣制图。教学要求 1.了解男式大衣的量体与加放。2.了解男式大衣与男式上衣在结构制图上的密切关系。*(十二)*(十二)女式大衣结构制图 十二 课程内容 女式大衣的量体与加放;直腰、暗门襟长大衣制图;紧腰、波浪 形长大衣制图。教学要求 1.了解女式大衣的量体与加放。2.了解女式大衣与女式上衣在结构制图上的密切关系。*(十三)*(十三)童装结构制图 十三 课程内容 儿童的体型特征与童体测量(简);童装实例介绍。教学要求 1.了解儿童的体型特征和量体方法。2.运用掌握的制图知识对童装制图进行分析、归纳。*
(十四)中式服装结构制图 课程内容 中式服装的量体与加放;中式服装结构制图实例。教学要求 1.了解中式服装量体与加放,特别是了解旗袍量体加放的一些 特殊要求。2.了解中式服装衣片的特殊构成、以及在制图上的处理方法。
*(十五)*(十五)制样板与推挡 十五 课程内容 制样板;制板推挡。教学要求 1. 在掌握了一定的服装结构制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 上,了解制样板的特殊要求。2.了解各种主要规格推挡差数和经纬公共线。
四、课程考核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是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必 修课程,它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 课程的任务是解决服装技术入门的问题,学习本课程是使学生掌 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服装制板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为 此,必须充分重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注意提高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结构造型能力
一、本课程的考核对象的学生: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三年制职高学生。
二、考核分三个模块: 基本知识模块:总分 100 分 基本技能模块:总分 100 分 综合应用模块:总分 100 分
基本知识模块(1)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为课程平时作业。考核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和 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考核成绩满分为 100 分,60 分为及 格.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考核成绩的 30%,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 成绩的 7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卷面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2)本课程考核说明是根据《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大纲制定的,参考教材是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服装结构制图》(第四版)。考 核说明中的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不得超出课程教学大纲的范围 与要求。本考核说明是《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期末考试命题的依 据。(3)《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期末考试是自行命题。考试应具 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区分度。试题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 的要求,体现中职职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在注重考核基本 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突出对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考核,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体现《服 装结构制图》与实际应用的密切联系性。(4)期末考试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核说明所规定的范围内命题,注意考核内容的覆盖面,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5)考核要求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是指对所学知识的识记;理解是指对所学
知识能够知道起涵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表述;掌握是 指能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初步解决实际问题。(6)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其分值在期 末试卷中的比例为:4:4:2.试题中识记与能力考核的基本比例 为:基本知识占 40%;理解能力占 30%;综合运用能力 30%。(7)试题类型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和解答题 五种,解答计算题时,需要写出各主要步骤;解答题需要写出相 应的文字和主要步骤。(8)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人体体型与测量知识、服装制图基 础知识、服装裁剪基础知识,女裙、裤子、衬衫、两用衫、西服 等有关制图公式、要领、方法。基本技能模块(1)考核要求和内容:
1、具备较强的服装制图知识。
2、能熟练的使用服装制图工具。
3、具备较强的心算和目测能力。
4、能熟练绘制各种基本服装款式的结构图。
5、能进行裙、裤、衬衫以及两用衫的款式变化制图。(2)应知内容:
1、各种基本服装的制图公式和数据。
2、各种基本服装的制图要领。
3、省型变化。
4、各种服装的分类和局部变化表现方式。
5、各种基本服装的放缝知识。(3)应会内容:
1、正确使用服装制图工具。
2、能熟练进行一般服装的制图。
3、能进行简单的款式变化制图。
4、能进行简单的服装结构设计。(4)实训安排: 抽取实验项目中任意 2—3 项目作为考核内容,考核取一个 项目进行制图检测或对实训的 2—3 个项目成果进行检测、制图 考核。考核时间为 90—120 分钟。综合应用模块(1)下装制图技能考核评分标准(40 分)考核项目 分值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女裙变化制图 20 分 一步裙、高腰裙、鱼尾裙、A 字裙、斜 裙制图
1、结构图与款式图相符 5 分;
2、线条光滑流畅 分;
3、部位计算准确 5 分;
4、符合人体运动规律 5 分 裤子变化制图 20 分 牛仔裤、西装短裤、低腰裤、宽松裤制 图
1、结构图与款式图相符 5 分;
2、线条光滑流畅
3、部位计算准确 5 分;
4、符合人体运动规律 5 分(2)上装制图技能考核评分标准(60 分)考核项目 分值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清晰 5 分; 清晰 5 衬衫变化制图 20 分 根据提供的款式图按缩比或等比进行制 图
1、结构图与款式图相符 5 分;
2、线条光滑流畅 清晰 5 分;
3、部位计算准确 5 分;
4、符合人体运动规律 5 分 两用衫变化制图 20 分 根据提供的款式图按缩比或等比进行 制图
1、结构图与款式图相符 5 分;
2、线条光滑流畅 清晰 5 分;
3、部位计算准确 5 分;
4、符合人体运动规律 5 分 西服变化制图 20 分 根据提供的款式图按缩比或等比进行制 图
1、结构图与款式图相符 5 分;
2、线条光滑流畅 清晰 5 分;
3、部位计算准确 5 分;
6.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篇六
王艳钦qjyyxs01x43 摘要:针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时机械制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做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多元化招生。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并且个性差异大。《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抽象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怎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需要遵循哪些教学原则。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根据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笔者对中职《机械制图》的有以下思考。《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呵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1.3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参与也就是提问式讲课方式,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转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第三种是学生提问,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方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方法,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方法。例如,在讲解基本体的截切问题,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并亲自动平截切,然后观察截交线的形状,引导学生寻找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机械制图》教学原则
2.1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指的是讲课概念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引用论据要真实,论证方法要正确。例如在几何作图时,已知椭圆的长短轴,一般采用四心法来画近似椭圆,讲课时就要注意不要把“近似椭圆”讲成“椭圆”;又如两不等直径圆柱轴线正交,其相贯线为一封闭的空间曲线,但为了简化作图,往往用圆弧代替,但从概念上就不能说成其相贯线是一段圆弧。“思想性”指的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绪论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外。可根据当前形势,穿插进行社会发展、就业前景、行业机遇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奋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这一原则体现了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和讲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落实这一原则,首先要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适当加强。
2.3 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机械制图》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研究由空间物体转换为平面图形的规律。即绘图;二是研究由平面图形)转换为空间物体的规律,即识图。而落实直观性原则,即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挂图展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阶梯。启发性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除了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讲课时要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学生作为认识客观的主体,应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逐步去发现和掌握规律,在积极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积极思考创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语
7.浅谈机械制图教学 篇七
一、机械制图教学方法
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 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力, 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认真钻研教材, 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合理的选择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确定符合知识特点的教学目标, 准确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把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 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 让枯燥的条纹变得有趣, 除了要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外, 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提出的问题应尽量做到自然明确, 联系实际和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做出结论要简明准确、便于记忆。为了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采用面授辅导, 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 密切配合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IP课件等多媒体教材, 依据教学大纲进行辅导讲解。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法,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 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 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教师应学会培养学生学校兴趣,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专业课, 心理上会产生一种陌生感, 所以应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这一课程产生新奇感。兴趣是第一老师, 能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并探求知识,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也是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编一些口诀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弄清学生的认知规律,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课程的学时为各门技术基础课之最, 对此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教师应学会压缩学时, 提高教学效率, 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要将学生置于一个重点与难点起伏跌宕, 而不是泛泛道来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气氛中,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接受知识的效率, 而且使保持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也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教师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还应本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对做好始创教育,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可以让学生参观模型陈列室, 引导好课程入门,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采用一些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 落实好课程中的字词句三大内容。还要注意放慢进度, 不要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讲课要做到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二、机械制图的创新性教学
创新性教学是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 教、学、做三合一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创新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学习条件。教学实践中, 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为主, 以绘图为手段的教学目标。这样, 教学才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可利用形象教学的方法突破难点, 学生通过先观察后思考能够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应运用初步构形设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图样是交流空间机件的工具, 但是识图和绘图是两个互逆过程, 都要通过空间想象来完成, 所以要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上有所创新就应该改革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传统方式, 改变以往直观性较差的点线面及相互位置关系的定位、定量投影作图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要精讲多练, 内容重点突出, 难点讲清, 注重总结规律性的知识而不必面面俱到, 课后要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及时练习, 尽早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在。
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之中, 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等可以使教学手段更加生动形象, 形象直观的表达制图课中三维空间形体和二维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 使教学内容变得动静相宜, 视听结合, 并能够把大量多样的信息有目的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好的教学习题课件可以弥补教学模型的不足, 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形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是粉笔黑板家模型图, 一节课讲授的时间很少, 基本都用在了画图上, 既费时效果又差, 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则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加大信息量, 同时又能直观地加强教学效果。
学校应适应社会的发展, 增加计算机的绘图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使得去掉图板教学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为此可以把《机械制图》与《CAD》这两门课程结合到一起, 《机械制图》中的画法几何部分可以删除掉, 所有的板图作业可以放在CAD中进行。CAD软件一般自成体系, 内容丰富, 功能齐全, 集中学习是最佳方式。在CAD部分的教学中, 应该以基本绘图和基本编辑为重点, 这一点学生必需掌握。
三、结束语
教师水平再高, 如果不注意学生的学习, 那么教学也是失败的, “教”与“学”要联系起来, 才能教好书。陶行知先生说:“……对于一个问题, 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 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 安排停当, 指导他, 使他以最短的时间, 经过相类似的经验, 发生相类的思想, 自己将这种方法找出来, 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办法, 解决别的问题。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多, 选择哪一种方法都是合理的, 没有绝对的标准, 只要适合学生就是最好的。作为教师要不断挖掘制图教材的潜力, 不断去发现、总结规律, 多些“尖”的手段即教学方法来盘活教学活动这盘“棋”, 授学生以“渔”, 扮好“导师”这个角色, 突破难点, 达到教与学双赢。
参考文献
[1]王幼龙:《机械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8, 第一版。
[2]肖兵:《机械制图》,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8, 第一版。
8.机械制图教学探讨 篇八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 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
机械制图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生接触机械知识、接受工程训练的第一门技术基础课。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绘制、阅读图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一、教学要源于生活
1.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切入点,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例如在讲授螺纹基本知识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谁能举出螺纹在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可以用身边的实例做出回答,比如水管、暖气管的连接处,还有钢笔、圆珠笔、圆规都是螺纹连接。再如教师在螺纹要素当中介绍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的知识时,可以举出生活当中的例子,比如水龙头开关处是右旋螺纹,煤气瓶压力口处是左旋螺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了螺纹的生成与用途,提高了学习兴趣。
2.结合实际,精选教学内容
现在的中职生普遍具有聪明、好动、自制不够的特点,因此教学应以实用、新奇、难度适中的知识为起点,从简单到复杂,采用个人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全力全程参与到学习探究中。例如基本体的投影中棱锥的画法,是本课程的基础,也是关键。为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耐心,重点提升学生画图、读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笔者精心挑选教学实例,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示范作图与精讲实例、个人竞赛与小组竞赛相结合的激励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二、使用预期目标法
预期目标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导向实施教学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1.制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如下。
(1)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确定。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便于学生和教师掌握,使大纲落到实处。
(2)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确定。机械制图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得很紧密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生产中常用的零件加以讲解。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例如针对电气设备维修专业的学生,教师通过对该专业的调研,根据机电行业操作工、技术员、绘图员等岗位的需要,按照“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的原则,制定课程目标。以应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的教学内容为核心,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实现目标的过程
下面以绘制座体轴测图为例,介绍预期目标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教法。预期目标教学法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从课堂知识的讲述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咨询者和主持人,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通过训练来完成学习任务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2)教、学、做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本次课主要以“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法为主,演示法、启发法等配合。按以下步骤进行引导。
①提出任务。教师提出本节的任务为绘制座体的轴测图,由于任务较复杂,需要分步完成小的任务,如先绘制立方体,再完成带圆立方体的绘制。②导入知识。为了座体的轴测图绘制,需要设置绘图环境,介绍切换平面、形体分析、绘制形体、圆角相关内容。③运用知识完成座体的轴测图绘制。④总结、归纳、提炼要点。⑤评价。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的整体评价,营造一个师生互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情景,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笔者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计算机、投影仪等硬件为平台开展课堂多媒体教学。如在讲授《看装配图》这章时,由于涉及加工设计方面的技术要求,且图形复杂,如果只用板书、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讲解就会很抽象、不易理解,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全面、生动地演示机器中零件的装拆过程和工作原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装配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笔者始终坚信,生动、活泼、扎实、有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顺利地掌握新的知识。
【制图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08-31
机械制图教学心得探讨08-22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10-20
建筑制图教学导入设计11-06
12加工班机械制图教学总结08-14
机械制图学期教学工作总结09-27
愉快式教学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11-15
工程制图及CAD教学资源库研究论文09-23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优势互补研究09-22
建筑图纸制图标准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