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2024-11-11

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精选13篇)

1.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篇一

普通话培训总结

我很有幸地参加了青海师大组织的青海省第三、四期少数民族

“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在25天轻松愉快而又认真的学习中我不仅学会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也被培训老师孜孜不倦的敬业精

神所感动。课堂上老师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我们的错误,尤其是我们双语教师。带有浓重的藏音,因此分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这让我们很痛苦也很无奈。每次看到乔捷老师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欣喜万

分,她竭尽所能为大家服务,真心地希望每个学员都能学好普通话。

在上学时我们就知道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

基础的语言,与我们平时说得拼音版普通话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特别

是语流音变、声调、调值、儿化、轻声等这些在平时的说话中我们不

太注意的地方。虽然在卷舌方面分得还算比较清晰的,但是朗读的时

候稍微不留神还是有个别词语念的不是很标准。第一次普通话培训给

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说了30来年的话突然觉得自己根本不会讲了,好像连舌头也不是自己的,说起来很别扭,常常跟同学说我连话都说

不出,即使会讲也很搞笑。但是随着练习和老师的纠正我开始慢慢习惯了。

从老师的教育中,我明白了普通话学不好有很多的原因,如:语

速不对,停顿不当;分不清平舌音、翘舌音和r;读不出前鼻音和后

鼻音;儿化音读不出来;害羞不敢说普通话等等。我刚才说的就是第三种,也是让我觉得最困难的一部分。

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慢慢地掌握了一些要领。首先,学好拼音,掌握发音的部位,对于局部个别比较难的发音要反复练习直到真正地

学会为止。再次,多读些一些文章,特别是有很多你最不会发音拼音的作品,这会让你的感觉好起来。乔老师经常找一些有关的诗词文章

让我们练习。然后,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看到一个字后,就要朗读

其标准音,并注意练习实际,千万不要与方言相混淆。争取举一反三,不要在同一条路上摔两次。第四,不懂就要查字典。字典是我们最好的也是最方便的老师,若有不懂,定要虚心请教,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何况这老师就在你的手边呢?还有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字。我国的文字丰富多彩,一个字往往有多种意思,就有可能产生不同音,读书时要联系语境。

为期25天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学习结束时学校对我们每位

学员进行了普通话测试,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在发音方面也有了一

些进步。平舌音、翘舌音和r的发音更加准确;前鼻音和后鼻音虽然

读得不是很准,但总算有些分清楚了,我相信经过我的再努力,我会

更进步;让我欣喜的是我讲话、读文章语句通顺多了。在今后的教学

实践中我将继续发扬学习语言“三不怕”的精神,身体力行,今天所学为明天所用,真正发挥师者的作用。

沙柳河寄校:仁措

2011年3月28日

2.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篇二

2008年6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 精神, 通过培训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 提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水平, 进而带动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推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颁布《2008年~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五年培训规划》, 拟在五年期间, 通过在北京 (首都中培训、讲师团赴西部12省区巡回培训和东中部19省市的各省分省培训三种形式, 完成三万多人的培训体育教师的任务。五年来, 无论国家集中培训与巡回培训还是分省培训, 均获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在基本完成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分配的培训任务的同时, 创新完善了培训内容与形式, 初步构筑了全国体育传统校师资培训的基本框架和模式, 形成了各自的培训经验和特点。

在本次总结大会上,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首都体育学院, 及西部12省区、东中部19省市的部分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展示了他们在过去五年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制订完善课程体系, 配备一流师资队伍, 落实体育师资培训质量与效果

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设在首都体育学院, 由周登嵩教授领衔培训工作团队, 主要承担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任务, 承担组建国家讲师团赴西部省区送教上门巡回培训任务。五年来, 培训中心以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规范的项目团队管理和重效果与实效性的态度, 总计完成12500余人的培训任务, 积累了丰硕的成果。

以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在课程内容设计上, 培训中心的设计思路体现了“三个根据”, 即以中央7号文件精神为根据, 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学校课余训练的实际需求为根据, 以短期集中培训只有6~8天的实际为依据, 统一设计了“统一加特色”的培训模式。其中, 统一模式为国家集中培训中心统一设计的“一半理论课, 一半技术课”;特色培训为各省培训基地自行开设的有地方特色和学员要求的选修课程及交流参观实践。此外, 在培训的教学模式与环节上, 改变过去传统培训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 除了一半时间的运动技术实践课之外, 还设置了专项班研讨交流, 全国学员大班交流发言的多层互动学习模式;增加了去当地体校参观训练课学习的环节。

以一流的师资和管理为保障:培训中心聘请了校内外40余位高水平的专家教授, 他们既为北京的集中培训班学员授课, 其中多数教师又担任讲师团成员赴西部省区完成巡回教学任务。这些教师来自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 大部分有15~30年教学经历, 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已是本校和全国公认的权威和优秀教师。他们大多数人参与过不同地区的体育教师培训教学任务, 具有丰富的经验。

此外, 培训中心采用了项目负责人制的团队管理方式, 组建了专业的管理团队, 全程参与培训与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为了更好地做好管理与组织培训工作, 管理团队对自身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 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二是对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精心设计、反复论证, 并组织编制教学大纲和教材;三是制定针对任课教师和学院的规范与守则, 严格明确地规定了成绩考核与获取结业证书的资格;四是加强科学管理, 及时与学员沟通并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追踪调查确保培训实效:每期国家集中培训班教学结束后, 培训中心对全部学员发放调查问卷, 每年还对西部部分省区培训班学员进行抽样调查;另外, 还组织调研组对前期培训部分学员进行追踪调查。这些工作的开展, 确保了培训中心能够及时检验培训班的教学效果、参训学员的变化及在回校后对所学知识应用的情况, 为后期的培训提供参考。

五年培训工作积累的成果与获得的效果: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国家培训中心, 在五年的培训工作中, 开发积累了多项成果, 包括在调查听取学员意见的基础上, 组织近10门任课教师, 在2009年6月完成了以理论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培训教材, 并于2011年对前三年使用的教材重新做了修订, 保证了教材的前沿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组织任课教师开发研制了“校园集体舞蹈”、“体育游戏”、“健美操”3门公共技术课的教学录像光盘, 为广大学员既能提供培训期间的课程学习指导, 在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实践中可提供专业帮助与参考;针对课程教学大纲, 每年会在教学前进行及时修订与完善;此外, 还制作了学院优秀论文集和培训照片集。

江苏省:以传统项目学校培训为契机, 推进实施“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计划》的要求, 结合江苏省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实际, 江苏省体育局、教育厅联合组织实施了“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 (以下简称“培训工程”) 。“培训工程”的基本任务是, 为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各培训1名体育教师, 其中, 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培训2名体育教师, 全省共计划培训约1万名体育教师。所有培训经费由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承担, 学员培训合格后颁发由两个部门印制的证书, 并计入学员继续教育学时。

自2008年开始, 培训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两轮, 第一轮培训共完成了8322名体育教师的培训任务, 其中, 省级以上体育传统校教师344名。第二轮培训于2012年3月份启动, 目前已顺利完成全省4328名小学体育教师、126名体育教研员和283名省级以上体育传统校教师的培训任务, 其他培训工作计划于2013年完成。“培训工程”主要呈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周密的组织实施:为尽量贴近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 保证培训质量, 切实提升体育教师特别是体育传统校教师的执教能力, 每轮培训前, 省体育局和教育厅都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和教育部门资深教研员对教学大纲内容、培训的重点、培训方法手段等进行多次细致的研讨, 编写了统一的培训教学大纲, 并制作了教学光盘供各培训基地参考。各培训基地根据全年的培训任务, 直接与有关市教育、体育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确定培训学员名册, 编制具体的培训工作方案, 并上报省有关部门, 由省教育评估院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 对培训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创新的培训形式:此次培训在讲师团备课形式上大胆改革, 设计了一个“大平台、多模块、小专题”的立体模型。其中, “大平台”是培训内容的资源库, 每位授课讲师按照教学计划选取授课具体的内容;“多模块”是指建立在大平台基础上, 以各专项为模块结构形式出现的一个个小组合;“小专题”是课程模块的具体呈现形式, 即每个专项模块分若干专题进行教学。

优化的师资结构:本次培训组织了涵盖全国培训课程的省级专家讲师团。各培训基地除经审核同意的本单位授课教师外, 必须聘请一定数量的省讲师团专家授课, 以保证整个培训工作的质量。

严格的培训考核:为了保证培训效果, 本次培训对考核提出了高要求, 除日常的考勤要求外, 还对学员进行了理论综合考核和实践组织技能考核, 考核合格方能发放培训证书, 计入教学教育学时。此外, 还制订了优秀学员的评选细则, 对每期培训的优秀学员都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此外, 在总结两轮的培训工作时, 省教育厅和体育局还表示, 短期的集中培训只能从理论层面上为学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而真正的“培训”还要靠教师们自己在岗位上锻炼成长。作为培训机构, 应加强对学员进行跟踪, 使培训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 真正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体育师资培训甘肃基地兰州城市学院:明确培训指向, 按需组织培训;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做好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甘肃省体育局、教育厅给予了高度重视, 成立了专门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培训工作, 并将培训基地设在兰州城市学院, 由兰州城市学院负责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在过去的五年中, 共培训全省14个市、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主管校长、业余训练骨干共800名。其中,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主管校长56名, 体育教师704名, 市县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和少儿体校校长、教练40名。

在培训实施中, 相关机构认真组织开展调研活动, 掌握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 分析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困惑、疑难与问题, 掌握对有关项目的意见与要求;及时制订了符合甘肃省实际的体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结合甘肃省实际、制订了培训教学计划及任课教师、学员管理办法, 印制了《甘肃省体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指南》和《培训日志》。此外, 为了做到按需施教, 培训之前还设计了培训需求调查表, 调查了解了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 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一个好的培训方案, 是培训活动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的行动指南, 也是保证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有力保障。兰州城市学院针对调研结果, 最终确立了“三、三、四”培训实施方案。即三个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反思相结合、把握规律与促进发展相结合;三个模块:理论与技能、实践与考察、对话与交流;四种方式: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观摩与研讨、问题研讨与网络服务 (学校为每个学员提供了一个专用博客, 鼓励学员积极参与网络学习和交流活动, 以博文的形式发表培训感言、培训总结、实践经验交流、分享课程资源和提交建议) 。

此外,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 更好地做好培训工作, 除了由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选派并组织的西部讲师团之外, 兰州城市学院还精心遴选了甘肃省在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省内体育教育和训练方面有一定影响力本省教学一线的教授、优秀教练和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讲师团的部分成员。

安徽省:以“四个一”为工作思路, 扎实开展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2008年以来, 安徽省共有690名体育教师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体育师资培训, 覆盖全省12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6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4所省特色学校的体育教师, 有效提高了基层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执教水平。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计划》出台后, 安徽省体育局、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确立了“成立一个领导小组, 制定一份培训计划, 划拨一笔专项经费, 确立一个培训基地”的工作思路。即, 2009年, 省体育局、教育厅共同成立了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并共同制订了《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五年计划》, 计划从2008~2012年每年选派20名左右的体育教师参加国家集中培训, 并从2009年开始由省体育局和教育厅联合举办省级体育教师培训班;该计划还对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培训组织与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并给予参加培训人员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学分) 的政策, 有效调动了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此外, 从2009年起, 省体育局将体育教师培训列入年度经费预算, 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拿出30万元左右的专项经费用于举办体育教师培训班;并与省教育厅共同确定了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训基地, 负责全省集中培训日常工作。

体育师资培训四川省基地成都体育学院:立足实际, 突破难点, 关注未来发展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规划》和2012年3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集中培训准备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 成都体育学院在承办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西部项目暨四川省四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的基础上, 调研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育发展现实和需求, 结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的特点和要求, 立足体育教师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需求, 为保证高质量完成好国家体育总局下达的“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850人”培训任务, 特制订了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实施方案, 并按此方案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三期国家集中培训。

在实施过程中, 组建教学团队时充分考虑了传统校体育教师们的现状和需求, 尽量做到选派熟悉传统校教学情况、有一定培训经验、认真负责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进行讲授。教学中, 又根据所开设的课程将授课教师分为若干小组, 推选小组长, 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该小组授课教师集体备课, 集中学习培训大纲、研制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等, 并在每一期的课后进行总结, 及时改进完善和提高。期间, 面对“培训人数较多, 技术课授课时要考虑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分小班教学, 无形中给课程安排和教师选派增加了难度”的问题, 采取了分大班轮换授课结合小班教学的形式, 从而既解决了暑期请教师难的问题, 又妥善解决了场地、器材和人数的协调问题,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体育师资培训重庆市基地西南大学:以100%为目标, 创新模式推进培训工作

自2008年为期五年的“西部地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启动以来, 重庆市体育局和西南大学培训基地积极与西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北京中心配合、协作, 全面实施培训计划, 提高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业余水平, 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南大学作为培训基地, 主要负责了“专项术课实践模块”的教学, 在培训中, 探索出了“突出两个中心、坚持三个开放、做到六个结合”的培训模式。其中, “两个中心”, 即以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和体育训练技能为中心;“三个开放”, 即开放的课程内容、开放教师资源、开放的教学主体;“六个结合”, 即集中研修与小班教学相结合、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交流研讨与反思评价相结合、观摩与经验分享相结合、理论诠释与课例教学相结合。具体做法是:一是国家讲师团专题讲座;二是课例分析;三是参与式培训;四是反思交流。

3.普通话培训工作总结 篇三

一、宣传阵地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合理有序。

学校领导做了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宣传动员,倡议全校师生养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2,在校园中布置宣传阵地,充溢着浓浓的推广普通话氛围。我们班在黑板报中都开辟了一块语言文字角,专门出了一期黑板报;在教师公共橱窗中粘贴了宣传海报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布置了专门的语言文字专栏和文学园地专栏,教唱一首推广普通话歌……

二、开展活动

本学期我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推广普通话手抄报评比;“未成年人争做文明小公民”征文赛。

学生们既忙碌又充实,既为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加入了

新鲜的调味料,又增长了用好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在这之中有的活动已经结束,还有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无论是哪个活动或是比赛,无论赢者还是失利者,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的一种满足和快乐,

三、小结反馈

4.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篇四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成为时代的一大主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为了进一步大力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迎接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变化教师普通话培训的形式,丰富培训的内容,至2012学年末此项工作取得圆满的成功。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现总结如下:

一、坚定不移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近几年来,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多渠道的宣传报道,随时随处都在激发着全体师生“说普通话,学规范字”的热情;长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在提醒着每个教师要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日常的人际交往,偶尔的字音字形的错误带来的尴尬更让老师们下定决心做普通话的楷模。正因如此,才使得本学年的普通话培训更加深入人心,教师们由原来的被动参加转变为热心投入,不仅参训率达到100%,而且质量大大提高,效果明显增强。

二、结合实际,丰富培训内容

全校四百多名教职工,来自不同的地域,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等几大省份,这就给主讲教师带来了许多难题。为了有针对性,主讲教师除了依据《河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外,还从网上搜索了不少有关内容,同时结合实际有所侧重。例如:在“音变”一章的讲解中,“变调”和“轻声”是难点,许多教师存在调值不准的问题,对此主讲教师花了较长的时间举出更多的词汇,加以练习巩固,效果明显。

三、采取措施,促进普通话的落实推广

为了取得实效,学校在有关规章制度中做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教师备课教案、学生的作业批改、课堂板书必须正确使用规范字;课上授课、与学生交流、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必须说普通话。这样一来,一部分受第二次废止简化字影响的年龄较大的教师也慢慢地摒弃了以前不良的书写习惯,逐步走上了正规,同事之间平常交流开始总觉得说普通话不好意思,现在也变得自然习惯。不少老师还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硬笔书法、毛笔字、粉笔字的练习;有的老师自己把课堂讲解录下音来,以自查普通话授课情况。

5.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篇五

本学期我校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全校广大教师自觉的“推普”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推普意识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使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明确“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义,从而增强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由于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到位,广大教师对“推普”工作的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能积极参与 “推普”工作,对我们提出的规范要求,也能够积极配合。

二、重视宣传阵地、开展宣传活动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首先学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关于本次活动的方案,专门负责此事,倡议全校师生养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2.营造了浓郁的推普氛围,让每一位师生都积极参与推普周活动,我校加大了推普宣传的力度。学校张贴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等宣传标语,增添了活动的浓郁气氛。

3.组织开展“书写经典,传承文明”规范汉字板报书写大赛。同学们或毛笔、或钢笔,或稚嫩、或成熟地展示着各自的风采。4.在校园中布置宣传阵地,充溢着浓浓的推普氛围,设置悬挂宣传横幅和标语,在学校内设了永久性的宣传标牌。通过宣传使整个校园处处包裹在推普周的氛围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熏染的效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普通话发音不准,乡音重。2.个别教师的教案中有不规范用字。

3.课余交流用语不够规范,课间、午间同学们在公共场所不注重使用普通话,语言不文明。

4.部分同学在学校和家中不能使用普通话。

四、改进措施

1.在班级内营造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成立班级推普员及推普纠察小组,督促大家说普通话。

2.在班级内利用学习园地、黑板报等渠道大力推广普通话,提高全班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

3.要求学生从早晨进入校门开始,与老师、同学交谈必须讲普通话,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4.从教师做起,以身作则,说好普通话。全体教师上课必须讲普通话,提倡课间与他人交流也讲普通话。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带动全校推普活动的开展。在校园内,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使用普通话,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笔记的撰写都要将规范化用字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发现错 字、别字立即予以纠正,并作为考核项目之一。

5.定期在班级中举行一次朗读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全校范围内掀起推普热潮。

本次活动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这和全校师生的积极配合、认真参与是分不开的。当然,推普活动是一项持续、长期的工作, 我校将在各级领导和全校师生的支持下,以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为目标,积极工作,使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再创佳绩。

6.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篇六

一、准确定位测试的性质

在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体系的构建时应该充分认识PSC的特点和性质。PSC有着自身的法定地位, 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都明文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些国家政策的制定为PSC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可以很好地促进普通话的推广, 实现普通话的全面普及。PSC应该能够合理有效地测试出人们的普通话用语规范、熟练程度以及普通话的水平等级, 以推广普通话作为其根本的目的, 并且服务于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只有准确认识到测试的性质, 才能保证PSC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普通话口语的教学占据着较大的比重, 应该高度重视普通话口语的教学, 对PSC的定位应该全面考虑, 这样才能更好地统筹全局, 切实做到普通话的推广。

二、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是基础

普通话的口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讲普通话, 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更好地促进普通话的推广。PSC只是一种检测普通话水平的手段, 而且普通话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各个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各学科知识表达的形式, 因此, 普通话口语教学是构建科学测试体系的基础, 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更好地促进普通话口语教学的开展。

(一) 循序渐进的原则

普通话口语教学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保证普通话学习的质量。普通话口语的教学涉及很多方面, 如发音、规范、语气等都是在口语学习中应该注意的。在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这也造成了我国语言的多样性, 只有一个统一交流语言, 才能更好地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孩子在出生以后接触的基本都是方言, 这就造成了长大以后改变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困难, 应该对学生进行慢慢引导, 将教学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 多练习发声技巧、朗读训练和态势语训练等;第二阶段主要是听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阶段, 多进行一些辩论、演讲等。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 切实做到普通话的推广。

(二) 精讲多练的原则

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练习, 还有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普通话学习效果。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再经过学生的练习, 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口语教学中可采用“三三制”的时间分配方法, 理论指导、教师示范和多媒体教学占三分之一时间, 学生训练和师生评议占三分之二时间。这样合理的进行分配, 才能更好地做到普通话的推广。

三、强化测前培训是保障

测前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测试前的紧张, 促进测试的顺利通过。在测试前应该组织一些有经验的测试员对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这样考生才能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才能有出色的临场发挥。在这个过程帮助考生确定出努力的方向和训练重点, 在剩下的时间内进行强化训练, 弥补一下自身的不足,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考生测试的顺利进行。

四、确保质量是关键

确保普通话的质量才是PSC测试的关键, 只有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普通话的推广。测试的质量是最为重要的, 应该对各项操作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 在工作中做到“四个严格”:组织管理严格、试题管理严格、测试标准严格、颁发证书严格。在测试时对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管理, 这样才能确保测试的质量, 才能做到普通话的应用。在测试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应该加大管理的力度, 严格执行测试工作规程, 每个环节都应做到全面考虑, 做到测试工作的严谨, 保证测试的质量。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科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析, 认识到了普通话推广的必然性, 应该对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的科学体系进行完善,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普通话的推广。普通话的普及有着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各地区之间人们的交流,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更好地做到普通话的全面普及, 应该不断对测试体系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学报, 2010.

[2]朱振岳.测试普通话电脑来帮忙[N].中国教育报, 2009.

7.小学学校校园推广普通话活动总结 篇七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这蕴酿着丰收、喜悦的季节里,我校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开展第1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联系我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现对推普周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合理有序

为了使全国“第14届推普活动”深入开展,我校成立了以孙敬智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使我校“推普周”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使“推普”活动得到了有利开展。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校长做了语言文字推普宣传动员,倡议全校师生养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二、布置宣传阵地,充溢浓浓推普氛围

我们首先在学校门口悬挂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宣传横幅,又在学校内设了许多永久性的宣传标牌,上面书写了 “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展示师生风采”等标语,还利用校园网、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熏陶的效果。

三、开展师生活动,内容充实多姿多彩

1、校长利用周一(9月11日)的升旗仪式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推普周宣传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推普周”活动倡议,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明确本届推普周的时间、主题,同时布置落实推普周活动安排。接着全体师生一起诵读古诗文《弟子规》,对推普工

作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有效地宣传动员。

2、组织师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和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营造以普通话和规范字为主体的和谐语言生活。

3、各班设立推普角和推普员,推普员利用学校广播向全体师生进行推广普通话宣传并督查本班同学“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落实情况。

4、各班召开了以“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主题的推普主题班会。

5、开展了“啄木鸟”纠错活动。组织学生对黑板报、作业、学习园地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字和错别字,马上予以纠正,强化了学生用语用字的规范意识。

6、开展了一次以古诗文为载体的美文诵读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

7、开展了“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发动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纠正家庭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确用字的现象,实现了“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推动一个群体”的推普两级跳。

8.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篇八

我们中心小学校是三台县规模较大的学校,教育教学方面工作按上级指示和布署实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推广普通话方面,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主管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语文教研组长为成员。一直以来,我们要求每个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有来宾必须用普通话交流,学生进校门后必须在校内使用普通话。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我们以此为契机,加大力度推广普通话,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活动。我们主要是这样做的:

一、加强宣传,明确意义。

我们召开行政会,布署和做好宣传,利用学校广播闭路电视、国旗下的讲话和班会课,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让师生充分认识到普通话是我们的国语,是母语,是世界各地掀起了汉语热,已充分说明汉语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已占重要地位。通过宣传激发了师生讲普通话的热情。

二、领导带头,力促“推普”。

我们学校行政领导非常重视推普,陈小刚校长带头在开会时使用普通话,在交流中尽可能用普通话表达。在他的带头下,行政人员、班主任召开部门会、班务会时也使用普通话,教师办公室也已形成推普点,由于领导以身作则,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推普工作的不断深入,推普工作初见成效。

三、营造环境,渲染气氛。

我们学校是一所集人文、环保于一体的学校,文化氛围较浓厚。在这次推普期间,我们在校园内书写“爱国歌、唱国歌、说普通话”的横标,结合实际在每个年级、每个班的宣传栏上出一期以推广普通

话为主题的板报,使每个学生知道“推普”的目的、意义。校园内我们在显目地方设置提示牌:①请讲普通话,请用文明语;②学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③推广普通话,你讲我讲大家讲。通过营造环境,使师生时时处处不忘学普通话,讲普通话。

四、落实措施,成绩突出。

学校除了按上级指示做好规定工作外,结合学校实际,落实推普措施。我们要求语文老师、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语文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专题活动。六年级重点搞课本剧表演,五年级开辩论会,四年级开故事会,三年级开朗诵会,二年级进行自我介绍,一年级人人说我家。通过专题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方面,我们要求每个年级教师在年级范围内以“爱我中新小学,从我做起”的专题普通话演讲会。既提高了老师的普通话水平,又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9.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篇九

一、宁夏方言同普通话在声调方面的差异

宁夏人在学习普通话的发音中, 往往忽视了普通话的五度调值的变化。如:阴平声 (即一声) , 很多人在发这个声调时往往低于55的标准调值, 发音低沉、声调的高度不够, 大概只有44调值, 这样在听觉上明显失去了普通话在音韵方面的美感。宁夏人应该把一声调值往高发, 发到55调值, 可以利用阳平+阴平的词语练习, 比如:

蓝天 (lántiān) 阳光 (yángguāng) 回家 (huíjiā)

因为普通话阳平的调值是35, 借助35的5直接平拉出55调值, 有点像音乐的感觉, 不会让55再低至44。

阳平声 (二声) , 这一声调是在宁夏方言中发音比例较低的一个声调。所以, 这一声调在宁夏人发音中是比较难以掌握的, 主要表现在发声时从3度到5度的这个高度不好把握, 有时把此类声调容易读成53调值, 正确的发音是: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 逐步绷紧, 直到最紧, 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 (35) 。常练习的词语有:

人民 (rén mín) 银行 (yín háng)

和平 (hépíng) 农民 (nóng mín)

上声 (读做shǎng声, 即第三声) , 这一声调的发音关键还是调值在变化上先由2降到1再升到4, 是先降后扬起的一个过程。发音时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 立刻松弛下来, 稍稍延长, 然后迅速绷紧, 但没有绷到最紧。常出错的情况是调值变化不易掌握且容易把它和第二声混淆。常练习的词语有:

···但特别要注意的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两个上声字相连前边的字读音应由上声变为阳平声 (即加点的字应该由单读第三声此时变为第二声) 。

去声 (四声) 是在宁夏方言中发音比例较高的一个声调, 因此, 宁夏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基本不存在问题。

二、宁夏方言同普通话在声母方面的差异

(一) 突出表现在声母“w”的发音部位和普通话发音部位不同

大部分宁夏人发“W”的音时, 上门齿紧咬下唇, 上唇略微抬起, 使气流在唇齿间形成阻塞而摩擦发声。而实际上“w”的发音源于“u”。发音时:口腔合拢, 呈圆唇状, 舌面后部上升接近软腭, 声带振动而发音。纠正这一发音最重要的一点是发音时切忌咬嘴唇, 而要使口形呈圆状。例如:鼓舞 (gǔwǔ) 、无望 (wúwàng) 。

(二) 分清平翘舌音

宁夏各地方言, 平舌音 (舌尖前音) z、c、s和翘舌音zh、ch、sh都有两套。但有部分字, 普通话读翘舌音, 宁夏话读平舌音 (银川区各市县较少, 盐池和固原山区各县较多) 。石嘴山市矿区受东北官话等的影响, 有的全读平舌音, 有的全读翘舌音, 有的平翘舌音自由变读。因此, 宁夏人说好普通话的一个难点是分清平翘舌音。我们可以通过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 (增订四版) P37页附表二“zh、ch、sh和z、c、s对照辩音字表”, 或李树俨《普通话口语训练》P95页附录1“zh、ch、sh和z、c、s对照辩音字表”来分清不同的平翘舌音的字, 也可以根据声旁是同样时, 形声字发音的声母也相同的规律, 记住并分清很多字。

(三) 分清n和l

隆德、西吉及固原个别地方, n、l两声母与开、合两呼韵母相拼时一般都读l, 与齐撮两呼韵母相拼时, n往往发成舌面音。因此首先要学会发n、l。

发“n音”, 舌尖抵住上齿龈, 封闭口腔气流通路, 同时软腭下降, 小舌 (扁桃体) 松垂下来, 气流全部进入鼻腔, 在鼻腔中上部震动, 完成一个鼻腔共鸣音。舌体保持上顶动作, 后接元音时舌头弹下, 如:“农”, nong, o音出现时舌体才下降。l音与之相对, 舌尖抵住上齿龈, 软腭挺起堵住后鼻咽口, 气流冲破舌尖阻碍, 舌体弹下, 气流同时从舌叶两侧冲弹而出。共鸣发生在口腔两边。

n和l发音的部位相同, 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 气流振动声带, 但最大的区别是n的发音气流从鼻腔冲出, l的气流经舌头两边从口腔冲出成声, 关闭鼻腔通道。

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捏鼻孔帮助判断n与l的发音情况, 如果捏住鼻孔, 发音气流出不来, 感到憋气, 鼻腔共鸣明显, 是n;如果捏住鼻孔, 发音气流能轻松出来, 不感到憋气, 鼻腔共鸣不明显, 是l。所以在普通话培训中可以教给学生靠捏住鼻孔把l发出来, 靠堵住口腔通道把n发出来。相对来说, 只要找准舌尖抵住上齿龈的发音部位, n还是比较容易发的。

笔者认为找出一些代表例字可以帮助记忆并区分nl为声母的字, 如果声旁是l声母的字, 以其做声旁构成的形声字声母也读l, 如“兰”的声母是l, 那么以其做声旁的字声母都是l, 如“栏、拦、烂”等;如果声旁是声母为n的字, 其构成的形声字声母也发n, 如“宁”声母为n, 那么形声字“拧、柠、狞、咛、泞”等声母都是n。

总之, 宁夏方言虽属北方方言, 和普通话有些接近, 但宁夏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难度。本文通过分析宁夏方言特点及宁夏方言区被测人员说普通话的规律,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随着测试实践的深入, 我们对宁夏方言区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工作的内在规律也会有新的认识, 使得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密。

摘要:本文作者就在宁夏方言区测试中发现的语音方面的问题作出分析, 探讨解决对策, 从中发现了宁夏方言和普通话的一些对比规律, 并切实研究出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普通话培训规则, 以期引起同行和有志于学好普通话的学生的注意, 使得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密。

关键词:宁夏方言,普通话,对比规律,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组织审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商务印书馆, 2004.

[2]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 (增订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6.

[3]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4]李树俨.普通话口语训练.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7.

[5]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回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7.

10.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篇十

第十七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总结

2014年9月15日至21日是第十七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根据甘区语委发〔2014〕4号文件精神,镇中心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以“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广大师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明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第十七届全国推普周活动的领导,镇中心校成立了推广普通话宣传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孟登峰同志担任,成员有各学校校长组成。同时,要求各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2、制定了周密的活动方案。为做好推普工作,依据文件精神,围绕本届推普周主题“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结合我镇的实际,就如何组织开展宣传周宣传活动做了周密的策划,各学校也相应制定工作方案,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3、师生动员,营造氛围。为了使我镇第十七届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搞得扎实有效。在本届宣传周来临之际,首先以学校举行了师生动员大会,进行全员推普总动员,一方面阐述推普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师生提出了倡议并表示决心。中心校向全镇师生发出推普倡议,号召全镇师生积极说普通话、用规范字,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素质和人文素养,齐心协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广泛宣传,深入推广。宣传周期间,各校利用广播、橱窗、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向全校师生宣传《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新时期国家推普方针政策以及相关的推普知识,增强语言文字法规意识,通过不同的媒体、不同的宣传方式,营造浓厚的推普氛围,激励广大师生学普推普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5、发挥学校推普作用,在学生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如推普知识讲座、推普知识竞赛、“爱我母语,爱我中华”读书活动,“国学经典诵读”、“汉字书写大赛”、“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演讲比赛等等。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有效地进行了推普宣传和教育,广泛地普及了普通话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推普学普的积极性。

6、组织学生进入村舍等公共场所,对公共场合使用文字进行了“啄木鸟”纠错行动,增强了学生的规范用字的意识。

7、积累资料档案,做好有关普及普通话工作的文件、计划等资料齐全,做到了专人专管。制定制度,量化管理,把“推普”活动同学校的常规管理结合起来,在教职工考核、课堂教学、教学评优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教师在课堂教学、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师、学生在校内必须使用普通话。

(二)、存在问题及措施:

1、个别师生对此活动的认识不够到位。有待于对其帮助、教育,帮其提高认识,激励其参与的积极性。

2、少数师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训练、严格要求和提高。

总之,全镇在整个推普周期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推普宣传活动,进行了有效地推普宣传,调动了

广大师生推普学普的积极性,在校园内形成了浓郁的推普学普氛围,并推动和促进了我镇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倍努力,力争我镇的语言文字工作再上新台阶。

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11.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篇十一

市酒钢三中(甘肃语文二班)黄思蜜

一、开班仪式

2010年7月28日,嘉峪关教育局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在市酒钢三中图书馆四楼召开我市“2010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开班仪式”。会议宣布市酒钢三中学习中心主任为王林校长,副主任为尚玉虎副校长。会上,相关领导依次发言,强调本次课改的重要性,其中王校长指出:本次课改为国家行为,一线教师是真正的实行者。它不仅在于对课程、教材、组织模式的改变,更是一场提高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思想革新。教师不仅要积极了解新方案,更要对传统方式进行观念上的继承与扬弃。通过鉴别、批判、更新,达到今昔教学方式的良好衔接与转变。会后,来自我市一中、二中、酒钢三中的8个学科的老师分别来到酒钢三中实验楼3楼的语文英语学习室、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习室、政治历史地理学习室等三个学习室进行远程网络培训。其余学科的教师当天在市一中同时参加培训。

二、远程学习

(一)学习内容

培训为期12天,其中前10天为网络课程学习,后两天为教材培训。本次语文学科的培训分为10个专题。分别为:

专题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和课程标准的设计 小结:

首先,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调整;

2.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带来教学和评价方式的变化;

3.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的调整。其次,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1.“学科中心”问题。2.“知识本位”问题。

3.“技能训练至上”问题。

再次,高中语文课程提出的新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涵盖三个维度目标的概念。始终重视语文课程的特点、性质,语文课程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它的“育人”方面的功能,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高中语文课程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共同点。它们在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目标又是不同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就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

小结:引导学生更多地读经典。诵读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抽象化的语言模式,二是会形成语言反应机制,三是能培养语感。课堂上需要读书,读主要是为了涵咏,为了获得语感,为了获得情操的陶冶。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演绎自己的理解,实际上就是让阅读、理解、鉴赏的过程更生动,更有效果。阅读评价不只有考试一种形式。

专题三:学习语文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

小结: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关键的问题在于积累少。要能够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包含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生活经验和素材的积累,等等。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梳理要注重归纳的方法,引导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的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文的识记。积累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一步,梳理是使所积累的东西条理化的工作,没有积累就谈不上梳理。梳理是为了使所积累的东西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积累。梳理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学习梳理实际上又是在方法上不断地积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梳理本身也是个积累的过程,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积累。

专题四:努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

小结:学生写作存在中不知如何立意、缺乏可供写作的材料、思路不清、结构混乱、语言文字上还有较多欠缺等问题。既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积累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积累第二手材料。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写作时让学生有意识地调动和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逐渐将积累的材料化为己有。写作教学不能纯粹当作技巧问题来解决,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语文积累和思想认识。应该加强写作过程指导,如在开始阶段进行诊断性评价,中间有形成性评价,最后有终结性评价。

专题五: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

小结: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并不都是要放到外面去开展活动,要明确定位,基本目标必须落实在语文上。要选择恰当的课题,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意课题的价值,教育价值,同时考虑选题的可操作性。再次,要把握关键因素,密 2 切关注实际效果。在实现语文基本目标的同时,可能会伴随产生其他方面的成果和附带的效益。因此要注意整合多重目标,争取效益最大化。

专题六:让学生学会鉴赏和探究 小结:

探究的目标指向是:第一,提高学生探究的意识,养成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和旺盛的激情,敢于质疑,敢于求新。提高发现问题的敏感性。第二,学会探究,就要学会多角度地阅读,学会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根据掌握的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养成的思考习惯和分析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第三,学会探究,也就是要学会在探究中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进而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专题七: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小结:不管在何种教学理念、何种教学环境,不管是何种课型,课堂教学的设计,甚至是周密的设计,始终是必要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又不能完全拘泥于预先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适时加以调节。教学设计,一方面取决于课程内容和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则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教师不仅要在课前精心预设,还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更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生成。而且,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既有学生的生成,还应当有教师自身的生成。这两方面的积极性都激发起来了,语文课就有了灵性,真正精彩的语文课也就呈现出来了。此外,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目标不应该受制于考试,一切教学行为都服从于应试是不合适的。

专题八: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

小结:这是高中课改所遇到的一个带有很强的操作性的问题。面对灵活多样的选修课设计和种类繁多的教材,要有一个统筹的考虑。既要依据学分的规定有限度地开设选修课,又应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提升为目的来设置一些最基础的核心课程,还应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丰富选修课的品种。在教师的安排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分工方式。在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学校、教师要尽可能地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选课指导制度和选修课评价制度。条件比较薄弱的学校可以先重点开好几门核心课程,在此前提下再设法建设一两门有特色的选修课。还可以考虑当地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教师发展的契机,要实现教师与课程的同步发展。中学的选修课承担着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不能无限度地高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把学生当成已经完成语文学习基础任务的大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来决定内容的取舍,选用教学方法。

专题九:高中语文的评价和测试

小结:语文教学评价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语文的检测,不能只看到分数和高考。3 分数可能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甄别性评价,高考升学是评价的选拔性功能。教学评价的含义要比这更丰富得多。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它既是对学生的,也是对老师自己的。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测试只是其中一种手段。不能光把眼光放在终结性评价上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形成性评价,或者叫过程性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语文课程模块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高考试题的基本形式来规范我们模块检测的试题。要关注在对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这块模块应该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它和高考试题的材料类型可能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教育产生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高考,更不能把教育的出路全部寄希望于高考改革。必须自己首先变起来去承担语文教学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专题十:语文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小结: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策略将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转变。教师是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 和引导者,教师应当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性的实施者,教师还应当是 课程改进过程中自觉的行动研究者。教师应该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进取,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包括 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要 注重学科素养的提高,鼓励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推进实践知识理论化、理论知识实践化;不断探索和实验,质疑看似 “没有问题 ”的问题;不断使日常工作问题化。

(二)学习过程

本次培训嘉峪关市语文教师被分别编入“甘肃语文一班”和“甘肃语文二班”,指导老师为市一中陈玉萍老师和市酒钢三中闫桂珍老师。实体班主任为三中朱延鹏主任,虚拟班主任由酒泉的老师担任。

学习期间,两位指导老师尽职尽责,每天负责批阅学员作业并附上评语;积极组织学员出班级简报;推荐学员优秀作业和优秀文章,工作量都在10小时以上,极其敬业。各位学员在8月炎炎夏日尤其是培训前两天网络平台运行不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坐在机房,学习由学校拷贝的备份材料,并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交流心得,学习热情高涨。实体班主任认真负责学员签到;在学员因网络故障屡次提交作业失败心情急躁的情况下,和蔼安抚,努力为大家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此外,校长时常来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和难处,后勤保障人员每天为大家提供饮用水和茶叶„„所有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期间,各位学员除认真学习课程外,还积极撰写文章发布在平台上。有谈教学方法的,如李娟《作文写作之我见》,成立君《巧记常见谦辞敬辞》,金支平《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与梳理》等;有谈对语文新课改认识的,如王学礼《高中语文新课改之我见》,成永军《新课改理念下如何上好语文复习课》,白吉祥《反思语文教学,展开课堂研究》等;有以记叙文的手法真实记录教育感受的,如宋显立《< 4 小荷>才露尖尖角》,吕文忠《忙碌的幸福》等;还有老师在培训过程中文思涌动,创造诗作的,如吴建亮《和陆游诗》,张宏勋《口占一绝》等。大家在网上发文发帖热情高涨,回复速度之迅速有目共睹。总之,学习一丝不苟而雅兴有余,幸可乐也!

三、培训感言

本次培训,语文学科(甘肃语文一班、二班)的学员主要分布在嘉酒地区,具体为嘉峪关市、酒泉市肃州区、敦煌、瓜洲等。大家很多虽然素不相识,但在网络平台上共同探讨教改认识、疑问,交流经验,学习效果明显。然而,理论最终只有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所以,培训只是课改的开端,在即将开始的日常教学工作,值得我们摸索的东西还很多,路还很漫长。因此学无止境,后续的教研工作仍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才能巩固培训成果。最后,用一首诗作为本次总结的结尾:

嘉峪雄关势如虹,雄关漫道锁白龙。风沙历尽苍茫色,谁言瀚海空寂寞? 敦煌塞外舞飞天,葡萄美酒品酒泉。绿野瓜洲香四溢,书生意气倚祁连!

12.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篇十二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机辅测试”,培训与测试平台,网络化教学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新时期中国语言规划的产物, 是推广普通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应用语言学服务于国家语言战略的一项特殊成果。1994年10月,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 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式启动。二十年间, 我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经历了起步初创 (1994年—2000年) 、规范拓展 (2001年—2006年) 、科学创新 (2007年至今) 三个阶段的发展。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中, 计算机辅助测试手段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早在2004年11月, 国家语委科研办批准安徽科大讯飞公司“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项目。2006年1月, 项目通过鉴定, 实现了计算机对“读单音节词语”、“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等三个测试项的自动辅助评分。2007年起, 计算机辅助测试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计算机辅助测试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手段的历史性技术变革, 实现了现代语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 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科学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

一、计算机辅助测试背景下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

所谓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是相对于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的。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 是测试员直接面对应试人, 由测试员通过现场听音的方式进行评分, 这种测试方式称为“人工测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指的是计算机作为一种测试手段参与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 利用智能测试系统, 计算机自动完成对有文字凭借的前三个测试项的测评, 对于无文字凭借的“命题说话”测试项, 则由信息管理系统分配给测试员进行评分, 然后管理系统自动将计算机测评的前三项分数和测试员评判的第四项分数相加, 计算出考生的测试总成绩, 并评定出相应等级, 这种测试方式称为“机辅测试”。“机辅测试”实现了测试手段的部分自动化, 提高了测试效率, 为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一) 优势与成绩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开展至今, 全国各地高校普通话测试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规章制度和要求, 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本, 强调科学管理、规范操作, 确保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也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相对于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 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方式还比较“年轻”。但是, 这一新的测试方式以测试环境更优质、测试程序更简便、测试评分更客观、测试质量更科学获得了广泛认可。

1.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信度。首先, 降低了测试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人工测试阶段, 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大都安排在周末进行, 因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众多, 每学期测试员通常需要连续工作6~8周, 工作强度很大, 十分辛苦。随着计算机辅助测试的实施, 机器测试时间可以灵活安排, 测试员无需集中工作, 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完成第四项“命题说话”的测评任务, 工作量大为减少,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次, 对前三项考试项目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评判更准确客观, 提高了测试信度。由国家语委鉴定认可的测试系统软件, 从试题库的选择到评价体系都是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要求实施的, 在全国所有地区推广, 评分尺度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全国统一。采用机器测试, 无论测试多少人次, 都不会出现人工测试时测试员因为体力、心理等因素产生的波动而出现较大评分误差, 同时, 杜绝了人工打分时可能出现的人情分, 使得测试信度进一步得到保证。

2.实现了测试工作组织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二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智能测试系统的运用优化了测试手段, 规范了测试程序, 统一了测试标准, 提高了测试效率, 体现了国家级测试的客观公正。信息管理系统使测试前的报名组织、测试中的监督调控、测试后的数据整理、考生成绩查询等功能都可以在网络系统中轻松实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运用, 使普通话水平测试从报名、测试到管理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 问题与不足

尽管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有诸多优势, 但任何一项新事物的产生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一种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必须考虑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这一新技术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更好地服务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1.“机辅测试”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测试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不强, 对语音的评判模式不佳。目前采用的“机辅测试”系统软件在调试过程中对硬件的依赖比较苛刻, 对声卡、耳麦等语音采样设备的兼容性不够, 在测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语言识别异常和测评失败的情况。另外, 目前各高校引进的测试软件, 理论上都是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要求设计的, 但在实际评分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根据评分细则实施, 对第一、二项测试中的重读现象及第三项中错、漏、增、回等语音现象的评判不够细致、精准。

2.部分高校的“机辅测试”设施不达标。实施“机辅测试”的基本条件包括:先进的“机辅测试”软件系统, 足够数量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及相关辅助设备, 固定的测试场地, 严格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规范, 专业的普通话测试人员和专门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等。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机辅测试”的软、硬件设施尚存在不达标现象, 由此给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的准确度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

3.考生对“机辅测试”设备使用及测试及环境的生疏, 造成技术性失分。普通话“机辅测试”对广大考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测试模式, 考生对这一测试模式比较生疏。由于各高校受设备、场所、人员配备等方面的限制, 对考生的考前培训多是以开考前培训会的形式进行, 利用考前短促的时间给考生讲解测试流程及注意事项等, 考生很难有机会在实际考试前上机模拟操作体验, 从而参加实际测试时, 部分考生依然感到不适应, 以至于在测试过程中因设备使用的技术性失误造成一定的失分。

4.测试员采用背靠背评分方式, 缺少现场参照和商榷, 造成第四项测评分值差距较大, 增大了复听率和复审率。在“机辅测试”中,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前三项内容由计算机完成评分, 测试员独立评判第四项“命题说话”时, 无法像“人工测试”时那样, 凭借应试人测试前三项的表现作为“命题说话”项的评分参考, 也不能和其他测试员进行现场沟通和协商, 从而加大测试员的评分难度。再加上因为音频录制的清晰度不够及对背稿、雷同、离题、无效语料等现象认知的差异, 测试员之间的评分结果会产生较大出入, 从而在两个测试员完成的初评成绩差距超出设定的分值时, 增加第三人参与测评及复审的工作量。

(三) 办法与对策

1.加强组织合作, 优化软件性能。优良的软件性能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应该由国家权威部门牵头,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语音处理技术专家和研究机构, 协同语言语音问题专家, 包括各地长期从事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骨干联合攻关, 进一步优化“机辅测试”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和软件系统测试的准确性, 从而使普通话测试工作从管理、测试、培训到研究全面实现现代化。

2.增加资金投入, 建立完善的“机辅测试”设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大事, 对于在校生而言, 是其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各高校应加大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关注度, 加大对该项工作的资金投入, 保证“机辅测试”设施完善与更新, 从而为考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得较高的测试等级提供支持和保障。

3.加大考前培训力度, 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机辅测试”考前培训。考前培训是“机辅测试”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 作为“机辅测试”的组织者、技术人员和考务人员, 必须清楚地了解“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 熟悉操作步骤, 掌握排除常见故障的方法;其次, 加强对考生“机辅测试”考前培训的针对性。在考前培训过程中, 一是介绍“机辅测试”模式, 包括设备基本特点和实践情况等。二是解析测试题型, 介绍操作程序和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是解答疑难问题, 包括应对或化解“机辅测试”中可能遇到问题的技巧等。富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可以使考生在心理上减少对“机辅测试”的陌生感, 增强适应性, 从而有效提高“机辅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另外, 各高校还应尽量创造条件, 在特定时间开辟专门机房, 供考生进行考前模拟练习。

4.组织测试员定期展开测试工作研讨, 通过磨合, 提高人工测试评分的吻合度。在“人工测试”阶段, 因为集体性工作的特点, 测试员在测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做到随时发现、沟通、消化和解决。采用“机辅测试”新模式之后, 测试员们往往各自为政, 缺少充分沟通和研讨。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和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测试员展开“机辅测试”研讨, 在理论认知一致的基础上, 就“机辅测试”培训及测试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展开充分的讨论和研究。通过研讨与磨合, 强化测试员对测评标准的认识, 从而有效提高人工测试评分的吻合度。

二、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建设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江苏省属重点师范院校, 办学历史悠久, 人文传统深厚,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南师大在校生人数众多, 普通话水平测试任务繁重, 在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组织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 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直是同类院校的表率和榜样。自2008年起, 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开始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为提高在校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大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做出了很多努力。通过近几年的“机辅测试”实践工作的积累, 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正尝试建设一个全面、高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的网络平台, 为在校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的培训与测试平台。

(一) 三大板块的设置

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网络平台大致包括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三大板块。

1.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板块。在这个板块中, 主要是将“普通话语音”及“语言表达”这两门专业课程的主体内容呈现出来。以往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编写的一系列培训教材大都以应试为目标, 对“普通话语音”课程中的声母、韵母、声调及语流音变等基础知识点进行比较详尽的介绍, 对于“语言表达”课程中的内部技巧、外部技巧的运用, 只在针对测试第三项“朗读短文”和第四项“命题说话”的解析中一笔带过且语焉不详。其实,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四个考查项目中, 偏重语音考查的第一项“读单音节词语”和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在整个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总分值是30分, 而第三项“朗读短文”和第四项“命题说话”的总分值则达到70分, 这两个考试项目除了继续考查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外, 更着重于考查应试人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设置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板块, 弥补以往普通话培训教材中内容的不足, 加强考生对语言表达及运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实践能力提高。

2.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板块。在这个板块中, 我们将避免以往培训教材中将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简单陈列的方式, 着重对四个考试项目中出现的各种语音现象的辨析及对发生语音失误的原因的分析。如在测试第一项“读单音节词语”中, 关于“语音错误”与“语音缺陷”的区分;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中, 对“轻声、儿化、变调”等语流音变现象完成不规范的原因解析;第三项“朗读短文”中, 阐释“语调偏误、停连不当、朗读不顺畅”的含义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项“命题说话”中, 分析“方音程度”、“词汇、语法不规范”的体现及“背稿、雷同、离题、无效语料”等问题的实质及成因。通过对四个考试项目的解析, 应试人不但“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同时, 在这个板块中, 将选取典型测试案例, 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三级六等样本予以详尽例讲和点评。

3.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板块。这个板块是针对“机辅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应试技巧指导及考前模拟测试, 主要包括“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故障排除等内容介绍与阐释, 同时提供模拟测试训练。这个板块的设置可以避免考前培训会介绍“机辅测试”流程、步骤不够周详的弱点, 同时让学生通过模拟测试熟悉“机辅测试”模式, 保证正式考试时的适应性。

(二) 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内容

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教材大都是对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主要内容的浓缩、主要材料的汇编及众多编者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四项考试内容或详尽、或简略的解释与阐发, 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 最多是附上朗读短文的音频碟片。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将综合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手段, 突出普通话作为有声语言培训的特点, 有效增强培训效果。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语测试方式进行, 相应的培训也应采用有声形式。在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三大板块建设中, 将大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将抽象的语言化为具体生动的图片、声音和影像, 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成效。除了基本资料, 如《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单音节词语》、《普通水平测试用多音节词语》、《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儿化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短文》等音频资料可供下载之外, 可选取以往测试中的经典案例, 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见的语音失误及三级六等样本一一予以解析, 给广大考生提供参考和比对, 从而使考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语音问题展开富有针对性的训练, 从而在实际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

三、实现考生与测试员、测试员与测试员之间的网络沟通

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的建设将使考生与测试员、测试员与测试员之间的网络沟通得以实现。我们将专门设置测试员在线平台, 由各测试员轮流上线, 回答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解惑答疑。同时, 在平台之上建立“测试员之家”, 建立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与测试员之间的工作联系, 通过建立QQ群或微信群, 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完成测试员之间的业务沟通, 提高测试员的专业技能, 提升测试员普通话课程教学能力和展开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科研能力。

13.学校普通话培训总结 篇十三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学科:语文姓名:梁超民 今年暑假期间,我参加了甘肃省新课改新教材培训。我想新课程教学实践首先要从新课程理念更新做起,因此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改实践中,从实践中总结新形势下的教学经验,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依据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在理念方面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收获:

一、在教材编写上遵循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做到尊重差异、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牢牢抓住这个主导思想,语文教学的根本要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来。

二、这套新教材打破了以往的编排模式。

全套教科书分必修和选修两个系列。必修教科书按五个模块设计,每个模块为一册,共五册。每个模块学半学期,高一完成前四个模块,高二第一学期的前半段就要学完第五模块,也就是说必修课占高中三年的1.25学年。选修课教科书按:“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编写,共15册。

三、为了适应这套新教材,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守正出新是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新”体现在鲜明的时代性,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也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

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体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训练。

四、语文教学要淡化“语文知识”和机械训练,突出言语实践活动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逐渐形成了以“语文知识”

为中心的教学,而所谓“语文知识”,又大多停留于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表态的知识层面。以学科为体系、知识为中心,必然会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并导致对知识烦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实践证明它容易使语文教学发生异化。以知识为中心,教师只需要传授,学生则从根本上丧失了成为教育主体的可能。因为这种教学只重视知识的本体价值而忽视知识的工具价值;只承认知识的重要而轻视或完全忽视经验和体验的重要;只重视掌握知识的结果而轻视掌握知识的过程。

语文教学不是不要知识的教学,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是语法学、修辞学、文艺学的基础知识,但并不必然构成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应该从言语技能培养的角度,或者说从语用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对于实践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语文课程来说,实践和体验无疑是更重要的。而且,即使是真正的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也全在于应用,在于用知识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去促进人的发展。叶圣陶先生主张“要让学生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在生活中能随时运用”,“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言的好习惯”。因此,学习知识,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不一样。其他课,比如物理、化学,学知识本身就是目的;而语文课,学知识的目的却指归在能力和素养上,语文知识本身是为语文能力和语言素养服务的。从实际工作方面来说,淡化语文知识,也有利于促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语文能力上。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形式上看,新课程的确淡化了训练,但从它强调“基本训练”和“科学训练”来看,新课程淡化的只是充斥于我们语文教学中的机械训练和重复训练。倡导“基本训练”和“科学训练”,预示着今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将一改旧套,形成一种崭新的格局。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人的语言的发展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毫无疑问,新课程必将把发展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置于中心的地位。

五、语文教学要关注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是哲学上的“扬弃”,即需要继承和吸收传统中的精华,剔除其糟粕。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字词的教学到阅读、写作教学,其基本经验在新课程中都有所反映。如汉字教学,传统做法是针对汉字的象形──表意特点进行的;新课程则强调“体现汉字的特点,做到形音义相结合”,把汉字“形”的位置置于最前面。而且,汉语拼音只被定位在“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这是符合汉字识字规律的。又如阅读教学,传统经验是重感悟,故强调“熟读精思”;重积淀,故强调吟诵;重语文修养,故强调博览群书。这些宝贵的经验在新课程中反映得尤其充分。再如写作,传统经验提倡抒发性灵,故主张“先放后收”、“多就少改”;重文字凝炼、韵律和谐,故讲究炼字、炼句;重语言熏陶,故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重整体思路,故强调谋篇立意。这些好的经验,新课程也都注意了吸收。总之,吸收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无论对于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还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健全的作格,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六、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

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

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七、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研究性学习。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语文学习来说

似乎更为适宜。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势必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其中的研究性学习。这种活动有利于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跨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八、运用“拿来主义”,大胆取舍。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取

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九、语文课程评价要重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证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教学过

程,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对学生的认知,而且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新课程十分强调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把三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以“过程与方法”构建教材体系,要求在教

上一篇:手足口病的预防教案下一篇:校内运动会开幕式校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