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参考书目

2024-08-31

旅游学概论参考书目(共10篇)(共10篇)

1.旅游学概论参考书目 篇一

文学概论第一学期读书笔记指定阅读书目

A类:

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又名《文学理论入门》)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又名《文学原理引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当代西方文学理论》

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布洛克《美学新解》(又名《现代艺术哲学》)

安妮·谢泼德《美学:艺术哲学引论》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

丹纳《艺术哲学》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雅科伏列夫《艺术与世界宗教》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柏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B类:

亚里斯多德《诗学》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李壮鹰《禅与诗》

程亚伟《诗与禅》

张伯伟《禅与诗学》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鲁枢元《超越语言》

李泽厚《美的历程》

宗白华《美学散步》、《艺境》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

王汶成《文学语言中介论》

李荣启《文学语言学》

刁克利《西方作家理论研究》

蒋述卓《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

周振甫《文学风格例话》

张沛《隐喻的生命》

季广茂《隐喻理论与文学传统》、《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

谭君强《叙事学导论》

钱中文《文学发展论》

龙协涛《文学阅读学》

耿占春《隐喻》

C类:

马振方《小说艺术论》

陆志平《小说美学》

叶朗《中国小说美学》

吴士余《中国小说美学论稿》

肖驰《中国诗歌美学》

夏中义《新潮学案》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王一川《文学理论讲演录》

王安忆《心灵世界》

曹文轩《小说门》

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

高伟光《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徐岱《小说形态学》

刘晓文《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女性文学》

刘世剑《小说叙事艺术》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

陈惠芬等主编《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文选》 左金梅《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D类:

胡山林《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

朱大可《流氓的盛宴:中国当代的流氓叙事》 曹文轩《20世纪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马原《阅读大师》

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

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

陶东风《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学热点》

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

王一川《汉语形象诗学引论》

范伯群《通俗文学十五讲》、《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

(注:ABCD代表了该书的大致难度)

2.旅游学概论参考书目 篇二

一、课程内容体系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7门主干课程之一,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课程。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政府的旅游政策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懂得旅游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了解旅游者的类型,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的原则,了解世界及国内旅游市场情况,世界及我国的主要旅游组织,以及旅游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掌握旅游业的构成、性质、特点及各旅游行业的业务范围及其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目前高职《旅游学概论》教材的内容体系大同小异,基本上围绕旅游与旅游学、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效应、旅游组织与旅游产业政策等内容进行叙述,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又具有基础性的特点,涵盖面宽,深度不够。

二、教学手段选择

(1)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根据《旅游学概论》的课程特点,理论教学要采用多媒体上课,制作电子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光盘或其他电子存储介质,为学生进行旅游业的实践演示,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2) 为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相对不足而提供的网上课件。网上课件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3) 为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组织的实验室和网上模拟实验。《旅游学概论》应用性强,要想学好,只靠理论教学是不行的,必须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

(4) 为解决学生的疑点和难点而进行的课后答疑和网上答疑。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并可能对后面内容的学习造成影响,所以及时进行课后答疑是非常必要的。网上答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使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1) 专家教学法。在“旅游业”这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实际运作的基本情况,给学生多一些了解和接触行业成功职业经理人的机会,树立从事旅游职业的信心,专门邀请旅游企业高层管理者结合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授课。同时,每学期至少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校开设2~3次讲座。

(2)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旅游概论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本课程所选案例,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多种方式,既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主要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3) 辩论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对保护旅游资源的责任意识,例如就“旅游开发重于保护,还是保护重于开发”论题,模仿全国大专辩论赛举办课堂辩论赛事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效果很好。

(4) 影视教学法。因旅游学涉及社会的许多问题,在旅游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引发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技术等共生影响的关系;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产业关联性极强的产业,而且对将来从事旅游职业的学生来讲,具有美学欣赏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讲授中将大量的信息直接、立体、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采取“看片子、评片子、谈想法”的启发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大量专业知识和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地考察法。因《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安排学生到旅游饭店或旅行社进行一定课时的专业认知实践学习。在本课程的开始与结束阶段,在校外实践基地可分别安排为期一周的实践教学。

(6) 实景模拟教学法。利用实验室、多媒体等创设旅游活动的实地条件,模拟再现旅游业实践中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旅游活动的过程,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层次从简单的理论认识上升到实践体验。

四、教学条件

1. 教材建设

(1) 教材编写。依据课程规划方案,进行《旅游学概论》的进一步修订工作。新修订的高职教材将改变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完整的做法,要求新修订的教材能够充分体现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三者有机的统一。新教材强化了教材的基础性,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删除以前教材中那些次要的、陈旧的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建立充分体现“应用能力第一”的知识体系。与《旅游学概论》配套的《旅游学概论习题与案例》、《旅游学实验指导教程》等系列教材也在完善中,形成《旅游学概论》立体教材体系。

(2) 教材选择与内容调整。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决定了课程内容体系、大纲基础以及和后续专业课的衔接。随着旅游业、旅游教育的发展,本课程的教材日益丰富,但各种教材都是编者根据本时代、本学校,甚至旅游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实际编写的,各有特色,各有优缺点,因此必须首先抓好教材建设,选定优秀教材。本课程教材选择确定的标准是: (1) 符合本系旅游专业培养计划; (2) 能反映当代世界、中国旅游发展现实情况; (3) 得到教育部或国家旅游局批准、认可; (4) 集中了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

2. 实践性教学条件

为突出实践技能,要创造较好的校内外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条件一流的校内实训客房、实训餐厅、模拟导游实训室、形体房等实训基地。校外有稳定的产学基地:我学院已与北京昆仑饭店 (五星级) 、福建大厦 (四星级) 、齐齐哈尔的天马、中信等三十几家旅行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与各种类型的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签订实习实训协议,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性教学条件。另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保证所有专业课程均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专业实训室都拥有多媒体设备,较好地满足了课程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五、考核办法

(1) 平时考核 (20%) 。主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和程度;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和问题的态度等进行评价。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听课情况、在小组和全班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以及情景设计现场模拟时的操作情况等。

(2)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50%。

(3) 实践考核。采用教师、单位共同评价的方法,给出学生的实践成绩,占30%。

最后,综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计算出本学科的总评成绩。

参考文献

3.旅游学概论参考书目 篇三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62-02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自2012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将旅游学概论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建设,可带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提升,为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课程基础。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也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的入门课程,该课程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后续开设课程的了解及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等方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将该课程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建设,不仅可以引导旅游管理专业新生系统了解旅游学科的基础知识,全面认识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也可以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并能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其他课程的改善和提升。

一、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标准体系不明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通过对高等院校申报课程的审批而立项的,目前存在三个级别的类型: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在申报过程中必须依照相应级别的标准进行规范建设,确保各项内容符合建设标准。笔者所申报的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从级别上来讲是院级的(独立学院),但是在课程建设时要求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中提出的标准来进行,这样使得初次申报的教师在具体的建设中要面临重重困难,在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时有几门课程的负责人认为当初申报是院级的,课程建设执行时却要按照国家级的标准建设,在实际进行中难度较大,所以在中期检查后经审批同意后取消项目立项。

(二)课程建设资源较缺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课程资源是核心,丰富的资源可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和保障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资源的缺乏制约着建设进度,主要表现在缺乏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在线测试及答疑系统等。

(三)课程组的师资队伍梯度不够合理。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才保障。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的建设都要通过师资予以开发和实施,这就要求必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良的课程团队。精品课程申报时,笔者所在教研室总共只有4名教师,当时一起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到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项目中,但是在项目开始不久,其中有一名老师就辞职,而另一位老师则转岗到行政部门,致使项目组成员减少,就算剩下的两位老师也均为刚进校不久的职称为讲师的教师,而此时又没有适合的专业教师来补充,这就导致项目建设的难度再次增加,而且也缺乏有经验的和高职称的教师来做引导,无法实现师资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更谈不上多样化的教学。

(四)课程建设项目中教学方法单一。虽然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打破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或缺乏灵活性同样是影响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中,主要是依靠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采用的是由教师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以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

二、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策略

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建设中虽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有相关建设成果,如课程网站的完善、《旅游学概论》教材的出版、建设中经验的积累等,这些都将为申报高一级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提供基础条件和经验帮助。后期建设质量具体提升如下:

(一)明确申报标准体系,规范课程建设和发展。由于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积累了相关经验,下次在申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级别的标准指标,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和投入,避免建设中出现手忙脚乱,确保各项内容按照标准要求建设。在项目获得批准后,从专业师资、建设资金等方面对原先已经建设好的进行完善和优化,以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确保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二)丰富课程建设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丰富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主要是补齐原先缺失的反映教学活动的必需资源,如推荐书目、前沿和热点问题等;开发能反映旅游学概论课程特点,可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在线测试系统、答疑系统、互动交流、本土化教学资源等。其次,实现校企合作,整合优秀教育资源。一是邀请旅游企业人士参与课堂教学,拍摄教学视频;课程建设团队成员进入旅游企业进行理论讲解,拍摄实践学习视频,逐步建立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电子教学视频资源库。二是可借助桂林市旅游局或旅游协会的力量,通过旅游企业项目委托或邀请旅游专家进行讲座,以专业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收集桂林市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和本市旅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实践经验,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编写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案例库,开展案例教学。

(三)完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保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建设的效果也依赖名师高效的教学质量,更要依托教学团队力量合理完成,才能保证课程顺利进行,持续发展。一是合理配备教学团队人员,完善教学团队结构,在提升现有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同时,既要为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提供去旅游企业实践的机会,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要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学习进修,参加相关教学会议和学术交流,掌握旅游学概论课程所涉及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了解最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二是由知名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发挥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和师范作用,定期召开教研室活动,共同研讨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交流教学心得;也可与优秀旅游企业人士实现旅游学概论课程共享共建,将其吸纳加入课程团队,形成以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为主体,以旅游企业、行业专家为补充的高度复合型教学团队,增强团队综合实力。

(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和丰富性。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相差悬殊。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在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要开发和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趋于最佳。一是举办讲座,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旅游企事业中高层管理者以专题形式开展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相关问题,增加学生对旅游业现实和热点问题、行业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了解,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指明方向。二是项目教学法,可以尝试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可以由教师提出具体项目,让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完成项目从始至终的整个过程,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材料并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对内容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课堂内容多样化,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旅游学概论所处地位极其重要,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更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虽有得有失,但既可以为其他课程提供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任课教师积极组建团队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也对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极大帮助,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秋莉.独立学院“旅游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

[2]鲍富元.论《旅游学概论》本科精品课建设与创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3]王纯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以《旅游学概论》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2013年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2013JPK05)

【作者简介】翟丽蓉(1980— ),女,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讲师。

4.文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篇四

1. 人;

2. 形象的.间接性;

3. 革命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

4. 形象的触发,形象的孕育,形象的形成;

5. 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美悦作用);

6. 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7. 发展、高潮;

8. 抒情、议论(论说),叙述(叙事);

9. 情意、物象;

10. 审美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③ 2.③ 3.② 4.③ 5.① 6.①④ 7.②③ 8.②③ 9.①② 10.①④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典型化的任务,是对日常生活进行集中概括,通过个别揭示一般,通过现象表现本质,创造个别,具体,鲜明生动的,又概括了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的典型形象;

2.√

3.√

4.√

5.√

四、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

1.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审美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3分)

2. 主题是通过作品中描叙的全部生活现象(塑造的艺术形象)所显示出的贯串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即作品蕴含的总的思想情感的意义。(3分)

3. 共鸣指读者与作品中所表达的作家的感情或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思想情感,相通或基本一致,从而产生感应交流。(3分)

4.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服装、言谈、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某种特征所作的一种具体细致的描写。(3分)

5. 典型人物的共性指典型人物应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性,能概括一个较大范围内的社会生活本质内容。(3分)意思答对即可。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①这段话强调了文学有着审美教育作用,包括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2分) ②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只有通过美感作用,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才能发挥作用。(4分)

2.就是要求作家不能主观地、任意地依*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反映生活,而必须深入生活,加以细致观察与体验,严格按照现实生活的发展逻辑,照生活本来样子反映生活。(6分)

3.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运用线条,色彩或金石竹木等艺术手段和材料创造出人们可以用视觉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3分)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用音响,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塑造出了作用于听众或观众感官的艺术形象。(3分)

4.因为一个作家或几个作家的创作和理论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成为文学史上一段灿烂景观,成为创作楷模与旗帜,在辗转传播中为其他作家所接受并加以实践,形成文艺思潮,故产生了相应的流派。(6分)

六、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1.①在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或一个阶级的总风格之下,它又是多种多样的。(2分)

②作家个人的风格也不是单一的。(2分)

③风格形成原因:社会生活多种多样;(2分)读者爱好不同;(2分)作家创作个性有差异。(2分) 举例略。(3分)

2.①评析作品的思想艺术,指导读者正确地欣赏。(4分)

②研讨创作的成败得失,帮助提高创作水平。(4分)

5.中国社会史概论选读书目 篇五

1.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2.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和民间社会》,三联书店,2002年

3.刘翠溶、伊懋可编:《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中研院经济研究所,2000年 4.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新星出版社,2006年 5.林耀华:《金翼》,三联书店,2000年

6.杨念群:《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7.杨念群:《再造“病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8.王笛:《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的微观世界1900~195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9.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

11.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三联书店,1999年 12.埃马纽埃尔·勒华杜拉里:《蒙塔尤》,商务印书馆,1997年 13.彭卫:《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6.语言学概论真题参考答案(修改)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这一著名论断的语言学家是()A.洪堡特 2.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系统性最强的是(语音系统)

3.下列辅音,在普通话中既能充当声母、又能充当韵尾的是()D [n] 4.普通话“江”字读音所含音素的数量是()C.4个 5.下列各组中,加点成分属于同一语素的一组是(土改.黄土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属于()B.成语

7.汉语中“豆腐”一词在语流中往往念做,这种现象属于B.脱落

8.“词法”也称()A.形态学

9.汉语中不能表示“定指”的语法手段是()D.前面加上数量词的名词

10.英语“Mary writed a letter”中动词的词形变化有错误,正确形式应该采用(B.屈折形式

11.“团结”和“勾结”在词义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B.感情色彩不同

12.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叫做B.基本义

13.下列关于反义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一个词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互为反义词

14.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小的类别是()C.语群

15.下列关于亲属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亲属语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

16.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而产生的词是()B.仿译词

17.发散思维(外思维)活动不包括()A.记忆

18.下列关于“大脑皮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用于控制人体的运动平衡和内脏功能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外语教学特点的是()D.典型性 20.下列信息处理研究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是()D.机器自动翻译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音节结构类型属于闭音节的有()A.天C.ballD.shape 2.下列词语中,属于派生词的有()D.老婆E.老鼠 3.词的理性意义包括()A.通俗意义B.科学意义

4.下列关于语言发展演变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有()C.语言在不同地域的演变速度基本一致D.语汇的迅速发展会立即引起语音演变E.语法规则因地位重要而不易发生演变

5.属于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语言阶段”的几个阶段是()B.单词阶段C.双词阶段D.简单句阶段E.复杂句阶段

三、名词解释题

1.重位: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以形成音位对立,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重位。例如英语中的rebel(叛逆者)和re'bel(反叛)。

2.音符:音符即表音的字符,指文字系统中那些与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文字符号,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例如,古汉字的“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是一个意符,后来用该字记录同音的虚词“其”,在这种情况下,“其”就成了表音的字符。3.儿童语言获得的“天赋说”:(1)这是基于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这样一种假设的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是偏重于内部条件的一种理论。(2)根据这种解释,人的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如基本的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调整和补充,最后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

4.语言迁移:(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所产生的影响叫做语言迁移。其中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2)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语言之外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四、简答题

1、汉语普通话“资”和“鸡”的韵母分别是,汉语拼音方案却只用一个符号来标写。请运用因为理论说明其中的原因。答:(1)普通话韵母是音位[i]的三个音位变体。(2)根据归纳音位的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几个各有自己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的音,彼此间的差别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当它们在语音上又相近时,就可以归入同一个音位。普通话韵母[l]只出现在舌尖前声母之后,如“资” [l s l],韵母[ ʃ]只出现在舌尖声母之后,如“知”,韵母[i]出现在其他声母之后,三者分布互补,语音相似,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3)汉语拼音方案用符号i来标写三个韵母,采用的是音位标音。2.举例说明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的区别。

答:(1)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就是单纯字符,因为

“人”这个字分解出的“一撇一捺”只是组成字形的笔画,它跟任何语言单位都没有联系。

(2)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依据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位”由单纯字符

“亻”和“立”组合而成,是复合字符。(3)复合字符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例如,汉字的“莅”是由单纯字符“艹”和复合字符“位”组合而成的字符。3.举例说明社会距离和社会行为规范对语言社群分化的影响。

答案:(1)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程度不同的社会距离,社会距离又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交际障碍,甚至有可能使一些不同的社群处于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社群内部的交际密度明显大于社群之间的交际密度,最终会使各社群在语言上逐渐形成各自的特点,产生不同的社会方言。例如,文化程度的差异会造成社会距离,使文化程度相差较大的人说话各有特点。(2)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在社会上或特定的社群内形成与特定社群相关联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影响人们的言语行为,以致产生语言分歧,形成社会方言。这里的社会行为规范指的是对某种人应该怎样做的共同标准,其中包括对某种人应该怎样说话的共同标准。例如,几乎每一个社会里都有一套“男人应该怎样说话”和“妇女应该怎样说话”的无形标准,违反这些标准就会受到他人的嘲笑。

五、分析题

2.以下列举的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了”构成的语句,分析各个语句中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并将它们填入下列各项中:(1)指向动词:报纸送晚了(2)指向施事:大家吃饱了,客人喝醉了(3)指向受事:衣服晾干了,啤酒喝光了,盘子打碎了(4)指向工具:斧头砍钝了,毛笔写秃了(5)指向结果:文章写长了,房子盖歪了,图纸画小了(6)指向处所:库房堆满了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以及二者关系的特性。

答:(1)语言符号的“能指”是指能够表示某种意义的物质实体,即符号的语音形式;“所指”是指“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语音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二者不可分割。(2)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任意性,是约定俗成的,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但任意性只是就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复合符号则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所以原则上又是有理据的。(3)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强制性,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改变“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特定关联,否则语言就会丧失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4)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可变性,这种关联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例如,1949年解放前后,“太太”改称“爱人”。

7.旅游学概论参考书目 篇七

一、引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将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

目前所提到的多媒体教学,通常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

二、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

要将多媒体教学合理、准确、高效地运用到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该门课程的特点。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旅游学概论》具有以下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一)该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在高职院校,《旅游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使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帮助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该门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它不仅仅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规定的专业必修课。

(二)该课程在旅游专业的系统学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

《旅游学概论》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对学习旅游专业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旅游专业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旅游专业的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旅游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包括了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导游实务和旅行社管理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该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较为全面而系统地认识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以及由其而引发产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本质。教师通过对该门课程的讲授,要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系统的旅游知识框架,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多而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等旅游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包括了旅游学的核心概念、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资源的分类、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需求的成因、旅游的影响等旅游业的核心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三、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适用性

与传统的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容量性、直观性等多个优势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基础性、重要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高职旅游专业的《旅游学概论》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包括了较多旅游学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果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能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大大提升了《旅游学概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例如,针对《旅游学概论》中的概念,如果运用传统的讲授法,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高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如果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合理地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对旅游学的核心概念进行诠释,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该门课程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持久、全面、深切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概念。

(二)多媒体教学可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旅游学概论》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涉及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较多。网络、书籍、音像制品上,可供教师查阅和使用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大量案例、图片、视屏和音频,并将这些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运用到《旅游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添加各类声、像、图、文等资源,将新知识和新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可拓宽学生知识面,达到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较好结合,这就大大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三)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学内容条理化、简单化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前后相连,关系错综复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在讲授课程前后关联交叉的知识时,往往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和好奇心,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声、像、图、文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教师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比较彻底的分解知识技能信息,减少抽象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转换过程,可以全面、准确地表达其教学意图,将教学过程中难点和重点问题简单、准确地呈现,使教学内容调理化和简单化。

(四)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场景直观化

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对具体场景和问题的处理;传统的板书和口头无法表达清楚的这些场景,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且高职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很难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和重现这些场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声、像、图等资源,可较生动、准确地再现教学中需要的场景;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突破视觉的限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四、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相比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在高职旅游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一)够用原则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信息查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查阅和搜集到与《旅游学概论》相关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将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到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课件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需要,把过量信息和资源带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过度快速地操作多媒体,以求将所有信息展现给学生,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高职的学生在课堂中完全没有时间消化和思考,最后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秉承“够用原则”,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课时安排,从海量教学资源中筛选出素材,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实用原则

相比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教学形式更新颖。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颖和丰富,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过多地应用强烈的色彩、大量图片和动画,片面追求采用最先进、最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置教学内容不顾而一味地追求形式,反而忽视了真正核心教学内容。其实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教师应紧记“实用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和优化课堂,而不是“统治和主导”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用适当的资源将教学内容呈现即可,不应造成本末倒置,影响教学效果。

(三)合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明显,导致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只注意到它的优势,忽视了它的局限性;不管课程的什么内容,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其实教师也应进行思考和筛选,针对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合用的前提下,实用多媒体教学。以该门课程的“旅游线路设计”的内容为例,以笔者的授课经验,该部分内容更合适使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将学生讨论结果呈现,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灵活的修改,这种方式更利于师生互动,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四)会用原则

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编写课件,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受精力和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师将网络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下载,然后不加修改地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其实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如果教师不做任何的学情分析,直接拿来就用,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还应通过学习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真正“会用”。

五、结语

8.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论文的参考 篇八

王某某

(贵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贵州 贵阳550004)摘要: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文章在我国目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关键词: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冲突;协调对策;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是一个整体, 它包括自然界的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如大气、阳光、土壤、森林、水等)、人类创造的事物(如道路、房屋、风景区等)和居住环境(如院落、村落、乡镇和城市环境等)。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条件, 它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 消纳生活和生产排出的废弃物,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所以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 人类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 离开了这一特定的环境, 人类难以生存, 但人类可以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改造自然界, 为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可持续发展最早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著名的布伦特兰报告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在此报告中,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又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 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得以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它与环境相互依靠, 相互促进,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

二、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

然而,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为了生存, 改善生存条件, 不断地向自然索取, 有时甚至是掠夺性的利用, 最终导致自然不时以洪水、干旱、沙漠化等灾难予以报复。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这种冲突日益增多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我国, 这种冲突突出表现为环境污染与资源损害已构成了对发展的威胁。具体表现为: 1.水土流失、土壤荒漠、耕地被占用问题严重。据2000 年水利部公布的资料显示,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 38%, 其中黄河、长江、海河、淮河、松辽河、珠江、太湖等七大流域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一半。因水土流失, 全国每年流失土壤 50 多亿吨, 新增荒漠化面积 2100 1平方公里, 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每年损失的耕地面积达七万多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在第六个/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 中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60 亿元。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不仅造成了生态失衡, 而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据世界银行 1998 年对 132个国家的统计, 我国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四位, 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 82 位。按国际标准, 人均水资源 20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 1000 立方米的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目前,我国有 15 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低于缺水线, 有七个省、区、县人均水资源低于生存起码要求。另外, 据水利部对全国 700 余条河流约 10 万公里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 46.5% 河长受污染严重;10.6%的河长严重污染, 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在全国七大流域中, 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 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河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 污染河段占 60%以上。全国有 1/ 4 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3.森林生态功能弱化。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以它特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防治污染、减少噪音、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而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 这些功能随着近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已逐渐被全社会人民所认识。然而,近年来, 我国的森林生态功能却逐年弱化。据国家林业部第五次中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森林面积为 1.589 亿公倾, 森林蓄积量 112.7 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五位和第七位, 但森林覆盖率只有 16.5%, 位居世界 111名。调查结果表明,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整个林业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 主要问题有森林质量不高, 单位面积蓄积量较小;树龄结构不合理, 可采资源减少;次生林和人工林较多, 原始混交林较少, 不利于防虫防病防火;林地被征占数量巨大, 超限额采伐问题严重。所有这些都造成了我国现有森林整体生态功能弱化。

4.大气污染问题严重。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也已十分严重, 大气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目前,全国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只有 60.2%, 相当多的城市仍以煤炭为主要民用燃料。大量燃煤造成煤烟型污染, 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 21%, 许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城市裸露地面多、建筑施工现场不规范、渣土垃圾粗放收运使得城市空气中颗粒物常年居高不下。据测定, 城市大气污染中凝结核和粉尘的数量比郊区高 10倍,有害气体比郊区高 5-20 倍。在全国重点监测的 338 个城市中,63.5%的城市达不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由此可见, 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 2 严重, 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5.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增多。近10 年来,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迅速增长。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我国城市垃圾平均以每年 8.98% 的速度增长, 到 2000年已增长到 1.4 亿吨, 而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清运量约1.18 亿吨, 仅有60%垃圾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理, 成了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隐患。据报道, 2001 年, 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 200.7 亿吨, 城镇生活污水 227.7 亿吨, 而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 34.3%。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河道成了纳污沟, 水环境恶化, 七大流域城市河段都形成了明显污染带, 城市饮用水资源也受到了污染。

三、协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目前污染严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 依照5国际环境法6中可持续发展原则, 1996 年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为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战略目标, 提出了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两项任务, 亦即要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实施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之战略, 在两个方面上开展工作。为此, 笔者仅就上面两个方面提出一些浅见。

1.控制人口增长。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环境污染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形成了人口压力和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在占世界 7%的耕地上养活世界 22%的人口,按人均数比较, 我国已属于资源贫乏国, 再加上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我国目前面临结构性环境污染、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严重短缺以及耕地不足影响粮食供给等一系列严重挑战的重要原因。进一步采取措施, 确实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有助于缓和这种恶劣局势,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已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发展问题与环境保护问题是不可分割的, 环境问题阻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也仍有相当部分人环保意识淡薄, 法制观念不强, 而这一部分人往往又是破坏环境最严重的群体。一些地方领导也存在着先发展后环保的错误思想, 盲目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缺乏生态观念, 违反自然规律, 重视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利益, 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 我们要采取一切手段, 加大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强舆论导向, 引导公众监督, 掀起一个环境保护的高潮, 将提高环保意识作为培养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3.加紧修订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 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许多 3 法规条例, 使环保工作获得了法律上的保证。我国政府也先后制定了5环境保护法6、5水污染防治法6、5大气污染防治法6、5固体物质污染环境防治法6等法规。这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 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以及控制标准, 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已与当前的环保工作现状不相适应。因此, 笔者认为, 我国应尽快修订现行法规, 使环保工作有法可依, 努力将污染预防推向到各项法规中,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从法律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 又称为/绿色通行证, 是指对于从生产到消费直到回收处理的一系列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危害的产品, 经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可在其包装上表明已达到环保要求或可回收再用的特定标志。为完善我国的环保标志体系, 我国于 1994 年 5 月 1 日正式成立了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目前, 我国急需解决的就是从法律上保证该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尽快出台适合我国环境标志制度实施细则和管理条例, 以确保所有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都能得到环境标志的认证, 从长远来看, 实行环境标志, 不但可以使我国企业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更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和身体健康, 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境监督监管和检测保护体系。有专家认为, 监督和监管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监管, 主要指政府行为, 具有强制性;二是监督, 强调民间问题, 要有一整套民间的监督体系, 从媒体一直到各个层面都有一个监督体系;三是环境举报制度, 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举报的义务和权利。只有监管、监督、举报三大制度统一, 才能构造一个良好的监督监管体系。

加紧建立自然生态检测和保护体系, 对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作出长期规划, 要制定具体的执行措施。争取有条件的城市都实行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公布饮用水源的水质;加大披露重点污染企业环境信息力度, 逐步扩大环境信息公开项目, 让更多的环境行为、环境状况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加大投入, 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增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 及时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 进行煤改气、集中供热, 减少污染源。完成一批对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 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力争到本世纪中叶, 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 适宜绿化的土地种树种草, 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 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 永续发展。参考文献: [1] 涓子.一份沉甸甸的水资源报告[ J ].半月谈, 2000(11):2-8 [2]李瑞林.21 世纪城市生态环境四面楚歌[ J].森林与人类, 2000(4): 8-9 [3]冯薇, 苏雪串.发展经济学[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45-46 4 [4] 新华社.我国水土流失形势严峻[N].南方日报.2000-06-26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布置的题目写论文: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绝对不能照抄:

论文框架;第一部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第二部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协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3.论文格式参考此文。4.论文电脑打印来

9.概论教研室主题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篇九

拟推荐数目

一、经典文献

(一)毛泽东著作:

1.《实践论》、《矛盾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毛泽东选集》第1卷)

2.《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

3.《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

4.《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

5.《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文集》第6卷)

6.《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文集》第7卷)

7.《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毛泽东文集》第8卷)

(二)邓小平著作:

1.《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中国的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政治路线来保证》

——(《邓小平文选》第2卷)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三)江泽民著作:

1.《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

——(《江泽民文选》第1卷)

2.《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

——(《江泽民文选》第2卷)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

——(《江泽民文选》第3卷)

(四)胡锦涛讲话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2.《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成立五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结合》。(《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3.《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共十八大报告》

(五)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相关讲话

(六)其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央关于“三农问题”1号文件系列:

1982年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1983年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1984年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1985年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1986年 《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二、拓展阅读书目

1、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 年版。

6、《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二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2011年版。

7、林蕴晖 范守信 张弓:《1949-1976年的中国——凯歌行进的时期》,北京:人民出版社8、2009年版。

9、从进:《1949-1976年的中国——曲折发展的岁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0、王年一:《1949-1976年的中国——大**的年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

12、沈宝祥:《胡耀邦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陈明显:《晚年毛泽东》,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金冲及:《毛泽东传 1893-1949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版。

15、逄先知 金冲及:《毛泽东传 1949-1976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年版。

16、刘武生:《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熊华源 廖心文:《开国总理周恩来》,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

18、金冲及 陈群:《陈云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

19、朱敏:《我的父亲朱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0、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21、郑谦主编:《毛泽东与邓小平》,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2、徐贵相主编:《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004年版。

23、邸延生:《历史的真情:毛泽东两访莫斯科(1949-1957)》,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4、江丹林、郑忆石:《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从马克思“苦恼的疑问”到邓小平理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中的利益冲突与和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6、齐鹏飞:《邓小平与香港回归》,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27、外交部档案馆编:《伟大的足迹:邓小平外交活动大事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28、钱江:《邓小平与中美建交风云》,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29、(美)R ·特里尔:《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30、(美)布兰特利 ·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美)斯图尔特 ·R ·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美)魏斐德:《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3、(美)R ·迈克法夸尔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0.保险学概论第一次参考资料 篇十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三)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有些保险公司往往依据该条款主张免责。本人认为该条款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相冲突。《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是保险公司的赔偿主体资格和赔偿范围,是一种法定的责任。而交强险条例作为行政法规,下位法,不应该超越上位法的规定范围。保险公司承担的应当是赔偿责任,而不是垫付责任,不过其追偿权利也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法》有相应规定。否则,交强险的立法目的可能落空,事故受害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根据保监会的口径,目前全国范围内保商业三者险的比例只有35%,造成很多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所以国家要强行推广“交强险”。而据lqpeople所知,自从新的道路交通法颁布实施以来,一辆北京的小奥托无过错撞死人都被索赔80万元,在这样的前提下,现在还有人会不保第三者责任险吗?我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身边的朋友只要是有车的,无一例外都保了第三者责任险,而且保额都不低,基本上是50万的为主,而且现在如果新车不投保三者险的话,连上牌都是有问题的,窥一斑可以知全豹,那么保监会所谓的只有35%的投保率是从何而来的呢?!那么既然大家都已经保了第三者责任险,为什么国家还要硬性摊派“交强险”?说得再直接一点,我已经每年花2118元投保5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为什么还要我再花1050元投区区6万元的交强险?既然要强迫,那就应该对那所谓的没有投保第三者责任险的65%来强制,而不是对像我这样一直老老实实投保的而且准备继续买第三者责任险的所谓的35%来强制实施了!根据中国保监会19日公布的交强险的责任限额标准,即全国统一定为6万元人民币。在6万元总的责任限额下,实行分项限额,具体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5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8000元和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此外,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分别按照上述限额的20%计算问题是,这点钱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为什么每年都要花2118元保50万的第三者责任险?还不是以防万一?现在保的只是区区的6万元,能起到保障作用吗?众所周知,现在一个小小的感冒,都要在医院花上好几千的医药费,真要出了人命关天的事故,8000元的医疗费用赔偿能顶什么用?5万元的死亡伤残赔偿能顶什么用?保监会也承认这点钱派不上用场,所以还是鼓励大家继续投保商业三者险,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同一险种要我们投保人重复投保?根据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郭左践的说法,交强险是公益性险种,商业保险公司只是代办者。保监会将本着“不盈不亏”的原则,审核交强险定价的费率以及责任限额:一方面,允许保险公司在制定费率时考虑人力成本、经营管理成本等因素,另一方面,绝对不能把利润也加在费率里。但是我们在算过一笔细帐之后,可以发现这所谓的“不盈不亏”根本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首先引用据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的一组数字:“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万余起,造成98738人死亡、47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上述事故按照保监会提供的赔付限额,就算每起都是最严重的,需要保险公司全额

赔偿的话,只需要赔10万人×5万元+47万人×0.8万元+45万起×0.2万元,加起来的数

据是97亿不到的赔偿额。而根据2006年6月15日发布的《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数

据显示,2005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保持高速增长,汽车、摩托车保有量分别超过4300万

辆和9400万辆,按照新的交强险的收费标准即使每辆汽车按照1000元保费收取好了,就可

以收430亿元,9400万辆摩托车车按照180元每辆的标准收取的话,又可以收近170亿,两者相加保费收入就有近600亿,比按最高限额计算支付的97亿多出了近500亿,也就是

说,我们交了10元保费,其中只有2元不到是做为赔偿给交通事故受害者,其他的8元呢?

我不知道,这难道就是保监会所谓的“不盈不亏”?如果按照保监会的说法,交强险是公益险

种,“不盈不亏”的话,我们需要支付的保费只是现在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只需要交200元的保费就可以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还会有如此强大的抵制声吗?

我觉得比较有道理的是在交强险中取消“无过错赔偿”的相关内容,对交通事故,以责任

划分进行赔偿。机动车所有人或驾驶人所应有的责任是针对无过错的行人或非机动车使用

者,至于对有过错的行人或非机动车使用者受伤或伤亡如何进行救助不应该是机动成所有人

或驾驶人所应有的法律责任,而是一种道德责任。而充法律上讲,这个责任应该由有过错行

人或非机动车使用者来承担。只有合理规定责任,才能较好地促进交通秩序的发展。

中国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主体数量少,规模小,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主导的市场主体结构不利于有效竞

争市场格局的形成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仅有52家商业保险公司,这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数以千计的保

险公司数量相去甚远;而4591亿元(2001年)的总资产规模还不及世界排名前50位的保

险公司单个资产总额。在市场主体数量和资产规模偏小情况下,4家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总

额占到总资产的60%以上,占有的市场分额也在60%以上,而其资金运用收益率却普遍低

于股份制保险公司。这种由于非市场竞争因素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垄断竞争市场,有效竞争明

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80年代以前保险业长期由国家垄断,国有独资

保险公司在市场中的位置在短期内难以动摇;二是目前保险市场准入受到严格管制,使许多

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保险市场受到限制;缺乏市场退出机制又使已获取保险执照的公司事实

上受到保护,特别是在目前中资保险公司基本为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三

是保险市场已有的公司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实现扩张,融资途径有限,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规模

上的快速扩张。

(二)保险投资渠道过窄,投资收益较低,不利于保险公司的发展

从国外保险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保险业经营活动已经从单纯经营负债业务发展到同时经

营资产业务阶段。依靠多渠道的投资(国外保险资金通常可投资债券、抵押贷款、股票、不

动产及保险贷款等。不同国家投资重点有所不同,以美国为例,股票和不动产是保险资金的重要投资途径,而日本则以保险贷款为主)所获收益不仅使保险公司能弥补保险业务经营的亏损(美国和日本2000年的综合赔付率都超过100%,美国的综合赔付率更高达110%),得以发展壮大,而且保险投资也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保险投资范围极其

狭窄,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和国债等固定收益类的金融产品上,投资收益低下,抗利率变动

能力低。在目前赔付水平较低(以2001年为例,全年综合赔付率仅为50%左右),保险业

务经营还有较大盈利空间的情况下,依靠银行存款、国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收益稳定,矛盾还不突出(事实上,1996年8月以来连续8次下调利率给寿险业带来的数百亿的巨额

利差损,仅靠银行存款、国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增值收益已很难奏效)。随着保险市

场竞争日趋激烈,当保险业务经营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亏损时,保险公司通过合法的保险投资不能有效增强其偿付能力,一旦面临投资收益不足以弥补保单亏损时,可能进行

地下非法投资活动,以期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使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加大,造成金融市场

混乱,也加大了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

造成中国保险投资渠道狭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两点:一是投资环境远未

成熟客观上限制了保险投资渠道拓宽。以证券市场为例,1999年10月起,保险投资渠道增

加了证券投资基金,但受制于中国证券市场较低的发展水平和证券基金吸纳保险投资的有限

能力,导致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不稳定,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在保险投资中的比

例有限。无论从投资比例和投资收益角度,证券投资基金还只是一种尝试;二是保险公司面

对投资风险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保险监管机构不得不对保险投资渠道进行谨慎限制,实行

严格监管。比如:在《保险法》颁布实施之前,对保险投资监管较松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大

量投资于不动产,企业贷款,不计风险,结果形成巨额的呆账和坏账至今未能消除。

(三)监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影响其监管的有效性

要保证任何一项监管的有效性,首先监管机构和监管对象必须是独立的,尤其经济上必

须相互独立。而作为中国主要监管机构的中国保监会在经财政部和国家计委批准后,从1999

起向作为监管对象的各商业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征收保险业务监管费,虽然实行收

支两条线,但中国保监会(包括派出机构,下同)的开办费和必要的业务经费开支,中国保

监会工作人员经费开支,全国保险市场的信息网络系统购置安装费以及与境外保险公司及监

管部门的业务往来、信息交流费用(国外保险资金通常可投资债券、抵押贷款、股票、不动

产及保险贷款等。不同国家投资重点有所不同,以美国为例,股票和不动产是保险资金的重

要投资途径,而日本则以保险贷款为主)等都来源于此,这在客观上已使监管部门与作为被

监管对象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在利益上挂钩,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其次,保险监管机构的权威性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另一保证,其重要表现就是是否具有处置权,中国保监会缺乏权威性也表现在此。以市场准入为例,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并

没有实际的处置权力。加上中国保监会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对监管对象违规行为的行政处

罚和法律制裁往往也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行政干预过多。

此外,在中国目前实行的市场行为和偿付能力并重的监管模式下,比较偏向于对市场行

为合规性的静态监管,而忽视了真正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特别缺少对保险机构的动态跟

踪分析,使得监管机构和保险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机构很难通过对保险机

构市场行为监管实现其监管的目的;在偿付能力监管中,对准备金提取、保险投资、保单形

式等都由中国保监会制定或审批,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公司的竞争空间,同时

也增大了监管难度。

附表:

1合作经营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工程合作

经营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一、合伙宗旨:共同合作、合法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合作经营项目: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建设工程。

三、合作经营地点:山西省保德县。

四、出资金额方式:期限垫付。

1、甲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乙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

(主要用于补足前任合伙人撤资款项)。

2、合同签订之日乙方向甲方交付100万元投资款,剩余100万元

乙方须在2012年3月31日前全额到位。

3、2012年3月31日前应付前任合伙人撤资的17万利息,双方

各承担8.5万元。

4、乙方垫付2012年2月开工前期全部费用。(回款前)

五、股份划分:甲方%、乙方%。作为确定盈余分

配和债务承担的基础。

六、合作期间甲乙双方的出资为双方共有资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

七、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原则上不得中途退撤,任何一方在不给合作

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退出,但须经双方协商认可。

八、甲乙双方的分工、权力与义务:

1、甲方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合作业务的日常经营与管

理,重点负责商务活动及工程的回款工作。费用不得超过工程总额的10%。

2、乙方负责合作项目的生产,施工、安全工作。

3、以甲方公司的名义,在保德县与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双方各留

印鉴、共同管理。乙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对于涉及财务、账目以及借款、还款、日常投资等资金使用事项在超过元额度(元以下的应各自记账留存凭证定期对账),应许

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方可进行。同时,甲乙双方都有对财务账目的监督

权利。

九、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合作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合作、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十、合作任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合作损失的,应当对另一方承担。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2份,甲乙方各执一份,经甲乙方签字画押后生效。

甲方:乙方:

上一篇:体育创业策划书下一篇:90后青春励志歌曲